10年1月学前游戏论

2022-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10年1月学前游戏论

09年1月学前游戏论

2009年1月学前游戏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在今天被称为“经典的游戏理论”,下面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

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复演说 D.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B.柏拉图C.夸美纽斯 D.蒙台梭利

3.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基础的是()

A.张雪门B.陶行知C.张宗麟 D.陈鹤琴

4.在我国,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基本处于移植阶段的是()

A.从20世纪20年代左右至建国初期 B.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十年浩劫”时期 D.“十年浩劫”后至今

5.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行的两种游戏理论分别是()

A.发泄论、认知发展论 B.觉醒论、元交际论

C.生活预备说、觉醒论 D.活动论、发泄论

6.现代西方心理学流派中,最重视游戏问题的一个派别是()

A.经典学派B.认知发展学派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7.把游戏的发展划分为三种类型或水平:练习性、象征性、规则性游戏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伯莱茵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8.早期的理论研究中,一直深刻影响后来人们对游戏的理解的观点是()

A.社会性本质观B.生物性本质观C.非自觉性理解 D.生物—社会性理解

9.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包括()

A.创造性、肯定的情感、内部控制、虚构性B.灵活性、内部控制、虚构性、内部动机

C.灵活性、肯定的情感、虚构性、内部动机D.外部规则束缚、肯定的情感、内部控制、虚构性

10.从角色扮演角度区分,不能说明儿童在游戏中的角色是()

A.互补性角色B.机能性角色C.本我性角色 D.想象或虚构性角色

11.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将之分为机能、想象、制作、接受等四种游戏的心理学家是()

A.帕登B.比勒C.戴伊 D.萨顿·史密斯

12.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的本体性游戏,也称之为()

A.目的性游戏B.工具性游戏C.结果性游戏 D.过程性游戏

13.“只有当人是最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说这句话的学者是()A.席勒B.皮亚杰C.弗洛伊德 D.维果茨基

14.儿童成就性动机主要激发的是()

A.运动性游戏B.智力游戏C.合作性游戏 D.象征性游戏

15.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从性质上可分为()

A.心理和物质环境B.物理和社会环境C.生态和社会环境 D.物理和心理环境

16.使用精美逼真的玩具进行游戏,更可能的是促使幼儿()

A.模仿B.记忆C.操作D.创造

17.学前教育实施游戏的两条途径包括游戏的教育化和()

A.教学游戏化B.游戏化教学C.教学游戏 D.教育的游戏化

18.就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之间()

A.是异大于同B.是完全相同的C.是完全不同的 D.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19.提倡就地取材,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自制玩具。这是玩具、材料选择与提供要求中的()

A.经济适用B.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C.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D.具有教育性

20.制定游戏计划过程中,将美工区的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幼儿美感和动手操作能力”,这违背了()

A.在确定游戏目标时,需考虑儿童年龄特点

B.制定游戏计划时,需结合对各游戏类型的教育功能特点的分析,确定侧重点不同的游戏目标

C.游戏的教育目标一定要有实际针对性,切忌过泛、过于笼统

D.游戏的计划和目标应体现出渐进发展性

21.给婴儿一些无法清洗或很难清洗的玩具、材料,这主要违背了()

A.安全标准B.符合婴儿年龄特点的要求C.卫生标准 D.考虑婴儿发展个别差异的要求

22.寻找声源(半岁前)属于婴儿游戏中的()

A.活动性游戏B.发展语言的游戏C.感官游戏 D.智力游戏

23.指导幼儿表演游戏中,选择的文艺作品要符合的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便于幼儿理解,并富有教育意义;二是()A.情节性B.戏剧性C.娱乐性 D.表演性

24.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A.婴儿时期B.学前时期C.幼儿时期 D.儿童时期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5.纽曼的“三内说”

26.以物代物

27.角色游戏

28.亲子游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9.认识游戏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30.大众媒体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

31.简述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

32.简述如何贯彻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对游戏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影响。

34.联系实际,论述如何运用间接的言语方式影响儿童的游戏。

五、案例题(本大题12分)

35.结合所学原理,分析现实中一些人对游戏发展价值的种种误区,如“游戏就是瞎玩,没有任何意义。”等等。

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认为()

A.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C.游戏是儿童的主动的、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D.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

2.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 B.格鲁斯C.蒙台梭利 D.斯宾塞

3.儿童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这是小兔子的家,大老虎在睡觉,小黄狗在看家,它不咬人„„”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互补性语言

4.儿童期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是()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5.儿童游戏中,角色扮演的发生、发展过程所遵循的途径是()

A.角色认知——角色意识——角色行为 B.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角色认知

C.角色认知——角色行为——角色意识 D.角色行为——角色认知——角色意识

6.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是()

A.杜威B.比勒C.帕登D.皮亚杰

7.为小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A.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

B.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C.多设未成型的材料及废旧物品

D.应提供发展抽象思维的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玩具,如象棋、拼板

8.老师问一个在玩“娃娃家”的男孩:“你在做什么?”男孩回答:“我煮它吃过了。”老师说:“哦,你把饭煮好,还喂娃娃吃过了。”这种语言指导策略属于()A.建议 B.评论C.描述 D.重述

9.婴儿游戏的组织实施方式要注重()

A.以个别指导为主B.以小组指导为主C.以全体性活动为主 D.以集体指导为主

10.有规则游戏的几个基本因素中,核心因素是()

A.游戏的任务B.游戏的玩法C.游戏的规则 D.游戏的结果

11.首先把儿童游戏作为一项单独行为类别,提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实际意义的人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昆体良 D.夸美纽斯

12.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这个过程是()

A.同化B.顺应C.平衡 D.协调

13.游戏的觉醒理论启示我们()

A.幼儿园的环境刺激越多,越能激发儿童的游戏活动

B.幼儿园的环境刺激越少,越能激发儿童的游戏活动

C.幼儿园的环境刺激处于适当、合理的中等水平,才能激发儿童的游戏活动

D.幼儿园的环境刺激与儿童游戏行为无关

14.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是()

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生长说 D.复演说

1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第三层次的需要即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层次需要包括()

A.身体活动的需要、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B.理解环境的需要和影响环境的需要

C.社会性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敬(认可)的需要D.最佳觉醒水平的需要和探究的需要

16.按照玩具的功能特点划分,积木、积塑、橡皮泥、沙、雪等属于()

A.形象玩具B.智力玩具C.结构造型玩具 D.体育玩具

17.自选游戏也称作()

A.目的性游戏B.教学游戏C.手段性游戏 D.娱乐游戏

18.受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把幼儿园游戏划分为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娱乐游戏等,其划分的依据是()

A.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 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按儿童的认知发展分类 D.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分类

19.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这种游戏是()

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20.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

A.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B.提供适合的游戏场所C.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 D.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代表人物有()

A.弗洛伊德B.维果茨基C.霍尔 D.格鲁斯E.艾里康宁

22.游戏性体验的几种主要成分是()

A.兴趣性体验B.自主性体验C.胜任感体验 D.幽默感E.驱力愉快

23.从伙伴关系角度看,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主要包括()

A.伙伴穿着B.有无伙伴C.伙伴的熟悉程度 D.伙伴年龄E.伙伴性别

24.关于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共同点,正确的表述是()

A.都是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B.都是儿童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C.都是创造性游戏D.都是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的活动E.都是有规则游戏

25.有关幼儿园的游戏常规的描述,正确的有()

A.是对儿童游戏进行限制和束缚B.只能在组织和开展游戏过程中建立

C.主要包括使用玩具的常规以及对其他游戏行为的规定D.是有效开展儿童游戏活动的制度保证,也是培养儿童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E.游戏常规的建立与发挥儿童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矛盾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非专门化玩具

27.以人代人

28.亲子游戏

29.角色认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

31.简述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

32.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内容。

33.简述结构游戏的基本结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3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贯彻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主体性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36.幼儿园大班“娃娃家”区,一个男孩(爸爸)独自在“家”非常专注地用橡皮泥搓长条条,娃娃放在一边的小床上,门关着。陈老师认为“爸爸”没有积极的语言交流就是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想把儿童引入其它活动。指导言行如下:

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

爸爸: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

教师:我是你们家客人,快开门。(没有具体身份)

爸爸:我很忙,你等会再来。

教师:你这个爸爸怎么没有礼貌,客人来了不招待吗?

爸爸:(无奈,放下手中橡皮泥,过来开门)请进,你自己喝茶。

教师:主人要给客人倒茶呀!

爸爸:(想去搓橡皮泥,又不得已来倒茶,刚想过去)

教师:妈妈不在家,娃娃也没人管。

爸爸:我忙呢!娃娃让他睡会儿。

教师:你一点也不像一个好爸爸。

请结合有关游戏的现场指导理论中,关于教师如何把握好师幼互动节奏的原理,指出陈老师指导中的不足之处。

第2篇:2013年10月浙江省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作是()。

A.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

B.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C.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D.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

2.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 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

3.角色游戏指导的首要任务是()。

A.分配游戏角色B.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准备

C.教会儿童扮演游戏角色D.确定游戏规则

4.关于儿童在游戏时的表情,正确的说法是()。

A.茫然发呆 B.总是专注认真的

C.总是在笑 D.有多种表情

5.“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

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互补性语言

6.学前儿童的游戏划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四种,其划分依据是()。

A.按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分类 B.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

C.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 D.按游戏的主题

7.游戏中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彼此间和谐相处,但他们仍在独自游戏,活动中没有合作行为,这种游戏是()。

A.单独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8.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这一概念被称为()。

A.游戏内容 B.游戏形式

C.游戏规则 D.游戏主题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关于内在动机的研究,儿童第一层次的需要是()。

A.维持生命、安全和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B.认知水平的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自我发展的需要

10.2岁以内的婴儿,应为他们提供()。

A.智力玩具 B.形象玩具

C.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D.结构玩具

- 1 -

11.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儿童游戏施加影响,这种游戏指导方式称为

()。

A.平行游戏指导 B.共同游戏指导

C.旁观者指导 D.非言语指导

12.婴儿游戏的组织实施方式要注重()。

A.以集体指导为主 B.以小组指导为主

C.以个别指导为主 D.以集体指导与小组指导相结合

13.有规则游戏的几个基本因素中,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评价有规则游戏是否有效的依据是()。

A.游戏的任务 B.游戏的玩法

C.游戏的规则 D.游戏的结果

14.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

A.婴儿时期 B.学前时期

C.幼儿时期 D.儿童时期

15.相关研究表明,低结构课程(如英国的开放教育方案)班级中的儿童比高结构课程(如蒙台梭利学校方案)班级中的儿童进行更多的()。

A.练习性游戏 B.建构性游戏

C.操作性游戏 D.想象游戏

16.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

A.游戏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 B.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

C.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 D.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

17.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

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

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

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

18.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皮亚杰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19.根据室内游戏区创设要求,不适宜与积木区邻近设置的活动区是()。

A.娃娃家 B.美术区

C.图书区 D.音乐区

20.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的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实质的理论是()。

A.认知发展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

C.游戏的元交际理论D.维果茨基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

A.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B.肯定了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有效性

C.促使我们在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

D.肯定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

E.展现出游戏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发展的独特功能与价值

22.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 B.弗洛伊德

C.霍尔 D.艾里康宁

E.格鲁斯

23.玩具的教育性取决于()。

A.玩具的复杂程度

B.玩具装潢是否漂亮

C.玩具价钱的贵贱

D.玩具本身是否一物多用,富于变化,有启发性

E.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24.游戏的觉醒理论告诉我们()。

A.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

B.在缺乏刺激——觉醒水平低下时,发生的行为是游戏

C.在新异刺激——觉醒水平增高时,发生的行为是探究

D.托幼机构的环境刺激越丰富越有利于儿童发展

E.应注意托幼机构环境刺激的适当性、合理性

25.游戏活动在动机系统上具有以下特征()。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间接动机

E.内部控制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教学游戏化

27.角色游戏

28.学前游戏评价

29.恩物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1.如何贯彻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

32.简述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

33.简述儿童游戏常规的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对学前儿童的结构游戏进行指导。

35.试述在我国家庭内倡导和开展亲子游戏的策略。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4分)

36.某幼儿园李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显然李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于是在此过程中李老师不断地按照预先设定的游戏情节纠正孩子们的动作。老师带着幼儿们玩完以后,很多幼儿却问:“李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刚才不就在玩吗?”面对孩子们的要求,李老师感到很困惑。

问题:请你对照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分析李老师游戏设计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解答李老师的困惑。

第3篇: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学前儿童游戏论1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考试科目:《学前儿童游戏论》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1、场依存性个体主要有哪些行为特征?(5分)

答:1.依赖于周围的感知场景。

2.倾向于对环境作出整体的把握,易受当时场景的影响。

3.相信权威。

4.把周围人的脸部表情作为一种信息来源。

5.对人有兴趣。

6.与相互交往的人有密切关系。

7.对他人很敏感,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会性技能。

8.相互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2、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有哪几种形式?(5分)

答:

(一)分离型——游戏和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是分离的、独立存在的。

(二)交叉型——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来解决。

(三)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教学和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3、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有哪些?(15分)

答:儿童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必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外在的客观条件和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等方面。 1.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1)游戏机会斯米兰斯基和克罗恩指出:在学前期缺乏 游戏活动机会的儿童会体验的学习各科的困难。(2)游戏时间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3)游戏场地游戏场地是儿童游戏的空间,低进行游戏不可缺少的条件。场地的大小、在室内还是室外、场地的结构、空间的密度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 (4)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它既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同时对游戏的性质、内容产生影响。 2.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1)同伴同伴主要是谈过直接参与、榜样和强化来影响儿童的游戏。 (2)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儿童游戏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自身条件。每个儿童的性别、年龄、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等对其游戏具有一定影响,是每个儿童的游戏具有自己的风格。(3)健康状况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其游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4)认知风格个体的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它包括感知方式、个性、智力和社会行为的因素,其中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对儿童的游戏行为有普遍影响。

4、对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误区?(5分)

答:误区一:游戏就是指自由游戏,其作用就是让幼儿自己随便玩玩的。 误区二:游戏是休息、闲暇,游戏中幼儿不能学到知识。这是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误区三: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5、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该避免那几种错觉?(5分)

答:应避免以下三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6、教师在儿童游戏中主要有哪些作用?(5分)

答:应避免以下三种错觉:

1、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

2、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

3、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

7、在幼儿园里如何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10分)

答:

(一)生活活动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法组织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度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生活活动中要建立良好的常规,引导幼儿逐步将常规加以内华,并提供相应得情景诱导幼儿自律行为的出现,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二)教学活动在对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从活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几方面将儿童的经验统一整合在一起。(三)游戏活动在自由游戏的时间里,给幼儿以机会和许可;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及关怀、接纳、敏感地察觉到他们的需要,善于发现游戏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及时以适当的方式作出应答,形成合作式的师生互动。

8、1999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关于游戏的论述上,主要体现了哪几方面精神?(5分) 答:第一,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第二,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第三,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9、举例说明教师指导语言的类型有哪些?(15分)

答:根据教师对幼儿 游戏中各种问题的提问目的和方式不同,可以把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将游戏进行下去,及时反馈幼儿 的游戏行为,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多视角、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设置问题情景、提出问题。类似的语言有:“你跑来跑去的是在干什么啊?”等等„„

2、建议式语言:有些建议式的语言也是以询问的方式出现的,不同的是在于它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给予具体的暗示。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又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用这类语言指导“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

3、澄清式语言:这种语言的运用要建立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当时就用,也可以在游戏讲评中运用。

4、鼓励式语言:教师用鼓励式的表扬可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规则意识的形成。对于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及违规行为,教师不一定直接指出来,而是用一种激励的下面语言提出来,让他们知道怎么样做。如“如果声音再大些,我们就听得更清楚了!”

5、邀请式语言:对于游戏中的弱者或无从问津的区域,老师可以运用邀请的方式“我们一起去吧!”“人可以帮我理发吗?”等语言来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6、角色式语言:当发现游戏情节总是处于停滞状态时,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如“我是超市送货的,需要帮忙吗?”不仅会使游戏的情节得以丰富,而且还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平等。

7、指令式语言:当幼儿在游戏中严重地违反规则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指导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转移其注意;二是明确告诉幼儿这样做的后果,以保证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和健康,即“你不可以用玩具打小朋友的头,这样会很疼的!”这既讲明了道理,又达到约束幼儿不良行为的产生的目的。

10结合事例说明我国幼儿园游戏还存在哪些问题?(15分)

答:

(一)对游戏的功能认识不足对游戏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存在偏差。产生了幼儿园游戏中“自

由与规则”、“自主与指导”的两对矛盾。给幼儿充分自由,就忘记了良好的常规意识的培养;给幼儿自主权了,教师就不敢对幼儿的游戏加以指导,使游戏变成要么“导演”、要么“放羊”的局面。

(二)对儿童游戏的年龄特征缺乏认识:在游戏中,教师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在环境的布置、主题内容与数量、玩具材料的投放、指导游戏的方法程式化,按固定的模式去安排幼儿的游戏,忽视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阻碍了幼儿自由地将其自身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反映出来。

(三)对儿童游戏的分类认识不清造成游戏时间的浪费、游戏机会的流失,幼儿在不感兴趣的游戏时间里,由于缺少可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这段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浪费,同时还造成环境资源的浪费、游戏空间及场地的闲置。

(四)对游戏评价的内容把握不清由于对游戏的评价的含义、内容、具体操作等缺乏了解,致使大部分教师对游戏评价流于形式,或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幼儿的品德、常规等方面。这样不仅与游戏评价本身的做法大相径庭,而且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挫伤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对儿童游戏缺乏系统的观察缺乏观察,教师不能充分理解和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对游戏中究竟该怎样指导、指导什么存在疑惑,对幼儿游戏行为不能给与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是游戏效果不了了之,影响教师开展游戏的积极性。

11、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应注意什么?(15分)

答:在为儿童选择玩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相适宜的玩具材料。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 发展水平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游戏材料。

(二)为幼儿提供成套的,比例恰当的玩具及游戏材料。生产厂家生产的玩具是给孩子玩耍的,好的玩具应该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能通过玩具将游戏顺利进行下去,而不是因为玩具的材料,比例不合适而阻止游戏的开展。比例恰当的成套玩具有利于儿童游戏的顺利的开展。

(三)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要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游戏材料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熟悉的材料与新异的材料都需要。二是成型的和未成型的玩具材料都要准备。

(四)把大自然的、社会的材料引进游戏领域。幼儿喜欢可活动的、可操作的 玩具,这是一种游戏过程的体验,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们不妨把眼光投向我们生活的自然的社会,让幼儿通过游戏与自然对话,通过游戏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 总之在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的作用,来使游 戏材料发挥其功效,到达预期的效果。

第4篇:2012年8月-10月动漫游戏相关展会表

08-04广州YACA2012暑期拉阔动漫画展 08-04南昌中国(江西)休闲文化产业博览会 08-04上海ComiCon 11 08-04上海魔音会MY05 08-04上海オ·ト·ナ夏祭り 08-04北京CP04 Istance 08-12贵阳ComicHope动漫同人展 08-16广州广州动漫游戏展 08-18北京贼船第二届·钻石岛 08-18杭州COMICME04同人展 08-19重庆ComiTime6雾都同人展 08-19广州Suara个人演唱会 08-19广州Can Do黑子的篮球only 08-19惠州惠州第四届漫展 08-23北京I DO动漫同人嘉年华2 08-25香港Comic World 香港34 09-01上海中川翔子亚洲巡演 09-06沈阳中国(沈阳)动漫电玩博览会 09-30广州穗港澳ACG动漫游戏展 10-01广州2012亚洲动漫游戏展 10-02广州ADSL11同人展 10-02香港初音未来演唱会MIKUPA♪ 10-06台湾初音未来演唱会MIKUPA♪ 10-19桂林桂林国际动漫节 10-26厦门厦门国际动漫节 10-27上海ASL2012 in SHANGHAI

10月以后的漫展日程暂时还没出来,现在中国差不多每个月都有漫展,有时一个月还不止一场,撞期的情况也会出现,YACA那个一般每年会有两次分别是春季(春节期间)和夏季(暑假期间)。国定假期那些通常比较大型,元旦、春节、五

一、暑假、十

一、圣诞等等这些节假日肯定会有,非国定假期有很多中小型同人展(就是上次跟佳仪还有JIMMY一起去的那种)、高校社团交流展(各高校以发邀请函的形式让其他高校的动漫社过来参加)。

第5篇:学前游戏论

名词解释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游戏的概念: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之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是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感知运动发展阶段出现的,主要是两岁前,即还不会说话的婴儿进行的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带有“好像”和“假装”的特点。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

规则游戏:是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如下棋、拔河等。规则游戏是以规则为中心摆脱了具体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

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儿童无所事事,独自发呆,不参加游戏。主要花费时间于自发行为、无休止的随机活动。(不是游戏)

袖手旁观行为:儿童在近处观察同伴的活动,听他们谈话或向游戏的参加者提出问题和建议。(不是游戏)

单独的游戏:具有专心地、独立地操作玩具的特点,且使用的玩具与其他儿童的不同。(非社会性游戏)

平行的游戏: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的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非社会性游戏)

联合游戏: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围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也没有建立起集体的共同目标。(社会性游戏)

合作游戏: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社会性游戏)

机能游戏:针对婴幼儿好动、好奇、爱听音乐等特点,以刺激婴幼儿各种感官、机能发展为主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多出现在婴儿期和幼儿前期。(主动游戏)

想象游戏: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再现模仿成人生活、劳动为主要内容的游戏。又叫角色或象征性游戏。(主动游戏) 制作游戏:利用积木、泥团、插塑、纸、沙等物品为制作材料而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的结构游戏。(主动游戏)

接受游戏:又称鉴赏游戏,是儿童作为受众以理解为主的游戏。如听童话故事、看图画、欣赏卡通片等。(被动游戏) 角色游戏: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结构游戏:利用积木、积塑、沙、泥等结构材料进行建造的游戏。

表演游戏: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智力游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自愿和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 体育游戏:以发展基本动作为主的游戏。

音乐游戏: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

娱乐游戏:以娱乐为主的游戏。 本体性游戏:指儿童自主自发表现出的一种活动,其目的隐含于游戏活动本身,或者说游戏本身即目的,所以也称为目的性游戏。这种游戏强调的是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自由游戏等。

工具性游戏: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或工具的游戏,亦称手段性游戏、教学游戏,其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形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顺利完成。这种游戏强调的是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

情景转变: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以物代物: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以人代人(角色扮演):以人代人是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特征。

角色行为:是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 角色意识:是指能区分自我与角色,知道自己是在假装别人,即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角色认知:是角色意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它指的是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是对一种社会生活现实逻辑的理解和认识,并与孩子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关。 独自游戏阶段:独自游戏是指儿童在游戏中自己玩自己的,单独地玩。学步期或其前后。这一阶段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大觉察其他人的存在,独自玩着自己的玩具,不理会他人。没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平行游戏阶段:大约从3岁左右开始,游戏的性质发生变化,逐渐具有社会性。这个阶段游戏的特点是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玩伴关系。 联合游戏阶段:大约4岁以后,幼儿能够留意身旁其他幼儿的活动,有时会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到对方的游戏,并且互相交谈。但没有共同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交行为。 合作游戏阶段:合作游戏是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幼儿在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

游戏内容是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

游戏主题是指反映游戏内容范围的中心议题,常常表现为游戏的题目。

游戏情节指贯穿于游戏过程的

富有故事性或艺术性的具体细节,是构成游戏内容的基本要素。

行为动机:行为动机是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互动作用得以实现的心理中介或桥梁。

社会性的定义:一般而言,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 形象玩具:又称主题玩具,是模仿物体(物品、动物、人物等)原形而制作的玩具。 技术玩具:也称为科学玩具,属于形象玩具,它是借助于发条、惯性、电池、无线电遥控、声控、光控、磁控、温控等而活动的玩具。 这些玩具有助于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智力玩具:主要有拼图、魔方、棋类、纸牌等。侧重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在智力游戏中较为常用。

结构造型玩具:主要指积木、积塑、橡皮泥、粘土、沙等各种结构造型材料,既有人为的,也有天然的。

体育玩具:主要是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器械、材料等。这类玩具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发育。 音乐玩具:指各种能发出悦耳声响的玩具。如小铃铛、喇叭、铃鼓等。

娱乐玩具:是模拟动物和人的滑稽造型和动作的玩具,可逗儿童发笑,使其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大脑得到充分的放松。 专门化玩具:根据儿童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即模拟实物的玩具,其构型精美逼真,功能的确定性强,游戏的主题也比较固定,在性质上具有专门化的特点)

非专门化玩具:由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一些天然材料,以及某些结构造型材料组成,无固定的用途,其玩法确定性不强,可称为非专门化玩具。 父母的育儿方式:指父母的行为特点和个性品质造成的对子女的教育态度。 有无伙伴:儿童在游戏时有无伙伴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游戏行为。游戏时有无伙伴也会影响到游戏的社会性行为水平,玩伴会增强游戏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伙伴的熟悉程度:儿童与熟悉的伙伴一起游戏更倾向于合作、分享,且象征性游戏的发生频率和时间均显著较高。伙伴的熟悉与否影响到儿童游戏的状态和过程。

伙伴的不同年龄: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合作、分享、谦让等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能够使年长的和年幼的学前儿童都能在跨年龄的情景中整合自己的行为。可使年长儿童更好地发挥和发展游戏活动的组织能力,年幼儿童可以学到开展合作游戏的更多方法和经验。

伙伴的性别:幼儿与同性别的孩子游戏时,更多尝试探究,更多地选择新颖的玩具或物体,在熟悉的玩具上注意持续的时间较少;与异性的伙伴游戏则有助于性别角色互补,是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一个因素。

教育的游戏化是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游戏的教育化是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以教学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这种游戏实施的组织,实质上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即教学的游戏化。也称手段性游戏。 活动组织方式:教学游戏的开展是以集体形式为主。

游戏类型:以成人编定的、有一定规则的有规则游戏,如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 游戏常规的含义: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教育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它主要包括使用玩具的常规以及对其他游戏行为的规定。

平行游戏: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学前儿童游戏施加影响。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导成为干扰的可能性。 共同游戏:教师直接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与儿童一起共同地游戏,如和幼儿一起下跳棋,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做客,同时进行游戏指导。 平行游戏策略:教师接近儿童,并与他们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一同玩一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合作游戏策略:当儿童专注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身份加入到游戏过程,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行。

建议:教师通过言语试探地或协商性地要求或暗示儿童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学前儿童游戏行为的引导。

评论:教师通过言语,自己或与儿童共同评论游戏中的儿童及行为,表扬和肯定正确的,也可以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评论以鼓励、表扬为主。描述:教师用语言描述儿童的行为,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的意义有更明确的意识,同时,教师的语言也为儿童描述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范例。

询问:指教师鼓励婴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

重述:指教师在与学前儿童的交谈中,采用有变化的句子结构,重述儿童刚才所讲的话,为儿童提供正确的句子结构,或不同的句型,使儿童了解到可以用不同的话说同一件事。 提问:是指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儿童探索、思考与表达。所提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宜。

活动性游戏:侧重于培养小儿各种基本的动作操作的技能,促进婴儿眼手协调能力的发展,是婴儿游戏活动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也有助于婴儿增强体质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此类游戏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和机体运动表现出来。游戏实例:抓抓蹬蹬、练爬、走小路、上楼梯取物、跳高高、球出山洞、打狐狸、写写画画、假装活动、撕纸放风筝等

发展语言的游戏:婴儿的发展语言游戏是发展儿童口语能力的有效形式。它主要训练小儿正确的发音能力、理解语言的能力,使儿童随年龄的增长,逐渐能较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游戏实例:模仿乐器声、指五官、找玩具、儿歌或绕口令、说反义词、语句对答或猜谜、看图说话等 感官游戏:婴儿游戏中的感官刺激及婴儿感官的运用及训练,可促进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能力的综合发展,也为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较单纯的感官的游戏,多在婴儿的早期进行。如:寻找声源、看镜子、猜动物的叫声、试冷热、尝一尝什么味、摸一摸是什么等。 智力游戏:婴儿的智力游戏重在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练习。游戏中给孩子设置简单的与其智力相适宜的问题情景,让其积极地动脑、动手,在探索和创造活动中,提高婴儿的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智力游戏多在婴儿后期进行,且应注意婴儿兴趣的激发和引导。游戏实例:拼图、训练记忆的游戏、穿珠子、粘贴小动物、搭建房子。

音乐及娱乐游戏:包括听音乐、玩带响的玩具和乐器玩具以及玩造型滑稽的形象玩具等。这些游戏可以初步萌发婴儿对节奏和旋律的感受力,丰富婴儿快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婴儿对美的感受和情趣,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发展。游戏实例:摇摇拍拍、玩不倒翁、捉迷藏、客人来了等。

模拟构造:指模仿结构实例的构造活动,目的在于使幼儿学习建构技能与造型技能,培养模仿能力与操作能力。包括结构物的模拟,图纸中结构物的模拟,实物、玩具等形象的模拟,绘画等平面形象图的模拟。 命题构造:是有指定主题的造型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结构的目的性,发展幼儿构思

能力。包括单一结构命题,主题结构命题

自由构造:是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创造活动,其目的是发挥幼儿的独立性、自由想象与创造性。

表演者游戏的概念: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有规则游戏的概念:是由成人创编,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或形式。

智力游戏:有规则游戏的一种;智力游戏是成人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而设计的有规则游戏。 体育游戏:有规则游戏的一种;体育游戏是指以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协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游戏。

音乐游戏:有规则游戏的一种;是在音乐或歌曲伴唱下进行的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配合的特点。

亲子游戏的概念: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它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同化: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机能。

第6篇:选择题(学前游戏论)

2012年

1.拜敦代克认为游戏不是单纯的机能,而是______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10 A.先天 B.幼年 C.理性 D.幼稚

2.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可以______和发展神的本源。9 A.表现 B.表达 C.表演 D.表明

3.霍尔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生物进化复演规律的______适应。9 A.客观 B.被动 C.主动 D.主观

4.加维提出了游戏行为有几个特征?26 A.5 B.4 C.3 D.2 5.游戏的发生必须是以动作和______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的。 A.身体 B.智能 C.生理 D.心理

6.游戏对学前儿童______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86 A.能力 B.智力 C.智能 D.智商 7.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9 A.霍尔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席勒

8.玩具从其功能特点,大体划分为______类。102 A.四 B.五 C.六 D.七

9.在教育中实施游戏,一方面要发挥教育影响的______,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儿童作为游戏主体的地位,发挥其主体性,这是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123 A.主动作用 B.主导作用 C.主体作用 D.主要作用

10.游戏与______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125 A.教学 B.教育 C.教材 D.教导

11.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______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9 A.外部 B.内部 C.心理 D.先天

12.在对游戏进行评价时遵循______性原则。 A.公平 B.公正 C.教学 D.教育

13.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从形式上包括______游戏和教学游戏。150 A.教材 B.自定 C.自选 D.自编 14.最初象征性游戏开始发生在57 A.1—1.5岁 B.3岁 C.4岁 D.5—6岁 15.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45 A.平行游戏 B.联合游戏 C.独自游戏 D.合作游戏

16.在游戏中,把木棍当马骑,这个属于______游戏。43 A.感觉运动 B.象征性 C.规则性 D.联合性

17.孩子运用积木、积塑、泥、沙等多种材料,构造出各种形体,如高楼、飞机、桌子等,这种属于______游戏。44 A.感觉运动 B.结构性 C.规则性 D.联合性

18.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称为191 A.娱乐游戏 B.角色游戏 C.表演游戏 D.结构游戏 19.学前儿童在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______ A.独自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20.下棋、猜谜等是______ A.智力游戏 B.语言游戏 C.结构游戏 D.合作游戏

21.儿童在游戏中的言语,按照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______33 A.协商性语言 B.以自我为中心想象性独白 C.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E.提议性语言

22.游戏性体验可分为哪几种______?37 A.兴趣性体验 B.自主性体验 C.胜任感、成就感体验 D.幽默感体验 E.驱力愉快体验 23.以儿童认知的不同阶段,学前游戏可分为______43 A.规则游戏 B.结构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感觉运动游戏 E.联合游戏 24.学前游戏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行为划分为以下几种______?44 A.袖手旁观的行为 B.单独的游戏 C.平行的游戏 D.合作游戏 E.联合游戏 25.主动性游戏有哪几种______?46 A.机能游戏 B.想象游戏 C.制作游戏 D.合作游戏 E.鉴赏游戏 2013年

1.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将游戏看作是______9 A.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

B.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C.未来生活需要的活动的准备

D.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

2.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______10 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 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 3.角色游戏指导的首要任务是______194 A.分配游戏角色 B.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准备 C.教会儿童扮演游戏角色 D.确定游戏规则

4.关于儿童在游戏时的表情,正确的说法是 ______ A.茫然发呆 B.总是专注认真的 C.总是在笑 D.有多种表情

5.“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______34 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互补性语言

6.学前儿童的游戏划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四种,其划分依据是______43 A.按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分类 B.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 C.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 D.按游戏的主题

7.游戏中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相类同的活动。彼此间和谐相处,但他们仍在独自游戏,活动中没有合作行为,这种游戏是______45 A.单独游戏 B.平行游戏 C.联合游戏 D.合作游戏

8.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这一概念被称为______68 A.游戏内容 B.游戏形式 C.游戏规则 D.游戏主题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关于内在动机的研究,儿童第一层次的需要是______76 A.维持生命、安全和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B.认知水平的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自我发展的需要

10.2岁以内的婴儿,应为他们提供______44 A.智力玩具 B.形象玩具 C.发展感觉运动的玩具 D.结构玩具 11.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儿童游戏施加影响,这种游戏指导方式称为______164 A.平行游戏指导 B.共同游戏指导 C.旁观者指导 D.非言语指导 12.婴儿游戏的组织实施方式要注重______184 A.以集体指导为主 B.以小组指导为主 C.以个别指导为主 D.以集体指导与小组指导相结合 13.有规则游戏的几个基本因素中,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评价有规则游戏是否有效的依据是______220 A.游戏的任务 B.游戏的玩法 C.游戏的规则 D.游戏的结果 14.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______224 A.婴儿时期 B.学前时期 C.幼儿时期 D.儿童时期

15.相关研究表明,低结构课程(如英国的开放教育方案)班级中的儿童比高结构课程(如蒙台梭利学校方案)班级中的儿童进行更多的______119 A.练习性游戏 B.建构性游戏 C.操作性游戏 D.想象游戏 16.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______151 A.游戏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 B.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 C.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 D.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

17.我国学前游戏理论与实践全面向苏联学习是在下列哪一个阶段?247 A.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建国初期 B.第二阶段,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 C.第三阶段,“十年浩劫”时期 D.第四阶段,“十年浩劫”后至今

18.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9 A.夸美纽斯 B.皮亚杰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19.根据室内游戏区创设要求,不适宜与积木区邻近设置的活动区是______142 A.娃娃家 B.美术区 C.图书区 D.音乐区

20.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的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实质的理论是______305 A.认知发展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D.维果茨基理论 21.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______17 A.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在游戏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B.肯定了游戏作为教育手段的有效性

C.促使我们在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 D.肯定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主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 E.展现出游戏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发展的独特功能与价值 22.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心理学家是______289 A.维果茨基 B.弗洛伊德 C.霍尔 D.艾里康宁 E.格鲁斯 23.玩具的教育性取决于______144 A.玩具的复杂程度 B.玩具装潢是否漂亮 C.玩具价钱的贵贱 D.玩具本身是否一物多用,富于变化,有启发性 E.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24.游戏的觉醒理论告诉我们______302 A.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

B.在缺乏刺激——觉醒水平低下时,发生的行为是游戏 C.在新异刺激——觉醒水平增高时,发生的行为是探究 D.托幼机构的环境刺激越丰富越有利于儿童发展 E.应注意托幼机构环境刺激的适当性、合理性 25.游戏活动在动机系统上具有以下特征______35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间接动机 E.内部控制 2014年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______15 A.社会性活动 B.主体性活动 C.生物性活动 D.体验性活动

2.儿童利用各种材料建构物体的游戏,诸如泥工、折纸、堆雪人等,我们称之为______44 A.感觉运动游戏 B.结构性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性游戏 3.成熟说的理论基础是______254 A.内驱力说 B.精神分析理论 C.心理动力理论 D.活动学说

4.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儿童游戏的前提是______78 A.身体活动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 B.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C.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

D.社会性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5.幼儿园实施游戏教育时不仅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而且应当遵循______128 A.发展性原则 B.趣味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6.3-4岁的幼儿是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时期,而且运动能力增强,下列较为适合他们的玩具是______145 A.镶嵌板、图片接龙、拼图等 B.摇鼓、音乐盒、小熊打鼓等 C.积木、皮球、电动玩具等 D.娃娃玩具、秋千、转椅等

7.教师站在儿童的游戏之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儿童的游戏,教师的这种指导身份是______165 A.教育者 B.参与者 C.旁观者 D.评论者

8.某教师为大班积木区制定的教育目标为:“能为所建造的物体命名”,这一目标存在的问题在于 ______ A.太笼统、太空泛 B.不易达到 C.不符合大班儿童年龄特征 D.不够清晰 9.为儿童选购玩具最基本的标准是______146 A.具有多样化和新颖性 B.经济适用 C.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D.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10.婴儿阶段(特别是2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是______144 A.感觉运动性 B.象征性 C.规则性 D.社会性

11.“你能给老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这属于游戏现场指导中间接的言语方式中的______167 A.评论 B.建议 C.描述 D.询问 12.教学游戏也称作______150 A.目的性游戏 B.本体性游戏 C.手段性游戏 D.自选游戏

13.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这种情况皮亚杰称之为______270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协调

14.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游戏理论是______248 A.精神分析学派 B.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C.认知发展学派 D.元交际理论 15.经典游戏理论中在20世纪初处于游戏理论高峰的理论是______254 A.生活预备说 B.成熟说 C.生长说 D.复演说

16.认为游戏产生于儿童独立性及能力增长,与想参与他还不能胜任的成人活动愿望之间冲突的游戏理论是______296 A.行为主义学派 B.认知发展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17.在“食堂”角色游戏中,教师当食品卫生检查员,来到食堂检查卫生,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扮演食堂服务员的儿童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这种游戏指导方式称为______164 A.平行游戏指导 B.共同游戏指导 C.旁观者指导 D.非言语指导

18.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是______9 A.福禄贝尔 B.斯宾塞 C.席勒 D.格鲁斯

19.“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______34 A.医患就诊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 D.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20.人们常常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是 ______ A.表情 B.动作 C.言语 D.玩具

21.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包括______34 A.表情 B.动作 C.言语 D.角色扮演 E.材料

22.游戏性体验是指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内部心理体验,它主要包含______37 A.兴趣性体验 B.自主性体验 C.成就感 D.幽默感 E.驱力愉快 23.游戏在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86 A.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B.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C.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D.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E.提供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

24.影响学前游戏的个体因素有_____120 A.性别 B.年龄 C.个性 D.健康 E.情绪

25.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较,角色游戏更突出的两个最基本特点是______191 A.社会性 B.独立自主性 C.特殊的想象活动 D.非生产性 E.愉悦性 2015年

上一篇:尖子班工作总结下一篇:轻质隔墙裂缝修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