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美术课堂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美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多欣赏美好的艺术作品、临摹美术作品,是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认知美、鉴赏美的一个好途径。美术教育并不是培養每个孩子走上专业艺术道路,其主旨是通过教育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多地从美的角度认知这个世界。

第一篇:美术课堂论文

改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摘要:美术教师要想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一是改革教学方法;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三是改变单调的教学方法,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创造思维

美术教师,要想利用创造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改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一、改革教学方法

有些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缺少培养才干、开发智力。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雕塑课,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改变单调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美术课堂效率,不但需要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而且准备之外还要选择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美术新知识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有时往往就会以讲授为主,相信好多的美术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可根据不同的美术课堂类型,在讲授的基础上,辅于一定的操作,经过读、记、看、想、动等多个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传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图片、幻灯等直观教具,或介绍欣赏的各种图片及大师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传授的过程中,因势利导,穿插故事以及学生活动,使美术课堂变得轻松、有趣。

在传授学生绘画技能的时候,我往往会运用到直观演示教学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看得仔细,看得明白,看得透彻一点。在演示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学习绘画的方法步骤。以中国画《山水》为例,虽然学生在学习绘画之前已经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让学生马上进行绘画,就会弄巧成拙,就有可能会使课堂变得一团糟。如果运用直观演示法后,将会很好的控制课堂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先向学生讲解山水画的各种技法,山水的形态、特征、色彩等,然后出示实物照片,接着进行演示,在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在一幅画中,秀丽的山水错落有致,疏密合理,一步步地演示绘画,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直观演示法,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所传授的新知识,能够较为快速地掌握绘画技能技巧和方法,而且也掌握的比较牢固,不容易遗忘。

在教学过程之中,还经常会运用到实践法,通过实践这个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就拿现在的课程来说吧,《贺卡》这一课,先简单介绍有关折纸的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塑造一个立体贺卡的形象,可以是生日的、新年的、圣诞节的等等。学生在初步实践中,运用掌握的折纸的方法,正确地表扬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创作,解除学生对想象的约束力,放开心中的顾虑大胆地进行创作,塑造出了许多形态各异,非常有趣的作品,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无以伦比的创造力。

作者:孙永霞

第二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优化美术课堂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应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建轻松

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養、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那?为了使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限魅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美术活动中:

一、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让游戏进入课堂

作为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懂得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低年级美术课堂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为主,儿童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加强少年儿童记忆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入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兴趣。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启发学生对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尊重他们自主、自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将来的创造性思维天窗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起少儿的画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里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自信心。

当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心理和生理有所发展,教学过程应逐渐加大“写生”的力度。写生教学的比重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中逐渐加大。当学生有注意的品质,有积极的观察要求以后才有进行观察与写生教学,重点要让学生进行思考,用比较的方法思考,发现一些绘画语言,提高观察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利用情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以来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要多给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比如《图形变身》这一课时,以图形为媒介,课中提示了若干创意练习,有联想、类比,拼摆组合等,教师让学生欣赏苹果、铅笔的变化,了解事物的外形进行联想变化,观察菠萝的花纹,色彩也可以进行变化等。这样一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励学生创新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处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有的则感受到每朵花就像一团火焰。可见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

如在上《彩色的圆形》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并记准各种接近圆形的图案,我利用金鱼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有好多金鱼的身子、尾的外型是由大小不同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组成的,学生认识圆形之后,如再进一步仔细观察金鱼身上的花纹,这样更进一步加深了儿童的观察记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现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我觉得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必须把学生从狭小的空间解放出来,用创造性的教学改革模式教学,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堂的优化艺术教育途径的探索需要美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作者:卢晓鑫

第三篇:优化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美术兴趣

摘要:美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多欣赏美好的艺术作品、临摹美术作品,是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认知美、鉴赏美的一个好途径。美术教育并不是培養每个孩子走上专业艺术道路,其主旨是通过教育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创新力、创造力,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多地从美的角度认知这个世界。因此,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育工作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以兴趣驱动高质量的美术课堂,全面建设新时代优质小学美术教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应用;美术实践

引言

美术教育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更在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如今大部分小学美术课仅仅能够保证上课时间,不过其课程的设计很单一,关于美术的丰富性、多样性、时代性等教育远远不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美术学科兴趣不足。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尽力优化小学美术课堂,丰富小学美术教学手段,一方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和鉴赏更多优秀美术作品,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基于此,本文就笔者多年小学美术教学经验出发,谈谈如何优化小学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一、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对每个学生而言都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他们才可能积极高效地持续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不断提高自身学科素养[1]。但是,很多教师往往会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一直习惯借助口头语言教授学科知识和技能,而且无论是授课还是实践,其教育理念都是从应试角度出发。如此一来,这样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实效,但从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角度看,显然无法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就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以此为基础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例如,教授可探索一条“美术融合信息技术”的新方式,如“水墨游戏”这一课,教师在授课时可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字体、排版以及选用合适的美术图片资料,要保证清晰度及趣味性,尤其注重信息技术背景与课例的融合,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注重学情的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充分展示了美术学科的魅力。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抓住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特征,且创设情境贯穿整课,课堂轻松愉悦氛围和谐,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不断感受色彩搭配、美术构思的奇妙碰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开展趣味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小学阶段各个班级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美术学习经历,那么自然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而这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当思考如何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的小学美术活动,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进行实践学习。同时,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的美术活动,不仅在于强调小学美术的趣味性学习,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在学生主观能动性下尽可能积极参与其中,以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课程“蔬菜的联想”为例,课上教师便可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实践,通过利用蔬菜趣味DIY,激发学生的美术实践兴趣。如利用瓜果蔬菜作为道具进行拼摆,再适当进行添画,最后呈现出来趣味的美术作品[2]。为此,这项活动的主题是果蔬创意拼摆画,而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利用家里的瓜果、蔬菜等材料,拼摆出有趣的艺术作品。如花朵、小狗、舞者、天空等等,引导孩子们一起在玩中学,学中乐,最终呈现出数千幅精美作品。而此次美术趣味实践的目的,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设计与审美能力,更在于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实践,促进学生美术能力持续拓展。

三、开展美术趣味故事讲解,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事实上,之所以有时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其真实原因是很多教师在课上没有从小学生的主体思维入手,总是认为只要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便可,而忽视了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教师便可开展美术趣味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与总结,在自我思考过程中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全过程中[3]。

例如,“桥”这一课,教师便可从家喻户晓的赵州桥的传说入手,以此为基础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随后,在具体开始授课中,教师便可用各种各样有关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在授课中通过一些巧妙的提问与互动,在课内不断激发学生思考与分析,进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仅增长学生们的知识、提高了技能,而且培养了兴趣,陶治了情操,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如此一来,通过讲述趣味故事形式,结合情境与互动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我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其学科地位越来越高。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应当把美术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开展,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小学美术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在兴趣的引导下继续积极参与美术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李晓洪.优化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研究[J].中华少年,2019(24):187.

[2]刘晓霞,付晓云.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四,2019:58-59.

[3]李永.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读写算,2018(27):65.

作者:王景

第四篇:如何将民间美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

摘要:民间美术是民族艺术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文化品位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接触这种艺术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自己民族的热爱。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民族艺术初中美术课堂

再高雅的艺术形式,其最初起源大多源于民间,民间艺术拥有无穷的魅力,包含中国千百年来最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不仅是他们崇高的艺术理想,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民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表现形式十分丰富,不拘泥于特定内容,取材广泛,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民间美术艺术在认识自然、生活等方面有独到的理解形式。将民间美术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唤醒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的意识皆有积极作用,那么,如何将民间美术真正引入初中美术課堂呢?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

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要使学生感受到这种艺术的魅力,教学者自身必须对其有所感悟,才能影响学生。民间美术中蕴藏我国底层劳动人民的坚韧不屈、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等优秀品格,同时,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这片繁衍了中华民族血脉的土地的温度与情怀。华夏儿女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与艺术无疑是最具有民族性的,这种民族性能够激发出每一位华夏儿女心中的激情,对促进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责任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其具体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可以在教室的墙上、校园的宣传栏中设置民间美术赏析版块,也可以在美术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播放民间艺术家的美术作品与相关纪录片。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上进行这些活动需要注意控制时间,在展示的同时要向学生讲解,让学生得以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二、善于发现当地优秀民间美术作品

不同区域的民间美术有不同的特点,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内生活的人民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民间美术正是各地风俗的一种艺术表现。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者在利用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学时,应当注意发现本土的艺术作品,带领学生领略这些作品的魅力。笔者归纳出了以下两类可供挖掘的美术作品形式:其一,以建筑为主要艺术载体的人文景观形式。我国的传统建筑往往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内容,如各色园林、陵墓、亭台楼阁等,许多建筑上精美的木雕、华丽的壁画,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丰富素材。其二,充满魅力与诗意的自然景物,中国古代许多名胜皆有文人墨客的题词,景物加上这些文学作品便可以成为丰富的艺术宝藏,引导学生感悟这些景物的美,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

对本土民间美术的作品探索,还可以从古老手艺的传承人入手,寻找当地民间艺术家,如果有机会可以请他们为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手艺传承与发展,让学生与民间艺术家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从而大大缩短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深入体会传统艺术的创作过程,从新视角发现其美丽之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1.要让学生体会美术的美,除了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外,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美丽的作品。如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美丽的作品,让学生利用影像、照片等形式搜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在寻找这些乡土艺术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了解相关知识,体悟作品内涵。由于民间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通过视觉欣赏,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将学生寻找到的美丽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之间自主交流,从而分享各自心得,提高审美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引导作用,从大方向上指引学生。

2.开展课外活动,不让美术课堂仅局限于课内,让学生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乡土美术作品的魅力。亲身体会与看图片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亲身体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灵感。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并且将自身的感悟记录下来,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欣赏的能力,以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发现民间美术的美。

3.除了向学生讲解外,还要注意让其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营造实践创作的良好氛围。由于民间美术是一种流传在广大群众之间的艺术形式,因此,其对表现技法的要求并没有专业美术作品高。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的难度并不大,美术教学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让学生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提高初中美术的教学成效。

总而言之,将民间美术引入美术课堂之路还很长,需要每一位美术教学者不断努力,利用自己的智慧,使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被中学生接受、欣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大有裨益。作为美术教学者,笔者期望社会各界人士与美术教育工作者都能对此多加关注,从而共同努力,用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感染每一位中学生。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2]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

[3]张黎明,马鹰.浅论先行组织者模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美术教育,2003(03).

[4]邵燕楠,刘衍玲.美国艺术教育历史述略[J].中国美术教育,1999(06).

[5]龚晓天.论作品形式因素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J].九江师专学报,2008(04).

作者:赵文君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

摘要:美术设计欣赏课是一个重要的课程模块,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意识,创新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程成为广受大众关注的课程。同时,美术课程的教学体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以往单纯的鉴赏和理论学习,转变为重视设计和操作的学习。目前,在小学美术教材中,设计课程的比重较大,可见以美术设计课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方法策略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至关重要,教师通过绘画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审美能力。绘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能力和核心素养。当前,教师可以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提高教學效率,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侧重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探索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欣赏能力

理性分析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师首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外在美,随后再对作品的形式、颜色风格等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分析,从而让学生们对艺术形象的构成以及思想内涵有初步的理解。要知道,对作品的分析,离不开构图、造型、色彩这几个方面。同时还应该围绕作品的功效、物质技术以及美的法则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进行作品分析时,教师的态度不能够过于生硬,要学会宽容的提示、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一般而言,在细致的比较过后,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就会有新的看法,就会给予新的评价。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见解来源进行阐述。从而促进学生们对美术作品、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对学生们的观念进行更正,不能让他们认为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应该让他们知道作者的观点和思想也存在一定的误区。理性的分析,促进美术的稳步发展。

二、为学生们提供优秀作品作为参考

许多大师名家的绘画之路都是从模仿先人的优秀画作开始的,通过模仿先人的画作,学习其中的绘图构思、绘画技巧、色彩比照,并由此形成专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我们广大美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学习这一点,通过帮助学生们欣赏优秀名画佳作,提高学生们的欣赏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在进行教学时,给学生们欣赏的绘画作品,不应仅仅只是大师们的名作,还应包括学生间产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们欣赏大师名作和学生的作品,是出于两方面考虑而做出的选择。首先,让学生们欣赏大师名作,可以让学生们知道,真正的优秀的画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绘画的正确目标。其次,让学生们互相鉴赏作品,可以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促使他们在美术课上的态度更加认真。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欣赏

现场赏评课重点就在现场两字上,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同样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去拥抱大自然。现场的实际欣赏对学生们的心灵更有震撼。课堂教学范围有效,会受到地域限制,这就有可能让学生感到疲倦。这时教师就可以多提供一些美术作品供学生们欣赏,即便是学生们不能给予过多的评价,同样也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对小学生们进行分组,让他们对不同小组的学生作品进行欣赏,并把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大家,然后老师再进行补充评价。美术有很广的领域,并且涉及到很多内容。教师必须进行系统讲解,才能让学生们有更好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多进行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举办适合学生们年龄以及性格的专题教学。

四、从心理层面分析欣赏特征

强烈的色彩冲击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色的天空、鲜红的花朵、碧绿的树叶、黄色的果实,这些色彩鲜艳的颜色让学生们为之兴奋,更容易接受。如果让学生们在黑白的图片和艳丽的图片之间做出选择,顾名思义,对艳丽的图片会有更加强烈的反应。学生们在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总是不能非常全面。不是注意细节忽略整体,就是注意整体忽略细节,都只是凭借第一印象欣赏作品。有很强的无意识性,大多都是随情绪变化而变化。他们对作品的兴奋性都只是短暂的,在心灵上很容易得到满足,不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增长对作品的感受能力。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画面并对作品进行评判。对于那些可以反应学生们心理,日常生活的艺术作品,都可以让他们轻易接受,并且作为自己实践的依据。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作品的感受,要在视觉以及听觉记忆上下功夫。教师要对一些重要作品加深讲解,运用音乐的教学会更加成功。

五、结合音乐,创新审美角度

音乐是凝固的绘画,是听觉艺术、动态艺术;绘画是用点、线、面呈现出的视觉艺术,也是空间艺术和静态艺术。在学生赏析绘画作创造性思维的作品时,教师若能播放同主题的音乐作品,往往能打通时空的壁垒,使学生有更好的感悟,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展开思考,增强审美能力。如,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王冕的《墨梅图》时,在赏析的过程中,为其播放歌曲《红梅赞》,让学生聊聊有何赏析感受。学生原本往往只是从梅花的样貌、色彩入手赏析,而在聆听歌曲后,转为尝试从梅花的象征意义人手赏析。部分学生发现《墨梅图》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塞、做然挺立的英雄姿态,符合梅花的象征意义。通过这样的赏析,学生可以拓展欣赏角度,认识到可以将意境、象征意义等融入赏析。此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创作,为学生播放带有欢快、悲伤、愤怒等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品。

美术欣赏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尝试、领悟作品的过程。美术赏析能提升人们的美术修养,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开阔人们的视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美术赏析活动,让学生在赏析中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进而增强文化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灿.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书画欣賞[J]书画世界,2018(11):89.

[2]贾建枚.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J]才智,2020(09):206.

[3]宗辉.美术赏课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作者:林贻挺

上一篇:自动化应用论文下一篇:全英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