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基于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专业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出人机工程学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制方面的弊端,提出以构建科学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建设、实验教学建设、考核体系建设。同时,针对目前本学科教师团队建设滞后的问题,提出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的方式和途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人机工程学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机工程学管理论文 篇1:

人机工程学思想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崔 云(1968-),女,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理工大学校医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医疗管理研究

摘要: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研究人与环境,特别是人造环境间的关系和优化方法,具有系统观。将人机工程学的思想引入医院这一与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系统中,有益于解决现代医院布局和管理中的“人一机一环境”协调问题,这对医院“人性化医疗空间”的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医院;布局;管理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人性化空间”等理念的推出,人机工程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深入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人机工程学在医院环境布置和管理方面的应用研究,目前在国内还很少见到。医院是一个与生命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特殊场所,每天面对着忍受病痛寻求帮助的大量病人。怎样在医院构建一个“人性化的医疗空间”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是我们医疗工作者和管理者应该关注的现实问题。

一、现代医院布局与管理的需求

(一)功能需求

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功能侧重。大学附属医院的功能主要是服务于学校教职工的医疗保健,而专业医院如结核病医院主要是围绕医院的主导诊治专业领域展开服务。但是,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医院,其核心功能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救死扶伤。围绕核心功能,医院的执行框架通常包含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后勤服务、行政与管理等四大部分,相应地分为门诊、急救、监护、核医学、化验、内科、手术室、办公室等科室。各科室之间既有一定的医疗流程组织关系,又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的特殊需求,比如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环境要求,不同病情群体的特殊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等。

因此,如何让医院各功能空间处于高效、有序的运作状态,同时又能使病人有人性化的满足,是医院室内布置和管理需要解决的基本原则。

(二)氛围需求

环境氛围对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重要的影响,医院环境更是如此。良好的就医环境,如自然采光,能够看见绿色的病房等等,通过环境的修饰来营造一种对自然的亲密接触的氛围,对患者的康复和情绪稳定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医护人员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从而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便于沟通交流。

除医院的人工物理环境外,医院环境氛围的主要参与者是医疗器械和医院应该使用人性化的医疗,营造一个优良舒适的医患诊治器械,为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共处空间。

(三)生活化需求

过去,医院一直被看作是单纯提供医疗活动的场所。一般患者在医院中接受诊治的时间常常不到1/3。而实际上,人们在医院里更多的时间是等待。而这部分时间往往会影响人的心情。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医环境改善的要求也不例外。最新的国外医院布置与管理模式的研究表明,国外学者开始注重医院空间对人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意识的影响,在医院设计和布局中开始追求人情味。通过在医院公共空间处设置休息厅、健康咨询、网络查询甚至娱乐和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一方面可消除人们对医院潜在的恐惧感,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人们在等待时间的注意力,提高忍耐力。

二、人机工程学思想与医院人性化医疗空间的构建

(一)总体设计思想

患者是医院服务的对象。因此,在医院的布局和管理中必须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以创建人性化的医疗空间。在该空间中,医护人员、建筑、医疗器械、办公用品等都是组成要素。在建筑设计布局方面,要注意医院科室的功能定位和设备要求,保证设备进得来、放得下,操作、观察和维护方便。同时,要注意科室之间的关联,从看病和治疗的角度,安排科室的区位。此外,在室内空间布局方面,应当特别注意小环境的构建。比如通过采用文件柜、屏风等作为屏障,将大空间分割为相对封闭、静谧的小空间,以满足患者对私密性和舒适性的个性要求。

医护人员既是医疗空间的构造者,又是该空间的受体。作为医疗空间的一员,他的着装和修饰会给患者传递强烈的信息。医护人员的着装和头饰等,除起到标织职业身份的作用外,对患者的情绪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同时,作为受体,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安全行为、情绪和身体健康同样也会受到医疗空间的影响。良好的空间环境会使人疲劳度下降,工作热情和效率提高,从而又反过来安抚和稳定患者的情绪。

(二)照明设计

室内照明对于患者的行为心理有重要的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诊治和康复的过程。考虑到人类对于自然光线的适应性,在室内照明的设计上,应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在必要的情况下,采用人工光源补充。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为避免造成眩光和视觉疲劳,人工光源宜采用光度稳定、光强适宜、分布均匀柔和的多光源布置。采用磨砂或白色无机粉末处理的灯管,以提高光的漫射性和柔和度。光源高度设置在视线45°以上,以避免对视觉的干扰。

(三)色彩设计

色彩和灯光是同一主题的两个侧面,他们都是通过人的视觉刺激大脑,促进腺体分泌激素,从而影响人的心理行为[1]。

色彩具有良好的辅助医疗功能,见表1。我国中医也有色彩疗法一说。通过色彩,可以改变人们对客体的印象,见表2。因此同样可以通过色彩的修饰来弥补室内布局的缺憾,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医院中各类人员的服装款式和色彩,是体现现代医院管理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直接反映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的窗口。一般我国医院制服分为医务工作服和住院病人服。医务工作服都采用白色。从表1可知,白色洁净、健康,而且具有象征意义。而住院病人服则常采用白底条纹。但是,从人机工程学角度看,这种设计模式过于简单,在很多场合下与病人的病情和心情相冲突。为此,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根据病情和工作性质对医院服装色彩加以改进。医务工作服宜以浅色为主,女装宜选择淡粉红色、淡粉绿色或白色;男装宜选择白色、乳白色、淡蓝色或浅灰绿色等。住院病人服可以更生活化和人性化些,选择纹样和图案搭配。当然,色彩的设计还要有利于医院系统化管理,不同病区、不同对象和工作性质的服装款式和色彩要有明显的区别,使服装融入医院的环境中去,并服务于医院的环境管理。

一般而言,室内的色调主要由墙壁、地板、家具和灯光决定。墙壁面积大,构成室内的主色调,适宜选用低彩度、高明度的色彩。如明快的浅灰黄色、浅咖啡色较适合门诊,柔和的浅灰绿色,浅灰蓝色适合作为急诊室和抢救室的主色调。而病房应该选择柔和的粉红色调或木纹本色作为墙壁

装饰。地面色彩应采用彩度不高,比墙壁色彩明度弱一些的颜色,以便于整体空间色彩的协调。

安装有专业设备和仪器的技术部门,考虑颜色的协调性,可选择灰白色、金属色作为室内装饰色调;或选择白绿色、木板本色,以突出浅淡素雅的效果。特别是对放射、生化、病理等一些特殊部门,为安全和规范管理,必须选择明度与色度强烈的色彩进行局部装饰,以起到提示与指引作用。

(四)便民设计

能否充分满足就医时的生活化需求,是衡量现代医院服务与管理体系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从人机工程学角度思考便民设施和管理的设计,非常必要。

1.导引措施。据研究,病人走进医院后,常会产生恐惧和压抑的心理。如果能在20分钟内给予帮助,会对就诊和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

导引是给与患者帮助的有效手段。设置导医岗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目前在许多大型的医院都设置有导医岗位。而如果在走道、门沿等醒目的地方设计简洁、规范、明确、醒目的导向指示标志和就医指南,也能有效引导患者便捷地达到要去的部门,及时得到医生的诊治和帮助,也可减少由于往返奔波所造成的情绪上的波动。而设置导向指示标志或就医指南,不仅成本低廉,也是一种有效的装饰,因此在图案和形式设计上要注意规范及和谐的有机统一。

2.座椅设计[2]。座椅可以说是医院中患者使用最多的设施,可分为工作座椅和休息座椅。休息座椅主要用于患者在等待就诊时休息,因此放置在走廊或休息室中。休息用椅以舒适为主,靠背倾角要大些,以使人尽量得到放松。座椅可以设置在走廊的两侧,也可以放置在专用休息室中。休息座椅一般占据较大的空间,对视觉效果影响很大,因此在色彩设计中应特别加以重视,要与墙面及照明和谐一致。一般可根据墙面颜色采用浅绿色。需注意的是,工作座椅椅面高度最为重要,应与膝盖的高度相适应。椅面偏高,脚不触地坐不稳;偏低,膝盖肌肉紧张,关节吃力。靠背倾角以约110°较为合适,最好支撑在4节至5节腰椎处。

3.卫生间设计。在各种治疗中,由于患者输液、夹板等,会使其行动不便。但病人每天又不得不上卫生间。因此,在卫生间中设置一些便利设施十分必要。如扶手、坐便器、输液吊钩等,以方便患者使用。

“人性化医疗空间”是现代医院设计与管理的重要理念,但是要实施起来,确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机、环境、患者等多重因素,需要医疗卫生部门及其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达成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丰智.人机工程学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73-76,

[2]袁和法,丁 伟,陈慎任.医疗设备的人性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20(5):81-83.

(责任编辑 韩文革)

作者:崔 云

人机工程学管理论文 篇2:

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探索

摘要:基于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专业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出人机工程学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制方面的弊端,提出以构建科学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建设、实验教学建设、考核体系建设。同时,针对目前本学科教师团队建设滞后的问题,提出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专业;教学改革

国际人机工程学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对象);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与闲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学科(研究目的)。”简言之,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器—环境”系统中人、机械和环境三个要素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1,2]。在现在的全球化竞争中,以解决人的“安全、高效、舒适、省力”问题和人、机器、环境相互协调为目的的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已经被运用在工业设计的各个方面。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产品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知识的能力[3],为学生在农业机械化装备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应用、系统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奠定基础。

一、人机工程学传统教学的弊端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现行的人机工程学教材均面向工程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教材编写者大都考虑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背景知识、就业方向以及在本专业内部人机工程学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例如,工业设计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性产品设计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人机工程在工业设计专业就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而弱化理论。现行教材中出现的案例在工程设计等专业较为常用,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熟悉和关心的农业机械设计相关内容在人机工程学教材中很少体现。因此,学生在使用教材时感觉到“人机工程学”这门课和其他课程无法很好地联系和衔接,在以后工作中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对学生个人能力培养和未来发展帮助不大,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上课时缺少主动思考和积极学习的动力。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一个过程,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这个教学“中心”学习到本课程的概念、理论,并学会在实际设计中使用本课程的理论方法。然而,目前我国人机工程学课程教育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4-6],教学过程中以教材的知识讲授为重点,忽略学生使用知识的能力培养,造成学生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奇怪现象。在实际人机工程学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但事实上仅仅是将板书内容搬到了电脑屏幕上,教学内容依然是教材上的内容,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知识灌输方法。这样的结果致使学生被动接受,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内容,压抑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出现负面情绪,直接导致课程的内容不能被学生学习和理解,也偏离了教学目标。

3.考核方式单一。传统的人机工程学课程考核方式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单纯以理论知识为考核目标,以闭卷考试为考核手段,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积极,临考前几天把课本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下来,而这种短时间记忆很快又被遗忘。显然,这种考核方式不能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无法检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达不到构建科学理论知识结构和培养实践能力这一重要教学目标。

二、“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1.教学内容建设。人机工程学涉及人、机械和工作环境,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还必须广泛学习生理学、心理学、人机解剖学、人体测量学、人体运动学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学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机工程学”教学内容建设要求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对现有教学资料进行整合,突出人机工程学在农机产品设计的应用,删减部分工业设计等内容,增加具有农业机械特点的设计案例。因此教学任务重,各部分跨度大,重难点多。本课程的突出难点是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既要突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又要体现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科的最新研究应用情况。因此,在课程建设中应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单项实验—小课题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链。课程教学中以农业机械设计为主线,着重讲述人体测量数据、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及其在农机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尽可能地阐明问题最原始的出发点及其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另外,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新的理论方法不断涌现,而且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在包括农业机械产品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关注人机工程学的最新文献动态,了解最新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与其他院系、研究机构保持联系密切,关注本学科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建设。积极采用参与互动式、体验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实训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课程重要概念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人机工程学基础概念理解,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通过案例教学,分析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产品的应用,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人机工程学在本学科中的应用途径和未来方向,充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视频、教学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通过课堂练习、单项实验、小课题设计和大课堂设计四个实践环节,动态检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在某些章节之后,组织对某些案例或问题进行专题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学生的讨论、作业、设计等进行评价、辅导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充分利用学校其他专业的资源和校外合作企业,结合优秀实例进行讲解,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意构思,养成团队协作意识,注重设计质量、讲求工作效率的良好工作作风。这样通过教、学、练、交流、验证一系列的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人机工程学。

3.实验教学建设。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最重要环节,也是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应基于人机工程学学科特点,结合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系统学习本学科理论方法并运用于实际设计中为目的,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进度安排相应课题。本课程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社会实践调研两方面完成实验教学。实验室实验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主要包括人体静态特征尺寸测量与分析、人体动态特征尺寸测量与分析、农业机械化装备的座椅、显示装置及操纵装置人机学设计、农机机械化安全人机学设计等。社会实践调研主要需要深入到市场、田间、农村一线,调研并分析现有农业机械装备在人机工程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建设,完善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的人机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方案体系。

4.考核体系建设。考核体系是检验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要剔除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必须首先改革以闭卷考试为主的传统单一考核体系,建立一种注重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多维考核体系。根据课程中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综合应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例如收集文献资料、观察人机工程学在农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等。在每一章结束后设计一个小课程设计,小课程设计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重点考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运用。在期末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大课程设计,大课程设计需要学生融合本课程所学重要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多种设计方法,个人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包括文献、调研、设计图纸和最后答辩。

三、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7,8]。利用优秀的教学团队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对人机工程学的教程进行修订,使其更加符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丰富课程内容,协调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最终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人机工程学本身作为一门独立课程以外,也是其他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补充,因此可以联合其他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专业课程教师群,共同建设人机工程学及其相关专业课程。同时,建立公平高效的团队运行和激励机制,健全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吸引更多青年教师加入到人机工程学课程建设队伍。

本文分析了传统人机工程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出传统教学的弊端。根据作者多年在人机工程学课程的一线教学实践,结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背景知识结构,总结探索出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方面需要改革的方向,具体从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建设、实验教学建设、考核体系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今后的人机工程学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及教学任务安排方面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伟.应用人机工程学[D].上海:东华大学,2006.

[2]阮宝湘.工业设计人机工程[M].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2.

[3]廖晓梅,钟世禄.“人机工程学”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3,(32):76-78.

[4]韩雅丽.本科教学模式创新及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7,(2):120-121.

[5]陈静莲.“人机工程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5.

[6]汪惠芬,刘婷婷.“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36):71-75.

[7]许崇波,等.基因工程教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大连大学学报,2011,(32):107-111.

[8]俞祖华,等.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2008,(25):90-96.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作者简介:张锐(1975-),男,博士,副教授,从事人机工程学教学及工程仿生学研究工作。

作者:张锐,罗刚,张强,王昕

人机工程学管理论文 篇3:

人机工程学在内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内部控制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理论完善与制度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内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可能性与必要性出发,将人机工程学理念引入内部控制领域,并就如何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内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 内部控制 应用

内部控制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理论完善与制度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控制系统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失败率较高、成功经验难以移植等。以往的相关文献从审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等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而鲜有从人机工程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如能利用人机工程学的技术和方法,借鉴一系列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成果,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人机工程学概述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科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Ergonomics一词是在1857年由波兰教授雅斯特莱鲍夫斯基提出的,来源于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是随着人类关注到自身需求而产生的。关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命名,各国有所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欧洲称作Ergonomics(人机学),美国称作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学)或HumanFactorsEngineering(人类因素工程学),日本称为人间工学,我国曾译为人类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机学等。1961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以下简称IEA),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机工程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IEA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著名科学家、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提出了“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但是,直到80年代以后,我国才开始进行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但学科研究的总趋势还是侧重于应用。其应用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可概括为机具、作业、环境和管理等几大类。人机工程学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示例如(表1)所示。

二、人机工程学应用于内部控制领域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一)人机工程学应用于内部控制可能性 内部控制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理论完善与制度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控制系统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失败率较高、成功经验难以移植等。以往的相关文献从审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等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而鲜有从人机工程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如能利用人机工程学的技术和方法,借鉴一系列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成果,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内部控制的本质问题就是回答为谁控制、为什么控制、控制什么、如何控制的问题。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为委托人(这里是层层委托,因而将其总称为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或委托人)而控制,为追求企业效率(效率),进行利益协调(公平)而控制,核心是对权力的限制,而权力是个人对有价值资源的控制权,因而控制的还是人(由于是层层受托,因而将其总称为代理人或受托人),通过一种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进行控制。美国COSO报告指出,企业内部控制依靠牵制和制衡——包括职责的分离。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委托人选择机制,而不是使用一个给定的机制,这是机制设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委托人在设计一个博弈规则(包括代理人的行动空间),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函数。但委托人会面临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前者指的是,如果要一个理性的代理人有任何兴趣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从而参与博弈)的话,代理人在该机制下得到的期望效用必须不小于他在不接受这个机制时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后者指的是,给定委托人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的情况下,代理人在所设计的机制下必须有积极性选择委托人希望他选择的行动。显然,只有当代理人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时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他选择其他行动时得到的期望效用时,代理人才有积极性选择委托人所希望的行动。满足参与约束的机制称为可行机制;满足激励相容约束的机制称为可实施机制。如果一个机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这个机制是可行的可实施机制。内部控制就是一种可行的可实施机制,但机制是人设计的,也要靠人去执行。人的品德、操守、素质与工作能力是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离不开“人”这一载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要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同时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客体,要受到企业内部其他员工的控制和监督。在高科技时代,企业被看做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形成的一种联盟,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人力资本的内部配置模式和人力资本使用者的福利越来越明显地被认为是公司决策的要素,或者说,与公司决策有高度相关性。人机工程学把人类的需求和能力融合起来,致力于设计出完善的产品、设备、系统等,它在内部控制这个可行的可实施机制的设计与执行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内部控制形成整体理论框架具有特点之一就是必须综合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人机工程学从“人”的自身出发,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协调运转。注重从系统的整体视角去分析各子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再通过对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分析来认识系统整体。这与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不谋而合,即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如果把内部控制看做一个系统,而人一内控机制一环境则是更大的系统(这里,我们把机械换成内部控制机制,把环境延伸到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环境),人机工程学的系统观必将有助于内控机制的科学设计与评价。

(二)人机工程学应用于内部控制的意义 人机工程学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科学家们设计出先进的、改良的系统,却全然没有考虑到其使用者。后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要安全、高效地使用这些系统和产品,设计中就必须考虑许多人和环境的因素。同理,委托人设计出先进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考虑到其使用者(执行制度的人也既企业的全体员工),也无法主动地、高效率地实施。青木昌彦(2001)认为,制度的本质是对均衡博弈路径显著和固定特征的一种浓缩性表征,该表征被相关域几乎

所有参与人所感知,认为是与他们策略决策相关的。虽然前者源于人机工程学理念,后者则为新制度经济学之经典,但是二者在内部控制领域却异曲同工,前者体现为人本管理,后者则侧重于制度管理,而内部控制就是人本管理与制度管理的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为人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人机工程学正是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对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进行综合分析的一条新思路,它有可能,也很有必要应用到内部控制领域。

(1)从内部控制目标看人机工程学应用的意义。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即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等。企业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这其中隐含着战略问题,战略正确则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战略失误则企业可能遭受经营失败的厄运。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中“人”的可持续发展,没有了“人”的发展,“企”业就会“止”步不前。人机工程学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经营人的智慧,随时根据市场趋势及消费需求,提供崭新的建议,更加合理地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人机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将其应用到内部控制领域,可望实现人—内控机制—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受托者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为企业工作,更加合理地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报告是一种反馈机制,把数字、制度和人们之间的关系艺术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控制效果更加显著,人机工程学系统观的引入将更加合理地保证报告目标的实现。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告诉我们,它是研究人—机械(这里,将其延伸到企业的资产)—环境(这里,将其延伸到企业所处的法律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协调关系的学科,将其应用到内部控制领域,能更加合理地保证资本保全目标与合规性目标的实现。人机工程学所研究的“效率”,不仅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在短期内有效地完成,而且是指在长期内不存在对健康有害的影响,并使事故风险减到最低限度,这恰恰是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问题上的目标。

(2)从内部控制要素看人机工程学应用的意义。人机工程学应用于内部控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等。以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发展为例。1978年以前,我国国有企业并非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充其量只是一个生产性质的单位。在权力配置方面,企业没有决策权、控制权和监督权,只有执行权,国家统包统销;在融资结构方面,按需拨款,无任何代价,是单一的财政主导型的融资结构;在激励机制方面,只要超额完成计划,就给予精神上的奖励,而利润或亏损并非考核标志,甚至有些企业越超额越亏损。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时期,国有企业也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充其量只是一个过度性质的生产单位。在权力配置方面,企业仍然没有决策权、控制权和监督权,只有执行权;在融资结构方面,既有国家拨款又有银行贷款,以贷款为主,是一种银行主导型的融资结构,打破了单一的财政拨款的格局,而贷款的审批权在国家,实际上是一种政策性贷款,使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激励机制方面,强化物质激励,允许企业留存部分利润,而企业并不是将其用于发展而是想方设法发奖金,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1992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深化,公众公司大量涌现。在权力配置方面,国有股“一股独大”,董事长、总经理是政府任命的,政府仍然把持决策权,然而,现场外的政府难以监控内部人,国有资产流失仍然难以杜绝;在融资结构方面,负债率过高,权益资本过少,与西方融资优序理论不同,负债信号传递的是不利的信息。这些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从制度上看,是一个产权问题;从人机工程学看,则是人一机制一环境系统出了问题,使得人的积极性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人机工程学要求充分了解内控系统的使用者(企业员工)的差异,如处事风格、处理信息的能力等;然后,围绕这些差异开展任务、岗位的设计,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质量和工作满足感。反之,将可能造成出错率高、身心疲惫等损失,甚至导致更遭的情况发生。在充分了解使用者(企业员工)差异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使用者(企业员工)的需求,进行合理的任务规划和岗位培训。

第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内控控制的目的是适当地管理与控制风险而不是消灭它。有国外学者认为,管理者一般都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并会自以为是地行事。自负会使管理者:工作非常努力;承担投资风险过大的项目;严重浪费内部资源,将其财富的绝大部分用于储蓄,或者将许多东西都押在风险很大的事情上;扭曲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的竞争。董事会也许能对自负的管理者形成一定的约束,一般的内部控制机制也许能成功地克服自负所带来的负效应。然而,心理学研究已经将误知(Misperception)阐述得非常清楚了:自负是心理健康的普遍特征。这样看来,如果各层管理人员(至少是董事长,因为他/她全面负责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具备人机工程学知识,他们将会因势利导,设计出弹性的而非死板的内控机制,使目标设定更加合理、风险识别更加有效、风险分析更加透彻、风险应对更加到位。

第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人机工程学设计是充分考虑人的能力和局限性的设计方法,这有助于保证内控机制满足目标使用者(各层受托人)的需求。如果设计不合理,即使是最简单的控制措施,对于员工来说也将是一场噩梦。一项优良设计必然是人、环境、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巧妙平衡的产物。为此,要求内控机制设计师(董事长)有能力在各种制约因素中,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站在人机工程学的视角,判断最佳平衡点的标准,就是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主导思想。

第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反舞弊机制等。控制过程被视为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结合,而信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多个系统交互控制时,信息沟通能协调各个控制系统

之间的冲突。在我国企业中,信息沟通不畅是个严重的问题。管理者和雇员之间良好的沟通以及雇员对生产控制活动的参与能保证雇员有高度的自觉性,雇员的参与往往会改善组织中的团队工作,从而减少质量缺陷,提高物料利用率,节约能源等。这种在雇员中自发形成的行为比僵化的控制措施更有效。凭借《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两个报告,美国COSO成为内部控制理念的集大成者。然而依旧存在着一系列不足之处。由于机制需要“人”去执行,受有限理性制约,错误在所难免,看似完善的内控机制在执行上也会打折,COSO报告就无法揭示出多人串通、合谋的问题。人机工程学注重对“人为错误”的研究,认为人为错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未执行规定的机能;错误执行规定的机能;执行了没有规定的机能等。“人为错误”的研究目的除了在失事时鉴定原因、判定责任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失败中记取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继而防范未然。这对于反舞弊机制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第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IEA为了对构成作业的各种因素、劳动者的能力以及作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等进行检查,设计出了人机工程学分析检查表(Ergonomics checklist),内容包括:作业空间、作业方法、环境、作业组织、机能负担和综合负担、系统效率。其中,一般项目共135项,特殊、细节项目共188项。许多国家根据IEA的方案,制定了自己的人机工程学分析检查表。从表中可以发现企业人一机械一环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掌握需要改进的内容及其要点。现行的内控调查表将静态的实物控制与动态的业务循环控制相结合,这主要是出于审计需要而编制的。笔者认为,应将静态的工作岗位以及动态的作业(或各岗位之间的联系)相结合,编制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内控分析检查表,这也许更能体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结合。笔者以货币资金岗位与资金收付作业为例,编制了一张简表,便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如(表1)所示。Matthew Leitch(2003)认为,在内部控制设计中,人机工程学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又是最为重要的学科。几乎所有错误的产生(直接地或间接地),都是因为人的错误。培训是有益的,但人机工程的改良则更加有效并且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设计内部控制细节时,对人机工程学的考虑是至关重要的。

三、人机工程学在内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一)管理人员应学习人机工程学知识 有人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趋同了,内部控制也一样可以搞趋同。笔者认为,会计准则是对会计信息(商业语言)的规范,而内部控制是对“人”的规范,对后者的趋同是很难作到的,也是不现实的。这里的“人”是社会人(为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做出贡献的人)与契约人(受自身内在因素与客观环境因素制约,人是有限理性的并且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概念。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比技术更加重要,但制度比技术更难移植。它是人选择的,是不断博弈和交易的结果。尽管我国正处于制度严重稀缺的状态,但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制度设计,而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哪怕是先进的经验,不考虑“人”的差异,也会适得其反。新制度经济学又告诉我们,不发展的制度的共同点在于不能激励个人,社会没有创新的动力,企业缺乏持续的活力。人机工程学者运用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以实现两个主要目标:人类潜能的挖掘和维护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简言之,人机工程学力求在各方面做到“以人为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董事会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企业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董事长(或者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经理(或者总裁、厂长)根据法定职权、企业章程和董事会的授权,负责组织领导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在董事长和经理的领导下,主要负责与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与有效执行。因此,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应该学习一些人机工程学知识,树立人机工程学理念,设计出本企业员工乐于接受的内控机制,而不是把“人本管理”当作一句口号说说而已。

(二)将人机工程学特有的实践方法引入内控领域 除上述提到的设计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的内控分析检查表外,人机工程学特有的实践方法也有必要引入内部控制领域。其中,心理测量法(也叫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法,即人对客观事物作出主观感觉评价。它包括两类,A类是对产品或系统的特定质量、性质进行评价,如声压级、照明的照度及亮度、空气的干湿程度等评价;B类是对产品或系统的整体进行综合评价,如舒适性、使用性、居住性、工作性等。心理测验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特点。图示模型法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机具、作业与环境的设计和改进,特别适合于分析人机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内部控制中看到很多使“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考虑制度化的努力,但这些契约由于缺少人情味而变得华而不实。内部控制实际上是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结合,而人机工程学理念则是对后者的加强。现在,控制不再是消极的约束,而是积极的引导。既然引导的是“人”,就要从“人”的自身出发,设计出人性化的内控机制。这样,“人”将可以舒适、高效地执行该机制,这对于力图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化利益的企业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作者:宋京津

上一篇:工作一年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学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