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作文教学论文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情境式作文教学的基本实施目标在于调动学生的写作联想思维,引导学生融入作文情境,让学生抒发真实的情感。在情境式作文教学中,教师以及学生应当明确写作中的难题,结合情境式作文的宗旨目标来探索应对思路。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境式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情境式作文教学是指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进行写作。目前,情境式作文教学虽然已经得到师生重视,但现阶段的情境式教学并未完善,很多初中生依然厌烦写作,甚至对写作存在恐惧心理。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用趣味作文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且独立完成语文写作任务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一、情境式作文的基本含义与作用

情境式作文的本质在于让学生按照创作情境来完成作文写作的过程,进而达到激发学生情感以及调动学生作文联想思维的效果。情境式作文相比于直接给出既定命题的传统作文模式而言,更能达到激活学生创作思维以及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目的,能让学生在自主构思作文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情境式作文的教学思路方法更利于写作指导训练,情境式作文必须要得到师生的重视[1]。

在写作课中,教师应当将塑造学生的良好人文素养纳入语文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人文素养是初中生必备综合能力素养中的关键,情境式作文教学具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情感理念的作用,对提升学生人文道德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情境式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不生动

情境式作文教学要达到最佳效果,必须要建立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应当善于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作文课堂情境[2]。但是在目前,很多教师并没有创设出生动活跃的作文情境,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写作的情绪。教师在创设作文情境时如果没有紧密结合真实生活情境,则会导致作文情境脱离学生的情感体验,无法达到营造良好写作氛围的效果。

(二)师生互动交流不深入

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写作课上希望能够与教师展开人文情感交流,并且期待获得教师的认可与肯定。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教师在作文课上只给出既定的作文创作情境,并没有做到耐心启发学生进行构思与创作。在缺少作文构思创作引导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创作思路就容易出现偏差,影响到情境式作文教学的成效。

(三)写作训练手段不恰当

不同的作文教学手段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参与度,并且能够影响整体教学氛围,但由于受到作文课的课时因素、教学资源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写作教学的手段比较单一。有的仅是根据教材要求照本宣科,有的仅有空虚难懂的理论解说,特别是没有与时俱进地将网络媒体平台合理运用于情境创设过程中,作文情境的创设手段没有得到及时创新,会削弱作文课堂的情感吸引力,让学生感到乏味与枯燥。

三、情境式作文教学改进的对策

情境式作文教学能有效激活学生想象力并丰富学生人文情感体验。在具体实践中,优化改进情境式作文教学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运用网络媒体创设写作情境

学生喜爱生动活跃的语文作文课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运用生动情境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构思作文。情境式作文教学相比于给定命题的作文课堂模式而言,更加需要运用信息化平台来辅助。教师应当积极运用网络媒体平台来创设写作情境,来丰富情境式作文课堂。与一般进行语言描述的情境式作文课堂模式相比,运用网络媒体手段来呈现作文情境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如进行以“热爱家乡”为主题的情境式作文情境创建时,教师应当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家乡的淳朴人文风情、建筑基础设施以及自然风景特征,并且运用动态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近些年来家乡经历的巨大改变。学生通过观看生动与真实的多媒体演示情境,能够产生热爱家乡以及建设家乡的强烈人文情感,有助于学生创新写作思路。

(二)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过程中,要创造真实的写作情境,要让学生理解写作不是咬文嚼字,而是源自生活[3]。因此,采用生活联想的方法可以突破学生的既定写作模式与框架,让学生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为了帮助学生活跃写作思路,教师应当重点选择贴近真实生活的场景,将上述场景作为学生开展作文构思的基础。这样学生在自主展开作文构思联想的过程中就会调动起创新写作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语文写作的情感倾向。

如进行以“孝顺父母长辈”为主题的作文情境创建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联想平时生活中获得父母关怀与照料的各种生活细节,触发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展开以上的联想,全面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确保学生将真实情感体验融入到作文中。此外,在课余时间里,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父母,激发学生的人文道德情感。

(三)采取恰当的训练手段

1. 反复追问,解读情境

通过对情境语段进行反复阅读,感受情境语段创设的氛围或情态。并在反复阅读情境语段的过程中不断追问:内容是什么?人物怎样出场的?故事情节如何展开?在层层追问下,解读情境表达的主题,逐渐明晰思路。

2. 运用联想和想象形成故事

运用联想和想象形成故事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是主旨预设法。反复阅读情境语段,提取人物、事件等关键信息,然后预设一个主旨,再根据这个主旨展开联想和想象。第二是推测法。根据情境语段,推测主要人物接下来会有怎样的经历,命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运用主旨预设法和推测法,可以让学生尽快充实故事情节,明晰写作脉络。

3. 梳理筛选材料,突出主题

经过前期思路开启,故事想象,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增删裁减,然后有选择性地进行记叙和描写。同时考虑开头和结尾的照应,设计好段落间过渡衔接。此环节训练需要学生注意故事详略、结构完整、情节曲折等谋篇布局要点,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4.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锤炼语言

一篇文章的好坏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语言表达上,所以学生应掌握锤炼语言的方法,如斟酌字眼,准确表意;选择句式,增强感染力;多角度描写,丰满人物形象;景物描写,渲染烘托;抒情议论,增加韵味。当然,对学生语言锤炼能力的训练应该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力度,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情境式作文教学具有调动学生写作创新潜能、激发作文写作热情以及提升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重要价值。近些年以来,情境式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充分展现了情境式作文教学对于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促进作用。但也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寻求改进的对策,指引学生在情境式作文教学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登文.浅谈作文教学现状及其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1(1).

[2] 程明云.让学生走出写作困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6(32).

[3] 易玲.初中语文“情景模式微课程设计”作文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1).

上一篇:基于ITSS的IT运维服务体系研究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发展路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