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学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护士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州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工作一年以上的ICU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睡眠质量、工作疲溃及生活质量状况,以提高ICU护士的生活质量。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于广州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随机选择100名ICU在职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资料收集。

第一篇:护士心理学论文

妇产科护士与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摘要】目的:了解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47名妇产科护士和47名内科护士进行对比性调查分析。结果 妇产科护士SDS均值高于内科护士(49.12±8.06对44.18±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9,P<0.01);SAS均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8,P>0.05)。妇产科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u=3.38,P<0.01)、工作量及时间分配(u=3.06,P<0.01)、工作环境及资源(u=4.93,P<0.01)、病人护理(u=3.11,P<0.01)、管理及人际关系(u=2.96,P<0.01)等方面的压力源得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结论妇产科护士抑郁状况比内科护士严重;妇产科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妇产科;内科;护士;心理健康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Between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Nurses and Medical Nurses

Yang Juan

【Key words】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urses;Psychological health

為了解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对妇产科护士和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0年1月分别选择本院47名妇产科护士和47名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其中,妇产科护士年龄21~35(24.5±1.5)岁,护龄2~14(5.5±2.5)年;已婚13人(27.7%),未婚34人(723%);学历:大专36人(77.6%),本科11人(23.4%);职称:护士32人(68.1%),护师以上15人(31.9%)。内科护士年龄21~36(23.5±25)岁,护龄2~15(6.5±1.5)年;已婚15人(31.9%),未婚32人(681%);学历:大专35人(74.5%),本科12人(25.5%);职称:护士31人(66.0%),护师以上16人(34.0%)。两组护士的年龄、护龄、婚否、学历、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每个量表均有20道问答题,记分范围为1~4分。正向记分题A、B、C、D按1、2、3、4分记分。“没有或很少时间”:记为1分;“少部分时间”:记为2分;“相当多时间”记为3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记为4分。判断标准: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状态,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状态[1]。压力源测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分配、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5个方面的问题,采用1~4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明压力越大。所有调查均运用自评问卷的方法进行,发出问卷94份(妇产科护士及内科护士各47份),收回94份,有效问卷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测试结果均以x±s表示,采用《实用医学统计学》[3]中的方法,大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u检验。

2 结果

2.1 妇产科护士与内科护士SAS、SDS评分比较:妇产科护士心理状况测试结果显示,SDS均值高于内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S均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妇产科护士与内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比较:妇产科护士在压力源5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妇产科护士的焦虑情况与内科护士相同,但抑郁分值明显高于内科护士,表明妇产科护士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内科护士,提示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着导致心理抑郁的特殊压力。

从两个专科的护理工作压力源比较可以看出,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内科护士。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环境和专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经常的急诊接产工作,使她们经常昼夜颠倒,三餐无规律。妇产科护士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应激源,如临产的产妇由于产痛而发出的痛苦喊叫声;产妇、新生儿病情变化需随时抢救时,由于家属不理解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冲突;畸形较明显的婴儿或死胎的娩出;潜在的乙型肝炎、尖锐湿疣、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影响,都极易导致妇产科护士心理负荷的加重[4]。此外,妇产科的工作环境使护士所接受的职业危害因素比内科护士更多。化学制剂对人的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有一定不良影响,作敷料时,空气中的棉絮飞扬及消毒剂的污染均对呼吸道有一定的慢性损害。每天直接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中各种传染源,都对妇产科护士构成了极大的威胁[5]。

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有效地解决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就妇产科的护士长或护理管理者而言,应针对妇产科护士的职业特点,除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外,更要注意帮助护士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好职业环境中的一些影响。可通过交流、商讨、听取建议和相互沟通的方式,帮助她们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积极应变能力[4]。同时,可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或鼓励个人多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让护士们能有机会宣泄内心的压抑感,养成乐观、豁达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 车兵. 精神科与门诊护士心理状况的对照比较[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1):149

[2] 李小妹,刘彦君.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调查[J]. 护理管理杂志,2000,35(11):645-649

[3] 陈飞. 实用医学统计学[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1992:99- 101

[4] 杜飞燕,罗婷. 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广西医学,2007,29(6):870-871

[5] 朱洪玲. 产科护士与普通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4):504-506

作者:杨 娟

第二篇:临床心理护理与护士心理品质浅析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心理护理对护士心理品质的需求。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6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人,均为临床护士。同时选取100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同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试验组护士加强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照组未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分析两组护士的观察力、记忆力、技术水平、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同时向100例患者进行对护士心理品质需求情况和护士心理品质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效果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关键词】 临床心理护理; 心理品质

An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Nurse/HUANG Si-e,WAN Xiao-q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8):097-100

【Key words】 Clinic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Fuzhou City,Fuzhou 344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8.027

随着医学模式地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当代医学发展模式已从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而心理护理在临床上则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患者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2],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周围的环境,使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我护理”以利于病体康复和心理健康的保持。与此同时,这对护士的心理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敏锐的观察力、良好而准确的记忆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护士通过与患者详细的交谈,了解掌握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修养,采取针对性地疏导和安慰,促进患者身体康复[3]。本院近年来通过对护士心理品质的培养,较为显著地提高了患者临床心理护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6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2岁;学历:本科6名,大专34名,中专2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3名,护师25人,护士14人。将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均为临床护士。两组护士年龄、职称、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同时选取100例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对试验组护士加强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照组未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具体心理品质培养方法如下。

1.2.1 医院方面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将护理质量作为医院内涵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加强护士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护士只有掌握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及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理论与技术才能做好心理护理工作[4-8]。医院要为护士争取更多学习外出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同时通过同工同酬、护理绩效考核等多种机制,提高护士的待遇,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2.2 护理管理方面 护士长在护理工作中起到承上取下的作用,既要做好领导带头作用,又要关心、理解、尊重、爱护护士。不但要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同时还应该关心护士的生活,观察护士心理情绪的变化,帮助减轻护士心理压力,让护士建立最佳身心状态。

1.2.3 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

1.2.3.1 培养优良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注重慎独修养,塑造良好的性格,稳定职业心态,热爱护理专业,激发工作热情,释放内心的压力,视医院为家,视患者为亲人,关心爱护患者,提高护患间的亲和力。

1.2.3.2 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护士在工作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遇事情沉着冷静,特别在抢救患者过程当中,要做到忙而不乱。要克服个性心理中的不足之处[9],不要喜怒无常,更不要将生活、家庭中遇到的不良情绪迁怒到患者身上,以稳定、沉着的情绪,赢得患者的信任。

1.2.3.3 加强护士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才能赢得患者信任。在日常工作中,护士要勤于学习,经常参加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特别是加强心理卫生专业知识学习,以提升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同时经常还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展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10]。

1.2.3.4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要求运用基本原则来解决实际问题。患者入院后,护士要应用专业知识及技巧,获取详细的患者资料,通过观察患者的身心变化、预测及判断患者的需要,对每个患者进行评估,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这就需要护士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1],以更好地适应护理工作的需求。

1.2.3.5 培养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良好的言语沟通是护士整体素质的体现,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更是临床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之一 。因此,护士要加强训练自身的言语沟通能力,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护患更为和谐。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护士的观察力、记忆力、技术水平、道德情操和语言能力,同时向100例患者进行对护士心理品质需求情况和护士心理品质满意度的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对护士心理品质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患者对护士心理品质的需求中,工作认真占17%、技术水平占26%、道德水平占11%、服务态度占16%、沟通技巧占12%、护患关系占13%、学历水平占5%。

2.2 两组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效果比较 试验组护士心理品质培养效果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心理护理在临床整体护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有利于增强患者信任、安全感。护士在给患者做康复指导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地心理沟通,给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把预防疾病、卫生知识传授给患者,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沟通过程中,通过热情和善的交流,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利患者更坦率,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获取患者完整、真实的心理信息资料,建立信任安全感[4],营造良好地气氛。(2)有利于调动患者主动配合的积极性。人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能够运用语言,与社会活动息息相关,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生物。当人生病后,社会角色发生改变,由于病痛带来的压力,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从而产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和反应。而不同患者有不同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经济地位,护士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地心理疏导,让患者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在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患者得到安抚和激励,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自觉履行护患双方的角色、责任和义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有利于护患关系更为和谐。护士在医生、护士和患者三者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平常护士与患者接触远比比医生要平凡的多,而与医生的工作又是紧密相连的,这些多层次的角色体现了护士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让患者以积极的心理效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疾病的任务,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4)有利于整体护理更为深入的开展。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针对患者不同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5]。它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情绪变化、情格特征和生活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护士以言语温和、态度和蔼,热情开朗的情绪去感染患者、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6]。绝大多数急危重患者,都有恐惧、悲观或失望心理,当护士以严肃、认真、沉着、机敏、果断的工作作风和稳、准、快的熟练技术展现在患者面前时,大大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体护理全部过程中,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促进整体护理更深入地开展。

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越发激烈,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护士因其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和社会公众理解支持不足等因素而承受着高于一般职业的工作压力[7],如果调整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质量下降,导致医疗差错、事故增多,激化护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繁发生,所以缓解护士心理压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对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对护士的心理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要求。(1)高尚的职业道德。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患者入院后,要求护士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水平的护理质量和满意的医疗效果,是高尚护理职业道德的体现,因此,护士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示患者为亲人,牢记“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7],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通过与患者接触交谈,了解掌握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和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情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排除各种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心理护理的作用。(2)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对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护士通过对患者全面、系统、周密的观察,推断其内心世界,了解在疾病发展中所表现的认知、情绪、行为反应的个体特征,并及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排解患者心理压力,加速疾病的康复。(3)创造性思维能力。护士应具备有独立思维品质,护理工作对象是不同文化修养、不同性格、不同疾病的患者,护士不能简单的遵照医生医嘱执行护理操作,还得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4)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治疗身心疾病不可缺少的良药,护士要加强言语交流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能力[8],掌握语言交流技巧,尽量使用安慰、支持、鼓励、积极暗示、果断、明确的解答等治疗性语言与患者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注意掌握语调、表情、姿势、动作、态度等非语词性沟通技巧的运用,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心理护理的效力。(5)保持良好的稳定情绪。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情绪稳定是举足轻重的,护士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护士要培养自已的自制力[9],克服个性心理中的不足之处,不要喜怒无常,更不要把个人的烦恼发泄到患者身上,遇事沉着、冷静,要做到忙而不乱,急而不慌,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6)心理护理要有前瞻性。前瞻性心理护理可以提前预防、发现患者潜在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评估,及时收集资料,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有效预防较严重疾病引起的情绪或生理方面的并发症[10-15]。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作为医院内涵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在医疗服务中责任重大,而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贯穿着整体护理地全部过程,是现代护理模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护士不但要拥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时,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广泛的兴趣、良好的语言修养,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性格和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健康,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

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564-565.

[2]雷淑琴.护士职业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1-52.

[3]沈兴华.个性化心理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5,10(1):43-44.

[4]王红霞,王旭阳,陈丽莉,等.认知心理干预对垂体瘤患者心理障碍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01-103.

[5]宋丽.心理疏导护理对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患者情绪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7):100-101.

[6]陈哲明,郑卫星,罗助荣,等.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0,31(9):1282-1283.

[7]张瑞芹,孙翠勇,王娟,等.护士情绪智力与护患关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7):8-10.

[8]曹玉霜.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356-357.

[9]乔军,麻玉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8-9.

[10]李灵艳,陆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44-145.

[11]潘承云.认知行为干预对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4):2279-2281.

[12]吕占武,陈世玖,黄雪梅,等.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急性期情感抑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8):114-117.

[13]杜金香,王晓燕.医学伦理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35.

[14]李佩丽.心理护理干预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6):27-29.

[15]李梅.急救医学中患者心理与医护人员的心理品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31-132.

(收稿日期:2015-06-10) (本文编辑:蔡元元)

作者:黄肆娥 万小琴

第三篇:ICU护士心理压力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州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工作一年以上的ICU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睡眠质量、工作疲溃及生活质量状况,以提高ICU护士的生活质量。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于广州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随机选择100名ICU在职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研究工具包括:压力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焦虑量表(SAS)【1】、压力测试图。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ICU护士更易形成焦虑情绪。

关键词:ICU护士;焦虑;心理压力

Words Nurse ICU Anxiety stress

在医疗诊治过程中护士扮演着白衣天使的角色,肩负着救死扶伤这个使命,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者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性情,无形中的压力易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人们越来越强调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的工作强度中,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ICU的护理人员,ICU护理多元化,工作压力大,长此以往工作在特殊的環境中,心理问题愈发严重。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从广州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随机选择ICU在职在岗护理人员及病房护士各1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护理员个5名,护士45名,护师47名,主管护师3名;年龄最大49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34.5岁。

1.2调查工具

焦虑量表(SAS)、康奈尔医学指数(CMI)、抑郁自评量表(SDS)、压力测试图。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

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CMI1~20分,表明存在焦虑;21~40分,有轻微的焦虑;41~60分,表示焦虑属于中等,应该设法放松;61~80分,提醒你处于极大的焦虑中,必须对生活加以重新调整。

SDS标准分正常上线参考值为53分,标准总分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压力测试图看到图片波动或转动速度快慢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二、统计结果

2.1 ICU护士焦虑和抑郁状况与普通病房护士的比较( )

根据国内常模SAS为29.78±0.46【2】 CMI为1.35±0.28【3】 SDS为41.88±10.57【4】

ICU护士均高于国内常模,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通过压力测试图测试比较:

三、压力来源分析

3.1环境压力:为了避免室外环境的影响,ICU病房的装置是封闭式病房,封闭式的空间给护士带来与世隔离的感觉,甚感心情压抑,而且病房内各种监护仪及抢救仪器设备较多,经常发出报警噪声污染,有文章报道,ICU 中平均噪音为70 dB,夜间噪音为65dB。而国际噪音协会规定,日间噪音应低于45 dB,夜间噪音应低于20 dB【5】。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危害,因此长期处于高噪音的环境中可增加护士的紧张度和焦虑感。ICU 护士面临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护士每天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这些潜在的感染源对工作人员产生极大的威胁,给护士带来危机感。一些药物和消毒剂的挥发气体在ICU 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循环,可引起呼吸困难,眼睛和呼吸道炎症,接触性皮炎,头痛,记忆力分散甚至生理功能异常【6】。护士频繁地面对患者生死等极端痛苦场面,这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使护士产生紧张感及受死亡的刺激。

3.2工作压力

工作紧张繁忙,如今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工作已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护理【7】。ICU 护士一天的工作中,弯腰或其它腰部受限工作姿势时间达36%,而搬运病人和为病人翻身又是ICU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可缺的两项工作。ICU 病人病情危重,大部分卧床不能自已翻身、不能自理,不论是术后转入,还是病情稳定后转出,或是外出检查搬抬患者都是护士的常规工作。

3.3休息得不到保障

“A-P-N”工作方式 护理工作具有轮流值三班的特点,日常生活没有规律,护士.频繁值夜班,致生物钟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会经常出现疲劳感,免疫力下降;出现失眠、多梦、健忘、易怒、神经敏感“青春痘”、口腔溃疡、便秘等等一系列的症状。有资料显示慢性疲劳综合征护士中发病率约为1088/10万【8】。另外ICU护士的上班安排是属弹性排班,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加班加点,破坏护士原本计划好的事情,加之没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定向休息,易造成心理矛盾和家庭矛盾等。

3.4性别特征 1 9 9 1 年,Co le A 刊出了对1 8 0 0 名护士的调查结果,发现在长期从事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士正承受着高水平的压力,表现为头痛、睡眠障碍、胃肠疾病、体重增加及丧失性欲等心身症状【9】 .护理队伍以女性为主体,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绪化周期波动易导致护士精力不济和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

3.5学习压力

3.5.1社会高要求,ICU是收治急危重病人的场所,病种繁杂,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有丰富的知识及精勘的技能。由于患者的年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及个性不同,对疾病的态度、治疗中的需求也不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要求也不断的在提高。医患矛盾日益激烈,无谓的争吵、辩解给护士蒙上一层心理阴影。

3.5.2竞争激烈,目前护士的学历是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要求中专护士均应持有大专以上文凭,因此中专学历的同事往往下班之后要去上夜大,这给护士学习上带来了动力,但在时间上带来了紧迫感。

3.5.3医院要求提升,为使护理人员能与现代医疗要求相适应,医院在加强护士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操作的同时,注重加强护士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技术的考核,并与是否留用挂钩,使每位护士迫使自己不停的学习,护士下班或休息时要利用自己的时间回到医院听课、开会、业务学习及操作培训等。致使产生了对护理行业的厌倦。每年有很多护理人才流失,而报考护理行业的后辈越来越少,造成各大医院护士不够现象。

3.6社会压力

3.6.1医护之间 医生对护士质量要求的提高,有时由于护理工作不到位,受到医生及领导的批评,在心理上受到了挫折,对工作不满意、被人诬告、议论、误会等使护士的人格状态发生改变。发生差错时,往往医生会把责任推到护士身上,这样一来护士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3.6.2护患之间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养护。”它说明了护理的重要性。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护士的地位远不及医生,部分医院管理者“重医轻护”,“小护士”意识根深蒂固。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把医生看做“神”一样,把护士看做“奴仆”。在ICU这个特殊环境里,患者病情危重,医疗费用较高,患者家属极度希望付出的与救治療效成正比,因此家属对护士提出各种不合理要求,这给护士造成压力感和窘迫感。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病情变化,治疗不能达到期望的目的,患者家属有时就会把不满的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造成护士心理失衡——尽心尽力的呵护换来的是不理解,产生失落感。

3.7家庭生活压力 ICU护士因与家庭成员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表,休息都是随机的,大多是上了夜班之后休息,不宜参加过多社会活动,而且与家人团聚,参加休闲活动,家务劳动,组织家庭社会的时间较少,影响家庭幸福感;再加上随时加班,有可能打破家庭原有的计划,从而影响全家人的情绪。如遇家中老人、小孩生病或其他变故,只能找同事顶班,自己休息时还班,这样一来身心疲惫。

结论:ICU护士的焦虑因子得分高均分及阳性症状数量前者多于后者,差别有显著于普通科护士(P< 0.0 1),说明长期在ICU 工性,而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差别无显著性,结果见表作的护士更易形成焦虑情绪【10】。各种压力的存在造成临床护士普遍存在身心疲劳,缺乏理解和尊重,事业无发展前途,职业满意度低,再择业倾向大等职业心理问题,潜在的流失倾向大,有专家认为,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11】。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平.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订版):31~35.

【2】徐维钰,周姝,毛雅芬,工作压力对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25),2367.

【3】陈秀香,罗菊珍,苏燕社区护理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学杂志1001 -4152(2010)19 - 0063 - 04.

【4】韩旭,范里莉,曹颖俐. 军队医院合同制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中国医药导刊1009-0959(2010)07-1278-02

【5】郭凤林. ICU 综合征及音乐疗法.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6(3):103 - 104.

【6】郑春兰,卓雪英,林幼华. ICU 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 . 全科护理,2008,6(12):3367-3368.

【7】吴雪花,安松花.浅谈ICU 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007 - 8517(2013)12 - 0154 - 02.

【8】JASON L.A.Am J Nurs[J].1988,98(5):16B.

【9】Co le A关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程度的调查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 9 3,12(1):30

【10】伊伟.浅析护士压力对身心影响及预防.天津护理,19 9,7(2):8 6

【11】-张敬悬,翁正,邹春英,等. 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2):60.

作者简介:刘欢欢,女,本科学士,护理师,从事临床西医临床护理工作 13662473302 4129172@163.com

作者:刘欢欢 陈英华

第四篇:临床护士心理状健康态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的心理状态。方法 采用90项症状 自评量表(SCL-90)对2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总分、总均 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9组症状群因子中除恐怖、精神病性因 子外,其他7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组;ICU科室护士较非ICU科室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差,已 婚护士较未婚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差。结论 临床护士心理状态不佳,应引起 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临床护士;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ate of the Clinical Nurses. Wang Fengrong, Z hou Hong, Wang Guohong. Department of Medicine, Heilongjiang Nongken VocationalCollege, Harbin 150025, P.R.China

【Key words】 Clinical nurses; Psychological state; SCL-90

临床护士面临着众多复杂的应激源,已经成为公认的高职业压力的群体,而时代要求护 士提供给病人的护理应包含着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然而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又具 有对自身以及对患者的双重影响[1]。本文试从临床护士整体、ICU科室与非ICU科 室、已婚和未婚护士等多侧面调查分析临床护士的心理状态,旨在给护理教育及临床护士的 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2所三级甲医院临床护士共268人,年龄20~48岁,平均31.34±4.64岁;工 龄1~26年,平均11.12±5.69年;中专88人,大专150人,本科30人;已婚194人,未婚74人 。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心理学工作者深入到相关科 室进行抽样调查。统一指导语,护士独立完成问卷。发放问卷280份,收回问卷268份,有效 率为96.84%。调查数据用SPSS 13.0软件处理。

2 结 果

2.1 SCL-90得分情况 SCL-90的90个项目可概括为10个因子。躯体化(F1)、强迫(F2)、人 际关系敏感(F3)、 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病性(F9)、其他(睡眠饮食障 碍F10)。临床护士SCL-90测试结果:总分146.36±38.93,总均分

2.39±0.41,阳性项目数4 0.92±20.45,阳性症状均分3.86±0.72,均高于国内常模[2],有显著性差异,9 个临床因子中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外,其他也均高于国内常模[2],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01

2.2 临床不同科室护士的SCL-90的调查结果 重症监护(ICU)科室的护士在躯体化F1、 抑郁F4、焦虑F5、睡眠饮食障碍F10因子方面较非ICU科室的护士差,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

2.3 不同婚育情况护士的SCL-90的调查结果 已婚护士在躯体化F1、强迫F2、抑郁F4、焦 虑F5、睡眠饮食障碍F10因子较未婚者差,差异有显著性。未婚的年轻护士在人际关系 敏感F3和敌对F6因子上,高于已婚护士,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

3 讨 论

3.1 从调查结果来看,与全国常模相比,临床护士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其重要的原 因之一是护理工作具有较高应激危险性。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密切接触病人和病人家属,对病 人的健康负有重要的责任,有关研究表明对人负责的工作比对物负责的工作所产生的应激程 度高。临床护士工作负荷重、人际关系复杂、扮演的角色多样、与死亡和濒死病人接触多、 社会对护士的期望较高、工作环境不佳、感官刺激不良等来自工作方面的应激源,再加之来 自处理不好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方面的应激源,所以护士的应激水平通常高于同领域的医师、 药剂师及一般人群,持续高水平的应激对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3.2 从调查结果来看,ICU科室的护士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在躯体化F1、抑郁F4、焦虑F5、 睡眠饮食障碍F10因子方面较非ICU科室的护士差,差异具有显著性,与李海华等研究不相一 致[3]。与ICU科室相近的还包括急诊室、心血管等一类科室,这类科室的护士工作 负荷重, 紧张度高,病人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护理工作可控制性和可预测性程度低,加之病人住院 治疗时间较长,效果缓慢,与濒死、死亡的病人接触多,不容易建立起工作成就感,长期这 样的工作使得其疲劳难以得到缓解和消除,易产生过度疲劳综合征,出现躯体症状、睡眠障 碍、情绪上出现焦虑和抑郁。

3.3 从调查结果来看,已婚护士在躯体化F1、强迫F2、抑郁F4、焦虑F5、睡眠饮食障碍F10 因子分高于未婚护士,有显著性差异。已婚护士承担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 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的生活和谐气氛,而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护士部 分精力,增加工作压力,尤其是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时常会在家人休息团聚的时间去值夜班 ,这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工作和家庭二者若不能维持良好的平衡,就会有矛盾,成为 应激源,导致已婚护士在强大的各种压力之下,出现躯体症状、睡眠饮食障碍、情绪焦虑和 抑郁,长时间的谨慎、反复核对、不允许出现差错的工作性质,使护士出现强迫症状。但也 应看到良好的家庭关系是护士缓解工作中应激的主要社会支持来源。护士应利用这种支持来 调节工作压力。

调查中还显示,未婚的年轻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F3和敌对F6因子上,高于已婚护士,有 显著性差异。说明未婚的年轻护士处理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的能力较弱,面对较 高的职业期望、复杂的各种关系,因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有限,一旦遭遇挫折不能很好应对 ,容易出现敌对情绪。

4 建 议

4.1 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培养护士 积极正确的应对方式,完善护士的人格,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 调动社会的家庭的合力给护士以良好的社会支持,改变护士的心理状态,提高护士的心理健 康水平,给恢复病人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4.2 实施护理教育的各级院校,应高度重视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学习期间,就应加 强职业理想教育,对护士职业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各种应激源有一定的了解,并正确认识, 磨练其意志,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护生走进医院前就获得了相应的应对能力和正确积 极的应对方法,使其更好的适应临床。

5 参考文献

[1]马育辉,郭源萍,宋魏春,等.中医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中国 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8):722

[2]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l6-27

[3]李海华,柳艳松,谭卫国,等.社会支持与重症监护(ICU)科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关 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540

(收稿时间:2007-10-12)

作者:王凤荣 周 红 王国红

第五篇:急诊护士的心理护理要点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60

急诊护士的心理品质是做好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关键,除具备护士应具有的一般心理品质外,急诊护士还应根据急诊工作的特殊要求,做好抢救工作。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急、危重病人,一切医疗护理过程均以“急”为中心,所以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特点及重点都是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它是为病人接受进一步的诊治护理创造条件,起铺垫作用。

在急诊科,病人往往起病急,随机性大,时间性强,病人对环境适应力差,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这就要求护士要有严肃的工作态度,娴熟的技术操作,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及时、迅速、准确的对病人进行救治和护理,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争取时间。

急诊护士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急诊工作中,患者没有机会充分了解护士的品质,护士的最初印象能否在患者产生充分信赖及安全感,取决于对护士的“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主要体现在:与病人交往时的态度应和霭、诚恳,语言精练、贴切,举止沉着、稳重等。

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急诊病人大多情绪反应强烈,甚至可能在应激状态下岀现某些丧失理智的行为。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具有高度的同情心,能理解和体恤病人,不计较其情绪冲动,能耐心地诱导和抚慰患者,直到其正确地面对现实。

具有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冷静、自制、始终如一,可帮助急诊护士有效地安定病人的情绪。主要表现在遇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抑制无益的冲动,不与病人或其亲属同悲共泣,不因患者的病情骤变惊恐失色,不因患者的情绪反复而丧失耐心。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娴熟、精湛的急救技术,敏锐的观察力,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力,丰富而有预见性的想像力等,都是保证护士紧张而有序地参与急诊工作的基本要素,也是清除急诊病人的负性情绪的一剂良药。

具有较强的心理护理意识: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有其特殊性,护患接触短暂且客观上不允许护患间有更多的语言交流,大量的心理护理需经非语言交流的形式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急诊护士有较强的心理护理意识,注重从仪表、举止、神语调等方面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以及见缝插针地实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原则

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千差万别,复杂多变。时常出现一个护士要同时面对多个心理状态完全不同患者的情况,故在实施心理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区别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首先处理最紧急、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的心理反应。

其次,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第三,帮助患者建立必要的心理准备,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及效果,作适当的解释或预告,以安定其情绪。心理护理可以与救护处置同步进行。场合允许时,护士可边实施操作边扼要说明意图,以达到既消除患者疑虑又取得良好合作之目的。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换位”,及时医治或积极预防患者的心理创伤。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急诊环境。

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一个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要有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必须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具体行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就急诊室的具体工作而言,对于起病急、病情重的病人,只有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才能把工作搞好。有了高度的责任感,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而不是被动地执行医嘱。在工作中,最先接待病人的往往是护理人员。假如来一位高热抽搐的患儿,我们应先给患儿上氧或在叫医生的同时给患儿上氧,紧接着问医生是否要执行什么口头医嘱,而不应该通知医生后等着医嘱出来后再去被动执行。因为抢救生命是争分夺秒的事情,抽搐会使大脑细胞缺氧,缺氧到一定时限,大脑细胞将出现不可逆的变化,将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由此可见,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过分紧张而出现惊慌失措的现象也应力求避免,如果这样,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增加家属的心理负担。

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护士要有能力护理急救各种病人:要有全面的护理知识和病情观察能力。护士要掌握急救中病人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同时护士还要具备有一定的特殊监测技术(如心电示波器等)和紧急处理能力,以应付随时可发生的突发情况。

参加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态度必须认真严肃:动作要迅速而准确,分秒必争,这就要求护士必须有熟练的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急救经验,并且能熟练的操作抢救仪器和排除仪器一般故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保证各类仪器性能良好,以备急时应用。

在急救中护士应与医生密切配合:护士应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剂量、观察要点等,以便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抢救中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再次复述一遍,以免有误,同时保存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甁、输液、输血的空甁,以便抢救后统计、查对及补医嘱药方等,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在急救工作中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同情心。能体贴和安抚病人及家属,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相应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减轻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负担,使其密切配合抢救与治疗,有利于救治成功。

总之,现今急症和创伤病人迅速增多,急救医学迅猛发展,对护士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护士能熟练掌握急诊知识和急救技能,要能在紧急情况下对病人及时、准确地实施全心身整体救治和監护,尽可能的减少死亡。所以说急诊科护士具有良好的自身专业素质是出色完成急救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它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邱 菊 赵雅娟

上一篇:护士职业道德论文下一篇:护士伦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