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一个新环境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何适应一个新环境

中职学校如何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摘 要: 教育理论认为“单一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缺陷的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内容广泛,没有固定的程序。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系列措施,拓宽了德育教育渠道,形成了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良好环境的主体构想,概括为“四化”,即传统美德教育管理科学化、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系列化、传统美德教育多途径化、传统美德教育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 美德教育 环境教育 艺术教育 活动教育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必须广泛深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党的三届四中、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弘扬民族文化,树立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任务落到实处。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对拓宽德育教育路子、深化改革、培养“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依据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单一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缺陷的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良好的适应传统美德教育的环境,就会导致“老师雨露润心田,生爱教育把头点。步入社会看一看,思想立刻有转变”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环境的窄小和单一是主要的原因。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更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的,他们与社会、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优化家庭这个大环境,只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完成传统美德教育这个综合性工程是不可能的。这就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环境

二、创造适应传统美德教育良好环境的构想

传统美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内容广泛,又没有固定的程序。针对这一情况,我校组织精干人员,认真学习研究,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系列措施,拓宽了德育教育渠道,形成了创建适应传统美德教育良好环境的主体构想,概括为“四化”,即传统美德教育管理科学化、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系列化、传统美德教育多途径化、传统美德教育形式多样化。

1.传统美德教育管理科学化

所谓管理科学化,就是创建与传统美德教育相匹配的管理体系。把组织管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制度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手段引入传统美德教育工作之中。

所谓组织管理,就是建立传统美德教育的组织机构,校内,成立由校长牵头,相关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班主任参加的领导小组,根据各自的职责特点,从不同角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把传统美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如政治课《职业道德》一节,可以与职业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校外,同团县委、校外办联合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密切联系家长,定期召开座谈会,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如我校个别学生爱吃零食、乱花钱,不讲卫生,则家长应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了不使传统美德教育流于形式,除做好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之外,我们还健全了教育目标、实施计划、规章制度等一整套的管理体系,使我校传统美德教育沿着既定的方针向纵深发展。

2.传统美德教育内容系列化

所谓内容系列化,就是构成几个相对独立又有联系的系列。从教育对象出发,领导、教师、学生构成一个系列。传统美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影响学生的是教师、领导,他们是教育者和传播者,同时学生的思想行为又能促使教育者反思深省,从这个意义上说都是传统美德的教育对象。所以领导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修养,组织教师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内学习传统知识,加强教师修养,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

从教育内容出发,书本知识、行为规范、榜样力量构成一个系列。从形式方面看,讲、学、做构成一个系列,讲传统美德故事、学传统美德知识、做弘扬传统美德的事。目前我校形成了具有“团结、文明、勤奋、创新”的良好校风。从时间方面构成了一个系列。如“三八”节开展敬母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教育学生烈士们为捍卫伟大的祖国而英勇献身的事迹;“五一”劳动节,开展“我为妈妈做家务”活动;“七一”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国庆”开展“国庆知多少”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的美德教育,从而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3.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多样化

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多样化,要多途径、多渠道齐抓共管,切实把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

4.传统美德教育形式多样化

所谓形式多样化,就是遵循渗透原则,把握一个“寓”字,不拘一格地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挖掘教材中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找准传统美德与各科知识的结合点,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传统美德。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动用愉快的方法,摒弃呆板的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今年九月十八日,我校参加了“建国六十四周年龙山音乐会”,同学们演唱了《东方红》、《团结向前》两首歌曲,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九月二十九日举办了“为建国六十四周年献礼”的大型文艺活动。会上十二名残疾人讲述了艰苦磨炼的活生生的事例故事,催人泪下,给学生上了一次生动活泼的传统美德教育课。

三、结语

多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制订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方案,与家庭、社会取得了密切联系,定期召开了家长会。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带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给学校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校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者不胜枚举。

实践证明我们创造传统美德教育的构想是正确的,实验效果是显著的。但同时我们的构想还有待完善,有待深入,我们力争探索出更新更好的路子来。

作者:刘晓岩

第2篇:谈高校思政教育如何适应新时代网络环境

摘要:本文将从加强高校的思政教育出发,以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为背景,分析如何通过新媒体推进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从而提高高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及其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环境;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手段;现状;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因此也逐渐强化。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本领,还应拥有较强的组织应变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自强不息,不惧困难,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因此,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效用更加势在必行。同时高等院校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教育工作带來的便利,使得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入,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需要,都有待我们进行细致严谨的分析和探索。

1.什么是新时代网络环境

新时代网络环境是相较于传统教育环境,并且是与之相对的一个新概念新事物。它是指利用新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以,他与传统的教育环境相比,具有下几个明显的优势。第一,高效用。他能使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身份的人在第一时间使用大量的信息资源。第二,高互动。在新时代网络环境历,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兼具信息传播者和交换者的角色。第三,资源丰富且极具包容性。新媒体能以最大限度的包容性,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纳不同形/不同来源及种类的信息。这也是新时代网络环境较于传统教育环境而最大的优势所在。

1.1更具突破性的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智能化飞发展越来越快,使得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逐渐被打破。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性,并逐渐思考如何通过更先进的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教育理念的转变,对于推进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先导作用,更为思政教育的改革创造了条件。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相比,新时代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能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环境下的师生间明显角色限制,使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角色设定的以改变,二者间的平等性会得以重视和彰显,如此,被教育者会被的到相应的尊重,使得其在结束教育时,敢于与老师互动,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1.2导向作用明显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意识形态的斗争也同样十分激烈。许多国外的敌对分子不停地试图通过网络侵入,宣传其价值,以此同化我国大学生和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加强我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利用新时代网络环境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便利,深入开展思政教育,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以确保其始终跟随社会主义小爱你到花建设的步伐不落伍,用正确的、先进的思想去牢牢的坚守我国的网络高地。

1.3教育内容和形式比较缺乏

针对目前的网络发展,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明显的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做出相对应的适应和调整。许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人墨守成规,并且固执地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对新媒体及网络资源的合理的有效的利用。虽然许多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育,比如说辅导员也会通过网络去开通一些思政教育工作方面的微博等,但是其收效却相当微小,原因在于他们中很多人只是开通而懒于消耗时间和经历去运营。

2.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目前的思政教育工作存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老套,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不愿以听课。第二,教学内容死板且大多数老师在教学时以说教性的方式进行,在大学生普遍厌倦传统及束缚的背景下,这种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市政教育的效率和水平,反而可能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从而阻碍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

3.新时代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具体的手段

3.1引导学生对新时代网络环境树立正确的观念

要想引导学生在网络时代树立正确的观念,首先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自身一定要了解现在的网络时代,掌握其中的规律和特征,结合自身的思政经验和知识做出相适应的调整。如任何事物都有俩面性一样,新时代网络环境在给思政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怎样正确利用新时代网络环境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新的问题,要做到这点,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使用一系列网络工具,自主地接受思政教育,是新时代网络环境真正的起到促进思政教育的功能。

3.2创新大学思政教学的形式手段和内容

我们在肯定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应认识到,我嫩现阶段对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改进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所以,高校好需要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快乐及主动的太监下接受新的知识。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对这一目标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创新思政教学及管理体制

对思政管理工作,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结合时代发展、适应新时代的校内现状,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如果对新网络环境的利用和管理不到位,会很容易产生许多负面效果。因此,建立健全先关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当的监督将成为机制,对于推进网络技术对思政教育的改进也十分必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适应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必不可少的过程。如何结合新时代新情况做出新的适应型调整是对我们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战,也是创新和突破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机遇。

4.结语

当今社会在网络的大背景下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资源的到极大丰富,教育手段也不在局限于单一的方式方法,高等院校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技术性、知识性人才的培育方面的突破,我国各大 专业院校的教育水平也得以大幅提升。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相关院校在培养专业性及技术性人才时,关注点大都放在对其技术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对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建设。而现有的思政教育程度对于其实际所需而言,实效性和力度还远远不够,拓展思政课教学在新时代网络环境的应用、手段、方式方法,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新时代网络在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充分发挥新时代网络背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依托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发展,增加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喜爱,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应该成为我们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点关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做好思政安全防范工作,更好的适应当今的网络时代。

参考文献:

[1]秦更.目标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之路[J].教学研究,2007,30(4)

[2]黄永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作者:李大为

第3篇:如何适应新环境

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在这个盛夏的季节,我们走出校园,来到了渤钻,在这片充满朝气的热土上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新员工,我们满怀理想与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但却发现现实的工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为了能在工作中更好的展现自己、发挥自己;我们应当尽快地调整心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首先,应当少说话,多做事。无论什么样的干部,都喜欢那种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员工。一个员工若不能够配合领导,对领导分配的工作讨价还价,纵使他再聪明再能干,他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其次,要尽快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比如公司的企业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核心经营管理理念: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以及中油的六项禁令、渤钻的十项规定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才能够更快地溶入到这个新的环境中,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再者,要处理好和老员工的关系。刚参加工作的我们对公司的一切都很陌生,不懂的地方应当谦虚地向老员工请教,多问多看,不能不懂装懂。对于厂里的老员工,不论他是官居要职,还是平头百姓,作为什么都还不懂的新员工,他们都是我们的“师傅”。

最后,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敢于表现自己。就像再出名的商品也是靠广告打响品牌一样,做为一个新员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公司工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也会因此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

总之,做为一名新员工,我们只有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靠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第4篇:如何适应新环境

一位在公司服务不到一个月的文员小王,向我递交了辞职报告,理由是自己的男朋友正在创业,她很想过去帮助他。所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用这样的理由辞职,任谁也无法或者说不忍挽留。

她来自河北,看上去就是一个比较成熟和有内涵的年青人,一个思想稳定且让人感到诚信可靠的人,对于她的离去,我感到很遗憾。

我一直在考虑事实真的如她所说的理由吗?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我想她的男朋友断然不会如此仓促地去进行所谓的投资或者创业。显而易见,一定是她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她所面对的实际情况与她想象中的相去甚远。或者是她感觉到自己很难融入这个新的集体当中,乃至于提不起工作兴趣和热情。

不管怎么说,她最终离开了。因为时间太短,公司和她互相不了解。也许,公司是失去了一位很优秀的员工,而她,也许是失去了一份一生中最好的一份工作。

我想,作为一个求职者,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你千万不要事先对这个新环境抱有过高的期待,最好是做好最坏的打算。进入这个新环境后,你应该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而不是让这个环境来适应你。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给自己更多的时间,以便于这个环境来认识、认知和认可自己。

当然,我也不赞成勉强自己。如果这个新的环境确实不适合自己,我也赞成拂袖而去。但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前,你应该对之进行了解与考察,看看这个环境值不值得让你改变自己。一旦进入后,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态度,断不可以抱着试试看,能留则留,不留则走的态度。如果在还没有进入之前,你就考虑准备离开的心态,那么你一辈子也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

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环境

泗洪县大楼中学 副校长室 许波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大多数是久经考场磨练的佼佼者,在前期成长过程中,老师的认可、家长的青睐、同学的赞许…所获得的荣誉、鲜花和掌声会让他们感觉到前途光明,信心十足。所以,走上教师岗位时,不乏满腔热忱,踌躇满志。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未来的马俊仁;音乐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未来的贝多芬;信息老师认为自己就是未来的比尔·盖茨…这种志向、追求、理想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人生奋斗的动力。但是,人生的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坎坷的,心想事成也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当面临的客观现实(如实际社会地位、住宿条件、经济待遇、分配制度等)和自己的想象反差较大时,往往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消极性的反应,甚至会因为一点挫折而一蹶不振,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那么新教师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呢?结合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的经历和点滴感受,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转换角色。

从大学生到教书育人,环境改变了,角色也随之变化,不少毕业生对教师角色知之甚少,体验肤浅。某些新教师把自己的角色仅仅局限于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角色混为一谈,衣着不得体,言语不注意,行为不检点,在学生心目中没有地位、缺少威信;有的新教师只扮演纪律的监督执行者,对学生冷酷无情、缺乏关怀,动辄讽刺、挖苦、嘲弄、甚至体罚,造成严重的师生对立情绪。就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岗位上易失教师风范。所以新教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加强教

育学、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潜心体会教师角色的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专业性,逐步把自己塑造成为充满爱心的知识传播者、教学组织者、班级领导者、学校外交官、家长代理人,深刻感受教师角色的自豪与神圣。

二.正视挫折

从初涉讲坛的新手到游刃有余于课堂教学之中的引领者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新教师的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对此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对其困难和反复估计不足。有的新教师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得到实习单位领导的表扬、教师的称道,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教育规律,熟练了教育教学方法,自信到新的岗位很快就会脱颖而出,而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98年我们单位分派来一名姓石的新教师,在大学时是学生会主席,预备党员,按理素质应该不错,第一次上公开课后,自我感觉良好,然而评课时,同行们指出诸多不足,让其心理难以接受,从信心十足一下子变的信心全失。因此,新教师对自己提出高标准要求是好的,但也不要过分不切实际地苛刻自己,要知道教师本来就是个人才济济的群体,加之新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丰富,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看怎样面对,要给自己一个适应过程,要在无数次失败的体验中积累经验,踏踏实实地走向成熟。

三.谦虚好学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对于新教师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求教,多听课、加强互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力求“青出于蓝胜于蓝”。切不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1995年我们单位分配来两名英语系大学生——丁老师和钱老师。同校同系毕业,专业知识过硬,对我们农村中学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开学不久,县教研室举办送教下乡活动,其间,一位县级英语名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观摩课,活动结束后我们把英语组教师集中到一起谈对这节课的感受,丁老师说:“课上的不错,我平时也是这么上的,差不多”。钱老师则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相比较自己还收有很大的差距,启发很深、收获颇多。由于不谦虚,与人沟通少,自已为是的丁老师第二年落聘,钱老师则因为谦虚好学,第二年通过选拔参加“推新人”优课评选并获得了市二等奖。相比之下,反差之大。可见,谦虚对于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是如何的重要。

我们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放眼世界,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都要求新教师走上教育岗位后仍要加强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更新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争取尽快胜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爱岗敬业

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制定目标,矢志不仪,而要想实现目标必须从点滴做起,学校规定的学科任务不仅要做到,更要力求做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远期目标、阶段目标和近期目标,若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能够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人师表,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厚爱学生,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争取教学科研岗位上早出成果,不断进步。坚信“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

总之,新教师在新的岗位上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育人观,不断提高超越挫折的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学习中不断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不断提高,在不断提高中逐渐走向成熟,让自己更快、更好的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之中。

第5篇:如何适应新环境

人的一生,其实质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新员工的适应只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一个新起点,我们要学会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主动地适应新规则,用新思想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刚刚加入一个新公司,一切都是陌生的。

我曾跟企业的HR交流,他们在接待新员工入职时都要给新员工介绍一些公司的基本外部环境以及组织结构框架,以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一般而言,大多数员工都能比较好地适应新环境,但是当新工作环境与以前的环境差异较大,且某些新员工的心理状态有薄弱环节时,就有可能出现适应困难的情况。那么,新员工如何能顺利地接受新环境、进入新角色,进而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咨询师这样说——

想方设法亲密接触企业文化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相信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无意于纠缠这句话的真实性,但它至少反映了一种让人疑惑的现象:“行也不行”。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究其原因,与能否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据一项对大学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表明,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一年之内能顺利适应公司企业文化的人数仅占34%,相当高比例的毕业生属于“适应不良型”,即两年之内才逐步适应,甚至三年以上仍难适应,即所谓的“适应困难型”。

那什么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和行为。公司的业务各种各样,公司的规模有大有小,公司的层次有高有低,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世界领导与变革领域的权威——约翰·科特(John P. Kotter)曾指出: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绩效有巨大的正相关性。而另一位写出《基业长青》的著名管理学者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Collins)认为:伟大的公司都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与“教派般的文化”。可见,优秀的公司无一不对企业文化有着执著的追求。

员工进入一个新公司后,简单地说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融入企业的文化,然后把企业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工作行为中去,使自己的工作如鱼得水;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不能融入这个公司的文化,或者说被排斥,这就导致新员工在企业文化上的障碍,要么在工作岗位上无所事事,要么被迫离开。

对新员工而言,如何在企业中表现自己,能否在这个企业长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初进入企业的经历和感受。新员工应当主动去了解和适应新企业及其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发展史、经营理念、决策机制和关键的人际关系等等。

“四项注意”快速融入企业文化

新员工适应企业文化的时间因各自情况而不同,一般要经过三到六个月的时间。适应快的人,一个月就能过去;适应慢的人,或许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过去。因此,如何快速地融入到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避免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此搁浅,是每一个新员工必须考虑的问题,以下四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认真对待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又称岗前培训、职前教育,是一个企业把新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企业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是新员工了解所在企业的好机会。它不但可以帮助员工了解企业的行为规范、福利待遇、可用资源等,更重要的是将企业文化大义灌输到员工的大脑。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在新人入职时已不仅仅只做简单的引见,往往还要安排内容丰富的培训等待新人入职。

拿国内著名企业海尔来说,通常海尔公司在新员工入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办新老“毕业生”见面会,通过师兄师姐的亲身感受理解海尔。新人也可以利用面对面与集团最高领导沟通的机会,了解到公司的升迁机制、职业发展等问题。这无疑是新员工了解海尔企业文化的一个绝好时机。

又如,联想对新员工实行的“入模子”培训。所有加入联想的员工,在试用期时都要接受为期一周的封闭培训(“入模子”培训),了解公司的文化、理念、产品、历史、发展方向,等等。从“模子班”里出来的员工,都感到整个人好像发生了变化,联想的一切已经深深植入脑海。

工作中多学、多问、多了解

投入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肯定有一些陌生的地方,这就要求新员工多学、多问、多了解。对于“可视规矩”,则找来公司的制度、流程和职位说明书加以学习;对于“不可视规矩”,也就是企业文化,就要虚心地向老员工请教。因为他们在公司的工作时间长,对公司的方方面面可谓了解入微,多和他们交流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工作中遇到难题或是处理问题拿不准时,千万不要不闻不问、不懂装懂,而应主动大方地请教身边的同事,培养自己对公司的归属感。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小陈,毕业后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一份市场调研的工作,对于外企公司的工作节奏快、管理要求严,此前小陈早有所闻。所以在刚参加工作时,他尽量改变自己原来读书时拖拉、懒惰、不拘小节等毛病,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工作,同时多学、多问、多了解。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小陈对工作已得心应手。他感触最深的是,要快速地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多学、多问、多了解,但前提是要掌握好学习和询问的时机。谦虚行事

身处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谦虚行事是必不可少的。在对公司的企业文化还没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急于表现自己的所知所能,不但不能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还容易弄巧成拙,给人锋芒毕露的感觉,容易让人产生厌恶感,这不利于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

小李的专业经验非常丰富,跳槽到国内一家大型IT企业后,更是摩拳擦掌,很想大干一场,加入公司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做出一份长达30多页企划案,放到老板桌前。令小李迷惑不解的是,老扳接到企划案后非但没有表扬他,反而大皱眉头。后来小李通过同事了解到:原来公司一贯奉行稳健经营的作风,而小李的企划案虽然具有开拓性,但是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公司的企业文化不符。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作为新人都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没有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之前,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以至于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谦虚行事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融入团队

现代企业不可能单打独斗,IBM大中国区总裁讲,现在是“打群架”的时代。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融入到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也就是融入这个大的团队里。而团队必然有文化和他自身的一套规矩,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想要被一个团队所接纳,就得想办法接受和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在这个团队找准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这是新员工融入团队的一个有效方法。哪怕是共进一次午餐,也可以加深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因为在工作中你和同事深入接触的机会有限,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事务,不可能过多的交流。而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则可以对公司的团队有更深地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融入团队并不是拉帮派、搞小圈子。办公室是一个讲究团队士气和团结精神的地方,和同事相处,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内部分帮分派,游离于公司的主流文化之外。关于新员工的适应问题,还有许多其他有助解决的途径。总之,不管你以前从事什么职业,有着怎样的工作背景,一旦加盟一家新公司,都会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是必须的,包括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调整工作技能发挥的方向,快速地认知新公司的企业文化方能顺势而行——这是社会和企业对每个职业人的要求

首先与周围的人交流,这样能很快融入新的人物圈子里面!

其次就是改变以前对现在影响不好的生活习惯!

再次就是学习要求改变了,所以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改变,改变从前的学习模式!

最后就是自我多多调节,暗示自己,给予鼓励提高自信心,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这样你就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了哦!

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愿我的回答能令你满意哦!我也是大学过来人! 希望采纳!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生活在具体的客观环境中,对各种现实地反是非曲直,不是照镜子似的消极被动地反映,而要经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来能动地反映。由于每个人内部的特点不同,即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不同;个性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反映事物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同样环境下,对同样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尽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时期或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同一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以良好地适应环境。

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学会在繁杂的外界环境中整理、分辨、选择、回避,更精确、更有效地把握现实环境中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信息;更善于抓住复杂事物的关键,认识事物的本质,淘汰那些与我们生存发展关系不大的无用的刺激。那么,我们就会拥有突破困境,把握成功的自信与

自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适应,从适应的方向上看大体上有两种:

一种是消极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人与环境的消极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的积极因素,即自身的潜能,违背了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其结果是环境改造了人,而人未发挥自己对于环境的能动作用。例如,人在遭受了挫折的环境下,采取的消极的悲观态度等。这些人都是以压抑自己的潜能,牺牲个人心理机能和品质的发展为代价,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是退化,而不是发展。

另一种是积极的适应。积极的心理适应是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任何环境中都存在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和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因素。积极的适应是要正确地分析自身的特点及环境的特点,从对这二者的分析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谈到成长与环境的关系时说:"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他和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并不赋于人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胚胎的形态具有这些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正如他的胳臂、腿、脑、眼睛一样。"马斯洛的观点虽然强调人的先天因素,但他给我们以启示:每个人都存在着潜能,环境只是才能发展的条件,而不是"种子"。我们对其理论的补充和修正是:潜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个人的实践,个人在具体环境条件下的能动地活动。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性中的积极因素统一在自己能动地实践活动中,人就获得了一种积极的适应。发展是人对环境的积极适应,我们所提倡的正是这种积极的适应。

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适应的关键是内部心理活动的自我调节。教师采取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方式,帮助适应不良的学生提高适应水平。根据对心理适应内部机制的分析,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几项建议:

1.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面临新环境的变化,要能够尽快了解新的要求,明确新的努力方向。

2.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不适应的表现和存在的差距,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做到自尊、自爱,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

3.要培训自己坚韧、顽强、果断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制力、竞争意识和好胜心,还要有对人对事宽容的态度与豁达的胸怀。

4.要增强自我监控的意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系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上取得明显的进步。

第6篇: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适者生存,是自然规律。动物界里的变色龙,在任何环境里都能改变自己的颜色,让“敌人”看不出。可是我们的孩子呢?是完全“自我”,是周围环境适应他(她),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因为有一群大人的爱的包围,所以没有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没有“竞争能力”,更谈不上适应能力。只是,孩子总要离开父母亲人,没有适应能力的孩子,在社会的优胜劣汰中,注定要被淘汰。孩子进入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老师和同学又如何适应呢?

一、让孩子乐观去适应

我多年从事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每学期开学第一天,我都会发现两类家长:一类家长把孩子送进教室,帮孩子找座位、擦桌椅、整理书包,替孩子向同桌邻座打招呼,请同学关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又到老师面前,说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请关照云云。之后,老师上课了,还是放心不下,挤在窗外看着教室里面的孩子。结果,这些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差,往往开学都几周了,还是怯怯的眼神,有什么小事情就哭哭啼啼,比如铅笔断了,也要找妈妈削,不接受老师、同学的劝告和帮助。还有一类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就回去了。他们的孩子只好自己来适应新的环境:认准自己班的老师、教室、座位,记住厕所在哪,不会的事情就问老师。放学了妈妈还没来接就主动去找老师借电话找妈妈,甚至找不是自己班的老师借。这类孩子的适应能力较强,由幼儿园的散漫生活快速转移到节奏稍微紧凑的小学学习生活,融入班级集体,学习成绩明显比那些适应慢的同学好。

事后,我曾调查过那些放心回去的家长,他们说:“有什么好担心的?大人不担心,孩子心理自然不会紧张了。我们在开学之前就告诉孩子,‘学校的老师天天教你学习很多很多的知识,有很多很多的同学和你做朋友、和你一起玩耍,不去学校的孩子学不到知识,是傻孩子。’孩子就很积极乐意去学校了。”怪不得,原来家长给孩子做了足够“适应学校和老师”的思想准备,孩子对学校的“适应能力”“先天具有”了。

相反,有的新生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前,为了提高老师的威信,无意之中这样教育孩子:“你不乖,老师不喜欢你!”“你这么捣蛋,坐不住,将来老师怎么教你?”“同学欺负你就告诉老师。”等,先入为主,孩子没进小学,就已经害怕了,还谈什么适应?家长当然难脱身了。

我认为,当孩子要去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人和事,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印象:要面对的陌生的人和事情、环境并不可怕。即使有困难,也要积极面对,尽力快速解决。比如带孩子去旅游、到新的地方找人,可以教孩子看地图,主动询问他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可以让

他仔细留意身边的人和事,让他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还要告诉孩子,适应新的环境肯定是有困难的,与其抱怨,不如努力适应。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适应能力。

二、适应能力与“精神财富”

适应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现在的家长不放心,不放手让孩子去适应,怕孩子受苦受累、挨饿、睡不好、走弯路、受欺负等,把孩子关在家,在自己的温暖怀抱中生活。可是孩子终究要离开家庭,到陌生的地方去工作生活,总要和一个个陌生的人打交道,总要组成家庭生儿育女,这需要的就是适应能力啊!

可是,现在的孩子在家里被呵护惯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极差。说实在话,适应能力的培养,就是吃苦能力的培养。到陌生的地方,如果物质条件比原来好尚可,反之就要受苦。即使物质财富丰厚,甚至父母亲人可以资助,可是如何快速融入陌生地,必定要靠孩子自己与人打交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自私自利、拈轻怕重、没有义气、吝啬小气、从来不肯吃亏和付出的人,在社会、在家庭、在工作中,都是没办法立足的。

家长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就等于给了孩子良好的适应能力,这应该从小做起。

以上是我作为小学低年级组老师的一点建议,请家长甄别吸取,希望宝宝能尽快的适应与幼儿园不同的学习生活。

第7篇:高一新生如何适应新环境

祝贺大家,经过三年的努力,你们终于成了一名高中生了,高中生意味着什么?责任,自主,独立!你们带着好奇和各种不同的憧憬走进了高中的校园,开始了全新的高中生活。面对着即将开始的高一生活,大多数同学是陌生的,理性与现实之间的反差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困扰着大部分学生。很多同学也许会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新旧环境的巨大落差,一时不能很快适应,以至于产生诸多心理不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某些心理疾患。因此,今天借助这个机会,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积极地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完成初中高中的顺利衔接。

一、 为什么会“不适应”

1、转换带来的不适应

经过中考进入高中的学生,初中时都相对较优秀,心理上不自然地就会有一种优越感。但是进入高中后,每一个人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在我们学校,学生尤其出色,有的学生由初中班级前几名甚至跌到高中的中下游,心理上会产生不平衡。俗话说,“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到了新的环境,一些曾经在初中时代叱咤风云的同学,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也有的同学升入高中后面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这些同学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2、新环境造成的适应问题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对新的学校,对高中的管理制度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叛逆性比较强,固然讨厌束缚,讨厌太多的条条框框,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3、新的人际关系引起的不适应

有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新的同学关系,只用一两个星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在新班级里交到新的朋友,而有的学生却不能。他们经过很长的时间,甚至一年,仍然不能适应班级的同学,不能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新学习造成的适应问题

尽管高中学习是初中的延续,但对学习的不适应,在新生中也相当普遍的存在着。课程增多,理论性、综合性、系统性增强,学习难度加大,活动减少,学习时间延长,学习方法需要灵活和多样等等,都或多或少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5、青春期身心发育带来的心理适应问题

进入高中阶段,性心理发展已从异性疏远期转为异性接近期,渴望与异性交往,但男女之间

1的相互吸引还属于异性间朦胧感情的自然流露,还分不清好感与初恋。因此,常常造成心理上的困惑与苦恼。

二、心理不适应的表现

高一新生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过度焦虑

高一学习科目多,难度偏大,课程学习中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

(2)自满情绪

一些学生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优秀,往往觉得自己优于别人,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

(3)嫉妒心理

缺乏自信、心胸狭隘的学生就会因各种竞争受挫而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

(4)厌学心理

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我们学校,有的学生家庭条件非常好,父母早给安排好了未来,高中毕业后就出国等,导致学生会觉得学不学无所谓;有的学生因看到其他同学不认真,随波逐流;有的学生因自己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等等; 种种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

(5)失落情绪

优秀学生一旦丧失优越地位,便会怀疑自己是否“优秀”,而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或不满、抗争、甚至以违反校规或恶作剧行为来引人注目,以达到心理平衡。

三、高一新生适应指导:

(一)、树立高中生的意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ERIKSON 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中,12-18岁属于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时期,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自我同一性良好的人能明确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和别人有什么区别,并且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和方向,接近于所谓的责任感。但是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只有20%左右能够很顺利的度过这个阶段,找到自我同一性的正确方向和框架。大学毕业后能够达到自我同一性不在混乱的也不过40%。

我们可以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度过这个时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你是不是仍然

思想不成熟,看到别人买了一个大房子,自己就一定要卖了现在的家也和别人一样买个大的;是不是仍然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起你身在农村的农民父母;是不是还在和别人计较某些方面的差别?

高一新生首先要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高中生了。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并依此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尽快促成自己角色的转换,为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后,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摆平心态,不管自己过去身上曾经有多少光环,都要把过去的哪些忘掉,踏踏实实投入到新的高中学习中来,对于高一新生来说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二)、高中阶段的学习指导(特点、方法及习惯)

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知识相对简单,进入高一后,无论是学习量还是学习深度,都迅速的增强。初中时老师发挥的作用很大,学生自学空间相对较小,但是进入高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要求,老师讲完课后,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高中学习量比较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

可以这样说,从初中到高中的确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我们要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高中各科学习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 ⑴知识量大系统性强;⑵综合性强;⑶能力要求高贵在自我培养。 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同学学生们一般会改变初高中学习过渡中不适应的状况的,这时积极主动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⑴ 要主动地锻炼自已;⑵要重视学习中的实践活动;⑶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四先四后两小结”法,这种学习方法经过规程化以后,其本身就成了习惯。“四先四后”就是指:①先预习后听课;②先复习后作业;③先分析后解题;④先理解后记忆;“两小结”是指:每周利用双休日对一周所学内容进行清理、每学完一个单元作一次书面整理小结,做到堂堂清、课课清、段段清。这种学习程序被认为是普遍适用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你能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必将有效地促进学习。

呈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

值比甲组高。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初中学习方式以模仿和记忆为主,而高中阶段学科知识综合性强,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强的分析、概括、综合、实践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知识量大,难度大;系统性强,综合性强,各学科互相影响;能力要求高。在高中阶段,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要重视观察、思维、分析、阅读、动手等能力的培养。在高中阶段,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要重视观察、思高一新生面临从初中“保姆型”学习方式向高中“半开放型”学习方式转变,从而为以后进入大学“基本自主型”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知识相对简单,进入高一后,无论是学习量还是学习深度,都迅速的增强。初中时老师发挥的作用很大,学生自学空间相对较小,但是进入高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要求,老师讲完课后,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

学校一开学,高一新生就应该慢慢培养自学能力,不能遇到任何学习困难都要寻求

他人帮助,要学会自己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高中学习量比较大,高一新生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最初一段时间遗忘速度最快。因此,同学们学生要经常提醒自己要及早复习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高一新生中有不少的人,上课时精力很不集中,经常走神。对于这些,高一

新生应该慢慢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课上听课效率,处理好课上和课下的关系。

(三)、适应新的人际关系(沟通)

双赢的沟通是一种让双方都得到满足的沟通,是沟通的最高境界。初中学生一般很少住校,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开始住校。不少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家吃得好,住的是单人间,但是到了学校后,都是集体住宿,刚开始可能感觉很不习惯,觉得没有私人空间。有些新生由于不适应住校生活而选择转校等的。高一新生要学会住校,要对自己进行慢慢地调整,让

自己适应学校生活。现在不少学生很不谦虚,生活学习上过于张扬,有的说话太直接,经常伤害其他同学。本来自信是一件好事,但是过于自信了,高傲自大很容易引起周围同学的反感,影响与同学之间的相处。高中不同于初中,人际关系上更应该注意,做人处事上都要谦虚,如果自己以往的处事方式不合理,应该尽早改正,否则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反过来会影响学习。此外,高中生更应该培养团队意识。

(四)、培养独立的自我意识。

新环境多交新朋友:首先要多和同学在一起。这样你才不会被孤独感所包围,不会被怀旧情绪所左右;其次要常与老师、父母沟通、交流,大家才能相互理解、相互谅解,也能为你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再次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仅会使你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和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话题,更会使你在兴趣爱好中暂时了却对旧环境的思念。

(五)增强抗压性。

首先、要对高中高压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正确地看待,不需要把它说成是地狱式的三年,更多优秀的学生更愿意把它看成是能力极大提升、个性走向成熟的三年,因此,广大家长和学生大家最初的不适应阶段里不要急躁,而是以加倍的努力和平和的心态顺利地完成过渡。其次、加强自我管理。高中阶段,老师不可能象小学、初中一样对你面面俱道。而给予我们更多的自我空间,这就需要我们用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加强自我管理。再次、正确看待自己新的排名和位置。有的学生会对成绩或相对名次的变化不适应:高中考试中,经常是分数很低,甚至不及格,心理上一时很难适应,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接受它、重视它,我们才有可能去改进它。

(六)学会主动适应环境:

1. 对自己充满自信

你用什么方式来看待自己决定着你是否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也决定着你是否能取得成功。记住:不相信自己的人往往会夸大自己内心的脆弱与不安,也夸大他人的力量,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好、比自己聪明、比自己快乐、比自己更受人欢迎;不相信自己的人往往会用灰色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对世界抱着否定、怀疑的态度,这样的人怎能适应环境呢?

2. 设立正确的期望值

你是否用理想化、完美化的眼光去期待新的环境。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当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大大超过你的心理承受力时,你将失去平衡

3. 不要有没有一味沉浸在回忆的美好中

不适应往往还来源于只愿停留在过去之中,而不愿面对现在与将来。其实,适应也应是种接受,接受过去的一去不返、现实的频频变迁、未来的难以预料;接受美好的记忆总是短暂、灿烂的青春转眼即逝;接受不断地失去也不断地拥有。适应也意味着忘记,忘记过去的辉煌、也忘记过去的不幸、还要忘记对未来的担忧,把所有的心与行动放在今天的每分每秒。

4.不要作不当的比较

别总拿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尤其是别拿自己的不足比他人的长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总有人比自己更美、更聪明、更受人欢迎。记住:比较只为了进步!若你同他人比较之后,得到的却是痛苦与失落,那你还是多与自己比一比吧!这才是正确的比较、真正的较量——战胜自我!

5.多与“长辈”——高年级的同学或父母、老师们进行交流

问问“长辈”们的成长经历,听听他们的建议,学学他们的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同时这也是倾诉自己的烦恼、寻求帮助与分担的大好时机。

6.及时的宣泄不适应带来的消极情绪

7.可以找个心理老师,尝试一下“心理消费”

我们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老师。当你有了困扰、烦恼时,你不妨寻找一下专业化的帮助,一定能让你尽快地解决问题。心理老师咨询的范围很广,“如何适应新环境”这样的问题自然不在话下。

8.有没有积极备战

在发现了问题之后有没有行动起来?别单单期望让时间来冲淡和改变一切,准备起来,面对以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逐个去击破。

总之,新的环境给了我们新的机遇,在新的历程中我们能否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实现新的突破,新的成功,首先就要看我们能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积极投入到新环境中去,相信今天的讲座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真诚地预祝所有同学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取得学业上的成功!谢谢大家!

第8篇: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新的工作环境可能遇到的困难

以及如何应对

(梁 悦)

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生活、工作环境,也离开了原来的朋友同事,面对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也都是陌生的,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尽快采取措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一、可能遇到的困难

1、工作中的困难。

新的工作,新的环境,也有了新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对于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工作定位不明晰的情况,不清楚哪些事情该处理,哪些事情该由别人处理,哪些事情需要请示,可能会出现缺位、越位的现象。二是业务流程不熟悉,工作水平不够。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失误和差错,给领导带来麻烦,给单位形象带来不利影响。

2、工作关系上的困难。到了新的单位,会遇到新领导、新的同事,我对于他们的个性特点、工作方式都不是很了解,而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经验阅历不同,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也会不同,容易导致工作中步调不一致,如果沟通不及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误会,不理解。

3、自我心理调节上的困难。新的工作环境远离了原来熟悉的朋友圈、同事圈,可能会有孤单感;现实与自己的期

望有差距可能会有失落感;没有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会有压力感;工作出现失误时会有挫败感;遇到领导、同事不理解也会有无助感等等一些心理问题,如果疏导不及时,可能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4、生活上的困难。新的工作可能会遇到食宿问题、交通问题,暂时朋友不多,业余生活比较单调等一些问题。

以上的困难也许只有少部分存在,但是对于困难的估计一定要充分,这样才能早做准备,不至于在困难出现时无所适从。

二、解决的方法

1、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

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论是对于工作还是生活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做出更大的贡献,想要生活的更加幸福、快乐,就应该要充分认识到乐观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做到工作上积极,生活上乐观、阳光。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使我们真正从内心深处喜爱自己的工作,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做好本职工作,得到领导、同事、群众的真正认可。一个人只有从内心里乐观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阳光、工作中的快乐,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我会常怀感恩之心,报着吃亏是福的态度,相信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在哪里,一个积极乐观的老实人都是受欢迎的,态度决定人生,我们怎能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能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只要我们积极地去思考,心情愉

悦地去工作,就会克服一切困难,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2、勤奋学习。

人的一切本领无不是从学习中获得的,学习和实践是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唯一途径。如果不学习就会出现本领恐慌,知识恐慌,难以达到作为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基本素质。毛泽东同志也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伟人尚且如此,做名一名机关新人,更要重视学习,与时俱进,多一些终身求知的韧劲。我会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统战理论的学习,详细了解单位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分工和自己的工作职责;向同事学习了解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向领导学习驾驭宏观的能力,就像前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说区长要有市长的眼光那样,在机关里,办事员至少要有科长的眼光,科长要有处长的眼光,处长要有部长的眼光。

3、扎实工作。

一是要摆正自己的位臵,到了新的单位,就是一名新兵,一切从头开始,融入新单位的唯一方法就是扎实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二是热爱工作。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工作不热情,把工作作为负担,就不会积极主动,工作也干不好,我会对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把工作作为一种乐趣,常怀感恩之心,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始终坚信付出越多、磨难越多,得到的就越多,老实干事不会吃亏。三是要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

会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

4、正确处理各种工作关系。

我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妥善处理同领导、同事、群众的关系。坚决服从领导安排,维护领导权威,对于领导的批评,学会换位思考。领导批评,说明工作有失误,或者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也许领导的批评有偏颇,或者批评的语气、分寸不太适宜,但是我们要看到领导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是对工作负责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对我们负责;对同事要我会主动配合同事的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不越位的情况下,多为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工作。遇到困难多向同事虚心请教,工作之余多同同事交流,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对群众要积极热情,学会同他们做朋友,做好交流,充分理解他们的难处,在自己的职责能力范围内,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

5、学会心理调节。

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任务较多,压力较大的情况,要学会自我减压放松。多培养一些积极高雅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学会给自己找乐子;遇到矛盾,多从自身找原因,多从别人角度看问题,努力维系良好的工作关系;生活上出现困难,尽量自己克服,少给领导和组织添麻烦。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上一篇:十破十立对照检查材料下一篇:金融统计学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