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运营管理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服务运营管理

IT服务管理体系实践之服务级别管理

摘 要:服务级别管理在IT服务管理流程中扮演一个核心角色,它与服务支持流程和其他服务交付流程都有密切关联,是IT部门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业务对IT服务需求的展现,也是 IT规划的目标表达。

关键词:服务;服务级别协议;服务目录;可用率

一、引 言

在ISO20000体系中,服务级别管理、服务报告、可用性管理和服务连续性管理组成了服务交付过程。服务交付过程关注管理控制,以提高质量、稳定性、可用性、持续性,完善IT财务管理结构和成本为目标。

服务级别管理在IT服务管理流程中扮演一个核心角色,它与服务支持流程和其他服务交付流程都有密切关联,是IT部门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业务对IT服务需求的展现,也是 IT规划的目标表达。业界有人形象地把服务级别管理比做测量服务水平的温度计。

中国人民大学在实践服务级别管理时,充分考虑了自身的组织机构性质、业务职能以及服务管理模式,抓住用户需求、服务目录和服务级别协议三个核心。通过服务级别管理建立一个管理框架来约束我们和用户,鼓励双方达成都对服务质量负有责任的共识,加强理解,使资源和服务合理配置,使我们的校园IT服务有沟通、有定义、有评估、有承诺。

二、服务级别管理

1.服务级别管理概念

ITIL对于服务级别管理给出的定义为:服务级别管理是对IT服务的供应进行谈判、定义、评价、管理以及以可接受的成本改进IT服务的质量的流程。服务级别管理试图在服务的供应与需求、客户关系和IT服务成本之间找到某个合适的平衡点。

服务级别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包含六个活动,经过规划、实施、执行和控制,使服务质量得到螺旋式上升。服务级别管理的六个活动:

(1)识别——识别客户的需求以及在IT部门内进行宣传。

(2)定义——提供满足需要的服务并在服务级别需求和服务说明书中定义。该项活动的结果是产生服务质量计划。

(3)签约——签订协议和合同,包括签订运营级别协议和支持合同)以支持服务级别协议。撰写或修订服务目录。

(4)监控——监控服务级别。

(5)报告——撰写服务级别报告。对照服务级别协议,定期地向客户和IT部门报告实际的服务级别。

(6)评审——审查服务以找出改进服务的机会。必要时制定一份服务改进方案。这可能产生的结果是新的或修订后的服务级别协议。

服务级别管理包含如下主要内容:IT服务提供商和客户、服务级别需求(SLR)、服务说明书、服务目录、服务级别协议(SLA)、服务改进方案(SIP)、服务质量计划(SQP)、运营级别协议和支持合同(UC)。

2.服务级别管理中的服务目录

服务目录以用户的语言对服务进行描述,定义了服务的全部种类以及服务目标,同时对相关服务级别做出概要说明。服务目录是公开且,方便查阅的,是服务信息的唯一来源。

我们的服务目录中包含: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目标和使用者五项内容。

服务时间是指某个服务提供响应的时间。是7×24还是5×8,是否还要扣除一个周期内的法定假期。服务时间与工作时间不相同,这就意味着运行、管理和服务的成本增加,要在服务计划中充分考虑。

服务目标包括可用率、稳定度和可靠度三个指标。可用率=(约定服务时间-约定服务时间内的中断服务时间)/约定服务时间×100。ZZ这里的约定服务时间要考虑前面提到的服务时间。如果服务时间是每周5×8小时,那么发生在5×8小时之外的服务中断是不计算在内的。同时还要考虑是否是外界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的服务中断,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导致的服务中断等多种情况。其实可用率的计算非常复杂,特别是对于比较复杂的业务系统而言。有专业人士还特别设计了可用率模型进行计算。

可靠度主要是指每次服务中断后的恢复时限。我们为事件进行了分类,依据事件的紧急度和影响度定义了事件处理的优先级。每个优先级定义了最大解决时限。同时,为每个业务系统定义了可靠度。可靠度与可用率这两个指标可以很好地约束服务提供者,衡量其服务水平。

稳定度主要是指每年服务中断次数的最高限。

定义服务目标需要综合考虑用户需求,服务成本,资源配置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力求实际可行。同时,服务目标在质量手册已经明确阐述,这里所指的服务目标,主要说明一些关键服务的关键指标。

3.服务级别管理中的服务级别协议SLA

ISO20000体系为IT服务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流的共同语言,一个可以指导和改进的标准——服务级别协议。它使服务可量化、可控制、可评论、可管理、可改进。服务不再模糊,看不见触不到,不再仅仅依赖感性指标,服务也可以进行有形的管理与控制,避免了交流、管理甚至法律上的问题。

服务级别协议是服务级别管理流程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级别管理成功的信息基础。它是 IT 服务提供商与其客户之间针对所要提供的一项或多项服务而签订的一种书面协议,规定了服务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和双方具体的责任,是有效的衡量考核工具。

服务级别协议的内容、结构以及其定义的服务目标是以用户需求为依据,从用户的角度来衡量。服务级别协议不可以太过复杂,但必须包括如下内容:服务概述、有效期限、服务时间、SLA变更控制机制、关键流程描述、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服务目标以及沟通渠道。其中也必须包含或指明服务目录的内容。

服务级别协议的核心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协议,二是级别。协议代表的是互惠互利达成一致,同时具有法律约束作用;级别代表着服务有量化指标,既可以让用户衡量服务目标是否达成,又可以指导服务支持团队依据级别合理配置资源、控制成本,避免服务溢出和服务纠纷。

现实中,由于我们的组织机构性质,业务职能的要求,我们(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与用户(全校师生)之间虽然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但不是商业意义上甲方和乙方关系。我们无法和近三万名用户一一签订服务级别协议,我们也无法根据服务级别协议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同时,我们又希望汲取服务级别协议的精华内容,向用户郑重承诺我们的服务。因此,我们的服务级别协议严格地说就是服务级别承诺。我们希望让服务级别承诺像一面镜子,让用户和我们自己都能够清楚地看到服务,衡量服务指标,考察服务能力。

服务级别协议的实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方面是用户的理解认可,另一方面是对服务级别协议的监控测量。用户不能像购买商品一样,按照经济能力和个人喜好选取商品的档次和种类。我们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用户对服务的需求是最高限的。因此,如何能够让用户理解服务是有限的,同时又让用户能够理解在有限服务条件下的服务承诺,需要大量需求调研和深入沟通。

服务级别协议的监控和测量需要实时进行。谁作为监控和测量的主体?我们?用户?第三方?监控和测量的规范、手段和方法又是什么?测量的精准度如何要求?如何定义可用率?一个复杂系统的部分可用时我们如何计算可用率?这些都是我们还在探讨的问题。但是,有了服务级别协议,服务不再是雾里看花,不再是一个黑盒子,它已经让我们的服务管理前进了一大步。

三、流程及关联

1.流程和角色

服务级别管理流程是一个双方流程,是我们用户开展有效合作、达成内容和质量的共识。从调研用户需求开始,依据财务成本、人力和资源配置以及管理模式,确定服务内容、服务级别协议以及第三方服务支持。

从流程上看,很简单,重要的是过程以及流程中输入输出的内容。流程中的角色很简单,服务级别专责指的是业务职能科室,服务级别管理经理指的是业务相关的主管领导。服务级别经理是确保流程有效地运作并提供预期效益的重要角色,其职责包括:负责制作和更新服务目录、更新现有的服务改进方案、与有关方面协商谈判,并负责维护服务级别协议和服务支持合同、评审IT系统运维绩效。

2.流程执行准则

(1)建立服务级别协议SLA的准则

1)与用户充分沟通需求,将用户需求明确为具体的服务范围、服务级别目标、工作内容等,特别要关注用户的关键服务需求,以服务目录为基础建立SLA,并在SLA中明确关键服务。

2)在制定SLA前,应与具体承担的内部团队沟通,以及和第三方供应商沟通确定UC承诺水平,以确保SLA在技术、资源投入等方面合理可行,避免无法实现或超出能力的服务承诺。

3)SLA必须涵盖安全要求。

(2)服务级别协议SLA监控评审准则

1)根据服务级别目标监控和SLA实现情况,分析服务级别达标信息和趋势信息,尽早规避可能破坏服务级别承诺的情况发生;对发现破坏服务级别承诺的情况,应报告和评审不符合服务级别协议的原因。

2)记录服务级别管理流程中所发现的改进措施,并纳入到服务改进计划中。

3)组织定期评审SLA,以确保SLA持续有效。

(3)服务级别管理关联关系

从图2可以看出,服务级别管理流程几乎和所有其他流程都存在着关联关系,是其他流程执行的基础。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等服务支持流程是达成服务级别协议要求的保障,服务级别管理则是检验这些流程实施成效的手段。

1)和变更管理的关联

服务级别管理程序在定期回顾SLA过程中可能会产生SLA的变更需求,需提交变更请求通过变更管理程序进行变更。变更后的SLA应反馈给服务级别管理程序。任何对服务实施的变更和相关的SLA都应该由变更管理进行控制。

2)和业务关系管理的关联

用户需求应作为定义服务级别需求和服务级别目标的基础。通过服务级别管理制定的SLA、SC需反馈到业务关系管理,此外SLA监控和回顾过程中提交的服务改进建议,需同时反馈到业务关系管理。

3)和其他管理流程(如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持续性管理)的关联

在确定SLA的过程中,各流程经理可针对SLA的指标提出不同的专业意见,服务级别经理应综合考虑各意见,以确保制定的SLA合理和可行。SLA应得到内部各管理流程的支持,分解SLA指标为各管理流程的指标。此外,各流程的管理报告作为监控和分析SLA是否达到承诺的依据。

特别要说明:服务持续性管理主要涉及在灾难发生后快速地恢复IT服务,并监控措施和程序的执行。在灾难期间与客户达成的特殊或临时协议以及协议所产生的成本都要在服务级别管理中进行。同时,灾难期间对服务和SLA作出的变更也需要修改持续性措施和程序。

四、效益和效率

服务级别管理从大的方面讲,可以与用户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对协商、监控、汇报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动态连续的管理,有效地保持并改进服务的质量,将服务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成本上。具体地讲,服务级别管理的实施可以产生如下效益:

(1)有限的IT服务在服务级别协议和服务目录中被恰当地设计和描述,调整并符合用户的期望。

(2)服务能力、水平和绩效可以用指标来测量,在质量和成本之间找平衡点,使服务成本可计划、可控制,资源配置更有效。

(3)明确IT部门与用户的权利和职责,减少误会和沟通障碍,获得更好的客户关系和满意度。

一些关键绩效指标可以反映服务管理级别管理的效率。例如:服务目录中包括的服务项目数、服务级别协议中包含的第三方支持合同数、服务级别协议中得到监控的服务项目、定期评审的项目、客户满意度、有关事故、问题和变更的统计数据等。

五、结束语

服务在各个领域中一直都是模糊的,往往依赖人类的感觉去评判服务质量,难以用具体的标准或指标去度量。服务级别管理不仅可以使服务内容清晰,服务水平测量,还实现了服务资源和成本合理配置,服务质量循环提升的管理过程。

对一个组织而言,需要利用 IT 服务来支持业务的发展,而 IT 服务则需要服务级别管理来保证其服务有效,因此,服务级别管理的实施非常必要。

我们常常片面地认为,服务级别管理是针对大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的,他们的服务涉及面比较广而且比较复杂,服务级别管理能降低服务风险,满足业务需求,提高成本效益。其实不尽然。任何组织,只要它需要给用户提供服务,需要对员工、企业资源、财务进行管理, 服务级别管理都能实施,并通过定义 IT 服务的级别,建立服务水平监督体系,来保证服务达到规定的水平,满足提供优质服务的需求。

清晰的流程目标以及流程内的任务、权限和职责;与用户的沟通和内部支持团队的沟通培训;测度和监控SLA和改进服务的成本计划是保证服务级别管理流程成功实践的关键因素。

服务级别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ISO/IEC20000-2:2005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rvice management[M].

[2]Jan van Bon主编,章斌译.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基础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Gad J Selig著,中治研(北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译.实施IT治理[M].2011.

[4]左天祖.ITIL白皮书[M].

(编辑:隗爽)

作者:杨建国,葛泓

第2篇: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营销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越来越繁荣。但是近些年爆出的服务行业恶劣事件接连不断,严重影响了服务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营销,是为了实现行业的经济利益,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营销管理,提高服务行业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围绕着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营销管理这一主题进行讨论研究,意在提高服务业的发展。

一、前言

服务行业近些年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服务质量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服务行业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营销管理的水平。每个行业要针对行业目前面临的竞争形势情况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做出相应的改革,改变在服务行为中的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实现服务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服务及服务营销

在现实社会中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服务产品,营销产品为顾客创造的价值主要来自于产品带来的无形服务。另一类是功能服务,营销产品的经济利益来源于产品自身的组成部分,无形服务只是为了单方面满足顾客的需求[1]。根据经济学家的研究,在营销产品经济利益组成中,有形态的组成部分比无形的服务要多,那么这种营销产品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商品。如果无形的服务要比有形态的组成部分多,那么这种营销产品就是一种服务。服务营销和服务的分类相似,也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服务产品的营销,一种是为顾客的服务营销。服务产品的营销主要是研究怎样帮助产品服务进行有效的交换。顾客的服务营销主要研究的是怎样利用服务来实现销售产品的目的。实际上无论是进行服务产品的营销,还是进行为顾客服务营销,最终都是要取得顾客的满意,核心都是为了顾客,通过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让顾客对企业产生依赖,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服务营销的具体特征

服务营销的主要内容是以4p为原则,这是根据服务自身的特点而产生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四种原则在逐步的拓展,逐渐变为了7p理论。其中包含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人员、有形展示以及营销过程。现代化服务营销的具体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服务一般是无形的,顾客很难判断服务是否真的有效,能够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目的,那么顾客就只能根据企业提供服务的环境进行判断,如果企业提供的服务环境非常干净明亮,简单大气,那么顾客就会认为企业的服务是有效的[2]。因此有形展示变成了服务营销的重要部分。第二、对于营销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由于顾客是直接参与服务过程的,直接与服务人员进行溝通,在沟通之中可以体现服务人员对产品的了解以及服务的水平,因此企业急需加强对营销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以及专业技术培训。第三、于有形的营销产品来比,服务不能储存,那么就需要对服务工作进行计算,保证营销出一定的产品能够得到一定的服务,不让顾客对企业失去信任。第四、在服务营销的过程中,如果企业定位不准确,和其他企业产生模糊的界定,那么就极其容易导致顾客对企业提供的服务产生形象混乱,这一点不利于企业塑造品牌意识。第五、服务无形特点导致服务不能保存和运输,那么就要保证服务能具有分销的特点,保证在售卖出不同的有形营销产品后,可以实现不同的服务。第五、服务企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就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比制造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为企业能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做出改变。

四、强化服务营销管理的具体策略

服务营销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了服务行业的质量,因此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实施更多有效的方针政策,接下来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力度

服务行业近些年来受到了国家的关注,并且通过一系列的重组改革加入竞争机制形成了服务业的竞争格局,每个企业为制定自己的企业特点开始重视服务文化建设力度,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行业,如果想要更快的发展,就要建立良性的企业服务文化,保证服务文化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生活中,让员工对企业服务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树立服务意识[3]。企业可以树立奖励制度,对员工掌握服务文化的程度进行评价和监督,对表现良好的员工给予更多的奖励,让其成为其他员工的榜样,号召员工大力进行服务文化学习。服务行业在竞争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利益上,要先从内部进行优化,让员工进行服务文化学习,这样才能让服务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从而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提高服务技术水平

如今的服务行业已经结合了现代化的发展特点,如今社会的各个行业发展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因此服务行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满足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这个水平不止包括服务技术水平,包括服务人员接触顾客的业务技术水平,只有这二者共同提高才能实现更好的服务。较高的服务技术水平能帮助企业取得更低的客户成本,客户成本的含义是指顾客能够得到产品以及服务的难易程度。如果营销产品以及服务能简单的取得,那么顾客就会降低对产品价格的关住,企业服务成本也会随之降低[4]。因此服务行业提高服务技术水平,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帮助企业寻找更多的有效客户。

(三)重视服务设计工作

我国服务行业的服务设计一般都是由企业的管理者负责,或者是由企业营销部门兼职管理,没有专门的服务设计部门,也没有专业的服务设计人员,忽视了服务设计工作在服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服务行业应当考虑设置专门的服务设计部门,寻找更多的高素质服务设计人员,为企业发展设计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以及消费群体的服务产品。在服务设计工作上,设计人员一定要保证具有超前行为,在服务项目制定之前就对其进行完美的设计。如果服务产品得不到有效的设计,就会让服务出现质量偏差,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降低顾客对企业的信心从而失去更多的客户。因此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服务设计工作并做出超前规划,避免在出现错误之后再进行改正。

(四)开发创新服务项目

服务企业想要在行业当中取得发展和成功,就要对服务项目进行创新和开发。保证服务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满足现代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服务的需求[5]。在重视服务设计工作,为企业专门设立服务设计部门后,要着重研发创新服务项目,帮助企业在行业中树立领先地位。

(五)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企业服务质量受到服务人员素质的影响,因此企业要重视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首先在选拔服务人员的时候就要对服务人员的素质进行评价,选拔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服务人才。在服务人员工作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培训,加深服务人员对工作的正确认知,培训要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培训、专业知识技术培训、技能培训以及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培训,要对服务人员进行全方面多方位的培训工作,让服务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服务行业目前发展的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企业想要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就要为企业服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意识,强化企业的服务营销管理。首先要加强企业服务文化的建设力度,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设立专门的服务项目设计部门,进行更多创新服务项目设计,推动服务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肖琴?王栋

第3篇:规范管理阳光服务 打造优质服务窗口

辽阳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成立于2001年,十余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共有1个市级经办机构,3个县(市)区分支机构,负责经办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服务对象涵盖全市城乡近84万人非农业人口。

在辽宁省社保局和市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心以“创优质服务窗口、促医保事业发展”为目标,凝神聚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医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抓管理、惠民生、促发展

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门诊统筹工作。2008年,辽阳市在全省9个第二批试点城市中,率先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2010年,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工作。在保证城镇居民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满足城镇居民门诊医疗需求,提高了参保居民的待遇水平。

实现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管理。2011年,中心将辽阳县、灯塔市、弓长岭区医疗保险全部纳入市本级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医疗保险统筹层次,提升县、市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

稳步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障待遇。一是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将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由医保启动之初85%提高到目前的90%(其中,在一级以下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支付比例为92%);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6万元,超限额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为20万元;门诊特殊病种增加至23种。同时将城镇职工中灵活就业人员的生育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二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连续四年提高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280元,报销比例平均达到67%以上。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6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生育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中心通过丰富和完善“总额预付、弹性结算、分段补偿”的结算管理模式达到对定点医院的宏观控制。将“网络监控找线索、现场检查要结果”相结合,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实时实地的现场检查、加强协议管理、搭建信息监控平台。加强四方联动,定期与卫生、监察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强化外部监管。通过日常抽检和专项治理,违规刷卡、虚假住院、过度检查等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全市平均住院率也得到有效控制。

积极完成参保扩面工作任务。中心将辽化公司、鞍钢集团弓长岭矿业公司和中铁第十九局工程局有限公司全部纳入医保市级统筹,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重点清查、深挖资源,全面铺开城镇职工和居民及时参保、连续参保的工作局面,保证基金应收尽收。目前,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总数已达到83.6万人,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

转职能、强服务、创优质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履职。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严格执行省、市关于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参保缴费、待遇支付等政策的规定,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建立健全经办服务管理制度,制定《辽阳市医保中心八项制度》,形成了工作有准则、办事有程序、行为有规范的履职氛围。全面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钱的有效机制。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服务效能。建立员工学习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员工年度学习计划并作出阶段性学习安排。每月组织两次集中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学习和医疗保险相关业务政策,不断提高员工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操作的能力;推行阳光政务,精简业务流程,不断提高窗口工作效率,各业务科室要以解决群众所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及时交流、及时改进、及时解决,以方便群众办事。

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为提高服务质量,科学设置经办服务窗口,低柜台、敞开式、面对面、“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在大厅设置宣传栏、公告栏,安装空调,摆放便民桌椅,通过完善服务设施,为办事人员提供整洁优雅的办事环境。设立党员模范窗口和优质服务先锋岗,通过模范窗口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了经办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优质窗口服务规约,通过规范服务标准和行为,增强窗口工作透明度,做到文明服务。

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医疗保险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中心强化内控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中心绩效考核制度,明确每个科室、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制定工作目标,压实担子,使经办机构每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落实《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纪律规定》,杜绝态度生冷硬、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不作为行为,达到窗口服务“零投诉”;建立巡查抽查制度,定期或随时检查在岗情况,对工作纪律、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并通报。

加大考评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实行量化考核,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中,作为科室和个人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践行公开承诺、“阳光公正”主题活动年等活动,公开服务承诺,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开展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活动,征求百姓意见,由群众对窗口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逐步形成窗口工作创优评先考核的奖惩机制;公开投诉电话,设立投诉信箱,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检查。

作者:陈成

第4篇:加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摘 要:大港油田第三矿区管理服务公司管理服务12个物业小区,居民户1.5万户,服务人口约5万人,小区保洁面积27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95.3万平方米,住宅488栋,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有同盛等4个物业公司负责物业服务工作。近年来先后有2个住宅小区被评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4个被评为天津市示范小区,5个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小区,1个小区被评为中石油绿化示范小区、天津市安全小区,天津市绿化生态小区。

关键词:物业;管理;服务;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组织的关心帮助,得益于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优秀的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物业服务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的主要有以下做法。

1 加强服务目标管理

油田公司把服务满意率作为考核评价我们工作的指标,服务目标是我们服务工作的追求,也是工作的动力。几年来,我们按照一年一台阶,年年有提高的目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超越自我,居民服务满意度由2009年的90%逐步提升到2014年的95%,把我们服务辛苦指数转化成居民服务满意度,用矿区人的“辛苦指数”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2 突出服务工作“六化”管理

我们不断加强服务管理,经过几年的探索,物业服务管理有了逐步系统的做法,主要概括为“六化”管理,即:突出小区环卫管理“制度化”、辖区环境治理“常态化”、绿化养护“专业化”、小区房屋管理“程序化”、房屋维修“重点化”、小区设施管理“数字化”。“六化”管理有效促进了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服务现场实行动态ABC分级管理,将小区不同部位按服务质量分为A、B、C三级,对于A级区,实行一周一查,对B级区,实行一周两查,对于C级区,实行每日一查,使检查工作更加有重点、有针对性,通过加密对B、C级区域的检查,逐步减少低概率事件发生,确保现场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

3 实施区片承包,落实监督责任

实行区片承包,责任落实到人,是搞好服务工作的有力抓手。我们把保洁、绿化、设施维护等内容按单元划分,明确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加强检查考核,收到明显效果。如:我们对服务设施实行“数字化”管理,将设施定位编号,管理责任承包到人,加强巡视,防止工作中的错位、缺位现象。物业公司领导按小区挂点承包,责任到人。机关部室负责各相关业务的监督管理。通过区片承包精细管理,逐步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运行有序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

4 完善落实巡视管理制度

为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完善了服务质量巡视制度,在基层单位建立服务区片承包巡视员、基层队长、部门主任、挂点科级领导四位一体的服务问题反馈处置机制,对每一级明确了工作内容、管理要求和所要达到标准等,及时发现、解决处理存在的服务问题。服务巡视制度发挥了整体协调促进作用,有效促进了问题整改,提高现场服务表现水平。

5 完善落实定期沟通制度,保障服务质量

为确保服务工作有效落实,保障服务质量:

一是公司坚持抓好月度生产服务例会制度。每月组织基层单位召开生产服务工作例会,及时总结、安排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各类服务问题,保障各项生产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进一步做好服务监督工作。公司逐步完善了内部监督制度,建立服务监督站、经理办、基层单位三级服务监督网络。服务监督站每周下小区检查、发现、反馈问题,以《服务监督整改通知单》通报涉及物业环卫、绿化、垃圾清运、公共设施维修维护、“六乱”现象等问题,监督整改率98%;充分发挥民生信息平台监督作用,对问题进行曝光,直击服务存在问题,督促责任单位迅速整改;基层单位实行日巡视、周检查、月评比的办法,通过自我监督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定期召开小区义务监督员座谈会。定期组织物业公司、各街道居委会、义务监督员和居民代表,就服务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交流,提出改进意见,为服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加强热线管理,及时掌握处理各类服务问题,使公司热线成为“用户报修的终端、解答问讯的平台、质量监督的渠道、联系住户的纽带”,我们对公司服务热线问题实行首办问负责制,实行闭环管理,在月度生产服务例会上通报热线问题和整改情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6 加强服务考核,提升服务质量

为抓好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公司开展服务季度考核工作。物业管理科、服务监督站等部门联合组成服务考核小组,每季度对所属基层单位开展服务质量考核工作,突出服務理念、服务意识、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效果五个方面。在服务标准上,做“加法”,在服务流程上,做 “减法”,考核采取“一听汇报、二看资料、三查现场、四做评议”的办法,综合评比每个单位服务质量。在服务结果上,做好“兑现法”,半年将服务效果与考核兑现直接挂钩,加大激励处罚力度,促进服务工作高质量开展。

作者:毛桂琴

第5篇:服务协同管理在农电服务提升中的应用

摘 要:电力企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在电力企业中树立全员服务的意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农村电力服务是整个电力企业服务的基础部分,它的服务质量是需要予以重点关注的,服务协同管理机制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在农村电力服务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服务协同管理在农村电力服务提升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服务协同管理;农村电力;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各行各领域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切实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服务协同管理机制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在现代电力企业中特别是在农村电力服务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相对于其它方式来讲,它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需要在具体应用时综合协调把握。

一、对于专业管理的做法介绍

(一)具体的工作流程展开

首先,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服务中其内部服务协同的运作还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顺畅的模式,缺少“一致对外”的营销理念,从具体的营销策略上来讲,它还没有把营销的服务调度、监督、评价等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其次,可以在农电服务的更高一级部门中建立对服务快速响应的机构,把服务的快速响应、快速复电组以及调度中心集中为一体,同时也要进一步的深化与政府部门、社会联动机构业务的合作,形成电力服务的系统化、协调化模式,能够对用电客户的服务需求有及时高效的反应处理。

(二)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管控模式

在这一建设模式要求下,农电服务就要从服务的全过程入手,有全局长远的服务建设理念。积极把建设快响中心、调度中心以及紧急应对中心形成联合办公的机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把远程监控专家组、抢修复电专家组以及用电服务专家组三者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撑,起到良好的后台支持作用。

(三)有一个支撑流程正常运行的支撑系统

对于电力企业服务质量的合理正确评价,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其所提供的电力能源是优质合格的,能切实的给用电客户带来必要的生活生产支持。

1.优化资源配置,以客户为主导。在进行电力服务时,首要的前提工作就是要获取具体的电能需求和建议,能够对电力需求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样可以对电力的资源有一个合理的配置,在进行电网的规划建设时能够牢牢抓住客户的需求心理和实际所想,这样也就自然而然的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2.协作各种停电作业的管理,建立应急服务协同机制

农村电力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电力服务,由于农村用电的特殊性,需要加大日常对用电设备的性能检查和维修,对计划检修的停电计划安排以及停电时间有合理的协调,把造成的影响降为最低。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电网抢修队伍,对具体的抢修驻点有科学的布局,确保各类抢修工具的完好,按照标准化的模式进行配置,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优化改善抢修流程,进而不断的提高服务水平。

3.在制度的建设和人力资源方面有切实的保障措施

首先要有健全的制度做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运作保障体系,把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作为中心,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服务流程和服务理念,使营销的业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把优势资源进行集中,推进专业化的管理,进而实现市场拓展能力的提高,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开展,就可以有效的保证服务协同管理的顺利实施。

二、如何建设协同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属于一种特殊性的服务企业,和其它服务企业一样它提供的服务最终的目的就是达到客户满意,保障社会发展和生产运作的顺利进行。新形势下针对于服务协同管理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用电客户进行分层式管理

随着我国电力的发展和各项便民措施的不断完善,电力费用的缴费方式不断的增多,现阶段逐渐实行网上缴费的形式,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农村用电中的实际状况,对用电需求不同的客户进行分层式管理,推行电子账单和短信账单的形式,摒弃过去的旧的手工的形式,对按时缴费的告知形式进行健全。

(二)大客户停电服务协商机制

大客户是电力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方面,属于一种较为稳定长期的客户类型,它的电力需求量往往比较大,而且需要供电的稳定,一旦出现紧急状况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电力企业可以为大客户提供绿色服务通道,重视对其服务的不断完善,并规范其用电行为,把各项相关制度落实到位,推行业扩报装全过程服务模式。

(三)进一步巩固营销服务的基础管理

在进行电力系统的日常维修时,要尽可能的减少停电范围,提高带电作业率不提升带电作业服务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把更多新的作业法积极引进,像接高压引流线、带负荷更换柱上分段开关、开断直线杆等,实行服务协同管理模式就要把停电服务平衡等相关平衡工作同时进行,不断的提高带电作业率,保证用户的正常稳定用电。

三、总结

农电服务作为电力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下有了新的发展和要求。电力企业属于特殊的服务企业,它的最终服务目的就是满足用户所需,保证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协同服务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农电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达到客户的满意和放心,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需要电力企业予以关注,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晓彤.服务协同管理在农电服务提升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15):47-48.

[2]杨永刚,白杰,李惠.农电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02):44-45.

[3]乔琦.寻找农电服务新方向[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20):1.

作者:张建辉

第6篇:完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 建立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体系

摘要:服务贸易由于涉及的项目种类繁多,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现行的以商业单证为审核要点、对逐笔交易进行监管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完善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加大服务贸易改革力度方面,研究建立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体系,探索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新途径。

关键词:服务贸易;外汇管理;非现场监管体系

一、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特点

天津市服务贸易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呈现收支项目比较集中的特点。外汇收入主要集中在运输、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咨询三项,5年平均占服务贸易收入的88.39%;外汇支出主要集中在运输、专有权使用和特许费、咨询三项,5年平均占服务贸易支出的82.61%。

二、服务贸易管理情况

(一)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现状

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共涉及20大类、150多项;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口径,服务贸易也分为13大类,即:运输、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旅游、保险、金融服务、通讯和邮电、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目前,总局对服务贸易的外汇管理规定仅涉及有海运、旅游、无形资产、承包工程等项目内容,对大多数服务贸易项目来说,外汇管理法规不可能涵盖周全,存在管理上的真空。随着经济的发展,还会有新的服务贸易项目出现,管理滞后增加了服务贸易外汇管理的难度。

按照现行外汇管理规定,企业服务贸易项下的付汇大多由银行依据企业提供的商业单据审核真实性后办理购付汇手续;对于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服务贸易项目付汇,金额在等值5万美元(含)以下的凭相关单证到银行办理;金额在5万美元以上的由外汇局进行真实性审核,银行凭外汇局核准件办理。

(二)存在问题

1.服务贸易付汇单证真实性审核难度大。随着服务贸易市场的逐步开放,服务贸易的种类、主体和规模不断增加,如电子商务,从网上下载的合同、协议,境外发生的产品维修费、促销费及相关费用等,使交易的真实性难以判断。而且,服务贸易无形化的特点,即没有货物伴随资金的流动,不能像贸易项下那样将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作为货物流的凭据,来判断和审核其应收和应付外汇的真实性。只能听凭企业提供的书面材料,增加了真实性审核的难度。

2.超限额付汇项目缺少审核依据。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在管理上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外汇局必须设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服务贸易外汇的日常管理陷入对具体的、逐笔的项目审核中;二是由于缺少与付汇企业实际接触,缺乏对企业经营情况的深入了解,真实性审核困难,审核决定无十分把握。

3.缺乏必要的服务贸易监测手段,无法分辨异常资金的流出流入。首先,外汇统计制度不健全。目前,对服务贸易项下外汇收支的统计分析,只能通过国际收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不但缺少境内外汇资金流动部分,而且也很难实现对付汇主体的资金流向的监测。其次,行业主管部门没有建立共享的数据信息系统。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基础数据统计不全,不能正确反映本行业的基础状况和发展趋势;由于各主管部门的管理目标不同,各自的数据信息统计口径不一,使相同项目的数据在不同管理部门的可比性较差。由于不能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外汇局作为行业管理的下游部门,不便于及时发现、捕捉企业外汇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形成对付汇主体的有效监管。

三、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以单证审核和限额控制、对逐笔交易的具体监管和对所有服务贸易项目监管的方式,已不适应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外汇局必须转变管理思路,从日常对逐笔付汇项目的具体单据的审核中摆脱出来,将管理的重点转向对付汇主体的重点监管,转向对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

(二)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的可行性

以天津市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为例:2005年服务贸易收入仅运输、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咨询三项收入合计已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94.89%,可见这三项外汇收入的变化对服务贸易外汇总收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通过重点监测运输、专有权使用和特许费、咨询三项的变化情况,也可以对整体服务贸易支出流向有一个大体的判断,但是服务贸易支出比服务贸易收入项目相对分散(三项合计占服务贸易支出85%以上),因此还应关注服务贸易支出骤增骤减项目的变化。按照这样管理思路,建立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体系即可以对服务贸易外汇收支实行总量监控,又可对收、付汇主体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进行有效监管。

四、建立服务贸易非现场监测体系

(一)服务贸易非现场监测总体目标

依托现有系统的企业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信息和结售汇信息,使其与付汇主体一一对应,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收付汇指标监测和预警监测,在此基础上建立服务贸易非现场监测体系。实现服务贸易非现场监测体系的总体目标:即服务贸易由事前监管转向事后监管;由行为监管转向主体监管;由全面监管转向重点监管。

(二)实行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指标管理

为实现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总体目标,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体系中设立监管指标和预警指标,通过监管指标监测某行业、某项目变化及发展趋势。 通过预警指标发现企业收付汇异常情况,跟踪调查。

1.监管指标。主要用于对付汇项目的整体监控。如监测服务贸易收付汇累积分别排在前三位的项目;监测各项收付汇累积分别排在前十位的企业等。通过同比、环比、占比等多项指标分析,对骤增、骤减项目进行跟踪,找出个别收付汇主体的异常情况实施有效监管。

2.预警指标。主要用于对付汇主体的监管。如:设立运输项下单笔流入、流出分别超过等值50万美元的指标;设立非运输项下当天流入、流出累计分别超过等值100万美元的预警指标;设立同一企业、同一项目连续10天发生收、付汇业务的指标(运输企业除外)等等。以期发现带倾向性的收付汇行为,进而对整体收付汇的流向、流量进行判断。

(三)实行企业诚信管理制度

建立企业服务贸易收付汇档案。对监测到的企业服务贸易收付汇异常情况进行登记,实行差别管理。可按企业诚实信用度分为三类管理:A类为诚信企业,即全年无违反外汇管理规定,外汇局未发出预警提示的企业;B类为关注企业,即全年无违反外汇管理规定,但外汇局发出预警提示不超过三次的企业;C类为风险企业,即有违反外汇管理行为,或外汇局预警提示在三次以上的企业。对诚信企业服务贸易付汇无须提供商业单据,直接凭支付指令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相关手续;关注企业须凭商业发票办理服务贸易付汇手续;风险企业对外支付服务贸易费用时,须凭合同、发票及税务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相关手续。

(责任编辑黑延成)

作者:傅 霞

第7篇: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强服务

----洞阳镇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探索

洞阳镇——湖南长沙国家生物医药园所在地,地处长浏经济走廊的咽喉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素有“洞天福地”之美称,镇域面积103平方公里,下辖5个社区、6个行政村,驻地单位100余家。镇属户籍总人口约3.9万人,生物医药园区总人口约51000人,其中园区户籍人口110人,浏阳市外流入人口36000人,浏阳市内流入人口15000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约5000人。

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给洞阳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但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居住分散,给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一直以来,我们积极顺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始终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园镇合

一、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管理理念,坚持“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工作机制和“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以巩固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成果为重点,认真落实保障机制、完善服务导向机制、健全齐抓共管机制,初步形成了“党政领导、综治牵头、各方参与、条块互动、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创新建立了“人本式理念、制度式管理、综合式治理、网格式体系、一站式服务”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管理与服务相融、措施与目标相接、服务与需求相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新途径,促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为建设小康洞阳、和谐洞阳创造了良好的人口发展环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树立“人本式”理念,做到“四个”到位,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推动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

与服务工作,积极为流动人口创造宽松环境,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做到了“四个”到位,全方位保障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全镇上下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推行“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证管人”、“以网管人”等有效办法,创新管理观念,注重“以公平公正促和谐”,将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纳入全镇总体发展规划,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流动人口的利益放在首位,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彻底改变了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模式。二是工作力量到位。为了认真落实保障机制,完善服务导向机制,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领导小组,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经费投入到位。镇上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全力落实计生经费投入,保证了全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四是责任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列入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与常住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责任制,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园区管委会和企业的计划生育也同时纳入镇政府考核,对工作不到位出现问题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二、实行“制度式”管理,创新“四项”机制,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监管力。一是三级管理制度。全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实行镇、村(社区)、组(小区)三级管理。镇上负责做出宏观决策并进行安排部署,由镇计生办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督查和考核;各村(居)负责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进行监管,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检查工作;组(小区)指导员或网格员采取日常采集、上报、录入等方式,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小区

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进行登记、查验,提出要求,落实管理责任。二是信息交流制度。加强信函、电话、网络平台联系,通过查环孕检,全面掌握流入人口生育、避孕节育情况。园区仅蓝思科技有限公司每个月的流动人口信息异动量就有上万条,为此,园区管委会拨专款请人完成录入工作.三是分类管理制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辖区谁清理”的原则,严格落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制度,由公安、工商、用人单位、村(社区)对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招用的流动人口、各类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的流动人口、从事建筑、劳务、运输及无业居住的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发挥监管作用。四是外出办证制度。通过广泛宣传,切实增强流出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意识,采取宣传到户、服务到户、办证到人的方法,提高流出人口的办证率,力争做到流出地点清、流出时间清、从事职业清、婚育变化清、节育措施清、奖罚情况清,从源头上提高外流人口的办证率和函复率。

三、实施“综合式”治理,加强“四个”协作,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自治力。计生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建立了部门之间的协查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新格局。一是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作。在办理户口迁移时,将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和治安管理责任融为一体,实行暂住人口婚育证明协查制,明确告知暂住人口到辖区计生办或社区进行登记建档。为确保园区社会治安稳定,公安分局每日都有数名民警在各小区街道不断巡逻,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二是加强与建设部门的协作。建筑工程到园区管委会报建时,工程队必须签订工程建设计划生育管理合同,自设计生专干,同时定期向园区上报流动人口名单。三是加强与城管部门的协作。城管队除日常巡查管理外,还定期协助园区管委会到街道、小区、建筑工地清查流动人口,同时查验婚育证明、身份证、准生证等。四是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协作。

建立了医院出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通报制。医院每月将人口出生情况、B超、孕检和技术服务开展情况上报镇计生办,互通信息,及时解决异常情况。

四、构建“网格式”体系,建好“两个”平台,增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渗透力。一是管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对流动人口信息逐一查询和核实,及时采集、录入、反馈信息,分类进行处理,有效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实效性。二是建好责任体系平台。建立镇、村、组三级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形成“网格式管控网络”,对园区采取辖区单位目标责任制,辖区单位和社区共同管理合作制,小区网格员区域责任制,公安民警协管制,生产、生活、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制;对沿街门店采取抓房主和雇主,公安、工商、计生三联合责任制;对市场采取市场管理和计划生育管理相融合的市场管理人员全员划片包干责任制,实行每周一小查、月末重点查;对建筑工地采取以甲方为主的甲乙双方负责制;对房屋出租户采取房主包房客登记制,有效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水平。

五、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两送”活动,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亲和力。建立镇、村一站式办公服务窗口,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采取“联合会诊、联合办公、联合解题”的形式,坚持“园镇合一”的原则,积极为流动人口释疑答惑、排忧解难,以优质服务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是送政策。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新风,帮助流动人口树立正确的计划生育国策观和新型生育观,把宣传资料送到企业、送到街道、送到小区,增强他们务工经商的信心和落实计划生育管理的自觉性。园区管委会自制五万余份计生宣传资料送到各大小企业务工人员手中,各企业职工纷纷称赞“从来没有想现在一样了解这么多的计生政策“。二是送健康。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夫妻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项目这一规定,依托计生

服务站(所)、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定期开展以查环、查孕、查病、治病为主的“三查一治”服务活动,落实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免费服务,目前园区仅蓝思科技公司已查环查孕2500例,并将检查结果录入乡镇智能客户端,并免费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报告单,既关注了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又提高了管理和服务工作质量。同时在规模企业内设避孕药具发放点,自蓝思科技公司设免费发放点后,每个月均要投放避孕套五大件约一万个左右,公司的年轻男职工在领到免费的药具后,均表示“现在不必担心怀孕了,可以安安心心工作了”。

近年来,我镇通过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镇实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新路子,推动了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我们的体会是:

一、优质服务是前提。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各种合法权益,使之对居住地产生深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遵守当地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我镇以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为重点,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充分发挥乡镇计生服务站、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作用,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孕情访视和生殖保健等服务。同时,通过与社保、城管、民政等部门多方联系,搜集住房、用工、就学、就业等各类信息,设置流动人口服务窗口,解决了流动人口在租赁房屋、子女上学、择业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安心工作和生活,真正做到了“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有效提高了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二、强化手段是核心。我们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以房管人”这一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抓住出租屋这一管理重点,由辖区单位与房主签定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房主与房客签定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实行双向合同管理。以房屋为载体,实行了房屋出租和承租人连带责任制,切实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瓶颈”问题,从而实现了实时动态、全面高

效的管理,切实做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谁用工谁负责、谁经营谁管理、谁辖区谁清理”。

三、改进方法是关键。一是管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我们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始终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以服务促管理,努力把流动育龄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统一于服务之中;坚持以管理强服务,把流动育龄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规范于管理工作之中。二是管理理念由约束型向鼓励型转变。坚持宣传教育先行、管理与服务并举,在抓好劳务经济的同时,号召有技术、有资金积累的人员回镇创业,达到了流动人口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良好局面。三是管理方法由单一型向系统型转变。计生和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为流动人口生产、生活提供全面服务,彻底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落实计生措施。

四、综合治理是保证。一是制度和管理相结合,依靠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落实责任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已经成为当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重中之重。二是服务和管理相结合,依靠服务加强管理。作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一味的抓住管理不放,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人性化服务为重点,积极与教育、企业协调联系,坚持走学校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路子,已经成为计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和使命。三是宣传和教育相结合,依靠宣传加强管理。结合流动人口的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坚持宣传与管理相结合,以宣传促管理。

我镇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专业计生工作人员严重短缺和婚育观念转变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今后,我镇将进一步按照上级有关计生工作的要求,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的,不断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理念和方法,强化管理,

真抓实干,全面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综合决策、综合服务能力,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2012年7月13日

第8篇:完善服务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完善服务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靠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来获得积累,优质服务工作对电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这次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通过深入调查、开展抽查、明查暗访、探讨研究等形式,对服务制度建设、服务环境建设、服务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进行调研,认真查找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以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一、优质服务工作存在不足和问题:

1、个别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尤其各基层窗口,总觉得对农民客户使用“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事?”等接待文明用语没必要,致使个别单位窗口接待用语不规范。

2、制度建设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制度建设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监督检查形式单一,整改情况跟踪不到位。

3、业扩报装流程还存在漏洞,长期滞留的流程没有进行跟进,与客户沟通、联系不够,以致于存在长期滞留流程没有继续推进。

4、用电宣传力度不够,缺乏与客户的沟通。局内开展的宣传比较多,基层供电营业所宣传活动相对较少。

5、职工学习培训形式受局限。专业技能培训比较系统,但职工更缺乏的是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受传统观念和电力垄断行业体质的影响,职工的社会优越感,“电老虎”的思想潜意识的存在。其次,由于受地域限制、习惯性思维等导致服务观念不强。

二是管理水平和方法因素。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缺乏实际调研,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不到位,服务人员的执行力不够,相关部门跟踪检查力度还欠缺。有的查出问题后,整改情况跟踪不到位。

三是服务人员队伍问题。由于受入局的途径等原因影响,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进取心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1、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考核监督。

根据《大连供电公司优质服务工作管理办法》,深入开展调研活动,重新修订《优质服务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使服务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服务单位的日常管理、窗口建设、承诺兑现、停电信息管理、供电方案答复、装表接电时限管理等都纳入服务考核范围。责任部门要经常性的开展专项检查、明察暗访、抽查等,不定期的进行考核,提出整改建议,跟踪整改情况,形成闭环管理。

2、加强职工培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加强服务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礼仪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学习、礼仪培训等,规范窗口人员行为。95598呼叫中心可针对值班员对一些生产设备不是很了解与生产部门相关专业联系,采有幻灯演示进行培训,增强培训效果。也可组织基层相关人员到局内大厅以及先进窗口进行学习,统一服务标准。

3、开展业扩报装清理,规范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加强业扩报装管理,规范工作流程,重新修订《普兰店供电分公司、普兰店农电局报装接电管理办法》,对业扩报装工作中各环节的管理及时限要求应明确的规定,提高为客户服务的效率及质量。组织相关人员对直供、趸售长期以来报装滞留业扩流程进行清理。客服中心要跟踪调查,逐步落实。各相关单位要跟踪管理,增强职工的责任心,杜绝超期现象发生。

4、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供电服务环境。

要通过开展“安全文化进校园”、组织青春光明行街头宣传、电力设施保护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安全用电、用电常识、节约用电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供电服务环境,拉近与客户间的距离。各基层供电营业所可利用集市宣传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要落实走访客户制度,定期对大客户、政府相关部门等进行走访,沟通信息,汇报工作,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加强停电信息管理,改变原来停电信息范围,把农村地区的停电信息管理也纳入统一发布管理,规范的停电信息发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只有赢得了服务的满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供电企业要自觉地把优质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为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电源适配器下一篇:电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