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针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八所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并以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毕业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深入研究现行成绩评定机制的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一篇: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

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探析

摘要:针对现阶段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分析形成学校严格管理、政府严密监督、企业积极配合、毕业实习同毕业设计紧密联系的毕业实习模式,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增加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安全工程;毕业实习;实习模式

作者简介:李祥春(1979-),男,内蒙古阿荣旗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学院,讲师;毛燕军(1987-),男,河南焦作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3)

毕业实习作为理工科院校本科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继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然而,由于受到学科自身的专业设定、教学方法、学生个人观念、学校管理、企业参与程度以及政府监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暴露出来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实习的质量和效果也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改善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现状,提高实习质量,完善毕业实习模式,对促进安全工程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毕业实习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1.学生消极对待、敷衍了事、准备不足

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实习意识淡薄,思想上忽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将毕业实习当做负担而应付教师、学校,甚至通过弄虚作假等蒙蔽教师、学校。[2]另外,当学生从校园进入实习单位后,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该单位的企业文化以及生产、组织概况等,而学生又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这将造成其在实习初期的盲从,不能系统地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践中迅速得到运用和升华。

2.学校管理流于形式、资金短缺、亟待规范

(1)随着安全工程专业就业面日趋广泛,学校很难根据学生多元化的就业去向安排实习单位。部分高校索性就不考虑有特殊工作去向的学生的实习情况,让学生自行解决;加之实习带队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导致学生慢慢淡化了实习意识。

(2)毕业实习往往临近毕业,正值毕业生面临考研、考公务员、求职等多种抉择之际,[3]对未来道路的不同选择也增加了统一安排毕业实习时间的难度;甚至部分学生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自由时间,干脆放弃参加毕业实习的机会。

(3)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向企业所缴纳的实习费用也无疑加重了学校的财政负担。[4]为了平衡上述矛盾,学校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会有所偏向,并非将实习质量放在第一位,最终导致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另外,目前高校对毕业实习的管理规范还没有很好地落实,实习中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不够灵活有效,不能有效地约束学生完成毕业实习,不利于形成长效的实习考评机制。

3.实习单位推三阻四、顾虑重重

以矿类安全工程专业为例,煤矿上的很多地质资料和生产、开拓布局设计都被视作内部机密资料保管,不愿向学生公开,使学生很难真正了解一个完整的矿井的生产布局和运行概况。再加上实习生纪律涣散,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增加了难度,顾虑到实习生的安全问题,大多数企业往往会拒绝安排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实习。

4.实习的广度狭小、深度不足

目前高校的实习方式大多为集中实习模式,这就使得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或者面临就业时可供选择的空间狭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多层次、差异化的就业需求。尤其对于高危行业而言,实习生的中途介入,迫使企事业高层对企业的生产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却又不能长时间承受这种非常态的生产状况,企业就会提出相应措施,比如压缩学生的实习时间、限制活动范围等,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实习的自由度和主观能动性,削弱了毕业实习的效果。

二、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改革毕业实习的教学方案

(1)积极动员,树立正确的实习观。目前高校通常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来组织毕业实习,而这种传统的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不能引起学生的警惕性,而且安排过于笼统,不能满足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需要。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学校可以将实习的详细流程和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的实习单位、实习目的、实习任务等,合理打印成册,分发到学生手中,便于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自身的实习时间,以免盲目跟从。与此同时,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互动,讨论实习的方式、方法,实习的管理过程,并可建立反馈机制等。这样既可以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能激发学生对毕业实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以积极主动、高度重视的心态认真来对待毕业实习这一教学环节。

(2)由集中安排的方式转变为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5]传统的集中统一方式可以省去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等,但其弊端也不容小觑: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多,实习效果差。现阶段集中、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日益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根据不同的场合采取不同的实习方式,这样既可以减小企业的管理难度,又便于学生深入了解部门内的工作流程,进而对整个企业的生产概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合理安排实习时间。由于实习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往往会打乱学生的学习计划,例如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的复习准备,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三心二意、不能高质、高效的完成实习。鉴于这种情况,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安排实习进程,在暑假和寒假期间提前有序地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6]在时间上保证实习的长效性,在过程上保证实习的分步性和合理性。

2.规范和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制度

(1)建立校、院、系、带队教师四级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应重视大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健全相关的实习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加强实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学院相关领导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明确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安排有责任心、理论知识扎实且富有现场经验的教师带领学生实习,譬如可以是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带队,这样既有利于为学生解答各种现场疑问,又有利于锻炼学校的青年教师,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此外,青年教师更容易融入到学生中,能及时获取实习中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保障实习的进度和高效性。

(2)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管理模式。[7]工作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意外状况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比如采煤工作中所遇的各类突发状况,往往需要矿上的技术人员来解答,针对这种现象,校方可以事先与企业沟通好,或者制定相关协议,请求给予帮助。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向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相关领导请教。通过这种有效的引导,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地理解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尽早地融入相应的社会工作环境之中。

(3)健全实习反馈机制、量化实习考核制度。基于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轻视以及毕业实习在本科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对大学生的毕业实习过程实行量化式管理。量化式考核制度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由学校制定实习过程中的“量化考核表”;二是合理分配实习成绩在毕业设计中的权重。[8]“量化考核表”的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品德态度、遵纪情况、团队合作、勤学好问、安全意识、合理化意见、实习记录等多方面,相关专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添加具体的指标作为补充。认真做好实习生实习成绩的反馈,建立企业、带队教师双向反馈机制。[9]带队教师应该记录每个学生每天的实习情况,在实习结束后结合学生所做的实习报告和企业相关领导、负责人对学生所做出的详细评价,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的成绩,来反映个人毕业实习的完成情况。

在实习结束后,实习报告成绩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反映到实习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中。可以根据学校或者专业的情况适当加大其在毕业设计成绩中的权重,这样不仅可以变相的督促学生认真的完成毕业实习,保证了实习的质量,也可以在实习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之间得到一个很好的权重比例,以达到双赢模式。另外,带队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及时做出总结,并且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学校和学院,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

3.扩大毕业实习的广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安全学科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范畴、工程应用领域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涵盖了社会文化、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土木、矿业、交通、机电、食品、医药、航空等各个学科领域。但是,最初的安全工程却是以矿业为依托建立起来的,毕业生实习大多以煤矿为基地,少数人选择其他行业作为实习单位,大部分学生被统一安排到煤矿进行毕业实习,这样就遏制了学生兴趣的多样性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安全学科的综合性发展。因此,高校应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拓展实习生的实习选择渠道,同多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实习面的广度,以满足不同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自主选择,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拓宽毕业实习的广度和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无法满足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使学生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必须合理规划和建设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基地。[10]

首先,必须建立满足多方位需求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涵盖安全工程的不同领域,如安全管理、交通安全、消防、建筑安全、机械制造以及钢铁冶金等。其次,建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的长效机制。目前大多数实习基地都是靠个人的关系建立起来的,无法保证其长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必须通过学校和政府的相关辅助积极拓展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且签订相关的协议来保障学校与基地的长期稳定的合作。这样在为学生提供实习保障的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为企业培训骨干领导和精英人才,力争达到双赢的互利模式。最后,要保障实习基地充足的经费来源,学校在自己提供部分经费的基础上,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这样既可以减少学校的财政压力,又保障了毕业实习的高质高效进行。

三、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独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实习在此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科阶段安全工程教育的培养计划,高校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力争形成学校严格管理、政府严密监督、企业积极配合、实习与毕业紧密联系的最佳毕业实习模式,保证毕业实习的质量和效率,为毕业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或者再深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3):119-122.

[2]邓崎凡.大学生毕业实习造假的背后[N].工人日报,2011-12-04.

[3]徐德明.大学生毕业实习缘何成“鸡肋”[N].天津教育报,2010-03-02.

[4]龚建龙.结合专业进行毕业实习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11):104-105.

[5]李国峰,李云龙,张志刚.试论高校毕业实习的教学与改革[J].长沙大学学报,2007,3(21):91-92.

[6]付建民,陈国明.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探讨与实践[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7(6):38.

[7]袁玲,邓晓燕.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讨实室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8):375-376.

[8]戴广龙,张国玖,王伯顺.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2,12(4):110.

[9]赵晓姣,张乃禄.西安石油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实践与探讨[J].学术论坛,2009,8(20):211.

[10]徐晓虎,许开立,郑欣.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认识实习教学实践探讨[A].第24届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236-238.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李祥春?毛燕军?陈金伟?赵鹏飞

第二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

摘 要: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同时强调过程监管和阶段目标成果评价,以改进工作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设计;目标与过程管理

一、概述

2016年6月2日,我国工程教育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論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1]。

毕业设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也是实现专业基本训练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过程。

在国家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和大力推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毕业设计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来重新审视并优化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优化毕业设计质量,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现状与传统模式

(一)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现存问题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2013年获批为第三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6年通过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分为研究论文、工程设计两种类型。近年来,特别是通过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较快的趋势偏向工程设计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至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实习后,针对企业提出的实际工程问题,或者进入相关企业以校企双向培养方式,围绕实际工程,综合运用本科所学知识,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不仅可以避免毕业设计理论偏离实际的问题,也可以为今后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奠定一定基础。但是,这种培养方式也为毕业设计带来部分问题:1. 学生至企业实习分散完成毕业设计,校内指导老师难于实时监督管理;2. 沟通机会较少,导致毕业设计的教学往往轻过程重结果;3. 在校针对企业所提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与企业无沟通,不能深入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达不到理想效果;4. 企业对学校教学要求不了解,校企交流沟通不够,学生收获较小;5. 在企业学生多是简单地付出劳动,无法完成教学体系所要求的内涵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因为毕业设计中管理存在不足。

(二)毕业设计管理传统模式

目前毕业设计最常用的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采用过程管理模式来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即将毕业设计划分为不同的多个过程,并对每一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质量监控[2,3]。例如,南华大学杨月平等人提出将毕业设计划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成绩评定和总结阶段四个过程,加强过程控制与管理,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科学、设计内容充实、时间安排合理[4]。过程管理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对毕业设计的各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另一种方法称为目标管理模式,强调目标成果的评价。例如,山东科技大学的安新军等人提出将毕业设计过程分解为6个不同的目标阶段,分别对应“选、检、写、做、示、辩”6个不同方面,设置阶段性目标[5]。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充分发挥目标管理优势,能够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保障毕业设计的平均水平。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新模式

(一)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毕业设计新需求

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每年开展毕业设计的生师比约为6:1,大部分毕业设计均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经调查发现有些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整个毕业设计工作期间不主动向校内指导老师汇报工作进展、工作拖沓、进展缓慢、拖到最后两周返校匆忙赶工,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是模棱两可,毕业设计内容偏离专业要求等较严重的问题。毕业设计质量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还有距离。现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工程专业认证形势下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要求:过程管理适用范围受限,只能针对在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管理;目标管理由于没有对毕业设计具体过程进行质量监控,难以指导出高质量水平的毕业设计,且传统的目标管理模式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较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本论文提出一种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来改善上述问题。

(二)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

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目的,以拓展交互渠道、加强过程监管为出发点,任何一个阶段与系统必须层层制定目标,并强调目标成果的评价,加强过程监督检验,改进工作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适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特点的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

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中,分为选题过程、开题过程、设计过程、评定过程4个阶段,每阶段设立详细目标。同时校内指导教师为主,企业辅助相互配合对各过程进行管理。

1. 选题过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选题阶段目标是使所选毕业设计具有工程/科学价值,同时兼顾专业的培养目标、难度、题量、社会生产实际和学生兴趣。实习企业提供工程实际资料和待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并回顾所学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学生兴趣,商定毕业设计选题。

2. 开题过程

此过程的目标是明确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指导教师和企业双向共同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任务计划,在符合工程实际和满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统筹规划及自我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独立分解设计任务,使其充分了解熟悉毕业设计任务。

3. 设计过程

此阶段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主体工作的能力。企业给予设计任务指导后,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指导教师定期分段检查完成情况,形成指导意见并適时与企业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启发性”指导。该过程充分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技能应用能力、设计规范性等,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与意识。该阶段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毕业设计质量及时效。

4. 评定过程

此阶段为最终成果评定阶段。通过毕业设计答辩,由企业评定毕业设计是否达到预定的实际工程价值,由校内教师最终评定毕业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的专业培养目标,以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在新模式下,毕业设计的开展即以目标为向导,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完整地、系统地完成一项具体工程实践设计,而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能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诱导启发以及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加强了与学生预期目标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自身兴趣。同时,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毕业设计管理新模式,在目标明确状态下,通过过程管理可以避免学生拖沓、毕业设计进展缓慢以致延期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

四、结束语

本论文提出的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既能够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保障毕业设计的平均水平,又对毕业设计的各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在应用到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按此模式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切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毕业设计质量较高,且得到相关企业的高度评价。这不仅可以使毕业生更好更快地走向工作岗位,也可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工程师人才保障,还为新时代新形势下保障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正平,吴培良,许成谦,等.从专业认证角度谈如何带好工科毕业设计[J].教学研究,2016,39(2):103-106.

[2]郝彤琦,李高扬,李东南,等.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15(3).

[3]赵辉,李万龙,郑山红,等.面向过程管理的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78-82.

[4]杨月平,陈亮.工科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J].中国冶金教育,2014(2):44-46.

[5]安新军,徐誉尹,刘纪敏,等.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实施目标管理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5(9):75-78.

作者:郭倩 陈珍平 余修武 蒋复量

第三篇: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研究

【摘 要】针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八所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并以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毕业生为主要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问卷,深入研究现行成绩评定机制的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设计 成绩评定机制 校外盲审 弹性末位淘汰

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2014YB52;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55。

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评定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因此,如何确保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以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为例,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环节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如部分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盲目打高分,评分团队的评分比重不合理等都可能会使成绩评定缺少客观公正性。研究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机制,对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进行研究的比较多。如许天昊、王宇等[1]针对本科毕业设计审阅成绩和评阅成绩普遍高于答辩成绩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系数法,并给出了调整系数公式,有效地控制了各项成绩之间的偏差;李瑞兰[2]针对各评分团队不合理的评分比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部分的成绩比例,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随意性、片面性等缺点;于英华[3]通过模糊数学理论进行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确定最终成绩,减少了传统成绩评定的不公平性。但是毕业设计全面系统的成绩评定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调查研究

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

各大高校都有几乎不同的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通过选择与本科教学质量较好的高校进行标准对比,有利于从管理规定上改善成绩评定方案。表1即为部分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通过表1可以看出,高校的评分团队都是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组成,但是其评分比重略有不同,各学院视情况自定,其中武汉大学明确限制答辩小组的评分比重不低于30%。成绩等级分为11级(A+ ~ F)和 5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以及采用百分制的高校分别为两所,还有一所高校不限制,由各学院定。

2.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对象是有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有毕业设计经历的本科毕业生,其次是本科在校生。反馈的有效问卷共计110份,其中教师占16.36%,本科毕业生占66.36%,在校生占17.27%,如图1所示。对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如图2所示,61.11%的教师认为指导教师给自己学生评分偏高,不够客观。由此可知,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的改革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改革措施

1.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

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由表1对比可知,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采用百分制,吉林大学、中山大学采用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成绩,调查问卷发现,54.55%的人认为应该采用5个或以下的等级,29.09%的人认为应该采用百分制,如图3所示。

百分制和五级制各有利弊,唐炳聚[4]通过调研发现百分制过于精确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并认为五级制有意模糊了同一等级之间的差距,这在多项成绩综合汇总的时候,误差比较大,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考虑到百分制与五级制的不足可以相互弥补,成绩评定可以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评阅教师、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在初步评审毕业设计的时候,以百分制的形式给定成绩,再结合相应的权重计算最终成绩,最后在成绩汇总和录入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系统或工具将最终的百分制成绩转换成五级制成绩。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

综合以上研究和安全工程专业实际情况,毕业设计成绩由中期答辩评分、评阅教师评分、指导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评分等四部分组成,相应的权重分别为10%、20%、30%和40%,并科学合理地设计了具体的评分细则,如表2所示。

2.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所谓弹性末位淘汰制,就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人文关怀而设定的有效机制,使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弹性”,达到最好的效果。

调查问卷显示,60%的人认为如果毕业设计通过率为100%,那么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会降低,如图4所示;77.27%的人认为毕业设计的不通过率可以设置为1%-5%,如图5所示。由此可见,实行末位淘汰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末位淘汰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本科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但许多学者认为末位淘汰制体现出的“强制行为”不适合教育管理,毕竟当下的高等教育属于大众教育,不同于体育竞技比赛。为避免末位淘汰制的缺点,保留其优点,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的机制改革中实行弹性末位淘汰制。

弹性末位淘汰制主要体现在保证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和严肃性的前提下增加质量较高毕业设计的通过率,如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如果对最终成绩有异议,可以向教授委员会申请再次评定,如果教授委员会评审,认为达到毕业要求,则可以通过。教授委员会的设立,旨在从毕业设计的质量上决定在二次答辩中不通过的学生是否延期毕业。教授委员会是弹性末位淘汰制最终的直接决策机构。弹性末位淘汰制能够大大降低质量较好的毕业设计因确定的淘汰比例而被淘汰的可能性。

结合高校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对比情况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从成绩评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本科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机制改革后的流程如图6所示。毕业设计在评审之前,按随机抽取5%进行校外盲审,没有被抽中的毕业设计执行校内评审。校内评审遵循先评阅教师后指导教师的原则进行评分(若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评分差值大于15分,则指导教师需提交书面说明),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评审都通过的所有毕业设计都要参加一次答辩,一次答辩的不通过率至少为专业总人数的5%。一次答辩通过的学生顺利毕业,未通过的学生与评审未通过的学生一起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的不合格率为参加二次答辩总人数的20%。二次答辩通过的学生可以顺利毕业,二次答辩不通过的学生拥有申请教授委员会讨论的权利,一旦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学生仍然可以顺利毕业,否则延期毕业。

结论

1.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与五级制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避免了成绩过于精确带来的负效应,也保证了同一级别的误差最小化,并科学合理设计了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组成部分及相应的权重,制定了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

2.弹性末位淘汰制是在末位淘汰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制定相应的成绩评定机制,可以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并降低成绩评定中的误判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许天昊、王宇、姚婷珍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问题及解决方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25期,第10-11页。

[2]李瑞兰:《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应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2期,第156-158页。

[3]于英华:《毕业设计成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327-329页。

[4]唐炳聚:《“五分制”与“百分制”的思考》,《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155-158页。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安全学院 江苏徐州

作者:魏连江 方宗武 赵才智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生离校阶段面临就业、毕业、升学、情感等问题,要求高校须因时而变、因势而行,探索毕业生离校期间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开展的新途径、新思路,做到教育管理与日常服务两手抓。北京科技大学健全毕业生安全教育工作机制,丰富离校教育内容,发挥先锋引领示范作用,三措并举、集中发力,上好毕业生离校前最后一堂课,为毕业生安全离校保驾护航。

[关键词] 毕业生;安全离校;毕业教育

一、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排头兵、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科教文卫体事业发展的实验田,其稳定与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年六月,一批又一批毕业生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其他环节相比,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多,工作的时间紧,开展工作的难度大[1]。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文明离校,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更是学生走向新的人生阶段的必修课。高校要重视毕业生离校教育这一阶段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身份转变。

如何引导处于青春转型期的毕业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转变的第一步?如何抑制各类矛盾与群体性思想波动的影响?如何调节生活、就业、情感等多重压力下心态的稳定与平和?这是高校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开展的前提与基础。在这一特殊时期,高校必须因时而变、因势而行,探索出离校期间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开展的新途径、新思路,做到教育管理与日常服务两手抓,在引导、服务、管理上下功夫,构建一个兼顾全局观与针对性的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体系。

二、毕业生毕业离校阶段的常见问题

(一)就业问题待解决,前途未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面前,人才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机会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呈现“僧多粥少”的局面,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向来复杂严峻。而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复工复产艰难,缩减招员范围,导致毕业生就业状况更是难上加难。一部分毕业生对于自我认知出现严重偏差,眼高手低,能做的工作看不上,想去的单位没人要,错失就业良机;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一心想去发达地区,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坐办公室,对于企业单位的邀请嗤之以鼻,就业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

(二)顺利毕业成奢求,陷入迷茫

部分大学生在刚步入大学时,认为终于脱离了父母的管束与学习生活的压力开始“放飞自我”。逃课、挂科,导致学习成绩难以达到毕业要求,因违反校规校纪受到处分而不能拿到毕业证、学位证。影响顺利毕业等多种原因交织,致使毕业生心情不稳定,甚至出现损害公物、打架斗殴等恶劣事件出现,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升学困惑常相伴,心结难解

当前大环境作用下,大部分毕业生在结束本科生学习阶段后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一部分专业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获得推免资格,可却仍会出现保研学校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异常失落,陷入迷茫;一部分成为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的人顺利考上心仪学校,有的人成绩不理想与研究生失之交臂,有的人则去了被调剂的学校郁郁寡欢,有的人在研究生录取学校与招聘单位拟录用岗位之间徘徊。

(四)情感问题面挑战,难舍难分

临近毕业,面对感情的矛盾敏感期,部分学生情侣因工作、异地等原因无奈分手、各奔东西。有些大学生能够妥善处理这一问题,但是另外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则屡屡出现心理失衡、情绪崩溃的状况,做出各种不理智的极端行为,因恋爱问题发生的突发事件在毕业生毕业离校阶段屡见不鲜。

三、部分国内高校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工作有益做法

(一)开展毕业季主题教育活动

郑州大学通过开展毕业生“三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即“为母校留下一条好建议、为母校留下一幅好作品、为母校留下一个好印象”对毕业生进行引导教育,加强毕业生与母校之间的情感沟通,展示郑州大学毕业生的优秀形象[2]。活动将学校的育人理念与学风培养嵌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毕业生送别活动与意识形态教育和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融合。

(二)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大连民族大学坚持以生为本,切实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引领,加强政策宣传,突出就业指导,多渠道挖掘搭建就业平台,激发毕业生感恩情怀,做好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3]。学校举办“创享青年沙龙—创业讲座暨校友交流”活动,邀请知名校友为毕业生传授求职知识,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校大力拓宽就业平台,组织用人单位到学校开展专场招聘会,并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實地考察,为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提供更多的空间和便利条件。

(三)强化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工作

山东科技大学为破解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难题,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指导毕业班级自发成立平安协会,通过群防群治、人人参与的形式,确保每一名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4]。这一组织的成立不仅为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提供了机制保障,也发挥了维护校园稳定和谐、树立良好校园形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在校生树立了良好榜样。

四、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工作实践探索

北京科技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健全毕业生安全教育工作机制,丰富离校教育内容,发挥先锋引领示范作用,三措并举、集中发力,上好毕业生离校前最后一堂课,为毕业生安全离校保驾护航。

(一)打好“机制牌”,加强校园安全稳定,确保毕业生安全离校

一是深化离校安全教育工作机制。将毕业教育工作纳入全年工作整体规划,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好毕业生教育工作的通知》,建立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单位、保卫处、宿舍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毕业季安全教育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机制。二是完善工作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励志、感恩、诚信、法治”教育为主线,以各二级单位副书记、毕业班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为安全教育主体,构建起“学校、学院、班级”三级毕业生安全保障体系,上层设计、中层传导、基层落实,重点时期及最后一周多方联动、一线值班,构建积极向上、温馨和谐、平安稳定的毕业离校环境。三是聚焦全员参与。学校领导、公共课教师、知名教授发挥专业优势,深入课堂,开展最后一次主题班会,引领毕业生成长启航;发挥毕业生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发动一名党员、带动一片学生”共同做好安全教育和自我护航;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教师、公寓管理干部、安全保卫干部等多方协同,全方位关注,分析毕业生舆情状况、心理状况,动态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及时干预处理毕业生各类突发事件,通过团体辅导、心理咨询为毕业生疏解心理压力,帮助毕业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就业求职、经济压力等现实问题;邀请校外专家开展毕业生法律素养专项提升计划,加强对毕业生的法治教育,引导毕业生防范各类诈骗、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打好“感情牌”,实现情感共鸣,推进毕业生平稳离校

一是创新设计主题,实现离校教育活动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学校紧密围绕毕业生特点和需求,打造“追梦青春 初心依旧”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记录北科大最美瞬间”主题摄影、“我的全家福”毕业明信片征集制作、“毕业生母校寄语:我的满井印记”“辅导员常说的那些话”“写给贝壳的三行情书”文学作品征集等活动,拉动毕业生与学校、与师长、与同学间进行情感互动。二是整合多方资源,实现离校教育活动既“有新意”又“有心意”。协调组织各单位开展“校园乐淘微爱筑梦”毕业生主题公益文化活动、我为母校“建言献策”、再访校史馆、“青春新时代”毕业季微视频征集、“我是毕业生”系列节目录制、“我向母校作出承诺”离校宣言等文化活动,极大丰富毕业生离校前文化生活,强化毕业生的感恩意识与爱校情怀,有效疏解不良情绪,传播校园正能量。三是发挥典礼育人功能,实现离校教育活动既有“时效性”又有“实效性”。高度重视毕业典礼的育人功能,按照隆重热烈、安全简朴的原则,创新设计、精心安排,增加毕业生宣言和唱响《强国一代有我在》等爱国歌曲,营造爱国爱校教育氛围,激发毕业生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引导毕业生发觉自我人生价值,积极乐观走向社会,让短暂的“最后一堂课”发挥出长效的育人功能。

(三)打好“理念牌”,坚持典型示范,打造先锋引领工程

学校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创新媒体传播形式,选树典型,深入挖掘总结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发挥优秀毕业生班级、宿舍和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一是开展主旋律教育。以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为重大契机,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紧密结合并融入毕业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以毕业生助学贷款还款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毕业生诚信教育,引导毕业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营造感恩、诚信的校园氛围,强化学生的诚实诚信意识、感恩回馈意识。二是开展优秀典型宣传教育。依托校长奖章、优秀毕业生评选、校友基金颁奖等活动,宣传表彰一批先进典型,组织开展“与信仰对话,为青春代言”系列主题优秀事迹报告会,通过“身边的学长讲身边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教育身边的同学”,着力加强与低年级学生的经验交流及成长互动,引导低年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毕业生“西部·启航奖励金”评选表彰,选树一批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的优秀毕业生典型,引导低年级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将个人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肩負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李围.加强大学生文明离校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7):173-174.

[2]郑州大学:毕业生“三个一”主题教育活动[J].河南教育(高教),2017(09):66.

[3]宫小淇,崔杰.关于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的思考——以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6(14):55-56.

[4]王新亮,陈福刚.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经管系“平安协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5):141-142.

作者:马聪

第五篇: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实习模式创新与实践

摘 要: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和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原有的毕业实习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实际要求,结 合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实习,分析当前本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毕业实习 的创新模式,以促进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校企合作

1 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实习面临的困难

1.1 实习效果不佳

本专业毕业实习在第五学期进行,主要任务是完 成毕业实习大纲规定的内容,根据学生参与实习的表 现和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由于实习大纲与实习矿 井实际的差异,很难全面落实毕业实习大纲规定的全 部内容。在相对松散的管理形式下,部分老师也没有 做到严格要求,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学生甚至 认为,只要交了实习报告就万事大吉;每年毕业实习期 间举办校园招聘会,相比而言大家更重视就业的事情,所以在两者冲突时学生经常从实习矿井返校参加招聘 会,影响毕业实习的连续性,降低实习效果;部分已经 签订了就业协议的学生从思想上有所放松,不重视毕 业实习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因矿区住宿条件相 对较差,部分学生找各种理由请假离队,也使得实习流 于形式。

1.2 实习单位难联系

现阶段,社会各方都没有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到企 业进行实习的机制和政策,联系实习主要靠学校和老 师,多数情况下还是依靠私人关系联系的。而对于煤 矿企业来说,自身又属高危行业,生产作业中存在大量 危险有害因素,所以煤矿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这 主要是怕出安全事故,而且接收实习也会影响生产进 度。在勉强、被动接收了实习之后,为了安全起见,实 习学生所到之处均停产接待学生实习以保障安全。在 这样的情形下,也使这种实习模式没有可持续性,与实 习企业的关系难于长期稳定维持,最终造成联系实习 越来越难的恶性循环。

1.3 实习经费紧张

教师大多是院校出身,缺少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且 有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带学生实习条 件艰苦,责任重大,待遇又不比理论课高,教师往往积 极性不高,宁愿在校区内上课。企业兼职教师,因学校 支付的课时费太低,指导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2 传统毕业实习模式的不足

多数职业院校在寻求自身发展办出专业特色的过 程中,都十分重视毕业实习工作,并希望能达到满意的 效果。但实际上现在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大多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的层面,亟待改进。

2.1 教学计划难以和企业的生产节奏实现统一

学校的教学计划都是按照教学日历(教学周历)安 排的,实习也按进度实施。但企业的生产有其自身的 规律,在企业生产比较紧张或者大检査期间,企业给学 生安排实习,从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即使这样,毕 业实习也必须按时结束,这就使得毕业实习项目的完 整性和实习深度受到影响,有时就会出现实习任务轮 空甚至实习提前结束的情况。

2.2 实习深度不够

传统实习方式多为参观和听报告,就是所谓的“走 一走、看一看”,学生不能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也不能 深刻理解各种过程文件是如何形成的,学习的层次达 不到毕业实习目标要求。

2.3 难以实现校企真正合作

传统的毕业实习,学生不参与生产作业,实习也不 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企业还要为学生的安全承担 风险。接收学生实习对企业来说,不是与学校合作的 过程,而是学校单方受益的过程。所以企业在学生的 实习工作上不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仅以保障安 全为主。

2.4 实习项目针对性不强

虽然传统毕业实习项目很全面,但是平均到每个 项目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就会出现实习项目针对 性不强,深度不够的情况。

2.5 实习项目和工作不能有效结合

因为毕业实习的深度不足及针对性不强,所以实 习掌握的知识还不能与学生以后的工作任务有效的结 合,导致学生工作后出现“学过,但不会”的现象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亲自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工 作中败于细节。

3 校企合作新毕业实习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3.1 毕业实习新模式构思

为了有效进行毕业实习,必须考虑建立一个新的 毕业实习模式,而项目驱动、校企合作是解决高职院校 学生毕业实习的良好途径。搭建校企合作“互利多赢” 的平台,使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这样既能解决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职业院 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操作能力,缩短企业培养 周期;再次可以锻炼教师队伍,使教学源于现场,实现 教学与现场的无缝对接。

为此,我们在研究中摸索并初步尝试采用“项目引 领,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校企互惠”毕业实习新模式,即利用毕业实习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这种实 习模式着力于专业教师发挥优势,积极寻找需求企业 和吸引企业进行合作,也即产学合作办学。毕业实习 期间,主要由专业课教师、企业技术骨干负责专业技術 指导与学生管理,学生以准员工身份进行实习。

这种实习模式优势在于学生完全在真实的生产情 境中完成企业的生产性项目任务,直接锻炼了学生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加快了 知识理解和使用过程。项目中易于发现理论薄弱点,形成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良性循环,提速了学生 的岗位适应过程。同时增强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沟 通、协调能力。

3.2 毕业实习新模式的主要难点

(1)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但不具备相应 资质,完成的项目成果只能企业内部使用,不能作为权 威性文件供企业通过各种评审,因此企业能提供的毕 业实习项目有限。

(2)由于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是固定的,往往会出 现企业需要技术服务时间和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不一 致,造成校企合作机会错失。

(3)要做到“项目引领,教师主导”,这就对专业教 师提岀了较高的要求,专业教师要有足够的专业积累 和项目经验,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仅要 求老师是个教书匠,也得是个工程师,所以要求教师要 能为企业解决问题。

(4)在这种模式下,要求学生首先要有完成项目的 积极性,同时具备完成项目的毅力和知识储备。完成 实际工程项目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学生需要和老师一 起在煤矿井下进行长时间的数据测定和观测,对体能 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很难坚持到 项目结束,项目后期的数据整理工作也是一项枯燥和 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要 求学生有足够的耐心。

3.3 毕业实习新模式的实践

经过对“项目引领,教师主导,学生参与,校企互 惠”毕业实习新模式初步实践。如:2013年3月,2010 级学生完成了“大佛寺煤矿通风系统分析调査”实习项 目;2013年10月,2011级学生毕业实习,教师指导,学 生参与共同完成了“蒋家河煤矿反风演习”项目;2014 年10月,2012级学生完成朱家河煤矿“通风系统风量 调查与分析”和彬县下沟煤矿“通风系统风量调查与分 析”实习项目。在这些班级毕业实习的探索及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这种实习模式下首先可以有效解决本专业 实习难、下井难的问题。因为在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 识的教师主导下,可以为企业解决专业技术难题,企业 因此有了积极性,在接待实习方面就会积极投入,在这 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多下井机会。同时,这种模 式也有效解决了下井后干什么的问题。矿井通风与安 全专业毕业实习目前主要项目是为煤矿做矿井通风系 统风量调査与分析,这个项目基本涵盖了矿井通风与 安全专业的核心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在项目的完 成过程中需要现场检测记录矿井通风系统中各种通风 安全参数。而要想完成最终的项目报告,则需要连续 观测检测这些参数,这就需要在井下连续工作,要求学 生分组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按照煤矿企业 “三八”或“四六”工作制开展工作,使实习内容充实且 有一定技术性,学生参与实习任务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当井下测定参数采集完成后,项目进程才算到达攻关 阶段,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耐心 指导,最终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完成项目报告。项目报 告还需向煤矿企业进行汇报,之后实习任务才算完成。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除掌握 专业技能外还可以切身感受煤矿企业文化,培养他们 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的职业适应性。

3.4 毕业实习新模式的效果分析

通过坚持与努力,“项目引领,教师主导,学生参 与,校企互惠"毕业实习模式初见成效。

首先,通过实践与调査研究,完善了符合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要求的《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其次,通过项目引领,是学生更早的成长起来,在 参与过项目的同学中成长出很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 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进入技术人员队伍,并且在技术 方面可以做到独当一面,完成企业的相应工作任务。

再次,教师队伍,尤其是年轻教师得到历练,完成 了从教师到工程师的提升过程,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 供了工程技术经验积累,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 建设。

最后,通过毕业实习为企业做出真正有意义的事 情,从而让企业更加乐意接收我们的学生完成较长时 间的实习任务,实习的内容也丰富了很多。学生通过 实习,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实 际专业技术问题,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 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技能,积累实 践经验。

4 毕业实习新模式展望

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该模式建设有了一定的进 展,但是在今后实践的过程中必定还会面临很多问题,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例如: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 项目中?如何将更多的理论知识点与技能点转化为校 企合作的实习项目?如何建立一个项目一个实习流程 与考核办法等。只有解决好这样的细节问题,才能真 正将本专业毕业实习工作做扎实,做出效果。因此,我 们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坚持校企合作模式深入 实践教学环节,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受益,加强培养高技 能人才,使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毕业生的素质都真正 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促进学院的校企合 作体制机制建设,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也为企 業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力威,伍君勇.科研实践与毕业实习模弍问题分析与改进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7).

[2]赵海涛,封克.产教结合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 技信息,2008,(17).

[3]董克权,陈荚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3).

(原文刊登于《现代商贸工业》杂志2015年26期285-286页)

作者:李玉杰 贠少强 李永怀 宝银昙 吕智海 田晓红

上一篇:安全用药论文下一篇:保护环境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