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详细教案

2023-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飞夺泸定桥详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飞夺泸定桥详细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的。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读课题,课题中哪两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是怎么理解“飞”和“夺”的? 齐读课题 师:有谁能加一个词语使课题成为一句完整的话。(红军飞夺泸定桥) 为什么红军要飞夺泸定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理解课文

(一)、为什么红军要飞夺泸定桥?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师出示背景资料:104 (1)、红军北上抗曰必须经过泸定桥。

(2)、敌人有两个团把守,后来又调来两个旅赶去增援。

(3)、28日接到命令,29日夺下(而此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

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因此,要夺取泸定桥,最关键的是——抢在前面,这就需要红四团用飞一样的速度感到泸定桥)

(二)学习理解“飞”的部分

1、默读课文

3、4段,围绕着“飞”,文中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动?一边读,一边作批注。

2、汇报 体味语言的重点。重点词句有:“翻山越岭;击溃阻击的敌人;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全身淋透了;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等 (1) 当学生谈到“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相机补充在行军途中,一位小战士吃生米的故事

(2) 当学生谈到“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和对岸的敌

人赛跑”时,相机让学生理解“索性”这个词的意思。

3、(课件出示红军战士冒雨行军的场面)师: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可不同的是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抛”抛是什么意思?(就是把敌人甩得很远)

下面咱们找两个同学,一个单来读“困难”,一个紧跟着读这个困难是怎么克服的。看谁读得有劲。读“困难”的时候要渲染那种气氛,就是说这情况多严重呀!读“克服”时要有劲,看看你困难大,还是我的决心大。 (课件:生甲:“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生乙:“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生甲:“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

生乙:“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踏着泥泞继续前进。”

生甲:“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敌人的火把,象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

生乙:“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和敌人赛跑。”

生甲:“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喊破了喉咙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生乙:“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

生甲:“雨越下越猛,象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生乙:“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边。”)

就这样,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飞一样的速度抢先感到泸定桥,为夺取泸定桥取得了第一步的胜利。

(三)学习理解“夺”的部分

1、可是,当战士们经历了20多小时的急行军,来到泸定桥时,看到了什么? 泸定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2、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课件)

这样的桥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

只剩下铁链,还有重兵把守。大家说夺桥难不难?

3、问:那么既然桥这么难夺,红军能不能用别和办法过大渡河呢? 学生献计(①划船②架桥③坐飞机)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其实同学们想的这些办法红军在当时也想到了,当时红一师占领安顺场后夺取了一只小船,由17名勇士组成突击强渡大渡河。但因为船少,如果坐船要花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必须夺取卢定桥,才能顺利过河。 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泸定桥。齐读,课件填空

4、这仅是泸定桥的桥面,那桥下又是什么样呢? 指名读: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中“向桥下一看„„涛声震耳欲聋” 结合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理解“震耳欲聋”

5、这样的河,这样的桥,这样的水,这样的岸,两岸不仅是高山峻岭而且那个城正堵着桥头,真是

一、夫、当、关„生:(接)万、夫、莫、开。 所以敌人凭借着天险,认为红军怎么样? (过不来。) 所以它们疯狂地喊:“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6、面对重重的困难,猖狂的敌人,红军战士们并没有退缩,激烈的夺桥战斗打 响了。

夺桥时有哪些地方令人非常感动?自读课文第

6、7段,找到相关的语句,划出描写战士们动作的词语,谈感受。

(1) 二十二位英雄( )冲锋枪,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密集的枪弹,( )铁链向对岸冲去。

(2) 英雄们( )号召,箭一般的( )熊熊大火,( )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 )。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这些动词说明战士作好战斗的充分准备,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奋勇杀敌。) (听到„„穿过·冲进„„展开„„搏斗)这些动词说明红军战士面对大火包围,面对疯狂的敌人,敢于冲进去与敌人展开搏斗,更加说明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

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战斗场景,想象22勇士英勇夺桥时的壮烈场面,感受红军战士在生死关头的英勇无畏(出示影片夺桥的激战场面)

三、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一读感受深的段落。

1、提问: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课题中“飞”“夺”的理解。 (“飞”一是意味着快。时间紧迫,路途艰险,而红四团竟能抢在敌人之前到达泸定桥,兵贵神速,行军如飞;二是意味着突破、跨越了难以逾越的天险。一个“飞”字高度概括和赞扬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神速与惊险。“夺”,是争夺、夺取。文中指的是要把敌人手中控制的泸定城攻占下来。“夺”既包括跟敌人争夺时间,抢在敌人援军之前到达泸定桥;又包含着在泸定桥展开激战,从敌人手中拿下泸定桥。)

2、有感情地读一读你感受深的段落。

四、摘抄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起因

经过 高潮 结果

接受任务 赶路 夺桥 北上

第2篇:《飞夺泸定桥》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2.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3.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4.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 通过读文章,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那么我们的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谁来给大家回忆下? 生:因为要北上抗日。(板书:北上抗日) 师:非常棒,谁来补充补充?

生:因为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如果语言能在凝练一点那就更好了。

师: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泸定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是,抢在面前,确实战胜敌人的关键。孩子们,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

3、4自然段,思考:红四团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从时间、条件、敌我双方的情况来分析,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画出来,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师: 有的同学边读边做笔记 ,这种习惯真好。谁来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1: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生2: 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生3: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生4: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那你能从其中的关键字词来理解吗? 生:“抛”字在这是指红军把敌人甩得远远的。这个“抛”字,突出了红军的神速,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说明红军在跟敌人抢时间的关键一仗中取得了胜利。 师:孩子,谢谢你。你真是理解词语的小天才。那请你把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带入朗读中,和他画的一样的句子的同学一起来朗读吧。 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知道红军夺取泸定桥时间非常的(紧迫)。是啊,英勇顽强的战士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必须把握剩下的分分秒秒。 师:谁再来说说?

生1:战士们一整天没顾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可是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师:孩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生:为了革命的胜利,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劳。 师:是啊,不畏艰险的战士们为了抢时间,(板书:抢时间)行军十分辛苦。孩子们,把红军的这种英勇气概带入朗读中。

生2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生3: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师:那么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 生1:机智-----与敌人对话。

生2:顽强克服重重困难:山高路远、忍饥挨饿,冒雨摸黑,与敌作战

师:是啊,山高路远,忍饥挨饿,冒雨摸黑,与敌作战。说得真好。飞夺泸定桥的条件是那么的(恶劣)。让我们把这种自豪感带入朗读中。男生一句,女生一句。 师:(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怎样的喊叫?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 生: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师: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 生:(狂妄、嚣张、不可一世)

师:那谁能把这种嚣张气焰读出来? 生朗读。

师: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 生:(凭借天险)

师:这“天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画出来。

生1: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只剩下铁链。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桥之险,正是桥之险才更加衬托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朗读朗读,体会体会泸定桥的险。 师:谁在来说说?

生: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

师:你能从这句话的关键字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红褐色、像瀑布、一丈多高、震耳欲聋。从这些动词,我感受到了泸定桥下水流湍急。

师:是啊,大渡河水流湍急、汹涌澎湃。 你能试着把大渡河水的凶猛朗读出来吗? 生朗读。

师:泸定桥险象环生,大渡河水流湍急,敌人凶狠嚣张。 对于红军来说,真的是天险难越啊。让我们再来朗读朗读,体会体会泸定桥的险。 (过渡)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请自由朗读

7、8自然段,并圈划出文中动作描写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片断。

师:把你所发现的精彩之处介绍给我们大家,好吗?指名说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师:你找出这句的动词了吗? 师:那这些词语体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战士们的不怕牺牲,奋不顾身、义无反顾。

师:是啊,失足落水会牺牲、枪弹打中会牺牲、烈火烧身会牺牲。但是我们的战士还是这样奋不顾身、义无反顾的攻天险。(攻天险)请把这种精神带入朗读中。

师: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筹码,攻克了蒋介石集团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个神话。这一次胜利有什么意义?请同学们齐读第8自然段。(板书:奔赴前线)

三、师总结

结合板书,从文章三个部分来看,课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按夺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重点扣住红军战士抢时间和攻天险两个方面,表现了他们的大智大勇和不怕牺牲。 写作时,我们也要学会运用这种方法,抓住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来写,用一段话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明白吗? 结束语:同学们看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之时,让我们回去自己体会体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主席写下的“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样的诗句。

四、板书设计

北上抗日

(起因)

抢时间

大智大勇

飞夺泸定桥

(经过)

攻天险

不怕牺牲

奔赴前线

(结果)

第3篇:飞夺泸定桥 教案

《飞夺泸定桥》课堂实录 谢主任

发表于2009年10月20日 22:34 阅读(37) 评论(0) 分类: 个人日记 权限:好友可见 举报

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

谢琳

《飞夺泸定桥》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五主题《桥》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夺取泸定桥、渡过大渡河的战斗过程,表现了红军团结一心、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在第一课时中,我指导孩子们扫清文中的生字障碍,通过了课文,归纳了文章的主题,对课文进行了分段,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梳理。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对红军长征进行了背景的了解。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如下:

一、

整体回顾,引入课文

1、师: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生:课文讲的是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飞夺泸定桥,获得胜利的事。

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生: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

2、师:你觉得课题中的关键是什么?

生:“飞夺”

师:请孩子们用“△”在“飞夺”两个字上做好符号。

“飞”和“夺”各是什么意思呢?

生:在“飞”是抢时间,“夺”是夺下泸定桥

师:课文三次称大渡河为:“天险”,也就是说夺下的是天险。(板书)

3、师:飞夺哪里—— 生:(再次读题)飞夺泸定桥。

二、

品读咀嚼,领悟精神

第一部分:抢时间

(一)学习1自然段

1、师:为什么北上的红军过大渡河,非走泸定桥不可?请你从课文的第一段中找到答案。

2、生:因为“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师:我们知道第一段讲的是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泸定桥,也就是说这是本段的重点

句,请孩子们勾画。

生:勾画重点句。

师:体会这句话中那个词突出了泸定桥的重要,勾画出来。

师:(引读)正因为大渡河水流湍急,正因为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所以我们称它为:天险。

你怎样理解“天险”?

生:“天险”就是天然形成的险要的地势。

师:面临着“天险”,红军要夺取泸定桥容易吗?(板书:“难!”)

明知道是天险,红军还要北上,还要夺取泸定桥,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红军勇敢的气概。

师:让我们读出红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好吗?

生: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

3、4自然段

1、师:红军不仅要夺取泸定桥,而起还要抢时间飞快地夺取,请孩子们自读

3、4自然段,勾画出红军是怎样到泸定桥头的语句,并在你最感动的句子旁写下批注笔记。

2、学生自读、勾画

3、交流:

(1)生1:我勾了“到晚上七点钟,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一百一十里。”,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红军要走的路很远。

师:(板书:“路程远”)

(2)生2:我找到了“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是“翻山越岭”,从这个词可以体现出红军要走的路不平。

师:引导出路很险(板书:“地形险”)

(3)生3:我勾的是:“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跟敌人赛跑。”

这句中重点词是“索性”,显示出红军战士的干脆和他们将计就计的聪明。

师:她找到的是第3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其实在这句话的前后对于点火把这件事还有一

些叙述,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忽然,他们望见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师:我们知道赶路的过程中不只红军,还有敌人,面对敌人的怀疑,红军和敌人进行了

对话,我们来分角色读读对话。你们愿读红军还是敌人?

生:红军

师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师指导“高声答话”等。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不疑心了,这就是刚才红军索性点起火把的高明之处。

(4)师: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不同的是什么?

生:结果不同。

生朗读“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两个旅敌人抛在了后面。”

(三)学习

2、3自然段

1、师:红军战士为什么要这样赶时间,他们还面临了哪些困难,齐读2段和3段前三句。

2、

2、生齐读。

3、

3、生:红军还面临“时间紧”、“敌兵追”的困难。

4、

4、师:(板书“时间紧”、“敌兵追”)

面临这么多得困难,红军夺取泸定桥容易吗?(板书:第二个“难!”)

(四)学习5自然段

1、体会桥险

(1)师:正是勇敢的气概和智慧,红军赶在敌人援兵前到达了桥头,这时更大的困难摆在了

红军战士面前。(出示:泸定桥的图片)这就是泸定桥,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出示:“泸定桥一共有十三根铁链„„就像荡秋千一样。”)

(2)生朗读。

(3)师:你走过这样的桥吗?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到过现在的泸定桥,现在的桥走起来很好玩。

(4)师:确实,现在的泸定桥人们进行了修复,成为了一个景点,跟以前的大不一样了,安全

多了。(出示:敌人抽掉木板后的泸定桥图片)引读:可是现在——

生:朗读:“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了铁链。”

师:你还觉得好玩吗?

生1:我只觉得好悬喔。

生2:走在这座桥上脚都在发抖,心里也慌得很。

齐读描写桥的句子。(师板书:“桥险”)

2、体会水急

(1)

师:这样的桥足够让人害怕了,向桥下一看——(出示:河水滔滔的图片,出示:红褐色的

河水„„水声震耳欲聋。”

生读描写水的句子。

师:让我们来听听是大渡河水声。(出示:水声)听到水声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体会到了“震耳欲聋”这个词。

感情朗读描写水的句子。(师板书:“水急”)

3、体会敌狂

(1)师引读:“而守城的两个团敌人——”

生:朗读写敌人的句子。

师:这句话中的“飞”还是指抢时间吗?

生:指的是长翅膀飞过去。

师:这里的“飞”是本义,敌人的气焰非常高,他们觉得红军无法夺桥。

(板书:“敌狂”)

小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红军夺桥是多么难!(板书:第三个“难!”)

4、分女生、男生、全班读第5段。

第一部分:夺天险

(一)学习

6、7自然段

1、师:这样险的桥,如此急的水,面对疯狂的敌人,红军是怎样夺下泸定桥的呢?

请孩子们自读

6、7自然段,划出红军奋不顾身的君子。

2、交流:

生1:“号手们吹起冲锋号„„霎时间震动山谷。”这句话是对声音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

战斗的激烈。

生2:“二连担任突击队„„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师:能找出这句中描写动作的词语吗?从这些词语感受到什么?

生:红军的战斗很充分。

指名读。

生3:“英雄们听到号召„„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博斗。”这句中的动词有:听

到、穿过、冲进、展开、博斗。能体会到红军奋不顾身,勇于战斗的精神。

师:(板书:“英勇无畏”)指名读,感情朗读。

三、

感情诵读,升华情感

1、师: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克服了一重又一重的困难战胜了敌人和天险。(擦去板书的三个“难!”)

2、让我们怀着对红四团将士们的崇敬,高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3、生朗诵。

4、交流体会

生:通过“英勇”一次体会到战士们的无畏。

生:理解了“浩浩荡荡”,本义是指水,这里是说红军队伍人很多。

5、师:让我们把这次战役永远铭刻在心。

生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天险

难!

抢时间

飞夺泸定桥

时间紧

路程远

地形险

敌兵追

难! 战士英勇无畏

桥险

水急

敌狂

难!

夺天险

(最后擦去)

课后反思:

一、勾画重点词句,突出重点

勾画重点词句是本期的一个教学重点,因此,我们四年级教研组在确定观课议课的主题时确定了这个主题。

根据主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开题通过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引导孩子勾出重点词“飞夺”,并进行理解。

2、第一段中先通过问题“为什么北上的红军过大渡河,非走泸定桥不可?”引导孩子通过读文找到句子,“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结合第一段的段意引导孩子理解本句话为本段的重点句。

3、

3、4自然段孩子自读,勾画重点词语。

4、

6、7自然段红军夺取泸定桥,选择两句典型的句子,通过指导孩子找出这两句中的动词来理解。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我认为语文课中的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审慎,切不能用图片或视频代替孩子的想象,剥夺他们享受想象的乐趣。

在《飞夺泸定桥》这一课中,我在认识“桥险、水急”的部分的理解中运用了多媒体,具体是这样的:

1、通过图片感受桥险

我准备了两幅泸定桥的图片,第一张为:泸定桥完好的图片,第二张为敌人抽走了木板后的图片。

先出示完好的泸定桥图,激发孩子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走过这样的桥有何感受。

再出示抽去木板后的泸定桥图,经过两张图的比较,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桥是险上加险。

2、通过声音感受水急

我准备了河水奔流的声音,孩子们听了声音后,对文中“震耳欲聋”这个词的理解加深了。

三、精心设计板书,升华主题

红军长征离现在已经有七十多年了,如何让孩子在离事件这么多年后能认识到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艰难,从而对红军精神无坚不摧有更深的认识,我设计了三次“红军夺取泸定桥容易吗?”的问题,和三次板书“难!”。

第一次是在理解第一段“天险”这一词后;问孩子们红军夺取泸定桥容易吗?相机板书;

第二次是在学习了“抢时间”部分后,通过对红军所欲困难的概括,再提红军夺取泸定桥容易吗?这一问题,进行板书;

第三次是在孩子充分感受了“桥险、水急、敌狂”后,顺势提出来,这一次孩子的感受更加强烈,还没等老师问完就齐声回答“难!”

有了这三次问题和三次板书,在总结课文时,我指出:红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克服了一重又一重的困难战胜了敌人和天险,同时擦去这三个“难!”,让孩子们对夺桥的困难从抽象的认识具象化。

四、抓住课堂瞬间,升成精彩片段

课堂就是舞台,学生是舞台上的主角。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适时根据他们的真实表现加以点拨,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往往这样的过程会生成一些精彩的火花,同时也能增强教师的教学机智。在《飞夺泸定桥》的执教中,我将全副精力投入到课堂上,及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引导。

1、有学生勾画出“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跟敌人赛跑。”

说到句中重点词是“索性”,显示出红军战士的干脆和他们将计就计的聪明。这个孩子找得很准,但是理由没有说清楚,有的孩子完全没弄懂意思。

我立刻调整思路,指导孩子这句话前后还有一些描写火把的句子,我们联系前后文来理解。学生朗读后,我说:我们知道赶路的过程中不只红军,还有敌人,面对敌人的怀疑,红军和敌人进行了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读敌人还是红四军战士,孩子们选择了红军战士和我这个“敌人”对话,我在读完对话后说: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不疑心了,这就是刚才红军索性点起火把的高明之处。将这几句话的逻辑梳理了出来,学生贯通地朗读和有重点分角色,既解决了刚才的疑惑又有趣味。

2、在我出示了泸定桥原桥的图片后,让学生说说你走过这样的桥吗?有什么感受?有学生说自己到过现在的泸定桥,很好玩。由于学生天性好玩,他们只觉得这样的桥走起来很好玩。我没有去强迫孩子,而是告诉孩子,现在经过修缮,泸定桥已经成了当地的一道景观,人们在对他维修的同时也注重了它的安全性。接着我出示了第二张图片,引导他们说说木板抽去后的桥让人有什么感受,并提醒孩子看桥下。顺势提出问题:这时的泸定桥,你还觉得有趣吗?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有个孩子答道:悬。我大势表扬了这个孩子用词准确,接着孩子们说到自己走到桥上脚会发抖,心会怦怦直跳,等到板书时,“桥险”一词就顺理成章地在孩子的头脑中出现,孩子对于桥险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

此外:学生对敌人叫嚣的“飞”过来的“飞”字的理解,对“浩浩荡荡”一词的理解等,我觉得自己处理也比较恰当,指点到位,适可而止。

五、遗憾之处

1、学生在找到重点词句进行了理解后,应马上回扣到朗读上,让孩子带着自己的感受,用适当的语调突出重点词进行朗读。因此,课文中读的方式不够多样,缺少琅琅读书声。

2、在对“飞”字的理解时,注意强调了敌人话里“飞”的意思,但对于这个字在本课中一字多义还强调不够。

第4篇:《飞夺泸定桥 》教案设计

《飞夺泸定桥》说课设计

一、教材编排的特点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难飞夺泸定桥的感人事迹。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全文分三大部分。1—3节讲了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赶在敌人前面夺下泸定桥;4—8节讲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第9节讲了军夺取泸定桥后,奔赴抗日前线。其中红军如何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本文新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字;

2、 品味“天险、关键”等重点词句;

3、 能运用“关键、浩浩荡荡”造句;

4、 背诵第6自然段;

5、 尝试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 能按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主要训练目标,学生已在前一篇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中进行了一定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字。

操作目标主要有五个: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天险”“关键”“浩浩荡荡”并造句;三是能背诵第6自然段;四是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情感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情感,继而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抓“关键”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地: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红军崇敬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内心现象,继而达到入境使于情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重点之二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由于概括主要内容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最高体现,但与学生实际概括能力尚有距离,所以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本文教学难点之一;难点之二是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只要依据是文中故事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较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教法的选择及依据

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设计与依据

本文教学分两教时完成。

第一教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分段及学习1—3节;第二教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4—9节。下面我重点讲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 揭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红军的故事,接着通过激情谈话引出课题。然后指导学生题,要求读出红军英勇、一往无前的气概。这一设计主要是为了感染学生情绪,为本文教学确定情感指向。

(二) 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设问:围绕“飞夺”,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同时整理问题并板书:为什么飞

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

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书面练习(1)(这一篇文章按顺序来写,先写,再写,最后写。)这一设计目的是为下面概括主要内容做铺垫,降低其训练的难度。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说,教师运用随机点拨确保练习到位。这一设计主要想达到以下三个方面:

1、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2、训练学生求异变通思维;

3、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表达等语文能力。然后,教师再问:根据这一书面练习,你觉得学习一篇课文的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记叙的顺序、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断意等)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文章分为三段。

(三) 学习1—3节

先让学生默读第一节,并打开幻灯(1)“因为(

),所以红军来说明泸定桥不易夺取。并设问“天险是什么意思?从哪儿可看出是“天险”?同时随文学习“水流湍急”,最后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读等形式来表现泸定桥的险。这一训练组合紧扣“天险”这一训练学生理解、表达、语感等语文素质,同时渗透了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接着教师设问:第二节中哪一个词更说明了夺桥已是非常艰险?并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注意到了“增援”一词?同时随文学“妄想”。这一设计我想体现以下三点思想:

1、推动教学体现学法的延续性;

2、体现训练的弹性策略,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3、通过推敲、比较、联系等方式,训练学生理解、思维、表达等能力。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习第三节:你还从哪句话中体会到了夺桥已万分艰巨?这是教师打开幻灯(2),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因为,所以上级不能多给时间;如果上级多给红四团一些时间,就会。”以此让学生体会到红四团战士已别无选择,再让学生联系课文用“只有……才能……”的句式来说说红军眼前最迫切的任务。并引出“关键”一词,同时引出爹第二个书面练习:“抢在前面,是红四团(

)的关键,是红军(

)的关键,还可能是(

)的关键。”这一设计我主要想体现分层训练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各取所需,差生完成第一个填空,中等生则完成前两个填空,优等生则可对“还可能是(

)的关键”作出种种内容各异但合乎情理的回答。这种承认学生差异的训练方式,目地就是为了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提高,使学生在形成良好语文能力的同时,养成一种良

好的学习心理机制。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完成的书面练习,用不同的句式来说说。这一设计我想可体现以下三大功能:

1、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训练了运用“关键”造句的能力;

3、训练了学生语言转换的能力。

然后教师激情小结:同学们,一场殊死的战斗马上就要展开,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抢在前面,这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抢在前面,这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抢在前面,这更会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同学们,此刻你的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一齐来读1—3节,把你的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若学生朗读不到位,教师可让学生在最能体现夺桥艰难的词语下读重音,再次朗读。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

1、检测、小节的功能;

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

3、训练语感的功能。

教师延伸谈话:最后红四团究竟是怎样和敌人抢时间,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怎样的恶战和命运,我们下节课再学习。以此来给学生照成悬念,强化继续学习的动机。

第5篇:《飞夺泸定桥》微课教案

《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教案

杨翠岁月

教材与学情

《飞夺泸定桥》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的文章,其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但是因为战争对于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说比较遥远,对这个问题他们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教学重点,我通过视频再现战争场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泸定桥的险和战士们的坚强勇敢,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最后贯彻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原则,让孩子们明白胜利的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将这些贯彻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会有条理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听着这雄壮有力的军旅歌曲,伴着这惊心动魄的夺桥画面,在这样的氛围中,让我们一起回到了久远的战争年代。一代开过领袖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七律《长征》中这样感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什么一想起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就让人感到寒意阵阵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生读课题《飞夺泸定桥》

1,课题中的“飞”是什么意思?板书:抢时间 2,“夺”又是什么意思?板书:攻天险 那么红军战士是如何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这是这节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解课文

(一)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教师展示战争示意图,予以解说,再现当时场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飞“着抢时间?谁能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找出关键的那句话。

1、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

2、根据你的理解,如果不抢在敌人前面会怎么样呢?

3、课件出示关联词,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这句话。

4、老师引导叙述:

只有抢在敌人前头,我军才能„„ 如果要战胜敌人,我军就要„„ 我军要战胜敌人,非„„不可

(二)、过渡: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他们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1、请同学们默读第

4、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遇到的困难,用波浪线画出红军怎样克服困难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生汇报

3、朗读文本。请女同学读表示“困难”的句子,男同学读“克服”困难的句子。

抢时间的结果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点拨:把敌人抛在后面,“抛”字是什么意思?“甩”。“抛”说明抢时间取得了胜利。

4、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还是将敌人抛在了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扬他们吗? 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板书:机智勇敢

(三)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1、过渡语: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可并不代表已经取得了胜利。当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情况却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

(2)这里的“飞”和课题中的“飞”是同一个意思吗? (3)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4)谁来读读?

2、敌人如此狂妄、嚣张、不可一世,凭借的是什么?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4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一下天险到底“险”在哪里?

3、汇报:谁来谈谈天险到底“险”在哪里? 生汇报交流

4、师:光是这冰冷铁索,光是这滔滔的江水,就足以让人——心惊胆寒。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天险的句子。

师导读,生齐读:泸定桥真险啊,„„ 大渡河的水真急啊,„„

5、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天险,桥对岸的守敌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翅膀才能飞过去。

(四)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1、(过渡)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出示课件:播放视频)。 看,红军战士竟真的“飞过来”了! (1)、同学们,你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在这场战斗中,你最佩服的是谁啊?为什么呢?

2、师:同学们,他们都是不怕牺牲的英雄,但是最令人敬佩的还是二连的22位英雄,他们担任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出示课件:“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2)在这部分内容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 (3)老师掩去动词,让学生填空

(4)多么勇敢的战士啊,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这段文字。

3、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着,眼看就要夺下泸定桥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紧张、危急的情况,是什么呢?(敌人放火)

4、师:面对熊熊的大火,前进可能会葬身火海,后退就意味着夺桥失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红军是怎么做的呢?

5、出示课件

师:多么勇敢的战士,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来,让我们用朗读赞美他们。 生齐读。

6、启发思考:这些词语体现红军什么精神呢?(指名说,板书:不怕牺牲)

(五)感知胜利 体会意义

1、 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代价,攻克了蒋介石集团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个神话。

2、这次胜利有什么意义呢?

(六)再解课题 小结课文

师:我们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再来看课题中“飞”“夺”的意思。通过学习你认为它们是什么意思?

师:对,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飞”“夺”,红军才能出厅制胜,占领泸定桥。

三、拓展延伸

1、 谈感想。

但是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出示课件)但是他们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印在我们的心里。如果让你面对这些红军战士,或者说这些红军战士真的在天有灵的话,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交流

2、听了你们的话,那些为革命而胜利的战士一定倍感欣慰。那么,我们就将这些转为实际行动吧。

课件出示家庭作业。

3、最后让我们在永远的英雄赞歌声中结束我们的学习,让我们在歌声中永远记住这些为革命胜利而牺牲的英雄们!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

机智勇敢

不怕牺牲

第6篇:飞夺泸定桥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了解红军长征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理解“飞”和“夺”得含义,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认字、写字,理解词语: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

3.继续练习自读提问,练习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自己的反复阅读、思考,同学间的交流,体会品读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有顺序的记叙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品读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课文《飞夺泸定桥》。

二、新授 (一)检查预习:

1.读课题,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预设:(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怎样飞?怎样夺?)。

2.回答自学中的问题。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抢时间、夺天险。)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时间、地点、谁、干什么 4.检查字、词。

大渡河、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倾盆大雨、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二)第

一、四部分:

1.看大渡河图,你能不能用刚才读的词语来形容它?再读词语,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2.师: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1)小声读课文第l、2自然段,回答问题。

(2)从课前查阅的背景资料你还了解到什么?

3.导读课文第四部分。学习词语“浩浩荡荡”,再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默读课文

3、4自然段,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怎么在飞? 1.请你算一算: 课文中有哪些数字可以帮助我们计算“飞”的速度?看谁找得准,算得快。 (1)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距离120公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也同时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即:时间短,路程远,敌有援兵,必须抢时间。理解词语“关键”,这里的关键指什么?

(2)到晚上七点钟,到泸定桥还有一百多里。 (3)沿途还击溃了几股阻击的敌人。 2.请你想一想: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和“~”画出来。

困难:①饥饿和疲劳;②对岸出现敌人火把;③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①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②摸黑冒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③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④高声答话智斗敌人;⑤敌人宿营,我军仍旧继续前进。

3.这三组镜头,假如你是导演,你会用怎样的画面把你体会最深的文字呈现给观众,为什么?

师:从你们画面中,我知道了为什么那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

三、练习

课文第五自然段作者突出了桥的什么特点?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课堂小结

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英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的著名战役。

课后习题

想想在平时生活中,都有什么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 飞夺泸定桥

赶到泸定桥

夺下泸定桥

困难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

桥险,水急,敌狂

天气恶劣,

敌人增援 红军表现 忘记、冒雨、踩着

拿,背,带,攀

穿过,冲进,搏斗

上一篇:人事专员转正自我鉴定下一篇:劳技课内容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