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操作规程

2022-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ct检查操作规程

双源CT操作规程

1. 每天早8时前开机,进行(Checkup),并做好机房紫外线消毒,检查机房环境温度、湿度等指标。

2. 检查AGFA打片机电源、装片盒以及打片机的工作状态。 3. 检查MMWP、Syngo.wia工作站的状态是否正常。

4. 核对病人基本信息(包括名字、性别、年龄、ID号、检查项目、现病史等)。

5. 按照检查申请单要求摆好体位,并嘱咐病人各项注意事项,严密观察病人情况,防止坠床等意外事故发生。 6. 根据不同检查需要,选择相应的扫描序列进行扫描。 7. 每个病人扫描结束后及时拍片,确保照片质量的稳定性,做好质量控制。

8. 定期清理磁盘,及时存储图像数据。

9. 主机、工作站及洗片机出现故障后及时报告维修人员及设备科,以便及时处理。

10. 保持机房环境温度、湿度恒定,定期做好相关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工作。

11. 坚持做好交接班记录(特殊情况及时汇报)。

第2篇:CT操作规程修改(定稿)

双源CT操作规程

双源CT系统是我院大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为了发挥设备的良好性能和维护保养好该设备,特制订以下操作规程。

1、 开关机顺序

⑴开机顺序:空调—总电源—UPS电源—主台 —副台 ⑵关机顺序:副台—主台—总电源—UPS电源—空调。注意:通过控制盒和软件来开关机。

2、 进行开机校正和日常质量测试,若有异常立即报告维修工程师。

3、 随时观察扫描室、控制室的温度、湿度情况。

4、 操作时应轻按键盘、按钮及各种开关。

5、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机器有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扫描并立即上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并作好故障记录。

6、 CT的各种扫描参数修改应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修改。

7、 做好受检者射线防护工作。

8、 扫描前必须仔细阅读申请单,按申请单的要求进行扫描,对每个检查部位的扫描应认真、仔细,防止漏扫和错扫。

9、 扫描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病人的安全和病情变化,使用束缚带固定受检者。

10、 下班前和作急诊扫描完后一定要确认水、电、设备、门窗安全后方能离去。

影像中心CT室

第3篇:体格检查操作规程

一、体格检查项目

问诊:患病史、家族史、个人史、不适症状

查体:血压、一般检查、肺部检查、心脏检查、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二、问诊:

1、患病史:有无已经正规医院确诊的疾病,如有,目前用药治疗情况及效果如何。

2、家族史:有无遗传性疾病、传染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等家族史。

3、个人史:工作性质,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

4、重点症状询问:有无阵发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眩晕、晕厥、明显消瘦、大便异形、黑便血便、腹泻、干咳、咳血、烦躁易怒、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

三、血压测量:

1、仪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压前,需核正零点,检查是否漏气。

2、环境:室内安静明亮,理想室温21摄氏度左右,有休息座位。

3、测量前注意事项:

① 嘱受检者至少休息5-10分钟,精神放松,排空膀胱,不饮酒、茶、咖啡等饮料,前15分钟不吸烟,避免在过冷过热环境中呆太长时间。

② 高血压患者已规律服药者,规律服药不必停,测得的血压提示药物控制

下的血压状态。

4、血压测量操作规程:

① 受检者取坐位,双足平放在地面上,右臂放在桌面上,臂下放棉垫支撑,手掌向上。

② 血压计平放于心脏水平。袖带要平整缚于右上臂,下缘在肘窝上2-3厘米处,不可过紧或过松,使气带中心正好位于肱动脉部位,将听诊器膜式听头放在肱动脉部位,但不与袖带或皮管接触,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③ 最高充气压:脉搏音消失后再充20-30mmHg。放气速度2mmHg/s。脉搏音消失后再听20 mmHg左右,以肯定声音消失。

④ 血压读数:取水银液面顶端,平视刻度上值,只能为偶数。

⑤ 间隔40秒左右,反复测量二次,取其平均值。每次测量前必须放气充分。

四、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是对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其检查方法以视诊为主,有时配合触诊。在健康体检中,一般检查包含的内容有:发育体型、营养状态、语调语态、面容表情、皮肤毛发等。

五、肺部检查

1、受检者取仰卧位,必要时配合坐位检查。

2、视诊:胸廓有无畸形,两侧呼吸动度是否对称,注意呼吸节律与频率。

3、听诊:由上而下,两侧对称部位比较,注意呼吸音的强弱,有无异常呼

吸音、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如有异常呼吸音、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应详细描述具体部位、性质。

4、必要时配合触诊、叩诊。

六、心脏检查:

视诊:观察心尖搏动的位置以及有无异常搏动。

触诊:检查有无震颤、有无心包摩擦感。

叩诊:按先左后右、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心界的叩诊,目测即可。

听诊:按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二尖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的顺序进行。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杂音及心包磨擦音。

(1)心率:心律匀齐时最少数15秒;心律不齐时最少数60秒。

(2)心律:如有早搏应记录每分钟几次,如心律紊乱无规律应结合心电图予以记录。

(3)心音:注意有无异常心音,若有应详细描述。

(4)杂音:如有杂音应详细描述具体听诊区、分期、性质、传导否、传导方向。

七、腹部检查:

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腹部放松,自然呼吸。

视诊:观察腹部有无隆起,包块,腹壁静脉曲张等。

触诊:检查一般从左下腹开始,按“S”形顺序,由浅入深,分别触诊腹部

九个区,注意腹壁的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以及包块等。

肝脏触诊: 一般在右锁骨中线上由脐平开始深触诊,嘱受检者深呼吸,当呼气时,指端压向深部;吸气时,施压的指端于原位向肋缘方向触探,如此自下而上,顺序上移,如肝脏增大或下移,右手指腹即可触到肝下缘。随后还要在剑突下触诊。最后触感肝脏的硬度,有否结节、压痛、搏动等。

脾脏触诊: 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多用双手触诊法。左手掌置于受检者左腰部7-10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随受检者的深呼吸,有节奏地逐渐由下向上接近左肋弓,进行脾脏触诊。如脾脏增大明显,应按三线测量。

八、神经系统检查:

第4篇:瓦斯检查员操作规程

一、安全规定:

1、必须按规定对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进行巡回瓦斯检查或专人定点检查。

2、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瓦斯检查次数、检查周期、瓦斯检查方式,由技术矿长确定,瓦斯检查员要严格按照确定的地点、次

数、检查方式进行检查,严禁空班漏检和假检。

3、采煤工作面需测定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地点有:

(1)工作面进风流(指进风顺槽至工作面煤壁线以外的风流。)

(2)工作面风流(指距煤壁、顶、底板各20厘米和以采空区切顶线为界的空间风流)。

(3)上隅角(指采煤工作面回风侧最后一架棚向上1米处。)

(4)工作面回风流(指距采煤工作面10米以外的回风顺槽内不与其他风流汇合的一段风流。)

(5)尾巷(指高瓦斯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煤工作面专用于排放瓦斯的巷道)栅栏处。

4、掘进工作面需测定甲烷及二氧化碳的地点有:

(1)掘进工作面风流(指风筒出口或入口前方到掘进工作面的一段风流)。

(2)掘进工作面回风流。

(3)局部通风机前后各10米以内的风流。

(4)局部高冒区。

5、放炮地点检查甲烷的部位有:

(1)采煤工作面放炮地点的瓦斯检查应在工作面煤壁各20米范围内的风流中进行。

(2)掘进工作面放炮地点的瓦斯检查应在该地点向外20米范围内的巷道风流中进行。

6、检查瓦斯的次数为:我矿的采掘工作面,瓦斯检查为每班不少于3次。采掘工作面瓦斯检查的时间间隔要均匀。

7、瓦斯检查牌板的设置位置以及需填写的内容,要符合有关规定。

8、瓦斯检查时,要严格按规定操作,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先消除隐患再进行检查。

9、经分析确定的不宜安排瓦斯检查员检查的地点,未经矿井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擅自安排瓦斯检查员进入检查瓦斯。

二、操作准备:

1、准备仪器:下井要带齐瓦斯检测仪,检查棍、胶皮管、温度计、手册、手表及其他规定的仪器、用具。

2、对要携带的瓦斯检测仪(光瓦)的各部件进行检查,要求做到部件完整、电路畅通、光谱清晰。

3、检查药品是否失效:检查吸收管(短管)内装的氯化钙或硅胶以及附加吸收管(长管)内装的钠石灰(检查二氧化碳浓度时

使用氯化钙)的吸收力,药品颗粒直径一般应为3-5毫米,如发现药品变色、失效,应该立即更换药品。

4、气密性检查:

首先检查吸气球:用右手捏扁吸气球,左手捏住吸气胶管,如果吸气球不膨胀还原,说明吸气球不漏气。

其次检查仪器是否漏气:将吸气球胶皮管与瓦斯检测仪吸气孔连接,一手堵住进气孔,另一手捏扁吸气球,松手后1分钟内不涨

起还原,说明瓦斯检测仪不漏气。

检查气路是否畅通:放开进气孔,捏、放吸气球,气球瘪、起自如时,说明完好。

如果漏气、气路不畅通,需要查明原因,进行处理,重新重复上述程序。

5、检查干涉条纹是否清晰:由目镜观察,按下按钮,同时旋转保护玻璃座调整视度,使得观察数字最清晰,再看干涉条纹是否

清晰。

6、对仪器进行校正:简单的校正办法是:将光谱的第一条黑纹对在“0”位上,如果第5条正对在7%的数值上,表明条纹宽窄适

当。否则应对仪器的光学系统进行调整。

7、用新鲜空气清洗气室:每班在进入工作地点前,必须在和测量现场温度相接近(温差不超过10℃)的新鲜空气中按压吸气球

5-6次,清洗气室。

8、调整零位:按下测微按钮,转动测微手轮,使刻度盘的零位与指标线重合,然后按下按钮,转动粗手轮,从目镜中观察,把

干涉条纹中最黑的一条或两条黑线中的任意一条与分划板上的零位线对准,并记住对准零位的这条黑线,旋上护盖。

三、操作顺序:

本工种操作应遵照下列顺序进行:

安全检查→取样→读数→记录→现场班组长签字→填牌板→填报表。

四、正常操作:

1、将调整零位瓦斯检测仪背在身上,把连接瓦斯入口的橡胶管或瓦斯检查混伸入测定地点,然后慢慢握压吸气球5—6次,使得

待测气体进入气室。

2、测定地点一般应在巷道靠近棚梁以下20厘米的位置,在有冒顶的巷道中,要将橡胶管伸入冒顶高处,由低到高逐渐向上检查

,检查人员的头部不得伸入冒顶高处,以防缺氧窒息。

3、按动粗读数按钮,观看目镜,查看原来零位黑线移动位置,读出整数。

4、按动精读数按钮,转动测微手轮,将零位黑线移动到整数位置,再查看刻度盘上的读数,即为小数位。

5、整数和小数相加,即为该地点的瓦斯浓度。

6、检查二氧化碳浓度时,应在靠近巷道底板20厘米处检查。

7、在检查完瓦斯浓度后,拿掉二氧化碳吸收管,按上述操作检查混合气体的浓度(即瓦斯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8、混合气体的浓度减去瓦斯的浓度,再乘以0.95,即为该处的二氧化碳浓度。

9、用温度计检查测点温度(参考测风员的有关规定)。

10、用多种气体检定器检查其他气体。

在待测地点先将活塞往复抽送2—3次,使检定器内原来的气体被待测气体完全置换,然后抽取现场气样,把检查该气体的检定管

两端的玻璃封口打开,将进气端插入到检定器的插孔中,(硫化氢的检查:把出气端插到插孔中后,将气样吸入到检定管中)将

三通阀拔到通气位置,推动活塞把,按照检定管上要求的通气量和时间,均匀地将气样送到检定管里,根据检定管上的产生的变

色圈的刻度,读出该气样的浓度。测量一氧化碳时,要避开放炮时间,防止炮烟中的一氧化碳的干扰。

11、检查完瓦斯、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及温度后,瓦斯检查员要将检查结果及时记入瓦斯检查员手册,然后填入检查地点的瓦斯

检查牌板和巡回检查报表上,并将检查结果通知现场作业人员。

12、瓦斯检查员还应对沿途的通风设施、防尘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13、巡回检查其他地点,具体操作按照上述规定进行。

第5篇:车辆日常安全检查操作规程

根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驾驶员每天务必做好出车前、行驶中和返回后的“三段查”工作,以确保行车安全:

一、出车前应对下列各项进行检查:

1、检查油箱的油量,水箱的水量,发动机的机油量,必要时应添加。

2、喇叭、灯光、刮水器、后视镜、行车证件等是否齐全有效。

3、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

4、发动机起动后,听察有无异响,检视各种仪表的工作是否正常,有关部位是否漏油、漏水、漏气。

5、起步后,试验制动效能及转向机构是否有效灵活。

二、车辆行驶中应对下列各项进行检查:

1、检视各种仪表的工作情况。

2、检视手、脚制动器的作用是否灵敏有效。

3、注意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有无异响和异常气味。

4、利用途中停车时间、检查制动有无过热现象;检查轮胎螺母紧固情况和气压,检查有无漏油、漏水、漏气现象。

三、车辆返回后应对下列各项进行检查:

1、车辆的清洁度、必要时清洗。

2、检查和补充润滑油和燃料。

3、检查轮胎与钢圈。

4、检查制动系统油、气管及接头处有无渗漏、检查制动液贮油室油面,气制动的贮气筒应放净积水、油污。

四、有下列四种情况则不能出车:

1、油、电、水系统有故障不出车;

2、制动设备性能不良不出车;

3、安全设备不齐全不出车;

4、驾驶员身体状况不好不出车。

第6篇:设备安全操作、巡回检查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设备安全操作、巡回检查规程,便于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管好、用好设备,维护设备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防止设备、人身事故的发生。 范围:生产中投入使用的所有设备。

责任:工程设备部部长、设备操作人员、车间主任

内容:

1. 设备使用部门必须对使用的设备妥善保管,建立设备台帐和设备档案,合理使用并经常保养和维修,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减少和防止意外的设备事故,以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 各车间的设备要指定专人操作,专人保管,非操作人员禁止动用设备,以防止事故发生。

3. 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做到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上岗操作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润滑。

4. 设备维修人员必须保证所使用设备的零件齐全完整,仪表灵敏,准确,无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5. 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并作好记录,严禁超负荷运转和随便拆洗机械设备。

6. 巡检路线以主要设备为主,并兼顾一般设备。

7. 设备维修人员每周巡检一次,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了解设备存在的隐患, 制定合理检修计划。

8. 巡检形式: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车间主任→工程设备部部长→主管副总的信息反馈系统。

9. 设备维修人员对巡检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10. 凡因怠工或隐瞒事故造成的损失者,追究当事者责任。

上一篇:行政上诉答辩状下一篇:经典爱情唯美句子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