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的是精神

2023-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富有的是精神

富有的是精神

知识与能力: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学写演讲稿。

过程和方法: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内容提要,把握北大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北大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领会北大丰富的精神内涵。

学会编写内容提要,学习写演讲稿。 课时:一课时

一、介绍北大背景及演讲相关知识 北大的介绍:

北京大学——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建于1898年,当时为京师大学堂。1912年后改为北京大学。在辛亥革命前,京师大学堂已办了310余年,却没有培养出多少人才。后蔡元培到北大任校长,并聘请了许多学有专长和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到北大任教。

北大这个名词常和爱国运动联系在一起。我们都知道五四运动是在北大首先发起的,后来北大以5月4日为校庆纪念日。北大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之一。

解放后,1985年,设有24个系,1个学院(下设三个系),21个研究所和7个研究中心,并设有研究生院。1996年,设有38个系,7个学院,52个研究所和62个研究中心,并设有研究生院。

在1998年5月4日,北大举行了百年庆典,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时作了深情的演讲。在此期间北大还在京举行了大学校长论坛。 设问:一提到北大,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学生1:美丽的校园,悠久的历史。 学生2:最高学府,人才辈出。

学生3:令人向往,北大是我的目标。

学生4:北大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地方,因为五四运动就是在北大首先发起的。 学生5:北大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之一。 学生6:北大已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见北大对同学们的影响之深。北大不仅感染着我们,可以说感染了全中国,因为北大富有的是精神。今天,我们就带着崇敬之情一起学习谢冕先生的《富有的是精神》一文,领会北大丰富的精神内涵。

二、演讲的介绍

演讲活动是一种渊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简单地说,演讲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见解或阐说某一事理。 演讲是一种语言表现,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达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想,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是一种直接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有关五四运动

1919年5月3日,北京市民各阶层举行了多种形式的集会。当日下午,政界人士组织了国民外交协会,一致决定5月7日举行各界参加的北京大游行。

但是,北京的青年学生已经没有耐心等到5月7日了,就在外交协会开会的同时,他们就已经在筹备和酝酿5月4日的示威游行了。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当晚做出决议,联合各界力量,坚持不在和议上签字。他们除了通电全国支持外交协会定于5月7日国耻纪念日举行大游行外,还定于5月4日齐集在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

5月4日晨,北大学生起草了“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戳而不可以低头。”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再一次地显示了“公理战胜强权”的真理。北京大学掀起的爱国主义运动在这启蒙交织着救亡的时代,已不再仅仅是个性的自由主义了。它更要争取的是整个民族的自由解放。这种爱国主义运动不仅给北洋政府以沉重的打击,也对那些宣扬所谓自由主义的西方列强以迎头一棒,让他们明白这种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武器西方人又是何等的威力。

四、文题解读

1 教师:同学们阅读课下注释①,了解本文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的。 学生:本文是作者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迎新会上的演讲稿。 教师:演讲稿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1:针对性强。演讲面向的是听众,演讲稿要本着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

2:主题鲜明。一篇演讲稿只有一个中心,全篇内容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去铺陈,才能使听众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

3:材料典型。材料力求丰富、生动、典型。

4:语言通俗易懂,富有鼓动性,多用口语化的语言,多用比喻,能够深入浅出。

教师:演讲语言是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达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想,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是一种直接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教师:下面让我们从演讲者的角度,以北大教授、知名学者的身份感受演讲的魅力。在读课文之前,我先提两处要求:第

一、高声朗读课文,因为演讲的强大感召力只有通过高声朗读才能使我们感受到。第

二、节奏适当,有表情,有感染力。好,开始朗读。 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大多数学生读完后)同学们读得非常好,作为听众,我已经受到感染。

2、问题:演讲稿要围绕一个中心,这篇演讲稿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北大物质条件贫乏,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 围绕这个中心,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为这篇演讲稿编写结构提纲。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学生展示结构提纲:

(一)激励与厚望(1——4)(祝贺、意义、责任)

(二)谆谆的教诲(5——15) 1.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

2.抓紧时间读书

3.学好语言

4.不游戏文学

(三)殷切的期待,总结点题(16) 物质的贫乏

精神富有 3.依据结构提纲,编写内容提要

教师:下面我们根据结构提纲编写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内容提要有利于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依据结构提纲概括一段内容提要。 明确:《富有的是精神》是谢冕先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级迎新会上的演讲。在这篇演讲稿中,谢先生从现实、历史和未来等各个角度,对刚踏进北大这块圣地的莘莘学子阐述了来到北大的重要意义,阐明了他们将要肩负的建设世纪中国的重大责任,然后说明北大是个做学问的地方,强调“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的重要性,对学子们提出“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要重视本国语言的学习”,“不能游戏文学”等忠告。最后指出物质的贫乏并不等于精神的贫乏,在精神方面,北大是富有的。

六、走进文本,探究内涵 1.再读课文

教师:同学们再读文本,体味情感和语气,同时勾画出对你有启发意义的语句。 2.学生朗读课文

(大多数学生读完后)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静静地思考一下:文中哪些语段启示了你?一会儿,同学们起来回答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告诉大家最能启发你的句子、语段在第几页、第几段,给你怎样的启发。 3.讨论、交流

A 90页第3自然段,这一段中讲同龄人以千万计,幸运的只是“极少数”,既让人欣喜又让人负重,这里作者进一步启发学子们要珍惜机会,增强责任感,我们虽然是中学生,也应从此得到启发,珍惜机会,增强责任感。 青年人肩负重任,珍惜现在,面向未来。 B 第1段,这一段是演讲开头,“伟大”、“无边无际”、“聪明才智”等词语,隐含着作者自豪、深沉、喜悦之情,包含了对跨世纪一代人的深切激励,勉励学子“珍惜这百年不遇的机会”。

2 C第2自然段,这一段中“百年的沧桑,百年的奋斗,百年的期待”,三个“百年”形成排比,抓住了学子们刚刚踏入北大的心理状况,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发人深思,激发学子们的历史责任感。

教师:责任感(板书)以天下为己任,任重而道远,古人为之,我们更需努力。我们把前三段一起朗读一下,体会这种责任感。注意感情的表达。 (师生齐读前三段。) D文章最后一段,北大物质贫乏,精神富有。北大学者安于清贫,而以丰厚的学养和高尚的精神,构成北大的精神财富,为一代又一代北大人继承和发扬下去。

E教师:北大,精神永驻。这种精神具体有何表现呢?同学们谈一谈。

(1) 第5—6段。谢教授语重心长,在谈学习做学问之前,先阐述“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每一个卓有成就的学问家,都同时是崇高人格的典范,其学问和成就正是其崇高人格的外化。李大钊、鲁迅正是学问和人格的统一。

(2)做人与做学问爱国和敬业(板书)古代,就有“文品如人品”之说;现代,“要学做事,先学做人”。北大富有的是精神,谢先生讲到的“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主张做人和做学问的统一,爱国和敬业精神的统一,就是北大之精神。请一位学生以演讲者的身份,朗读一下这两段。

F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就是北大精神的体现。 “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教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

(1)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

学生:我比较欣赏91—92页7—11自然段,这一部分,谢教授以现身说法,激励学子们抓紧一切宝贵时间读书。在北大,要先做书呆子后做聪明人。考入北大的学生都是学业上的佼佼者,谢先生这番话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2)做书呆子(板书)抓紧一切机会苦读,思考,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做一个这样的书呆子,才会争取将来的大智慧。读书需要这种精神。我们读书学习当然也需要这种精神,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读一下这几段同时体悟读书之道。 (师生共同朗读7——11段。) G 12—13自然段,学好本国语言学,好外国语言,既要有巩固的本国语也要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走向世界。这里谢先生是针对97级中文系新生讲的,对于咱们,语言类科目较薄弱,所以谢先生讲的正中我心,给我们很大启发。

教师:学好语言(板书)语言庞杂,现在是个多语化的社会。青年人,首先要掌握好母语,巩固强化外国语学习,走向世界,用好语言这座桥梁。学好语言也需要精神。

七、拓展提升

教师: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同学们谈到的都离不开精神。《富有的是精神》始终紧扣着“精神富有”这个中心。北大富有的正是精神。自古以来,从不缺少有精神的人。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希望,就是因为每当艰难时,总有心系天下的先驱者掏出燃烧的心,照亮前行的路。

教师:我以屈原为例,同学们另选人物,仿照句式,抓住要点,每人仿写五句。 例: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大部分同学仿写完毕,学生有感情朗读。 学生:有奋不顾身文采表于后世的司马迁

有呕心历血匡扶两朝的诸葛亮

有坚持气节北海牧羊十九年的苏武

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

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学生:有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马克思

有救亡图存以血明志的谭嗣同

有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周恩来

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

有亲临灾区贴近民众的温总理

有不抛弃不放弃全力救灾的解放军战士

3 „„

教师:同学们写得非常好,大家在感受北大精神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富有精神的人,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下面,我把几所海内外知名大学的校训整理了一下,送给大家,希望同学们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多媒体展示)

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西点军校:职责、荣誉、国家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有止境 教师:(学生整理完毕)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这堂课较顺利完成,有所思考,与大家磋商。

1、立足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我所教班级学生为音美艺术生,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际,不能刻意拔高。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选择了以下做法: (1) 重视诵读

朗读的运用,极大地突出了演讲稿的文本特点,让学生通过自读、齐读等方式自行品味文本中含蓄隽永的语句,然后体味其中内涵,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讨论升华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实际,反复朗读也不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熟悉文本,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 师生共同交流

师生是平等的阅读主体,对于文本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自由交流感受。教师除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还应该是交流的主体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后,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感受,自己来表达,鼓励每个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同时也把自己融入交流中,不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

2、根据学生特点,激发兴趣

用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深入到问题中,深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只有不断把学生带进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掌握表达这样新的感受和体验的语言和语言形式。”(王富仁)

3、注重学生差异,分层教学

首先要肯定学生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有智力本身的,更多的是学生学习基础上的。在这个基础上,教学中注重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发展,大胆肯定学生的每一处思维火花。比如演讲稿的特点,学生都能说出一二,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肯定,同时注意加以引导。引导既有语言方面的也有思维方面的。

第2篇:《富有的是精神》教案

一、学习要点1、阅读文本,把握文章思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写内容提要。

2、结合语境,仔细揣摩重点语句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领会文章主旨,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4、了解演讲稿的特点,学写演讲稿。

二、重点字词

1解词,并给加线字注音。

(1)名符其实fú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3)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4)沧桑cāngsāng“沧海桑田”的省略语,饱经沧桑

(5)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6)一旦dàn有一天

(7)浅薄bó缺乏知识或修养

2、辨析词义

抵抗抵挡抵制

抵抗:侧重表示抗击、抵御,常用于军事方面。

抵挡:侧重表示受到侵害而加以抵抗,指对人、对物而不指事情,一般所指对象比较具体。

抵制:侧重表示阻止有害事物,使之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常用于非武力的行为。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强调观察过程粗略。

浮光掠影:强调印象不深刻。

三、作者简介

谢冕,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诗歌评论家。作品有《湖岸书评》、《谢冕文学评论集》等。

四、文体背景

北大是中国的著名学府,出过许多学者、革命者。这些学者中的出色人物往往做人品行高洁,学问也是渊博精深的。本文是谢冕先生在北大中文系1997年迎新会上的演讲。面对刚刚踏上北大这块圣地的莘莘学子,谢冕先生谆谆告诫,语重心长。以自己的切身经验为例,把老一辈人对年轻一代的深切关爱之情在演讲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3篇:富有的是精神教案

富有的是精神教案 北大的介绍

北京大学——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建于1898年,当时为京师大学堂。1912年后改为北京大学。在辛亥革命前,京师大学堂已办了310余年,却没有培养出多少人才。后蔡元培到北大任校长,并聘请了许多学有专长和具有革新思想的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到北大任教。 北大这个名词常和爱国运动联系在一起。我们都知道五四运动是在北大首先发起的,后来北大以5月4日为校庆纪念日。北大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之一。

本文是谢冕先生在北大中文系 1997 年迎新会上的演讲。面对刚刚踏上北大这块圣地的莘莘学子,谢先生谆谆告诫,语重心长。真情从他的演讲中自然流露,既高屋建瓴,又自然亲切,体现了老一代学者对年轻一代的深切关怀。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前四段为第一部分。在这里,他告诫学子们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充分认识来到北大的意义和责任。文章从现实、历史、未来各个角度,分别阐述了 97级新生来到北大的非同寻常的意义:将在这里接受本世纪全部伟大的精神财富和民族忧患的洗礼;将在这里迎来 21 世纪的第一线曙光;将适逢京师大学堂 100 周年的诞辰,作为同龄人中的幸运儿,将肩负起未来世纪中国的建设责任。 第五至十五自然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表达了谢先生对年轻一代的激励与厚望,那么这一部分内容则着重体现了他对学子们的关怀和教诲。这部分是这篇演讲稿的主体,作者先后阐述了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这是谢先生集一生的经验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一句忠告。谢先生只举了李大钊、鲁迅两个典型的例子来印证这一观点,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国自古就有“文品如人品”之说,现在也有“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提法。可以说,每一个卓有成就的学问家,都同时是崇高人格的典范,其学问和成就正是其崇高人格的外化。反之,卑俗龌龊的灵魂,在泯灭良知的同时,也必然会泯灭学业的成就,这种反面的例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补充(赵高、秦桧、严嵩父子、汪精卫都颇有才,但历史记录下的只有他们的骂名)。至于如何做人,作者没有展开论述,只说了一句“做人的问题很复杂,但也很简单”,意味深长。

第二,要抓紧一切时间读书。谢先生现身说法,给青年学子们传授了几条宝贵的经验:①要边读书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

②不要抱怨和畏难,即使不理解也要先读进去,接受它。 ③这机会一生只有一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④先做书呆子,然后才能做聪明人。这最后一条,既是对上面三条的概括,又是谢冕先生一生读书经验的总结。这里的“书呆子”显然不是通常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两脚书橱”,而是指能抓紧一切机会埋头苦读,动脑思考,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的学子。这里的“聪明人”也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脑瓜机灵、反应敏捷的人,更不是那些喜欢投机取巧,耍小手段玩小聪明的人,而是指有理想、有目标,并能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这句话包含的朴素而深刻的哲理,不仅适用于读书,也适用于做人,俗话所谓“聪明人须下笨工夫”“聪明反被聪明误”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第三,要学好语言,包括外国语言和本国的古代汉语,还要学写毛笔字,认识繁体字。其中的每一点要求,先生都只是寥寥数语,但都言简意赅,深入人心。 第四,要把文学当做事业去做,不能游戏文学。这部分内容,因其对大学新生来说不太熟悉,其所针对的“当前文学的某种缺陷和某种失落”也离他们较远,所以先生只是一带而过,点到为止。

最后一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总结点题,在指出北大物质条件很差的同时,强调其精神的富有,用一个“精神富有”把前面的内容统摄为一个整体,收束全文,点明题旨。

作为演讲稿,本文有如下两个特点值得注意:

一是一线串珠、篇末点题的结构。开头对青年学生的激励与厚望,中间谈到的做人、读书、学习语言、文学等等问题,看似随意蔓延,实际上始终紧扣着“精神富有”这个中心。为什么要精神富有?因为责任重大。怎样让精神富有?学会做人、学会读书。而这条主线直到最后才点明,如同网纲,最后的一收,拢紧了全文。

二是朴实无华而又不失文采的语言。作者像一位慈祥的祖母在嘱咐孙儿,一件一件,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语气自然亲切,语言平易朴实。全篇几乎没有华丽的词藻,但作者凭借深厚的功底,驾驭着平凡的文字将意思表达得简明透彻,时时于无意中显露出自然的文采。如“但京师大学堂却奇迹般地被保留了下来,成为那次失败的变法仅存的成果”“那时想起那一串长长的书单,你真是悔之莫及了”“直接和庄子和李白用他们当年的语言对话”“中文系学生不会直接阅读古文,是耻辱”等等。

第4篇:雷锋精神指的是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雷锋精神可以概括为: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上忘我劳动,学习上刻苦钻研,集体中助人为乐的精神。

雷锋,原名雷正兴,他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时年7岁的雷锋沦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了下来。

1956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县委会担任通讯员和公务员。

1957年,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时,加入了共青团, 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1958年11月,在他不满18岁时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五次被评为红旗手,十八次被评为标兵。

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在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晾衣服的木柱,这根木柱打到了雷锋右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死过去,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和来自沈阳的医疗专家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

第5篇:不老的是精神美文摘抄

一片叶子的成长脉络是这样的,光秃秃的枝条上,在初春时节抽出嫩芽,嫩黄的芽苞经春风度春雨,慢慢绽放出细小的叶片。然后这枚叶片由嫩绿、浅绿、深绿,一路走下去,最后变成老绿。然而情势急转直下,开始变黄,转枯,一场风,然后叶落归根,黄了,枯了,落了。最后蜷缩成小小的一片,在风中起舞……已经无法掌控自己的那枚小小的落叶,在随风起舞之际,不知是不是想起当初?盛年之际,也曾绿意滚滚染透天际,也曾苍翠欲滴充满生命力,可是即便当年再盛再美,也会有过去的时候,没有人能改变宿命的方向,我们都在向着一个方向,义无反顾。

什么都会老,不老的是自然,是地球,是宇宙,而小小的生命和个体是无法与自然和宇宙相抗衡的。

很少有人能老到好处,老到优雅,老到怡然。先是身老,然后是心老,身老能看得见,桃花一般的脸庞上布满了皱纹和斑点,青葱一样的玉手变得树皮一般粗砺,杨柳一样的细腰变得像水桶一般粗壮。然后是心老,心老了看不见,但能感觉得到。心老了,凡事就看淡了,懒得跟别人争执,也不再跟自己较劲。说错了话,行错了事,老糊涂了?不见得,就是那心性,再不比从前要强。

每个人都会老,可是就算再可怕,也是一种人生的滋味。如果有那么一天,真的老了,不爱动了,就去种种花。美不动了,就把自己收拾得顺眼一点。走不动了,就翻翻地图。

老到沧桑,老到从容,老到淡定,老到无所顾忌;老到颓败,老到腐朽,老到不堪,老到无能为力,都是生命的最终归结。

老,是人老了,是心态老了。不老的是时间,不老的是精神。

上一篇:清明诗词大全下一篇:计算机国二报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