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李花

2023-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浪漫李花

紫叶李花赋优美散文

在我小区的花园里有一排花树,每年这个季节都开花,虽小但却美丽照人,前几年没怎么注意,今年春天的一天刚打开窗子突然一股淡淡的清香破窗而入,我闻香而寻才知道是从这排花树中飘来的,遂关注起来,每天早上起来都到花树跟前去仔细观察欣赏一番,果然有所收获。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样一身休闲的缓步来到花树丛中,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者先我一步也在全神贯注的欣赏这些花树,老者看上去精神矍铄,一副很干练的样子,我边欣赏边和老者攀谈起来。

老者说他是刚从园林处退休的,因为职业的关系平日里喜欢养花养草的,对植物和花卉有着很特殊的感情,于是就和老者谈起了这些花树----

他说,“这叫紫叶李,也叫红叶李,”接着介绍了花树的形态特征,他说:“这种树属灌木或小乔木,多分枝,枝条细而修长,暗灰色,有时有棘刺;小枝暗红色;冬芽卵圆形,有很多瓦状的鳞片排列着,紫红色,有时鳞片边缘有稀疏缘毛。叶片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极稀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先开花后长叶,开始的时候叶片呈绿色,慢慢的开始变成酡红色,最后红紫色,直到秋风扫落叶的时候更是美丽无比……”说到这里一个十岁左右穿着亮丽的姑娘走到老者身边喊了一声:“爷爷,妈妈叫你回去吃饭!”我于是和老者相互告别后回到了家里。

回到家里我查阅了家里所有与花卉植物有关的资料发现竟然和老者说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我被老者渊博的知识和超强的记忆所折服。

又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来到郊外一个较大的植物园,走进植物园,一片雪白亮丽吸引了我,走进花园深处,一片艳丽的鲜花开在春日阳光下煞是好看,远远望去白的像雪,娇小的花瓣像汉白玉雕琢一般,又像涂了一层蜡,近看似淡淡的黄,一簇簇,一串串,在春风中摇曳着,好像再告诉春天“我来了!”

原来是紫叶李……

紫叶李花开在仲春季节,并且在叶片出来之前开放,花瓣凋谢之前叶片才慢慢地吐出鹅黄的嫩芽;在她含苞怒放之时,较小的花蕾,白里透着淡淡的红紫色,花蕾的尖端呈浅黄色,远看又呈亮白色。花蕾的外面包裹着一层酡红色的外衣,她们毫无规则的长在修长的花枝周围,一串一串的,修长的花枝连同含苞的花蕾伸向天空,好像她们在向太阳招手致意似的。当紫色的叶片缀满花枝的时候这些美丽的花瓣在春风的吹拂下已悄然凋落。她在百花开后悄悄的绽放,又在百花凋落之前默无声息的退场,她短暂的生命也曾经点缀过万紫千红的春天。虽然花期短暂,却无怨无悔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靓丽青春。

我边走边欣赏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双手拄着拐棍,站在花丛中面带沉思和哀伤的表情,我于是和他搭讪起来,老人家用颤巍巍的声音向我娓娓道来---

原来他是中国远征军里的一员,在一个春天的夜里,他所在的部队和日军发生了一场很残酷的遭遇战,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战斗持续了六个多小时最后日军被打退,二十多个人只剩下他和四个战友,硝烟散尽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当他们在疲惫中醒来的时候竟然是满山的紫叶李花;在枪林弹雨中那些紫叶李花被打的一片狼藉,那些残枝败花落在战友们的身上;他们五个人含着眼泪、忍着饥饿把牺牲的战友葬在了那片紫叶李花丛里,然后又砍来了很多白色花枝埋在了战友的坟上。他说,二十多条鲜活的生命,最大的才二十八岁,罪恶的战争啊……

老人家边说眼里已经流出了晶莹的泪花并且带着很伤感的表情,他说:自从这里有了这片紫叶李,他每年都到开花的季节来这里,看到这些紫叶李花就像看到了当年的战友,他对紫叶李花有着深深的感情。

我赞美过艳丽的桃花,桃花不比她娇媚;歌颂过傲雪的梅花,梅花不比她谦和,我也赞美过幽香的兰花,但兰花不比她清雅,更赞美过翠竹,可她比竹子挺拔中含有些许的柔美。

紫叶李花虽名不见经传,从没受到过文人的青睐,也没有丹青高手眷顾过,更没有诗词歌赋来歌颂过她的事迹。但是,听了老人的一番话我以为她是百花之中最美的花,她比梅兰竹菊更值得青睐和眷顾,更值得泼墨而歌!

深夜不寐,感慨盈怀,遂写《紫叶李花赋》以餐那些为和平捐躯的英灵们。

第2篇:读《名人传之李白》有感: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花怒放一树白

——读《名人传之李白》有感

原创: 樊子璇

纵使那长安城仕场混乱,却无法遮隐你闻名整个中原的意气;纵使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却无法消磨你馥郁整个王朝的才华。

从小开始,李白便有着“李花怒放一树白”的惊艳,而后“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流”的初露头角,“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重情重义。至此,他拾好自己的满腹经纶,走上了干谒求荐的道路。

刚开始的李白怀揣着满腔热血和锐气,对国家治理更安定的希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让他深陷佞臣的谗言和陷害——终于,在他才华所触动之下,唐玄宗召见了李白。那应该是他的事业最鼎盛的时候。一纸《和番书》削减了朝廷中奸佞小人的锐气,一曲清平调,使得天子贵妃,无不称颂。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却被小人使做把柄,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被迫辞别长安。虽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壮志,却被打击得苦闷孤独。经过长时间在风景中的畅游,李白渐渐从失意中走出来。而唐朝也面临了灭国的危险,安史之乱使救国之心再次在李白身体中燃烧。然而误投永王的错误,又成为他的转折点,这个命运多舛的才子再次被流放。

还是一把长剑,一身白衫,可心中有的却只是看透凡尘的念想,身上留的也只是剩千丈白发。轻舟一日渡万山的释然,花前月下独醉的惆怅。与杜甫惺惺相惜的感动,将进酒诗酒合一的光影迷离。命运和灵魂交织在一起攀扬又坠落, 终为坠落谷底的无奈,最后仰面大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荡气回肠!

在浊酒和浊场间,他醉倒在与惨痛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梦境中,饮酒万千,醺醺地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管不管千年之后,抛不抛一腔忧愁,酒与他体内的滚烫血肉融合在一起,在他灵魂与肉体交汇之地怒吼着自己无力的抱负,感叹着自己绝望的生不逢时。

李白一生胸怀远大,志向不凡,以大鹏自比的一生,是何等壮心。“以红糜为线,明月为钩”是何等冰心傲骨,然他与这个肮脏的世道格格不入,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也许正因为他的这番冷落轻狂和淡然,才让他在政路路上步履难艰,却又谱写了一篇篇可以为后人所回味的佳作和一段段在诗坛上千年以来不朽的传奇。

然而,在感慨李白传奇一生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感叹 “壮志不筹”的原因?李白是由太白金星转世而生,天生带有超凡脱俗的气场,他过人的才华与他人格格不入,所以他独具傲气,独具不论年龄的轻狂和清高。李白与杜甫上见李邕时,李白在李邕面前表现得过于自负,以致于李邕对李白不太满意和接纳。虽然李白当时有雄心壮志,士气满满,但过于有才华使他太傲,遂招奸人陷害。以李白为鉴,可以懂得时时自省,处处谦逊,审时度势,学会适度适境地“左右逢源”,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李白,恰因如此,恰因他的才华和冷傲,不屈于软糯,才不适应泯浊的官场,而骑鹏飞向干净的天境。

李白太干净了,这个一生不染的仙人无法适应人间。他终究无法实现自己的报负,而是驾着大鹏回到了属于他的仙境乐土。伤痕累累的他早已无意官场,只在银河九天中轻滴几滴美酒,醉红了,云朵。

纵使过往千年,如今若再提杯对月,不知你是否仍在夜下刀光剑影,舞袖翩翩,驭鲲鹏与我共啖美酒,共赏圆盘。

上一篇:行为安全之星评选表下一篇:上海市失业金领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