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育教学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思品教育教学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过程,探究式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技能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式学习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一篇:思品教育教学论文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初中思品教学

摘 要:情境教学是为了顺应新课改教学要求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应用。主要以初中思品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与阐述。

关键词:教学情境;语言式情境;直观式情境;问题式情境;体验式情境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因为自身所具有的种种教学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的统一。

下面,我就首先对情境教学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创设的意义进行简单陈述,然后对情境教学的具体创设策略进行个人观点的详细阐述。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创设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并促进学生理性认识的发展

德国一位著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而情境教学方法与这句话所体现的道理一样,将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更能显示出其生机和活力,更能被学生理解和吸收。

情境教学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抽象、理性的教材内容变得形象、实际、感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思品教材上的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并促进学生理性知识的发展。

2.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学习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当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水平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则会达到最佳程度。而情境教学方法具有生动性教学特征,即能将知识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展开对知识的学习探索,如此,学生将会对思品知识的思考和发现过程视为快乐的过程,而不觉得是一种学习负担和强迫,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课堂教学,进而更好地发挥情境的价值和作用。

3.有助于将德育任务内化为学生认同的道德要求,达到思品教学的终极目标

初中思品课程的教学目的并非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这些道德认知产生认同,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使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然而,传统的思品教学,教师采取的重视道德知识灌输、忽视情感体验的传统式教学方法,没有做到知行合一。而情境教学方法则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与教材内容情感相适应的情景氛围中,能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真正明理、悟德,进而将所习得的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所认同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行为,最终达到思品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创设策略

1.利用形象生动故事,创设语言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少年学生爱听故事。将故事与学科内容相结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扭转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机械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倦的教学局面。所以,作为初中思品教师,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时插入形象生动的故事,以此来创设一种语言式教学情境,使思品课堂变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深刻理解和吸收思品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诚信是金》这部分内容时,结合本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我给学生讲述了“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的妻子打算到集市上去买东西,他们的儿子哭着恳求母亲带自己一起去,于是,曾子妻子对儿子说:“你在家等着,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儿子答应了。等曾子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在磨刀,他的妻子连忙问道:“你不是真的要杀猪吧?我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我们大人决不可跟孩子说着玩,现在你骗他,他会照着你的样子说,我们就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磨好刀之后,曾子就把猪杀了。这样,通过给学生讲述形象生动的故事,创设了一种语言式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了诚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信的重要性,使学生感悟到在生活中要对人诚信。

2.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媒体手段走进了各学科的教学课堂。它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直观性、受控性、交互性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学科教师的青睐和喜爱。将现代媒体首先运用到思品教学中,可以将书本上空洞的道德理论认知以一幅幅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生动画面呈现出来,这样,在形、音、色结合的直观式教学情境中,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世界文化之旅》这部分内容时,因为它主要介绍的是各国不同的文化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中交流沟通,仅靠教材上文字、图片的描述和教师口头语言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感知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直观生动,于是,我就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制作了有关本课内容Flash课件,课件中内容是各国形形色色、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朝鲜新年、泰国新年、世界各国优美景色(中国长城、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等等)、各国服饰(中国的旗袍、韩国的传统韩服)、各国舞蹈(法国的芭蕾舞、中国的孔雀舞)……这些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本课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深层次理解和吸收。

3.巧妙设置课堂疑问,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探究动机

对于学生而言,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探索求知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抓住时机,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设疑导学,那么教学过程就会变为充满疑问的过程,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能被充分激发,进而使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知识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学习《我知我家》这部分内容时,一上课,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但是,大家对自己的家了解多少呢?下面,老师就抽选几名学生,谈谈你们对自己家的了解。”然后,我开始以点名的方式,要求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你的家庭住址是什么?你爸爸妈妈的出生年月日是什么?属相是什么?他们是在哪一年结的婚?对于这几个问题,学生对于前两个问题还能应答自如,而对于后面的问题却很少有学生回答出来,见状,我对学生说道:“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一课的第一题框来阅读其中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教材内容,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家庭是由什么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的确立包括几种情形?你们家属于哪一种?过去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叫什么?今天,爸爸妈妈和你的家庭叫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其他的家庭吗?在你的家庭成员中,你最佩服谁?原因是什么?”这样,通过提出这几个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种问题式教学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动机,而且,这几个问题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都贯穿了起来,学生在进行阅读与思考的同时,能更好地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家,激发学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4.利用课堂实践活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

古人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比较肤浅和不完善的,要想透彻认识事物,必须亲自实践。传统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多是作为主体,向学生机械死板地讲解教材上的各种知识点,只单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书本上空洞的道德理论认知,却没有将其真正内化为自身行为,更没有借此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书本中所罗列的道德知识点,还应积极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来创设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使学生有机会和平台去应用所学知识,如此,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思品课程学习的愉悦和乐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实践活动的参与,还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思品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身行为,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自觉维护正义》这部分内容时,八年级学生,虽然具有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的辨别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实际中,却缺乏自觉维护正义的意识与责任感,当发生了一些非正义的事情时,他们往往会缺乏应对的能力,所以,在初步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设计了让学生感悟体验的实践活动,即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中学生王雨坐公交车去上学,行驶途中,忽然看见一个小偷将手伸向了一位乘客的口袋,而这位乘客毫无察觉,这时,王雨开始犯难,究竟是视而不见,还是出面制止……然后,在班里选择几名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王雨、小偷、乘客、司机的角色,让他们自由发挥,将故事情景模拟出来。对于这一情景活动,学生表演了两种情形:眼睁睁看着小偷得手,事后,乘客十分着急地说这钱是给家里老人治病的,王雨追悔莫及……;王雨勇敢地制止了小偷,小偷被大家制服,司机将公交车开向了警察局……这样,通过开展课堂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认识到了纵容非法行为是错误的,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总之,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究各种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和策略,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朱旺.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实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张黎青.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2.

编辑 张珍珍

作者:占华秀

第二篇: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思品》教学实效

摘 要: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实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新课程标准,本文根据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从创设教学情境的必要性、具体策略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初步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教师;学生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环境。由此导出的情境教学正是教师利用一定的情感氛围所展开的一种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活动与《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并利用教学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是一致的。下面我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关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实效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下面谈谈创设教学情境的几个对策

一、选择恰当的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制定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情感氛围。凡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信息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筹,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我常用的教学情境有:

(一)问题情境法。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是《思想品德》课程中最常用的情境教学手段。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和创新由疑问产生并以疑问的解决为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内容和学情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引导性的问题,激起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教学中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甚至是亢奋状态,他们就会觉得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更强烈,无行中给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如在学习七年级《让生命之花绽放》中关于火灾发生时自救技巧时,我设置了一个情境:如果你住十层楼而15层楼发生严重火灾时你怎么办?学生探究、思考、归纳、总结的热情都很高,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活动情境法或小品演示法。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发动学生利用一些小活动或小品表演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我在讲授八年级《消费者享有的权利》时创设一个小品《如此买卖》让学生直观、真切体会消费者的有关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的理解和掌握。

(三)多媒体情境法。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是《思想品德》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与时俱进的表现。运用网络或多媒体能够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以通过利用音乐、录音、录像、动画、FLASH短片等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渲染教学环境与气氛,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强化主题教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我用播放图片和短片的形式展示一些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张海迪、桑兰、刘伟等人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并培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再如在“珍爱生命”教学中我播放视频“百万网名爱心奉献关注身患白血病儿童”导入新课,这样就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漫画故事情境法。漫画故事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点,它能够以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辛辣等形式表达深刻的寓意,有些典型的人物故事能给学生陶冶情操、启迪心灵、感悟人生;能从其中提高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如漫画三聚氰胺导致大头娃娃,食用化工添加剂出现儿童早熟或早衰,行人图方便翻越马路中间隔离带等漫画或故事能引起学生的反思,从而直观、形象地融入到课堂的教学情境中并悟出道理。再比如我讲挫折的两重性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各组代表讲述一个能以积极态度应对挫折的人物事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

二、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脱离现实违背事实和科学依据的教学情境要不得。教学情境应该是真实的至少应该是能够模拟真实事件的,有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脱离实际忽略事物本来面目,给学生错误的信息,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给学生将来的错误埋下伏笔。这就像当下这几年看到的抗日电视剧,纯粹变成搞笑娱乐的闹剧,简直是误导民众歪曲历史事实,这样的教学情境不要也罢了。

(二)避免纯粹为了创设教学情境而创设教学情境,避免教学情境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包装,情境设计缺少思考价值。如有的教师为了增添课堂色彩,或赶时髦潮流,下载几个情境片段来代替教师的手写板书、口头表达,这样做是爽了老师降低了课堂教学实效,虽然课堂很精彩,但失去了情境教学的应有之义,所以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三)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具有生活性、形象性、科学性、问题性,情感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找到共鸣,情境要真实具体的而不能是虚假抽象的,要体现教材的知识点,具有问题的针对性,并从中能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创设教学情境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切忌一言堂。教学情境是教师创设的,但绝不仅仅是为教师服务的,教师不能自己创设情境自己体会,不能自己沉浸在自己创设的情境中搞一言堂,而是要通过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来体验的,否则可能出现台上是教师慷慨陈词,台下学生鸦雀无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是呆若木鸡,到头来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總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创设和运用好教学情境,.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陈少强

第三篇:开展探究学习,激活思品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过程,探究式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分析资料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技能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式学习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初中阶段如何实施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呢?本文探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从摹仿走向独立,由独立实现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层次的“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质疑探究

“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探究式问题的提出是“疑”。在教学中教师始终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营造适合“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视角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索、辨析,实现认识的重现和思维的创新。

例如,在“做一名人民小代表”的探究中,学生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收看新闻、阅读报刊等形式搜集资料,往往产生“什么是民主?”“我们国家是怎样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的?”等疑问,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探究、兴趣盎然。可见,质疑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运用探究结论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情境探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1.围绕教学目标,搜集材料。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搜集典型材料,这种学生的小调查,搜集的事例要求真实具体,贴近生活,使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2.运用材料,开展探究。学生在搜集调查中,积累了如身边的榜样人物、家乡的人文习俗、家乡水资源等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学生的探究主体地位,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3.知识迁移,运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在体验知识形成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行使公民的建议权,向有关部门提出促进家乡建设,解决环境的建议,或自己动手消除校园垃圾,保护家乡母亲河,弘扬传统文化等。这样,学生既能学以致用,又能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案例教学探究

案例教学探究通过设置典型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境中去发现问题,积极参与分析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案例探究中培养兴趣,增强能力。

在典型案例选用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探究中用案例导入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新知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培养学生的情感。可见,案例教学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四、活动课探究

活动课是常规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课程标准有具体的要求,归纳起来,共性是:以课堂为活动阵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选择确定活动主题,采用多种课堂活动形式,调动学习兴趣,注重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分析和判断、团结合作的学习能力和精神。活动课探究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活动开展步骤是:

(1)成立探究小组,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探究主题,课前进行访谈、调查活动,准备活动得开展的资料;(2)课堂上以成果展示、交流讨论、文艺表演、辩论赛等形式开展活动,展示成果,获得相应知识;(3)课后及时小结,兴办有关展览,撰写小论文,落实探究成果。

“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1.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观,由被动接受向乐于参与学习转变。通过实验,学生敢于质疑,创造性思维火花得以闪现,在搜集资料、调查交流的活动中,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得到很大提高。师生角色关系向平等型、朋友型发展,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习惯得到培养,逐步呈现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乐于探究的势头。

2.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摸索和推广。如案例探究教学模式当中,形成了案例准备展示—小组讨论探究—学生代表归纳总结—个人自我点评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多种探究方法,经过教学实践尝试,获得了师生的肯定与欢迎,并进行了推广。

3.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成果喜获丰收。经过教学实践尝试,教师的钻研意识、科研精神得到提高,教学方法得到拓展,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加强,教学艺术有所提升,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运用,投身于课改的热情上涨。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采用质疑探究、情景探究、案例探究、活动课探究等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摸索和推广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思想品德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唐锦涛

第四篇:初中思品课的情感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们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素质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邓小平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让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情况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情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就多年的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从教材入手

 

1.丰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我们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充与提炼,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我们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将课本内容生动的、实实在在的显现在学生面前。如: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将祖国美丽的风光进行淋漓尽致地描述,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题内容,同时也深刻体验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而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上的陶冶,增强了对爱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形成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使优化了的课堂教学成为情知互促并茂的学习境界。

 

2.利用典型事例,陶冶学生情感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教材中提到的地震中那些救人英雄的事迹,劳动模范忘我的工作态度,科学家的废寝忘食、刻苦攻关的精神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老师之情融会成学生的感情,变成一种学习的热情和冲动,同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

 

二、倾注爱心,让学生感动

 

1.用自己的爱心,热情与用心的呵护,激发学生情感

中小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的叙述上,不能完全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具体情节去理解教材的含义和中心,教师只有对科学知识充满满腔热情与信心,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用自己的爱心,热情与用心的呵护,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树立自信、自强从容的信念。

 

2.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情感稳定

在课堂上,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心扉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对自己有信心。例如一些學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怕回答问题错误被别人笑话。课堂上就应该给这样的同学说话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还有一些同学胆子特别小,不敢在人多的时候讲话,这样的同学也应该给予机会,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当我们看到学生开小差或随意说话时,当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过多地指责或批评,而应该用一些恰当的体态语言去暗示,因为有时一个眼神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一个手势会使学生专注认真,一个微笑会使学生心花怒放,一个动作会使学生开怀大笑。

 

三、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情感交流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发育期——青春期,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总是很叛逆,虽很叛逆,他们却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师长们的理解与关爱,希望与他们能有很好的沟通。当然这需要双方的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本人认为与学生最好的沟通就是在教学中、课堂上,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具体有如下几点:

1.用自身的修养感染学生的情感

首先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用真情实感去感化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建立起和谐、民主、互助、互相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具体比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可以延伸为对学生的热爱,随时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现师生知情互动、课堂评价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

在教学中,教学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形式与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客观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学生的热爱,同时折射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格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与感召力,教师必须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思考与研究教学评价策略与方法,对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进师生情感有深刻意义。

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意识,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情感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努力创造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境界。

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应当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精心设计,创设师生情感互动的环境,有准备地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问题,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并对他们的表现更应偏爱于热情的赞赏与鼓励,有意识培养求知欲望,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整个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随时关爱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评价表现在细微的面部表情、富有情感的动作,充满激励的眼神。通过对情感评价策略与方法的有效实施,既能促进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感悟人类科学知识,又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点明了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说明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中国古代文学家韩愈对老师这一职业的诠释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为先,而“传道”即今天我们讲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情感教育的渗透下,我相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感世界将逐步完善和丰富起来。

作者:杨 莹

第五篇:让感恩教育闪亮思品课堂

[摘 要]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立足教学实际,有效渗透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闪亮课堂,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形成健康的心态、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努力将其付诸行动,从而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小学思品课;感恩教育;知行合一

[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感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学校德育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许多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的辛勤养育、师长的谆谆教诲、同学的关心帮助等视而不见,感恩教育已迫在眉睫。因此,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灵活渗透和强化感恩教育,让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从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以教材为基础,挖掘素材,感受感恩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素材,如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课堂这个育人平台,依托教材,善于挖掘和利用感恩教育素材,循序渐进地渗透感恩教育,激发学生感恩意识,让学生感受和领悟感恩,懂得和表达感恩之心,学会理解、尊重、珍惜、付出以及奉献,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父母的疼爱》时,笔者首先播放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感人片段,给学生心灵以强烈的感染和震撼,让学生感受人间亲情,触发学生情感共鸣。然后出示话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生活中父母亲关心、疼爱自己的事情:①在我生病时……②在我跌倒时……③在寒风冷冽的冬天,父母送我上学时……④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当我热得睡不着时……接着让学生围绕这些话题,选取最令自己难以忘怀的事例进行讲述,感受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唤起学生主动关心、孝顺父母的意识,并使学生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从而实现道德情感和观念的有效升华。

二、以活动为载体,引领探究,体验感恩

在小学思品感恩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活动为载体,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研讨,在活动中体验感恩,从而升華学生道德情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不断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譬如,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为你高兴,与你分享》时,笔者化枯燥乏味的材料为生动可感的小品,引领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接受思想教育。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编排并表演小品《当王杉得了冠军》,然后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课堂辨析讨论:你是怎样看待这些说法的?同时给学生预留充足的自由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触,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懂得以欣赏和感恩的眼光去看待周围,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进而学会感谢同学、感恩生活。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清明节、母亲节、教师节、父亲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节假日,积极开展“给家长写一封感恩信”“与爱同行,学会感恩”“扬革命传统,做世纪新人”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心怀感恩,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和付出;或组织“寸草心”“同学的爱”“难忘师恩”等以“感恩”为主题的讲故事、诗歌朗诵、黑板报和手抄报、征文、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踊跃参与,体验感恩,开启智慧,陶冶情操。

三、以行动为目标,认真落实,践行感恩

感恩是一种品德,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行动。在小学思品课感恩教育中,教师要注意打破课程局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以行动为目标,用心观察、调查、发现、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感恩现象,不断践行感恩实践,真正将感恩落到实处,提高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

比如,学习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父母的难处》时,笔者设计了“今天我当妈妈(爸爸)”“今天我当家”等实践任务,让学生代替父母安排家里一天的生活,统计自己家的“家庭一个月的收支情况”,切实感受父母的艰难和不易,体验父母的生活辛劳,从而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孝心卡,在卡片上写上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感恩的话语;或制定孝敬父母长辈的小计划 ,如用自己攒的零用钱为父母买一件他们喜欢的礼物,陪父母长辈上街买菜,给父母长辈捶捶背、洗洗脚、端茶倒水、修指甲,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从小养成孝敬父母长辈的好习惯。

总之,感恩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平时小学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予以重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优选有效策略,巧妙渗透,从而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责编 韦淑红)

作者:韩莉

上一篇:无线网络安全论文下一篇:室内设计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