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三个层次思考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建设, 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推出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以通过“点”上示范和“面”上辐射,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该计划的实施, 促使各骨干高职院校积极创新办学体制, 深化教学改革, 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教学管理, 准确把握教学管理的三个层次, 坚持以规范为基础, 规范教学管理各项制度;以创新为追求, 进一步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和实践等;以示范为目的, 供其他院校借鉴和参考。

1 教学管理规范

对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来说, 教学管理是学校的工作重点, 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是其基本要求。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是教学管理规范的基础, 该层次比较适合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初期, 有助于实现教学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具体可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 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首先应确定学校应制定哪些教学管理制度, 在不违反教育部门相关制度和法规的情况下, 应根据学校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以及教学运行等情况, 梳理学校的教学管理文件, 建立四级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一级为学校章程, 二级为教学管理部门规章, 三级和四级分别为教学管理条例和条例实施细则[1], 通过这些制度规范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岗位职责以及教学质量等内容。首先, 应明确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 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其次应根据教学运行需要, 规范课堂教学, 如实习管理和实训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教学工作制度规程。最后, 为保障教学质量, 还应建立课程建设质量标准、教学运行质量标准以及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等, 使教学管理的各环节能够更加规范化。

2) 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原则。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以及适用性等原则, 系统性就是高职院校所制定的制度应能够与现有制度相衔接, 不能孤立存在, 从学校的长远发展着手, 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整体设计。科学性即制度的设立必须符合教育规律, 能够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适用性主要是指应从学校实际状况出发, 制定便于操作且合适有效的制度。

3) 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制定相关制度后, 就必须严格贯彻落实这些制度, 做好日常教学检查的同时, 应在每学期的期初、期中以及期末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 了解教学过程中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 并对各教学单位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从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教学管理的规范层次, 是保障教学管理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 通过构建规范、合法和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能够解决学校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以及操作性问题, 从而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 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2 教学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办学模式, 都带来了较大挑战, 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该层次主要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应用, 能够避免教学管理改革过于僵化, 从而保障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新形势下,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对教学管理进行创新, 从工学结合入手, 对学校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改革, 促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1) 创新理念。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要改变现有教学管理模式, 首先需要创新理念, 应根据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建设理念, 树立“四个合作”思想, 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的观念进行创新, 使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等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从而打造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自身特色[2]。

2) 创新方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具体实际, 对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以及功能延伸, 对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缴费注册、教学计划、教材管理以及选课排课等内容进行全面的管理, 根据改革需要对教学管理方式进行创新, 同时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 优化教学管理队伍, 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 创新实践。教学实践的创新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1) 改变传统教学管理系统, 逐渐在教学管理机制中渗入企业因素, 进一步完善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管理机制, 使企业与学校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 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2) 建立柔性教学管理机制, 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 会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等多方面的改革, 从而冲击传统的刚性化教学管理, 因而需要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 进而实现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各项教学资源的灵活配置。 (3) 传统教学模式改革,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设置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优化专业建设, 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建设使用率高、设施充足的实训基地[3], 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方便。

3 教学管理示范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还应为其他院校的教学管理做出示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示范, 所以, 示范也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重要标准, 主要适合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验收期和示范时期。从教学管理示范的角度分析,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应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凝练范例, 对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来说, 应注重对教学管理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 应将非理论化的、感性的做法, 进行总结、概括、凝练成可推广、可迁移、能够泛化的理论, 使其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即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应总结自身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和特色, 并将其凝练和总结, 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 从而在其他高职院校将这些理论进行推广和应用[4]。2) 推广范例, 具体表现为,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总结自身经验, 通过网络平台、高职教育论坛、院校来访以及会议等多种方式, 与其他院校展示和交流经验, 并通过教学管理培训等方式, 进行经验交流, 起到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为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示范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较高层次, 通过将示范建设进行总结, 使其形成系统化的物化成果, 从而将其凝练成具有合理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管理模式, 通过示范作用, 提高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

4 结语

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工作, 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改进和完善,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教学管理的三个层次, 从学校自身具体情况出发, 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在制度化和规范化基础上, 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并积极总结教学管理经验, 将其凝练成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教学管理模式, 从而为其他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供重要借鉴, 推动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 其教学管理的质量会直接影响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也更加重视,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规范—创新—示范这三个逐步递进层次, 所以在新形势背景下,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充分把握这三个层次, 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 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家骨干,教学管理,层次

参考文献

[1] 王长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1 (11) :54-56.

[2] 唐伯武.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9 (25) :82-84.

[3] 杨丽英.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探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8 (02) :98-99.

[4] 胡丽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思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5 (03) :10-13.

上一篇:马19井区二次开发研究下一篇:浅谈某工程深基坑施工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