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HPM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胸腔积液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故有效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可以缓解病人的症状, 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为探讨应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取得的临床效果, 现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因肺瘤恶性胸腔积液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病人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病例的选择

选择因肺癌恶性胸腔积液在我胸外科住院治疗的病人。本研究的80例病人均为肺癌患者, 均经胸腔积液中查到癌细胞或经常规开胸手术或胸腔镜手术活检病理确诊为胸膜转移并恶性胸腔积液。均为肺癌病灶同侧的胸腔积液。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且能耐受预计的治疗方案。

1.1.2病例的分组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按治疗的先后顺序编号, 根据随机数字表自第一行第一列始, 随机数字为单数的为治疗组, 随机数字为双数的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胸膜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 对照组采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胸膜腔非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如果病人选择的治疗意愿与随机方案不相符者则不纳入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仪器设备

体腔热灌注治疗机, 型号:HGGZ-102。

1.2.2治疗组采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胸膜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

对治疗前确诊为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分别于患侧胸壁腋前线第3, 4肋间隙和腋后线第7, 8肋间隙局部麻醉下放置直径约1.5㎝的硅胶胸膜腔闭式引流管各一根。间断缓慢放净胸腔积液。对经过开胸手术活检或者胸腔镜活检确诊的的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 手术清理分隔粘连后手术中分别于患侧胸壁腋前线第3, 4肋间隙和腋后线第7, 8肋间隙放置直径约1.5㎝的硅胶胸膜腔闭式引流管各1根, 上管尽量接近胸膜腔顶部, 下管尽量接近后肋膈窦。备接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给予胸膜腔循环热灌注化疗用。灌注液由生理盐水2 000 m L加顺铂 (60 mg/m2) 组成。胸腔内温度控制在43℃左右, 灌注时间为60 min, 循环灌注流速为300~500 m L/min。灌注前预先胸膜腔内灌注灌注液300~500 m L。然后再进行循环灌注。灌注期间均给予相同的止吐、水化, 补充电解质, 地塞米松等对症处理。灌注后拔出上胸腔引流管, 留下胸腔引流管继续保持胸膜腔闭式引流, 引流量<10 m L/24 h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灌注期间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病人的胸闷、胸痛, 心慌情况。

1.2.3对照组采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胸膜腔非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

对治疗前确诊为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于患侧胸壁腋后线第7, 8肋间隙局部麻醉下放置直径约1.5㎝的硅胶胸膜腔闭式引流管1根。间断缓慢放净胸腔积液。对经过开胸手术活检或者胸腔镜活检确诊的的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 手术清理分隔粘连后手术中于腋后线第7, 8肋间隙放置直径约1.5㎝的硅胶胸膜腔闭式引流管1根, 以备胸膜腔灌注用。灌注液由生理盐水100 m L加顺铂 (60 mg/m2) 组成。利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加热至43℃后灌注到胸膜腔内, 夹闭胸膜腔闭式引流管, 嘱病人每15 min在床上翻身1次以使药液与胸膜均匀接触, 增加疗效。24 h后开放, 引流量<100 m L/24 h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灌注期间均给予与治疗组相同的止吐、水化, 补充电解质, 地塞米松等对症处理。

1.3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评定

治疗后4周病人回院复查胸部CT、胸腔彩超。按照WHO癌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定, 根据治疗后的胸部X线、超声和CT的影像诊断为依据。完全缓解 (CR) :胸腔积液完全消失并维持至少4周以上;部分缓解 (PR) :胸腔积液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稳定 (SD) :胸腔积液减少不足50%, 但估计增加不多于25%;进展 (PD) :胸腔积液增加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灶。治疗有效=CR+PR;治疗无效 (NR) =SD+PD。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病人的基本情况

该研究的的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胸腔积液的位置、胸腔积液的量、Karnofsky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和表2。

注:少量即胸片示胸腔积液位于横膈水平以下;中量即胸腔积液位于第二前肋上缘以下;大量即胸腔积液位于第二前肋上缘以上。

2.2两组病人胸腔积液疗效的比较

本研究的全组病人均完成治疗方案, 治疗好转出院。无严重的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性死亡。无失访病例, 4周后均回院行相关的复查。治疗组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是肺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 部分肺癌患者诊断时已有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病人的生存期仅为3个月[1]。故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在肺癌的综合治疗中尤为重要, 有效地治疗可以缓解病人的症状, 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是由于肿瘤的直接侵犯或胸膜转移瘤影响到胸膜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 使胸腔积液的正常循环破坏, 胸腔积液的回流受阻, 积聚于胸膜腔[2]。王传庆, 王述波等[3,4]研究发现胸膜腔内存在游离活性的癌细胞, 活性癌细胞再次的胸膜种植转移会加重胸腔积液的产生, 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所以对胸膜癌性病变和胸膜腔游离活性癌细胞的控制是治疗胸腔积液的关键。全身的化疗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不佳, 目前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多以胸腔的局部治理为主。单纯的胸腔内灌注保留化疗药物、硬化剂、生物制剂等方法有一定的有效率, 但是有效率在40%~60%[5]左右, 不是很令人满意。肿瘤热疗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热疗通过破坏细胞膜及细胞骨架, 使细胞器功能受损, 抑制细胞蛋白和核酸合成, 诱导肿瘤细胞调亡等机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通过对肿瘤血管血流, p H值, 机体免疫的影响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还用对放化疗的增敏协同作用。肿瘤的热疗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并显出了良好的疗效[6], 成为恶性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并显示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已经证明[7]43℃治疗温度作用60 min是杀伤肺癌细胞的有效热剂量。灌注液的温度在传输管道中会随热量的散失而温度下降, 并且随着热疗的进行, 病人的体温的升高, 机体会通过血流的加快, 出汗等方式来增加散热, 调节机体的温度, 所以胸腔内灌注夜的热量散失速率也是不断变化的。同时还受到室温、呼吸运动、心脏搏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胸腔内有效治疗温度的控制与维持是热疗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只有实时的测定胸腔内的温度并根据温度来调控加热系统才能保证和维持胸腔内的杀伤温度。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由加热装置, 灌注系统, 控制系统组成。形成全封闭的实时监控和调节的循环治疗系统。实现了胸腔内灌注液温度的实时检测和调控。保证了灌注液的有效治疗温度。所以本研究治疗组治疗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注:χ2=4.507, P=0.034。

该研究治疗过程无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性死亡, 治疗有效率高, 体腔热灌注治疗机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 (visceral cavity hyperthermic perfusion machine, VCHPM) 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 对确诊为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 (VCHPM) 胸膜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 对照组采用体腔热灌注治疗机 (VCHPM) 胸膜腔非循环的热灌注化疗治疗。随访地观察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结果 全组病人均完成治疗方案, 治疗好转出院, 无严重的并发症和治疗相关性死亡。治疗组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腔热灌注治疗机 (VCHPM) 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体腔热灌注治疗机,热灌注化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参考文献

[1] Am J.Management of Malignant Pleurai Effusion[J].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 162 (5) :1987-2001.

[2]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72.

[3] 王传庆, 郝蓉美, 刘景亮, 等.肺癌患者胸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对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 2009, 36 (18) :1027-1030.

[4] 王述波, 周华, 李作涛, 等.无胸水肺癌患者胸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与术中蒸馏水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 2009, 28 (27) :4-5.

[5] 陈正东, 孙燕, 王肇为.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 1997:146.

[6] Tranberg KG.Percutaneous ablation of liver tumours[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04, 18 (1) :125-145.

[7] 康明强, 周仑, 陈志哲, 等.热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1999 (79) :843-844.

上一篇:浅谈大数据与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结合应用下一篇:我国单位型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