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教学在高中现代散文中的研究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手段。对于语文来说就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特征,教师应善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各学习环节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加深对我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并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形成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该文将围绕高中现代散文中的人文精神教学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地了解当前高中现代散文中人文精神教学存在的薄弱环节,再提出促进高中现代散文中人文精神教学顺利开展的可行性对策。关键词:高中现代散文人文精神教学

KeyWords:Highschool;Modernprose;Humanisticspirit;Teaching

对于现代散文来说,是较为丰富的,并且写法多样、结构自由,在各优秀散文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注重对现代散文深入探究和分析会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开拓视野、培养情操,提升自身审美。而且对于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来说,心理和生理逐渐发展成熟,有着较为显著的自我意识,教师则应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景,设置合理教学目标,深入挖掘科技教育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语文学科所具备的育人功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1针对当前高中现代散文中人文精神教学存在薄弱环节的探究

第一,当前高中现代散文中人文精神教学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仍有待完善,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工作,部分家长也认为只有提升孩子的成绩,才能确保其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将自身关注点和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上,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单纯以考核成绩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缺乏人文理念教育的背景下,导致学生存在厌倦心理。另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未能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究和思考的时间,忽略了个性化解读环节,种种问题的存在都导致语文教学工作成为应试技巧指导,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育人原则相互违背⑴。

第二,未能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学目标将会推动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的开展,如果教师所制作出来的教学目标较为空泛,缺乏针对性,那么很难落实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三,在课堂教学组织中缺失人文精神。课堂教学组织过程应注重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由于教师、家长存在错误教学观念,单纯地为了提升教学进度、掌握做题技巧,以至于教学工作单纯地以讲述为主,学生在这一背景下缺少感知、体验以及深入思考,违背了语文教育的初衷卩]。

2针对促进高中现代散文中人文精神教学开展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2.1注重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

为了促进高中现代散文中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应注重深入挖掘文本,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学生所学习的教材内容逐渐优化更新。在选择教材文章时,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所以,高中教材中所选用的作品都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各作品的结构和语言有着丰富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而学生在接触这一类型文章时,要深入探究和分析,掌握不同时代、各阶层人们的实际生活状态,提升思想认知水平,在这一潜移默化过程中激发自身求知欲望,提升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而教师则应具备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挖掘教材中的现代散文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应改变传统教学形式,先让学生系统地阅读文章,然后再为学生讲解该文章的主线,其讲解的主要内容就是刘和珍反帝国主义反动军阀,为民请愿,具有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和责任感会让学生能够和其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刻体会当时的时代气息,教师则应善于将这一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进行讲解,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爱国精神。再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小狗包弟》这篇文章时,该篇文章是属于议论文,回忆了在“文革”时期小狗包弟的悲惨遭遇,并体现出了作者对当时时代人性的反思、对生命的敬畏,具有敢于自我解剖的优良品质。而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加强体验,联系自身生活,并了解到每个人都会存在各种错误,但是存在错误并不可怕,而是要敢于直面自身错误,在直面错误中改正,完成人格升华⑶。

2.2积极创设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情景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其积极融入各个环节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所以,在人文精神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来创设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沟通,并依据教学重点来收集、拓展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善于反思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这一现代散文属于抒情类,体现出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是在教学中学生有可能对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很难产生共鸣,而在这时就应注重创设教学情景,要求教师在授课前收集材料,为学生整理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播放。而且教师也可以融入和该篇文章相互契合的音乐,对学生产生听觉、视觉上的冲击,以此吸引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学生将自身关注点始终放在学习中。再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小狗包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积极地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为学生规定收集材料的范围,像利用网络技术寻找和“文革”相关的影视材料,然后让学生分享,并为学生合理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共同研究讨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善于观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有可能会发现学生在看完材料后慢慢变得沉默,内心也有着复杂的感受,因为学生们正在思考关于人性复杂的问题,而这也直接体现出了创设良好教学情景的优势,促进人文精神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⑷。

2.3教学目标应当结合学生基本学情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依据学生基本情况来合理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提升人文精神教学的整体质量。学校教育是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的育人活动,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综合考虑每一位学生,并坚持遵循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基础,教师要在和学生全面沟通中掌握其实际学习能力、承受力、理解能力,落实制订要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也可以为学生提出难度系数不同的问题,让其开展专业练习。与此同时,对于具有人文精神内涵的教学工作来说,其教学目标应是实现教学的专业化指导。因此,教学目标的人文精神设定要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特点。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故都的秋》这一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系统欣赏作者所描绘的5幅秋景图,落实在欣赏中体会到《故都的秋》所具备的清、静、悲、凉人文精神特点。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实现体会《故都的秋》给作者形成的人文感受;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通过意象分析来系统研究《故都的秋》,并积极引导学生鉴赏散文的主要途径,实现赏析一篇学生自己喜欢的写秋诗文。

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要求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联系当前的社会背景来体会作者在描写北平秋色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孤独的人文精神。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要求学生细致地品味作者赞美悲凉秋景的原因,并且和郁达夫情感产生共鸣,体会其爱国情怀切。

2.4教学目标应当结合学生自身个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才能让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意义。以往教师会要求学生要具有统一性,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向着“大”“空”“假”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而教师应改变这一教学理念,实现和学生交流沟通,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给予其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引导学生全面表达,采用小组合科技教育作探究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具有趣味性,让学生主动融入各环节,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氛围,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会审美、懂得分辨,为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追求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其他手段来开展授课,比如让学生自行组织各种演讲、辩论活动,语文教材中的各种现代化散文都具有着较强抒情性,在各项活动中能够广泛应用,实现让学生借助各项活动学习表达情感、抒发自身感受。例如,让学生利用《荷塘月色》《拿来主义》《故都的秋》进行朗诵比赛[6]。

3结语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高中现代散文教学工作中应注重人文精神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在人文精神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有待完善,其中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忽略了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缺乏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而在后续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积极创设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在设计人文精神教学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基本学情,结合现代散文材料,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不仅掌握重点知识,同时也能提会到文字的优美和内涵,具备审美体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形成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慧艳.高中现代散文中的人文精神教学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林海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

[3]李海娟.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现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4]陈立娟.中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教育途径研究一以几位特级教师教学实践为例[D].湖北师范大学,2017.

[5]宋晓丽.高中语文“五四选文”与人文教育问题研究一以昆明市女子中学为研究个案[D].云南师范大学,2017.

⑹张萍萍.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上一篇:融合教育“特殊教育研究”:家庭不能缺席下一篇:混编教学模式下大规模在线自动作文批改效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