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绝缘电缆发展现状

2023-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矿物绝缘电缆发展现状

电缆技术要求-矿物绝缘电缆

1. 矿物绝缘电缆 1) 产品技术要求

 询价涉及的矿物绝缘电缆外层应为无缝铜管构成的铜护套,在铜护套和铜导体线芯之间是一层经紧密压实的氧化镁粉绝缘层,铜的熔点为1083℃,氧化镁的熔点为2800℃,且在此温度下,它不会起任何变化。电缆具有其它任何类型有机绝缘电缆具有最高的耐火、耐高温、防火、防爆、耐机械损伤、防水、防腐蚀、载流量大、过载能力能力。

 耐高温特性: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电缆长期使用温度250℃,在紧急情况下的使用温度可接近铜护套的熔点温度1083℃。  防火特性:由于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电缆中使用的两种材料, 铜和氧化镁都是无机物,电缆不会燃烧,也不会助燃,更不会产生毒性气体。

 防爆特性: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电缆中高度压实的绝缘材料及特制的密封套安装的电缆终端,可阻止蒸汽、气体和火焰,进入与电缆相连接的电气设备,适用于防爆要求的场合。  耐腐蚀: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电缆的铜护套具有高耐蚀性,一般不必附加任何的防护措施。

 打载流特性:传统电缆相比较,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电缆所传输的电流教值高,能承受的过载电流大。

1

 高机械强度: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电缆由于其结构特点而坚固耐用,耐机械损伤,可经受剧烈机械破坏,在电缆直径变形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可正常工作。

 高短路故障额定值: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电缆的线路故障额定值比普通电缆明显提高。

 高安全可靠性:铜芯铜护套氧化镁绝缘电缆不需要单独的接地线,电缆铜套同相线配合安装已起到接地作用,有良好的低接地电阻。

 中间连接器作为产品的标准配件,矿物绝缘电缆终端附件应在供货时予以详细配置,以保证产品的可靠使用。中间连接器附件包括但不限于中间封套、中间连接铜管、两套终端密封罐、热缩套管、中间连接端子。

 BTTZ电缆护套表面应有永久性的电压标志,标志应是连续性的,标志可以是印刷标志,也可以压痕标志,BTTZ电缆护套无字样,每圈电缆上应附有标签标明。

 成品电缆的两个端头均进行临时性密封,成圈电缆应卷绕整齐,并用热塑料性带子妥善包扎。 2) 技术规格要求

 电缆导体表面光洁,无油污,铜导体材料采用无氧铜杆,近似圆形实芯导体,符合IEC60228规定。电缆铜材用符合GB/T 5231规定的TU2级或T2级。导体含铜量不小于99.95% 。

2

 绝缘应采用电工级氧化镁, 其电性能符合GB/T 13033.1-2007要求。成品电缆绝缘粉紧密、均匀。绝缘标称厚度符合GB/T 13033.1-2007的要求,绝缘厚度平均值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绝缘任一点最薄点的测量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80%-0.1mm。  铜护套采用GB/T 5231规定的TP级磷脱氧铜管和T2级铜管为材料。

 电缆表面圆整, 电缆不圆度小于5%。

 封端、电缆连接管等附件与电缆具有相同的防火性能,其防水等级不低于IP55  电缆直流电阻(20℃时)满足GB/T 13033及IEC 60702-2002的有关要求。

 标称电压U0/U:750/750V  最高运行电压Um:1kV  频率:50Hz  电缆导体的额定运行温度 :小于250℃  在250℃高温下:电缆工作正常

 在950℃高温下:电缆正常工作达180分钟  电缆弯曲半径:不小于6倍电缆的实际外径  电缆使用寿命:不少于70年。  海拔高度:≤1000m  环境温度:-25℃—+55℃

 运输和储运温度:-40℃—+55℃之间

3

 +105℃时,矿物绝缘电缆短时内(≤24h)无损伤≤79%(+24.5℃时),  相对湿度(25 ℃ ): ≤95%  地震烈度:≤ 8度 3) 电缆试验及验收

对于氧化镁绝缘电缆应按GB130333.1-3-2007标准进行各项性能的逐根试验:

产品需要进行以下检验。

 导体直流电阻试验:导体直流电阻试验在每一电缆所有导体上进行测量,符合GB/T3048的规定。

 耐压试验:耐压试验在每一导体和护套之间和芯与芯之间施加工频电压进行测量,符合GB13033-2007的规定:  试样段电压试验(2500V持续15min),不击穿。  弯曲后电压试验(1250V持续15min),不击穿。  压扁后电压试验(1250V持续15min),不击穿。  保持线路完整性试验:保持线路完整性试验需满足GB/T 19216.21的规定。

 绝缘试验:绝缘试验在每一导体和护套之间进行测量,符合GB13033-2007规定。

 检验报告:投标人须提供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颁发的矿物绝缘电缆以及矿物绝缘电缆相关附件的检验报告和防爆等级认证。

4

 安装后的电气试验:电缆线路工频耐压交流2500V/1min。  封端:封端由包含一种可隔潮密封的材料构成,封端应按GB13033.2-2007第6.2条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电压施加在每根导体和其他导体间及其他所有导体束在一起与铜护套间,电缆封端经受2500V电压,试验持续时间5min,不击穿。

 密封填料:密封完后应能符合GB13033.2-2007第6.2.1条电压试验和第6.2.2条绝缘电阻试验的要求。

 导体外露部分绝缘套管:导体外露绝缘套管材料的最高工作温度应不低于封端的最高工作温度。

 绝缘电阻试验:用80~500V的直流电压施加到每根导体间及每根导体和桐护套间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少于100MΩ。  绝缘完整型试验:除了GB 13033.2-2007中6.2.4及6.2.5规定的环境试验后的绝缘电阻试验外,还应进行绝缘完整性试验作为一种间接方法检查其绝缘是否降低。绝缘完整性试验是在每根导体和其他导体及每根导体和铜护套间施加电压,试验电压相当于电缆额定电压,时间为5min,绝缘应不击穿。

 最高工作温度试验:试样加热到比制造厂规定的最高温度高(5~10)℃,在此温度下,通过GB13033.2-2007第6.2.3条规定的绝缘完整性试验,用(80~500)V直流电压施加在每根导体和其他导体间及每根导体和铜护套间,测量其绝缘

5

电阻应为不小于1MΩ。

 温度循环试验:试样应加热到比制造厂规定的最高工作温度高(5~1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6±1)h,然后移至冷冻箱,并在制造厂规定的最低工作温度下±5℃,保持(8±1)h,该循环重复20次。20次循环后应使试样恢复到室温,然后放入(25±5)℃,相对湿度(95±5)%的潮湿箱中(16±1)h,从潮湿箱取出后,除去表面水分,试样通过GB13033.2-2007第6.2.2条规定的绝缘电阻试验和第6.2.3条规定的绝缘完整性试验。

 拉力试验:组装的试样装在相应的拉力试验机上,施加负荷但不要把任何压力传递到电缆上,负荷应逐步施加至下表规定的检测值,并在该数值下持续5s。

 试验后用正常目力观察,封端不应有破碎、裂纹或对电缆的相对位移。

4) 安装与保护要求

 矿物绝缘电缆是由铜芯、铜套、氧化镁绝缘构成的特种电缆,为确保这种电缆的施工安装质量,要全面了解矿物绝缘电缆的结构、性能和特点;了解电缆的型号、规格、种类及其适用的场所。还需要熟练掌握矿物绝缘电缆的敷设、安装方式、方法及其技能,明白敷设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诸如电缆的弯曲半径,敷设的排列,如何进出配电箱、柜,如何注意消除涡流等等。解矿物绝缘电缆的安装施工时所需的专用工具并

6

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 安装前熟悉施工图纸以及现场情况,规划、制定好施工方案。在电缆的敷设过程中,或敷设安装好之后,一定要严格禁止带电焊龙头线在电缆上拖动或碰撞,因为带电的电焊龙头线会与矿物绝缘电缆的铜护层(相当于接地线)产生碰焊火花,以致融化铜护层,导致电缆铜护层产生孔洞,引起空气中的潮气被氧化镁绝缘吸收,电缆的绝缘电阻值降低。有时还找寻不到产生孔洞的故障段。

 BTTZ电缆施工时应使用专用施工工具,工具应包括但不限于剥离器压紧器,用于封端盖的压紧、校直器与弯曲器。  在敷设、安装过程中应勤测电缆的绝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电缆敷设前后以及终端、中间接头制作前后均应多次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值,并进行前后比较,以保证每一个安装步序电缆的质量都是完好的。同时,无论电缆的截断或暂停施工,还是要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施工,一定要及时做好电缆的封端,以免氧化镁绝缘层受潮。

 电缆的终端头和中间接头安装之后,立即进行一次绝缘测试,经过24小时之后再测试一次。如果在电缆敷设安装终端或中间头时没有受潮,护层也没有任何损伤,其绝缘电阻值应该换算到1000m长度的电缆在常温下不低于1000兆欧。在实际测试时,兆欧表的指针应指向‘C’,这时说明电缆线路性能好。如果第二次测量时,发现绝缘电阻值下降,则应找出故

7

障点,一般来说,故障点都在终端或中间接头处,寻找时可以用喷灯火焰在终端头的下部,中间接头的两端加热,同时再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在加热几秒钟后,电缆的绝缘电阻急剧下降,说明该终端或中间头有问题,此时应拆除终端或中间头,用喷灯火焰加热电缆直至绝缘合格。如绝缘电阻值没有变化,则应检查线路上其他的终端或中间头,直至寻找故障后,并按上述方法修复。

 电缆的敷设有垂直敷设于水平敷设两种。在相同走向处敷设时,应根据电缆的分岔口位置由近到远逐根布线,以避免电缆交叉而影响美观。

 敷设时,应十分注意电缆的拉动行进,切勿将电缆在地面上、粗糙的墙面上或坚硬的物体上连续拖动摩擦。

 绝对禁止电缆在坚硬、锐利的物体上拖动以及遭受尖锐物体的撞击。

 严禁带电的电焊龙头及其回路直接或间接接触、碰撞电缆。  接线时应保证电缆铜护套的良好接地。

 矿物绝缘电缆的铜护套可作接地线使用,但必须接地,且是一端接地。

 现场施工时,矿物绝缘电缆的搬运可采用人工搬运。若条件允许,且搬运工具具备,采用机械搬运也是可以的,但在搬运时应做好电缆的防护工作,以免损坏电缆。

2. 商务要求

8

 报价方的投标报价中应包括线缆的材料费、制作费、出库费、检测费、运费、卸力费、税金、包装费、配合本工程施工单位对线缆安装调试和检测费用等投标方认为要发生的一切费用,由投标方在投标报价中自行考虑,并计入报价单价中,中标后所发生的风险由投标方承担,投标方并承担所有材料因市场价格变化、人员工资福利调整等政策性文件规定的所有风险、责任等,招标方今后不再增加上述任何费用。  BTTZ电缆专用工具,要求报价方每批免费提供一套,由于用户使用不当或遗失将按成本价提供工具。

 每批电缆出厂前都进行出厂试验和抽样试验。电缆在制造、处理、试验、检验过程中,询价方有权监造和见证,报价方不得拒绝,报价方或其委派的人员不对厂家的产品质量责任。 在出厂和抽样试验前30天,报价方预先通知询价方,询价方应在10天内答复是否去见证,如报价方放弃见证,则报价方把所做的试验以试验报告的形式提交给询价方。

 鉴于矿物绝缘电缆的特点和使用的经济性,在生产前报价方免费派出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电缆实际长度的复核,安装时到现场进行专业讲解,指导安装、调试工作。

 报价方提供24小时热线电话,收到买方通知后2小时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需到现场维修,4~48小时内报价方技术人员到现场修复故障。  报价的时效性

9

 付款方式(与报价对应)  按总包要求指定到货的地点  主材与配件材料要分开报价。  运费与货物价格分开报价  备品备件包含在报价内。  明确供货周期

 厂家负责提供电缆复试报告以及所使用电缆。  质保期为带负荷系统调试验收合格后2年

 所有产品报价要求厂家盖章,设备出厂前可接受业主和相关单位到厂验货、核对。

第2篇:关于BTTZ氧化镁矿物绝缘电缆与BTTW

关于BTTZ氧化镁矿物绝缘电缆与BTTW 发布时间:2011-12-11 来源:本站 作者:上海胜华电缆集团

BTTZ与BTTW都是铜护套、铜导体、矿物绝缘防火电缆,这两种电缆是当前国际、国内最好的防火电缆。BTTZ的问世早于BTTW,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和哪些不同?为此作一些比较:

一、结构比较:

BTTZ采用铜护套,铜导体(是铜杆)绝缘层是氧化镁粉。BTTW也是采用铜护套(铜带在模具中成圆形,包覆缆芯后,氩弧焊接,连续轧纹)铜导体(多股铜丝绞合),绝缘层是氧化镁等无机矿物带绕包在导体上,由于两种电缆的结构差别较大,因此它们的制作工艺与特性有很大的差异。

二、制造工艺比较:

BTTZ制造工艺复杂,机械化程度低,能耗大。BTTZ目前有两种工艺,一种是将氧化镁粉预制成瓷柱,塞入定长的铜管和定长的导体内,退火后,拉拔再退火再垃拔,一直拉拔到导体固定规格。另一种工艺是连续灌粉(氧化镁)在定长铜管中,仍边退火边拉拔到规定规格。对于小截面电缆拉拔,长度比较长,大截面电缆拉拔长充则比较短,所以中间必须增加中间接头,同时电缆本体很硬,是刚性结构。BTTW电缆的制作工艺比较先进,生产全过程均由全自动生产线完成。铜导体绞合与绝缘绕包在机械上一次完成,半成品放入烘箱去湿后,通过氩弧焊接,轧纹也是机械化一次完成。因此BTTW电缆,质量好,无人为因素,并且BTTW电缆连续生产长度长、有柔性、大小截面电缆均能盘绕在标准的电缆盘上。

三、耐火特性比较:

1、电缆本体:BTTZ铜导体耐温是1083℃;绝缘氧化镁粉耐温是2800℃;所以极限耐温是1083℃;BTTW铜护套、铜导体耐温1083℃;矿物绝缘带耐温是1375℃,所以极限耐温也是1083℃。两种电缆都能通过英标C(耐火温度950-1000℃,连续3小时)W(650℃喷淋试验15分钟)Z(950℃撞击15分钟) 。

2、电缆接头比较:

BTTZ的电缆接头,一般用有机材质密闭(氧化镁粉在空气中会吸潮),接头处导体绝缘不是氧化镁而是热塑套管,这两种材质的耐温不超过200℃,显然是不耐高温的。因此在配电系统中,接头也应耐高温避免火烧。BTTW无中间连接头,全长系统都耐高温。若系统特长,必须加一个中间接头,BTTW的中间接头还是采用矿物带绝缘,其耐火等级与电缆本体一样。

四、环保特性比较:

BTTZ电缆在火焰中燃烧时无毒无烟,可称是绿色环保产品。BTTW电缆在燃烧中也是无毒无烟,同样是绿色环保产品。

五、电气特性比较:

1、电缆阻抗比较,BTTZ阻抗较大,它的导体在加工中有粗细(在拉拔过程中,导体是靠氧化镁粉挤压变小,因此镁粉有紧有松,决定了导体有粗有细。其次,导体表面有麻点及氧化膜,实际导体截面达不到标称截面。再其次电缆在配电系统中增加了中间接头的阻抗,所有因素合在一起,其阻抗较大。)BTTW铜绞线,粗细均匀表面光滑,无中间接头,阻抗较小,所以同规格的截面,BTTW的截流量大于BTTZ的截流量。

2、动热稳定性两种电缆“本体”的热稳定性都是顶级的,无需验算。而BTTZ接头的热稳定性是不太可靠的,当短路温度大于200℃,它是无法抵抗,一般情况短路温度均大于200℃。关于两种电缆的动稳定,BTTZ是刚性结构,必须通过动稳定试验,试验中试品必须至少有一个接头,根据接头结构,BTTZ很难通过动稳定试验。BTTW是柔性结构,且无中间接头,能自动消除短路中产生的动热应力。

3、单芯电缆与多芯电缆,BTTZ没有无阻搞均匀的多芯电缆,所谓最大到4*25mm2的多芯电缆,它的三相阻抗是不均匀的,只能称其为四根单芯电缆组合在一起。BTTW则有阻抗均匀的多芯电缆,最大可到4*70 mm2,多芯电缆电气性能比单芯电缆好,一般来说单芯电缆在运行中会产生涡流(铜护套两端必须接地),造成铜损,不节能。在变频系统中一般也不能采用单芯电缆,多芯电缆则无上述缺陷。

4,树干式配电与链式配电,配电方式有放射式(电缆用量大)与树干式(节省电缆)。BTTZ无法采用树干式配电。现在大家是按照厂家样本中用分支箱或盒进行分支,但它们不是树干式配电而是链式配电,链式配电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是不能随便采用,以前大家不注意把BTTZ的链式配电误认为树干式配电。BTTW可以由分支箱分支;可以采用T型联接;可以预制成预分支电缆,且都是树干式配电。

5、电气强度比较,BTTZ在直线段电气强度较好,但在弯曲段变差,弯曲时内侧镁粉绝缘反而紧密,耐压有所加强,而在弯曲外侧,镁粉绝缘开裂,降低了电气强度,还有在中间接头或终端接头密闭不好,潮气浸入,电气强度大大降低,BTTW则矿物带既防潮又不会开裂,电气强度始终稳定。

六、施工、安装比较:

1、BTTZ电缆施工要求技术性高,普通工人不能安装,尤其在中间接头,要求更高,密闭帽扭矩不能太紧(使应力存在)又不能太松(密闭性差)。其次电缆弯曲时以及终端割断做头时都必须先采用喷灯去硬去湿。例如电缆到终端如果尺寸未计算好,必须在现场割断重新做密闭头,潮气会进入,最大进入长约600mm,因此必须用喷灯在大于600mm处喷烧,并向终端移动把潮气去了,否则绝缘摇不上去。BTTW安装时,无中间接头,弯曲时只要按弯曲半径弯曲,不需要喷灯加热。在终端可以任意割断,只要不浸入水中,电缆做终端时不用喷灯去湿,如果现场湿度很高,温度又低,此时可用热吹风在端头去湿,再用热缩套管封闭即可。上述做法,普通工都能完成而不需要技术很高的工人来完成。

2、安装自然力消除法,BTTZ是刚性结构,必须考虑自然力的破坏,因此在安装时每隔30米有—S型或Ω形段来抵抗自然力破坏,增加了安装难度甚至在安装中做不到,BTTW具有柔性在安装中会有微微的蛇形,不会受到自然力的破坏。

3、安装时间,BTTZ安装所花时间至少比BTTW多一倍时间,所以BTTW在安装过程中节省劳力和相关费用。

七、使用中的隐患比较:

1、隐患来自接头,BTTZ本体一般不存在隐患,但其接头无法保证。接头有三种因素留下隐患,A铜护套有细纹,是护套的薄弱环节,安装时留下机械应力很可能产生开裂;B密闭材质会自然老化,使密闭失效开裂潮湿乘机而入,使电气强度降低,产生漏电甚至短路;C接头绝缘材质老化(三十年后)电气强度降低而引起电气事故。

2、隐患来自自然力,BTTZ是刚性结构,且中间有接头(薄弱环节)即使30米有一缓冲连接,也不能保证其铜护套不会开裂,这一点已被大量的各类刚性管子受到自然力的破坏而证实。安装时要实现30米有一缓冲联接,这一措施是很难做到的。BTTW没有这缺陷。

3、隐患来自接触电阻,BTTZ接头有两种方式,A采用套管压缩连接,比较可靠;B采用机械连接,可靠性下降,刚连接时不会有问题,但时间一长,经热胀冷缩循环后,接触逐渐变大逐渐松动,接触电阻增大发热至损坏,这是大家熟知的,事故来自电缆接头,BTTW无中间接头,不存在上述隐患。

八、使用寿命比较:

1、电缆本体使用寿命,两种电缆无区别,50年以上是无问题的;

2、电缆接头,BTTZ接头处材质不是无机物,能保持30年寿命是相当好了,因为有机物的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而BTTW全系统都是无机材质,避免了迅速老化损坏。

九、价格比较:

1、原材料价格,BTTW略大于BTTZ,因为铜丝绞线价格大于铜杆;矿物带价格大于矿物粉;铜护套轧纹用铜量大于光铜护套,显然BTTW价格略大于BTTZ。

2、制造费用,BTTZ制造工艺比较落后也比较复杂,耐BTTW工艺先进,机械化生产,人工少速度快,废品低,所以BTTW制造费用低于BTTZ。

3、电缆配件,BTTZ配件较多而价格不菲,BTTW配件少价格低。

4、安装费,BTTZ大于BTTW。综合比较BTTZ本体加配件及人工费用等价格略大于BTTW。

十、前景比较:

其一:根据一些安装公司实际安装反映,对BTTZ电缆不愿安装,常与设计单位和业主发生争议,争议主要三点,一是BTTZ太硬,安装空间小导致安装困难;二是安装费用大,必须增加相关费用;三是BTTZ有中间接头,安装麻烦,而且中间接头位置不符合BG50168验收规则要求,所以他们推荐用BTTW。其二曾经设计过BTTZ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碰到了许多麻烦,辟如安装空间太小,弯头较多,配电箱尺寸太小等,若改为BTTW也是很感兴趣,所以大量设计采用BTTW。再其次得到许多电缆专家肯定,在建设部专家评审会上BTTW电缆被评为了“国际先进”,并经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各项指标型式检验合格,并正式上报建设部待批为部颁标准。可以预计,不久BTTW电缆在实践当中的使用会优于BTTZ电缆,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十

一、BTTW电缆的应用范围:

1、各类建筑物中的消防设备供电,防火电梯等供电;

2、重要建筑或人员密集的建筑物中设备及照明系统供电;

3、环境温度较高的场所,如钢铁厂、冶炼厂、玻璃厂等设备供电;

4、易燃易爆的重要场合,例如石油化工、煤矿等设备的供电;

5、需要特别清洁卫生的场所,如:医院、食品厂等供电设备;

6、重要的军工、国防、航天、卫星基地设备的供电;

7、地铁、发电厂、核电站重要设备的供电。

第3篇:低压架空绝缘电缆的选型分析

津成电线电缆内部专用

低压架空绝缘电缆的选型分析

目前低压电网改造工程已经启动,低压架空绝缘电缆可选用五种电缆料,选择哪一种好,看法不一。针对这种情况,从稳定提高电网工程质量,使之经得起历史考验原则出发,通过总结长期研究经验,进行经济技术综合分析,提出在低压架空绝缘电缆中选用的聚乙烯如果不交联还不如选用耐候型聚氯乙烯好的结论。

1.引言

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用电缆料一般有三种:耐侯型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选用哪种电缆合适,是当今电网改造和建设中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三种电缆料,如果单纯从技术性能看,最优者当属交联聚乙烯,其次是耐候型聚氯乙烯,再次是聚乙烯。由于交联聚乙烯价格高,它只能用在特殊要求场合,所以,最常用的场合应首选耐候型聚氯乙烯。如果用普通型(非交联)聚乙烯还不如采用耐候型聚氯乙烯,对于这种认识形成的缘由,我想先回顾亲身研制经历再进行经济技术综合分析,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与同行们进行讨论。

2.低压电网绝缘化的历史回顾

2.1国外早期开发情况

日本是在1961年开始开发架空绝缘电缆的,据1976年日本九家电力公司统计,低压架空绝缘线缆已敷设101800km,电网绝缘化率达到76%。低压架空电缆料多采用耐候型聚氯乙烯(OW型),也有采用聚乙烯的,但多是交联聚乙烯。

美国在1971年就制定了70℃~90℃600V的架空绝缘线缆国家标准,低压网多数使用耐候型聚氯乙烯电缆。

瑞典、法国、芬兰、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早在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生产架空绝缘电缆,并且在金具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使组装件逐渐系列化。对我国架空绝缘电缆的金具开发起到了重要借鉴作用。

2.2国内低压架空绝缘电缆的开发

辽宁沈阳地区对低压架空绝缘电缆的开发在全国是比较早的。1983年我随同沈阳市科委组织的技术考察团去日本考察,在日本城乡看到电网绝缘化程度很高,低压电网见不到裸电线,多半是黑色耐候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日本专家说,在低压架空绝缘电缆中,聚乙烯如果不交联还是耐候型聚氯乙烯电缆好。我们到日本吉野川电线株式会社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料生产车间参观,我特意带回电缆料样品回国。经剖析后,会同哈尔滨电工学院及抚顺塑料一厂等三家联合研制。用近两年时间于1986年研制成功。由抚顺塑料一厂生产耐候型聚氯乙烯电缆料,沈阳电线厂生产架空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经省级鉴定认为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日本JIS3340-1980(OW)型,德国DIN47720-1970NFYW型)。从1986年开始,沈阳电业局及辽宁省城乡低压电网开始大量敷设耐候型聚氯乙烯绝缘架空电缆,为我国电网绝缘化工作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与此同时,这项工作也受到东北电管局、省农电局

津成线缆 津成电线电缆内部专用

领导及有关同志的重视,积极在低压网推广应用耐候型聚氯乙烯绝缘线缆。所以辽宁是全国较早开发较多应用架空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省份之一。到了80年代末,全国电线电缆行业形成了架空绝缘电缆生产热。上海电缆研究所于1990年参考各地企业标准,编写了国家标准GB12527-90。根据实践,作者先后在1986年和1988年的《电线电缆》杂志上发表论文,重点阐述了耐候型聚氯乙烯绝缘架空电缆的研制与应用情况。1986年~1998年12年期间低压架空绝缘电缆技术虽然逐步成熟并推向全国,但由于在重发电轻用电思想指导下,电力资金很少用到电网改造上,电网绝缘化水平仍然很低,电网改造工作任重而道远。1998年夏秋之交,国家才把电力资金使用重点转移到电网改造和建设上,从而迎来了电网改造工程和建设的巨大发展,牵动了电线电缆行业等相关配套行业的大发展,积累了十多年制造低压架空绝电缆经验和能力的各生产企业得以有用武之地。

3.低压架空绝缘电缆目前应首选耐侯型聚氯乙烯绝缘

三种低压架空绝缘电缆料从经济技术全面分析来看,交联聚乙烯在目前经济条件不十分宽裕情况下,用在特别重要场合比较合适。关于其它两种电缆料:耐候型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建议目前应首选耐候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料,其主要理由如下。

3.1耐侯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已有30年架空运行的历史

架空绝缘电缆与其它电缆电缆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耐大气老化,这一点是一般电线电缆不具备的。大气老化因素很苛刻,最主要因素是太阳光紫外线,其它因素有雨、雪、冰雹、风沙、高温、低温、烟雾、鸟粪、化学物质、树干枝叶摩擦、风力摇摆等机械外力。长期暴露在太阳光下,紫外线对高分子材料破坏力很强,易出现分子链断开、表面变色和龟裂等现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高分子材料是很难抵抗大气因素常年累月侵袭破坏的。

耐大气老化性能如何,除了实验室内人工气候老化试验外,最有信服力的是长期架空敷设运行实践验证。在我国只有耐候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架空敷设历史最长,并且没有发现变色和龟裂现象,所以可放心使用。

机械工业部上海电缆研究所李养珠高级工程师早在60年代就从事电线电缆大气老化性能试验研究工作。她于1968年在哈尔滨太阳岛、齐齐哈尔市和海南岛等具有代表性地方,把各种颜色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敷设在太阳光下,并一直定期观察测试,发现黑色聚氯乙烯绝缘电线耐候性最好,没有变色龟裂,敷设16年后的1984年,她编写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橡塑布电线定点运行试验研究报告",并在《电线电缆》杂志上发表,为我国架空绝缘电缆正确选择材料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践根据。我们所从事的架空绝缘电缆的研究工作是在上述的试验研究工作成果的启发下进行的,特别是通过1983年去日本技术考察后了解到日本OW型耐候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的实际应用情况,使我们对耐候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更增强了信心。我们在过去所开发的耐候型聚氯乙烯电缆料在配方上做了两点重大改进,都是针对提高耐大气老化性能而采取的,比文献到中所述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耐大气老化性能更好。这种性能的提高标志着时代在进步。

抚顺塑料一厂自1986年以来,已累计生产耐候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料18000t,用户遍及东北、华北。其中包括黑龙江省最北部边境地区、青岛沿海地带、山西内陆等多风沙地区。通过十多年使用实践证明从未发生老化变色龟裂等质量问题。

聚乙烯存在着环境应力开裂问题,这是因为聚乙烯存在内应力,会随着使用环境条件变化而产生

津成线缆 津成电线电缆内部专用

开裂现象。当采用熔融指数为2.0的聚乙烯作电缆护套时,在电缆弯曲半径较小,并接触到一些诸如洗涤剂、化学试剂、肥皂水等化学物质时,常会使护套发生开裂。为改善聚乙烯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应采用熔融指数O.3以下,分子量分布不太宽的中密度聚乙烯。聚乙烯还有一个特点:在挤出时,熔融指数越大越易挤出,工艺温度宽,但不耐环境应力开裂;相反,熔融指数越小越不好挤出,表面易粗糙,但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优。所以,在选料时一定要严格按标准选用熔融指数小的聚乙烯,不能为了顺利挤出而选用熔融指数偏大的聚乙烯料,万一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表面出现环境应力开裂现象,将会严重损坏电网工程质量,影响极坏。

交联聚乙烯耐大气老化性能好。这是由于它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由于交联过程把聚乙烯分子的线性状态通过交联剂搭桥变成了网状结构,大分子链间上下左右紧密联结在一起,增强了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再加上光屏蔽剂和抗氧剂等作用,我们就不再担心交联聚乙烯耐大气老化能力。

有人认为中高压电缆用交联聚乙烯,那么低压电缆最好用聚乙烯,这种认识是不妥的。因为高压电缆用的聚乙烯是交联聚乙烯,与聚乙烯有本质区别。聚乙烯除了存在耐环境应力开裂问题外,还存在不可忽视的机械强度低、软化温度低、受热易变形、阻燃性能不好等问题。

3.2聚氯乙烯比聚乙烯柔软、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

低压电线电缆绝缘设计原则主要考虑绝缘的机械性能。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低压电网用电线电缆,机械性能好坏应是绝缘料性能的重点。然而聚氯乙烯比聚乙烯柔软、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好,从这点出发应首选聚氯乙烯。GB12527-90标准中规定,聚氯乙烯张强度为12.5MPa。抚顺塑料一厂聚氯乙烯电缆料抗张强度实测值达到20MPa左右。聚乙烯抗张强度在标准中规定10MPa,低于聚氯乙烯,实测值只有14MPa左右,比聚氯乙烯实测值低很多。在实际使用中电工都有明显感觉。在架设线路中.电缆在地上托时,聚氯乙烯电缆不易被托破和起毛,而聚乙烯则相反,容易被托破和起毛。在与金具接触承受压力以及树干枝叶接触摩擦时,聚氯乙烯由于机械强度高而不易被压坏和磨坏。平时我们用指甲在聚氯乙烯电缆表面不易划出沟痕,而聚乙烯由于强度低,很容易用指甲划出沟痕,这足以说明聚乙烯机械强度低。

3.3聚氯乙烯比聚乙烯阻燃性能好

聚氯乙烯燃烧时去掉火源后很快会自熄,而聚乙烯则不能,会继续燃烧下去,这是因为聚氯乙烯分子中含有卤族氯原子,所以能阻燃。据介绍东北某一农村低压电网不慎起火。火源扑灭后,绝缘电缆却继续漫延燃烧,烧坏了不少塑料大棚,引起了民事纠纷,经查绝缘电缆材料是聚乙烯。在聚乙烯中加阻燃剂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是提高成本,二是相容性差,降低绝缘性能。在GB12527-90标准中只对阻燃性能好的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规定了不延燃性要求,而对另两种阻燃性能不好的电缆(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没有此项要求。这一点在修订标准时应予以考虑。

3.4聚氯乙烯比聚乙烯软化温度不,过教能力强

聚氯乙烯软化温度:160℃~180℃,过载能力比聚乙烯要强很多,聚乙烯软化温度:110℃~125℃。当电路过载时温度上升,聚乙烯首先软化变形,导致绝缘破坏,特别是在与金具接触以及其它受到压力的地方更容易蠕变而发生事故。

3.5关于绝缘性能

津成线缆 津成电线电缆内部专用

聚乙烯用到10kV以上中高压电缆中可更大发挥绝缘性能好的优点,而在1kV及以下低压电线电缆中聚氯乙烯绝缘能力是足够的,国内外1kV及以下低压电线电缆绝缘材料除橡皮外绝大多数是聚氯乙烯,而聚乙烯多用于通信电缆和中高压电缆。

3.6关于耐水性能

从塑料材料总体看,耐水性能(即不吸水性)都很好。但塑料分类中聚乙烯耐水性是一流的。聚氯乙烯耐水性能虽然很好,但相比之下,不如聚乙烯。然而在几百伏的低压电网中聚氯乙烯的耐水性是足够的。这是因为低压架空绝缘电缆使用在空中,接触水的机会不多,就连经常接触潮湿和水的农用理地电缆(JB2171-85标准NLVV型)系列中都有聚氯乙烯绝缘电缆。难道用于低压架空的绝缘电缆还能怀疑聚氯乙烯绝缘的耐水性能吗?

3.7关于耐低温性能

聚乙烯的耐低温能力好于聚氯乙烯。但耐候型聚乙烯绝缘电缆在实际使用十多年过程中被证明能适应我国低温地区环境,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使用多年,很受欢迎,据反映从未发生低温脆裂现象。这是因为耐候型聚氯乙烯配方设计中已考虑到低温问题。采取技术措施后,它已不同于一般聚氯乙烯,而是经过外增塑改性的聚氯乙烯,所以能够适应我国北方低温环境需要,北方多年敷设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8关于电缆料价格分析

生产电缆企业选购电缆料以重量计价进厂,而卖出电缆是以长度计价出厂,所以评价不同电缆料价格应该采用体积价格法进行比较才有可比性。所谓体积价格就是用电缆料的重量价格乘以其密度之积,乘积低者,说明电缆料体积价格低。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的目前市场两种电缆料体积价格相近。

3.9对于低压电网,聚氯乙烯的绝缘能力是足够的

应该指出1kV及以下电网聚氯乙烯绝缘能力是足够的。自50年代塑料线被逐步普及推广以来,日常用电线除了橡皮线外几乎都是聚氯乙烯电线,国内外行业专家对低压电缆选择绝缘材料时从未怀疑过聚氯乙烯的绝缘能力。因为10kV以上中高压架空电缆采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绝缘而要求低压电网一定要用聚乙烯绝缘是缺乏全面分析的。

4.结论

(1)低压架空聚氯乙烯绝缘电缆通过理论分析和30多年长期敷设实践证明,具有耐大气老化性能好、机械强度高、耐托、耐磨、阻燃性好等优点,绝缘能力及耐水性能等都能满足低压电网要求。因此,应成为低压电网改造用首选产品。

(2)低压架空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机械性能、耐热不变形性能。但由于价格高,建议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用在特殊要求场合下较为合适。

津成线缆

第4篇:电线电缆检验员绝缘护套厚度标准

常规电缆pvc护套厚度

电力电缆;T=0.035D+1.0 单芯护套大于等于1.4/ 多芯标称护套为1.8mm 无铠装的护套最薄点为85%-0.1 有铠装的80%-0.2

控制电缆

无铠装型电缆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最薄点为85%-0.1

铠装型电缆护套厚度≥1.5mm 最薄点为80%-0.2

计算机电缆:

无铠装型电缆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厚度。最薄点为85%-0.1

铠装型电缆护套厚度≥1.2mm 钢丝铠装型电缆护套≥1.4最薄点为80%-0.2

第5篇:直埋电力电缆绝缘电阻降低故障的原因

直埋电力电缆绝缘电阻降低导致电缆线路故障的现象经常发生,也是电缆用户与电缆制造厂发生质量事故纠纷最多的项目。需要从电缆材料、电缆制造和电缆施工的角度,对电缆绝缘电阻下降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解释,包括电缆材料、电缆制造、使用环境、自然条以及敷设施工等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电缆绝缘受潮

1、电缆原材料受潮

电缆绝缘和护层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塑料类和橡胶类材料,并由此改性衍生出许多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材料制造厂在制造材料时,经过配合剂混合、混炼、造粒、冷却和烘干等过程,以及在材料运输、储存期间,往往会发生程度不等的受潮,使材料含有程度不等的潮气。因此,电缆制造厂在把材料挤包在电缆导体上之前,都要把材料进行烘干处理,挤出机组上都配有材料烘干装置,使挤出的绝缘层和护层内不会发生气泡和砂眼、表面不会起泡等缺陷。这是电缆制造厂的硬性工艺规定,否则电缆成品通不过出厂耐电压试验。

2、电缆制造过程受潮

在绝缘挤包过程中,绝缘层被刮伤,造成绝缘层破洞或脱胶,绝缘线芯在冷却水槽中进水,导致绝缘电阻下降。或者在挤包护层时,发生护层被损伤而进水,使绝缘层受潮,绝缘电阻下降。当制造多芯电缆时,即使绝缘层挤包完好无损,但在绝缘线芯绞合成缆时,以及在挤包护层时也可能发生损坏而进水受潮,于是成品电缆通不过出厂耐电压试验。

3、电缆施工过程受潮

在直埋电缆施工过程中,如果电缆沟开挖、电缆埋设作业、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接头制作不规范等,都很有可能损伤电缆护层和绝缘层。如果土壤潮湿或者电缆沟积水,一定会发生电缆进水。绝缘受潮后,使电缆绝缘表面电阻降低而表面泄漏电流增加,绝缘电阻下降,还会引起导体与绝缘层之间的电场畸变。绝缘内电场分布不均匀,会引发绝缘内部游离放电,甚至引起电缆击穿。售后服务实践证明,有95%以上的直埋电缆绝缘电阻下降事故是由施工不当引起的。

二、电缆使用环境

1、环境温度

根据介质物理学理论和工程实践,绝缘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呈指数式下降,而电导则随温度降低而按指数式增大。温度升高导致绝缘电阻下降。这是由于绝缘温度升高时,材料内的分子热运动增强,使导电离子的产生和迁移数量都随之增大。电缆通电运行后,在电压的作用下,由导电离子运动所形成的传导电流增大,绝缘层温度升高,势必造成绝缘电阻下降。

实验证明,电缆绝缘材料在70℃时的绝缘电阻值只有20℃时的10%。也就是说,电缆在导体工作温度70℃时的绝缘电阻,只有在导体工作温度20℃时绝缘电阻测量值的10%。如果

供电线路发生过负荷,电缆导体温度超过70℃,绝缘电阻下降会更严重。

电缆的敷设环境温度对绝缘电阻也有很大影响。在不同气候带地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测量的直埋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是不同的。在中国,虽然电缆产品标准中都规定了导体允许的长期工作温度,以确保电缆的绝缘水平,但在南方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直埋敷设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下降数值,比在北方温带和寒带地区下降数值大得多。这就是地区气候条件不同对电工产品性能要求的重要差异。

2、环境湿度

众所周知,电缆在制造和敷设运行过程中进水受潮,是危及电缆电气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不论电缆制造厂还是用户,都对此非常重视。

实践经验证明,造成电缆进水受潮的主要原因如下。

1)材料纯度

如果电缆绝缘料中混入杂质,特别是金属杂质,甚至所使用的不同颜色的颜料,都会直接影响绝缘的电气性能,使绝缘电阻下降。其原因,一是绝缘层内非金属杂质在电缆受潮时,会吸收水分,形成众多的导电点;二是绝缘层内的金属杂质直接就是导电点。在导体运行温度和外部环境温度联合作用下,这些导电点在绝缘层内形成导电通道,导致绝缘电阻减小和泄露电流增大,进而导致绝缘被击穿。

2)材料受潮

如果电缆绝缘材料已受潮,在挤包在导体上之前又没有烘干,将会出现绝缘层内有大量气孔、挤出表面不光滑以及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开裂等质量缺陷。因此,电缆厂家在挤出电缆绝缘层时,都要进行材料烘干。挤出低烟无卤料时,更要注意烘干。这些已是电缆厂家的基本工艺常识。

3、线路过负荷

实验证明,在供电线路不发生过负荷,电绝缘介质处于工作电场强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介质材料内的导电离子迁移率与电场强度大小成正比,即介质内的导电离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当电场强度比较高时,介质内的导电离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的趋势,逐渐由线性关系变为指数关系。介质内的导电离子迁移率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绝缘电阻突然大幅度降低,进而发�"离子雪崩",使绝缘层发生瞬间击穿。当电缆长期超负荷运行时,通常会发生这种故障。电缆制造厂在产品出厂前,都要按产品标准进行成品耐电压试验。电缆用户应根据线路额定电压,正确选择电缆型号,尽量避免电缆线路长期超负荷运行。

三、自然条件

1、白蚁损伤

白蚁是地下电力电缆的大敌,特别是东南亚和我国南方湿热地区,经常发生白蚁侵蚀电缆塑料护层的事故。白蚁遇到电缆时,除了啃咬之外,还会分泌出蚁酸,严重腐蚀电缆绝缘和护层,导致电缆绝缘性能下降甚至短路。因此,在电缆使用部门制定的敷设规程中,都有关于电缆线路防蚁措施的明文规定。

电缆的防蚁性能试验方法有三种,即国家标准GB2951.38和机械行业标准JB/T10696.9-2011规定的击倒法、群体发和蚁巢法防蚁试验。以往多年来,采用最多的是群体法。但经过多年来电缆蚁害防治经验教训,击倒法和群体法试验,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电缆在不同环境中的防蚁性能。于是,广东电网公司从2009年起的电力电缆招标中,规定防蚁电缆必须通过蚁巢法试验,电缆试样的被蛀蚀状况必须要达到I级水平。

2、鼠类损伤

鼠类对地下电缆的损害主要是啃咬造成的机械损伤,当电缆护层材料的硬度低于老鼠门齿的硬度时,电缆就很有可能被老鼠啃咬。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电缆防鼠试验标准,但各国都有自己制定的试验方法。我国JB/T10696.10-2011规定了大鼠啃咬试验方法。另外,由山东华能线缆有限公司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防鼠和防蚁电线电缆通则》,已于2016年3月19日召开了编制工作启动会,不久我国即可拥有正式的防鼠防蚁电缆产品标准。

3、霉菌损伤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有些国家就已经规定湿热带地区使用的电器产品应具有防霉性能。我国针对出口到这些地区的电线电缆,制定了相关的湿热带用电线电缆防霉性标准。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由于各年份中气候的湿热程度、延续时间不同、地域以及电线电缆使用环境的差异,直埋电缆霉害程度也不等。

根据有关微生物霉菌繁殖研究报告,霉菌生长的主要条件是温度和湿度。适合霉菌生长的一般温度是15℃~35℃,而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当温度低于0℃或高于40℃时,霉菌实际上停止生长。适合霉菌生长的相对湿度为80%~90%,而当相对湿度超过95%时,是霉菌生长最为旺盛的条件。因此环境温度为30℃±2℃和相对湿度大于95%时,最适合于霉菌大量繁殖。海南岛的湿热气候正好适合于霉菌大量繁殖生长。

如果电缆表面大量生长霉菌,对电缆的性能有较大影响,会引起:电缆表面变色、起麻点、腐烂;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率、介电强度下降,引起漏电,甚至绝缘击穿;绝缘和护套材料分子发生化学降解,材料机械性能明显降低,丧失其保护作用;潮气水分进入电缆内部,引起严重的电气性能故障等。

4、雷电影响

在雷暴发生时,如果线路上使用的避雷器等品质不良或接地保护不妥,落雷会击中避雷器,使线路负荷突然增大产生过电压,导致电缆中产生过电压冲击浪涌,造成电缆绝缘击穿。在我国南方包括海南岛雷雨频繁的地区,电缆线路遭受雷击事故屡见不鲜。

四、化学腐蚀

1、敷设环境化学腐蚀

如果电缆沟内的积水或直埋土壤中含有腐蚀性成分,例如硫酸或硝酸等,电缆表面长期与这些腐蚀性物质接触,会发生严重的化学腐蚀。如果电缆护层被损坏,水分进入电缆后会左右纵向扩散。在某些地区的地下水质和土壤严重受化学污染的情况下,如果电缆路径选择不当,电缆沟构筑不良,回填物腐蚀性太大,都会使电缆绝缘和护套有机材料的分子发生化学降解而导致电缆被腐蚀现象,使电缆绝缘电阻下降,甚至丧失绝缘电阻。

2、酸雨化学腐蚀

对电缆危害严重的化学腐蚀因素,除了敷设环境的水质和土壤状况以外,还有现代酸雨的严重影响。

所谓酸雨,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或生物物质燃料,将酸性化合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主要是二氧化硫)排放至空气中,造成降雨中含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的现象。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一般认为,如果雨水的PH值小于5.6,可被认为是酸雨。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工厂二氧化硫排放过量造成的。现在,世界上正在实施的"节能减碳"和"节能减排",其目的主要是减少硫化物和碳化物的排放量,以保护清洁的大气环境。

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发生酸雨灾害,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不但对农作物、森林、草原、鱼类等造成非常严重的灭绝性危害,而且对金属物品的腐蚀也相当严重,对电线电缆、铁路轨道、船舶车辆、输电线路、桥梁、房屋、机电设备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四川大学学报曾发表一份研究报告《酸雨作用下酸性土壤酸化过程中铜的腐蚀行为》。实验证明,酸雨会增大铜的腐蚀速率。铜的受腐蚀表面主要是氧化亚铜(Cu2O)和氧化铜(CuO)。

酸雨对直埋电缆的危害途径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成硫酸: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含有硫酸的雨水,在高气温环境中,从电缆护层破损点或电缆接头处进入电缆,对绝缘层、护层和铜导体都会发生腐蚀作用。硫酸腐蚀电缆护层和绝缘层,使其分子结构发生降解而损坏,使绝缘电阻严重下降,甚至失去绝缘和保护作用。硫酸与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CUSO4)结晶体,遇水成为蓝色硫酸铜溶液。。

CU+2H2SO4=CUSO4+SO2↑+2H2O

前几年,土壤腐蚀性大、酸雨重灾区的重庆市某供电部门,就在电缆端部发现了蓝色液体和绝缘层损坏的现象。如果电缆外皮损坏严重,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强日光的季节,如果发生酸雨,或者土壤中的硫酸含量较大,电缆进水很多,这种蓝色硫酸铜溶液会迅速沿着电缆长度上扩散,直到从电缆破损处和电缆端部溢出。硫酸铜溶液可以导电,渗入绝缘层内后,更曾强了绝缘层的导电性,进而使绝缘层的电阻急剧下降,失去绝缘作用,发生电缆短路事故。

五、机械损伤

多年来的电缆产品售后服务经验证明,在用户投诉的电缆机械事故案例中,有95%以上是由电缆安装敷设不当或线路维护不善引起的。某供电部门曾经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1)安装损伤:安装时违反操作规程;施工人员技术不熟练;制作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接头时不遵守施工工艺;电缆沟不符合要求;任意野蛮牵拉;电缆弯曲半径太小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发生电缆机械损伤。

2)外力损伤:在电缆敷设路径上或附近,有其他工程施工作业,而造成电缆损伤,此现象屡见不鲜。

3)车辆损伤:若电缆埋设深度不够,敷设后电缆沟覆盖保护不良,在车辆频繁行驶振动情况下,电缆频繁遭受很大压力和振动,导致电缆结构变形和损伤。

4)自然损伤:由气候过于湿热、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台风、地震等自然现象引起的电缆损伤,即所谓的不可抗拒力损伤。

发生机械损伤对电缆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这些地区"高温、高湿、强光"的季节里,直埋电缆在非常苛刻的环境中工作,每时每刻都处于湿热环境中,就像在经受"湿热老化试验"。如果直埋电缆护层破损,水分潮气进入电缆,会引起绝缘电阻急剧下降。即使损伤不很严重,敷设后通电检验正常,但时间久了,也会有水分潮气进入电缆,使绝缘电阻下降。这一过程,根据敷设环境、自然条件和破坏程度不同,一般为2~12个月,就很可能发生运行故障。

以上,从电缆绝缘受潮、电缆使用环境、自然条件、化学腐蚀和机械损伤五个方面,分析介绍了直埋电力电缆绝缘电阻下降、导致发生线路运行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纠正措施。只有电缆材料制造厂、电缆制造厂和电缆施工既用户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责,才能不断提高电缆质量,保证供电线路安全。

上一篇:学生会各部职能下一篇:十个没有手抄报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