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调研提纲

2023-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安全生产调研提纲

安全生产调研汇报提纲

调研汇报提纲

一、2012年亮点工作及目标完成情况

(一)1—10月全县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1-10月份,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XX起,死亡XX人,受伤XX人,直接经济损失XX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XX%、XX%、XX %、XX%。事故死亡人数占市政府下达指标XX人的XX%。

(二)2012年工作的主要成绩

1、固本强基,基层基础持续加强。坚持从优待安,提请县委、政府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将县安监局调整为政府工作部门,充实了县安监局工作人员; XX个乡镇均设立安办和交管办。坚持投入保安,提请县政府投入200万元建成一艘700马力的防汛应急抢险船,一次性安排78万元为全县所有乡镇安办配备摩托车、电脑、打印机、录音笔、照相机等安全监管专用设备;设立“六员合一”村级安全协管员,每月给予工作补贴,安全监管触角不断延伸。

2、建章立制,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坚持机制立安,用制度管事、管人。出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各级各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明晰、责权对等;建立道路交通、危化品、学校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6个,着力整合资源,促进综合、行业、属地三套监管体系有机融合;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实行月报告、季通报、年考核;精确量化安全生产目标,纳入县委、政府综合目标,实行单项考核,分值权重达到5%,安排15万元奖励先进,有效推动“履职尽责、尽 - 1 -

职免责”机制落实。

3、较真逗硬,“打非治违”成效明显。坚持依法治安,立足企业自查、乡镇检查、部门督查、政府验收四个层面,按照“边宣传、边检查、边发现、边处理”的方式,组成多个检查组深入乡镇、企业一线,采取下发文书、拆除设备、强制断电等手段,对各行业(领域)进行全面排查与整治,先后查处非法违法行为6300起,责令限期整改472家、停产停业40家,关停严重火灾隐患场所3家,提请法院关闭无证加油站5家,取缔无证页岩砖厂5家、无证烟花爆竹零售网点2家,行政拘留75人,刑事拘留1人。

4、科技兴安,保障能力日益凸显。在非煤矿山领域,推广运用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液压锤二次破碎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县所有页岩矿山停止传统爆破作业方式。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鞭炮生产线实现机械化作业,所有危险工序安装视频监控系统;2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的仓库安装视频监控和红外线报警系统,有效提升了安防能力。250辆短途客车全部安装GPS监控系统,提高了安全营运水平。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国土、气象、水利、安监等部门信息共享。

5、宣传先行,宣教培训力度空前。注重全民创安,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办“安监时空”、“与安全同行”等宣教栏目,及时传播安全常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年受众人数达到30万人次。邀请省、市专家授课,培训安全监管人员300人次,培训企业“三项岗位”人员2100余人次,培训村级安全协管员1500余人次。深入推进安全文化“五进”活动,编印、赠送安全气象历书10万册;积极推动各类安全创建,5家加油站创建为

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企业,3家烟花爆竹生产批发企业通过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验收。启动了1个国家级、5个省级、4个市级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二、全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纳入社会公共管理范畴,没有纳入议事日程。一些乡镇和部门安全发展思想不牢,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不够,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对安全生产说得多、落实得少,更有些既不做也不说,有松懈、麻痹和厌战的情绪。许多行之有效的规定、制度、办法未得到较好的落实,对违法违规行为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处罚不够。

二是基层安监人员责任大、压力大、无人管、不愿管的现象突出。一些乡镇和部门无人愿管安全,甚至出现靠抓阄、轮转等方式来确定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现象。

三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专项设备基本配置标准(试行)》要求,我县安全监管装备水平差距明显,不适应工作的需要;县安监局仅有一辆公务车,办公用房和业务用房十分紧张,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

四是“打非治违”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工作过程中部门配合不力。企业因安全意识淡薄、投入不足、管理落后等原因引发的大量事故隐患,因缺乏联动机制,还没有督促整治彻底。

三、对县委来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考核量化,落实安全责任。把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提拔晋升的重要考量指标,切实扭转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口头支持、行动敷衍的局面,督促乡镇、县级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2、加快建章立制,强化组织保障。建议县委出台相关文件,对乡镇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在福利、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优先考虑,将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同志吸引和稳定到安全监管第一线,切实扭转乡镇安全监管力量薄弱的局面。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整改奖罚制度,对未能按期完成挂牌隐患整改任务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员严格进行问责和责任追究,对隐患整改任务完成得好的进行奖励,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3、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安全意识。建议县委将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纳入宣传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公益性宣传力度、深度和广度,为我县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社区创建等工作提供良好平台。

4、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政府投入,确保安监部门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及装备配备标准;确保政府管理公共设施的安全投入和安全隐患治理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有所提高。

第2篇: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提纲

关于安全生产工作调研的几点建议

1、安全生产方面的突出问题 问题

一、利益链冲突,执行困难;

产生问题的原因:

安全生产直接和经济效益挂钩,多数安全管理人员执行力不足; 改进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奖罚措施应落实到位

问题

二、部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产生问题的原因:

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差,侥幸心理严重; 改进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加强管理人才团队建设,定期进行管理培训工作,做到管理人员会管理、被管理人员服从管理;多组织班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案例学习及思想灌输;加强项目团队建设,安全工作齐抓共管,让安全侥幸心理消灭于萌芽状态。

产生问题的原因:

由于保温新技术应用,聚氨酯成品保护多使用聚苯板,该材料无阻燃设计要求导致施工现场着火源增多,加之人员防火意识淡薄。

改进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A、望主管部门统一地下车库保温、防水材料的成品保护做法,减少施工现场着火原以减少火灾的概率。

B、认真执行动火审批管理办法

问题

四、项目部对提出的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足或导致事故发生的;

产生问题的原因:

项目经理及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不重视 改进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对发生安全事故的项目负责人,实行停招投标或限制下一年度再执业等措施。与企业的奖罚可捆绑处理。对项目经理形成统计管理资料并进行备案。

2、对安全文明措施费管理工作的建议

3、对安全事故救援应急预案的建议

应急预案应加强管理不能形式化,有条件的话定期进行预案演习,预案的流程控制应严密,事故处理要简洁快速,减少影响。尽量避免公司等其他单位,特别是新闻媒体、110等单位受到负面影响,防止扩散。

4、对安全工作激励奖惩的建议

安全奖惩制度必须落实到位,工作好的项目和个人必须时事给予现金奖励,才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3篇:规划调研提纲

总体规划调研

■城市总体规划调查提纲

一、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资料

1.近10年城市统计年鉴

2.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

3.区域规划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资料(文字、图纸)

5.市(县)志及专业志如建设志、交通志、环保志等

6.政府工作报告

7.人口普查资料

8. 区域行政区图、城市1:5000或1:10000地形图

二、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资料

1.人口资料

内容包括:全市总人口,全市人口的历年变化情况,城市人口总数,年龄及性别构成、文化构成,历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城市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城市周边地区人口数量、用地面积资料

2.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3.区域及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工业园区现状(性质、规模和主要企业类型)、工业园区发展的设想、工业园区规划资料; 现状主要仓储用地的布点、用地面积、性质。

4.城市商业(含市场)现状及发展设想

5.城市及周边区域旅游业现状及发展设想

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分布、特色及旅游线路;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的布局、数量、等级;旅游客源数量及淡旺季分布

6.城市居住设施(用地)

内容包括:各主要居住地段的分布,各类型住宅建筑的面积,居民住宅建筑质量、人口分布

7.城市教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中、小学、幼儿园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班级数、师生人数

8.城市文化娱乐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娱乐场所(影院、图书馆、文化站、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性质

9.城市医疗卫生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医院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等级

10.城市体育设施

内容包括:现状主要体育活动场所、居民健身运动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1.城市宗教设施

内容包括:宗教场所的布点、用地面积、地址

12.城市对外交通

内容包括:区域及城市高等级公路现状(等级、宽度及长度)及规划设想,铁路及城市轨道现状及交通规划设想,主要客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主要货运站场的布点、用地面积、

性质、交通运输手段,主要航道的等级、宽度

13.城市道路及交通系统

内容包括:各条道路的路幅、横断面形式、公交线路条数及具体走向、公交站场位置及用地规模、公共停车场布点、用地面积,加油站布点、用地面积

14.城市绿地系统

内容包括:主要公园、苗圃及防护绿地的布点、用地面积

15.南桥新城给水资料

内容包括:水源地点、水质等级、水源保护现状;现状用水量、供水普及率、供水压力;现状水厂布点、用地面积、地址;现状配水管网的分布、管径

16.城市排水资料

内容包括:污水排放设施、地点、处理手段、污水处理率;现状污水排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污水处理设施布点、用地面积;雨水排水管网的分布、管径;涵闸现状;城市及周边地区现状水系

17.城市供电情况

内容包括:现状日、年用电量(农业、工业、生活)、平均用电负荷、最高用电负荷;变电站布点、用地面积、等级;电网走向、等级

18.城市电信情况

内容包括:电信设施及电信电缆(或电讯导管)的布置、走向;电信网点的布点、容量、用地面积;移动通讯、无线寻呼业务、公用电话服务;邮政网点布点、用地面积

19.城市燃气情况

内容包括:现状用气量、气种、气源、气化率;现状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

20.城市防灾工程

内容包括:人防工程现状布置、设施;抗震防灾现状设施、措施;避震疏散道路;防洪、排涝的设施分布、标准;消防站、消防大队、消防栓等设施分布、消防装备,消防供水现状

21.城市环境保护

内容包括:水源保护区,污染排放大户及排放量以及种类,大气、水体及噪声环境评价,环境监测报告

22.城市环境卫生

内容包括:各类废弃物量,废弃物收集、运输、排放、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状况,垃圾处理场、收集及中转站、果壳箱、垃圾箱(桶)、公共厕所的分布,环卫专用车辆及停车场、进城车辆冲洗站,其他环卫机构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区域环境调查

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将所规划的城市或地区纳入更为广阔的范围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所规划的城市或地区的作用、特点及未来发展的潜力。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区域环境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的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

城市化是区域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城市化是一个过程,这个概念包含着两层含义:首先,城市化是指城市数量增加或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一定地域范围(如全国、全省、全县等)的城市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其次,城市化也指将城市的某些特征向周围郊区传播扩展,使当地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模式逐渐改变的过程。这两层含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城市化概念。区域内城市化水平的确定和预测所需要调查的内容包括:

(a) 现状城市(镇)的数量,各城市(镇)的常住人口数以及各城市(镇)内的非农业人口数;(b) 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历年变化情况;

(c) 农村各行业劳动力总数,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可能;

(d) 农村耕地的总量及历年的变化情况;(属用地)

(e)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以及不同流动方向上的流量;(人口)

(f) 在该地区中,城市建设投资的数量以及城市人口规模扩大所需的城市建设投资增加的数量等等。区域环境调查涉及的第二个主要方面是城镇体系。城镇体系的调查是为了确定所规划城市在城镇体

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优势,其调查内容主要有:

(a) 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以及在更广区域范围内的作用和地位。这里所指的更广区域范围依据所规划城市的不同类型职能而确定,主要是指该城市的经济区域。

(b) 市域范围的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状况;(用地)

(c) 全市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

(d) 市域范围内的交通条件,包括铁路、航运、公路等的规模等级、容量、利用率等。

(e) 市域内各城镇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其中包括各城镇的性质、规模及其腹地的范围,各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与潜力,各城镇的经济结构与主导产业,各城镇具有区际意义的企业及其产品,各城镇间经济、社会联系的程度等。

(f) 市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状况。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历史环境调查

城市总体规划所进行的历史环境调查首先要通过对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调查,把握城市发展动力以及城市形态的演变原因。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发展演变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每一个城市由于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能形成各自的特色,城市的特色与风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方面,是城市中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结晶,体现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的习俗、文化素养、社会道德和生活情趣等。二是物质环境方面,表现在建筑形式与组合,建筑群体布局、城市轮廓线、城市设施、绿化景观以及市场、商品、艺术、文物和土特产等方面。

城市总体规划中历史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

(a) 自然环境的特色,如地形、地貌、河道的形态及与城市的关系;

(b) 文物古迹的特色,如历史遗迹等;

(c) 城市格局的特色;

(d) 城市轮廓景观,主要建筑物和绿化空间的特色;

(e) 建筑风格;

(f) 其他物质和精神的特色,如土产、特产、工艺美术、民俗、风情等。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自然环境调查

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又影响甚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而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城市发展的变化。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自然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自然地理、自然气象和自然生态等因素。

(1)自然地理因素

地理位置:任何城市的地理位置可以通过经纬度予以确定。不同的经纬度界定了城市的时区、气候区等。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城市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关系。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城市的布局、建设项目的选址以及工程设施与建筑物的布置密切相关,对城市景观也有着直接的作用。调查的内容包括坡态、坡度、坡向、标高、地貌等。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布置、设计标准、工程造价、工程安全等起重要作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如黄土、滑坡、溶岩、冲沟、沼泽地等)、地震、地基承载力、地下矿藏等。

水文和水文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不仅影响到城市的给排水供应能力和工程,同时也影响到用地选择、布局等内容。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江河流量、流速、水位、水质、地下水储量和可开采量、地下水质、水位等,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江河湖的洪水位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以及洪水淹没范围的变化情况。

(2)自然气象因素

风象:风象对城市布局尤其是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布局有重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城市通风、防风、抗风等工程的设计与安排。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风向、风速,以及其他风象如静风、山谷风、海陆风等的频次与特征等。

气温:调查内容包括年和月平均温度,最高和最低气温、昼夜平均温差、霜期、冰冻期及最大冻土深度,同时还要掌握热岛效应、逆温层等的特点。

降雨:包括雨量、降雪量及降雨(雪)强度,掌握暴雨量公式。

太阳辐射(日照):日照与城市道路走向及宽度的选择,建筑物的朝向与间距等直接关系。需调查日照时数、可照时数、太阳高度与日照方位的关系等。

(3)自然生态因素

自然生态要素的调查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基础,调查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城市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社会环境调查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社会环境调查内容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方面,也就是作为整体的人的构成方面,主要涉及到人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

(1) 人口自然变动是指通过自然生理过程而导致的城市人口整体性的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中位线、人口的性别构成、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及其变化的历史。

(2) 人口的迁移变动是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情况,涉及到人口的地域分布、人口的年机械增长率等及其变化历史。

(3) 人口的社会变动是人口在社会构成上的变动。主要包括:人口的部门构成(是城市产业结构的一种表达形式)、人口的劳动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人口的民族和宗教构成等及其变化的历史。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经济环境调查

经济活动是城市活动中最为重要而显在的活动,是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可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总体规划中经济环境的调查是认识和解决城市问题的基础。在总体规划阶段,经济环境的调查主要涉及区域的、全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一般而言,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如城市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城市整体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以及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状况。

其次是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经济状况,如工业经济状况、产业的构成以及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的地区优势等,还包括其它各产业部门的经济状况,如农业(指郊区)、商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基础设施等等。

第三是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分布、土地价格、土地供应方式与管制、土地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及它们的运作特征与相互之间的关系、房地产市场的概况等。

第四是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其中既涉及到城市政府公共项目资源的运作,也涉及到私人资本的运作,以及政府吸引私人资本从事城市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就政府资金而言,需要调查历年城市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资金来源,投资总量以及各单项的资金量,资金安排的程序与分布等。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用地调查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所确定的城市用地分类,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进行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等状况进行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按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规划的要求。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6中类和73个小类。一般而言,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以

达到中类为主。

城市用地的10大类及其代号分别为: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

1. 居住用地

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根据这些用地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配备的情况、居住设施布局完整性情况、环境良好性情况等,将居住用地分成四类。一类居住用地(R1)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是指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指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各类居住用地内再进一步细分为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2. 公共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级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共分成以下几类:

(1)行政办公用地(C1)指行政、党派和团体机构用地,小类分为市属办公用地与非市属办公用地。

(2)商业金融业用地(C2)指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和市场等用地,小类细分为商业用地、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服务业用地、旅馆业用地和市场用地。

(3)文化娱乐用地(C3)小类细分为新闻出版用地、文化艺术团体用地、广播电视用地、图书展览用地、影剧院用地、游乐用地。

(4)体育用地(C4)分为体育场馆用地和体育训练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C5)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等设施用地,小类分为医院用地、卫生防疫用地、休疗养用地。

(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小类细分为高等学校用地、中等专业学校用地、成人与业余学校用地、特殊学校用地、科研设计用地。中学、小学和幼托用地不应归入到此用地,而应归入到居住用地(R)中。

(7)文物古迹用地(C7)是指具有保护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革命遗址等用地。不包括已作其他用途的文物古迹用地。

(8)其他公共设施用地(C9)指除以上之外的公共设施用地,如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福利院等用地。

3. 工业用地

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工业用地按照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的影响程度,分为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和三类工业用地。

4. 仓储用地

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分为以库房建筑为主的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存放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危险品仓库用地和露天堆放货物为主的堆场用地。

5. 对外交通用地

指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

6. 道路广场用地

是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分为道路用地(细分为主干路用地、次干路用地、支路用地和其他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细分为交通广场用地和游憩集会广场用地)和社会停车场库用地(细分为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7.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其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市

政公用设施用地分为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的供应设施用地(小类分为供水用地、供电用地、供燃气用地和供热用地),公共交通和货运交通等设施的交通设施用地(小类分为公共交通用地、货运交通用地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邮政、电信和电话等设施的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小类分为雨水、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和粪便垃圾处理设施用地),房屋建筑、设备安装、市政工程、绿化和地下构筑物等施工及养护维修设施的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殡葬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绿地

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绿地分为用于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公共绿地(小类分为公园和街头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小类分为园林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

9. 特殊用地

指用于军事、外事和保安等特殊性质的用地,包括军事用地、外事用地和保安用地。

10. 水域和其他用地

指除以上各大类用地之外的用地,包括水域、耕地(细分为菜地、灌溉水田、其他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细分为村镇居住用地、村镇企业用地、村镇公路用地和村镇其他用地)、弃置第和露天矿用地。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主要调查方法

(1) 现场踏勘调查或观察调查

这是城市总体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可以描述城市中各类活动与状态的实际状况。主要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使用等方面的调查,也用于交通量调查等。

(2) 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针对不同的规划问题以问卷的方式对居民进行抽样调查。这类调查可涉及到许多方面,如针对于单位,可以包括对单位的生产情况、运输情况、基础设施配套情况的评价,也可包括居民对其行为的评价等,如针对于居民,则可包括居民对其居住地区环境的综合评价、改建的意愿、居民迁居的意愿、对城市设计的评价、对公众参与的建议等。

(3) 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性质上与抽样调查相类似,但访谈与座访会则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流。在规划中这类调查主要运用在这样几种状况:一是针对无文字记载也难有记载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对历史状况的描述;二是针对尚未文字化或对一些愿望与设想的调查,如对城市中各部门、城市政府的领导以及广大市民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等;三是在城市空间使用的行为研究中心的情景访谈。

(4) 文献资料的运用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涉及到的文献主要包括:历年的统计年鉴、各类普查资料(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房屋普查),城市志或县志以及专项的志书(如城市规划志、城市建设志等等)、历次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规划所涉及到的一层次规划、政府的相关文件与大众传播媒,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等。

第4篇:种粮调研提纲

调研提纲(种粮大户)

一、被调查人情况

姓名:年龄: 文化程度:祖籍:住址:

原来干什么工作,年收入多少:电话:

二、种粮有关情况

1.承包时间:

2.种植面积:

3.每亩产量:

4.每亩成本:种子元;肥料元;租金元;设备投入元;其他元。

5.每亩净利润:

6.销售情况。销往哪里:销路好不好:

7.每亩补贴元

8.与土地流转前相比每亩增加收入元

9.为什么选择种粮食:

11.现在种哪几个品种:

12.你认为种粮前景如何:

13.今后有什么打算,有扩大种植的想法吗?

14.目前存在困难和问题: 元;人工

第5篇:调研提纲(基层)

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

领导班子成员2011年基层调研活动安排

一、调研目的

深入了解公司与集团公司体制、机制相融过程中各单位的运行情况,各单位立体推进、预知管理开展情况,广泛征集公司干部员工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切实解决各单位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及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促进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积极推进专业化公司建设。

二、 时间安排

2011年10 月10日开始。

各调研组调研时间及行程安排确定后将及时通知各二级单位。

三、调研方式

调研活动主要采取听取汇报、实地(现场)调研、召开二级单位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员工代表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四、调研内容

(一)发展方面

1.本单位规划、计划、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2.在项目立体推进方面的具体做法?有没有对项目内容按阶段进行分解?有没有对各阶段工作完成时间设立截点?在项

目推进过程中对能够同时推进的内容有没有实行立体推进?对工作落实有没有明确责任人?对工作完成质量与结果有没有进行监督检查?有没有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对项目的立体推进有无好的意见与建议?

3.在企业发展方面有没有形成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具体做法有哪些?

4.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如何?

5.影响本单位发展的“瓶颈”或问题有哪些,有无解决的思路和方案?

6.有无需要总部协调解决的问题?

(二)管理方面

1.制度建设、体系建设、系统建设、流程梳理情况?有无相融的具体做法或建议?

2.本单位的建标、对标、达标情况?

3.在预知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有无好的意见与建议?

4.在产运销存的衔接方面有无好的建议与意见?

5.对公司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激发和调动各级领导人员和员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有无好的意见或建议?

6.是否从实际出发,根据业务特点、市场变化和上级要求,细化预算管理以及加强财务分析工作?

7.对总部专业部门的管理有无建议和意见?有无需要服务

的内容?

(三)销售方面

1.在、季度、月度、周营销方案的制定方面是否形成机制?方案的可操作性强不强?有无好的意见与建议?

2.对公司营销体制与销售机制的完善有无好的意见与建议?

3.目前的市场情况及沥青冬储方面有没有形成方案,具体思路是什么?

4.对区域内的客户有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定期进行信息更新,有没有进行优化?有没有对区域内20

12、20

13、20

14、2015年的市政、道路等方面的投资情况进行了解?有没有对沥青产品分领域、分品种的需求量进行了解?

5.在市场信息、商情方面需要总部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撑?

6.在市场分析方面,有没有形成定期或不定期研究的机制?

(四)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方面

1.“四好班子”建设情况?

2.企业“三支队伍”建设情况?

3.公司队伍稳定情况?

4.如何适应形势变化和市场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5.公司的党、工、团组织是否按照组织章程有效开展相关工

作?

6.公司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7.在落实中纪委提出的“七个不准”方面的具体做法?

8.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有无健全预防体系,“两书”签订率有没有达到100%?

9.员工对公司有何愿望和正当诉求?如何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0.“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

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第6篇:调研提纲

附件:调研提纲

1 设计、工艺系统

1.1产品零部件编码

1.1.1 产品零部件编码规则是否有正式的公司制度文件;

1.1.2 旅游观光车和电动汽车产品是否使用同一零部件编码规则; 1.1.3 标准件编码是采用国标还是企业内部的编码规则;

1.1.4 同一车型,同一零部件,不同供应商代码是否为不同代码; 1.1.5 同一车型,同一零部件,不同颜色代码是否为不同代码; 1.1.6 同一车型,左右对称零部件是否为不同代码; 1.1.7 零部件是否有版本号管理;

1.1.8 外协件中的原材料、成品是否有代码,是采用供应商的编码规则还是企业代码规则; 1.2半成品代码

1.2.1 漆后车身、焊装白车身、分装线产品半成品编码规则是否有正式的公司制度文件; 1.2.2 同一车身不同颜色的车身是否有不同的代码; 1.3整车代码

1.3.1 整车编码规则是否有正式的公司制度文件; 1.3.2 不同颜色的同一车型是否有不同的代码;

1.3.3 特殊订单车是否有整车代码,编码规则是否有公司文件; 1.4涂料、车身原材料等代码材料

1.4.1 涂料玻璃纤维等车身原材料、钢材编码规则是否有正式的公司文件规定; 1.5生产辅料代码

1.5.1 生产辅料编码规则是否有正式的公司文件规定; 1.6产品制造BOM 1.6.1 现有BOM结构,是否包含总装BOM、涂装BOM、焊装BOM,玻璃钢车身BOM,并有相互的关联干系;

1.6.2 产品BOM物料是否包括半成品、序间件;辅料、随车工具等; 1.6.3 BOM是否包括外协加工成品及其原材料明细;

1.6.4 BOM物料是否包含标准件,总成里的标准件是否为供应商自带的,在BOM里是否体现; 1.6.5 产品BOM包含的物料是否仅为采购件、外协件、自制件(半成品、序间件),分包件,有无设计上的总成号、图纸号等虚拟状态的零部件号;

1 1.6.6 产品BOM是否有套件,即只体现总成号,不包含期所属的装配状态的零部件明细; 1.6.7 有无BOM维护的相关制度,BOM的准确性如何保障,出现问题如何反馈处理; 1.6.8 新产品BOM是在什么时候下发,PP/SOP,完整性如何; 1.6.9 目前有多少种产品BOM,有谁来维护,用何种软件管理; 1.7特殊订单产品BOM 1.7.1 当有特殊订单产品时,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技术部门是否下达包括变化零部件明细等内容的技术通知。

1.7.2 特殊订单产品相关的技术通知下达时间是否能满足采购、生产计划下达,物料配送所必须的时间,增减件明细是否齐全,并均有物料代码;

1.7.3 特殊订单车所使用的新零部件是采购前是否都有零部件代码。供应商、采购价格信息; 1.7.4 特殊订单车相对基本型的技术变更情况是否与特殊订单车VIN关联并记录,以方便售后服务;

1.7.5 是否有特殊订单车的相关管理流程 1.8零部件与总成件试装

1.8.1 技术改进或质量改进的零部件是否进行台份试装,试制零部件是由技术质量部门或采购部门直接送到装配车间或试制车间,还有入库后由物流送装配车间或试制车间; 1.8.2 供应商提供的试制件是否有不免费的,价格是否在使用试制件前就已确定, 是否有试制将为供应商免费提供;

1.8.3 试装件是否都有零部件代码;

1.8.4 装试装件的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是否销售,如果销售是否有使用试装件情况的记录; 1.8.5 产品安装了哪些试装件是否有现场记录; 1.8.6 是否有试装件的相关管理流程; 1.8.7 试装件有哪个部门采购,是否物流入库再领用; 1.9代用物料

1.9.1 由于质量、采购、供应商供货能力等原因造成物料的短缺时,临时用某一物料代用; 1.9.2 使用代用物料时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及会签; 1.9.3 产品使用了代用物料是否现场有记录;

1.9.4 是否事先规定了一些容易受质量、采购、供应商供货能力等原因造成短缺的物料的替代件;

1.9.5 有无代用物料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1.10新产品试制

1.10.1 新产品试制分为几个阶段;

1.10.2 哪个阶段正式对其他部门发布产品BOM;

2 1.10.3 哪个阶段是技术部门实验室组装生产,哪个阶段开始在生产线上生产; 1.10.4 试制阶段产品新物料的供应商是否确定,有无纸面技术和商务合同; 1.10.5 试制阶段产品新物料是否有确定价格;

1.10.6 新产品的物料是否由采购部门采购,是否进入物流的仓库; 1.10.7 试制阶段产品的物料是否存在免费的; 1.10.8 有无新产品开发、试制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1.11工程变更管理

1.11.1 有无工程变更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1.11.2 技术变更时间确定后如何确定物料变更切换时间; 1.11.3 变更物料如何管控;

1.11.4 计划变更时间与实际变更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异;

1.11.5 变更物料起始使用产品的序列号是否现场有记录,怎样追朔; 1.12产品工位物料清单

1.12.1 是否有车间生产线、车间/段/工序的标准名称、编号与编号规则及相关的文件; 1.12.2 每一产品是否有分工位物料清单,何时下发;

1.12.3 产品工位物料清单与产品BOM是否存在差异,如何保持一致; 1.12.4 有无工位物料清单相关的制度流程 1.13工艺路线与工时定额

1.13.1 每个产品是否建立工艺线路与工时定额,是否有每个工位使用的工具、质量控制点信息;

1.13.2 对于无自动悬链的生产线,以及一个工位上完成半成品生产的如何确定工时; 1.13.3 有无产品工艺线路、工时定额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1.14对售后等部门技术资料服务输出

1.14.1 售后配件使用零部件代码是使用企业内部的编码规则,还是供应商的零部件代码; 1.14.2 在新产品或总成开发的哪个阶段向售后服务部门输出服务配件明细,零部件部件故障模式的维修方案;

1.14.3 是否提供售后服务的三维爆炸图;

1.14.4 对供应商零部件有哪些标识要求,以方便售后服务; 1.14.5 有无有关售后服务文件输出的相关制度和流程;

2.物流、采购管理系统

3

2.1 物流相关基础数据

2.1.1 物料如何分类(原材料,辅料,成品,半成品,设备、设备备品、备件,办公用品,工具、工装/夹具、物流器具等);

2.1.2 设备,设备备品备件,办公用品,工具,工装/夹具,物流器具等是否有编码及编码规则;

2.1.3 物料是否有有ABC分类,分类原则有无相关的文件规定; 2.1.4 各仓库货区、货位,是否有编码; 2.2 仓储管理内部管理

2.2.1 原材料,辅料,成品,半成品,设备、设备备品、备件,办公用品仓库是否划分货区、货位,并有固定的标识;

2.2.2 每一物料存贮工位是否有零部件代码、名称、、ABC分类、使用产品等固定的标识; 2.2.3 同一种原材料的摆放是否做到定置;

2.2.4 同一种原材料的摆放是否有先进先出、分供应商管理; 2.2.5 物料有否批号管理,哪些物料需要序列号管理; 2.2.6 是否有物料待检区,待检区物料是否计入库存帐;

2.2.7 物料入库后,是否进行二次拆包,再进行配送,有标准物料器具的物料有多少种; 2.2.8 配送车间的物料由多少种是原包装上线的; 2.2.9 哪些物料是配送制、哪些物料是领料制; 2.2.10 几种库存类型?合格,质检,冻结,废品等;

2.2.11 物料器具的标准化设计工作是否进行,由哪个部门负责; 2.2.12 是否有零部件包装设计,与供应商是否有包装协议; 2.3物料收货管理

2.3.1 有无生产原材料的收货制度流程; 2.3.2 生产物料的收货是否严格依据订单;

2.3.3 从交货到质检再到最终接收,平均每一种物料需要多少时间;

2.3.4 采购物料的到货明细(包含零部件名称、代码、到货数量、依据的订单号等)是供应商提供;还是公司某个部门清点后填写; 2.3.5 是否有直送生产现场的生产物料;

2.3.6 分包物料成品是直接送达生产现场还是入库后再由物流配送至生产现场; 2.3.7 试制阶段的新产品物料是否先入库后再领用; 2.4物料出库、退库管理

2.4.1 配送生产车间的物料有多少是用标准器具配送的,有多少是原包装配送的;

4 2.4.2 如果是原包装上线,包装是由物料部门打开还是生产线人员打开;

2.4.3 实行配送制的生产物料配送的依据、过程是怎样,有无相关的流程与制度; 2.4.4 实行领料制的物料是否按物料类别有相关领用的制度流程;

2.4.5 出现批量质量事故、或返厂返修产品需更换的零部件时,零部件如何领用,有无相关的制度流程;

2.4.6 整车调试时,出现需更换的零部件如何发放,有无相关的管理制度; 2.4.7 如何与车间物料进行物料交接;

2.4.8 由于生产计划变更等原因造成生产车间暂时不能使用的物料,是否退库、怎么退,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2.5工、料废、呆滞、积压物料管理

2.5.1 车间出现工废、料废物料时,如何补料;

2.5.2 工费物料如何处理,料废物料如何与供应商进行退换; 2.5.3 退库的工废、料废物料仓库如何保管; 2.5.4 有无工废、料废相关的制度流程;

2.5.5 呆料、积压物料如何定义,库房现场的呆料、积压物料、废料是否有标识; 2.5.6 有无积压物料、废料处理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2.6工程变更时物料切换管理

2.6.1 有无涉及工程变更物料切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2.6.2 工程变更物料如何管控,库房、配送现场的变更物料是否有相关的标识; 2.7循环盘点与盘盈盘亏处理 2.7.1 是否建立循环盘点制度;

2.7.2 每月末是否进行循环盘点,盘点时尽量减少配送车间的物料,暂时不用的物料是否退库;库房、生产车间100%物料盘点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2.7.3 盘盈盘亏物料是否都有原因分析,差异处理的流程怎样,每月差异处理率能达到多少; 2.7.4 目前库存准确率达到多少,按A/B/CA类物料;

2.7.5 一些较小的C类物料差异如何处理,是否有相关处理差异的规定; 2.8安全库存与缺料预警管理

2.8.1 生产物料是否都建立安全库存,制定安全库存的原则什么; 2.8.2 对于即将生产产品物料的短缺情况是否有预警; 2.9库存分析

2.9.1 目前已进行了哪些库存分析,如库存资金占用、库存周转率等 2.10分包物料

2.10.1 是否有带料、工序分包物料,大约各有多少种;

5 2.10.2 分包物料的原材料和成品是否都有代码; 2.10.3 分包物料原材料入库、出库的依据是什么; 2.10.4 有无分包材料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2.11采购人员相关基础数据

2.11.1 每个具体的物料都对应到具体的采购员吗,采购员有没有具体的编号,是否有相关的编码规则;

2.11.2 每个采购员采购物料范围的划分原则;

2.11.3 是否有专职的采购计划员,每个具体的物料是否都对应到具体的采购计划员; 2.11.4 采购部对物料的种类是如何划分的?如何划分采购的业务范围; 2.12供应商相关基础数据

2.12.1 供应商是否有编码。有无供应商编码规则相关的制度; 2.12.2 供应商基本信息资料是否有系统的收集;

2.12.3 如何对供应商分类,如公司内部、外部,国内国外,接收订单方/付款方/运货方等等; 2.12.4 同一车型的同一物料有2个及以上供应商的有多少;

2.12.5 同一车型的同一物料多供应商供货,各供货比例是否有合同的约定; 2.12.6 生产物料供应商是否变更频繁、新增和取消供应商是否有相关的制度流程 2.12.7 产品物料的采购周期是否都有,是采购员的经验值还是与供应商的合同约定; 2.12.8 产品物料的最小采购批量是否固定,是采购员的经验值还是与供应商的合同约定; 2.12.9 采购物料的库存基本计量单位和采购计量单位不一致的情况有哪些 2.12.10 产品物料的运输方式是否固定;

2.12.11 有采购最小包装单位吗?同一物料的采购最小包装单位是否固定; 2.12.12 生产物料采购是否建立安全库存管理吗,确定的标准是如何的;

2.12.13 生产物料供应商新增和变更是否频繁,目前拥有供应商的数量大概是多少; 2.12.14 2生产物料是否与供应商有供货相关的合同,合同都包括哪些;合同周期一般为多长;

2.12.15 是否选定的供应商进行评估确认,对供应商评估的参数有哪些(如根据供应商交货质量,价格,交货准时率,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的周期是多长?是否根据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ABC类划分,目前比例为多少;

2.12.16 生产物料供应商中有多少为日供货,日供货最高的频次为多少;

2.12.17 生产物料是否有明确的采购提前期,采购周期天数的范围是多少,采购提前期数据是采购人员经验数据,还是与供应商有合同等形式的约定; 2.13物料价格相关数据

1.13.1 生产物料是否都有合同价格,是否存在已供货,但还没有确定价格的情况;

6 1.13.2 是否允许同一生产物料不同供应商的价格有所不同;

1.13.3 生产物料价格是否包含运输费、包装费。进口件是否包括关税; 1.13.4 生产物料签订合同价格一般有效期为多少?

1.13.5 属集团公司内部独立核算零部件公司供货的生产物料是否有正式的价格; 1.13.6 生产物料供应商所供物料价格发生变化时,如何控制以前下达的订单; 1.13.7 分包物料原材料是否有价格明细,分包加工费;

1.13.8 生产物料采购价格是否有按采购数量区间定价的,或者为带有折扣情节的价格; 2.14物料采购

1.14.1 生产物料是否确定其采购策略,包括订货点、安全存+MRP、JIT(零库存)等采购策略; 1.14.2 生产物料采购的流程是怎样,是否有相关的制度流程;

1.14.3 目前给供应商的生产物料采购订单包括哪些(月度、周到货、日到货计划); 1.14.4 下达供应商的生产物料订单形式包括哪些(电话、传真、EMAI等);

1.14.5 生产计划的下达的提前期一般为多少,是否能满足大多数生产物料的采购提前期,不满足的如何管控采购;

1.14.6 已下达的生产计划是否变动较大,有无计划锁定期,计划变更时如何调整采购; 1.14.7 分包物料原材料及其成品下达采购订单流程怎样,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1.14.8 一份采购订单分多次入库,可否超订单入库,当月未完成的采购订单到下月时如何处理;

1.14.9 其他非生产性物料,包括计量工具、刀具、低值易耗品、生产用设备、设备备品备件、办公设备及用品等)的采购分别由哪些部门负责,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2.15供应商付款与发票校验

1.15.1 与供应商结算的类型包括哪些物料结算(入库结算、上线结算、下线结算)方法与流程 ;

1.15.2 与供应商付款周期为多长,是否所有的供应商都为统一的付款周期; 1.15.3 分包物料如何结算;

1.15.4 是否有采购发票处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1.15.5 如何处理运输费用?

1.15.6 发票校验中主要检查哪些数据?

1.15.7 发票检验的参考对象是采购订单、实际入库数或其它?如果发票金额与实际收货金额不符,如何处理?

1.15.8 是否存在冻结对供应商付款的情况

3生产计划与生产

7 3.1生产计划编制

3.1.1 目前的生产计划有哪几类,年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生产排程计划,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3.1.2 是否有三个的滚动月度计划,是产品类计划,还是分解到日的排程计划; 3.1.3 生产排程计划能否做到多少日,是否为滚动计划; 3.1.4 月度计划的准确率能达到多少;

3.1.5 生产排成计划是否有规定的锁定期,是否变化频繁,发生变化时如何调整; 3.1.6 月度生产计划、生产排程计划是否包含总装、涂装、焊装、车身制造计划,分别由哪个部门编制;

3.1.7 生产排程计划是否规定总装、涂装、焊装、车身车间的上线顺序,这种顺序是否可以由车间自行改变;

3.1.8 目前采用按单生产还是按库存生产?希望以后采取何种方式; 3.1.9 是否有生产计划编制,审批、下达、变更维护等相关的制度流程; 3.1.10 月度生产计划、生产排程计划是否包含新产品试制计划、总成试制计划; 3.1.11 月度生产计划、生产排程计划是否包含零部件试装计划; 3.1.12 月度生产计划、生产排程计划是否服务配件制造计划; 3.1.13 月度生产计划、生产排程计划是否包含批量返修计划;

3.1.14 每种产品是否有制造期量标准,如果有违反期量标准的订单,如何差处理; 3.1.15 月度生产计划、生产排程计划的一台车是否有对应的订单号(客户订单、销售预测订单);

3.1.16 是否对订单进行生产追踪,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追踪; 3.2车间生产制造

3.2.1 生产旁物料器具是否做到标准化

3.2.2 生产工序旁物料是否做到定置与零部件代码、名称等信息的目视化; 3.2.3 车间是否有组专职的物流人员;

3.2.4 描述生产物料车间接收的流程,有无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3.2.5 哪些物料为车间领料制,有无相关的制度流程;

3.2.6 现场出现零部件不良品的如何处置,退库更换是由车间还是物流; 3.2.7 部件不良品是否划分工废、料废,有无相关的制度流程; 3.2.8 描述车间领料的物料种类,是否有相关的制度;

3.2.9 描述接受上序车间和转序成品、半成品到下序的流程,是否有相关的制度流程; 3.2.10 生产完工如何报工和统计,有无固定的报表和制度流程; 3.2.11 每月末是否盘点,盘点时是否清线;

8 3.2.12 盘盈盘亏物料是否有原因分析,差异处理多长时间可以完成; 3.2.13 由于计划变更,已送车间的物料暂时不使用,是否退库; 3.2.14 是否有对车间资金占用,辅料使用、在制品等的考核指标;

3.2.15 出现停工、停线是否有记录,谁来组织分析原因,对造成停工、停线的责任部门是否有考核;

3.2.16 已下达的生产计划车间是否自行改动,上线产品的顺序是否可以改变;

3.2.17 生产线上的产品是否经常因为质量、缺料等原因经常脱线,脱线后如何处理;脱线的车是否有标识;

3.2.18 产品下线调试出现零部件问题需要更换,更换的零部件是从线上拿、还是另外领用; 3.2.19 上线产品有哪些随车的信息采集卡,如检验卡,特殊配置说明,选装件说明卡; 3.3产品关键零部件信息采集

3.3.1 公司产品都有哪些序列号,如:VIN号、车身号、出厂编号等;生产中如何采集这些数据,并保证准确性;

3.3.2 其他需要国家规定需要收集的零部件序列号有哪些,如何收集与保障准确性; 3.3.3 工程变更物料从那台车开始装配是否收集;

3.3.4 特殊订单车的VIN号,以及配置变化情况是否有收集; 3.3.5 试装件装在哪些VIN号产品上是否有收集; 3.3.6 每台车的关键零部件批次信息是否有收集;

3.3.7 多供方物料,装车后不易区分供应商的,是否有每台车用的那个供应商物料信息的记录;

3.3.8 每台车所用涂装的油漆、玻璃钢车身材料、车间钢材的批次是否有信息收集; 3.4现场质量管理

4.4.1 叙述产品入厂检验过程,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4.2 叙述生产现场不良品检验过程,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4.3 叙述工废、料废物料判别过程,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4.4 是否建立不良品索赔制度与流程,实际中是否落实执行; 4.4.5 是否有零部件质量故障模式代码体系,实际中是否使用; 4.4.6 是否建立产品返修流程

4.4.7 是否开展零部件批次管理与批次追踪管理

4.销售与售后服务

4.1销售基础数据

9 4.1.1 目前大约有多少经销商、4S店、是否有经销商、4S店的编码,以及编码规则的文件; 4.1.2 是否有专的部门负责维护经销商、4S店资料; 4.1.3 客户是否有代码,以及编码规则的文件;

4.1.4 是否专门部门的负责维护客户资料,到目前为止,已销售产品的客户信息是否都有收集,并保留完整;

4.1.5 客户类型的划分原则和标准是什么,(如:经销商、直接客户、大客户等); 4.1.6 销售产品的编码是否采用公司成品代码; 4.1.7 有无销售渠道和客户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4.2产品价格和定价管理 4.2.1 哪个部门负责定价;

4.2.2 定价调整的频率(月、季、年)为何;

4.2.3 对所有产品是否有标准价格表和折扣表? 是针对每个客户定价还是客户系列或者其他标准;

4.2.4 对于产品的定价中除去单价外,是否还包括各种装卸费用、运输费用、产品检验费用、税费以及其他的附加费用;如果有,包括在销售订单中还是另行处理?如何处理; 4.2.5 是否有产品定价管理的制度与流程; 4.3客户信用管理

4.3.1 是否开展了客户信用管理规则;公司对客户信用是否有相关政策; 4.3.2 有无客户信用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4.4询价与报价管理

4.4.1 哪个部门负责客户询价的处理;

4.4.2 是否有询价与报价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4.5销售预测

4.5.1 销售预测分几种,例如预测,季度预测,月度预测; 4.5.2 各种预测分别是怎样制定的;

4.5.3 是否要求经销商提供月度、周滚动预测计划; 4.5.4 月度销售预测与月度实际销售的差距有多大; 4.5.5 有无产品销售预测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4.6销售订单与销售计划管理 4.6.1 是否有销售订单的编号规则; 4.6.2 销售订单是怎样接受并被确定的; 4.6.3 怎样确定订单的交期; 4.6.4 是否有销售订单审批的流程;

10 4.6.5 对销售订单的完成情况是如何跟踪的;

4.6.6 订单下达之后是否会变更,变更大多数原因是什么,变更是否频繁。订单变更后,如何进行相应处理与管理,如何和生产等其他部门进行沟通;

4.6.7 销售订单是怎样转化成生产订单的;、

4.6.8 目前采用按单生产还是按库存生产;

4.6.9 如果按库存生产,销售过程中如何对订单的可承诺量进行检查,如现有库存、安全库存、已安排生产计划等?

4.6.10 如何管理订单的轻重缓急程度; 4.6.11 对拖欠订单的处理程序;

4.6.12 交货的具体数量如何确定;以订单、交货单、客户实际认可的数量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确定;有否出口订单,出口订单如何确定,处理流程有何不同;

4.6.13 有无销售订单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

4.7客户退货、换货、退款

4.7.1 对客户退货、换货、退款是如何处理的;

4.7.2 是否有客户退货、换货、退款相关的制度与流程规定相关审批流程; 4.7.3 如何处理退货、换货的运输费用; 4.8促销管理

4.8.1 对客户有无折扣、让利、返利核算,现金返利如何控制;

4.8.2 对客户有无赠品、促销品政策?如何管理?目前常用的促销方式有哪几种; 4.8.3 有无产品促销相关的管理制度与流程; 4.9成品仓储与发运管理

4.9.1 描述成品入库的过程,有无成品入库相关的制度、流程;

4.9.2 成品仓库车辆存储区车辆的是否划分,是否有编码,是否有制度化的编码规则; 4.9.3 成品仓库是否划分区域,如合格品、返修、实验、积压、报废等成品区域; 4.9.4 描述成品入库的过程,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9.5 入库的车辆有哪些标识,车型名称及代码、Vin号、订单号、下线日期、入库日期等; 4.9.6 是否进行账龄分析,如何定义呆滞、积压车的时间;

4.9.7 库存产品是否设置安全库存,以便低于安全库存时进行补货生产,设置安全库存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

4.9.8 成品库存情况能做到:实时、日报、周报。。。,如何体现有效和无效资源;

4.9.9 退货、实验、展车、积压、报废车、外借车如何管理与处理,有无相关的制度流程; 4.9.10 返修车是否先入库,再维修,维修费用如何统计;有无相关的制度流程;

4.9.11 成品库是否进行循环盘点或月末库存盘点,库存准确率是否达到100%,出现盘盈盘

11 亏是否有原因分析,差异如何处理、多长时间可以处理完成,有无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9.12 描述成品出库过程、有无相关的制度流程;

4.9.13 描述外借车、实验车、展车出库的过程,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9.14 成品到经销商、供应商的运输方式,如何排板车,如何追踪发运与到货,有无相关的制度流程;

4.9.15 成品入库、出库、日常保养有无相关检验标准、保养的制度与流程; 4.10售后服务与备件管理

4.10.1 售后配件使用零部件代码是使用企业内部的编码规则,还供应商的零部件代码; 4.10.2 目前各成品售后BOM是否齐全,用何软件保管与维护,由哪个部门负责编制; 4.10.3 当出现技术变更、配置变化、供应商变更等情况,如何维护售后BOM及记录变更历史; 4.10.4 有无售后BOM维护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4.10.5 在新产品或总成开发的哪个阶段向售后服务部门输出服务配件明细,零部件部件故障模式的维修方案,有无售后服务文件输出的相关制度和流程; 4.10.6 设计部门是否提供售后服务的三维爆炸图;

4.10.7 对供应商零部件有哪些标识要求,以方便售后服务; 4.10.8 是否有专门的售后服务配件库;

4.10.9 售后服务配件由哪个部门负责采购,采购的依据是什么,有无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10.10 目前有多少4S店或维修站,是否覆盖了产品的销售区域;

4.10.11 对4S店或维修站是否有储备零部件库存的要求,如何掌握4S店或维修站的库存情况;

4.10.12 叙述配件订单编制过程,有无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10.13 叙述配件出库、发运的流程,有无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10.14 配件仓库物料货区的划分情况,物料摆放的定置、零部件信息的目视化情况; 4.10.15 配件仓库物料是否建立安全库存,其原则为何;

4.10.16 配件仓库是否建立循环盘点,月末是否进行盘点,盘盈盘亏情况如何,是否有差异的原因分析,差异处理需要多长时间,是否做到月清月结; 4.10.17 目前配件的库存准确率能到到多少;

4.10.18 叙述三包结算的过程,是否有相关的制度流程; 4.10.19 叙述质量方库的过程,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10.20 叙述三包期售后维修的过程,是否有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4.11售后服务必需的产品信息收集情况

4.11.1 售后服务需要哪些序列号,如:VIN号、车身号、出厂编号等;那个部门负责采集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如何;

12 4.11.2 其他需要国家规定需要收集的零部件序列号有哪些,那个部门负责采集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如何;

4.11.3 工程变更物料从那台车开始装配是否有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提供; 4.11.4 特殊订单车的VIN号,以及配置变化情况是否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提供; 4.11.5 试装件装在哪些VIN号产品上是否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提供; 4.11.6 每台车的关键零部件批次信息是否有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提供;

4.11.7 多供方物料,装车后不易区分供应商的零部件,是否有每台车用的那个供应商物料信息的记录,是否有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提供;

4.11.8 每台车所用涂装的油漆、玻璃钢车身材料、车架钢材的批次是否有相关部门负责收集和提供;

5、成本管理

5.1. 现在财务核算采用何种软件,该软件有何功能,使用了哪些功能; 5.2. 公司成本核算分为几级 (总公司、分公司、分厂、车间级);

5.3. 成本核算对象为何(产品成本、零件成本) ,大约有多少几种产品及半成品;

5.4. 成本核算采用何种方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定额法、品种法、分批法等) ; 5.5. 成本核算要素(成本项目)包括什么(原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制造费用、其它) ; 5.6. 成本分摊费用(工资,制造费用)在产品之间如何分配(按定额工时、按实动工时、按产量、按定额成本);

5.7. 在采购过程中,是否有现金折扣发生?如果发生,如何处理? 现金折扣是否计税; 5.8. 辅助生产费用是如何核算和分摊、分配的?请详细说明。

5.9. 成本核算采用何种价格体系(计划价、实际价(加权平均,先进先出...) ;

5.10. 计划成本是如何编制(产品产量计划生成、材料计划成本、费用计划成本、产品计划成本;

5.11. 定额成本是如何编制(定额工时、采购件定额成本、工作中心费率、辅料定额成本、产品定额成本计算、定额成本的修改) ? 是否需要将模拟成本直接装入定额成本 ; 5.12. 生产车间是否采用计件工资制,计件工资如何核算与分配;

上一篇:法律七进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泰国普吉岛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