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以信息技术类专业为例

2023-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VR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VR技术是将计算机建模与其相对应的设备相结合,给用户带来“虚幻真实性”的虚拟真实世界。VR概念是由美国W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机构也分布在美国。美国不仅是VR技术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最早将VR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的国家之一。我国在VR领域虽然起步晚,而且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近几年,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和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我国的VR技术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VR已经被九五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全会列入了重点研究顶目。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技术和工具,其独特的优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全新的、与众不同的教育体验[1]。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仅为教育场所或设施的设计人员和教育业务的指导人员提供了实践其教育价值的新的途径和方式,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它解决了学习和实训的困难、提高了学员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效率,从改善教育的效果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社会需求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量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调查显示,企业招聘时对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短时间胜任工作岗位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或者项目主管在应聘时更看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简历中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或者参与项目情况更加吸引招聘者的眼球[2]。企业更希望毕业生能够尽早上岗,缩短再培养时间,降低成本。笔者进行的一份调查问卷中显示企业能够提供一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74.7%,能够提供三个月以内培训时间的占25.3%。(2)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现代企业在人才运用上,更加强调使用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具备多种技能的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在软件编程基础上,同时具备计算机网络维护、网店美工、视频处理等技能。(3)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调查显示,部分企业明确表示更愿意接收经过培训学校培训的学生而非高职院校毕业生。目前培训学校会针对某一领域,比如软件编程、影视后期、UI设计对学员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培训,培训期间穿插企业真实项目实战,从而提高了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以软件应用为主,软件操作类课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操作性、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化教学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传统教学方式及手段以及呆板的教条式教学模式严重制约00后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将传统授课模式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最新的VR技术运用到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迫在眉睫[3]。

三、引入VR技术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

(一)VR实训室建设需求

(1)全景视频区。该区以VR全景视频为主,学习者可以进行VR课件的学习,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桌面型VR软件的操控完成360度全景视频观看。(2)VR互动区。以桌面型VR虚拟软件为主,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脑及键鼠的操作完成虚拟仿真软件的操作,从而达到学习、感知的目的。(3)VR体验区。该区依赖新型的VR技术及头显设备支持,为学习者提供逼真的虚拟现实体验,此种体验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同时满足教学与体验的需求。

(二)信息技术各专业VR教学新体系

在对信息技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与整合,构建了如下方案:

四、形成有效教学模式

(一)整合教学资源,降低实训成本,提高实训安全性运用多场景虚拟现实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优化教学环节和程序,提高实训教学环节的效率,通过虚拟现实实训平台的搭建,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VR教学易于教师组织教学,同时降低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实训中的成本耗能,降低了实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实训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二)形成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将VR应用在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中,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合教学和认知规律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进步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通过VR技术创设真实、丰富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借助信息化工具和手段不仅可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空间,还可以对职业教育教学手段和领域进行开拓创新。

(三)提高专业技能,打通学生就业通道

VR实训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目前专业教学和行业企业实践内容不对称的矛盾,因此可以达成学生专业技能和企业需求间的无缝对接。五、结论

五、结论

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VR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必将促进VR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以及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提高课程的趣闻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思维能力。但在引入VR技术的教学模式中,还存在着诸如资源共享不完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还将不断探索、不断改善。

摘要:随着VR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在军事、电子商务、医疗、娱乐等行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VR技术在教育领域也赢得了高度的重视,并开始将该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环节中。探索VR技术在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有效教学模式,对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VR,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邱亚萍.VR技术发展现状、应用前景与对策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2):184-185.

[2] 黄杰,聂蓉,徐敏.VR技术在城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10):382.

[3] 项婷婷,楚晓丽.VR/AR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及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17(6):176.

上一篇:教师魅力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作烟后稻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