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沙包教学反思

2023-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投掷沙包教学反思

《投掷沙包》教学反思

杜磊

这节课中手“捏”沙包的现象比较严重,我认为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没有明确扔飞机的主要目的,而将“捏”的这一动作延伸到了投掷沙包的动作上来了。

2、“捏”的动作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容易接受。

3、 在教学中这一现象未能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看到有些学生在捏住沙包扔时确实有时会更远些的,因此就顺应了学生这样的动作了。改进方法:

1、明确扔飞机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扔的方法(后引与鞭打),而不是“捏”的动作。

2、教师全面理解本教材在投掷教学中的位置,不要孤单教材,仅仅为了扔沙包而扔沙包,缺少系统性。

3、从开始练习沙包的教学时,就让学生养成手持沙包的习惯,改正“捏”的方法。

4、采用“缩小半径”的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手的大小来制作沙包的大小,把沙包做的很实,使沙包可以在手中握住

第2篇:投掷沙包教学反思

《投掷轻物》教学反思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小学水平二体育课学习的重要教学内容。下面就本节课谈谈上完课后的教学感受。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原地侧向投掷的技术方法,即掌握投掷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为此我专门设计了教学情景:学生体验军营生活,学习投弹方法。在上课之前,通过组织让学生玩纸飞机,让学生在玩中明白了“投掷的角度是前上方,出手的速度要快”这两个重要技术的原理,并能在实践练习中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我将原地侧向投掷的动作示意图,打印在纸飞机的背面,学生只要拆开纸飞机,就能直观的看到投掷的动作示意图,并且能边看图边尝试做动作,学生经过尝试体验之后,再经过老师的讲解示范,更进一步的明确了投掷的动作要求及方法。许多平时体育不是太好的学生也轻意的学会了这个技术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直接讲解示范的效果要好,而且在这种教学实践中,学生接受技术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获取的,而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思想。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体育课中如果没有“玩”,那么这节体育课肯定不能吸引学生,不能体现“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学习和实践”的教学目标。一个小游戏,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了上课角色,玩得十分开心。学生始终在玩中开展技能的练习,获取更多的知识,进行创新实践,愉悦身心。从整节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十分喜欢这种练习方式,他们整节课,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听课的老师点评知道自己的缺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队伍的调动过于繁琐,特别是在第二个环节的《投弹演练》。由于是借班上课,对于学生不够熟悉,我还是在按照自己学校的班级上课,所以在队伍调动这一块做得不够到位,学生对于我的讲解方法也不是很适应,所以就出现了在第一次游戏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不会做。

二、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不多,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很重要,特别是在语言激励这一块,对学生多做鼓励,表扬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学练积极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我在这节课中,只出现了,小朋友们真棒!刚才新兵们的表现都很好!动作真漂亮!投得真远等等。还是很不够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这一块还要多加重视。

第3篇:投掷沙包教学反思

在上四年级投掷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投轻物、打活动目标、比赛与练习相结合、看谁投得远的反复练习,提高了同学们对投掷的积极兴趣,以直接兴趣为动力,情趣特点真实地决定了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效果。在课堂上,我还让学生用自制的投掷物进行练习,个个生龙活虎,尽情玩耍,学生们如此的兴奋出乎我的意料。在课后我深受启发,要是在体育课中,我们能多采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易的器材,自己创编些新游戏。我相信,课堂一定更加精彩。通过到其他学校听课和在网上看教学视频,我个人认为给低年级学生上体育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小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小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2、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投得准、掷得远、打活动目标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体格健全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在这个项目的教学活动中,第一是没能更好的组织好学生的“玩”,不足之处之二是练习投准的密度不够,但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以及适时恰当的点评与指

导,学生在活动中也能初步认识了正确的投掷技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一 名好的体育教师,在今后其他体育项目的教育中能更好的运用好“教”与“玩”,得花更大的精力去思考。

第4篇:二年级沙包投掷教案

二年级《沙包投掷》

一、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二、教材、学情分析:

投掷和投掷游戏在小学体育水平一教学内容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重点是肩上屈肘,快速挥臂。难点是动作连贯,协调用力。

针对二年级学生活波好动、求新求趣,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全身协调性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活动内容展开教学。遵循整体原则、和谐原则与健康第一原则,结合生活常识,运用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动作方法,掌握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动作方法,以“原地投掷沙包”的学练为主线通过“诱导练习”、“实物原地练习”、 “实物练习”、“自我提高”、等活动完成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探究、分层教学等新的教学理念。

二年级《沙包投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投沙包的兴趣。

2.通过教师的引导式教学,使学生在游戏和自我练习中初步接触和了解原地投掷的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协调性。

3.通过自主练习游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在游戏过程养成“自立、自控、自律”的行为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

肩上屈肘、均匀用力、协调连惯。

2、教学难点是

均匀用力。

三、器材准备

1.音响 2.标志杆8根 3.小垫子20张4.沙包70个 5.藤圈10个 教学部分 一:开始部分

1.课程常规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检查人数,服装。

(3)安排内容,提出课堂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 全体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有秩序的慢跑2圈。 2学习原地投掷。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边听边学。原地侧向投沙包要领:两脚开立比肩宽,左肩对准正前方,引沙包臂伸直,蹬转把肘翻,沙包从肩上过,挥臂投向前。 重点:站位正确,投掷臂后伸,右腿微曲。 难点:蹬地转体,挥臂过肩协调连贯将沙包投出。

2、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同学们通过尝试,肯定想了解怎样把沙包投准。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对沙包投准动作技术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安全教育:学生投掷沙包时,其他学生不准随便走动,听老师口令再去捡拾沙包。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4、游戏“急速轰炸”

游戏规则:

(1)将学生分成七组,进行比赛

(2)每组第一位同学跑向指定地点后将沙包投入指定圈内,然后返回,拍下一同学右手,下一同学跑出。 (必须投进圈内方可返回) (3)哪组先完成,为胜利组。 三:结束部分

1、集合总结与评价,对胜利者要和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

2、宣布课结束,师生道别。

器材回收。

第5篇:水平二投掷沙包说课

本节课我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助走投掷沙包 游戏:接力跑

2、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水平二)新授教材。也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投掷活动,在日常生活、劳动、体育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投掷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协调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在教学中,我采用游戏贯穿整堂课,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教学目标(1):使大多数的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助走投掷沙包一些方法。 (2)学会上一步投掷沙包的基本动作,提高自己的投掷能力。 (3):体验投掷活动的运动乐趣和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上步、同时转体引球。教学难点是:上步、转体、引球的动作连贯。

二、说学情

1、有利因素。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个性天真活泼、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又有一定的投掷基础。因此,本课所选用的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实现。

2、不利因素。虽然学生已掌握一些的技术基础,但学习新技术动作有一定阻力,个别学生因心理因素不够稳定,又容易产生满足或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顺利进行。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挂图讲解示范法、分组练习法、游戏竞赛法、情境教学法。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探究,再结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欲望,更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

体育课的结构是人体的参与活动,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再结合课的任务和小学生心理需求,我把本节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灌穿在游戏中,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分为开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开始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

2、准备部分:玩纸飞机。为了让学生在课堂里动手、动脑,练习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折纸飞机,展示飞机,让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充分的活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基本部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一环节约为8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中”。

(二)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本节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手段来进行教学。

1、通过语言的提示与诱导,让学生利用纸飞机作成纸球进行抛接练习。充分地展示他们的想象能力,模仿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让学生自主组合友伴,进行相互抛接纸球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同时,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3、组成四个小组进行“打标靶”比赛。比赛时,在一定时间内打中多的一组为胜,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4、游戏:创造性的接力跑。为了使学生下肢得到发展,利用手上的沙包,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将把沙包摆设成一个字或一个图案进行接力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环节约为28分钟,运动强度为:强。

(三)结束部分

1、为了使学生恢复心理和生理负荷,通过熟悉的音乐和轻柔的舞蹈动作进行放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2、小结:总结本课的优、缺点、表扬为主。

3、收还器材

这一环节约为4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为:弱

第6篇:《掷沙包》教学反思

时间:2011-5-9 21:32:15 来源: 浏览:

38次 所属学校:金针小学 作者:

黄晓英

通过这几节二年级的投掷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我不难发现低年级小学生有一种天性,好动,精神不易集中,而且不太喜欢听从教师的细心讲解,不太喜欢按照老师所规定式和要求去做,他们总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其实这就是小学生段所特有的一个特性,他们对各种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因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即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合。在上三年级投掷课时,我让学生通过投轻物、打活动目标、比赛与练习相结合、远的反复练习,提高了同学们对投掷的积极兴趣,以直接兴趣为动力,情趣特点真实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效果。在课堂上,我还让学生用自制的投掷物进行练习,个个生龙活玩耍,学生们如此的兴奋出乎我的意料。在课后我深受启发,要是在体育课中,我们能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易的器材,自己创编些新游戏。我相信,课堂一定更加

可是,我在上课时,发觉给低年级的孩子们上体育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小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小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2、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尤其是低年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来,通过投得准、掷得远、打活动目标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潜移效果。

3、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体格健全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要达到这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最后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没能更好的组织好学生的“玩”,不足之处之二是在学生练未能对投掷的挥臂动作做具体要求,导致学生在练习中出现一味追求投准而忽略了肩用力挥臂的动作技术的现象,但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以及适时恰当的点评与指导,学活动中也能初步认识了正确的投掷技术,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做一名好的体育教师,在今后其他体育项目的教育中能更好的运用好“教”与“玩”,得花更大的精力去思考!

上一篇:经典对联集锦下一篇:安城卷烟市场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