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灿烂千阳

2023-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评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

战争,一个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对于这个词的认识,可能是死亡的代名词,可能是遍地狼烟,炮火轰鸣的场面,可能是亲人离别,苦不堪言的无奈。可是,我并不知道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身处一个和平的国家,战争似乎离我太远太远,我无法体会为了躲避炮火而颠沛流离的生活的无奈,无法明白眼睁睁看着炮弹夺去亲人朋友的生命的感受,无法想象尸横遍野,到处都是残缺的肢体的画面。

阿富汗,在我的记忆里似乎从来就和这个词相联系。记得儿时在电视里看到的阿富汗永远都是浓烟滚滚,男人们永远都在愤怒,而女人永远都在哭泣。在世界的许多角落,阴暗的角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也许只是为了一滴水,也许只是为了一粒米,但那却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然而,战火纷飞环境中的人们,即使贫穷、卑微、屈辱、悲痛,也一次又一次的拾起希望,哪怕希望是如此的渺茫。

《灿烂千阳》写了两个阿富汗女人的命运。私生女玛丽雅姆,在十五岁生日时:母亲自杀,有三个妻子的富商父亲,为了面子将她嫁给大她二十多岁的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被邻居拉希德所骗,为了心上人的骨肉被迫嫁给了拉希德。从此两个女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最后拉希德的谎言戳破,莱拉的恋人塔里克并没有死!就在拉希德毒打莱拉之时,忍受了几十年家庭暴力的玛丽雅姆挥动铁锹打死了拉希德,让莱拉带着两个孩子与塔里克一起逃到了巴基斯坦,玛丽雅姆自己走上了断头台……

《灿烂千阳》这本名字听上去很美的书,却让我了解了战争中阿富汗的最真实也最残酷的面目。“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多美的诗句,只可惜有人还没吟诵完就被炮弹炸得碎成了尸块。真是讽刺,也真是多么凄惨鲜明的对比。都说战场是男人的,而被迫生活在战争中的女性却更值得人们关注。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却要承受自己的儿子,恋人,父亲为了所谓的胜利和荣誉而离开,甚至是死亡。

书中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身上集中了阿富汗女人的全部优点:善良、温柔、多情、勤劳、朴实、忠实、忍耐、坚强。但她们却无奈的沦为了战争和家庭的牺牲品。因为战争,14岁莱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本该有的幸福生活,过早的承担了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因为家庭,玛丽雅姆从小就不能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失去母亲之后,还被父亲逼迫远嫁他乡。而这两女人的共同丈夫——拉希德集中了阿富汗男人所有的缺点,这丑恶的男人虚伪、自私、残忍、凶残、冷酷、贪婪、吝啬、偏执、阴险、好色、重男轻女。这更使得着两个本来就悲剧色彩浓厚的女人更加让人同情。但是,就算是在这样充满痛苦与辛酸的生命中,每一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看到希望的温暖阳光,这两位女人公的故事虽然极其悲哀,但她们并没有绝望,并且让我们看到了即使在黑暗、压迫的时代依旧存在人性的光辉,,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对家人的爱与牺牲这一主题。

我很喜欢书里的这段话;“再过几年,这个小女孩将会变成一个对生活没有太多要求的女人,她将不会给别人添加负担,将不会透露她也有悲哀,失望和曾经被人嘲笑的梦想,这个女人将会像一块河床中的岩石,毫无怨言的忍受着流水的冲刷,然而她的圣洁将不会因此而被玷污,她将会变得更加高贵。莱拉已经从这个女孩眼中看到了某种东西,那是藏在她灵魂深处的品质,那是拉希德或者塔利班都无法将之摧毁的信念。到头来,这种东西将会成全她的解脱和莱拉的获救。”这个小女孩,正是莱拉和塔里克的女儿,她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象征着希望,象征着信念,也象征着和平与圣洁。在阿富汗,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太阳,一千个灿烂的阳光能否驱散阿富汗的硝烟所带来的黑暗,唯有爱才能让我们看到这灿烂千阳。

第2篇:灿烂千阳

《灿烂千阳》读后感

以前的我不是很喜欢看外国书籍,总觉得翻译过来的文章少了那么些原汁原味,可惜自己能力有限也没能力阅读原版书籍。刚开始知道胡赛尼是通过《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他的另一本巨作就是《灿烂千阳》,从阅读第一章起,我就被他的文字深深的吸引着。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一个叫做玛利雅姆的女孩,玛丽雅姆在阿富汗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长大,被人称作“哈拉米”。她想上学,母亲却告诫她:“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

私生女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生日时一去不复返:母亲自杀,定期探访的父亲也仿佛陌路。她成为了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失去了父母与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 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重压,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她们曾经水火不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然而,多年的骗局(塔里克还活着)终于被揭开。当莱拉再次看到塔里克时,多年前的梦想又重新浮现在脑海中,但是拉希德根本不可能放她走,终于在当天晚上多年来积蓄在心中的怨恨爆发了,拉希德想要杀死莱拉,玛丽雅姆为了救莱拉,杀死了拉希德。为了莱拉的幸福,玛丽雅姆一个人背负上了杀死丈夫的罪名,最终死在塔利班的抢下。但是却给莱拉换来了幸福。

故事的背景与我们生活的时代非常相近,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在经历磨难,生离死别,病痛战争的时候,那时的我们刚刚出生,感受着大家的疼爱跟幸福。我们一路接受呵护的长大,却有时候还会怨天忧人,还会感叹生活的不公,那么对于同时代的玛丽雅姆跟莱拉来说这个社会又是什么,在那样一个充满战争,欺骗,冷漠的地方,他们的坚强执着,相濡以沫。真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看完这本书的深夜躺在床上,我却觉得外面似乎光亮无比。仿佛我也看到了一千个太阳。我深感懊悔,为我曾经不经意的人性的懦弱。我深刻的记得我告诉自己要活的真实些的,但有的时候仍然会向自己屈服。我想到了莱拉在经历了那些可以让人绝望的生活后仍然可以获得幸福。我知道她的勇敢是存在的,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变得同样。她想过不要那个恶人老公的孩子,但是在经历了那么多的坎坷,人性的光辉并没有变的灰暗。她仍然怀着一份爱,善待了一切。原谅了一切。

莱拉,你的原谅和爱,为你未来人生的路上洒下了光明的种子。原谅了所有,爱,重生了自己的灵魂。待到最后,她回到了玛丽雅姆居住了15年的泥屋,她看到了柳树,山坡,她看到了玛丽雅姆的心。她也看了玛丽雅姆父亲留下的信,写下曾经的懦弱以及他的悔恨。

假如宇宙真的有神灵,那么他是明智的,因为他从来不说一句话。也许在他眼里,所有的一切都是能被原谅的。 爱,可以穿越一切。真正的去拯救一切。

第3篇:灿烂千阳

感悟生命

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每一段悲痛的情节中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

-------读《灿烂千阳》有感久居无赖,信手拈来一本纽约时报榜首图书《灿烂千阳》来寄托闲散的情丝。这是一部阿富汗坚忍悲痛的历史,一段阿富汗三十年辛酸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自我救赎的动人故事。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卡勒德·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现了近半个世纪阿富汗妇女所忍耐的种种。个人,忍耐饥饿、病痛的约束;家庭,承受战争创伤、难民流离失所;国家,忍耐前苏联、塔利班与美国的战争。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人们数不清她(这里特指蒙受灾难而坚忍不拔的伟大的阿富汗妇女)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这就是 胡赛尼在《灿烂千阳》中用 赛依伯的诗句对主人公玛丽雅姆,以及与她一样虽承受生活重压,心中仍有灿烂阳光的阿富汗妇女的赞美。

“这个女人将会像一块河床中的岩石,毫无怨言地忍受着流水的冲刷,然而她的圣洁将不会因此被玷污,她将会变得更加高贵。”这就是笔者对一名陷入命运泥潭而永不言弃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的称

赞。这个卑微可怜的富商私生女成长在阿富汗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对知识急切渴求的她却遭到母亲冷漠的告诫:“学校怎么会教你这样的人?一个女人只要学一样本领,那就是忍耐。

玛丽雅姆十五岁时她的童年就像颗石子一样被无情的丢进一个充满暴力与压迫的家庭,在遭遇母亲自杀,曾经装作亲密无间的父亲也形同陌路的悲惨境地时,似乎命中注定了她要成为喀布尔中年鞋匠拉希德的妻子。从此她便忍辱负重,“苟活”在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阴影下。在变态狰狞的拉希德的百般蹂躏下,玛利亚姆常常被皮鞭抽得伤痕累累,甚至被打掉牙齿,抑或嘴里塞满石头„„即便如此,她都从未放弃过生活。每每独自抚平伤痕,她又继续顽强地移动在昏暗狭窄的房间里,洒扫庭除。玛丽雅姆就是河流中这样一颗平凡的石子,饱受冲刷,历经磨难,生命却依然焕发着坚韧的光芒。

十八年后,战乱仍未平息,少女莱拉再次落入狠毒罪恶的拉希德之手。与渺小悲悯、令人唾弃的玛利亚姆相比莱拉似乎差强人意:她出身于一个教育良好的家庭,从小与塔里克青梅竹马,却在战乱中不幸失去双亲,更让人绝望的是与塔里克也走散了。经历这次突变后她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为了保存这个与塔里克唯一的联系,被迫嫁给粗暴的鞋匠(比莱拉大40多岁)。

“任性”的莱拉为了见到父亲,替自己讨个公道,她在门外石阶上睡了一夜;为了改变拉希德,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她锲而不舍地尝试着;为了看到繁华的城市,她只身穿过荒原;为了鼓舞生活的勇气,

她一遍又一遍地为自己描述梦想中的美丽村庄。在这一刻,突然很喜欢月亮,和谐,柔美,平静,清澈。不像身后的太阳,刺眼的光芒然而,多年的骗局终有被揭穿的一天„„她们将做出如何的选择?她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忍耐什么?’‘不用操心,’娜 娜说,‘需要你忍耐的东西绝不会少。’”事情仿佛这句断言一样意外的发生了:在精心策划的逃窜的计划败露后,两人回家遭到鞋匠毒打,从此莱拉的日子也举步维艰。随着战事的加剧,家里的经济开始困难,不得不把阿兹沙 送到恤孤院。在一次去恤孤院时莱拉与塔里克(先前莱拉以为他死在战乱中)重逢,让莱拉心中浮起一丝希冀。接着,由于小儿子向鞋匠告密,莱拉和玛利亚姆再次遭到毒打,眼看莱拉危在旦夕,玛利亚姆拿起铁锤杀死了鞋匠。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饱经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折磨,心底潜藏着的悲苦与忍耐相互交织,曾经让她们水火不相容,又让她们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依为命。拜托了令人鄙视的希拉德的拼命纠缠后,她们的命运将由自己主宰。

之后,莱拉听从了玛利亚姆的劝诫,带着孩子跟塔里克逃奔巴基斯坦,而玛利亚姆则别无选择的留下自己,接受了命运的终极审判。她的大部分生活过得都不好,但也有过与莱拉同孩子一起的美好时刻,她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在一生阴霾的最后补上了一道绚丽的彩虹。

而莱拉,在巴基斯坦平静得度过一年后,听闻塔利班已经退离喀布尔,决心返回故乡,在战争的废墟中重建家园。

灿烂千阳,书如其名,点亮了人们心中那盏沉默,黯淡的心灯。人类战争造成的伤害也许离我们尚远,我们尚无法体会 书中主人公命运的悲剧。但人类面对自身的灾难和人性的残忍又是多么的无奈!让我们在感受这悲天悯人的纠结中呼唤现实生活的希冀,憧憬未来的美好。

2011年2月12号

第4篇:《灿烂千阳》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很场景感的书,作者对场景变化以及人物描述非常贴切,随着一行行文字,一付付画面在眼前真实展现。对阿富汗长达30年战争历史了解甚少的我或者你,舒舒服服窝在沙发上,就像看一部轻松电影看完这本书,毫不费力。

分享美丽的文字。分享爱。

1、 在谎言揭穿之前,私生子玛丽雅姆有个疼爱她的父亲,每周一次带着微笑和礼物探望住在乡下泥屋的母女。

【星期四是扎里勒到泥屋来看望她的日子。等到终于见到扎里勒的时候,玛丽雅姆将会挥舞着手臂,跑过空地上那片齐膝高的杂草。】

而她的母亲娜娜则对此嗤之以鼻。娜娜以前是扎里勒家的女佣。在怀上玛丽雅姆时,娜娜被父亲的三个妻子赶出了家门。娜娜告诫玛丽雅姆【有钱人总喜欢说谎,别中了他的迷魂汤。】

可当时还年幼的玛丽雅姆并不能理解娜娜的意思,她爱着她的父亲,因为他带来多彩的世界。

【他拥有一家电影院,玛丽雅姆从未见过。但在她的恳求下,扎里勒曾经向她描绘过它的形状,所以她知道电影院的正面是蓝色和棕色相间的陶土砖,还知道它有一些包厢座位和格子状的天花板,推开两扇摇摇摆摆的门,里面是贴着地砖的大厅,大厅里面有些玻璃橱柜,展示着各种印度电影的海报。每逢星期二,儿童观众可以在零食部得到免费的冰淇淋。】

怎么样,我相信一座漂亮、富有人情味的小镇电影院已浮现在你眼前。真美。

第5篇:《灿烂千阳》读书笔记

战火中的友情与爱

人们数不清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月亮,也数不清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题记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军阀势力不断扩大,炮火不断呼啸着从人们绝望的眼神中划过,在一座经受炮火洗礼的城市里,两位主人公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相差了20年,却有着雷同的遭遇却有着相反的结局,她们是那个时期阿富汗女性遭遇的代表,在作者的笔下,让人深深的触动。一个是从不被重视的私生女,母亲自杀,父亲杳无音讯,最终嫁给拉希德的姑娘;一个是失去父母与恋人,亦被迫嫁给拉希德的少女。两名阿富汗女性各自带着属于不同时代的悲惨回忆,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的动荡岁月,心底潜藏的痛苦与忍耐相互交织,让原本水火不容的她们,渐渐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与梦想,逐渐沦为失落,无助与孤独。一个偶然,当多年的谎言被揭穿,当一切重新开始,终将有人付出生命的代价,有人将付出血的偿还在这个不可宽恕的时代,闪耀着真挚的友谊与不可毁灭的爱。

本文第一个主人公是玛丽亚姆,颠沛流离的她,年纪轻轻母亲便在树上结束了生命,父亲也不见了踪影。在生活的压迫下,他不得不嫁给了当地的鞋匠拉希德,从而开始了更加悲惨的命运。 本文的第二个主人公是莱拉,原本出生在一个美满的家庭,但是在战争的不断摧残下,他先后失去了两个哥哥,当他收到自己曾经的“哥们儿”塔里克的死讯时,悲痛欲绝的莱拉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也在这样的伤痛下,同玛丽亚姆一样,嫁给了鞋匠拉希德,命运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两人嫁给拉希德的日子里,由于玛丽亚姆对莱拉的种种偏见,让两人并不能和睦相处,甚至有时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勾心斗角,导致更激烈的斗争。当莱拉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因着孩子对玛丽亚姆的喜爱,玛丽亚姆竟然渐渐的和莱拉日益亲密,很快成了母女般的情谊,谁也离不开谁。当莱拉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时,玛丽亚姆见证了莱拉的坚强,对莱拉的好感越来越深。直到有一天,莱拉遇见了曾经的恋人,才得知他并没有在战火中死去,而这一切都是个全套时,她愤懑的打算和玛丽亚姆离开拉希德。

逃亡时刻都是危险的,当被人陷害导致被遣送回家时,他们遭到了拉希德的斥骂和毒打,而玛丽亚姆为了救莱拉,杀死了拉希德从而引罪上身,在审判时并没有将莱拉的举动告诉法官,而是自己默默地承受了罪行。

而莱拉从此找到了最初的恋人并离开了这个城市,与两个孩子度过了未来的时光。这是一种爱,这种别样的爱纵使一对恋人远隔千里,纵使他们生死未卜,但是黎明的阳光总会到来,千百年来,多少家中的妇人期待着男人归家的身影,又有多少失望的眼神带着思念渐行渐远,只有那些专一的人们,才会抛开一切,默默地厮守,或许这种深深的厮守,就是终成眷属的理由吧。

书页渐渐翻倒了片尾,莱拉的守候等到了塔里克的回归,生死的迷雾渐渐褪去,未来的道路赫然显现出来,她用隐忍和不断的反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路,找到了一个让她有所归依,由所臣

服的男人。在为莱拉获得新生而感到庆幸时,又不得不赞扬玛丽亚姆的勇敢与坚强,他敢于为自己的朋友分担罪过,这种舍己救人的意识,更是凸显了在旧家族制度下两个悲凉女性深深的友谊,她们不会因过往的琐事而怀恨在心,并且不会出卖彼此,这种友谊在现今社会似乎少之又少。而作为两位女性的丈夫拉希德,他虽然令人感到可气可恨死有余辜,但是他却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对于自己的儿子,他从不吝啬自己的精力,总是想着如何能让儿子过得更好,在战争频发的时候,在食物紧缺的时候,他总是以儿子的生活优先,这何不是一种父爱的伟大。

在这本书中,整个时代背景都是以阿富汗30年战争来写的,其中对阿富汗妇女因为歧视和各种没有道理的约束下的艰苦生活作了各种详细生动的描述,其中一些人和事例如玛丽亚姆在给拉希德做饭时,仅仅是因为菜的味道没有做的让拉希德感到满意,就遭受了非人的待遇,拉希德让她把一把沙粒和石子塞进嘴里,并且强迫她用力咀嚼,然后恶狠狠地对她说,这就是她做的饭菜的味道,而当玛丽亚姆被虐待之后,拉希德“愤恨”地走开了,他没有遭到任何反抗,只是看见玛丽亚姆一味的恐惧和服从。在那个年代,不难想象,女人们的思想已经被深深的禁锢了,他们的意识里失去了抵抗和人格,甚至于尊严,她们只会盲目的服从丈夫的各种要求,即使是种种过分的要求,她们在时代的夹缝里残喘着却没有人愿意站出来去抵抗这些不合理,直到我看见了莱拉的出现。他就是那位罕见的敢于反抗的人,他在内心里能体会到自己的尊严,她能在人格受到攻击时挥出有力的拳头,也正是她教会了玛丽亚姆如何去反抗,将那颗即将沉没在屈服中的心挽救了出来。

这样的情景不禁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的时候人们总是抱怨着自己的处境太凶险,自己的生活太坎坷,自己的经历太曲折,人们总是觉得这世界上有着种种的不公,却总是忽略了为什么这不公会发上在自己身上,如果能够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积极的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大胆的,努力的去应对这些问题,纵使困难重重,当自己的身边焕然一新,整个人如沐春风时,那又是怎样的一种人生体会。

第6篇:《灿烂千阳》读后感

先什么也不说了,就凭着刚刚看完《灿烂千阳》,来即兴抒发一下自己的切实感受!

书中从头到尾一直都在的要数主人公玛丽雅姆,在接近中段的时候,又引进另一位主人公莱拉,围绕着他们两所展开的这个30来年的故事,可谓——崎岖似怒龙腾云,坎坷胜母鸡过江!

玛丽雅姆以一个哈拉米(私生子)的身份出生——却生活在一个偏弃的角落,当然这全都劳驾了他那父亲!——随后在她15岁的时候又把她嫁给了一个遥远地方的“知天命”彪形大汉!——可想而知之后的生活,连孕七子,不幸全部流产——失宠挨打变成家常便饭;正在这时,迫于战争的莱拉,男友不知去向(后听谗言疑其已死)——父母死于战争——无奈之下嫁于玛丽雅姆之夫,后面……你知道的,无尽的苦痛噼里啪啦地闯进了她两的生活!

在书中,每到一处光芒,一处有希望解脱他们的地方,总是以有一个灾难等待他们的方式呈现,看的我都麻木了,(不是对“数”的否定,而是对他们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放弃而继续活着,感到欣慰)!麻木到什么程度?到最后临近书尾时,我不由地悠悠生起缕缕担忧,就那最后提到的“一辆陆地巡逻艇极速地从莱拉身旁擦肩而过”(虽然这时玛丽雅姆已经去世),都把我吓了一跳,以为又有什么灾难将降临到这悲惨的妇女身上!好在没有,感谢作者给了一个较好的结尾——一切都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那接下来就谈谈作者和这本书吧!

《灿烂千阳》作者卡勒德·胡塞尼,1965年生于喀布尔,(哦!对了,这本书的大部分情节背景就是喀布尔,阿富汗首都)后随父逃往美国,胡塞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现居加州执业,并因其巨大国际影响力,受邀担任联合国亲善大师。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问世后大获成功……

作者没啥好讲的,想了解的话,你自己去查查,还是说说书吧!

刚接触到这本书是和一个室友,他买回来了它;后又听一个高中同学谈起有关于它,她光说说就发了几篇,估计当时比我看完《狼图腾》都激动!随后,就是现在了啦!趁着这个寒假,借了室友这本书来看,不看,还真不以为然,以为就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估计不合我胃口的杂书;可真当我认真一看,了不得了,和《平凡的世界》给我吸引力一样的强大,一样的让人一发而不可收,确实,这两本书我都是一气呵成给看完的!这又扯远了!

接下来说说书的内容,我的感受吧!

《灿烂千阳》甚至比《追风筝的人》更胜一筹。它更突出地表现出胡塞尼极具感染力的叙事能力,以及他对个人和国家悲剧的敏锐感受力。在这个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中,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同时存在。

——亚马逊网站

通过这段话,你应该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它就是以女性为主角,以在悲惨命运、坎坷经历中依旧不曾放弃,反而抓住那微弱的(确实是相当之微弱,不然我是不会加个括号来说明这一点的!)一丁点希望去继续活着的伟大女性为主角!她们在“外面是火箭弹乱炸、枪林弹雨的战场,家中是凶神恶煞、天天脾气乱发,拳打脚踢的丈夫(拉希德)”这样的环境中求生存,渴望着早日走出生活阴霾,在一所农家小院平平淡淡的度过余生,可她们俩谁都没有这样结局!玛丽雅姆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自由后,再一次选择了成全莱拉,而自己却得走向断头台(虽然是枪毙)!莱拉,她也不是苟且偷生的主,在得知喀布尔新政上台,容貌焕发后,她选择了返乡投身建设,积极奉献自己!这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那一种仅少有人拥有的高尚精神、无私情怀!【现在的亲们,敢问几人胸怀如此胆魄?】

莱拉,你的遭遇,痛人心以致闻之而寒栗;你的命运,呆人眸而使目之而泪流!

玛丽雅姆的悲惨,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 你们的坚持,

你们的敢于默默忍受寂寞, 你们的无畏,

你们的勇于瘦弱血战豪强, 那一道道鬼门关的经历, 那一次次刀山火海,

你们用水一般的身躯,击垮了铜墙铁壁, 你们凭海一样的意志,战胜了日月轮回!

虽然,每一次的悲伤后面,是又一次的更加悲伤; 可“朝气、曙光”在最后化作了胜利的号角! 听……它在呐喊着过去,呐喊着以往, 呐喊着那些寂寞的经历,和无声的悲伤……

永远向你们致敬——今夜,在我心目中竖起的“只能活下去,带着希望”的女神!

——2014/1/27夜(公历)

——高山孝心

上一篇:银行信用卡初始额度下一篇:家长委员会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