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

2022-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

第一课时

一、背景导入,内容铺垫。

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时的片段。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而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然而海难能否避免呢?

课件首先出示“难”字,分别体会它的两个不同的字音所表示的不同的含义,理解读音为“nàn”时,表示事情的程度坏,由此解释课题“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简介作者及作品(出示课件)。

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政论家。被誉为“法兰西的民族诗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小说代表作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雨果的作品《“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通读全文,检查预习。

出示课件,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1. 读准“瞬”、“铸”、“镇”“梭”、“宰”、“艘”的字音,注意“械”、“艘“、“祸”、“遣”的字形,区分形近字兼同音字“辩”、“辫”、“辨”。

2.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小心翼翼”、“猝然”、“势不可当”“蓦地”、“须臾”、“刹那间”的意思。积累“惊慌失措”、“失魂落魄”、“惊恐万状”、“井然有序”、“临危不惧”、“犹如铁铸”“小心翼翼”等四字词语。

三、通读全文,感知整体。

(一)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边读边思考: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出示课件)

(二)小组讨论:根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对课文结构的划分,整体把握课文。

交流结构划分的结果:(出示课件)

起因:1-7自然段:“玛丽”号撞到了“诺曼底”号。

经过:8-39自然段:在哈威尔船长的指挥下,进行自救。

结果:40-41自然段:船员和乘客全部脱险,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

四、品读课文,了解遇难的原因。

(一)了解“诺曼底”的相关资料。

“诺曼底”号建造于1863年,它设施先进,是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轮船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航行了7年的油轮,在1870年3月17日发生了不幸呢?

(二)危险就这样降临到“诺曼底”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预兆地降临到这艘船上的有关的语句,在书上画出来,说说那样描述的作用。引导学生感受环境描写渲染的悲剧气氛。

(出示课件)环境描写的词语交流。

1. “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

2. “雾越来越浓”、“茫茫的大海上”。

3. “周围一片漆黑”。

4.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到了灾难发生前的惊恐与绝望。

(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写作方法。

(四)(出示课件)因为当时的雾太大了,所以这艘船的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教师播放巨响)

发生了什么?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然后用文中的句子说。在说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语言的渲染,指导感情朗读。

1. 教师用惊恐的语气:黑夜里,发生了——(指名读)

2. 教师用恐惧的语气:宁静的黑夜里,发生了——(小组读)

3. 教师用惊慌而恐惧的语气:宁静的黑夜里,“诺曼底”号的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突然一声巨响,发生了——(全班读)

五、教师小结。

一艘“年轻”的“诺曼底”号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发生了海难。船员和乘客是怎样逃生的呢?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我们看到的影片《泰坦尼克号》那是一场灾难,无数人葬身大海,“诺曼底”号遇难了,我们知道船上的生命很幸运的得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二、围绕重点,细读品味

(一)(出示课件)哈威尔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默读课文,你怎样理解这一段话?

预设一:遇难时的慌乱与自救时的井然有序对比,引导学生理解哈威尔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的魄力。

(出示课件)

游客:

1. 震荡可怕极了„„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2.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3. 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船长:

1. 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叫和嘈杂。

2. 大家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3. 救援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

从上面对比看出哈威尔船长指挥有方,镇定自若。

预设二:从船长周密地考虑每一件事情,想到所有的人,引导学生理解船长的机智果敢镇定自若。

1. 冰冷的命令。

(出示课件)“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从这个命令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船长?(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船长的镇定,冷静)

2. (出示课件):简短但有力的对话。

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从这段对话中你能了解到哪些内容?体会到了什么?精彩之处?

·体会20分钟“够了”

茫茫的大海,混乱的人群,马上就要沉没的轮船。这么巨大的灾难面前,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船长说够了,从这里你体会到船长的胸有成竹,镇定自若。

·感受船员在灾难来临后各司其职的高贵品质。品味灾难面前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正是这份齐心协力才使员工组井然有序。

·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体会船长与船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预设三:救克莱芒

1. 引领学生读文中语句。

2. 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情节的体会。

(二)再次齐读:哈威尔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教师小结:正是船长的机智果敢、镇定自若,船上的六十人得救了

(三)感受沉船时伟大与壮烈。

1. 20分钟到了,船沉没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船长对海况以及轮船的熟悉程度)

2. 读读沉船时的句子,(出示课件)谈谈自己的感受。

3. 讨论:船长有逃生的希望吗?为什么他要与船一起沉入海底呢?(这里引领学生各抒己见,不管你选择了“生”还是“死”,只要说出充足的理由即可。引领学生理解“诺曼底”号不仅承载哈尔威船长的责任,也承载着他的梦想。)

4. 学生带着对船长的崇敬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三、理解句子,感悟品质。

(一)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引领学生理解:那就是船长并未忘掉自己,而是有意不包括自己。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一开始就作出了清醒、明确、坚定的抉择。他深深地知道作为一船之长,救出“六十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

(二)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理解:“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是在哈尔威船长严肃宣布了一条生死攸关的纪律——“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以后,人们形成的一种感觉。这项宣布,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尚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责任。此时,让人不由得升起一种敬畏感。的确,哈尔威的形象此时愈加高大,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于上空。

(三)出示课件齐读最后一段。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拥有成为英雄的权利,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样的人,在灾难在面前,沉着冷静,忠于职守,履行了自己的做人之道。成了英伦海峡上的英雄,树立起了英伦海峡上一尊威严的丰碑。

100多年前,作家雨果这样评价他(课件出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四、再次品读,体会写法。

教师引导:文章之所以能牵动人心,是因为:

(一)抓住遇难前环境描写,先声夺人,营造了紧张的气氛,渲染了故事的悲剧气氛。课文一开始就把读者的心揪得紧紧的。

(二)抓住遇难后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场面的描写,烘托了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忠于职守的优秀品质。

(三)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五、分角色朗读,情感升华。

(一)假设你就是当时幸存者中的一员,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

(二)假设你就是当时“玛丽”号的船长,在目睹了这么悲壮的一幕后,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

(三)作为一名读者,在了解了哈尔威船长的感人故事后,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六、拓展练习。

(一)搜集英雄人物的故事

(二)试着运用文中的环境渲染或场景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练笔。

第2篇:“诺曼底”号遇难记

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王骋

教学目标:

1.解决学生在初步感知文本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2.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镇定自若、忠于职守,并且勇于担当和责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味人物描写的语句,感悟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镇定自若、忠于职守,并且勇于担当和责任的精神。

课前准备:

课前给学生提供:课文教参解析、字词积累训练、要求学生在阅读教参解析时划出重点难点疑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交流所划重点

2.引出学生提问。

(1)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英雄?

(2)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表现在哪里?

(3)船长真的忘了自己吗?

(4)“海水哗哗里往里灌”时,船长当时会想什么?

(5)“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

(6)船长为何要安排“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这样的逃生纪律和次序?

(7)船长最后为什么没和其他乘客一起逃?

二、通读全文,解决学生部分疑问

1.在灾难面前,人们的普遍反应是什么?快速默读课文,请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惊恐万状、失魂落魄

2.有感情地朗读第

11、15节。

3.人在灾难面前有着逃生的本能,是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呢?

明确:不是,哈尔威船长例外。

4.引出学生的提问——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表现在哪里?由学生讨论、回答。结合回答,教师略作点评、补充。 明确:文中有好几处,边读边讲评。最明确的一处在第38节——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 1

三、探究质疑

1.最后,哈尔威船长以他的牺牲换来了所有人的安全。你认为这次事故,哈尔威船长有没有责任?

总结:没有。

理由:①大海上夜色正浓,大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第一节) ②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第三节)

③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第六节)

2.引出学生提问——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暗示着灾难发生得毫无征兆,不可预知。 3.既然事故已经发生。身为船长,哈尔威船长做了哪些补救措施?

得出: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第13节)

(1)如果不听从命令的话后果如何?(“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第34节)

(2)为何这样安排呢?

总结:妇女儿童属于弱势群体。这就是人跟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在动物世界,强者始终称王弱者始终要被淘汰。这样繁衍下来的子孙才会越来越强大。所以如果是动物碰到这类危机生命的情况,先逃脱的还会是这些弱小的小动物吗?从这里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具有动物所没有的“担当”精神。

4.但14节说“实际上一共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忘了自己吗?

5.“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明确:哈尔威船长不仅忠于职守、敢于牺牲、舍已救人、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而且他拥有一位船长该有的“责任”。

四、小结课文

五、作业布置

1.“海水哗哗里往里灌”时,船长当时会想什么?写100字左右的心理描写.

2.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英雄?

“诺曼底”号遇难记

乘客哈尔威船长 惊恐万状忠于职守 失魂落魄镇定自若

责任

担当

第3篇:“诺曼底”号遇难记

人们悲壮地站在“玛丽”号上,悲壮地看着舰长和船一起慢慢往下沉。就在这时,奥克勒福大副喊道:“船长,虽然船没了,但是你的船员们还在,你的乘客们还在„„”就在这时,船沉下去了。人们默默地望着平静的湖面,突然,海面上窜出一个人,人们晴一看“是船长、是船长!”时都欢乎开来。克莱芒抓起一个救生圈朝船长投过去,救生圈一下子落在船长的身边。船长套着救生圈游了过来。船长上船后,大家就一拥而上,你亲我抱。过了一会儿,船长打电话给他的上级,上级早听说了这件事,嘉奖了他。通完电话后,船长对奥克勒福大副:“克勒福,刚才上级表扬了我,我现在要表扬你,要不是你喊那一句话,让我想通了,我早就死了。”福大副说:“本来就是吗!你是多么优秀的一个船长,如果下一次国家再造艘船,一定还会让你当船长的”这时,几艘轮船赶来,把“诺曼底”号上的人接回去了。

回去后,他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大家都学他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不荒不忙、舍已救人的精神。最后,他果然当上了另一艘漂亮的轮船的船长,和他的船员们一起,在大海上航行着。

„„

华中路第一小学五年级:潘许玥

第4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这篇文章是“危急时刻”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借助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个性感悟;三是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运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方法。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这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关键,也是执教本文的难点和重点。

教学实践中,可以具体确定教学的主要目标:①充分阅读课文,研究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体会、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理解,学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资源共享。③从虚拟情境的感悟迁移到现实生活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从名著中汲取养分,迁移学习、主动学习。难点是引导学生揣摩“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的,人们为什么视其为“一个伟大的灵魂”。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需要从整体入手,不可把文章肢解,引领学生入境生情,自主发展,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具体措施是通过搜集网络、图书资料,了解雨果在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价值。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阅读雨果的原著,体会雨果的语言风格。第二步,学生带着基本的见解展开自由读书活动,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第三步,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练习把自己的认识、感悟和体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学生的自主讨论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积极质疑和主动探究的精神。第四步,说听读写结合,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依据教材,超越教材,拓展教材,并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 教学流程

一、夯实基础,重视预习

充分重视课前准备活动,有计划的安排以下准备内容:①以“雨果”为关键词上网搜索和查阅图书资料,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相关作品及创作风格等。②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的障碍。有能力的同学进行初步的“批注式”阅读。③有条件的同学搜集或者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也可以阅读相关电影剧本或者相关的资料,与《“诺曼底”号遇难记》进行对比学习。

二、渲染情景,走近文本

1.谈话:同学们,“海难”这两个字也许是任何一个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字眼。大家想一想,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其中的原因。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时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在学生初步讨论以后,加强视听刺激,调动学生求解的欲望。

4.小结导入课题: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所以常常会因为慌乱而发生混乱不堪的局面,造成惨重的损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做《“诺曼底”号遇难记》,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同样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惨烈而悲壮的场面,不同的是这次事故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灵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还,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整体感知,触摸经典

1.初步阅读,感知雨果作品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提示自主读书:(1)根据预习的情况,给课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点的词语可以标记一下。(2)依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等要素,试着概括故事情节。(3)相互交流读书的初步认识,检查初读的效果。

2.带着问题,圈点批注。在学生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刻画哈尔威船长这一形象的?

谈话: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崇高的灵魂。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

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提出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四、重点探究,深入体验

1.在同学们初步质疑问难的条件下,帮助他们梳理问题,围绕“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是怎样塑造的”找出重点问题,分小组深入探讨。

本文虽高度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但全文没有一处直白的表露。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把加强感情朗读放在首位,要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2.汇报学习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以点带面的问题展开,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读有所悟,展现个性理解。

(1)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群?

首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然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交流看法,各抒己见。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人们想的是什么?哈尔威船长想的是什么?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提出“如果你在‘诺曼底’号上,面对此情此景,你首先会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索。灾难到来时,那些“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与镇定自若指挥的船长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哈尔威船长关键时刻采用的特殊手段,正好体现了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

(2)“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全文进行。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句子中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的灵魂”?

○1“实际上一共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他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他怎么会忘了自己?

○2“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人们为什么不违抗他的意志?为什么会感到自己的上空出现了“伟大的灵魂”?

抓住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福大副一部分对话,反复阅读体验,然后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透过简短有力的对话描写,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学习用对话的形式塑造形象的方法。

○3“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本文中多次描写“雾”:“大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等,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雾”?“黑色的雕像”指的是什么?面对这“沉进大海的雕像”,怎样理解获救后的人们的心情?

五、积淀升华,挥笔成文

1.回归整体,归纳理顺。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其中有太多太多可以让我们琢磨和学习的东西,教师要懂得深入浅出,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顺学而导,不可生拉硬扯,也不必面面俱到。

(1)哈尔威船长的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老船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全船人的生命。当我们想象到哈尔威船长好像一座黑色的雕像一样徐徐沉进大海的那一幕,你有什么感受?要求学生每人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2)从运用语言的角度,谈谈学习名作有哪些收获?

这个问题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本文中人物的对话为什么都是短句?给人什么感觉?有什么作用?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灾难面前人们的“惊恐万状”?这与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大雾弥漫”到“阴惨惨的薄雾”,记叙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给你什么启示?

2.读写结合,学写心得。

课件出示:读完一篇文章后,把读后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写下来,就是心得笔记。

学生动笔学写心得笔记。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可以与网上搜集到的相关的心得笔记做比较,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

交流各自的作品。

六、前延后展,学无止境

雨果是19世纪前期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抑恶扬善。雨果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都是世纪文学史上的名著,可在一定条件下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如有条件,亦可观看由这些作品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等影像作品,进一步感知雨果笔下的“英雄”形象,扩展学生的视野。

第5篇: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请从文中选择三个表现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的句子,分析之。

2、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来到茫茫大海上”,“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这三句话有什么作用?

3、“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逼了过来”,这一句中的“逼”字用得很好,请问好在何处?

4、 为什么独立一段介绍船上人员的具体情况?

5、“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悲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6、“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他是如何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他的“做人之道”具体指什么?“又”字的作用是什么?)

7、摘抄描写“雾”的句子,想想为什么这样写?

8、短句短段“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的作用是什么?

9、宿舍里,同学们的对话很风趣,你能不能写一段简短的对话吗?

答案:

1、船长

2、能见度越来越低, 环境越来越恶劣,这是“诺曼底”号遇难的主要原因。(为下文“诺曼底”号遇难作铺垫)

3、(组词答题)逼迫:有极大的威胁。逼近:无法躲避。

4、为下边的船长的话做铺垫“60人”“妇女先走„„”人道主义。

5、“利己主义”总结上文的“15段的内容”。“可悲的”是照应“险些儿把小艇弄翻”。“悲壮的舍己救人”领起下文,船长的„„

6、

7、课文开头的写雾是客观介绍,没有感情色彩。最后“阴惨惨的薄雾”是为悲壮牺牲的船长做背景 ,烘托了气氛。

8、

参考: 左眼皮跳是什么预兆 :http://zuoyanpi.bukeep.com/ 经典语录:/yulu/ http:///qiuqiming/

第6篇:诺曼底号遇难记(张艳)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温江区万春学校张艳 教材简析

本课是北师大出版的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学生进入五年级所学的第一篇小说,主要是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习哈尔威船长这种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受到人生的启迪。

学生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对字词生字词的学习已具备一定能力,基本能自己完成。在对课文的理解上,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具备初步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有了一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的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语文的字词句方面的训练还学结合课文的理解加强。

教学目标:

通过品析重点语句、段落,体会船长内心,感受船长镇定自若、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感受船长身上体现的人性的光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感悟语言的魅力,感受人物的高大形象,从而感动于英雄的品质。

教学设想

1、这篇课文讲的是照例行驶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船线上的“诺曼底”号的轮船突遭"玛丽"号轮船撞击而遇难的故事。在这面临船沉人亡的危急时刻,“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的表现和事迹,震撼人心,令人钦佩。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运用大量的环境描写和人物语言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因此,我将引导学生抓住两次混乱描写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自己不同的语气,从而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并在课后写下心得笔记。

2、在进行重点文段的朗读品味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进行品味朗读,抓住文章中的空白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达到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教学中将读、品、议、写结合。在对人物品质的体会中利用充分的读、品、议将文中场面的混乱,船长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的品质自然呈现。此时在最后一段的朗读后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将自己先说的写下来,学生对人物的体会将更深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阅读了课文,谁来说说文章主要讲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将再次带着大家回到一百多年前去感受那惊心

动魄的一幕。

二、学习新课

夜晚,在大雾弥漫的英伦海峡上,哈尔威船长站在船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者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突然幽灵般的玛丽号在沉沉夜雾中冒了出来,负重之大、速度之快,顷刻间与诺曼底号发生猛烈的碰撞,把人们从热睡中惊醒,此时诺曼底号出现了怎样的险情?快速浏览11-1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此时形势。

你能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比较把“灌”换成“流”可以吗?为什么?

(1) 比较读:

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海水哗哗往里流,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齐读形势这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乘客和船长各又如何表现的的呢?勾画出描写其表现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体会。

1、请生读乘客表现的句子。谈体会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抓惊恐万状、半裸着、奔跑着、尖叫

着、哭泣着。

2、再请生朗读,生评价齐读

3、此刻在这一片混乱、情况危急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却是如何表现的呢?读13自然段

4、人们惊恐万状可船长却

5、船长是如此的镇定的指挥,而乘客呢?船员在船长的要求下放下救生艇后,乘客是怎样表

现的?

请生说:(预设)

乱的不可开交,失魂落魄。a、直接说出词语时,找出表现的句子。其中哪些句子体现。乱„„尖„„(生读)b、读出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找出体现乱„„尖„„(生读)

6、这种局面继续发展下去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生答)

7、就在此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了这样的简短的对话。

这段话是谁与谁之间的对话。船长与洛克机械师,船长与奥克勒福大副

(1) 男女生分角色读船长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思考,听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2) 再分角色读船长与奥克勒福大副的对话。“够了”什么“够了”?

(3) 船长下达了一个怎样的命令?读、再读、再读。

不下这个命令行吗?为什么?这可真是位什么样的船长

(时间短、情况危急,必须很快撤离,必须得有序,必须得„„才能保持好秩序) 齐读对话。从船长的一言一行,特别是“哪个„„打死他”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船长果敢、机智、镇定„„)

8、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

上空。

“灵魂”这里指什么?(精神、品质)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船长在危难时刻镇定果断„„的优良品质)

三、进一步体会船长品质,升华情感。

在船长伟大的灵魂感召下,救援工作井然有序。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乘客呢?而船长呢?让我们在深情的凝望中和哈尔威做最后的告别吧-——读最后一段。

洛克机师,大副及其他船员呢?刚才还在和洛克机师、大副对话的船长随船沉没了,让我们把悲痛化为最深情的凝望——读最后一段

此时我们的船长会想什么呢?

哈尔威船长沉下去的是肉体,留下的是精神与人格,哈尔威永远活在乘客心中、船员心中,也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一定被他的精神所打动,拿出你的笔,把此时此刻你最想表达的话语记录下来吧!

四、作业设计:

哈尔威船长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个人,他的伟大灵魂感召着我们,请你以感的形式将你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乘客惊恐万状失魂落魄

危急时刻

船长镇定自若舍己救人

上一篇:德育处月工作安排下一篇:高级教师职称申报材料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