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周年成就

2022-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建国60周年成就

建国60年来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历程、成就及经验

建国60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该制度在经历了兴起、衰退、重建的曲折过程后,目前对广大农村地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历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顺利实施,我国实行了城乡有别的福利提供制度。农民群众在集体经济的支持下,采取了自愿和互助共济的形式来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农村合作医疗由此兴起。根据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其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一)1955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为传统合作医疗兴起阶段

建国不久,在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推动下,一些地方出现由群众自发集资创办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保健站和医疗站;1956年,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合作社对于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社员负责医疗,并且酌量给以劳动日作为补助,首次赋予集体介入农村社会成员疾病医疗的责任。1960年中共中央转发卫生部《关于人民公社卫生工作几个问题的意见》的报告及其附件。从此,合作医疗成为政府在农村实施的医疗卫生制度。

在“文革”期间合作医疗得以全面推行。1968年毛泽东亲自批发了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办合作医疗的经验,并发表了“合作医疗好”的指示。此后,农村绝大多数地区的县、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了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级预防保健网。到1976年,全国农村约90%的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总之,在此期间,国家虽然没有把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延伸到农村,但积极从外部干预农村医疗制度的建立,对农村合作医疗采取了“国家农村医疗制度社区办”的形式,使中国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解决农村医疗保障较好的国家之一。

(二)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为传统合作医疗衰退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承包制的推行使农村集体经济迅速萎缩,导致维持合作医疗正常运转的基金筹集越来越困难。同时,由于政府宏观指导思想上发生偏差,全国大多数社队的合作医疗快速走向解体,到1986年全国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下降到5%左右,至此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跌入最低谷。

这期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的医疗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乎所有的医疗服务提供者都从原来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的公立机构,转型为以服务换取收入的组织,公共卫生机构也不例外。到1998年,全国50%以上的村卫生室已变成个体医疗点;形成了个人承包农村卫生网络(乡、村卫生院)、垄断农村医疗市场的局面。在医疗机构日益面向市场、政府对药品销售环节管理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20世纪90年代,一些地方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试图在对传统合作医疗模式做出相应变革的基础上使之复兴。到90年代后期,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村占到全国行政村总数17.7%。但与70年代后期合作医疗在农村90%的覆盖率比仍有很大差距。

(三)第三阶段是2000年到现在,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阶段

2000年后政府相继出台许多政策法规,对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进行规范。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此兴办。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是从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助”转变为新型合作医疗的“公办”。传统合作医疗只强调个人和集体共同筹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明确了政府责任,提出“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二是在管理体制上明确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这有别于传统合作医疗的“村办村管”、“村办乡管”、“乡村联办”的管理体制。同时,新型合作医疗还按照统一模式自上而下地建立了协调委员会、县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内部设立专门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从而构成了政府全面参与的格局。

三是在政策目标上,新型合作医疗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而传统的合作医疗则主要是以小病治疗和预防为主。

四是在加入方式上,新型合作医疗强调要在尊重农民自愿加入的基础上开展推广和试点;而传统合作医疗在集体经济所有制基础上,由集体代扣代缴费用,以村为单位按工分年终分红,有一定强制性。

五是在具体运作上,传统合作医疗基本上是靠行政或社区机制运作。新型合作医疗则积极引入市场力量参与供给过程。例如,有些地方政府与人寿保险公司签订协议,由人寿保险公司负责新型合作医疗的具体报销工作,政府只负责监管。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现状与成就

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2729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8.15亿人,参合率为91.5%。从参合率上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农民更广泛的认可。2008年度新农合筹资总额达785.0亿元,人均筹资96.3元。从2003年到2008年,全国累计有1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共补偿资金1253亿元,其中,住院补偿1.1亿人次,补偿资金1014亿元,有11.9亿人次享受到门诊医疗补偿,对2亿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补偿金额从试点初期的690元提高到2008年的1066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从24.7%提高到38%。

在新农合制度建设推动下,我国农村各级医疗机构有了较快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2003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8874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85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59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735所,上述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164.2万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0.96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1.22人(而2003年末,全国4.4万个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67.3万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0.76张、人员数1.19人)。

新农合的建立,改善了农村医疗服务,提高了卫生资源利用效率。2002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7.1亿次,入院人数1625万人。乡镇卫生院医生人均日担负诊疗人次6.8次(高于县医院),医生人均日担负住院床日为0.48日,病床使用率34.7%。2008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8.3亿人次,入院人数3313万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8.2人次,医师日均担负住院1.1日,病床使用率提高到55.8%。

三、建国60年来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经验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合作医疗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的支持是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政府在建立农村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动员(支持)、政策引导、经济(财政)补贴、组织管理、制度调整,其中政治动员、财务补贴、组织管理是最根本的。中国传统合作医疗在运行过程中,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国家对合作医疗的政治动员和财务补贴的角色,社队合一的管理体制承担了组织管理的职责。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过程中,政府直接承担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部分筹资责任,参保农民可以看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对农民产生了很大吸引力。在组织管理方面,政府财政不仅直接承担管理成本,而且对基金使用与监管、农民报销补偿、服务机构结算、基本用药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也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快速推开的直接原因。

(二)要坚持制度基本统一和分类指导相结合

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地区差别极大,这就决定了合作医疗的发展,应根据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经济体制、群众对合作医疗的认识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模式,不能搞“一刀切”。过去我们有这方面的教训,人民公社时期的合作医疗就存在着“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刀切、大锅饭”等弊端。经济体制改革后,一些地方对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因地制宜作了改进,使之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已普及,但合作医疗的具体方案由各级政府制定。各地在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大胆创新,比如有些发达地区已经在考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走向城乡统一,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运行具体制度模式是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农村卫生服务要与公共预防保健体系协调发展、相互配合

自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就逐步建立由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为主体的农村卫生3级网络,这些建设费用均来自国家与集体,运行成本较低,但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卫生服务。因此,改革之前合作医疗发挥作用与当时重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改革之后,由于一度失去了公共财政的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受到影响。乡镇卫生院的覆盖率一度呈下降趋势,村卫生室大多从公立转向私营。同时,乡村卫生技术人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看病需要。在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中,国家不仅为农民提供参合补贴,而且还加大了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大了对药品市场和卫生服务价格的监管力度,这是新农合对农民保持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可见,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继续配合,二者是相互协调与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

(四)要以良好的组织与管理维持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

合作医疗的组织与管理贯穿在政治动员、社会宣传、资金筹集、方案设计和资金管理等环节中。能否建立和维持高效、公平、节约的管理体制,是农民能否最大程度受益的前提,也是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民是否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制度管理是否透明、公平。改革开放以前许多地方合作医疗制度不健全,财务混乱,使社员对制度丧失信心。同时在管理人员开支和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整个制度难以为继。新农合以县为基本统筹单位,建立了专职管理机构,加强了监管,提高了合作医疗基金使用的统筹及管理层次,降低了人均管理成本,这是新农合制度运行数年没有发生大的问题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作者:徐清照

第2篇:建国60周年辉煌成就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

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

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作者:冰玥歆允 2009-5-5 00:01 回复此发言

2 建国60周年成就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 “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21) 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22) 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人;室外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移动机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无缆机器人„„ ——激光技术 (23) 经过10余年的研究,我国在X光、氧碘化学激光、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固体钛玻璃激光和准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24)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新材料技术 (25) 继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后,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微合金钢。 (26) 我国现已能够拉制出直径为300毫米、重量达81公斤的大直径硅单晶。实际信息写入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导等材料方面的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四、两弹一星及航天技术 ——两弹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著名的“两弹”。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唱着《东方红》飞出地球,进入了太空。自此,“两弹一星”被写入新中国科技史册。 (29) 1960年,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研制成功。 ——长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研制大型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 (32) 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 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国的长征火箭家族已发展为有9种型号的火箭系列,使国外认识到中国航天的运载能力和水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具有坚实的基础。 ——人造地球卫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五、能源技术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位于浙江省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它采用世界上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压水堆型,并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设计标准。1984年动工,1991年12月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 迄今,我国已拥有秦山和广东大亚湾两座核电站,国家拟在近期再建设4个核电项目。 (37) 此外,我国还在研制的其他几种核反应堆:

1、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已研制成功5兆瓦核供热反应堆;

2、60万千瓦的先进压水堆核电站AC600,目前正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研制;

3、10兆瓦高温气冷堆实验堆开发研制,目前正在清华大学核能设计研究院进行;

4、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预计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5 、聚变反应堆核电站的厂家自1958年起,现已列入“863计划”。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体发电自6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已经建立了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项目已列入“863计划”,计划在本世纪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体发电一蒸汽联合循环实验装置。 (39) 太阳能发电的研制始于1958年,目前全国约有38个单位和大学从事光伏的研究和与发展工作。自1976年开始地面用太阳电池商品化生产以来,现在已共有12条地面用太阳电池的生产线或工厂。 (40) 风力发电在三北北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岛屿发展迅速,19 86年山东荣成市引进3台发电机组,组成我国第一个风力电站,1991 年与德国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风力发电站的建设,并网发电均运行良好。

作者:冰玥歆允 2009-5-5 00:01 回复此发言

3 建国60周年成就

(41) 生物质能源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合理利用,讲求效益”的政策,大力发展的农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42) 地热能方面,我国西藏地区已建成利用地热发电的羊八井地热电站,发电容量为2.7万千瓦。 (43) 我国在东南沿海地区建有数座实验性潮汐能电站,装机容量为40—640千瓦。

六、科学考察 ——青藏科学考察 (4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活动一直没有间断。60—70年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两次科学考察与70年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册著作。 自1973年以来,几代中国科学家先后8次赴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对大峡谷形成历史、资源环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资源之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远洋和极地科学考察 (45) 1970

年,“向阳红5号”船首次进行太平洋特定洋区的综合调查,获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质、水文等多学科珍贵资料。1980年5月,“向阳红5号”船再赴太平洋执行任务,为探索“厄尔尼诺”现象,为我国海洋事业、国防建设和国际海洋合作做出了贡献。 (46)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极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岛,建立中国南极长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南极大陆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国首次赴北极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云南澄江发现大批动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突发性,向传统的“渐进论”为代表的达尔文进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被国际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

一。 (49) 1997年,我国科学家在贵州瓮安考察前寒武纪含磷地层,发现大量微型多细胞动物及礤胚胎化石,将动物起源时间向前推进50 00万年,再次取得早期动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断代工程 (50)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项目。工程设置9个课题、40个专题、170名学者经过联合考察,在文献学、天文学、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就将成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点。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顾,难免挂一漏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国科技50年却在寻求国富民强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中国科技走过了50年,它还将创造更加辉煌的50年。

第3篇:建国60周年成就演讲稿

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神舟七号胜利返航了,三位航天员满面笑容走出返回舱。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60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今年,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 我的祖国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神舟七号胜利返航了,三位航天员满面笑容走出返回舱。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60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今年,在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很不寻常。面对严峻挑战和困难,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共克时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开、闭幕式表演、赛事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场馆设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更收获了一笔丰厚的物质精神财富。北京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壮,有多少感动,有多少梦想,有多少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写进了共和国的历史画卷。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沉着,统揽全局,驾驭各种困难和复杂的局面,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回首3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转载请注明)了历史性变化。神七一飞冲天,奥运成功举办,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令中国人民倍感自豪,人们发自内心地赞叹: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

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中华民族来说,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范文网【】

第4篇:歌颂建国60周年辉煌成就征文

建国六十周年,尤其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祖国各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无论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有许许多多成果造福于我们老百姓。旧中国被外敌侵略、任人宰割、烧杀枪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奔赴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如今,我国有了改革开放建立起来那一世小说网 http://的物质和科技基础,又有了充裕的资金和丰富的劳动力,对外更有着无与伦比的亲和力。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扬眉吐气、斗志昂扬,在改善本国人民福祉的同时,也为世界贫穷落后的国家提供着更多的贸易投资和物资援助,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这近百年,千百万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历史。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新中国是以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国内外一切重大事务均得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的全新的国家;是法制的国家,政府保障人民的合法利益和社会公平,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所有法规当中;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国家制定了食品、药品检验检疫制度,严厉打击销售毒品、假药等违法犯罪活动;国家取消了农民的农业税,又免除了城乡中、小学学杂费,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全民医保待遇等,所有这些政策均说明了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经济发展造福于民的事例就更多了。五十年代初过长江要用火车轮渡,而如今,到世界上任何地方去旅游,无论是海上、空中、铁路、公路交通都很方便快速。随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飞速发展,即使到宇宙太空去逛逛也已不再是梦想了。我国自己已经能制造飞机、万吨巨轮、磁悬浮高速列车;我们的海军也能乘着国产的舰艇和外国舰艇一起并驾齐驱地在青岛海面上进行国际性演习操练……

在日常生活方面,变化巨大。在这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与世界的距离大大地缩短了。从八十年代时家家用的固定电话、传呼机、大哥大后来发展到手机,如今寻常百姓已经可以网络视频聊天了;你想看什么影视、想买什么物品、想到世界何处去旅游,查信息、订机票等都不是难办到的事情。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我们会感到很幸福。尤其是那些青年人更是得益者,许多人到外国去学习、交流、工作、发展。我们经常感慨他们赶上了好时代,一个有充足选择自由度和广阔发展空间的时代,一个可以尽情发挥聪明才智、展现能力的时代。近年来,政府以民生为重,在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为百姓着想:在住房上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房改初期,国家以低价分房给百姓,五十年限产权,对困难户分配给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对特困户有最低生活待遇补助;对农民买机电产品有折价优惠待遇、国家对农民的水渠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用粪肥废物制沼气,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

为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国家推出了一系列人民所需要的文化产品:每年都会召开全国表彰道德风尚模范人物大会,颂扬警民一家亲,使我们有了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增进人们的体质和身心健康,国家拔出大量资金来建设各种百姓喜爱的文娱活动场所及体育活动设施,一些公共场所如公园、海滨浴场、博物馆对百姓免费开放,尤其对老年人更是推出了种种优惠政策。其它的社会福利事业还有许多。

总之,我们在歌颂新中国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同时,更要加倍珍惜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成果,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这些成果的享用者,更要做个责任者。今后我们更要加倍努力,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所说的“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教导,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学习好并执行好科学发展观,奋发图强,努力去做对社会安定、和谐发展有益的事情,共同开创我们美好的明天。

人道天堂 极道星辰 狂兽真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第5篇:水利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水利60年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地处华东腹地,长江、淮河横跨省境,将全省分为皖南、江淮之间和淮北三大区域。沿江和沿淮支流、湖泊众多,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同时,**省是中纬度过渡带、南北方过渡带、海陆过渡带叠加地区,降雨南多北少,时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发展水利事业在**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新中国建立前**水那一世小说网 http://利情况

近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水利工程废多兴少,水利事业步履艰难。淮河流域水系紊乱,河道淤塞,长江和淮河堤防低矮单薄,丘陵和山区灌溉依赖塘坝,平原和圩区没有排涝设施。

淮河流域:1938年,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滔滔黄水漫流南下入淮达9年之久,极大地破坏了淮河流域原有水系,使得原有水利工程几乎全部失去了效能。长江流域:1931年长江大水后,**实施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培修两岸堤防总长达639公里。此后因战争、洪水等原因,建成后的水利设施和涵闸工程陆续遭到破坏,效益衰减。

工程经费筹集困难。新中国成立前,每次大灾后多采取募捐的办法筹措资金,举办工赈。虽有工程计划和实施步骤,但实施很少,或因经费、战事而中途停止。工程也因管理松弛、质量低劣而难以发挥设计效益。

水利职能逐步萎缩。民国初期,省财政厅内设水利局,后因经费原因而裁撤。其后省建设厅内设水利工程处,6年后撤销,由建设厅建设科办理。期间颁布的一些水法规、条约、办法,因缺少具有权威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实施而成为一纸空文。

二、新中国60年**水利发展轨迹

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全省累计建成各类堤防总长2万公里;水库4836座,其中大型12座、中型100座;已建水闸1.09万座,其中蚌埠闸和临淮岗工程为淮河干流控制性枢纽工程;万亩以上灌区397处,有效灌溉面积2209万亩,其中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97万亩,为全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固定机电排灌站1.63万处,装机容量159.8万千瓦。全省初步建立了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灌溉工程体系和防汛抗旱指挥非工程体系。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渔业、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第一阶段:大规模治淮时期(1950-1957年)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同年,皖北行署和皖北军区联合发布了《治淮动员令》。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实施山区修水库、沿淮修筑淮北大堤和主要支流堤防以及涵闸工程建设,初步形成**淮北平原以及津浦铁路的防洪屏障;进行西淝河等支流疏浚工程以及芡河等截源改道、调整水系工程;兴建城西湖等4处湖泊洼地蓄洪工程,开辟18处行洪区;实施五河以下淮河干流和支流漴潼河水系的内外水分流工程;建成佛子岭、梅山、响洪甸和磨子潭4座大型山谷水库。初步形成了蓄泄兼筹的淮河中游防洪工程体系。同期,对长江**段也开展了治理。对年久失修的无为大堤、同马大堤等沿江堤防进行堵口复堤和加高培厚。建成董铺、官沟等大中型水库和299座小水库;新建、扩建柏山渠、响水坝、佟公坝、七门堰等中型引水灌区以及众多塘坝等小型灌溉工程。在这期间建成的骨干工程,比较严格地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实践提高了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水平,发挥了较好的工程效益。

第二阶段:艰难曲折的前期发展时期(1958-1977年)

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水利建设在排除干扰中前进,建设了一批效益显著的大型水利工程。1958年开工兴建的淠史杭灌区,形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灌溉面积达53.3万平方公里。1966-1970年实施新汴河工程,被誉为豫、皖、苏三省团结治水的典范。建设龙河口、花凉亭、陈村、黄栗树和沙河集5座大型水库。1969年实施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1971年起治淮形成新的高潮,先后开工建设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等工程。建成中型水库70座,小型水库3738座,续建中型水库24座。机电排灌站也迅速发展。

但是,受政治和经济形势影响,也出现了短暂失误,走过曲折的道路。一些地方缺少科学规划,工程摊子铺得过大,其后果是工程质量差,留下了后遗症。如1958-1960年实施的淮北河网化工程,因违背自然规律,以半途而废而告终。

第三阶段: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以后)

1978~1990年,全省水利建设清理在建项目,停缓建一批工程,调整投资方向,加强工程管理,开展综合经营。在淮河治理中,重视行蓄洪区建设,重点解决群众生活问题,把治水与致富结合起来。在长江治理中,1978年开始

剑鼎 斗医 龙符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建设凤凰颈引江抽水站、女山湖引淮灌溉等大型工程。1985年,从世界银行引进外资开展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和巢湖治理,大大提高了淠史杭灌区的灌溉供水效益,兴建了凤凰颈排灌站,整治牛屯河、西河,改变巢湖流域防汛抗旱面貌。

1991~1997年,1991年江淮大地遭遇特大水灾,国务院召开治淮治太会议,确定兴建19项治淮骨干工那一世小说网 http://程,涉及**省14项。全省迅速掀起了以治淮为中心的大规模水利建设高潮。进行淮干整治工程,续建怀洪新河工程,开展包浍河初步治理工程、黑茨河初步治理工程、淮干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湖洼及支流治理、高邮湖大堤加固等工程。

1998年以来,特大自然灾害连续考验了**水利工作。1998年,长江发生仅次于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洪水,2003年、2007年淮河两次发生特大洪水。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全面完成1000公里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完成土方量相当于历朝历代修堤土方量的总和。建成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代表的治淮14项骨干工程,完成治淮投资超过200亿元。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病险水库加固建设,相继被列入全省民生工程加快实施。

这一阶段,全省水利系统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复水毁水利工程入手,多渠道、多层次落实水利建设资金,水利建设和改革实现了重大跨越。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建设,完成以长江干堤加固、治淮骨干工程为代表的基础性、控制性工程,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三、60年**水利发展成就与经验总结

6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不断成长的历程,**水利工作战胜了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治水思路发生了深刻变化。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大规模展开,水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水利改革深入推进,水利发展能力日益增加。

60年来,水利的地位不断提升。对水利的定位,经历了从“农业的命脉”到“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社会对水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水利逐渐被摆上了优先发展的位置,兴修水利、根治水患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总结60年水利工作发展的经验,主要有:

(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治水思路

尊重自然规律和洪水规律,在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中,在防洪抗旱调度中,既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又要防止人对水、对自然的侵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相处。1975年8月,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包括**在内的1110万人民群众饱受灾害之苦。而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又一次大洪水,随着治淮骨干工程的建成,应急管理能力的加强,科技手段的运用,抗洪过程呈现出从容应对、有序推进的新特点。在防汛抗洪调度中,多种手段联合运用,给洪水以出路,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引导的重大转变,改变了单纯依靠“人海战术”的传统抗洪方式,确保了数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发展方向

水利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水利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和支持水利工作的积极性。2001年—2004年,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212万人饮用水困难;2005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08年底,已解决67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1998年以来,实施大规模水库除险加固,对龙河口等大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不断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在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义务工和积累工后,实行“一事一议”,坚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必须坚持扩大投入、多元发展的投入机制

水利工作具有典型的公益性。60年来,水利行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通过积极探索水利投入的新体制,从过去依靠农民筹劳筹资建设水利,到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化融资、受益农民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体制。1985年,**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实施淠史杭灌溉工程一巢湖治理项目,是国内首次引进世行贷款进行水利建设,被誉为“改革的产物,开放的结果”。1992年,省政府颁布《关于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1997年又提标扩面,由每年1亿元增加到3亿多元,为重点水利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2003年以来,先后对治淮、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制定了配套投资政策,通过省财政、水利建设基金、向金融机构贷款等形式筹措资金,初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

(四)必须坚持实践探索、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

6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水利工作必须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各项水利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促进水利建设和管理。在水管体制改革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普遍存在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落实、工程老化失修、人员超编严重等问题。通过改革,全省初步建立了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政府保障制度。截至2009年2月,全省定性纯公益性水管单位281个、准公益性单位286个,落实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8.9亿元。改革达到了理顺管理体制,增加管理经费,稳定职工队伍,提高工程管理养护水平的目的,开创了水利工程管理的新局面。省直管的长江、淮河河道管理体制改革后,改变了原来条块结合体制,解决了管理责任不明、人员过度膨胀、内部管理粗放等问题。大别山区四座大型水库从电力部门整体移交给水利部门管理,解决了防洪、灌溉与发电调度的矛盾。

(五)必须建立依法治水、规范管理的保障机制

将水利工作方针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制度化,将行之有效的水利工作实践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建立完善水法规体系,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从1977年到1988年《水法》颁布实施前,我省制定水利规章、规范性文件10余件,对全省水利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以后水法规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1992年10月颁布实施的《**省实施<水法>办法》,,是我省依据1988年《水法》制定的第一部管理水事活动的地方性水法规,为全省水法规体系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后,省委、省人大、省政府还先后制定出台了《**省实施<防洪法>办法》、《**省抗旱条例》、《**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省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水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80余件。在此基础上,各市县制定配套的规范性文件800余件,内容基本覆盖了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与国家水法规相配套,符合**实际,较为完备的水法规体系,把各项水事活动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

四、当前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履行新使命,我省水利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加强“三农”工作为水利工作带来新机遇。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到中央1号文件,从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意见》,水利迎来了历史性大发展的新机遇。

国家宏观政策助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下半年,党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出台了拉动内需的措施,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水利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统筹区域发展拓展了水利发展的空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实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建设,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本形成。水利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区域统筹和协调发展步伐,必将有力推动重点地区水利建设。

行业多年积淀夯实了水利发展的基础。成功战胜淮河洪水,超额完成近期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江河不安、**难安;水利不兴、**难兴”,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经过近年来大规模水利建设,积淀了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基础,积累了成功经验,锻炼了高素质队伍,为水利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水利事业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呈现出一些阶段性重要特征。

一是水资源管理不完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匹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淮河洪水出路问题,特别是因洪致涝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长江崩岸呈加剧趋势。淮北地区缺少骨干性水源工程和跨区域调水工程。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防洪标准偏低。三是涉水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依法治水、依法行政还缺乏完善的法制保障,水事纠纷处置和水行政执法困难。四是水利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利投资渠道单一,建设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市县财政大多无正常水利投入。农村水利投入缺口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五是基层水利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基层水管机构萎缩,管理职能弱化。

五、新时期**水利发展展望

立足新的起点,**水利迈入了厚积薄发、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总体目标:继续实施治淮工程,开展沿淮洼地治理、行蓄洪区调整改造、一般堤防加固等治淮“新三项”工程建设,建成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加强长江干流重点河段和主要支流治理,5年内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年内全面完成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建立城市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力争开工建设引江济巢工程。继续实施淠史杭、驷马山等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2012年,我省长江、淮河干流能安全防御1954年型洪水,主要支流防洪标准可达20年一遇,沿淮重点洼地除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

围绕这一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快建设工程水利。加快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淮河洼地治理、行蓄洪区调整改造、一般堤防加固等治淮新三项工程建设,努力解决淮河洪水出路问题,建成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加强长江干流重点河段和主要支流治理,实施安庆、铜陵等段干流河道整治及水阳江、青弋江、滁河等主要支流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沿江排涝泵站建设。加快骨干泵站技改。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第二,积极推进资源水利。以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为核心,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明确各行业、部门、单位的用水总量指标,初步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二是着力解决沿淮和淮北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力争尽早实施引江济巢、引江济淮、淮水北调等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改善沿淮、沿巢湖的水生态环境。三是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总结淮北、合肥试点工作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开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三,倾心构筑民生水利。省市县三级分级实施民生水利工程,解决好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涉水问题,使更多的群众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一是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二是大力实施水库除险加固。三是全面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深入开展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建设。加大灌区改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工程。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血防工作。结合工程建设和灌区改造,实施水阳江等9条河流和花凉亭、青弋江等大中型灌区水利血防工作。

第四,同步打造生态水利。着力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确保水生态安全,构建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体系。一是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从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加快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二是大力发展山区农村小水电,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三是持续开展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整治,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重点实施农村中小河流、淮北地区大中沟、沿江圩区沟港的清淤治理,修复河道水净化生态系统。四是开展农村村庄沟渠与排水系统建设和整治。继续实施淮河行蓄洪区、淮河及主要支流滩地移民迁建工程。五是加快平原洼地综合治理,恢复和保护湿地。

60年来,**水利的辉煌成就,既凝聚了几代水利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也为未来**水利的美好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谱写**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为加快**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剑鼎 斗医 龙符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第6篇:科技局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辉煌的科技军事成就

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那一世小说网 http://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影视文化上:这个我就不用多说了吧,国内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儿有这么多丰富的电视节目可看呢?艺术水平也在提高。民间艺术也在保护。

体育上:中国的成就太辉煌了,已经连续几届人类奥运会名列前三甲了,中国的优势项目称霸全人类。最近的刘翔、姚明还有冰上项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力。逐渐举办世界级别各大体育赛事:奥运会、f

1、亚洲会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民族自信心上:随着国力的壮大,人民也越来越富裕,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讲究。但最近极端排外的民族主义有抬头现象,不理智的愤青也对社会产生一定民族情绪的影响。这都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不利。我们现在还不能有浓重的民族主义。时机未到。

政治体制上:总的来说也在进步。

总的说来,就这些方面,但政治体制上还是很不完善,腐败现象严重。执政党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国力的的增强,我们中国未来会更好。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

人罪 带着军队玩穿越 都市全异能大师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第7篇:电信业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六十年电信业奋斗成就辉煌

**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的跨越式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

深化,**自治区电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的综合通信能力、网络技术装备水平、电信服务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越。今天的**电信业已从过去的封闭和垄断实现那一世小说网 http://开放和竞争,从当初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转变为拉动经济社会前进的先导力量,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服务。目前,全区已经建成一个以光缆为主、卫星和数字微波为辅,覆盖全区、联通世界、天地互补、立体交叉的现代化信息通信平台,为电信业快速发展和“数字**”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经拥有1518万电话用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3.6部/百人。

纵观**电信业6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全区电信业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电信业的历史始于1913年归绥电话公司的成立。到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只有长途线路1400公里,使用磁石电话机和莫尔斯人工报机。新中国成立后,**电信事业进入恢复和发展时期,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岁月里,全区电信业发展较为缓慢。到1978年,全区长途业务电路仅有416条,市话交换机只有3.1万门,电话普及率仅为0.53%。

第二个阶段是1979年到1998年底邮电分营的完成,这是全区电信业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进入“八五”以来,全区电信业在改革开放旗帜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国家优先发展通信政策,实施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通信建设和发展步伐。“八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42.6亿元,是“七五”投资总额的20.8倍。一批具有现代通信水平的建设项目相继投产,1991年9月移动通信网开通,1993年实现旗县以上电话交换机自动化,1994年实现旗县以上长途交换自动化,1995年又实现旗县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几年间全区电信网便完成了由人工向自动、由模拟向数字的过渡,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八五”期末,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3.5部/百人,通信紧张的矛盾得到了初步缓解。“九五”的头三年,全区电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1996年10月数字蜂窝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到1998年底全区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1.3万户(其中移动用户25.9万户),普及率达到7.5部/百人。

1986年7月8日,**卫星地球站开通典礼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与自治区主席布赫通过卫星电路通话。

第三个阶段是1999年以来,全区电信业的垄断局面被打破,竞争不断深化,行业发展和行业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进入了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进一步发展的成功道路。新的管理体制和竞争机制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电信市场活力,行业发展又实现了新一轮的飞跃。电信业基本满足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五”时期,全区基础电信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92.61亿元,其中用于村村通电话工程7.4亿元,确保了村通目标的实现;累计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66.74亿元,年均增长27.6%;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27.8亿元,年均增长18.3%;电话用户规模呈加速度、跳跃式增长态势。经过全行业两年多的奋力攻坚,农村通信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从根本上解决了边远农牧区通电话难的问题,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必要条件。电信业务市场进一步开放,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大量涌现,繁荣了电信业务市场,促进了电信业务的多样化、综合化。网上证券交易、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得到逐步推广。

进入“十一五”,全区电信业着眼信息服务大行业,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全行业继续稳步发展。2006年全区基础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6%;电信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2%,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4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4%,实现了“十一五”的开门红。村通电话目标开始向乡乡上网目标演进,全区又有463个自然村、662个林牧场开通了电话。全区新增电话用户103.1万户,总数达到1518.08万户,普及率为66.62部/百人。

今天矗立在呼伦贝尔的基站

展望“十一五”,**电信业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信息服务业大行业观念,以服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加快技术业务创新和行业转型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农牧区通信发展,为新农村新牧区和信息化服好务。到2010年,力争使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39万户,全区100%乡镇(苏木)具备互联网接入能力,上网普及率达到19%,为自治区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为建设“数字**”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信息支撑和服务。到2020年,力争实现城市户户多媒体、服务移动化,农牧区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的宏伟目标和美好愿望!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上一篇:关于扫黑除恶的认识下一篇:企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