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讲义完整版

2022-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学作文讲义完整版

主管护师讲义习题 完整版

第六篇护理健康教学

第一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教育

1、定义: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它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以传播健康信息为主要措施,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为目标,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

2、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①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②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止疾病,增进健康,不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③融合了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一)按目标人群或场所分类1学校健康教育——指通过学校、家长及学校所属社区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向学生健康经验和知识结构。对象包括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2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指通过提供健康知识、技能、服务,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3医院健康教育——指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医院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4社区健康教育——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挖掘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保健潜力

(二)按教育目的或内容分类:分防治疾病的健康教育、营养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健康教育、生殖健康教育等。

二、健康促进(核心策略是社会动员)

1、定义:"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使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健康促进的领域1)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如政策、法规、财政、税收。2)创造支持环境:工作和生活环境。 3)加强社区行动 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卫生服务责任由个人、社区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卫生机构、商业部门和政府同承担。

3、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渥太华宣言》明确了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即倡导、赋权与协调。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

一、

1、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美国心理学家伍得渥斯提出了著名的S-O-R行为表示式。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

2、行为的构成要素:1)行为主体—-人。2)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3)行为环境——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4)行为手段——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及所应用的工具。5)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

3、人类行为的分类:1)本能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睡眠等。2)社会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其造就机构来自社会环境。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

4、人类行为的特性1)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重要标志。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2)可塑性:通过不断地学习、环境的影响,人类的行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就是人类行为的可塑性。一般而言,年纪越小,其可塑性越大。工作者应抓紧人们社会化关键期教育。3)差异性: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5、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有六种,即反射、自我控制、调试、顺应、应对和应激。1)反射: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称反射,最基本的反射与本能行为相联系。如看到突然飞来的物体,人立即产生的躲避行为。反射为人类的适应行为奠定了基础。2)自我控制:当某种行为可导致正负两方面的结果时,个体常常对自己的部分行为进行控制,以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3)调试: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方式和过程。调试一般发生在协调矛盾、解决冲突的过程中。4)顺应:指个体与群体不断接受新的经验、改变自己行为方式(如根据医嘱,按时服药-顺应的适应性行为)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5)应对:指个体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为,以适应目前或长远的需要。6)应激:是个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

6、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1)被动发展阶段—在0~3岁内,此阶段的行为主要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如婴儿的吸吮、抓握。啼哭等行为。2)主动发展阶段—在3~12岁内,此阶段的行为有明显的主动性,其主要表现为爱探究、好攻击、易激惹、喜欢自我表现等。如5岁问为什么。3)自主发展阶段—自12~13岁起延续至成年,此阶段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4)巩固发展阶段—巩固发展阶段在成年后,持续终生,此阶段的行为已基本定型,但由于环境、社会及个人状况均在不断变化,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加以不断的调整、完善、充实和提高。

7、影响行为的因素 :人类行为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即受遗传、环境及学习因素的影响。1)遗传因素:基因的复杂性导致人类行为的多样性。2)环境因素:生态环境、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基础、事物发展的规律及意外事件等是人类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3)学习因素:学习是行为发展的促进条件。人类一般通过3种学习方式来发展行为:通过无意模仿获得日常生活行为;通过有意模仿获得自己崇拜、羡慕的行为,如演员的举止等;通过强迫模仿获得规定行为,如队列训练

二、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行为。分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类。

1、促进健康行为:简称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一)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1.有利性—行为有利于自身、他人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不吸烟。2.规律性—行为规律有恒,而不是偶然行为。如定时定量进餐。3.和谐性—行为与所处环境相和谐。4.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内在心理情绪一致。5.适宜性—行为的强度能理性控制二)促进健康行为的类型1.日常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合理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2.避开有害环境行为—指避免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离开污染环境、积极应对各种紧张生活事件等。3.戒除不良嗜好行为—指自觉抵制、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如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4.预警行为—指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及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事故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等。5.保健行为—指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患病后及时就医、遵医嘱等行为。

2、危害健康行为

简称危险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一)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1.危害性—行为对自身、他人、社会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现存或潜在的危害,如吸烟行为。2.明显和稳定性—行为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非偶然发生。3.习得性—行为多为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学到、养成。二)危害健康行为的类型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职业活动中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等。2.致病性行为模式—指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如,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C型行为模式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等。3.不良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患病到疾病康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利于健康、疾病康复的行为,如瞒病、恐病、讳疾忌医、不遵医嘱等。4.违规行为—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药物滥用、性乱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

(一)知信行模式(KABP或KAP)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可用下式表示:知识--→信念--→行为

"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态度,"行"为行为、行动。知信行模式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以戒烟过程为例。为改变一个人的吸烟行为,使其戒烟,首先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掌握如何戒烟的方法;从而使吸烟者形成吸烟危害健康的念,产生自觉、自愿戒烟的积极态度;最终才可能产生戒烟的行为

(二)健康信念模式(HBM)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认为: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认识:1.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严重性(1)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2)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2.认识到采取某种行为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1)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2)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3.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克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健康信念模式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其次,使他们坚信: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采取相应的促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最后,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

第三章

健康传播的方法与技巧

一、

1、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2、传播的要素1)传播者:又称传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在社会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2)受传者: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同样,受传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大量的受传者称为受众。3)信息与讯息: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讯息是由一组相关联的、有完整意义的信息符号所构成的具体信息。讯息是一种信息,通过讯息,传授双方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4)传播媒介:又称传播渠道,是讯息的载体,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纽带。5)传播效果:是传播对人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具体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知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3、传播的分类:

按照传播的规模,可分为5种类型。1)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人际传播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共享信息的最基本传播形式。2)群体传播是指组织以外的小群体(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3)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4)组织传播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现代社会中,组织传播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即公共关系学。5)自我传播又称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

4、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健康传播具有以下4个特点:1)传递的是健康信息 2)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传播的过程具有复合性

4)对传播者有特殊素质要求

二、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个体之间相互沟通。人际传播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共享信息最基本传播形式。特点:1.是全身心的传播:多感官传递接收信息2.以个体化信息为主:情感信息交流占重要地位。3.反馈及时。 健康教育中常用人际传播形式1.咨询—针对前来咨询者的健康问题,答疑解难,帮助其澄清观念,做出决策。2.交谈—通过与教育对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传递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帮助其改变相关态度。3.劝服—针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健康问题,说服其改变不正确的健康态度、信念及行为习惯。4.指导—通过向健康教育对象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使其学习、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

3、人际传播的技巧一)谈话技巧1.内容明确:一次谈话围绕一个主题2.重点突出:重点内容应适当重复,以加强理解和记忆。3.语速适当:给对象思考、提问的机会。4.注意反馈二)提问技巧1.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的问题比较具体,对方用简短、确切的语言即可做出回答,适用于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2.开放式提问:开放性提问的问题比较笼统,旨在诱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觉、认识、态度和想法。适用于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3.探索式提问:又称探究式提问。探索式提问的问题为探索究竟、追究原因的问题,如"为什么",以了解对方某一问题、认识或行为产生的原因。适用于对某一问题的深人了解。4.偏向式提问:又称诱导式提问。偏向式提问的问题中包含者提问者的观点,以暗示对方做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答案.适用于提示对方注意某事的场合。5.复合式提问:复合式提问的问题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此种提问易使回答者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回答,故应避免使用。三)倾听技巧1.集中精力2.及时反馈

四)反馈技巧1.肯定性反馈—对对方的正确言行表示赞同和支持时,应适时插入"是的"、"很好"等肯定性语言或点头、微笑等非语言形式予以肯定,以鼓舞对方。2.否定性反馈—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使对方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易于接受批评和建议。3.模糊性反馈—当需要暂时回避对方某敏感问题或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可做出无明确态度和立场的反应,五)非语言传播技巧1.动态体语—即通过无言的动作传情达意。如以注视对方的眼神表示专心倾听;以点头的表情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和同情;以手势强调某事的重要性等。2.仪表形象—即通过适当的仪表服饰、体态、姿势,表示举止稳重,有助于对方的信任、接近。3.同类语言—即通过适度地变化语音、语调、节奏及鼻音、喉音等辅助性发音,以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调节气氛4.时空语-即在人际交往中利用时间、环境、设施和交往气氛所产生的语义来传递信息。

三、群体传播一)特点1.信息传播在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2.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群体意识越强,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3.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4.群体中的"舆论领袖"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引导作用,往往是开展健康传播的切入点。二)小组讨论:是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一组人围绕主题进行座谈讨论。选择适当主持人、做好准备、掌握讨论技巧、是确保讨论效果的关键。

(一)小组讨论的步骤1.明确讨论主题:讨论前先拟定提纲。提纲包括目的、问题、内容及预期目标。2.组成小组:人数一般以6~10人为宜。3.选择时间和地点:讨论时间一般掌握在1小时左右;地点舒适、方便为宜。 4.排列座位:座位的排列同样是保证小组讨论成功的重要因素。圆圈式或马蹄形。

(二)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1.热情接待:提前到场、表示欢迎 2.说好开场白:通俗易懂、简单明了3.建立融洽的关系 4.鼓励发言:给予适当肯定5.打破僵局 6.控制局面:及时提醒、婉转引导7.结束讨论:小结、感谢。

四、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一)传播者:是主体,对信息具有收集、制作、传递、处理、评价等职能。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良好的形象2.收集、选择对受者有价值的信息。3.确保信息的准确、鲜明、生动、易懂、适用。4.根据受者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渠道。5.及时了解受者对信息的反应及传播效果,不断调整传播行为。二)信息:健康信息是指与人健康有关的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健康信息是健康传播者传递的内容,同样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因此,健康信息应具有以下特点:1.符号通用、易懂——即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必须是通用的、易懂的,以避免传而不通。2.科学性——科学性是健康信息的生命,是取得健康传播效果的根本保证。3.针对性——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受者的需求和特点。4.指导性——健康信息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告诉受者如何运用健康知识、技能,使受者自愿采纳三)传播途径:是指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

(一)常用的健康传播途径1.口头传播——如演讲、报告、座谈、咨询等。2.文字传播——如报刊、杂志、书籍、传单等。3.形象传播——如图片、标本、食物、模型等。4.电子媒介传播——如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幻灯、投影等。

(二)选择传播途径的原则。 健康传播者应因人、因地、因时地选择传播途径,以保证传播的效果。遵循以下四项原则:1.准确性原则——保证信息能准确地传递至受者。2.针对性原则——针对具体受者、具体情况,选择传播途径。3.速度快原则——力求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至受者。4.经济性原则——准确、有针对性、快速的基础上,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减少传播者与受者的经济负担。四)受者 是指信息通过传播途径所到达并被接受的个人或群体,大量的受者也称为受众。健康传播的受众是社会人群,他们因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健康信息、传播途径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健康传播者在制定传播信息、选择传播途径时,应重点考虑受者的心理特点及动机。

(一)受者的心理特点:受者普遍存在着"四求"的心理。1.求真—信息真实可信。 2.求新—信息新颖引人。3.求短—信息短小精悍,简单明了。 4.求近—信息在生活、地域、情感、认识、知识等方面贴近受者。

(二)受者对信息的选择性1.选择性接受2.选择性理解3.选择性记忆。

(三)受者的动机 包括:消遣、填充时间、寻找情报、解决疑难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五)环境:健康传播的效果还受传播活动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1.自然环境—如传播活动的地点、场所、距离、光线、温度、环境布置等。2.社会环境—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习俗、社会规范、政策法规等。

以上五种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传播者和受者的心理与行为,从而影响健康传播的效果。

第四章健康教育的步骤

一、健康教育诊断

1、定义:是指在面对人群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确定或推测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获取健康教育资源的过程,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2、健康教育诊断的基本步骤:根据格林模式,健康教育诊断主要从社会、流行病学、行为、环境、教育和管理与政策六个方面进行诊断。

(一)社会诊断

主要目的是从分析广泛的社会问题入手,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和生活质量。1.社会环境:包括(1)经济指标(2)文化指标(3)卫生服务指标(4)社会政策(5)社区资源2.生活质量:测量指标包括主观和客观指标两个方面。(1)主观指标:包括目标人群对生活满意程度的感受;(2)客观指标:包括目标人群生活环境的物理、经济、文化和疾病等状况。

(二)流行病学诊断

主要任务是要客观地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回答以下五个问题:1.威胁目标人群生命与健康的疾病或健康问题是什么?2.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3.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受害者在性别、年龄、种族、职业上有何特征?4.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在地区、季节、持续时间上有何规律?5.对那些(哪个)问题进行干预可能最敏感?预期效果和效益可能最好?

(三)行为诊断

主要目的是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任务包括:1.区别引起疾病或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分析导致已知疾病或健康问题因素是否为行为因素;2.区别重要行为与相对不重要行为:原则1行为与疾病或健康问题密切相关2经常发生的行为3.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所谓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某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难易程度。具体标准为:高可变性行为是(1)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2)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的行为;(3)在其它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4)社会不赞成的行为。低可变性行为是1)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2)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的行为;3)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行为

(四)环境诊断

是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

(五)教育诊断

主要分析三类因素。1.倾向因素—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诱发因素。倾向因素包括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观。2.促成因素—指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3.强化因素—是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等。

(六)管理与政策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组织评估包括组织内分析和组织间分析两个方面;资源评估则是对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资源进行分析。组织内分析系指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部的分析,组织间分析系指主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组织外部环境,分析外环境对计划执行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健康教育计划与干预

1、确定优先项目

应遵循重要性和有效性原则。1.重要性原则——优先考虑对人群健康威胁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社区稳定影响较大的健康问题2.有效性原则——优先考虑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改善的健康问题。

2、确定计划目标:目的和目标是计划存在与效果评价的依据。目的是指在执行某项计划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目的是宏观性、远期性,一般用文字表述。目标是目的的具体体现,用指标描述,具有可测量性。

(一)计划目的—是健康教育项目最终利益的阐述。

(二)计划目标—是在计划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对象、时间、内容或程度等问题。1.总体目标 由三个"W"和两个"H"组成,1)Who—对象2)What—实现什么变化3)When—实现变化的期限

4)How much—变化的程度 5)How to measure—测量的方法

2.具体目标:可分解为各方面、各阶段、各层次的具体目标。

3、确定干预方案 内容应包括:目标人群、干预策略、干预活动的内容、方法、日程及人员培训、评价计划等。

三、健康教育评价

1、定义;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表达资料的过程,它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的始终。旨在确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的价值,为健康教育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和以后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2、目的1.确定计划的先进性和合理性;2.确定计划的执行情况3.确定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及持续性,4.总结健康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3、健康教育评价的种类与内容

(一)形成评价 是对项目计划进行的评价活动,包括评价计划设计阶段进行目标人群选择、策略确定、方法设计等,其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实际的情况。1具体内容:(1)目标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2)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3)教育材料发放系统,包括生产、储存、批发、零售及发放渠道;(4)是否在最初的计划执行阶段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计划进行适度调整。2.方法:有文献、档案、资料的回顾、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等。

(二)过程评价

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1.内容(1)针对个体的评价内容 (2)针对组织的评价内容

(3)针对政策和环境的评价2.方法 有查阅档案资料、目标人群调查和现场观察三种。

(三)效应评价

健康教育是通过改变目标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来实现其目的。效应评价正是对目标人群因健康教育项目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评价。与健康结局相比,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行为本身较早发生改变,故效应评价又称近中期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倾向因素——目标人群的卫生保健知识、健康价值观、态度、对自身易感性、疾病潜在威胁的认识等。2.促成因素——卫生服务或实行健康行为的资源的可及性。3.强化因素——目标人群采纳健康相关行为时获得的社会支持及采纳该行为前后自身的感受。4.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程度及各种变化在人群中的分布。

(四)结局评价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结局评价正是着眼于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所导致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五)总结评价

是指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和结局评价的综合及对各方面资料做出总结性概括。

4、影响评价的因素:常见的偏倚因素有以下五种:

(一)时间因素:又称历史因素。是指在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的事件。如公共政策颁布、生活条件改变、自然、社会灾害。

(二)测试或观察因素1.测量者因素(1)暗示效应(2)测量者成熟性(3)评定错误2.测量工具因素:包括问卷、仪器、试剂。3.测量对象因素(1)测量对象成熟性(2)霍桑效应:人们在得知自己正在被研究和观察而表现出的行为异乎寻常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在健康教育项目评价中,霍桑效应也可能影响对项目效果的客观反映。

(三)回归因素:指由于偶然因素,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低,但在以后的测试中可能又恢复到原有的实际水平的现象

(四)选择因素

(五)失访:目标人群由于各种原因中断被干预或评价。失访超过10%可造成偏倚。

第五章 医院健康教育

一、

1、定义:又称临床健康教育或患者健康教育,是以病人为中心,针对到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2、意义: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心理治疗、消除致病因素、密切医患关系、降低医疗成本二 、患者健康教育

1、分类及内容一)门诊教育 是指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季节、地域,侧重于常见疾病的防治教育。主要包括:1.候诊教育—指在患者候诊期间,针对候诊知识及该科的常见性疾病的防治所进行的健康教育。2.随诊教育—指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3.咨询教育—指医护人员对门诊患者或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4.健康教育—处方指在诊疗过程中,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行为生活方式给予指导

(二)住院教育

是指在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1.入院教育—指医护人员在患者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的教育。2.病房教育—指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的健康教育。3.出院教育—主要包括医疗效果、病情现状、继续用药、定期复查等注意事项。

2、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程序

(一)评估教育需求

评估教育需求是患者健康教育程序的第一步骤。1.评估内容1)患者对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知识水平;2)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3)患者的学习能力;4)患者的环境因素。2.评估方法:(1)直接评估—通过与患者的接触、谈话直接获得(2)间接评估—通过阅读患者的病历、分析病史及其健康影响因素获得。

(二)确定教育目标

即明确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目标。

(三)制定教育计划

教育计划主要由五部分组成1.教育时间—从患者进入院到离开医院期间2.教育场所—应在适宜的场所进行。3.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确保其针对性。4.教育人员—医院内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5.教育方法及工具—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和工具。

(四)实施教育计划

应特别注意以下四点:1.注重信息的双向传播;2.适当重复重点内容;3.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和方式;4.注重教育者的态度。

(五)评价教育效果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及时修正原有计划,改进工作。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1.评价教育需求 2.评价教学方法 3.评价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七篇 医院感染护理学

一、绪论:内源性感染:来自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抵抗力下降或者是抗生素的应用,导致菌群失调,生态平衡失调,菌群移位。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原理。正常菌群作用:1.营养2.免疫调节3.定制抵抗力4.生物屏障。5其他:降低胆固醇、血氨,抗衰老。医院感染中常见的细菌:1.金黄色葡萄球菌G+(15%的人长期携带)2.铜绿假单胞菌G-(泌尿道、伤口、皮肤)3.大肠埃希菌G-(是肠道的正常菌群,是条件致病菌,泌尿道、腹腔、胆道、血液)4.肺炎克雷白杆菌G-(肠道和上呼吸道,是ICU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定植的条件:1.必须具有粘附力

2.必须有适宜的环境 3.必须有相当的数量

三、医院感染监测(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1.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2.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7%、8%和10%;3.Ⅰ类切口感染率低于1%、0.5%和0.5%。医院感染1.发病率:一定时间和一定人群中新发生的医院感染频率。2.罹患率:短时间和小范围内感染的爆发或者流行情况。3.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患病率通常高于发生率。医院感染爆发:1.应在12小时内报告的: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人以医院感染暴发2应在2小时内报告:10例以上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四、消毒与灭菌1灭菌水平方法: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灭菌方法。

2、高水平消毒: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包括结核分枝杆菌)方法:热力、电离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二溴海因等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

3、中水平消毒:是细菌芽胞以外的。方法:超声波、碘类消毒剂(碘附、碘酊等)、醇类、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包括双链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

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方法: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5医用物品的危险性分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2)中度危险性物品3)低度危险性物品,6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1)压力蒸汽灭菌:用于耐热耐湿器械物品1)下排气式:温度121度,压力102.9KPA,器械灭菌时间20分钟,辅料30分钟。包体积≤30*30*25CM32)预排气:温度132~134度,压力205.8KPa,灭菌时间4分钟。金属重量不超过7KG,布不超过5KG,容积≤90%,金属放下层,织物放上层,包体积≤30*30*50.3)快速。(2)干热灭菌: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通物品。如玻璃金属、油类粉剂:150度150分钟,160度120分,170度60分,180度30分,包体积≤10*10*20CM3.(3)紫外线消毒:电压220V,相对湿度为60%,湿度20度,253.7强度。灯距地1.8~2.2M,灯数量至少1.5W/M3,照射时间至少30分钟,灯表面每周用70%~80%乙醇擦拭一次,灯管表面有灰尘及时擦拭(4)化学消毒剂1)过氧乙酸:现配现用,不超过24小时。灭菌剂浓度为16%~20%,浓度低于12%时禁止使用。浸泡法:一般物体表面0.1%(1000mg/L)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灭菌时,浸泡30分钟、耐腐蚀器械0.5%冲洗10分钟;擦拭法:喷洒法;喷雾法;熏蒸法。2)过氧化氢:外科伤口、皮肤黏膜消毒用3%冲洗、擦拭3~5分钟;室内空气消毒用气溶胶喷雾器3%,20~30ml/m3,60分钟。3)含氯消毒剂:用于物品体表分泌物排泄物消毒:使用时限不超过24小时,对金属有腐蚀性,粉剂稳定,水剂不稳定4)戊二醛:最多使用14天:不耐热器械物品,2%作用10小时。5)邻苯二甲醛:最多使用14天:5~12分钟。6)醇类、碘类、氯己定,季铵盐类-不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洗衣粉等合用。(5)清洗: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7、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压力蒸气灭菌: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1)物理监测2)化学监测3).生物监测每周一次,4)B-D测试: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开始灭菌前。(2)干热灭菌的监测1).物理监测每锅进行。2.)化学监测每天、每包监测3)生物监测每月进行。(3)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1).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100μW/cm2。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3)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4).物品和空气中自然菌减少90%以上,人工杀灭率道道99.99%。(4)化学消毒剂的监测1)生物监测: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100CFU/ml.2)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至少一次。

五、手、皮肤的清洁和消毒1外科手消毒:范围:双手、前臂及肘上10CM.1.)手套破损应重新进行消毒。2.)双手、前臂、上臂下1/3,揉搓2-6分钟。2皮肤消毒1.)穿刺部位:2%碘酊2遍,作用1~3分钟,再用75%乙醇。0.5%碘伏2遍,静脉注射用75%酒精脱碘。2.)消毒范围:不小于5cm*5cm。3手术切口消毒1.)手术野及其外15cm以上,由内向外擦拭。4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消毒,碘伏0.5%擦拭作用那个3-5分钟,或用乙醇、异丙醇、醋酸氯已定作用3-5分钟,也用氧化电位水冲洗;肥皂流动水冲洗干净,用卫生手消毒法。

六、医院环境的消毒,1空气消毒 1.)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如骨髓移植病房-层流通风(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CFU/30分钟。直径9CM平皿):细菌总数≤10CFU/m3,2)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总数≤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细菌总数≤200CFU/m3,3)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化验、普通病室和房间。(细菌总数≤4CFU/,5分钟。直径9CM平皿):细菌总数≤500CFU/m3,4.)Ⅳ类指传染科和病房。

七、隔离和保护1隔离区域物品处理:1.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受感染后,用后应以黄色包装袋包装隔离,经灭菌后使用。(如医疗仪器、器械、衣服和床单)2.体温计高水平消毒。3.血压及诊疗器同病原菌感染者共同使用。4.不接待探视。2特殊感染预防1)对经空气传播(飞沫核<5μm,如结核、水痘、麻疹),肺结核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空气隔离预防,呼吸道隔离 2)对经飞沫传播:无条件时,同种疾病病人同住一室。(飞沫核>5μm,如细菌性脑膜炎、白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3)对经接触传播:皮肤白喉、大面积烧伤以及多重耐药细菌(MRSA、VRE、艰难梭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病人的隔离等。乙脑-昆虫隔离;脊髓灰质炎、甲肝-消化道隔离;大面积烧伤病人-保护性隔离,房间为正压;慢性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

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1.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2.损伤细胞膜-抗真菌类药物3.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4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2、严格抗生素联合的指征:1)单一药品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或(腹腔脏器穿孔、复杂创伤感染、吸入性肺炎),2)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3)减少毒性反应。4)需较长期用药,细菌有产生耐药可能(如结核、慢性尿路感染、慢性骨髓炎)5).混合感染。

3、注意抗生素的疗程1.急性感染 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续用2~3天,病情基本控制后1~3天即可停药。2.败血症 体温正常7~10天再停药。3.严重感染 (如心内膜炎、骨髓炎)疗程可达4~8周。4.急性感染应用抗生素后临床疗效不显著 确属抗生素选择不当,在48~72小时后改用其他抗生素药物。

4、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1)连续给药与间歇给药的合理选择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间依赖性药物):间歇给药。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吉他霉素等)及多烯抗生素(两性霉毒B)可采用连续给药方案。避免毒性反应,防止水3)氨基苷类抗生素(浓度依赖性药物)采用间歇性给药,也可分次静脉滴注,不宜静脉推注,也不宜与β-酰胺类药物同瓶滴注。

5、外科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清洁手术通常不需用;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需用;一般在术前0.5~1小时静脉给予一次足量;手术超过4小时可术中加用一次量;择期的结直肠手术前手术前24小时开始给予不吸收的口服抗菌药物共3次;高危破宫产脐带夹后、全髋置换、移植术。

6、四环素-葡萄球菌结肠炎-二重感染;磺胺类药物-紫癜-血液系统的毒性;利福平-黄疸-对肝脏的毒性;链霉素-尿蛋白(++)-肾脏毒性反应,最主要毒性反应时听神经损害;青霉素-皮肤瘙痒、腹痛-过敏反应;妊娠合并肝炎不宜用的抗生素是四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抗生素毒性增强。

九、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1、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1)加强口腔护理。2)吸痰技术。3)胃口逆向定植及误吸。4)有效咳嗽训练。

2、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1)接受注射者安全2)注射操作着安全3)环境安全。

3、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近期用或正在用药,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或见斑块条索状荚膜,合并以下之一:发热超过38度;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4、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于术后30天内发生;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发生;3)器官或腔隙感染:同2)

十、特殊病原菌的感染途径及消毒

1、甲肝戊肝传播途径以粪口传播;消毒方法煮沸30分钟,或者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3.废弃物焚烧。

2、乙、丙、丁型肝炎经血液传播。消毒方法:含氯消毒剂等中水平以上的消毒剂。新生儿乙肝主要垂直传播;预防乙肝最佳措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预防肠绦虫病的紧急措施是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不游离于血清中的是HBcAg,游离于血清中,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的是HBeAg。

3、艾滋病1.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消毒方法:含氯消毒剂溶液(含有效氯l000mg/L) 或0.5%过氧乙酸溶液作用15~30分钟。

4、淋病和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淋病病原体淋病奈瑟氏菌,低效消毒剂即可。

梅毒病原体苍白螺旋体,低效消毒剂即可。初期、二期传染性强。消毒方法:特别是马桶,用0.2%过氧乙酸

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

4、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为汉坦病毒,传染源:鼠。鼠咬或蚊叮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呼吸道、消化道、伤口接触传播。可用含氯消毒剂及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处理,中低效消毒剂3开展杀虫灭鼠,火焚或者掩埋地下。

5、炭疽:1.传染源是病畜(羊、牛、马、骡、猪等)和感染的病员。通过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传播。2.消毒方法: 空气消毒(过氧乙酸熏蒸)猪舍等(过氧乙酸,或者含氯石灰)病畜粪尿(一份含氯石灰+5粉粪尿,深埋2m以下)污染皮毛(环氧乙烷熏蒸)、炭疽杆菌可形成芽孢,不可使用中低效消毒剂。开展灭蝇灭鼠。肺炭疽空气消毒3g/M3过氧乙酸熏蒸1~2小时。物表餐具用2000~5000mg/l有效氯浸泡。

6、结核病病原体为结核分枝杆菌,有人、牛、非典型。 可通过呼吸道(最多)、消化道等传播,含氯消毒剂级过氧乙酸浸泡。焚烧,或者1%过氧乙酸作用30~60分钟进行消毒。不耐热,60度15分钟或70度3分钟可杀灭.结核杆菌细胞壁含大量脂类,对消毒剂抵抗力强,只能用高、中消消毒剂。飞沫传播,空气隔离预防。

第八篇护理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是管理者协调人及其他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的二重性(1)自然属性:具有普遍性和共性(2)社会属性: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和个性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艺术性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3)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

3、管理的对象1)人 是管理的最主要因素,是管理的核心。2)财 遵守的原则是:开源、节流、注重投资效益。3)物:是指设备、材料、仪器、能源等。应遵循原则是保证供应、合理配置、物尽其用、检验维修、监督使用、资源共享。4)时间 是最珍贵的资源5)信息 是管理活动的媒介。包括广泛地收集信息;精确地加工和提取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利用和开发信息。

4、管理的方法1)行政方法 是最基本、传统的管理方法,是依靠行政组织权威,通过命令、指示、规定等手段指挥下属工作而实现管理目标。 优点①使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统一;②有利于对常规问题的处理,也可以灵活有效地解决各种例外问题;③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保证整个系统计划、目标的实现。缺点①管理效果受决策者水平的限制;②不利于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性;③传递信息缓慢,工作效率不高;④易犯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错误。2)经济方法 是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方法,来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优点①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②促使组织员工从物质利益的角度,关注组织目标的实现;③促使主管人员减少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提高行政效果。缺点容易导致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倾向。3)法律方法

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令、条规进行管理的方法(使管理活动有序进行)。4)思想教育方法

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按照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进行教育,运用沟通、宣传、说服、鼓励等方式来预防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方法。5)社会心理学方法: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按群体和个人社会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进行管理的方法。

5、管理的职能 是指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任务1计划职能 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其中心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2组织职能

是管理的重要职能。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①设计组织结构;②明确相应的职责、任务和权力;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3人员管理:是管理的核心职能4领导职能:用手段和方法对个人、集体施加影响力。5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的关键职能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二、护理管理学

1、护理管理学 是护理管理者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人员管理、领导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协调人及其他资源,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过程。

2、护理管理的意义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的特点1.广泛性 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参与护理管理的人员包括护理管理者以及各个部门各个班次的护理人员。2.综合性:既要综合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又要考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独特性

3、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无多元化):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合理化:应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管理人才的专业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手段的自动化 /信息化 、护理管理的内容趋向合理化

第二章

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社会管理思想 如《论语》、《管子》中的“君子不器”,儒家思想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系统管理思想:万里长城,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3.战略管理思想 孙武的《孙子兵法》 4.用人思想 有“知人善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西方管理理论

的发展按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学阶段(19世纪末~1930年)、行为科学阶段(1940~1960年)和科学管理阶段(1960年以后)。

(一)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1)概述:泰勒首次提出科学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2)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其主要内容是:①使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工作环境标准化;②确定合理的工作量;③挑选和培训工人,使其掌握标准工作方法;④实行差别工资制;⑤实行职能工长制。

2.管理过程理论(1)法国人法约尔1925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后人把他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2)主要内容:法约尔提出,管理活动包含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且他给出了十四条一般管理原则,包括有分工、职权与职责相适应、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等。3.行政组织理论(1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2)特点:①明确的组织分工②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③合理地任用人员④建立职业的管理人员制度⑤建立严格的、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规则和纪律⑥建立理性的行动准则。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正式形成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行为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人际关系学说,后期行为科学。1.人际关系学说 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了“霍桑实验”。他发现决定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和安全感,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①人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其工作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②劳动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人际关系;③职工中的非正式小群体更能影响职工的情绪,甚至左右职工的行为;④科学的领导者应善于和职工沟通与倾听。 2.人性理论—X理论与Y理论 美国的麦格雷戈1957年提出X理论与Y理论。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不喜欢工作,在严密监督下才能有效地工作。而Y理论认为人是喜欢工作的,是负责的,能够自我控制和管理。而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当根据员工的特点,综合运用上述两种理论。3.群体力学理论 德心理学家卢因1944年提出,重点研究组织中的群体行为。主要内容是:①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力场”;②群体行为就是各种相互影响力的结合,这种“力场”可修正个人的行为;③群体的内聚力可以用每个成员对群体忠诚、责任感、对外攻击的防御、友谊等态度来说明。

4、行为科学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①在护理管理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和管理。②强调护理管理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维持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③护理管理者要丰富工作内容,以提高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现代管理理论与原则

1、系统原理与原则

(一)系统原理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系统功能大于各个体功效之和2)目的性 3)相关性 4)层次性5)环境适应性。3系统分析方法 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计算的方法。

4、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要求护理管理者运用整体观点、相关观点、有序观点、动态的观点、开放的观点

(二)对应的原则 1整分合原则2反馈原则

2、人本原理与原则

(一)人本原理 :梅奥首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原理的前提是: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管理者要注意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是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二)对应的原则 1能级原则内容:①建立合理稳定的能级结构;②不同的能级主体应授予不同的权力,完成不同的职责。③不同能级的主体应给予与之相应的岗位。2动力原则 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物质动力是指物质待遇及经济效益。精神动力主要有理想、道德、信念、荣誉。信息包括消息、情报、指令等。3参与管理原则

3、动态原理与原则

(一)动态原理 认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共同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弹性原则:是指在动态管理中必须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及时调整,完成预期的目标。

4、效益原理与原则

(一)效益原理:是指管理者在任何系统的管理中,都要注意讲究实效

(二)价值原则:是指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提高效益为中心,科学有效地使用人、财、物和时间,以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第三章 计划工作

1、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之前拟定的方案,包括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等。 2计划工作实质就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要做好计划工作,必须解决“5W1H问题”,即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论证为什么要做(why)、确定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

2、计划工作的重要性(无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控制工作

3、计划的类型

(一)按计划的时间划分1.长期计划 又称为规划,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一般由高层管理者制定。2.中期计划 介于长期和短期计划之间,一般为1~5年。一般由中层管理者制定。3.短期计划 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由基层管理者制定。

(二)按计划的规模划分1.战略性计划:指着眼于组织整体目标和方向的计划。2.战术性计划 指针对组织内部具体工作问题,在较小范围内和较短时间内实施的计划,如护理仪器设备的维护计划等。

(三)按计划的内容划分:分为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

(四)按计划表现形式划分1.目的或任务如规定护士在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2.目标如经过培训的测试,护士正确给药率达到100%,3.策略4.政策5.规程6.规则如护理技术规范 7.规划8.预算 又称“数字化的计划”,是用具体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4、计划工作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从组织系统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系统中各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统筹规划。 2重点原则: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全局,又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及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全局的问题。 3创新原则 4.弹性原则留有一定调节余地5可考核性原则

二、计划的步骤一)评估形势:内容包括:①市场:社会需求;②社会竞争;③服务对象的需求;④组织资源: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二)确定目标:目标应包括时间、空间、数量三要素。 三)考虑制定计划的前提条件:指计划工作的假设条件-预期环境 四)发展可选方案 五)比较各种方案

六)选定方案 七)制定辅助计划八)编制预算:是衡量计划工作进度和完成程度的重要标准,是控制的工具。

三、目标管理:

1、又称成果管理,一种管理方法。

2、特点:1.员工参与管理2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3.强调自我评价4重视成果

3、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计划阶段:1.制定高层管理目标 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是制定组织整体目标。2.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3.确定下级和个人的分目标4.协议授权

(二)执行阶段 :1.咨询指导2.调节平衡3.反馈控制

(三)检查评价:1.考评成果2.奖惩兑现 3.总结经验4目标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运用:1)应用实例:目标制订阶段;目标实施阶段;目标成果评定阶段2)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宣传教育2.目标明确、恰当3.有指导及咨询管理体系4严格控制

四、时间管理:是指在时间消耗相等的情况下,为

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时间管理的基本程序:1.评估2.计划 制

定具体工作目标及重点②选择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与策略③列出时间安排表。3.实施 ①

集中精力②学会“一次性处理”或“即时处理”③关注他时间④有效控制干扰⑤提高沟通

技巧⑥处理好书面工作。 4.评价

3时间管理的方法

(一)ABC时间管理法:由莱金提出,

他建议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每个人都需要确定今后5年、今后半年及现阶段要达到的

目标。人们应该将其各阶段目标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为最重要且必须完成的目标,B级

为较重要很想完成的目标。C级为不太重要可暂时搁置的目标。ABC时间管理的步骤如下:

1.列出目标2.目标分类3.排列顺序:根据工作的重要性、紧急程度确定ABC顺序。4.分配

时间5.实施 集中精力完成A类工作,效果满意,再转向B类工作。对于C类工作,在时间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可自己完成,但应大胆减少C类工作,尽可能委派他人执行,以节省时间。6.记录7.总结

(二)四象限时间管理法 按照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事情分成两个维度,一方面是按重要性排序,另一方面是按紧迫性排序,然后把所有事情纳人四个象限,按照四个象限的顺序灵活而有序地安排工作。

(三)记录统计法

通过记录和总结每日的时间消耗情况,以判断时间耗费的整体情况和浪费状况,分析时间浪费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节约时间。

(四)拟定时间进度表

(五)区域管理法:将时间分为整体、阶段、瞬时三种情况进行管理的时间管理方法。4时间管理的策略1.消耗时间的计划化、标准化及定量化 2.充分利用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 3.保持时间利用的连续性4.学会授权5.学会拒绝 6.善于应用助手

五、

1、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解决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从确定行动目标到拟定、论证、选择和实施方案的整个活动过程。

2、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性划分 1)战略决策:指与确定组织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与战略性,解决的是“干什么”的问题。2)战术决策:为完成战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而制定的组织在未来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具体的行动方案,解决的是“如何做”的问题。2.按决策的重复性划分1)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是指对经常出现的活动的决策。2)非程序化决策:又称非常规决策,一般指涉及面广、偶然性大、不定因素多、无先例可循、无既定程序可依的决策。3.按决策条件的确定性划分 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以及风险型决策。4.根据决策的主体不同划分 可分为个人决策与团体决策。

3、决策的步骤1.确立问题 是决策的前提,是确定目标的基础。 2.确定目标 目标是决策的方向,决策目标确定后,可依据价值准则来对目标进行判定。常用的价值指标有三类: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3.拟订方案: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经验,二是创造。4.方案评估 评价和比较的主要内容有:①方案实施的可行性;②方案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③方案实施的风险性。 5.方案选择 “满意”的决策应当符合三个标准:①全局性标准;②适宜性标准;③经济性标准。挑选方案 的方法:①经验判断法;②研究和分析;③模拟实验法。6.方案实施7.追踪评价

4、团体决策:是指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完成的决策方式。方法:1.头脑风暴法:又称思维共振法,是为了克服障碍,产生创造性方案的一种简单方

法。原则是鼓励一切有创见的思想,禁止任何批评。2.名义集体决策法:是指参加集体决

策的成员面对面地接触3.德尔菲法:又称专家意见法, 4.是电子会议法:利用现代计算机 技术改善群体决策的一种方法。

第四章

组织工作

1、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目的程序和规则组成的一种多层次、多岗位以及具有相应人员隶属关系的权责角色结构,它是职、责、权、利四位一体的机构。含义①组织有共同的目标②组织有不同层次的分工协作③组织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

2、组织的类型:1.正式组织2.非正式组织

3、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一)直线型组织结构 :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其特点是组织系统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上下级关系是直线关系,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组织内部不设参谋部门。优点:①结构简单,命令统一;②责权明确;③联系便捷,易于适应环境变化;④管理成本低。缺点:①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②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二)职能型组织结构:又称多线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来代替直线型的全能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在分管业务范围内直接指挥下属。优点:①管理工作分工较细;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缺点:①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③过分强调专业化。

(三)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又称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吸收了上述两种结构的优点,设置两套系统,一套是直线指挥系统,另一套是参谋系统。优点:①直线主管人员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能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②可满足现代组织活动所需的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责任制的要求。缺点:①部门间沟通少,协调工作较多;②容易发生直线领导和职能部门之间的职权冲突;③整个组织的适应性较差,反应不灵敏。

(四)分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在高层管理者之下,按地区或特征设置若干分部,实行“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集中领导下的分权管理。优点:①有利于高层管理者集中精力搞好全局及战略决策;②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管理的主动权。缺点:①职能机构重叠;②分权不当容易导致各分部闹独立,损伤组织整体利益;③各分部横向联系和协调较难。

(五)委员会

委员会是组织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执行某方面管理职能并以集体活动为主要特征

(六)其他组织结构如团队结构、网络结构、无边界组织等。

二、组织设计是指管理者将组织内各要素进行合理组合,建立和实施一种特定组织结构的过程。

2、组织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1)目标统一的原则2)分工协作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4)最少层次的原则,从高层领导到基层领导以2~4个层次为宜。5)责权一致的原则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7)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二)组织设计的要求1.精简2.统一3.高效

3、组织设计的步骤1.确立组织目标2.划分业务工作3.提出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按组织设计要求,决定组织的层次及部门结构,形成层次化的组织管理系统。4.确定职责和权限5.设计组织的运作方式:联系方式的设计;管理规范的设计,确定工作程序;各类运行制度的设计(无岗位职责)6.决定人员配备7.形成组织结构8.调整组织结构

4、组织设计的结果:是形成组织结构。模式可用以下方式来表示。1.组织图:组织我树,用图形表示2.职位说明书:说明组织内部的某一特定职位的责任、义务、权力及其工作关系的书面文件。3.组织手册:是组织图与职位说明书的综合。

三、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习惯的总和,属于管理的软件范围。特点:1.文化性 是组织文化区别于组织其他内容的根本点,也是最明显、最重要的特征之一。2.综合性3.整合性4.自觉性 5.实践性

3、护理组织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护理专业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护理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4、护理组织文化的建设 (特性)1.易接受性2.群众性3.针对性。4.独特性

四、临床护理组织方式:

1、个案护理

也称为特别护理或专人护理,是由一名护理人员在其当班期间承担一名病人所需要的全部护理。其组织形式是一对一的关系,主要用在ICU、CCU病房及危重、大手术后的病人,由于病情复杂、严重,需护士24小时进行观察、护理。

二、功能制护理:是以工作为中心的护理方式,护士长按照护理工作的内容分配护理人员,每1~2名护士负责其中一个特定任务,各班护士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病人所需的全部护理,护士长监督所有工作。对于一个护理人力不足的医院,护士长只能选择的护理工作方式。

三、小组护理:是将护理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位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任组长,在组长的策划和组员的参与下,为一组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四、责任制护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由一位责任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其所管病人从人院到出院提供连续的、全面的、整体的护理组织方式。

五、综合护理:综合护理集小组护理和责任制护理的优点于一体,由一组护理人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等)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共同完成对一组病人的护理工作。

第五章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员管理:也称人员配备,或称人力资源管理,是对各种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聘、培训和考评。意义:可以发现、选聘、使用和培养最优秀的人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达到人尽其才、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同时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储备。基本原则1职务要求明确原则2责权利一致原则3公平竞争原则4用人之长原则5系统管理原则

二、护理人员编设的原则1.满足病人护理需要原则 病人的护理需要,是编设护理人员数量结构的主要依据。2.合理结构原则3.优化组合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优化、合理组合,使不同年龄阶段、个性、特长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做到各尽所长、优势互补,4.经济效能原则:护理管理者在编设和使用护理人员时,应在保证优质、高效的基础上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5.动态调整原则

2、影响护理人员编设因素: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工作量要受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率等因素影响;人员素质;人员比例和管理水平;工作条件;政策法规;社会因素。

3、护理人员编设的计算法一)按实际工作量计算法:确定依据:实际工作量、员工的工作效率、工作班次、出勤率(无床位使用率)。应编护士数=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平均护理时数/每名护士每日工作时间+机动数(一般按17%~25%)。二)比例定员计算法

医院高级、中级、初级员工的比例:一级医院为1:2:8~9;二级医院为1:3:8;三级医院为1;3:6。1.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①300张床位以下的医院,按1:1.30~1:1.40计算;②300~500张床位的,按1:1.40~1:1.50计算;③500张床位以上的,按1:1.60~1:1.70计算。 2.各类人员的比例 ①卫生技术人员占医院总编设的70%~72%,其中护理人员占50%,医师占25%,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占25%;②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员占总编设的28%~30%,其中行政管理人员占总编设的8%~10%。

4、护理人员的排班一)排班的基本原则 1以病人需要为中心,确保24小时连续护理2掌握工作规律,保持各班工作量均衡3人员结构合理,确保病人安全4.保持公平原则,适当照顾人员的特殊需求

5.有效运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个人专长。 二)排班的类型1.集权式排班 排班者为护理部或科护士长,主要由护理管理者决定排班方案。优点:为管理者掌握全部护理人力,可依各部门工作需要,灵活调配合适人员;缺点 是对护理人员的个别需要照顾少,会降低工作满意度。2.分权式排班 排班者为病区护士长。优点 是管理者能根据本部门的人力需求状况进行有效安排,并能照顾护士的个别需要;缺点 是无法调派其他病区的人力,且排班花费的时间较多。3.自我排班 由病区护理人员自己排班,可激励护理人员的自主性,提高工作满意度。优点:①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②促团体凝聚力提高③护士长与护理人员关系融洽④护士长节省排班时间。

缺点 与分权式排班类似。三)影响排班因素1医院政策2人员素质3护理分工方式4部门的特殊需求5工作时段的特点6排班方法 四)排班的方法1每日三班制

按早班、小夜、大夜等进行安排,每班工作8小时,一般由7~8名护士进行轮班。(1)单人三班制:每班只安排一个护士,早、晚配备帮班主要适用于病人数量和危重程度变化不大、夜班工作量较少的病区。优点是:①上班与休息时间集中;②夜班轮换少;③节约人力。缺点是:①夜间病区有紧急情况或工作量大时,一位护士顾及不周;②夜班工作时间长,护士较疲劳。(2)双人三班制:每班安排2位护士,主要适用于危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专科性强(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脑外科等)的病区。优点是:①24小时均有2个护士值班,且保证大小夜班护理工作量较大或抢救病人时有2位护士相互分工与协作②新老护士搭配上班,有利于新护士的成长;③夜班有一段休息时间,护士乐于接受。缺点是需要的人力多。

2.每日二班制排班法 将一日的24小时分为二个基本班次,按白班、夜班排班,主要适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急诊室等。优点:①上班与休息时间集中,便于路途较远的护士上下班,也便于护士参加学习;②节约人力。缺点是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易出现精力不充沛的现象。

三、护理人员的培训一)新护士的岗前培训1.岗前培训的内容 包括公共部分与专科部分2.岗前培训的方式、方法(1)培训方式:主要包括集中式、分散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三种(2)培训方法:①讲授;②视听:通过运用光盘、录像带、幻灯片等教具进行介绍与教育;③练习:如护理文书的书写、急救技术等;④实地参观;⑤临床带教。三)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四)护理人才的培养

1、人才的类型:包括管理人才、护理教育人才、临床护理专家三种不同类型,分普通、优秀、杰出三层次。

2、护理人才的结构 1.个体结构 ①品德结构:包括思想品德、伦理道德和心理品质三方面;②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哲学知识以及各类知识的相互联系;③智能结构: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智力结构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实践能力五大基本要素构成 2.群体结构:指某系统内构成群体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①专业结构②能级结构③年龄结构④智能结构 第六章 领导工作

一、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①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追随者;②领导者应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③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下属而达到组织的目标。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四个要素组成

2、领导的作用 1.指挥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

二、领导权力 既是一种控制力又是一种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人权2.决策权3.指挥权 4.经济权5.奖罚权。二)领导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1)权力性影响力:主要因素有:(1)传统因素(2)职位因素(3)资历因素2)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个人素质和现实行为形成的自然性影响力主要因素有:(1)品格因素:2)才能因素(3)知识因素(4)感情因素。3)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1)权力性影响力:①对下属的影响具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②下属被动地服从,激励作用有限③不稳定,随地位的变化而改变④靠奖惩等附加条件起作用。(2)非权力性影响力:影响力持久,可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②下属信服、尊敬,激励作用大;③ 比较稳定,不随地位而变化

④对下属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3、领导工作的原理1.指明目标原理-领导工作的基本原理、重要组成部分2.协调目标原理3.命令一致性原理 4.直接管理原理5.沟通联络原理6.激励原理-上级应能够了解下级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予合理满足,以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对领导工作的要求:1.不断鼓舞下属的士气;2.了解人们的工作期望;3注意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4.进行合理安排5.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方法。

4、领导理论及应用一)领导作风理论1.专权型 又叫命令型、权威型、独裁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其特点是:权力定位于领导者,很少听取下属的意见。2.民主参与型 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每个人各尽所能,各施其长,分工合作。3.自由放任型 是指领导者给予每个成员高度的自主权,只对下属提出工作目标,但对下属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的活动不加干涉,除非下属要求,不做主动的指导。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又称情景领导理论,它认为最有效的领导风格应随着员工“成熟度”的变化而变化。领导的行为应按下列程序逐步推移:高工作与低关系(对不成熟的下属,刚参加工作新护士)→高工作与高关系(初步成熟的)→低工作与高关系(比较成熟的)→低工作与低关系(成熟的,非常有经验的护士)。根据下属的成熟度,工作行为与领导行为构成了四个阶段。

二、授权是指领导者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有一定的自主权,去完成被授予的任务。原则(无完全授权):1.视能授权-最根本的一条准则 2.合理合法-坚持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的原则 3.监督控制-领导者在下授权力的同时不能逃避责任,领导者给予被授权人必要的监督控制4.权责对等 授权步骤1.分析、确定什么工作需要授权 2.选择授权对象 3.明确授权的内容4.为被授权者排除工作障碍5.形成上下沟通渠道6.评价授权效果

三、激励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

2、激励的作用: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这一公式表明,在能力不变的条件下,工作绩效的大小,取决于激励程度的高低。

3、激励的过程:(1.洞察需要:是激励的源头

2.明确动机 这是激励机制的前提。3.满足需要 这是激励机制的核心。4.激励与反馈、约束相互补充)

4、激励理论及应用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来的1.生理需要:包括人类最原始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123是基础需要,45是高层次需要。2)激励-保健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弗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他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1.保健因素 是指与人们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如组织的政策、人际关系、工作条件等。又称为“维持因素”。2.激励因素 是指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包括:工作再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如领导赏识。对护理管理者的基本启示是:①提供充分的保健因素,以消除不满;②提供充分的激励因素是激发积极性的有效途径。3)行为改造理论认为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修正行为。它研究如何通过外界刺激对人的行为进行影响和控制。一)强化理论(由美国的斯金纳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根据强化的目的,强化分为正强化(肯定、表扬、晋升等)和负强化(批评、处分、降级等)两种。对护理管理者的基本启示是:①要针对强化对象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②分阶段设立目标,及时给予强化;③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有激励作用,但应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泉。二)归因理论(由美国的赫茨伯格提出)认为人的行为的发生或多或少与自身内部原因和外界环境因素有关。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将成功与失败归因为四种可能性:①能力;②努力;③任务的难度;④机遇。基本启示是:①了解与分析护理人员对行为的不同归因,掌握其态度与行为方向②引导护理人员将成功归因于个人的能力和自己的努力,增强他们的自信③改变护理人员对失败的消极归因,调动下属的主观能动性。4)公平理论(由美国的斯塔西·亚当斯提出),也称社会比

第2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义(完整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义

主讲人简介:

桑百川,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

曾出版专著《跨越贫困——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经济》、《倾斜政策与全方位开放》、《外商直接投资热点问题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下的经济制度变迁》、《公司创新与发展》、《股份合作制》、《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入世与中国企业发展》等,合著《中国对外开放全书》等,在国内外学术报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曾获1999年、2003年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论文奖,获全国外经贸优秀研究成果著作奖,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贸易学会1995年、1998年优秀论文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佳青年研究成果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佳教师,五一首都劳动奖章。

主讲人讲义:

第一讲 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中国选择市场经济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比较(三大差别)

(1)假定前提不同

计划经济:社会人假定

市场经济:经济人假定

(2)决策方式不同

计划经济:高度集权

市场经济:分散决策

(3)信息传递方式不同

计划经济:行政手段

市场经济:价格信号

2、评价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标准

人类面临的两个基本经济问题:

第一,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

第二,人的需求是多样的、无限的。

评价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标准是:

能否把有限的稀缺资源用于满足人类多样的、无限的需求。

3.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低的理论依据(三大理由)

(1)在计划经济下,由于否定了人们的经济利益差别,使中央政府无法获得正确的信息, 往往导致决策失误;即使中央政府制定了正确的决策,在执行中也会产生偏差,使正确的决策无法落实,资源配置失误;

(2)在计划经济下,无法解决资源使用上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3)计划经济下,无法满足生产、消费方面多样化的需求。

二、实践依据

1、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

第二节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1.1984年以前的改革实行―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运行方式。

2.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1987年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运行方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和 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

4.1992年十四大提出: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特征。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一、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各种经济主体在市场上平等竞争。

2.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机制。

3.政府间接干预经济。

二、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性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这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不是人为规定的。

(3)公有制为主体指公有资本占社会总资本的一半以上。

(4)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要有量的优势,还要有质的优势。

(5)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制为主体。

(6)公有制是手段,不是目的。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节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既有兼容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

一、统一性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内生于公有制,而不是外加于公有制的。公有制内部就存在着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根源。离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就等于消灭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矛盾性

1、公有制本质上要求财产平等,反对财产垄断和垄断地占有财产收入;而市场经济实行按要素分配,承认财产不平等,承认财产收入。

2、公有制主张劳动权力平等,反对劳动力商品化,反对失业;而市场经济下,承认劳动权力不平等,劳动力是商品,存在失业。

思考题:如何理解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问题?

复习题:

1.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3.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

第二讲 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一、国企改革的阶段划分

二、放权让利阶段

三、两权分离阶段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划分

一、放权让利阶段(1978--1984)

二、两权分离阶段(1985--1993)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4—现在)

第二节 放权让利

一、措施

1、1978—1983年:―利润留成、利润包干‖;

2、1983—1986年:两步―利改税‖;

3、198

4、1985年:下放10项经营自主权和出台14条规定。

二、评价: ―放权让利‖为什么不能取得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成功?

1、放权让利的主体是政府,在没有根本改变政府主导型的资源配置方式时,要求政府放权让利,本身就是困难的。

2、放权让利不可能创造出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的盈利水平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政府,如果不改变政企不分的体制基础,企业就不可能成为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

3、放权让利强调的是―放‖和―让‖,无法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往往形成许多矛盾:要么内部人控制泛滥;要么―鞭打快牛‖。

第三节 两权分离

一、为什么要两权分离?

1、由于放权让利的界限不清,利改税中鞭打快牛,必须寻求搞活企业的新途径。

2、要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就必须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经营者,拥有经营自主权。 两权分离是可选择的途径。

二、如何实现两权分离?

农村的成功经验是实行承包制。所以,国有企业的改革借鉴了农村的经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三、评价: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什么不能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的使命?

(1)承包基数的确定难。

(2)它与根本性的改革本身相矛盾。改革意味着价格市场化,价格波动是难免的,在短缺的情况下,这意味着价格上涨。而承包制则意味着要有确定的市场环境和价格环境。所以,要实行承包制,就要放慢价格改革。

(3)它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矛盾。

(4)它会加剧企业短期化行为。

(5)它存在制度性缺陷,不具备解决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等国有企业深层次问题的功能。

第四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公司制度。

它主要由法人资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法人治理制度组成。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措施

1、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2、推出―万千百

十、转机建制‖工程。

3、实施―抓大放小‖战略。

4、十五届四中全会(1999年)专门研究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

5、 2002年十六大提出重建国有资本监督管理体制(改制中,有的金蝉脱壳;有的―授权投资公司‖与其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未实现资产、人员、帐目三分开,转移优质资产,申请破产逃费债务,还造成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

1、寻找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途径;

2、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分开;

3、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4、改善企业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

思考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复习题:

1、放权让利的改革为什么不能取得成功?

2、承包制为什么不能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3、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讲 塑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前景

第一节 国有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偏低

一、状况

1、综合经济效益

2、盈利状况(参见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

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2001年2288亿元;2002年2636亿元,增长15.3% (全国增长20.6%)。2003年3784亿元,增长45.2%(全国增长42.7%)。

3、行业状况

4、投入产出状况

二、原因

1、政策待遇不平等;

2、管理落后;

3、结构不合理;

4、体制僵化

三、对策

1、调整政策,为各类经济成分创造平等的政策环境。

2、改善管理,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管理理念。

3、调整经济结构,进行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

4、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 历史包袱沉重

一、冗员多

1、状况

2、原因

3、出路

2003年:城市登记失业率4.3%(城镇就业职工25639万人,全国就业人员74432万人).

二、负债率高

1、状况

2、原因

3、债转股

三、企业办社会

四、离退休职工多

第三节 国有经济分布结构不合理,战线过长

一、国有经济分布状况

在全国608个小类行业中,国有经济涉足的604个,占比达99.3%。其中,大中型国有企业涉足的533个,占比达87.7%.

二、引致的问题

1、企业问题:达不到规模经济,技术老化,设备陈旧,竞争力低下,重复建设严重,恶性竞争,经济效益低。

2、产业问题:汽车、纺织、电梯等

3、政府问题:忙于救火,忽视宏观管理和社会管理。

三、对策

1、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国有经济从一般的竞争性领域中退出。

2、国有经济应该重点投资的领域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主要领域:

•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 重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

• 自然垄断性行业;

•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门类中的骨干企业。

第四节 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难

一、国有企业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制度

二、西方市场经济下的股份公司也是委托代理制度

三、西方股份公司下的委托代理问题

1、存在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但仍然存在委托代理成本。

•代理人的报酬;

•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偷懒、渎职)导致的委托人利益损失。

2、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对策:

•约束;

•激励;

•激励与约束协调—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称分布:股票期权制度等。

四、国有企业下的委托代理问题

1、不仅有西方股份公司下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且有第一层次的委托代理问题,即全民作为委托人,对国家(行政机构)这个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不健全的。在缺乏经济激励,也没有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的约束机制的情况下,委托代理的成本更高。

2、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对策:寻找非行政机构作为代理人,探索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国资委的职责:

•推进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和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

•在已经实现改制的公司中行使所有者权利。对于以前的―授权投资公司‖实行改造:有的改造成国资委的派出机构,由国资委任命的公务员领导,对所属国有企业进行改组和改造;有的进行公司化改造,成为生产运营公司或资本运营的控股公司。

国资委如何行使所有者权利:

•管人: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董事的报酬事项。聘任经理则是董事会的职责。

•管事:重大决策权。

•管资产:国有资产以资本金投入企业后,形成法人资产,受法律保护,出资人不能直接干预法人资产的运作。

国资委建立后需要处理的重大问题:

•出资人(依民法和公司法行事)与行政主管部门(依行政法行政)的关系,避免行政部门对企业经营活动不必要的干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避免新的政企不分,国资委不当行政干预的―二传手‖。

•出资人职责与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配套。政府要维护公共利益,投资项目审批要由国资委负责,否则,行政婆婆过多。

第五节 在一些重大认识问题上存在分歧

一、关于股份制

股份制是否会改变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加剧国有资产流失、加剧社会两极分化、使职工丧失主人翁地位?

二、关于―抓大放小‖

量变是否会导致质变?

三、关于明晰产权

是否等于私有化?产权改革与改善企业管理,哪个更重要?

复习题:

1、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如何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

一、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运行?

二、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失灵?

三、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和手段

四、如何配套使用经济政策手段?

五、近年来中国的政府干预

第一节 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

因为存在市场失灵,为了弥补市场缺陷,需要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存在缺陷,有些事情是市场做不了、做不好、不能做的。

1、效率问题。

(1)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存在。

(2)公共物品的生产。

(3)外部性问题的存在。

(4)信息不完全。

决定了自由竞争的市场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2、公平问题。

即使能促进效率,也会导致贫富不均。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富人掌握大量财富,使社会福利下降,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

3、稳定问题。

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浪费性,往往导致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第二节 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原因:

1、政府信息不完全。

2、存在政府偏好(利益取向的非中立性)。

3、政府系统存在低效率。

4、决策的随意性(无法准确计算)。

由于存在着政府失灵,政府也不是万能的 ,政府不能完全替代市场,政府干预只能建立在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

第三节 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和手段

一、目标

1、充分就业;

2、价格稳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二、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配合使用。经济手段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加以体现,即以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经济总量.结构.就业.价格,达到调控目的。

法律手段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制定各种规则,指导经济活动。

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垂直性,在必要的限度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节 如何配套使用经济政策手段?

经济政策手段有: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

1、财政政策

• (1)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收入累进税.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并称三大自动稳定器。

• (2)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政府转移支付水平.税率,以及发行公债。

评价:因为有时滞性,不确定性,挤出效应,会影响财政政策的效果。

2、货币政策

(1)变更准备金率。它的货币创造乘数=实际准备金率的倒数。

缺点:有时滞性;过于猛烈。

(2)变更再贷款利率。用于满足银行临时准备金的不足。 缺点:约束性小,效果有限;被动。

(3)公开市场义务。是主要手段。

优点:易于操作,准确性高。

评价:由于存在货币的流动性陷阱,银根怎样松动银企都不愿贷款,所以反衰退不明显。另外,时滞性也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

3、收入政策

强制性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以防物价过快上涨。

4、产业政策

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反对垄断。

第五节 近年来中国的政府干预

1、政府干预的基本目标:确保GDP增长8%是否必要

– -必要:

经济学界:GDP增长1%可以增加80万个左右就业机会。

哲学界:邓小平说过:―发展是硬道理‖。

–不必要:

1、发展是硬道理不等于增长是硬道理;

2、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马上拉动企业就业;

3、政府要解决的主要就业矛盾是城市就业,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解决的是农民就业;

4、为了速度而牺牲效益得不偿失。

2、关于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1)积极财政政策引致的经济增长的效益。

•成绩:

GDP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人民币汇率稳定,外汇储备增加。

从1998—2003年,6年投放国债8000亿元,分别拉动GDP增长1.5 、2.0、 1.7、 1.

8、2.0个百分点。5年GDP分别增长7.8%、7.1%、8.0%、7.3%、9.1%。

•不足:

政府投资需求增长,但投资效益不高;企业亏损继续增加;失业率上升;金融风险很大。

(2)发行国债是否会引起债务危机? •不会:

根据国际经验,发生债务危机的警戒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3%;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60%。

中国远离警戒线。

1998年:财政赤字(922)/GDP(7.8万亿)=1.2%;

债务余额(7488)/GDP(7.8万亿)=9.6%。

1999年:财政赤字(1743)/GDP(8.2万亿)=2.1%;

债务余额(1.2万亿)/GDP(8.2万亿)=14.6%。

2000年: 财政赤字(2499)/GDP(8.9万亿)=2.8%;

债务余额(1.33万亿)/GDP(8.9万亿)=15%。

2001年: 财政赤字(2598)/GDP(9.6万亿)=2.7%;

债务余额(1.6万亿)/GDP(9.6万亿)=16.7%。

2002年: 财政赤字(3098)/GDP(10.2万亿)=2.9%;

债务余额(1.8万亿)/GDP(10.2万亿)=17.6%。

2003年:财政赤字(3198)/GDP(11.7万亿)=2.9%; 债务余额在20%以内。

••会:

虽然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高,但3%的警戒线不适用于中国,只适用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30%-50%的国家,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足20%。

年份 财政收入(亿元) 占GDP比重(%)

1998 9876 12.7

1999 11444 13.9

2000 13380 15.0

2001 16731 17.4

2002 18015 17.7

虽然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不高,但政府的潜在负债高。如:政府对离退休职工负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国有粮食流通企业的亏损、欠发工资、其他公共部门债务。财政债务负担在50-60%。

3、关于货币政策

•中国是否落入了货币流动性陷阱?

•中国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

年份 零售物价指数(上年为100) M2增长率(%) GDP增长率

1998 97.4 14.8 7.8%

1999 97.0 14.7 7.1%

2000 98.5 12.3 8.0%

2001 99.0 13.6 7.3%

2002 98.7 16.8 8.0%

2003 99.9 (1.2) 19.6 9.1%

三、目前的经济形势

1、通货膨胀率(2003年):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

(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

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

服务价格上涨2.2%。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

2、利率

通货膨胀率提高,则利率应该上升。

3、汇率

涨跌之争(物价下降,实际汇率已经下降)

4、税率

四、可以选择的手段

1、积极财政政策走向。 是否需要淡出以及能否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条件:

(1)国际经济形势是否好转,外需增长势头能否得到延续。

(2)国有投资是否能够带动民间投资增长,社会投资能否较快增长。

(3)财政指标离警戒线的距离。

2、适当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消商业银行贷款额度限制;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1998年以来各项贷款增长均超过10%。在2001年有所下降,但信贷增长放缓主要集中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信贷增长速度、信贷市场份额都在上升。说明国有银行必须加快改革。目前,各项信贷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货币政策不能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存在扩张的货币政策带来经济过热倾向。2003年对于贷款规模加强了控制力度。

今后,货币政策需要考虑的问题:国有企业的坏帐(目前超过万亿元);信用集中在银行;国有企业负债率高;货币政策对市场物价的影响;避免经济过热。

3、注重供给方面的政策

(1)税收政策:降低税负。

1994年,税收总额:5070.79亿元,1999年增加到1万元;2001年增加到1.5万亿元,2003年21691万元。近年来,税收收 入增幅大大超过GDP增速。2001年,全国税收增长19.8%,约9%与当年经济增长、效益提高有关;6% 是一次性因素(费改税)带来;其余基本是加强征管获得的。2003年全国税收增长14.7%.

增税与积极财政政策似乎是矛盾的。普遍降税不现实,可以实行结构性减税,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民间消费倾向,刺激企业投资。如:对中小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减免;减免农民税费负担;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调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把国债投资适当转变为支持减税改革。减少财政收入和增加财政支出的扩张效应是一样的,但更有利于启动民间需求,增加税源。

(2)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支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思考题:

结合所学理论,评价1998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复习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2、现代市场经济下政府干预的目标和主要手段。

3、如何配套使用经济政策手段?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界定。

第五讲 入世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 主要内容:

1、市场经济与WTO基本原则

2、入世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

3、入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4、入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与WTO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

•公平贸易原则(反倾销、反补贴)

•透明度原则(贸易政策公开、统

一、透明)

•市场准入原则(降低关税、减少乃至取消非关税措施)

•磋商协调原则(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特殊保障原则(例外条款)

•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

二、入世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一)入世有利于破解渐进式改革难题

1、渐进式改革需要的是强政府。

强政府的三个标准:

•政府站在社会的公正的立场上决策,决策的目的是取得社会利益,而非少数人利益。

•政府能够驾御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历程,使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符合中央政府的意志。

•政府的决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因而政府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2、渐进式改革存在着强政府变为弱政府的风险

•市场取向的改革启动了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而渐进式改革又必须照顾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可能导致政府站在特殊利益集团决策,而失去社会公正性。

•渐进式改革离不开自下而上的推动,离不开地方政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启动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的动机的同时,也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风险。

•在渐进式改革中,中央政府强制性推动的改革,也可能遭到各种利益集团的扭曲,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3、入世是维护强政府的选择

• 入世为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压力。

•入世对政府行为的约束,有利于维持强政府,并完成市场化改革。

(二)入世的体制效应

1、入世为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系。

2、WTO的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是对所有成员方的制度约束,也是我国尽快完成市场化改革的动力和压力。

3、在WTO框架内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清理国内政策法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符合―规范、统

一、公开、透明、高效和服务‖要求的体制框架,有利于克服政府部门自身的趋利动机,保持政府的公正、效率。

4、入世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可以更快打破部门垄断、行业垄断。要求政府关注产业政策,而非行政审批。

(三)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特别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改善宏观经济管理,应对市场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调整产业结构,利用产业政策,加快具有比较优势和动态优势的产业的发展。

•设立出口促进体系,包括金融、财政支持措施。

•建立产业救济保障机制。

•建立中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完善汇率机制,改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完善法律体系,转变政府职能。 •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快人才培养。

三、入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政府运用WTO规则和市场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清理国内的法律法规,完善涉外经济管理,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企业研究WTO,利用WTO规则,加强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政府的行为,可以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企业面临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

•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发展前景广阔;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合作机会凸现。

•促使企业实施 ―走出去‖战略。

四、入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对外贸的影响

2、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3、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

1、对外贸的影响

•拉动外贸增长2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预测,加入WTO后5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占世界的份额分别达到6.34%和6.14%,比不加入WTO高1.7和1.4个百分点。

外经贸部预测,我国 加入WTO后,外贸增长速度会比不加入WTO高2个百分点左右,10年内将能保持10%上下,占世界贸易的份额将可能达到5-6%。

•出口增长略快于进口。

商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比不加入WTO情形下会高出2.1个百分点,进口略低于出口,比不加入WTO情形高出1.9个百分点。

• 外贸结构发生变化,服务贸易比重上升。

2、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入世前五年年均增加100亿美元,2006年当年达到1000亿美元,占世界FDI流入量的份额从1998年的4.5%上升到6.3%。

•高新技术、服务业、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三大投资热点。2000年,我国社会零售总额3万多亿元,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仅占1%左右,我国金融机构共有金融资产约15万亿元,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仅占不到2%。若入世5年内允许外资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业务额所占比重达到10%,则在金融业就可以吸纳上千亿美元的外资。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吸收外资下降;

•西部吸收外资大幅度增长

3、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

•经济增长:入世10年内GDP增长率年均可提高一个百分点。

•就业:农业部预测,加入WTO可使我国每年增加315万个就业机会,10年就业累计增加超过3000万。

但由于加入初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进口增长可能加快,将会使就业减少300-400万人。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模型测算,入世5年间大约有960万农业劳动力 转移到其他部门。

• 国际收支:贸易顺差减少,资本项目地位上升。

•财政收入:到2006年年均递增0.35%。

第3篇:跟踪审计方案(完整版)重点讲义资料

跟 踪 审 计 方 案

审计单位:四川精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名称:跟踪审计项目 法定代表人:朱甫成 项目负责人:刘智 专业技术人员: 谭英碧

一、我公司对本工程的服务承诺

结合以往跟踪审计的服务,根据我公司多年控制造价的经验,提出如下服务承诺:

1、项目部的运行要严格按程序进行,做到责权清晰、项目部个专业人员任务明确,审查成果性文件结果误差率确保控制最低。

2、结合本工程特点,司有派驻现场人员都具有工程跟踪审计经验及土建、装饰、安装专业相应能力。

3、我公司保证在造价咨询的过程中定期征求业主对我方派驻人员的意见,随时根据业主要求进行更换项目负责人或造价专业人员。

4、我公司保证对不在现场的人员随叫随到。

5、我公司将在现场办公室配备计算机管理系统及预算定额软件,及时处理有关工程造价业务文件。

6、我公司保证项目部司有执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热情服务。

7、公开公正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维护业主的利益。

8、审计时间严格控制在财政部、建设部(2004)369号文件《建设工程价款竣工结算暂行办法》。

9、做好业主的投资顾问、提供一流的咨询服务。

二、跟踪审计项目实施保证措施

(一)、工程结算评审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

(1)以“服务性、公正性、独立性和科学性”为宗旨,在工程造价控制后期依法维护建设单位利益,确保投资效果的真实体现。 (2)认真审查,确保该工程造价的真实,并通过造价工程师的努力工作,力争使工程总造价降低。

(3)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工程造价咨询合同》,对项目造价进行最终控制。

(二)、质量保证措施:

1、在项目审核期间将集中力量,抽调思想作风正派、业务素质高、审核工作经验丰富的强有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项目审核工作。

2、跟踪审计人员现场办公,全程参加图纸会审、技术交底、隐蔽验收、材料核价、投资控制工作,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维护业主的合法权利,执行项目分管司长、部门主任、项目负责人三级复核制,对审计质量高、效益好受到客户好评的审计人员按我司规定给予奖励,对出现问题的审计人员追究责任。

3、对竣工结算,严格旅行审计程序,一是首先熟悉甲、乙方提供的结算书、图纸及变更签证、合同等有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在甲乙双方配合下勘察现场,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对下一步计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认真进行工程量计算,做好工作底稿;四是计算工作完成后、将工作底稿交质量监管部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五是认真和甲乙双方核对;六是经核对无误甲乙双方均签证确认的情况下出具审核报告。

4、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依法执业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定额进行审计,认真做好工作底稿,做到事事有理,件件有据,司做结论经得起

事实和时间的检验。

(三)、造价控制措施:

为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针对该工程,确定如下造价控制措施: A、经济技术措施:

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结合预算定额,在不改变原设计功能和标准的情况下,提出适当改变设计同时降低工程造价的方法和措施。

2、认真审核施工图预算,做到工程量计算书、定额套用、取费程序底稿清楚、明细齐全,确保审核后的预算造价控制最低误差范围内。

3、分析汇总工程司需材料,选择用量大、单价高以及其他需找补差价的材料作为控制材料费用的主要对象,建议建设单位自行供应或要求施工单位报价审批。

4、认真审核施工单位申报的施工组织经济技术方案,对可行的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对可能的多种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最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案作为最终方案。

5、对应用于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行事前测算,比较其性价比,分析由何方承担该费用,尽可能减少建设单位的额外支出。

6、于随时出现的设计变更,计算出其对总造价的影响,分析其经济合理性和费用的承担方,自主向建设单位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及时调整预算造价。

7、对施工单位申报的工程经济签证,分析其费用避免定额内已含的项目进行重复计算,并及时进行现场复核、调整造价;

8、认真复核经建设监理单位确认的工程进度结算,对于超出实际造价的部分,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进行调整,并对其进度款支付提出合理化建议。

9、认真复核材料、设备计划,查对产地、规格和型号,核实价格,确定材料用量。

10、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合约外报价,审核其依据,分析其适用的定额、套项、工程类别,确定合理的审批价。

11、考察材料设备市场价格,搜集材料设备价格信息,为建设单位进行材料选择决策提供参考。

12、认真审核施工单位提报的竣工结算,出具工程量计算底稿,对与施工单位产生分歧的问题,咨询市定额站、省定额站,并报建设单位最终确定。 B、合同措施:

1、认真阅读施工合同、材料设备供应合同、分包合同等合同草拟文本,结合定额,对影响造价的条款提出修改参考意见;

2、对合同中约定不明确的事项,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合理解决建议,促使其做到事前控制,避免被动局面,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参与合同修改、补充工作,分析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4、分析合同条款,对施工单位的违约事项,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建议;对建设单位的违约事项及可能的违约事项,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反索赔建议或尽可能避免索赔;

5、根据合同条款,计算施工单位因工期、质量等造成的违约款项,在竣工结算价款中扣除。 C、组织措施:

1、配备精兵强将,派足各专业人员(包括建筑装饰、水暖通风、电气等专业)进驻现场,落实好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

2、建立健全审计责任制,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并进行量化,实行奖罚制度;

D、控制造价措施:

1、认真分析、执行影响造价的施工合同;

2、会同建设单位在预算审核阶段认真审计,确保造价“事前”合理最小化;

3、跟踪审计过程中影响造价的图纸会审、变更、签证、材料加

量等资料,并在结算时进行仔细核对,以便节省投资;

4、跟踪审计过程中了解施工工艺及程序,进行现场勘察测量,确保工程造价符合工程实际造价;

5、实行主管司长、部门主任、项目负责人三级复核制度和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负责人与建设单位专业人员的三级技术监督制度。

(四)工程的公正严谨化:

如果我司有幸参加工程的跟踪审计,我方将为加强工程项目建设期间的保密与廉洁合作,确保项目高效优质按期竣工。

我方应保证有关人员了解有关保密管理的各项制度及规定严格遵守,并在造价咨询业务过程中对本协议约定的保密信息采取保密措施和制度。

在项目审核工作中要坚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吃请、不受礼、不请吃、不送礼,并对审计人员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违犯纪律者,立即撤回,严肃处理。

三、项目实施方案

如果我司有幸中标,我们将实施如下审计方案:

(一)、咨询涉及工作内容1

1、复核经建设监理单位确认的施工图预算;

2、对整个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跟踪勘察;

3、审查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设备材料购货合同、分包合同;

4、复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涉及造价方面的经济技术方案;

5、复核监理单位投资控制计划;

6、复核监理单位投资方面的咨询;

7、复核工程经济签证;

8、复核经建设监理单位确认的月结算、结算,为建设单位调整投资计划、动态控制工程款拨付提供参考意见;

9、为保证工程节约投资提供合理化建议;

10、审核工程最终结算。

(二)、审计方案

1、成立跟踪审计小组,配备土建、通风与水暖、电气等专业人员,都具有相应的中级职称、高级职称。

2、编制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实施计划,特别是可能引起造价上升的会审、变更、材料选配、隐蔽验收等重点部位都亲自参加,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做好审计日志;

3、及时收集和整理图纸、会审、变更、实验、隐蔽验收、材料价格等各类工程资料,并仔细复核确保其真实可靠,为最终的竣工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采用先进完善的方法进行跟踪审计,每位工程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同事现场配备一台高保真数码智能照相机,对工程的相关程序,特别是隐蔽部分都进行拍照,并把图像储存在电脑中,为工程留下图像资料,也为以后的审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最终审计:对于工程的竣工结算,我们将对司有的资料都与建设单位、工程实物进行核对,首先保证了其第一手资料的有效性,然后仔细计算,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极力维护好建设单位的利益,使我们的报告能反映出该工程的真实造价。

(三)、审计工作步骤:

1、资料收集阶段:

合同签订后,立即收集工程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施工合同及有关分包合同、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前期工程经济签证、洽商、补充协议等资料,并查验核对其它有关技术资料、会议记要。随着工程的进展随时备齐后续相关资料,做好实况记录,

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

2、跟踪审计和初算阶段: (1)跟踪审计:

签订合同后,立即派一名工程师代表常驻工地,随时收集有关资料,解决现场遇到的有关问题,并做好现场跟踪记录,熟悉设计图纸,及时核实设计变更、隐蔽验收及其他相关资料。 (2)初算:

跟踪审计期间,一直到竣工验收之前,进行主体工程的工程量(包括基础和主体钢筋混凝土、钢筋用量、砌体等工程)初步计算工作。 (3)竣工结算初审: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施工单位提交竣工结算报告并转交我方后,利用7个工作日对整个工程进行初审,期间将随时向业主、监理单位落实有异议的问题。初审完毕,向业主提交初审结果。 (4)竣工结算会审:

初审完毕后进入会审阶段。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各方进行会审,核对工程量及造价,形成完整的结算文件。对有争议的问题,将协调有关各方共同确认后定案。 (5)出具最终审核报告:

在工程结算定案并由各方签字盖章确认后,出具最终结算审核报告。

三、审计必需资料

本工程审计需要下列资料:

(1)施工图纸及竣工图纸; (2)施工图预算资料; (3)图纸会审记录; (4)设计变更记录; (5)工程经济签证;

(6)工程隐蔽记录签证单 (7)材料签价单;

(8)已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9)施工合同、分包合同及材料设备供货合同; (10)洽商、补充协议; (11)中标通知书、投标书等。 (12)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另外,在审计过程中尚需查阅其它有关技术资料(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会议纪要等

第4篇:2013 重庆高考英语作文完整版

Possible version I

2013年重庆高考作文

(一)

范文参考 写作一(满分15分)

请结合材料,按要求用英语写作。

A mother said, “My son is always on the phone, sleeping, out with his friends, or in his room. He never has time to talk to me.”

要求:(1)就此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2)要紧扣材料,有明确的观点;

(3)词数不少于60;

(4)在答题卡上作答。

2013 重庆高考英语作文

(二)范文参考

调查显示,中国长江江豚(finless porpoise)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濒临灭绝,目前总述不足1000只。假设你是李华,现请用英文给WWF(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组织)写一封信,请他们关注着一状况并提供帮助。内容包括:

●说明写信目的 ●简述江豚现状

●希望WWF如何帮助(比如:资助江豚保护项目等) ●表示感谢并期待回复 注意:(1)词数不少于80;

(2)在答题卡上作答;

(3)书信格式及开头均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Sir or Madam, I’m a student from Chongqing, Chi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

Li Hua

该作文为个人作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不吝指教。QQ: 1434373570 Gus Wang

As is shown in the materi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is suffering (worsening). Some of the students seldom or never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ents. Several facts may account for the phenomenon.

First of all, they have few common topics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because of age difference. Parents may merely focus on the school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what their children are interested in.

For another, some of us depend too much on modern 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phones, iPods , computers and so on… Anyway, thes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re popular among them. On the other hand, they chat with each other as they may have the same problems and feelings as peers.(同辈人)

Last but not the least, some of the students are just seeking comfort from the virtual world (computer games) in order to escape the pressure from their school and parents.

As a student, personally, I hold the view that we students should drop the phones sometimes and talk to our parents in a positive way. Meanwhile, I do hope our parents can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our healthy growth instead of the school performance.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nd parents communicate like true friends.

此作文范文仅供大家参考讨论不足之处,批评指正。 Possible version II

by Gus Wang

I am writing the letter to you for the purpose of asking you for assistance. Recently, research on finless porpoises has been conducted in Chongqing. What worries us is that the number of them is decreasing sharply and their number has dropped to less than 1,000. To make matters worse, they are faced with extinction because of human’s activities.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should tak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hange the present horrible situation.

Therefore, for one thing, I do hope you can help us by providing some valuable suggestions as to how to protect finless porpoises. For another, we are planning to establish a fund used to help people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ecting them. Meanwhile, we are making every effort to raise money for the program. We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an offer us some valuable experience in funding or necessary money.

From my point of view, only by working together and helping each other can we build a more harmonious world. Don’t you think so? Thanks a lot.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as soon as possible.

第5篇: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完整版)

1、全国卷(一)

全国卷(一)的省份——河北、河南、山西、广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为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你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全国卷(二) 全国卷(二)考试的省份——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北京卷: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闻到:“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知道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4、上海卷: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一) 不少于800字。

(二)不要写成诗歌。

(三)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5、天津卷:

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800字。

6、重庆卷: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生活在自然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江苏卷: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8、广东卷: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800字。

9、浙江卷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10、山东卷: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11、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藓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和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12、宁夏卷、海南卷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听小鸟唱歌,他们第一次养鸟,妈妈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母女很不舍得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一鸣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小鸟的需求量大增,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13、江西卷:

2007年,洞庭湖大水导致20亿只田鼠大迁徙,所过之处农田一片狼藉。专家认为,田鼠为害之烈,原因之一是人类热衷于吃野味,致使田鼠的天敌(蛇、猫头鹰、黄鼠狼等)数量急剧下降。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

要求:①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②题目自拟。③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14、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做,不得抄袭。

15、四川卷: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16、安徽卷: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7、湖南卷: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进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

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2008年高考作文权威点评

1.重庆高考作文

在自然中生活

与以往的重庆高考作文试题相比(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2005年大作文“自嘲”、2006年大作文“走与停”、2007年“酸甜苦辣说高考”),2008年重庆的高考作文试题既具有全球意识,更具有地方特色。

之所以说具有全球意识,是因为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而2008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诗意的生活”等主题。

“在自然中生活”更具有地方特色。2008年初,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让山、水这些自然外化的东西成为重庆的一道风景线。在自然中生活,无疑也是这一目标的反映。

在自然中生活,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第四期44-47页专门有“人与自然”的文章,请大家查看。

2.广东省高考作文:

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

这个题目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第一次可以和“尝试”联系起来,“不要轻易说不”涉及到“挑战”“挫折”“困难”“勇气”“信心”“坚持”“放弃”等内容,在“轻易说不”与“不轻易说不之间”,又充满了“选择”,以上内容都是从此题目下延伸出来的子话题。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自身的经历作记叙文,使文章充满生活化的气息。也可以列举名人事例、热点事件以议论文的形式作文。另外根据作文题目,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说明,面对第一次,轻易说不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不轻易说不,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成功。题目充满了辨证的思维,也是个很好写的题目。

3.四川省高考作文

在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大地震、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大背景下,四川省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应该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考生们写起来应该是有话可说,难度不大。但面对这样一道题目,大多数考生都会把其与汶川大地震联系起来写,所以要写得出彩、写出新意也并非易事。如果以个人或者家庭为切入点写坚强,切忌空谈、喊口号,要多运用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鲜活感人的素材,以情动人。更高明一点的写法可以将坚强上升到整个国家民族的高度,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民众的表现都让世界称道。“中国加油、汶川挺住”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坚强。

4.江苏省高考作文: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好奇心是什么?是个体对某种未知事物而产生的认知的欲望。好奇心是动物的一种特质,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不仅是我们人,很多动物都有好奇心,例如有句谚语就是“好奇心会害死猫”。而从人本身或者青年本身出发,由于阅历、经历、身体、知识经验的不同,也会产生对不同事物的许多不同的质疑或疑问。把题目本身理解清楚后,我们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发挥,或者适当转变,将一些以前常写的题目转化为与“好奇心”有关的。例如写老师加班辛苦,可以转化为看见办公室晚上亮着灯,由次产生了好奇,才发现是是老师仍在批改作业。当然,写作基础良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发挥,将题目演绎为诸如幻想、童话等题材的作品,将更加新颖。总之针对此题目,在构思选题时,要从小处出发,并以记叙文为主,没有很好的素材积累,就不要尝试议论文一类的文体。

5湖南省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点评:这个作文题型在考试中经常遇见,是以古典诗句作为小的切入口,根据诗句内涵作文。写这种作文,首先,就照顾题目中的要求,把这个诗句所蕴含的内容分析透彻,再选取其中你认为最切合命题者意图同时你最有把握的内涵构思作文,这样行文,就不会走题,在好好用笔润色,得高分自然不难了。

具体对这道作文题目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分析:这个诗句出自韩愈的一首小诗,这也是全诗写得最为微妙的一句。根据作文题目中的要求,我们就应该把题目审准,而后才下笔构思,否则,难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在题目中,命题者着重指出,要根据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展开。

首先领会此诗句中的意境,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草芽儿略显了春的印迹,显然是一种平淡、朦胧的意境。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朦胧美”和“平淡美”等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同时,也可以记叙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平淡、朦胧的美好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继续情感一定要质朴、平淡。

其次,就是看看诗中蕴含的哲理,“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议论文!

总之,今年的作文题目相比2007年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开口小,但是同是比较注重意境和哲理取向,只要把题审好,应该还是一个比较能写出优美文章的作文题目。

6.浙江作文:

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

细看这道题目,似乎出得有些不公平,但不公平中又有着公平的一面,即对一直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的学子都不公平。城市和乡村是一对的命题,写之前需吃透题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中的“与”字,也就是说,要将城市和乡村都写到。“触摸”和“感受”两个动词确定了感知的主体,即“我”这个主体被掩盖在了题目中,但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将“我”体现出来,一定要让读者感知到“我”的存在。触摸城市需触摸城市的快节奏、新气象和发展等各方面。感受乡村需感知乡村的和谐、淳朴、宁静和美好。无论怎样写,都需将城市和乡村统一起来,探究出二者内部的关系,写出“我”对城市和乡村的真切感受,不能大而话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思:1.理智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同质和异质。可写成议论文。2.假设感知主体生活在城市或乡村,写出对另一种生活环境的向往乃至期待等,可写成抒情散文。3.直面主题,感知城市和乡村的律动,夹叙夹议。4.可以写诗歌,将城市和乡村并行表达,双线条的形式展示城市的发展和乡村向城市的迈进„„

7.山东卷

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自命题作文,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此题需先理题目的含义。“春来草自青”出自佛语,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之组,也有“秋来黄叶落,春来草自青”之和。佛语中,此句有崇尚自然,领悟自然,而后豁然开朗的意思。由题可以看出,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我们只有了解自然,利用其规律。这和高中政治中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述是相配合的。具备了以上认识,这篇话题作文就明朗起来,考生可以将话题发散为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时事,谈自然之力的不可抗拒,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突然而致。但不可只停留在此点上,通过全国人民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各种英雄人物事迹的介绍,来说明在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下,我们必定能战胜灾害,这也是一种“春来草自青”的意义。2.结合自身谈感悟,例如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对童年的怀念。那些迷茫和伤感都是暂时的。通过各种事例来展现对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憧憬。毕竟人的成长是不可抗拒的。此类文切忌空洞乏味的抒情,需以事件切入。3.通过某些自然景色来抒发积极向上,崇尚自然的感悟,转化写景文,以物言志。4.如果有阅读积累较多的考生,还可以就“春来草自青”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次话题的发散空间很大,但务必注意挖掘其内在的含义,并结合自身实际渗透进作文的内容之中。

8.天津卷

2008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基本上延续了2007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有句话常挂嘴边”的命题风格,生活化意味很浓,贴近考生实际,意在考查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人之常情”指一般人通常有的感情,从正面立意可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面对灾难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之情切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皆可,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切忌杜撰虚假的故事;从反面立意,可以对某些“人之常情”进行质疑、批判,例如有句古语说:“慕富贵者,人之常情也。”这是否是人之常情,就值得商榷。

9.上海卷:

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中,我认为上海卷命题是最好的(2004年的“忙”、2005年的“当今文化生活对自己的影响”、2006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2007年的“必须跨过这道坎”),生活化味道浓厚,又符合上海的地域特色。2008年的上海卷高考作文试题也是一道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同时又与2008年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有关--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这些事件都是一个群体性的事件,需要全体国人的共同参与。这些事件也牵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将平凡与不平凡的“他们”,凝聚在一个焦点上。在这些灾难面前,所有的中国人,组成了一个强大而不可战胜的--“你”(他们)。正是在这一系列不期而遇的自然灾害面前,“他们”,用各自的光芒贡献着温暖、坚强、感动。所以,与这些灾难有关的表现“他们”奉献、感动的素材都可以运用。在写作时,因为本试题有一个简短的导引(平时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所以,写作此文时,除了可以考虑前面提到的一系列事件及素材外,还可以就我们这一代如何学会关注、关心他人为切入点进行写作,而这样思考就涉及到我们成长中如何处世、如何与人为善等方面的主题了。只要根据提示理解文章,确定主题,应该说,本试题极易写好。

10.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

就这个题目,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从两个大的方面着手写作。其

一、考察考生的观察能力。这里要求考生将所观察对象的一举一动细致完整的表达出来,写出精气深来,叙述清晰明了,不混乱,不作作。其

二、考察考生在行为方面的修炼。形于外而发于内,举手投足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识。因此,写作过程中,需要由外到内,进行剖析,挖掘出人物性格。结合二者,可以考察考生的思考能力,即由举手投足这样的细节反映大的局面,辨正分析小与大的哲学思想,这里宜写成议论文的形式。

11.2008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目:海龟和老鹰

海龟和老鹰,一个在天上翱翔,一个在海中生活,看似二者之间有着很大差别,但实际上二者都是根据自身特征,生活在适合自己的不同领域。从而,我们可以抽离出一个统一主旨来: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老鹰因其翅膀翱翔天宇,海龟因其特殊的呼吸方式适应海中生活,二者之间没有优劣。明白了这一层寓意,方可以围绕主旨任意发挥。同样,还可以写对立者之间对对方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的向往,对自身的深刻认识等等。

12.安徽卷:

带着感动出发

2008年是令人感动的一年,也是带着感动出发的一年。从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中为抗冰保电牺牲的三英雄;到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掀起的爱国热潮,金晶的极力保护奥运圣火的举动;再到汶川大地震中,为救学生牺牲的老师们,为救幸存者没日没夜奋战的军人们,以及伸出援助之手的普通百姓和社会各界等。这些人物、这些事件都无不令人感动。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把以上素材串联起来作文,形成一条“感动链”。写出来的作文既涉及到了热点,又涉及到了情感,不但具有社会价值,也有一种普遍性的感染力。在一场群体性的感动中,连阅卷老师都有可能置身其中,作文也就不难得高分了。

即便避开当下的热点事件,不盲目从众。学生从自身的个人情感出发也未尝不可,写令人感动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的感情等,只要有情在,就有感动在。但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言由心生”,“动之以情”,感动不了自己的作文同样不能感动别人。

13.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根据阅读材料自由命题

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点评: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比较热衷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命题作文更加具有灵活性、新鲜性和开放性,这样一来,更能发动考生的主动性,不至于没有话写,也不至于瞎编乱造,写一些陈腐刻板的东西。

正鉴于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那么重点就在于如何挖掘题目所提供材料的内涵,然后挑选你最有把握的一点进行作文。

具体对此道材料作文而言,首先是审读材料。这则师生简短对话材料看是简单,其实是极富生活哲理。初看材料,若是不细心的考生会极易取“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之意,但这个显然有点偏题,显然不可取。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这个题目审题一定要新、深、准,立意好之后,在装入一些新鲜的材料,这样文章得高分自然也不难了。

14.宁夏、海南高考作文:

法国作家加缪在《西绪佛斯的神话》中写到:西绪佛斯被罚推大圆石头上山,推到山上后石头滚下去,因此西绪佛斯又得继续推石头上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从而形成了乖谬的悖论。这里放鸟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鸟,放鸟是让鸟回归自然,而放鸟之前的大肆捕捉却恰恰违背了这一心愿,因此形成又一悖论。题目虽故事简单,但寓意明显且深刻,着重考察考生思考其中的悖论,观察和分析出其中的问题所在--贪心商人借机发财?慈善行为有待改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之处?让这一黑色幽默式的循环机器停止运转,更好地让鸟儿真正回归自然。同时告诉我们,我们的慈善需要用对地方。

15.江西卷

零七洞庭湖鼠灾背景.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八百字以上。

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严重威胁湖南省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题目对文体和题材做了规定,作文应该比较明朗。而在这样的限制中,作文亮点更是一种关键。如果只是联系该题谈一点人与自然的厉害关系,那么难以从万千作文中突出,考生可以在内容上多做联想思维。例如联想到其他自然灾害。联想到欧洲中世纪的鼠疫,联想到作家加缪等。但无论怎么写,必须注意拟人的基本要素,既写什么要符合什么的特点。如写田鼠的口气,就要说出符合生活习性的一些话来,比如语言活泼,把洞说成是自己的房子等等。这才能使文章有生动可信之感。切忌写出大而空的口号式话语,如“人类啊,你们觉悟吧”“爱护自然吧”等缺乏新意,做作的语言。

16.2008高考全国Ⅰ作文题目:

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提供了包括捐款、救援队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题材。

点评:这个材料作文题目显然是很时新的,紧扣“抗震救灾”。此次轰动全国的5.12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困难和灾难,同时也表现出了我们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勇气和决心,此次灾难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和催人泪下、激动人心的故事,里面很好地表现了骨肉情、师生爱、军民爱、华夏情、国际情等等,我们可以根据材料,从中选取适合自己写的立意,穿插叙写在地震中发生的感人小故事和你内心的感触,切忌,一定要真情实感,不能生硬地堆砌材料,泛泛而谈,切忌说大话、空话等。可以写记叙文和散文,若是有好的论点,写议论文也可。

总之,这个作文题目容量大、题材多、灵活性大,还是比较好写,但是要写得出彩、打动人心,还得下一番功夫。

17.福建卷

2008年高考福建卷的作文试题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三个人买饮料其实代表着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甜的饮料代表一种物质丰富、享受型的生活,苦中带甜的饮料代表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生活,淡的饮料代表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考生可以对三种生活进行比较分析,谈自己的看法,论述自己更愿意过哪一种生活。也可选择其中一种生活,结合自身经历或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或褒或贬,或记叙或议论,充分张扬个性,抒写情思,展示才华

第6篇: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完整版

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汇编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者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的说过,她宁愿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个时期都可以过很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1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9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 2 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的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刻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选内容必须的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 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800字以上。

200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5 .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 3 “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袖子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 郁离子· 冯妇》 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 字。⑥ 不得抄袭。

200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上一篇:公司升职报告下一篇:学校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