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研究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行为金融学30年来的发展为深化对小额信贷授信过程中各种微观行为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总结行为金融学起源、发展及现阶段主要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对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的以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的小额信贷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可以通过行为金融视角分别建立小额信贷中贷方与借方的风险控制模型。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小额信贷研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额信贷研究论文 篇1:

农户需求视角下的玛纳斯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玛纳斯县部分农村农户进行实地的走访调查,从农户的借款来源、农户借款金额、农户期望获得贷款的期限、农户信贷需求获得响应情况,农户借款满意度、农户借款行为的担保方式和农户偿还贷款特征等方面,研究玛纳斯县农户小额信贷的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玛纳斯县农户小额信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农户小额信贷产品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农户小额信贷机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

关键词:农户;小额信贷;玛纳斯县

1 绪论

通过研究玛纳斯县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情况,以实地调研走访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户对小额信贷的需求实际,梳理出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玛纳斯县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疆农村地区农民增收、农民生活改善提供帮助。

2 基本概况

玛纳斯县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全县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县辖14个乡镇场站、5个驻县团场,县域内人口有28万人。玛纳斯县以棉花种植作为农业生产主导产业,2018年播种面积83.4万亩,籽棉总产达33.36万吨,本次农户调查亦以棉农作为主要走访对象。

玛纳斯农村信用社作为玛纳斯县金融业的龙头,辖区内有18个经营网点,有职工近300人。在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金额中,均占到市场份额的40%以上,其主要业务方面面向当地农户,要求其小额信贷业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当前,玛纳斯县农信社农户贷款以抵押(质押)、联保、担保、小额信用贷款为基本形式,同时小额信贷以成为农户贷款的首选。

3 农户对小额信贷业务需求意愿调查

通过走访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掌握农户基本情况,了解农户家庭经营情况,掌握贷款需求意愿,主要情况如下:

(1)通过对农户不同年龄段的调查,以30岁以下、31岁-40岁、41岁-50岁、51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划分,发现31岁-40岁年龄段的农户对于贷款业务较为关注,在调查群体中愿意了解信贷业务具体内容、办理程序,愿意办理小额信贷业务。

(2)在调查中,农户对于借贷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通过借贷的方式周转资金、扩大经营、寻找投资项目等较为明确的借贷动机,对贷款有实际需求。尤其对于棉农来说,种植棉花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在购置棉种、灌溉、施肥、雇工采摘等各种植阶段都需要资金的投入。

(3)在调查农户小额信贷满意情况中,农户反映较为集中的是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春贷秋还”的短期贷款手续普遍繁琐,农户希望贷款手续适当便捷。

4 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需求意愿分析及对策建议

4.1 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需求较强

玛纳斯县农村土地较广,农业经营面积大,农户在投入农业生产时需要投入大额的资金开展农业经营,在各个农业生产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业生产本身作为高风险、低收入的特征,对于经营一定规模农业生产的个体农户来说,需要金融机构予以支持,保证生产经营资金,农户对于小额信贷业务需求较强。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存在一定的信贷风险,往往对于农业经营风险评估偏高。张元红通过调查发现农民的小额信贷需求受压制,表现为农村地区农户大都是储蓄行为,金融机构为节省管理费用,农户较难获得贷款,农户资金净流出。[1]

为改善当地小额信贷业务,进一步满意农户小额信贷业务需求,建议当地金融机构完善制度。对于本地区農户建立更为持续性的个人担保信用体系,结合农户家庭实际及农业项目生产周期,充分考虑农业经营实际困难及季节等因素来统筹安排农户小额信贷还款形式和期限。

4.2 小额信贷业务缺乏灵活性

农户小额信贷面向广大农民朋友,作为“支农”、“扶贫”工具本身应具有一定的福利性。在农户农业经营过程中,需要通过信贷手段周转资金、维系农业经营,同时会出现贷款额度小、抵押物少的贷款愿望,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提高信贷业务水平,更好的满足玛纳斯县农户对小额信贷的需求,但目前根据调查大联保方式一直是客户经理的首选。[2]

一是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小额信贷工作人员在思想道德高、业务能力强、职业修养高、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的业务素质能力提升,能够做到深入农户开展调查、收集农户信贷资料齐全、作出真实的信用评级,并及时对工作能力差、出现较大信贷风险业务的进行惩罚。二是加大小额信贷业务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农户进一步了解小额信贷业务,宣讲必要的金融常识,使其熟知办理小额信贷基本流程,明白农户小额信贷还款期限、还款额度等要求。三是增强农户资金使用效率。小额信贷产品的额度需要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农户收入、信用等级等情况确定。[3]有的农户在获得小额贷款后,资金的用途缺乏必要的监督,往往偏离了最初的贷款目的。这就需要相关贷款机构完善贷后监督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方向,从而使得整个信贷资金处于良性循环当中,以免出现大量的信贷呆账、坏账,使得整个信贷资金的供应链条断裂。这不仅需要信贷机构积极努力出台相关制度,更需要玛纳斯县政府部口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支持信贷机构的做法,县财政局也应及时监控各个部门小额信贷工作的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元红,张小勇.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2):127-128.

[2]曲淑敏.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3]钟红涛,海南省农信社推广小额信贷的实践与探索[J].金融会计,2010(4),72-76.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白慧华(1990-),女,汉族,山东泗水县人,农业推广硕士,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规划。

*通讯作者:孟梅,女,博士,副教授,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作者:白慧华 孟梅

小额信贷研究论文 篇2: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小额信贷研究综述

【摘要】行为金融学30年来的发展为深化对小额信贷授信过程中各种微观行为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总结行为金融学起源、发展及现阶段主要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对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的以行为金融理论为基础的小额信贷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可以通过行为金融视角分别建立小额信贷中贷方与借方的风险控制模型。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小额信贷 研究综述

行为金融学由传统金融学、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构成。从微观个体行为及其产生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揭示金融市场的决策规律和非理性行为,从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经济学家对于经济个体心理影响的关注由来已久。1951年,美国俄勒冈大学Burrell[1]提出在衡量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时,除了对于量化投资模型的应用,还应该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投资决策的过程。

羊群效应模型是行为金融学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1990年,Scharfstein等[2]指出,经营者有时候简单模仿其他经营者的决策,忽略独立的信息。1992年,Banerjee[3]提出羊群行为可以采用序列决策模型来分析,即每个需要做决定的人时都会观察前面的人做出的决策,因为其前面的人可能拥有自己所不知道的一些关于决策的重要信息。

过度反应和过度自信是市场中经常出现的两种非理性行为。耶鲁大学的Robert Shiller[4]教授在2000年3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将当时一路飙涨的股票市场称作“一场非理性的、自我驱动的、自我膨胀的泡沫”。R.Thaler等(1985)[5]在研究中发现,市场无论处在利好消息或是利空消息,人们都会表现出过度反应。牛市来临时,股票很可能远远高于上市公司的实际价值,熊市时则刚好相反,市场总是作出过度反应。Gervaris等(2001)[6]提出,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知识和能力高于实际的一种信念,即对自己的信息赋予的权重要大于事实上的权重。Daniel等(1998)[7]认为,成功者会认为是其个人能力造就了成功的实现,这种自我归因偏差会导致成功者过度自信。人们会将偶然情况产生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判断。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家Matthew Joel Rabin于2001年获得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他是第一位因研究行为经济学而获得该奖项的经济学家。其研究主要以实际调查为基础,对于不同环境中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他的研究更重视人的有关心理上的因素,在研究传统主流经济学时,融入了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以此探索现在经济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并修正传统主流经济学关于“理性人”基本假设的不足。

2002年,Kahneman[8]因其在行为金融学领域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人们做出主观判断或决策时,通常会利用有限的可以利用的数据,根据直观推断和已有经验得到信息,该信息会产生代表性偏差,可得性偏差,锚定效应与调整,以及认知分歧与群体影响。

自1976年,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将一笔小额贷款借给了一些没有抵押物切非常贫困的村民,推开了小额信贷的大门,小额信贷一步一步壮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之一。

全球经济的发展及贫富差距增大为小额信贷的崛起创造了契机。传统情况下,占有生产资料较少的农民获得贷款的途径可以有传统商业银行、政策性农业银行或农业项目、亲戚朋友处、高利贷、典当行等渠道。在实践过程中,这几类渠道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导致资金不能高效的到达贫穷农户手中,并充分用于帮助他们解决贫困问题。

姜美善[9]认为,小额信贷对农户的收入、指出、资产、教育、医疗等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且普遍为正效应。特别是对经济状况比较差的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可正可负的影响。借款人的行为——所贷款项的使用方式——用于生产活动还是消费,对于小额信贷的正效应还是负效应有直接作用。因缺乏有效的抵押,小额信贷中的风险控制更为重要,因此要建立针对教贫困农户、中小微企业和有需求的个人的风险评测及控制机制。

姚仕萍[10]认为,个人及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根本问题是风险问题,银行等贷出机构所承担的风险与所获得的收益不对称,造成了惜贷现象。借贷风险较高源于借贷人往往市场地位较低,是价格接受者,且风险抵抗能力较低。小额信贷风险与收益的均衡,本质上为边际风险成本与编辑风险溢价相等处的平衡,银行可以以此平衡点来确定小额信贷利率。

方昕[11]在分析中指出,小额贷款回收率低,违约风险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理念落后,缺乏行之有效的正向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的关键是建立农户征信体系;提升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放松利率管制;完善惠农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等。

宋佳栋[12]从行为金融视角探讨了银行贷款的系统性风险,包括操作风险、信息风险、人员风险、系统时间风险等。付进宽[13]探讨了基于行为金融视角下,管理体制以及考核机制对信贷风险方面的影响,他的结论是,良好的管理体制、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小额信贷与传统信贷相比,单笔业务量的平均金额更低,相同贷款总数的业务量更大,且分布更广泛,因此对于银行人员的监管难度加大。所以如何在这种新情况下有效控制风险,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小额信贷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能否建立快捷、准确、低成本的分析模型来判断借贷初期风险,建立一套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惩戒机制来控制借贷中期风险。只有保障了贷方的利润,控制了风险,降低了借方的成本,这个市场才能繁荣发展。贷方的利率、规模、还款方式等问题初期即可确定,该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点主要来自贷方的内部操作风险和借方的还款风险,所以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贷方系统内部风险,更主要的是对借方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进行判断和预测,并加强过程监管。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借方的借贷成本、收益、风险控制等诸多问题。

现阶段国内关于小额信贷中行为金融方面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现象的分析及传统金融角度的分析,该方面的文献主要由金融、管理方面的学者撰写,在心理学、行为学角度的分析还不深入,对行为模式的分析、判断较少。而笔者认为行为金融研究的重点是在某一金融行为中,参与者的心理活动、行为模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心理学、社会学方面扎实、丰富的知识非常重要。国外在行为金融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不乏心理学专家。因此笔者建议在行为金融学领域可以有更多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专家涉足进来,或与金融学者共同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Burrell,O. K.,“POSSIBILITY OF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O INVESTMENT STUDI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6,No.2(1951)pp.211-219.

[2]DavidS.ScharfsteinandJeremyC.Stein.HerdBehaviorandInvestment.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80,No.3(Jun.,1990),pp.465-479

[3]AbhijitV.Banerjee.ASimpleModelofHerdBehavior.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107,No.3,(Aug.,1992),pp.797-817

[4]Shiller,R1.J.(1987).Fashions,Fads and Bubbles in financial markets.In Jack Coffee (ed.),Knights,Raiders and Targets:The Impact of the Hostile Takeover. Oxford,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De Bondt,W.F.M.and R.H.Thaler(1985).“Does the stock market overreact”Journal of Finance 40,793 -808.

[6]Gervais,Simon,and Terrance Odean,2001,Learning to be overcondent,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4,1–27.

[7]Daniel,Kent,D. Hirshleifer and A.Subrahmanyam (1998).“Investor psychology and security market under -and overreactions,”Journal of Finance 53,1839-1886.

[8]Kahneman,Daniel,and Amos Tversky(1979). “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Econometrica 47,263-291.

[9]姜美善.小额信贷:影响、持续性和推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10]姚仕萍.小额信贷风险与收益均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11]方昕.小额信贷激励机制与微观信贷政策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12]宋佳栋.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金融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13]付进宽.现行信贷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对信贷行为影响的研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J],武汉金融,2011(6):47-49.

作者简介:田晓江,研究方向:经济、金融、高校党员教育。

作者:田晓江

小额信贷研究论文 篇3:

甘肃省武山县妇女小额信贷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妇女小额信贷工作在我国的大力开展,甘肃省通过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响应和配合国家鼓励、支持农村妇女发展的精神,初步形成了妇女小额信贷的基本规模,走出了一条适合甘肃省自身情况的妇女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本文将就甘肃省武山县妇女小额贷款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特点、运行机制、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期望为武山县乃至全国经济欠发达县级地区妇女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武山县;妇女小额贷款;绩效;问题;建议

小额信贷(Microfinance)是一种以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基本宗旨的小规模金融服务方式。农村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农村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妇女小额信贷是小额信贷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小额信贷不仅可以帮助贫困妇女改善家庭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帮助妇女平衡消费,具有一定应对风险与危机的能力,它还可以提高妇女的自信心和创收与管理能力。

本文以甘肃省武山县为例,分析了武山县目前妇女小额信贷的情况,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出不足之处,提出经济欠发达县级地区农村妇女小额信贷发展的建议与对策,进一步推动农村妇女小额信贷政策的完善,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妇女小额信贷的推广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國妇女小额信贷的总体现状

我国在实施小额信贷项目中也在不断的强调对贫困妇女发放小额信贷,从1989年山西省吕梁地区妇联实施的妇女小额信贷开始,1994年全国妇联开始有计划的推进这项工作,到2008年已有28个省区市妇联实施了规模不等的农村妇女小额信贷项目,帮助妇女尽快脱贫致富。包括甘肃省通渭乡村发展协会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CPR/98/P02妇女参与发展项目”,2003盐池县开展的“农村妇女小额信贷”项目,2007年福建省五部门开展的农村妇女小额信贷扶贫四项试点,以及1999年开始内蒙古,新疆开始实施的妇女小额信贷项目,同时2003年美国花旗银行集团捐资130万美元,为中国西部地区14000名妇女提供信贷资助以帮助她们改变自己的生活。

总体看来,妇女小额信贷工作已成为扶贫救助工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农村妇女小额信贷的工作,促进贫困妇女尽快脱贫;积极探索长效救助机制,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着力开展科技扶贫,智力扶贫,重点加强对老,少,山,边,穷地区的扶贫工作,已成为当今妇女小额信贷的发展趋势。

二、武山县妇女小额信贷发展情况

为了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武山县县按照“试点先行、辐射带动、信用至上、奖优罚劣、责任到人”的原则,制定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试点辐射带动机制、信用评估机制、工作奖励机制和目标管理机制。在资金的分配上,以向农村妇女、重点产业、规模化种植户和养殖户倾斜为原则,重点扶持日光温室、拱棚建设、规模养殖和葡萄种植。同时,对申请贷款的妇女,听取发展计划,根据生产情况、信誉程度,帮助其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确保了小额信贷有效投放。其具体做法如下:

(1)形成了规范的实施管理机制,实现了目标的责任化。

(2)积极宣传,扩大影响。

(3)精选项目,专款专用,提高妇女小额信贷的使用效率。

(4)对贷款农户进行技术帮扶。

(5)完善检查监督机制。

三、武山县妇女小额信贷存在的不足

妇女小额信贷工作开展以来,在各乡镇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配合协作下,目前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贷款工作的进展:

(1)对妇女小额信贷的宣传不够深入细致。

(2)贷款程序的操作性、便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担保资金不足,导致信贷额度不能充分利用。

(4)放贷规模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受益人群受到限制。

(5)相关工作人员与实际工作量之间存在矛盾比较明显。

(6)贷款公平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7)贷款期限需要适度延长,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质量

通过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联系,促使相关机构及人员正确认识信贷支持妇女创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实际解决妇女贷款难的问题。广泛宣传小额信贷的扶持政策,提高宣传人员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小额信贷的政策知识,为小额信贷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进一步完善联户担保,优化简化贷款流程

在贷款申请审核工作中,细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理时间,使农户尽早拿到款项,投身于生产生活中。同时加大贷款流程的科学创新,优化贷款流程,使贷款流程能进一步的高效、透明、便捷。

(三)成立小额信贷专项机构,开展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设立农村妇女小额信贷中心等专设机构,进一步形成完善科学的信用评级机制与员工激励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细化职责分支,形成妇女小额信贷工作高效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小额信贷帮助妇女脱贫致富推动全县经济全面发展的作用。

(四)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积极介入

当地有关部门可主动加强与农村合作社、农行、农发行、工行、建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妇女小额信贷工作,并适当增加在农村的营业网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放贷资金不足、放贷效率低等问题,活跃当地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2004(08).

[2]何少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绩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11).

[3]周淑玲.改善农户小额信贷的思考[J].农村金融,2001(11).

[4]黄毅.小额信贷问题研究[J].银行家,2005(12).

[5]黄毅.中国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下)[J].银行家,2006(01).

[6]周江.“新票号”:小额贷款公司的山西实验[J].西部论丛,2007(03).

[7]徐忠,袁国良.中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的实践与评价[J].上海金融,2007(03).

作者:刘振奇

上一篇:预测报告(精选2篇)下一篇:业务审计报告(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