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贫富差距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告诉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始终服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面对当前国内突出的贫富差距,我们需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第一篇:贫富差距论文

中国贫富差距多大?

不容回避的现状——

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我们还面临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

前不久,一位外国摄影师拍摄的一组照片在网上热传。照片中展示了复杂多样的北京,既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有破败低矮的城中村;既有在儿童游乐场快乐玩耍的“中产阶层小花朵”,也有跟随父母卖菜、蹬三轮的孩子??虽然这场景不止北京,也不止中国独有,但仍令观者震撼、深思——我国的贫富差距现状到底如何?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实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扩大。

“衡量一个国家的收入差距,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李实介绍,基尼系数最大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最小等于“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但这两种情况都仅仅只会出现在理论上。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79,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这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的基尼系数是0.469。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3左右。李实分析说:“接近0.5的基尼系数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世界上超过0.5的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在0.24到0.36之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表示,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反映出目前我国收入差距仍然比较大。尤其是城镇居民内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比较大。“比如说城乡差距大概有3倍,按照城镇工资统计,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有4倍左右的差距。”

“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我们还面临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李实告诉记者,以往人们大多把贫富差距等同于收入差距,但实际上,居民在资产方面的差距也是衡量贫富差距状况的重要方面。过去10年的数据分析表明,中国的财产差距扩大速度远远要超过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个人财富积累速度非常快。在过去大约10年的时间内,人均财富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特别是房产价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而农村的财富积累速度年均增长率只有11%,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显示,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财产不平等程度近年来呈现升高态势,明显高于收入不平等。此外,家庭层次的财产不平等有两个特征:一、有家庭成员在体制内工作的家庭财产水平明显高于在体制外工作的家庭,在体制内工作的家庭财产的增长幅度也明显高于体制外家庭。二、中等收入家庭财产增长幅度大,而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财产增长幅度相对较小。

李实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收入差距可能仍会处在高位徘徊状态,既不会出现明显扩大也不会出现明显缩小的趋势,基尼系数预计将在0.45—0.50之间波动。

复杂多样的成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差距有一定合理性,但由于机会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权力寻租造成的收入差距是不合理的

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有哪些?

李实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贫富差距、收入差距。“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强调平均主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进入市场经济后,强调按劳分配,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正常的,有一定合理性。”

刘元春认为,客观来看,贫富差距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导致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向农村和中西部的投资,但在一段时期内,因发展的基点不同、条件不同,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及其居民收入差距仍会较大。“比如说同为公务员,东部省份和西部地区的最低工资、公积金缴存标准不同,福利、社保等也有差别,都会造成收入差距。”

专家们普遍认为,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部分领域改革不到位导致的机会不平等、资源分配不合理以及权力寻租等现象。

李实分析说:“当市场体系不健全,存在流动性障碍或市场扭曲时,收入差距加大的趋势就难以避免。比如说劳动力市场不统一,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双轨制’运行;资本、土地交易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某些领域,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有大量的市场准入限制,使权力寻租带来非法收入、灰色收入、腐败收入??都是体制因素造成的贫富差距过大。”

专家认为,政府干预过多等,容易造成资源行业和一些自然垄断行业同其他竞争行业之间产生巨大收入差距。如垄断性企业员工特别是高管收入偏高乃至畸高;再如一些人和群体依靠权力资源得到优先发展、优先致富甚至一夜暴富的机会,而被权力边缘化的群体,很难得到发展机会。

“在诚实劳动和市场环境公平的前提下,人们的收入有差距,这是合理的,社会能够接受,如对教育投资较多的人能获得更为优厚的职业待遇。但因起点、机会和过程的不公平所造成的收入差距,人们普遍难以接受。如阶层固化、流动性不够,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不平等,个人努力创富成功的机会也就不均等。比如说富二代、穷二代,这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社会财富的分享更加的不公平。”刘元春表示。

分化趋势初步遏制——

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基尼系数实现“六连降”,但“新常态”下缩小贫富差距面临更多挑战

刘元春表示,中国在过去的5年中,居民收入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增长。2008年达到“峰值”后,基尼系数有所回落。这主要源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4万亿投资主要投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带动了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需求,这几年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一直增长较快。再加上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政策、投入都向农业、农村倾斜,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低保等基本保障制度全面建立,都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低于2013年的0.473,实现“六连降”。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

李实则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也在增加。因此,尽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但“二维效应”发生了作用,许多人一方面对富人收入增长较快不满,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收入增加感到慰藉,社会心态相对稳定。

但专家们也提出,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贫富差距的老问题、新情况相互交织,亟须更好地研究、应对。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强调‘质量更好、结构更优’的增长,更依赖于资本、技术带来的创新驱动,这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较大,会进一步影响非技术、低学历、低技能人才的就业和收入。”李实认为,未来几年低端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增长较快,甚至有可能下降。如果不加快改革,统筹考量我国的就业结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政策,可以预见到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

刘元春表示,贫富差距近年来还有一个新情况值得重视。“以往谈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是核心。从2006年开始,城镇内部的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资本存量不公带来财富增量不公,比如说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使房产快速增值。资本赚钱越来越容易,劳动赚钱越来越困难,经济生活的变动往往给富者带来发财的机会,给贫者带来损失。”

此外,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研究表明,收入差距过大,会降低一个国家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不足会带来内需不足,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缓慢;还会影响到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的积累。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特别是穷人和富人之间,难以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它会使赖以实现机会均等的制度和政策失灵,威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2万美元就是一个高收入国家。如果比较顺利一点,可能在5—10年我国就能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否则将大大增加我们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李实说。

其他国家的贫富差距情况(链接)

据了解,在欧美发达国家中,美国的贫富差距比较显著。欧洲国家的基尼系数大部分在0.3—0.4之间,美国2007年的基尼系数达0.45,2013年基尼系数约0.47。在亚洲地区,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的基尼系数较高,在0.5左右。日本、韩国的基尼系数约为0.26。拉美地区,巴西、阿根廷的基尼系数较高,均大于0.5;非洲基尼系数较高的国家集中在南非,基尼系数约为0.6。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都很关注贫富差距现象。根据联合国经合组织的统计,全球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已从50%下降到30%,说明全球的贫富差距水平都在拉大。国际上近年来关于节制资本、限制金融高管收入的呼声都很强烈,欧美等国家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第二篇:城乡贫富差距中的公共消费差距

【摘要】城乡贫富差距有扩大趋势。公共消费差距是贫富差距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以公共消费差距中的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来说明公共消费差距问题,分析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消费水平的作用,进而提出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消费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公共消费;城乡居民;措施

现在说的贫富差距主要包括收入差距、财产差距、消费差距。消费差距包括私人消费差距和公共消费差距。一、公共消费差距加剧了贫富差距

我国现有的城乡贫富差距从收入差距的角度来衡量,差距比例大概是3:1,从消费差距的角度来衡量,差距比例大概是6:1,消费上表现的差距比收入上表现的差距要大得多。何也?因为农民的公共消费比市居民少得多,城乡之间公共消费水平差距过大,导致出现了消费差距大于收入差距的现象。这说明,公共消费差距加大了消费差距,从而加大了贫富差距。二、什么是公共消费

所谓公共消费是指由政府和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承担费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消费性货物与服务的价值。公共消费主要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教、科、文、卫、体事业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下面我以城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为例来谈谈城乡公共消费水平的差距。三、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

现在城乡小学、中学阶段教育水平的差距主要包括城乡生均教育经费的差距、师资力量的差距、升学比例的差距。

先来看看城乡生均教育经费的差距。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就全国范围而言,2011年城市和农村小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比例接近3:1,城市和农村初中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比例接近4:1;郑州市2011年小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为河南省农村平均额的六倍多;关于初中生的情况,河南省新乡市生均教育经费是河南省农村平均数的五倍多。

再看看城乡师资力量的差距。就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差,所以只得依靠把优秀教师往上级学校选拔作为激励方法,这样的后果就使得农村教师的素质越来越低,城乡之间师资差距越来越大。

再看看城乡升学比例的差距。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这一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本科生在清华大学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占总人数的17%。重点大学中农村学生比例的下降,并不是因为农村学生笨,而是因为各省市的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城乡之间教育水平差距大,导致了农村的孩子难以进入到好的大学继续深造;进入不了好的大学,接受不了好的教育,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又低人一等,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子女的贫穷,这种中国版的教育方面的马太效应正在一轮又一轮的扩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收入差距又会带来消费方面的差距进而引发更严重的贫富差距,于是一步步的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积累到最后,要么就是改革,要么就是革命。四、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水平的作用

城乡之间的公共消费差距中,教育水平的差距导致出现了恶性循环,其他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公共卫生状况的差距引发农民的身体健康水平的差距,身体健康水平的差距又进一步引发工作效率的差距,工作效率的差距又进一步引发收入的差距,收入的差距又进一步引发消费的差距,消费的差距又进一步引发贫富差距。其他像社会保障差距、道路交通设施差距等都会带来同样的效应,每一个方面的差距都会引起连锁反应,一步步的加剧着其他方面的差距,最终加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公共消费差距的不利影响是巨大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消费水平的差距。如何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消费水平的差距呢?关键要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水平。

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水平,有利于扩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实现消费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并最终缩小贫富差距。

(一)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水平,有利于扩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

1.降低了农民的私人消费风险,扩大消费需求

农民私人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为我国农村地区公共设施建设薄弱,加大了农民在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方面的压力。为了应对生活压力,农民不得不提高储蓄水平,本来农民的收入就偏低,这样就导致农民的私人消费长期处于抑制状态。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意味着农民有了更多的社会保障,私人消费风险降低了,农民会更倾向于消费,这样就间接扩大了农民的消费需求。

2.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私人消费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需求

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具有互补关系,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既有利于改善私人消费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又有利于增加部分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需求。

3.有利于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扩大消费需求

提高农村地区的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公共消费水平,既有利于农民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放松身心,又有利于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有利于发展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提高实体经济水平,扩大消费需求。(二)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水平,有利于实现消费公平

社会公平以贫富公平为基础,贫富公平包括收入公平、财产公平和消费公平。现在社会上所说的城乡之间人与人起点的不公平往往是由城乡之间居民消费的不公平造成的,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城乡之间公共消费的不公平造成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水平,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有利于逐步实现城乡之间公共消费的均等化,实现消费公平。

(三)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

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政府从注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注重投资拉动和消费拉动并重方向转变,从注重扩大农民私人消费向注重扩大农民私人民消费和公共消费并重的方向转变,从注重农村经济增长向注重农村经济增长和改善农民福利并重的方向转变,从注重宏观调控的经济功能向注重宏观调控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并重的方向转变,从“投资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方向转变。提高了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促进了消费公平,农村实体经济就会进入到由消费、投资带动的良性发展循环之中,这样就会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水平。五、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水平的措施

提高农村地区的公共消费水平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投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加大资金的投入,保证对农村地区的道路、网络、水利、超市、水电、教育、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引进快递邮件寄收代理点,让农民能够正常的网上购物,扩大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

(二)向农村地区迁移工厂,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政府可以对农村的工厂给予适度的补助和奖励。

(三)积极扶植农村地区的养殖、畜牧第一产业,提供现代化农具,建设现代化农场,促进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在市场经济之所以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现象,归根到底還是由于第一产业的基础不牢。在农村建设现代化农场,给农民提供便宜、高效的现代农具有利于夯实第一产业的基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

(四)降低高速公路的养路费、降低物流成本,大幅度降低高速公路的养路费,确保通行成本不会成为制约农产品出口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五)加强法治力度、打击宗族势力,让农民懂法、知法,打击犯罪和宗族势力,保障公平正义,让农民生活的更有安全感和尊严,保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于长革.政府公共消费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当代经济科学,2006(3).

[3]张恩碧.公共消费、消费公平与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3).

[4]刘乐山,何炼成.公共消费的城乡差异分析[J].消费经济,2004(5).

[5]马晓河,马建蕾.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底剩余多少[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

[6]周桂芳.河南省城乡教育差距的成因与解决途径[J].南都学坛,2010(3).

[7]丁元竹.把地方公共消费与就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J].中国发展观察,2010(5).

[8]马传栋.发展公共消费事业 提高生态经济效益[J].赣江经济,1985(9).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贝新春

第三篇:坚持人本思想 缩小贫富差距

摘要: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告诉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始终服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面对当前国内突出的贫富差距,我们需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更要采取一切科学的举措,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从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原因、影响、以人为本与贫富差距关系的角度阐述,最后提出相应的缩小贫富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以人为本;重要性;贫富差距

十六届三中全会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新时期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理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为了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这当中取得了不少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的各项建设突飞猛进,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断增强。而中国长期面临的显著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分立,城乡差距差距不断扩大,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人民的民主和利益,党要按照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下面我们就从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开始谈起。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1.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据国家统计部门资料显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1978年为2.37∶1;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改革后,1985年缩小为1.72∶1;1997年又回升到2.47∶1;2004年扩大到3.2∶1。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的各种补贴和福利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还要大的多。国家统计局200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城乡所获得的可支配收入差距已扩大到3.3∶1。

2.城乡内部收入差距。2005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速度有所加快。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75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的幅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3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占总体20%的最高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12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4%;占总体20%的最低收入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 43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最高组与最低组的收入水平之比由去年的5.2∶1扩大到今年的5.4∶1。由国家发改委200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最低收入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最高收入1/5人口拥有收入的4.6%。据统计,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相当快。

3.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 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 302元;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 200元,西部地区为8 970元。六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 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 500亿元,山东省为22 000亿元,广东省为25 000亿元。2005 年底,上海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247.8 元,而最低的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 877 元,东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差距由1978 年的2.1∶1扩大为2005 年的4.39∶1。

4.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有些行业因占有较多国有投资和占据垄断地位而获得较大的利益,职工收入较高,如:电力、铁路、交通、通信、金融保险、工商税务等,而一些竞争性行业则处境艰难,职工收入和福利很低。2003—2005 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三年的平均工资分别为:32 244 元、34 988 元、40 558 元;平均工资最低的行业为农林牧渔业,三年的平均工资分别为:6 969 元、7 611 元、8 309 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从2003年的4.63∶1 上升到了2005 年的4.88∶1。

二、中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

1.各地环境、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差异是贫富差距的客观原因。试看中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西北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由于地处边远,一些地区面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泥石流等恶劣的环境问题,再加上交通闭塞,人才资源的匮乏和远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资源开发难度大,一面要治理环境问题,一面又要谋求发展,这就加大了这些地区发展的压力。

2.中国在工资收入、劳动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发达地区在工资法、劳动报酬方面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们在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贫困线都有所创新,较好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而在那些欠发达地区则不然,企业不是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就是对现有的工资法、劳动法不屑一顾,在这里法律成了一纸空文,而政府也没有较好地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适时调整贫困线的标准,不但企业失信于劳动者,政府也失信于人民。

3.社会保障制度、分配制度不健全。为了保证人民基本的生活水平,国家会出资建立强制性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去实施,中国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社会保障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社会保险发展滞后,只施行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还远远不够,还要在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社会保险的创新上下工夫。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在分配比例和形式上也存在着漏洞和不足,初次分配上没有处理好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顾及到了公有制企业又怠慢了非公有制企业,再分配上中央财政支出还有待在资金使用和分配上作些调整,要处理好东、中、西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富人与穷人的关系。

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对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明确缩小贫富差距的根本任务。党和国家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确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力量,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要重点发展落后地区的生产力,消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只有如此,才能为缩小贫富差距提供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坚持以人为本,能让我们认识到发展生产力的紧迫性,才能把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共享的福祉,才能通过完成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摆正缩小贫富差距的基本方向。缩小贫富差距,事关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民主和全面发展的实现。坚持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就是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向着缩小差距的目标迈进,逐渐建立缩小差距的机制,打赢这场攻坚战,不为别的,就是向人民群众的利益去打算,去实施,一旦偏离了这个方向,党和国家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拥护,所以缩小贫富差距,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坚持了群众路线,是否为群众的着想和奋斗。

3.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创造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条件。中国要缩小贫富差距,需要全国上下一心,协调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需要处理好东、中、西部的发展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才能让广大人民积极参与进来,尊重人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适时监测缩小差距的成果,有利于党和国家迅速作出调整,制定恰当和有效的政策控制贫富悬殊,为缩小差距创造必要的理论条件和实战条件。

四、坚持以人为本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1.经济方面。国家在财政支出上要统筹规划,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照顾落后地区的利益。要逐步解决影响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合理布置当地的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增长点,引导当地低收入者向东部发达地区就业。对落后地区要加大扶贫开发和对外开放力度,配合西部大开发着力扫清制约群众增收的障碍。在税收方面,则要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物业税和赠与税,调节过高收入,照顾低收入群体。

2.法律方面。立法机关要完善劳动用工法,保障劳动者在企业的基本权利实现,对违反劳动法尤其是任意克扣劳动者工资,非正常情况缩减劳动者工资的企业要严惩不贷。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制定合理的工资法,指导企业建立公平的工资制度,真正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行政方面。要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收入。特别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铲除腐败,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依法严惩侵吞国家财产及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一切腐败行为。这就要发挥中国反贪污腐败局的监督和执法作用,打击腐败分子,净化不正之风。

4.教育方面。政府应该优先投资于基础教育,专家一致认为大学教育的社会回报率是低于小学和普通中学的,按照比较优势的观点来看,中小学教育应该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占有优先权。要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但是高等院校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很多适龄青年仍然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应该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参与兴办高等教育,积极发展民办高等院校,采用网络化教育等多种方式,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最终提高国民素质,为其提高生存能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陈净.贫富差距不可忽视[N].国际金融报,2009-05-08.

[2]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EB/OL].http://news.sina.com.cn/o/2006-02-07/ 07368139924s.shtml.

[3]农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EB/OL].http://www.medialeader.com.cn/focus/200702/ 20070201093255_5851.html.

[4]王静静,万兵.当前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消费导刊,2008,(12).

[5]杨柳.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浙江金融,2008,(11). [责任编辑 刘娇娇]

作者:王磊

第四篇: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是政治动荡之源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美国社会中1%的高收入人群占有超过40%乃至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中间阶层收入逐年下降,这一事实让美国普通老百姓不仅对“既得利益阶层”心怀不满对政府的无所作为心存怨气,而且也开始怀疑制度本身的缺陷。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政治动荡加剧,社会思潮混乱,民粹主义抬头。美国大选“特朗普现象”背后的“1%与99%”矛盾激化,欧盟议会选举中代表民粹主义的政党势力增大,欧洲一体化在难民危机冲击下遭遇空前挑战,中东和部分非洲地区恐怖势力在社会极化严重的情况下迅速蔓延……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所面临的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博弈的严峻挑战,根本原因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在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导致了工业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两极分化。而且,贫富差距扩大不仅发生在国家之间——即所谓南北矛盾,还普遍发生在一国内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例外。

贫富差距从根本上讲,是由资本与劳动的内在矛盾引发的。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收益更加扩大,而且通过全球生产链和价值链传导给系统的所有参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更大规模的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的存在和扩大与资本及其收益有关,这一点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也是不否认的。2014年以《21世纪新资本论》而一举成名的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就是其中的典型。然而,这种理论并不把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归于制度本身,而是就事论事,认为是源自资本的收益大于劳动收入这一现象。因此,给出的解决方案都是从征收“富人税”等收入再分配着手。皮凯蒂本人在1997年出版的《不平等经济学》中尝试在“左派传统立场”和“右派自由立场”之间进行调和,走中间道路。他所说的左派传统立场,显然是指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论述。

最近在美国大选的民主党初选中,以社会主义思想出名、满头白发的参议员桑德斯表现不俗,紧紧咬住希拉里不放。他的崛起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厌倦美国社会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及其带来的社会不平等。

美国社会中1%的高收入人群占有超过40%乃至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中间阶层收入逐年下降,这一事实让美国普通老百姓不仅对“既得利益阶层”心怀不满,对政府的无所作为心存怨气,而且也开始怀疑制度本身的缺陷。

有美国学者对美社会的贫富差距作过系统分析,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贫富差距都在扩大,而且在民主党政府领导下这一差距扩大得更快。虽然民主党政府在收入再分配即社会福利方面比共和党所做的多得多,但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世界上广泛用于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指数(Gini Index)比小布什当政时增长了三倍以上。1968年美国政府的转移支付总共是530亿美元,2014年增加到2.5万亿美元,约占国民收入的17%。奥巴马上台后,转移支付这一块增加了5600亿美元。据统计,2015年中期有4500万美国人接受“食品券”救济,比2008年底增加了46%。政府医疗保险和儿童健康保险项目参加人数目前达到7160万,比2013年增加了1330万。然而,2014年14.8%的美国人生活在政府贫困线下,而2008年美国遭受75年未遇的金融危机时,这一数字只有13.2%。

美国和西方社会面临的贫富差距扩大已经引发许多社会问题乃至政治动荡。金融危机后美国发生“占领华尔街”运动、美国社会思想向左转出现“特朗普现象”和“桑德斯旋风”、欧洲社会出现极端民粹主义等等,从根源上讲都与贫富差距拉大所导致的社会不平等、不公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社会不平等、不公正,已经开始影响西方社会的政治进程,包括各式各样的选举,如欧洲议会选举和美国大选。可以预计,西方社会思潮向左转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也一定会反映到对政府和领导人的选择上。

就中国而言,西方发生的这一切都有着借鉴意义。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仍然面临贫富差距增大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难题。中央确立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包括了消灭贫困的刚性目标,即还有7000多万年均纯收入不足28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规定,今年要完成脱贫1000万的目标,这一任务很艰巨,但是必须完成。

习近平主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而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是突出的短板。因此,有效利用收入再分配工具促进社会公平,打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迫在眉睫。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在收入再分配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何亚非

第五篇:关于贫富差距问题再思考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但随之而产生的贫富差距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最近公布的2012年基尼指数高达0.474,已超过危险警戒线,面对于这种状况,本文着重从重新认识基尼系数开始,从不合理的体制方面分析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并简单说明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贫富差距;不合理的体制

一:关于基尼系数的再认识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学者提出的反应收入差距的指数,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到03之间收入较为合理,04是国际警戒线,04及其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这个表示收入差距的指数也常用来表明一国的贫富差距。2013年1月18号,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数据显示:2003年0479,2004年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从以上的官方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收入差距高于04,贫富分化严重。而且这些官方公布的数据受到广泛的质疑,民间有的统计机构得出的数据,已经高达06,更是令人忧虑。虽然,从世界范围来看,基尼系数高于04的并不只有中国,美国的基尼系数也高于04,而且有逐步拉大的趋势,但是美国社会较高的基尼系数并不会引起人们对贫富差距扩大的惶恐,也不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而中国较高的基尼系数则会引起很多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即使美国的基尼系数较高,由于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体系,其相对贫困阶层,也可以过上有保障的生活,而中国则不然,没有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中国,一些低收入的阶层很容易陷入生活的贫困。二,美国的基尼系数较高,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相对公平,大家没有怨言;而中国的基尼系数较高而存在着很多人为的,不公平的因素,所以,民怨较多,易诱发社会问题。由以上分析可见,基尼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我国的贫富分化严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贫富分化大并不是主要的问题,贫富分化不公平才是关键。因而,探寻贫富差距分化背后的原因,特别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原因,然后,有针对地解决和改善这些不公平的因素,使合理的因素主导贫富分化,减少并逐步消除不合理的因素对贫富分化的影响。

二: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既有合理的因素造成,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导致,在这里,本人主要着重分析不合理的因素对贫富差距的影响,主要是不合理的体制对贫富差距的影响。

(一),城乡二元体制所造成的贫富差距,特别是城乡间的贫富差距

城乡二元体制是形成中国贫富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的基础。这是因为,从历史看来,也即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户籍制的限制,阻碍了农民进城去获取财富,也限制了农民享有相应的社会福利;而且在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阶段,农业支撑工业,即为了发展工业,大量牺牲农民、农村的利益,这就形成了城乡贫富差距的格局,造成了大多数的农村贫困人口。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宽了户籍制,农民可以自由地进城务工,以获取更多的财富;甚至在2000年以后,实行了很多惠农政策,什么免粮税,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几年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基础的薄弱,人口众多,生产率极其低下,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自身拥有的能够创造财富的资源很少,且面临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本身的各个方面的竞争力都不行,所以总体上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虽然收入有所增加,但是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逐渐的拉大。而且,随着越来越多农用地被征用,一些农民失去了生存的根基,若不加以很好的调节与控制,贫富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剧,引起人们的不满和社会的动荡。当然,这只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一部分,如果算上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项公共设施、社会保障和各项福利,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会更加巨大。

(二),政策倾斜所造成的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在我国,贫富差距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东、中、西部呈现较为显著的地区贫富差距。当然,地区贫富差距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比如说,历史的原因,东、中、西部的历史经济发展基础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东部強于中部,中部强于西部;比若说,地理环境原因,东部地区相对一中部和西部来说,交通较为便利,比较方便地利用各种资源发展经济。而且,改革开放以来,在“先富带后富,共同走向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实行的政策又加剧了东、中、西部的贫富分化,我国在东部地区设置了很多经济特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给予很多政策优惠,鼓励东部地区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这就导致了东中西部的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尽管最近几年我国开始关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措施,有所缓解区域的贫富差距,但是业已形成的贫富差距不是那么快就可以缩小的,何况先富的地区会集中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把整个蛋糕做大,对于带动后富很多时候做的并不是很好。这种区域差距,很难在短时期得到缓解,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只能受制于这种区域的贫富差距,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造财富,这也造成了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的固化。

(三),分配体制不公造成的行业差距

行业差距是我国贫富差距的一个最突出的最特色的表现,也是引起民怨比较多的一个因素。近年来,金融保险、电力煤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外贸烟草等行业的人员的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其他行业的人们收入水平较低,这引起了人们很大的不满,因为这是不公平的分配体制所致的。正如学者陈志武所说,“……中国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多的是靠权利结构来形成的。中国存在着太多的资源配置,收入配置,不符合公平的原则,也不符合效率的原则,只符合权力的原则。”[1]也就说,在中国,政府凭借手中的权利,将一些比较重要的资源如电力、通信和交通灯分给一些行业,交给一些人来发展,这些行业由于掌控了这些资源,形成了垄断。这些垄断行业不参与市场竞争;价格有他们自主决定,消费者对此没有发言权;各级政府依靠垄断行业获取财政收入,对其关爱有加。这就造成本该为整个社会、整个人民创造财富的资源成了政府和某些行业的私有财产,他们不仅不为人民谋福利而且凭借远高于市场价格的垄断价格,不断榨取人民群众的微博的收入。这些年来,人民一直对价格居高不下的石油、通讯、交通费用很不满,2012年的国庆国家高速公路免费,很多人为了享用免费,都挤到了一块,竟然造成了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25万元,为世界所罕见。

除此之外,这种不公平的收入差距,也造成了我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生存艰难,个人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加剧,这个是必须注意的。国家一方面向中小企业征收了很多税,一方面又要求企业给工人涨工资,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这么重的双重压力导致了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因而也不能为人们收入的增长提供更好的机会,这也会导致在这些企业就业的人们越加的贫穷。这样一来,我国较少的垄断企业和较多的中小企业之间的差距很明显,在这两种企业工作的人们收入差距也很明显,而这种差距是有权利所主导的不公平的分配体制所导致的,因而会引起人们普遍的不满。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善以缓解人们的不满,这会引起社会的震荡,不利于我国的政治稳定,不利于我国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其他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因素所致成的贫富差距

这里所谈到的不合理的制度因素所造成的贫富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但是由于不健全,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了贫富差距。典型的有“官倒”,一些有权利或者与权力者比较近的人利用价格的“双轨制”,在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进行倒买倒卖,获取了大量的财富;有“国有资产私有化”,20世纪90年代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实行国有企业改革,一些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利,用较低的价格把本来属于国家的资产变成了个人的资产,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但其个人却是大发横财。还有“腐败”,腐败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民众不满的重要的地方。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原有的规范需要加以调整,也需要结合现实的发展需要形成一些新的规范体制。因而,在新旧体制交替和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纰漏和疏忽,一些人会利用这些疏忽,滥用公权,非法牟利。而且,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执行的不到位,就更助长了腐败现象,“权利寻租”屡见不鲜。举一个简单的事例,来看一下中国现在的腐败情况,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12年中秋和十一期间出境的公职人员中,有714人确定为外逃;多地官员紧急抛售房产,其中官员抛售豪华住宅最厉害的是广州和上海,分别为4880套和4755套;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大陆非法资金外流是4120亿美元,2011年达到6000亿美元,2012年估计已突破10000亿美元。

三:缓解贫富差距的措施探析

贫富差距是世界各国都会出现的状况,特别是后发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状况。但是必然会出现的状况,并不是合理的,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且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是不能为人民所接受的不合理的因素,会给人们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因素。为此,我们要采取措施缓解贫富差距。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使农民增收

中国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贫富差距中最主要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缓解:正如十二五规划所指出的那样,首先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其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完善各种农村补贴、保险、和保障机制,从各个方面增加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主要是强化农村的教育水平,为农民以后的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加快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2,均衡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逐渐缩小区域贫富分化

协调区域发展,对中部和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采取对口支援,政策引导,财力支持,毫不动摇地坚持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并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给予支持,以保证其经济的持续发展。尽量完善各种公共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促使区域之间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使资源利用合理化,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3,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打破垄断,完善市场竞争体系

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因而完善分配制度是消灭贫富差距的重中之重。陈志武指出,“我认为,要改變收入分配结构,重点是一次分配,而不是二次分配。……依我看首先要改变权利所控制的资源的范围和深度,其次就是对权利进行制约。只有做到这两点,才可能改变中国资源失衡的现实。”[1]也就是说,在初次分配时,就应注重公平,把能够生成财富的资源,如土地、电力等尽可能公平的分配到社会中去,使人们在最初的起点上就可以公平竞争。其次,在再分配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公平,采取有效的措施,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比列,促进社会结构向“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转变。同时完善资本,技术,管理、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有效机制,特别是要提高劳动在分配中所占的比列,以保证广大劳动者的利益。除此之外,要完善税收制度,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灰色收入,提高个税起增点,增收遗产税和奢侈品税等。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在第三次分配中,要促进官方公益和民间公益的发展,为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总而言之,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4.加强廉政建设和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

腐败是引起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我们要加强廉政建设,俭政建设。加大打击腐败现象的力度,并将没收的财产转入财政的社会救助帐。降低各级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比如说加大公车的改革力度,减少其开支;大力压缩近乎奢靡的官场吃喝接待等,也将这些钱财用于社会保障和救助事业。同时,制定和执行较为严格的行政制度,防止出现权钱勾结,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除此之外,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竞争环境,使每个在市场中的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自身的资源和先赋的资源创造财富。杜绝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导致的暴发户现象。(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志武.中国贫富差距是权利分配的结果[J].时代周刊.2012,6.5.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张昆仑.关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冷思考[J].经济学研究.2005,1.

[4]邓海潮.关于贫富差距问题的理性思考[J].经济经纬.2004,2.

[5]熊光清.中国贫富悬殊的成因和对策:制度层面的考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1012,11.

作者:余海翔

上一篇:马克思经济论文下一篇: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