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报培训制度

2022-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一般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或行动准则,也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章制度或一定规格。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网络直报培训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网络直报培训制度

网络直报培训制度

朝阳区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考核培训制度

为了切实保证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直报工作的落实,督促辖区内直报单位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特制订如下考核制度:

一、考核方法

辖区内重点单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业务考核,考核方式采取现场考核的方法;对其他直报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考核方式与重点单位相同。

二、考核内容:

1. 有各项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及保密制度;有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疫情报告工作;报告人操作准确、无误;至少有一名备用人以保障随时可以进行报告。

2. 有专用电脑供网络直报,有两种上网方式,有专人负责电脑及网络的维护。

3. 由医院负责疫情卡片工作的人员及时到各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片,要逐个审查有无缺项,是否符合诊断标准,有无加盖公章;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或交给相关科室进行网络直报,建立登记本及交接手续;进行疫情卡片的总登记、卡片填写质量状况、领表时间、领卡人签字等登记;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报告。(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HIV阳性者以及立即电话报告) 4. 网络直报人员每日按地址浏览当日卡片,选择本地段卡片交保健科大夫(无保健科的医院由相关科室人员)进行登记和病例访视、处理疫源地同时保存交接记录。保健科大夫(无保健科的医院由相关科室人员)在登记本上记录访视单位、访视时间及访视人。

5. 对已报传染病卡的疑似或未分型的传染病病例,在出院时如果已确诊或有血清学病原分型的要报告订正卡片和出院卡片,订正病例要有文字依据。

6. SARS、禽流感疫情报告按照专门的疫情报告系统要求上报。

7. 要求中、小学、托幼园所及饮副食行业的单位发生首例肝炎时,校医务室等有关人员要立即电话报告地段保健科,由地段保健科立即转告区疾控中心,各单位、地段保健科及疾控中心均应建立记录本。保健科汇同疾控中心一同前往处理、指导消毒、隔离和应急接种,同时保健科要进一步督促发病单位落实消毒措施,观察有无续发病例。

三、培训

每年至少对辖区内直报单位进行一次传染病报告及相关知识培训

培训对象包括直报人员及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 培训内容: 1.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2.朝阳区传染病直报工作要求 3.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规范

第2篇:网络直报制度

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为规范我市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质量,提高传染病监测的 敏感性和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1、按照“网络直报,逐级审核上报,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化管理,依法报告,依法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

2、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信息,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保证网络直报有专用电脑,专人负责,专人管理,确保软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专人报告,保持网络和信息通畅。

4、定期对疫报电脑进行系统软件与硬件的维护,定期查毒,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5、防保科疫情专职管理员一旦发现疫报电脑不能正常工作,应立即维修,保证网络直报的畅通。

6、疫报电脑禁止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已正常运转的软件不得随意修改程序或相关参数。

7、严禁未经检查的软件或数据文件上机操作或上网下载来源不

1 明的软件,避免病毒感染。

8、妥善保管软硬件设备资料,外借资料应登记并及时收回。

9、增强安全意识,注意疫报电脑房防火。下班前应注意检查水电开关和门窗安全。

10、保持疫报电脑房整洁与卫生,室内严禁吸烟和放置。

11、防保科要落实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网络直报工作。

12、防保科疫情专职管理员应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分配管理规程》(试行)有关规定,负责管理好分配给单位的疫情信息查询帐号及密码,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如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及时报告院领导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否则,由此导致的系统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

13、防保科疫情专职管理员要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网上信息资源进行严格管理。

14、防保科疫情管理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将卡片分类登记并核对报卡上各项内容有无逻辑性错误, 核对无误后按规定及时进行网络直报,避免迟报。

15、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

2 过网络报告,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16、涉及国家机密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符合国家保密局制定的工作规范和要求。

二○一○年一月十日

第3篇:网络直报培训测试题

传染病防治及网络直报培训测试题

姓名: 单位: 记分:

一、填空题:(2分/空,共50分)

1、法定传染病分 类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 种,乙类传染病 种,丙类 种。对乙类传染病中 、 、 、和 ,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 、 、 、 四级。

3、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 、 、 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

4、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 、 、 的处分。

5、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在病例死亡 天内进行网络直报;县级以下医疗机构须在病例死亡 天内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在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后 天内进行网络直报。

二、选择题:(5分/题,共45分)

1、必须实施住院隔离治疗的消化道传染病是 ( )

A、病毒性肝炎 B、脊髓灰质炎 C、细菌性痢疾 D、霍乱 E、伤寒

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中,应除外 。

A、重大食物中毒 B、重大职业中毒 C、重大传染病疫情 D、重大非传染性疾病 E、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以下哪种情况,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报告 。 A、临床诊断病例变更诊断 B、已报告病例发生其他法定传染病 C、未及时报告 D、已报告病例死亡

4、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

传染病病人,必须 。

A、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

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进行网络直报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C、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对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并报告附近医院

D、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

5、有关重大传染病的概念不包括 (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罕见的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D、新出现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E、临床与原有疾病特征有明显异常的疾病

6、严密隔离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中,错误的是 ( )

A、穿隔离衣、戴隔离帽、口罩、手套和工作鞋 B、下班时更衣后即可离去

C、如果医护人员出现抵抗力低下现象,应停止接触此类患者 D、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认真洗手 E、尽可能接种疫苗或口服预防药物

7、发现多例以上病因不明、而临床表现相似病例,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为 ( )

A、0.5小时以内 B、1小时以内 C、1.5小时以内 D、2小时以内 E、3小时以内

8、在执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一级防护中要求戴12~16层棉纱口罩,使用几小时后消毒更换一次?

A、5小时 B、2小时 C、1小时 D、4小时 E、8小时

9、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 ( ) A、1天 B、14天

C、9天 D、7天以内 E、3周以内

三、问答题:(共5分)

1、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4篇:2014网络直报培训测试题-答案

2014年金水区传染病网络直报培训考核试卷

姓名: 单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44分

1、法定传染病分 3 类,其中甲类传染病 2 种,乙类传染病 26 种,丙类 11 种。2013年11月4日将 H7N9 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 H1N1 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

2、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 疑似 、 实验室诊断 、 病原携带者 、 临床诊断 、 阳性检测 五类。

3、应分急性和慢性上报的疾病为 乙肝 、 丙肝 、 血吸虫病 。

4、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 3 年。

5、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传染病时,应填写 n 张传染病报告卡。

6、肺结核诊断分型和病例分类要规范对应,其中涂(+)、仅培阳选择

实验室 诊断病例,菌(-)、结核性胸膜炎选择 诊断病例,未痰检选择 临床 或 疑似 诊断病例。

7、乙肝病例网络直报中,只能选择“ 疑似 ”和“ 实验室诊断 ”,不允许出现“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的病例分类。

二、判断题(每题3分)24分

1、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

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发生变更时亦可不再进行报告。 ( 错 )

2、同一人在本年度内得同一传染病2次及以上时,不作为重卡 删除,建议在病人名称后面加

2、3等序号。(是 )

3、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需填写订正后诊断时间。( 错 )

4、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是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是 )

5、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禽流感和炭疽。( 是 )

6、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 ( 是 )

7、传染病报告卡“病例属于”项为标识患者常住地址,患者需在此地址居住时间≥6个月)。( 是 )

8、传染病诊断时间、医生填卡日期、报告卡录入时间、死亡日期不能早于发病日期;诊断时间不能晚于当前时间。( 是 )

三、选择题(每题4分)32分

1、同一医疗机构发生报告传染病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以下操作哪项是正确的( AD ) A.重新填报传染病纸质卡片

B.在原始传染病纸质卡片上直接进行订正

C.重新填报传染病网络电子卡

D.在原始传染病网络电子卡上直接进行订正

2、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以下哪些要求是不正确的( BCD ) A.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B.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可填写同一张卡片; C.病人的疾病诊断发生变化时,在原报告卡上进行相应修改; D.已填写了传染病登记本的时候可以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3、订正报告时,以下哪些诊断日期需要订正为确诊的日期(ABC)A.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 B.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

C.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

D.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

4、乙肝报告中,哪些情况不需要报告,但需要注明( ABC ) A.医疗机构诊断的“病原携带者”的病例不得进行网络直报,但需在门诊日志上注明。

B.在进行健康体检、采血检测等非诊疗活动中发现的乙肝检测结果阳性者,也不进行病例报告,但需在登记本上注明。 C.医院门诊或住院术前等常规检测发现的HBsAg阳性者,如果没有进一步临床检查或肝功等实验室检测结果支持,也不需进行报告,但应在登记本上注明为“术前检查”。

D.检出乙肝病毒(HBV)DNA。

5、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有( ABCD )

A.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

B. 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 C. 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

D. 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

6、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的慢性传染病为:( ABC )

A、 乙肝 B、艾滋病 C、肺结核 D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7、哪些病种不能报告临床诊断病例(ABCD )

A、乙肝 B、仅培阳 C、涂(+) D、脊灰

8、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应注意以下情况:( ACD )

A、发病日期为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 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

B、诊断日期为病人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必须填写诊断时点,精确到小时。

C、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死亡日期。 D、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

第5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德亭镇卫生院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本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工作制度如下:

1、我院为法定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我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责任报告人。

2、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首诊医生负责制。

3、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后,根据诊断结果,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应及时补报。

4、疫情管理人员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5、网络直报人员收集到传染病报告卡片后,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实时报告,以便上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信息进行审核、监测、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

6、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7、疫情管理人员应每月对上月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分析,并上报预防保健科和主管院长。

8、责任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应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9、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10、传染病责任报告人、疫情管理员、网络直报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及其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给予相当经济处罚。

11、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德亭镇卫生院

第6篇: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

1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增强法制意识,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2.网络直报人员遵守上网保密功能,数字认证,电脑由防保医生专人管理维护,疫情专用,要求每日从公网收载有关文件。严格按照电脑操作规程开、关机,随机保持电脑外部组件的清洁,定期做好文件清理及备份。

3.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网络直报人员对纸质报告卡进行收集、认真审核,直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医院所有卡片。

4.杜绝迟报、漏报、缺报,在传染病漏报检查和爆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及时补充录入。

5.建立健全电脑的病毒防护措施,不浏览非法网站,不使用染病毒的软件,减少病毒的入侵机会。

6.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a)对甲类传染病、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灰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进行报告。

b)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C)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D)一旦出现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罕见疾病、新发疾病及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的传染病疫情,需立即电话告知北辰区防病站。

7.每月5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对原卡片进行订正报告。

双青新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一篇:民工荒问题分析下一篇:荣誉宴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