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职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有效融入到工作岗位之中,做好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本文提出中职学生在语言交流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性,语文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构建培养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的核心能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篇1: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构建研究

[摘 要] 电工基础课属于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所设置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这门课程的课时较少,但是它涉及的内容却比较广。因此,电工基础课在中职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对促进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中职电工基础这门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唯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感觉这门学科不枯燥乏味。主要针对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构建研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升中职电工基础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关 键 词] 中职;电工基础课;理实一体

众所周知,电工基础这门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也较為抽象,因此授课教师在教学这门课程时也较为苦恼,因为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抽象复杂的知识对中职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并可以巩固这门课程中的知识,就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按照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进行划分,从而使教学有依有据地开展,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教学设施一体化、合理化设计这几方面构建中职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理实一体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具体来说,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促使师生可以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借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此外,中职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借助理实一体化教学,既可以促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获取较好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边学边练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电工基础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电工基础是中职电子电气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且这门课程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由于中职生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再加上他们对这门学科没有很强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还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中职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就需要从理实一体教学展开教学,详细来说,理实一体教学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减少教师授课时的压力。此外,理实一体教学还可以促进中职院校的教学发展以及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可以将电工基础这门学科中的知识点分解成实训项目,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三、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理实一体化现状

(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多数学生在理论课堂教学中都可以做到认真听课,但是在实践活动中,他们由于没有社会经验无法聚精会神地学习。此外,部分学校电工基础的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是由两位教师担任的,这种明确的分工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知识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还无法有效地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鉴于此,中职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还应注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唯有如此,才可以把握教学进度,进而在实验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落实不到位

虽然在传统很多中职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是教师只是单纯地将之前所学习到理论知识教学课堂转移到了实践活动中,且在实践活动中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教师进行示范,学生模模仿。虽然使用了理实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也没有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更谈不上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达到教学创新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理解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没有做到真正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起到作用。

四、中职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教学设施一体化

中职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并根据电子电工专业教材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分解,进而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做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合理化设计

对电子电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课本理念知识的扎实程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部分学生由于文化知识较为单薄,直接导致他们对电工基础这门学科失去了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模式中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中职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实践性探究学习。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电工基础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电压和电位”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懂得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常用单位还有千伏(KV)和毫伏(MV)以及懂得正电荷在电路中某点所具有的能量与电荷所带电量的比叫作该点的电位,并理解电位和电压的关系和区别,上课之初,我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也了解了电压与电位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那么现在老师请你们思考下具体电路中我们应该如何计算电压与电位呢?”并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思考或者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对自己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记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记录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解决他们遇到的疑难问题,鼓励他们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利于学生的思维形成。此外,中职电工基础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辅助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课本内容更加直观形象,还可以使教学内容由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进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五、理实一体化具体教学操作

详细来说,在整个中职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兼顾操作示范和理论讲解,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将实际操作内容和理论相结合,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初衷。

(一)实验准备

在中职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课本中的知识都有理论与实践知识相对应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将这部分内容有效地相结合,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将实践探索机会交给学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课前准备的实验课件对学生学习这节课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师只有将所要教学的内容掌握得得心应手,才可以实现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时段

众所周知,理实一体化教学一般是以2节和4节设置为一个模块,此外,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的安排还需要环环相扣,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做好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电工基础课本中的知识,大多是以曲线、电路图、数据表等组成的,这些知识较为抽象。因此,中职教师如果只依靠口头讲解,那么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很好地消化掉。鉴于此,中职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相结合,并将这些知识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时间,進而可以实现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趣味教学

趣味教学是中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还要兼顾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体现。具体来说,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学生分组、讲授和操作示范、实践操作训练、技术纠正和安全事项、巡回指导、检查等。

(五)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电工基础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要想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就需要将以往的教学方法摒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注意力。详细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例如在教学“电阻与电阻定律”一课时,为了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关系得出电阻定律以及叙述电阻率的意义,并了解电阻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上课之初,我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引导他们在组内开展实验探究,如:(1)“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2)“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随着我的讲解,学生迅速开始在自己的组内探索起来,他们在组内相互取长补短,很快就完成了我布置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还可以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精神,进而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效果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总之,在中职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我国中职学校发展的趋势。同时,教师在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调动他们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对中职学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中职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既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从而促进中职学校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莉莉.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理实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才智,2018(30).

[2]汤旭芳.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理实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职业,2018(7).

[3]黄金玉.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7(13).

[4]李文光.电工基础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6(22).

[5]刘剑开.如何提高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课的实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4).

编辑 马燕萍

作者:江超

中职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篇2:

基于专业的中职生语言交流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中职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有效融入到工作岗位之中,做好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本文提出中职学生在语言交流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性,语文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构建培养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的核心能力。

【关键词】语言交流能力 中职学生 专业

引言

根据我国目前中职教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如何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交流的培养有所欠缺,以至学生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性强,语言交流无障碍的学生,建议中职院校在语文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充分结合专业背景,构建培养体系,以此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一、中职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现状

(一)封闭的圈子导致缺乏口语沟通交流的积极性

对中职学生口语交流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喜欢进行校园外的社会交际,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同学们之间在一起,所聊的内容多数都是些娱乐新闻、网络游戏等。然而长时间处于学生封闭圈内,以至于他们在步入社会后并不愿意与社会人士进行交流,害羞,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其原因有很多方面,有些中职生因为来自五湖四海,方言比较严重,普通话并不标准,所以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有些学生是因为与社会人士没有共同话题,自己所掌握的各方面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其交流。各种原因导致中职生在交流过程中呈现自卑的状态,故而越来越不想开口,越来越不知道如何融入到正常的交际之中。

(二)专业知识及核心能力欠缺,交流层次受到限制

中职生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比较怯场的现象,正式场合更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所思所想。即使有交流的欲望,表述也是颠三倒四,没有逻辑。对其进行调查,主要是因为中职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所欠缺,综合素养不高,导致交流层次受到限制,不知道如何在正式场合应答如流。大部分中职生的学习态度并不很认真,学校依旧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等核心能力并不是考核的重点,加上中职生自身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并不到位,直接导致其在交流过程中无法运用专业术语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虽然可能听得懂专业人员所说的话语,但是却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所要表述的内容。对方听不懂学生所说的话,长久下去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故而便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交际能力。

(三)互联网发达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表达随意不连贯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学生们之间交流多数都是依靠QQ聊天软件和微信聊天软件,在虚拟的世界中随意调侃。大家利用聊天软件进行聊天时多数事件并不是很连贯,可以毫无逻辑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我们会发现,在虚拟世界会聊天的人,在面对面聊天时会很沉默,仿佛与聊天软件中是两个人。利用互联网聊天软件,无需面对面交流,看不到对方的表情,能够有反应时间,不用紧跟着他人的聊天对话,相比较而言比较随意,然而在现实生活之中,面对面聊天,需要人们反应速度比较快,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才能够达成良好的交流情境。然而,对长时间处于微信聊天模式的中职生而言,在面对面的交流之中势必会显得比较随意,聊天话题不连贯,没有逻辑性,失去了交流优势。

通过各种调查发现,如今中职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越来越差,加强对中职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要。建议在语言交流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从专业领域角度出发,提升中职生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口语表达能力,以此让中职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二、中职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学习的关键所在

中职学生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之处,不善于交际,不知所措等现象经常出现。对其原因进行总结,其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信心比较缺失,较为自卑,故而会让自己在交流过程中较为胆怯。中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比较简单,不够正式,以至于其在正式场合的交流沟通便显得拘谨,不善言辞。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知识层面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学生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不敢轻易做出回答,担心会贻笑大方。但是若是学生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了解行业背景,这样才能够准确表达的意思,了解他人含义,更加利于交流沟通,而不至于是“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远而口不逮”。

三、基于专业视角探究中职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对策

(一)立足专业,创设专业交流情景

对中职院校学生而言,在语言交流能力提升过程中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让中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与社会人士或者是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教师要向学生传达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教导学生在日常交流过程中,要能够潜移默化的利用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谈。例如对于电气专业的中职学生而言,在工作之中会涉及到绝缘距离、电气间隙、工频耐压、辅助耐压、回路电阻测量等专业的词汇。若是对方在聊天过程中,说道:“国家标准更改后,工频耐压值便发生了变动,6KV高压柜耐压值由原來的32KV,变成了30KV”,作为学生要能够准确了解对方的话语,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者是接下对方的谈话。并且在电气专业辅助耐压与二次耐压是相同的含义,知道10KV和12KV是同一电压等级,作为中职学生要能够正确理解相关的含义,这样才不至于在交流过程中出现沟通错误。

中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相关专业的专业术语,并且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与学生利用专业术语,创设交流场景进行沟通,并且搜集相关专业的工作视频,让学生们进行观看,以此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只有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才不至于在与专业人士沟通交流过程里无话可说。

(二)协助学生收集掌握行业信息,丰富学生知识层面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职学生所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手机网络游戏、手机视频观看、抖音视频观看等一系列的网络因素,导致学生们都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抖音等视频软件对学生们影响很深,“吃鸡”游戏等让学生们爱不释手。而长时间迷恋在网络世界,导致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能力的缺失越来越严重。作为中职学校教师,在语言交流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协助学生收集最新行业信息,让学生每天均能够阅读这些与本行业相关的知识、信息,注重对该专业发展状况的收集与掌握,通过阅读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交流技巧,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交流能力。

例如在电气专业行业,如今智能化发展比较先进,这些内容是目前的课本上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智能化操作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操作模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人员通过利用手机便能够操控工作现场的高低压断路器,让其自动合闸与分闸,有效降低了人身伤害和职业病的产生。对中职学生而言,只有通过课外阅读来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补充与了解,这样才与外界人员进行交流沟通过程中,才不至于茫然无知。

(三)组织社会实践,扩展专业视野

纸上谈兵终觉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交际技巧,掌握专业知识所涉及到的相关工作。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取得合作的关系,带领学生们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就业部门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直接在具体的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习,学生需要与不同岗位的专业工作人员打交道,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这样在潜移默化之中便会激发学生的交流能力。例如对于电气专业学生而言,学校可以联系当地的电气企业,让学生们深入到企业进行学习,让工作人员告知学生如何开展高低压柜体的生产制造工作、检验工作等,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自然会了解到相关专业知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之中是如何应用的。回到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社会实践的内容及感受充分表达意见。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亲自体会到工作之中人与人之间如何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需要利用哪些专业知识。多参加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与领导进行交流,如何与同事进行交流,进而更好地提升自我语言交流能力。

(四)策划活动项目,构建多样化语言交流平台

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在语言交流能力提升过程中,要注重面对面交流平台的构建,通过面对面交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现场表达能力。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建议中职学校语文教师可以参与组织专业职业竞赛,让学生们通过参与职业竞赛来进行沟通,分享该专业的技能和相关知识点。以电气专业学生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现场制作配电箱,根据需求设计配电箱图纸,进而按照图纸进行布线。让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成立竞赛小组,最后根据图纸设计的准确性、布线的规范性以及正确性作为判断的依据。评委可以选择相关专业的工作人事,在竞赛现场学生可以与评委进行交流、沟通,阐明自己设计的构想以及如何运作工作,这样学生们便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升自我的语言交流能力。在专业职业竞赛开展前,语文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要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专业教师主要是负责相关专业性知识的解答,语文教师要教导学生如何在竞赛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毕业设计项目,将班级同学分为不同的毕业设计小组,由小组同学共同完成相关的毕业设计项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交流,完成专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够与辅导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像辅导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到辅导教师的认同,语文老师协助学生表达设计的初衷以及过程,进而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提升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沟通平台,通过专业性的对话与沟通,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性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五)设置模块教学训练,培养沟通交流能力

语文教师在学生语言交流能力提升环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相关语文知识的传递,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沟通技巧。在学会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建议语文课程构建倾听模块,让学生能够静静倾听他人交流内容,掌握沟通交流的方式。

语文课程要构建专门的说话模块,对语言交流能力提升而言,最重要的是“说”,学生要能够畅所欲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建议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辩论模式,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设立论点,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辩论,或者模拟职场事件,以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以电气专业为例,认为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层面,通过学校构建平台及社会实践等,不断提升自我語言交流的核心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玉芳.简论大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05:81-82.

[2]刘淑英.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2015,05:96.

[3]刘源.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语言交流能力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142-143.

作者简介:

陈艳(1977-),女,汉族,广东高州市人,大学本科,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管理。

作者:陈艳

中职教学电气专业论文 篇3: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纳入常规教学中来, 基于网络,利用智能手机和云平台开展有效的“互联网+”移动课堂教学, 进一步深入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 创新中职教学改革模式。

[关 键 词] 信息化;中职教育;改革研究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各种各样的网络购物、手机支付、网络游戏和手机APP。我们的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成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很方便的获得学习资源,我们的教育更是受到了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极大冲击。在这种信息化背景下, 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或“PPT+板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潮流,无法与学生确立即时的教学反馈。因此,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纳入教学常规中来, 基于網络, 利用智能手机和云平台开展有效的“互联网+”移动课堂教学,营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向学”的学习环境, 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 创新中职教学模式。

一、中职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专业性较强

中职学校因其培养方向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通过三年(中级工班)或五年(高级工班)的学习后就走上工作岗位,课程设置上势必要与日后的职业对接,比较倾向于专业性,涉及的理论课程则缺乏趣味性。

(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不一

现阶段,大部分中职学生的中考成绩处于中下水平,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意愿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思考的习惯。多重原因导致相当一部分中职生表现出缺乏兴致的学习状态,且没有向教师深入交流的欲望。但中职生不是“失败者”,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并易于接受网络上的各种新生事物。

(三)评价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在传统的课堂中,理论课程往往采用“作业+试卷”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实践课堂采用课题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侧重于结果评价。由于中职学生不善于课后进行预习和复习、与教师进行沟通、作业存在抄袭情况,理论课堂的评价往往不是很完善,甚至受到学生的抵制。而实践课堂则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对其中隐含的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后续潜力发展。

二、构建“互联网+”移动课堂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是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提高国家经济、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的新要求,符合职业教育改革理念,迎合了职教改革的发展方向。

构建中职“互联网+”移动课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合格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构建生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互联网+”移动课堂,有效形成旨在培养“厚德精技”的合格工匠的高效课堂,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进入社会实习和就业做好坚实的铺垫,为社会培养智慧型技能人才。

同时,“互联网+”移动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常规的熟悉学情和教材之外,还要求教师能进行自我能力提升,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两者相辅相成,中职教师要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高瞻远瞩地了解并逐步掌握影响教育教学变革的技术力量,如微课、慕课、云平台、仿真技术、电子课本、云计算、智慧教室等,并在不断实践中熟练掌握信息化手段,掌握多种信息媒体的混合应用。这也促进了中职教师“互联网+”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转变,实现了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移动课堂的具体实践

(一)构建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指导一堂课前行的旗帜,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三方面的集合,具体包括科学选择教法和教具、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的行为过程。教师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将信息化和学科融合在一起,科学采用教学策略,真正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核心”展开设计。教师作为“导演”“教练员”,要以培训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授以学生“渔”的能力,不要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应通盘考虑整个教学环节的信息化呈现方式,以最合适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资源形式表达教学内容。

其次,课前要充分做好学情调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学情,重组、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容量、深浅适合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课前,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星、云班课或微信发布与本次课相关的基础知识测试,并充分做好学生信息的反馈分析,合理安排新知识、新技能教学。

再次,课堂内容应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方法使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创业思维、团结合作精神。选取的任务应尽量与生活生产实际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可以让学生产生学有所用、期待探究的心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扮演“导演”功能,结合学科引入音频、视频、动画以及各类网络资源,将学生引入自我探究、自我成长的学习模式,重视其自身自悟、总结、反思能力的培养。

最后是革新评价方式,倡导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注重对课堂的方方面面的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的学生能感受到“我能行”,让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尽在掌握。这个评价可以依托某个云平台或云班课,数据可以自动生成,不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二)云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目前,各大公司推出的云平台类型比较多,如希沃、云课堂、超星等,内容大同小异。以蓝墨云班课为例,目前笔者在电气专业的授课课堂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它基于移动网络和云服务平台, 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来组织课堂教学, 实现课堂内外的即时互动和反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线上还是线下, 教师在PC端或任何移动设备上都可以轻松创建并管理自己的班课, 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服务, 如推送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发送通知、开展教学互动等。

下面以《跑马灯的设计》来具体说明“互联网+”移动课堂的具体实践。

项目内容选自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单片机应用技术(C语言)》课题二任务三,它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及较全面的能力要求,对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培养起重要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如微课、网络教学资源、电子教室、仿真软件、蓝墨云班课等,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并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规范操作习惯等职业核心素养贯穿其中。

课前,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源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并发布电子任务书和课前预习通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平台上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前测验,提前了解任务。教师通过课前测验对学生预习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实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后续课堂教学安排提供依据。

教学过程设计为情境创设、计划制订、讨论决策、任务实施、调试检查、交流评估6大环节。

1.情境创设。以学生收集的LED图片和视频为背景,指出这些装置都可以通过单片机实现控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道学有所用,引出本课内容。

2.计划制订。引导学生按照任务书要求,上网查找资料,结合已学内容,相互讨论并制订计划,并设计出初步方案。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讨论决策。教师将学生设计的初步方案进行展示,组织学生对初步方案进行讨论,然后采用云班课网络投票,提高学习趣味性,确定本项目实施中被采用的设计方案。对其中涉及的指令进行重点讲解,落实教学重点。

4.任务实施。引导学生组内合作进行跑马灯电路和软件的设计,教师进行巡回操作指导。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单片机仿真电路的设计,将实物操作虚拟化,突破纯硬件束缚,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学习成本,提出以仿真来构建软件与硬件相融合的思维方式,实现素养目标。

在编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随时查阅云班课上教学动画、软件操作录屏等资源,对不懂的问题通過极域电子教室“举手”功能向教师求助,教师对提问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5.调试检查。引导学生将生成的HEX文件加载到仿真电路中,进行电路调试,直至完成任务。引导进行精度分析,看跑马灯的速度是否达到任务要求,养成软件与硬件相融合的思维方式。

6.交流评估。完成任务后,学生提交个人作品,采用蓝墨云班课中“随机选人”挑选学生上台讲解本人作品思路特点,教师进行适当点评。通过学生自我讲解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等职业核心素养。

课后,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拓展项目的设计,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在线提问。教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教学资源中的项目案例帮助学生开展自主训练,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拓展职业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课前网站在线测验、课上即时考核、课后拓展作业)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后续备课提供依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使“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向学”的“互联网+”移动课堂变得现实,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发送的学习资源或发布的测试等信息, 都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进行学习,当学生有需求时, 可以随时从云平台中下载并观看学习, 为学生随时学习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祝一波.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唐山学院学报,2007(6).

[2]梁秀凤,赵国军,张宝海,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智慧课堂教学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

作者:周媛珍

上一篇:砖瓦厂整治方案下一篇:平凡的光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