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发展调研报告

2022-05-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教师发展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中学教师发展调研报告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现状调查报告

[摘 要] 英语是升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由于非母语这一特殊原因,英语教学一直是被关注的重点。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前,有效的教学准备行为往往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浙江省各地中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准备行为的现状调查,得出现今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的现状以及不同情况所导致的差异性,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准备;行为现状

[

1 问卷设计和发放

1.1 研究背景和假设

由于学术界对教师行为划分的不同,在其指导下的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划分也存在差异。本文按照浙江师范大学张天雪教授提出的教师行为体系,把教师教学行为划分为课前准备行为、课堂展示行为、课后反思行为以及课例研究行为,进而对课前准备行为、课堂展示行为、课后反思行为以及课例研究行为进行细化研究,经过归纳整理成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试图构建包含英语教师教学行为4大子行为的指标体系。

1.2 问卷的设计

本问卷依据研究假设中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四大子行为”划分来进行维度划分,以此来了解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这4个维度分别为:教学准备行为、课堂教学行为、课后反思行为、课例研究行为,本文主要对其中的教学准备部分进行细致分析,见表1。

表 1 问卷维度设计及题项

维度 主要内容 考察具体内容

备课优先考虑的问题、每天花

费的时间、备课方式等

对教学相关内容、教学相关的

人和其他事物的准备行为

1.3 问卷的发放

研究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省不同区域(包括杭州市、金华市、宁波市、台州市、衢州市、温州市)选取10所学校(初中和高中各5所)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委托包括杭州市、金华市、宁波市等八个地/县级市教研所、教育局等机构进行教师问卷的发放。其中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问卷444份,有效率90.6%(上述数据为问卷经试测修改后正式发放的数据)。

总体上看,问卷的回收情况及问卷的有效率符合调查统计分析的标准,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2 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的现状调查

2.1 教师备课情况的分析

该部分问卷对英语教师备课时会优先考虑的问题进行了划分,其中包括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教学目标与授课班级的情况、英语新课程理念等。

通过数据汇总并分析得出,49.5%的英语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比较注重授课班级的基本情况,优先考虑教学目标与授课班级的关系,这说明有近半数的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情况。同时,“教学任务”仍然是教师备课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学到并掌握知识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注重教学任务的落实是约21.2%的教师在备课时优先选择的一项。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发挥主动作用, 20.7%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优先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但是新课程的其他要求却受到忽略,如“英语新课程理念”、“评价方式”、“课程资源的整合”分别只受到3.6%、1.4%、3.4%的教师重视,在备课时是一大缺失,情况堪忧。“教师对于教学新理念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说,更不能脱离自己的教学实践,而是要结合自己的时间实现对教学新理念的体悟和内化。”[1]

其次,通过对教师每天用于备课的时间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的教师能够认真备课,能够做到对学生、对教材负责,其中55.9%的教师备课时间超过1.5个小时,35.1%的教师备课时间超过1个小时。但仍然有8.8%的教师备课时间仅仅为0.5个小时,更有0.2%的教师基本不备课。

最后,通过对教师普遍采用的备课方式进行分析发现,随着课例研究不断受到各学校的重视,课例研究在各学校不断开展。年级组集体备课就是课例研究的一种表现形式,占教师备课方式的42.3%。同时,个人独立备课依然受到多数教师的青睐,是主要的备课方式,有占44.8%的教师采用此种方式。当然还有一些教师为节省人力、节省时间,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进行备课,即有12.9%的教师采用“分工由某人备课,大家共用”的方式。

2.2 教师对学生英语背景了解情况的分析

问卷中将英语教师备课过程中对学生英语背景的了解划分为了解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听、说、读、写 )、学生的语言能力(语音、词汇、语法)、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学生以往的英语学习经验等方面,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首先,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背景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其次,教师一般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能力了解较多,分别有72.1%、72.7%的教师对大多数学生该方面的了解较多,而仅有46.4%、52.5%的教师对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稍有了解。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能力进行了解的途径相对简单;(2)英语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属于深层次的东西,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谈话、家访等)才能清楚地获得;(3)有些教师依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而对学生自身的经验和学习方法不管不顾,生搬硬套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2.3 教师设定教学目标依据的分析

本文将英语教师在设定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时会考虑的要素主要分为4个部分:英语课程目标与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学生的学情分析和学校对教学的要求。表3中将其简称为“关系、依据、学情和要求”。

表3 教师设定教学目标依据百分比(%)

关系 依据 学情 要求

是 35.5 52.7 16.2 79.7

否 64.5 47.3 83.8 20.3

表3中,“是”代表选中,“否”代表未选中。被调查的444位教师有79.7%会考虑“学校对教学的要求”,20.3%的教师没有选择该项,差别较显著,说明学校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对英语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受到大多数英语教师的重视。“英语课程目标与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生的学情分析”较少得到教师的关注,有64.5%、83.8%的教师不会考虑。而“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还是得到了教师的普遍关注。总体来说,教师对于学生的学情、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关系认识不清,对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不了解,不能准确地掌握总体目标和实际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链接关系。

3 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的差异分析

英语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总共分为16小项,可以归纳为“对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和“对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的准备”。其中,第一部分又可分为研究英语课标和大纲、多种教学方法的准备、精心设计板书和作业等,第二部分可分为对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独特的教学风格等[2]。该项得分越低说明教师对于教学的准备越充足,比较符合当前教学准备的规范标准;相反,若得分越高则说明该教师没有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不符合当前教学规范的要求。

3.1 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整合分析

通过SPSS19.0分析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最低得分16分,最高得分54分。其中,得分为16分的共1人,占被调查总数的0.2%,得分为54分的共2人,占被调查总数的0.5%。就单分段来说,得分为32分的人数最多,共占12.4%。16~20分属于低分段,共占6.1%。20~31分的占54.3%,33~40分的占22.6%,因此16~32分之间的共占72.8%。由此可知,约72.8%的教师基本能够认真完成英语教学准备工作,在准备过程中认真考虑、分析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人和其他事物,积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仍有一小部分教师忽视教学前的教学准备行为,这与一些教师因教龄较长而产生的职业倦怠有较大的关系。

3.2 中学英语教师性别与教学准备行为的差异性 分析

表4显示,16项因素中的“板书设计”这一项是存在性别差异的,而其他因素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从男女教师的均值来看,男女教师的差异总体来说不大,女教师在“板书设计”上的得分要稍微高于男教师,这样的数据结果可能表明相比女教师,男教师对教学中的直接呈现物准备的反而更加充分、认真,即比较关注学生的视觉思维。

3.3 中学英语教师所在学校与教学准备行为的差 异性分析

表5显示,16项因素中的“课标、大纲研究”、“句型、词汇准备”、“准备拓展性材料”、“合理分配课时”、“课后反思和辅导”、“课件准备”6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初中教师的得分均高于高中教师的得分。说明高中教师因高考压力、时间紧迫、工作任务较重等原因,不太重视课件、拓展性材料等的准备,而更倾向于把时间放在成果比较显著的教学上。相反初中教师因学生年龄较小,控制性稍差,所以更倾向于把准备工作做足,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掌握知识。总体说来,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的准备这两方面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也就是说处于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师在“教学准备行为”上存在的明显差异,跟初中、高中的教学任务是有较大关系的。

表4 16项因素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检验

变量 Mean

男(=68)女(=375)

课标、大纲研究 1.71 1.75 0.701 0.484

系统化教学内容 1.62 1.75 1.379 0.169

教学方法多样 2.04 1.92 0.556 0.580

句型、词汇准备 1.60 1.71 1.320 0.187

准备拓展性材料 1.82 1.93 1.27 0.305

板书设计 1.84 2.15 2.836 0.005**

作业设计 1.87 1.82 0.599 0.550

营造教学情境 1.84 1.87 0.313 0.755

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 14.34 14.90 1.288 0.198

借鉴共享资料 1.65 1.70 0.577 0.564

独特的教学风格 1.79 1.68 1.228 0.220

合理分配课时 1.71 1.66 0.555 0.579

课后反思和辅导 1.97 2.02 0.461 0.645

启发式教学,进入期待状态 1.88 1.99 1.135 0.260

准备教具、学具 1.81 1.90 1.033 0.302

准备辅助学习资料 1.88 1.92 0.403 0.687

课件准备 1.79 1.83 0.367 0.714

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准备14.49 14.71 0.430 0.669

维度一:教学准备行为 28.82 29.61 0.898 0.372

注:*<0.05,**<0.01,***<0.001;下同

3.4 城乡中学英语教师教学准备行为差异性分析

表6显示,“系统化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借鉴、共享资料”、“独特的教学风格”、“启发式教学,进入期待状态”、“准备教具学具”、“准备辅助学习资料”、“课件准备”8个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且农村教师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城市教师的得分。城乡教师在“教学准备行为”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城乡经济、资源等方面分布不平衡等原因导致的。说明农村教师因教学资源短缺等原因,对于共享资料、教具学具、辅助学习资料、多媒体教学等的运用相较城市教师少很多,在这些方面的具体运用自然也会薄弱。同时,城市经济条件较好,学生的教学条件、家庭居住条件与提供的教育资源较为丰富,教师接受新教育技术的培训机会与力度均大于农村教师,这些状况导致城市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程度高于农村学校。与此同时,城市教师的教学风格独特性、教学内容传授的有效性也优于农村学校。

表5 16项因素在“教师所在学校(初中、高中)”上的差异性检验

Mean

变量 初中 高中

(=277)(=167)

课标、大纲研究 1.71 1.81 2.193 0.029

系统化教学内容 1.75 1.70 0.671 0.503

教学方法多样 2.00 1.83 1.885 0.060

句型、词汇准备 1.78 1.54 4.088 0.000***

准备拓展性材料 2.00 1.77 3.154 0.002**

板书设计 2.09 2.11 0.162 0.871

作业设计 1.87 1.75 1.830 0.068

营造教学情境 1.89 1.83 0.747 0.456

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 15.09 14.36 2.267 0.024

借鉴共享资料 1.77 1.57 2.679 0.008

独特的教学风格 1.75 1.62 1.906 0.057

合理分配课时 1.73 1.55 2.872 0.004**

课后反思和辅导 2.08 1.89 2.579 0.010

启发式教学,进入期待状态 2.01 1.92 1.313 0.190

准备教具、学具 1.90 1.87 0.450 0.653

准备辅助学习资料 1.96 1.84 1.625 0.105

课件准备 1.91 1.69 3.149 0.002**

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准备15.11 13.96 3.349 0.001**

维度一:教学准备行为 30.20 28.31 3.234 0.001**

表6 16项因素在“教师所在地区(城市、农村)”上的差异性检验

Mean

变量 城市 农村

(=209) (=235)

课标、大纲研究 1.72 1.77 1.053 0.293

系统化教学内容 1.64 1.81 2.508 0.013

教学方法多样 1.91 1.97 0.613 0.540

句型、词汇准备 1.64 1.74 1.674 0.095

准备拓展性材料 1.84 1.97 1.781 0.076

板书设计 2.10 2.10 0.011 0.991

作业设计 1.77 1.87 1.728 0.085

营造教学情境 1.73 2.00 3.514 0.000***

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 14.36 15.23 2.756 0.006**

借鉴共享资料 1.58 1.79 2.893 0.003**

独特的教学风格 1.60 1.79 3.022 0.003**

合理分配课时 1.63 1.70 1.042 0.298

课后反思和辅导 1.95 2.06 1.648 0.100

启发式教学,进入期待状态 1.91 2.04 1.974 0.049

准备教具、学具 1.79 1.97 2.716 0.007**

准备辅助学习资料 1.76 2.06 4.634 0.000***

课件准备 1.75 1.89 2.011 0.045

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准备13.97 15.31 4.136 0.000***

维度一:教学准备行为 28.32 30.54 3.947 0.000***

3.5 中学英语教师教龄与教学准备行为的差异性 分析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了不同教龄在教学准备行为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见表7。教龄为34年及以上的教师所得分数为34.80,明显高于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这说明教龄为34年及以上的教师对“教学准备行为”的认可度明显低于其他教龄阶段的教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由于教龄较长的教师其职业倦怠比较明显。

表7 教师准备行为与教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维度 教龄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值

3年以下 20 29.84 4.622

维度一:教 4~6年 42 28.43 5.927

学准备行为 7~25年 339 29.69 6.192 6.514 0.000***

26~33年 36 27.89 4.406

34年及以上 5 34.80 5.310

3年以下 20 15.53 2.894

教学相关 4~6年 42 14.67 3.383

内容的准备 7~25年 339 14.93 3.402 6.061 0.000***

26~33年 36 13.31 1.939

34年及以上 5 16.20 2.168

3年以下 20 14.32 2.829

教学相关 4~6年 42 13.76 3.114

的人和其他 7~25年 339 14.76 3.551 5.560 0.000***

事物的准备 26~33年 36 14.58 3.116

34年及以上 5 18.80 3.715

同时,3年以下教龄的教师也明显的呈现出对教学准备行为的不认可状态。这主要是由于教龄较短的教师一般都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比较浮躁,难以安静下来认真准备课堂教学。且年轻教师觉得凭着一股热情就能当好一名教师,因而对这些繁琐的教学准备行为不太重视。同时年轻教师在恋爱、成家等方面的压力较大,精力较分散,疲于应付。

相对来说,教龄为26~33年的教师所得分数最低,为27.89分,说明该教龄阶段的教师对于“教学准备行为”的认可度最高,在课前的教学准备方面做得最好。处于该教龄阶段的教师大都处于人生的中年时期,这时的人生、事业都处于旺盛时期,事业稳定、家庭幸福、孩子也长大成人,此时的压力、负担较小,因此放在事业上的精力就较多,希望继续在事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故处于此教龄阶段的教师比较乐于进行教学准备。更宽泛地说,处于此教龄阶段的教师更乐于把时间放在事业上、放在自己的教育上。

由于“教学准备行为”下又设两个部分,即“教学相关内容的准备”和“教学相关的人和其他事物的准备”,故本文也对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结果和其上位维度“教学准备行为”基本一致,具体情况见表7。

4 问题与对策

4.1 相关问题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英语教师在教学准备行为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高中教师任务繁重。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极其繁重。在我国,高文凭、高学历依然是好工作的前提,是社会上认可的条件。因此,改变命运的高考在家长、学生的心中尤其重要,也正因如此,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同时,由于升学率是教师考核、奖金的一项重要标准,教师对于学生的将来比较忧心,因此教师的压力较大。

2)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不足,对学生认识不足。通过问卷分析得知,部分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难以做到充分运用。正如对于“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只得到3.4%的英语教师的重视,“英语新课程理念”也仅得到3.6%的英语教师的关注。备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备好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关键。在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储备,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事实上,依然有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不甚了解,或者说只是对班级部分学生有所了解,更有对学生的学习经验完全不清楚的现象。在调查中就有6.3%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完全不了解。

3)职业倦怠严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且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大于男教师。女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家庭负担较重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其职业倦怠。同时,由于在我国目前大多数教师一般都身兼数职,教学任务较重,更加剧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而且由于婚姻、家庭的需要,教师一般比较看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薪金高低,关心学校的评比表彰和奖金制度,但工作的背后又是分配的不公平,工资较低、职称上不去,最终影响教师的工作激情。

4.2 对策与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高效教学。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引领者,教师队伍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进程和效果,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依法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要倡导新型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包括教师群体公认的教育思想、教学境界、职业情操、品格修养在内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群体推崇的潜规则。倡导新型教师文化是顺应新课改发展的趋向、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措施。同时,国家应积极促进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把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巩固、规范化。作为学校来说,应把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作为教师评价标准的一个指标,通过各种奖惩制度,促进教师教学准备行为的有效完成[3]。

2) 深入学习新课程,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国家、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加强专业性的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能力,努力为教师营造一种促进其发展的氛围。同时,英语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努力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背景。因语言学习的特殊性,需了解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解学生的词汇、语法积累情况,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动机、习惯等,同时还应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综合认知。在对学生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从而帮助学生顺利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社会、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多方位干预教师职业倦怠。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行政为教学服务”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给予教师人文关怀。(1)创造条件,不断给教师充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注重教师的情感变化,尊重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3)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的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

从个人成长层面看,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分析“倦怠”成因,寻找克服方法;合理制定目标,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效能和教学监控能力;树立适合自己的榜样,开展教师合作学习与经验交流;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寻找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改变认知,开展归因训练等措施,提高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进行个体干预[4]。

5 结论

“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整体策划和综合设计,是指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具体思考:学生现有的教学起点是什么,如何确定教学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为达到此目标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作为资源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如何组织和形成师生之间多向有效的互动,如何了解目标是否具体地得以落实等。换句话说,需要用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备课”,充分的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不仅教师个人要提高“课前准备”意识,国家亦应把中学教师的“课前准备行为”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当中,学校亦应该积极把“课前准备行为”纳入教师评价考核制度中,并且加强课前准备行为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吴亚萍,王芳.备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

[2]李娜.中小学教师教学转杯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8.

[3]张瑜.解脱心灵桎梏,减轻生命重压——别让压力成为高三补课承受之重[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4):10-11.

[4]姚桂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1,(30):56-58.

作者:于倩倩 余乐

第2篇:新疆兵团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研究现状调研与分析

为了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基本情况,笔者从教师个人教育研究意向、教育研究论文写作、教育研究环境、所在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等四个维度编制了调查问卷对兵团中学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结论.

1调查方法

1.1被试的选取

为了使调查对象覆盖面更广,更具普遍性,本研究选择参加兵团2012年继续教育培训的高中、初中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本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为100%.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自制《兵团中学数学教师教育研究调查问卷》,并选取部分被试教师进行访谈,问卷包括选择题(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以及填空题,问卷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14.0进行处理,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1.3调查过程

安排专人统一对2012年暑期在石河子大学参加继续教育的兵团各师中学数学教师发放问卷,并在答题前对问卷涉及内容及选项进行解释性说明,使被试教师明确测验目的和注意事项,答完后当场回收,整个过程约30分钟.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部分被试教师进行访谈,以便对相关问题作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既有刚入行的新教师,也有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其中男教师占44%,女教师占56%.被试年龄在30岁以下占30%,30—40岁的占38%.被试教龄最高为15年.样本的多层次选择将使本研究更具代表性和一般性.在學历方面,被试中有87%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主要集中于年龄较大的老教师.职称方面,被试的职称主要集中于中教一级、中教二级,共占73%,还有14%的教师是刚参加工作,职称暂未评定.个别教师是由小学上调中学,其职称还是按小学的执行.数据分析表明,大部分教师(95%)在教学之余有阅读教育理论著作的意识和习惯,但从访谈得知,教师阅读的主要是有关教辅材料,数学教育理论著作不多.有近82%的教师认同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学的观点,说明教师有进行教育研究的意愿.在问及“您所知道的国内数学教育专家”时,回答结果表明,兵团一线教师对于国内的数学教育专家了解不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兵团数学教师对于目前国内数学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知之甚少.在“您有接受教育研究专业培训的意愿吗?”的问题中,有90%的教师希望接受教育研究的培训和训练,说明教师对于教育研究有较高的热情.在问及“想得到哪些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时,教师的回答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研究方法”、“论文写作”、“资料搜集与整理”、“数据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一线教师首先想掌握的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才是选题、制作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乃至写作等方面的需求.在问及“想得到哪些类型的论文写作指导?”时,按选项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案例教学”、“解题研究”、“教育理论”、“数学文化”.这比较符合一线教师的实际,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之路也理应从此起步.

在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方面,有44%的教师知道论文写作和课题申报的一般过程,有38%的教师表示知道但说不出,不知道的比例占18%.这反映出教师对于论文写作有一定的了解.在期刊阅读方面,大部分学校都有订阅中学数学类期刊,但数目较少,这其中还包括兵团自办刊物,如《兵团教育》.有83%的教师表示自己写过教育论文,但教师公开发表的教育论文基本上都是局限于兵团自办刊物,只有极少数教师在内地的《数学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在问及“您写论文、发表论文的目的?”时,有64%的教师回答是为了职称晋升,有30%的教师是为了获奖,仅有6%的教师把论文写作当做是一种兴趣爱好.这表明,大部分教师是为了晋升职称或获奖才写论文.在问及“您有教学反思的习惯吗?”时,84%的教师表示会在课后思考一节课的成败,以及对某个细节的处理是否得当等问题.遗憾的是教师并没有将一些好的想法写下来,这使得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论文写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问及“您参加教育研究的动机是什么?”时,30%的教师回答是因为学校安排;63%的教师是因为职称晋升的需要;仅有7%的教师认为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这说明,被试教师在对待教育研究的观念上要有大的转变,要彻底改变那种“写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的错误认识,要逐渐地把教育研究作为和教学同步的一种兴趣爱好.

调查表明,目前兵团中学的教育研究缺乏氛围,也缺少教育研究带头人,而且工作压力过大,职业倦怠感强.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学任务重.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75%)的周课时在15节以上,此外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工作.在问及“在业余时间您进行学习、科研,干扰或阻力大吗?”时,28%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经访谈得知,教师压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多.二是由于现在学校实行绩效工资,所以部分教师还要应付绩效考核指标内的一系列事情;三是家庭的影响.还有部分教师自感水平、经验都有限,所以缺乏进行教育研究的动力.在问及“上级部门或学校组织教师听过专家做报告吗?”时,69%的教师回答“有”.在问及“您参加过地区或国家级的数学教育学术会议吗?”时,大部分教师表示没参加过,一是没时间,二是没经费.在问及“学校有没有科研奖励或鼓励措施?”时,教师的回答表明,所有学校都有相关奖励政策.有的学校是直接进行物质奖励,视论文发表刊物的级别不同,给予奖金奖励;有的学校是将其计入年终考核、评优中,给予加分;有的学校是在绩效工资里体现.由此可见,各所学校对于教育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奖励措施不是很吸引教师的眼球,在教师看来,教育研究可有可无.在问及“学校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科研吗?”时,68%的教师表示学校会优先考虑.结合访谈得知,虽然学校会优先考虑教育研究,但由于大部分教师在这方面是空白,所以其激励作用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激励,教师也感觉不到学校领导对他们教育研究工作的重视.

3几点建议

3.1摆正态度,正确认识教育研究与教学的关系

调查表明,大多数中学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很平常,教育研究工作很神圣.教学研究工作很难上升到教育研究的范畴,认为教育研究工作是教育研究机构的事情,是教育科研人员的事情,中学教师没有能力搞研究,把教育研究看得太难,产生畏难情绪.其实,教学和教育研究的关系应该是密切相关的,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1]教学是传授已知事物的规律和知识,教育研究则是探索未知事物的究竟.教学要求知识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公认性,教育研究则要求有独创性,能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好学就尽到了教师的职责,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完成教学任务只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能,而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还要具备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升的能力,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这种能力就需要通过教育研究来达到,通过教育研究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将解决的方案融入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教育研究能很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学与教育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进行教育研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学一线教师应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3.2加强教育理论著作及数学教育期刊的阅读,倡导行动研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充实理论、掌握方法,不断地创新和超越自我,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和研究者[2].教育理论是开展教育研究的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才能开展教育研究活动.除了参加培训之外,阅读教育理论专著是丰富教师自身教育理论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要拿出一定的时间阅读现代教育新理念著作,深入思考,以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此基础上,倡导教师在经常性地反思课堂教学及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行动研究,以进行反思性探索和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从工作过程中来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发中学教师教育研究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赋予教育教学工作以理性的思辨,才能脚踏实地地从事教研活动,进而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双赢.

此外,还应经常阅读中学数学期刊.对于中学数学期刊的阅读与使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了解期刊的基本信息,诸如刊号、出刊周期、投稿地址、投稿邮箱、栏目设置等.为以后的投稿做准备.此外,阅读数学期刊的主要意义是积累材料,提升认识,而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列目录和做文摘.对于每一本期刊,每篇浏览下来,兴趣不大的过目即忘,对于那些有新意的,感兴趣的论文,为了避免以后查阅的麻烦,可以将论文的篇名、作者、发表期刊及刊期等信息记录下来,作成一张目录.有些好论文,值得借鉴的只是其中的某些观点或论述,可以将这些文章摘录保存.摘录的方法可以是抄写在卡片上,或者输入电脑,以Word形式保存,或者将重要段落复印下来,或者作为每天的学习记录,放到自己的微博或qq空间里.除了积累资料,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研究的准备.在阅读期刊论文的同时,结合对日常教学的思考,往往能发现或想到值得研究的素材.当然实现这一点也需要一定的前期积累以及必备的数学教育理论修养.

3.3在提高教育理论修养的基础上,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当阅读教育理论著作以及期刊论文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研究和写作的冲动.对于初学写作的教师而言,模仿期刊中论文是写作入门的捷径.期刊论文中有关选材的技巧和结构布局都是值得借鉴的.当然,论文的写作不能一直停留在模仿写作阶段,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这都是仅仅靠模仿所无法获得的.[3]此外,还应针对期刊所载论文进行所谓的文献分析,即将一系列研究同一专题、同一问题的论文进行整理,寻找其中的写作规律,进而发现当前研究热点、期刊的选稿倾向等.针对期刊论文的文献研究能引导如下两个方面的论文创作.一是对原论文的方法进行完善.包括,操作层面上的,简化原方法的过程;思路根源上,返璞归真,追求朴实自然;科学性上,纠正原方法的错误;理论层面上,对原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提升.二是对原论文的结构进行研究.对原论文的结论,纵向深入可以获得推广和加强;横向联想可以获得类比结果;逆向思考可以获得命题或者发现错误.最后,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找一个自己兴趣所在,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精力去钻研,假以时日,必然会出成果.

3.4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实现互赢

中学的教育研究要能健康长久地持续下去,需要与高师院校进行长期的深度合作.实际上,中学的学术研究是能够与高师院校进行合作的.首先,中学的教育研究主要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中学教师是亲身的经历者和体验者,但由于中学教师缺乏相应的研究素养,他们从事的研究多数是在做重复前人的劳动,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高师院校的教师精通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科研素养,能很好地把握科研发展前沿信息,但由于他们的研究较多注重理论深度,有些远离中学的教育实践.如果大学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和理念资源,中学提供教育实践基地,再加以适当的政策支持,就可以确保高师院校与中学在教育研究方面的合作.其次,中学与高师院校合作既能促进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促进高师院校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学教师通过合作,可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地运用教育研究方法,最终实现从一个“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4].高师院校的教师通过与中学教师的科研协作,不仅能够有机会深入接触到真实的教育实践问题,丰富和深化他们对中学教育问题的理解,而且还能将自己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能改变大学教师过去对中学教育问题只能做空洞的理论阐述的现状.如此一来,各得所需,最终实现两者的互赢.

3.5学校应建立健全科研制度,对教育研究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当前,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最大的“痛”不是方法不当、经费不够,而是动力不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使中学教师尽快适应时代发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必须尽快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树立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新理念,制定明确的教育研究指导思想,真正将教育研究落到实处.一是要建立健全教育研究激励制度.学校应加重教育研究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使更多的中学教师参与到教育研究当中.其次,应认可中学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呈现形式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学校应鼓励教师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育研究而非局限于撰写、发表论文.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研究氛围.学校中浓厚的研究氛围,有一种无形力量鞭笞着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教育行政部門和学校领导要定期开展各种教育研究交流会与知识讲座,并在校内进行研究成果展示,让教师认识到学校领导是鼓励和支持他们从事教育研究活动的坚强后盾.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为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一是根据中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实施“因人而异”的标准,促其循序渐进地发展;二是为中学教师提供多渠道学习的机会,如邀请专家讲座与指导、派教师外出进修与学习、与当地高师院校教师加强联系与合作等.三是要加大图书馆(室)、校园网的建设以及科研经费的投入.

3.6兵团应创建立足兵团、面向全国的中学数学杂志

纵观内地各省,基本上都是一个省有一份中学数学杂志,大都是由省教育厅、省数学学会主管,各省有影响力的师范高校主办.如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数学杂志》.兵团乃至新疆自治区,目前还没有一份公开发行的面向基础教育的中学数学类期刊.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中学教师的教育研究热情.反观内地,每个省份公开发行的中学杂志都是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即反映本省数学教师教师的研究水平、研究成果,又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较大比例地选取全国范围内的优秀研究成果,以推动本省教师教育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兵团应尽快创建一份中学数学类杂志,可以以兵团教育学院为依托,由其主办发行.办刊伊始,可以考虑免费赠阅给兵团各中小学.建立规范、严格的审稿制度,选取新疆、兵团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优秀稿件刊登发表,借以激发兵团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写作的热情,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科研修养,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兵团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宋乃庆,张奠宙.小学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著.中学数学教研论文的读与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刘超 代瑞香

第3篇: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前言

中小学教師专业发展是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我国学界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10年来,我国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并达到一定水平。研究内容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二是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本课题组正是以“两少”为突破口、以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尚无系统研究为基点、以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为主线展开研究的。通过问卷、访谈调研,了解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现状,针对现存主要问题提出对策。

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我调研小组采取以问卷与问卷前访谈、问卷后访谈结合方式进行。问卷分别在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的14个县(市、区)121所中小学校进行,调研组现场回收教师问卷4326套,其中有效问卷4263套,有效率为98.54%。其中城市有效问卷2997套,占有效问卷总数的70.30%;农村有效问卷1266套,占有效问卷总数的29.70%,现场访谈19个县(市、区)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校长、教研员、教育行政人员和领导、教育科研人员和专家。

问卷设有封闭式27道题(其中单选题15道、不定项选择题12道);开放式2道题。内容涉及教师基本信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与落实、教师与培训、教师发展的动力与阻力等。问卷数据处理是以专门设计的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完成的,通过专门设计的软件测试了问卷的可信度,第1组为98.50%,第2组为95.05%。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师资结构整体上不均衡

1.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如图1,女教师是男教师的3倍多,城市更为严重,达到4倍多。

2. 职称结构严重失衡。如图2,总体看,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城市与农村差距较大,存在政策性不合理问题,小学尤其严重。高级职称城市9.30%,农村仅为3.87%;初级职称比例偏高,达不到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的基本要求。省人事厅“吉人字[2005]57号”文件规定:中学的“中教高级”(副高级)比例,一至四类学校(省级重点、市级重点、县级重点、一般学校)分别是:30%、25%、20%、15%,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学校的中教高级指标仅为15%;“中教一级”(中级),一至四类学校分别是50%、45%、45%、40%;“小学的中教高级”(小教超高),一至四类分别是5%、3%、1%、0%;小学高级(中级),一至四类分别是50%、50%、45%、40%。而且,中学的高级仅相当于其他系列的副高,不设正高;小学不设正式副高,而是参照中学,省级重点校为5%,而普通学校只有1%,农村学校不设。职称结构和职称政策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与和谐发展,更不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 学科结构严重失衡。据不完全统计, 兼2科(含2科)以上的共有563人,占总数的13.21%;其中城市兼2科(语文和数学)的共有245人,占总数的8.17%,农村兼2科(含2科)以上的共有318人,占总数的25.12%;村小高达96.06%(详见表1)。学科结构失衡重点在农村,尤其是村小,许多教师身兼数科,有的多达5~6科,小科如体音美师资严重短缺。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要求学校开足开齐课程,但师资改善不大,为了完成任务,大多数学校只能采取兼科的办法。学科结构的失衡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4. 学历结构存在学历层次达标、能力不达标的隐性问题。从现有学历看(见表2),小学、初中达标率都在99%以上,高中在97%以上,不达标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并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与原始学历比可以看出,小学、初中学历层次提高很快,其中提高幅度较大的是中专提升到本科;各学段学历层次与学段高低成正比,学历结构基本均衡。与城市比(见表3),农村学历整体偏低。访谈得知,许多高学历教师的学识水平与教学能力还不能适应现实教育教学的要求,农村更为突出。目前,应着力解决综合能力与其学历层次相匹配的问题,重点在农村。

5. 年龄结构基本趋于合理,区域性年龄老化问题严重。如图3所示,年轻教师仅占总数17.69%,农村只有7.87%。访谈得知,新教师补充不足,村小教师年龄明显偏大,是当前教师年龄结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个别县与村小更为明显,而且越是偏远山区越明显,如某村小最年轻的教师为49岁。而且,调整空间小,大多数县因没编进不来新教师,有些县有编,但因财政困难也进不来新教师。

(二)教师专业发展整体上处于乐观向上的发展状态

从全省看(详见表4),教师认为自身专业水平处于发展期的高达88.48%,说明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所持的态度比较乐观,主流处于发展的态势。但处于迅速发展状态的太少,说明教师发展幅度有较大差异,出类拔萃的人才较少。从横向看,农村与城市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迅速发展期”与“停滞不前期”,从中可以看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拔尖人才更少,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难度更大。

(三)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1. 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理解有偏差。从全省看(详见表5),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在“教育、教学能力”、“学科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教育观念、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的比例偏高,尤其是“教育、教学能力”高达84.26%。表中列举的5大专业能力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由普通教师走向名师、名家的桥梁,教师专业发展要实现质的飞越,这5大能力不可或缺。从横向看,与城市比,农村教师理解偏差较大的是教研、教管能力,说明农村教师对此重视不够,也说明在这方面较弱。总体看,教师对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偏差较大。这说明教师对专业发展理论,特别是教师素质结构了解太少,缺少发展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

2. 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不均衡。通常,现代教师专业素质主要由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条件知识、通用知识和实践知识)、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育与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与合作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精神(主要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三大部分构成。以此为基点,探讨教师专业素质结构问题。

(1)专业知识方面,处于学科知识强、综合知识弱并存的状态。(详见表6)纵向看,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最好的是学科知识;其次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其他知识相对较弱,其中最弱的是教育科研知识,最强与最弱间相差59个百分点,知识结构严重失衡。从横向看,城市与农村差距不大,但通识性知识、科研知识和教育技术知识都处于薄弱状态,农村相对更弱。

(2)专业能力方面,处于教学能力强、综合能力弱并存的状态(详见表7)。在5大专业能力中,教师认为掌握较好的前三项是:教育教学、学习与合作、教育与组织管理能力,其中教育教学能力高达89.33%,发出了最强音,比第2、3项分别高出约22、27个百分点;最弱的是信息技术能力;而最强与最弱间相差52个百分点,反映出我省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教学能力强、综合能力弱并存。从横向看,在5大专业能力中,城市和农村较弱的都是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这2项与前3项比,薄弱程度很明显。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自主发展将成为主流,科研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分别是教师走向自主发展的桥梁和手段,是教师自主发展的两翼,若两翼不强健,则难以高飞。

(3)专业精神方面,从宏观上看,处于新、旧理念交织状态。据表8可知,纵向看,在专业精神中处于较佳状态的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都在5成以上,体现出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状态。与此同时,亟需提高的首推“新的教育观”,其次为“职业幸福感”,而且比例相当高,这说明传统的教育思想在教师心目中占有相当大的空间,使新、旧思想处于交织状态。

这也是社会转型期一种典型的思想状态,亟需引导和调整。从横向看,城乡教师专业精神发展状态总体差距不大,但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方面相差近10个和3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农村教师补实的优良品质,他们更看重职业道德。

从微观上讲,主要呈现出以下两种矛盾状态:

一是尽职尽责与职业倦怠并存。据表9、10可知,全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喜忧参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热爱这个职业并享有幸福感的只有39.83%,想继续当教师的仅为38.31%。这说明只有近4成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抱有坚定信念、具有幸福感,有6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有2成处于严重的职业倦怠状态,这是显性的。据访谈得知,具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也存在阶段性的职业倦怠,可以说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相当普遍、相当严重。同时,想改行与举棋不定者之和达5成多,反映了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严重程度,这与教师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从横向看,农村好于城市,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相对较高。可以说当前教师生存状态的主流是职业倦怠,尽管如此,教师仍能尽职尽责,仍能对每个学生负责。但是教师的职业状态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若不予以有效疏导,便会导致严重的职业倦怠,也会消解教师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还会弱化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二是教师自主发展意识较强与行动滞后并存。从全省看(见表11),教师对读书学习的态度能反映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是很强的,有自主发展意识的近9成,这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思想基础。从每天坚持读书学习的时间(表12)来看,既有发展的意识,也有发展的行为,每天坚持学习1小时及其以上的达67.10%,读书学习是主流。从教学反思并写教学笔记的情况(见表13)能看出教师自主学习意识、行为与能力同步的状况,也能反映出教师发展的三种类型,即自主型、情绪型与被动型。

教师“经常反思并写笔记”的为28.24%,从意识→学习→运用三个基本环节来看,反思并写笔记是学习的较高层次。因为“学而不思则罔”,只有通过反思并使用笔记的方式表现出来,才是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性学习。也就是说,不受外界影响、完全处于自主的发展状态,即自主发展型仅占3成左右。而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行为、能力失衡或不能可持续自主发展的达到68.57%。也就是说教师发展处于自主与被动相互交织状態的即情绪型达近7成,排除工作繁重、时间少等客观因素外,更多的应是来自于一些主观因素,如教师对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等时代要求缺乏认识,加之缺少科学的激励机制的推动和学术环境的营造,结果造成认识与行为间有很大落差。另外,根据对开放题的统计得知,影响教师自主发展的“10大问题”中居第2位的就是“缺少发展动力”,进一步说明了此问题的严重性。被动发展型所占比例较小,这属正常现象,不影响教师发展的主流。从横向看,城乡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说明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不强、自主学习的氛围不浓,这与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差、竞争意识较弱、工作负担过重有直接关系。

(四) 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与落实处于失衡状态

1. 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很到位。从纵向看(见表14),我省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持积极态度的占总数的69.13%,说明大多数教师在思想上接受了新课程,对实施新课程认可度较高,而且对新课程观的理解也比较到位。如在对新学生观领悟方面(见表15),教师能够以新的教育理念来理解新的学生观,而且大多都能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正在发展中的学生,使学生有更多自由的发展空间。当然,还有4成教师受传统学生观的影响相当严重,甚至是根深蒂固。对新教学观的理解存在新旧交织的状况(见表16),如认为“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但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是合理的分别为79.62 %、73.54%,说明大多数教师基本领会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认为“教学以传授知识、能力培养为已任”是合理的为69.83%,此命题是传统教学观的核心思想,这说明教师一方面对新教学理念理解得不够透彻,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理念尤其应试贯性思维的影响相当严重,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还需疏导和强化,同时必须以考试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为支撑。从横向看(表14—16),总体上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可度比城市高,但对新的学生观、教学观的理解却相对保守,其中差距较明显的一项是“我得想办法让学生听话”,比城市高出9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村教师深层次的接受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弱,而且传统教育思想在其教育理念中所占比重较大。

2. 教师对新课程的落实不到位。总体看,新课程落实得不够理想。据表17可知,教师能将本学科知识清晰地阐释给学生所占比例为47.12%,由于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等原因,不能将本学科知识清晰地阐释给学生的,所占比例高达52.72%,也就是说有5成以上的教师不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就更谈不上新课程的有效落实了。此外,表15、16所反映出来的教师对新课程观、教学观理解存在新旧交织的状况也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有效落实。据访谈得知,新课程落实情况更令人担忧,基本上是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为突出,而且还存在城乡、区域与校际之间及学段间的差异。具体情况是:只有部分重点校新课程落实得还不错,但多数学校落实得不好,基本上是拿着新教材、用应试的贯性思维和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这在农村学校更为严重。另外,从学段上看,实施新课程效果较好的顺序是高中、小学、初中,后实施新课程的高中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方面高中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对新理念和新方式理解的相对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高考改革的内容与新课程直接挂钩,迫使处于观望状态的高中必须扎扎实实地实施新课程,否则会影响升学率,可见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比行政命令更有效。总之,新课程难以全面落实的原因除了与学校和教师的理解与实施能力有关外,还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存在重要的相关性。

(五)教师对培训的无奈与诉求

1. 教师培训总况。从培训机会(见表18)上看,全省教师参加有效教学培训的机会不均等,培训对象相对集中,而且5年内没有培训机会的达16.28%,有效的培训没有惠及到每一位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与城市比,农村培训机会偏少,5年内没参加过培训的比例比城市高近6个百分点。从培训内容(见表19)看,全省教师亟需培训内容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科研和信息技术,排在末位的是师德师风,与排在第一、四位的分别相差22、18个百分点,差距悬殊,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自我感觉师德良好,不需培训,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此不是很重视。但实际上师德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比如有些家长反映有不少教师课堂不认真讲、课下补课收费等不良现象较普遍。从横向看,城乡有一定差距,其中最明显的是科研指导,说明农村教师对科研重视程度较低,这也是农村教师科研水平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培训途径(见表20)上看,全省教师认为能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排在前3位的是在岗自主研修、各级集中培训、外出学习,说明有4成以上的教师对这些培训方式是认可的;排在后3位的是学历提高培训、校本培训、专家引领,说明这几种方式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收效不大,尤其学历提高培训更突出,说明培训质量问题较严重,这也是访谈中反映较强烈的一个问题。在调查和访谈中焦点问题是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这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的培训方式,下面作重点阐述。

2. 教师对集中培训的渴望与无奈。集中培训主要指国家、省、市、县组织的面对面培训。其中,教师对国培赞不绝口,认为质量高,收效大,希望多组织这样的培训,但对其他级别组织的集中培训看法颇多,尽管对各级集中培训认可度较高(见表20)。下表21可反映出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来自一线教师的主要呼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例高达73.28%;其次是培训组织的强制性与形式化问题;再次是形式单一、费用较高等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早已有之,只是现在变得更加严重,而且成了顽症,当务之急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破解这些难题,以尽快消除教师既渴望集中培训又不愿参训的矛盾心理。

3. 校本培训经常化与有效性差并存。从全省看(见表22),近8成学校能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科研活动,但从上表19看,7成以上教师却不认可这种方式,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并未从中受益,说明校本培训存在形式化、效益差等问题,这可从下表23找到一些答案。开展校本培训主要困难排在前3位的是缺少专业引领、培训经费与课程资源,这是开展校本培训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源,尤其是缺少专业引领,不知道校本培训如何开展,但上面又有规定必须做,只好摆个花架子应付检查,基于此,教师不认可这种培训方式便在情里之中了。而且,在访谈中得知,校本培训普遍不受重视,只有一些重点校开展得还不错,大多数学校实际处于停滞状态,这与传统的考试制度、校长的办学理念等有直接關系。从横向看,与城市比,农村开展校本培训的困难更大,其中差距较明显的是缺少专业引领、积极性及知识和能力有限三个方面。基于此,要以提高校本培训有效性为突破口,消解校本培训经常化与有效性差的矛盾。

(六)教师对评价制度的不满与渴求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根据调查得知,绝大多数教师对学校的评价都非常不满,可以说是怨声载道,尤其在农村更为突出。此问题在问卷中是以开放题形式出现的,经归纳整理得知,大多数教师对学校评价的看法是:缺少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制度,具体体现在内容片面、主观性强、形式主义严重、方法方式单一等四个方面,这与学校领导、教师思想保守,学校办学理念及考试指挥棒的影响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这说明学校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相当普遍、相当严重,直接影响教师工作、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与新的教育理念不相容的评价制度若得不到根本性改变,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便无从谈起。

(七)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阻力并存

从全省看,教师的外在动力主要来自学校(见表24),其中排在前3位的是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校合理的管理与评价方式、相对稳定的收入和待遇,说明这三个因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性较高,而且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工资和待遇,而是良好的工作条件,比工资待遇高出近10个百分点,教师很看重工作条件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另外,激励机制和干群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内在动力方面(表25),排在前3位的是实现自身价值、做好本职工作、体验并享受教师工作的幸福,这与外在动力逻辑是一致的,说明教师的职业境界较高;同时,“喜欢学生”却未成为教师发展的主要动力,说明多数教师的职业基础存在缺失,被动性强,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甚至职业道德问题,亟需深刻反思。阻力方面(表26),妨碍教师自主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在前3位的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学校支持力度不够与教师群体没有良好的研究氛围,尤其是工作繁重“遥遥领先”,占到6成以上,而且在总结开放题“影响教师自主发展”的10大因素中居第1位,已成为妨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访谈得知,升学考试压力仍然是主因。从横向看,城乡差距不大,总体上处于动力与阻力并存的状况。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给教师减负,革新用人制度与激励机制,消解阻力,增强动力。

三、主要建议

(一)树立“两大”发展理念,为教师专业发展扫除思想障碍

1. 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理念的确立及其实践模式的重构。当前,我省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集中培训,使教师队伍在学历和教育教学理论与能力上都达到了较高层次。而更高层次的发展,无论从集中培训的问题视角,还是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视角,都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上的转向和模式转型,即教师自主发展理念的确立及其实践模式的重构。当前,在职教育应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转向,即由重点抓培训转向重点抓自主发展的理念。具体实现两个转向:第一次转向,实现抓教师培训与抓教师自主发展并重,即以培训为载体培养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当外在培训和自主发展水平达到齐头并进的程度时,实现第二次转向。第二次转向,以抓教师培训为辅,抓教师自主发展为主,最终引导教师走向自主发展之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

第二,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模式的转型,即由以集中培训为主转向以校本培训、自主研修两为主的实践模式。期间需要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由集中培训为主向以校本培训为主转型,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校长对校本培训的引领力和指导力及骨干教师对本校施训的能力;第二次转型,由以校本培训为主向以校本培训、自主研修两为主模式转型,此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和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及自主研修机制体系的建设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不可偏废。

2. 进一步强化新课程的发展理念,使新课程得到有效落实。从调研情况看,新课程有些地方落实得不够理想,教师对新课程“认识到位,实践不到位”的问题不可忽视,扛着新课程大旗、走传统课程老路现象仍然存在。究其根源,还是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在调查中,尽管有近七成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持积极态度(见表14),但这只是理论层面的认识。访谈得知,在从理论向实践迁移过程中,由于受到强大的传统教育惯性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又回到原来的逻辑起点上。正如有的学者所言:“事实上,教师面对课程改革,其反应是不积极的,应对课程改革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依然如故在实施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1]为此,当前亟需强化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当然,这种思想的彻底转变、彻底解放是全方位的。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一把手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率先垂范,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来管理学校、考核学校,主动为校长、教师减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落实新课程的积极推动者;其次,培训者要从实践角度重新设计培训模式与培训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实践能力,成为实施新课程的倡导者和引领者;第三,校长、教师要解放思想,加深认识,深入研究和有效实施新课程,成为新课程的践行者;第四,宣传教育学生、家长也要更新观念,放下包袱,轻松接受新课程,成为新课程的受益者。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综合型培训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有效平台

“四位一体”培训模式是依据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为主的新理念设计的,即“以集中培训为导引、以校本培训为核心、远程培训为平台、以自主研修为主体”四者有机结合的立体化、综合型培训模式(基本模型见图4)。在构建“四位一体”培训模式过程中应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 明确“四大培训”(集中、远程、校本培训与自主研修)的功能定位。(1)集中培训的功能应以导引理念、提升理论、支持校本培训为重点,以引领四种培训的有序开展为主线。为此,要坚持引领性、专业性、针对性、实用性与服务性原则,并以机动灵活的培训内容为载体,将四种培训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相互支持、动态发展的培训体系。(2)校本培训应以解决本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以提升本校教师专业发展尤其自主性专业发展的水平为宗旨。为此,应坚持差异性、灵活性、实用性、有效性与系统性原则,充分发挥其在四种培训中的基础性作用,凸显其在“四位一体”培训模式中的核心地位。(3)远程培训应主动为集中培训、校本培训、教师自主研修适时提供便捷的“菜单式”服务,并以满足其他培训的需要为旨归。基于此,应坚持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与整体性原则,为各种培训的健康有序发展搭建有效平台。(4)自主研修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专业发展能力。为此,应坚持主体性、差异性、灵活性、针对性与高效性原则,使其在其他培训的支持配合下得到实质性的发展。这样,四种培训各负其责,理顺了四者之间的关系,为“四位一体”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 科学设计“四大培训”的基本模式,这是构建四位一体培训模式的关键。当前,有些学校构建了适合本校发展特点的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但是在“四位一体”立体化、综合型培训模式的大框架内,全方位设计“四大培训”彼此能有效衔接的小模式目前尚无人涉猎,我们课题组正在集中全力进行研究与实践。在设计各种培训的小模式时,应坚持以“四大培训”的功能定位、以校为本与以人为本为基本指导思想,以整体性、互补性、针对性、多样性、机动性为基本原则。基于此,构建的小模式乃至大模式就会健康有序地运转起来,从而推动教师培训模式的深刻變革。

3. 建立大模式、小模式的运行机制,保障四位一体培训模式的有效运行。这需要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部门、学校及教师的支持与配合。此问题的研究有深度、有难度,尚在研究之中。

(三)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评价及其指导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调查中得知,有61.95%的教师认为其专业发展的外在动力来自于“学校合理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见表24),多数教师不满意学校和管理部门的现行评价制度,进一步说明评价制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够激励教师自主发展的优化管理功能的多维评价制度和机制意义重大。

1. 学校要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自主发展为目标的多维评价制度。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建立学校评价制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学生、教师发展两为主的双重目标。(2)要有激励、导向和调控作用。(3)要符合教师劳动特点,即人性化。二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除了教育教学等常规指标外,要融入培训包括集中、现代远程、校本培训和自主研修等指标,强化教师自主研修的地位和重要性。通过激励教师自主研修,带动其积极参与其他培训。

2. 建立省级教师评价指导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和相关业务部门“督”与“导”的功能,首先,建立一套以激励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为主线的省级评价体系和机制。其次,发挥督导与业务部门的职能作用,通过“督”和“引”的方式,激励和引导学校营造自主研修氛围。第三,通过典型推广引领教师自主发展。在“督”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教师评价制度典型;在“导”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这种典型,并在适宜的地区进行推广,提升教师评价的质量,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1. 实施新教师“新体制”,老教师“旧体制”的县域内教师城乡一体化管理制度。访谈得知,当前虽然已经实行了聘任制,但仍存在新教师进不来、差教师出不去和大锅饭等问题,教师自主研修意识差,没有紧迫感。教师队伍优化困难,城乡交流不畅,核心问题是管理体制仍然没有根本性变化。改变这种局面,可从实施县域内教师城乡一体化管理寻求突破口,实施“新教师新体制”、“老教师旧体制”并存的过渡性管理方式。“新教师新体制”,即对新招聘的教师(如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实施“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由县教育局与新教师签订合同,按学段聘期6年,由学校使用,并负责考核。在县域内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有序流动。聘期满后,回到县教育局按照县教育工作的整体需要重新调配,进行第二周期聘任。同时,为了使这些新教师能够高起点工作,可实施高起点实践性培训,即采取置换的方式,将定点录用的新教师送到县里最好的学校顶岗培训2年,同时置换该校教师到新教师定点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样既能保证新教师两年的高水平教育教学实践性培训,又能保证缺教师的定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可在我省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县(区)进行试点,而后逐渐铺开。

2. 增加校本培训经费投入,实行专款专用。在问卷调查中,有39.46%(见表23)的人认为影响校本培训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缺少经费保障。尽管经费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已严重影响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吉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的窘境虽然已有所改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中明确规定:“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但访谈得知,学校经费总额原本就很低,5%甚至不够教师外出培训差旅用,教师全员培训经费缺口仍然很大,尤其是校本培訓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凭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追求,不仅挤出经费实施培训,而且,通过实施特色的评价制度来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效果很好。还有些学校5%的经费也没有用到位。因此,建议中央和省级在校本培训方面按比例配备经费,各地方加大校本培训经费投入,实行专款专用。

3. 完善教师支教制度,拓展教师支教功能。教师支教应由教育教学性功能拓展到校本培训功能。采取带徒弟、帮助建立科研团队、帮助组织和实施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专业引领,营造研究型培训氛围,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帮助学校进行基础性建设,培养校本科研和施训骨干,而且带出的徒弟要与支教教师形成长期交流关系,并形成一种制度,从而建立起城乡学校的持续互动机制,形成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

4. 减轻工作负担,保障待遇均衡,消解教师职业倦怠。据调查得知,目前我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特点是校长和教师以及80后的年轻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倦怠问题,这是在过去资料中看不到的新问题,说明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性、复杂性和严重性。而职业倦怠与地区、工资水平和职称晋升相关性较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和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引起高度关注,应深入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好教师负担和教师待遇均衡问题。

访谈得知,不同地区同一级别教师工资差别较大。如,某县级市中教一级教师平均月收入是2000元左右,而长春市是2700元左右。教师与其他职业不同,他们所教的学生都要接受统一高考的挑战,尽管区域不同,但付出的工作量是等同的,而获得的报酬却相差甚远,会导致心理失衡。不同地区一线教师职称比例失衡问题更为严重。地区差明显,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工作多年,职称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他们看不到希望。调查与访谈结果都说明:中小学教师职称政策与其他系列比较存在严重不合理性。建议相关部门对沿用几十年的职称政策和中小学教师现有学历状况及职业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并做出政策调整。

无论是问卷还是访谈都显示,教师工作负担重。应试仍然是主要原因,尽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抓学生减负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不合理,非教学人员占编等都使一线教师承受负担。一方面,应强化学生减负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切实加强督导检查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中、高考改革,真正将学生负担减下来,起码控制住学生在校时间,也会相应减轻教师负担。另一方面,加强学科结构与教师编制调整,补足薄弱学科教师。教师编制除了按生师比配置外,针对农村教学点多、学生少,又不能撤消的现状可尝试以班师比的方式来配置。

注释:

[1]卢乃桂.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应对教育改革的能力[J].开放教育研究,2007,(2).

[2]杨骞.教师专业发展“五步曲”[J].教育研究,2006,(4).

作者:“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项目组

第4篇:“洛湾中学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洛湾中学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 究 工 作 报 告

执笔人:武孔涛

一、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

1.2007年7月 我校开始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贵阳地区子课题“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乌当区二级子课题“乌当区有效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后,在乌当区子课题组的指导下,成立了洛湾中学子课题组。由校长负总责并担任课题负责人,副校长袁龙、教务主任王辉、教研员武孔涛负责课题研究研究工作及研究人员的指导工作。

2.课题组对如何有效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确定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有效性学习方式探索研究为切入点,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树立以课题带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研修中教师的有效学习方式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这一理念,以新课程先进的思想指导实验研究,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在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有效性学习方式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确定研究方向后,我们制定了“提升农村教师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有效性学习方式探索的有效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报区课题组,并对我校教师学习方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学习方式的研究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教师学习比较单

一、学习方式较陈旧,大都以单打独斗,合作性合作性意识还不够好,且教师学习途径与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多数教师不能上网,只通过图书进行学习,暂时还不能以校本研修促进学习方式探索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有效学习方式支撑,于是我们决定调整研究方向,选择更适合的切入点进行研究。

3.我们在选择更适合的研究切入点时,反思了“十五”期间,我校在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方面作出的种种努力,发现我们研修和培训的次数都较多,但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研修方式和培训方式不太适合校情所致。

(1)教师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薄弱。我们作为农村中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知识面较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较差,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严重不配套,缺编严重,教师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小。

(2)教师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机会极少。主要是由于我校教育设施设备的局限不能全面为教师接受基础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提供保障,我校只有一台电脑能上网,网速极慢,跟本不能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教师工作倦怠感极高,不思进取,缺乏目标。这便是我们为了激发教师进取精神,拓展教师视野,安排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一个原因。

(4)教师个体的创新能力不高。新形势下提出教育创新思想,可是教师不理解教育创新,总是狭隘地在校内与其他教师比,还夜郎自大,不思自己向前发展,课堂教学不容乐观。这便是我校要建立学习共同体,并进行同课创新型再构的必要前提。

(5)教师存在“三难”:即教师年龄整体偏大(35岁以上教师占70%),学习应用新理念、新技术难;教师教学程式化,致使课堂教学改革难;教师研究学生不够,总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这是我们需要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重要前提。

(6)教师教学研究单打独斗而缺乏团队意识,教研组际间不相往来而缺乏勾通,校本研修 1

形式单一,教师学习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难以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新教师的增加,致使学校教师年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都有差异,教研必需要不断分化,形式单一的研修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教师之间、教研组际之间学习与发展共同体进行校本研修很有必要。

(7)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对校本研修的作用与意义认识不足,参与培训和研修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自身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要请进来、走出去培训学习的又一个原因。

(8)从我校教师总体情况来看,我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尤其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对教书育人的内涵有新的认识,也需创建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影响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重新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与方式方法。所以,我们决定以全校要以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校本研修为切入点,开展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研究,拟定研究课题为“洛湾中学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决定从“校本研修的有效性” “ 师教育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二个方面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筹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2月)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10年6月)

3、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1月)

(一)我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特色。

1.工会带领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拓展教师的视野,使教师们凝心聚力,为学习共同体建立奠定基础

学校工会在创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展示凝心聚力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其纽带和桥梁作用。

为了让教师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开阔眼界,工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与交流,释放教师郁闷与消极的心情,让教师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美妙而吸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拓展心灵积极的欲望,壑达自身狭隘的视野,舒展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怀。

2、校长带领教师走出去与各校交流,增强教师的自信, 消除教师的自卑感和职业倦怠,为学习共同体建立形成共识。

由于农村教师教学环境和教育条件较差,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各自的内在心理都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为了关爱教师心灵的脆弱、抚平教师灵魂的胆怯激励教师积极的兴致,为了让每位教师能实现自我发展与提升的愿望,我校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组织教师到外地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校际研修交流活动、学科业务培训活动、科研交流研修活动。

3、我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及其类型、研修内容、方式、要求和效果。

我校从建设教师幸福成长的家园出发,从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出发对教师需求进行了调研,教师们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教学得心应手,只有形成团队研修,才能共赢、共荣,共享幸福。于是借此东风之机、共识之时,建立了学校“学习共同体”使教育教学工作与校本研修一体化。教师在形成的各种类型共同体中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极力支持教师职业发展,培养教师归属感;建立“关怀关系”,培育教师信任感;探索合作学习机制,形成教师互惠感;是加强网络有效学习,拥有教师分享感。

在团队中让每位成员都有了学习的机会和权力,都得到了温馨的人文关怀,都有了进步,教师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学校发展。

(二)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有效研修,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针对我校教师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新路子,创新校本研修方式,坚持以自主研修为主与团队研修相结合;将教师个人成长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相结合;将现实需要与教师长远发展相结合,为教师搭建学习共同体通向专业成功的桥梁。在实施进程中,我校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作用探索与实践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的途径与方式方法:一是通过校长培训提升学校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素质 ;二是专家引领进行校本有效研修;三是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四是教材大练兵,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五是走“同课异构”到“同课创新型再构”途径,其中以“五指合一”教学反思法为基础同课再构的方式方法的实践运用是本课题研究中创新;六是网络研修;七是电子备课,网上评课评价——这是本课题建立和实施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的新方式、新方法;八是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九是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十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果评价。

三、点面结合,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初获成果。

1.创建了农村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实践了团队校本研修方式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科研意识,发挥了团队协作互助作用和创新精神;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实现了有效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2.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有效研修,初步探索与实践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十种途径与方式方法。

3.逐步提升了我校学校管理者的教育管理素质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及教学水平。通过校本培训、校本研修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QQ群聊”、“网上论坛”、“博客交流”、网络视频专家培训的方式,为学校校长及教师找寻和搭建交流学习心得、管理体会、理论提升、思想进步的平台。

4.学校已树立起以“学校、教师、学生”为本的“终身学习、三维塑造”的教育理念,让我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和教师,放眼看世界,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班,新教师培训班,学科老师培训,全员教师培训,聆听专家报告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提升理论水平、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及教学水平。

5.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的所得

专业化的有效发展,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快乐。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热情高涨,自我约束和自主进取意识明显提高,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发生了较大转变,形成了自主研修,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在学校教师学习与发展共同体研修的驱动下,教师专业化素质得到有效发展。

6.教师的科研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课题的开展,激发了我校教师积极主动进行教育科研的热情,同时,将热情转化为研究动力,促进了该课题的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果。

7.我校将教师专业发展成果整理汇编了集体和个人成长与发展文集。主要有《教育教学论文集》《教学反思集》《教育故事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专集》《个人课题研究成长案例集》以及教师授课光盘、题库、自制试卷等。

(二)实践成果

1、2007年——2010年,教师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校级论文

一、

二、三等奖共210多篇。教师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校级

一、

二、三等奖共213项。

四、总结研究成果,为课题的区域推广作准备。

1.总结出适合我校校情的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同体平台 。

2.总结出网络环境下,利用QQ群、教育博客、K12网、网络视频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研修亮点。

3.总结出以“五指合一”反思法为基础的“同课创新型再构”校本研修的有效研修方式方法。

4.坚持抓好岗位练兵活动,总结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修方式。

五、研究人员变动情况

研究小组主要成员的变动

本课题由乌当区洛湾中学承担课题研究工作,研究主要成员李海堂和赵琦通过研究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中期(至2009年12月)因教学工作的原因而离开了课题组。

贵阳市乌当区洛湾中学课题组

2010年10月20日

第5篇:中学教师发展个人成长计划

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我一直很喜欢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那就是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就更应该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自我剖析

优势:

1. 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作风踏实,认真。

2. 与同事相处融洽,能虚心地向他人学习,也能将自己所学所思与同事交流互补。

3. 有十来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能够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敏于发现,勤于思考,容易接受新事物与新观点。

4.有着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能与学生互相沟通。 5.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弱势:

1.在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方面还不够,尤其是教育专著读的较少。 2.缺少教科研的能力,还没有掌握教科研的方法,离研究型教师的路还很远。

3.个性中缺少一些张扬,适度的张扬有助于教学。

4.虽然参与了新课程的实践,但因理论功底的不足,对于课程开发研究的能力还只是停在较浅的层次。课堂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虽掌握了一些方法,但不能做到游刃有余。

5.作为一个老师,书的还不够多,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虽敏于思,但惰于笔,不善于总结与整理

二、个人发展计划

根据本人的个性,结合本人优缺点,特制定以下个人成长发展计划: 1.学会有计划地做事。

2.结合自身的数学教学,主动承担新课程的研究。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力争发表或获奖。

3.每月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或研究心得;坚持将课堂中灵光一闪的精彩记录下来。

4.每学期认真阅读两本教学理论专著,平时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类杂志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5.争取每学期至少开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

三、具体措施:

1.专业水平的提高。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每学期除读学校规定书籍外,还要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小学教学设计》、《小学青年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中国教育报》、《福建教育》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2)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

与学校老师共同探讨,互助帮助,坚持教学相长,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2.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

精心备课;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探索趣味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并及时做好批改记录。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学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勤于反思,完善自我。

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4.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如能写一笔好字,不仅看着潇洒悦目,更能影响可塑性强的学生。简笔画可以使教师板书生动有趣,也会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每周各练习一张钢笔字,不断临摹、揣摩字的写法。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6.始终保持专业的情怀——激情

教育是一项需要献身的职业,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职业。我们要挑起这份重担,就需要有为之献身的激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既要敢于冒尖,又要甘于寂寞。也许我们是清贫的,但我们也是富有的,因为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塑造着一群群鲜活的生命,难道不是吗?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只有怀着激情去实践和反思,才能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尽快成长为一位优秀的老师。

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我已经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奋斗了11年了。愉快地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荣幸。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新教师的我必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计划,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为了使自己能不断地成长,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日渐成熟,学到更多的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教学研究的经验和方法,结合学校的理念,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努力提高。

1.思想目标:

首先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尽心尽责,教书育人。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并努力做到学生在校开心,家长放心。

2.职业道德目标

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方面我要严格要求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培养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和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 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 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 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

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潜心钻研,打造个性课堂。

(1)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认真学习、研究课程和教学大纲,明确本学段学习内容以及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有机分解到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2)认真上课,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堂课争取有一个亮点,要逐渐完成从一个合格型教师向特长型教师的转变。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3)、认真研究训练。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有效的训练,每次作业全部批改,做错的作业一定要订正并且批改,大面积出错的一定要讲评。 同时,认真拟定辅导学生计划,使学习困难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4)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课内外活动。认真的、切合实际的评价学生。 (5)在自己的班级中,努力营造尊重、赞赏、宽容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对话交流,形成个性的教育艺术。

4.同伴互助,碰撞思维火花。 5.勤于反思,促进自我完善。

(1)“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2)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不足的重要过程。 (3)经常反思自己做人、做事中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提高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思想,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只有树立以终身学习发展为指向的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思想,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才能实现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一名不再年轻的教师,仍需要不断的解析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多总结,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为此,特制定以下个人发展计划:

一、发展目标:

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充分实现自身价值,追求更高更新的教育教学境界,逐步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学习型的中学教师;坚持继续教育学习,使自己在四至五年内达到本科学历。

1.多学习

(1)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提升自己

(2)学习身边的有经验老师的的宝贵经验,平时多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成绩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既专业,有多能的“多面手”

2.多反思

(1)不断对照师德标准进行自查,反省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做到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3.多实践

(1)依据教育教学规律,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作自己的一亩试验田,努力做到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努力做到“平等中的首席” (2)努力探索和尝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做到“借鉴”和“创新”相结合,实现从“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

(3)多利用教学资源,注重学生实际,认真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

4.多总结

定期总结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做到有所改进,有所沉淀,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积累经验。

二、学习内容:

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教育论著、师德教育专著,如“邓小平选集”、“‘十六’大报告”等;

教育教学理论:经典教育名著、教育类期刊杂志,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的学习与研究。

专业实践:专业学科大纲、教材内容,及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实践和研究。

计算机的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发,以及文字、图表处理软件、网页制作等。

三、具体措施:

1.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如《给教师的建议》等,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人民教育》、《福建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教育》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做到“五个结合”:

结合课程改革学习;结合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学习;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学习;结合教育改革中产生的困惑学习;结合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学习。

2.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师、师生的交往中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不同观点,在共同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得到真切的感受,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同成长。

3.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坚持个人素质的全面协调成长;领会理论中对于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促进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做到博览群书,学会并乐于和同事分享学习的快乐。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学会并善于聆听校外的声音,如家长、社会对自己的专业性的要求,以推进自身业务的不断成熟。

4.勤写文章,在总结经验中历练自我。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认真阅读教育名著,将所得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在“读”的基础上,学会“想”和“写”,经常性地把自己的思想体会写出来;努力写些能多层次多方位反映课改的好文章。每学年撰写2-3篇教育科研论文,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5.强化开放的合作性研训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及教研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言,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大校际间联手互动学习的力度,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改”思想理念,并努力将新课改的思想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

6.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第6篇:中学美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李雪艳

一、教师个人基本情况:

李雪艳,女,23岁,大学专科学历,教龄,2年。

二、现阶段自身存在的不足:

反思自己近一年来的教学教研工作,从教5年,对工作学习的倦怠情绪逐渐萦绕不去,前几年赶乘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激情在日常烦琐的生活和教学中不知不觉的在消耗着,以至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个人事业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而在这次关于新课程的反思,又一次让我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信念基础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的职业信念是使教师摆脱功利的诱惑、教书匠的困惑、漂浮无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有意义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不断的鞭策自己,才能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

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而我也曾在前几年搭乘课程改革的春风获取了一定的个人荣誉。而之后便有点飘飘然,感受到自己在教学研究之路的脚步明显放慢,甚至止步不前。面对教师队伍的竞争愈发激烈的现状,我深深的体会到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因素还在于教师本身。教师本身是否真正意识到需要专业化发展、是否有自主发展的意识才是根本原因。

过去由于缺乏自我发展规划设计的概念和意识,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几个阶段达到自己的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等问题,往往是模糊的。一直认为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教书就是我教学事业的目标,今日看来我这种保守传统混沌的教书匠意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对新型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发展负责,要有发展意识,这就需要积极规划自我发展。自我发展规划,是沟通自己的发展目标与自身现状、沟通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

理论功底比较薄弱,虽然学习了一些理论书籍,但对于理论知识缺乏深入的研究,只在实践中无法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

我校人才济济,这就无形中增强了自我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自我增值的需求,为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由于上述不足阻碍了个人的专业发展,再加上我校教师年龄年轻化专业化,以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迅速,种种因素成为我成长的威胁。

三 、个人专业成长总体目标描述

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了学校和教师的持续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从我自己的实际出发特制定教师两年发展规划。

(一) 成长总目标:

做一名有思想、有见地的教师;做一名师德高尚、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被学生和社会称道的好教师;做一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使自己成为一名善思,善学,善钻,善问,善写,终身发展的教师,能深刻理解教育教学的意义。争取成为学校教改能手中的骨干力量,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

(二)个人专业目标:

1、发挥美术教学的独特魅力,利用生动的卡通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将德育渗透于美育之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认识人生,陶冶情操,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认真钻研教材,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实践与创造,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贯穿于始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认识社会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多阅读关于美术教育方面的书籍,多欣赏名师作品,加强自身美术专业训练,提高绘画水平。

(三)近期发展目标:

1、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按《规范》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准,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2、多与同事交流,让自己适应工作环境;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适应我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师生共同促进;加强特长生训练,争取在市、区书画比赛中荣获佳绩。

3、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加强绘画创作教学,教给学生绘画构图技巧,提高学生自由创作能力。

4、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美术课件,学会运用网络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多渠道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真正爱上美术。

(四)成长计划

1、第一阶段: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 (1)加强师德修养,坚定做终身学习者的信念。

(2)适应教学环境,加强业务学习,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美术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正确贯彻教学原则和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3)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注意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提高,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每学年至少写一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4)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第二阶段:努力成为一名学校骨干教师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师德好,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端正,能承担校内的教育教学研究任务。

(2)个人角色发生转变,要完成从传道者到研究者的转变。

(3)按照骨干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理论水平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提高,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要把有益的经验提升为理论。

(4)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使自己各方面能力符合做骨干教师的要求。

三、专业成长发展途径

1、在培训中成长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优质的培训资源,我要利用培训、听课的机会,努力向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以丰富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特别是认真学习优秀教师在课堂中语言的运用,关注他们的激励性评语。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

2、在学习中成长

读书是实现教师自我“充电”的最佳途径。读书不仅为创造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够启发美术教师创造的灵感。我要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使自己的素养不断提高。多读书,读好书,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3、在反思中成长

没有反思就不会有成长,为此我想反思应陪伴我每一天。坚持写教学后记反思,在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及反思。经常上网查找相关美术教学录像,学习他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愿望。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在实践中成长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机会上好公开课,给自己展示的舞台,为教学研究提供载体。

5、在总结中成长

争取每学期做好学期工作总结,理清得失,每学年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叙事。

四、发展措施及策略

(一)更新观念,加强学习。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农村小学美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把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

(二)把握课堂教学,提高组织能力。课堂是教师施展本领、展示才华的阵地,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根据美术课特点做到:

1、备课:了解教材内容、编排体例和编者意图,从美术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感情三方面确定全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课后要进行教学效果自我剖析,小结得失,做好美术课的技能准备。

2、上课:要遵循本学科的特点,把握艺术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美的熏陶,多方面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三)积极参加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拓展美术教学渠道,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利用网络的优势,多给学生一些音乐的营养。

(四)注重教学研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弥补缺陷。

总之,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以及有个性的课堂教学风格吸引学生,打动家长。面对新课改,我要时刻告诫自己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中学美术教师个 人专业发展规划

李雪艳

大新中心校 2014年9月

第7篇: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一个主动成长的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的第一个阶段,集中表现为非常需要被认可和肯定。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所以有些新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还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

方设法控制学生。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关注和认可,表现出新教师的成就欲望很强。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的问题,而且总是关心如班级的凝聚力、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传统教学评价也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就会锁定下一个目标—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性需要,即应该怎样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和方式。我们认为,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对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摩和分析是培养和训练新教师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中小学非常常见的方法。

2、开展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同时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3、进行专门训练

要想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我们也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门化训练。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4、反思教学经验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更多招考信息请访问东营人事考试网http://dongying.offcn.com/

第8篇: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中学教师招考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1、定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发展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儿童的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对教学的作用: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

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4、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1)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2)自我意识高涨,使其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

高中生:(1)独立意向日趋强烈;(2)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两部分;(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得到高度发展。

第9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Gpzxyj

作为一名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一名26年教龄的中年教师,我在最近有幸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发展》,感受颇深,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真所谓教到老,学到老。教育,为的是世界的未来;教师,是构造未来世界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好坏,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学生,把握好教材,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合理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地管理并指导学生学习。

主要观点记录

教师专业标准是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所以如果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促进专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提升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一、教师专业标准的实行背景。

1.教师职业是一个专业的职业,不同于其余的行业。

2.教师专业保准是合格到的标准。

3.为教师的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提供了目标参照。

4.为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比准。

5.在教师录用等过程中需要这样的一句。

6专业标准在四大标准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二、研制的思路:在结合自己本国的实际和国外经验的前提下制定的。

三、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些基本理念的认识,通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我在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启发,感受良多,现将自己学习后的点滴认识与学员交流:

一、在我的教学中,我首先要以学生为本,老师只是扮演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我们先要教会学生的应该是学习方法,课堂上要多采取游戏等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学生身心全面的和谐发展。以学生为本,以师德为先,以能力为重,以终身学习为典范。所谓的以学生为本,是指要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回想几年的教学实践活动,本人还是很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在教学上,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力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生欲望,从而很好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工作中,师德为先,要富有爱心,耐心,细心,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给予学生精心的教育培养,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告诉我们要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今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在数学与美术课堂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及时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学会独立思考,不可以过度依赖大人。根据教学内容,我还对学生进行了诚实守信教育,鼓励学生做错事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要隐瞒错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另外,我还结合平时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了了努力学习,与人合作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让他们懂得与人合作的乐趣,懂得做什么事都要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平时多读书,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把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实践反思,形成教育经验。

以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学生,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做为一名资深年长的教师,我总是把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当成首要任务,不仅在工作之余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自学,还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进行各种各样的业务能力培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在学中求进步,在进步中求知识,是我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四、坚持终身学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文化素养。

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了解社会和教育变革,了解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并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教学变化,除了平时的业务学习,我利用网络平台,开通个人博客,加大与教师队伍的沟通交流,为自己开拓自己的视野做了较多的准备。平时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教育论文,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经过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我相信以后的教学中,自己的工作目标一定会更有方向性及准确性。以后我一定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来要求自己,力求让自己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合格教师。

上一篇:世界十大润滑油品牌下一篇:粮食资金监管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