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制度

2023-0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前人经验与血泪的总结和提炼,是行为的基本准绳,必须执行到位。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护理管理制度2》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护理管理制度2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

【摘要】 目的 探究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20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增加细节管理的内容,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方面,对照组比观察组低,对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儿科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强化细节管理,患者对护理更加满意,提高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 儿科护理;细节管理;应用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要求变高。护理安全对优质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1]。儿科的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变化较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做好细节管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满足儿科护理多样化的需求。我科对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科患者20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为7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为4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6.2±1.0)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为48例,女性患者为52例,年龄为3个月-11岁,平均年龄为(6.1±1.4)岁。在年龄、病情以及性别方面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增加细节管理的内容。

1.2.1 转变服务的观念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注重细节,对儿科患者给予关爱,进行贴心的护理。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向患儿讲述鼓励性的话,对家长进行安慰。在巡视病房时,应当注意非语言交流,向患者以及家属传递关怀,增进交流。在护理操作的前后,多进行提示;在观察的过程中,对患者多加问候;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的症状,应当多加询问;如果工作出现错误,必须及时道歉,使患者能够体会到护士的关心,并能够积极地配合护士的工作[2]。

1.2.2 了解护士的想法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情绪、心理对护理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护士长应当多了解护理人员的心态,如果护理人员的情绪出现消极的状态,应当进行及时调节。护士长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让护理人员感受到关怀,缓解护理人员的压力,提高护理的质量。

1.2.3 注重过程管理 儿科的护理管理注重的是对过程的管理,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管理体制的建设,使工作程序保持科学性,工作中的细节必须落实。要想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可以为护理人员配备工作手册,使细节工作落实到实践中。医疗器械以及护理药品等注意位置的摆放,做好工作的交接。

1.2.4 强调安全管理 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细节工作存在风险,如果存在失误,可能会给儿童带来很大的伤害,因此,必须注重安全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在平时的工作中,对护理人员进行适度的引导,听取患儿家长的建议,注意隐患,针对患儿出现的问题,及时地采取措施,降低给患儿带来的伤害。

1.3 评价标准 儿科护理的质量评价标准,满分为100分,分为3个层次:低于70分是不满意;70-90分是较满意;高于90分是非常满意。对护理的满意度调查对象主要是患者的家长。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方面,对照组比观察组低,对两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3.1 进行细节管理的意义 在护理的工作中,必须加强细节的管理,了解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践活动中贯彻落实。①护理服务的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关怀的意识,服务主要是由细节构成,护理人员应当注重细节,加强细节管理。除了在行为以及语言方面注意外,还要注意微笑以及眼神,在护理工作中体现护理的真情。②护理安全的要求,细节管理能够体现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3]。在护理的过程中,细节与患儿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风险性比较高。只要在细节方面加强管理,就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开展抢救工作,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在护理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至关重要。对于合格的护理人员,高超的技术是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科室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礼仪,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具备耐心、细心以及爱心。医院应当为护理人员增加学习的机会,与外界进行沟通,拓展护理人员的视野,提升护理人员的素养,增强信心。

强化医院的细节管理,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增强护理的质量以及水平。儿科护理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很强的责任心,儿童患者病情来势较猛,起病快,变化多样,加之儿童认知能力存在局限,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在儿科病房的日常工作中,护理安全是重点。护理人员应当树立安全管理的意识,加强安全学习,注重细节,落实细节工作,提高护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小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9):117-118.

[2] 郭莉媛.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5(1):273-274.

[3] 卢惠卿.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68-669.

作者:刘宏玉

第2篇:护理评分制度对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护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摘 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护理评分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120例,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护理模式组和护理评分制度组(护理评分制度联合常规护理模式),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实施状况、护理评价、血糖水平、体质指数、骨密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风险评估、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护理分工、工作履行、责任落实、风险处理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护理沟通、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积极性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体质指数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骨密度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评分制度,更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护理实施状况、护理评价,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高血糖,改善患者骨密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评分制度;护理效果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胰岛素抵抗)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为病理生理学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胰岛素只是治疗手段之一,其他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方法也常被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一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对日常血糖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还需要接受长期药物治疗[2]。骨质疏松的发病受到内分泌紊乱等因素的直接影响,老年人极易在糖尿病的作用下发生骨质疏松,进而影响患者多项身体机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3]。因此,临床很有必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资料,研究了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评分制度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护理模式组和护理评分制度组(护理评分制度联合常规护理模式),每组60例。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32±10.47)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65±1.45)年。常规护理模式组患者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86±10.24)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68±1.4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②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4];③成年患者,年龄在60岁(含)以上。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有精神障碍。

1.2 方法

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严密监测并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将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给患者,将糖尿病治疗与护理的基本方法讲解给患者,将健康饮食、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对患者进行指导以使患者能正确服用相关药物等。

对护理评分制度组实施护理评分制度联合常规护理模式,共四步。

第一步,构建护理评分体系。构建评分体系具有系统性,需要以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疾病的核心护理内容为中心,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代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构建护理评分体系。

第二步,完善护理评分标准。构建护理评分制度后,将科学的评分标准制定出来,审核评价指标、细则、内容、目录等,以使评分制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得到有效保证。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审核初步拟定的护理评分制度,通过多轮函询采用匿名方式征求专家意见,汇总、整理、归纳专家对护理评分制度的每一轮反馈资料、数据、信息,依据专家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将具有较高可靠性的结论获取过来,对护理评分标准进行完善。

第三步,丰富护理评分内容。在构建护理评分制度后,在既定的评分项目之下对评价内容进行细化。以护理风险评估为例,一方面从概念评估角度,另一方面从风险预警、后期处理等角度,多角度评价其细节;以个性化护理评分为例,在评价过程中一方面从个性化护理开展情况角度,另一方面从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及其可行性、针对性、患者满意度、认可度角度,从多角度评价其最终实施效果。

第四步,实施护理评分制度。构建护理评分制度后,护士长组织并监督全面落实实施护理评分制度,在评价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在对照阶段、研究阶段的护理质量、护理效果进行评分:风险评估、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情况,6项各10分。综合评价护理人员在实施阶段的护理实施状况:护理分工、工作履行、责任落实、风险处理,4项各10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定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评价:病房管理、护理沟通、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积极性,5项各20分[5]。

1.4 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包括风险评估、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6项。②护理实施状况。包括护理分工、工作履行、责任落实、风险处理4项。③护理评价。包括病房管理、护理沟通、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积极性5项。④血糖水平。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的标准数值均为3.9~6.1 mmol/L。⑤体质指数、骨密度。体质指数的标准数值为18.5~23.9 kg/m2;骨密度的标准数值为-1~1 g/cm2。⑥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高渗性高血糖+糖尿病肾病)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风险评估、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实施状况比较

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护理分工、工作履行、责任落实、风险处理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评价比较

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护理沟通、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积极性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血糖(空腹、餐后2 h)水平、体质指数、骨密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体质指数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胰岛细胞是能够分泌胰岛素的,但是由于胰島素分泌量不足或者其他的器官(比如肝脏、骨骼肌)或组织(比如脂肪)对于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胰岛素不能够正常地发挥作用,也就是胰岛素抵抗,这种类型的糖尿病被称为2型糖尿病[6]。随着年龄的增长,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且有研究表明[7],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如果没有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的血糖,一方面会促进患者骨质脱钙程度的加重,另一方面还会促进肾脏等其他器官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8]。因此,临床在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恢复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应该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将服务支持提供给患者,从而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9]。有研究表明[10-12],在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评分制度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风险评估、护理操作、护理记录、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护理分工、工作履行、责任落实、风险处理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病房管理、护理沟通、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积极性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体质指数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P<0.05),骨密度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评分制度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护理评分制度能够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实施状况、护理评价及护理满意度[13],并有效控制患者体质量,提升患者骨密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为常规护理模式以医嘱与任务为中心,无法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14],而护理评分制度以各种评分量表评定临床护理,对工作量进行统计与计算,对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进行分析,从而规范护理工作,将可靠依据提供给人力资源配置、护理管理,在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评分制度则以护患关系、护理连续性、整体性为中心,能够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从而得到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15]。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护理评分制度的应用效果好,更能有效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护理实施状况、护理评价,改善患者血糖、骨密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 4-67.

[2]邢丽霞. 护理评分制度在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5):918-921.

[3]徐研文,纪小静. 护理评分制度对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A02):888-889.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4):304-315.

[5]李双辉. 家庭医生制度下医护团队合作模式对妊娠糖尿病病人妊娠结局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9,17(17):2110-2112.

[6]汪晓凤,王伟群,李蕊,等. 糖尿病联络护士院内培训效果评价[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2):154-156.

[7]郭善萍,段功香,陈长蓉,等.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J].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3):381-386.

[8]马盼盼.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综合护理[J]. 当代临床医刊,2021,34(2):105-106.

[9]孟宏音,张丰姣,李静. 强化互动教育模式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患者健康知识水平遵医行为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7):983-987.

[10]张亚辉,闫晓丽,魏秀敏,等. 基于流行病学分析的优化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应用价值[J]. 河北医药,2021, 43(7):1103-1107.

[11]梁瑞杰,田燕华,姚佳慧,等.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风险及认知现状[J]. 上海护理,2021,21(8):29-33.

[12]郭玉珠,黄爽.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5):2241-2244.

[13]华诚峰,潘佩婵,利结芳,等. 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20, 26(3):40-43.

[14]吴晨葳. 综合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2):159-161.

[15]林玲英,邱阿玲.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9,41(10):1573-1576.

作者:李家瑶

第3篇: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误区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 糖尿病; 自我管理; 健康教育

[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模式的改变,饮食失调和运动减少导致肥胖的人越来越多,以及长期食用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饮食,使机体对胰岛素需求增加,渐致胰腺β细胞耗竭、功能丧失,终致葡萄糖不耐受[1]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而今,糖尿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2]。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人的自我健康管理密切相关[3]。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体现在一系列复杂的自我护理行为方面,包括饮食管理、用药、身体锻炼、血糖监测、并发症的处理等[4]。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不当会严重影响血糖的控制而引起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有必要细心观察并收集资料,总结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管理方面存在几大误区。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我们采取相应的宣教措施以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观念。现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方面常存在的几大误区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1 自我管理的误区

1.1 饮食误区

饮食结构不合理,表现为过度的节食或全素饮食,或饮食营养成分比例不当,表现为碳水化合物供热比偏低(<55%),脂肪供热比偏高(>30%)[1]; 拒绝吃水果,认为水果含糖一旦食用后更难以控制血糖;食物煮得越烂越好,并且细嚼慢咽; 控制饮食疗法就是饥饿疗法,认为饥饿可以使血糖降低。

1.2 运动误区

运动强度越大,运动量越大,效果越好,越有益于降血糖;赤脚走鹅卵石路,认为赤脚走鹅卵石路可以按摩足底穴位,有利于健康;运动时间不当,饥饿或饱餐的时候运动;运动方式不当,看到别人做什么运动可以使血糖控制在较好的水平就盲目采取相同的方式。

1.3 用药误区

血糖高的时候自行加大药物剂量或听取别人介绍什么药好就用什么药;症状消失就擅自停药;听信根治法,信任偏方和秘方;用胰岛素会“上瘾”,认为早期或轻症糖尿病用胰岛素以后就对胰岛素产生依赖性,所以胰岛素只能在重症或者其他的治疗方法均无效后才可以使用。

1.4 血糖监测误区

没有监测血糖的习惯或仅用家用血糖仪测血糖而不定期到医院测血糖作对比。

1.5 相关知识缺乏

缺乏糖尿病并发症突发及处理的相关知识。

2 护理对策

2.1 加强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出现认识上的误区,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加强健康教育,向他们传授相关的健康知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误区。

2.1.1 教育方式 以群体集中教育和个别单独辅导相结合。群体集中教育是定期为患者和家属召开座谈会,以幻灯、投影等形式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自我管理知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控制并发症的发展,以及应对糖尿病低血糖等其他反应的方法。对于有一定文化、接受能力比较强、能理解和遵从医嘱的患者大多数可以接受这种方式。文化程度比较低、对上述的宣教方式理解困难,收获微少的患者再采取个别辅导,展示食物模型、卡片、用图表方式强调文字的内容、用非专业化、通俗易懂语言传授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知识。群体集中教育可以定期召开,个别辅导则要反复多次和不定期进行。并设立热线电话,欢迎患者主动咨询。另外,举办适宜的与糖尿病知识相关的游戏活动可增强患者学习的兴趣,交流经验,提高社交技巧,增加生活的乐趣。

2.1.2 转变观念 首先以问题为导向[5],针对患者存在的误区进行引导:过度节食或全素饮食会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轻者易出现低血糖,重者会引起酮症酸中毒。适当吃一些水果对身体有益无害。食物煮得越烂,越细嚼慢咽越容易被吸收,血糖升高的速度越快。控制饮食疗法不是饥饿疗法,而是控制每日饮食的总热量。大多强度大、运动量大为无氧代谢运动,不利于人体健康,反而增加受伤的机会,对于老年人、体质差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容易引发疾病,甚至发生意外。赤脚走鹅卵石路容易损伤足底皮肤,诱发糖尿病足的危险。饥饿或饱餐时运动容易发生低血糖,不利于身体健康。采取个体化运动疗法,即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运动方式。糖尿病药物治疗应特别强调依从性的重要性,自行停药、增减药量或使用偏方都可能会导致血糖不稳定等意外,不利于控制血糖。胰岛素治疗是保护和恢复胰岛细胞功能的高效措施,可快速减轻胰岛细胞负担,使之得到更好的“休息”和恢复,待病情稳定后,一般可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甚至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或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就可以控制病情。所以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特效药,而不具有成瘾性。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依据[6]。应该经常检测血糖,不要感到不适或出现症状时才检测。此外,除了用家用血糖仪监测血糖外,还要定期到医院采静脉血做血糖检测,对比结果,以防家用血糖检测仪误差太大,使所测得的数值不能反映实际数值。

2.1.3 加强理论指导

2.1.3.1 饮食指导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每日总热量[7]。理想热量的标准按照患者劳动强度、体重计算[8,9]。成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25~30kcal,轻体力劳动30~35kcal,中度体力劳动35~40kcal,重体力劳动40kcal以上[10]。三大营养的适当比例和摄入量为碳水化合物55%~65%,蛋白质<15%,脂肪20%~30%[11]。其中动物性脂肪不宜超过1/3,以植物性脂肪为主。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量食用对身体有益无害。但要在两餐之间吃,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如果进食水果量较大,则应从总的饮食中扣除这部分热量。此外,高纤维饮食可以延缓和减少葡萄糖在肠内吸收,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缓解和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具有降脂减肥作用。因此提倡糖尿病患者食用荞麦、燕麦、玉米、豆类、海藻类、绿色蔬菜等高纤维食物[10]。三餐分配:按食物成分表将上述热量折算为食谱,每天分配一般为1/5、2/5、2/5或1/3、1/3、1/3或1/7、2/7、2/7、2/7。每餐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且要定时定量,这样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2.1.3.2 运动指导 运动被公认是提高许多慢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干预方式之一[12-15]。运动的作用:对于糖尿病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合并存在,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加血中HDL含量,降低VLDL的含量,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改善心血管功能[10]。运动可以增加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降低血糖,还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减轻精神紧张和焦虑情绪,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增加抵抗力,对预防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10]。运动的方式:现主张采用低至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登楼、划船、有氧体操、球类、跳绳、舞蹈等,运动的方式因人而异,主要是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运动的强度也要遵循个体化的差异而制定,一般以每次运动30~60min,运动后微出汗,有轻度疲劳感但不气喘吁吁,运动中心率达到(170-年龄)[16],比如60岁的人,运动心率约为170-60=110次/min左右的锻炼才安全有效。运动的频率一般以每天一次或每周3~4次。运动的时间应选择餐后1~2h,避免饥饿和餐后立即运动,以及服用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而未进餐前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2.1.3.3 用药指导 不同类型的患者用药是有区别的。除上所说的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外,2型糖尿病早期β细胞功能缺陷是可逆的,尽早给予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消除高血糖对β细胞的毒性损害,可使β细胞得到休整,其功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但用量的多少和注射的部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种,一般肥胖者首选双胍类或拜糖平,老年及肾功能不良者首选糖适平;优降糖剂量小,作用强,价廉,适用于多数糖尿病患者,但易发生低血糖;美吡达、达美康作用温和,有抑制血小板聚积之作用。各种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和半衰期是不同的,所以餐前和餐后以及每天服用的次数都应该根据药物的性能不同而不同,切记糖尿病用药治疗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自行停药和增减药量或者换药,以免发生意外。另外,糖尿病作为一种终生性疾病[17],所谓的根治疗法只是一些外行的谣言,一些偏方和秘方有可能很快把血糖降低,但如果不注意控制,血糖高低波动太大,更容易诱发并发症的提早出现,甚至危及生命。

2.1.3.4 血糖监测指导 监测的目的: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自用家用血糖仪监测:一般病情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此外,要定期到医院作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2.1.3.5 其他 嘱患者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片和饼干等甜品,卡上注明患者姓名、住址、患病情况、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当发生低血糖反应如激动不安、饥饿、软弱、出汗、心动过速、焦虑等症状时应自行服用饼干等甜品,以防导致低血糖昏迷。卡片的作用是更有利于救护者了解糖尿病患者,并尽早给予施救以及与家属联系。

2.2 评价患者掌握的知识在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2.2.1 错误的观念得到纠正 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和家属走出了以上误区,大多数还能说出这些误区影响血糖控制的原因和对健康的危害。

2.2.2 认识上得到提高 主要表现在理论水平提高。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和家属在饮食上懂得了什么可以多吃、什么应该少吃,各种食物的热量比例和每餐热量分配,理解运动和药物治疗遵循个体化的重要性,理解定期检测血糖的必要性等,基本上能够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

部分轻症患者虽然认识到饮食和运动治疗的重要性,但由于工作繁忙、应酬多,在外面就餐机会多,加上平时形成的难以控制的饮食习惯,所以饮食上仍不合理。由于加班和应酬占用了很多时间,运动疗法也就像纸上谈兵一样无法执行。

3 小结

在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中,如果患者认识不到每一种治疗的重要性,或对某种治疗存在误解,就会影响血糖的控制,甚至诱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健康教育成为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健康教育目标达成与患者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地域等直接相关,工作繁忙、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农村患者依从性差,还需通过社区采取多种形式的个体化、系统化教育。可以针对患者存在的误区,以问题为导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适当增加相关的理论知识宣教更增长了患者的知识面。给予患者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提供社会支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用健康知识指导,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强化自我管理。使患者理解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性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和重要性,避免盲目治疗所致的危害。将掌握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有很大影响,行为改变能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减轻体重,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质量[17,18]。

[参考文献]

[1] 花霞. 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饮食治疗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53-555.

[2] 田素芬. 时间护理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4):17.

[3] 赵秋利,赵芳芳,郑守华.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39-41.

[4] 白锦兵,喻惠丹,余立平.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9):50-51.

[5] 林娟,李红,王小芳,等. 糖尿病俱乐部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68-370.

[6] 陆蔚,周健,包玉倩,等.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故障原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61-562.

[7] 朱禧星. 现代糖尿病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75- 177.

[8] 潘晓彦. 2种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饮食指导的应用比较[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53.

[9] 张桂华. 糖尿病饮食治疗中食物交换份的计算[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28.

[10] 南登崑. 康复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7-310.

[1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3-74.

[12] Mueller M,Jonathan M,Wilhard K,et al. Exercise capacity,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and outcomes six years afte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 Clin Rehabil,2007,21(10):923-931.

[13] Schulz KH,Gold SM,Witte J,et al. Impact of aerobic training on im- mune endocrine parameters,neurotrophic factors,quality of life and co- ordinative funct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J]. J Neurol Sci,2004,225:11-18.

[14] Atlantis E,Chow CM,Kirby A,et al. An effective exercise-based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life measur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Prev Med,2004,39:424-434.

[15] Taylor RS,Brown A,Ebrahim S,et al. Exercise-based rehabili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 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m J Med,2004,116:682-692.

[16] 郑丽君,吴治,王政.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疗法的护理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 2004,20(11):3-4.

[17] 沈勤,孙秋华,倪斐琳,等.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 2008,24(9):58-60.

[18] 杨嘉慧,王琦.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与自我效能的调查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 2008,24(9):7-10.

(收稿日期:2009-08-31)

作者:莫美珠

第4篇:产房护理管理制度 2

一、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进出产房前应更换工作人员进出产房前更换手术衣裤、拖鞋、戴好口罩、帽子,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2、产妇进出产房后应有专人陪伴,给予心理支持及指导,以防发生意外。

3、产妇在产程进展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积极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4、工作人员态度要严肃认真,对产妇应体贴、关怀,不能任意谈笑,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6、产房每日要全面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24~26℃,湿度50~60%。

7、凡无菌物品应有消毒日期及有效期,各类物品要定物、定位、定量放置,有专人负责,随时整理、消毒及补充。

8、每日检查抢救物品、药品,保持功能完好。

9、产房内一切物品不能随意带出,借物应严格遵守借物手续。

10、产后半小时内应进行新生儿早吸吮早接触。

11、接产后由接生人员及时、准确填写各项记录。

12、产后观察2小时,若无异常护送母婴返修养室(母婴同室)。

二、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应更衣,穿拖鞋,戴帽子、口罩。非产房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2、保持产房清洁、规范。产床、家具、台面等每日用含氯消毒液(1:100的84消毒液)擦拭,产房每日通风2次。每次分娩后,产床、器械等要及时清洁、浸泡、消毒、灭菌;用后的垃圾分类放置;墙面,地面每周用消毒液刷洗一次。分娩室要求无尘,对空气、物表,每月作细菌监测,并记录。物品表面细菌少于5cfu/cm2,空气少于10cfu/cm3。

3、无菌物品注明消毒日期和签名,产房器械,产包等物品一用一灭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4、产包≥2小时如仍未生产,应重新更换并再次消毒外阴。

5、干缸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消毒一次。

6、开启的无菌物品每24小时更换消毒。铺好的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消毒,并注明开启时间。

7、遇有急诊产妇(未知生化结果的),分娩后器械、被服等单独消毒处理;肝炎等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产房分娩。

第5篇: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

钥匙管理制度

1. 精神科钥匙采取指定专人管理,按规定发放。

2. 领取钥匙必须从病区负责人处领取,个人负责管理。钥匙只供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

3. 钥匙应随时放置于衣袋内,不得遗留在锁孔内和室内。 4. 钥匙勿让病人获取,更不应交给病人开门做事。 5. 持有钥匙的工作人员如已调离本部门,应及时交还钥匙。

6. 一旦发现钥匙丢失,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积极寻找并上报护士长、负责医生。

7.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加配钥匙、改装门锁。

8. 一旦发现门锁或钥匙出现故障,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修理,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9. 钥匙只限本病房工作人员使用。

健康教育制度

1. 护士应对每位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应贯穿在护理过程中,并纳入护理质量考核范围。

3. 护士应按护理程序对病人及家属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确定教育目标,制定教育计划,并不断评价有效性。

4. 根据健康教育分类,分别给予门诊教育、住院教育、出院教育。

5. 掌握健康教育的技巧,适当运用。其中包括护患关系技巧、护患沟通技巧、知识灌输技巧,行为训练技巧等。

压疮处理报告制度

1.发现压疮,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带来的,均要及时上报登记。 2.24小时内通知护理部,由质控员到病区核查。 3.填写皮肤压伤观察表。

(1)在“压伤来源”一栏中,病区内发生的要填清科室,院外发生要注明。 (2)在“转归”栏中,要填写出院、转院或死亡;在“预后栏”中,要填写清楚皮肤状况。

(3)根据皮肤压伤危险评分表及分期,按要求填写。 4.积极采取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5.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将此表交回护理部。 6.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病区月质控成绩挂钩。 7.对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患者实行评估,并给予预防措施。 8难免压疮实行二级报告制度。

(1)申报条件:必须符合以下两条:1)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需要严格限制更换体位(脑疝、颅高压、昏迷、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2)Braden评分≤9分,除具备上两条外,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条或以上:血红蛋白<80g/l或血清白蛋白<30g/l;骨折(股骨颈、骨盆、腰椎、胸椎);极度消瘦;严重水肿;躁动不安;大小便失禁。

(2)申报程序:病区护士长根据申报条件向护理部书面报告难免压疮病例,护理部质控员到病区核查,批准后登记在册。

(3)跟踪处理:对批准的病例,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护理部质控员每1-2周到病区对其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跌倒、坠床管理制度

1.值班护士动态评估病人容易跌倒的高危因素(年纪大于65岁,无人照顾的年老体弱患者,<7岁小儿,曾有跌倒病史、意识障碍、视力模糊、虚弱头晕、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卧床、躁动等),并及时做好记录。

2.病房内有充足的光线,注意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洗手间及病人活动区域应有注意防滑的警示标志。有潜在危险的障碍物要及时移开。

3.床单位设施、轮椅、平车的性能完好、安全。锁好床、轮椅、便椅的轮子,确保其安全。

4.做好健康教育,交待防跌倒/坠床注意事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体现,病床边挂标识牌,做好交接班。

5.值班护士发现患者不慎坠床、跌倒,立即赶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6.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判断,测量BP、P、R、意识及判断有无皮肤擦伤、骨折等。

7.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包括检查和治疗。

8.记录事件经过及病人情况。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根据病人伤情及时与家属联系。

防范导管脱落质量管理制度

1.妥善固定各种导管,并对每一根导管做好标识。

2.使用导管期间,应经常巡视、班班交接,保持导管在位通畅。 3.翻身及进行各项操作时,动作应轻柔,防止牵拉导管。 4.患者下床活动时,应预先妥善处理好导管。 5.向患者进行防导管脱落的知识宣教。

6患者各种导管发生脱落时,立即通知当班医生、护士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心理。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处理工作,认真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

防范吞服异物质量管理制度

1.评估病人的病情,对有严重消极意念及有食异物史的病人,要加强看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保护性约束。

2.病区环境宜清洁、简化,若有杂物及时整理。 3.病区危险品严加保管,班班清点,做好交接班。

4.病人入院或外出返回病区做好安全检查,防止病人拾取各种危险品。 5.发现病人吞服异物后,要安慰病人,稳定其情绪,争取合作。同时报告医师,采取急救措施。

6.吞服金属类物品首先要经过X线定位,便于以后复查追踪;吞服锐器者,要立即转外院急救处理;吞服体温表者让病人立即吞服蛋清或牛奶,食用大量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等),遵医嘱给予缓泻剂利于异物排出。

7.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有无腹泻、肠梗阻及内出血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8.严密观察异物排出情况,病人每次排便留在便盆内,仔细检查病人的大便有无异物排出,直至全部排出为止。 9.正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及交班。

防范噎食质量管理制度

1. 病人开饭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进食情况,并劝导病人细嚼慢咽,酌情协助,防止噎食,力争对噎食者早发现、早急救。

2. 对暴食和抢食病人,安排单独进餐,劝其放慢进食速度,适当控制其食量。禁止病人将馒头等固体食物带回病室。

3. 对年老或药物反应严重、吞咽动作迟缓的病人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吃带骨、刺的食物。必要时予以每口少量喂食,专人照顾。

4. 发现噎食者,就地急救,分秒必争。立即有效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同时通知医生。具体采取一抠二置的方法或海姆勒氏(Heimlic)手法。 (1)一抠:是用中指、食指从病人口腔中抠出或用食管钳取出食物。 (2)二置:是将病人倒置,用掌拍其后背,借助于震动,使食物松动,向喉部移动而掏之。

(3)Heimlic手法:双手环绕病人腰间,左手握拳并用拇指突起部顶住病人上腹部,右手握住左拳,向后上方用力冲击、挤压。 5. 配合医生进一步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护理。 6. 正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及交班。

防范烫伤质量管理制度

1.病人洗澡前应由工作人员调节好水温,洗澡时开关由工作人员管理,防止病人碰到热水管及水温调节阀。

2.加强开水炉管理,有防烫伤警示标识。

3.食堂供应的饭菜温度不可过高,夏季应将粥、汤等适当冷却后送到病房。工作人员喂饭时确保饭菜温度适宜。

4.开饭时做好病人的组织管理工作,避免抢食、跌倒而烫伤。

5.使用热水袋时,确保热水袋完好无损,热水不超过热水袋的2/3,对昏迷、瘫痪等感觉障碍的病人,水温不超过60℃。 6.一旦发生烫伤事件,按烫伤应急预案执行。

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报告值班医师,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颤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师。

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

3.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输液器包好放冰箱保存,与药房、检验科联系,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药品由药房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输液器等用具由检验科交相关部门检查。 4.出现输液反应及时上报护理部,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

第6篇: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护理2

在开放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管理护理工作的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外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管理模式。方法 根据专科要求,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化系统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严格的感染防控培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与法律意识教育,增强团队凝聚力。 结果 进入SICU的患者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无一起投诉事件发生,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基础合格率为100%。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SICU管理模式能提高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管理;开放式SICU管理模式 正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外科大手术不断革新,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术后立即实行精心而系统的监护尤其必要,建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有助于挽救了众多的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大大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1]。在临床将护理管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也方便护理人员的统一管理。

1.1 SICU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护理人员应该学习外科系统各专科疾病和扎实的ICU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规急救技术、治疗仪器等的使用,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纤维支气管镜,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了解一些危重症医学的核心技术,如呼吸支持技术、循环支持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等[2];仔细观察患者,高度警觉各种意外,且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

1.2国内外综合性ICU患者的医疗管理

一般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3种模式[3]。开放式:患者的加强医疗由专科医师或科室负责,ICU以护理人员为主体,她们根据专科医师的要求进行工作,ICU兼职医师只负责对患者监测。

1.2.1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1.2.1.1 增强护士职业道德感与责任心

SICU护士对患者在连续、动态和定量监护观察的同时,还要进行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到耐心、细心、爱心、体贴患者。保证患者安全是最基本准则。

1.2.1.2 注重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的培训

定期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包括系统的专科培训,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水电解质数值报告、血气分析报告、呼吸机的使用等。提高护士专科理论与操作能力,积极订阅与护理相关的杂志、刊物,及时更新观念,扩大知识面。

1.2.2 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是工作效率的源泉,流程决定效率。本科制定的护理流程包括:各项操作流程、危重患者抢救流程、不同疾病的护理重点及护理记录、呼吸机管道消毒流程、职业防护、应急预案等。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可以让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1.2.3 制定严格的院内感染制度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高危患者集中的区域,也是医院感染高发的部门,在各家医院感染监测报告中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通常为普通病房的好几倍[4]。 1.2.3.1 进入SICU病房前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换鞋。

1.2.3.2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5]。在接触不同患者之间,进行无菌操作前,处理污物后,进入或离开SICU时,均应认真洗手,以防交叉感染。

1.2.3.3 每天开窗通风,空气净化机净化空气,专用拖把拖地,用含500 MG/L有效氯消毒抹布擦拭床单,75%酒精擦拭各种仪器,每天更换吸引瓶、湿化瓶、引流袋。保持病房内温度在22~26℃,湿度为50%~60%。

1.2.3.4 严格探视时间及规定,可轮流探视,探视时要求家属做好隔离消毒措施。 1.2.4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6]。 1.2.4.1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护理安全和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护理人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较强的法律观念是做好SICU安全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关键[7]。

1.2.4.2 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技能考试,不定期抽查,加强业务能力。要求每一位SICU护士熟练掌握呼吸机、简易呼吸气囊等抢救仪器的使用。做到抢救时不慌乱。

1.2.4.3 每班检查抢救车物品是否齐全、抢救仪器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以备抢救时能争分夺秒。加强晚间护士人力,实行双班制,每班配备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与责任心强的护士和一名新护士。SICU护士工作年限越长,责任心越强,对病情变化分析与判断越准确,消毒隔离意识与无菌观念也更强,抢救技术也更熟练,这些都是SICU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8]。保证患者病情观察和各项治疗、护理的进行。 1.2.5 提高团队意识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工作中加强人性化管理,及时了解护理人员思想动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她们参与到管理中来,极大地调动每一位护士的积极性。重症监护室是无家属陪护病房,对患者病情观察、监测、抢救是一个整体的团队工作,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己任。工作中实施有效的合作能力,对患者的救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2.1 该管理模式的优势

2.1.1 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特长

中型综合性医院SICU收治对象多为普通外科、普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等手术科室行大手术或术前有内科合并症的患者以及围术期发生并发症需行循环呼吸等重要脏器支持的重危患者,这一收治范围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管理SICU具有很多长处。

2.1.2 可以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重症监护ICU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场所,ICU护士工作于危重病学科和先进医疗技术的前沿,目的使危重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护理人员在管理SICU中,将一改其长期以来以临床工作为辅的局面,对其知识结构、临床技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促使其不断学习及实践,努力提高认识来解决面临的种种困难从而带动学科发展;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在SICU中掌握的知识对临床护理工作也大有帮助。

2.1.3 可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

不仅可节省人力,而且可使外科系统重危患者得到及时的监管与救治,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ICU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危重医学的实践基地。由于外科系统重危患者的复杂性,这种管理模式体现了护理人员不可忽缺作用,加强了各科室对SICU的理解、合作和支持,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因素。

2.2 该管理模式的不利因素

2.2.1 SICU难以协调与其他各科的关系

SICU创建阶段,就希望得到其他科室的充分信任与了解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时间,需要SICU医护人员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加强SICU人员自身素质建设,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勇于承担相应职责,取得各科室信任和支持,才能逐步打开局面。因此,SICU医护人员应与各专科保持密切联系,以保障专科问题的处理。医护人员可以在这个空缺上发挥很大的作用。

3.1非封闭式SICU医师、护理人员是否需要专业化

通常当外科系统患者度过重危阶段后即从SICU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因此SICU只是重危患者的中转站,是重危患者阶段性护理治疗的重要枢纽。护理工作的管理是SICU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SICU要建立一支高水平和专业化的护理队伍,要求有较高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同时还应熟练掌握监护技术,熟悉各种ICU医疗设备的使用等。妥善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尤其要协调好与各专科医护关系。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及众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亦相当重要,故不断提高交流技巧与沟通能力也是SICU医师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

总之,SICU是一个很特殊的临床科室,如何使其高效运作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萧正伦,重症监护病房的进展与危重症监护医学.新医学,2000,31(5):305. [2] 肖正伦,覃铁和,黎毅敏.危重病监护医学与ICU.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32-33. [3] 周春发,重症医学的发展和展望[J]. 重庆医学,2009,38(20):2521-2522. [4] 袁晓宁,杨雪松,马谢民.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47-49. [5] 戚小敏,赵贵荣,王悦,等. 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 [6]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49. [7] 钱书清,何茵. ICU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J]. 护理研究,2008,22(增刊2):186-188. [8] 王君华,刘淑霞,刘方. NICU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231-232.

第7篇:三甲医院护理核心制度问答题2

1、试述护理业务查房制度的内容?P44

2、交接班制度中规定的交接班内容包括哪些?P42

3、发生针刺伤后伤口应马上进行哪些处理?

4、一级护理的内容有哪些?P43

5、《护理工作规范》一书中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了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请谈谈输血查对制度包含哪些具体内容?P41

6、简述体温计的三种消毒方法?

7、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七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P40

8、 试述七步洗手法的步骤?P5

9、 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技术包含哪些基本措施?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医疗废物如何正确分类? 分级护理制度中护理级别包括哪些? 如何组织临床带教查房? 简述医嘱查对制度的内容。P40 简述特级护理的适用对象和护理内容。 简述无菌物品存放架的管理要求。p3 手卫生的概念。P5 护士进行细胞毒性药物配置时的着装要求。P41 发现病人脉搏短绌时,应如何正确测量?P68 什么是浅昏迷? 肠蠕动增强和肠蠕动减弱分别见于哪些病人?P85

第8篇:2.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及措施

陆良培芳医院

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保障制度及措施的补充

为了进一步推动优质护理活动,保障临床科室优质护理按方案及要求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特制定本保障制度及措施:

1.建立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药剂科、后勤科、信息设备科、财务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供应室、药剂科、后勤科实行下收下送,减少护士从事非临床护理工作。

3.根据科室人力资源情况,有计划招聘护理人员增加到各科室,使全院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4:1。

4.为科室增加护理辅助用具。

5.护士长每周向护理部反馈优质护理服务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护理部给予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逐级汇报。

6.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和解决优质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不断持续改进。

7.科主任、护士长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第一责任人,2013年凡通过上级对我院“优质护理病区”验收达标的临床科室,给予科室奖金6000元进行表彰。

陆良培芳医院护理部

二0 一三年七月修订

第9篇:护士长作为病房护理工作的管理者 文档 (2)(xiexiebang推荐)

护士长作为病房护理工作的管理者,对提高本病区护理水平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病房护士长是最基层的护理管理者,护士长管理水平及能力直接关系到病区护理工作的效率与业绩,护士长管理艺术直接影响着科室人际关系的和谐。护士长管理工作的优劣不仅体现在科室的效率与业绩上,还应体现在科室员工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是否有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医患关系上。严格的考核制度可增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谐的人际关系、愉悦的工作环境可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集体的凝聚力,才能出现高效率、高业绩的工作成果。一个科室要达到这样的管理目标,我认为护士长的管理理念、管理能力、管理艺术尤为重要。

本人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已有8年多,先后在手术室、骨科担任过护士长管理工作,护士长虽然职务不高,但我深深感受到护士长在科室的责任与作用有多么的重要。每到一个科室工作,我都会尽快熟悉和掌握本病区的各项护理工作特点。通过与科主任、医生、护士之间的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科室每个护士的工作能力、性格特点等等,寻找出科室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根据本科室护理工作特点,存在的问题与症结以及科室护理人员的配备情况等,制定护理工作计划、目标、制度、考核标准和办法,并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完善。通过8年多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践,体会颇深,现阐述如下: 1 病房护士长要有创造性的护理管理思维

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护士长的人格魅力。护士长的仪表、谈吐、学识、工作作风与能力备受病人和科室成员的关注。因此护士长在工作中要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要勇于创新、善于接受新的护理技术、新的管理理念;要有一丝不苟、严以律已的工作作风;要有衣冠整洁、精神抖擞的精神面貌;要有和蔼可亲、谈吐优雅的高雅气质等。因为护士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位护士和周围的人。如在护理工作中碰到护理难题或新的护理技术,护士长要亲自解决和不断摸索、学习,直到弄懂、掌握。当然,这需要护士长平时注重业务学习与预先掌握新的操作技能。当碰到特别脏累的护理工作时,护士长不应该躲避,只指派别人去做,而要以身作则,率先带领护士去完成。在风险与责任面前,在脏与累的护理工作面前,护士长不是推脱,而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其她护理人员。面对细微的医疗护理工作,我时常告诫身边的护士——工作的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一个承诺,而是要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小到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能带给病人不同的感受。如在护士查房时我发现个别病房物品摆放零乱,当询问到当班护士时,护士总是说病人不配合,不让整理物品,有时还发生不愉快的事。针对这种情况,我并不是一味责怪当班护士,而是亲自带领她们到病房,让她们看我是怎样去做的。我微笑着问候病人,耐心仔细的和病人交流沟通。当了解到病人是怕我们整理物品后,自己不方便拿、放物品的情况后,我语气柔和的告诉病人:“我们会把您常用的物品放在您容易取放的位置。”一边轻快地帮助病人整理好物品,并真诚告知病人:“如果您有什么需求,您可以随时按铃呼叫,我们护士也会随时巡视病房,更会随叫随到。”主动亲切的问候,温柔体贴的行为感动了病人,得到了患者的理解,自己的言传身教也感染了科室的每一位护士。护士长严谨的工作作风,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体现出一个人自身的修养与气质,也是一个人魅力的散发,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在集体中的威信,科室的服务质量和护理操作水平获得了医院及病人的好评。 2 护士长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及目标

护士长工作繁忙杂乱,一个优秀的护士长在日常管理中要合理安排工作,及时制订出护理工作计划及目标,按照计划有序完成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在临床上,我经常看到有的护士长在工作中忙这忙那,没有工作计划,工作找不到重点,结果科室总是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医疗护理工作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那么护士长工作也应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来进行护理管理,能否让病人得到合理、安全、便捷、优质的护理和医疗服务,表现在医护人员对病人的救治是否及时到位;对病人的病情观察是否细致入微;对病人的治疗与护理是否合理安全等等,这些不仅是医疗服务、护理服务质量的体现,也是影响病人预后的关键因素。护士长日常管理工作无论有多忙,但决不能够忽视对病区病人动态情况的掌握;不能忽视对病人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合理安排;不能忽视对病人的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监测与控制,护士长通过交班报告、护理记录、查房等,掌握每天病区病人的病情、心理、生理状态以及护士对病人实施的各项护理、治疗工作是否及时到位,完成质量好坏,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危重病人存在病情变化快、病残率和病死率高,出现医疗纠纷风险也最大的特点,在查房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解决,并能提出许多前瞻性护理问题,把潜在性的危险消灭在萌芽中,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要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护理服务不仅要满足病人的明确需要,而且要满足其隐性的需要;护士长不仅要指导护士做好治疗、护理工作,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因素等。

护士长在日常工作中不应随意离开病房,特别是在治疗工作很繁重的上午更不应离开,如果确有急事需要离开时,要告知科主任和值班护士,并与科内保持通信畅通。护士长日常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意料不到的事情,打乱原订的工作计划,如遇突发事件等,护士长要保持清晰头脑,镇静自如,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制定出解决的办法,才能有条不紊完成各项护理管理工作。

3 合理制定各项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和工作制度

护士长根据本病区护理的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与症结和护理工作目标,结合本科实际制定出各项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和具体工作制度。因为护士不会做你所希望的工作,只会去做你布置的和考核检查的工作。所以,护士长要按工作考核细则去检查督促和指导护士的各项工作,否则,没有强有力的考核措施,护士就会不以为然,容易忽视和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在护理管理中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护理工作实际,制定了各项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办法以及各项工作制度。如:基础护理考核标准、各班工作考核标准、护理记录考核标准等,制定了请假制度、交接班制度、奖金分配制度等,严格按照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工作制度进行护理管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人员,加强了护士工作责任心,保证了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护理工作既有独立性,又有极强协作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护士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上一班护士与下一班护士之间等协作关系非常重要,因此我在制定护理工作考核办法时,针对护理工作这一重要特点,在考核制度上规定连带责任,明确主次责任之分,严防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4 护士长要不定期对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控制与检测

制定各项护理工作考核标准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如何认真落实各项考核标准,有效的实施控制与检测,是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护士长应根据护理工作特点把护士分为若干组,如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工作检查小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管理小组和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小组等等,各组指派一名工作认真负责,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管理经验的护士任小组长,要求每组定期对各自负责的护理工作进行自查并做好记录,护士长和各小组长不定期对各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当月奖金挂钩。尤其是对护理高风险时段的护理工作,更要合理排班和加强质控。护理高风险时段为节假日、交接班及工作繁忙时或特别空闲时以及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段是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为确保这一时段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完成,保证患者的安全,我们建立了护理薄弱环节质量标准,组织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参与护理薄弱环节质控检查工作,并分时段完成,要求质控小组人员每周对晨间、午间、夜间及节假日护理工作质量随机检查和指导1~2次,对查出的问题,护士长在护士早会上进行通报,根据情况作出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此时段一定要确保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完成,杜绝因巡视不到位或治疗护理工作未及时完成而引发的医疗差错、纠纷和护理质量八小时内外不一样的现象。在此阶段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适时加强人力调配,实行弹性排班。

科室要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考核登记本,在护理工作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进行整改解决,并详细登记。护士长要经常和科主任、医生、护士以及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听取他们意见,全方位的了解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每月定期召开护理小组会议,及时传达医院和护理部对本科护理工作的要求,总结通报上月护士工作考核情况,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强调护士长对护士进行工作考核时,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奖罚分明,这样才能调动每个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5 护士长要具备极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领导艺术

一个病区不是一个独立体,是由一定数量的医生、护士、工人、患者组成的,并和医院许多科室及部门有工作协作关系。护士长不仅要协调好与科主任、各级医生、护士、工人、患者及家属等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医技科室、后勤部门等单位的协作关系,如此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护士长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生活背景和不同性格的人,一定要树立尊重他人、真诚待人、心平气和、知错就改的处事作风。

在护理工作中难免会发生医患矛盾,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多进行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医护人员就会理解和原谅患者和家属的过激言语及行为。在工作中碰到不可避免的医患矛盾时,要求医护人员尽快把情况汇报给护士长和科主任,医护人员不要和患者及家属发生正面冲突,由护士长和科主任出面解决问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每个医护人员多给患者及家属一点理解、一点耐心、一点关心、一点责任心,就能构建好一个和谐的医患环境。

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协调好医护关系,加强医护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工作关系,很多人认为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从属关系,其实不然,医护关系应该是一种专业不同的工作关系、一种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协作关系。医护工作配合默契,会使医疗工作与护理工作完成更加完善。建立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医护关系,护士长的引导和桥梁作用尤为重要。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往往会因医生下医嘱或开处方不及时等与医生发生小摩擦;在利益分配上,医生又认为自己贡献大等等与护士发生小冲突,作为护士长不能偏袒自己的护士,也不能一味退让回避。护士长要勇敢的面对问题,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与科主任、医生协调,寻求出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总之,护士长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创新理念、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协调能力、领导技巧等等,深深影响着一个病区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科室人员关系的和谐,因此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和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科室各项管理目标和工作任务的实现。随着医疗制度不断深化改革,护理这一保障人类健康的职业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将创造性思维贯彻运用到护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护理工作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确保病人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服务,最终达到病人满意、科室和谐和安全增效的多赢局面。

上一篇:组织生活会活动方案下一篇:癌症早期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