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后勤工作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文章围绕如何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职院校示范建设进行了阐述。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院后勤工作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院后勤工作管理论文 篇1:

独立学院后勤工作人员的心理特点及其管理

[摘要]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与传统公办高校有着本质区别,又有别于一般的民办高校。这就决定独立学院的后勤工作人员的心理以及对其的管理都有着其特殊性。

[关键词]独立学院 后勤工作人员 心理特点

独立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独立学院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体制特殊,又有别于传统上的民办高校,它为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探索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模式提供了新的实践环境。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后勤服务管理如何适应独立学院这种新体制的发展,如何在这一新的环境中探索出新模式、新途径,是影响整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后勤管理的效能,必须充分认识学校后勤人员的心理、行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管理。

一、学校后勤人员的心理、行为特点

学校后勤人员包括后勤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工人三类人员。后勤人员的心理素质的管理是后勤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后勤人员一般可能产生以下一些心理冲突:

(一)渴望尊重与自卑心理并存的冲突。这是后勤领导与后勤一般人员最为普遍的心理冲突。学校后勤要全方位地为师生服务,工作任务重,难度高,后勤人员期望获得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的同情、理解和尊重,生怕吃力不讨好:另外,他们自己认为学校后勤职工是配角,文化低,有一种失落感和压抑感,普遍比较自卑,有的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

(二)渴望友好相处与不善于相处的冲突。后勤人员重信任,讲交情,需要与别人交往,在交往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希望形成良好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同志关系、服务者与服务对象关系。由于后勤人员一般文化素质偏低,不注意心理素质的全面培养,不善于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各种关系,常常以“父母儿童”或“父母成人”的心态与人交往,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恶化,并无法改善、协调,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心理隔阂。

(三)渴望公平分配与分配偏低的冲突。后勤人员与教师相比,比较讲究实际,渴望公平分配。他们注重短期内的经济利益,希望领导说话算数,答应的要求及时兑现。在后勤内部,由于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奖金分配的公平与否成了最普遍、最突出、最富有刺激性的问题。后勤职工不仅把眼睛盯在工资奖金的绝对值,并透过工资奖金工资奖金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分析学校领导、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感到不公平、不合理,自尊心就会受到挫伤,随之产生不满情绪。

(四)渴望迅速解决问题与复杂现实问题的冲突。后勤人员大多数工作目的明确,乐于服务,任劳任怨,行动敏捷,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渴望迅速解决师生的難题。但是,由于后勤工作受诸多条件的制约,很难适应教学和师生生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的需要。这种现实问题与解决问题、客观需要与满足需要的矛盾,始终表现在后勤服务之中,有时甚至相当突出和尖锐。

(五)渴望做出成绩与安于现状的冲突。后勤人员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做着大量、繁琐的各项具体工作。在工作中,大多能克服困难,任劳任怨,他们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做出成绩,获得领导及同事肯定,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后勤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后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各个后勤岗位上,只要有一件事未做好或一次工作失误,人们往往会对其工作全面否定,因此后勤人员认为“多做多缺点,少做少缺点,不做无缺点”,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及创造性。

二、后勤人员的管理及积极性的调动

(一)进行角色置换,增加管理工作的感情投入。针对后勤人员重情义、重地位平等的心理行为特点,后勤领导应重视与后勤人员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感情激励。后勤领导只有同职工打成一片,推心置艟,同甘共苦,设身处地体会职工的合理要求和心理反应,了解他们的困难,才能有效地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后勤领导更应加职工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后勤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消除自卑心理。

(二)及时处理人际冲突,增强群体的凝聚力。针对后勤人员不善于与人相处,冲突频繁的心理行为特点,后勤领导要及时处理人际冲突,经常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形成和发扬职工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如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等,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全面培养和锻炼职工的心理素质,减少人际冲突,增强后勤集体的凝聚力。后勤管理者在进行后勤队伍建设时,必须努力使结构合理化,搞好优化组合和人员调整。力求把那些不合理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后勤群体经常保持青春活力。

(三)完善分配体制,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后勤领导要把提高职工经济报酬并分平分配作为促进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分配是否公平是后勤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后勤群体中存在着比较心理现象与保持分配上的公正感这种心态。公平只是相对的,后勤领导一方面要引导职工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能力与努力的竞争,纠正非纯收入的脱离贡献大小的盲目攀比思想: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按劳分配,凭贡献大小获取报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四)确实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增强领导集体的影响力。后勤领导要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对后勤职工合理的、正当的需要尽可能解决,不合理的需要给予教育、引导,条件一时达不到要说明情况,并创造条件逐步解决。这样,后勤职工就能体会到组织的关怀、心情舒畅地工作。还要为职工提供技术培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更好更快地解决师生的难题。正确处理好后勤人员的心理挫折问题,也是调动其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正确认识和谅解,富于同情心,耐心帮助:要提供创造一些机会,使受挫折者能抒发情绪,宣泄心中的压抑等等。

(五)运用奖惩手段,发挥领导人员的榜样作用。奖惩是管理过程中经常运用的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管理效果的有效措施。恰当地运用奖惩,可以使职工的心理品质向管理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职工在工作中勤奋创新,努力进取,表现出强烈的成就欲望,我们便运用各种方式的奖励来强化;当职工在工作过程中敷衍了事,马虎草率时,运用恰当的惩罚措施,来纠正不良的心理行为。在运用惩罚前要告诉职工应该怎样做。出现有所改正的表现时,随时给以正面强化,予以巩固。

后勤领导者的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是一种无声的命令。领导者的优良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能有力地感染职工、教育职工。而领导者搞不正之风,就会使职工不信服,甚至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作者:戴建花

学院后勤工作管理论文 篇2:

试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摘要]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文章围绕如何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高职院校示范建设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示范院校

[作者简介]罗筠(1965- ),女,贵州遵义人,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贵州贵阳550008)

[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学者提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真正把教学质量当作院校发展的生命线。

2007年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高职示范建设单位。一年来,学院瞄准“管理示范”目标,高度重视内涵发展,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高了整体教学管理水平。以下,本文将详细阐述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实践。

一、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自示范院校建设开始后,学院狠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理清了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完善了院、系(部)及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督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三方面组成。在教学管理体系方面,主要推行具有高职特色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完善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等;在教学监督系统方面,对全院各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督导,对基本教学资料和教学管理文件进行抽查,对日常教学秩序、教学纪律进行巡查,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活动,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或个别访谈,听取师生对教学、管理、后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质量评价系统方面,对教学的主要环节制定质量标准,对各专业教学的实施状况和新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管理机构由院长办公会议、教学工作委员会、主管副院长、教务处、各系(部)及教研室组成。院长办公会议负责重大教学决策;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教管、教改项目审定;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教学运行的指挥;教务处负责教学日常事务管理协调;系(部)及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教学任务。

同时,学院借鉴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现代管理理念,注重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为此,学院主要落实了三项工作:一是领导重视;二是注重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从整体上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能力;三是建立管理人员能进能出、能升能降的选拔评价机制。

此外,学院牢固树立了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从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师、学生、管理、政策、体制等)入手,把好质量关;抓好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建立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实行教学工作督导制,选择一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思想先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退休教师组建教学工作督导机构,经常进行教学督导;建立听课制度,学院主管教学的领导及教务处长、系主任定期深入课堂听课(包括实验、实习课),全面了解教师教课与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并与学校的激励机制和

约束机制相结合,合理奖惩。

二、高度重视过程监控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为此,高职教育需要一个可操作的、切实可行的长效质量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具有科学性、实效性、预警性、竞比性、自激性、群体性、多层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特别要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建设。为此学院将实施多年的教师学期量化考评系统转型为注重过程监控与管理的预警考核系统。示范建设开始后又创建了“双加(质量加建设、监控加预警)”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以ISO9000族标准的规范质量管理为理论依托,把教学常规管理与改革创新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1.“双加”系统的体现。(1)机构及其职责权限;(2)程序,包括制度、标准、手册、检查并使之文件化、档案化;(3)过程,即对全过程加以控制,是面而不是点;(4)总结,不断地总结、评价、改进质量体系,使之呈螺旋式上升。强调教学个体的过程监控,对教师教学的每个环节和专业的教学设计、课程改革与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堂与实习一体化等内容进行表格化的记录监控。“双加”系统的实施表格共15个,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个体教学规范度;个体水平与教学改革;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学生访谈;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教研活动;教师工作量(配附表);就业导向——态度、知识、技术技能;就业导向——学习制度模式方法;就业导向——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就业导向——实习基地、校内实训、证书制度、教学评估;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实训项目及格率;示范建设教学绩效考评——岗位实习系统设计与监控;示范建设“双加”保障——示范辐射效应。

2.“双加”系统的具体组织。(1)由分管院长主持,教务处、教学督导组牵头,依靠各系部组织实施。体现自激性,JWB-Z质量监控部分以自评为基础,JWB-J建设评价部分均由系部自评,JWG-Z(J)以个人自评为基础。(2)预警级对单项为10分制:严重预警——黑色(<4分);一般预警——红色(4~6分)。(3)评价和预警措施。按总分排序,学院给予奖励,奖金发放“双线”计算。个人黑色预警期间缓发全部岗位津贴或课时费;红色预警期减半缓发,在四周内解除可不受影响。预警解除需当事人填报“解除预警申请单”,相关人员主持复查,判定预警解除或调减等级,签认后有效。当预警解除后即补发岗位津贴或课时费,但最多只补发一个周期。预警期最短为2周。(4)真实性保证。当抽查与自评不符时,细微偏差按抽查评价认定,重大出入(抽查结果与自评相差大于2分)则按抽查评价减1~3分认定。

总之,“双加”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强调教学的过程监控,全量化评价控制教学质量,激励教师群体,以进一步规范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监控机制,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三、用人单位、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于2007年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教学环节及管理的工作手册和管理标准;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教学和以学生为服务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和学生家长的需要,尊重用人单位的要求,根据他们的意见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内涵发展;推行“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规范有序的计划、实施、检查、考核、总结的闭合运行机制;明确管理目标,规范管理过程,细化管理单元,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1.用人单位参与。(1)兼职教师管理。为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学院从用人单位聘请了兼职教师,这些教师,特别是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接受学院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管。在严格执行《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前提下,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校外顶岗实习兼职教师管理实施细则;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兼职教师库;明确校外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的责任与权利;制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细则》,企业兼职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由企业监控,学校参与管理。(2)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定《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根据企业提供的岗位及用人数量,为学生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和指导教师;企业选派能工巧匠负责学生的岗前培训。

学生顶岗实习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教务处负责顶岗实习制度的制定、检查评估以及重大问题的处理;教学系部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班主任负责毕业生的跟踪与联系。顶岗实习学生由系部指定专人监控,掌握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同时,学院还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登记,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2.社会参与。学院立足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两个传统优势专业,充分利用专业师资力量,大力开展工程测量设计、技术改造、技术指导等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工作。

汽车系“依托行业、校企互动、订单办学”,与企业联手推行社会承认度高的成功范例;路桥系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系处一体”,凸显特色。几年来探索成功的办学模式有:“旺工淡学”“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前店后校”“订单培养”“双元制”等。随着办学模式的转变,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有品牌,如“交职院—海尔技术服务中心”“路桥测设处”“交职院—驾驶培训分校”“汽车检测站”“交职院—东风雪铁龙汽车‘4S’店”“交职院—工程检测技术中心”“交职院贵阳公交—汽技术服务站”“交职院贵阳公交—汽车总成维修中心”“贵州省第二、第八十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14个,成为实训实习、技能培养、职业鉴定、服务社会、支撑新模式的平台,让社会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学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来。

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成果

2008年,为贯彻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紧密配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学院又制定了“双加”2008评估版。其基本思想是:在过程中认真做好学院有关教学方面的自评,为专家评估打好长效基础;最大可能地增强数据库的信度、效度,适时评价、预警和促进;在“指标体系”的框架下,注入各系部及教师个体的激励因素,增添竞比动力;着眼于操作,在必要的前提下尽量简化,为教学评估做好充分准备,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至今,学院已实施了5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及8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改革试点;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5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3个教学项目获贵州省第七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优化了实训基地方案,细化了设备购置计划;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培养,使学院的教学质量上了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3]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Z].2008-

04-09.

[4]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jvtc.jx.cn/sfx_news/news.asp?id=50,2007-11-12.

[5]教育部成人高等院校、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要点[EB/OL].http://www.lszyxy.com/html/jwky/gzzd/20071030/358.html,2007-10-30.

[6]范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7]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作者:罗 筠

学院后勤工作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分校区管理体制改革及学院调整的思考

摘 要: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以适应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扩张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推动高等教育前景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学校分校区管理模式、出现的问题、改革的思路、学院的调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分校区;管理;体制;改革;调整

为进一步加强分校区的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功能,着力构建符合我院实际具有学院特色“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校区管理的新体制,现提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小行校区管理体制改制及学院分布调整的几点思考:

一、校区管理体制改革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学院现有和下一个五年事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三育人”服务为宗旨,以科学发展统领分校区建设、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全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争先创优,不断增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努力开创分校区全面建设和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1.结合院情,实事求是。坚持从院情出发,从分校区的工作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定位,分步实施,稳定推进。

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坚持进一步发挥和增强各相关只能部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后勤处、保卫处、图书馆等)职能延伸中的指导、监管、配合、互助的各种优势,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着力强化和扩大小行校区管委会属地区域管理与协调服务的各项职能,进一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3.明晰职能,明确责任。坚持按工作职能的区分,认真履行各部门、各级的工作职责,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接待,谁落实”。

4.优化配置,实用精干。坚持按需设岗,动态管理,认真落实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从简设置管理机构,精干配备管理人员,为建设好管委会领导班子和工作团队,奠定坚实基础。

5.完善制度,形成规范。坚持以修改、完善、创新各类管理制度、规范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分校区各项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目标迈进。

(三)改革的基本目标

紧紧围绕我院现有和下一个五年事业发展和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分阶段积极而稳步地推进分校区管理体制由“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向“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转变。通过优化校区定位,科学设置机构,择优配置人员,强化各级职责,健全制度规范,加强团队建设等有力举措,逐步建立起符合我院实际,具有我院特色的分校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达到“职责清晰,制度健全,质量为本,管理优化,协调顺畅,服务规范,保障有力,勤俭节约,安全高效”的工作目标,实现分校区全面建设的新突破、新发展。

(四)改革的基本内容

1.管理体制

建立以管委会属地、区域管理为主体,与相关部门职能延伸紧密配合、协作的“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1)管委会受院党委、行政的指派,全权履行管理与协调小行校区的教务、学工、团委、后勤、保卫、图书馆及构建外部工作环境等工作职能。教务、学工、团委、后勤、保卫、图书馆等部门的工作职能由“职能延伸管理为主”向“职能延伸指导为主”转变,并分步调整到位。

2)小行校区内设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行政关系和组织关系、外聘人员的聘用与管理,纳入管委会的管理序列,由学院统一任命。

3)小行校区内的各类服务和经营项目,均列入管委会的管理范畴。

2.工作职能

分校区管理体制的转变,扩大了管委会的工作职能,强化了属地区域管理的主体责任,主要体现在:

1)教学管理、服务、保障的工作职能。分校区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由院教务部门统一领导、计划和安排,分校区设置的教学管理机构和配备的教学管理人员隶属教务处管理序列,具体履行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服务和保障等工作职能,确保教学计划的按时完成,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学保障的及时到位,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分校区管委会则履行属地具体服务、保障与协调的工作职能。

2)学生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①现阶段,在校区布局未做调整的情况下,分校区的学生管理工作,仍将继续实行院学工部门“职能延伸管理”为主,与管委会属地具体协助、配合相结合的成熟的工作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分校区学生工作管理科、分团委要自觉接受院学工部门和团委的领导,在院统一组织、指导下开展工作,切实把院部署的学生条线上的每项工作,扎实地落实到每个校区;同时,要切实负起属地管理的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密切关注所在校区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热议焦点,及时了解、掌握和反馈学生群体中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意见,使所有涉及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及个人利益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②随着校区布局的优化调整,条件成熟时,管委会将承担起分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

3)后勤管理、服务、保障的工作职能。后勤工作职能的调整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分校区的后勤管理、服务、保障的工作职能,将从院后勤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能中分离,纳入管委会属地管理工作职能的范畴。具体工作职能如下:①学生食堂的管理与服务;②学生宿舍的管理与服务;③校区楼宇的公共安全与保洁;④校区室外环境的管理与保洁;⑤校区绿化管理与养护;⑥校区内各类零星维修、维护与服务;⑦校区水、电、气的管理与服务;⑧校区班车和医疗服务与管理;⑨校区各类经营与服务项目的管理与协调;⑩后勤所属各类聘用员工的考核与管理。管委会应与院后勤管职能部门紧密合作,主动接受工作指导和帮助,共同创造和建设分校区各项后勤管理、服务、保障工作“安全、优质、节俭、高效”。

4)安全保卫的工作职能。安全保卫工作职能调整也是这次改革的重要方面。新体制下,管委会将作为属地安全保卫工作的主管部门,其所属安保办则具体履行校区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职能。具体为:①校区进出的安全管理;②校区治安和公共秩序的管理;③校区各类安全隐患的查处;④校区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与控制;⑤校区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⑥校区消防安全工作、设施器材的检查和组织防火演练;⑦校区车辆管理;⑧建立、健全各类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和处置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⑨安保聘用人员的考核与管理;⑩制定与完善各级、各类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校区安保办还必须自觉接受院保卫处工作指导,特别是在重大活动中,要坚决服从并完成院保卫处赋予的具体安保工作任务,共创省平安校园。

5)构建校区内、外和谐工作环境的职能。这是管委会又一重要的工作职能。首先,管委会应积极加强与院内各职能部门、学院的联系与交流,虚心接受各职能部门、学院对分校区服务、管理、建设和发展等,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共同营造校区和谐、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其次,管委会还要与院后勤、保卫等部门一道,积极加强与校区属地政府、公安、消防、交警、供电、供水、供气、环保、环卫、绿化、食品监督和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和友邻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保持良好、稳定的合作、共赢的工作关系,切实保障好我院的整体利益和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努力创建校区和谐、融洽的外部工作环境。

6)党、团、工的工作职能。校区直属党支部、分团委、分工会都在院党委、团委、工会对口直接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开展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做好分校区党务工作、共青团工作和分工会工作的职责和义务。

(五)改革的实施步骤

分校区管理体制改革,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2013年9月~10月,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确定改革方案。在认真组织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完成改革方案的起草、征求意见、充分讨论、修改、定稿,力争本年度4月中旬前,经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批准实施。

2.确定岗位人选。按照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和操作程序,根据现有机制,择优选配各岗位的管理人员,力争年底前到岗履职。

3.组织工作交接。因管理体制的转变和工作职能的调整,本阶段的工作交接主要涉及三个部门。即:管委会、后勤管理处和保卫处,要认真组织好各项管理工作的交接,建立登记,明晰移交,力求做到无缝对接。全部交接工作于2013年12月底前结束。

4.改革方案运行。依据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分校区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校区布局调整。根据校区的重新定位,在寒假前对三个校区的布局进行统一调整,2014年2月开学后全部调整到位。

6.不断完善改进。密切关注改革方案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尤其要善于发现问题和不足,主动倾听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改革方案进行调整、改进和补充,确保改革达到预期目的。

第二阶段:根据分校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的运行情况和校区全面建设的需要,条件具备时,则适时推进第二阶段的改革进程。

(六)改革的工作要求

1.各级高度重视。分校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院党委、行政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事关全院发展、建设的大局。因此,全院各部门、各学院,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行动上积极支持,服从大局,服从调整,切实履行好各级承担的工作责任,圆满完成院赋予的工作任务。

2.择优选聘人员。分校区设置管理机构和工作岗位“从简、精干”的特点,必然要对所聘的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聘任思想基础好,工作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管理人员,将是这次择优选聘工作明确的用人导向。为此,我们要在院党委组织部、人事处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按照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和科级干部聘任的基本条件,结合分校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规范、严谨的工作程序和步骤,择优聘任科级管理干部和一般管理人员(个别岗位,如果院内没有合适人选,亦可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从源头上,打好分校区队伍建设的基础。

3.严密组织实施。全院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学院,要坚决贯彻落实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切实抓好本部门、二级学院各项改革工作的落实。特别是改革任务比较重的职能部门,更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全院大局出发,细心准备,严密组织,把握细节,规范操作,做到资料清晰,台帐齐全,交接有序,无缝对接,不留遗憾。确保分校区管理体制的转变平稳过渡,确保分校区各项管理、服务和保障工作,按部就班,有序进行。

4.做好思想工作。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顺利实现分校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分校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校区定位的调整等,必然涉及到相关部门、二级学院的利益和师生员工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特别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有效地开展工作,沟通思想,更新观念,求同存异,形成共识,把全院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全院的大局上来,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为各项改革工作切实取得成效,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

5.相关问题处置

1)外聘人员的管理。分校区所有外聘人员的管理,仍将采用院以往的管理办法。即:外聘人员与管委会、后勤服务总公司三方共同签订用工合同。管委会负有直接领导和管理责任,负责外聘人员的考察聘用、工作安排、日常管理、工资和奖金的审核与批准等;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代发工资和奖金,并负责办理社会劳动保险。

2)金龙卡的服务与管理。分校区学生食堂金龙卡的服务与管理,除微机管理员(兼收银员)的聘用与管理归属管委会外,其他仍按现行的管理办法运行。

3)给予管委会相关政策倾斜。分校区管理体制转变,处在刚刚起步的创业阶段,人员新,底子薄,基础差,既无成熟经验借鉴,又无现成模式效仿,因此,管委会不仅需要院党委、行政在工作上强力支持,同时,还需要在经费投入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基本思路为:在院不额外增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对管委会承担的管理、服务和经营项目,产生效益后与院的分配上,给予政策倾斜,加大管委会的分配比例。即:①管委会所管校区内,所有项目承包与物业化管理相结合的服务项目,经费包干,年度结算后,产生的效益,以适当比例列入管委会收入。②校区内所有外包经营的项目,按年成租金的30%提取管理费用,列入管委会收入。③其他自主创收的收入按50%提取管理费,全部列入管委会收入。④上述收入均按适当的比例,作为管委会的发展基金、奖励基金和主任基金,由管委会按院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⑤以上政策暂定3年。即:自2013年9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1日止。期满后视情况另行修订。

二、小行校区学院分布调整

随着我院事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院的宏观方针政策。目前小行校区的教学、办公、住宿等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学院的事业发展需求,必须下决定调整到位,方可做到节约、高效。

(一)现有学院分布状况:

小行校区现有5个学院,教职工70人,学生1566人,其中:社会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18人,学生349人;学前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21人,学生538人;教育科学学院现有教职工21人,学生254人;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4人,学生288人;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现有教职工10人,学生137人。

(二)学院重新调整的理由

1.社会发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是横跨一校两区(其中社会发展学院浦口校区有学生236人,教育科学学院浦口校区有学生628人),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

2.随着学院事业发展的不断进步,现有格局将使办学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尤其以学前教育为龙头专业发展的新型师范院校的需求。

(三)存在弊端

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实验室需搬迁。

(四)调整方案

将社会发展学院在浦口校区的236人搬迁至小行校区,同时将教育科学学院在小行校区的254人搬迁至浦口校区,结束两个学院一校两区的状态。长期保持小行校区4个学院,即:社会发展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此项调整可进一步发挥各校区的优势,整合办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作者:应正兴

上一篇:工地个人实结下一篇:公司实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