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年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工商管理学年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2016年11月19日,由中国财务学年会主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和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在暨南大学召开。西南财经大学郭复初教授、樊行健教授,南京大学朱元午教授等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主任黎文靖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副校长宋献中教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东辉教授分别致辞。

第一篇:工商管理学年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学年论文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路径与策略研究

摘要:学年论文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从主客观方面分析了影响学年论文质量的因素,提出了通过指导环节重构来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严把三关来控制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年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策略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具备系统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知识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针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并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当中,离不开文献研究、信息分析综合、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等能力的培养。学年论文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届的学年论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写作水平普遍不高,距离工管复合型综合人才的培养目标仍有不少差距。因此,分析影响学年论文写作质量的因素,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对策,有助于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

1影响学年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1.1客观因素

开课学期和时间安排。在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学年论文为一般必修课程,学分为1分。文献检索与学年论文1安排在第4学期,学年论文2安排在第5学期,学时数均为1周。但实际上这一周的实践教学,是穿插在学期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利用上课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进行的。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布置学年论文写作任务呢?给学生留多长的写作时间合适呢?从以往来看,指导教师一般会在学期结束前 1-2 个月布置论文写作任务,进行论文写作指导。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各专业课程考试或是课程设计相对集中的阶段,学生常常无暇顾及学年论文的写作,有些学生就随便从网上找一篇敷衍了事。而一篇好的学年论文,从选题到最终定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学年论文1,是大学阶段论文写作的开始,对于一群初次接触学年论文写作的大二学生来说,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长时间训练,想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学年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1.2主观因素

1.2.1师生思想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学年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主要是面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造价事务所、工程咨询单位等领域,从事工程项目技术、咨询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学年论文是后期毕业论文写作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但一些学生对学年论文的写作意义不了解,认为论文质量好坏不影响毕业和以后的工作,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写,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部分教师对学年论文在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年论文是围绕本学年专业课程而开展的综合训练,离不开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储备。相应地,作为专业课教师,除了讲好课程之外,也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毕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仅靠学年论文指导教师搞短期突击是很难见效的。

1.2.2学生能力有所欠缺

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弱、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加上文献资料阅读数量较少,写作起来非常吃力。

缺乏论文写作训练。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前,没有过写小论文的经历,不知道怎么查文献,不知道怎么写;有些同学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水平低。

文献利用和资料选择整合能力较弱。学院要求学生撰写学年论文,要查阅一定数量中外文献(至少10篇)。文献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与课题直接有关的,以近三年发表的文献为主。但实际上,一些学生并不太重视参考文献。主要问题有:搜集文献的能力较差,查阅和引用的文献数量不足;对搜集到的资料不懂得如何选择与运用;引用文献陈旧,甚至是十几年前的文献资料也拿来引用,导致论文价值不高;引用的大都是中文期刊,外文数据库引用较少。

未认真选题,研究框架不合理,研究方法单一。由于学生在选题前没有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出现学年论文题目陈旧、雷同;题目范围太广、难度过大、题目与专业严重脱节;论文逻辑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的情况也很多。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其他研究方法应用较少。

论文写作不规范。学年论文包括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的中英文,正文和参考文献。学生在写作中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排版不规范、各级标题字体不规范、图表格式不规范、文献引用标注不规范等方面。

1.2.3过程监控不到位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缺乏严格的检查和监督。由于论文时间安排的局限性,学生赶工赶进度,仓促应付,有时到了预定的时间还交不齐,质量更是难以保证。而教师要在1-2个月时间完成学生从选题到定稿的所有工作,难免出现监控不到位,质量把关不严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很难在所有环节上都指导到位。即使提出修改意见,但从初稿到二稿、定稿也只有短短二三周时间,修改完善的质量也是难以保证。

2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的路径

2.1贯穿学期的学年论文全过程指导

(1)论文写作准备阶段。主要是编制学年论文教学大纲和论文撰写规范,做好进度安排。改变传统的1-2个月集中写作方式,把学年论文的写作贯穿整个学期。教师在学期初不久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选题调研,2-2.5月的时间完成初稿,1.5月-2月修改定稿。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做学年论文,同时,老师指导的时间更充裕,指导工作更细致。

(2)论文写作阶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指导方式,加强对写作过程和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在线下,以自己的写作经历为例,从论文选题、文献查阅、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步骤、研究方法、论文的格式规范等方面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线上则以QQ和微信为主,结合面见面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论文完成阶段。认真审阅初稿,针对初稿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终稿的格式、内容、学生的能力和过程表现进行评价,并给出恰当的评语。

2.2加强学年论文写作与理论知识储备教学的结合

学年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多次的写作训练。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笔者在近几年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已经尝试增加相应的写作环节,如結合学科发展的前沿或热点问题,让学生查找阅读分析资料,独立完成课程小论文写作,作为平时作业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从而为学年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解决学年论文质量不高的现状。

3提高学年论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3.1严把选题关

选题是完成学年论文的首要工作,是保障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题从哪来?应该体现专业特色,富有学术意义。工程管理是一门涉及面很广的学科。按专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和法律四类平台课程知识。所以,在进行选题指导时,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突出这种多样性。笔者统计了2017届45名同学的选题,涵盖设计、施工、造价、管理、法规、招投标等多学科领域。从选题的来源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行业发展热点相结合。选题中出现了营改增、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全过程工程咨询、EPC项目管理模式等字眼,体现了专业特点与行业热点的耦合。

(2)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有5名同学参与了教师的课题。选题有:废弃疏浚淤泥现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浅析生态发光透水砼的设计与性能;超高性能砼最优配合比研究及应用;论微生物矿化对软土加固的作用;废弃疏浚淤基生材料及固化初步研究。

(3)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如海绵城市理念在某城市道路中的应用,地铁建设对某城市建设的影响。

(4)与学生科研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如房地产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论火神山建设项目的管理思想及启示。

3.2严把过程控制关

(1)选题控制。选题采用师生共拟的方式。通过下发学年论文任务书的方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研究方向,利用参考文献,初拟论文题目、写作提纲,再由指导教师对选题的可行性及价值、提纲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参考文献等一对一地进行审查评价,并给予指导,共同确定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确保选题大小适中,研究方法恰当,工作量饱满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结构和内容控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凡是论文观点不明确、结构不合理、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的;论文抄袭、内容空洞、东拼西凑的,都要在提出修改意见后,返回重写。

(3)格式规范控制。格式规范是论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首先是制定本专业的论文撰写规范,规定撰写要求和撰写格式。其次是对格式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讲解,统一要求,给出样例。最后是严格训练规范性写作,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格式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不规范的都要重新排版。

3.3严把评价关

(1)选题评价:主要评价选题是否与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一致;是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是否体现专业发展最新动态;题目难度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合理适中。

(2)内容评价:主要评价学年论文规范要求,文字质量与图表质量、文章层次条理性、语言流畅性和创新性。

(3)能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外文能力。

(4)过程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年论文撰写过程中表现,难度水平和工作量等内容。

4结语

学年论文是工程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专业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在学年论文写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学年论文的指导,其实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研究学年论文的质量提升路径和策略,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巧.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9,42(1):32-37.

[2]吴云勇,马会.利用课题驱动改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8,(9):320.

[3]董晓娟,李牧泽.本科学年论文写作问题及管理改革研究——以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学年论文为例[J].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2018年卷),2018.

作者简介:沈荣(1975-),女,江苏泰州人,研究方向:工程经济管理。

作者:沈荣

第二篇: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研究

【摘 要】学年论文是本科生学术能力提升的关键性平台类专业课程。基于国内相关高校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相关规定,以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为例,阐释了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中的管理创新、现实困境与提升策略。强化指导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合理的指导教师奖惩机制,加大学术规范性和科学性培训,强化学术理论与方法论修养的培养,拓展调研支撑经费来源渠道,是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学年论文;管理困境;管理创新

学年论文是本科生学术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关键性专业平台课程,与毕业论文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目前,在学年论文的管理与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学生对学年论文重要性认识不够[1]、对学术缺乏足够的敬畏[2]、学年论文定位不明确和力度把握不当[3]、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且缺乏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6]、材料拼凑现象严重且创新性不强[5]、存档不及时及产学研脱钩[6]、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不衔接等问题[7]。针对这些问题,学界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强化学年论文在教学大纲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8],建立确保学年论文选题科学性的保障机制[9,10],理顺学年论文指导机制与本科生导师制、产学研合作机制、师生双向选择机制等关系[11-13],实现学年论文管理系统的科学设计并强化学年论文过程管理[14,15],实施与学年论文相关的课程改革[16,17],以及理顺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之间的衔接关系[18,19]。尽管学术界针对学术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然而仍缺乏针对经济类专业学生学术论文管理和实施困境与策略的专门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国内相关院校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的经验整理,以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为例,阐释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创新、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问题。

1 他山之石:国内高校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中的经验借鉴

为了搞清楚国内高校在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中的好做法和优秀经验,笔者于2017年8~12月间,基于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搜集和整理了相关高校或学院涉及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等的相关规定,并重点收集了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的相关规定,如表1和表2所示。

1.1 国内高校对学年论文开课学期的设定

多数学校对学年论文开课学期都有明确的规定,仅有少数学校的规定不太明确,如黑龙江大学规定学年论文应该在专业必修课程基本结束的学期内。多数学校认为学年论文应该开设在第5学期或者第6学期,也有部分学校认为可以在第4学期开设。从学校层面看,大多认为学年论文仅应开设1次,仅有部分学校在第4学期和第6学期分别开展1次学年论文。学院层面对学年论文开设学期的相关规定基本与学校的规定一致。多数学院都强调应该在第6学期或者至少是第3学年开设学年论文课程,部分学院也认为学年论文在每个学年都应开设,如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等。

学年论文开课学期是该课程实施的重要细节。开课学期过早或者过迟,均不利于该门课程作用的发挥。学年论文的开课必须建立在学生对专业学习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而且应该与毕业论文写作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周期。由此,学年论文课程的开设最好应该放在第3学年。由于第3学年第2学期专业课程大多比较繁重,且部分优秀学生已经开始筹备考研,学年论文课程宜开设在第5学期。

1.2 国内高校对学年论文主要文体形式的规定

学年论文的文体形式决定了写作质量、学生参与积极性等。从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主要的文体形式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改革方案研究、实习报告、经济活动分析、研究报告、课件制作等。

实际上,基于学年论文的课程名称,多数学校和学院偏爱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开展学年论文课程活动。不过,部分高校也以调查报告作为学年论文的主要内容,如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等。案例分析或者改革方案研究等形式也是主要文体之一,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均以案例分析报告或者改革方案研究报告等作为学年论文文体形式多样化的手段之一。实习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或课件制作等作为学年论文的备选文体形式,也被杭州师范大学等加以采用。

1.3 国内高校对学年论文字数的要求

任何一种文体的经济应用文书或专用文书都有一定的框架和结构,由此也会有一定的篇幅要求。篇幅过短,不利于实现文章的完备性;而文章过长则将导致更多的非专业术语、非逻辑用语的出现。由此,对学年论文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字数要求。

国内相关高校和学院对学术论文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字数要求,但具体要求则不尽相同,其中淮阴工学院等规定字数应在3 000字以上,怀化学院等规定字数应该在4 000字以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规定字数应该在5 000字以上,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则要求字数达到6 000字以上。

事实上,对不同专业、不同體裁而言,学年论文应该有不同的字数要求。单就经济类学年论文而言,可以采用的文章体裁形式很多,但要把一种经济社会现实分析清楚,学年论文宜规定在6 000字左右,毕竟字数过少不太能形成一篇合理的论文或报告文书,而字数过多也不利于学生对整体框架或者文章细节进行有效的把握。

1.4 国内高校对学年论文导师配备的基本要求

导师的配备决定了学年论文的层次和可能达到的高度,一般而言,国内高校对学年论文导师配备主要有最大指导人数限制、指导教师基本条件等要求。

不同学校对学年论文指导最大限制人数的规定不尽相同。其中,比较宽松的是重庆大学,仅要求单一导师指导学年论文的人数不超过30人。其次是黑龙江大学,仅要求单一导师指导学年论文的人数不超过20人。多数学校要求单一导师指导学年论文的人数不超过15人,如重庆工商大学等。最严格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要求每位导师指导学年论文学生人数不超过5人。

对学年论文指导教师的要求大致体现在职称和学历上。其中最为宽松的是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仅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助教以上职称,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稍微严格一点的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要求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至少应该具备硕士以上学位或者是讲师以上职称。更为严格的学校或学院包括哈尔滨师范大学等,要求指导教师至少应该具备讲师以上职称。事实上,由于一般高校规定硕士毕业两年才有资格进行中级以上职称评定,由此以职称规定的学年论文指导教师条件要比以学历规定的条件严格得多。还有少数学校要求学年论文指导教师既具有讲师职称也具有硕士学位,如安康学院经济管理系。也有部分学校要求指导教师是由确定的本科生导师具体来指导相应的本科生,如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对指导教师的职称、学历以及指导学生上限的要求,都对学年论文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对指导教师职称、学历的要求必须结合系所、教研室实际师资结构进行设置。

1.5国内高校对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的其他规定

对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的其他规定主要包括校外导师聘请的相关条件设定、学年论文成绩评定的相关细节、学年论文的学分设定。从搜集到的资料来看,相关高校对学年论文外聘导师通常没有较大的限制,仅有安康学院规定校外导师必须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和中级以上职称。对学年论文成绩评定的规定主要以指导教师考核为主,但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也规定可以通过院系组织统一答辩来确定学生学年论文成绩。对学年论文的学分规定主要以2学分为主,但也有部分学校或学院将学年论文的学分确定为3学分,如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等。

笔者认为,对学年论文考核方式的细节设定不宜过于具体,应该给指导教师相应的权限,以审核学生相应的学年论文成果。而对于学分的设定,由于毕业论文的学分数一般都比较多,所以学年论文学分不宜设定过高。至于校外兼职教师的聘任,除非是涉及调研类以及具体的经济管理实务工作等,如果学年论文采用学术论文的形式,可以不聘请校外兼职导师,毕竟相比较而言校内导师在学术论文等方面的造诣要远比校外导师丰富。同时,对校外兼职导师的聘任也不宜在学位或职称上有过高的要求,仅仅应该在行业经验或者实践经验上具有更好的从业经验即可。

2 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管理创新及困境

2.1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管理中的创新举措

1) 以系副主任负责制确保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的有效性。学年论文是关系学生学术水平的大事,需要全体教师的投入。然而,如果仅将学年论文作为一门课程,则通常只会有1~2名教师参与教学过程。为了缓解这种矛盾,重庆科技学院确定了由负责实践教学的经济系副主任担任学年论文课程的责任人。

由于负责实践教学的系副主任的工作职责包括实验、实习、毕业实践、毕业论文、学生创新、技能大赛等实践教學的管理和实施,可以很好地调动全系教师参加学年论文的实施和答辩工作,也容易将学年论文和相关创新、创业和技能大赛活动结合起来。

2) 以管理规范制定及模板设计,提升学年论文的规范性。为规范经济学类本科生学年论文写作与实施,重庆科技学院组建了以经济系主任、支部书记和骨干教师为主的学年论文工作小组,经过多轮的讨论和修订,形成了《经济系学年论文教学与管理工作规范(暂行)》《经济系学年论文模板》(以下简称《规范》和《模板》)两个文件,以确保实现学年论文的规范性。

其中,《规范》包括学年论文的选题、工作小组的选聘和职责、指导教师的选聘及职责、对学生的要求、成绩评定以及执行事宜等6个部分。《模板》包括封面、摘要、关键词、目录、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页眉页脚、图、表、参考文献等格式和内容要求。学校通过《规范》和《模板》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地将学年论文管理和实施细节进行了制度化设定,也为指导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格式和内容标准。

3) 以先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保证学年论文文体的多元化。《经济应用文写作》是开设在《学年论文》课程之前的专业平台性课程,旨在阐释经济类专用文书写作的相关细节问题。《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年论文备选文体的多元化。

重庆科技学院为保证经济类专业《学年论文》备选文体的多元化,积极实施了教学大纲修订和教学内容改革。其中,在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首先讨论和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备选章节库,包括论文写作、课题文书写作、契约文书写作、招投标文书写作、调查文书写作、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报告写作、行业研究报告写作、财务会计审计报告写作、规划文书写作、个人求职文书写作等;并依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了不同的课程章节。同时,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重庆科技学院在对所有专业均强化了学术论文、经济契约文书等基础上,对不同专业重点选择不同章节,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也利于不同专业学生在进行学年论文写作时有不同的备选题材。

4) 以学生自选文体款式,提升学生参与学年论文的积极性。一般地,学生对写作专业的学术论文并未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可能对一些具体的调查工作、策划活动等,以及其他涉及具体工作的活动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重庆科技学院在学年论文实施中,在选择文体上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学生可以在学年论文、调查报告、活动策划书、课题申报文书、行业研究报告、规划文书、招投标书等多元化文体形式中任选一种。

文体的多元化确保了学生能够根据研究兴趣或对实际工作的兴趣,来选择适应于自己的文章体裁。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提升学生的专用文书写作能力。

5) 以师生互动选题和工作小组审定,确保学年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学年论文题目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最终提交成果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确保学生学年论文选题的科学性,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系主要采取了备选选题库提供、师生互动定题和学年论文工作小组选题审定等措施。首先,以历年学年论文选题和指导老师新出题为基础,学校形成学年论文的备选题库,供学生初步选择。其次,对于不愿从选题库中遴选题目的学生,学校鼓励学生自行拟定题目或与指导老师协商拟定题目。最后,所有学生选定的题目,统一提交经济系学年论文工作小组审定。学生必须按照审定的题目进行学年论文工作。

6) 契合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拓展学生学年论文写作调研的经费支撑。由于学年论文的多元化文体中涵盖了调查报告或其他专用文书的写作,这就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单纯依赖学校拨发的学年论文课程建设经费并不足以支撑调研报告或专用文书类的科学写作。重庆科技学院在学年论文管理中,积极创新学年论文写作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协同发展的工作模式。事实上,创新创业是目前国家关于大学教育的主流方针。各级政府或学校均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经费,包括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优秀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可为学生提供0.3~5万元不等的经费,这可以支撑学生开展深入的调查分析和科学研究。

7) 契合专业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学年论文成果层次和水平。目前,学生就业仍然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专业教育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学年论文的积极性,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系将学年论文写作与专业技能大赛校内初选等进行了有效结合,包括海峡两岸校际模拟商展、全国商科技能大赛、全国能源经济征文比赛、资源与环境创新设计大赛等。学年论文写作成效突出的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并获得相应荣誉,这些荣誉反过来又可以提升学生参与学年论文学习和写作的积极性。

2.2重庆科技学院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的实践困境

1) 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且实际工作投入力度不够。目前,重庆科技学院经济学类专业学生的学年论文主要由经济系教师承担。经济系在编、在岗的教师共有23名,其中博士6名,副教授7名。指导教师队伍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表现在缺乏教授师资、现有师资中大部分教师未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部分教师研究水平和研究层次不高、缺乏高层次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指导教师的水平相对较低且分布不均衡,致使学校经济学类学年论文仍主要采用现状、问题和对策等3段式写作款式,缺乏对最新研究动态和顶尖研究主题、最新研究方法的跟踪研究。

同时,教师对学年论文的认识不到位。部分教师认为,学年论文就是分配给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指导学生。即便是担任学年论文主讲的部分教师,也仅仅把它作为一般性实训或者实习课程加以对待,缺乏对学生学年论文的深入指导和投入。

2) 学年论文体裁仍以学术论文为主,多元化程度不够。尽管在学年论文的管理和实施过程中,重庆科技学院强调学年论文可以有学术论文、调查报告、行业研究报告、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但大部分学生仍主要采用学术论文形式。当然,并非以学术论文形式展开的学年论文活动有什么不好,但不同的学生应该围绕不同的职业和人生发展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文体,以提升其专业文书写作能力。

3) 学术道德规范落实不到位,部分学生有抄袭嫌疑。学术道德规范是从事学术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对学术道德规范的学习和遵循,是为学生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的必要环节。然而,目前在學年论文的管理和实施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学术道德规范存在着漠视,主要体现在开始写作学年论文时抄袭框架、写作学年论文主体部分抄内容、图表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并且存在伪造参考文献或注释、伪造分析数据等违背学术道德基本规范的问题。这将影响到学生学术研究和经济应用研究等能力的提升,也容易形成抄袭的习惯,不利于未来职业的发展。

4) 学年论文理论和方法论修养不够,学年论文通俗化趋势明显。学年论文是为后期毕业论文写作和长期从事学术研究作准备的一项基础工作,学年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学年论文写作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且学习时间较毕业论文更为充裕。事实上,从目前经济学类专业学年论文的管理和实施来看,学生多愿意选择“对策研究”“分析”之类的课题,该类选题主要强调对现状的把握、对问题的诊断以及相应对策的提出。选这类选题的学生由于对现状的调查和把握力度不够,对问题的诊断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而据此提出的对策则必然缺乏针对性。与此同时,该类选题的学年论文写作无须借助较为高深的研究方法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学年论文口语化、通俗化和空洞言之无物化比较严重。

5) 学生搜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不够强,分析缺乏严谨性。经济学不同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其对经济社会现象的描述、解释、预测与决策等活动均离不开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目前重庆科技学院已针对经济类学生开设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商务统计学、经济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数据的认知、分析能力。然而,目前学年论文写作中,学生对前述课程学到的数据分析能力应用不多,多以对原始数据的列表处理等进行数据的展示,缺乏对数据的深入和透彻分析。由此,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无法实现严谨而流畅的专业分析。

6) 学生对学年论文写作重点的把握力度不够,框架缺乏流畅性。不同的学年论文体裁有不同的框架和写作重点。以学术论文为例,综述类论文、调研类论文、理论分析类论文、经验验证类论文的写作框架不尽相同。综述类论文主要是对所有相关文献的评述,强调基于时间、空间或者逻辑关系的文献“叙述”和“评论”。调研类论文则主要基于调查问卷、座谈会等调查实际,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强调对调查科学性、完备性以及调查结果真实性的处理。理论类或经验类论文则分别强调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框架,不同的框架应该安排不同的写作重点。目前,学生对学年论文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框架把握不是很明确,找不准文章主要要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由此提出的对策建议也缺乏针对性和逻辑对称性。

3 经济类专业学生学年论文管理与实施优化策略

3.1加大对学年论文指导教师的引进培养力度,适度聘请行业兼职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水平是学年论文水平提升的关键环节。针对学年论文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必须加大学年论文指导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首先,加大博士或高级职称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博士是经过3~4年学术训练的专门人才,一般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而高级职称教师是专业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积累并获得学术认可的教师队伍。对指导教师结构改善和水平提升的关键细节在于引进和培育博士或高级职称教师队伍,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平均学术水平,并带动其他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其次,加大对现有教师学术水平提升的培训。学校要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的培训,以学术研究范式规范教师的学术行为。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现有教师学术研究方法的培训和通行研究范式的培训。从目前流行的期刊论文发表经验来看,学术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以及学术论文写作的范式性已经成为各个期刊发表专业文章的基本要求。

第三,适度聘请行业兼职导师作为学年论文指导教师。行业兼职教师相比较在岗在编的专业教师而言,具备更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而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直观感觉和了解,也可能比专业教师更为深刻。由此,聘请资深的行業专家作为学年论文兼职指导教师能够弥补校内指导教师的一些缺陷。当然,对校外行业专业教师的聘请应该围绕一线、资深的专家进行,对其职称和学历的要求不宜过高。

3.2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年论文指导教师奖惩制度

合理的课程指导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指导教师投入适度学时,开展学年论文活动的必要条件。学院或专业系应该划出一部分专项资金作为学年论文指导的专项补助,或者以折算工作量的形式,将参与学年论文的指导教师工作量纳入折算学时进行年终补贴。

同时,对指导教师指导学年论文的行为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管理规范中并不具体规定每个指导教师每周或者每个工作日应该指导学生的学时数,放弃过程管理为结果管理。学校可以在相应的管理规范中规定:如果学生学年论文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扣除部分津补贴;或者按照学生的学年论文水平和评价等级,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津贴予以一定的乘数系数。对于那些明显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学生学年论文,除了给对应学生一定的纪律处分外,还可制定针对指导教师的教学事故认定或者津补贴扣除办法。

3.3契合《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加大对学生写作学年论文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培养力度

《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是《学年论文》的先修课程,应充分发挥其在学年论文写作规范性和科学性中的作用。针对学生写作学年论文中呈现出来的学术道德失范和框架缺乏科学流畅性问题,应该在《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加大对相关政策规定中涉及学术道德规范相关细节的阐释和讲解。同时,在各类应用文写作讲解过程中,应该着力讲解各类应用文的基本框架,各种框架的内部结构、结构重点以及框架结构流畅性的细节安排。

3.4契合数学、统计和经济等类课程加大学生理论和方法论修养的培育

学年论文写作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分析方法基础。这些基础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依赖前期相关课程的培育。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在专业学习的前4学期,应该安排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理论课程讲授;同时,应该安排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类课程;商务统计学课程也应该在前4学期加以开设。这3类课程的开设将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经济分析的理论修养、经济数学分析修养以及经济统计分析修养。学院或专业系在加大学生数学、统计、经济类课程开设的同时,还应该围绕这些课程的考核适度布置一些可供考核的课程论文,给学生以练习的机会和提升的可能。

3.5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拓展学年论文写作经费支撑渠道

除了综述类和理论分析类的学术论文可以在书斋里完成以外,调研类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经验分析类学术论文、行业研究报告、规划文书等均需要展开一定的调查研究或者数据搜集,这均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学校或专业院系应划拨部分专项经费对学生予以一定的调查研究经费补贴。主要的经费来源渠道包括校拨实践教学经费、教务处学科竞赛或赛课计划专项经费、专业院系专项经费划拨等。

参考文献

【1】 宋瑞娟.与二本院校本科生谈学年论文的书写[J].科教文汇,2012(21):40-41.

【2】 夏国恩,唐婵娟.新建本科院校经管类毕业设计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42-143.

【3】 程鹏立,崔亚笛.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学年论文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青年与社会,2013(6):172-173.

【4】 井强山.本科生学年论文教学环节的把握[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157-158.

【5】 王光.抓好学年论文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J].公安教育,1995(6):25-26.

【6】 姜艳萍.加强学年论文管理的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30.

【7】 翟云会.浅谈高校学年论文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127.

【8】 刘永信,等.自动化专业学年论文的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S2):160-164.

【9】 吴文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会计学本科学年论文教学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9(8):95-96.

【10】 朱珊.学年论文的选题要求[J].新校园:理论版,2012(7):19.

【11】 李俊刚,郭苹.学年论文制与本科导师制结合初探——兼论学士学位论文的功能与写作指导[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102-105.

【12】 李炳荣.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学年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2下):79-81.

【13】 滕莉莉,谭春枝,庄敏妮.财经专业本科生论文导师制模式——以广西大学商学院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29(5):119-121.

【14】 刘芳.学年论文管理系统[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9):29-30.

【15】 莫旋,阳玉香.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经济学专业学年论文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5):242-243.

【16】 李晓林.学年论文与闭卷考试[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69-70.

【17】 闫俊霞,刘瑞玲,王军,等.外语文献阅读及学年論文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09-211.

【18】 刘海啸.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指导探讨[J].教学研究,2005,28(6):532-534.

【19】 左福生.三级训练: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综合模式——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科教导刊,2012(22):151-152.

Study on management of term papers for economics majors tak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Fan Qi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tudie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China)

The term paper is a key platform for improving academic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on provisions of management of this course in relevant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describing innovations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management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igns a promoting strategy for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 Main ways include employing and cultivating experienced tutors, 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reward and punish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training, and expanding the sources for research funding.

academic year paper;problems in management process;innovations in management process

作者:范巧

第三篇:第二十一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召开

2016年11月19日,由中国财务学年会主办、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和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承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在暨南大学召开。西南财经大学郭复初教授、樊行健教授,南京大学朱元午教授等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主任黎文靖教授主持,暨南大学副校长宋献中教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东辉教授分别致辞。郭复初教授、暨南大学胡玉明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与会代表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的公司金融、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客户集中度与公司商业信用、会计准则变革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期刊见面会环节,本刊梁艳珍编辑与另外三家期刊编辑就大家关注的热点选题及论文发表的要求作了说明和解答。本次年会加深了大家对财务学科研究动态的了解,对强化财务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篇:“国际化学年在中国”在北京启动等四则

4月9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化学年在中国”启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等出席启动仪式。2011年期间,“国际化学年在中国”系列活动将以“化学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为主题开展。

刘延东在致辞中说,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来加强包括化学在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要从夯实基础源头上来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持续发展。从化解资源能源难题上来突破瓶颈的约束,促进绿色发展;从支撑产业升级上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科学发展。我们要立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遵循科学规律,激励原始创新,促进交叉融合,重视推广应用,努力实现由化学大国向化学强国的迈进,让化学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和造福人民群众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刘延东强调,要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作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带动我国物质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实现跃升,要把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支撑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要积极运用化学研究的新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解决过度依赖资源投入、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来实现绿色生产、低碳生产,要发挥化学在创造新物质方面的独特作用,引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养造就创新人才作为关键的举措,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化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要把应对气候变化、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着力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为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全面回顾了化学和化学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强调了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科技成果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李勇武表示,开展“国际化学年”

是国际社会对用化学解决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能源、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寄予的厚望,化学和化学工业必然在节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本质安全型社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李翠哲)

淮安全力打造“中国新盐都”

4月22日上午,“江苏·淮安——中国新盐都发展战略规划汇报会暨中国新盐都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打造“中国新盐都”,要突破传统盐业和盐化工的局限,整体提升淮安的经济质量。淮安市要以创新思路,强化传统的盐业和盐化工已形成的优势,第一,要将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推动淮安市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注意采用清洁工艺和清洁产品,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清洁生产,塑造品牌形象,以形象来带动城市的发展。第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颁中国新盐都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实施。将传统盐化工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与盐相关的新兴的,战略性的产业,细化“新盐都”在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项目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和完善。第三,规划起点高,要有前瞻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指出,淮安市发展盐化工具有独特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推进结构调整,围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为战略新兴产业,进一步推进盐化工产品的精细、深度加工,延伸盐化工产业链,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满足高端产业需要的精细化工产品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盐化工产业的节能降耗、安全环保水平,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积极的发展生产性质的服务业。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介绍了《江苏省淮安市打造中国新盐都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提出要将“新”、“盐”,“都”三方面部赋予新的要求,体现中国新盐都的价值。按照规划,“新”被赋予的含义为,新型业态、新的规模、新的功能、特色园区、新的内涵。淮安还将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千亿产业工程、流通工程,创新工程、人才工程、文化工程。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淮安市将实现总盐生产能力650万吨/年。元明粉能力400万吨/年,纯碱能力400万吨/年,烧碱能力100万吨/年,同时,大力发展盐产业下游及相关产业,包括新材料、新医药、电子化学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建成一批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规划还提出四位一体的中国新盐都品牌建设路径:即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力促新盐都经济发展t以产业延伸为手段,实现新盐都推动结构转型,以基础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吸引力,以多元化宣传为依托,推动新盐都品牌建设。

(李翠哲)

中昊晨光院超额完成“大干一百天”目标任务

记者日前从中吴晨光化工研究院经营办获悉,该院今年1~3月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大幅增长,全面超额完成“大干一百天”劳动竞赛目标任务,并再创历史新高。

2010年,晨光院产值与销售收入实现“双十亿”历史性跨越,为“十一五”划上圆满的句号,全院上下信心百倍跨入“十二五”开局之年。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抢抓国际国内经济回升的“天时”,创造上下同心、努力拚搏的“人和”局面,制订了“科技创新强根本,成果转化促发展;严细管理提效率,优化市场占高端;效益优先严考核,兼顾公平重一线,开放合作上台阶,最佳实践展新颜”的院长方针,以增效减债、增强盈利能力为核心,确定了2011年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带头狠抓落实。在提前作好新一年的人,财、物安排,协调好能源供应、设备检修的基础上,在全院广泛、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劳动竞赛、“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安全生产”活动,持续开展“反习惯性违章”专项行动,保证生产平稳、高效、安全运行,着力建立、完善分销管理系统,借鉴最佳管理实践,实施采购变革。有效优化和整合采购资源,实施严细管理,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加强业绩考核过程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成本控制责任,抓好主营业务成本控制和非生产性支出控制,切实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院领导带头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执行能力,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抓落实、办实事、促实效;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一季度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政治保障。

该院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8.66%,完成年度任务的37.17%,完成“大干一百天”任务的148.4%;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4.18%,完成年度任务的33.85%,完成“大干一百天”任务的135.4%;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45.21%,完成年度任务的66.43%,完成“大干一百天”任务的265.74%。产值、销售收入、

利润均创该院历史新高,产品质量稳定提升,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同比均有所下降;科研项目和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俞德)

博禄将展示其创新和增值解决方案

作为在全球刨新和增值塑料解决方案领域中领先的供应商,博禄将通过在2011年5月17至21日举办的2011国际橡塑展(Chinaplas)上进一步兑现其“创新创造价值”的承诺,加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届时博禄将展示三大支柱性主题,即为创新的塑料解决方案、投资方案和世界水项目。

国内的塑料行业在过去30年中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国内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消费量已达到了3000万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市场。

博禄承诺通过创新为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好的绩效和价值。大口径管道的聚烯烃解决方案就是博禄在支持中东客户为该地区新工业厂开发高效而强大的管道解决方案中最好的例子。聚乙烯和聚丙烯中优异的化学性和机械性能使其能被很好地广泛应用,包括冷却水运输、海水输入和排出以及污水处理。

在高级包装市场和基础设施中使用的创新解决方案将体现博禄对中国塑料行业坚定的承诺。通过在其产品组合中增加Bormod。M新均聚物,博禄开发了聚丙烯流延膜(CPP)的灵活包装性能,使其在包装领域创造出显著的成绩。最新的多层共挤薄膜结构更提高了薄膜的性能,降低了30%的材料标准,从而在整个包装价值链中实现了成本节约。

博禄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发展必将成为博禄展台上的亮点。博禄和北欧化工不但共同为全球汽车市场提供了复合聚丙烯树脂,而创新塑料解决方案的随之推出,更使得汽车的整体重量明显下降。从而提高了汽车的环保性能。

总部分别位于阿联酋和新加坡的博禄正在扩大其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鲁韦斯的石化厂规模,计划到2014年将其年产量增加250万吨,达到450万吨/年。这项名为“博禄3期”的项目包括2套新增的聚乙烯装置、2套聚丙烯装置、1套专为全球电线和电缆市场而设立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装置。为了支持正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2010年博禄分别在上海和广州成立了物流中心,以确保为亚洲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一个年产量50000吨,并向80000吨/年目标迈进的先进复合材料工厂,专门为日益增长的汽车和家用电器市场中的客户提供复合树脂材料。目前正计划在广州成立第二个工厂,预计在2012年之前供应105000吨/年的复合树脂。

(王瑾)

第五篇: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综合学年设计研究

摘 要:为了使测控技术课程体系的相关课程加强衔接、避免重叠,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了综合学年设计方案。首先,分析国内外大学的现有方案,确定了按测控技术测量信息流向,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学年设计原则。其次,通过构建以精品课为核心的测控技术知识结构体系,调整和修订课程的内容,强化系列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构建以应用为主的研究性教学结构,围绕测控技术知识结构编写或修订系列教材等方法,提出了综合学年设计的内容结构设置、评价方式、实施过程与完善方案。最后,分析了实现综合学年设计的硬件与软件条件。方案在3轮本科生授课中试行,调查结果表明,支持综合学年设计的学生约占80%,总体受到良好评价,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试用。

关键词:测控技术;综合学年设计;实践教学;工程认证

引言

“测控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内容,主要包括参数测量、参数监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三方面。“测控技术”相关基础课程有传感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微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学习上述基础课程之后,再开设智能仪器、测试技术等课程将知识溶汇贯通。上述课程按照“信息流的方向”设置,但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各门课程内容衔接不足、多门课程内容重叠等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制定合理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是使测控技术相关课程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之一。某一门课程的学年设计内容,或多或少地与其它课程内容相关,在强调“检測技术”与“仪器”的整体性时则更是如此。

教学方法研究被各国普遍重视,具有独特的创新性的研究价值,以哈佛大学的 “案例教学法”为例,最新得到教育行业的普遍认可;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现实政治中各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技能;芝加哥大学的“观点烹调法”,利用交流观点和开展评论而丰富知识;京都大学的“演习教学法”已成为传统的教学科目。其做法是在指定教授的指导下,学生按特定题目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互相切磋,在教室里得到难得的自我表现机会[1-3];英国高校的“自主和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方法[4-6]: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案。方案设计大都以小组形式围绕“问题”展开,如大作业、综合设计、研究项目等。方案的“立项评审”由指导教师、部分学生、用人单位组成的评审小组来进行,它既是学生接受帮助和指导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意义构建、交流表达、自我负责、能力培养的过程。进行“自主和交互式学习”时,学生可以自行选定学习内容、时间、方式、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可分散进行或集体学习。学习形式既包括查阅文献资料、自学、讨论、请教专家等,也包括调查、实习、实验、制作、测试、统计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跨时空的网络学习。这种教学是一种开放式、自主式、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开发学生诸如沟通、交流、角色转换、任务分工、团队协作、磋商谈判、妥协让步等人际交流技能。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创新性教学方式[7,8]包括,讨论组、课堂反转等方式,融合学习小组之间的配合与讨论,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扩展的教科书知识,讨论组提前准备工程案例以备讨论。日本大学的“讲座制”也是反转课堂与工程实践结合的一种成功方式,同样需要学生准备案例资料,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研究纠正,双方互动。上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美国高校也将上述授课模式作为教学的基本方向。

综上,将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系统化,将学年设计任务设计为多样、发散的工程实践问题,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方案并实现,再辅以教师的指导是综合学年设计的主流发展方向。本文拟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在内容、形式、硬件条件方面的方案,提出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

一、综合学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在院系的统筹安排下,十余名授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参与开展“测控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梳理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工作。目的是:1. 使多门课程加强衔接、避免重叠,按信息流向梳理展开;2. 加强课程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

综合学年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遵循两个原则:1. 内容方面以增进课程知识的衔接与综合应用为目标;2. 形式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教学为目标。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制定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教学团队和省精品课建设

课题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多名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年富力强,已成为业务骨干。上述教师承担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部分主干课程的授课任务。

早在2004年专业平台课传感技术被列为学院唯一一门省级资源共享课,进入学校重点培育目录。围绕着省精品课建设,教学团队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方法研究,试图寻求一种适合当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并先后完成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积累了较丰富教学方法改革经验。此后,对该课程进行了O2O建设,修订了教学大纲,调整了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研究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基础上,对现代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逐步形成了一种教学方法——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法,构建了动态分层异步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和实践教学结构,并在“传感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因此獲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以被测量信息流为主线,构建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方案

传感技术是专业平台课,它以物理学、电工学、电子学、工程光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后续的检测技术、智能仪器、无损检测等专业平台课,在知识体系中作为先修课程的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基础课。传感技术、测控电路、误差理论、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仪器设计基础、智能仪器以及微计算机控制技术系列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上述信息流知识构成了整体仪器系统。传感器是仪器的最前端,是所有信号的来源,测量之首;测控电路在传感器的后续部分,把传感器的转换电路输出的信号进一步放大、滤波、整流等;单片机是智能仪器的运算部分,精密机械部分及仪器设计构成测控仪器的机械结构。

以往的教学方式,各门专业课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或者存在重复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学年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学习的是一门门独立的课程,缺少了课程之间知识的融合过程。一直到大学四年级进行学年设计,因课题组的课题内容而异,因导师的方向安排而异。以传感器为信息流源头,以测控电路、单片机、智能仪器、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实现传感、通信、计算的主体部分,同时不确定度分析是测控仪器的精髓,精密机械设计基础与仪器设计基础是构成测控仪器的骨架,于是我们以被测量信息流为主线构建出测控仪器的课程方案。融合相关课程的内容,删去课程内容交叠的部分,增加课程之间的学科交叉部分和关联部分的衔接,将几门课程知识综合在一起开设综合学年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

(三)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律积极,并且兼顾学生个体特点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各大学采用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早已无法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传统授课方式是不必可少的一种类型,是一直以来毕业生毕业目标达成的一种重要保障形式。同时,课堂教学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研究性教学进行授课,使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教师辅助以基础知识的讲授,关键问题的提示、讨论式和参与式有机地融合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

动态分层异步提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课堂的主宰由教师变为学生,由学生收集资料,锁定问题,反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将传统的各章节内容分割为多个类别,授课之前的预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反转课堂前,教师根据学生查找的资料提出若干问题,并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企业调研等方式提前在组内形成方案和报告,上课时,通过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实现知识固化过程。教师系统讲授单元知识后,再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该教学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解决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不同,可以参加不同的讨论组,参加不同的问题讨论,这样兼顾了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性教学方法教学结构

(四)贯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是课堂授课形式的重要补充,甚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课程实验大纲、课程设计大纲的制定,应该充分反映课程体系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特点。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将系列课程知识综合到一个学年设计项目中,通过设计、制作、调试、分析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工程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五)创建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利用传感技术与可靠性实验室现有资源,创设大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研学与创新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开放性试验项目、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等,引導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和创业发展能力。

二、综合学年设计的硬件与软件条件

综合学年设计围绕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省级精品课“传感技术”展开。近五年,综合学年设计相关课程修订了教学计划,调整了教学内容,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特色教材,为综合学年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传感器与可靠性专业实验室为基础,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教研组所在研究室购买二十余台检测技术相关设备,以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技术为特色,在光学仪器原理和设计、精密计量测试理论与系统、虚拟仪器与智能仪器、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仪器等多领域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与探讨,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为综合学年设计提供了硬件条件。

教研组走访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设立综合学年设计或相近教学改革计划的高等院校,借鉴其优势和特点优化自己的学年综合设计分组、分类讨论专题。同时,利用问卷调查、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访谈等方式,调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此教学改革方式的认可程度和有效程度,并且根据回馈,有针对性地改进方案。

三、试行效果与分析

综合学年设计自2012年构想并拟定试行方案,到目前为止为7轮本科生授课试行,累计1500余人次。总体受到本科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良好评价。部分学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检测系统。同时,综合学年设计为本科生各类设计大赛提供培训和设备。

调查结果显示,支持综合学年设计的学生占80%。持不支持态度的学生认为,信息量过大、任务繁重,影响了课上知识的有效吸收,这是今后需着重改进之处。

本文设计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可推广至具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或相近专业的其它院校,也可将学年设计模式应用于工科其它专业。

四、结论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学年设计方案——分别在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方法改进、平台创新等环节进行了设计与创新。此外,分析了实验室条件和教学资料对综合学年设计的支持。7轮本科生授课试行结果表明,方案受到本科生及后续课程教师的良好评价,部分学生制成了不同原理的检测系统,支持率达80%。本文方案可推广至具有相近专业的其它院校,也可将学年设计模式应用于工科其它专业。今后工作重点为进一步细化各具体设计任务的难度系数,以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胡兵.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28-30.

[2]蔡晓庆.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库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智库时代,2019(4):200-201.

[3]李进才,孙超.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55-57.

[4]陈树兰.浅谈国外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现状[J].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4):51-54.

[5]梁清.面向准研究生的固体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5):143-144.

[6]黄恺.机制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运作模式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116-118.

[7]郑文.谈苏格兰大学本科教学的“以生为本”[J].中国大学教学,2010(5):94-96.

[8]田彬.基于能力导向的大学数据库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0):85-8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省精品课的测控技术课程体系构建及教学方法综合改革创新研究”(编号:JG2201201114)

作者简介:吴海滨(1977-),男,汉族,上海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传感技术精品资源课、O2O、MOOC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通讯作者:王北一(1983-),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成果转化等。

作者:吴海滨 王北一 于双

上一篇:护理硕士毕业论文下一篇:护理质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