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育教学方法也做出了必须的整合。體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探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一、体育教育要有整体意识体育同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1:

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保定市清苑区教育局)

摘 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评价体制,破除“单一”用文化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模式,优化教学体制,实行“多元评价”学生。教学中实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身上特点和闪光点。因人而异、因生施教,把素质教育真正进行下去,做到;各有其才、各尽其用。让学生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关键词:实行素质教育;多元评价学生;不拘一格培养学生

首先,素质教育就是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由原先学生被动地学变学生主动地学,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让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现在我们在街头巷尾听到最多的是: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分”,排了第几名,怎样托关系走后门选名校、进重点班等等,看的是单凭文化考试的“分数”,这显然与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学上来。

1 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

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根据义务教育学生的特点原则,坚持教书育人。素质教育德育为首,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人,长大后做个什么样的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不少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都密切相关,让乡村文化进校园,用身边的名人轶事、英雄事迹及乡土文化做为教材,让学生知道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英雄就在身边,模范就在眼前,让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本地名人效应和大事迹,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以本乡名人为榜样,以学校的环境为外部因素来感化学生,把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的童闻趣事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感到亲切、自豪。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打造班级图书角,把校园打造成“鲜花岛”,含有多种植被的“植物园”、“寸草街”、“状元桥”等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知道本地的名人和生态文明,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素质教育。

2 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首先就要由“一元评价”学生变为“多元评价”学生,由学生“被动地学”变“主动地学”,不单用文化考试分数评价学生,还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的特长,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社会的压力,或多或少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新的教學要求,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优势。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使教學过程渗透情感交流,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里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培养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启发学生“探”,“引”和“探”的有机结合,就是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3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因材施教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环境影响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也有很大差别,再加上社会各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生施教。在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要求进行指导,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要抓住每个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教师即要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对于文化知识基础差但有特长天赋的学生,要鼓励、要设计不同的目标,对他们进行分类的教育,让其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中做到,提问题时侧重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活动板演突出不同的学生,教师巡视指导要留心不同的学生,课内外辅导时要优先关注不同的学生。对有特长天赋的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在学习内容上,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要求,在形式上,可以让他们参加课外活动和各种竞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培养输送人才。

总之,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一定会取得一定的成绩。把素质教育真正进行下去,让学生们在校园中充满乐趣,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顾明远,张民生.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研究,2010,7.

[3]李荣新.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作者简介:马九江,男,工作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教育局;学历:研究生;职称:中高。

作者:马九江

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2:

试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育教学方法也做出了必须的整合。體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探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一、体育教育要有整体意识

体育同其他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它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属性。体育与其他学科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我们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就要充分认识这一整体性,必须站在教育的整体高度上来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和开展教学活动。否则,不但教学的效果会受到制约,而且我们有可能会误入片面施教和主观失误的歧途。只有加强体育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做到让体育为各学科服务,让各学科为体育服务,才会使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挖掘体育教学的潜在魅力,开辟体育教学的新格局。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计和开展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练习活动,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挥,并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从而充分发挥了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

二、建立和谐的气氛

一堂体育课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能自觉地、全心地去锻炼身体。体育教学的双边活动,如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课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我觉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必须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循循善诱,少批评,多表扬,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再次,需要批评的通过采用动作、表情、提醒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和理解,促进同学间的谅解和团结,提高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三、师生双方协调活动

运用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应当保证师生双方的协调活动。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参与活动,运用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既要考虑体育教师的活动——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的活动——如何学。在片面强调教师为中心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运用,往往只注意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例如做动作示范,往往要求体育教师要有目的,动作要正确、熟练、协调和优美,对于学生如何观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等,往往没有涉及到。因此,在运用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必须注意到师生双方有效配合,使之形成“双边性”,即通过一定的体育教学方法而使师生双方的活动相互配合。

四、为学生准备一个发挥平台

今天的教育主张“以人为本”,要求引导学生自由自主地进行学习,面对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这要求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准备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平台,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变换师生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唱主角戏的机会,让学生演好自己的戏。课堂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为主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要让课堂教学真正地出现学生精神振奋、大胆发言、自觉行动、勇于创新,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只有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五、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体育要从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在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形成终身发展的意向。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确立生理、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在青少年时期打好体质健康的基础,不仅是我们在学生时期完成学业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终身健康的需要。并进一步认到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必须通过长期锻炼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实现自身“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不但要形态美,还要心灵美。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多姿多彩的学校体育中,教师各种教法手段的运用,各种队列练习与技术练习,各种体育竞赛与表演,以至体育场地器材的布置等,都可以使学生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并获得丰富的,多种多样的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演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七、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我们要严格开展队列练习,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耐心进行思想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难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学生就会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可进一步培养其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

作者:何伶俐

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3:

完善高校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对策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并以此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以选课制为基础和前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个人因素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和每学期修课门数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学习能力较差或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放慢学习速度,延缓毕业时间。实践证明,它是转变高等教育教学思想,改革教育体制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必然。但学分制的实施,对原有的学年制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却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一、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优势与缺陷

1.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优势

(1)实施学分制促进了教学管理更加有序地进行。学分制具有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进程的弹塑性,选择学习时空范围和教师的灵活性等特征。实行学分制,从表面上看,教学管理的灵活性增加了,好像管理放松了,其实,它在更高的层次上实行更加有序的管理,要求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信息集成,是一种刚柔相济的教学管理体制。

(2)实施学分制促进了教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了教务管理的现代化。实施学分制,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更新教务管理手段,建立现代教务管理模式。一方面加强了软件建设,建设了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另一方面改善了硬件建设,建立了学校宽带校园网,为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提供了硬件基础。目前,很多高校教务人员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作用,针对全校学生,利用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自动排课、考试编排等常规教务管理,实现了教务管理的现代化。

(3)实施学分制促进了竞争有序的教风的形成,提高了教学质量。一方面,学分制的实施是以开出大量的、高质量的选修课为前提条件的,而这些选修课又大多是加深学生专业知识和拓展知识面的学科选修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开出更多的符合时代特征和发展需要的新课程来参与竞争,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促使他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能力,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而带动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具有选择教师的自主权,无疑给教师带来一种压力,如果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学科内容新颖,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好,听课的学生将会与日俱增,教师就会感到无比欣慰,从而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如果教学效果差,听课人数将会日趋减少,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总结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实施学分制促进了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由于学分制具有比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办法,以自主选择、注重效率为特征,这正适应了学生探索求知、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课,便于实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有利于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另外,教学计划的弹性制又使优秀学生可以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辅修第二专业,取得双学位,从而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

2.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缺陷

(1)学分制的实施容易导致教学计划的不完整性和不系统性。实施学分制,学生选学什么样的专业、课程,何时学、何时毕业都应有充分合理的自主权。但任何专业、任何课程在选择时都不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比如会计专业,在培养计划里,各门专业课之间都是有一个前后的依存关系的,要选《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你必须已经学过了《基础会计学》,否则就听不懂,学不好。由于在学分制下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就容易导致教学计划的不系统和不完整。

(2)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缺乏指导,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学分制下,学生选什么专业,选什么课程,什么时候该选什么课程,该选哪位老师的课程,学生都有自主权。但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众多,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很好地指导学生选课,导致学生的学习计划不完善,学生选课容易出现盲目性。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能有计划地选课,而有些学生贪多嚼不烂,一个学期选十几门课程,个别人甚至达到了二十几门课程,导致连续几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有些学生只顾眼前利益,专门选一些很时髦的课程,而忽略基础课的学习;有些学生选课时不考虑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需要,不顾学科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和顺序性,随便选课,造成知识支离破碎和能力的低下;还有些学生只盯住课程的学分,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水平,盲目从众,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下降。

(3)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足够的、真正的监控,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在学分制下,由于实行学生选教师,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选自己,故意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平时不对学生的考勤作要求;讲授中一味迎合学生的喜好,不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讲授;考试时也放水。从而使学分制下的教学质量并未提高,未实现学分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完善高校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对策

为了完善高校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充分发挥学分制在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培养出更加适合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笔者认为,高校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分制的教学管理:

1.提高对学分制的认识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学分制的认识。实行学分制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也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的改革。因为学分制管理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允许自由选修,进行目标管理,实行弹性学制,是一种能较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较完善竞争机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制是带动全局性的重大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改革开放的先导与强大的推动力。

2.实行导师制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但完全随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过度的自由化,会导致盲目性,必将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如能建立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是学分制能取得实效的保证。导师的工作职责是: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包括4年大学总的学习计划和学期学习计划两种),并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帮助学生建立大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指导学生每学期的选课工作,避免盲目选课,避免由于选课门数过多,造成学习质量下降现象的产生,使学生学习进度安排更加科学化;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学期鉴定和毕业鉴定工作;定期向院(系)负责人汇报学生培养情况。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教学相长。导师不仅可以在学生选课上给予指导,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可以针对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开发学生的潜能,并通过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得到有机结合。通过导师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当中去,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及时地深化和实践。

3.完善教师挂牌授课制度

教师挂牌授课,实行教与学的双向选择,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及教学内容更新。但教师挂牌授课必须适合我国的国情,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盲目地模仿。首先,应根据学生培养方案确定各专业的课程,并把课程按性质和特点归口到各教研室;其次,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把教师归口到相应的教研室,并规定教师带课的门数;然后,在教研室内部对各门课程设立课程组;最后,由各课程组的老师参与该课程的挂牌选课,其他教研室的老师不得参与。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术业有专攻,促进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又有利于各课程的管理和发展。

4.严格考核制度

作为教学质量的验收和把关环节,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学分制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的管理,第一,可以改革现有的课程考核模式,引进更多更灵活的考试方式;第二,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给予教师更多的权利,同时必须提高成绩评定的透明度;第三,对各课程规定一个总的学分后,再根据学生各课程成绩的高低实行弹性学分。

5.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

为了避免有的教师唯恐自己开设的选修课没有学生选而故意放松要求、放松管理现象的出现,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一要加强原有听课制度,从对量的要求向对质的要求的转化,真正发挥听课制度的监督性;二要落实教学督导制度,由退休的有资历的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室,不定期地进入课堂听课,及时向教务处和教学单位反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和任课教师交流,加强对常规教学的监控力度,同时也促使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三要进一步完善评教、评学制度,广泛了解和征求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专家和学生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6.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实施学分制,必然会给管理人员带来更大的工作量,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实行科学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之有章可循,如学籍管理制度,考试制度,选课制度,考勤制度。转变职能,规范教学教务管理,广泛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管理是未来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大趋势。针对学校基本情况,开发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通过校园网,实现学生网上选课,网上查询本人成绩,学校教师情况等一些学校综合信息,还可以通过E-mail进行网上师生交流,减轻工作负担,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要结合目前高等学校各自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管理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学分制,从而促进高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王成敬

上一篇:人寿保险个人理财管理论文下一篇:工段长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