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作业题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程地质作业题

工程测量作业要点解析

【摘要】本文将对当前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工程测量作业中的几个要点,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测量;作业要点;分析

工程测量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即在工程项目开发设计勘察、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过程中,都需要对建材、高度以及形状等因素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把关,以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按规范顺利完成。

1.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虽然工程测量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测量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工程测量人员而言,如果缺乏责任心,则会影响工程测量质量。据调查发现,当前国内工程测量人员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着层次不齐现象,很多监测人员“走后门”,以致于上岗人员无法胜任工作要求。比如,缺乏对测量仪器设备的应用、维护和操作认识,导致测量工作经常处于半瘫痪状态,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对于一线测量人员而言,野外作业风险比较大,有能力、有关系的人员都会选择调离一线岗位,因人员流动性非常的大而影响了工程测量的稳固性、长期性。

1.2測量设备、测量方法落后

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工程测量过程中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方法,采用的是传统的测量工具,因此与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施工要求不协调。近年来,随着工程测量向着细致化、精确化方向发展,对测量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模板安装位置确认、建筑隧道断截面测量等,都要求测量人员积极参与,并采用最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甚至有些企业为节省开支,未能及时引进一些较为先进、新型的测量仪器设备,加之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对设备应用和保养不当,导致设备精确度降低,严重影响了工程测量质量。

1.3工程测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据调查显示,虽然当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加大了测量监制力度,而且还建立了自我监督和管理机构,对工程测量操作进行了严格的监管,但实际质量监控与验收过程中,却只是针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对工程测量缺乏足够的重视。实践中可以看到,对工程测量监督和管理相对比较松懈,而且没有制定有力、高效的制度,只能根据领导意志进行监控,随意性比较大。

2.工程测量作业要点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测量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应当从根本上对上述问题加强重视,立足实际情况,有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在工程测量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测量作业要点。

2.1建筑控制网管控

第一,平面网测量管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应当根据现场地形、工况条件,科学合理地设置平面控制网。对于平面控制网测量而言,不同工程项目存在着一定的限差要求,在实际建网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限差问题,确定最高限差,并且根据放样预测方法对控制网点、边以及方向精度等进行模拟,再根据相关规定确定其等级。实践中,根据建筑物外形确定控制网的具体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或者五边形;应当有稳固的控制桩,而且不能设在要道上,可以通视、拉尺和设警示牌。

第二,高程控制网。在工程施工建设现场建高程控制网,可确保建筑物竖向上有效满足测量精度要求;高程控制网布设过程中,应当根据业主提出的现场水准基点数据,利用水准仪等设备对其进行复测检查。复测检查后,测设一条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对临时水准线进行联测,对竖向测量精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而言,行业对建筑高程控制网技术、测量计算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施工单位应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图纸要求以及建筑单位已给出的高程水准点,对至少三个的水准点科学布设,确保水准点距基坑边大约30至100米的距离。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水准点的引测施工,在阴天和无风时测量,以减少偶然误差。实际测量前,应当确保水准仪等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而且每千米内的实际误差不能超过3毫米。

2.2工程项目中的定测中线复测

在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之前,应当对中线、水准基点严格复测,及时发现测量中的问题与偏差。根据以往测量标准和要求,对工程特别是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精度通常是难以保证的,因此需建控制网,对设计偏角、以及中心线长度进行校正,对曲线主要点的具体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一个断链置于尾部。在对中线进行复测时,应当先对直线采取串线措施,选择最远通视转点,采用测左(右)角方法比等方式测角,然后计算一次调正点位至直线上,中间非测角之点用正倒镜法进行纠正;对转角进行复核,如果存在交点,则在交点位置测角,但是要确保视线不能靠的太近、越远越好。必要时,还需建立付交点测角,将转角间接算出来。算出转角以后,进行量距,即利用普通的钢尺工具对其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地形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式和方法。比如,钢尺测量过程中应当进行严格的检验,量距相对误差应当控制在1/2000之内;与定测长度比如果在1/2000至1/1000之内,则无需对其进行调正。一般情况下,转角距离超限应调正曲线要素、曲线起终点位置,此时形成的断链置于曲线尾部。采取该种方法,不会对全线设计中线点位变动、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设计单位可利用光电仪等设备进行定测,此时中线只是给出主要点、整20米桩号坐标,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导线情况,利用光电仪恢复中线,这样对施工建设非常有利。

2.3曲线测量

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曲线测量方法非常的多,其中一种较为简单、普适的测量方法是偏角后退法,针对这一方法进行研究。偏角后退法与传统的前进偏角法测量方向正好相反,对带缓、完整曲线而言,应当从交点位置开始,沿切线方向将两个曲线头尾,即缓直点、圆缓点在切线投影点确定下来,再拨切线交角之内角平分线,将外矢距测量出来,确定曲中点后再定出圆缓切线投影点和缓圆、圆缓点的具体位置。通过该种方法,可以确定曲线五大控制桩,曲线闭合问题迎刃而解。在此过程中,可置镜于曲中点位置,并且利用圆曲线全长偏角一半度数对准缓圆,松上盘对固定距离偏角进行逐次拨减,然后向仪器方向后退,确定各个中心桩;在缓和曲线测量过程中,可置镜于缓直、圆缓点,将缓和曲线全长切线偏角与圆缓、缓直点对准,松上盘后按照预算各桩偏角度拨角,并且向仪器方向后退进行量距操作,确保各中心桩。在退拨角过程中,根据曲线左弯或者右弯情况,可能会增大度盘的读数,比如右边是曲线外测等,因此应当事先对度盘读数进行计算,只有这样实地测量操作过程中才能提高速度、精度。

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测量是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较为复杂、非常重要的环节,工程测量的核心任务在于测量技能、测量工具,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将设计图纸的数据、位置以及几何形状等信息进行实地放样。由于测量放样效果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质量等级、安全性,因此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杨震.工程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9).

[2]聂旭.论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J].河南科技,2013(05).

[3]黄玉婷.论建筑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2011(06).

[4]李小辉.论建筑工程测量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0(07).

[5]张辉.浅谈市政工程测量中的几个关键点[J].江西建材,2014(18).

作者:刘江

第2篇:地质勘查野外作业安全生产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投入规模的扩大,野外地勘作业工作量也随之增加。由于人、机、物、环等诸多因素,作业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种种安全问题,对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明确安全第一的工作前提,重视安全生产,科学、规范地保护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质勘查;野外作业;安全问题

野外地勘场所的自然环境及机械施工是影响生产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安全生产的保障首先取决于作业人员对所处自然环境及施工环境安全风险的全面防范。为提高地质勘查安全管理,各项安全生产预防措施的完善以及安全管理过程的全面,是确保地勘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技能培训、设备装备水平、个体防护能力等各方面的不断完善,可以进一步为潜在的安全风险做好思想和物质防范准备,另外,在工作中还要随时总结经验、持续改进,进一步全面发挥安全管理在生产中的作用,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多方面强有力的保护。

一、野外地质勘查安全管理现状

从笔者多年从事地勘安全管理的经验来看,地质勘查单位及地质勘查作业,在安全管理领域普遍存在一些影响安全管理质量提高的通病,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单位安全管理层次不够。安全生产是一切地质勘查工作的首要前提,有效控制和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确保安全生产,对于地质项目整体全面顺利实施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野外一线的地勘单位对安全生产和管理的要求标准较低,管理强度不够,相关制度执行不尽全面,直接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整体效果提高。

2.缺乏合格的全面型技术人员。由于地勘行业长时间不景气,加之地勘作业的艰苦性、单调性和危险性,地质勘查专业出现了人员断层。从事地质专业并具有丰富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全面型技术人员年龄都已偏大,难以长期持续开展野外作业,而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技术人员大多水平单一,经验不足,普遍缺乏全面的专业技术技能、野外工作经验及安全生产知识,在生产作业上对地质勘查工作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3.日常性监督检查力度不足。安全生产的监督和检查在野外地质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说,往往重点偏向于技术性监管督查,即对地勘项目的作业手段、技术过程及成果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而时常淡化安全生产措施的监督监管,很多一线项目作业单位对安全生产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性缺乏重视和认知,仍然存在“只要人员不出事,安全就是没问题”的侥幸心理,相关的安全监测和检查机制不足以确保地质勘查项目整体安全平稳运行。

4.应急预案及演练缺乏针对性和熟练性。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地勘单位仍然未将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提高到一定的管理层次,应急预案和演练大多还停留在重形式、轻内容、走过场、忙应对的工作状态,对突发事件真正来临后的应急处置能力得不到根本提高,从而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发生后产生的涉及范围和程度后果。

二、提高地勘安全作业管理质量的策略

为了保证地勘作业中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应加强野外地质勘查中安全管理策略,主要内容有:

1.明确安全生产地位。首先必须明确界定安全生产的地位,务必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将安全管理作为地质勘查的一个必不可少重要环节,制定相关安全措施,完善相应安全体系,规范管理制度,严格遵照执行。

2.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地勘单位需要定期对其员工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和各种作业现场、作业过程的安全技能运用培训,结合不同勘查手段制定安全培训材料,全面宣传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

3.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充分落实。单位主管领导要带头发挥模范作用,促进野外地质勘查中安全生产全面实施。各级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激发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加强对地勘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监督,并在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的情况下进行技术和安全管理。

4.实施风险评估。勘查作业是一项长期、动态性工作,安全管理随着工作场所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开展动态风险评估,对不同风险水平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辨识评价定位,使得作业人员能够在生产中迅速了解风险、防范风险。

5.提高应急管理。首先应该认真收集项目工区自然和人文環境资料,遵循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编制应急预案,做到尽可能简明化、图表化、流程化。其次应急演练过程要合理设置险情,演练不走过场,要高度重视演练的实施程序、动作规范、总结提高,真正达到实效性的目的。

三、地质勘查野外作业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地质勘查各项工作手段中,尤其以槽探和钻探施工为安全风险较高的工作环节,下面就这两种工作过程,简要说明一下重点需要关注的安全问题:

1.对于槽、坑探作业施工,要求上岗前必须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考核,作业中严格按照地质勘探安全规程要求施工,人工施工的槽探深度不超过3m,槽探的底部宽度至少为0.6m,废土放置在探槽坑外的3m区域,地层有较软土质要有槽壁坍塌防范措施,探槽内必须要有边坡支护,破碎的岩石和沙化区域必须用防护网覆盖,工作人员在地表探槽取样时必须留设观察员,在槽内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带有相应长度标志的安全绳等。

2.钻探是技术施工最常见工作方法之一,钻探作业施工也同样要在上岗前进行安全操作培训考核,严格按照地质勘探安全规程要求施工。地基修筑应平坦、稳定、坚固。钻塔底座填方部分不得超过塔基面积的四分之一。坚固稳定的岩石机场地基要低于80°,土层松软且不稳定坡度必须小于45°。地基周围必须有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机场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建设齐全,防护网、踏板,防滑钢板、钻塔绷绳、地锚、避雷针等各种安全设施必须符合规程要求。另外,还要整体关注施工设施、安全设施、消防和电源、钻塔安装及运输等重要施工环节的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1]蔡丽.浅谈野外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21(03):2318-2318.

[2]李东.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安全管理的探讨[J].新疆有色金属,2020,39(04):104-105.

[3]王华.地质勘查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科技传播,2020,7(23):97,92.

[4]李宏.浅谈地质勘查坑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20,22(16):183-183.

[5]苗义.当前野外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管理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20(4):104-233.

[6]徐佳.目前我国野外地质勘查的安全生产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20(34):71-72.

作者:鞠海辰

第3篇:桥梁工程作业对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安全影响研究

摘要:东环线建设有利于带动沿线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增强重庆枢纽运输组织灵活性、适应战备需求意义重大。东环线建设中朱家湾特大桥修建会对轨道交通10号线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朱家湾特大桥修建中地层、大桥2#、3#桥墩、抗滑桩及10号线高架桥墩应力、位移分析。结果表明:轨道10号线保护范围内朱家湾大桥下部围护结构、墩台施工引起的周边地层应力、变形及既有轨道10号线轨道结构应力、变形均较小,朱家湾大桥及轨道10号线结构的变形及应力均在安全范围以内。相关研究成果为类似桥梁作业对既有轨道工程安全稳定性影响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轨道交通;安全影响

一、工程背景

东环线全线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沿线经过江津区、巴南区、南岸区、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5个区县,以及两江新区、重庆茶园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规划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此外,本项目作为重庆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可作为兰渝、遂渝、襄渝等线与渝怀线客货交流的辅助通道,对于增强路网灵活性、适应战备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3]。其中,朱家湾双线特大桥从属机场支线,采用有砟轨道,设计时速120 km/h,设计荷载“ZK荷载”线间距4m~4.95 m。本桥为双线特大桥,位于直线及R=850 m曲线及缓和曲线上,曲线上简支梁按平分中矢布置。孔跨布置为1×32+(40+64+40)连续梁+21×32,桩号里程为JDK8+951.45~JDK9+833.92,大桥全长882.47 m。该桥左低右高,桥梁底板设计高程为329.88~334.92 m,路肩设计高程为332.79~337.88 m,轨底设计高程为333.49~338.58 m。

朱家湾双线特大桥在(40+64+40)m连续梁64m主跨即2#~3#号墩位置跨越轨道交通十号线,梁体圬工采用C55混凝土,主墩处梁高5.3m,跨中处梁高2.9 m,变高梁段梁高方程为二次抛物线,y = 2.4 x2 / 242 + 2.9 (x = 0 ~ 24 m) 坐标原点设在7、25号截面顶。(40 + 64 + 40)m连续梁主梁采用悬臂浇筑施工,桩基采用钻孔桩。朱家湾特大桥与轨道交通10号线总体平面、立面关系如图1所示。

现有文献针对桥梁与隧道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从桩基托换技术[4]、桩基的加固[5]、风险评估[6-7]及控制[8]等方面展开,针对桥梁作业对既有轨道工程安全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本文结合朱家湾大桥,研究大桥作业对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安全影响。

二、数值模型建立

1. 模型范围

模型上边界取至地表面,本模型共有567195个单元,111942个节点,模型长度300m,宽度100m,模型如图2所示。

2. 模型参数

材料参数来自收集的桥梁资料,以及本项目的地勘报告资料、参照周边其他项目地质参数及地区经验取值,如表1所示。

3. 边界条件

模型侧面和底面为位移边界,模型两侧的位移边界条件只约束水平移动,模型底部位移边界为固定边界,约束其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動。地表作为模型上边界,为自由边界。

4. 计算步骤

按照施工顺序,将计算分为三步:

分析步1用于原地面的地应力平衡计算:对不同的岩土按照分层赋予不同的材料参数,进行地应力平衡计算,使土体中形成初始应力场用于支承岩土本身的重量等而不发生位移,以便生成准确的原地面应力分布。

分析步2用于模拟轨道10号线高架桥的施工;

分析步3用于模拟朱家湾大桥2#和3#桥墩的施工及荷载的施加。

三、结果与分析

1. 地层应力、位移

朱家湾大桥2#、3#桥墩施工后岩土体位移、应力云图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朱家湾特大桥2#和3#号桥墩施工后,引起了地层的变形,竖向最大变形量为3.01 mm,水平变形量为0.49 mm。高架桥处的岩土层竖向沉降量为0.9 mm,且在大桥桩基及承台处并没有引起岩土体的大面积应力集中区域。

2. 大桥2#、3#桥墩

朱家湾大桥2#、3#桥墩位移、应力云图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2#桥墩桩基底最大竖向变形为1.2mm,3#桥墩桩基底最大竖向变形为1.78mm,桥墩混凝土结构的压应力和拉应力在强度范围之内。

3. 抗滑桩

朱家湾大桥抗滑桩位移、应力云图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抗滑桩的桩顶水平变形为29mm,总体应力数值在合理范围内,起到了在3#号桥墩临时开挖时,保护轨道高架的作用。

4. 10号线高架桥墩

10号线高架桥墩位移、应力云图如图6所示。

从图6可知,朱家湾大桥2#、3#号桥墩施工后,与之相交的10号线高架桥桥墩产生了极小的变形,竖向最大变形量为0.81mm,位于轨道右线AY27桥墩的承台处,水平方向最大变形量为0.26mm,位于轨道左线AZ08桥墩墩顶位置,计算该出桥墩倾斜值为0.018‰,中间桥墩的倾斜量为0.00035‰,右侧桥墩的倾斜量几乎为零。朱家湾大桥2#和3#桥墩的施工对轨道10号线高架的影响非常小,高架桥墩的变形及应力在安全范围之内。

四、结论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可知,轨道10号线保护范围内朱家湾大桥下部围护结构、墩台施工引起的周边地层应力、变形及既有轨道10号线轨道结构应力、变形均较小,朱家湾大桥及轨道10号线结构的变形及应力均在安全范围以内。相关研究成果为类似桥梁作业对既有轨道工程安全稳定性影响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晟.重庆枢纽东环线特殊区域调度通信设计方案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1,18(05):88-94.

[2] 周志辉.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CTCS-2信号列控系统贯通方案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21,12(01):70-74.

[3] 李涛.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工程生态护坡技术工程示范方案比选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18):182-184.

[4] 陈子全,汪波,吴迪,杨意.盾构隧道穿越桥梁桩基群的桩基托换技术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9,56(05):133-141.

[5] 陈聪,蹇蕴奇,鲁茜茜,王先明.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桥梁桩基的加固措施[J].铁道建筑,2019,59(03):60-63.

[6] 卢春林.浅埋暗挖隧道穿越既有桥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06):1156-1164.

[7] 陈洁金,张永杰.下穿既有桥梁隧道施工风险定量评估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6(05):1862-1868.

[8] 张海彦,何平,胡友刚,秦东平,闫国新.盾构隧道穿越既有混凝土桥梁结构的风险控制指标[J].中国铁道科学,2014,35(03):47-55.

作者:龚崇栋

第4篇: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平时作业题

作业四:

1.叙述坝基渗漏变形原因

2.简述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作业五:

1.叙述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有哪些作用?

2.简述坝址选择原则与依据

作业六:

1. 简述坝基问题处理方法

2. 简述水库渗漏的地质条件

第5篇:区域地质学作业题

1. 三叠系地层西藏主要分布区、地层名称、岩性特征

答:西藏的三叠系分布很广,层序完整,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样,岩相复杂。

一、喜马拉雅区

本区的北界大致西起噶尔藏布,向东顺雅鲁藏布以南到中国国境以北的广大区域。自南而北有稳定型、过渡型、活动型3种沉积类型,”自然地划分为3个分区。

(一)北喜马拉雅分区 1.下三叠统 康沙热组

岩性为灰色、浅紫色页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上段为紫红色、灰色中层状灰岩,上部多紫红色并合泥质。产丰富的菊石、双壳类、牙形石等,与下伏上二叠统整合接触。

2.中三叠统 赖布西组

岩性为灰、黄绿色页岩,夹含凝灰质粉砂岩、泥质灰岩、泥质页岩。产菊石、双壳类、腕足类、牙形石、有孔虫等化石,与下伏康沙热组整合接触。

3.上三叠统

本分区上三叠统非常发育,厚度很大,化石极为丰富。自下而上可以分出扎木热组、达沙龙组、曲龙共巴组和德日荣组4个单位。

(1)扎木热组

岩性为钙质粉砂岩、石英细砂岩、灰色页岩、生物碎屑灰岩。产菊石、双壳类、腕足类、苔舞虫、有孔虫及鱼龙碎片。

(2)达沙隆组

主要岩性为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砂质或泥质灰岩与钙质粉砂岩。产菊石、双壳类、腕足类、腹足类、鹦鹅螺等,与下伏扎木热组整合接触。

(3)曲龙共巴组

岩性以黑灰色页岩、砂岩为主。产菊石、双壳类、腹足类化石,与下伏达沙隆组整合接触。

(4)德日荣组

岩性为石英砂岩夹砾岩、页岩、白云岩、砂质灰岩。产双壳类、植物和孢粉,下与由龙共巴组、上与侏罗系均为整合接触。

(二)拉轨岗日分区 1.下、中三叠统 吕村群

岩性上部为浅灰色薄层泥质砂岩,产菊石和双壳类。 2.上三叠统 注如群

岩石性质可分上、下两部,下部为深灰色页岩为主,含砂质结核,产菊石;上部是钙质砂岩、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下伏吕村群整合接触。

(三)仲巴-曲松分区 1.穷果群

岩性灰岩、板岩为主,夹一些千枚岩,产菊石,与下伏下二叠统假整合接触,下部产菊石、双壳类。 2.修康群

岩性为页岩,灰岩、泥灰岩、砂岩、硅质岩,产双壳类。综合上述菊石、双壳类的分布时限,修康群的时代当属于晚三叠世。

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

本区是指班公错至怒江一线以南、雅鲁藏布以北的地区。三叠系只出露于本区东南和东北边缘,分属于拉萨-波密分区和比如-洛隆分区。

(一)拉萨一波密分区 1.下、中三叠统 查曲浦群

下部主要是结晶灰岩、生物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产菊石、双壳类、腕足类、腹足类、牙形石等。

2.上三叠统

麦龙岗群 岩性为砂页岩、泥岩与灰岩,剖面自下而上产丰富的珊瑚,少量双壳类、腕足类、苔藓虫,顶部有大量的介形虫和牙形虫。

(二)班戈、比如-洛隆分区 1.下、中三叠统 希湖群

下部是灰、灰黑色板岩,板岩普遍含红柱石,变质较深,与下伏古生界“加玉桥群”大理岩假整合接触。上部主要是灰黑色板岩,产菌孢化石。 2.上、叠统 确哈拉群

岩性为长石岩屑石英砂岩、板岩、硅质灰岩,产珊瑚。与下伏希湖群假整合接触。

三、羌塘-昌都区

本区介于金沙江断裂、郭扎错-吉拉岗日断裂带和班公错-怒江断裂带之间。下、中三叠统分布局限,上三叠统出露很广。

(一)江达、昌都、类乌齐-左贡分区 1.下三叠统 (1)普水桥组

岩性为紫红色粉砂岩、凝灰质砾岩、凝灰岩。不整合在海西期闪长岩之上。产双壳类及腹足。

(2)色容寺组

主要岩性为结晶灰岩、鲕状灰岩,与普水桥组连续沉积,产菊石、牙形虫。 2.中三叠统 (1)瓦拉寺组

岩性为粉砂岩、板岩、砾岩、板岩,产菊石。与下伏色容寺组假整合接触。产菊石、双壳类。

(2)丛拉组

是一套灰色灰黑色砾岩、砂岩和板岩互层,组成复理石-磨拉石为特征,韵律变化频繁,上部砾岩显著增多。下部产菊石、双壳类。 3.上三叠统 (1)甲丕拉组

岩性为紫红色灰紫色砾岩、含砾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未发现化石,以不含火山岩为特征。

(2)波里拉组

主要是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产菊石;腕足类等。与甲丕拉组整合接触。 (3)阿堵拉组

是一套黄灰色深灰色至黑色页岩、炭质页岩,夹砂岩,含菱铁矿结核的沉积。产双壳类、腹足类。与波里拉组整合接触。 (4)夺盖拉组

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长石矿英砂岩、粉砂岩、页岩、泥岩的互层,夹煤层、煤线,含铁质结核。产植物、双壳类,与下伏的阿堵拉组为整合接触。

(二)羌南分区 1.下三叠统

欧拉群

它的底部是含生物碎屑的钙质砂岩,不整合于下二叠统龙格组之上,中上部是含砂粒灰岩及薄层泥质灰岩,产双壳。 2.上三叠统 日干配错群

岩性是以石英砂岩、页岩、灰岩,产珊瑚、腹足类及双壳类。

(三)羌北分区 1.下三叠统 (1)康鲁组

主要是一套紫红色、灰紫色、暗紫色碎屑岩。下部为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细砾岩和页岩。产双壳类,与下伏上二叠统整合接触。

(2)硬水泉组

它以不含红色为特征,主要岩性是浅灰色薄层砾屑泥灰岩、介壳泥质灰岩、灰岩,夹钙质页岩及灰色泥岩。富含双壳类。 2.中三叠统 康南组

它与下三叠统系一连续剖面,按岩性为灰绿色砂岩、砂质页岩、粗砂岩和砂砾岩,产菊石、双壳类腕足类;与下三叠统整合接触。 3.上三叠统 肖茶卡群

该群是本分区分布较广的地层之一,岩性是灰白色厚层灰岩、黑色灰岩、泥灰岩等,产双壳类及珊瑚等。

(四)喀喇昆仑分区 1.中三叠统

河尾滩群

岩性为灰岩、页岩和泥灰岩,产双壳类;与上覆三叠统克勒青河群整合接触。 2.三叠统克勒青河群

岩性为灰岩、页岩和泥灰岩,产腕足类;与上覆侏罗系假整合接触。

四、南昆仑一巴彦喀喇区

(一)若拉岗日分区 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

主要是一套厚度很大的火山一砂泥复理石。在若拉岗日玉龙河附近,岩性为砂岩、玄武岩,球壳状玄武岩与灰黑色杂砂岩、粉砂岩、页岩,灰岩产珊瑚。

(二)涌波错一向阳湖分区

主要岩性是不含火山岩的砂、泥复理石,是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群上亚群的西延部分。

2. 西藏岩浆岩的特点

答:

一、岩石形成时代的多期性

二、岩浆岩在空间上的分带性

三、岩石类型的复杂性

四、岩石形成环境的多样性

3.西藏基性、超基性岩的侵位时代划分

答:根据其侵位时代可以划分为5期,即前华力西晚期、华力西晚期-印支期、印支期、燕山期和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

4.西藏中酸性侵入岩的时代划分

答:五台-晋宁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燕山晚期、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和喜马拉雅期

5.西藏火山岩的时代划分

答: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考察积累的资料,将西藏火山岩分为前震旦纪、震旦纪-早古生代、前二叠纪、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等7个时期。

6.西藏岩浆岩构造组合分那几个,各属于什么岩浆作用?

答:

一、蛇绿岩组会和海洋型岩浆作用

二、岛孤型组合和岛孤型岩浆作用

三、碰撞型组合和碰撞型岩浆作用

四、裂谷型组合或大陆板内组合及其岩浆作用

7.西藏岩浆作用的演化旋回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一、古特提斯岩浆作用演化旋回

二、新特提斯岩浆作用演化旋回

三、班公错-怒江边缘海岩浆作用演化旋回

8.西藏变质岩及变质作用特点

答:1.区域变质岩和变质作用类型的多样性

2.区域变质作用的多期性 3.变质作用演化的旋回性

9.简述西藏变质地质单元及特征

答:

一、高喜马拉雅变质地区

(一)前震旦系聂拉木群变质岩

聂拉木群总体上是一套构造-变质杂岩,下部为蓝晶石、十字石和石榴石的各种片岩、片麻岩、变粗岩,上部为含矽线石、石榴石的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和石英岩、大理岩和混合岩。

(二)震旦-寒武系肉切村群变质岩

肉切村群在亚东县多塔一带为变质的钙质粉砂质粘土岩夹粘土质细砂岩,在聂拉木地区为一套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透辉石、方解石石英片岩。

在吉隆地区为板岩、绿帘片岩、石英片岩、千枚岩夹多层大理岩、结晶灰岩。 普兰科加地区片岩、板岩、千枚岩、结晶灰岩和大理岩等。

二、藏中南变质地区

(一)拉轨岗日变质地带

康马变质核杂岩的标志矿物有蓝晶石、十字石和石榴石等。

(二)雅鲁藏布变质地带

西藏区调队在日喀则相区调工作中首次发现蓝闪石之后,相继发现了硬柱石、黑硬绿泥石等高压矿物,进一步确定了有高压变质地体的存在。

(三)冈底斯变质地带

本地带的变质作用有明显的多期性和复杂性,但是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变质作用表现强烈,形成一条低压高温型变质带,与雅鲁藏布变质地带的高压低温型变质带一起构成一条双变质带。

三、羌塘-昌都变质地区

(一)班戈-洛隆变质地带 主要变质地层是中侏罗统-下白垩统。

中侏罗统-下白垩统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岩类型。如千枚岩、板岩、变质粉砂岩、红柱石板岩和红柱石岩等。

(二)日土-怒江变质岩带

主要变质地层是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和上侏罗统沙木罗组。

变质岩石的类型主要有:变质岩屑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绢云板岩、硅质板岩、粉砂质板岩、绢云千枚岩、黑云千枚岩、云母石英片岩、结晶灰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等。

(三)双湖-澜沧江变质地带

变质地层是前石炭系吉塘群,前二叠系阿木岗群的下部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变粒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矽线黑云二长片麻岩等等。

(四)昌都变质地带

昌都变质地带在可可西里-金沙江变质地区和双湖-澜沧江变质地带之间,主要分布在昌都地区,向西北经青海南部,延伸到羌塘北部地区。

主要变质岩类型为变质砂岩、绢云变质砂岩、板岩、砂质板岩、千枚岩及结晶灰岩。

四、可可西里-金沙江变质地区

(一)可可西里变质地带 大致沿可可西里山脉分布,变质地层为被第三系不整合覆盖的上三叠统若拉岗日群,变质岩石类型为变质砂岩、粉砂质板岩、钙硅质板岩、钙质板岩、石英片岩、石英岩、变玄武岩等。变质作用发生在印支期。是遭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产物。

(二)金沙江变质地带

本带大致川藏交界的金沙江两岸分布,两侧皆以断裂为界。

变质地层为震旦系-下二叠统,在西藏境内为志留系-下二叠统,是一套含中基性火山岩的碎屑岩-碳酸盐建造及含基性火山岩的复理石建造。变质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是白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白云母片岩、绿泥钠长阳起片岩等。

五、昆仑-巴颜喀拉变质地区 主要变质期为印支期。以阿尔金山走滑断裂为界,可划分为西部昆仑变质地带和东部巴颜喀拉变质地带。 昆仑变质地带

本带变质地层有奥陶系-下二叠统以及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上亚群。主要变质岩类型有变质岩屑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和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变质凝灰质砂岩、绿泥绢云千枚岩、绿泥阳起片岩、二云钠长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等。变质作用类型为区域动热变质作用。

10.西藏混合岩分布范围及类型

答:西藏地区的混合岩主要发育在高喜马拉雅变质地区、拉轨岗日变质地带、冈底斯变质地带和双湖-澜沧江变质地带,在班戈-洛隆、昆仑和金沙江等变质地带也有零星出露。

根据产出特征,把混合岩划分为区域型、穹窿型和边缘型等3种类型。晚元古期以区域型为主,华力西期和燕山期为穹窿型及边缘型,到新生代(喜马拉雅期)混合岩化又趋强烈。根据混合岩化的强度可分为4类,即混合岩化变质岩类、注入混合岩类、混合片麻岩类和混合花岗岩类。

11.简述西藏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特征

答:西藏的区域变质作用类型有埋深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热变质作用。

一、埋深变质作用

埋深变质作用出现在板块俯冲带,变质作用可以达到亚绿片岩相和蓝闪石-硬柱石岩相,形成前进变质带。变质作用的温度变化较小,而压力变化大。如雅鲁藏布江变质带的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变质作用就属于高压相系蓝闪石一硬柱石片岩相和低绿片岩相。它们都属于埋深变质作用类型,均反映了板块俯冲引起的高压低温环境。

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大面积地呈面状和带状出现,一般为绿片岩相,发生在低温和强应力的环境中,形成的岩石一般都有发育的定向组构如劈理和片理。一般它们伴有同构造期的花岗岩深成活动而无混合岩化,显示微弱的热流作用。变质作用成因与造山运动或造成巨大断裂和剪切带的变质作用有关。这种变质作用在西藏分布很广,按矿物组合划分有低级片岩相(千枚岩型)和绿片岩相两种类型。

三、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这种变质作用主要是由于从深部(包括地幔)上升的强大热流或由于构造层次的深浅不同所引起的,与变质作用伴生的通常还有强烈的花岗岩类岩浆活动、混合岩化作用以及中酸性火山活动。这些变质作用在前寒武纪发生在硅铝壳基底上的活动带,而在显生宙发生板块汇聚边缘的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地区、碰撞造山带内部的陆内汇聚带。根据变质相系可以划分为中压型和低压型两种类型。

12.西藏活动构造带分那几个组?

答:

一、东西向活动构造带

(一)昆仑山南麓断陷盆地带

(二)班公错-丁青断陷盆地谷地带

(三)噶尔藏布-雅鲁藏布断陷谷地带

二、南北向活动构造带

(一)亚东-康马-羊八井-那曲活动构造带

(二)定结-申扎活动构造带

三、北西向活动构造带

四、北东向活动构造带

13.简述新构造运动的分期和特征

答:青藏高原的新构造运动大致可划分为4个强烈活动期:即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早更新世末和中更新世末。其意义相当于4个构造幕。

一、中新世晚期

是超碰撞事件的初期反应。本期在构造作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方面都有强烈的显示。中新世晚期,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边界向南迁至西瓦利克主边界逆冲断层,超碰撞事件开始发生。

二、上新世末-旱更新世初

新构造运动的这一幕,在构造、沉积和地貌上均有强烈反映。

在高原周边拗陷带内,早更新世磨拉石和下伏上新世沉积之间普遍存在的不整合面,是高原边缘山脉进一步强烈抬升和该构造幕的明确显示。

在高原内部,上新世湖相地层内断裂发育,断裂附近地层强烈变位、倾斜、孔雀河谷内的上新统倾角达20-40度。

三、早更新世末期 这是新构造运动的第3幕。其主要表现是,高原周边,早更新世的磨拉石沉积和上覆中更新世的高阶地砾石层间广泛存在不整合面。在高原内部,贡巴砾岩其上覆盖中更新世冰水砾石层,表现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早更新世末期在昆仑山哑口的“羌塘组”产状发生倾斜。

四、中更新世末期的构造运动

高原新构造运动最后一幕,高原大幅度的强烈抬升,由于侵蚀作用的加剧,强化了高原的地貌分割,促进了原有活动构造大发展。而且还造就了大量新的活动构造,激发了强烈的地热活动及有关的壳内岩浆活动。因此,这次运动不但表现强烈,而且对西藏活动构造格局的最终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特征:

一、高原隆升的整体性

二、高原隆升的差异性

三、高原隆升的阶段性

14.简述变质矿床类型

答:按成因类型划分为变质作用矿床(包括前变质矿产和变质矿床)和混合岩化作用矿床两种类型。

一、变质作用矿床 1.前变质矿床

指在变质作用之前已形成的矿床,变质作用对矿物的组合作了重新分配和调整。已发现的矿成有沉积变质铁矿,产出层位有前震且纪和石炭纪两个层位。 (1)前震旦纪铁矿

产于聂拉木群片麻岩中,与云母片岩组成不等原互层。含矿层中夹角闪磁铁片岩及角闪片岩。矿石为磁铁矿。 (2)石炭纪铁矿

产于下石炭统马查拉组中段上部,围岩以千枚岩、板岩为主。矿石矿物主要是赤铁矿。 2.变质矿床

种类较多,但多为矿点或矿化点。如定结县扩让硼矿化点,产于聂拉木群电气石石英岩中。

二、混合岩化作用矿床

一般矿床产在混合岩化派生的伟晶岩中,属混合伟晶岩型矿床,主要矿种是白云母矿和绿柱石矿。

西藏的变质岩分布广泛,变质作用类型多样,并有大面积混合岩分布,寻找变质矿产具有良好远景。

第6篇:工程地质作业1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2A3D4C5A6A7B8B

9A10D11A12C13A14A15A

二、 判断题

1√2√3×4×5×6 √7√8×9×10√

三、 简答题

1、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3、岩石的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将岩石分为5大类,分别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4、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5、变质岩是由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地球内力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化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的矿物一部分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的,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另一部是变质岩特有的,如红柱石,刚玉等;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有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等;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变余构造、变成构造两种。变质岩的鉴别特征首先是变质作用: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然后鉴别依据主要是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

四、论述题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对岩石的岩石强度有直接的影响,从工程要求看大多数岩石的强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高,从工程性质来看,我们应该注意那些可能减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结构:胶结结构和结晶结构,它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一般来说结晶结构比胶结结构的岩石更稳定,强度更大。

构造:构造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及各种地质界面所决定的。 水:水能削弱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结,使岩石强度受到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是可逆的。

风化程度:风化作用能促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孔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和透水性显著增高,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伴随化学作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岩石的性质。

第7篇:工程物流作业

物流工程专业

你能否列举出相关“工程物流”的实例,并说明其性质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和连续物流有何区别?

以用飞机运输航天飞机为例:

1、 实施的一次性

航天飞机的运输并不总是发生,只是在应急或需要展出时发生。

2、 整体的关联性

运输航天飞机的整个过程是相互依托的,从载运工具的使用到固定方式的选取,从路径的选择到各技术环节的处理,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3、 工序的不确定性

用飞机运输航天飞机,这就是一个创新的方案,原本就无所谓工序,整个运输过程考虑必须周全,出奇制胜。

4、 技术的复杂性

用飞机运输航天飞机,技术复杂性不言而喻,在空中飞行时需要处理的技术环节难度可想而知,这对组织者的综合性知识,技术能力有极高要求。

5、 过程的危险性

用飞机运输航天飞机,本身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可预见的情况始终存在,风险性极大。

6、 对完成产品和实现目标的关键性

该运输方案关乎整个运输目标实现与否,是整个目标的关键所在。

该案例可体现出工程物流与连续物流的区别,运输航天飞机,这个过程是独特而不具有重复性的,当航天飞机的安全运达,即意味着工作基本结束,其效益体现在高风险、高收益; 而连续物流往往是周而复始,在一定生命周期内以规模和持续体现效益。两者间供应链特征、运作模式、管理核心内容、决策方法技术、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往往是不同的。

为什么在工程物流方案的策划中要依据案例材料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大量的综合知识和经验应对工程物流所面临的新课题?

这是工程物流的性质决定的。

工程物流过程具有整体关联性、工程不确定性、技术复杂性以及过程危险性,这就要求策划必须全面,需要对案例材料仔细分析,对需要考虑的八要素(物体、载体、流向、流量、流距、流速、工艺、系统)多方考量,以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工程物流,其物流过程是独特而不重复,即相同的可参考案例几乎没有,这就意味着策划就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有较高的创新要求;虽然完全相同的案例较少,但相关案例却又存在一定参考价值,这就要求组织者在基于自身大量综合知识和经验之下提出新的方案。

第8篇:人机工程课堂作业

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和应用领域是什么?

答: 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分析研究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以及产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领域有电话、电传、计算机控制台、数据处理系统、高速公路信号、汽车、航空、航海 、现代化医院、环境保护、教育等,人机工程学甚至可用于大规模社会系统

2、我国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那些高校?主要研究方向是什么?

清华

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等

3、研究人机工程学的意义和作用。

人机工程学因素往往是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手法之一。若说“人性化产品”是与“人”合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因素”则是设计工业产品时的人机界面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4、简述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测法、试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仿真法、分析法、调查分析法。

5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和臂长,计算其均值和方差,作出其分布图,看是否复合正态分布,同时,分析均值和方差与全国平均值的关系,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必作)

身高:

均值= 1720mm 方差 =4299。利用EXCEL中“数据分析”中的“描述统计”计算得到其均值为1720.9,方差为4299.4,与上述值相同。 臂展:

均值= 1664mm 方差 =5058。利用EXCEL中“数据分析”中的“描述统计”计算其均值为1663.6,方差为5057.7,与上述值相同。 从上两图及计算可以方差很大,并不能判断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与全国平均值比较可以看出其身高和臂展的均值与方差都过大。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统计的人主要是学生统计人数有限所以其方差比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且分布不均匀,这就造成统计误差。

6、按照人体尺寸的基本数据,说明宿舍门和双层床的高度设计原则,测量宿舍中门和床的尺寸,给出双层床设计中,床的高度、宽度数据和设计的依据。

床宽1000mm下床高450mm上床高1500mm 设计依据

床宽:实验表明,人的熟睡程度与床的宽度有密切关系,狭窄的床熟睡程度就差。因此基本尺寸取男性最大肩宽数据,同时考虑侧卧时胸厚及膝部突出尺寸、被子折叠尺寸和适当的心 理修正量。 下床高度:该尺寸主要取决于小腿加足高数据,下床太高坐着时腿部悬空,太低则起坐吃力。

7、按照人机工程学的观点,设计你宿舍客厅的结构和布局,说明理由。

1两个单床长边之间的距离1m。 2两床床头之间的距离0.10m。 3两排床或床与墙之间的走道宽度 1.50m。

4、宿舍有储物空间每人净储藏空间不宜小于0.50立方米

5、门窗和阳台 (1)宿舍门窗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宿舍的外窗窗台不应低于0.90m,当低于0.90m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宿舍的门宜有安全防范措施,严寒和寒冷地区宿舍的门宜具有保温性能。 (4)宿舍阳台进深不宜小于1.20m,顶部阳台应设雨罩,阳台宜做防水。

8分析石油大学、报校、成人学院50年专刊的封面,说明如何利用视觉特性增强广告的效果的。

首先目标与背景应有一定的对比度,人眼可看清楚其形状。校报等封面以红色为底,文字以蓝色或白色为主,或者以白色为底,文字为红蓝,有一个很好的视觉效果,突出了其内容

9请给出一种万用表的表头设计,分析其设计的技巧,绘制其三维造型图,给出尺寸(必作)。

10分析计算机显示器设计和布置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

1可调分辨率,以人眼观察最清楚为宜

2、可调亮度,亮度调节取决于作业环境,明亮的环境中可调的暗一些,反之调的亮一些 3位置适宜,屏幕在视野的正前方偏下位置比较合适,有利于工作。

11、请给出一种汽车仪表的设计简图,并说明仪表设计的合理性。

合理性:

1、有颜色亮度区分

2、指针长宽适宜

3、左下侧对0,适合人眼

12、请说明汽车电喇叭和气喇叭的差别和应用范围的不同,为什么。

汽车喇叭只发出单音调,它的构造与音响喇叭(扬声器)是不同的。音响喇叭靠纸盘膜片振动发音,而汽车喇叭是靠金属膜片振动发音。汽车喇叭分有电喇叭和气喇叭两种,电喇叭通过电磁线圈不断的通电和断电,使金属膜片产生振动而产生音响,声音悦耳。电喇叭外形多是螺旋形和盆型,广泛应用在各种汽车上。轻型乘用车都用电喇叭。气喇叭利用压缩空气的气流使金属膜片产生振动,外形多是长喇叭形(筒形),声音大且声调高,传播距离远,多用在跑长途的大、中型汽车上,城市内是禁用的。

13给出用手操作的室内暖气水管阀门的设计要求,分析其原理,给出其造型设计,并分析其优缺点(必作)。

设计要求

1、直径小于38mm,边上有棱

2、调节范围大于360度,形状为圆形或者锥形

原理:要符合人手的基本尺寸要求;可以360度旋转,操作力要小

14、为什么女士开车不能穿高跟鞋,是性别歧视吗? 不是,高跟鞋影响脚对刹车、油门及离合的控制,易出现危险。

15、指出教室的座椅是否合适,并给出不合适的原因,给出改进的方向,按照你对石油大学同学身体尺寸测量分析的结果,设计一把学生计算机房上机用椅,并给出尺寸和造型图(必作)

不合适。

1、材质过硬—选用适宜的木料,或者在椅子表面装饰一层垫子 2 移动不方便—增加使椅子可移动的装置。

3没有考虑同学们身高不同带来的差异性问题,同时有的座椅位置安排得也不够恰当。 (1) 确定目标:要要设计出符合成年人即大学生的身体尺寸的课桌和椅子,并提供合理的数量。

(2) 分析系统的功能:有了以上思想的指导,根据教室大小,人数的多少,进行座椅系统轮廓的设计。

(3) 设计条件:根据所有的桌椅设计方案,选择出最符合实际和人机工学的设计方案。 (4) 系统设计:准备适用桌椅人机工程的数据,提出设计标准,然后对桌椅设计的具体方面进行细化。

1

6、试评价我们校讲堂群的学习环境,指出可改进的地方(必做)。

1人与热环境

对于讲堂群而言,各个教室中都有风扇,夏天可以去热。教室中还有暖气片,可以在冬天提供暖气,防止教室过冷。但效果效果并不好。

据统计,四教在冬天的温度一般为6℃,在夏天的温度一般为29℃,由此可知,温度环境不符合人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应在教室中安装空调,夏季降低温度,冬季也可将温度调至10℃左右,提高学习效率。 2人与光环境

照明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以功能为主的明视照明和以舒适感为主的气氛照明,学习场所的照明,明视性虽然重要,而环境的舒适感,心情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得南教采光设计较好。向阳面采用了大的玻璃窗,阳光充足,当光照较强时还可以拉上窗帘阻挡,北被阳面与向阳面的距离较大,中间设计成了朗诵大厅,天窗采用了透阳的玻璃。背阳面可以从天窗中得到阳光,天窗还可以为朗诵大厅遮雨。 3人与声环境

讲堂群位于学校北侧环境比较吵闹并有许多车辆经过,所以噪声较大,不利于学习。我觉得应设置隔音板,对上课听课效果的影响。

17、按照合理光环境的要求,评价我校教学楼的光环境和窗帘的设计。

照明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以功能为主的明视照明和以舒适感为主的气氛照明,学习场所的照明,明视性虽然重要,而环境的舒适感,心情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达到合理光环境,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合理的照度水平,保留必要的阴影。

2、不直射眼睛,防止眩光和晃眼。

3、色调协调满意,和环境协调。

4、合理控制成本。

南教楼的窗帘只有一层蓝色的布窗帘,遮光性不是很好,当阳光较强的时候,投影仪的投影就会显得很淡,不利于教学的进行。所以建议应在蓝色布窗帘与窗户间再加一层黑色的遮阳布,加强遮阳效果。当室内光强度很高时,将两层窗帘同时拉上。当室内光强度较弱时,可以只拉蓝色布窗帘,或者不拉窗帘。视情况而定。

1

8、分析我国矿难接连发生的原因和对策。

人为因素:

(1)违章操作、工人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不强

(2)管理混乱,安全监管不到位,相关责任人没有具体落实,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井下作业机械化水平低; (2)小煤窑越层越界开采

(3)安全生产和经济成本之间的矛盾

措施:加强监管,提高工人素质和危险意识,给与工人足够的社会保障,责任人要保持积极负责的态度,加强教育和引导。

19、以教室课桌和椅子设计为例,说明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

以教室课桌和椅子设计为例,说明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 (1) 确定目标:要要设计出符合成年人即大学生的身体尺寸的课桌和椅子,并提供合理的数量,舒适的环境。

(2) 分析系统的功能:有了以上思想的指导,根据教室大小,人数的多少,进行座椅系统轮廓的设计及每个桌椅的分布设计。

(3) 设计条件:根据所有的桌椅设计方案,选择出最符合实际和人机工学的设计方案。 系统设计:准备适用桌椅人机工程的数据,提出设计标准,然后对桌椅设计的具体方面进行细化,最后,还要进行具体的修改。

第9篇:建设工程法规作业

某年四月A单位拟建办公室一栋, 勘察地址位于已建成的X小区附近,与B单位签定了勘察设计合同。合同规定勘察费15万元。 该工程经过勘察、设计等阶段于10月20日开始施工。施工承包商为 D 建筑公司。

问题 :

1、委托方 A 最高应预付多少勘察费定金?

2、该工程签定勘察合同几天后, 委托方 A 单位通过其它渠道获得 X小区业提供的 X 小区的勘察报告。A 单位认为可以借用该勘察报告, A 单位即通知B单位不再履行合同。

请问:上述事件中, 哪些单位的做法是错误的? 应如何对此错误承担责任?

3、若A单位和B单位双方都按期履行勘察合同,并按B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进行设计和施工。但在进行基础施工阶段,发现其中有部分地段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出现软弱地基,而在报告中并未指出。此时B单位应承担什么责任,如何承担?

4、问题3中,施工单位D由于进行地基处理,施工费用增加20万元,工期延误20天。对于这种情况,D单位应怎样处理?B单位应承担哪些责任?A单位应承担哪些责任?

1.预付定金最高为合同的20%

即15*20%=3万

2、A单位的做法是错误的。A单位已和B单位形成合同关系,签定勘察合同几

天后, 即通知B单位不再履行合同,则A的构成违约,依法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3、B单位应承担继续完善勘察任务,若是造成的损失,需要B单位赔偿相关单位的经济损失。

4、D单位没有过错,其有权提出工程延期和索赔要求。A单位应与勘察单位B

对增加的费用和延期损失等负连带赔偿责任。

当出现勘察设计质量不符合要求,或者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提交勘察设计文件时,根据《合同法》第280条规定,承包人应当承担下列违约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应当继续完善勘察、设计,减收或者免收勘察、设计费并赔偿损失。

上一篇:小学生物的多样性教案下一篇:公司服务品质提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