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对H学院环境艺术与服务系2018级环境艺术设计室内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近半数学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是认可的;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水平和现状还有待提高;学生更喜欢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或者组织观看电影等形式开展职业素养提升活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园艺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园艺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1: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

摘 要: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对学生就业创业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晰抓好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增加职业素养教育含量,抓好先进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切实用好工学交替手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素养 学生教育

高职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在人才市场曾一度显示出就业优势。但是当前人才市场和企业预期需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压力日益凸显。如何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摆在高职教育者面前的严峻课题。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高职院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职教育要以提高素质为目标,不仅要加强专业技术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构成及价值分析

1.1职业素养构成要件。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是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就业导向下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要以市场导向和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在搞好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着力强化学生的职业专业认同教育、分析研究能力教育、市场预测研判能力教育、创新创业精神教育及社会交往交际和学生发展教育等,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以园艺技术专业为例,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素养一般由基本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三部分构成。基本素养主要是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判断和辨别能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一定的外语能力;专业素养主要是园艺植物生产技术服务能力、园艺设施的设计与建造能力、园艺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能力、园艺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能力;职业素养的构成一般为以下七个方面:热爱农业、关注“三农”、乐于服务和奉献的园艺职业理想;勤于动脑、善于分析、具有较好园艺技术研究能力的专业内涵;爱岗敬业、团队合作、遵章守纪的良好职业道德;善于把握园艺产品市场规律、捕捉市场需求动向的前沿思维;从事园艺植物无公害生产、注重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职业责任;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鲜明的专业认同、强烈的适口就业和创业意向。

1.2主要特征。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养的培育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明确特征,准确定位,才能行之有效。

1.2.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职业”特色。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是其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要突出“职业”的特点。如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培养实践过程中,应以园艺技术专业特点、园艺行业发展趋势、园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为基础,重點培养与园艺“职业”相关的学习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以满足园艺市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需求,这是高职园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最基本的内容。

1.2.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企业”特色。市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及时了解掌握市场需求,形成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模式,加强培养高职学生的市场理念、质量观念、效益观念、团队合作、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这是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是高职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1.2.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创新”特色。创新是当前我国发展的第一大理念,也是一个人、一个企业最大的核心竞争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作为新形势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重点。通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与能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创业经验。

1.3价值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是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意识。如就业导向下加强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能够为园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提供综合性高素质人才;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③有利于我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④对从源头、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和土壤污染问题是重要的贡献和保障;⑤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加强职业素养培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价值,也对未来职业教育的转型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缺陷及影响因素

近年来,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不仅局限于职业技能,而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关注上。从对省内外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及学生发展状况研究显示,部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缺失现象明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模糊。虽然多数学生认同职业素养在个人就业创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如何在高职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往往重视不够,无从下手,从思想上把职业素养的培养教育放到专业知识学习之后;二是有的学生意识不到自身职业素养的缺失。自我定位不准,职业定位不明晰,只强调实践技能,而忽略敬业精神、职业责任、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造成自身越来越浮躁;三是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养成意识不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谋划出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但部分学生往往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简单化、理想化,没有认真思考,没有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使职业素养的养成和积淀流于形式。

造成部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没有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当前职业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2.1重显性素质培训,轻隐性素养培育。

随着部分高职院校招生、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压力,有的高职院校只重视与学校当前生存和发展更密切的招生人数、办学规模、精品课程、新学专业、操作技能等“显性素质”的培养,而对体现学生综合素质“隐性素养”的职业素养培育重视不够、设计不周、投入不足。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中,某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体制,往往采取“灌输式”、“模块式”、“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忽视当前高职学生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特点,导致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2.2重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轻贴紧市场需求。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理论性强,缺乏社会调查,特别是市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因而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讲解轻市场研究、重技能轻人文等问题,忽视市场需求才是就业指导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职业规划的基础。有的高职院校在就业教育中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创新创业的社会需要、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提升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2.3重外部引导促动,轻学生自我提高。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仅仅依靠学校的理论灌输和外部推动是远远不够的,某些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虽然设置了专门机构,举办了一些文体活动、素质拓展活动,但往往因为活动的参与面窄、质量不高、活动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学生在职业素养提升方面的需求。当前,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存在价值观淡薄,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现象,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盲目追求大企业、高工资、舒适岗位,短视主义严重,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为改变这一现象,最主要的是帮助引导学生搞好自我教育、自我认知、自我提高。把理论灌输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典型导向、考核评先导向结合起来,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找准自身定位,明晰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甘愿学习提高,从而调动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自觉性。

2.4重一般强调部署,轻评价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某些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干校等整合转型而成的,长期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没有彻底根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社会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职业素养的培育用力不够,仅限于工作上的强调和部署,缺乏有效规范和标准引导。如就业指导课程由于内容与市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使专业和职业没有很好的融合,导致这种就业教育过于笼统、简单和空泛。目前国内职业教育没有形成统一的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标准体系,而是要靠各高职院校的自我摸索,因此呈现出评价标准的随意性、多样性,这影响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3.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德育为先,以能力为重,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素养为本,最终让高职学生走向社会,转变为“职业人”。所以,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摇篮,应注重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全过程,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才综合培养方案,探索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途径,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其可行性,从而形成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3.1充分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要加强学生对提高职业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高职学生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制定和践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学生根据个性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为自己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发展道路,实现职业理想和目标。高职院校要以入学教育为起点制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指导学生以本专业为基础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掌握就业创业和个人发展能力。通过学习让每个学生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尽量多地学些什么?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现在应该怎么做?着重解决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性格、能力、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结合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

3.2不断增加职业素养成分含量。

高职院校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摇篮,应立足专业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全过程,制定科学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如对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来说,应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园艺行业需求,通过对园艺相关企业岗位需求、园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调研,根据行业企业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综合职业素养培育模式,进一步梳理完善课程框架,不断加大职业素养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比重,把行业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强化职业素养培育,突出园艺专業的职业性、针对性和技术性,在保证专业课程稳定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需要灵活调整职业素养培育形式,既保证专业建设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又增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3.3加强先进企业文化熏染。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源于人们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形成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提供浓厚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使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课程有机融合到教学课程当中,让企业人员参与授课,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引导企业按照自己的人才需求标准选拔人才,定向培养。可探索实施让企业在学校投入资金和设备,模拟职业教育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环境中,能够近距离感受职场环境,深刻体会企业文化和精神,严格遵守企业规范,知识技能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激发创新和竞争意识,使企业需要的敬业、责任、合作、奉献、服从等职业素养在这种环境中自觉养成。

3.4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

高职园艺院校和专业要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内外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深层次校企合作作为加强职业素养训练的重要途径,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一体,提前感受企业氛围,提高学生对园艺产业和园艺技术的认同感。科学设计学生课外活动和素质拓展的系列活动,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方式,积极构建职业素养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学校——企业教育培育联动机制,实现“职场化”教育教学的充分融合,为企业需求“量身打造”人才,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

[2]罗忠实.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7).

[3]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4]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高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N].中国教育报,2010-04-21.

[5]张武.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4(6).

基金项目:2015年度潍坊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王思萍 席敦芹 杜守良

园艺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 要] 通过对H学院环境艺术与服务系2018级环境艺术设计室内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近半数学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是认可的;学生自身职业素养水平和现状还有待提高;学生更喜欢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或者组织观看电影等形式开展职业素养提升活动。

[关键词] 高职;艺术设计;职业素养;培养

[基金项目] 广东省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年度教学改革项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      践”(201712084);广东省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度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软实力培养      的应然性与途径研究”(YNYJZW2019YB06);广东省高职教育食品药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软实力提升研究”(2019SYQ03)

[作者简介] 罗 维(1986—),女,湖南浏阳人,硕士研究生,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实训中心实验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及实验室教      学和管理研究。

一、背景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日益重视,另一方面大学生职业素养普遍缺失,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1]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素质与修养[2],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高职学生通过校企文化熏陶、品德形成、技能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自我熏陶和锻炼,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将科学、艺术与技术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計研究、教学和编辑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良好的职业素养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高水平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将通过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适当建议,以帮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类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并为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3]

二、研究对象

以H学院环境艺术与服务系2018级环境艺术设计室内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0份,有效率为90%。

三、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综合最新文献调研和资料查阅,设计调查问卷,对性别、生源、学院和专业了解情况及对毕业后期望、职业素养重要性等方面进行问卷设计,基本全部采用选择(单选或者多选)题形式,最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主观问题:你希望未来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请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作出较全面、具体的设计)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接受问卷的90名艺术设计专业同学中,其中男生51名,女生39名;大一学生占33%,大二学生占67%;55.5%来自农村,23.3%来自城镇,21.1%来自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会明显强于大一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大二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大学学习,通过课堂上教师教学以及校园文化的耳濡目染,已经对职业素养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也意识到其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性别或者生源的差异对学生职业素养并无明显影响。

1.大部分同学在进入所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前已经对艺术设计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调查“你填报志愿时所报学校及艺术设计专业了解程度如何”时,有15.6%的同学选择了“比较了解”,33.3%的同学选择了“了解一点”,这可能是由于95后学生借助互联网学习和了解,及其新一代父母亲的影响;然而在调查“你考入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个人感觉如何”时,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很理想”或者“很不理想”,这说明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中,大部分的同学对于现状并不满意,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如果给予正确的指引,这些同学是很愿意追求进步和乐于学习,这对学校和老师开展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很有利的。

2.大部分同学在大学学习的心态不是很端正,对未来毕业前途不是很有信心。在调查“就读艺术设计专业后,你对自己的前途看法如何”时,有38.9%的同学选择了“还没想,走着看吧”,而只有21.1%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比较有信心或者是确立了毕业后要继续读本科;在调查“迈入大学校园后,你的心态如何”时,35.6%的同学选择了“终于可以松口气,痛快玩一玩了”。这种心态不利于学生在校学习及后续发展。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专学生更是需要提高警惕,努力提升自己,在进入大学后,不是万事大吉,而是需“继续努力”,为防止“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除了在专业技能上刻苦钻研,努力提升外,对于职业素养的学习和培养也需提升重视程度,因为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帮助其养成高水平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也可鞭策其继续努力,逐渐提升学生未来发展的信心。

3.近半数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比较认可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对自身职业素养情况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在调查“你觉得职业素养对你以后工作是否重要”时,有76.7%的同学选择了“非常重要”或者“一般重要”,只有7.8%的同学选择了“不重要”;在调查“你认为自己比较缺乏的职业素养是什么”时,选择最多的前三项依次是“吃苦耐劳和公平公正”“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这从侧面说明家庭和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注重一些细节和方法。例如家庭方面,父母亲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兼职,体验工作的辛苦,锻炼其吃苦耐劳的品质。学校在人才培养时,应格外注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外出采风;学生每设计或者完成一个作品,可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同学们前面阐述其设计理念;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们积极阅读国内外艺术大师们的自传及其代表性作品,对于专业方面的各类期刊也需勤加翻阅,一来把握当今时尚潮流,二来寻找设计灵感。

4.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学生比较认可的方式是组织各类活动及观看相关电影等。在调查“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你比较喜欢的形式是什么”时,选择最多的前三项依次是“集中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演讲、辩论、征文等活动”“组织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以及“定期进行职业素养评估”,这一调查结果对于职业院校是很有意义的,学校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时,内涵不变,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题多开展学生们喜欢的活动,但是在形式上可以“投其所好”,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问卷最后一题,调查“你希望未来自己成为怎样的人?(请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做出较全面、具体的设计)”时,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自己能有好的发展,对自身的期望普遍都比较高,这说明只要学校和老师采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与培养学生,学生职业素养发展和提升空间是很大的。

五、结语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4]通过对H学院环境艺术与服务系2018级环境艺术设计室内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当前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是认可的;学生们自身职业素养水平和现状还有待提高;学生们更喜欢以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或者组织观看电影等形式开展职业素养提升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玲,左永强.农林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9):127-128.

[2]王卫东,石慧.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3):89-93.

[3]吴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智库时代,2018(10):63-64.

[4]李敬.中职生职业素养现状研究[J].中国商论,2018(7):169-170.

作者:罗维

园艺学生职业素养论文 篇3: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环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 校企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基点,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以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共建校企实训基地,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学工置换”人才培养、“混合式”人才培养,并通过构建校企合作下环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环艺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议题,也是当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倾力打造的重点环节。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艺术设计重要分支,也是与市场经济关联程度最为紧密的艺术门类专业。公共装修、家庭装修市场对专科层次环艺设计人员的需求缺口很大,但从以往众多高职院校的反馈信息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力度疲软,更多的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达到高水准校企合作所应有的状态,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无法达到市场要求,企业方面普遍存在合作稳定性差和对接层次低的问题,并且由于在我国特定市场经济阶段,与艺术设计有关的企业规模往往较小,单个企业盈利能力有限且呈分散布局形态,很难像传统大工业生产类型的重工企业那样大量接受学生实习与实践。学校现有的培养模式与国内环藝设计企业的实际状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专业高职学生的就业。

一、环艺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三种模式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充分借鉴欧美的社区大学、日韩的工厂大学等成功的教学模式,依托苏州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与政府政策导向,明确自身专业的市场定位,与国内多家实力较强的装饰工程公司合作,创办了一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其中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效果最为显著。双方采用校企共管共赢的新型合作模式,给予环境艺术设计企业更大的课程设置自主权与人事参与权,共建经济效益、共建合作平台、共建师资力量、共享人员培养成果,极大激发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

通过对当前市场的需求与近一时期客户对室内装饰装潢风格趋向的分析,明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以服务市场经济为原则,通过深入契合校企结合模式,为培养环艺设计高技能人才打下良好基础。根据与企业多年的合作与实践经验,可以将历来出现的校企合作模式归类为三种: 第一种模式为“订单式”人才培养,即由学校层面组织牵头,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协同保障教学秩序,而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进入企业就业。这是一种完全遵照企业生产一线需求而设置的合作模式。第二种模式为“学工置换”,即学校和企业一同研讨学生培养计划,学生既需要在企业参加生产一线活动,又要回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修行,在企业中设置实训基地,而院系里设置产学研为主的“一站式创业孵化园”。这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培养模式。第三种模式为“混合式”,是一种结合“订单式”与“学工置换”的综合模式,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两方面互动,将企业在生产一线实际的用工需求,融汇于学校的教学大纲,变成学生理论修养学习的一部分,最终使得学生把在企业生产实践获得的经验与学校的理论修养有机统一起来。上述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其核心都是基于学校尊重企业文化及其合理利益,企业则需要发挥自身的产业实力,依据不同部门生产一线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协商将双方不同的诉求整合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

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自2013年签署合作协议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态势。早在学院与企业前期调研人才需求达成意向之时,企业就从联合培养生产实践一线人才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方面的用人考量:在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中,并不认可由学院课堂教出来的没有设计实践经历的设计师,更多接纳的是由其他具备环艺设计资质的企业跳槽而来且具备长期实践经验的人才。针对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上述意见,学院于2013年与企业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在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当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共33人,分批于2013-2014学年的上下学期入驻企业,接受“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初见成效,企业获得了自己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学生也以自身优异的职业素养获得了稳定的就业保障。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校企双方根据企业方面的具体需求,实施两步走的培养方案:第一步是实现学生与工人的角色互换,即在制定培养方案之前,就考虑好企业实际用工需求,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出发,在课程安排方面,上午学生进驻企业实训基地或者学校创业孵化园,由公司方面调遣丰富经验的技师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下午学生返回教室,由学院教师根据上午的实践课程进行理论教学,这样做到合理规划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时间。第二步就是进一步筛选,根据因材施教的基本宗旨,参照学生本人的兴趣与意愿,在公司定向培养的各个不同分岗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规划职业路线,达成在学校期间的实践实习与毕业后的定点就业之间的顺畅衔接。

严格落实培养方案中的管理制度与纪律要求,学院方面安排青年专业教师做班主任,在实践过程中与学生同吃同住,一方面实现对学生实践课程的严格考核与督促,另一方面也锤炼了青年教师的“双师型”素养。学院对理论课程的宗旨是实现与实践教学的整合化,以实践教学中随时碰到的问题与难点,当即作为研究课题,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出问题,并协同合作处理该问题。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室内装饰的吊顶工程,不同型号的膨胀螺栓在不同材质和位置的墙面,其承重系数大为不同,能否一次成型地打好一个螺孔,在具体实践中都大有讲究。类似的只有在实践环节才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的案例不胜枚举。也只有这样亲临装修工程一线,学生与教师才能有更为直观的体验。有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仅是创新模式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严格落实考核制度,从严要求实践操作、知识测试和实践考核,将日常考核与中期测评、阶段考核、岗位测验直至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有机统一在一个框架内[1]。

(二)“学工置换”人才培养

以往兄弟院校经常提及在寻找校企合作平台的过程中企业对接平台沟通不畅、校企合作进展受阻等问题,但从学院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教学实践来看,校企合作本身是不存在问题的,并且在顺利推进校企合作中,学校的主观能动起到主力作用。作为一个公益性非营利机构,学校应该懂得多让利于企业,保障企业应得的基本利益。“学工置换”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为解决校方与企业利益矛盾而生,这种模式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核心在于重塑学生职业技能素养的培育。反过来分析,学校通过培养一批高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为合作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更多的生产成本,才会有更多的企业乐于积极进驻企业,院校才有可能更多地获得市场认可,最终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有利引导下,将院校、企业与政府的力量汇聚成合力,实现校企合作的多方共赢。

学院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也大力推行这种模式的校企合作:在具体合作实践中,首先由环艺设计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草绘设计图,由于不同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差异,在具体施工中有不同的用途,如要保障整体设计意图不打折扣的前提下,合理地控制用料成本,就需要教师最初在教室里将环境艺术专业知识及常见的建材材料介绍给学生,甚至亲自带领学生做市场调研,做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图以后,将其提交给公司设计部进行评图,对于合格的方案,公司会派出专业设计师去对学生进行深化指导与方案推敲,学生按照专业室内设计师的意见最终修改定型。这种模式的合作取得的成果很容易获得市场认可,其意义不单单在于提高了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三)“混合式”人才培养

这种合作模式一改过去院校一家独大主导管理、组织教学的形式,转化成为院系脚踏实地调研公司的人才实际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双方平等协商,在企业通过阶段性集中强化培训教育共同管理实施[2]。学院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紧密合作型的实训实习基地,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要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环艺行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室内设计模式:先期将学生集中统一强化培训半个月,强化内容主要为企业文化、职业操守和专业技能,最后对学生进行封闭式考试,考核标准侧重于学生对未来职业的生长潜质,依照他们的成绩分为双班制,其中一个进行侧重课堂教学,另一个班强调企业动手实践教学,两个班级分别在学校院系和企业顶岗实习基地轮岗,企业与学校的师资共享,学生接受轮岗考核,而企业根据自己具体的需求,从两个班级中的学生里择优录用。相比于“订单式教育”模式,“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决定工作岗位的去留,同时有更多时间留在校园内学习;参与教学的教师可以更多地被整合进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中,进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快速拉动产学研的态势。

二、构建校企合作下环艺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专业,不单归属于艺术门类,与工科的建筑学、农学的园艺学也有交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工程技术应用类的专业(如土木工程专业),即只要遵循固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就可以正常运行。这个专业对学习者的创造力、创新力、艺术审美能力有着较高要求,这其中牵扯到一个人的审美修养、文化底蕴以及对客观世界的统筹把握和改造能力,属于具有较高创新属性的专业。因此,此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做好自身基本功(比如绘画的造型能力、色彩归纳能力、立体空间感知能力等基本素养)的修炼,还需要对本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些要求,对于身处以工科背景为主的高职院校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一大难点[3]。

(一)构建环艺设计专业职业素养标准

根据企业对人才岗位的实际需求,完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考核标准。高职环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标准,要综合考虑相关专业考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培养、文化艺术的熏陶、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以及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进而用此培养标准服务于以后的产教研协调发展[4]。

(二)优化职业素养课程体系

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就是强调环境艺术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修为,拓宽相关专业知识系统的容量,加强多文化的包容力,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产教研”的结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思想,其背后的表现形式是“产教研”相结合。一方面,坚实的专业基本功可以让学生面对技术困难有足够的底气去克服,另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完善其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法的教学刺激、鼓励和革新方法,使学生最大程度接受职业素质教育,为接下来进入企业岗位做好铺垫。

(四)构建职业素养考核体系

前期建立起了高職环艺设计专业职业素养标准,后期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考核体系,否则难以成为一个完备的系统体系。为调动学生努力提高自身职业修养的积极性,要着重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并将其列为与专业技术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考察。此外,将原来单纯认为学生会动手制作就可以达标的思路,逐步转换为学生不但动手模仿能力强,而且主动创新的思维能力也要有的思路。通过调整评价标准的指标权重,引导高职环艺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全面发展,进而保障校企合作模式持久深入。

三、校企合作模式实践的反思

学校与企业合作中会存有一些固有的矛盾,这些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关乎校企合作教育的成败。学院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就双方在实践合作期间存在的若干问题,展开积极对话与反思,并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解决。

(一)学校与企业应达成“共赢”意识

企业是以“盈利”为导向的经济机构,而学校是以“教育”为导向的社会事业机构,两者的发展与动机有着本质差异。即便在诸多发达国家,这一固有的矛盾在校企合作教育实践中也屡见不鲜。学院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障碍主要有两点: 一是学院与企业在根本目的和利益上存在矛盾;二是学院现有的教学大纲与培养计划不能完全适应企业与市场的需要,教学计划不科学、师资和教学场地缺乏,忽视对学生的审美和个性教育等。这需要学校与企业积极互动,多寻找双方的“共赢点”和“交集”,清晰认知“校企共赢”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基础 。

(二)推进校企文化“融合”,提升学生职业修养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学院通过吸纳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将企业的诚信、创新、合作意识有机融合入学院的学风、教风中,逐步培养学生由“校园人”到“企业人”转型。第一,互建培训基地,如在企业中设置厂中培训中心,而在学院设立“一站式创业孵化中心”,充分利用双方的教育和实训资源,企业文化在学生实践中慢慢浸润。第二,教师进入企业顶岗锻炼,加深对企业文化的感性认知。第三,诚邀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线优秀业务人员来校,通过举办讲座、专题报告、文化沙龙等形式,提升学生职业修养。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聘请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中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提出修改意见,改善学院“双师”教师队伍结构。学院内部的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理论知识扎实是其长处,但参与实践项目较少,导致教师自身的设计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学院要大力完善教师下企业制度,鼓励青年教师主动进入企业参加实践设计,培养学术与实践均衡发展的“双师型”教师。

参 考 文 献

[1]王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3):36-38.

[2]宋连凯.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60-62.

[3]陈皓.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职业素质教育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7):122-124.

[4]冯颀军.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90-91.

作者:徐潇潇 荣侠

上一篇:酒店工作报告3篇下一篇:法院申请书(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