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产业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节能产业

节能服务产业亟待突破

随着政府一系列财政补贴和激励机制的出台,北京节能服务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良机。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意见》的出台涉及多项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扶持政策,如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

据笔者了解,早在《意见》出台之前,北京就已充分认识到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并推出多项政策。

2009年一年之内,北京市就合同能源管理推出的相关政策就包括:《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试行)》、《北京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而在一系列试行办法的实施过程中,北京市积累了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的经验,同时也在具体细则的制定中为的《意见》提供了参考。

随着政府一系列财政补贴和激励机制的出台,北京节能服务产业迎来了发展的良机。

北京节能服务市场特点

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产业投资360.37亿,总产值587.68亿,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碳。在冶金、建材、电力、医药、石油化工等26个行业中210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实施5500多个节能项目,与2008年相比同比增长40.83%,其中EMC增长67.37%,华北地区占全国41%。可见,一个绿色的、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壮大中。

1999年,北京就成立了最初的全国三家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之——源深节能。历经十年发展,北京市的节能服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企业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整体实力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积累了相当多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经验,尤其是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众多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北京的主流节能市场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工业节能,分别占40%、30%、30%。过去几年中,曾经作为工业中心的北京为节能服务企业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工业节能市场,早期出现的节能公司都来自于工业节能领域。由于市场启动早,技术先进,工业节能的实力公司大多集中在北京。最大的如北京神雾热能,一年能做到20个亿的规模,它也是全国最大的节能技术公司。

随着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企业集体外迁,北京的工业节能市场越来越小,从2008年起,很多原来100%做北京市场的企业开始将重心放到了外地,部分开始在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方面开拓。

就目前来说,北京的建筑节能市场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很多领域并没有开放。比如北京每年天然气总消耗量为50亿立方米,按照每立方米1.95元的价格来算,天然气改造节能北京每年有大约100亿人民币的市场,而目前只做了不到5%。再如北京的办公用楼能耗巨大,而节能改造状况不到1%!

如此大的节能市场和空间,使专家断言:北京的建筑节能市场可能孕育几个长治久安的大产业:太阳能、LED、节能电机。

与前两者相比,北京的交通节能市场几乎处于空白,当前主要以意识节能为主,但实际有很多节能领域仍未启动。比如广东有几家汽油、柴油节能的公司做得很好,在技术上处于领先,而北京在这方面仍未起步;再如上海的交通节能做得很好,多与当地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有关,北京的汽车工业发达,但仍未很好地将产业规划与节能规划相结合。

由于北京的节能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些项目几乎不需要技术,只需要做好管理就能轻松节能10%左右,比如热力领域,80%的项目不需要技术,仅有不到10%的项目需要技术。由于进入门槛不高,早期涉足节能市场的企业获益颇丰,部分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开始将盈利所得投入技术研究,以期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状况

目前北京的节能公司90%以上业务主要在外地,倚靠北京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这些公司在外地纷纷抢占市场,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很多有可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节能公司,这点与美国的状况极为相似。美国全国性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占22%,但其收入份额超过四分之三。

北京的节能服务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服务型公司(国外多为此类公司)。这类公司大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知识产权,多为轻资产快增长的高科技企业。他们的规模都不是很大,营业额多为几百万元,70%为建筑节能公司,目前,资产规模超过千万的仅有十余家。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近两年来,以IT技术介入节能服务产业的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很多公司呈现爆发性增长,因其能够迅速做大,占据产业链高端,这类公司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这也是北京服务型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比如北京诚信能环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前不久就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第二种是产品型公司。这类企业多为制造型企业,以LED、光热、节能水泵和电机为主,这些公司在对市场销售产品时多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新的商业模式使他们产品销售方面获利更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这类公司,除了太阳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在北京拥有一定产业基础之外,其他都是零星发展,不成规模。这些企业的IV-大多在外地,在北京做集成。比如华清集团、清华同方等是这类企业的佼佼者。

第三种是大型国企转做节能服务。最早进入的有中节能、京煤、首钢、中石化、中铁等公司等,近年来也有民营企业加入,比如新奥、中兴通讯等。这类企业在各自领域掌握着雄厚的资金和行业技术,具有成为行业节能巨头的潜力,但他们大多只做自己本行业内的节能。由于本身不掌握太多节能技术,他们多与第一类公司合作,吸收优秀技术和产品,在自己领导下,垄断本行业或者本领域的节能服务项目,有点“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引人注目的是,这类企业虽然刚刚起步,在行业内占比还比较低,但资金雄厚,实力不容小觑。比如中兴能源投资在20个亿,其运作方式类似于日本的产业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发展潜力巨大。在日本,产业资本直接做金融,比如产业资本可以直接投资很多钱用于楼宇改造。对于容易产生纠葛的建筑物,有实力的产业资本可以直接买断,等改造完后再进行卖出或出租。

资金短板

一直以来,资金瓶颈都是节能服务商们的短板。一般情况下,节能项目的实施都需要节能服务公司事先垫付资金采购和安装节能设备,如果项目多,垫付的资金量就会很大,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国际金融公司(IFC)与北京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签署了IFC框架协议,为节能企业提供项目贷款,共做了128个项目,贷款金额40亿。但这对于越来越庞大的节能服务企业队伍来说,也是杯水车薪。遗憾的是,IFC的贷款同样需要节能企业对单个项目的投入超过20%,且会优先考虑大项目,对于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项目,帮助不大。

此外,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节能融资市场很少涉及,即便是做得最好的兴业银行,其业务也并未以北京的建筑节能为主,大多是南方的工业节能。

国外节能服务企业一般是靠私募基金来获得支持,这要求企业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有技术专利、创始人对公司有控制力、清晰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这又让大部分中小企业望洋兴叹了。与银行贷款相比,私募更加看重企业的未来,因此,北京也有一些规模小的节能服务企业获得融资。比如青云创投投资佩尔优节能技术公司的时候,佩尔优资产不到200万;而北京惠德时代节能公司获得的第一笔融资,使他们公司从一个注册资金50万元的小公司摇身变成5000万的大公司,靠的正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WYDE能效管理专家系统。

除了贷款和私募,融资租赁也是一些节能公司常用的融资方式。经过了青云创投,西门子创投和联想创投联合投资的两轮融资之后,佩尔优一直靠金融租赁来解决暂时出现的资金困难。尤其是对于产品型的节能服务公司来说,融资租赁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融资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节能公司资金不足的问题,企业不用付款就可以先行使用设备并产生效益;承租人通过融资租赁购买设备,不降低企业原来的融资能力,对于生产型的公司来说,可以一次性回收资金,提高现金回收率,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针对北京的市场状况和企业构成,今后在北京比较有潜力的融资模式是项目贷款和金融租赁。前者适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后者适合节能产品公司。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可将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进行知识产权抵押贷款,或者将其曾经完成的项目的未来收益进行打包抵押给银行,以获得下一个项目的资金来源。如此滚动,企业不仅有充裕的资金进行节能改造,还能利用银行贷款使自己的规模不断壮大。

成果转化仍需加强

从国外节能市场发展经验来看,北京现有的管理创新的市场必将过渡到技术创新的市场。目前国际知名的节能公司,无一不以技术创新占据产业链的高端,而目前国内很多节能服务企业所“集成”的产品和技术,大多依赖于国外节能企业的提供。

国内的很多节能服务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而国外节能企业起步大多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的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生存问题,他们没有资金持续投入技术创新,因此,目前国内节能行业的自主创新问题,大部分依靠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

实际上,目前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具有领先性的企业或者做得很大的企业,创始人大多是从高校或者研究机构下海,或者依赖与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比如奥天奇用于供暖的蒸汽换热装置——激波加热器,就得益于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再如清华阳光的专利多受益于于背后清华大学的雄厚科研实力;碧水源的创始人原本就是中科院系统的,下海时就有专利在身;硕人海泰和清华同方均与高校合作,以高校技术为依托才能不断壮大。

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成本与效率极为不协调,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技术仅占5%,而美国是20%。目前大学或者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若想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企业合作,从专利技术评估到领导签字,再到走完财务部门审批及招拍挂等一系列程序,最少需要6个月时间;此外,目前财政部将所有无形资产规定为国有资产的政策太过严厉,而国外实践表明,将技术转移权利下方给院校和科研单位更有利于科研成果转化。

在这方面最令人扼腕的莫过于发展风电时,中国大风机变桨技术胎死腹中的教训。目前,中国大风机变桨技术一直依赖进口,且费用不菲。而早在几年前,中科院电工所就已经突破该项技术,由于不懂得如何将专利私有化,致使技术一直没有转化成生产力,中国也一直没能摆脱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

在这方面,北京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的,是应该对专利和企业的可持续研发进行扶持。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斯坦福大学一手催生了“硅谷”,被称为“技术转移直通车”的OTL(美国技术授权办公室)是功不可没的。目前OTL模式已经成为美国各大高校专利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普遍运作模式。

1970年1月1日,第一个OTL在斯坦福正式成立。它处理技术转移的具体步骤如下:发明人向OTL提交“发明和技术发布表。”OTL将其记录在案,并交由一名技术经理负责此后全过程,该技术经理在与各方接触并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独立决定学校是否将此发明申请专利,对于专利,学校并不待价而沽,先来的企业只要具备使该项发明商业化所需的基本条件,技术经理就与之展开专利许可谈判,签订专利许可协议。OTL负责收取和分发专利许可收入。其间,为避免利益冲突,学校规定发明者不能参加OTL与企业之间的专利许可谈判。谈判由技术经理全权代表学校。

1989年,在美国联邦政府的资助下,AUTM(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Manager)正式成立。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AUTM的责任就是对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进行有效的保护和许可。AUTM通过会员制将美国大学OTL内的技术经理和各行业的企业负责人集聚到一起,令高校的技术成果和企业的需求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实际上,AUTM扮演的角色是在OTL这些小桥梁之上的一座大桥梁。

作者:杨培鉴

第2篇:节能建筑产业的苦衷

近几年,国家倡导发展节能建筑,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却进展缓慢,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节能建筑好处多

通俗地讲,节能建筑就是“冬暖夏凉,能节约能源的房子”。从广义上来说,节能建筑是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天奇花园建于1999年,是重庆市第一个建筑节能小区。据北碚区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小区节能房的最大特点是通风透气,整幢房从屋顶到地面,都由一个通风道相连。楼房的建设采取了首层架空方式,每幢楼的底楼与地面都留有1米多的空隙,空隙与屋内的通风道相连,这样做,既防止底楼潮湿,又能为屋内传输流动空气。

夏天,走进节能房,明显感觉比室外凉爽。凸形窗台上有两个可调节式风口,客厅顶部有百叶式风窗,而墙体上的风口则与整幢楼的通风道相通,室内外的空气得以对流。屋顶上也采取了一些隔热措施,除采取架空隔热外,还铺设了一种特别的浮土,方便散热。此外,天奇花园还采用双玻塑窗、节能墙体等新型隔热隔音材料。所有的房屋都注重朝向,与当地的风向一致,使得空气与凉风对流。居民们告诉记者,节能房冬暖夏凉,住起来舒适。一般室外气温超过30度,普通住房就要开空调,而节能房即使室外气温超过35度,也可不开空调。

记者走访了重庆节能建筑示范地——“建工未来城”的样板间。一走近屋子,就感到空气清新、干净凉爽。这里采用了一系列节能新材料和新措施。其中,保温隔热系统依靠山墙绿化遮阳和室内墙体采用聚苯粒保温隔热技术,在实现良好保温、隔热效果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墙体开裂;通过大量采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门窗实现门窗保温隔热;外遮阳系统上,卧室、书房等设置可调试外遮阳卷,同时隔绝噪音的效果也非常好;通风系统采用中央新风换气系统;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并预留室内接口,由于重庆大约只有半年时间可利用太阳能,下半年可转为用电带动热水器。

节能建筑一般在舒适、通风、光照、控制等方面比普通建筑具备优势。一是冬暖夏凉。门、窗、墙体等使用的材料保温隔热性能良好,房屋东西向尽量不开窗或开小窗;二是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持续不断,室内空气清新;三是光照充足。尽量采用自然光,可用百叶、窗帘、遮阳等措施调节因天然采光造成室内过热;四是智能控制。既可按程序集中管理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等,也可局部手工控制,少用能源。

重庆市节能建筑协会会长许永光介绍说,节能建筑的屋顶保温能力约为非节能建筑的1.5至2.6倍,外墙的保温能力约为非节能建筑的2至3倍,窗户的保温能力约为非节能建筑的1.3至1.6倍,节能建筑一般都要求采用带密封条的双层或三层玻璃窗户,其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较好。当采暖与空调制冷时,可以相对节约50%的能耗。但这笔投资又是很合算的,只需5至7年,节能就可以收回投资,而现在一般建筑寿命有50年,受益时间长达40多年。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新建的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如果这些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每年可以节约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8000万千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国家节约电力投资1万亿元。

迫在眉睫的选择

近几年,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却是能源的巨大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的逐步枯竭、能源短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在20世纪70年代时不到全部能耗的10%,到了2000年就占到了27%,现在已上升到近40%。这其中,采暖和空调所耗费的能源又有30%被浪费了。我国现有建筑达430亿平方米,而达到节能标准的不足5%。每年新增建筑面积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新增建筑面积的总和。这些新增建筑中,97%是高能耗建筑。

由于许多建筑不能采用节能结构、材料、器具等,建筑能耗日益突出,造成诸如电力等能源的供应紧张。以重庆市为例,一个夏季空调用电量平均每户居民为500至2000千瓦时,加剧了电力供应紧张,几乎每年都出现拉闸限电的状况。在许多住宅小区,尽管配电系统年年增容改线,仍满足不了用电负荷的增长需求。因此,推行节能建筑势在必行。

节能房居然受冷落

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建筑节能工作有“百利”,但这项工作的推广和发展并不乐观,甚至出现了节能建筑“叫好不叫座”的局面。重庆市建委科技教育处处长董勇说,早在1998年,重庆市开始启动建筑节能工作,制定管理办法,编制《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并在北碚区、荣昌县开展了建筑节能试点工作,建成了节能50%的示范工程——天奇花园,标准编制和政策制定走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前列。2004年,重庆市开工建设的节能建筑示范工程面积达124万平方米。尽管如此,此项工作的推广仍不理想,每年达到住宅节能设计标准的不足竣工住宅总量的5%。

开发商积极性不高是节能建筑发展遭遇尴尬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建造节能房的成本比普通住宅高出10%左右,每平方米售价也“水涨船高”,要比普通住房高出100元至200元。同时,节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工艺不同,建筑设计从围护结构、设计角度、施工角度、计算达到的系数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复杂,需采用新材料,如多孔空心砖、保温砂浆等,施工要求高。开发商普遍认为,节能建筑与普通住宅从表面上看并无多大差别,消费者在短期内感受不到节能效应,再加上节能房的售价较高,市场需求不大,又无强制执行手段,因此开发商积极性不高。

许永光认为,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以及市场激励机制的缺失,也是阻碍节能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节能建筑的立法步伐缓慢,缺乏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体系,对已有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存在执法不严、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建筑节能相关配套标准、图集、规程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扶持建筑节能产业以及节能技术进步等方面,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

突破壁垒是关键

一些建筑节能专家表示,要改变节能建筑现状,必须采取多头并进的突围模式,突破技术和政策壁垒。

专家认为,建筑节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外墙子系统、屋面子系统、地面子系统、采暖制冷子系统、健康通风子系统和门窗(主要是外窗)子系统。首先,政府应成为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主导,由国家立法,对建筑节能做出明确规定。具体而言,国家有关部门应对现有相关的节能法规进行补充修改,增加推进建筑节能的内容,明确规定激励政策,建立建筑节能法规体系。这样,一系列相关规章、奖惩办法与标准就有法可依了。

在突破政策“壁垒”方面,政府应采取经济鼓励政策,制定节能建筑和新型建材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对节能达标的建筑,在贷款、贴息上给予政策倾斜。对既有建筑则应全面规划,分期分批实施节能改造,以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根据建筑节能在不同区域的特定环境,逐步完善有关设计、施工建筑节能规范与标准。

与此同时,在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建设对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中,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资金,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或减少营业税等,不断研究探索建筑节能的发展基金,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的办法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和抗变形性及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

要加强建筑节能知识的普及,增强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认识,以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用示范工程带动,通过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以采用高新技术、新型材料、新型设计理念来引导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反映市场的需求,以点带面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

作者:徐旭忠

第3篇:白酒:节能减排助力产业转型

今年年初的西南大旱,让为数不少的酿酒作坊和酒厂被迫停业。旱情最严重的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处于中国白酒行业的核心地带,当地酒企业深切感受到全球变暖带给酒业的致命伤害。随着酿酒用的粮食越来越紧俏,水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白酒工业化对于白酒企业已经势在必行。其实,循环经济、白酒工业化的发展理念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指导白酒产业转型,还有利于推动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变。

循环经济是方向

高能耗、低产出、高排放以及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废糟、废水一直是困扰白酒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生产一吨白酒要耗粮2—3吨,耗煤0.6—1.5吨,产生酒糟8—10吨,尤其是优质酒更为低产高耗。目前,我国年平均生产白酒500万吨左右,所耗用煤炭800万吨以上,这些煤炭燃烧后要产生和排放2160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和28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硫。同时,在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酒糟有5000万吨以上。这些酒糟中含有50%以上的有机物和1%左右的有机酸,而目前我国酒糟的利用率还不到30%,其余部分作为废弃物抛入大自然,给人类的健康与生存环境造成了相当的危害和污染。

对此,茅台总经理袁仁国认为,传统白酒的生产是一个基本依赖于生态环境资源的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而循环经济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传统白酒生产,更容易进行废物处理和循环利用,具有实现循环经济的优势和潜力。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开始正式实施,把循环经济纳入法制管理表明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视。白酒企业可以将产品深加工,生产中的废弃物可以再利用,构建了一个生物循环,不仅降低了资源消耗,也提升了剩余物再利用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山东泰山生力源集团用酿酒的酒糟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建成了年产3万吨的酒糟发蛋白饲料项目,年创销售收入达到1.12亿元。以酿酒过程产生的黄水为主要原料,利用生化技术,通过合成、蒸馏制得高级调酒液,作为调味酒重新回到酒中,来提高酒的质量。用丢弃的池皮泥做成生物肥料来种植有机蔬菜和粮食,实现了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不仅彻底解决了环保问题,而且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循环经济”的新路子。像茅台、五粮液、汾酒、古井贡、稻花香等名酒企业更将循环经济上升至发展工业旅游的高度,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展示名酒文化,不断提升白酒产业的集体价值。

清洁生产 白酒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白酒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其代代相传的诸多沿袭被看做魅力所在,于是保留至今。可是,传统方式生产也限制了白酒企业的发展速度,而新型工业化生产具有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经济效益好、污染少的特点,改造传统工艺、发展新型工业化生产,是白酒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著名白酒专家胡永松认为,中国要发展新型工业化,不是说简单地照搬一种理论或者模式,而应尊重和遵循自己的客观规律,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目前,白酒企业生产工艺中的一些环节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以及给企业本身生产成本带来的压力矛盾日益凸现出来。在白酒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挖潜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清洁生产,是当前白酒行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9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清洁生产标准白酒制造业》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一经出台,就受到行业的普遍关注。该标准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在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方面,茅台、五粮液、沱牌、稻花香等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白酒工业化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且能促进产品价值,从而促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的改变。

白酒企业节能减排缺少标准

作为以加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制造业,酿酒行业在加工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和能源,并排出相应的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近几年里,酿酒行业整体得到快速发展,由于酒类产品产量的增加,酿酒工业污染物总排放量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已经实施的《清洁生产标准白酒制造业》虽然为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但该标准只是指导性的。白酒的有些生产工艺在当前还处于一种粗放式、传统式运作,从工业角度去衡量白酒生产,它在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仍属于耗能、污染企业,甚至还没有像啤酒、葡萄酒那样形成一套规范、系统、科学、全面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模式。

对于白酒企业,合理制定一定的制度来节能减排已成当务之急。针对白酒行业目前的现状,专家指出,在节能减排制度的制定上,白酒企业可着重从健全、完善以及可操作性三个方面入手。各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使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有了企业内部的依据,同时还制订完善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保障机制,通过能源消耗定额考核及奖惩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煤、电、气、水的计量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等现象,对吨酒耗煤、耗气、耗水、耗电等主要消耗指标进行严格计量,将指标分解到车间、班组,每月进行考核。通过这一整套措施办法,企业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还提高了节能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直接换取经济效益。

第4篇:TCL发力节能循环产业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会长、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提交提案,建议政府采取措施,推动平板电视的节能技术。

“平板电视只有做到有效节能,才能真正走向全球”,李东生提到,科技发展,各种电器电子产品不断增加和更新换代引起的电磁辐射污染大幅提高,那些技术和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尤甚。

TCL近年一直致力于低碳节能方面的研发,并不断创新求变,2011年和2012年均进入“中国绿公司百强”名单,TCL将从上、中、下游真正打通绿色循环全过程,在家电领域实现真正意义的绿色节能循环经济。

作为TCL集团的战略新兴产业,环保节能是TCL消费电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业务的重要延伸,也是TCL构筑家电完整垂直整合产业链的最后一环。

探索节能技术

在全球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的大背景下,家电能耗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我们非常重视节能环保型产品的研发,在产品的环保控制、节能降耗、低排放、技术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TCL品牌管理中心人员对《新财经》记者表示,TCL在家电节能方面的探索主要在彩电和空调两个领域。

在彩电方面,2006年,TCL就在国内首次研发出增强型液晶电视动态背光控制技术,并于2007年通过了信息产业部高新技术成果鉴定。TCL增强型液晶电视动态背光控制技术具有成本低、增值大的特点,有助于解决液晶电视“伤眼”、“高能耗”等缺陷。采用该技术的液晶电视既能改善图质,又节能30%~40%。

记者从TCL集团内部了解到,目前TCL增强型液晶电视动态背光控制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并先后授权给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IC制造商,并已应用于TCL所有大尺寸液晶电视产品。据悉,TCL集团已向瑞萨科技(Renesas)技术授权,瑞萨科技可以使用TCL授权的增强型液晶电视数字视频动态背光控制技术,制造视频处理SOC核心芯片。瑞萨科技是世界十大半导体芯片供应商之一,在诸如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和PC/AV(个人电脑/影音播放设备系统)等诸多领域获得全球最高市场份额。

在空调产品领域,TCL对节能的探索开始得更早,TCL空调于2004年12月在国内首次推出光催化复合纳米银二氧化钛技术,开辟了空调节能的新概念,解决了长期困扰空调行业制冷效果随年限增长而衰减的问题,对推动我国空调产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次跟踪监测,证实该技术对空调的长期能效比提升3%以上,按TCL空调每年产品销量折算,每年可节约电能1900万度。”上述品牌管理人员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拥有钛金专利授权的仅有TCL一家,TCL钛金空调的专利——钛金技术,使其与普通空调存在实质上的差异。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钛金“两器”,由于表面形成一层生化膜,因此具有不积水、不沾尘的优点,而特殊的“荷叶效应”更能自动清洁污渍。此外,钛金技术不随时间推移而氧化,可以一直保持新机的散热速度和制冷速度;而且采用的纳米级钛金具有无光催化特性,结合银离子过滤网可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杀菌双重净化,能够保持空调健康、干净8年不变。

TCL技术人员对记者表示,钛金变频空调全部采用全新自主科技的180度正弦波直流变频技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压缩机电机、室内外风扇电机、换气电机均采用直流无刷电机,电机效率可达80%以上,空调节能提升20%以上,与普通空调相比,更节能、更平稳、更静音。

“与普通空调不同的是,TCL钛金变频空调创新性地采用第三代银离子滤网,借助更大表面积、更细致的高银含量网面,杀菌能力也更强、更持久。”上述技术人员表示,目前钛金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

打造生态产业链

在节能环保的运作模式上,TCL集团希望通过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及无害化回收、处理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生态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家电企业还集体面临着回收废旧家电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电子产品到了淘汰的高峰期,每年理论报废量超过6000万台,报废量平均增长20%。这些报废的电子产品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置,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还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除了通过技术上研发完成绿色设计环节外,TCL还成立了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欧洲、日本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回收、拆解、再利用技术,将出口的废旧家电转化为再生资源,为制造业提供生产原材料,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2011年,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标志着国内投资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家电回收项目开始投产运营。投产的TCL奥博一期项目,将达到10万吨(300万台)年废旧家电处理能力,平均再商品化率达到85%~90%以上。二期工程计划达到年处理废旧家电20万~30万吨的规模。

由此,TCL成为国内第一家打造家电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企业。

据称,为保证项目投产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TCL奥博(天津)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对所需生产线采取关键设备或部件引进,而其他设备在国外设计、国内制造的方式,在设备、设施水平上取得国内领先水平。

2012年12月,TCL投资3亿元兴建的“珠三角”最大家电环保产业“TCL环境科技新基地”在惠州仲恺高新区开工建设。新基地占地13万平方米,具备工业废物收集运输、检测、储存交换、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等综合功能,年处理工业废物能力达10万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废物综合处理的示范性基地之一,可解决众多电子企业、石化企业及电路板厂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和处置难题。

虽然废旧家电回收需要渠道完善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短期内很难盈利,但TCL还是在这方面下了功夫。据记者了解,TCL从上游的部品采购、液晶显示屏生产,到家电及电子消费终端的制造,再到废旧家电的拆解和材料再生利用,TCL将真正打通从“原材料—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拆解—深加工—原材料”的绿色循环全过程,通过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及无害化回收处理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在家电领域实现真正意义的绿色循环经济。

2012年,国家公布了家电节能补贴产品目录,TCL的200多款产品入选了该次产品目录,是入选产品最多的企业之一,而且TCL的3D智能云电视新品也全线入选。

雾霾背后的商机

环境的恶化再一次让人们更加关注环保、节能产品。尤其是2013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连日受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呈现重度污染,约有8亿人受到影响。

针对空气污染的形成与防治,上海市环境科学院大气环境研究所钱华教授指出,大气污染物主要可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其中,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针对已存在的空气污染问题,除了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理之外,从即时性的角度讲,也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使用空气净化机等一些生活技巧来改善室内环境,从而将大气污染危害降到最小。

针对空气污染问题,TCL推出了空气净化新品。今年3月2日,TCL集团以“健康中国,关爱北京”为主题,在北京发布了PM2.5祛除率达99.8%的系列空气净化机新品,同时向企业和社会公民倡议遵守《爱护空气环境八条公约》。

据了解,此款空气净化器采用国际一流的阿波罗过滤技术,五层进口高级滤网,能够360度清洁空气。净化器所含有的五层过滤功能,能够有效地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其中,TCL钛金杀菌网能有效分解霉菌、病菌,活性炭过滤网能够有效吸附异味、有害气体,HEPA精滤网可以过滤PM2.5颗粒。

据介绍,TCL空气净化机均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检测,在PM2.5祛除率上达到了99.8%。记者体验了TCL空气净化机的净化效果。10秒钟内,一个充满烟雾的容器被空气净化机迅速过滤,容器内变得清澈透亮。可以预见,客厅、座驾、办公室内的有害物质被过滤后,身边人的抵抗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而这份《爱护空气环境八条公约》的倡议分企业和公民个人两个层面,企业层面是“推行绿色发展,聚焦环境改善,坚持低碳生产,接受公众监督”四条基本内容,督促自身和业内同仁注重环境保护;个人层面,则倡议公民“多坐公交,少吃烧烤,少放鞭炮,爱护花草”,从自身做起,爱护空气环境,还原蓝天本色。

TCL集团助理总裁、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启春表示:“作为肩负社会责任的家电企业,竭力投身于洁净空气的事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除了社会责任,解决空气污染背后也有巨大商机。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室内空气治理产业规模达300亿元,预测未来将保持每年28%的复合增长率。到2015年,包括空气净化机在内的室内环保产业,其年产值或可达到800亿元。

作者:饶霞飞

第5篇: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融资问题研究

摘 要:合同能源管理是我国积极推动的节能机制。经过多年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代表的节能服务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分析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制约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大力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节能服务产业 发展现状 融资问题 对策

一、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

1.节能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工作的重视,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是节能服务产业队伍迅速发展的一年,节能服务公司新增87家,达到229家,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产业总产值由2006年82.55亿元增长到216.57亿元,同比增长162.35%。综合节能投资从2006年63.3亿元增长到114.6亿元,同比增长81.04%。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2006年18.92亿元增长到65.5亿元,同比增长246.19%。按照综合节能投资计算,形成年节能能力559.0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60.66万吨。

2.节能服务公司逐步成长。其一,公司数量迅速增加。2007年节能服务公司新增87家,达到229家,实施节能项目1723个,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从业人数新增14000人,达到35000人,增幅67%。其二,骨干公司初具规模。任何产业在任何发展时期,都需要一批不同类型、各有特色的龙头企业为产业领航,节能服务产业也不例外。在节能服务产业领域,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在建筑领域活跃着一批较有影响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贵州汇通华成、杭州华电华源、北京奥天奇等,在工业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北京神雾、北京动力源等,在其他相关领域,包括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节能方案咨询等方面,有北京中超、北京浪潮自动化等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重点扶持一批骨干企业,使其率先发展起来,为节能服务产业注入活力和生机,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快速有序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3.节能服务市场逐渐扩大。2004年至2006年,节能服务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工业和交通领域。从项目数量上来看,建筑领域最多,工业领域的项目数量也明显增加。从总的投资额来看,工业领域的投资较大,交通领域的项目比较少,占的份额很低。伴随着产业的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市场领域突破固有的传统市场领域,一些以工业节能为主要市场的公司开始转向建筑、市政和民用等领域,而以建筑节能为主要市场的公司开始向工业领域跨越,还有的已向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进军,取得了明显成效。

4.节能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目前,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及其会员单位北京、辽宁、山东三家节能服务示范公司和新兴的节能服务公司共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426个,合同能源管理投资42.6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28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81万吨,同时拉动节能市场投资84.05亿元。所实施的节能技改项目,99%以上获得了成功。节能服务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在20%~30%,拥有独特技术和充足资金的企业收益率更高。

5.节能服务产业竞争加剧。节能服务公司主要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然而,自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20%的约束性指标之后,民企在节能服务市场这种一枝独秀的状况,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涉足中国的节能服务市场。一方面,国外节能服务公司开始纷纷涌入中国。2006年,世界五百强企业ABB公司与广东省政府签订的节能降耗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一协议,ABB将为广东省多家能耗大户寻求节能降耗的措施和方法,并提出适用于广东的节能技术标准建议,从而使广东省实现到2010年每单位GDP降低能耗16%的目标。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甚至是央字号国企如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集装箱集团公司等也开始纷纷跻身节能服务市场,与众多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国内国有大型企业涉足节能服务领域改变了节能服务公司长期以来以民营成份为主的特征,提高了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同时也加剧了节能服务产业内的竞争。对此,业内专家已经指出,受国内节能商机的吸引,今后中外节能服务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二、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问题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节能改造项目,一般都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垫付资金。随着企业实施项目数量的增多,垫付资金量將会累积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如果没有外部资金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将会难以为继,所以资金问题是节能服务公司能否顺利成长壮大的生命线。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虽然投资不断增加,但满足节能服务产业成长速度的融资却非常困难。

1.风险不确定,影响投资信心。合同能源管理在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的过程中,向客户承诺和保证节约量,承担了与项目实施相关的所有前期投入和大部分的风险。节能服务公司帮助节能企业实施节能项目的过程中,面临着宏观政策、金融环境和项目营运等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这一切使得节能服务公司不可避免地必须承担各种风险。其中,政策风险包括因国内能源政策与法令的变更、节能设备或系统的许可制约、额外税捐或收费等产生的风险;金融风险包括因汇率变动、通货膨胀、利率波动、能源价格变动等产生的风险;营运风险包括因工程建设、运行维护企业经营不善而破产、不可抗力等产生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节能服务项目相关制度不完善,往往出现纠纷。金融机构缺乏评估合同能源管理风险的专业知识,社会节能经济效益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衡量标准和法律解释,节能目标往往存在争议,无法保证投资收益。

2.融资方式有限,资金来源少。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境外融资和项目融资等。在国外,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于自有资本,银行商业贷款,政府贴息的节能专项贷款,设备供应商允许的分期支付,电力公司的能源需求方管理基金等。在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资金一般来源于政府补贴、银行信贷和企业自有资金。目前,政府支持节能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限,商业银行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为节能服务项目提供资金,而节能服务公司大多为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有限。加之我国缺乏产业、家族、私人基金,资金成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瓶颈。

3.缺乏金融创新,银行信贷动力不足。目前,银行为节能服务产业提供贷款存在种种障碍,例如贷款品种、贷款担保、贷款信用评级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制约了节能服务产业的信贷融资规模。一是银行没有与合同能源管理相配套的贷款品种。银行现有的短期贷款和项目贷款品种都不能很好的适用于该类项目融资,就算以应收帐款质押的贷款方式进行操作,同样也会存在工程建设期需垫付资金和实际节能效果不佳等问题,以致贷款趋向保守。二是节能服务公司信用评级较低。新兴的节能服务公司普遍存在着资金实力不足、在银行缺少信用记录、财务知识匮乏、财务管理不规范等情况,加之节能服务项目实施期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期间企业生产状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规避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银行常常做出不对节能减排项目融资的选择。三是节能服务公司担保困难。国内提供节能服务的近200家公司大部分属于正在成长中的企业。行业调查情况表明,节能服务公司的整体实力相对偏弱。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公司占66%,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占78%。这些企业多数是中小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它们不是凭借自身专利技术起家就是在代理国外品牌的过程中逐步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创新技术以及市场规模。它们资本少、起点低,在技术创新、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行业管理等方面都缺乏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注册资本小(100万~1500万之间),属于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节能项目的规模往往偏小,多数情况下节能项目不形成独立的资产抵押物,因此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为项目融资,造成节能项目的融资障碍。

三、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融资对策

金融机构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通过贷款、基金、担保、租赁、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信托等多种投融资途径及模式为节能服务产业融资。

1.探索金融创新,拓展信贷融资。第一,改变认识,提高信贷积极性。为节能服务产业投资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市场机会。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平均投资回报率达30%。银行方面通过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这种具有差别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培育和巩固核心客户群体,增强银行议价能力,还可以带动负债和中间业务发展。事实证明,积极参与节能投资,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第二,根据节能服务产业特点,开发新的贷款品种。银行应对节能服务行业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掌握产业特征和政府政策导向,熟悉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了解不同节能服务企业的特点和现状等。在此基础上开拓新的贷款品种以适应节能服务的融资需求。第三,实行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分散风险。实行贷款本金损失分担机制,几家银行合作,按约定比例进行分担贷款本金损失,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信贷积极性。同时,对使用贷款的企业进行监管,提供各方面的援助,帮助和指导节能服务企业完善财务制度和改善信用状况,以符合向银行融资的要求,进而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节能服务公司投资收益最大化。第四,建立商业贷款担保机制,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商业担保。过去国内银行信贷的传统模式主要是抵质押贷款,而节能服务公司往往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来抵押,所以节能项目不好做。商业贷款担保机制建立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以扶持节能服务公司、壮大节能产业为目的,通过担保机构的担保,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信用,帮助节能服务公司解决贷款中遇到的担保障碍,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从国内银行获得商业贷款的机会。

2.加快上市融资进程,吸引民间资本。节能服务发展前景好,中小型节能服务企业可以通过改组成股份公司后到创业板上市融资。对于已形成一定规模、步入稳定发展时期的企业,应积极寻求主板市场的上市,但需要节能服务公司克服短期内获利困难,较难达到在主板市场上市时对上市公司的赢利记录要求的困难。为此,节能服务公司可以以节能为主业的同时,兼营其他产业,这样不仅可减少投资于节能产业的风险,而且可以拓宽赢利的来源,支持节能项目的发展,有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还可设法借壳或买壳上市。相对于银行贷款和股票市场融资方式,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更为主动、融资成本更低。节能服务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为企业债券的发行和偿还提供优异的经营业绩支持。因此,节能服务公司债券融资将具有巨大潜力。节能服务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的信誉和经营业绩发行债券,进行企业债券融资。企业债券的发行方式沿用传统的审批模式,发行规模实行额度管理,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十分有限。政府应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企业债券上市发行予以特别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将有很大的空间。

3.设立节能服务专项基金,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成立政府专项基金,鼓励节能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对中国节能服务业影响最大也是数额最大的一笔基金就是由全球环球基金、世界银行与欧盟提供的基金,但它对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拉动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直接用于节能服务产业的财政资金毕竟有限,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节能基金机构,吸收社会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节能服务基金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财政拨款和基金运作获取收益,采用提供专项贷款和担保的方式,对实施的节能项目进行全部或部分支持。除此以外,有实力的企业也可以成立基金,向社会融资。

4.继续加强国际投资合作,带动节能服务产业走向成熟。自节能服务产业产生后,国际投资一直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方式和技术等其他多方面的援助,成为支持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成长的重要力量,我们应继续利用好这一资源。

目前在我国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有世界银行、法国开发署、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提供了2200萬美元赠款,6300万美元贷款通过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推行贷款担保计划,法国开发署以主权贷款的形式向中国财政部提供6000万欧元的中间信贷,由华夏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向市场发放。国际金融公司以风险分担的方式为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提供10亿人民币贷款。亚洲开发银行向中国提供总额为8亿元人民币的部分信用担保。目前,应在充分利用好这些投资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国际投资合作,带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第一,落实好国际投资,保证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信誉。这些国际投资金额大,在中国都有合作金融机构,实行了新的贷款方式,我国金融机构应该认真研究市场情况,提高服务能力,履行责任,保证国际投资的回报率。第二,通过与国际金融公司专家共同开发产品和项目营销,学习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带动我国金融机构的进步。节能服务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对市场化融资担保机制的推进力度,同样也需要银行转变传统观念和增加技术手段,更需要节能服务企业改善自身融资条件和加强经营能力。只有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和建立起规范的市场化的节能服务产业。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14085)]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责编:芝荣)

作者:于文武

第6篇:节能环保瞄准新支柱产业

据中国经济导报,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把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继续减少。

为确保实现今年节能减排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并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奠定良好基础,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加强宏观指导;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督促检查;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市场机制建设;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等。

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加强总体设计,对各地方碳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积极推动气候变化立法进程,继续开展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全面推进低碳发展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国内碳交易体系建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推动这些工作落实,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必须有节能环保产业作支撑,必须通过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形成实实在在的节能减排能力。

今后,我国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5%以上,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第7篇:节能产业网:响应国家节能政策 大力发展节能产业

节能产业网:响应国家节能政策 大力发展节能产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节能,难点在节能。如何推进节能产业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2011年“十二五”规划启动的开官之年,我国对节能减排问题的关注则可以说是全行业的。殊不知,早在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这表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将成为我国的长久之策。无独有偶,在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节能。一时间节能减排、低碳能源、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都热点话题。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至此,“节能”不再只是停留在纸面,正式由口号步入现实。不得不承认我们正逐渐进入节能时代。

随着国家、地方“节能政策”的相继颁布,节能产业告别了以往的高能耗、有污染和排放的行业布局,在“节能时代”里求得生存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话题。节能产业的出路就在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企业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实施者。节能产业网(http://)负责人表示:事实上企业进行节能技术创新是节能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节能企业正逐步的融入到节能产业网(http://)这样一个具备节能政策与资讯于一身的平台,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致力于节能产品的研发和新工艺的运用,共同为实践我们国家的节能目标做着不懈地努力。我们共同期待他们能够在节能产业网这样广阔的节能平台上推出更多节能、科技、环保、低碳、创新的新产品。

至此,节能产业网(http://)作为“十二五”新兴产业的节能行业服务平台,致力于打造业内第一个双向节能产业交流互动平台。

第8篇: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文章来源:

1、节能设备:

—一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低温低压余热发电、焦炉煤气提氢、节能低压合成氨、大中型硫酸生产低温位热能回收、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中低浓度瓦斯(煤层气)富集、低温余热能量转换器等技术和装备的自主研发。节能关键技术装备铸造;锻压、热处理等共性基础工艺和设备的研发。重点冲天炉、中频炉的双联熔化技术,冷温锻工艺,热处理渗碳和碳氢共渗催渗等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示范。汽车用大功率高效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

—一高效节能装备应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热值高炉煤气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冶炼烟气余热回收一余热发电装置、玻璃熔窑余热发电装置等。中小型煤粉工业锅炉和低热值煤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高效锅炉;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节能电机,以及高效风机、水泵、空压机等高效节能设备。在炼油、钢铁、化工、建材行业高效燃烧器、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法炼焦等设备。水源地源空气源热泵高效应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技术装备。高炉炉顶压差发电(TRT)、干熄焦等成套技术与装备。电气化铁路和节能型机车车辆的更新换代。外热式、长炉龄铸造用冲天炉;粘土湿型砂旧砂再生设备,锻造用电液锤,高能螺旋压力机;节能固态感应加热电源设备,清洁型热处理油烟集排系统等设备应用。燃煤火电机组对外供热、制冷,采用背压式汽轮机对外供汽及电厂循环冷却水供暖。

—一节能监测监管网络建设。各市级节能监察机构可覆盖全社会的节能监测仪器设备,配备节能监察专用车、装备便携式车载仪器设备、配备适用的现场监察取证设备。各地方公益性节能监测机构能力建设;更新监测检测设备。

2、节能产品

—一高效节能家电产品。高效环保节能空调压缩机、高效节能节材小型化冰箱压缩机、高效电机、C02制冷技术、直流变频压缩机、直流变频控制器和软件算法以及压缩机驱动控制器、空讯器微管传热技术、燃气热水器强化传热技术、太阳热水器、太阳能冰箱、各类家电产品节能节水技术、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重点攻克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微波炉等小家电变频电源模块技术。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热泵热水器、电磁灶、平板电视、微波炉、机顶盒、饮水机、家用燃气灶具、商用燃气灶具、抽油烟机、电取暖器等产品。

—一高效节能办公产品。研发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核心技术以及低能耗主板、内存核心技术。计算机显示器LED背光技术、计算机高效电源等技术。高效节能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服务器产品。

—一高效节能商用产品。微细尺度高效换热器技术、高效相变储能装置。铜管对流散热器技术、冷藏冷冻系统节能运行关键技术、离心叶轮流动与增压技术。单元式空调、多联式空调、冷水机组、外部电源适配器、制冷展示柜等产品。

—一高效节能照明产品。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高纯金属有税源(MO源)、氯化嫁材料、OLED材料与器件等半导体照明关键设备和核心材料;大功率芯片和器件、驱动控制及标准化模组系统集成等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S、TS型)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光源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

—一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车用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示范纯电动汽车,引导混合动力汽车。

—一节能建材产品。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新型自保温墙体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烧结非粘土薄壁空心砌块、复合保温砌块和轻质复合保温板材。高性能节能墙体材料。高强粉煤灰砖、内热煤歼石烧结砖、高强承重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节能建筑门窗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

3、节能服务产业

—一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加强技术开发、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综合实力。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联合重组、增强竞争力,成为产业龙头。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提供节能服务。

—一发展为工矿企业、商业机构、党政机关等提供专业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信息咨询等服务的节能服务产业。鼓励企业做精、做专、做强。

(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

1、资源循环利用装备

—一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矿物分离、富集与综合利用新技术及设备。脱硫石膏、氧化铝赤泥、重点有色金属冶炼废渣、钢铁厂尘泥、煤矿煤歼石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自主研发;水泥、钢铁等工业窑炉和煤歼石综合利用电厂处理生活垃圾及危险废弃物技术装备研发;废旧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零部件再制造关

2 键设备的研发;废旧机电产品高效、清洁、无损拆解技术,再制造产品性能评价及检测设备的研发;废塑料裂解脱氯、温和解聚技术的研发;废旧电器电子、废电池、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分拣、分选、拆解、分离、无害化处理、高附加值利用的技术与装备;引进消化城市生活垃圾干化资源化预处理技术与装备。发酵行业烟气治理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研究。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和装备。

—一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应用。废杂铜熔炼、粉煤灰提铝、电石渣制水泥、造纸黑液碱回收和综合利用、废塑料制复合木塑产品等技术与装备。废钢铁破碎、分拣、打包,特种轮胎翻新,无污染再生铅,酸碱蚀刻液循环再利用,废PET瓶再生利用技术装备的应用。发酵制饲料、沼气、EM高效有机叶面肥等技术系统集成应用。

—一扩大急需设备生产规模。在电子废弃物、废旧电池、废塑料、餐厨垃圾、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领域,形成具备成套处理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装备制造企业。扩大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废旧轮胎翻新设备、废印制电路板资源回收利用设备、废旧电池循环利用装备、废塑料再生装备、废旧玻璃资源化成套装备、中水循环利用成套装备、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塑术型材的成套生产装备、再生纸生产设备、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备的生产规模。

—一鼓励出口优势技术与装备。鼓励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再制造表面处理技术、废旧电池失效镍钻材料原生化技术、PCB废弃线路板的干法回收利用自动生产线、电子废弃物中热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可调周长环状胎面预硫化设备、制冷剂回收处理技术及设备的出口,加强具有一定优势的再生纸生产成套设备、废旧玻璃资源化成套装备的出口服务。鼓励新型建筑材料生产装备的出口。

2、资源循环利用产品

—一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利用固体废弃物如脱硫石膏、粉煤灰、煤歼石、冶炼废渣、化工废渣等,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等建筑材料。

—一再生资源制品。再生金属、再生橡胶、再生塑料、再生玻璃、再生皮革,铜、铝、锌、铅、锡、镍等有色金属高纯度循环利用产品。研发常温超微粉碎和低温粉碎废旧橡胶(废轮胎)制品,低硫再生橡胶制品、预硫化法轮胎翻新、废热固性再生塑料、废PVC塑料裂解脱氯清洁回收燃油产品、废印刷线路板非金属粉等产品。

—一再制造产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交通运输设备、钻采设备和军用装备等再制造产品。

—一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产品。食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制品,利用餐厨垃圾、沼渣、沼液生产高效有机肥。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

3 肥、沼气等。

3、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产业

—一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以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立足现有回收体系,整合、改造、规范和提升,形成社区回收站点、规范化回收队伍和集散市场紧密结合的回收体系。

—一建立餐厨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将餐饮企业、单位食堂集中产生的餐厨垃圾定时、定点,单独回收和集中处理,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一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服务平台。建立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信息交换网络;再制造工程技术研发、再生产品安全性检测、再制造产品的质量鉴定等服务平合建设;支持和培育从事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咨询服务、应用的服务机构。

(三)环保产业重点领域

1、环保装备

—一环保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与示范。反渗透膜技术装备,渗滤液处理技术装备,污泥干化和污泥焚烧技术装备,污水处理高效节能曝气设备,耐高温大容量布袋除尘器,烟气脱硫大型氧化风机、除雾器、循环泵,烟气脱硝催化剂,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与装备,电袋复合除尘技术装备,便携式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等的自主研发。土壤污染修复、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泥脱水与资源化、铬渣等重金属废渣无害化、环境污染在线快速监测等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与示范应用。

—一环保重点装备应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活垃圾分选和预处理、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城镇生活垃圾炉排炉焚烧、渗滤液处理、烟气脱硫和脱硝工艺技术和装备。在化工、石油、制药、发酵、造纸、食品行业示范高浓度、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示范装置。污染物燃烧过程中二恶英和呋喃类污染控制技术等。城镇污水处理、矿井水和一般性工业废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城镇垃圾循环流化床焚烧、电除尘器、烟气脱硫脱销通用设备等装备生产。电除尘、一般性工业废水治理和回用、噪声控制等成套技术与装备。

2、环保产品

—一环保材料。膜材料、高性能防渗材料、耐高温防腐防磨材料等的研发,布袋除尘器耐高温纤维、垃圾填埋防渗材料、烟气脱硫防腐防磨材料、二恶英催化分解滤料等产业化应用的示范试点。各种活性填料、生物滤料及填料,离子交换树脂、水处理用活性炭、吸声材料、隔声材料、阻尼减震材料等。

—一环保药剂。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高温过程烟气净化用选择性催化剂、生物农药等研发示范,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

4 高性能脱硫剂、表面覆盖剂等产业化应用的示范试点,复合型絮凝剂、循环冷却水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生物农药等生产。

—一可降解产品。可生物降解产品,特别是利用秸秆、稻壳生产的快餐盒、包装材料等的研究开发,可降解塑料制品、可降解地膜、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剂产品等。

—一低排放产品。国V以上排放标准汽车等的研究开发,分散式活性染料、水性涂料、无石棉建筑制品、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国IV以上排放标准汽车等。

—一替代产品。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替代产品等的研究开发,氢氟烃类(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产品)等产业化应用的示范试点,正丙丁澳、蛋白泡沫等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产品。

3、环保服务产业

—一发展环保工程服务。推进污染治理推行烟气脱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特许经营。新建烟气脱硫设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由专业化的环保公司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行。

—一加强环保咨询服务。发展生态效率评价服务、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产品认证评估服务、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服务等。建立以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环保产业服务体系。

(四)重点工程

—一节能改造重点工程。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

—一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一是共伴生矿产资源利用,包括提高能源矿产回收利用率,煤层气和油页岩综合利用应用;中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尾矿综合利用,重黄金和有色金属的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利用尾矿生产新型建材产品。二是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的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掺量煤歼石、粉煤灰、钢铁渣双渗粉等技术的产业化。三是农林废弃物利用,秸秆和林木三剩物产业化。

—一“城市矿产”工程。“城市矿产”是指蕴藏在废旧机电设备、汽车、家电等产品和废料中可回收的钢铁、有色金属、塑料等资源,并折算为原生矿产资源的当量。

—一城市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工程。餐厨垃圾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包装废弃物加工利用示范。

—一重点流域及工业污染治理工程。

上一篇:秸秆禁烧下一篇:救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