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未来的自己一封信

2023-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写给未来的自己一封信

写给未来的一封信

这是一封假想于2020年发出的信,收信人并非“未来的自己”,而是一位虚拟的网商朋友“小未”。信中的“小未”是一名曾在北京闯荡的白领,后转战二线城市从事在线外贸的网商。

亲爱的小未:

在这2020年寒冷的圣诞夜,欣喜地接到你寄自洛杉矶的新年贺卡,顿生暖意。你的外贸公司不久前已在加州设海外仓储基地,你热情地邀请我前往参加它的落成仪式。10年来,你一直希望通过互联网,把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正是在这10年间,你的公司从区区两名员工、500美金的第一份订单起步,到如今,已经拥有了1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达到3000万美金。虽然你谦虚地认为这依然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但这一刻,我知道你最初的这个创业梦想已经实现。祝贺。

记得那时,你的梦想始于10年前一个令你身边很多人惊诧的决定——离开北京,离开收入稳定的工作。我知道,下这个决心,不容易。你从小便是老家人的骄傲,从农村一路考上北京的大学,毕业后一心想留在北京发展。在群租屋里住过(10年前我们称之为“蚁族”),也干过多份兼职。终于,你在奋斗了多年之后,在东边CBD的写字楼里一家外贸公司里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尤其令你周围人羡慕的是,在这个房价高得令人生畏的城市,你可以开始凭自己的工资按揭,买下了第一套房子,与交往多年的女友搬入新居,顺利地完成人生的又一件大事。你一直都没有偏离当初给自己设定的人生轨迹,在别人看来,生活也算是小康美满。

但是我记得你当时不断地说你不属于北京,在那里没有归属感。你说因为房价高,不得不把这套小小的蜗居买到了四环之外,所以每天上班得横穿整个北京城,往返在路上的时间就有3个多小时。

后来,你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你的隐忧无时无刻不在撕扯你看似令人羡慕的生活,无论是自己的职业还是家庭。职业,这份看上去很光鲜的工作其实没有未来——金融危机,让你老板的日子很难过,你不知道你老板的公司是否可以继续支撑下去;而家庭,你不清楚你的孩子将来是否有未来,因为他一旦出生,就注定没有城市户口。在北京打拼了这么些年,你终于发现这样的生活同样不是你想要的。这个城市让你有些透不过气来。

跟许多漂在北京的年轻人一样,你产生了“逃离北京”念头,想到一个离老家近一些的二线城市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不过,那里不会像在北京那么多的工作机会。小城市里或许有平静的生活,但你也担心会在即将而立之年中断自己的事业。而单纯地过安逸的日子,同样不是你想要的。两难。

记得我们曾经在博客上有过交流,你说你也有过希望自主创业的想法,只是,若回到一个二三线城市,恐怕很难寻到商机。我告诉你说,你的行业其实很不错,并非没有未来,只是,做外贸可以有另一种做法——从事电子商务,你的创业就从外贸电子商务开始。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微小企业,它们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做生意的最大群体,而这对你来说,做一个优秀的网商,就是一个机会。网络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你不在大城市,不在北京,同样可以把生意做到全世界。你这是以退为进:退,则退入一个二线城市;进,则进入一个全球市场。

事实上,早在2004年,我和我的同事们就发现了海外微经济对跨境采购行为的影响,全球采购行为更碎片化、渠道更扁平化,这一趋势最终会对中国的出口经济产生巨大的力量。作为跨境小额交易电子商务平台的创建者,我向你描绘了将来海外网销的前景和可能达到的规模,我的梦想是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直接走向海外,而这个梦想的实现也是需要更多像你一样的平民创业者、网商来共同参与,把这个市场做大。

而在你开始创业的这一年,2010年,正值小额在线外贸处于高速增长期。不过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国内人才的匮乏,大家对这一市场的认识还很不够。市场期待的更多优秀的网商的加入和新型网络外贸公司的崛起。你选择了一个好的时机。

和每一个从小网商做起的创业者一样,你经历过草创时期的艰难,你甚至说服妻子,毅然卖掉了已经按揭了一年的北京的房子。然后,从选择交易平台开始,寻找货源,摸索在线跟客户沟通的技巧,提高海外买家重复购买的频次。

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你都在用你的行动和老家亲朋好友的成见斗争:回老家,就是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其实,我知道你的勇气是在于你的放弃:舍得放弃曾经让别人觉得很不错,甚至羡慕的工作和生活,听从内心的声音,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而这,也是多年来,我对自己所说的一句话。

这些年来,圣诞节一直是你最忙的日子,海外市场的圣诞购物季惯常地成为你的生意旺季,今年的圣诞同样如此。为应对圣诞购物季大规模网购交易,你早有计划在海外建立仓储。如今,通过这种有效的方式,到达美国的网购交货时间已经缩短到两天。伴随着物流系统的改善,中国电子外贸已连续5年交易额有了40%到50%的规模增长。

更值得我骄傲的是,和10年前极大的不同,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改变。那时候我们中国就是一个为全球市场而整日在流水线操劳的“世界工厂”,而如今,西方已经认可,中国制造之外,还有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服务。我们商人不仅仅在将商品销售给海外市场,还全面参与了物流、支付、售后服务、品牌推广这些服务领域,并且一样凭着国人的智慧、努力,做得风生水起。生活在内地城市,面向全球市场的网商们,你们功不可没啊。

因为十年前的那个决定,你掌控了自己的未来。

敦煌网CEO 王树彤

于2020年圣诞夜

作者:王树彤

第2篇:写给CFO的一封信

写信,是最传统的表达方式。

这一传统,似乎又要重新流行。

黄光裕喜欢,在国美的战争中,他多次采用公开信的表达。

在3Q大战中,周鸿喜欢,马化腾也喜欢,他们也频频发表公开信。

今天,我们也来赶个时髦,我们也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新年之际,

用一封信的方式传导中国公司理财市场的脉动与心跳。

我们推崇一封信的方式。

CEO们可以向CFO们提出最真诚的“伙伴”需求。

投资家可以真实地公布财富管理的信用和记录。

经济学家用写信的方式向CFO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方机构可以向CFO展现这一年它的实践,以及对CFO的启示。

我们推崇一封信的方式。

它能让我们从实践中逐渐厘清真相。

它能让我们看清一个阶层崛起的身影。

它能让我们记住那些光荣与梦想,以及罪与罚。

它能让我们看清前行的方向。

我们推崇一封信的方式。

这几十位写信的人皆是财界的活动分子和思想家

他们的名字一个个都响亮。

他们汇成中国公司理财市场上最强的信号。

与此相伴的,还有商业世界中难得的真诚。

开年了,一封信开始,

开始CFO们新的征程。

企业集团的财务策略

亲爱的CFO朋友们:

你们好!

接到《新理财》杂志的邀请后,一直在想这封信该写些什么,出于一种工作的本能和惯性,脑海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题目。企业经营进入集团化发展阶段,财务策略的得失已经关乎企业经营的兴衰,而CFO作为其主要掌舵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策略运用的成败,所以这个题目既大也难,不容易写清楚,但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题目,把一些零散的想法组织起来,供大家参考。

1财务策略的内涵和范围

讨论企业集团财务策略问题,首先需要界定其内涵和范围。由于财务策略还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迥然各异的理解。所以,我们界定财务策略的概念,应该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感,尽可能把不同层面的问题整合起来,使之既涵盖多方面和多角度,又能够具有比较清晰内在逻辑性。

从这个要求出发,我们可以把企业集团的财务策略划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宏观层面,这个层面需要考虑的是战略性、方向性、资源性的问题。在宏观层面应该包括这样一些问题,或者说是决策点,如资本证券化与市值管理问题、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问题、大规模并购的财务构架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及资源获取,是企业整体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统御下两个层面的大脑。

第二是中观层面,需要考虑的是日常运营性的、协调性的、效率性的问题。这个层面应该包括负债管理、金融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管理、绩效激励制度设计、税收筹划等问题,是在宏观决策点既定的前提下,解决如何提高企业内外部协作效率问题,可以比喻为承上启下的脏腑。

第三是微观层面,是基础性、支持性、技术性的问题,更加侧重于面向财务内部的纯专业领域,包括如内部控制、成本核算与控制、信息化、会计准则协调等技术,是实现上两个层面目标的基础,是微循环系统。

我想,这样的一个分类,可以有助于把财务策略这个话题思考得较为全面一些、系统一些,同时减少在概念界定过程中过于差异化的认识。但是,每个层面具体决策点的列举,可能还是挂一漏万。

而就衡量策略运用的标准来说,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要求,简言之,就是要完善财务策略体系,使宏观层面更高远,以大思路支持企业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中观层面更富效率,以制度化的体系运作协调常规运营;微观层面更细腻,以前沿的管理技术提供基础保障。

2宏观层面的拓展思考

1、资本证券化和市值管理

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摆在集团型企业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下一步的资本证券化道路怎么走,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市值管理问题,而这个课题的核心是整合与分拆。

一个选择是把集团成员单位整合成一个上市公司,在国内及国际资本市场多地上市。

另一个选择是保留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的非上市状态和孵化器功能,控股旗下多家上市企业。

两个选择的方向是相反的,前者意在于合、体现为整体性;后者意在于分,体现为多样性。各有利弊。

把集团全部资产整合成一个资本平台,有利于统一资本市场品牌形象和开展整体性的税收筹划和银企合作,这样的架构,与欧美企业的主流架构比较接近。

保留集团公司本身的非上市状态和孵化器功能,能够在上市资产以外留有一定的弹性和余地,同时,有利于配合产业的分拆和延伸,实现资本证券化的多样性。这样的架构,香港及东南亚的企业较多采用。

资本证券化的方向问题也影响到市值管理问题,前一种模式下进行的是单一市值管理,后一种模式下进行的是多市值管理,同样也是各有优势。前者可以减少一些管理的复杂程度,同时更有利于大型并购重组过程中以市值作为支付对价手段。后者由于是对不同资产在不同资本市场的定价,而前者是对同一资产在不同资本市场的定价,因此后者更能充分地体现不同市场的市盈率差异和比较优势。

两个模式没有简单的优劣区别,而是要看那个方式更有利于支持相关企业集团的具体目标。如果是把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定位为成为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企业,那么,选择一比较合适;如果企业集团面对的是一个区域性的产品市场,则后者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2、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

企业集团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金融资本、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这个课题的方向问题应该已经是一个共识性的问题,不需要过多的讨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问题应该是需要好好斟酌的。

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日本的财团模式,产业和金融巨头相互参股,结合较深;一种是欧美模式,产业与金融主要是业务合作关系,股权联系的纽带较前者相比比较浅,但一些特定行业的大型企业有自己设立、并与主业运营联系较为紧密的金融机构,如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电器、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等都有自己旗下的金融公司。

从我们的国情看,实现日本模式在目前阶段完全没有可行性。国内产业与金融结合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模式,如中石油、中石化、一汽等,均设立财务公司;一种是新希望集团模式,参股民生银行,成为主要股东,类似很多企业,参股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区域性商业银行等,不一而足。

前种模式与主业配合较好,如中石油财务公司成为中石油集团资金运营的枢纽,资产规模甚至超过一些区域性的商业银行;一汽财务公司在汽车销售的卖方信贷方面也在向福特信用的商业模式看齐。

后一种模式,由于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的限制,参股金融机构,更明显的收益主要是体现在金融机构上市后股权投资的增值,而参与甚至影响金融机构运作的空间较小,因此与主业配合的关联度相对较低。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集团在积极地研究探讨第三种模式,即走出去,取道香港或欧美,收购中小型金融公司,取得资质,培养团队,拓展业务,对主业形成支持。

具体而言,突破第一种模式的门槛和时间仍然有待努力;第二种模式的收益还未显现,而且一些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与主业的相关性较低;而第三种模式对于配合企业集团国际业务的拓展,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海外融资销售、资金管理、投融资业务,是一条起步快、具备灵活弹性的路径。

3、大规模并购的财务框架

从多数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道路上看,纯粹依靠内生的自我积累达到500强规模的案例相对较少,而更多的是在发展道路上经历甚至是多次的并购。作为崛起中的中国企业集团,如何面对在未来不确定的时间、不确定的方式、但确定会发生的并购活动,做好财务框架的筹划,是比较重要的战略问题,也是比较重要的技术问题。

在这方面需要考虑的财务框架因素,主要是税务结构和负债结构。首先,税务结构的安排,是国际化企业进行并购活动中首先考虑的财务问题,并购的税务安排技巧可以说是税收筹划这门艺术中的圣杯。然后,负债结构涉及到支付对价方式、对企业市值的影响、对企业财务杠杆的影响等几方面问题,

中国企业集团对于这一领域的工作经验还相当的缺乏,过去发生的一些案例,在支付方式上以现金居多,而在税务安排上则鲜闻经典,在后续整合中各有其困难。这说明中国企业集团在面临一些突发性的并购机会时,显得准备不足。在这方面,需要进行一些前瞻性的安排,进行系统案例研究,总结典型经验和基本模式。

3中观层面的拓展思考

1、负债管理问题

过去几年来,随着中国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国际化方面的积极探索,在负债管理方面积累了这样一些有益的经验,一是在负债的币种选择上,要积极选择在未来一定阶段呈弱势的货币;二是在利率管理上,在利率下行周期,要积极采用浮动利率管理方式,而在利率上行周期,要积极采取固定利率管理方式。我觉得,相对于其他要素,这两条经验是比较重要的,当然,还有负债结构问题、融资方式与工具问题,也是需要考量的常规问题。

但是能否运用得好,关键在于动态管理。持续的分析和判断、永远留有余地的操作是内部关键因素;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便捷的信息和业务联系渠道是外部关键因素。

2、金融资产管理问题

对于企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股权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如何完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也是伴随着企业集团金融资产投资业务的发展必须要深化研究的课题。

在这方面,有几个要素需要考虑。首先,是金融资产投资规模问题,企业集团需要动态的控制好规模,金融资产需要服从于实体业务的规模,以免过多地占用实体业务资源,可以有一个动态的最高限额,定期调整。规模以内,可以进行一些期限长的投资,并且即使发生意外损失也不会危及实体业务。当然,金融资产投资与实体业务也需要建立一些日常运营的联系,实体业务的阶段性资金盈余与短缺,和金融资产投资之间的少量调剂也是必要的。

然后,是金融资产投资范围问题,应当从国际化的角度,对于主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类别进行分类筛选,结合企业集团主要策略目标和主业需要,明确主要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以进行动态管理。

另外,就是金融资产投资的具体决策、风险控制、长效激励机制问题。

3、金融衍生工具管理问题

中国企业集团当前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围绕汇率、利率以及大宗商品,通过很多经验教训的摸索,可以总结的基本规律包括:

第一、衍生金融工具必须以实体业务为基础,从数量上看,衍生金融工具规模永远应小于所对应的实体业务规模;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操作以基本品种为主,结构复杂、风险收益不对称的品种以回避为宜;

第三、不做过头操作,适当留有敞口,不过于追涨杀跌,在某一趋势长期强化时保持反向思维,动态调整操作的箱体空间;

第四、衍生金融工具不仅仅是实体业务的事后风险管理,基于趋势分析和判断,也可以为实体业务的事前规划提供支持。

4、绩效激励制度设计问题

绩效激励体系的建立和动态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企业集团的发展,同时也不断发现一些需要调整和解决的矛盾及问题。绩效激励制度是企业经营制度体系的比较综合的反映,是组织行为管理、财务控制等多方面的浓缩,我觉得有以下几点需要强化:

第一是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结合的问题,总的看,企业的管理实践还是普遍关注短期,虽然也有长期激励办法。

第二是局部激励与整体协作相结合的问题,绩效激励体系在功能上主要是为了应对外部竞争,但客观上也在创造内部竞争。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局部激励和整体协作发生矛盾、甚至是只要整体协作不能对局部激励产生明显利益时,经营团队及经营者排斥整体协作,那么就反映了企业集团内部存在过度的内部竞争和内部利益协调机制上的缺失。反观现在的外资银行体系,在这方面解决的比较好,我们需要在这方面深入研究,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企业集团规模越大,这个矛盾就会越突出,这个问题也越重要。

第三是激励方式和工具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丰富激励工具,特别是建立与国家法规、国际惯例接轨的股权激励体系。

这一方面是国际化经营中吸引国际顶级人才的需要,也是降低激励成本的需要,也是引导公司中高级管理者关注市值的必由之路,所有的运营成果最终必然反映在市值上,未来,市值作为集团资源和财富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实际使用功能会越来越明显。

5、税收筹划问题

从中国企业集团的税收筹划实践总结,在日常主业经营的过程中(不包括并购的税收筹划),税收筹划问题核心的理念和路径有两点,一是寻找税负洼地,二是寻找单项业务优惠。

所谓税负洼地,主要表现在企业所得税上,包括争取高新技术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主体资格、以及寻找国际化经营背景下低税负国家和地区,都是体现税负洼地的重要意义。在这方面,要特别留意一是要动态调整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架构和内部协作流程;另外,要特别注意内部转移定价的制定以及与多个国家、地区间税收法规的协调。

所谓单项业务优惠,包括范围较广、涉及包括增值税等多个税种,需要做非常细致的税法研究,不但要按照税法去争取享受优惠,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税法对业务行为进行事前的规划和设计,是一项长期性的动态工作。

4微观层面的拓展思考

微观层面所涉及的问题,更集中的表现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自身专业性特点更明显。在这里很多细节性问题,暂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解决好这些基础性问题,主线是加强信息化。只有通过信息化,才能同时解决任何具体工作的深度和效率问题。

如内控问题,是经常困扰集团正常经营、影响财务工作绩效提升的老问题。未来能够真正解决好内控问题的出路还是信息化,近两年,美国已经有软件公司,结合萨班斯法案和ERP系统,开发内部审计自动化系统,并发起成立“合规共同体联盟”(Compliance Consortium),致力于提升公司治理、降低管理风险。我觉得,这代表了内控技术未来的方向。

如成本核算与控制问题,也还是要继续深化信息化。我们经常谈到的沃尔玛在2个小时之内能够完成全球库存盘点,依托的还是信息化。

5结语

“万卷诗书度长夜,一窗昏晓送流年”,岁末,是思考的季节;思考,让飞扬的心绪沉淀。

但总的来说,这些观点还是一个提纲式的想法,体系不很完整,内容更有待深入,先供大家做些参考,以后再进一步沟通!

祝大家新的一年健康、顺利、愉快!

三一集团副总裁

段大为

2010年12月16日

2011:或将“差钱”

各位CFO朋友,

大家新年好:

2010年充裕的流动性让大家充分体会到了“不差钱”的种种好处。而2010年末再度上调的准备金率,拉开了2011年货币政策转向的大幕。随着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我们步入了2011年—“流动性回收年”。基于这样的宏观形势,作为企业的财务总管,如何能为企业筹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且最大化的利用,是我们每个人不能不考虑的命题。

2011年的展望

作为资金管理行业的从业者,近期经常被很多朋友问起对2011年货币流动性的推断。

对所谓“稳健”货币政策的个人理解,是介于“紧缩”和“宽松”之间。即应该一方面保证信贷余额的增长不会大幅下降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另一方面控制货币供应量M2增长,把流动性管理在一个合理水平,防止通胀恶化。但是从实证角度来看,紧缩的货币政策很难把握,宽松货币政策的尺度拿捏也并不容易。

近年的历史已经印证了这一点。2007年,为应对经济过热和全面通胀,央行5次提升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利率,公开市场操作规模有几万亿。虽然紧缩货币政策下货币供应量呈现负增长,但还是没有遏制2008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态势,CPI持续上升到7.9%,是政府设置的可承受通胀水平的两倍。进入2009年,虽然应对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迅速恢复功不可没。但9.1%的经济增长与超过32%的M2增长,显示出危机时期货币的“过度”宽松,为2010年埋下了通胀的隐患。“紧缩”或“宽松”之程度的不易把握,使货币政策经常处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境地,体现了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如果在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寻求货币政策的平衡,肯定更不容易。

可以预见,2011年将是中国经济自金融危机以来发展更为复杂的一年,宏观经济的下行力量和上行力量同时存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放缓与新兴市场持续增长相互影响,各种下行力量和上行力量如何释放都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当前的商业环境对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都蕴含着极大的挑战和机遇、收益与风险。

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央的宏观调控也将更灵活,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或者企业家都很难对2011年的经济发展做出准确预测。但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努力发展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特别是资金管理的能力。因为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脉”。

概而言之,在形势恶劣、市场不彰的时期,管理好资金相当于为提高企业生存能力设了一道“防火墙”。“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要资金流还能正常周转运作,企业经营活动就不会“卡壳”,就能在比金融危机再大的风浪中保持稳健姿态。另一方面,如果经济形势向好、货币政策宽松,我们需要思考最大化地用好手中的资金、实现最佳的投资回报。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就能大幅度提高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并在跑马圈地、发展扩张的同时防范支付危机,保持资金良好的流动性。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不管未来如何,2011年已经迎面向我们走来,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跑马圈地、加速扩张,同时也不能忘记固本强根。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在无论是流动性紧缩或者宽松的条件下都能进退自如,稳健发展,让基业长青。

资金管理的价值和应用

内圣而外王。在难以预测的宏观形势和货币政策面前,资金管理是每一个希望在2011年大展宏图的企业所必备的功课。现在,想必大家都想了解:资金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到底有哪些价值?

实际上,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即:资金管理不应该是临时抱佛脚的应急之策,而应是固本强根、强身健体之道。随着IT技术融合进企业管理体系,资金管理已经信息化、智能化,并和ERP一样,成了越来越多企业进行日常管理和运营不可或缺的标准件。

大家所在的企业很多都是集团化、国际化的企业。企业层级架构越来越复杂、分支机构越来越多,管理链条越来越长,资金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在资金规模上百亿、资金运作五花八门的大型企业集团,要想实现实时、动态的资金管理,如果不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几乎不可能做到。

2006年以来,随着中国企业基础的财务管理和ERP软件的普及,企业管理信息化就开始从IT支撑系统和基础资源建设向更专业更精细的业务管理领域过渡。而肇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了很多企业的资金链,直接促使中国企业对资金管理的需求提前大规模爆发。目前,资金管理领域正掀起继财务管理和ERP之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

从东风汽车、三峡集团、中粮集团、鞍钢集团等企业集团的率先实践来看,智能化的资金管理能够与企业财务系统、ERP系统等无缝融合,并和商业银行的业务系统直联。依据预设的程序,它能够自动、准确、实时地了解、控制资金流向,并辅助管理者分析、预测、运作资金。智能资金管理平台的本质是通过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手段来集中资金资源,在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调剂余缺、统筹使用,以挖掘沉淀资金,平衡资金需求。此外,通过严格的资金计划、限额管理及授权、审批、访问控制系统来确保资金有序运行,防止体外循环。更重要的是,该平台能够结合利率、汇率、投融资产品、金融及衍生品市场的变化,智能地分析和拟定企业理财计划,匡算各类资金成本,帮助管理者合理地安排投融资、资金结构。

资金管理智能化解决了企业集团所头疼的资金效率问题。众所周知,很多国内集团企业是多个地方用多笔钱,一方面,不少资金躺在企业账户里“沉睡”,而关联的平行或上下级公司对资金的需求可能正嗷嗷待哺,被迫向银行去贷款。一般年净利润及净资产超5亿的集团企业,或多或少都面临资金管理效率的尴尬,高存款、高贷款、高财务成本的“三高”企业屡见不鲜。

高水平的资金管理能帮助企业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在同行业前列。如中国地产界的龙头老大万科集团,在房地产市场剧烈震荡时期逆风飞扬,于今年12月率先实现1000亿的销售收入,靠的就是资金的快速周转,通过快速开发、提高资金周转率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而1000亿大关,在国内大多数房地产公司看来仍然是遥不可及的销售业绩。

世界上每一次大的经济动荡,都带来了新的管理思想和产业变革。对中国企业来说,度过这个调整周期,必将走过下一个辉煌的30年,从粗放式、消耗式走向创新型、精细化运营,资金管理有望成为中国企业改善内部基因并完成蜕变的助推器。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资金管理在中国的普及。我相信,中国企业的管理现代化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将为期不远!

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解洪波

2010年12月20日

开源节流的“功夫”

各位CFO朋友:

你们好!

人们喜欢用“飞逝”这个词来描述时间的流过,实在是很贴切,相信很多朋友的感觉也和我一样,仿佛昨天还在展望2010年,却转眼间就到了为2010进行总结的时候了。

“总结”总是能帮助我们进步,我想借这封信的机会总结我在2010年的工作,不仅仅是帮自己在新的一年有更好的提高,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大家在新一年中有一个好的开始而尽一份力。关于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和全面分析管理报告体系的实践我曾分别在不同场合做过分享,在此就不再赘述。接下来我着重总结一下我们在开源节流方面的实践。

“开源节流”这个词对大家来说肯定不陌生,它能够通过增加收入、促进流程优化和提升成本费用支出效率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率,从而促进股东利益最大化。一个成功的开源节流项目能够为企业价值提升带来的益处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为了项目获得成功而必须做的功课却并不简单。结合我以往的经验,我们在这次设计并实施这个项目的时候,主要在四个方面下了功夫,那就是方案设计、项目管理、收益评估和沟通。

1方案设计

开源节流应该从何处下手?答案可以是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增加收入或降低成本费用的措施,或者可以说是任何能够提升利润的措施。那么,能够影响利润的因素都有哪些呢?我们设计了下面的模型来寻找答案。

我们基于图1的模型,结合公司2010年的规划要求以及发展状况来确定我们的具体方案。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所以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我们必须牢记开源节流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效率和利润率,因此,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方案设计需要满足三点要求:

1 对财务收益的影响必须是可识别且可衡量的;

2 不会在其他方面导致浪费或效率降低,或产生其他负面效果;

3 不应降低原有的质量。

2项目管理

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为了确保这个项目能够按计划达到所预期的效果,我们主要加强了三方面的管理:明确角色与分工;明确绩效考核方案;加强项目过程控制。

项目启动前我们成立了项目小组,确定了不同的角色以及相应的职责,如下表:

同时,为了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我们制定了针对项目推进的绩效考核方案,将计划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的评价量化,纳入项目总策划、项目经理及实施小组成员的绩效考核中。

此外,对于这种跨部门且时间较长的项目来说,实施过程的控制是保证计划完成的另一个关键。为此,我们设计了项目进度汇报模板,每周组织项目实施小组成员填报各自子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最新的效果评估结果,由项目经理跟进其结果、汇总后向公司管理层汇报。

3财务收益评估

开源节流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财务收益,因此,评估这个项目的成果的关键指标就是对财务收益的影响。在方案设计部分我们强调了“对财务收益的影响必须是可识别且可衡量的”,事实上这个要求贯穿了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在方案设计阶段,我们通过评估各种措施对财务收益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来选择他们,并制定明确的、可量化的收益改善目标;例如,日常节电措施将通过用电量的变化以及电费的变化来进行评估,店面销售人员倒班制度的优化将通过编制精简后节省的人工成本进行评估。

在项目实施阶段,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评估各项措施的阶段性成果,与目标收益进行比较,来跟踪项目实施的效果。在项目最终评估的时候,也依然会将对财务收益的影响的评估作为一个主要的评价内容。

所有的收益评估方法,均由财务部从专业角度出发提供指导,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及严谨。

4沟通

无论是对一个项目还是日常管理来说,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开源节流这个跨部门的项目,沟通更是保证项目成果的基础。

从上面的方案分析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开源节流项目所涉及的范围,可以从日常的节水节电到整个公司的集中采购,可以是销售环节、可以是投资策略、也可以是组织架构和人员激励,这些内容需要公司的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合作完成。从项目组成员的构成也可以看到我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因此,要协调好整个项目组的工作、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明确项目目标并有效的履行各自的职责,其关键就是要做好沟通。

在这个项目的筹备、立项以及后续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展开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包括与管理层、与各部门的同事以及财务部内部。这些沟通主要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就是取得管理层与各部门的认可与有效支持。在跨部门的项目中,获得各部门自上而下的认可和支持、使成员明确项目目标及意义并共同为之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沟通起到的另一方面作用,在于维持各项目组成员工作的协同性以及项目管理措施得以有效执行,例如我们设定的职责、工作计划、项目进度汇报制度等,都需要及时与所有项目组成员进行沟通,以确保所有人都能以统一的步调按计划推进项目的实施。

截至目前,我们的开源节流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已经产生的财务收益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认可。按照项目计划,我们将在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进行项目财务收益的阶段性评估,之后将是部分措施的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爱因斯坦有这样一个公式:“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我想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成立的。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在方法上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帮助大家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成功的路也会是艰苦的,但我想把我很喜欢的一句拿破仑的名言送给大家:“困难只是在印证一个人伟大的程度”。

希望大家在崭新的2011年中有一个好的开始,希望每个财务管理者拥有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在财务管理上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功!

腾创科技CFO

邹志英

2010年12月16日

市值管理需要创造性

各位CFO朋友:

你们好!

市值管理在中国仍是一个新事物,创造性的市值管理行为还是显得较为罕见。作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重要决策人与执行人之一的CFO,如何立足公司自身情况,根据经济、行业和市场环境变化,采取灵活和创造性市值管理措施,无疑对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想通过对2010年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为的回顾,与各位CFO交流一下对当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一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回顾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行为,可以说体现出了一些积极与灵活的势头。

价值创造:取得明显成效

价值创造作为实现股东价值的基础,在2010年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一年里,更多的上市公司通过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拓宽市场渠道、深度开发核心技术,同时辅以科学的激励考核,努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产业链整合与细分齐头并进。2010年国企和民营企业在产业链范围内的运作呈两极化趋势,国企在整个过程中扛起了产业链整合大旗。以中粮集团为例,集团公司2010年在全国各地原有资产的基础上加快投资整合步伐,投资范围从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到屠宰加工、深加工到冷链配送,持续推动了粮油食品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全产业链”战略。相对于国企的“全产业链”式扩张,民营企业利用其“短小精悍”的优势积极探索专业技术、合理规划资金投向,在细分行业中大放光彩。

2轻资产模式倍受青睐。相对于传统企业看重实物资产的特点,轻资产模式更看重的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核心技术、流程管理、治理制度、企业品牌等。这种资产占用企业资金极少的特点也正是轻资产模式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因。

3股权激励逐渐趋于理性。伴随行业竞争加剧,上市公司间人才流动也日渐频繁。鉴于此,上市公司纷纷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方案的激励机制较以前上市公司有较大的优化,更为科学和理性。

价值实现:历经诸多挑战

价值实现是股东价值获取合理市场溢价的过程。市场环境受多方因素作用,起伏较大,如何在多变的环境下实现企业价值是市值管理重要的内容之一。2010年,上市公司价值实现面临着诸多挑战。

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媒介关系管理都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是达成公司市值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信息披露更多地强调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投资者关系和媒介关系管理则不同,它更强调上市公司主动地与投资者和媒体沟通。

2010年,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日益规范,多数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都得到了有力的保证,但仍有部分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有瑕疵;同时,以紫金矿业“环保门”事件为导火索,环境信息披露也被日益关注,成为部分行业公司强制披露内容。

2010年虽然较多公司已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常态化、流程化,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成效与前几年相比却并未有显著的提升和创新,反映出上市公司对此仍以应付居多,重视程度依然不够。通过对沪市820家公司2009年年报投资者关系管理调查显示,仅41家公司在年报中能够非常详细地说明投资者关系的设置情况,占比仅5%。有170家公司比较注重和投资者互动沟通,但尚未披露接待投资者的次数、路演的次数、沟通渠道的使用情况等,占20.73%。有365家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仅仅是概括说明公司要加强投资者管理工作,但是并没有说明公司到底做了哪些具体工作,这类公司占统计总数的44.51%,接近半数。另有大概244家公司,在年报中没有“投资者关系”相关字眼,说明对投资者关系还没有给予重视,占到统计比例的29.76%。

2010年上市公司的媒介关系管理忧喜交加。随着A股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同业竞争日益加剧,上市公司媒介关系管理面临着更多挑战。不少上市公司经验较为欠缺,忽视长效机制,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较为突出。从2010年频频发生的一系列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如紫金矿业“污染门”、凯恩股份“通缉记者门”、蒙牛伊利互斗等来看,媒介关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危机应对策略中,包括忽视大众、瞒报真相、反映过激、打击报复等方面。

价值经营: 主动而灵活

价值经营作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在2010年显得更为主动和灵活。价值经营实际上就是顺应市场环境,采取灵活的再融资、增减持和并购重组等手段,促使股东价值最大化。

2010年,以四大行为首的上市银行业掀起了一轮再融资热潮。此轮再融资热潮中,多数银行都考虑了A股市场承受力,纷纷通过可转债、定向增发、H股分流等方式,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降至最低。2010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渠道持续受阻,部分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融资开始转向信托,试图通过信托融资来解决资金链紧张的困难。统计显示,2009年以来,房企通过信托融资的总规模已超越了同期该类企业在股市的再融资总额。截至2010年11月19日全国信托公司共发行房地产信托1601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全年的规模也只有400亿元。

2010年是A股上市公司并购与重组与时俱进的一年,伴随外部环境变迁,重组与收购行为因势制宜,效果明显,海外并购异常活跃。借助全球后危机时代给并购提供的好时机,越发成熟的中国企业吸取之前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开展海外并购,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本年度作为中国上市公司翘楚的中石油,联合壳牌以32亿美元收购澳洲Arrow能源100%股权,由此引起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关注。另外,诸如山东如意4444万美元收购日本成衣巨头声望(RENOWN)株式会社,中石化认购西班牙雷普索尔巴西公司的新增股份,中金岭南收购全球星矿业公司100%股权,美的5748万美元收购Miraco公司以及工行收购泰国ACL银行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再尝试投身海外并购的洪流之中。

2011年展望:个性化发展

2010年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根据环境的变化已表现出明显的灵活性,随着市值管理践行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顺应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资本市场波动而开展的主动性市值管理将不断增强,手段也将更加丰富。由此可以预见,2011年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将进入个性化发展的阶段:一是商业模式创新将更贴近市场;二是股权激励将在合力作用下深化;三是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有望协调发展;四是媒介关系趋向长效机制构建;五是再融资方式和时机将未雨绸缪;六是并购重组有望借力政策等。

供各位参考,不足之处,请指正!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国芳

2010年12月18日

预算五招

亲爱的CFO:

你们好!

2010年即将远去,这是令人欢心鼓舞的一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位。然而,一路高歌的GDP背后,正迎来通胀、热钱、泡沫、污染、失衡等诸多隐忧。

今天的形势非常严峻,最近有没有看到不断攀高的人民币汇率?感受到身边的物价飞涨?没错,企业正直面通货膨胀的诸多挑战。或许您的企业2011年全面预算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您是否已经准备好积极的措施,应对通货膨胀带给企业的不良影响呢?

我们认为,为了减轻通胀预期对企业的不良影响,企业的年度预算应至少做好五个方面的应对准备:

1严格控制长期投资预算。对于投资期限较长的项目需要重新进行评估,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资金需求的影响,缩小长期投资项目的投资规模,降低长期投资风险。

在通货膨胀时期,长期投资项目对企业资金筹措和现金流影响重大。在通货膨胀率不高的情况下,一般仅在投资预算中准备不可预见费用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投资预算除增加不可预见费用(基本预备费)外,还要增加一项价差预备费,用来应对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实际投资额大幅增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越高,建设期限越长,项目实际投资增长愈多。这可能会使最初制定的项目投资预算失去控制,继续完成项目要耗费企业大量的现金,甚至将企业拖入危险的泥潭。

2提高销售和生产预算的准确性,提前储备重要原材料以降低成本。基于确信的销售和生产预算,企业可以选择适当时机,在现金流许可的条件下提前储备生产必需的重要原材料,以消减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成本增长。当然,存货的增长会带来资金成本的增长,要寻找一个平衡点。通常情况下,在通货膨胀发展期间,增加储备原材料库存导致的资金成本增长远低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本身导致的成本增加。这期间,企业仍然坚持低库存,可能反而会大幅增加原材料成本,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3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加大对低通胀率海外市场的投入。对于主营业务涉及海外市场的公司来说,提高低通胀率海外市场的业务比例将缓解本土市场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当然,这期间要同时考虑汇率变化对业务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综合效应。

4在经营预算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加大清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力度,确保企业现金流健康。通货膨胀带给企业最大的压力莫过于货币贬值导致的企业对货币需求的大幅增加,通胀期间银行对信贷的收缩更加剧了企业的资金饥渴。在通货膨胀来临之前或初期,对应收账款的追缴和对产成品存货进行处理,尽可能形成更多的现金流,将显著增强企业抵御寒冬的能力。

5在资本预算方面,具备实力的企业可以抓住机会进行购并重组。通货膨胀时期,通常会有一些企业因为资金短缺或者无法适应市场变化而面临困境,对于具备资金实力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购并机遇。这些购并机遇在经济正常时期可能并不存在,或者要付出大的多的购并成本,而在通胀期间,众多购并机会的购并成本相对要低得多。当然,任何购并重组要取得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资金实力,管理和融合能力往往是决定性的,购并重组把自身企业拖入困境的案例并不鲜见。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新经济形势下,市场格局的变化更加迅猛,企业的经营难度和风险也越来越大,CFO们将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作为企业重要的管控体系,全面预算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几个观点希望能对CFO朋友们些许帮助。

金蝶咨询事业部总经理

迟勇

2010年12月10日

财务管理战略化

各位CFO:

你们好!

接《新理财》杂志社邀请,在岁末年初之际,写这封信,希望借此机会,将我在财务管理咨询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与在企业经营管理第一线的诸位CFO们分享与共勉。

CFO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究竟有多重要?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认为,真正合格的CFO,担当着合理配置资源、引导公司战略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重任。这并非对CFO重要性的刻意放大,而是对其角色的正名和价值的回归。可以说,优秀的CFO,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CFO在企业中的地位,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密不可分的。当中国经济由高速成长开始向新发展模式转变之时,战略管理需要与公司财务管理紧密关联,财务管理需要成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平台,企业需要以全新管理方式迎接挑战,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CFO也将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体系中履行价值管理者的角色。

多年企业综合管理咨询的经验,使我及我的团队日益关注财务管理对企业战略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执行力。中华咨询以在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咨询实践,提出公司财务的战略管理解决方案。

公司财务战略管理解决方案是一个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量化指标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平台,融合竞争环境分析、投资价值分析,衔接核算、绩效等经营管理体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其中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财务战略管理体系的核心与枢纽,将企业战略目标具体化为阶段性运营要求与策略,传递至企业各业务单元的运营活动,并管控整个运营过程。竞争环境分析体系是以战略分析框架为基础,以情景规划为手段,协助企业制定适应不确定性环境挑战的战略规划。而投资价值分析体系则以战略投资计划为基础,分析评估产业及项目投资可行性,并通过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的组合分析,由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为运营投资提供决策支持,保障战略准确实施。

通过构建公司财务的战略管理体系,有利于公司战略目标贯彻到每个岗位每项工作。以战略目标为主线,贯穿于公司的战略层面、运营层面和反馈层面,使得每个岗位的员工都对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战略目标所承担的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构建公司财务的战略管理体系,使战略规划真正成为计划预算编制的出发点和依据。增强了战略规划编制系统的量化因素,从而使其与计划预算之间建立起了量化的对应关系,避免了出现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两张皮”或简单相加的现象。

通过构建公司财务的战略管理体系,能提高战略评价的公平公正性。使得公司的经营计划真正的反映了公司内外部环境,避免战略评价中出现的矛盾,从而提高了公司评价的公正公平性。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财务管理战略化将成为未来企业价值管理的必然选择,CFO们也必将在公司财务的战略管理体系中成就公司价值管理者的职责所在。

谨以此信,与众CFO共勉!

中华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继军

2010年12月16日

小心黄灯

亲爱的CFO朋友:

你们好!

感恩节刚过,麦道夫的儿子马克用栓狗绳自尽的消息便充斥于全球各大媒体,又激起人们对已有些淡忘的两年前那场金融危机和财富浩劫的回忆和讨论。时逢《新理财》杂志的约稿,这也使我有了写下以下文字的想法。

我每天上班必经的一条小道最近常出车祸,绝大部分是在十字路口交汇点撞车。后来听说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黄灯的时间太短了。闯黄灯的司机尽管最后认罚,但其中很多人心有不服。绿灯自然是可行的,红灯也不能过,但闯黄灯踩油门快速通过的侥幸心理大概是可以理解的吧?

在企业当主管常会遇到所谓的灰色问题,小的可以具体到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重大的甚至由于对有关法规和政策的理解不同而对公司战略部署产生影响。坦白讲,绝大部分所谓的灰色问题其实答案是比较明确的。企业的财务领导大概是被问灰色问题最多,解答最权威者之一。其中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自然不是指狭义上的政策制度执行及应有的灵活度,我想说的是那种热衷于突破灰色区域的心理和习惯。期望在所谓灰色领域的突破无非是希望以相对小的成本或付出来换取同样或更多的回报。举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公司在考虑投资某生产项目时发现其废气排放的指标尽管完全符合政府当时规定的标准,但稍低于其他地区同类型生产的排放要求。究竟应该参照哪个标准公司并没有现成明确的答案。一个看似灰色问题的关键其实说到底还是投资总额或成本的差异。若追加投资会突破预算,最可能需要解释成本上升的人还是财务总监,你大概要问我是不是想踩一下油门冲过去呢?

我不会。在商业道德和企业行为操守上我不识红黄绿,只看黑白。黑大概还可以定义为深黑浅灰或者和灰混淆,白是最容易辨别的,也不会有什么争议。所以非白皆黑就是我和我的团队的原则也很容易贯彻。制定无妥协的原则不只是为了减少讨论或争议的消耗,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和提升强有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因为商业道德或操守除了具有他律性的强令性特点外,更主要地或最终地往往还是靠人的内心信念的自律来发挥作用。

如今经济领域的道德缺失现象日益凸显,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干扰着人们的经济活动,而且影响社会风气,制约人们的全面发展,并且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若在网上搜一下,大概会找到无数商业道德和伦理行为操守方面的论述。 但执行这些理念并付诸行动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来财务上的后果。 如何分析他们的影响并化解可能带来的财务压力对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不论从专业上还是领导力方面都是很大的挑战。

尽管财务总监未必能完全从投入产出或资金效率上来解释德和利的关系,但事实证明只有讲究商业道德,具备良好的商业信誉,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价值观,才能使企业在商业经济大潮中健康、长远的发展。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讲, 若不明确企业的行为理念,制定规则和行为方式就没有了基础。对员工的凝聚力、控制力、驱动力和协调力就难以发挥,最终的后果必然是企业无法高效持续稳定地成长。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被冠以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而在最近几次金融危机中爆出丑闻,最终倒闭的公司大都在商业道德和伦理上有着非常严重的缺失。对无投入或以极少投入而希望换来无穷大回报的贪婪及不择手段是他们最终走向灭亡被人唾弃的根本原因。他们的企业文化和行为理念决定了他们自身内部的风险管理也住定是形同虚设,不堪一击。

2011将至,我和大家一样,心中充满着对新年的美好希望。我祝愿各位财务总监同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还要特别提醒大家驾车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踩刹车。

3M首席运营和财务官

胡奋

2010年12月18日

四大核心关注

尊敬的CFO朋友们:

你们好!

在2011年来临之际,很高兴能通过这种方式与各位CFO朋友们共同探讨交流这一年我们将面临的财务问题。

回望过去的一年,全球金融市场始终处于震荡之中,企业理财环境颇为不利。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余波未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却愈演愈烈,并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震荡。作为新兴经济体代表国家之一的中国,一年之内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使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再创历史新高,但是物价连续上涨的趋势却依然没有明显减缓的迹象。在国内外大环境影响下,中国股市、期市、汇市上下剧烈波动,对我们CFO管理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

展望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之路仍将是曲折而又漫长,世界经济前景依然具有诸多不确定性。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将继续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低增长、高失业将是不少发达国家在今后几年需要直面的现实难题,主要发达国家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不是光靠宏观刺激政策就能迅速解决的。发展中国家今后几年无疑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力军,但增长势头也将逐渐减弱,其中的原因既有来自国内财政政策的逐步收紧,也受制主要发达国家复苏缓慢的影响。国内方面,中国经济整体上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是在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变化、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影响下,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

面对如此一种形势,2011年 CFO核心关注点应包括哪些内容?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成本问题。成本问题一方面是通胀预期下,各项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措施进行价格管制,但是原材料全局性的上涨已势不可挡。另一方面是人工成本不断上涨问题。2010年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出现的民工荒,本质上就是多年累积的工资过低问题,民工工资多年不涨或增长缓慢,物价却不断上涨,这种状况已经无法持续,人工成本的上涨理所当然。但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来消化这些成本压力则是CFO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压缩不必要的开支、通过流程的改进或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等均是值得考虑的方法。

2资金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是继1998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货币政策上已出现了明显的转向,这将对企业资金管理带来严峻挑战。资金问题一方面是资金链问题,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流动性比较充裕,资金的政策风险比较小,在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下,流动性将肯定不如2010年充裕(至少在政策出台后的前一时段将会呈现这种状况,否则政策将无法得到贯彻执行),企业在获取银行资金的及时性及数量方面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CFO必须注重资金的统筹安排,防止资金链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是财务费用问题。从已掌握的公开信息看,2011年,中国将进入加息周期,且有可能是多次加息,因此,CFO在资金的运用方面应把握好节奏和力度,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利息支出。

3汇率问题。2011年,人民币升值预期将逐步增强,如何规避汇率风险是摆在CFO面前比较棘手的问题。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目前虽然有很多衍生工具可供利用,但经历金融危机之后,CFO必须认识到,很多衍生工具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中交股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没有发生大的损失,总体上还获得了一定收益。这要归功于,我们坚持了对衍生金融产品的严格管理,各级单位未经总部批准不得从事任何衍生金融产品业务。在总部批准的衍生金融产品中,第一必须是与生产经营业务相关,只能是为实现保值目标而开展的;第二必须是我们自身熟悉的衍生金融产品,要风险可控。正是上述两个方面原因,使我们在金融海啸中应对从容。

4消费和投资问题。2010年中国通过投资拉动内需,有效的弥补了外需不足的缺口,保持了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但是,2011年,情况将变的更为复杂和困难,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带来的国内实际购买力下降,将对我们的内需产生严重影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基础已不牢固,因此,CFO必须高度关注消费和投资问题,并对这一问题对本企业运营的影响,积极做好评估工作,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防范财务风险。

2011年的世界经济不会平静,中国经济和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不止上述四个方面,CFO应该关注的问题更远不止这些。即使是上述四个方面,不同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也是千差万别;同一问题对这类企业是危机,对另一类企业也许是个机遇。因此,CFO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灵活采取应对策略,以确保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最后,祝愿所有CFO们在新的一年事业兴旺、万事如意!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财务总监傅俊元

2010年12月19日

重视债市

各位CFO朋友:

你们好!

先介绍一下永隆银行,虽然进入中国比较早,但对很多人而言,它还是很陌生。永隆银行是在香港注册的持牌银行,具有77年悠久历史。2008年10月,永隆银行成为招商银行旗下的全资附属银行。

永隆银行位于资金可以自由进出的香港,外汇资金来源充沛;招行作为国内领先的股份制银行,人民币资金来源充裕,也可以弥补我们深圳分行人民币资金的需求,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银行服务。

作为跨境业务联动的一个重要载体,永隆银行深圳分行根据总行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两行之间的互补优势和差异,已在境内外率先与招行进行联动合作,共同向客户提供如联合银团授信、内保外贷、外保内贷、NDF、代理购汇、人民币跨境结算及跨境融资等业务和产品,为两行整合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未来一年,CFO还应对债券市场保持重视,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种类的债券产品。虽然我们深圳分行暂未有债券业务的经营牌照,但我们永隆银行在香港一直都有经营债券类的业务。由于香港缺乏人民币的投资机会,因此相信央行加息对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少。香港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的需求很大,一方面憧憬人民币升值,另外人民币债券亦让投资者可以有多一个管道增加利息回报,从近期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录得17倍超额认购,已可见一斑。相信日后国内企业可以考虑在港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

永隆银行深圳分行行长

温子斌

2010年12月13日

通过财务管理实现突破和增长

各位CFO朋友:

你们好!

2011年,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规划,企业处处强调价值创造和战略调整,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人员如何围绕企业战略转型开展财务工作呢?这是财务高管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验资报告,到营业执照,再到税务登记证,对于一个企业的创办来说,财务工作贯穿始终。在民营企业,其他业务人员流动很快,唯有财务人员会跟着老板一起创业,跟着企业一起成长。那么,在社会、经济转型的时期,企业如何结合其发展战略,通过财务管理实现突破和增长?应该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1组织变革。随着企业的转型,单一业务运作转向多业务运作,单一的信息转向交叉的信息,单一管理转向集团公司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并存。财务人员要重新构建目标、预算、计划体系,完善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

首先要解决如何统一会计科目、科目代码、核算制度等问题。将区域、法人、各个事业部,还有入户之间进行整合,将集团公司、子公司、单个公司,还有跨国家、跨地域的公司的多种业务交叉,而不是简单的合并财务报表。实现物料、科目、成本之间交叉互通的共享,实现子公司、事业部、总部之间的信息共享。

其次要构建一个集团化的财务系统。我们以一个案例来说明。设计集团财务时总部必须掌控制度建设、合并报表、预算管理、财务人员委派、资产管理、集中融资、资金集中使用、税务筹划、信息化建设等;作为业务单位的事业部要完成帐目处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下属的业务单元要实现资产的管理、税务的纳税管理等等,同时在业务上充分授权到事业部,基层单位和企业的核心资产结合得最紧密。这是我们为一家集团化企业构建的基本理念,是一个典型的集团化的强管控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2业务转型。业务层面要解决每个部门,每块业务的情况。未来的集团涉足的业务会越来越多,会出现制造集团、房地产集团、酒店管理集团,同时出现的时候财务怎么办?未来企业的利润会越来越复杂,我们如何关注它?我们一直强调财务集中管理,未来在业务层面的管理,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将企业的财务组织、核算组织体系重新进行界定和调整,从内容到核算对象,到结构要素的定义,到科目的控制,一层一层要重新规划,这是适应集团化企业多业务运作、跨地域运作的主要方法。

3资产管理。谁最关注资产?是债权人、投资者和经营者。债权人关注资产的安全、保值以及流动性;出资人关心资产安全,资产价值怎样去衡量,是否增值、保值,每块资产是否可以有效带来收益;经营者关心资产的安全、价格和效率。要观察资产的可控性,资产价格的评价体系是怎样的,也就是说,未来我们对资产的关注会从资产的资本属性、法律属性、战略属性、业务属性、技术属性、会计属性、公益属性来看。

4资金管理。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其实资产管理是沿着筹资管理和资金使用两条主线,以资金的安全性、效率性、效益性为目标来优化业务结构,优化业务流程。资金管理是以业务计划和资金计划为核心,优化之后再编制业务计划和资金计划,同时指导这些计划从安全和效益上进行筹资管理和融资管理。在这种逻辑下,可能涉及到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在不同的融资方式下会利用什么样的融资渠道?我们要建立起这种逻辑关系,然后在日常过程中选择自己需要的。资金管理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情是,以战略为导向进行业务选择,结合业务品种、评级评定来确定资金配置方案,对不同的业务采取不同的资金供给策略。

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从采购到销售的资金使用策略是不一样的,重点的关注对象是不一样的。在上个案例中我们采取了两极制的资金管理模式,总部管决策、计划审批、融资、决算和财务性投资,下面管经营资金的使用、二级筹资。因为这家企业完成了一部分的集中授权,处于过渡阶段。在总部的经营权限上,总部的资金部、各个事业部以及各个子公司的财务部在关联当中。财务人员经常抱怨新系统的使用问题,其实新系统的使用应该建立在整个管理模式、管理思想、数据逻辑关系非常清晰的基础上。另外,我们帮他建立了资金的计划体系,从双周的资金计划,月度资金的计划,预计现金流量表、授信额度的测算等等这样一步一步确立了资金的使用。大家要关注一点,你在企业内部做资金预算和运营预算的时候如何进行衔接?特别是按资金匹配等级和业务等级进行划分,也就是说各个子公司的业务分为A、B、C三类,然后和你的资金等级匹配,得出一个评定时间,我们从评定时间、等级的分布、应用的范围三个纬度进行评价,按照业务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评价,并且与我们的绩效考验、审计结果进行匹配。最后,通过对一系列指标的匹配得出这家公司在不同的业务上的资金匹配是重点匹配还是适度匹配或者限制匹配。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 合伙人

赵家俊

2010年12月13日

要熟悉业务运营

各位CFO朋友:

你们好!

沃尔沃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是沃尔沃集团在2006年100%注资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完全针对商务车的汽车金融公司。我们的业务针对购买沃尔沃集团产品的客户,包括卡车和建筑设备,未来,我们还希望能涉足巴士。

在过去一年里,我和所有的CFO一样,担负本公司现金流、税务、账务报告、内控等工作,并致力于培养本部门员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除此之外,作为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CFO,我们还需要对业务部门的风险管控提出建议,以保证贷款可以有效收回。

这一年,我们的新增贷款量超过了100%,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刺激拉动了整个建筑设备行业的发展—2009年中国市场挖掘机销售量差不多也增长了这么多。整个建筑设备行业发展非常快。

在国外,融资租赁和运营租赁是矿业和基建行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因为要买这些设备需要占用大量资金,而采用这些方式,现金流不会受到影响,资产负债表也会比较好看。但是,目前中国关于租赁的税法比较不利于企业客户做融资租赁,尤其是在增值税方面,因为做融资租赁时,融资租赁公司是名义上的购买者,销售设备的人必须开增值税发票给融资租赁公司,而租赁和使用设备的企业却无法抵扣进项增值税。我们同行之间、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一直在做沟通和讨论,希望能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而如果用按揭方式,贷款操作,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在汽车金融公司里,财务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很多汽车金融公司都不乏CFO出身的人最后变成了CEO。我们需要帮助业务部门设计贷款方案,还要进行产业和效率的分析。风险控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如同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一样,我们受到萨班斯法案的约束,同时,作为非银行类金融企业,中国银监会也对我们提出很高的内控要求。沃尔沃汽车金融公司内部控制有非常清楚的流程图,对每一个流程的主要控制点都有分工和监督要求。我们所关注的不仅包括本公司的风险控制,也包括贷款产品的风险控制。CFO要了解一般业务部门的运营,并向他们提供帮助,针对比较重要的问题,要提醒业务部门注意,因此,了解其他部门的营运非常重要。

沃尔沃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

副总裁、CFO刘义欣

2010年12月17日

职业操守与价值

各位同仁:

你们好!

过去十几年,是中国的高速发展时代。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创造了举世注目的经济奇迹。而大量的中国民营企业,历经多年艰难创业,也铸就了辉煌的事业,制造了无数的财富神话。百度,腾讯,携程,新东方,阿里巴巴这些耳熟能详的创业故事,又鼓舞了无数后来者继续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续写更多辉煌创业篇章。在这个大时代,中国的企业,也是面临前所未有、举世瞩目的巨大商机。当美国企业为避免收入利润下滑出尽百宝时,中国企业们羞愧于自己仅能取得20%的年度增长。

这样好的形势,这样一个充满潜力,机会与前景的群体,理应取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享受远远高于在相对发展机会与空间较小国家经营的同类公司的盈利倍数与股票股价。部分中国公司也做到了。百度,腾讯,携程,新东方,其盈利倍数即使不是三位数,也至少是三四十倍当年盈利。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千载难逢的快速增长的市场,却还是有部分企业,不管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还是因为无知,招惹来一身官司,花了很多冤枉钱,股价长期低迷不说,整个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这个群体,整体形象都受到了损失。

2010年前11个月,全美发生14件针对以存托证券形式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的法律诉讼,其中50%的被告是中国公司。七间在美上市中国公司先后被股东起诉,主要理由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披露有问题。新年将至时,另一中国公司又被纳斯达克下市,停止其股票在纳斯达克市场上交易;而某一间刚上市不及一个月的新上市公司也成为了被告,“荣幸”地将该比例进一步提升到了近60%。这个比例,很不幸远远高于了中国公司占在美国上市外国公司的比例。

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一旦发生股东诉讼,不管公司是否真的有财务报表重大错报漏报,是否有舞弊嫌疑,或者公司治理是否真的有问题,一般来说,公司在诚信名誉上的损失都很巨大,投资人很难再相信公司管理层,而且出现这类情况,公司股票一般都会大跌,且往往一蹶不振,很长时间缓不过劲来。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中国在海外上市公司始终高比例出现这些问题,那么,很快的,中国概念股票作为一个整体,会受到打击,其股价表现不如美国的同类可比公司,或者在其他股票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事实上相当部分在美国上市中国公司其股价所代表的市盈率低于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同行。同时,后续中国公司去海外融资会变得更加困难,整个意欲去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群体,将不得不集体为这些事件买单。

更可悲的,则是不管是今年这9家,还是过去几年陆陆续续出现的类似事件,也许有情况是管理层/创始人缺乏诚信,有意以虚假数据误导投资人,达到其个人目的,但在这个群体中,却不乏上市公司因为没有聘用到合格的专业人才,不管是精通美国会计准则以及美国公司治理要求,且了解公司业务的财务专业人才,还是高质量的审计师及美国法律师,因为不懂得游戏规则,而不小心触碰红线。

新年之际,正是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如何励精图治的良好时机。回顾2010年,作为一个在美国上市中国公司的CFO和另一个美国上市中国公司的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主席,与我的同仁们分享的经验教训就是,在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方面,永远不要吝啬费用,内部一定要请最好的精通美国会计与内控需要的专业人才来做; 外部,不吝费用聘请最好的审计师和律师为公司提供服务。

同时,同样要紧的,作为CFO,作为财务专业人士,一定要睁大眼睛好好打量清楚自己所服务的企业。如果企业不能够以诚信之道经营,如果公司老总有任何过分的要求,要我们这些CFO为其粉饰财务数据,粉饰财务披露,甚至财务报表造假,那么,我的忠告是,赶紧跟这样的企业说再见。个人看来,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什么诱惑,不管是金钱的、事业的、前途的,都不足以让我们这些专业人士以牺牲专业操守来换取,作为专业人士,没有了”Integrity”, 没有了职业操守,我们,没有任何价值。

而这,也不仅仅是对在公司治理要求很高,证券诉讼案相对较多的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工作的财务专业人士适用;事实上,所有的财务专业人士,都是一样。挑战道德或法律法规的底线,总想着“在河边走”而妄想“不湿鞋”,是侥幸心理,也必然会遭到命运的嘲笑!

这,就是我发自内心的一点新年感言,与我的所有战斗在财务工作第一线的专业财务同仁分享。

正保远程CFO

魏萍

2010年12月18日

ERM战略

尊敬的CFO朋友:

你们好!

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 不仅使得一些著名的公司如雷曼兄弟、美林证券、贝尔斯登以及其他几个银行面临垮台的命运,而且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不仅唤起了幸存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也使企业管理者更多地关注风险管理的效果。

首席财务官在挑战面前,应当如何有效地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并将风险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联系在一起?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风险管理的功能被提升到了战略层面,而这就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并实施全面风险管理(ERM)。

ERM不仅仅是风险评估,单纯地识别出风险无法充分且有效地对风险进行管理。ERM是一种结合战略、流程、人员、技术和知识的结构化且严谨的方法,从而达到评价和管理组织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的目的。

尽管前面说到风险必须要控制,企业也有必要确保风险不被过度地控制。风险控制是平衡风险和收益,而不是消除风险。当一个企业过分规避风险,就遏制了业务发展。随着风险不断地变化和激增,不同行业的管理者开始想办法确保他们承担的既是恰当的风险,也与他们的风险偏好和承受度相匹配。ERM为当前和潜在的业务提供有效的业绩衡量标准,从而可以优化企业内的资金分配,在企业参与业务的风险和收益寻找平衡点。与收益不匹配的风险将会被控制和应对,而代表机遇的风险可能会被利用,但会控制在预定的风险偏好水平之内。

大量实践证明,将ERM和日常的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是十分必要的。将风险管理融入到日常业务管理中,从而有效地推动公司的变革和提升公司的绩效。另外,通过对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估,将风险管理与企业人员的绩效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提升企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尤其是企业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最后,通过一个完善的IT系统,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

达信风险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

熊耀华

2010年12月19日

理想与价值观

各位同仁:

新年好!

在前不久举办的“百场CFO孵化工程公益巡讲进高校”活动上,我给在校的莘莘学子演讲的题目是“胸怀远大理想,不断完善自我”。可能有些人说,在这个信仰缺失、传统颠覆、人心浮躁的现实社会中,奢谈远大理想是否有些矫情?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人情淡漠的周遭环境中,畅谈自我完善是否有点儿阿Q精神?其实纵观那些在职场上叱咤风云、杀伐征战的CFO们走过的每一步路,经历的每一个阶段,不同样和那些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学子们一样,面临着诸多的人生困惑吗?不也是不断地在抉择中,忍受者内心的矛盾和煎熬吗?只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而已。

对于CFO这一职业来讲,理想究竟是什么?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我认为,CFO的理想应当是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帮助所服务的组织实现其未来发展战略的各项目标,这些组织包括企业、机构等。那么,这就要求CFO首先要有战略的眼光,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算账、报账等“账房先生”角色,深陷于狭窄的专业领域不能自拔。可以说,CFO这一职业角色既择业面宽,又领域狭窄。说它择业面宽,主要是说只要经济组织存在,无论大小、无论什么行业,都需要有CFO,因而社会对CFO的需求量很大,市场也非常大;说它领域狭窄,主要是说很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受专业思维方式限制,扮演着“账房先生”的角色,没有真正发挥出现代CFO的作用。而在组织中,CFO和CEO又可能由于在对组织发展的认识和方向、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等方面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甚至分道扬镳,背道而驰。这些矛盾和冲突都是正常的,因为CEO如果没有创业的冲动和企业家精神,或者说是风险的偏好型,那么他肯定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而CFO如果不坚持谨慎性原则,时刻关注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性风险,或者说是风险的厌恶型,也肯定不是一个好的会计师。当然,也有一些敢于冒险的CFO,但现实中成功的很少。也就是说CFO和CEO是天然的互补关系,就像中国道家学说中的太极图一样,只有和谐掌握彼此的互补关系,才能真正达到阴阳平衡,也就是说准确把握好组织快速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度。既不能由于不控制组织的面临风险,而孤注一掷;也不能由于瞻前顾后,而贻误发展的机会。处理好这一关系,对实现组织发展战略目标大有裨益。

儒家核心思想是“中庸之道”,而“和”是其核心理念。中庸之道的“中”是适合,“庸”是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而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长久,就是“善”。也就是说要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一个合情合理范围之内。正如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一个组织的CFO,若想实现你的职业梦想和价值,就要帮助你所服务的组织实现它的战略目标,而你的职业梦想和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我曾经说过:“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做”,一些朋友反驳说:“工作是为了谋生,事业是人生理想,两者不可混淆。”其实,若把现实工作和人生理想强行割裂开,可能两者都做不好,还会把自己深陷于自相矛盾的漩涡之中。

孟子说“道惟在自得”,也就是说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修行和体悟。我从事财务工作已经27年,至今已服务过四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但无论服务于任何性质的企业,我一直坚持认为财务领导者不仅仅只是一个财务方面的高手,还应该具有独立的管理思想、干事业的雄心,不被浮躁的社会所左右。通过“三项修炼”,而具备“六种能力”,即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提升个人修养的能力、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力、跨领域知识整合能力、广泛社交的能力、干事业的能力,这样才能做好工作。

2010年,适逢我现在服务的企业—信达投资有限公司走过十年的历程,我简单梳理一下其集团化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两个转变”过程,即由单一会计核算型向管理会计“双重职能”型转变;由单一总部核算型向集团化系统业务管理型转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财务整合阶段

(2000年-2002年)

这一阶段主要业务是负责不良资产的清算和接收,而随股权资产划转的20多家各类经营实体企业,不同程度存在资产负债不清晰、经济效益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面临着财务整合新课题。通过近三年努力,打破了实体公司行业、地域和历史隶属关系的差别,财务资源整合得到不断优化,基础财务管理不断加强,为集团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管理提升阶段

(2003年-2008年)

这一阶段公司经营工作逐步走向正轨,逐步形成了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和资本市场业务三大业务板块。财务工作在资源整合基础上,不断对内部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和重组优化,建立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各行业板块会计核算,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完成了房地产业务板块重组上市,建立起公司集团化财务管理雏形。

3集团管控阶段

(2009年-至今)

这一阶段公司现代化企业集团基本形成,面临着业务转型和管理深化的新挑战。根据新的战略定位和业务布局,公司集团化财务管理紧紧围绕“两集中、三加强、四统一”展开,即“两集中”,系统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和系统会计核算集中统一;“三加强”,加强基础管理、加强经营分析、加强财务培训;“四统一”,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核算方法、统一集中审计、统一税收筹划。目前,公司集团管控模式建设初见成效,为建立科学、系统的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从信达投资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十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每一发展阶段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公司总体发展战略,不断对接、完善和升级自身的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而公司基本构建起的现代集团化财务管理体系,又从根本上彻底转换了公司盈利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改善资产质量和结构。

因而,CFO们要忠实于你所服务的组织,用做事业雄心,履行好职责。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逐步达到人生和事业的顶峰。尤其是在企业一线工作的财务工作人员,很希望没有财务实务与学院派之分。因为财务工作本身就来自于实践,而财务理论大多都是从实践中演变而来。会计人生,人生会计。我们在用价值单位确认和计量的时候,其实人生也在对我们进行着确认和计量。“过程的控制,观念的总结”也是我们在不断用数字书写着我们自己的人生。能否留下闪耀着光芒的亮点,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能在数字中找到或者挖掘出我们自己人生价值和欢乐的人,也会把每一个数字变成鲜活的人生,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因为如果我们在枯燥的数字中找到了快乐,那么,我们也就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也就会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会为选择这一职业而甘愿付出。预祝CFO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信达投资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

总经理吕飞

2010年12月15日

第3篇:周末妈妈写给两岁女儿的一封信

我亲爱的女儿:

妈妈爱你!

丫头,今天是你来到这个世上的第982天。今天也是妈妈教了六年的哥哥姐姐小学毕业的日子。在这里,首先请你原谅妈妈对你的不管不顾,妈妈深深的觉得愧对于你。宝贝,你是妈妈的好女儿,但我不是你的好妈妈。

自你呱呱落地到现在,我只带了你四个多月,就把你交给外婆照看。只有周末我才能尽到作妈妈的责任。在我们大人眼里一致认为你是个懂事聪明的孩子,(懂事——你小时不哭不闹,我从来不用担心因哄你睡觉而影响睡眠;聪明——你笑得很早,打小就会察言观色,语言模仿能力还特别强。)你有了同龄人未有的“成熟”,我觉得你就是上天赠与我的天使。还记得你第一次发烧是在你七个月长牙的时候,几天吃不下东西的你软绵绵的摊在爸爸的肩膀上,无力的抬着你疲倦的双眼皮,嘴里不停地唸着:“爸 ”,虽然不大连贯。外婆说你那是无意识的,可我认为你是故意的,你是在向我们求助。直到九个月的你能清楚地喊出了“爸爸”,那声音既清脆又有弹性还有力道。十一个月的你学会了用短句,字里行间流露出你的真情实感。尽管你一岁两个月才叫的第一声“妈妈”、一岁四个月才学走第一步路,但你从挣脱外婆的双臂后就从不让人扶,哪怕摔倒了都自己勇敢爬起来。所以,你一直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因妈妈工作的地方是在离县城一个小时四十分钟车程的乡镇,我每个星期跟你相濡以沫的日子只有一天半。让我最难受的是每个星期天的下午跟你分别,每次开车送你到外婆家门口,你便立刻停下你手中的“活儿”。一头扎进我的怀里,整个脸紧紧贴在我的胸口处。不知何时起我脑袋里竟蹦出个那样的想法:“如何?你还能像以前一样安详地躺在我肚子里?我到哪你就到哪。”当外婆把你从我胸前抱起时,你两眼望着我,难过和不舍顿时笼罩了你的小脸。外婆搂着你,你看着我。你那稚嫩的小手不停地伸向有我的方向,然而你早已知道没有挽回的余地,随着外婆的转身,你无奈的轻轻把头搭进外婆宽大的肩膀里,透过车窗,看到了你饱含泪水的双眼,我还跟往常一样,长叹一声后,快速离去。我最亲爱的女儿呀!我多希望你能在我每次离开你前,你大哭大闹一场,那样也许我这惭愧的心会得到些许平衡。你有了同龄人从未有的懂事,我为什么就没有能力把你放在身旁。丫头!妈妈欠了你这一生中最需要的陪伴。仔细想起来妈妈都不配拥有你。

可是,我最親爱的宝儿。你可知道,妈妈最害怕的事。妈妈最害怕半夜接到外婆的来电,因为定是有关于你,外婆才会半夜打电话给我。她一个人带大了3个孩子她经验很丰富,我非常相信和依赖她。接每一个半夜来电,妈妈都是屏住呼吸认真地听,因为我害怕错过电话那头有关于你的每一个重要词汇。还记得那个深秋你因病毒感染连续几天发烧,尤其是晚上烧得可厉害。那几天外婆白天跑医院晚上不睡觉,一听到外婆那急促的声音:“荑宝又烧到39度6了,刚喂了药,我准备给她做物理降温,这几晚我都没有休息!你像一个月一万块钱一样、、、、、、”待外婆说完你的全部情况后,那夜我就休想再安稳的睡下去,空荡的夜里就只剩满心的惆怅,我是坐也不舒服,躺也不舒服。我很后悔白天我没有回去看你。那刻我多想变成飞侠,立刻飞向你们然后一刻也不离开地守护在你身旁。虽然外婆有在责怪妈妈,但是妈妈不生气,因为她我得感谢她,是她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顾一切地帮着我。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我正想赶上去看你,电话那头疲惫的声音安慰我:“孩子的烧已经退下来了,你安心工作!”挂完电话我泪流满面,我恨不得把我的牙咬碎。我是又心疼外婆又想念你,更恨我。恨我能力不够,有能力生你但没能力陪伴你。我无力的走在去学校的路上,心里很不是滋味。直到回到办公室看到那一摞摞高高的作业,走进教室看到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翻滚的心才又得以平静。如今你两岁九个月了,我心里的那块石头也越来越重,丫头,请你原谅妈妈在你和工作之间选择了后者。也请你相信妈妈无时无刻都爱着你,妈妈将要放暑假了,我定会用假期把过去欠你的一点一点的补回来,倘若一个假期不够,那,一辈子寒暑假可好?

晚饭后,我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宿舍的旧红皮沙发上,翻着外婆帮你记录的点点滴滴,看着笑着,不知怎的,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落。我模糊的双眼一直停留在你被爸爸举高高的那张周岁照片上,还好,你笑得很灿烂。我最亲爱的丫头,你长大后若能理解妈妈,能不要问你周岁相册里为何没有我吗?都说“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可谁又会懂,这里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无奈?当生活与工作发生矛盾时,我却毫不犹豫的抛弃生活,选择工作。从你的角度来看,妈妈确实相当自私。这六年来,妈妈被他们赋予了太多光环,“为人师表,延续文明”、“人类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妈妈虽然没有“挺起民族脊梁”的忠肝义胆,也不敢立下“为祖国明天”的豪壮誓言。但妈妈想圆上他们的夙愿,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在他们自己期望的领域里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领地。

妈妈常和同事开玩笑说,多希望你快点长大,那样我们就可以有六年的时间呆在同一所学校里。那样,我就可以尽情的看着你穿我给你买的你喜欢的公主裙,我不会给你报太多的补习班,想学什么?你乐意!到那时,你该不会嫌我啰嗦罢?而她们却笑着对我说;“那时的你都老咯!”不。你别担心丫头,哪怕你十八岁高考时,我也才四十六岁,我依旧有着大把的力气。到那时我定会手捧鲜花,身穿旗袍站在学校门口,待你凯旋而归。宝儿,想起那日手机视频里的你呆呆地看着我,我唤着你的乳名,你都还没来得及开口答应,你的眼泪却不听使唤的涌了出来。你一边想用肉嘟嘟的手指拭去它,一边用力的往喉咙里咽,我知道你想把泪水吞进肚子里装着高兴,我的孩儿,你才三岁未满呀!你本不需要这样的勇敢坚强。你是上天赐予我的天使,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释放出你所有的天性,哭也好,闹也罢……

今早妈妈给外婆打电话,你不愿意搭理我。是因为这一个月太长了吧?

笑口常开,身体棒棒

永远爱你的妈妈

2020年7月10日

(剑河县南明中学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550000)

作者:陆莉桃

第4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写封信给未来的自己,其实我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未来,会是什么样,我不知道,应了别人的要求,随便写一篇来告慰一下自己即将逝去的青春。

感谢明燕同学,在我阔别了高中四年之后有机会写个作文。小弟不才,只是多吃了两年饭,看了几本书,看惯了世事无常,所写的只言片语只不过是糊涂玩笑,莫见笑。

下面是正文了:

我知道你早晚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看到这封信的,我就是你,那个二十出头,风华正茂的青年,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只是想,不管你现在是快乐幸福还是痛苦无助,只是想让你静静的听一听你自己当时内心的独白,自己曾经的信念和理想,不要消逝在岁月的磋磨中。 那一年,我不在是青春年少,只是想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实践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不必在意现实中的枷锁捆绑了自己的行动,尽管前路是未知和崎岖的,但是心中的热情是你不灭的灯塔。不要愤世嫉俗,有些东西自己是无力改变的,学会接受,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想要过好就要自己奋斗,即使失败,也不要气馁,至少比现在的我还多了吧,大学刚毕业,什么都没有,只要有向前的意识,就不怕未来不光明。

如果那时你还在一家公司打工,记得做一个好职员,努力工作,照顾好家庭,完美的事业和圆满的家庭是分不开的,韦尔奇就是从一个小推销员做到了通用的CEO,相信每一条路都会找到自己的归属点和成功,现在落寞,不要紧,不要忘了年轻的你最激昂的理想。

如果那时你已经出来自己创业,记得做一个好商人,李彦宏都是从简陋的地下室走进了自己开创的时代,如今的中国,商业的影响力逐渐崛起,请相信公司的力量,相信自己会把想法实现,用自己的想法的实践去影响社会,作为一个企业家的豪情和壮志。

如果那会你已经找到了可以和自己相依相伴的人,记得好好珍惜她,爱情不是童话但也不是神话,是绵绵流水的温暖和悠长委婉的思念,多回家陪她吃饭,抽空带着她去旅游,不要时时刻刻在身边,却需要危机艰难时刻的相持相扶。

如果...没有如果,记得多陪爸妈,当时的任意妄为和无知已经磋磨了他们的青春光阴,没有忘记每次远行时老妈眼角闪动的泪光,每次归家时老爸兴奋的表情。时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多抱抱他们,不要忘记少说了那句“我爱你”,其他时候有可能是违心说的,但是这句是“真的爱你”。

不知道现在的你是否然在执行着当年的承诺,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在残酷现实中沉沦,抑或抛弃了曾经的信念,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如果还有信心,请拾起那份热情,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远了点,但是总会到达。

我不知道我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我无法遇见你,无从而知,也许还是一样的天真浪漫冒傻气,也有可能已经冷酷无情不讲道理,也有可能...他们都说时间是把杀猪刀,我觉得是把剪刀,剪掉了曾经能够翱翔的翅膀,现在只能在地上爬行了,我只想说声对不起,从前的我不小心就把您变成这样了。

对某年某月的你喊一句,加油,我在你的前方看着你。

(始终不是高中生啦,憋半天憋不出来几个字,写的不好莫见笑噶,当个乐子就行)

第5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

你好,当你在某天看到这封信,你还记得那个下午你坐在电脑面前,回想自己这二十年的生活,由一个懵懂的孩子变成一个已经在大学驻足了一年的成年人,是感动还是感伤呢?那个下午你写下这封信,寄给未来的你,也是现在正在小心翼翼阅读着沧桑文字的你!

大学了,趁着大一还没有结束,趁我还没有过25岁,趁我依旧还有一点点的时间沉睡于自己的城堡,趁我还可以顽强的对很多事不接受、不合作、不屑一顾,趁我偶尔还可以穿上非主流的牛仔裤混迹于街头假装自己才18岁……

我为未来的自己写下一些话,因为我知道未来会有很多困难,我知道很多时候会孤单、会寂寞、会无助、会绝望、会忍不住自哀自怜、会痛恨人世的无奈与黑暗;但我希望她匆忙于石头森林之间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精心构筑的世界;希望随着岁月上下浮沉一番之后仍旧有一颗干净的心;希望在垂垂老朽的时候回望这一生,可以留下四个字:不虚此行。

我首先要真心的祝福这个世界,祝福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有幸福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尊敬他们付出的努力;要理解每一个人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你只是比他们幸运一点,不用去面对这样的难题。还有祝福这二十年关心爱护我的人们,是你们给我力量让我成长,谢谢啊,祝你们幸福,一定要幸福哦!

我还要找到能够充实自己精神的工作,必须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让自己可以坚实地站在大地上;要学会适应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为改变而失去真实的自己;要相信任何一种经历都能丰富人生,尝试去走不一样的路,或许会有别样的风景。我想当一个研究者,还想旅游,很高兴我学的专业也提供给我一个出去走走,遍访祖国各地的机会,要珍惜自己的机会,好好学习,人才——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所以你一定得加油!!

我必须要坚强,可以独自撑起一片晴空,可以笑着面对一切风雨;要释然,可以忽视所有流言蜚语,可以宽恕任何伤害责难;此心到处悠然,但愿无论在哪里都能发现小小的美丽和感动,但愿对人世的爱不因时间的消逝和自己的孤寂而消退,但愿可以将对自己的哀怜和保护转化为对一切善良的尊崇与捍卫,但愿拥有一颗强大无比的内心,去抵抗黑暗和罪恶的腐蚀。

然后聪明也是必须的,这样我才能可以看穿卑劣的骗局,但也可以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给别人他们想要的东西。

男人嘛,还要要成熟啊,那样我就可以理清繁琐的关系,还能够很开心的和小朋友们玩跳房子;希望做一个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在他们悲伤地时候可以倾听,在他们孤单的时候可以陪伴,在他们畏惧的时候可以勇敢,在他们快乐的时候可以祝福。我会幸福的,我也会让和我在一起的人幸福的,呵呵……一定会幸福滴!

男人你不可以不修边幅,要整齐干净地出门,这是对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的搭档负责。

健康呀,活力充沛的远行,但不需要过分的养生,唯一可以自由对待的自己的身体为何还要取消它享受美食的快乐。希望惊恐不是因为脸上出现的皱纹而是灵魂出现的污垢,希望流泪不是因为身边失去的关爱而是世界承受的苦难,希望岁月沉淀,拂去沙砾,留下光荣和璀璨。

好了,你可能要不耐烦了吧,就这样了。好好想想吧,这可是我对未来的你的期望哦,对你有信心的!

相信自己,坚持到底,我的未来不是梦!加油!

祝你天天开心,幸福快乐!

X X X

2010年6月15日

第6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自己:

你好,我不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了,也许,你已经成为了我梦想中的**,那我首先要恭喜我自己,也要恭喜未来的你了。但也许,你仍然像我现在这样平凡,那是我对不起你。 现在,我**岁,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或奋斗或浑浑噩噩的度过了很多年,当然,为了不让我对不起你,对不起未来的自己,我不会浑浑噩噩下去的。 (这写点自己以后怎么做,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一方面一段,200字以上,想想以后的做法就够了) 现在,我**岁,我不敢保证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你、也就是我自己,会变成什么样,但我希望,你会成为我梦想中的**,有自己的天空、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骄傲! 向未来的** 致敬!

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十年后的我:

你好! 第一次这样称呼很不舒服!当然,现在写信的人是我,以后收到这封信的人同时也是我。感觉好奇怪,貌似我穿越了时空。 还是直接点题吧!我之所以会给你写这封信,是因为我希望自己在十年之后能够拥有一个很美好的未来。当然,那时的你已经知道我十年后是什么样子了。我是不是还倔强地在嘴角留着那一撇小胡子,当别人劝我刮掉的时候,我是不是还会执着地说想要把它留成圣诞老人的样子?你的身体有没有和我现在见到的大多数中年人一样发福,告诉我当你低头往下看的时候,是看到了自己的脚尖还是看到了自己的肚脐眼?我总是很关心你的,因为你就是另一个我。不是说爱你就等于爱自己么,我为了更好地爱自己,只能多一份心思去爱你了。我希望你的老婆并不介意,因为我可以肯定你不是一个***,所以告诉咱们的老婆让她就把心放在肚子里面吧。 首先,我想向你咨询几件我特别想知道的事情。 第一,告诉我我的老婆漂不漂亮。我知道人长得再漂亮也不能当饭吃,但是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长得漂亮一点还是可以获得某些优惠的。当然,你要是告诉我你还单身的话,这就是我所不能饶恕的了。有人说过,拥有爱情之后,你会后悔半辈子;而假如没有爱情,你将后悔整个人生。我现在单身没关系,因为我还有十年的时间去找一个适合的女朋友。对于你来说,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赶紧找一个合适的人一起过下半辈子。我可不希望我终生的幸福毁在你的手里面。 第二,告诉我你现在的月薪是多少了。虽说这是一个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我本来不应该胡乱打听的。可是我总得知道我以后是一个怎么样的状况吧,总不能到了十年之后我依旧舍不得买一张电影票吧。那样的话,麻烦你尽早告诉我,我可能就会在现在离开这座大城市,回到咱们的家乡发展。那样也许会更好,你觉得呢?我想你的人生经历比我要丰富十年,应该可以给我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第三,十年后的我是不是还像现在一样不听父母的话?我向来就不怎么爱听父母的话,所以我觉得那时候的你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吧。不过父母渐渐地上了年纪,如果你已经为人父,就一定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即便他们有时候向你提出一些要求,能满足他们的话就尽你最大的能力满足他们吧。现在的我已经很让他们生气了,麻烦你替我好好照顾他们一会。等我到了你的那个年纪,你就可以把接力棒交到我的手中了。 好吧,鉴于你可能十分介意我过多地刺探你的隐私问题,我还是就此打住为好。你生活的年代我是怎么也想象不到是怎么样的。本来打算让你写信告诉我,可是

突然想起来:我写的这封信只要不出意外,十年后你一定可以看到;但是你要是打算给我回信的话,除非出了意外,否则不可能出现时空穿梭的现象。也就是说,你的回信我看不到了。那么,接下来就让我对你多一些期待吧,如果你愿意按我现在的愿望去执行的话,说不定你以后真的会功成名就,到时候你再好好犒劳自己一下就可以了。毕竟对你自己好就就是对我好嘛! 第一,我承认我刚从大学校园里毕业,我也承认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社会上需要的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不断学习是一个能够让我不断进步的最佳途径,我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打算在这条路上义无反顾地前进。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你已经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就,不过我希望你不要停下来,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看看现在的你,再回头看看今天的我,你就知道学习是一件多么不可或缺的事情了。 第二,你和我都不可能回避一个话题,那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从小到大,我们上的一直都是同一所学校,接受的是一模一样的教育,因此在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可以达成共识。当社会上很多人在用拜金主义的观点去叫嚣着读书无用论的时候,我希望你可以保持理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咱们的孩子上大学接受教育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也许他或者她会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失望,那么请你告诉孩子,在学校里面应该学会的是如何去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孩子还不明白的话,那就麻烦你带着他或者她到河边去钓鱼吧。 第三,我知道我现在还在坚持着单身主义和丁克主义,但是我还是期待那时的你已经成家立业了。在先成家还是先立业这个问题上,我想我还没有什么资格来和你讨论。但是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一样,爱情终归是美好的。拥有美好事物的人,也一定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你也不用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情到深处的时候,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也不必拘束于一些社会世俗的观点,找个自己喜欢并且喜欢你的人,好好过一生吧。 第四,不知道那时候的你会不会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其实生活一直都没有改变,唯一变化的是我们的年龄。现在的我拿着微薄的工资却可以活得很快乐,尽管也有一些小烦恼,但是我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有人说,要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先做许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虽然你的生活压力要比我大得多,因此也就难免要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我希望你要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因为金钱的问题而放弃我现在的追求,那样的话我会很痛苦的。 第五,也许你已经开始渐渐变得平和起来,不再那么喜欢摇滚了,也不再喜欢重口味的电影了,这些都无所谓。我唯一不希望看到的是音乐和电影这两样东西从此在你的生命中消失,那是怎样的世界末日啊!孔子那样的圣人在听了音乐之后还“三月不知肉味”,可想而知,你要是依旧热爱音乐,每个月会为咱们家节省多少开支啊!作为最后一种艺术形式出现的电影,其本身的重大意义就更不用我多说了。而我要嘱托你的是,一定要远离那些极其山寨的歌曲和连影院都进不了而直接上电影频道的片子。不要把自己的品味给降下去,因为你一旦降低了自己的档次,想要再提升上来就比登天还难了。更何况,我不希望自己十年之后,会成为我现在所鄙视的那些人中的一员。 第六,注意你的身体,别让各种中年危机发生在你的身上。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虽然还不明白中年危机到底是什么,但是我明白它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可怕的词汇。不管它以何种形状出来,我们还是躲远一点,因为你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和它玩不起这样的游戏。 最后一点,终于到了最后一点,我也有点累了。我怕我再不说这最后一点的话,等我落完款就已经到了你的那个年纪。其实到了这里我真的不知道要再说一些什么了,毕竟十年间的变化很多。我只是希望你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自己的信仰。人生的路上可以没有任何辅助行走

的工具,但是一旦缺乏了信仰就会迷失方向,再大的努力也只会让你在原地打转。也许,你所喜欢的事物和现在的我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不管怎么样,你快乐才是我最后的心愿。我向所有的神祈求,祝你幸福。 好了,我已经写了不少了,恐怕你也没有心思再看下去了,说不定你的老婆正在背后催着你去给她打酱油呢。替我好好爱她! 越是到最后,似乎就越难以下笔。我只是才在电脑上打出这些字,怎么就感觉和你已经认识了好久的样子?其实,细细算来,从我出生到现在我才认识你二十三年而已,可你已经认识我三十三年了。这的确是一个奇怪的命题。 这么说来,我想相比我对你的了解,你应该更加了解我吧。那么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来给我写一封回信吗?也许在我长到你那个年纪的时候就会收到。这样的事情,谁又说得准呢? 祝你快乐,我亲爱的朋友。也祝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子和孩子身体健康。 十年前的你 写在一个思绪乱飞的下午茶时间

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致2011年的我: 你好!在你满身疲惫之时,在你埋头勤学之时,在你冥思苦想之时,请暂时放下手头的事,读一读“我”写给“你”的信吧。 2011年,你是不是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如果你在前进的路上有了困惑,请别害怕,也别迷茫,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一下自己上高中时向父母、老师和同学所许下的诺言吧。要知道人生最容易的事是选择,而最难的事也恰恰是选择。但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和目标,都要靠自己去达成,选择的结果也都只能由自己去承担。我想,既然选择了一条艰苦的求学之路,那就要坚守,要努力,要义无反顾,要勇往直前。请记住,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拼尽全力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现在的我学业很重,但在辛苦一天之后,我一定会觉得这一天无比充实,更会对自己骄傲地竖起大拇指说上一句:“真棒!” 那么,你呢?我相信,你会比我更累,因为学业一定比现在更加繁重。但我更相信,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更快成长,只有直面挫折,才能获得胜利。再险峻的高山,也早晚会被勇者征服。当你越过一层又一层的荆棘之时,当你劈开一块又一块的顽石之后,山顶等待你的一定是绚烂盛开的成功之花! 当我在写这封信的时候,一度很难再往下写下去。不是不会,而是不敢。的确,又有谁敢给未来的自己提过多的要求呢?2011年的我,你的成败不也是掌握在现在的我的手中吗?所以,与其空想未来会如何,不如现在用自己的双手去开拓未来的成功之路。而这封信呢,与其说是给你的劝勉,倒不如说是给现在的我的激励啊。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前方都永远有我们必须超越的人,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或许,在这一年中,你也会偶尔迷茫、偶尔懒惰,但请你坚信,心中永恒的梦想已被牢牢地抓在了“我们”的手中! 2011年的我,你是否又向我们的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呢?不要忘了,昨天的我以及今天的我都将是尘封的历史,而迷恋过去的人就只能退缩不前了。同样的,过分憧憬未来的人也只能在无形中阻碍自己脚踏实地的前进步伐罢了。只有抛开过去,面向未来,把握今天,方能真正地创造成功。 2011年正是你学习的关键时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便是我对你的嘱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便是我送给你的、供你我共勉的名言。让我们一起加油! 2011年的我 2011年某月某日

第7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你: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顺利毕业,不知现在的你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还是正在四处奔走,但是不要埋怨现在的我,我很努力,我在奋斗,我已经竭尽全力让你更加美好。

我知道,现在的我不够成熟,顾此失彼,我会犯错,我会因为一个错误纠结半天,我会苦恼,我会哭泣,因为我不想那些爱我的人失望,更不想让你此时绝望,让你后悔。

你可以告诉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吗?我知道你不能,我知道若想你现在成功,你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就得拼搏,我看不清前方的路如何,但是我得摸清现在路,我得走好脚下的路,不管它遍布荆棘,还是让我翻山越岭,我得让你看到我一步一步的脚印。我不知你现在是落寞、伤心还是感激于我,但是请你不要责怪我,这一年多大的苦多大的累我都会昂首跨过,不给你留下遗憾,我不希望你总是希望着再来一次、如果当初······

我不知道现在的你,我怕你忘了现在的我,忘了你的梦想,你的追逐,你安于现状,你不思进取,我怕你变得懒散,未来的我你一要坚强,不要让你的未来憎恨你。

在这个世界,我和你是独一无二的,没人取代,不管怎样,怎样都会受伤,但是伤了又怎样,至少我们很坚强,我们很坦荡,我们一起加油,共勉!

2014年6月2

第8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生涯规划

姓名:杨梦玮

学院:材料科学和工程

班级:理科试验班(材)学号:151140202

1502 亲爱的自己: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这么久,还记得当初懵懂的自己吗?还记得曾经埋在心底的理想吗?还记得自己为曾奋斗的身影吗?现在的你对自己的生活还满意吗?那就从刚刚进大学说起吧。。。

第一章 对自己的捉摸不透(自我分析)

导言:刚刚结束高考的我内心充满了对大学的期待,但对专业也是一头雾水,有些迷茫,有些苦恼,对自己的未来好像还没有太多的计划,所以几天愁思苦想,还是选了最保险的理科实验班,但我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1.幼时的童真梦想

小时候总是幻想着当一个白衣天使,可以经常帮助别人,救死扶伤,或者是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饱读诗书,桃李满天下, 特别自豪。所以总觉得他们的生活很简单,但不是这样的,他们付出的很多很多,而且生活有时过于单一,让我渐渐的失去了兴趣,但那份童真还存在自己的脑海里。 2.个人的性格特点

优点:喜欢和人沟通,但自己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便会有点害羞,有时也有点腼腆,乐于助人,心思细腻,喜欢动手创作,有责任感,知错就改,脾气还是比较温和。

缺点:没有足够的勇气,在大众的场地上还是不好意思开口,内心有点封建,有时候会想好多,整天丢三落四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好,有时需要提醒。

3.理想的生活环境

心目中的生活是充实的。在穿梭于城市繁荣和孤寂之间,忙而不乱,工作时一心一意做,和同事一起为了方案可以一起熬夜,工作后可以一起放松,而放松时不被工作打扰,彻底放松自己的身心,不用为了生活吃穿而发愁,可以经常出国去开拓自己的视野,可以结交不同肤色的朋友,在公司里,而自己的能力也会更加突出,表现越来越好,大家在一起和睦。

4.最终的奋斗目标

既然梦想的那么美好,当然要有自己最终得奋斗目标,我希望自己会成为一个领域里的好苗子,可以在经济上自我独立,

让爸爸妈妈不会为自己而担忧,同样也可以照顾好他们。

第9篇: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12-01-02

文章出自:译言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

2006年,偶然受雅虎“时间胶囊活动”的启发,我萌生出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的想法。本质上,“时间胶囊活动”与时光贮存机的概念相似,就是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私人信笺,密封起来,等到未来一个特定的时间再打开它。保存时间没有限制--你可以在1年,3年,5年,10年,甚至20年后再拆开它。

为什么要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呢?

这将是一次让人见解深刻的体验。

想象一下给5年后的你写一封信,5年后再打开它,看看你做成了哪些事。这是一项能够帮助你实现目标的辅助措施,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将未来的预期转化为在特定的时间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未来读这封信时,你会发现过去你的期望实现了多少,并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困难,难以预期的环境和不断改变的重心,我们设立的时间,目标,计划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这封信使你从宏观的角度重温你最初的愿景,并思考现在的愿景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除此之外,写信的时候,你的意识完全集中于其中。因此,打开信封时,未来的你就可以与现在的自己做比较。这使你看清,从过去到现在你改变了多少,着实是一次有趣的经历。看看写信时的自己成长/改变了多少很有意思。

写些什么呢?

1. 看下今天的日期。现在,想象你正写信给X年后的自己,你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你期望1年后的自己变成什么样?

到那时,你想要实现哪些不同的梦想和目标?

那时候,你理想的人生状态是怎样的?事业,生意,学业状况如何?财务,家庭, 朋友关系,爱情,健康,精神,娱乐活动,个人成长,贡献状况都是怎样?

2. 一旦写完,签上你的名字和日期。

3. 保存好你的信件。

用信封装好信笺。密封起来。

在信封上写上“致[某某某]。请于[某个时刻]打开”。用你的名字替换前者,时间改为1年之后。

在日程表上确定1年后打开信封的时间。

将信封保存在一个安全,别人找不到的地方。

4. 在之后的1年里,你要像新生一样生活。1年后打开信封,读着一年前的自己写来的信,就能细细品味出怀旧,欢喜之情。

你也可以将它打印出来(泛黄变旧的纸质文本可激发更强烈的怀念之情)或者存储为电子文档。我自己打印了一份,然后又转成电子版保存在我的电脑里,以防丢失打印稿。你还可以试试“未来的我”这一网络上的时间贮存服务,它保存你设置的信息,然后按时给未来的你发送一封特殊的邮件。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身边有一份打印稿。

打开过去自己寄来的信件

去年,即2008年2月10日时,我给自己写了两封信。第一封是写给2009年2月10日(即1年后)的自己,第二封则是写给2013年2月10日(即5年后)的自己。一周前,我打开了自己写的第一封信。读信的经历让我着迷,就像过去与现在的我直接在交谈一样。

读着信,意识到过去自己的模样和现在的改变很有趣。其中一项最大的改变就是我的物质倾向。去年写信的时候,我已经不是一个很物质的人了,但如今考虑到去年辞职后产生的对自己与物质财富,商品关系的反思,我的物质程度甚至变得更低。我的意识也得到了提升,由于我一直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也不是什么怪事。我的辞职的确给了我无限的时间去真正的反省自己,深入挖掘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目标方面,我已经实现并超额完成了几个目标。健康方面,我正确预期了我还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并热爱其中的每时每刻。体重方面,我几乎达到了自己期望的体重/看,这是我很自豪的一件事,因为在5-6年前,减肥就成为我一直奋斗的目标。事业方面,我的进步远远超过预期--我预计自己还会在原来的公司里工作,闲暇时才做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事实证明,我已经辞职,可以专心地实施自己的计划了。结果呢?我真是爱极了现在的每一分钟。

有些目标我还没能实现。比如爱情,我原以为现在的我将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侣,但我没有。但因几个月前我进行了反思,意识到单身的我们实际上已经很美好,充实,幸福,我并不沮丧。找到并和精神伴侣共同生活是我未来的追求。同时,我独自一人时,也很开心,充实。

友谊方面,原先我认为,有些人还会是我的好朋友,但他们已经离开;而去年,特别是前几个月,我又交了很多好朋友,填补了这些空缺。当你回想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工作的平衡。

还有一些目标我没有完成,对我而言,它们失去了意义,只得半途而废。就举我想买车这个例子--去年,在我加了薪买得起车时,我意识到,在公共交通极为便利的新加坡买车并不符合我内心深处的愿望。原先想买车,更多的是出于形象考虑,而今,它作为旧有自我的一部分,也渐渐消散了。更不必说有了车之后将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了。

总而言之,过去和现在自己的比较使我弄清楚了几件事。它以一种实体(不是只依靠回忆)的方式让我更清楚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相比,都有了哪些改变。它让我记起过去我曾有过的沿路丢失了的一些愿望。它更使我学会欣赏我走过的远途,让我对未来充满了热切的希望。

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

现在,拿出笔和纸,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吧。确定写给自己的时间,想象那个时候自己变成的模样,然后开始写。想想你将成为哪一类的人,生活中的位置,那时已经实现的目标,你将经历的感悟,等等。

写好了信,装进信封,在信封上写上打开的日期,将它放到安全的地方保存。在日程表上定好开封的日期。当你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开它,你可能会对都快忘记的自己和过去几年的人生之旅产生一些深刻的见解。

一定要在29号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以验证“30天后,生活更美好”的活动哈。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发布时间:2012-01-02

文章出自:personalexcellence.co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is an exercise which I thought of back in 2006. It was inspired from when I chanced upon the Yahoo! Time Capsule project. Essentially, this is similar to the concept of a time capsule, where you write a personal note to your future self, seal it and only open it at a future moment in time. There are no restrictions on the time duration either – it can be 1 year later, 3 years later, 5 years later, 10 years later, or even 20 years later! Why Write A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Doing this exercise can be a really insightful experience.

Just imagine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5 years from now, then opening it at that exact moment 5 years down the road to see how much of it resonated with you. It is a useful supplementary tool to be used in goal achievement, because when you write the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it helps crystallize exactly how you anticipate yourself to become at that specific moment down the road.

As you read the letter in the future, you can assess how many things match up (or not) vs. your expectations in the past and think about why that’s the case. Often times, the goals we set and our goal achievement process are subjected to a lot of changes along the way, due to varying obstacles, unanticipated circumstances and changing priorities. The letter gives you a macro-view of your initial vision and lets you recognize how your current vision differs from the past.

In addition to that, at the very moment you are writing the letter, your consciousness is captured and stored right there in those words. When you open the letter in the future, you as your future self gets to compare how you used to be in the past and compare with how you are currently. This lets you see in totality how much things have changed since then – and this can be a really intriguing experience. It’s interesting to just see how much you have grown/changed since you wrote the letter

What To Write About

1.Look at today’s date. Now imagine you writing to yourself, exactly X years from now.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future self?

◦How do you want your future self to be like 1 year in the future?

◦What are the different dreams and goals you would want to be realized by then?

◦What is your desired status of the areas of your life wheel at that time? Career/Business/Studies? Finances? Family? Friends? Love? Health? Spirituality? Recreation? Personal growth? Contribution?

2.Once you’re done, sign off your name with today’s date.

3.Safekeep your letter.

◦Put the papers in an envelope. Seal it.

◦On the cover, write “To [Your Name]. To be opened on [Date]“. Replace [Your Name] with your name, with [Date] the date that’s 1 year from now.

◦Set in your calendar to open your letter 1 year from now.

◦Put this envelope in a safe place where no one can access to it.

4.Live your life like you’ve never lived it before in the next 1 year. Open the letter 1 year later and relish in nostalgia, love and joy as you read the letter from yourself 1 year ago.

You can either write it as hard copy (for a greater sense of nostalgia due to the aging condition of paper by then) or have it as a digital soft copy. I personally wrote a hard copy, then transferred it into soft copy document on my computer just in case I lost the hard copy. You can also try FutureMe.org, an online time capsule service that stores and sends information to a specified email address any time in the future you specify. Personally I prefer to have a copy by my side.

Opening My Letter From My Past Self

I wrote 2 letters to myself last year, in February 10th 2008. The first letter I wrote to myself in Feb 10th 2009 (1 year from then); the second letter was to myself in Feb 10th 2013 (5 years from then). A week ago, I opened the first letter I wrote. It was an enthralling experience reading it, since it felt like my old self was talking directly to me

Reading the letter,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ice how I was in the past and how I have changed. One of the biggest changes was my materialism tendencies. While I was already not a very materialistic person when writing this last year, I’m even less materialistic right now, given my added revelations on my relationship with material wealth and goods since quitting my job last year. My consciousness has also heightened, which is not a surprise given it is something I’m constantly working on all the time. The time period after I left my job has definitely given me unlimited personal time to really introspect and dig deep into my personal growth.

In terms of goals, I have reached and exceeded several goals. For Health, I correctly predicted I will still be a vegan and loving every minute of it. Weight-wise, I have pretty much reached my desired weight/look, something I’m really proud of as losing weight is a personal goal I had struggled with since 5-6 years ago. For Career, I leaped ahead of myself compared to my predictions – I predicted I would still be working in my ex-company while working on my purpose on the side; Turns out I have already quit it and I’m working on my purpose full-time now. The end result? I’m totally loving every moment right now.

There are some goals I haven’t reached yet. For example in Love, I thought I would have found my relationship partner by now, but I haven’t. It’s perfectly okay though due to my revelation a few months ago on how we are actually already perfect, complete and whole as singles. Finding and being together with my soulmate is something I want and look forward to in the future – In the meantime, I’m perfectly happy and complete as I am.

In terms of Friendship, some friends whom I thought I would still be great terms with had slipped away; in place of that other people had entered into the foray and have become great friends of mine in the past year, especially the past few months. In a way, it’s sort of an equilibrium at work when you think about it.

There were goals I didn’t reach because I had abandoned it halfway, since it lost meaning to me. An example would be wanting to buy a car – when I received my pay rise last year and was in the capacity to get a car, I realized that owning a car in Singapore, where public transport is readily available, does not resonate with my highest self at all. My original intent of getting a car was more for imagery reasons, and that had long been shedded away as part of my old self. Not to mention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I would be causing too with a car.

All in all, this comparison between my past vision for myself and who I am right now made me aware of several things. It made me more conscious of how much and how exactly I have changed vs. the past, in a tangible manner (rather than just relying on memories). It reminded me of some of the visions I had in the past which I lost track of along the way. It made me appreciate how far I have come. It made me look forward in excitement to the future.

Write Your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Take out a pen and paper right now and start writing your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Identify a time period to write to, imagine how you will be like during that time period, then start writing. Think about the type of person you will be, your place in life, what you would have accomplished then, the kind of thoughts and feelings you will experience, and so on.

At the end of the letter, seal it in an envelope, write the date to open it on the cover and put it in a safe storage space. Fix the date to open this letter in your personal calendar. When you open this sometime in the near future, you might gain additional insights about yourself and your journey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at you were oblivious to.

Be sure to check out Day 29 of 30DLBL Program on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你必须优先考虑人际关系的五大原因

发布时间:2012-01-04

文章出自:译言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许生命中有些事情你想到去完成。你也许想完成A和B,C还有D等等。但是你永远不能忘记你应该优先考虑什么。

以我所见,我认为我首先考虑的是人际关系,我相信它们应该排在你人生的首位。没什么事情比这个重要。以下是原因:

人际关系满足你最重要的需求

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不,不是金钱,不是成就或者认可。人们最需要的是爱。我们都需要去爱和被爱。不幸的是,有时候我们为其它的琐事烦扰,遗忘了爱与被爱的美好。别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去爱别人并且被爱吧,感受这件事有多美好。尝尝爱的滋味。那么你应该怎么实现呢?通过人际关系。这是唯一的途径。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让你去爱与被爱了。

人际关系能让你获得巨大的欢愉

人际关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是给予。实际上,我相信不存在给予的关系都是不真诚的。无论付出的是你的时间,关注,金钱或仅仅是一个微笑,真诚的关系都是与给予密切相关的。无论你相不相信,给予是很快乐的。我们总是为自己考虑而忘了付出的快乐。当我们为他人着想时,生活才是美好的。

只有通过人际关系你才能给他人长远的影响

你更容易听取谁的意见呢?从一个你并不熟识的人,还是一个你爱的人?当然是后者。我们更会感激我们所爱的人。他们的言语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内心,而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这就是为什么影响别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与之建立关系。成为他们的朋友,关心他们,我相信他们就会听取你的意见并且尊重你的观点。

通过人际关系当你深陷麻烦之中时 会有人支持你

当我们经历困难时期,我们需要其他人支持我们。没有人可以一个人处理好所有的事情。当世界变得灰暗,问题也似乎更难解决,没什么比来自所爱的人的支持更珍贵的了。他们鼓励我们挺过去,他们陪伴我们度过困境,他们心甘情愿分担我们的重担。因为他们,人生的旅途顺畅很多。

最终,人际关系是唯一重要的事。

人之将死,想到的不会是他们的成就和荣耀。他们也不会在乎他们富有或者著名。当面对死亡时,所有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所求的就是他们所爱的人陪伴身边。在弥留之际,他们期望再被爱的温暖环绕。其它都不重要。他们终于意识到,人际关系是他们唯一在乎的事情。我们不该等在那一刻,现在就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5 Reasons Why Relationships Should be Your Top Priority

发布时间:2012-01-04 文章出自: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

If you are like me, there may be many things you want to achieve in life. You may want to accomplish A and B, achieve C and D, and so on. Yet, you should never forget what your top priority is.

From what I learn, I realize that my top priority should be relationships. I believe they should also be your top priority. Nothing else matters more. Here are why:

Relationships fulfill your most important need of all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people need? No, it’s not money. It’s not achievements nor recognition eithe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people need is love. We all need to love and be loved. Unfortunately, sometimes we are so obsessed with other things that we forget how beautiful it is to love and be loved. Don’t let this happen to you. Love others and be loved. Feel how wonderful it is. Get a taste of love. And how do you do that? Through relationships. This is the only way. There is no other way you can love and be loved but through relationships.

Relationships are the place where your greatest joy comes from

One inseparable part of relationships is giving. In fact, I believe that there is no genuine relationship without giving. Whether it is giving your time, attention, money, or just a smile, genuine relationship is all about giving. And believe it or not, there is great joy in giving. We often think only about ourselves that we forget the joy of giving. Life is wonderful when we are thinking about others and not just ourselves.

Only through relationships can you give lasting impact to others

Which advice will you listen more, the one from someone you don’t really know, or the one from someone you love? Of course the latter. We appreciate the people we love more than anyone else. Their words sink deep into our heart, not just our mind. That’s wh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give lasting impact to others is by building relationships with them. Be their friend and care about them, and I’m sure they will listen to you and respect your opinions.

Through relationships you have the people to support you in times of trouble

When we face difficult times, we need other people to support us. No one can take care of everything by himself. When the world looks dark and the problem looks big, nothing is more valuable than the support of people we love. They encourage us to go through, they accompany us in the time of trouble, and they are willing to share the burden with us. The journey will become much easier. Eventually, relationships are the only things that matter

When people are dying they do not think about their achievements and awards. They don’t care whether they are rich or famous. All those things become meaningless when people are face-to-face with death. All they want is having the people they love around them. They want the warm of love to be with them in their last moments. Nothing else matters. They realize that, eventually, relationships are the only things that matter. We should not wait until that moment come. We’d better realize it now.

上一篇: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检测下一篇:开展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