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抗感染

2023-0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肺炎抗感染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感染药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感染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感染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感染药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综述;抗感染药;不良反应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Infective Agents

Lily Shang, Nanjing 1st Hospital, affiliated 1st Hospital,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Qinggui Zhu, Nanjing 1st Hospital, affiliated 1st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抗感染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感染药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感染药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感染药品种有100多种。抗感染药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抗感染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1]。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

1不良反应类型

1.1过敏反应

抗感染药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3],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1.1过敏性休克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1.1.2溶血性贫血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1.1.3血清病、药物热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感染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1.1.4过敏反应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1.1.5未分型的过敏反应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4]、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1.2毒性反应

抗感染药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1.2.1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

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1.2.2肾脏毒性许多抗感染药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1.2.3肝脏毒性[5]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1.2.4对血液系统毒性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1.2.5免疫系统的毒性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4]。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1.2.6胃肠道毒性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1.2.7心脏毒性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1.3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

1.4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感染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2联合用药不良反应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

2.1与心血管药物合用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2.2与抗凝药合用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2.3与茶碱类药物合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2.4与降糖药合用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2.5与利尿剂合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2.6与其他药物合用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感染药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感染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感染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6~8]。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9]。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

参考文献

[1]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J].医药导报,2004,23(9):695-696.

[2] 张立新,王秀美.抗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98-1499.

[3]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J].抗感染药学,2004,1(2):49-52.

[4]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1739.

[5]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51-253.

[6]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J].黑龙江医学,2004,28(12):925.

[7]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院,2004,8(8):19-22.

[8] 高素华.抗感染药滥用的危害[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1056-1057.

[9]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感染药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作者:尚丽莉 朱庆贵

第2篇: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比较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方法:挑选80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抗感染同时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细菌学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细菌清除率为85.0%和72.5%,第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7.5%,细菌清除率为97.5%和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同时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 细菌感染; 抗感染; 降低血黏度; 临床疗效; 细菌学疗效

传统临床治疗细菌感染一般只应用抗生素,不考虑其他辅助治疗[1]。本研究抗感染同时辅助降黏,加入改善血液流变的药,配合抗感染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并根据统计结果对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0月80例细菌感染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中2项以上者,①体温>38 ℃或<36 ℃;②心率>

90次/min;③呼吸频率>20次/min或过度通气,PaCO2<

32 mm Hg;④WBC>12×109 或<4×109 或幼粒细胞>10%。(2)血、脑脊液、尿、粪、痰、脓液、骨髓、胸腹水、泌尿生殖系统标本、创伤感染等标本致病菌培养至少要有一类是阳性。(3)排除循环系统、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类、真性RBC增高症、肺心病、充血性心衰、先心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贫血、白血病、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引起血液流变(血黏度)改变的疾病[2]。采集培养标本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尽可能寒战或发热前,并同时根据临床表现、症状综合判断确诊。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6.6岁;包括菌血症23例,颅脑感染7例,泌尿生殖系感染11例,急性肠炎6例,肺部感染19例,骨髓感染2例,胸腹感染积液9例,创伤感染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抗感染治疗,只用相应敏感抗生素。治疗组抗感染治疗同时辅助降低血黏度,加用银杏达莫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或口服复方丹参片3片,3次/d。

1.3 细菌培养方法 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细菌培养。血细菌培养采静脉血5 ml无菌注入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有商品化供应)并摇匀,放入BACTEC9050培养仪,其他种类标本接种相应培养基,放入细菌培养箱培养,阳性用Siemens walkAway96微生物分析仪鉴定检测。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临床症状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1.5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药政司颁发的“抗生素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疗效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3-4]。痊愈:症状体征、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全部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治疗后病情有好转,但未达显效标准;无效:治疗72 h后病情无进步或加重。痊愈与显效记为有效,并据此计算有效率。细菌学疗效按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菌群交替4级评定,并计算细菌清除率。清除:治疗结束后病原菌完全消失;部分清除:原有2种以上病原菌有1种消失;未清除:治疗结束后病原菌仍存在;菌群交替:治疗结束后第1天标本中分离到新的病原菌并出现相应感染症状和体征[5-6]。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致病菌培养和鉴定有14种,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细菌清除率为85.0%和72.5%,第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7.5%,细菌清除率为97.5%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细菌感染患者已有报导证实血循环呈高黏滞状态,在血循环中引起微血管中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血液黏度增加,可致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氧加剧。血液多为黏浓凝聚状态,究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细菌感染炎症使免疫球蛋白大量增加,红细胞表面电荷可被免疫球蛋白遮蔽,红细胞之间紧密性增强,从而导致全血黏度、血浆比细胞黏度和血细胞压积增高[7-8]。细菌感染出现低氧血症及氧自由基增多,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黏度增加,细菌毒素作用凝血因子XII被激活,凝血因子a通过激活因子XI促进凝血酶生成,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释放出纤维蛋白肽后形成蛋白单体,后者再聚合成原纤维蛋白原,机体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红细胞聚集受氧自由基,活性中性粒细胞和相关炎症等外部因素影响,变形能力则受内部因素影响。治疗组抗感染并辅助降粘而增强抗感染治疗效果,银杏达莫注射液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9],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特意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携氧能力,从而降低全血黏度,有效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丹参是活血化瘀中药,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血黏度,有利于抗感染。传统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炎症抗感染治疗一般应用抗生素,不考虑其他辅助治疗,而目前的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患者血液流变呈高黏滞状态特点,因此本研究抗感染同时辅助降黏加入改善血液流变的药,配合抗感染和改善微循环治疗。消炎的治疗中,同时考虑应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使患者的血液高黏滞状态得到有效的缓解,减少炎症反应,巩固疗效。降低血黏度和增强血液流动性,有利于为加强和恢复器官生理功能,有利于抗菌药物作用发挥[10]。有望加深对细菌感染炎症的发病原因的认识和提出新的治疗和预防措施[11]。通过对此80例细菌感染患者致病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学疗效判断及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细菌感染炎症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有较好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远杰.银杏达莫治疗动脉硬化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 9(27):67-68.

[2] 向金玉.C- 反应蛋白和结核抗体联检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11-112.

[3] 段群欢.胆道手术患者细菌感染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2,16(15):124-126.

[4] 刘洪武,陆萍.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35-37.

[5] 关新,黄秀红,杨秀娟. 我地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15(6):1127-1128.

[6]陈克地. 454例医院感染因素及细菌学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101-102.

[7] 贺毅,陆坚. 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2,25(5):145-146.

[8]纪文军, 杨慧 ,代峻峰.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09,6(10): 201-203.

[9] 杨晋孝.中药联合川参通抗生素配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4-5.

[10] 苏伟明.左氧沙星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8(36):40-41.

[11] 倪语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6-137.

(收稿日期:2013-04-01)(本文编辑:陈丹云)

作者:黄丽芳等

第3篇: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 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3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00例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 结果 300例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为120例(40.0%),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制定的50%指标,与国际卫生部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占11.3%,其次分别为青霉素类、植物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硝基咪唑类;使用1种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占35.3%,联合用药率为4.7%;使用抗生素治疗的12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用药不合理,占14.0%。 结论 当前我院对儿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临床上治疗医师要严格根据患者病情、药物适应证等合理用药,从根本上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

[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nti-infection drugs; Usage; Analyze

因儿童还未形成完善的免疫力,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感染,通常表现是患者病情发展速度快,治疗中对患者使用抗感染类药物对控制病情感染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抗感染药物的类型也随之更新,所以临床治疗中选取抗感染药物的随意性较大,致使不合理运用抗感染药物现象时有发生,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运用不仅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还会威胁幼儿的正常发育[1]。为研究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3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3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67例,女133例,年龄0.2~12岁,平均(5.3±1.1)岁。300例患者中包括急性扁桃体炎患者7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9例、肺炎患者32例、支气管炎患者25例、肺炎患者22例、急性肠炎患者37例、哮喘患者24例、其他疾病患者17例。300例患者治疗时间在1~25d之间,平均(7.25±1.33)d。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状况、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患者及时经过临床表现、影像检查或者实验室检查确定患者病情。按照患者实际病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抗生素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主要药物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植物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大环酯类药物等。未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按照病情接受相应的平喘、止咳、止痛等药物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2]

由科室主任带头选取我科室3~5名医务人员组成分析小组。主要记录300例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抗生素名称、种类、用药方式、用药数量、用药时间等。观察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抗感染药物的联合用药使用率,包括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三种药物联合使用以及三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观察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用药时间不合理、频繁换药、选取药物不合理。

2 结果

2.1 抗感染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经分析后发现,300例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有120例,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40.0%,有180例患者未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占60.0%。临床上抗感染使用药物是表现医院医疗质量以及用药水平的重要指标,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40.0%,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制定的50%指标,与国际卫生部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感染药物类型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植物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硝基咪唑类。见表1。

2.2 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研究后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的120例患者中使用1种抗感染药物的有106例,占所有受研究人员的35.3%;两种抗感染药物的为9例,三种抗感染药物的为3例,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为2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有关要求指出,临床上联合用药前提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联合用药只使用在少数情况中。见表2。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研究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中,有42例用药不合理现象,占14.0%,其中包括无指征用药10例、重复用药10例、用药时间不合理9例、频繁换药7例、选取药物不合理6例。见表3。

3 讨论

3.1 抗感染药物的用药前提

临床治疗中儿科用药是当前医学研究中需要重点探讨和研究的领域,对儿童科学用药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对儿科患者合理用药有重要现实意义[3-5]。儿科治疗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需要早期实施抗感染药物以及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上是指有抑制或者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疗效药物,可通过口服、肌注以及静脉滴注等方式对患者治疗。在用药治疗前必须要准确诊断患者病情才可有针对性的选取药物治疗[6]。

3.2 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300例小儿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的为40.0%,明显低于国家卫生部制定的50%指标,与国际卫生部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张成忠[7]学者研究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最常用的抗生素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占11.3%,其次为青霉素类(9.0%)、植物类抗病毒类(7.3%),其中头孢菌类药物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对细菌有较强的选择性,临床治疗中具有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过敏性低等优势,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

3.3 抗感染药物联合运用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120例患者中共有14例患者联合用药,单一用药率为35.3%,联合用药率为4.7%,总体上遵守了用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就不使用两种药物治疗的原则[8-9]。常见的抗生素药物联合包括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等,此种现象说明我院抗感染药物仍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临床治疗中联合用药的原则是将抗菌疗效增加,但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通常会致使不良反应,比如菌群失调出现耐药菌株、二重感染、浪费医疗资源以及增加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传统治疗中认为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物可快速抑菌,而β-内酰胺类药物可在细菌繁殖期期间起到杀菌疗效,两者联合使用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物可将细菌蛋白质合成阻断,使细菌为静止状态,但β-内酰胺类药物的快速杀菌作用会相应减弱,所以临床治疗中不建议两种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10]。

3.4 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仍有42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占14.0%,本研究所的结果与其他学者所得结果基本一致[11-13]。临床治疗中因儿童患者尤其是新生儿患者,药理学以及生理学均有显著特征,如患者酶系统缺乏或者不足,药物代谢均会出现根本改变,如不合理用药会导致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升高,对患者肾功能、心脏、肺脏以及脑智力等正常发育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对儿童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原则应该是选取副作用小、杀菌效果强的抗感染药物,临床中应选取头孢霉菌类、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保证患者及时康复并健康成长[14-15]。

经上述研究发现,我院儿科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尤其是在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用药时间不合理、频繁换药、选取药物不合理方面中要重点改善。临床上治疗医师要严格根据患者病情、药物适应证等合理用药。同时医院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规范药物使用的讲座,将治疗医师的用药理论提高,在医院内定期开展医嘱评价,针对医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将不合理用药现象有效纠正[16]。加强我院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意识,从根本上保证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韩凤秋.2009年鞍山市铁西医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104-105.

[2] 李晓娥.我院儿科抗感染药物用药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3):7034.

[3] 胡秀珠,余亚萍.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59-1860.

[4] 张志华,缪红军.200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抗感染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33-35.

[5] 陈红岩.69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抗感染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07-108.

[6] 陈荣玲.183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180-181.

[7] 张成忠.儿科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265-266.

[8] 王业民,刘小红.2010年门诊儿童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6):1296-1298.

[9] 陈秀强.门诊处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112-114.

[10] 袁国平.常用抗感染药物在儿科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4):34.

[11] 刘海丽.儿科门诊抗感染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3):436-439.

[12] 黄新艳,谢娟,许银燕,等.某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6):1-2.

[13] 胡秀珠,余亚萍.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2):1859-1860.

[14] 陈海妍,朱防震,陈海旻.连州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64-65.

[15] 粟文堂,魏吉福.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3):115-118.

[16] 孙广枪,仝伟伟.儿科门诊抗感染与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3(10):314-315.

(收稿日期:2015-08-25)

作者:徐晓晖 刘婷婷

第4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急诊抗感染策略

中国医学急救杂志 2015-07-27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获得性肺炎都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已成为急诊重要就诊人群,比重不断攀升,与其相关CAP也成为常见急症。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变化的特殊性,成为罹患CAP的重要人群,Palma等研究显示,老年CAP发病率为每年15.8/1000人,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CAP病死率也显著增加。由于老年CAP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漏诊、误诊,急诊科医师应提高识别老年CAP的能力,掌握合理的抗感染策略。

老年CAP患者的临床特点

老年CAP临床表现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典型”。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渐退化,缺乏代偿潜力,全身及包括呼吸道局部免疫力下降,多合并COPD、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罹患CAP后常突出表现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精神差及意识障碍等,或表现基础疾病加重,而缺乏典型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等肺部感染的特点。老年CAP中重症CAP占有较大比例,并随年龄增加比例明显上升,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和吞咽功能不全及咳嗽反射减弱,普遍存在显性或隐性误吸,吸入性肺炎约占10%——30%,误吸分泌物作为培养基促进病菌繁殖,引起坏死性肺炎、肺脓肿,误吸食物或胃液,多诱发急性炎症,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病死率在20%——65%。老年CAP不仅呼吸衰竭多见,也常出现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高/低血糖、低蛋白血症、上消化道应激性病变、肾损害、心律失常及休克,水电解质紊乱更是常见,肺炎的表现往往被掩盖。因肺组织弹性差、支气管张力低,肺通气不足,淋巴回流障碍等原因,老年CAP病程迁延,病灶吸收缓慢,多数需4——6周才能完全吸收。老年咽喉部肌肉运动不协调,常无法经口咳痰,口痰标本不易收集,培养可靠性差。X线呈支气管肺炎形态者比大叶性肺炎更多见,病灶多呈斑片状、网状、条索状阴影,由于不能配合屏气或呼吸频速,X线检查常受影响,尤其胸片受影响明显,远不如胸部CT更为敏感可靠。

老年CAP的病情评估

病情评估是急诊科医师基本功,目前有多种评分工具用于CAP患者的病情评估。 1997年,Fine等提出的PSI评分系统是对CAP患者病情评估最完善的系统之一。PSI评分系统包括3个人口学因素,5种合并基础疾病,5项体格检查和7项实验室检查,共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置的分数不同。将所有条目得分相加,总分按<

51、51——70、71——90、91——130、>130,分为I——V级,I——II级可接受门诊治疗,III级需要留院观察,IV级以上需要住院治疗。PSI评分在预测较低风险患者方面更有优势,然而项目繁多复杂,在“拥堵”的急诊科未能被接受普及。另一CAP的重要评分工具CURB——65评分包括5个指标:意识障碍、尿素氮>7.0 mmol/L、呼吸频率≥30次/min、收缩压<90 mm Hg或舒张压≤60 mm Hg、年龄≥65岁, CURB——65<3表示低病死风险,而CURB——65≥3代表高病死风险。CURB——65相较于PSI评分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能更好地评估病死率较高或需住院治疗的高风险患者。由于其评分项目简洁,可能更为适合急诊临床工作,因此被中国急诊医师协会所借鉴并形成自己的收住院标准。评分是为判断病情和预后并指导治疗,无论评分如何,出现脏器功能不全对于老年CAP即是预警指标。

老年CAP的病原学特点与诊断

由于协调和工作难度以及老年痰标本的质量低下,尚未见老年CAP病原流行病学权威发布。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均可导致老年肺炎,而老年CAP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是细菌。在20世纪50年代,肺炎链球菌是肺炎的主要致病菌(90%)。但随着青霉素及其他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减少了该菌种肺炎的患病率和危害性,其他细菌感染明显增加,G——杆菌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由于老年的特殊性,条件致病菌、非典型病原体、耐药菌甚至真菌感染逐渐增多,老年是呼吸道病毒的易感人群,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也常见于老年人。老年CAP致病微生物不仅与个体基础疾病、既往抗生素使用情况有关,也与地区微生物流行病学有关。国内对老年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痰培养研究中,21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痰培养阳性6l例,阳性率为29.1%,菌株68株, 以肺炎链球菌(41.2%)和流感嗜血杆菌(32.3%)为主,与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明显不同;另有研究同样显示,肺炎链球菌仍为老年CAP的主要致病菌(16.7%),非典型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检出率高达40.1%,其他致病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肺军团菌等。国外一项为期12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老年患者虽然合并多种疾病,病情复杂,但其最主要的致病菌仍然是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咽部正常菌丛中厌氧菌比需氧菌多10——20倍,老年吸入性肺炎多为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占很大比重,由于常规培养不能生长,易被忽视;也有研究显示,无论患者是否伴有吸入因素,肺炎链球菌均为老年CAP的最主要致病菌。总之,尽管新型抗生素不断问世及其他致病微生物明显增加,肺炎链球菌是老年CAP的主要致病菌这种趋势目前仍没有改变。

由于不同病原微生物所致老年CAP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明确病原微生物是困难艰巨的工作,但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决定性意义。近年虽然肺炎病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发展迅速,但能快速指导急诊CAP诊治的手段有限,类似POCT明确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应是研发方向。痰培养、血培养、血清学检查、经纤支镜刷取物或活检以及支气管灌洗液培养,肺组织培养等有助于感染的病原体明确。但对于非典型病原体,培养耗时长、技术要求高,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血清学检查方法技术成熟,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缺点是需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才有意义;尿抗原检测谱窄、假阴性率高、成本高;聚合酶链反应快速、不受抗生素应用影响,但操作繁琐,影响因素多,缺乏统一标准,应用有限;活检及组织培养等方式属创伤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且不能反复进行,临床上仅用于重症肺炎的诊断。痰培养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肺炎的诊断指导意义一直饱受争议,工业化国家痰标本培养在所有培养标本中比例远低于国内,老年痰培养结果更受质疑。尽管如此,痰培养仍是重要参考,只要按程序要求严格采取痰标本,不失为一种简单、方便的检查方法。痰涂片的快速指导作用不可忽视,吸入性相关的老年CAP在送检标本时应常规厌氧菌培养。

对于急诊老年CAP,首先痰涂片,然后培养,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者,应安排血培养。凡合并胸腔积液并有穿刺指征者,均应进行诊断性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有其他特别病原感染临床指向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肺炎支原体、军团菌抗体滴度测定等。

想通过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急诊老年CAP的初始抗感染是不现实的,急诊CAP的初始抗生素选择多为经验性治疗。有观点认为,轻、中度CAP患者通常不做病原学检查,当初始经验性治疗无效时需进行病原学检查;而病情危重或需住院治疗的患者,则应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常规进行血培养和呼吸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考虑到老年CAP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有潜在恶化风险,或评估不能顺利恢复的轻、中度CAP,即使CURB——65评分<3的患者均应在抗生素使用前尽可能行呼吸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以利后期指导,而不应限定于可能收住院或界定的重症患者。

老年CAP的急诊抗感染策略

1. 病情评估与抗生素效果评估策略

急诊医师首先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病情分级分层,评估可能的致病原,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决定是否进行病原学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普通实验室检查可对感染病原有初步指向,如发生于流感季节的病毒性肺炎前期通常咽痛、全身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白细胞不高或偏低等,军团菌肺炎常伴肌肉酸痛和低钠血症,有些感染如曲霉菌肺部影像学表现特殊,支原体肺炎肺部影像可有游走特点等。临床资料的分析评估对病原种类可做初步判断,根据病情分级、分层合理选择抗生素,如既往体健的低风险患者,考虑细菌性肺炎无耐药肺炎链球菌者(DRSP)门诊初始经验治疗可单选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呼吸喹诺酮类口服或静滴,难以辨别病原微生物种类的老年重症肺炎需强力抗生素广覆盖策略。老年CAP抗生素选择是一困难课题,严格地说,针对重症患者“大、万、能”组合的“重锤猛击”策略并非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罕有同时“耐药球菌和杆菌、真菌”同时感染的肺炎,由于老年重症CAP的不典型特性和凶险进展,也是临床无奈之举。但并未见到如此组合降低重症CAP病死率的循证医学证据。

正确的抗生素治疗24——48小时通常即可见效,最迟不超72小时应对治疗反应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及针对感染的实验室检查甚至肺部影像学改变,判断是否有效,针对的感染原方向是否正确,以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这种评估应间断进行。

2. 老年CAP抗生素选择策略

急诊老年CAP抗生素选择应考虑用药时机、既往抗生素使用情况、当地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情况、单药或联合、药物剂量和用药间隔(药代学和药效学)、肺组织抗生素浓度、老年病生理特点、避免毒副作用等。

2.1 抗生素应用时机

CAP抗生素应用时机一直存在争议,由于资料收集需要时间,评估时间越长,信息越详细,医疗安全性越高;如果延迟使用,尤其重症患者,可能造成多种危害(病死率增加、住院日延长和总花费显著增高等);过度强调早期应用,可能导致抗生素过度使用甚至滥用。2007年美国指南只是一般性强调了首剂抗菌药物应在急诊使用。而2011年欧洲指南则强调重症CAP患者需在1小时内进行抗菌治疗。目前,业内专家和指南更多达成的共识是:尽可能在诊断CAP 后4小时内使用抗菌药物。我国一项对急诊CAP治疗观念的调研显示:59.4%急诊医师在4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而相关专家共识未界定时间,只是强调尽早应用,首剂抗生素在急诊完成。老年CAP有较高病死率,与吸入相关的老年CAP病死率可高达65%,抗生素延迟应用1小时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率上升7.6%,新脓毒症指南仍强调了严重感染在1小时内强力抗生素应用。建议有高死亡风险,或CURB——65评分≥3,尤其吸入相关老年CAP,应参照执行急诊1小时内抗生素应用原则。

2.2 抗生素种类选择

理想的抗生素经验性选择应是覆盖了怀疑的病原菌,符合当地的流行病学特点,避免了耐药,单次给药,在肺组织浓度高,肝肾等毒副作用小,适合老年患者生理状况和药代动力学特点,甚至价格低廉。事实上,这样的抗生素目前是不存在的,可能是开发方向。我国2011年发布的《急诊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专家共识》主要推荐三大类药物用于CAP的抗菌治疗: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呼吸喹诺酮类。

β——内酰胺类因其安全、副作用小无疑是应用最广泛的主流抗生素,随之而来是耐药菌增多,我国Mohnarin耐药监测显示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性有所降低,对头孢呋辛的敏感率仅为29%。最新研究甚至建议尽量避免在急诊中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因为可能会增加产ESBL肠杆菌耐药的风险。我国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克拉霉素)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肺炎链球菌的敏感率仅为11.2%——26.2%,最新一项肺炎支原体耐药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71.7%。呼吸喹诺酮类抗生素广泛应用耐药性形势严峻,但第三代莫西沙星用于老年CAP应是可行的选择,抗菌谱较广,能覆盖CAP常见的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目前仍保持了良好的抗菌活性。肝、肾双通道排泄,老年、肾功能障碍(包括接受血液透析、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或每日透析)或轻至中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均无需调整剂量,在缓解CAP患者的发热及其它临床症状,也显示优势,价格偏贵是其缺点。但随着使用增多,也必将增加耐药发生机会。

虽然肺炎链球菌是老年CAP的主要致病菌,但其他病原微生物增加的现象不能忽视,经验性选择时应包含涵盖对DRSP敏感的抗生素。中度以上感染者,可选用第

二、三代敏感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包含吸入性重症老年CAP患者,选用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基本覆盖了包含厌氧菌的可能致病菌,应是推荐的选择。针对可能的致病菌,有关专家共识做了成人CAP的详细推荐,建议老年CAP参考执行。

2.3 抗生素应用注意事项

要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必须熟悉选用抗生素的适应证、抗微生物活性、药动学、药效学和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协同作用,避免增加毒副作用;老年人血浆白蛋白减少,肾功能减退,肝脏酶活力下降,用药后血药浓度较青年人高,半衰期延长,易发生毒副作用,故用药量应小,有时需根据肾功能情况选择用药,氨基糖甙类通常慎用;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长,肠蠕动慢,易影响药物的吸收,对中、重症患者,应采用静脉给药为主,病情好转后再改口服;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疗程应够,防止复发,一般体温下降,症状消退后7天方可停用,特殊情况,如军团菌肺炎用药时间可达3——4周,抗病毒治疗多限定7天之内等;抗生素应用中需严密观察不良反应,注意老年人易发生菌群失调,假膜性肠炎,二重感染等,应及时防治;重症老年CAP针对明确病原的检查如痰培养需多次进行,痰培养要有细菌计数,客观分析结果,可靠的药敏结果可以指导用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高发率的养老院CAP患者,可选用利奈唑胺或万古霉素等进行治疗。

3. 非抗生素抗感染策略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各临床专科的普遍要求,急诊科治疗老年CAP也不例外,以“珍惜”的心态使用抗生素是必要的。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控制感染,除了抗生素我们还有什么?探讨老年CAP的病因并与去除,加强支持疗法,提高免疫力是必要的;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有效引流可以事半功倍,肺脓肿往往大量脓性痰咳出后症状缓解。微生物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已存在,抗生素问世前世界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除了抗生素,可能还有很多非抗生素抗感染措施有待开发,包括传统医学的充分运用。

第5篇:抗肺炎疫情演讲稿

感谢奋战在前线的每一个医生,感谢现在还坚守在自己岗位的每一个人,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保护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肺炎疫情演讲稿,欢迎阅读参考!抗肺炎疫情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漫长的假期里,所有人都关注着网络上关于疫情的动态。要赢得这场战役并不轻松,但我们必将全力以赴。党和政府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普通网民也在时刻关注疫情动态,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网上网下,所有人都在为这场战斗加油鼓劲。

千千万万的网民感动于一个个英雄事迹。那些在抗击疫情中涌现的感人故事汇聚成了最动人的歌,让无数网民坚定了必胜的信念。无论是年事已高但仍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还是一批批支援湖北的医生、军人,他们疲惫的身影、暖心的鼓舞治愈着网民们心中的不安。在线“云监工”全程看见武汉火神山医院的落成,更让大家深感中国速度的强大。

网络技术的发达,也帮助了人们更及时准确地获取疫情信息。“疫情地图”让人们更直观地看到感染人数的变化,在线就诊帮助轻症患者及时做诊断,“微博超话”也成为了患者分享求助信息和捐赠物资的大平台。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全民参与,让抗击疫情更为高效。

中华民族是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场战役中,万千网民正在同行。抗肺炎疫情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我们在享受舒适的春节假期时,他们却放弃与亲人的团聚,毅然返回岗位;当我们恐避之而不及时,他们却义无反顾选择逆行,紧急驰援武汉;当我们为日益増长的病例忧心时,他们却迎难而上与病魔抗争,给我们以信心.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宇一白衣天使。

从17年前抗击非典,到今天抗击新冠肺炎,他们把救治患者当成自己的天职,要么主动请战,要么主动加班,要么紧急驰援……一个个无惧无畏的身影,完美地诠释看心怀天下、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一位医护人员在志愿申请书上写道:“不计报酬,无论生死!”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他在髙铁餐车上休息的照片,被认为是2020年开年以来最令人感动的画面。面对疫情,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处境,但是他们选择了"不退"。还有其他许多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下忘我工作上的医护工作者,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为了谁。此刻,他们就是一个个战士,一个个英雄。

同样,面对这场全民战役,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不用悲观抱怨,不要轻信谣言,不需慌乱急躁。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蓄积后劲,为明天的奔跑做好准备。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无论经历怎样的酷塞,春天终会如期到来。让我们向这些最美的逆行者们学习,让我们人人做一个“英雄”,众志成城,形成强大的合力,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抗肺炎疫情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战疫情同舟共济,担使命共克时艰。我们每个人都承担着很重要的使命,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

虽然不能到达武汉,但我会一直用心去跟随武汉前行,在这次疫情中有许多人都做出了贡献,但我们要为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你们日夜不息的工作只为救死扶伤,你们把自己的性命与人们紧紧连在一起。还有一些人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只为做出贡献。

有许多医护人员也驰援武汉,即使相隔两地之远。你们在一线工作,整天穿着防护服也不透气,汗水浸透了你们的衣衫,口罩也在你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无论战斗多艰苦都会坚持到最后,这是信仰,是使命!

爱心不论身份、地位,即使年迈的老人也会献一份爱心,出一份力。再比如明星“韩红”她不断为武汉送去物资,甚至自己亲自驰援武汉,还因此生病。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也正好对应了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让我们一起默默的为武汉加油、祈祷!

第6篇:肺炎疫情工作抗疫英雄个人事迹

树起“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屏障。“生命重于泰山,疫情等于命令,防控就是责任。”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一边嘱咐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却挂帅出征。那你知道肺炎疫情工作抗疫英雄个人事迹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肺炎疫情工作抗疫英雄个人事迹5篇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肺炎疫情工作抗疫英雄个人事迹1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1月26日大年初二接到任务后,__交通运输分局__商城治超站站长__就没有离开过疫控卡点工作岗位,直至1月 30日上午11时发生心梗晕倒。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__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1月26日上午,__交通运输分局负责协调设立公路交通疫控卡点。接到任务,__同志主动请缨去辖区内最远、情况最复杂的__高速服务区。作为卡点负责人他一边协调解决活动板房搭建,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防护等后勤保障问题,一边组织卡点工作人员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卡点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大家要严格按照要求逐一登记过往车辆和人员,协助医护人员测量体温,严防疫情扩散。在没有隔离服和防护服的情况下,__总是抢在其他同志的前面,去询问来往车辆的情况。卡点任务较重,人员有限,执法人员按照24小时轮班制,但__心系疫情防控,从年初二到年初六没有离开过__高速服务区疫控卡点,卡点条件有限,累了就只能和衣而卧,饮食只有简单的快餐及方便食品。

鉴于__服务区车辆流动量大,工作量较重,局领导安排__交管站站长__峰协助他工作,年初六上午8时本该他下夜班,他向__峰交接了相关工作后并没有离开岗位,上午10时左右连续奋战了近百个小时的__感觉胸闷、气喘、出冷汗,他也没有和同事们说起,只是说__站长来了,他就可放心下班了。他还说从年前到现在忙着工作都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生病在家的老父亲,准备回家洗个澡换件衣服去给老人做顿饭,陪陪他老人家。可是上午11时,刚到家的__便晕了过去,家人急忙拨打120,将他送往__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由于救治及时,目前已脱离了生命危险,正在ICU病房进行密切观察。经诊断,__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又因长时间熬夜、工作劳累,这才导致突发下壁心梗。

得知__生病后,分局领导立即赶到医院探望,__见到领导的第一句话就是,疫控卡点的情况如何?防护服、防护口罩、吃饭问题、人员紧缺解决了吗?一线的执法人员有没有被感染?当得知一切工作正常,各种问题都已解决,他才松了一口气。

在日常工作中,__作为__交通运输分局治超站站长,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长期坚守在工作一线默默耕耘,不计名利,踏实工作,经常熬夜加班。面对疫情,他更是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极短的时间就协调建好4个疫控卡点16座活动板房,保障了卡点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__的工作也赢得了过往车主旅客、服务区同仁和兄弟单位同事的一致称赞,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一个交通人的爱岗敬业精神。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还有许多的共产党员、基层干部、交通执法人员,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众志成城,筑起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为保护全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肺炎疫情工作抗疫英雄个人事迹2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在这紧急关头,__区交通运输局客运管理科科长__“临危受命”、挺身而出,在春节期间带领科室全体人员昼夜坚守在疫情防控前线,以强大的战斗力,织密客运防控网络,切断区内外旅客流通可能产生的病毒传播途径,坚决守护好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为一名党员,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岗位,就是我的战位。疫情一天不消失,我也一天不撤退!”三水区交通运输局客运管理科__说。

当下,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就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按照区委区政府以及区交通运输局防控疫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__要求客运企业严格实施“每日一消毒”、“每日一监测”,每天对汽车站、公交站等运输站场和运输车辆进行清洁、消毒、通风,对客运司机、进出站旅客实施100%体温检测,站场上岗人员一律佩戴口罩,及时停止省际客运发班和调整公交线路营运发班。除夕晚上,__放弃和家人吃团年饭的机会,到汽车站和各镇(街道)客运站场指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确保万无一失后方才离开,那时已是深夜11点。

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__及时要求公交企业多途径、多方式采购疫情防控物资,TC公司1月26日采购3000个口罩,并分派给两家营运企业,缓解公交企业口罩供应紧张的形势。

__还细致督促客运企业加强宣传,要求利用汽车站LED大屏、营运车辆车载显示屏滚动播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张贴“上车请佩戴口罩”温馨提示,提高群众对疫情防控重视和自我预防水平。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疫情防控关键时刻,__等广大交通党员干部用恪尽职守、直面风险的姿态,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带领群众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战役仍在继续。

但我们坚信,这场战役,我们必胜!

肺炎疫情工作抗疫英雄个人事迹3

春节期间,我国武汉地区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全国上下紧密团结在以__同志为核心的党__周围,为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战,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工作安排,全部单位取消春节休假,做好疫情防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__夫妇义无反顾的走在一线与疫情作战,他顾不上年迈的母亲与年幼的女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战役当中,为广大群众默默奉献。这对夫妇就是__市公安局__派出所所长——__和__市人民医院药剂师——__。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在公安局召开了防疫工作会议后,__同志迅速组织派出所全体人员传达上级公安机关会议精神,统一部署落实各项工作安排并和民警、辅警昼夜坚守岗位,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为了从源头上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派出所联合政府、医院部门实行在高速出口设立卡点,24小时进行防疫检查。__同志冲锋在前,对过往人员实行体温监测、车辆进行登记,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进一步筑牢了疫情监管防护网。派出所作为基层单位,是直接面对群众并与群众沟通最多的,而且村(居)人口密集,分布广,病源传播风险高,走访工作强度大,__同志不畏艰难,积极协同村委会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进行入户摸排。在遇到群众不理解、抵触的时候,__同志总是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自我约束,在防治疫情斗争中他充当着宣传员、监督员、信息员,真正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除了做好防疫工作外,维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至关重要,__同志带领民警、辅警深入辖区重点场所开展排查走访,确保社会治安平稳安定,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无愧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给人民群众多送去一份安慰、多送去一份信心、多送去一份战胜疫情的力量,他一次次地付出,一次次地坚持、一次次地奉献,无怨无悔。

今年春节以来,一场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抉择摆在了医务人员面前,他们日以继夜坚守病房,与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顽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进行了一场殊死的大搏斗。在面对“肺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她——__,__市人民医院的一名药剂师,更是以大局为重,视疫情如命令,日夜坚守在医院履行着一名医务人员的基本职责。她同时也是一位妻子、母亲,但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她不得不放弃家庭,奋战在一线,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充分体现了一个医护人员的无私精神。直到现在,__同志仍和其他医务人员一道,冒着生命危险,默默地在抗击“肺炎”一线工作着,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因为牢记责任,所以才不眠不休;因为甘于奉献,所以才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只是奋战在一线的公安和医护人员的缩影。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贡献,但他们凭着一腔热血,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点一滴地辛勤付出,不负重托,为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肺炎疫情工作抗疫英雄个人事迹4

__村位于__镇政府以南2公里处,全村共辖10个村民小组,___户____人,耕地面积____亩,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___元。2010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12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14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__村党支部严格按照省市县委及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及时召开村“三委”班子会议,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勇挑重担、冲锋陷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始终无私奉献、恪尽职守、默默坚守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用自身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

支部引领显担当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袭,__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干部站在了防疫最前沿,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各项防控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包村领导任组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其他村干部为组员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防控紧急预案,先后召开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议11次,全体村干部形成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共识。二是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村组干部分工负责、按组包干、不分昼夜对本村春节返村人员及来村探亲人员逐户进行了摸底排查,通过摸排,全村共有返乡人员89人,其中从湖北返乡探亲人员7户10人,并对他们进行了重点防控,在湖北返乡人员家门前张贴了温馨提示告知书,严防与外界人员接触,并为他们送去了一个口罩、一个体温计、一瓶消毒液、一张表格、一本宣传册,主动与他们建立了“关爱微信群”。村医每天4次测量体温,对湖北返乡人员签订了“四联一保”监管责任书和告知书,并建立了“人盯人”管控台账,发放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真正做到了“一人盯一户、坚决不扩散”。村党支部对两处人流量相对较大的主村道路设立了防控监督岗,固定专门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登记过往车辆,检测驾乘人员及乘车人员体温,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三是强化宣传教育。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村组微信群,道路交通安全群和关爱群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制作宣传牌8个,书写标语35副,发放《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疫情防控,人人有责》等各类公告、通知1000余份,利用村部广播及小喇叭巡回播放《致全村群众的公开信》,使全体村民对防控疫情知识和措施有了深刻了解和认识,并做到自觉遵守。

先锋模范显真情

正如歌曲《爱的奉献》所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疫情防控期间,__村党支部不是孤军奋战,他们得到了全村党员的热情支持和拥护,党员__、__、__为值班人员赞助口罩65个,__、___、___、__共捐助方便面7箱,副食10箱(袋),饮料5箱,水果5袋,更让人感动的是外出经商党员___在外地通过微信为村上捐助1000元,他还说“我远在外地,什么也不能为家乡做,看到你们日夜坚守,我很感动,特此捐助1000元,略尽绵薄之力”。党员__冒雪为值班人员送来3把雨伞,其他两名党员拿来摆摊所用的两把遮阳伞,为值班人员撑起遮雪避寒。七八组群众联名给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写来了慰问信,他们在信中写到“__村党支部的所有干部牢牢扛起肩负政治责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安排,全面部署,24小时奋战在一线,对我村内所有进出人员逐一排查登记和检测等工作,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给予了全村人民抗击疫情,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心和力量,你们是最勇敢的将士,是最可爱可敬的人,你们的付出将被人民铭记,全村人民为你们点赞,希望你们在一线奋斗同时也要加强自身防护,保重身体,你们辛苦了,在此我们代表__村七八组全体村民感谢你们”。他们只是党员干部的一个缩影,他们没有防护服,没有专业的口罩,他们有的是对党和国家的一腔热血,他们有的是大难面前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决维护,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

党的光辉照四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__村党支部的坚强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初心不改,冲锋陷阵,广大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村上群众通过网络视频、口述、微信留言等方式为坚守在一线的村组干部点赞,部分群众看到值班人员的日夜执勤,__主动拿出自己的棉帐篷,在检测点搭建方便执勤人员换岗、休息和避寒,___志愿到村设卡点执勤,为村上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__/__为执勤工作人员送去热水,__为执勤人员送去热腾腾的饭菜,__为工作人员送去电热毯、被褥、手套和帽子,__主动到村部和执勤点消毒,__主动开车用小喇叭在村内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相关通知。他们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关心的眼神,一杯滚烫的开水,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了坚守和奉献的信念,让他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让他们舍弃小我,顾全大我,让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面对疫情,__村干部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兑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承诺。__村党支部一定坚守初心,奋勇向前,大获全胜!

肺炎疫情工作抗疫英雄个人事迹5

一大早,__市人大代表、__社区党总支书记__就给武汉返乡人员张某送来了剃须刀。__介绍,为了加强新冠病毒的防疫工作,社区对武汉来全人员进行重点隔离。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除了每天帮助他们监测体温之外,社区还会及时为他们送去米面、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确保他们顺利度过隔离期。

为全力防控疫情,__社区按照__镇党委、__镇人民政府的指导,成立了“五级”工作网格。镇党委书记任总网格长,镇联系社区负责人任一级网格员,__作为总支书记任二级网格员,三级网格员是社区工作人员,居民组长和各小区物业经理任四级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和业主委员会的成员是五级网格员。__正是在这样的网格中,严谨细致的开展防疫工作,在她的带领下,三级、四级、五级网格员通过对社区3156户,12300多名居民进行摸排,排查出了武汉返乡人员__人,密切接触者_人,并造册登记,热心服务。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防疫工作启动以来,__同志带领__社区积极响应,组织人大代表、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单、宣传车、宣传音响等宣传防疫知识,引导社区居民正确看待疫情,不信谣、不传谣,做到科学防护。同时,对聚集人员、外出人员进行劝导教育,尽可能地减少人员流动,阻断传染源。

“你需要的这些东西,我们明天就给您送过去,你就安心在家吧。”“大爷、大妈,现在疫情严重,大家没事就不要聚在聚在一起聊天啦,等疫情过去再聊也不迟呀”……__的电话响个不停,社区工作人员也在不停地向居民宣传、劝导、教育,他们都相信隔离不是隔爱,病毒终会被消灭,人大代表勇于担当,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第7篇:(一)抗感染药物培训指南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抗感染药物作为一类特殊药品,正确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成为临床药师的最重要工作。为此,特制定本指南,以指导临床药师抗菌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为期1年。

一、培训目标

经过一年的临床培训,受培训药师在完成培训计划以后,应掌握抗感染药物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一)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学会阅读相关专科医疗文书(如病例、相关检查、检查报告等)。 (三)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学会制定常见抗感染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进行临床药物监护工作。

(四)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能够发现与解决常见的临床用药问题。

(五)学会教学药历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六)具有与医师、护师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七)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八)掌握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药学、药理学、临床应用、安全性等知识; (九)熟悉常见感染病原菌特征,了解细菌耐药情况与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策略。

二、培训方法

(一)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周,1960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5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5小时。

(二)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三)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 ┃ 科 室 ┃ 时间(月) ┃ ┣━━━━━━━━━━━━╋━━━━━━━┫ ┃临床微生物科 ┃ 1 ┃ ┣━━━━━━━━━━━━╋━━━━━━━┫ ┃呼吸内科或感染性疾病科 ┃ 6 ┃ ┣━━━━━━━━━━━━╋━━━━━━━┫ ┃外科 ┃ 2 ┃ ┣━━━━━━━━━━━━╋━━━━━━━┫ ┃ ICU ┃ 2 ┃ ┣━━━━━━━━━━━━╋━━━━━━━┫ ┃总计 ┃ 11 ┃ ┗━━━━━━━━━━━━┻━━━━━━━┛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综合素质培训

1、掌握《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的相关内容。

2、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受训者应具有职业责任感、法律意识,能自觉规范自身职业行为,尊重患者,维护其合理用药权益。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

1、临床微生物学

(1)熟悉所在地区医疗机构常见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流行情况 (2)了解常见的细菌检验方法 (3)熟悉微生物分类

(4)熟悉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5)正确解读临床微生物与药物敏感性检查报告

2、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基本诊疗程序与内容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3)感染性疾病诊断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4)x线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

3、熟悉下列常见症状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发热 (2)疼痛 (3)皮肤红肿 (4)咳嗽、咳痰 (5)肢体功能障碍

4、熟悉以下临床检验或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对检验或检查结果具有初步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1)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检查 (2)尿液常规检查 (3)大便常规检查 (4)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5、掌握下列外科常见感染疾病中2—3种的病原菌特点、临床表现、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急性乳腺炎 (2)腹腔感染 (3)胆道感染 (4)急性阑尾炎 (5)肝脓肿 (6)胰腺炎

(7)骨及关节感染性疾病

6、掌握“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谁颁布的?)

7、掌握下列感染性疾病中2—3种疾病的病原菌特点、临床表现、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2)肺脓肿 (3)cOPD合并感染

(4)泌尿道感染 (5)脑膜炎 (6)败血症

8、Icu病房常见感染的病原菌特点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院内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3)深部真菌感染

(三)药物知识与临床用药实践技能培训

1、掌握各种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治疗指南。

2、熟悉常见致病微生物及耐药监测方法。

3、熟悉抗感染药物的经验用药方案设计。

4、掌握抗感染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疗程及疗效判断。

5、当使用抗感染药物疗效不佳时,能够对于影响疗效的原因进行适宜分析。

6、掌握常用抗感染药物引起的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7、熟悉特殊患者群体(老人、孕妇、婴幼儿、心功能、肝功能或肾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患者等)抗感染药物用药方案调整。

8、学会教学药历的书写,包括培训计划中选定的5种疾病的教学药历。

9、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医嘱或处方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

10、掌握抗感染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用药方案制定和调整中的应用

11、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检索国内外药学文献,阅读和分析所培训专科临床药物治疗的中、外文文献的能力

12、掌握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药效学、药代动力学、适应症、常用剂量和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有关药品的“专家共识”等知识与技能(常用药品应涵盖各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具体品种由各医院选定)。

(四)沟通与交流技能培训

1、学习开展药学信息咨询服务工作,能主动并及时了解医护人员在药物信息方面的需求,及时提出警示及建议。

2、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药品配置、储存的知识等信息与咨询服务。

3、正确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关注患者的治疗需求,及时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4、在带教临床药师指导下,进行药学查房。 (五)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1、相关疾病的解剖学、病理生理医学基础

2、抗菌药物治疗学

3、药学文献检索

4、药物流行病学

5、治疗药物监测

6、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六)有关培训项目的指标与要求

学员应完成的有关培训项目基本指标与要求列表如下:

┏━━━━━━━━━┳━━━━━━━┳━━━━━━━━━━━━━━━━━━━━━━━━┓ ┃ 项 目 ┃ 时问安排 ┃ 要 求 ┃ ┣━━━━━━━━━╋━━━━━━━╋━━━━━━━━━━━━━━━━━━━━━━━━┫ ┃ ┃ ┃书写病例分析≥10份;教学药历≥30份;指定学习病 ┃ ┃相关科室临床实践 ┃1765学时 ┃ ┃ ┃ ┃ ┃种各1位患者用药指导材料各1份 ┃ ┣━━━━━━━━━╋━━━━━━━╋━━━━━━━━━━━━━━━━━━━━━━━━┫ ┃专业知识理论课 ┃195小时 ┃参加学术讲座>10次;参加病例讨论会>20次 ┃ ┣━━━━━━━━━╋━━━━━━━╋━━━━━━━━━━━━━━━━━━━━━━━━┫ ┃病例分析报告 ┃不少于10次 ┃每个学习病种≥1次 ┃ ┣━━━━━━━━━╋━━━━━━━╋━━━━━━━━━━━━━━━━━━━━━━━━┫ ┃文献阅读报告 ┃不少于10次 ┃每次阅读文献≥4篇 ┃ ┗━━━━━━━━━┻━━━━━━━┻━━━━━━━━━━━━━━━━━━━━━━━━┛

附:常用抗感染药物类别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他p一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糖肽类 喹诺酮类 磺胺类 抗结核药物 抗真菌药物 抗病毒药物

编写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

北京军区总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千佛山医院

审核人: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肖永红

第8篇:2020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心得体会  

2020,一个注定无法平常的年份,全国十四亿人民共同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20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2020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心得体会范文【1】

防疫期间,乡村干部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然不少乡村干部对电子信息设备和办公软件不熟悉,加上疫情紧急、不容滞缓,如何将疫情快速上传至上级防疫指挥部,压缩疫情上报时限,确保时效性与精准性,江西余干洪家嘴乡各村委会干部有自己的“纸片”。

在巡逻排查、上户宣传、测量体温、驻守村卡时,乡村干部自觉带好笔和纸,针对异常情况,立即登记和书写清楚,拍照上传到全乡工作群。此外,乡防疫工作部门安排专人专职收集“情报”,统一填写表格。既能很好解压村干部防疫的负担,又能挤压填表格、报材料的形式主义水分,更能确保精力和时间用于实打实的防疫斗争中去,可谓“一举三得”。

当然,“纸片”不仅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洪家嘴乡双港村充分挖掘“纸片效应”,结合该村实际,摸索出以“纸片”服务群众、登记出入、干部值班等制度。如,安排专门村干部统一登记群众日常所需物资,派专人统一购买、统一发放,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风险,又可确保群众“菜篮子”一个都不能少。所见,只要开动脑筋,“纸片”传疫情,更能传民情。

显然,“纸片”是一面镜子,反射出广大乡村基层干部为打赢防疫阻击战实干担当、严谨务实的品质作风。同时,“纸片”也是一面旗帜,照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为民请命、敢为士卒的先锋精神。此外,“纸片”更是一面窗景,阅览到广大乡村干部睿智独到、奋进奔跑的艰辛姿影。

在少数基层防疫之中,仍旧存在扎堆采访、频繁检查、“以表代战”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现象。在此,希望上级部门和全社会多信任基层干部、多关爱基层干部,首先就是摒弃官僚主义做派,别带着“查找问题”的想法下来采访、督查,而是带着“解决问题”的理念下来帮忙、助攻,一来减少人员流动、遏制疫情风险,不给基层防疫增添压力;二来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帮基层解决缺口罩、缺物资问题,让其无后顾之忧、轻松上阵保群众。

基层蕴藏无穷智慧,群众凝聚无限力量。从“纸片”中可以读出基层干部群众的智慧与实干,一种实事求是与科学理性的结合元素,背后饱涵了群众基础、干群关系的粘合与默契。相信,在广大基层干部和百姓群众的相互团结、彼此扶持之下,“最后一米”的防疫城墙一定会坚如磐石,直到春暖花开于乡村遍野之际。

2020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心得体会范文【2】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不惧严寒、坚强不屈的顽强精神一直以来为世人所熟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面对疫情仍然十分严峻的形势,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有“寒梅精神”,不畏困境、顽强拼搏、迎难而上,坚决奋战在抗“疫”一线,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做一朵“先锋梅”,迎风傲雪挺“疫”线,用奋斗书写“初心”华章。“我将尽我所能,和病毒做对抗,定能战必胜!”95后护士郭佳萌剪去长发,“断发出征”抗“疫”一线。她曾是温室的“雏菊”,却在寒冬时节“逆向生长”,穿上了“白装”,就成了“寒梅”。“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面对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我先上”的觉悟和“我要上”的决心,勇当先锋、争作表率,坚决果断投身到战“疫”第一线,做一朵“先锋梅”,傲雪迎霜、不畏严寒,任凭“雪虐风饕”也毫不退缩。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冲锋在防“疫”最前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做好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做一朵“战斗梅”,攻坚克难战“疫”线,用无畏描绘“担当”画卷。湖南衡山县东湖镇医生宋英杰,年仅28岁,连续多日奋战在防“疫”一线,因劳累过度,离我们而去。他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却在重要关头挺身而出,披上了“盔甲”,就成了“战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防控处于胶着对垒的状态,广大党员干部要有“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魄力、无惧“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勇气,在关键时刻逆流而上、向险而行,深入防“疫”一线“主战场”,做一朵“战斗梅”,以无畏之姿、勇挑重担,以无惧之态、战斗在第一线;坚决做到守土担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集中精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守“疫”线,用坚守奏响“为民”乐章。哪里有疫情、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主动深入一线战“疫”,加强科学防“疫”宣传,消除群众疑虑,坚定群众信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加固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严防死守,使群众放心;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让群众安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做一朵“守护梅”,尽心尽力坚守在防“疫”一线,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战“疫”,守护在群众身边,让群众的心静下来、暖起来。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从梅花开始。在此抗“疫”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坚守岗位、奋勇向前,与人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定能共渡难关、共迎温暖明天。

2020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心得体会范文【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个冬天,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奋战一线,无数个感动的瞬间温暖了无数颗心,无数个感人的精神照亮一座座城,无数名党员干部坚守阵地、逆行而上,勇做战“疫”一线的最强王者。

身先士卒、筑起防线,做迎难而上的“先行者”。“生命重于泰山”,在当前防疫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服从党组织安排。党员干部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与广大群众并肩作战,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和无畏冲锋在“疫”线,在每个基层一线筑起防疫的最强屏障,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以更强自觉决胜战“疫”。

坚守岗位、阻击疫情,做精确打击的“阻击者”。“疫情就是命令”,广大党员干部闻“疫”而动,把严峻疫情当做对党性的考验、对初心的考问,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我是党员我带头”的积极性主动投身到这场严峻斗争中去,以“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决心真抓实干,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攻坚克难。既敢于斗争,更善于斗争,在抗“疫”斗争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各级党组织带领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在防控中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引导到位、摸底排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党员作用到位、应急措施到位”,筑牢“疫”线战斗堡垒。

担当使命、守护平安,做守望相助的“守护者”。“防控就是责任”,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扛起责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实干抓好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草摇叶响知鹿过”“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细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从容面对各种棘手问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定力消除群众顾虑、坚定群众信心,在“疫”线当先锋、作表率,让党旗在一线全面飘红,让党徽在前沿熠熠生辉。

2020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心得体会范文【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人民战争已经在神州大地打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到“六个带头”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中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一要带头讲政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强化“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风险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统一行动听指挥,坚守岗位顾大局,不讲条件、不提要求,主动承担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任务,把疫情防控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

二要带头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狠抓落实、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上级党组织发布的各项防控措施,坚决保证政令畅通,做到有令则行、行必迅速,有禁则止、止必彻底。在关键时期发挥好党组织防控疫情的“主心骨”作用,做到严防死守,不留死角,不出纰漏,环环相扣,形成工作闭环。要坚决扛起防控责任,落实“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要求,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三要带头亮身份。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做到党旗飘在一线、阵地建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所有值守点要树起红旗,所有党员要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树立“向我看齐”的防控标杆。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带头践行疫情防控要求,弘扬正能量,教育引导身边群众仔细辨别核实各类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要带头作表率。党员领导干部要作好表率,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要带头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积极搞好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要带头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尽量减少外出,无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要带头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追踪排查和防疫检查等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夺取这场斗争的胜利做出应有贡献。

五要带头做宣传。广大党员要带头宣传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精神,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做好释疑解惑工作,要引导群众正确理解、科学参与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失控漏管。要引导广大群众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自觉向单位和党组织报告个人和家人身体状况,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宣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勇于担当作为、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热情。

六要带头强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组建党员志愿服务小分队,主动做好本区域的日常生活服务。要带头做好困难群众的帮扶关爱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疫情防控给居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带头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和入户排查,精准实施流动人员健康筛查,倡导文明卫生习惯,切实阻断疫情传播扩散的途径,牢牢掌握防控工作主动权,真正“打一场有把握的仗”。

2020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心得体会范文【5】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艰难时刻,钟南山院士、无数医务人员、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纷纷走到前台,直面病毒、主动请战、一线战斗……中华儿女多奇志。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浇铸起了一道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铜墙铁壁。他们是这个春节最靓丽的“风景线”,值得点赞,值得仰视。

仰视这道“风景线”,我们看到了充满大爱、闪耀希望的光芒。当湖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后,84岁高龄、经历过SARS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站在了台前;15名医务人员拯救病人,不顾个人安危,最终感染上了病毒;1名长时间辛勤工作后的医务人员,摘下口罩时,满脸都是创伤;全国无数医务工作者主动请战,支援武汉抗击病毒一线,截止1月28日,已经有30支医疗队一共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作,还将有13支医疗队大约1800人能够到达武汉……都说“大爱无疆”。这些行动无一不彰显大爱,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源泉。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欣慰地看到,出院人数在日见增多,隔离效果在逐渐显现,治疗措施在日渐精进……形成一幅动人的战斗画卷,成为这个春节最靓丽的“风景线”。仰视他们,就好像看到了人间大爱的广阔、生命不息的希望。

仰视这道“风景线”,我们看到了充满忠诚、闪耀担当的光芒。在后防线上,各级党员干部放弃节假日,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宣传引导,做好防护隔离,搞好检查消毒,抓好后勤保障,哪里有危险就挺在前面,哪里有困难就冲在前面,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有力进行;纵使不能站到一线的老党员老同志,也“哪怕转发一条微信,让大家不串门、勤洗手、多消毒,尽自己一份力。”公安部严厉打击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医疗部门走到交通路口、汽车站点,进行消毒、检测体温……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处处彰显忠诚品格、担当作为的风范,成为这个春节最靓丽的“风景线”。仰视他们,一切困难都不叫不困难,一切危险也都能迎刃而解,战胜困难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仰视这道“风景线”,我们看到了充满拼搏、闪耀智慧的光芒。与病毒抗争,就是与时间赛跑。西北某省疾控中心病原实验室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拿到标本后,实验室能在一天内筛查出是否为已知或常见病毒;而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科学家用5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2013年的H7N9禽流感疫情,从首个病例发病到分理出病毒病确诊,用了1个多月。从隔离到检测、从检测到治疗,无数人不舍昼夜、不顾安危,硬是做出了骄人业绩。我们欣慰地看到,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最快只要2小时;抗病毒治疗、抗菌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凝聚心情和汗水的各种治疗方案纷纷登场;上海传来好消息,新型冠状mRNA疫苗研发正式立项,预计40天内完成大规模生产制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争、拼搏,就是这个春节最靓丽的“风景线”。仰视他们,就像仰视一种生命的哲学,就像看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第9篇: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于晓凌王海燕刘卫吴丽芳(厦门市第二医院福建厦门361022)

来源:中国药师2010年第13卷第6期

临床药学在我院已开展几年。几年来临床药师坚持深入临床一线,其关注点是临床科室药物的使用,尤其是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临床药师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现将药师参与用药方案制定的典型病例分析介绍如下: 1 慢性肾衰竭并肺部感染

患者,女,82岁,因腰椎压缩性骨折入院治疗。既往病史: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3年、在锁骨下永久性双腔静脉置管术后。入院第10天,患者出现畏冷、发热、咳嗽,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哕音。T:39.7 oC、WBC:17.6×109-L~,N:97.5%,先后给予头孢地嗪静滴3 d,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4 d,双腔静脉置管头孢拉定0.5 g封管,效果不佳。血培养为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药敏示:万古霉素、替KAO拉宁敏感。临床选择万古霉素0.5 g,ivd,q12h。6d后患者仍有发热、咳嗽,体温37.8℃。临床会诊需要明确:万古霉素能否替换头孢拉定与肝素钠配伍封管?患者可否继续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 药师会诊建议:①考虑双腔静脉置管是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药敏临床可用替KAO拉宁0.2 g和肝素3 ml配伍封管,因为万古霉素与肝素有配伍禁忌。②患者慢性肾衰竭合并肺感染,选用替KAO拉宁相对更安全,其抗菌谱与古霉素相似,但半衰期比万古霉素长,对肾脏的影响小,其他不良反应也比万古霉素少而轻⋯。’建议停用万古霉素,替KAO拉宁0.2 g,ivd,q12h。3个剂量后qd给药。3 d后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体温在37.3℃波动。第9天药师查房再次建议:降阶梯使用抗菌药,停止替KAO拉宁,参考新的检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彬他唑巴坦敏感)选用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封管用头

孢拉定与肝素钠配伍使用。用药7 d后患者体温正常36.5℃,肺部l罗音吸收,WBC:7.2×109•L~,N:67.5%。继续巩固治疗3 d后,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药学评价:患者高龄,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选用替KAO拉宁抗感染治疗较万古霉素更加安全有效。万古霉素对肾功能及听觉功能有损害,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它的另一缺陷是组织穿透力差,在肺组织浓度较低。替KAO拉宁的组织穿透力有改善¨J,其对耳肾损害较万古霉素轻。万古霉素pH为2.4—4.5,肝素pH为6.5。两者配伍时有白色絮状沉淀。替KAO拉宁pH为7.5,其可以与肝素钠配伍封管抗感染治疗。

小结:药师对该病例的监护重点:及时为临床提供药物方面的数据,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选用对肾功能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感染控制后实行降阶梯治疗,不仅减少ADR的发生,同时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氨基糖苷类的使用

患者,男性,63岁,体重62 kg,尿血、暗红色稀便3天人院,诊断尿路感染、出血性肠炎。入院检查:T:38.6℃、WBC:20.1×10’•L~.N:87.3%。尿RBC 120/UL、WBC 160/UL,粪便常规:RBC 6—8/HP、WBC 4—5/HP、OB阳性。既往病史为糖尿病肾病,2年前行“膀胱造瘘术”。患者人院后给予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3.2 g bid联合氟罗沙星0.4 g qd静滴3 d,治疗效果不佳。尿培养:铜绿假单胞菌。敏感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依替米星、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遂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0 g,ivd,q8h。治疗2 d效果不明显。

药师查房建议:联合奈替米星0.4 g,ivd,qd,注意观察肾功能。联合用药第3天,患者体温开始下降。治疗第6天,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T:37.6℃,WBC:10.9×109•L~,N:70.5%尿RBC 2/UL、WBC计数6/UL,粪便OB阴性,肾功能较人院时无变化。药师查房再次建议停用奈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改为2.0 g,ivd,q12h。5 d后患者 病愈出院。

药学评价:该患者为尿道感染、出血性肠炎伴糖尿病肾病。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根据抗菌药PK/PD综合参数,药师建议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奈替米星抗感染治疗。其原因:①B•内酰胺联合氨基糖苷类,前者属于破坏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杀菌性抗生素,并且延长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后效应;后者为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杀菌性抗生素。两者联合分别作用于不同靶位,能更好地应对耐药菌和产生协同作用。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耳

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对肾脏的毒性: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对耳蜗的毒性: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中度肾功能减退按8mg•kg~•d一使用HJ。③氨基糖苷类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浓度越高,杀菌效果和杀菌范围也相应增加;其不良反应随药物的谷浓度增加而增加。每EI 1次给药,耳、肾毒性≤多次给药,一次给药消除加快dc/dt=一kc,多次给药体内积累”。 小结:对于肾功能有损害并需氨基糖苷类治疗的病例,药师要为临床科室做好参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药学信息,使该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3 以PK/PD相关参数为依据优化给药方案

患者,女性,45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全麻下行胰腺病损切除术。术后头孢呋辛0.75 g,ivd,bid,术后3 d患者体温在38.8℃波动,腹部切口处有分泌物。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美唑、亚胺培南敏感。临床给予头孢他啶1.0g,ivd,bid。第4天,体温38.3℃并伴有咳嗽、咳痰。 药师会诊分析:①对于重症感染此抗菌药物治疗剂量不足。②头孢他啶两次给药的间隔时间过短,间隔时间仅1.5—2 h。建议头孢他啶2 g,ivd,q8h。3 d后体温开始下降。继续用药7 d,患者无畏寒发热,手术切口敷料干燥,无分泌物,体温正常,无咳嗽、咳痰,抗菌药停止使用。

药学评价:头孢他啶属于时问依赖型抗菌药。当抗菌药的m药浓度>致病菌的MIC(最低抑菌浓度)时才有抗菌效应;MIC,即血药浓度大于MIC的持续时间。临床病例观察该时间大于给药间隔时间的50%,临床疗效较好。B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的t。。对T>MIC有影响。头孢他啶tl/2为1.9h。t1/2为1~2 h的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每日2—3次给药,即可使大部分给药间隔时间中药物浓度高于MIC。

小结: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分析判断抗菌药物剂量、频次使用的合理性。协助临床科室调整用药方案。足量多次给药后延长IIiL药浓度>细菌的MIC的给药间隔时间,从而提高了抗菌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兆莆.替KAO拉宁的l临床应甩[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6,12(23):172.173 2何札贤.耐药革兰阳性球菌肺炎的抗菌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10):723-724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煽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5-96.

4段宁.氨基糖苷类抗生索进展与临床应用【J】.中固医院用筠评价与分析,2008.8(2):8l-84 5王睿.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3-36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上一篇:期中考试学校试卷分析下一篇: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