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教学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综合实践课教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探究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着力加强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兴趣;能力;意识;多媒体

小学综合实践课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其生活经验,进而使其形成和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视学生为实践教学的主人,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社会实践中体验、认识,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达到学生知行同步发展的教育目标。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就做好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乐学

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都是凭兴趣的,综合实践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果,教师在实施新设立的这门课程教学时,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着力引导学生乐学。例如,开展“我爱读书”主题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来到学校与孩子们一起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让每位学生与家长都共同发言介绍自己读书的心得和经验,并从所读书中选择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家长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同时教师与家长、家长之间又可以较好地交流如何帮助孩子们读书。读书实践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把摘抄到的名言、佳句、成语、有趣的小故事等制作成有插图的手抄报、剪贴报或书法作品等用来布置教室,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学习。长期有侧重、有目的地坚持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课的兴趣,学生在融洽和谐的实践活动中树立了学习信心,培养了学生乐于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更加让孩子们体验了生活、丰富了经验。

二、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新课标》为小学综合实践课指明了教学方向,即要将教学活动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地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寻找综合实践课与生活实践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学《天气观测》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开来上,天气晴朗时组织学生到公园或郊区观测,看一看晴天较热时动物、植物的变化,天空的景象;阴天即将下雨时,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就近进行观察,看看阴天即将下雨时动植物的表现与晴天时的差异,再仔细观测天空的情况。观测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相关数据,如温度、湿度、雨量、风向等,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谚语对天气状况进行解释,如用风向仪测风力与“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融合起来进行观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天气观测实践,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加有效地提高了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三、实践活动中培养多种意识

小学生正处在道德品质形成的最佳时期,综合实践课有责任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节约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感恩父母、社会和国家,努力学习,用良好的成绩回报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人;志愿服务他人,向雷锋学习,帮助弱者和有困难的人,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1.培养节能环保意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能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小学综合实践课应经常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节约—环保”主题实践活动,旨在从小即抓起孩子们的节约环保意识培养,为实现全面提高国民节能环保素质奠定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符合孩子们认知水平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以身作则、注重节能环保;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宣传节能环保,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自己制作宣传标语或宣传单同父母一起到公园或商场里去宣传节能环保,号召大家共同树立起节能环保意识,从节约一滴水、一粒米开始,从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做起。

2.培养感恩意识。独生子女娇惯及生活条件的富足,使得当前的中小学生不懂得感恩,他们认为父母、老师和亲人们对自己的付出都是应该的,自己拥有的一切也是理所当然的。小学生不懂得感恩,是思想道德教育出了问题,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加强孩子们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而且已经十分迫切。综合实践课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独有的优势,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演讲比赛、帮父母做家务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而且每次活动都可以留存影像资料,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次,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们会更加“懂事”,愿意帮助人,接受别人的帮助也知道说“谢谢”了。

3.志愿服务意识。小学综合实践课是加强孩子们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良好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的优势,组织学生经常到烈士纪念碑、公园、纪念馆等场所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打扫卫生、清冰雪、粉刷修饰等,活动中,教师可以邀请专家或老红军为学生讲解相关历史知识,增强孩子们的危机意识,珍惜现在的生活,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努力学习。

四、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有效性

1.备课环节借助多媒体丰富教学设计。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有机结合,为小学综合实践课备课更加充实充分提供了支撑。教师在课前备课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进行网络搜索,参考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再结合自己教学的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实践活动。

2.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实效。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需要多媒体进行记录,回放给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和感情深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教学实效大幅提升。例如,教学“统计数据”一课时,创设“统计班级同学平均身高和体重”情境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其他同仁的教学设计,旨在找到可以充分促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思考、交流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网络有大量引导学生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展示的案例,教师须根据教学实际有选择地利用。首先,给学生播放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视频课件,视频中由抽查最低和最高几名同学身高和体重进行统计;有单一称、量,最后累加进行统计的。最后,在视频中体现的统计数据有“表格”和“柱形图”两种。学生们看过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统计的数据更为准确?如何进行收集这些数据?又如何进行统计和分析?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各小组马上行动起来称、量本组同学平均体重和身高,有的运用抽查式,采取列表的方式进行统计;有的运用逐一称、量式,采用柱形图的方式进行统计……借助多媒体教学,有效地将难于讲解的实践内容呈现给学生,节省了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实践课教学质量。

3.课后借助多媒体巩固知识学习。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有些内容单凭老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知识,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时多项教学任务会叠加在一课进行教学,若全部内容在课堂上都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微课的形式将其余教学内容融入视频中留给学生课后深入学习,进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学习的作用。例如,教学“认识生活中的鸟类”一课时,课堂上不可能将生活中的所有常见鸟类的具体生活习性等知识都呈现给学生学习认识,这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见鸟类知识制作成多媒视频,然后通过微信群、QQ群传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认识学习,进一步掌握鸟类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鸟、保护鸟类资源的意识。

总之,教无定法,要全面有效做好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工作,教師必须深研教学规律,遵循符合小学生和综合实践课的规律,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为培养理论和实践俱佳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慧珍.如何上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M].广西教育,2010(19)

[2]郭元祥.新课程远程研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

[3]李玉申.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2)

作者:周妹

第2篇: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地方对义务教育段的课堂教学改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进行改革,是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的对策,希望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改革工作更好地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改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鼓励小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主动提出及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经验的课程,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对策,以期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改革工作更好地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1.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其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游戏、竞赛和学具操作活动为主。例如出一些简单的有趣味性的数学题让学生进行抢答。对于中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实践、操作活动为主。例如鼓励学生探究如何用一张纸来包书皮更能节省纸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社会调查为主。例如鼓励学生去调查不同品牌的电视机,看哪个品牌的销量最好。

2.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总结起来主要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学科性和生成性。对这些特点是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良好的把握,是开展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基础,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通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渠道及空间变得多样化、学习方式变得情趣化、生活化,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重视不足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中对相关内容经常是一带而过,更有甚者直接将相关内容从教学计划中删除,违背了教育部相关部门开设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初衷,使得学生丧失了一次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2. 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不清

目前,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定位不清。这主要表现在这些教师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准备了很多的内容,下了很大的功夫,教学内容和教学量都非常的充足,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只是老师在一个人倾力传授,生怕遗漏任何重要的知识点,这导致与学生的互动不足,束缚了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机会,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3. 活动内容开展的单一,与生活脱节严重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活动内容开展的单一,与生活脱节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主要是以教材和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必要的实践内容,使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及问题时,缺乏与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还做得不够,并且活动课堂教学对地方性和时代性的体现不足。

4. 活动评价体系的单调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时,存在活动评价体系的单调性的问题。例如: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中只注重自己的评价,而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内成员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等不够重视。这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改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对策

1.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使得原有教学中以知识讲解与记忆为特征的方法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對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直接体验。在实际工作中,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学习,理解其内涵,在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激发其数学兴趣,开拓其数学思维的同时,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2. 整合数学课程资源,把握活动内容的综合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我们需要做到整合数学课程资源,把握活动内容的综合性。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相关的工作:确保课程资源能使学生参与有兴趣;确保课程资源能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确保数学课程资源体现地方性特征;确保课程资源要体现时代特点。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有所收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以小学生发展为基础,发挥课程评价的激励性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进行激励性的课程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形成,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潜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引导多元参与;体现小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教学反思。对于引导多元参与,就是在评价过程中,除了学生和老师外,鼓励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对于体现小学生主体地位方面,就是要在评价过程中明确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并培养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于注重教学反思方面,就是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评价后,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评价,从而使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更好地开展。

4. 数学活动与学生生活世界密切联系,活动过程具有探究性

要保证数学活动与学生生活世界密切联系,活动过程具有探究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的工作:以小学生数学课程学习为研究课题;以现实生活的小学数学为研究课题;以发展小学数学学科为研究课题;以小学数学活动为课题;以小学生发展的数学为研究课题。例如鼓励学生对包装问题进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在课堂中开展数学实验和游戏等。

5. 培养骨干教师,构建教研网络

数学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对于有潜力的骨干教师进行发掘和培养,从而形成由各级教研员、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教研网络,建立以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为基本要素的校本研究制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使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6. 建立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系统操作体系

一个完整的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系统操作体系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在对数学活动课的类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系统操作体系,保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顺利地开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数学兴趣和主动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目前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保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质量,使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兴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J].教育艺术,2007(02).

[2]徐晓华.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05).

作者:郭海霞

第3篇:浅谈提高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152

摘 要 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的新型课程,其教学内容能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知,把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同时又集中现代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越来越被教育所关注。

关键词 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能力

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基础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使学生直接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地学习知识。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特点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其构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的桥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对现代教育中个性、体验、反思内容的集合,它对传统教育中各种缺陷进行了补充。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协同性、亲历性等特点[1]。亲身经历性要求的是学生亲身的体验与实践,其直接的优点是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范围,丰富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主性的特点改变了原有教学方式的被动,使学生能享受到付出得到收获的乐趣,同时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协同性特点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大环境,同时能够学会利用学习的各种资源,使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开放性的特点能够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促进学生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全方位地发展。

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不断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双重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能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弥补理论知识的空白,使学生从以前的经验教育中转变到实际的课程中去,学生获得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各种问题不断出现,对教师提出新的需求,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自我。

2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探究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守护者,在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从主导者变成引者、参与者、帮助者与合作者[2]。在实践基地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使学生自己能够去直接参与体验,去帮助学生把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虽然发生变化,但是教师的作用依然不可取代,教师依然是整个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开展的导航标。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包括选题、方案制订等一系列的程序。

教师作为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化知识。教师知识的储备对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为培养这样专业化的教师,仅仅依靠教师的自我学习是不行的。学校作为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集成者,应该定期组织专门教师“引进来”与“走出去”[3]。学校的“引进来”是指把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请到学校来,请专家对实践基地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指导;而学校的“走出去”是指学校应该定期安排实践综合课程的教师去其他优秀的学校学习,去拓展教师的视野,去吸取别的学校的精华,去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同时加强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

通过组织这样的专门培训,一是能使指导教师充满自信,使实践基地的教师能够肯定自己;二是能拓展实践基地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够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学生更加认可的方案,能够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果更加明显。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知识仅仅是知识,知识只有应用才能变成财富。在对教师进行专门化的培训的过程中,要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同时,要选取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成立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之间要不断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综合实践课程的照明灯。

教师心态也应该转变,在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良好的指导是这门课程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去,成为他们中平等的一员,去了解学生,去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新型关系是平等的、合作的、民主的、自由的。教师应该学会把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用活泼多样的活动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走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使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实践与探索去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改变态度、发展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与心态是整个综合实践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拓宽课程领域,根据数据制订课程计划 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强调的是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而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前期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直接进行知识的学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取得这样效果的前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必须到位。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这就要求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制定课程环节,把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注入综合实践活动中去,丰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能自己感兴趣地参加活动,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去[4]。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突出实践的性质,实践中必须要渗透趣味,这就要求在制订课程计划时就注意趣味化。每次实践活动课程结束时,各位专业教师要进行总结,并应该对总结的亮点进行分析,同时要应用到随之而来的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制订,要定型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定期的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有疑问的方向,总结这些问卷调查的结果应用到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去。这样的课程计划必须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如爱展现自我,这些因素都应考虑到课程计划中去。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平凡的[5],可是轻视细节,再好的方案也許都不能达到想要的成果。课程计划制订过程中要注意细节,如活动小组的分配。

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其实是社会生活的缩写,一个学生要学习与不同性格人打交道,这就对活动中的小组进行了要求。小组应该是各有所长的团队的组合,使每个成员都应该能参与到活动中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直接体验知识、自助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产生各种问题。详细的课程计划能够解答各种问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激活,使课程的主题价值得到彰显。

综合评价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结果 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創新能力、自立能力与自我展现的能力。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去与学生接触,要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展现自己,能够学会分享,能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去。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内涵是建立实践与学生所学知识的桥梁,把理论变成实践,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做准备。

要转变传统评价总结的方式,将针对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结果的评价方式转变为自评、互评与专评。

1)自评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认识与情感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能够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能够逐步完善自己。

2)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能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拓展学生自己的视野。

3)专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进行总结,是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方式。

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具有非凡的意义,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展示,使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具有相互理解的舞台。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肯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会极大调动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同时,综合实践成果的展示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加促进学习资源的贡献。

3 总结

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给学生开辟另一个社会领域,让学生把学习的理论知识用实践进行检验,学生在实践基地自动、自发、自主、有开创性地进行体验社会活动;学生在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对疑问进行解答,把实践中发现的疑问进行总结,把实际得到的成果和疑问进行归纳总结,把实践中的疑问带到课程,建立两者之间的桥梁。总之,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答问题,能提前养成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实践基地的教师,有责任不断探索,去丰富和发展实践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实践基地课程取得理想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山内佑平.数字化社会的素养:教学沟通之设计[M].东京:岩波书店,2003.

[2]帕克.课程规划:当代之取向[M].谢登斌,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建芳.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3).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我国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业成就调查报告[J].教育研究,2011(1).

[5]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6).

作者:赵金

第4篇: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课是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的重要的锻炼课程,通过综合实践课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有关的社会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习得有关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 生活化教学策略; 优化; 评价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助力学生增加个体知识经验

综合实践课是根据学生的个体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知识经验直接积累的重要途径,因此综合实践课通常会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开展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于综合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综合实践课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适应社会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当中互相协作,养成团结积极等良好的精神品质。综合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在开展探索活动的时候,不止是独立探索,同时也要与其他多个同学进行合作,形成学习团体,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培养自身团结品质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潜能

综合实践课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也没有有关的知识材料可以作为参考借鉴,在传统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和家长进行密切指导,学生具有更大的空间自由展示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社会实践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挖掘探索能力,分析处理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化时的应对能力。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内容也变得越加丰富,能够在越发广阔的学习空间当中,学习新的思维方式,展现和发展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成长经验作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条件和心理特点的课程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进行实践课程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加深对于生活中各种日常事物本质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自己对于外界和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课生活化能够有效的丰富教学活动内容形式,能够进一步增进对于现代小学教育方式的改进,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真实情感,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养,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策略

1.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生在认识世界、思考世界、探究世界的过程中主要以感性思维模式进行直观的认识,知识教学综合实践课堂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具备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能力的良好作用。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还属于发展较为初级的阶段,对于社会生活经历较少,生活经验也较少,并不能够理解在大人思维当中易于理解的事物,对于深刻的内容难以进行充分的认识,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才能从多方面认识事物。小学生的个性活泼好动,充满对于外界探索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更加喜爱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具有与传统教学课程不同的生动活泼魅力,传统教学课程对学生的行动和思想具有较大程度的束缚,学生主要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主要为学生讲解已经被证实的知识理论学习内容,在数十年内都不会进行变动,学生在学习时往往缺乏长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对于学习内容也缺乏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不到发展,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需要注意开展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创造不断地提升水平,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教育理念主张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使学生能够广阔的延伸自己的学习实践环境,学生可以在课外、家庭和社会真实情境当中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堂生活化的时候,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探索心理,在实践应用新型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用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途径,在网络当中构建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网络教学,学生可以在网络当中了解真实的实践案例。这一次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将全班同学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進行合作探究主题实践活动,应用多种收集途径搜集有关实践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助目前学生所具备的地理优势和特点,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居住城市的特色和风采,通过让学生合作探索、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形成对于居住城市的具体全面认识,再通过让学生去收集有关城市当中存在的各种历史遗迹,激发起学生的热爱情感,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体验有关自己居住城市的人文历史背景,形成对于城市生活和居住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小组开展探索考察的过程当中,学生之间会出现大量的互动和分享,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2.注重结合生活多元化形态教育

小学综合实践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认识,需要以学生感到熟悉并且了解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角度对学生实现多方面的全面教育。在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更多地依托实践课程所采取的自主学习模式,尽量减少对于课堂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说明,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思维,在学校和社会当中的各个领域进行实践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感受到更多课本上不能学到和理解的知识。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为了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需要有效结合教学内容和实践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感知获得情感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情感认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尽量减少传统教学课堂当中过于重视学生知识教学而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存在。

因此在综合化实践课程当中,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情感能力,以学生丰富的情感去感知活动意义,理解活动主题,以学生对于活动的能力兴趣激励学生获得良好情感反馈。比如小学生普遍缺乏理财意识,大部分小学生对于金钱的观念也不正确。教师可以开展一期实践活动,以零花钱的合理使用作为主题,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对自己周边同学和家长的钱财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花钱情况,学生家长的花钱情况,通过调查不同人群的花钱状况、收入状况等等,使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积累有关零花钱合理使用的正确认识。在探索钱财的来源和使用过程当中,学生也可以认识到零花钱来源的艰辛,更深刻的体会到父母长辈的努力,学会感恩,同时学生也能够学会更加合理的分配零花钱。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知识,体验到与传统教学课堂不同的学习乐趣,丰富学生对于事物认识的深度,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时间的快乐。

3.创新实践生活内容方式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效果是否理想取决于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有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实践课程活动,但是由于活动内容单一乏味,超出小学生认知理解的范畴,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取向,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用实践课程的方式展现出來,提高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和全面化,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课程的目的和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方式,结合开展实践课程教学目的,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贴近的生活化实践教学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可以采用社会作为主要实践活动的场所,社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群体环境,通过让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和思维上的发展。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状况,通过了解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制定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学生日常了解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作为原型,贯彻培养学生实现创新能力的信念,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过程当中,深入直观的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将原本片面化的教学模式转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便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现代通讯工具发展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通过网络资料查询、图书馆查询、父母协作等等方式,对有关通讯工具的发展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当中需要坚持通讯工具产生的原因、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现有的通讯工具种类、未来通讯工具发展的方向设想等目标进行探究。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挖掘、整理和分析意识,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实现生活实践教学的目标。学生可以首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亲朋好友使用的通讯工具,最为典型的就是手机和电脑,了解这类型通讯工具所具有的外观、模样、品牌、型号、公司等等。之后,需要向其他的同学介绍有关不同通讯工具品牌和型号的知识,根据自己对于未来通讯工具的设想,发挥创造力和实践力,创造出自己所认为的未来通讯工具,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和介绍。对于通讯工具发展的调查研究汇报和新新未来通讯工具的展示,将会成为一个评比环节,教师会对每一个学生调查的成果进行评分,给予最优秀的前三名学生进行奖励,同时激励实践调查结果并不理想的学生更加深入的调查和挖掘相关的实践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再次开展实践调查的兴趣。

4.推动生活实践主体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课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当中存在的刻板教学模式缺陷,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特殊的实践生活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学习学校教学所不能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长以此来服务和提升技能水平。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于自我潜能的探索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越发明确的规划。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为了制造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内容,需要以学生的生活情景作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当中进行探索,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在生活中寻找答案。学生才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主体,因此需要采取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发挥主动作用,因此需要注重让学生展示自我。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提到语文课堂,田忌赛马的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讲解相关的课堂内容,课堂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的内容、课文的意义、课文对于学生的启示等等,田忌赛马主要讲述个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在与别国进行的赛马比赛当中赢得了胜利的故事,具有启迪小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面对问题时冷静思考,找到解决思路的意义。教师可以结合田忌赛马故事启示,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开展一场体育比赛,不同的小组需要合理的安排比赛的人员,通过三次比赛确定最终的胜利者。学生在安排比赛初赛人员的过程当中,就需要调查小组人员的身体状况、跑步水平,让学生了解自己周围的同学,并且学会针对个人所具备的优缺点和别人所具备的优缺点合理的进行安排。学生在进行实践和探索的过程当中,会体会到故事主人公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将故事主人公带来的知识和经验融入到学习生活当中,更好的体会到文章的意义,以实践的方式深刻记忆文章内涵。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课是对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锻炼的重要渠道,由于不同的学生群体,知识的理解认知能力不同,各人的生长发育特点也不同,因此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活动主题,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培养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会影响个人的一生。因此为了让更多的小学生真正理解和记忆有关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本文采取综合实践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从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注重结合生活多元化形态教育、创新实践生活内容方式、推动生活实践主体探究四个方面优化和改进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议,探索更适合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冯妍.试论小学综合实践课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文渊(小学版),2019,(3):547

[2]武焕忠.试论小学综合实践课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3):310

[3]益西桑姆.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对策简析[J]速读(下旬),2020,(5):196

[4]俞燕.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对策简析[J]科教导刊,2020,(12):150-151

[5]王莹.小学综合实践课生活化教学对策简析[J]文存阅刊,2020,(10):77

作者:包利丰

第5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难点分析与对策

摘要:综合实践课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新型的、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教学课程。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其他学科教学来说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指导者,它是综合实践课的突出特点。但是,综合实践课教学也有其教学困难。以下主要针对综合实践课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对相应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教学难点;教学对策

在现代教育中,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纷纷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身特长与动手能力的空间,给学生支配综合实践课程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够以自我与小组为主要的活动主体,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独立或者团结协作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综合实践课活动。

一、简述综合实践课

现代教学主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上,并没有过多的硬性规定,它主要以多种活动主题、多种自由活动形式、多种活动方法共同协助综合实践课的完成。在国外,综合实践课的研究较为深入,学校在每个年级都会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并且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综合实践能力。我国的综合实践课开设较国外晚,但是在现代教育中,同样将综合实践课作为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说,综合实践课是我国现代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

二、综合实践课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难点分析

1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教学中,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提供一定的教学设备或者场地,但是很多学校对此都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他们只是将综合实践课体现在课程表上,以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真正开展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是少之又少。

2 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指導的作用。虽然教师并不是教学主体,也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丰富的知识结构,以随时解决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很多综合实践课的教师都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并没有相对专业的知识结构;还有一部分教师为了应付考试,而以考试的内容为教学内容,偶尔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也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3 当前的学生所面对的学习压力很大:一方面,学校为学生开设各种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也使学生倍感压力,所以很多学生只对如何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感兴趣,对进行综合实践课活动的兴致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综合实践课材料、工具的准备,也使综合实践课教学出现了难点。

三、解决综合实践课教学难点的对策分析

1 要想真正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综合实践课教学的认识,使学校各方面都能为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供便利,促进综合实践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此,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与检查力度,使学校将综合实践课真正实行起来;建立教师考核制度,将教师的绩效与学生的能力培养考察相连,提高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意识;最后,开展有意义的“亲子活动”,提倡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到教学中,使家长认识到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综合实践课需要教师有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要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场所都变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条件。比如,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蝴蝶标本的制作活动的小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蝴蝶标本的制作,就能发展学生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开展新型综合实践课活动,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传统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与活动单一,而且长期不变,使学生的兴趣在重复学习中逐渐下降。所以,教师要积极开展新型的综合实践课活动。比如,带领学生进入工厂,亲眼观察一些熟知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体会工人的辛苦;组织学生亲手举办一场综合实践课成果展,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综合实践课的兴趣,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在很多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略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意义,仅仅将它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来进行讲解,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所以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种思想,积极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以实际生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身体、心理、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作者:袁美玉

第6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应用研究

【摘 要】中职语文课程承载着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就当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有效地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人教版的中职语文教材按单元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了编排,突出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职业理想。

【关键词】中等职业 语文综合 应用 分析

1.导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语文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亲身体验、加深认识、养成习惯为主要方法,通过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探讨。

2.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不能只依赖课堂,应该“走出去”,让小课堂变为大世界,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提升综合能力。比如组织春游野营,可以让旅游专业的学生自主调研,开发路线,形成可行性报告并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建议,承担导游工作。这些有针对性的实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让封闭的语文课堂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靠近,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找方法,寻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争做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3.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针对学生专业不同,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弹性”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展望我们未来的职场”这一活动课,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认真组织,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初步规划职业的能力。“古典诗歌读写实践活动”要求语文基础好的学生来完成,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會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再如,在给计算机专业讲授应用文学写《求职信》时,可以将课堂搬进微机室。在了解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书写技巧的前提下,把整节课教给学生和电脑。一节课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能提交一份合格的电子版求职信,课堂效果不言而喻。通过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在学语文、使用语文中获得语文学习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4.实践性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征。

4.1 重探究、应用

培養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学习前提目标。专题探究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之一,从研究专题的确立到实施,从方法的选择到研究结果的验证,每一步都需要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途径。“重应用”表现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设计的活动也应该是“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相关职业的实际需要”“针对社会生活和相关行业中的重要问题”等与学生专业学习、未来职业生涯相关的应用性内容。

4.2 重过程、参与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书本学习中解脱出来,投入教师精心选择好的实践项目中,把学生引向生命世界和精神领域,去探究和感悟大千世界及社会人生,给他们的生活世界增添生命的绿色。为此,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探究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以及参与程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视活动过程并非不重视结果,相反,特别重视对学生发展有意义的结果。这种结果源于变化,源于变化中的“生成”,变化、生成在过程中产生。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学生处理整体世界中任何一种关系都是一个过程,而过程中又包括过程,透过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得以生成,意义得以建构。针对“有意义的结果”的设计和规划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但设计与规划并不是具体的、无法变化的,相反,要有助于变化,有助于生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变化应对变化,变化有助于生成,生成有助于发展,整个活动都是过程取向的。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它能够透过活动影响学生的人格气质、学识修养、胸怀境界等种种思想感情因子,会透过隐含的形态以沉淀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内心并逐渐内化。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概念发展的内在含义上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兴趣和生活,透过学生的体验过程,建构学生对活动的意义,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促进素质综合性发展的主体性活动。在这一定义中,“基于学生的经验、兴趣和生活”是活动设计的前提;“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是活动展开的基本规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的;“主体性活动”则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学生基于兴趣、爱好,自主参与,学生作为开发者,并以主体的身份介入活动。即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确立活动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及方式、组织相关活动人员(甚至包括指导教师),自主表达活动结果。

5.结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教学应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展示学生的才华,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获得最终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钱和生.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特征[J].江苏教育研究,2014,09:28-32.

[2]史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5,04:140-143.

[3]买买提热西提·吾买尔.浅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J].亚太教育,2016,10:156.

作者:董韬

第7篇:综合实践课教学总结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生活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关注生活世界、发现生活世界、探究生活世界、回报生活世界。

一、引导发现生活的真

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认知是与生俱来的,是感性的,缺乏一定的自主性、系统性。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老师给予示意,使学生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主动性、思考性、探究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发现生活世界的真。使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

二、引导理解生活的善

由被动认识生活世界到主动发现生活世界,学生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但是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因为年龄、生活环境、物质刺激等因素的关系,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是肤浅的。而且他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激情高却不能持久,认知生活世界停留于表面现象,探究问题能力不强。因此,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要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内涵,进一步理解生活。

三、引导体验生活的趣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体验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事。而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突出的特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可以运用新知识、新信息去理解、说明、解决各种问题,体验生活小主人的乐趣。

四、引导感悟生活的美

生活中处处蕴涵着美,对于这一点,学生应该不仅仅满足于“有感”,而且应该有所“悟”。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源自于对生活的“悟”。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世界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从生活小事“悟”起,开动大脑,运用双手,创造出一项项小小的发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着眼于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领域.与可能生活领域,使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协调,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相统一,认知、理解、感悟和体验融为一体,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学习活动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

第8篇:综合实践课教学总结

2010—2011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经验总结

肥西县山南中学 卫平正

2010年11月在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下,通过全组老师的辛勤努力,七至九年级《我与“世博”》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了新的努力方向。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应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要立足实践,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真实的生活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不应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教师应是了解学生生活,善于观察学生生活,并能获得学生生活中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很好的设置实践活动主题,开发学生实际需要的实践课题。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是学生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应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表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这也是他们在未来世界里需要培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让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要选取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只有当学生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自我生活世界里,学习才是有效的。从学生真实的学习和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代表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才会感兴趣,并积极的投入到探究问题中去。

3、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和经验来设置主题。

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进而产生探求问题所在的求知欲,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良方。综合实践活动课要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完美超越。

4、鼓励创新,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利用实践活动课的活动主题设置,应注重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应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以达到最终的有所突破,有所结果。

5、 把研究性学习,探究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践活动课设置追求的目标。

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空间,让研究性学习插上飞翔的翅膀。在这个空间里,让学生尽情地观赏一切,分析一切,解决一切的问题,按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虽然这一切原本对他们来说,确实是陌生的,但正因为陌生,恰恰给了他们以新奇刺激的感觉,学生透过疑云看本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开展广泛合作交流,并对获得的种种信息和现象进行充分的筛选处理。综合实践活动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生带着问题研究,带着准备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这样一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

到有效提高,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文化结构和自身素质。对于我们教师的任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些学习并不是很好的学生,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他们那种敏锐的洞察力,那种高超的探究能力质疑能力,那种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都充分得以展示,活动给了他们欣然求知的乐趣,活动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人欣喜和欣慰。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把主题的重点放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探究问题。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解决问题、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质疑,形成智慧的碰撞,从而最终形成共识的过程。

三、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上遵循的原则。

1、确定主题上力求贴近生活。在确立主题阶段,我们注意抓住契机,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2、在组织形式上坚持自主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活动的研究问题确定后,我们尊重学生自主意识,首先筛选活动内容,根据个人爱好,自行结对组成小组。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素质,提出必要的指导性建议,充分考虑小组成员学业成绩、性别、个性、能力等方面具有的代表性,力求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特长、等方面的搭配互补,既取长补短,又便于公平竞争。学校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教师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施中,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具体做法

2010年我校结合“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2010年5月1日—2010年10月31日)各年级组都开展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特色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爱心、责任心的教育,还使学生深深懂得:“只有用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的道理。

1、举行世博知识大奖赛。(先各班举行,再全校进行比赛。)主题可选择:“我眼中的世博”,“我了解的世博”等。

2、举行以“我与世博”为主题的纪念世博会100天倒计牌的挂牌仪式,悬挂世博倒计时牌,每天由一位学生去换牌,并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心愿帆船上。(100位优秀学生心愿卡名额可表彰)

3、“我与世博”绘画签名活动。(校内)

4、“迎世博、练本领”英语比赛——邀请英语教师做评委,以学生为参赛主体,围绕“我是世博小志愿者”这一主题进行五分钟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前五名的选手将走进校园进行巡回演讲,让世博精神走进校园、让英语口语走进孩子中间。

5、开展“迷你世博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藏,如邮票、绘画、钱币…….)。

6、 成果义卖会,将各班创作的作品义卖,所得款项捐助希望工程。

以下是各班必选:

(1)学唱上海世博会主题歌,对2010年世博会的会徽、主题歌进行研究性活动。并为自己的班级设计主题歌、班级口号、班徽。

以下是各班自由选择:

(2)以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开展2010年世博吉祥物的名称、含义、由来的研究性活动,并对所研究的“海宝”所代表的涵义,再进行该涵义的全面研究。(表现形式:征文、绘画、小报等)各班为山南中学设计吉祥物(可绘画、泥人等),学校评比。

(3)世博与环保:

查找世博知识与环保材料与有关部门联系,获得友情赞助,派专业环保专家在活动中进

行环保知识的咨询。

准备世博知识的调查问卷、环保知识宣传单(走向社区宣传)及世博小礼物。“我与世博”签名活动。(校外)

(4)绿色世博与水,低碳和谐与我。

①了解水的性质,水的作用,水资源的缺乏。在校园内进行一次校园水资源调查活动,自己设计并完成“调查表”(先进行调查方法的指导,再开展调查)

考察活动:外出考察山南周边的河水情况。(先对学生进行相机使用的方法指导,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相片,师生各备一架相机,拍后相片作对比。)了解净化水的几种方法,运用网络进一步了解水污染的严重性及其危害,意识到治理污水的重要性。(先进行上网查资料方法的指导后,再进行资料的收集。)参观山南自来水厂。(参观后写参观日记,将外出考察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争当智多星:征集节水小窍门,发倡议:向全校同学发出惜水、节水倡议。并在班级交流,全校推广。手抄报展评:围绕“生命之源—水”制作手抄报,进行评比。

②做低碳环保小卫士。鼓励学生上学步行或骑自行车。

学生搜集十大低碳环保的做法:(做成小册子走向社区宣传)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擦家具,干净卫生,自然滋润;

2、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3、.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

4、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5、.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6、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7、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热时可用电扇或扇子。

8、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9、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

10、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5、世博国家了解

自由选择世博国家,了解他们国家的世博展览。(小报、绘画等各种形式展示)进行“我谈世博国家”演讲比赛,语文老师作为评委,前三名校园巡回演讲。 进行“我给你写封信”活动,(可以寄出)

三、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带来的几点思考: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提供各种外部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如实践操作、专题研究、亲身体验、尝试实验,不论是侧重观察、测量、记录、收集、整理、讨论、比较、分类、分析、撰写报告或动手制作模型的科学研究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考察、实践等社会性活动方式,都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做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实行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还有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活动三者的结合,通过这些独立活动在与他人的互动交往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收获是很大的,但不可避免的在具体的农村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就学校而言,通过近一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获得了校本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提升了学校的品味。学校也确立了新的教学工作目标,即:师生全员化,课程常态化。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更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新的课程面临更多的疑难和困惑。只有学会“诊断”,问题的病因,对这些困惑不断思考,解惑才能让综合实践课教学走上新的台阶。在实践中感觉到问题多多,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1、 教学目标与教师整体素质之间的矛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面向的是整个人类世界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目的是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未来国民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理念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正是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习惯于应试教育,综合素养不高的中老年农村教师而言确实感觉难度很大。很多时候综合实践活动课被中老年教师归结为是年轻教师开展的一次“实践活动秀”,更多的质疑声往往扼杀了许多年轻教师开展或指导实践课的激情,很容易把原本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指导课,拖入形式化的“深渊”。要想本课程能正常有效持续地开展,教师整体素养亟待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作大的转变。适当的专家指导和课程理念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2、 学科定位,教师地位无法正确的确立。

首先实践活动课的学科地位不能在农村学校很好的定位,尽管在有些场合被极力推崇,但在农村初中的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是处于若有若无的地位,因为他与现实的升学关系不大。同时学生家长一味的追求升学的压力,迫使许多教师不敢大胆开展。更多的教师把学生能升入高一年级的重点学校,作为教学的追求目标。甚至于过多的去关注于学生家长对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从而忽视了实践活动课存在意义。促使实践活动课不能真正的融入到学科教学体系中去。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一个真正的学科评价定位导致的主要原因。其次,教师队伍专兼职不定。很多农村学校基本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职教师,主要靠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来实施,这导致教师的工作重心努力方向不大可能放在从属地位而又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上,导致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上积极性不高,从而让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高效的设置低效收获的结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精髓所在,我们应积极的投入到探究和实践中去,把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真正的融入到具体的学科体系教学中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年轻的新生事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探究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农村初中,在师资、设施、升学压力、家长支持力度以及综合实践课无研究教材、无经验、无专家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开展难度固然很大,但只要我们明确它存在的意义,给自己以准确的定位,扎实的开展工作,做好活动开展的指导和安排,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目前,我们学校教师都在积极的探索,“让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理念融入每一学科体系中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大胆的去尝试,积极的去探究,这句话将不会是空洞的口号,它应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所有的学科老师携起手来,在探究中反思,在实践中学习,在尝试中完善,在失败中成长,相信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会太遥远。

上一篇:制造业成本核算下一篇:招标投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