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每年华尔街财经网都会制作一份来年即将消失的品牌榜单,据称准确度十分高,此前他们发布的“2012年将消失的十大品牌”,其中索尼爱立信(SonyEricsson,简称索爱)榜上有名。可惜的是,索爱还来不及熬到2012年。这也应验了中国古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篇1:

从诺基亚手机的失败分析现在手机市场的营销策略

摘 要:诺基亚手机退出手机市场已经有了近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当中,众多的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逐渐的占领了手机市场。诺基亚是曾经手机市场中的“王者”,按摩1996年开始,诺基亚手机就一直处于“销量王”的地位,但是从2011年开始,“销量王”的神话就不复存在了。诺基亚走上了巅峰,最后又跌落了悬崖。这中间经历了很多,也有很多原因导致了诺基亚从成功走向失败。诺基亚的失败给手机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同时也给手机市场敲响了警钟,警示人们诺基亚的失败,并且记住这个深刻的教训。本文主要分析了诺基亚的失败原因,并且从其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分析了目前手机市场的营销策略,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手机市场;失败原因;营销策略;诺基亚

一、诺基亚手机失败原因

诺基亚手机的失败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首先来说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其他厂商的竞争。因为诺基亚在手机市场中“一家独大”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诺基亚必定积累了大量的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在不断的改革与进步,并且给诺基亚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在双重压力下,诺基亚想要在市场中生存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同样也要做出更大的努力。诺基亚手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是导致诺基亚手机有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诺基亚手机走向失败还存在内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是缺乏创新和错误的市场定位。首先来说创新,诺基亚手机仅仅在自己手机的本身上进行创新,并没有经过操作系统的创新。在智能手机问世时,诺基亚的操作系统已经处于落后的状态。这时,诺基亚手机还是故步自封,并没有跟随市场的发展而进行创新。逐渐的,诺基亚手机已经没有了任何优势,相对古老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这时诺基亚手机已经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第二,诺基亚手机的市场定位有偏差。诺基亚手机以“结实,廉价”而闻名,并且因此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处于销售王的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对于手机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样化。这时,结实、廉价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高端市场,更加倾向于具有多样化功能的手机。诺基亚手机在发展中对自己的定位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这导致诺基亚手机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最终只能走向失败。

二、手机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占领了手机市场,手机市场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手机市场的不断进步预示着手机未来的功能会越来越多,功能也会越来越强大。手机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二字,所以未来手机市场的发展也应该进行不断的创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时代里,智能化就意味着创新与发展,就意味着要打破常规。所以,手机市场的发展必定会向着创新的方向发展,手机市场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在手机市场营销中,也要对手机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然后进行创新型的营销,让手机能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走向成功。未来的手机市场必定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必定会以创新为主要的发展。因此,手机市场的营销策略也应该顺应市场发展,进行不断地创新与进步。

三、手机市场营销策略

1.跟随市场脚步,不断创新

如今,整个手机市场都在进行不断进步与发展,并且发展的速度特别快。手机这种智能化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的难以想象,淘汰速度也是十分快。这时,想要在手机市场站住脚跟,必须要跟随市场的变化,进行不断的创新。手机市场瞬息万变,不断的创新才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才能在整个大市场中脱颖而出。所以这时,手机营销的最主要的一个策略就是手机自身要进行不断的创意,紧跟市场潮流。

2.准确定位,获得市场

在手机营销的过程中,准确的进行定位也是占领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诺基亚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导致了失败,所以在手机市场营销中要吸取先前的教训,对手机进行一个准确的市场定位。成功的手机营销不仅仅只专注于一个领域,多领域的涉及能获得更多市场,获得更多机会。因此,在手机营销时,不能把自己的手机就定位为高端机或者低端机。手机市场定位需要多样化,比如一个手机品牌既有高端机,同样也有低端机,不能只对自己的品牌进行一个固有的定位。这样才能保证全面性的发展,防止在竞争大潮中被彻底击垮。比如华为手机的定位就不止一个,华为手机在低端机市场和高端机市场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华为手机涉及各个等级,自然市场份额比较大,总体的竞争实力也比较强。因此,对手机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全方位的进行定位是获得市场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成功营销的一个有效策略。

3.进行市场细分,在细分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手机营销中进行市场细分也特别重要,有了明确的市场细分,手机的销售会明显上升,手机在某一个领域的知名度也会大大提高。比如步步高手机的定位为“女性手机”、“音乐手机”等,所以该品牌的手机在女性市场特别受欢迎,因此在销售时女性顾客特别多,女性成为了目标群体。该群体的顾客特征显而易见,该手机品牌也能根据群体特征来发挥自己的特色,获得一个巨大的销售市场。由此可以看出,对手机市场进行细分能获得更加准确的目標顾客,这样一来能增加手机在某一个领域的知名度,提高手机的销量。

四、总结

诺基亚手机走向失败是必然的,因为诺基亚手机存在太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其必然会在不断变化的大市场中走向失败。诺基亚走向失败给其他手机带了来经验和教训,在手机市场中,不断地进步与发展,不断的进行营销策略的改进才能在手机市场中立足。手机市场的竞争剧烈,只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才能在竞争大潮中不被击垮。关于手机市场的营销策略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提出更加合理的营销战略,未来我国手机市场的发展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海柯.走近诺基亚(NOKIA-THEINSIDESTORY)[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

[2]郭晓鹏.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创新[J].中国水运(理论版),2016,12(09):177-179.

作者:于娜

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篇2:

索尼:老企业 新秀场

每年华尔街财经网都会制作一份来年即将消失的品牌榜单,据称准确度十分高,此前他们发布的“2012年将消失的十大品牌”,其中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简称索爱)榜上有名。可惜的是,索爱还来不及熬到2012年。这也应验了中国古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0月27日,索尼宣布斥资10.5亿欧元(约合94亿元人民币)现金,全资收购爱立信在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当中持有的50%股权,使该手机制造商成为索尼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随着这笔交易落锤,爱立信将正式退出手机终端市场,集中精力提供无线终端设备和服务,从而结束索爱十年的“爱情长跑”,开启了索尼单枪匹马行走手机江湖的时代。

虽然先前坊间已经传开索尼欲收购索爱的消息,也有媒体以“索尼爱立信反击被购传言”作为新闻标题,但当传言最终变成现实,业界仍然反响强烈。

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索,索尼此举背后隐藏了什么?继诺基亚牵手微软、摩托罗拉投身谷歌之后,未来智能手机市场是否将迎来苹果、谷歌、微软和索尼的四分天下局面?对于我国本土通信企业而言,能否在这一充满变数的争战中寻找到新机会?

十年索爱 各自为营

索尼和爱立信合资的索尼爱立信公司诞生于2001年,双方各出资50% 。当时两家公司将各自尚未赢利、前途未卜的手机业务进行整合,意图借由索尼优秀的产品设计和电子消费产品营销能力以及爱立信领先的通信技术,在手机市场分得一杯羹。

刚开始,索爱合资公司以制造相机和音乐手机为主,2003年索爱首次将娱乐拍照功能融入到传统的移动电话中,发布全球第一款拍照手机T618,轰动一时。2005年,索爱又将索尼walkman元素融入手机,发布了全球首款音乐手机W800。这两个系列的功能手机成为当时索爱立身扬名的标志。此后,通过整合索尼在唱片和电影公司的资源以及技术专利的积累,索爱在影音手机市场形成了良好的定位,并迅速打开市场,2006年曾创造出市占份额和利润双丰收的成绩,手机市占比位列前三。

这段时期,索爱的最大成功就是发挥了索尼的品牌优势,即在手机中移入索尼的walkman、cyber-shot品牌,成为功能型手机市场的领导者。自此,索尼也将大部分重心转移到研发、推广功能型手机中。

然而天不遂人愿。好景不长,当音乐、拍照手机的热潮冷却之后,当诺基亚等对手在智能手机中加入卡尔·蔡司镜头,并推出子品牌expressmusic,以及利用其网上商店Ovi销售歌曲和应用软件的时候,智能手机全面兴起,索爱的优势被掩盖,功能手机日渐衰退。此时,三星、HTC、中兴等品牌更是步步紧逼,索爱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尤其是苹果iPhone的到来,更是将索爱美好的梦想彻底打碎。过去两年里,索爱的手机销售量下跌了75%。2009年,索爱连续的亏损使母公司不得不向其注入3.75亿美元帮助其渡过难关。

沉浸在能型手机的功劳簿上,索爱固步自封,未能充分重视到智能手机的发展及对未来的影响,在竞争中逐步落后。知耻而后勇,索爱开始了“智能转型”。凭借2007年成功推出的P1手机,成功将索尼影音和成像技术引入智能手机,索爱在智能手机市场初战告捷。但是智能机的日益普及以及激烈的价格竞争,让步伐稍慢、试图通过差异化产品扭转不利局面的索爱再度陷入困境,即便推出Xperia Play这款备受期待、拥有类似索尼PS控制器的PlayStation认证的游戏手机,也因游戏资源匮乏,未能扭转整体颓势。

此外,索爱涉足产品线之广亦让业界大跌眼镜。左有walkman、cyber-shot系列,右有Symbian UIQ、Symbian S60、Windows Mobile、Android各平台的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当年摩托罗拉就是因为过长的产品线拖了后腿,而索爱仍然在走着老路。过长的产品线必然导致研发投入不足,系统更新缓慢,用户体验也不尽如人意,市场表现平淡。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索爱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仅为3.6%,相较于三星的15.8%和HTC的10.2%,差距明显。

移动互联网大潮让迟钝的索爱逐渐边缘化,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近年来索尼和爱立信的专业战略定位越来越明显,索尼专注于消费电子终端领域,爱立信则专注于商用设备领域,两者各行其是,没有较好的融合。同时,渠道关系和内部管理混乱、本土化不足等因素也牵制其发展,业绩日益滑坡,双方最后分道扬镳,或是自然而然。

今年二季度索爱财报显示,其净亏损达5000万欧元(7060万美元),索爱品牌手机出货760万部,相比上一季度的810万部减少6.2%,相比去年同期的1100万部更是锐减了30.9%。公布不久的三季度数据显示,索爱刚刚止住亏损,净收入为零。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索爱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仅为3%,名次滑至第十。

而对于爱立信来说,索爱的连年亏损已成为其不堪重负的一个包袱,尽早卸掉这个包袱,更加专注于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市场,继续巩固其在全球移动网络设备上的领导地位,同时获得一笔不菲的补偿金,也是一种解脱和安慰。

“四屏”战略 如何突围?

表面来看,索尼不过是完成了一次对终端厂商的收购。然而面对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移动互联网,单一的手机硬件竞争已失去优势,无论谷歌还是微软,都集体走上了苹果“软件+硬件”的道路。索尼将索尼爱立信全部揽入怀中,同样也是为走此道路,试图力挽狂澜。

曾几何时,索尼是消费电子市场的王者,但苹果的出现终结了索尼时代。自2010年起,苹果陆续推出iPod、iPhone、iPad等产品,不仅缔造了许多销售奇迹,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用户体验的全面创新。苹果依靠全产业生态系统的优势过五关斩六将,建立起强大的市场竞争门槛。面对苹果的一骑绝尘,索尼此次收购也是为了师苹果之长,建立智能手机上下游产业链、构筑强有力协作平台,让其成为手机市场继微软+诺基亚、谷歌+摩托罗拉后第三股挑战苹果的重要力量。

索尼是全球罕有的“软硬兼备”电子巨头,早年相继收购两大世界影业公司、外加一个世界音乐旗舰公司,成功实现了由传统的硬件制造到硬件与内容并驾齐驱的转型。索尼拥有广泛的互联网电子消费产品,包括彩电、游戏机、平板电脑、电子书、数码相机等,而内容方面亦有音乐、电影和游戏等丰富供给。无限趋势咨询董事总经理王越表示,索尼对硬件、内容、软件的整合缺失,导致其在移动互联网全生态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并购后索尼智能手机业务可以和索尼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业务形成有机联合,优化产业链布局,利大于弊。

索尼董事长、CEO兼总裁霍华德·斯金格表示:“这一收购对于索尼和爱立信都有意义,并将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借助充满活力的智能手机业务以及拥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知识产权,尤其是广泛的交叉许可协议,我们的‘四屏幕’战略将得以实施。我们可以更快、更广泛地为消费者提供彼此无缝连接的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和电视,并开启全新的在线娱乐世界。这包括PlayStation Network和索尼娱乐网络等备受赞扬的索尼网络服务。”

目前,移动互联网终端融合之势愈演愈烈,各种终端设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索尼的“四屏战略”,将为用户呈现全新的网络互动娱乐世界,有助于增强索尼手机的清晰定位和产品影响力,促进索尼整体业务的增长。虽然索爱引入Android系统时间较晚,但娱乐内容仍然可以成为其同其他Android厂商差异化竞争的利器。

但是,索尼“四屏融合”的战略之途并不平坦。业内专家认为,“四屏融合”不是单独一家企业就可以轻易做到的。企业更多能做到的是“四屏”在功能上的融合,而要真正推动“四屏融合”,则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支持。以索爱目前的手机产量、市占率很难指望上下游有足够的厂商来合作。同时,索尼“四屏战略”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整合软硬各种资源,但到目前为止,这些资源还相对独立,索尼所拥有的巨大视频、音乐和游戏内容也无法在设备间共享。分析师麦格理表示:“四个屏幕跨设备和操作系统,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索尼必须建立统一的平台,并沿着一个共同的品牌进行整合。但如何解决软件和硬件之间的融合,如何实现内容资源在各种设备间的共享,如何应对非自主操作系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目前索尼不能有效完成。”

此外,苹果、摩托罗拉、联想等都提出了类似“四屏融合”的概念与发展方向,而苹果智能电视终端的研发正在加紧进行,有望很快推出成熟的产品,加剧“四屏融合”争夺战。

因此,索尼全资控股索爱之后,能否完成“四屏融合”的战略,带动并提高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险象丛生 天下三分

当今智能手机市场中,苹果、三星、诺基亚三分天下。失去乔布斯的苹果正处十字路口,是延续凶猛走势还是平衡发展甚至掉头滑落,有待观察;三星势头正劲,智能手机出货量今年三季度已经超过苹果;诺基亚与微软合作的WP手机问世,东山再起意味明显;台湾品牌HTC依然所向披靡,多线多系统发展; 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市场又是一个变动,对应用Android系统的各厂商产生微妙影响。

此番收购,索尼要“卷土重来”,但在格局明朗的智能手机市场,如果没有先发优势和突破性创新,想迅速抢夺一席之地绝非易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索爱80%的手机产品为智能手机,但Gartner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索爱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仅为3%。如此微薄的力量,有些“螳臂挡车”的味道,但作为曾经消费电子市场的王者,索尼的能量绝不可小觑。况且,索爱在被收购前已经搭上了Android这趟“顺风车”,有了这样一位杰出的搅局者,世界手机市场格局进一步洗牌在所难免。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智能机市场的竞争逐渐的演变为几大操作系统的竞争。苹果的iOS、Google的Android、微软与诺基亚的Windows Phone三分天下的格局出现,谁将成为智能机、高端市场的王者,我们翘首以待。索尼至今没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而是借助Android,今后发展难免受制于人,要成为一线领导品牌难度很大。

ZDC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上最受用户关注的前十五大手机品牌中,国外及中国台湾品牌占据84.5%。目前中国手机市场逐渐呈现了国际品牌、国产一线品牌、国产二线品牌互相竞争的新格局。

1、以诺基亚、苹果、三星、摩托罗拉、HTC为代表的国际品牌阵营产品概念创新,技术领先,逐渐加大智能机的主推力度,与运营商深度合作,力度十足,同时具备强劲的品牌号召力,垄断着国内中高端市场。

2、OPPO、步步高、金立、联想、康佳、华为、中兴等品牌代表着国产手机品牌的一线阵营,在中低端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其中OPPO、步步高着力打造时尚化、年轻化的品牌;金立投入力度大,品牌提升快;康佳渠道影响力变大;联想主攻大连锁;而华为、中兴研发力较强。这些品牌的成功基本上都具备以下三点:依靠高空广告推广品牌、渠道精细运作和推出多款精品机型。

3、以欧信、万利达、天宇、港利通、亿通、酷派等为代表的国产二线阵营,目前只能通过价格战来争夺仅剩的市场份额,发展前景难料。不过,它们也开始加大高空和渠道投入,逐渐向品牌化运作靠拢。

时下索尼收购索爱事件,再度引发人们对日系手机品牌曾在中国面临的集体“水土不服”现象的关注。此前,东芝、松下、三菱、京瓷等众多日本手机均失利中国。业内人士指出,并购之后索尼最重要的是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全面开花。

十年沉浮 谁是王者?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用李白之诗篇,意在表达这10多年来世界手机品牌市场的几度浮沉、花开花落。2001年~2011年是世界手机兴旺的10年,也是许多手机品牌兴衰的10年、转折的10年。在这10年里,有太多的手机品牌沉浮起落,有无数的企业经历兴衰成败,有众多的传奇风云际会。市场优胜劣汰十分残酷,落后半拍就会“挨踢”。在美国华尔街财经网站“24/7 Wall St”今年评出的“2012年即将消失的十大品牌榜单”中,诺基亚、索爱等昔日手机巨头品牌甚至赫然在列。而今天,索爱已提前走了,下一个会是谁呢?

综上所述,一个手机品牌要真正获得生存空间,并持续稳步发展,筑立百年长青基业,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独特、卓越的特质与能力:

一、强大的营销推广力:打造全球统一的强势品牌形象、进行卓有成效的市场推广、推行全面深入的培训体系;二、强大的渠道运作力:营造高利润的市场终端,保护渠道的生存空间,同时在连锁卖场部分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并且能不断地进行渠道的拓宽和深化,同时向三四级市场进行大规模开拓;三、强大的产品科研力:重视研发和技术积累,要一直以领先技术领先市场,全力打造高价值的精品。

祝仍健在的手机品牌们一路走好。

作者:许丽萍

我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论文 篇3:

移动互联时代 国产手机面临“洗牌”

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超常规、成倍数、跳跃式的发展史。2011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超过9亿手机用户的国家。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无疑是最成功的范例。

二十多年里,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手机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对这些手机制造商而言,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如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取可持续性竞争优势。

手机市场蓬勃发展

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1987年,广东正式开通蜂窝式移动通信业务,以此为标志,中国正式进入移动通信时代。同时与之而来,国内手机市场在发展中也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

第一次变革以摩托罗拉一支独秀为特征。1994、1995年之前,摩托罗拉借助在中国寻呼机市场的影响力,率先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在当时,中国引进的移动通讯设备被摩托罗拉所垄断。这一时期,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

第二次变革以摩托罗拉、爱立信和诺基亚三分市场为特征。在1996年到2000年期间,摩托罗拉一枝独秀的局面被爱立信和诺基亚所打破。爱立信和诺基亚在战略竞争上,由于另辟蹊径,避开了摩托罗拉在技术方面一家独大的优势,一时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爱立信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使知名度迅速获得提升,尤其是在1996到1997年间品牌知名度曾超过摩托罗拉,甚至成为第一品牌。诺基亚也同样取得了优异成绩,其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品牌影响力明显不能与摩托罗拉相提并论,产品线也不如摩托罗拉丰富,所以诺基亚采取了以打时尚和个性牌的策略,使其迅速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并最终在1998〜2000年间成为中国手机市场的大哥大。

第三次变革以国外和国产手机群雄并起为特征。自2001年以后,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发展,找到了对抗洋品牌的途径。面对洋品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国产手机首先通过明星代言的捷径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知名度,然后再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升产品质量,并诉诸以更多概念对抗国外品牌。如厦新采取精品手机策略,TCL采取宝石手机策略,波导采取自建通路策略等等。据市场销售监测,到2003年5月底,国产手机占据50%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国外西门子、阿尔卡特、飞利浦、三星、HTC、IPHONE等开始涉足中国手机市场,并逐渐表现出强大的竞争优势。国内、国外两大阵营此消彼长的竞争态势已然成型,并日益影响着中国手机市场的走向。

国产品牌“短板”明显

创新技术制约发展

在中国手机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手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企业的利润增长点问题,以及供求矛盾问题成为制约中国手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国产手机而言,机型设计、渠道终端和成本一直是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产手机由于诸多套散件都大量依赖进口,导致在节约成本和技术研发方面颇受限制。其次在机型设计方面,绝大多数国产手机还处在模仿阶段,甚至根本就直接由日本、韩国等外国设计公司设计。基于此,使国内手机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国内企业的整体品牌和信誉也受到影响,进而最终会影响到中国国产手机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地化技术开发水平的提高,以及国产企业上游攻略的开展,成为国产手机企业的当务之急。

另据CCID调查显示,用户对于手机的维修效果、维修费用和维修方便性的重要度评分分别为94.2分、92.6分和88.8分,而对于这几项指标的满意度评分仅为68.6分、64.7分和64.9分,这意味着用户的需求和手机服务的现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手机市场急剧膨胀而售后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手机企业尤其是以缺乏核心技术,以散件组装为主的企业为代表,为了提高市场份额,抢夺利润,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开拓多种分销渠道,而减少甚至忽略了售后服务的投入。

国产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虽然曾经一度达到过51.3%,然而,国内手机厂商面临的形势却很严峻。产品质量、产业规模和生产技术实力已经很现实地成为摆在国产手机面前最大的难题。而一些专为国际手机品牌大规模代工生产的企业的加入,更使国产手机市场进入一个新的格局。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加大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压缩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空间,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另外,国内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仍面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供应链不完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出口方面还面临国际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上的诉讼等不确定因素。

国产厂商沉浮起落

同质化、山寨化严重

2011年,我国自主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37.5%,销量前十名的品牌中,国产品牌联想、华为、中兴、金立、酷派和OPPO占据六席,国外品牌诺基亚、三星、LG和摩托罗拉占四席。

之所以出现国产手机一时繁荣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国产手机的低价策略。因为,国际品牌大都将产品集中定位在高端,而国内中低端价位的产品却市场巨大,给国产手机发展带来无限潜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ndroid系统的出现,使手机同质化趋势日渐明显,国产手机同国际品牌的手机差异化迅速减小。在上榜的六大国产品牌中,除OPPO外均与运营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运营商为拉动3G用户数的提升,通过定制明星机型的销售也让消费者对定制机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加之调整定制了更加优惠的网络资费套餐,吸引了更多消费者选择购买国产智能定制机。

对于目前的市场而言,智能手机就如同以前的个人电脑初期一样,让国产品牌看到了广阔的“钱景”。正因如此,一些国产商开始有些信心爆棚。如海尔、长虹等销声匿迹许久后突然高调发布最新的智能手机。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也放出了豪言,要挤入全球手机市场前五。不仅如此,还有飞炫等新品牌也加入抢滩行列。智能时代注定不平静。

不仅如此,国产手机还缺乏足够的品牌影响力,目前不但同质化、山寨化严重,而且品牌定位几乎全部集中在中低档,使得国产手机价格战日趋激烈,利润趋于下降。

品牌影响力不足

高档市场空缺大

苹果iPad2发布后iPad1骤降1100元,这不禁引起国人的再次思考,电子产品的成本究竟几何?业内人士曾表示,手机毛利率可达50%以上。可见,只要厂家有优异的产品和良好的经营,其市场利润定然不菲。虽然利润空间很大,但要想在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却不容易。

目前,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和制作工艺的提高,國内手机无论是从材料到做工,还是从质量到功能,都可以和国外一些大品牌产品相媲美,在有些方面甚至超过洋产品。但即便如此,消费者仍然排斥国产产品。究其原因,还在于国产手机盲目追求市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忽略技术、研发、管理、运作和市场拓展等层面的投入与规范。

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商在追赶国外手机商时,明显欠缺品牌优势。首先,国产手机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时,还习惯性走在单纯模仿国外新潮产品的道路上,较为欠缺技术储备和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唯有改变战略,生产符合国内消费者使用习惯的,质量过硬的具有人性化设计的好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有所成就。其次,要把握好市场节奏,把追求质量而非数量作为生产第一诉求,打造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因为售后服务是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成功的售后服务是建立在服务意识、企业制度和物质投入之上的,企业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完善售后服务管理体系,才能切实使消费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智能换机时代

创造“洗牌”良机

随着苹果iPhone、微软Kin、联想乐Phone等智能手机的大红大紫,智能手机时代已经宣告来临。但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2008年,当手机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时,无论是拍照还是多媒体等种类的手机,都销量不振,只有智能手机在逆势增长,而且售价始终保持最高。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曾显示,2008年全球手机销量下滑4%,然而智能手机的销量却增长了20%以上。可以推断,智能手机的风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高端消费的升温,更是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体现。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趋势,注定了移动搜索将成为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有人预测,在未来4年里,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超过10亿部,智能手机即将引领产业浪潮,成为衡量手机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同时,伴随2G市场和非智能手机市场的萎缩及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2012年中国手机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换机潮。3G将国产手机与外国品牌再次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国产手机是否能顺势起航,实现华丽转身将是国产品牌需要思考的方向,也是国产品牌制胜的关键。

众所周知,国产手机品牌在芯片、操作系统、屏幕等智能手机关键部件上并无话语权,在工业设计、用户体验上,与国际手机也有一定差距。但值得庆幸的时,国产手机已开始转变素有的颓势,将目光转移到技术、品牌和渠道等多方面。业内人士表示,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将是一场持久战。谁的研发成本控制得好、效率更高,供应链完美,谁就更有竞争力。

在过去,诸如金立、创维、海尔、OPPO、步步高等老牌国产手机厂商,以及华移联科等新兴的智能手机厂商都纷纷展出智能手机,采取全产品线策略,取得十分骄人的业绩。3G换机潮,可以说给国产手机商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在今后的几年里,中国手机市场的格局极有可能再次出现大的巨变,是国外手机主导产业,还是国产手机遍地开花收获果实,就得看各自的战略执行力。

支招国产手机

助力品牌“扬帆”

国内手机厂商依托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善于利用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跟风世界知名品牌,大打低价王牌,这虽然在国内拓展了一定的用户群,但“月亮走,我也走”的战略也使得中国手机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很尴尬。实际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一个仅仅囿于国内市场的企业要想在海外立足是十分艰难的。

目前,中国手机产业有两个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世界第一”,即全球网民绝对第一,全球手机绝对第一。但是,两个“第一”无法掩盖两个产业之痛:中国网民上网依托的PC产业完全由英特尔、微软、惠普等霸主主导;中国手机用户依托的手机产业完全由Nokia、摩托罗拉、三星、苹果等巨头把持。当微软、GOOGLE的市场范围均已拓展至全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即使像海尔集团这样在国际化经营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中国企业,其来自海外生产销售的收入也只占到其全部销售收入的10%左右。

为什么国产品牌的国际拓展之路如此艰难呢?核心技术无疑是中国企业最遭诟病之处。如我国95%的光纤制造设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全部依赖进口;全世界CPU芯片的90%为美国Intel、AMD等控制;全球90%的操作系统由微软一統天下;存储器芯片、硬软盘的机芯等关键部件及关键技术大多掌握在美日韩企业手中;应用软件和中间件均被美欧少数企业垄断。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许多中国企业只能在产业链的低端苦苦挣扎,举步维艰,也无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这就难怪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舞台上难有一席之地了。

另外,从用户的心理习惯看,用户在使用国产的跟风品牌时,就会下意识地跟现有国际品牌的优势做比,导致的后果是极易产生失望情绪。另一方面,模仿国外品牌和模式诞生的中国产品,又容易在付费模式和使用方式上遭遇中国消费者的不适应。而完全中国特色的产品在走出国外后,又同样会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

同时,面对海外市场屡屡对中国抬高门槛的现象,研究对外市场环境,发展全球合作伙伴就变得至关重要。一方面,中国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比如在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共同进军新兴市场方面努力;另一方面则要加强与世界企业的联手合作,做到世界资源为我所用。

正如苹果CEO乔布斯所言:“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基于此,国内厂商眼下的重任是在充分研究市场用户,做好自身定位,找准目标群体,提高信息服务、通信服务,的前提下,大胆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避免与知名大品牌同质化竞争,塑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唯有此,方能使劣势变优势,进而取得竞争中的主动权。

作者:徐丹

上一篇:残联系统社工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法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