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方向性意义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方面。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室曾说:“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氧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不能称之为共同富裕,具有贫富差距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不符合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认清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一致性,改正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裕关系的错误认识,二者不是先主后次的关系,也不能厚此薄彼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是相得益彰共同进步的。大力培育高质量精神文化,更新精神文化理念,突破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局限,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关键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黄群慧.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主编寄语[J]. 经济研究, 2021, 56(7):2.] 我国实现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后,现代化建设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党的十九大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解为两个层次,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需要以社会发展平衡和谐为基点,正如小康社会不等于经济水平小康,共同富裕也不能等同于物质生活富裕。

从其基本内涵的角度看,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仅指物质生活的充裕、富足,其内涵应当包括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两个层面。从其时代特点看,走向共同富裕的时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时代背景是在外部环境相对复杂和内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基础上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我们既要讲清楚共同富裕是什么,又要清楚认识到其实质所在。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征程上,缓解社会焦虑,稳定社会预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意义。

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探析

(一)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诉求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平等的观念,无论在其资产阶级的形式中,或是在其无产阶级的形式中,本身都是历史的产物。”[ 刘南燕. 浅析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 000(002):344-345.]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理论,是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石,正是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基础,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的共同富裕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思想,包括共有、共建、共享。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针对平等观,指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手段,其价值诉求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共有”,强调的是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平等的享受到共同富裕的成果,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享有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都能在经济富裕的基础上自由发展;“共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消灭剥削,消除社会分化,根本解决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享受和劳动、消费和生产之间的矛盾;“共享”,强调共同富裕的成果由社会共享,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两个层面,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要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以求达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精神世界的满足是社会生活实践的方向和目标,也是物质生活的最终结果。

共同富裕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平等观是共同富裕的价值之源,共同富裕的平等性,指的是全体人民富裕,不能只有一部分人富裕,共同富裕还有其广泛性,即要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共同富裕,否则即使消灭了剥削,消除了阶级分化,也无法实现全面的共同富裕。

(二)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到2035年,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韩文高.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些事情需要我们特别注意[J]. 中国经济评论, 2021(9):2.]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契合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物质生活基础上,精神世界获得极大满足,同样实现共同富裕。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紧密联系,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民才能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因此,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三)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精神生活也存在贫富差距,精神生活富裕指一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良意志品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具备健康身心等特点的人,而精神生活贫困指那些有消极落后甚至腐朽反动的非社会主义精神生活成分的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价值所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先进性,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革命性的理论。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温饱和小康,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旨在实现人生理想和个人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先进性,从消灭剥削到消除贫富差距,達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才使其先进性得以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科学合理性,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发展而来,不只是经济层面的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社会要想实现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开放性,即包容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指人们的精神成果的占有和内化,不只是本民族的精神成果,还包括各个民族的精神成果,也不只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生活富裕,而是兼容并蓄。

要想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要促进物质文明建设的达成,实现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人民群众生活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社会中,得以全面自由发展,得以培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健康素质等,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最终整个社会达成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治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社会消灭剥削和阶级压迫,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充分发展。人民群众创造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享受者,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二、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一)增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自觉自信

1、把国民素质的提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国民素质包括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等,将国民素质的提高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通过积极参与和文化自治等方式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意识。让人民群众增强提升国民素质的自觉性,发挥社会主义责任感,改变思想观念,提升价值追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致力于社会人文环境的优化。

当今时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生活建设,全面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觉接受教育洗礼,提高道德教育水平和道德教育设施,自觉提高审美意识,发扬对社会进步有益处的文化产品和艺术生活。依照法律规范提高公民素质,不发表有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良言论,自觉维护网络社会安全。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渗透到生活的细微之处,一言一行都要靠党领导人民自觉提升国民素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自信之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国人最深沉的民族情感,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等都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民族情感愈发浓烈有益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各民族团结一心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致力于改革发展,丰富的进行社会实践,这些实践内容再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增加新的内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根系,一方面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传统文化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发展而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寻根溯源深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系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价值财富,推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另一方面由中华民族精神根系出发,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诞生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精神,共同组成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智慧和美好期盼。

2、完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机制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人民日常生活实践入手,识别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和内容,首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公民基本素质修养和精神世界需求。作为全社会范围内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作为衡量社会一切事物的标准存在。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成为全民族共同理想和信念的价值体系,代表着人民的价值认同。

新时代人民的精神文化趋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无法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社会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潮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意识出现了多元多样的新特点。诸如网络暴力、社会舆论动荡不安、价值引领复杂多变、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盛行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层出不穷,随着新时代的飞速变化又有新的社会问题产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国家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才能凝聚民心稳定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层面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取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社会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剔除社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创造稳定正向的社会环境,才能实现公民自由全面发展,取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个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提升个人综合实力,积极开拓勇于进取,每个人都朝着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法宝,既保留了多远多样的社会元素,同时又抵制了各种错误腐朽落后的思想,让人民群众充分发展自己,最终获得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其次着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当前社会文化环境存在着人民对于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和社会文化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改变社会文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现状,引导文化娱乐层面首先考虑社会效益,大力扶持具有社会效益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推动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结构性改革,精神文化产品以社会效益驱动产品高质量发展,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特色出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最后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社会的角度来说,需要为个体不断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引领文化价值导向,提升文化修养价值标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产品,创新创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的文化产品,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积极优质的文化产品。从产品到服务,公共文化是服务全体人民,不能只追求一部分受众的利益,按照一部分受众的喜好提供小范围的文化服务,我们要从价值基点出发,以人民群众的诉求为依归,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文化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产业体系。加强城乡合作,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根据地域和人群不同,进行公共文化和服务精准供给,对不同年龄阶层进行不同的价值导向。邓小平同志说:“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 肖松柏. 对邓小平关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的战略解读[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因此,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不只是关系到个人精神生活丰富和提高,对于社会安定团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关系都有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激发全社会奋斗意志和必胜信心,使之转化为干事创业、促进共同富裕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黄群慧.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主编寄语[J]. 经济研究, 2021, 56(7):2.

[2]刘南燕. 浅析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 000(002):344-34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韩文高. 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些事情需要我们特别注意[J]. 中国经济评论, 2021(9):2.

[5]肖松柏. 对邓小平关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的战略解读[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作者:李雅巍

第2篇: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

贫富分化是个全球性的大问题。

欧美发达国家的贫富分化程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显著上升,已经接近100年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水平。根据WID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如果按收入高低对人群进行分组,1919年美国收入最高10%人群的收入在全部人口收入中的占比约46%,1980年下降至34%,2019年又回到百年前的水平(45.5%);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也迅速扩大,最高10%人群收入占比从1980年的28%大幅提升至42%,较低50%人群收入占比则从25%下降至 14%。其他主要经济体,如欧盟、日韩也经历了非常类似的变化。

贫富分化加剧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无论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区别,贫富分化的加剧必然引发低收入阶层的不满、阶层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治理上的困难。在中国,减小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更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的初衷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随后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共同富裕将是全球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在中国尤其如此。

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

除了政治因素,共同富裕也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核心要求。中国现在人均GDP约1万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国家,距离高收入标准还有不小的距离,大概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因此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实质是要跨越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而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经济体从低收入跨入中等收入后,大概率经济增速会大幅放缓,从而长时间无法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回顾世界过去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沙特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致富的秘诀是石油储备。这类经验没有代表性、无法复制。第二类是以波兰为代表的东欧国家,致富秘诀在于加入了欧盟,当所有生产要素可以在两个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的地区之间自由流动时,落后地区很快就能致富,这与城镇化是一个道理。然而,在目前逆全球化趋势以及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这类经验也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第三类就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这些国家和地区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普遍重视科技和教育,通过教育升级、产业升级,挤入全球高科技供应链的最高端。目前看来,第三条路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唯一出路。

那么,如何提升国家的科技和教育能力呢?

对这两项的直接投入肯定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也需要在体制和制度上做深度的改革和优化。然而,如果贫富差距过大,低收入家庭为生活所困,根本无法负担对人力资本高昂的投入,它们的低投入就会使社会失去了大量获得高级人才的潜能。同时,社会中存在大量低收入人群也使产业对低廉劳动力产生过分依赖,企业就没有动力腾笼换鸟,做到产业升级。所以,共同富裕是进入中等收入后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一个必要条件。

其次,从经济发展的需求侧来看,大国和小国的发展模式是非常不同的。小国受限于有限的国内市场,要想获得发展,必须依赖全球市场;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需求的主要来源一定是国内市场。贫富差距过大会导致内需不足。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同样一元钱的收入,高收入人群用来储蓄和投资的部分会多一些,而低收入人群大部分都会用来消费。因此,为了提高消费需求,发展国内市场,收入应该向低收入人群倾斜,这也要求共同富裕。

贫富分化的七个驱动因素

那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像医生看病一样,先弄清楚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总体上来看,有七个因素:科技进步、全球化、老龄化、资产泡沫、劳动者权益保障、城乡收入差距、区域收入差距。其中,前五种因素是全球性的,后两种在中国尤为突出。每种因素的应对方法各有不同,无法用“一刀切”来简单应对。

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它同时会淘汰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低端劳动者,从而加重贫富分化。无论在哪个国家,高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总是高于低学历的群体,科技是重要驱动因素。

美国普查局提供了2020年度不同學历群体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平均年收入在15万美元以上,博士学位可以达到20万美元,而高中以下学历的平均收入只有4.4万美元。如果计算过去20年美国不同行业人均劳动报酬的平均增速,增长最快的是通信、电子产品、金融这些高学历、高技术行业,年均增速在4%以上,排在末尾的是建筑、住宿餐饮、食品饮料这些行业,年均增速不到3%。

2021年,中国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平均月薪约8700元,高中及以下学历者起薪是平均每月约4000元;如果在高科技行业工作,所有学历平均月薪约7600元,在快消或服务行业平均月薪约5800元(数据来自锐仕方达提供的《全国毕业生起薪点薪酬报告》)。随着科技的进步,由于高端人才的收入不断增加,中低端人群的收入基本停滞,自然会加大贫富分化。

贫富差距的第二个因素是全球化。在过去40年,中国可能是这轮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大量的中低端制造业产能,变成了所谓“世界工厂”。但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讲,是一些人受益,另一些人失去了工作。

OECD研究了1995年-2015年间欧美日就业情况的变化,发现全球化导致这些国家高端人才的就业机会大幅上升,但中端人才的就业机会大幅下降,其中一部分中端人口转化为低技能人群。这种变化是典型的两头上升、中间下降,自然而然地加重了贫富分化。西方反全球化的思潮和民粹主义的兴起和这种社会结构剧烈变化不无直接关系。

产生贫富差距的第三个原因是老龄化。战后至今,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46岁提高至73岁,欧美日发达国家达到了80岁。然而,很多国家的退休年龄不但没有提高,还发生了下降。根据OECD提供的46个国家平均有效退休年龄,1970年时男性平均68岁退休、女性66岁退休,此后这个年龄一直下降,到2000年后反弹,目前男性平均66岁退休、女性64岁退休。人退休以后就基本没有社会生产活动,因此收入会大幅下滑。

在大部分国家,退休老人的收入一般最多能达到中低收入的平均。比如,在美国,两个年龄段收入最低,一个是15岁至24岁,2020年中位数收入约4.7万美元;另一个就是65岁以上人口,中位数只有4.6万美元;收入最高的是35岁至44岁以及45岁至54岁,中位数分别为8.6万美元和9万美元。全球人口老龄化是个共同的趋势,随着老人的比例在人口结构中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中高收入人群就转化成了中低收入人群,自然会拉大贫富差距。

产生贫富差距的第四个因素是资产泡沫。过去40年中,全球资产价格持续走高,1980年,美国股票市值是GDP的48%,2020年涨至1.95倍,法国从7.79%涨至1.1倍,德国从7.55%涨至59%。资产价格飙升必然拉大贫富差距,因为富裕人群有更多的金融和房地产投资。

这场资产盛宴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自由主义,以里根经济和撒切尔主义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崇尚小政府大市场,主张降低利率,削减税收,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税后盈利能力,抬高资产的市场价格:1980年,美国一年期国债利率还有12%,目前(2020年)只有0.1%,1980年德国一年期国债利率约9%,现在整个欧元区都是负值。1980年,美国和德国的公司所得税率分别是46%和60%,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分别为70%和56%,2020年,美国和德国的公司所得税率分别降至21%和30%,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分别降至37%和45%。

中国虽然没有零利率,但已经非常接近。中国另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长时间内,名义经济增速大大超过利率水平,说明利率被人为压低,可以刺激投资和资产价格的增长,但反过来会抑制劳动者收入和消费。我们用2005年至2020年GDP年均名义增速扣减同期一年期国债利率,中国的差距为9.3个百分点,美国只有1.8个百分点,欧元区1.3个百分点。中国在房地产领域、企业股权领域的造富能力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产生贫富差距的第五个因素是劳动者权益保护在全球范围内有巨大的差距。我们把世界劳工组织(ILO)提供的各国最低工资水平与其人均GDP相比,发现欧盟的这一比值要远远高于美国,德国是47%,法国是54%,美国只有23%。这表示在欧洲低端技能工作的收入高于美国,因而导致这些国家的贫富差距没有美国那么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一个核心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工会力量非常强大,能够在劳资谈判过程中为劳动者争取更大的福利。OECD提供了不同国家劳动者的集体谈判覆盖率(Collective bargaining coverage rate),德国这一比例是54%,法国是98%,美国只有12%。

上述五个原因在全球具有普遍性。对于中国来说,还有两个特殊原因,第一个是城乡差别。发达国家由于从事农业的人数非常少,农业和其他行业的收入水平相差没有那么大,但是中国城乡差距非常大。2020年,农村最低20%群体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只有4682元,城镇最高20%群体的人均收入接近10万元(城乡以及各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自CEIC),差距巨大。改革开放初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约是农村的2.5倍,随着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包产到户、发展乡镇企业,城乡间的收入水平有过短暂的下降,1984年这种差距缩小到1.7倍。然而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全面落地,城乡差距再次拉开,在2009年左右达到最高点(3倍),最近十年有所下降,目前又回到改革开放之初的状态(2.6倍)。

为什么城乡差别基本恒定的情况下贫富差距会增大?当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农村时,因为大部分人都一样穷,整体的贫富差距就比较小。城镇化开始时,进入城镇的人员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收入倍增,农村人员的收入则不会上涨那么多,贫富差距开始拉大。2009年前后,中国的经济增速达到最高点,此时的城镇化率正好在50%左右,当一半人口在城镇、一半人口在农村,就会使城乡差距在整体贫富差距中起到最大的作用。未来,当大部分的人口都转移至城镇,那时的贫富差距又会变得比较小。

除了城乡差别外,中国第二个特殊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改革开放4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部、南部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东北、中部、西北、西南。造成这种现象有政策导向的原因:最早的特区,像深圳、厦门、珠海大都在东南沿海;这些特区的周边地区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也都走得更快、更坚决。也有产业发展的天然禀赋原因: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搞出口,嵌入国际的产业链当中,因此沿海城市由于交通和信息上的优势自然就跑得更快些。2020年,上海以7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第一,是排在末尾的甘肃省的3.5倍。与此相比,美国最富的是纽约州,最穷的是密西西比州,前者人均GDP是后者的2倍。

怎样减小贫富分化?

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贫富分化本身是一个国家经济形势的一个表象,就像人的血压,不是说高了就不好,要一味往低走。重要的是不能走极端,太高了肯定不好,但一个完全平均的社会肯定也是一潭死水。一般来说,经济效率的提高,很可能会使提效的主推动者获益更多,从而导致贫富分化。所以从根本上讲,减少贫富分化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大多数人的劳动生产率,从而让大多数人都可以从自己的效率提高中获益。如果仅仅针对贫富分化而出台降低经济效率的政策,最后的结果是所有人都更加贫穷,解决的只是妒忌的心理问题。

从1980年到2019年,世界上贫富差距拉大的地方是东亚、北美、欧洲,但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反之,西亚、拉美、非洲,贫富分化不仅没有上升还略有下降,但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的案例最有代表性,“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本身一定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但同时我们把8亿人从贫穷线以下拉升起来,是世界的经济奇迹。

委内瑞拉是一个重要的反例: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全球第一,但是每年的石油生产量只有沙特的30%。在过去20年,委内瑞拉经济不但没有增长,还有萎缩;在过去10年更是通胀率每年都在200%以上,2018年达到18000%。之所以把一手好牌打烂是因为总统查韦斯及其继任政府为了赢得选举,采取了一系列民粹主义政策:在还没掌握石油开采技术的情况下,将外资企业赶出委内瑞拉;强行国有化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不负责任地提高民众福利,提供免费教育、免费医疗,过分增大转移支付,导致国家外债高筑。

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发展,降低贫富差距便成了一个重要抓手。我们前面的分析说明贫富分化的驱动因素非常复杂,因此针对性的解药也需要一事一议,区别对待。像技术进步、全球化这样的因素,虽然加大了贫富分化,但那是副作用,其主要功能仍然是促进经济的发展,造富全人类的好事。从全球的经验来看,针对贫富分化的三次分配政策,第一次和第二次相对重要,第三次其实只有在美国这一个国家起到了比較明显的作用,而在贫富差距更小的欧洲和日本,基本都保留在名义上和道义上。我们把一些国家慈善捐赠金额与GDP做个比较,美国最高,占比约1.7%,其他国家基本低于0.5%,中国目前是0.16%。

针对中国的贫富差距,我们提出以下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改革和取消户籍制度,打通城乡之间和城市之间劳动力市场的人为阻碍。这项改革可以进一步降低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不同地区人群之间由于经济不平衡发展带来的收入差距。贫富分化在社会层面是一个公平的问题,户籍制度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制度,在今天看来既有失公平又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二,针对人口结构老化带来的贫富差距,可以适量提高退休年龄,从而增加老年人的工作收入。根据目前人口的健康状况,把退休年龄提高5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完全可以胜任的。65岁是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

第三,针对资产泡沫带来的贫富差距,首先需要加大利率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其次可以适度加大对财产性收入(金融以及房地产投资)的税收。“房住不炒”是非常正确的理念转型。如果能像新加坡一样,让新进城的农民或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能在城市里比较容易地找到立身之地,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块。

(编辑:王延春)

作者:刘劲 陈宏亚

第3篇:普惠保险助力共同富裕

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这不仅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大同和经济繁荣目标的战略举措,更是普惠金融大有可为、未来可期的历史机遇。

我国不断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医保直接关系人民的健康福祉,关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改革,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仍然还存在部分问题,一方面,个人、企业等组织缴纳医疗保险的负担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以及政府对医疗保险资源投入不足,使得医疗保险基金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要求,针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改革提出具体规划与详细构想。由此,全国各地“惠民保”项目快速发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从前几年累计的千万量级参保人数激增至现在的亿万量级,保障覆盖人群激增,其高速发展的趋势得益于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共同作用。

回顾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虽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投保门槛高,限制条件多,目前的覆盖率仍然不充足,另外其赔付金额在医疗支出中的作用有限。因此,在发展传统商业健康险的同时,开发适应我国居民医疗需求,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新型健康险产品是商业健康险发展的必然趋势。普惠保险在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探索,覆盖的人群更为广泛,能够有效合理地将基本醫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衔接起来,加大商业医疗保险参与度;同时能够对医保目录内个人承担部分进一步赔付,弥补基本医疗保障的赔付缺口,缓解医保基金压力,既是社商融合健康险的典型模式,也是适应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需要的新探索;另外其定价低廉、核保宽松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普惠性,对于降低居民医疗支付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缓解收入与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收入差距鸿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周曙林 刘志刚 翟文博

第4篇:共同富裕

根据《云南日报》报道,2013年6月20日,欢迎第九批暨欢送第八批上海市援滇挂职干部座谈会在昆明举行。

沪滇对口帮扶合作迄今走过了17个春秋。第九批援滇挂职干部来滇之前,上海市已先后向云南省派出8批129名干部。这些干部上海市援滇挂职干部在云南省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扎实工作,积极协调落实上海市援助资金、实施各类帮扶项目,参与沪滇两地企业间商务考察、洽谈业务等工作的联系协调,积极推进沪滇人力资源培训与交流,发挥了桥梁纽带、穿针引线、参谋助手、宣传推介、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了促进对口支援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以及促进云南对外交流合作和知名度提高,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与好评。

由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对口帮扶,是我国一项独有、且行之有效的政策。根据上海市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仅仅在“十五”时期,上海市在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新疆阿克苏地区、云南文山、红河、思茅、迪庆四州市、三峡库区重庆万州和湖北宜昌夷陵等地,围绕扶贫开发、移民安置、援建社会公益项目、培训各类人才和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等重点,无偿援助资金11.27亿元,实施对口帮扶项目1490个,累计派出挂职干部、各类志愿者1800人。与有关方面签署经济技术合作项目924个,协议资金174.82亿元。

俞正声同志曾在考察云南迪庆对口帮扶时指出:“加强对口帮扶工作,实现实现各地区、各民族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党中央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一贯方针。”

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是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除了要解决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问题以外,从生产关系方面来说,还有一个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所享有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国至今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比较快地创造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不均衡的阶段。为此,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群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持之以恒地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从而逐步提升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实现互帮互助,共同富裕。

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的共同富裕,有助于更深层次地认识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出一条发展更快,使人民广泛享受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体现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道路。

第5篇:共同富裕

1、“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可谓部级干部首次承认中国的资本形式),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

2、当前,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万众关注、众目睽睽。决不能只是少数人百万、千万地发家暴富,而工农大众却没份儿!现在整体形势不 错,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咱经济规模再大,人民群众也不会买账!老百姓会说,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贫富分化,富人有钱没处花;百姓有急用却没钱花、不敢花;这样矛盾的消费状态,经济自然会大受影响。

3、过去30多年,低成本劳动力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将带来道义上的后果。过去中国人均GDP七八百美 元,现在已是几千美元了,还照一二十年前的作法是不行的,于情于理也说不通。企业长期依赖廉价劳力搞加工贸易,也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 进步,这种落后的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行不通,走不动了。

4、三个差距,特别是贫富差距拉大,会导致人心涣散,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我党的执政基础是工农大众。90年来,广大群众之所以愿意跟党走,就是因为我们党一直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而为民“谋利益”是实的,不是虚的,首先就要在分配问题上倾向于人民大众,实实在在为人民大众着想,要注重劳动的价值。 如果任由差距拉大、甚至两极分化,人们自然会怀疑党的政策,随之人心涣散。存在决定意识,分配决定生存条件。这些年一些国家的群体性事件、以至**,背后 的原因不少是贫富差距过大,值得我们反思。

5、我们提出实现共同富裕,马上有人讲,这当然好,但急不得,要等到经济实力做大才能解决,现在还不是时候。还有人讲,抓“共同富裕”会影响效率,贫富差就是市场经济的内生动力,你共富了,就没动力了。还有人讲,低工资正是咱中国的比较优势,不能丢,否则会造成资本外流。甚至有人批判:你这是走“回头路”,是要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

6、尽管自作聪明的人很多,扣大帽子的也很多,但解决差距的问题还是不能等,如果真正到了“两极分化”,那就没有“讨论”的余地了。到那 时候,有了10%或者20%的既得利益者,再加上他们属下的跟班和“精英”,你再去和他们讨论这些问题,也就无法去解决了。

7、单靠市场不可能自动实现共同富裕。欧美搞市场经济二三百年了,可谓十分成熟了,但到现在也没有自动修复。从几个典型的资本主义 大国看,德国70%最贫穷的人口只拥有财富总额的9%;英国10%最富有的家庭占据私人财富的44%;美国20%的富人占有50%的财富,而千分之一的顶尖收入者掌握了美国10%以上的财富。这能说明市场可以自行修复吗? 西方国家崇尚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出现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是必然的,它们并非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出现分配不公,加上灰色、黑色收入差 距,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紊乱。市场不是万能的,要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综合运用国家的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以调节。

8、有些人把共同富裕说成是“大锅饭”,而现在一些人住豪宅、开跑车,吃山珍海味,整天胖得发愁;另一些人却为生计四处奔波。把“共同富裕”和 “大锅饭”相提并论的人,看来需要做点最基础的社会调研和道德。事实证明,缩小贫富差距,不是不能干,就看想干不想干。毛泽东主席讲过:“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共同富裕并不耽误发展,还促发展,共富与发展是良性互动。

9、有些人担心,追求共同富裕会耽误发展,主张先做大“蛋糕”再分蛋糕。其实,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不仅可以兼得,而且越是把“蛋糕”分 得好,就越能把“蛋糕”做得大、做得快。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住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有的群众感叹:“三十好几难拜堂,只因至今没买房。” 当年,共产党打天下靠的是土地革命,从而“唤起工农千百万”;现在坐江山,就要给老百姓盖房子,实现“居者有其屋”。盖好了房子,老百姓心里踏实,社会自然就稳定。大规模建公租房,而且是花园式的,生活和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不少同志看后鼓励我们,说这是“一大善举”。

不但要建开放高地,还要建道德高地,只有共产党人以彻底唯物主义的勇气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越性。马 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提出,“新社会主义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毛主席在建国之初明确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大家有事做,有饭吃,大家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私人占有、两极分化是奴隶主、封建地主和资本家的落后的文化,而共同富裕是人民大众的、充满朝气和正义和先进的文化,所以是先进的文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以为豪的理念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但就是不提“共同富裕”这个涉及人类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根本问题。只有共产党人把“共同富 裕”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坚信,迟早有一天,全人类都要走上这条共同富裕之路。

10、共同富裕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说到底,和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共富。如果一个社会两极分 化、贫富悬殊,不但没有和谐,还会问题多多。“公道行,人心平,天下宁”,共同富裕是培育和谐社会的“沃土”,在此基础上,才能生长出和谐社会的“参天大 树”。

11、对贪官污吏说出了这样的话“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无论“大贪”还是“小腐”,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12、腐败大案要案让人警醒,而“小贪小腐”面宽人多,也不容忽视。一些干部认为,小牟私利、法不责众,所以收红包,拿购物卡,“捞外快”, 打“业务牌”,曲线敛财;一些权力部门的干部,变着法子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他强调,腐败往往有个量变到质变,渐进到突变的过 程。无论对“大贪”还是“小腐”,我们都要坚决查处,绝不容情!

13、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则是“慢性病”,也会影响党的生命力。有些人虽然没有违法,但作风蜕化,如果不注意,照样会“病入膏肓”,最终致命。

14、一是讲话、作报告、写文章,不动脑筋,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还不时拼出个四六句,不知所云。二是习惯当“甩手掌柜”、做“二传手”,层层批转,坐而论道,不干实事。三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工作飘浮。四是不下基层,不搞调研,上情不明,下情不清,“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拍屁股”走人,当“三拍干部”。五是报喜不报忧,专拣好听的说,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带而过。六是懒懒散散,松松垮垮。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个电话聊半天。七是不读书、不学习,玩游戏、炒股票,“斗地主”、打麻将。八是铺张浪费,贪图享乐,办公室越修越豪华,小汽车越坐越高级。九是处事圆通、好人主义,喜欢当瓦匠“和稀泥”,喜欢当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不当铁匠“硬碰硬”。

15、脱离群众是另一个严重问题。有的干部,心思不在群众,对老百姓疾苦视而不见,不屑于跟群众打交道。去年的“大下访”和今年 “大走访”,接到1.8万个积案,80%是该解决、而没认真解决的群众实际困难。还有一些干部,长年 “走读”,村级干部住乡镇,乡镇干部住县城,区县干部住主城,根子不在基层,这就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16、人民群众是最朴实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对那些松松垮垮、脱离群众的干部,当然看不起、看不上、看不惯。有老百姓批评说:“现在的路越修越好,干部下基层却越来越少;电话越来越多,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办公楼越盖越气派,群众办事却越来越难”。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反躬自问, 有没有这些问题?干部“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提得起来”,一定要多用、重用那些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干事的干部。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

17、革命的道理千条万条,归根结底就是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员,你文化再少再低不要紧,只要成天想着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 去为人民办事,就算基本合格的共产党员;反之,你文化再多再高,背离了这个宗旨,也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这次“打黑除恶”,群众寄来1万多封举报 信,80%是实名举报,也是一场人民战争!战争胜负、政权兴衰,最根本的是人心向背!

18、人生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钱财吗?它害了多少人!积极做事,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才最高尚,也最充实!领导干部要算好“人生大账”,在有限的人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样心里才踏实。“一要干活,二要干净”,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活得充实、积极,才能干出很多有意义的 事。

今年的两会,敢说的人特别多,譬如茅于轼同志直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致命缺陷,还说别拿主义当圣经。面对官场地震,地方受益的百姓不禁感叹。根据中央党校的数据,中国现有160万裸官(妻子儿女均在海外定居,一旦贪污腐败事发,马上出国家人团聚),按2000个县级市计算,平均每个县级市就有好几十个裸官。正常老百姓都能想到,这些裸官里,不是全贪,至少九成是贪的,贪得还很多。否则为何让妻子儿女定居海外?另外,这两年,高级干部的护照统统上缴,只有公务出差才能批准放行。说明什么?政府对此“太清楚了!”。近几年,一大批国家领导人的子女,哪个不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放在普通人可能吗?还有更多的事,网民翻个墙都知道。这就是为什么,总理再次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一个可能牵动整个华夏大地、兴旺或**的变革。但是要怎么改改成什么样子好像都不清楚

第6篇:走向共同富裕

九年级 道德与法治作业

姓名: 班级: 日期: 1.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这是因为( )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党和政府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强调“共享发展成果”是因为( )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③只有多谋民生之利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近年来,威海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与爱心企业合作,电商进村扶贫,鼓励农民通过劳动改变现状等。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逐步实现我市人民的共同富裕②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③能保证我市脱贫攻坚目标彻底实现④有利于解决我市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2016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明照成效,革命老区井冈山率先宣布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有利于( ) ①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 ②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自信 ③提高落后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④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三农”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当前,要关注农民增收放缓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农

业补贴制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上述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 善农业补贴制度,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村贫困象②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④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2017年7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全片共十集,分别为《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下)》《党的自我革新》《人民的获得感》。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 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的过程,并分别关注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 (1)从材料中看到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进程中为什么要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3)在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鼓舞下,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改革的前行者

第7篇:《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2.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两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三)知识目标

1.说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2.理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教学重点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共同富裕 教学难点

共同富裕与同步富裕;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教学方法

事例分析法、时政链接、体验与感悟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及讲学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结构 【导入新课】 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问题。 【讲授新课】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

活动一: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

我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哪些获得收入 ; ;

并分析这些收入分别是按什么分配的 总结我国的分配制度;

1、分配制度(板书)

思考:在这种分配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结合预习) 活动二:观看视频

材料一;我国目前城乡收入之比是3.1:1,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全国的56%,而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和东部地区的40%。同时,城市居民间也存在收入差距。

材料二:江苏华西村的致富观是:天下皆穷我独富,我富也穷;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他们富了以后又无常提供资金、技术、管理,在宁夏、黑龙江、西藏自治区各再创造一个华西村,帮助上万人摆脱了贫穷。 (1)、请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华西村的致富观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板书) (2)材料一说明了说明现象?

(3)为实现材料二中的致富理想,请列举两条我国正采取的措施?(讨论) (4)我们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3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板书) 出示课件材料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1988年9月12日)

请学生根据邓小平的这段话思考: 共同富裕是否等于同步富裕?

学生思考并总结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教师:你是如何理解在不同的时期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一、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

教师: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创造财富,究竟该如何调动社会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社会财富那?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活动三:多媒体播放视频

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优秀教师代表

2010最高科技奖500万元得主王振义 2010最高科技奖500万元得主师昌绪

思考:(1)如果你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 四个尊重(板书)

国家为我们个人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做为个人我们又该怎样努力?

2、 个 人应抓住有利条件,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板书)

师生共同总结

教学反思:

第8篇: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内容和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师点拨: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最终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新授

板: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收入;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购买国债增值;出租房屋收取租金;外出打工;买福利彩票中奖等。

这样多样化的分配方式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结: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板: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讨论: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多媒体显示P93“几位民营企业家的扶贫倡议”

学生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 小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方面既要讲究效率,鼓励先进,又要提倡奉献精神,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才能更好地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才能更加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也就是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平均主义,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但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要大力提倡奉献精神。

板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早在改革初期,邓小平就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有计划地利用资源,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都是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体要求的,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从邓小平的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即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城市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劳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共富不是同步,同时同等富裕。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1979东部沿海 2000西部大开发 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个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当改革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现实生活中,家庭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依然存在,甚至有扩大的趋势,为了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国家采取了许多有利的措施:如税收、扶贫计划、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减轻农民负担等。

多媒体显示P94“两幅照片”

这两幅照片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尊重。

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倡导“四个尊重”,就是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板: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在我们社会,创业的环境、成才的环境越来越好,不少有志者凭借良好的创业条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多媒体显示P95 “小严创业”

师生分析:小严凭借的有利的社会条件有: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性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低息贷款等。

小严在创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素质是: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善于利用有力的创业条件,如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

小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力良好的条件,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板:

2、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共同富裕的原则,学习了“四个尊重”及其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关系,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准备将来在“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大胆创业,在社会主义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

4.作业

(1)我国基本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共同富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第9篇: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

[课标依据]: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能力目标: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价值观目标:

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2、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难点:

1、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2、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现在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免除杂费和学费了,你知道国家是从哪个地区开始实行这一政策的吗?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呢?”——学生回答“西部地区。”

教师:其实这些年国家为了进行西部大开发是竭尽所能斥巨资而为之。比如:投资262亿元建青藏铁路,计划投资403亿建重庆轻轨,以及打算重拳出击,在川、滇西部的横断地区打造世界级的大型水电站群落。等等„„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这些西部的经济增长率每年高于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建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什么呢?——发展西部经济,使东、西部人民共同富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课题。

学习新课:

活动一:百鸟争鸣(合作探究)

学生先看教材P93第一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1、 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各是什么?

2、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种分配制度?(结合基本经济制度思考)

3、 这种分配原则会导致贫富分化吗?为什么?

4、 为了避免贫富化化你有何建议?

(第1题每生必须完成,

2、

3、4题至少选一题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的分配原则是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

1 原则,其中“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指劳动,尤其是劳动的贡献,而不是“劳动力”。之所以要坚持这种分配制度是因为这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而且符合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教师在此简述所有制与分配方式的关系)

单从目前的分配原则来看,是可能导致贫富分化的。因为这种以“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个人的收入与个人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及财产占有的多少直接相关。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必须防止贫富分化,措施:①免除农业税;②加强社会福利保障体制(20007年重庆市部分困难农民可享受低保;③发扬民族精神,提倡无私奉献;④大力发展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等;⑤为防止地区差的扩大,加大力度进行西部开发。

刚才我们提到了共同富裕,那么,我们该怎么理解共同富裕?怎么实现共同富裕呢?

活动二:鹤立鸡群

学生自学教材P93—P94两个自然段,独立思考以下问题。比一比,谁更出色。

1、 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2、 共同富裕是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为什么?

3、 在我国共同富裕在不同的阶段分别有哪些内容?你能据此举例吗? 学生充分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它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因为后两者是典型的平均主义,它会极大打击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其结果会导至“共同贫穷”。

共同富裕的内容分两个阶段。P94第二自然段。

举例:如上海三航希望小学、宁波希望小学、上海中学等等。 教师小结、过渡。

“共同富裕”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规定,另一方面又极大地刺激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我国“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活动三:凤凰涅盤

学生看教材P94下面的两幅图及下面的一小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问题:

1、四个“尊重”的内容;

2、理解四个“尊重”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两幅图片的观察,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教育工作者或科技工作者,是最想说的是什么?交流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再谈谈你有何感悟。看谁感悟最深,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在学生充分谈感悟后,教师小结: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党和国家站在时代的高度确立“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而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就是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按贡献参与分配,所以,今天的同学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努力学习,树立“四个尊重”的思想意识,成长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那么,你对自己的今天和明天有何打算呢?

活动四:刍鹰探月

教师: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老师把这节课的四个活动都以“鸟”命名,

2 因为,在老师眼里,你们是一群羽翼未丰的小小鸟,今天尚且飞不高。要想高飞,今天必须刻苦努力,学好本领,明天我们才能上九天揽月,一展雄风!下面请同学们畅谈今天对学习的安排及对明天的憧憬。

教师总结:今天的天气虽然有些寒冷,可我们的热血在心中沸腾,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我们生长在时代的春天,让我们踏着春的脚步,一展刍鹰的翅膀,翱翔长空。 [板书设计]: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活动一:百鸟争鸣

1、 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是什么?

2、 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种分配制度?

3、 这种分配制度会导致贫富分化吗?为什么?

4、 为避免贫富分化,你有何建议? 活动二:鹤立鸡群

1、 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2、 共同富裕是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为什么?

3、 在我国,共同富裕的阶段和内容? 活动三:凤凰涅盤

1、 四个“尊重”的内容

2、 理解四个“尊重”与“„„迸发”和“„„涌流”的关系。 活动四:刍鹰探月

3、 落脚点

(四)教学反思

1、备课时备“学生”,是这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提一些学生身边的问题,突破教材的局限,使课本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渗透,能使学生较全面的认识“共同富裕”。重视学情,备好学情,用好学情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充分挖掘教材才能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是仅仅把教材完成,还是以教材为依托完成课程目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与过去教学大纲的本质区别,所以我们必须站在新课标的角度挖掘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辅助材料(名人名言、插图及小字部分材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

3 果。

3、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不盲目备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4、成功地进行了师生的角色转换,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同时,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认识,指导学生的今后行为。在老师的牵引点拨下,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5、讲练结合,利用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理解新知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些解题的技巧。

6、本课中存在的不足是:老师还是讲得太多了,学生的讨论交流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上一篇:精准教学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行业发展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