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单元教学设计

2022-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育课单元教学设计

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大小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为了达到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目标,经过笔者与同事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出了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教学中大小单元设计的教学模式。

一、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

将必修的一些技术性强、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大单元,即一个教学板块,这个教学板块在连续的课时中出现,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知识的难易程度安排课时的多少。例如篮球的传接球学习:在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时,将这个内容设计成一个教学板块,即大单元。在这个教学单元中,利用连续的八个课时,从简单易学的原地各种传接球开始,到比较复杂的各种行进间传接球进行逐步地讲解、练习、复习、巩固、提高,最后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篮球运动中传接球的各种基本技术,提高篮球运动中的传接球技能,了解篮球传接球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

二、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大单元设计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动作技能形成理论,即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过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过程。一个动作的形成,只有经过不间断地、反复地进行强化练习动作技术和技能,才能通过以上几个过程使动作技能达到动力定型,及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如果人为地断开学习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动作就很难形成自动化或形成自动化的时间会较长,这样不利于学习好技术。大单元教学设计正好遵循了动作技能形成过程的科学理论,有利于在短时间里动作技能的自动化过程的形成。

三、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小单元教学设计方法

小单元设计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简单易学、技术性不强的身体活动方法。小单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以促进中专学生健康水平和提高中专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身体素质练习。例如:一些提高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的身体练习方法,一些健康有益的体育游戏、一些小型球类、一些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大单元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或中间部分,加入一些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简单易学的练习内容,从而为更好地学习大单元教学内容打好身体基础。

四、大小单元设计的内容

1. 大单元设计的内容

田径:跨栏跑、急行跳远、三级跳远、跳高、铅球、标枪。

球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

体操:队列队形、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韵律操。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

2.小单元设计的内容

基本身体素质(速度素质练习、耐力素质练习、力量素质练习、灵敏素质练习、柔韧素质练习)、体育游戏、小型球类、各种地方和校本教材内容。

五、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大小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每学期完成四到五个大单元教学内容和多个小单元教学内容(小单元教学内容可以重复出现)。下面是中专(甘肃省临夏州农业学校)学生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大小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第一周上两节基本的体育理论课。第二至五周的大单元教学是蹲踞式跳远。在蹲踞式跳远大单元的教学中,从腾空步开始,系统地学习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同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蹲踞式跳远的能力,使学生的蹲踞式跳远技术达到自动化过程。同时,利用每次课的后半部分,进行以提高下肢弹跳能力为主的力量和灵敏素质练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好蹲踞式跳远做好力量准备。第六至九周的大单元教学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在这个大单元中,将从熟悉排球球性开始,由易到难地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技术,为系统地学习排球运动的各项技术打好技术基础。同时,在小单元教学中,主要利用准备活动和课的后半部分,做一些体育游戏和灵敏、力量等素质练习,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参与排球运动而拓开身体和技术上的宽度,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在期中考试过后,大单元教学中主要以技巧的前、后滚翻和篮球运动的传接球为教学的重点,同时,在小单元教学中利用种种手段和内容,掌握篮球运动中传接球的基本技术,提高滚翻能力和篮球运动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

六、结语

通过大小单元的实践教学,发现中专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教学设计,而且与接受体育课其他教学形式的同年级学生相比无论是表现技术技能的技评测试成绩,还是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的达标测试成绩,接受体育课大小单元教学设计模式的中专生班级的学生成绩均好于其他班级的学生。

经过本人对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大小单元教学设计模式的理论分析和实践上的实验研究,认为,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运用大小单元教学设计,能够很好地完成“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教学要全面促进中专生的健康水平、提高中专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中专生终身体育的理念和向中专生传授体育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双重目标,非常适合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大纲(试行)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王步标,华明,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甘肃省临夏中学 731100)

(甘肃省临夏州农业学校 731100)

作者:周小平

第2篇:体育教学单元的内涵及意义

一、讨论体育教学单元的必要性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案例研析”栏目,前面几期围绕体育教学单元问题分别讨论了“体育教学单元计划的合理性”、基于“技术、体能、运用”三维视角的单元构建、“单元计划设计中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性”、“单元构建时运动特性的理解与思考”。概括而言,前四期讨论重点放在了如何构建单元方面。关于为何要重视单元构建,则尚未专门讨论。讨论体育教学单元问题时,从“如何”与“为何”的关系来看,二者缺一不可。“如何”更关注实际操作层面,“为何”更关注理论支撑层面。为何要重视体育教学单元的构建,包括两个问题:其一,“体育教学单元”的内涵;其二,体育教学单元构建的意义。

讨论“为何要重视单元构建”并非新话题。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顾渊彦教授等都对此曾提及 [1-3]。毛振明教授认为,研究体育教学单元的必要性有4点,分别是: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与单元有关;“什么是单元”不明;教学评价以“课”为准而不是以单元为准“制造”了面面俱到的“表演课”;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需要。至于单元的内涵和研究意义,他认为“单元是一个教材的基本单位,又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还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集合体,更是一个教学模式的载体,所以教学单元的研究,纵向上,向上与课程设置、教学思想的研究有关,向下与教学方法、教学阶段的研究有关;横向上,与教学目标、教材研究、教学评价有关。特别是在教学模式研究中,它实际上就是教学单元过程标准化的问题”[1]。顾渊彦教授強调,“单元是课的上位概念”,并从单元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内涵。他认为,单元有四个特征[2]:相对独立性(一个单元出现不同教材应不可分割、互补)、整体性(如,整体技术)、连续性(课连续排列)、阶段性(某个项目不同学年、不同学段的排列)。关于探索体育教学单元构建的意义,他认为有三点[3]:第一,它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保障;第二,它是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第三,它是备课的基本途径。概括而言,两位学者对单元内涵的认识虽然有所不同,但他们皆认为体育教学单元为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节点。

体育教学单元研究方面,除了上述两位学者的代表性观点之外,亦有很多学者关注该问题。截止2016年12月,仅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就有107篇“篇名”中含有“单元”一词的文章,该杂志自1998年以来还曾数次开设围绕体育教学单元问题的专题讨论。回顾我国之前围绕体育教学单元的研究,既有理论依据的探索,也有实践案例的尝试与剖析。然而,从我国体育教学的现实状况来看,现实中的体育教学单元仍普遍处于有名无实的境况。如果对其症结所在追根溯源,也可说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内涵及意义认识不足所致。2001年试行(2011年正式实施)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之前实施了几十年的体育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管理等方面皆发生了巨大变革。国家主要在课程标准文本中对内容领域分学习水平进行规定。在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下,具体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教材的选择加工交给了地方和学校。相比大纲时代,一线教师更加自主。然而,在课程标准试行、实施过程中则事与愿违,如,出现了没有了以前体育教学大纲的束缚“反而不知道教什么了”的问题,也出现了“科学放羊”、“淡化运动技术教学”等争论。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多种原因,与没有了以前体育教学大纲分年级针对各个项目的详细规定有关,也与不清楚把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切实落实为什么样的具体课程内容有关。只是,从学理上剖析,会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实质上是我们对体育课程内容的内涵及意义认识不足所致。

二、体育教学单元的实质

清晰体育教学单元的内涵,实际上是清晰其在体育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即,清晰体育教学单元对应的是构成体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内容—教材—方法—评价”的哪个方面。换成更口语化的表述方式,有必要明确,在“为了什么教(学)”、“教(学)什么”、“用什么教(学)”、“如何教(学)”、“教(学)得怎样”这几个体育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追问中,构建体育教学单元时,最主要应追问什么。显然,体育教学单元对应的是“内容”或“教(学)什么”。因为,体育课程内容由年度(学期)体育教学计划(进度)中排列的一个个单元呈现。可见,探讨体育教学单元问题,实质上是探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问题或“教(学)什么”的问题。

此外,所有学科课程教育的有效实施本应遵从的逻辑是:首先,明确本学科的目标(应发展学生何种能力);其次,把该学科的目标具体化为一个个知识点,进而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而构建有效传承知识点的方式、方法;最后,为了确认并改善教学效果而进行评价。如,物理学科,如果把中学物理学科的目标设定为“理解并掌握物质结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方面的科学原理”,该目标具体化为“质量”“密度”“浮力”“引力”“位移”“速度”等一个个知识点(内容),为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原理,会采用皮球、木块等排水的实验(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杠杆原理,会通过撬棍、筷子、天平等不同具体事例(教材)呈现给学生。物理学科中“质量”、“密度”、“浮力”一个个知识点,就是一个个单元,由此组成物理学科的内容体系,皮球、木块等排水实验,撬棍、筷子、天平等不同具体例子则是传承知识点(呈现课程内容)的载体,也就是教材。

反观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性质定位方面观点多样,有“体质论”与“三基论”,还有“快乐体育论”、“运动技术健身论”、“健康教育论”等。由于体育课程性质定位不同,构建的体育课程内容(单元)就不同。如“体质论”者会以运动处方的思路设计体育教学单元,如“如何锻炼心肺能力”单元、“如何有效减腹”单元;而“三基论”者会以运动项目的方式设计体育教学单元,如“快速跑”单元、“耐久跑”单元、“排球”单元等。此种定位与上述的物理学科的“理解并掌握物质结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方面的科学原理”学科规定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对学科本身的属性理解不同。其原因在于物理学科追求的是稳定的学科内在规律性,体育学科却是不稳定地探寻规律的过程。虽然这样的过程可以理解,但却造成内容本身的不确定性。可见,课程性质的定位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配置,逻辑关系上,先定位课程性质,接着考虑设定课程(教学)内容,最后选择与加工教材。

可以说,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学科应该发展的能力处于战略性地位,体育课程内容——体育教学单元则处于具体战术地位。课程标准时代倡导“目标决定内容”,即基于对体育课程的定位设定课程内容,这种提法符合学科课程体系应遵从的逻辑。然而,课程内容设计(单元排列)出现问题,如果是因为体育课程本身的定位存在缺陷,应当如何解决?值得深思。

另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与体育教材混淆是一个主要原因。“篮球”单元既是在“教篮球”又是在“用篮球教”;“前滚翻”单元,既是在“教前滚翻”,又是在“用前滚翻教”……二者混淆,除了概念界定方面的问题,对体育教学实践有什么影响?笔者认为是有严重影响。内容与教材混淆,即如果不清楚体育是教什么的学科,将导致“将无法区分体育课上体育教师教的篮球、游泳,与学生校外兴趣班(或夏令营)教练教的篮球、游泳有何不同,将无法找到体育课上为何教前滚翻、武术的确凿理由,将无法找到从现有几千个运动项目中精选出哪些项目的依据,将无法说清楚设置体育课程的学理依据”[4]。

如前所述,讨论体育教学单元问题实质上是讨论体育课程内容(“教(学)什么”)的问题。从体育课程体系的逻辑顺序来看,体育课程性质定位上的不同,决定了体育课程内容(单元)设置的不同;教学设计时,设计体育课程内容在前,加工体育教材在后,体育课程内容是贯穿体育教材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试论体育教学单元的划分[J].中国学校体育,1998(1):62-64.

[2]顾渊彦,史曙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2006(2):13-14.

[3]顾渊彦.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单元构建——对教学单元界定的商榷[J].体育教学,2006(5):16-18.

[3]王水泉.运动文化论的源流[J].体育科学,2014(12):79-84.

作者:王水泉

第3篇: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实施

研讨背景:大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从优化教材结构和通盘设计着手,宏观审视一个教材完整的贯穿过程,发现教材之间、教学之间相互关系和互为补充的内在关联,运用系统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沟通教材之间的练习,超越常规课和小单元设计,使每个单元不光有教学“点”的设计,还有教学重点“面”的设计,更有贯穿学期、年级、水平或学段的大单元“线”的设计(潘建芬:《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当前提出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基于现行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指向学科育人的价值,但大单元教学的内涵、设计大单元教学的结构框架和内部结构及课时如何分配等仍困惑着体育教师。基于此,本期话题研讨针对当前体育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探讨,集思广益,以便为体育教师设计大单元教学提供参考。

话题1:您认为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多少课时合理,为什么?

大单元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理解:一是同一类项目为一个单元,如田径类把走、跑、跳、投的项目整合为一个单元实现田径教学的一体化;二是把各学段的同类项目都纳入一个单元,如将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快速跑纳入一个单元,作为一个大单元,这样,能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制订单元教学设计上,要根据整合的大单元内容,同时,结合学情和教学实际,依据现行课程标准,制订合理的大单元计划。

——内蒙古常德玉

大单元教学课时数的确定以现行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根据不同学段、不同项目的特点及评价要求,可分为12~18个课时,个别可达到24个课时。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其从掌握到运用需要一定时间,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全面考虑,闭环设计,技能内化,从而为终身体育夯实基础。

——安徽杨斌、辽宁于殿民

大单元教学是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需求,构建大任务、大情境与大环境的学习计划,既体现了知识、技能与技术在前后衔接上的连贯性,又注重知识、技能与技术横向的拓展,打破了当前从技术动作层面构建单元计划的薄弱点。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的实际情况,以不低于18个课时为宜,以便较为全面地构建内容体系。

——四川黄烈鹏、安徽李厚余

大单元教学是按照某种标准,将同一类别内容以较大结构规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践。大单元教学从优化教材结构着手,运用系统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贯通教材之间的联系,使每个单元不再是点滴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链”与“知识块”。通常意义上的大单元教学实质上是指同一教材或运动项目课时数较多的连续排列的“内容单元”。大单元教学一般要大于等于12个课时,因为大单元一般是由3个以上的技术动作组成的,而一个技术动作的形成需要练习过程和时间积累。连续技术动作要想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就更需要时间保障,一个动作技术的课时一般为4~6课时,那么3个以上的技术动作就需要12个课时以上。

——上海吕祥文、江苏唐国瑞

大单元教学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为学生设计整体性的体育课。大单元教学是跨项目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是从单一技能教学发展到多种运动能力教学体系构建。

——江苏朱云笙

大单元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从以前的小单元教学中解放出来,增加教学时间,细化教学内容,把“学练赛”融合起来进行,让学生既掌握该项目的技术动作、规则规范,又能运用该项目进行比赛和锻炼,符合使学生掌握1~2项运动项目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能力,除了在内容选择和大单元教学课次安排上进行合理设计外,更重要的是要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学有所获,并有针对性地提升专项运动能力,最终提高综合能力。

——安徽周新

大单元教学是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设计,依据现行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阶段的教学组织设计形式。

——甘肃张永璟

大单元教学是为技能应用和比赛所服务的,使教师真正地从教授技术向教授能力方向转变。大单元教学的课时数要看具体内容,如球类建议18个课时,以学期为主题,强调技能的应用与发展。

——浙江赵辰

大单元教学更加突出从某个运动项目整体的角度出发,统筹分配教学,将整個运动项目水平段、时间段按照运动的整体结构安排在一起,可以将“学、练、赛”贯彻其中,重在运动整体性的体验与收获。大单元教学计划的课时安排不应是机械地以多少时间划分,而应是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不断修正、不断改进的过程安排。大单元教学和一体化一脉相承,重在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但也要求一节课中要有更周密的安排,更多地以“教会、勤练、常赛”契合课堂的结构。

——江苏林通

大单元教学,即围绕某主题学习任务开展,以学科大概念深化理解为目标,按照体育学科特点及运动规律发展过程的逻辑推进,由各环节不同性质学习活动的小单元组成的大单元教学模式。通常以10~15个课时为1个大单元。

——安徽左兆兵、安徽夏国峰

话题1小结:大单元教学指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广阔的视野,把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与整合,在教学内容上打破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重新构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实际的新知识与技能体系,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高效、避免知识重复教学的一种新教学思想和授课方式。通常意义上的大单元教学实质上是指同一教材或运动项目课时数较多的连续排列的“内容单元”。大单元教学一般要大于等于12个课时,因为大单元一般由3个以上的动作技术组成,而单个技术动作的形成需要练习过程和时间积累,连续的技术动作要想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就更需要时间保障,单个技术动作的课时一般为4~6课时,3个以上的技术动作就需要12个课时以上。

——吉林曲艺

话题2:制订大单元教学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大单元教学应该遵循整体性、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体育学科技术的整体性要求,学生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大单元教学应尊重学生学习规律与逻辑,具有合理性。大单元并不是要体现“大”,而应立足整体性,以大单元、大概念为视角梳理相关内容,形成有意义关联的结构化的运动技能整体。大单元教学的内容体系建构更加合理,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

——浙江项金忠

1.方向性原则。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合理性原则。大单元教学在设计时应多方论证、周密考虑。3.整体性原则。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应作整体设计,既要考虑各方面的教育功能,又要考虑整体效应。4.主体性原则。应以人为本,充分树立人的主体意识,深化主体观念。大单元计划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情为学生设计具体项目技术的准确学练方法,并且对相关运动技术进行逐步规范,使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技能后,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提高参与运动的兴趣。5.规律性原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进行大单元内容的学习。6.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学校、地区的特征设计大单元教学内容,避免学习内容过于繁杂,出现“教师教不完,学生学不完”的现象。

——辽宁于殿民、江苏朱云笙、

安徽杨斌

1.整体性原则。帮助学生建构多维度的视角,促进学生以主体身份感受学习内容。2.任务性原则。当单元学习目标转化为比较聚焦的学科学习任务或情境任务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3.逆向设计原则。要能够确定预期学习成果,确定合适的评价方案,进而有效设计教学内容。

——江苏唐国瑞、云南黄顺明

大单元教学应遵循整合性原则、迁移性原则、贯通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即按照学科内容进行“单元”归类,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把相关联的知识上挂下联,以“大学科”予以围拢归整。迁移性原则,即跨越学科、学期、学年的界限,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迁移,实现知识教学的有序性、整体性、完整性。贯通性原则,即“弹钢琴”,把教学计划和规划当成一首完整的曲子弹奏,在教学流程上,要求教师先“消化”知识,再重新编程,把“营养”反刍给学生,然后经过学生“自主消化”,转化成能力和成果。

——安徽韩彤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的传授要以一定的结构来凸显,使课程内容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体现体育学习的价值。而大单元教学,正好是符合这种“内在引线”的一种教学形式。大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除选取运动技能外,应尽可能地实现组合技术动作、局部配合及游戏、比赛与有价值的探究活动等的有机整合。

——江苏朱伟力

应遵循多样性原则(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系统性原则(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灵活性原则(组织方法更加灵活)、针对性原则(教学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原则(教学过程的评价更有具合理性)。

——上海吕祥文

话题2小结:大单元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应针对体育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作整体设计,既要考虑各方面的教育功能, 又要考虑整体效应。2.循序渐进性原则。立足体育学科技术的整体性要求,高位统领,学生的学及发展要呈现螺旋式上升。3.学段总体观念原则。既为相应水平段技能内容的熟練运用、健康知识的掌握指导生活学习,也为后续水平段的学习打好基础。4.分层教学原则。大单元教学因其“大”而任务繁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5.方向性原则。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6.科学性原则。大单元教学在设计时,应上下论证学期计划,周密考虑水平段教学的一致性。7.主体性原则。以人为本, 树立人的主体意识,深化主体观念。8.遵循安全第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课内练习、课外补充、以赛促练的一体化发展。

——安徽金文波

话题3:体育学科的大单元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其结构框架如何体现?请结合教学案例谈谈每个部分重点关注什么?

在大单元教学中,其核心是“展示教育”。“展示”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大单元教学的支撑。“预习展示课”环节中,“导学案”是教与学的抓手,起到学习的“导引”作用。大单元教学在“自主”学习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先让学生达到掌握70%~80%的目标,并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要求每名成员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提升展示课”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追问、质疑,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拓展更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提升”的目的。“巩固展示课”则追求知识的“再生成”,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让有创意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独到思维见解,通过学生“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和巩固的“目的”。

——安徽罗传伟

大单元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学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学习运动能力、技能学习的迁移能力、技能学习的实践能力等。

——浙江项金忠

体育大单元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单元设计指导思想、单元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组织形式、学练法、评价手段、小结反思。

——安徽杨斌

当前的课堂教学应该逐渐从单个动作的学习向动作组合的运用上转变,大单元教学需重点关注技术动作间的关联。如,篮球大单元教学内容,包括篮球的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2~3个课时即可);技术维度,各种方式的运球(原地、行进间、变向、转身、急停急起等)、各种方式的传接球(双手胸前、单手、击地等)、投篮(双手胸前、三步上篮、跳投等)、各种步法(划步、碎布、交叉步等);体能维度,体能练习可结合步法及持球的素质练习。

——江苏欧园明、浙江杨文燕

大单元教学要有单元主题、设计意图、相关项目技术动作的选择、学情分析、场地器材情况分析等。以小学投掷为例,一年级可以设计单手投掷轻物、投掷纸飞机或纸团、扔沙包等,同时要有考核(投掷远度,动作技评);二年级可以逐步增加动作难度和物品重量;三四年级可以投掷垒球等;五六年级可以融入篮球的单手肩上传球、足球的守门员抛球门球技术等。

——江苏朱云笙、甘肃王宗社

大单元教学主要有该单元教学的项目特征分析、单元目标、学情分析,学练策略、单元重难点、评价标准、场地安排、安全措施等。

——山东汪延、广东王晓龙

在大单元教学体系下,每节课的教案拿出来对比,横向和纵向都应是层层递进的,以水平三篮球为例,运球+传球动作方法→多种形式传接球+双手胸前投篮练习方法→运球+传接球+投篮的运用方法。

——浙江方

话题3小结:1.包括常见的单元计划必备元素(针对教学内容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课时数、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建议、评价标准),课时设计(内容设计、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或教学过程、安全密度场地、课外锻炼作业、课后反思评价体系等)。2.一个单元包含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教得如何,包含理论、技能、体能、运用与评价等,这样单元设计才能更完整、指向更明确。3.大单元教学的课时设计中,应包含理论、技能、体能、运用与评价,根据教材、学生、内容特点安排大单元教学内容,重点关注其增强体质的实效。在实践中,体育教师可以尝试采取“学、练、赛”一体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赛、赛中学,实现对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培育。

——山东罗兆杰

话题4:如何连接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部结构,应注意哪些事项?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部结构连接,要遵循“学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理念。这里的“学会”是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等方法,让学生既明白技术动作规范,又知道在比赛中如何运用。“勤练”是指根据技术在比赛中应用的要求,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比赛,让学生感受技术动作运用的时机和作用。“常赛”是指在练习之后,通过“变通”规则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的环境中“享受乐趣”,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观察和决断能力。

——甘肃达世荣、浙江赵明

体育大单元教学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课程目标是核心,由横向的三维目标(知识、体能、运用);纵向的学段目标和结构内容目标构成、课程内容是基础,由体育基础理论和体育技术技能构成;课程实施是途径,由课程实施主体、实施途径、环境和实施效果构成;课程评价是整堂课程的监督反馈,由过程评价、效果评价等构成。如一堂引体向上课既要合理设计,运动量和强度刚刚好,达到训练目标要求,又要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每一名学生的状况,及时进行小组评价,真正体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精髓与意图。

——广东王晓龙

结构化课堂教学的变革和以学为本的学教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教师要重视课程结构的连贯性,要以生为本。基于大单元教学的一堂课,应该有30%甚至更多的时间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其实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也学习了新知识。

——浙江项金忠

按照大单元的分类方式,其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学的方式与次序、练的形式与内容、赛的表征与结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步骤。但在该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因材施教,教的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是否匹配,教的内容本身是否存在冲突,教的内容与本校的场地器材是否匹配。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从动作结构、练习方式、比赛形式等方面进行考虑和分类。

——江苏朱云笙

“学、练、赛”是形成运动能力不可或缺的方式,大单元教学也要经历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巩固并形成运动能力3个递进的过程。大单元教学的课时设计中,应包含理论、技能、体能、运用与评价。这是小单元因为时间问题不能逐一解决的。在大单元教学中,将小单元教学出现的重要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体的编排,组成一个知识整体或价值整体,从而进入深度学习,达到充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学习的意义,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目的。

——山东罗兆杰、安徽金文波

结合学校教育特点,运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大单元教学,以排球教学为例,应根据能力的形成、素養的提高和热情的参与者所具备的要求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排球的基础知识、理论、技术、战术、裁判规则、保健康复措施以及不同角色所具备的素质要求等。其次,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开始技术技能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可以通过修改规则、降低难度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获得成就感,直至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所需的技术,理解并在活动中合理运用战术。注意事项如下:1.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的同时,在运动教育的角色转换中关注学生的主动探索、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体育文化氛围。2.要关注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指导学生终身热爱体育,不仅要在锻炼体力、塑造人格及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而且要让学生体会各种运动的乐趣。3.充分体现运动教育模式中的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通过举行以体育为核心的报告会、沙龙、书法、绘画、摄影、墙报、表演、广播和媒体宣传报道等活动,多方位地展示体育文化,以达成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目的。5.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构建一个内容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使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安徽罗传伟

1.课时目标的连贯性、连续性、渐进性连接让教学设计一体化、有机化、科学化;2.课时内容进阶化衔接,细化、优化链接;3.以体能发展和评价反馈效果为线索串连。注意事项:忌形式化、标题化、一统化,重实效、重“二全”、重渗透,强育人。

——安徽杨斌

一个单元里的课型应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考核课。一个技术教完了,还应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运动能力、运用能力、评价能力等。教学不是教完技术、战术就结束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的课时设计里,准备部分2min,开始部分8min、结束部分5min,还有课课练、队形组织这些是必备内容,一节45min的课被拆分为多个部分。大单元教学的课时设计需要打破这种传统模式,突出课时教学特点,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学就重点学、练就重点练、赛就重点赛,一节课虽不能面面俱到,但是下一节课可以衔接,这是大单元教学的意义所在。

——江苏付新星、江苏陈玲

大单元教学是为“勤练、常赛”做基本的时间保障,若能通过大单元教学,让学生喜爱上某一项运动,并能在课外产生兴趣,便是最大的成功。因此,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尤为重要,一个赛事能够带动一批学生,一个赛事能够带动一个学校的体育文化,使学生真正地乐在其中。我认为运动项目比赛、课外活动赛事的开展能够为大单元教学提供活力,其能够有效促进大单元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江苏李国虎

话题4小结:连接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部结构要以“一体化”理念为指导,以“学练赛”为主线设计,同时,要根据不同学段和学情特点进行有机调整和整合,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需要注意2点:1.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考虑,根据不同学情进行因材施教;2.各项因素要考量,如场地器材、教师能力、学校管理、地域差异等。

——浙江孟凡东

作者:读者QQ群

第4篇:初中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篇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为基本理念,以“对话式”主体教学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塑造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个性品质。运用“对话"探究式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特色,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与教材选择:

我所上课的年级是五四制的初二1、6班的36名女生,她们的特点是个体差异较大,年龄偏小,柔韧性发展较快,把技巧作为主教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技巧是初中阶段的主教材,但越来越不被师生关注,为改变轻技术重形式的个别教学现象,把技巧中的“成桥”作为本课主教材。激发学生对技巧运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身体姿态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技巧的自信心。用课课练(仰卧起坐),来强化学生的腹肌训练,加强学生练习技巧的基本功,提高学生对中考体育的重视程度。实现体育课的延伸,把学校、家庭、社会体育有机结合剑一起,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学习与活动,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实现主体性教学的三个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对技巧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自练、主动参与的态度。

2.、学习“成桥”的基本动作方法,使95%以上的学生在保护下完成动作,70%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姿态,养成锻炼的习惯。

3.、通过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体验运动乐趣,通过各种展示增强对技巧学习的自信心。

课的结构与教法:

结构:队形变换──创编韵律操作业展示──自主专项准备活动──学习“成桥”的基本造型──创造性学习──展示沙龙──课课练──愉悦收心。

1、队形变换:教师利用音乐伴奏,组织指导学生散开练习,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上课中去。

2、创编韵律操作业展示:教师用留作业的形式督促学生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实现体育课的延伸,保证每天活动一小时,引导学生自主创编新动作。展示各自特色。师生共同参与,营造愉悦学习氛围。

3、自主专项准备活动:教师利用语言提示、积极参与帮助活动,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专项的压腿、压腰等准备活动,为基本部分学习做好准备,避免出现外伤。

4、学习“成桥"的基本造型:教师用语言导入,让学生理解“桥"概念,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推起成桥、互助抱腰下桥、保护下桥、独立完成下桥等几个环节,把“桥”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利用技能迁移激发学生进行“成桥"的尝试,在师生的保护帮助下努力完成,在巩固练习中独立完成,同时体现差异性,对完成结果不做强化要求。利用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创造性学习:为满足学生的求异心理,体现学生的差异,把学生带入自主交流的创造学习过程,让学生发挥其特色进行创造性体验。

6、展示沙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利用已有的技术进行自由组合,探究事物的内在联系,展示各自的特色。为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把展示分成集体展示和个性展示两部分。

7、课课练:为督促检查学生的课余练习情况和提高学生对中考体育加试的重视,把仰卧起坐作为课课练的内容,以竞赛的形式展示练习成果。

8、愉悦收心:教师利用舒缓的旋律让每组自编一组简单的放松动作,师生同动,以达到收心的目的。

场地器材:

初中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篇二

器材:大体操垫八块,小体操垫9块。录音机一台。场地:20米直径弧形场地一块。

单元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发展学生对运动(飞行)物体的时间感、空间感,以及其时空关系的判断能力。

2、进行软式排球的启蒙教学,让学生了解、认识什么是软式排球,知道软式排球的基本技术和锻炼方法、游戏以及简单比赛的组织方法和规则。

二.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准备姿势及移动的技术,建立对飞行物体的时间感、空间感,以及其时空关系的判断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动作反应速度、灵活性和基本的运动能力。

2、学生初步掌握软式排球基础技术的各种练习方法,学会一些软式排球的游戏方法及简单比赛的组织方法和基本规则。

三.情感目标:

让学生了解锻炼身体的好处、体验到参加体育锻炼和参与软式排球运动的乐趣。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学习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教学安排:

课次课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

1软式排球的起源与发展了解软式排球的特点及其兴起与发展过程。通过激发兴趣,使学生有想“试试”的欲望。

2准备姿势及移动能够掌握3种基本的准备姿势,能灵活的完成并步、滑步、交叉步、跨步、跨跳步和跑步。重点:准备姿势的重心控制。难点:移动后的制动。

3了解、熟悉球性初步掌握垫球。能用不同部位,尝试连续垫球;双手垫球部位准确,能连续垫多个。重点:了解垫球动作。难点:多种部位的垫球。

4正面双手垫球初步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方法,通过游戏发展学生在移动中控制球的能力,体验软式排球运动的乐趣。重点:准确地击球部位和用力。难点:控制球的方向。

5专项体能练习(一)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协调性的培养。

6复习正面双手垫球进一步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方法,通过游戏发展学生在移动中控制球的能力,体验软式排球运动的乐趣。重点:准确地击球部位和用力。难点:控制球的方向。

第5篇: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一年级)

目标

掌握团身、直体前后、左右滚动的方法,体验滚翻运动乐趣,运动滚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发展柔韧,灵敏,协调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爱集体,尊重同伴,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课次

目标与要求

教法与措施

1

掌握团身、直体前后、左右滚动的方法,体验滚翻运动乐趣,运动滚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做完整示范使学生建立前后左右滚动的视觉定位。

用挂图,录像等媒体讲解前后,左右滚动的动作方法,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认识。

让学生示范,教师边讲动作要领,方法,边做保护示范,既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又教会学生保护方法

2

初步掌握前滚翻的方法,引发对滚活动的兴趣。

发展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和空间定位,定向的控制能力。

教师讲解前滚翻的方法,要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定势;

教师做1-2次完整示范,并强调滚翻的关键是“团(身)、推(手)、蹬(地)、抱(膝)”,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视觉认知,提高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连续前滚翻运动方法,体验滚翻运动乐趣。

教师示范讲解前滚翻(夹物)方法要领,使学生加深对动作理解。 学生示范,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连续前滚翻运动方法,体验滚翻运动乐趣。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学会欣赏别人和自我欣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做前后滚翻练习;

前滚翻时,在额下、两膝间、大腿与躯干间夹纱巾练习,目的是达到低头,膝并拢,团身的目的

5~6

启发积极参与学习横叉的动作方法,体验运动乐趣。

发展柔韧、协调素质,体验身体健康韵味,树立天天锻炼意识。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

教师讲解横、纵叉的动作要领与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横、纵叉的思维定位。 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让优秀学生演示,加深对横纵叉动作要领的理解和学会保护帮助的方法,引发学生想象、会学、到学会的愿望。

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 目标

学习各种方式快跑的游戏方法,养成良好的奔跑姿势。

掌握各种姿势起跑方法和跑的正确身体姿态,体验跑的乐趣。 发展灵敏、速度素质,增强基本活动能力。

亲自体验,主动实践,在实践中寻求自我发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现代社会意志品质。

课次

目标与要求

教法与措施

1

学习各种方式快跑的游戏方法,养成良好的奔跑姿势。 发展灵敏、速度素质,增强基本活动能力。

利用媒体优势,演示追逐跑,猎物跑的动作方法,使学生建立跑的视觉感知。 教师讲解各种跑的方法及快速跑的动作要求,建立学生快速跑动作的思维定势; 自由结伴,交流、切磋快速跑的动作技术,琢磨、体验跑的正确方法。

2

积极参与30米自然加速跑的学习,体验加速的学习,体验加速跑的感受,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等素质,促进身心正常发育。

教师讲解自然加速跑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然加速跑的正确思维认知; 利用媒体优势,演示自然加速跑完整动作,建立学生视觉认识,确立思维定势; 选优秀学生示范、表演,学生“我能行”,培养自信,勉励进取

3

掌握各种姿势起跑方法和跑的正确身体姿态,体验跑的乐趣。 发展灵活、敏捷等素质,提高奔跑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竞争,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用儿童语言、动作,讲解起跑方法,建立正确概念。

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起跑学练,在实践中获取本体感受,积累创新意识。

4

积极参与学习30米快速跑的方法,亲自体验,主动实践,在实践中寻求自我发展。

发展力量、灵敏等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奋力拼搏,敢于竞争的意志品质,塑与时俱进的社会新人。

教师讲解、示范快速跑的动作方法,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思维认知;

利用录像等媒体优势,演示30米快速跑的动作图像,建立学生视觉感知,促进正确技术的思维定势;

让优秀学生示范表演,增强自信,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 目标

初步学会攀登肋木手脚配合的动作方法,体味攀登运动感受,提高攀登技能。 积极参与学习爬越障碍的方法,提高爬越技能。

积极参与学习手脚并用爬垂直竿(绳)的方法,增强学习攀爬兴趣,提高攀爬技能。 发展力量、灵巧、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攀登能力,储备生活和运动潜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攀高,勇于攀登和自我调控的良好心理品质。

课次

目标与要求

教法与措施

1

初步学会攀登肋木手脚配合的动作方法,体味攀登运动感受,提高攀登技能。

发展力量、灵巧、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攀登能力,储备生活和运动潜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攀高,勇于攀登和自我调控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师做攀登肋木完整示范,建立学生对攀爬运动的认知。

讲解攀登肋木的目的、意义和攀登的方法和动作要领,增进学生攀登意识,掌握攀爬方法,提高攀登技能。 在低肋木上攀登; 同侧的脚攀登; 异侧手脚攀登;

同侧手和异侧脚上下攀登肋木; 相隔1要横木的攀登。

2

积极参与学习爬越障碍的方法,提高爬越技能。

发展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沉着、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

教师讲解爬越各种障碍的方法,并做示范,让学生明确实效、科学、安全的爬越方法,培养爬越能力。

介绍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学生的责任和安全感。

启发学生按自己的爬越方式做尝试性练习,对一些简便,实用,安全,具有创新性的爬越方式,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4

积极参与学习手脚并用爬垂直竿(绳)的方法,增强学习攀爬兴趣,提高攀爬技能。

发展上肢力量、协调等素质,促进身体健康成长。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不怕困难的品质。

教师先做1-2次示范,使学生建立攀爬垂直竿(绳)的动作方法的视觉认识;

利用媒体优势,如录像等,讲解爬垂直竿(绳)的动作要令,使学生加深对攀爬动作方法的认知。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进行尝试性练习,对一些较为实用、简便、完全的,具有创造性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教学前,必须充分做好器械准备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 目标

初步学习并脚跳和单脚交换跳的方法,体验跳跃乐趣。

初步学会原地并脚和单脚交换跳长绳的方法。 积极参与学习正面跳入和侧面跑出的跳绳方法。 发展弹跳力,协调性等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加强人际关系,提高社会意识。

课次

目标与要求

教法与措施

1

初步学习并脚跳和单脚交换跳的方法,体验跳跃乐趣。

发展弹跳力,协调性等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加强人际关系,提高社会意识。

教师示范音乐伴奏,烘托气氛,引发学生情趣,建立学生跳绳的视觉感知;

利用媒体慢镜头或定格演示摇――跳的动机方法,边演示边讲解,建立学生对跳绳的认知。 让学生体验,亲自感受跳和摇的节奏,大家评议,共同分析,寻求最佳的方法。

2

初步学会原地并脚和单脚交换跳长绳的方法。 发展学生弹跳、灵敏、协调素质和时空感觉。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表现能力,充分体现自己的才华,追求自我价值的个性与品质。

教师做完整示范,讲解跳绳的方法,使学生对入绳的动机、跳绳节奏和愉悦尽情的跳绳姿势,建立良好的思维认知。

分组体验摇跳节奏,实际感受跳绳乐趣,品味愉悦情由,热爱跳绳运动。

利用媒体演示跳长绳的生动画面,感染学习热情,确立跳绳动作的思维定势。

3~4

积极参与学习正面跳入和侧面跑出的跳绳方法。

发展学生弹跳、力量、耐力等素质和时空感受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品质。

教师做2-3次正面跑入、跑出的动作示范,建立学生视觉认知;

教师讲解跑入,跑出的最佳时机,并让学生反复做跑入,跑出的示范; 大家共议,引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采用计时,分组比赛等形式提高练习积极性。 教学中随时重视练习过程的观察与指导。

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 目标

积极参与学习单脚跳,双脚落脚的跳跃方法。

积极参与学习双脚连续跳台阶(台阶高20-30厘米)的动作方法,掌握跳跃方法,坚持课外经常锻炼。

发展灵巧、力量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跳跃运动的兴趣、爱好,养成经常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课次

目标与要求

教法与措施

1

积极参与学习单脚跳,双脚落脚的跳跃方法。

发展灵巧、力量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教师挑选优秀学生示范,并诱导全班同学原地跟优秀学生模仿做单、双脚跳,建立本体感觉,领悟跳的方法,引发学习兴趣。

2

积极参与学习双脚连续跳台阶(台阶高20-30厘米)的动作方法,掌握跳跃方法,坚持课外经常锻炼。

教师讲解动作方法要点,优秀学生演示,肯定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启发学生创想思维,激发创新热情。

3

积极学习,努力掌握跳跃动作,学会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 发展弹跳力、灵敏、力量等素质,提高健康水平。

教师讲解小兔、袋鼠、蛙跳的动作方法和它锻炼价值;使学生理解通过活动获得愉快的同时又增强身体健康,提高学习兴趣

4

积极参与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发展弹跳力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教师讲解示范立定跳远动作要领及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理念;

让优秀学生“我能行”做立定跳远表演,肯定成绩,鼓励上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积极学习跑几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地的动作方法,掌握锻炼方法,养成坚持经常锻炼习惯。 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树立强身健体意识。

教师讲解单跳双落的动作方法及要求,使建立正确跳远起跳落地的思维认知; 教师和优秀学生做1-2次示范,树立学生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

6

掌握正面助跑单脚起跳蹲踞跳高的动作方法,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发展弹跳、力量、协调等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教师讲解,蹲踞跳高的动作方法要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认识;

利用媒体优势,定格重点提示起跳动作要点和起跳刹那的身体姿势,加深对起跳动作理解。 思考:该动作和立定跳远的起跳有何不同? 自学:仔细观察,认真模仿,自学、自练。

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 目标

积极参与学习持轻物投远的方法,掌握锻炼身体的本领,强化参加体育活动意识。

掌握海绵球投准的动作方法,开拓参与运动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时空感、方位感和判断力,提高运动感知能力。

初步掌握对墙投掷小皮球的方法。学习原地投远的完整动作方法,提高投掷运动技能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协力合作的良好作风。

课次

目标与要求

教法与措施

1

积极参与学习持轻物投远的方法,掌握锻炼身体的本领,强化参加体育活动意识。 发展学生的时空感、方位感和判断力,提高运动感知能力。

教师示范持沙包掷远完整动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掷远概念; 观看示范动作的全过程,尤其是最后用力动作,领悟动作要领; 想想,练练,体会,实践,尽快学会。

2

掌握海绵球投准的动作方法,开拓参与运动的意识;体验时空、方位感受,开发目测判断能力。

发展力量、协调等素质,增强健康水平,享受运动乐趣。

教师边讲边示范掷准的动作方法,加深学生思维认知; 鼓励学生边看示范边模仿,建立本体感受;

自由结伴,自我体会,自我摸索,积极参与实践,教师点拨。

3

初步掌握对墙投掷小皮球的方法。 发展上肢力量,协调等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

教师示范,讲解对墙投掷小皮球的动作方法,边讲边示范,建立正确的投掷方法概念。 优秀学生做完整示范,培养学生自信,积极参与投掷活动; 分散模仿,教师点拨,关注学生的闪光点。

4

积极参与学习原地投远的完整动作方法,提高投掷运动技能。

发展学生的力量,协调等素质,增强自信心,展现自我,全面促进身心发展。

通过学习,学会获取现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方法,营造与时俱进的社会人才。

利用媒体优势,演示掷远比赛录像,确立视觉认知,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简介投掷方法和投远的相关因素(投掷姿势、出手角度和用力大小等)确立正确投远技术的思维定势;

优秀学生示范表演,树立自信心,追寻自我。

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 目标

掌握韵律操基本动作,抒发思想感情,增强相互交往、友好合作的文明习惯。 发展柔韧、协调、灵敏等素质,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和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 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正确身体姿态,丰富学习层面,增强艺术意识。

通过学习,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学习内容,热爱生活,好好学习的精神。

课次

目标与要求

教法与措施

1

掌握韵律操基本动作,抒发思想感情,增强相互交往、友好合作的文明习惯。 发展柔韧、协调、灵敏等素质,养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和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

在音乐的节奏中,教师做完整的韵律操示范,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分节边学边指导,鼓励自主学习,自我欣赏,自我表现,增强自信,提高表现能力。 2

通过学习,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丰富学习内容,热爱生活,好好学习的精神。

在音乐的节奏中,教师做完整的韵律操示范,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在群体活动中,做到动作舒展,大方,健美,充分抒发活力。

3

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正确身体姿态,丰富学习层面,增强艺术意识。 发展力量、协调素质,促进健美体态的形成,增强自我锻炼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交往,合作的高尚品质。

教师做模仿各种运动形象的简易舞蹈动作的示范,让学生尝试优美的舞姿和动作节奏,建立学生的感观认知。

教师讲解仿生舞蹈的特点、意义、价值和动作方法,建立学生的理性认知。明确仿生舞蹈的性质、风格,具有生动形象,韵律感强,富有一定感染力,他既能强身健体,又可以陶冶情操,抒发情感,增强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

4

继续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正确身体姿态,丰富学习层面,增强艺术意识。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交往,合作的高尚品质。

教师做模仿各种运动形象的简易舞蹈动作的示范,让学生尝试优美的舞姿和动作节奏,建立学生的感观认知。

在群体活动中,做到动作舒展,大方,健美,充分抒发活力。

体育课单元教学计划 目标

掌握走的基本动作和正确的走步方法:主要是脚部动作和走步的身体姿势。

掌握用前脚掌握掌沿窄道或直线大步走,小步走和快步走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走步姿势。 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表现自我的才能,确立自我欣赏的自信的思维定势 发展学生下肢关节、肌肉、韧带力量素质,提高走步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走步的习惯,形成走步的正确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

课次 目标与要求

教法与措施

1

掌握走的基本动作和正确的走步方法:主要是脚部动作和走步的身体姿势。 发展学生下肢关节、肌肉、韧带力量素质,提高走步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走步的习惯,形成走步的正确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

教师讲解、示范,并带领学生边体会边指导,建立学生本体感知;

结合学习的内容、形式,编成儿歌或顺口溜(两臂前后摆,脚要向前迈,脚跟先着地,脚掌蹬离地,抬头再挺胸,整体不能歪),或配音乐歌曲伴奏,使学生在优美、愉快、有节奏的旋律中学习。

2

进一步掌握走的正确方法,形成走的正确姿势,提高走的能力。

发展学生力量,耐力等素质,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勇于竞争的奋进精神。

利用录像,投影仪等媒体,展现正确走的风采; 出示图片,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请优秀学生直线走,师生讲评,肯定优点,鼓励上进,并提醒纠正常犯的动作。

3

掌握用前脚掌握掌沿窄道或直线大步走,小步走和快步走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走步姿势。 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表现自我的才能,确立自我欣赏的自信的思维定势。 通过学习,发展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师讲解,示范各种方式走步的异同点,建立学生思维认知。 挑选4位优秀学生做四种不同方式的走步示范,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师生共议各种不同方式走步的异同点,肯定示范者的优点。 自己琢磨,相互切磋正确的走步动作。

4

继续掌握用前脚掌握掌沿窄道或直线大步走,小步走和快步走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走步姿势。 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表现自我的才能,确立自我欣赏的自信的思维定势。

教师讲解,示范各种方式走步的异同点,建立学生思维认知。 自己琢磨,相互切磋正确的走步动作。

第6篇:体育单元教学计划

跳跃技术的基础知识。

1、 跳跃运动包括哪些项目?

2、 最早兴起的跳高姿势是什么姿势?

3、 跳远技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田 径

一、跑

通过学习途中跑和弯道跑,逐步掌握耐久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发展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等良好品质。

1: A、弓箭步走路20米×2 B:高抬腿跑10---15米×2

C:30---50米加速跑 D:游戏:听数找朋友。

2: A:学习站立式起跑。 B:变速跑:男1000米,女士800米跑。

3: A:学习站立式起跑, B:学习弯道跑技术。

4: A:50米×(2---4)次 B:越野跑1200---18000米。

5: A:圆周跳绳接力练习。 B :计时跑男1000米,女800米。

6:考核:男:1000米;女:800米。

一、 跳跃

通过各种练习基本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发展弹跳素质,提高跳跃能力。

1、A:学习蹲踞式跳远。

2、“腾空步”练习。

3:复习“腾空步”技术。

4:学测步点;蹲踞式跳远练习。

5:复习蹲踞式跳远。

6:考核:蹲踞式跳远。

三、投掷

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通过练习初步了解原地推铅球的动作要领;发展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

1、 学习原地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2、 原地对实心球。

3、A:双脚跳跃练习。 B:推铅球。

4、A:双人跳起移动练习。 B:推铅球练习。

5、考核:原地推铅球。

四、体操:支撑跳跃。

通过支撑跳跃动作的练习,主要提高支撑跳跃基本能力,掌握支撑跳跃的方法,学会保护与帮助,基本掌握屈腿腾越动作技术,发展踏跳能力。

1、 A:踏跳、推手练习。 B:单手推墙练习。

2、 A:跳上成蹲撑,向前挺身跳下。 B:蹲撑、抱腿、挺身跳。

3、 跳上成跪撑挺身跳下。

4、 A:复习(同上)。 B:助跑练习。

5、 屈腿腾越跳箱。

6、 复习(同上)

7、 考核:屈腿腾越跳箱。

五、篮球

学习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和单手肩上投篮球,进一步熟悉球性,提高控制球能力,掌握基本技术。通过各种移动步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灵敏素质;通过教学比赛,巩固已学基本技术。

1、 A:复习各种移动步法。 B:复习体前变向运球。 C:学习体前变向运球。

2、 A:复习先进间体前变向运球。 B:学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

3、 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 B:复习原地肩上传接球。

4、 A: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B:学习急起急停。

5、 A:学习跨步和转身。 B:复习急起和急停。

6、 A:复习跨步和转身。 B:综合练习。

7、 篮球教学比赛。

六、排球

巩固移动、传、垫球技术,改进正面下手发球技术。基本掌握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初步了解正面扣球技术。发展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

1、 A:复习移动。 B:复习传、接球。

2、 学习正面上手发球。

3、 复习正面上手发球。

4、 发、垫球练习。

5、 A:复习体侧垫球。 B:传、垫球比赛。

6、 学习原地正面扣球。

7、 复习原地正面扣球。

8、 排球教学比赛。

七、韵律操和舞蹈

学习第二套少年韵律体操,进一步提高节奏感和表现力。

1、复习少年韵律操1。

2、学习少年韵律操2第一段。

3、学习少年韵律操第二段。

4、A:复习少年韵律操

一、二段。 B:学习第三段。

5、复习少年韵律操(二)。

6、进行全套韵律操的总复习。

八、民族传统体育

1、 学习青年拳第一段1---5动。

2、 A:复习青年拳1---5动。 B:学习6---9动。

3、 A:复习青年拳1---9动。 B:学习班10---16动。

4、 A:集体复习青年拳1---13动。 B:学习14---17动。

5、 A:复习1---17动。 B:l学习18---20动。

6、 复习青年拳第一段。

7、 (同上)

形体训练

初步了解基本手位与基本步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发展协调性和团结合作精神,引导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1、 基本手位。

2、 基本脚位。

3、 综合形体训练。

4、 复习形体训练。

周次 课 次 教 学 内 容 周次 课次 教 学 内 容

一 1 跳跃技术基础知识 五 1

1、 学习站立式起跑;素质练习男:1000米、女:800米。

2、 复习少年韵律操(二)。

1、复习支撑跳跃的助跑、踏跳与推手。

2、复习少年韵律操(一) 2

1、 学习弯道跑技术;复习站立式。

2、 考核:屈腿腾越跳箱。

二 1

1、上成蹲撑接向前挺身跳下。

2、复习排球传、垫球技术及移动技术。 六 1

1、 学习蹲踞式跳远。

2、 复习移动及体前变向运球。

1、学习正面上手发球。

2、学习少年韵律操2第一段。 2

1、 发、垫球练习。

2、 复习体前变向运球,学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

三 1

1、上成跪撑跪跪跳下。

2、复习正面上手发球。 七 1

1、 腾空步练习。

2、 形体训练:基本手位练习。

1、 复习跳上成跪撑跪跳下。

2、 学习少年韵律操2第二段。 2

1、 形体训练:基本脚位。

2、 复习原地单手肩上传、接球,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四 1

1、 屈腿腾越横箱。

2、 复习少年韵律操2第

一、二段。 八 1

1、 助跑腾空步练习。

2、 复习体侧垫球;传垫球比赛。

1、 各种跑的练习。

2、学习少年韵律操2第三段。 2

1、 测量步点;蹲踞式跳远练习。

2、 复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学习急起急停。

高密市初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周次 课 次 教 学 内 容 周次 课次 教 学 内 容

九 1

1、 蹲踞式跳远跳过一定高度的横杆。

2、 学习原地正面扣球。 十三 1

1、考核:原地侧向推铅球。

2、复习青年拳1---13动。

1、 考核:蹲踞式跳远。

2、 学习跨步和转身;复习急起急停。 2

1、计时跑:男1000米、女800米。

2、复习少年韵律操2的难点动作。

十 1

1、 学习原地推铅球。

2、 复习跨步和转身。(篮球) 十四 1

1、学习青年拳14---17动。

2、复习形体训练。

1、 原地对推实心球。

2、 学习青年拳第一段1---5动。 2

1、复习少年韵律操2。

2、复习青年拳1---17动;

十一 1

1、 复习原地正面扣球。

2、 复习形体训练。 十五 1

1、考核:男1000米、女800米

2、学习青年拳18---20动。

1、 双人双脚跳跃练习;原地推铅球。

2、 考核:排球。 2

1、考核:少年韵律操2。

2、复习青年拳单练第一段。

十二 1

1、 双人跳起移动练习;推铅球练习。

2、 复习青年拳1---5动;学习6---9动。 十六 1

1、考核:青年拳第一段。

2、球教学比赛。

1、 越野跑1200---1500米。

2、 复习青年拳1---9动;学习10---13动。 2 体育基础知识。

第7篇:七年级体育耐久跑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了解耐久跑与快速跑的区别,掌握站立式起跑、途中跑、弯道跑等基本技术,学会合理地分配体力、科学的呼吸方法,能够重心平稳,有节奏地进行耐久跑练习;通过自测心率初步为自己制定运动处方;在合作与探究的系列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人文教育。次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学习目标教学策略与方法一1站立式起跑与冲刺2计时跑分钟重点:呼吸方法难点:跑的节奏掌握起跑与冲刺方法,提高奔跑能力。1站立式起跑与冲刺专门练习。2多种起跑姿势练习3教师讲解示范站立式起跑技术并说明其使用时机与优点,组织学生集体练习二1复习站立式起跑2学习途中跑3游戏《突破封锁》重点:途中跑技术;难点:步频与步幅关系的处理了解途中跑的技术特点,知道与快速跑的区别;在情境游戏中合理运用途中跑技术,培养兴趣与能力1.复习站立式起跑,强调呼吸方法及跑的节奏2教师讲解示范途中跑技术要领3运用各种模拟情境,限制跑速并匀速跑三1弯道跑技术2游戏:“中速定时跑+图案展示”重点:重心的控制及摆臂与力量的配合。难点:脚着地点的自主体验与发现。学生了解弯道跑的技术要领并在实践中运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学生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自主归纳、交流、总结弯道跑技术:1.在圆上用橡皮筋捆住双手弯道跑

只用左手弯道跑

只用右手弯道跑

双手配合弯道跑练习。

2.教师总结学生的不足,学生边听边做摆臂练习;并及时进行关爱残疾人教育3.尝试在正确的技术指导下进行练习。4.-6分钟中速定时跑+图案展示四1弯道跑与变速跑2游戏“健康跑”重点:弯道加速的变速跑难点:直道与弯道跑的变化。知道直道进弯道与出弯道的技术及体力分配1继续采用探究式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为主。2直道进入弯道的加速跑0米*2。3弯道进直道的让距追逐跑0米*2。4分组练习,各组利用场地上的圆或用器材摆置圆弧进行追逐跑的游戏和比赛。五1.变速跑2.自然地形跑重点:直道加速的变速跑难点:变速时机的把握提高学生跑动中速度变化的能力,要求学生体会教学内容。复习前几所学技术,以中速跑为主,结合冲刺技术,进行自然地形跑,提高练习的兴趣,减少枯燥性;六1”极点”现象及克服21000米或800米跑重、难点:“极点”的克服了解极点现象及相应的克服办法,进一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学会合理分配体力。1.介绍极点现象及克服措施,运用各种模拟情境进行练习;2.学习为自己或他人开设有氧运动处方。七1耐久跑测试2自选内容重点:计时测验或等差测验难点:等差评价检查学生耐久跑能力,检查教学效果,要求学生认真对待。1.考核:按能力分组考核2.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注重个体的纵向评价。

第8篇:体育与健康单元教学计划

水平四蹲踞式跳远这个主题单元通过5课时实现教学

单元学习目标:

1、学生了解蹲踞式跳远发展及裁判规则;知道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基本环节要点和学练方法;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掌握多种跳跃性练习的方法,通过各种跳跃练习,让动作迁移到蹲踞式跳远基本技术,正确做出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技术,主动参与跳跃活动性游戏和比赛。

3、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练习,在自主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在游戏和比赛中和同伴友好相处,协同配合,自觉形成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 第一课时初步探索

课时目标: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各种不同技术动作,并正确认识跳跃练习对人体的锻炼价值,对跳远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带着兴趣进入下阶段的学习。 内容:蹲踞式跳远的表象认识。

学习策略:欣赏挺身式和蹲踞式跳远的优秀动作和影视文件,讲述规则,同学们模仿练习。 激发兴趣: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蹲踞式跳远的精彩瞬间,让同学们神往,并跃跃欲试 协作配合: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练习并互评互纠。

体验成功乐趣:小组合作练习后积极评价,提高自学、自悟能力。 第二课时激发兴趣

课时目标:知道合理的助跑节奏与起跳的衔接技术,练习中认真体会,积极思考如何将水平速度变成起跳方向的速度,互相探讨并总结跳跃练习。 内容:助跑起跳为主的跳跃练习。

学习策略:探索教学如何踏跳、如何摆臂、如何摆动腿、如何扒地。

激发兴趣:

1、弹步起跳

2、摆臂练习

3、摆动腿练习

4、起跳腿扒地练习

5、走步中做模仿练习 协作配合:为什么要助跑,怎么合理应用助跑速度。

体验成功乐趣:小组内及时评价个人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体验超趣自我的成功。 第三课时比较探索

课时目标:模仿腾空技术,提高空中平衡能力探索合理的“腾空步”姿势,体会顶头、提肩、拔腰,起跳腿充分蹬地后的“靠”等一系列腾空技术。 内容:腾空为主的助跑跳跃练习

学习策略:整个教学过程淡化技术教学而不放松技术教学,让学生在辅助练习中,领悟技术动作。

激发兴趣:1-3步助跑起跳成“腾空步”练习,2-3步起跳腾越障碍物练习,短程助跑跳起头顶标志物练习。 协作配合:自练互纠,小组及时的过高讨论并总结评价。

体验成功乐趣:小组及时的讨论并总结评价提高。体验“小飞人”的成功(每组选一个小飞人)。 第四课时自主体验

课时目标:通过学习多种形式的跳跃练习,能协调正确地完成完整的蹲踞式跃远的技术动作,激发跳跃能力和激情培养,参与兴趣,刻苦锻练意志品质,敢于挑战的精神。 内容:完整技术动作

学习策略:短程助跑在跳箱盖上起跳练习延长腾空时间,注意落地极时缓冲和向前跑出。 激发兴趣:短程助跑在跳箱盖上起跳练习延长腾空时间,注意落地极时缓冲和向前跑出。 协作配合:展示个人优势,尊重个人选择,提高评价意识,鼓励他人进步。

体验成功乐趣:竞争中体现合作精神,比赛中发扬拼搏精神,学会评价接受挑战。 第五课时巩固提高

课时目标:正确做出蹲踞式跳远基本技术,主动参与跳跃活动性游戏和班级运动会比赛。 内容:完整技术动作巩固提高。

学习策略:动作评分,技术技能评分。

激发兴趣:组间小运动会,小组积分,距离叠加。 协作配合: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我为组内添砖加瓦。 体验成功乐趣:集体主义精神培养。

第9篇:初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足球运球》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范文模版)

初中《体育与健康--足球运球》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八年级

级 所需时7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足球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必修内容之一,足球运球是足球技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对于足球从娃娃抓起的一项重要体育活动。本课的教材内容足球运球技术, 是在奔跑中用脚连续控制球,动作连贯,方向速度变化多,而且经常与过人技巧连接起来的运动项目。初中学生足球技术的普及度不高,足球技术薄弱,但动作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学、好动,运球练习能发展灵敏、速度、奔跑等能力,并可以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果敢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

在练习安排上,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生主体的原则。本单元共分为四个专题。专题一:直线运球;专题二:曲线、变向运球(研究性学习:运球对提升心理健康的作用);专题三:一对一过人练习。单元学练重点放在运球中如何掌握规范的运球姿势(重心降低,眼睛向前看,接触球要快,变向的时机把握),然后运动到比赛中去,运球的最后目的是突破对手。每个专题当中的练习,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逐步渗透多种方法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学习能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技巧,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习重点:掌握正确运球的技术与方法;

学习难点:面对防守队员,合理运用运球的技术与方法,将防守队员突破,达到比赛的场景的目的。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积极参与足球运球的学习,了解足球运动的益处,发现足球运动的特点,并能在课外经常参加足球运动,体会足球运动的快乐。 运动技能:基本掌握推拨球、直线、曲线、变向运球,学会正确的运球姿势与方法。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速度、反应、爆发力等能力,了解自身状况,发展与足球运球相关的体能,同时发展协调性以及灵敏等素质。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提高体育活动中努力进取,不断超越自我,克服心理恐惧,在练习中培养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对应课标

运动参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身体健康: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全面发展体能和健身能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主题单

1、在足球运动怎样提高场上的控球率?

元问题

2、运球中通过什么方法快速突破防守队员?

设计

专题一:直线运球;(2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曲线、变向运球(研究性学习:运球对提升心理健康的作用);(3课时)

专题三:一对一过人练习。(2课时)

专题一 所需课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

专题一概述

本专题是运球简单技术的开始,通过慢跑中的熟悉球感,绕标志物往返,多种形状的直线运球,到后来的抬头看数字或者看老师手势喊数直线运球 的设计,不同方法的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3—4种直线运球的方法。提高在跑动中快速运球的能力,逐步掌握规范姿势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速度、反应、爆发力等能力,了解自身状况,发展与足球运球相关的体能,同时发展协调性以及灵敏等素质。发展学生的速度、反应、爆发力等能力,了解自身状况,发展与足球运球相关的体能,同时发展协调性以及灵敏等素质。 专题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积极参与到课堂,发挥个人的优势,带动技术较差的同学乐于参与,有奋斗目标,体会足球的乐趣。 运动技能:基本掌握直线运球的技术动作和方法。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奔跑、灵敏、爆发力等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在练习中逐渐了解自己的足球运动,不断提高和树立自信,勇于拼搏和比拼他人的良好品质。

1、你会运球吗?运球只有一种吗?

专题问题设计

2、,哪种运球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推进方法?

3、怎样根据自己的现有足球水平给自己制定个学习后的目标呢?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采用多媒体等。

资源 常规资采用图板、挂图、号码牌、标志牌等直观教具。

源 教学支常规外堂教学和内堂多媒体教学

撑环境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 课时1:

活动1:足球兴趣的激发与导入

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在足球场地上播放足球胜利之歌,老师在已有的场地展示个人的运球技术,当同学们来到操场以后,不由的自己踢起足球,跟随老师的路线随意运球。

1、 刚才老师都进行了什么足球动作?大家觉得哪个是最简单的呢?你能快速掌握哪个呀?

2、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快速回答,然后有的同学就开始自行的练习模仿直线运球。 活动2:绕标志物运球返回

1、 根据不同学生的技术水平,分组练习,运球的距离可长可短,根据学生自我的能力。

2、 通过练习和学生的讨论观察和体会,讲述规范的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重心降低、目视前方、奔跑快速等)。 活动3:三角形循环运球,同时开始

1、 男女各分为人数相等的三组,每组一路纵队,分别站在摆成三角形的三个标志牌后面,听到老师吹稍后顺时针或逆时针同时开始运球,依次进行。

2、 发现练习中的问题,巩固提高。 活动4:快速运球小比赛。

1、男女生各分为三队,统一起点,直线运球到对面的标志牌返回,知道所有人运球完毕返回,最先完成的队获胜。

2、小结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

3、课下提高直线运球的能力。 课时2:

通过抬头看物体的方法进行快速直线运球的练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巩固直线运球的动作方法。 活动1:复习直线运球练习

1. 间距10米,各自小组长带领运球往返的练习。 活动2:看数字牌报数,刺激视觉神经,让学生抬起头运球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的方法

2. 学生进行游戏,在运球往返的过程中看到老师手中的数字牌快速喊出数字并快速运球。

3. 和学生一起进行练习,学生举牌,让学生不断观察、模仿老师的规范动作,可提高难度,一次举个牌子让运球的喊出这两数相加的和。 4. 学生练习直线运球,练习中相互观察、交流、分析,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直线运球技术。 活动3:直线运球计时赛(团体赛)

1、 通过相互学习,要求80%以上的同学能中速快速越过一米小门(两个标志牌)。

2、 通过小组间的示范引领,帮助每个小组间能够形成练习团队。

3、 通过小组对抗赛检验学生面对挑战的能力和决心。

1、对直线运球技术动作的评价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1)动作是否正确、要领是否明确。 (2)动作协调,速度中速以上 2.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 评价方法:师生评价

评价要评价指标:(1)学生能否主动参加小组学习,并积极发点

言。

(2)在学习中能否参与运动实践,并积极代表小组展示。 (3)活动中能否帮助、激励其他同学或小组共同进步。 3.过程性评价

课堂的努力程度,与自己预定目标的达成度。(自评与教师评)

上一篇:公司元旦晚会活动总结下一篇:2018年总结2019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