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科协工作总结

2022-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五年来科协工作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五年来科协工作总结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五年来的工作

2004年9月成立了以王永炎院士为主任、曹洪欣院长为常务副主任的81人的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药学名词委)。五年来,中医药学名词委及其专家以高度的责任心,按照中医药学名词审定总体计划,积极工作,在中医临床各科名词审定、成果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

一 主要成绩

1.审定公布了中医药学基本名词

2004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200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医药学名词》(基本名词),包括总论、医史文献、基础理论、诊断学、治疗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养生学、康复学、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肛肠科疾病、皮肤科疾病、骨伤科疾病等基本名词5283条,有定义性注释。国家科技部基础司组织专家组验收,认为“本项目成果在国内居领先水平”,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2.开展临床各科名词审定

1)中医药学名词委依托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其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承担了科技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名词规范与审定”项目。2007年完成并试行发布,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名词》,有内科1419条、妇科586条、儿科411条,共2416条。在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支持下,每个名词均增加了汉语拼音。这是因为《中医药学名词》出版后,外国学者要求增加拼音,方便教学。此项目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

2)2008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继续承担科技部项目,开展“中医外科皮肤科肛肠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喉科名词规范审定”。此项目与相关国家标准项目同时进行。在国标基础上,将增加有关证名、拼音等,目前已完成工作的2/3。计划2011年完成并发布。

3.开展名词修订工作

中医药学名词委依托单位在自主选题中安排并启动了《中医药学名词》的修订工作。收集《中医药学名词》(2005年)出版后读者的反馈意见,并结合近五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出修订草案。

4.推广工作

1) 《中医药学名词》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2007年《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的蓝本。早在2004年3月,中医药学名词委秘书长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名义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项目建议书《中医药学名词国际标准》,附《中医药学基本名词》,受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的高度重视。当年10月即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研讨会,启动了这项工作。2005年6月、10月先后在日本、韩国召开第2、3届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研讨会,中医药学名词委的专家参与有关名词工作。200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发布了《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4200条)。

2) 2008年1月,国际医学术语研讨会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来自国际医学术语标准研发组织(IHTSDO)的6位代表参会,并与中医药学名词委专家进行交流,双方专家就中医术语的特点与规范原则、名词英译原则,以及IHTSDO的起源和现状、替代医学术语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国际系统医学临床术语集》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同年7月,我国专家作了回访,并达成合作意向。

3) 为了方便外国人学习中医术语,从临床名词开始增加汉语拼音,有利于国外的推广使用。

二 基本经验

中医药学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属性,其名词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定性描述、抽象概念用具体物名来表述,以及古今词义演变、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名词主要来自英文而是要译成英文等特点,这些都需要创新。

中医药学名词委支持依托单位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专项项目的支持,并将其纳入中医药学名词委工作范围,中医药学名词委的审定工作介入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尤其是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模式,内容包括“一个总体计划”“两支队伍”“三个工作程序”“四种理念”“若干规范守则”等。

1.一个总体计划

中医药学名词委成立之初,就制定审定基本名词、各科名词、修订名词和审定新名词“三步走”的总体计划。

2.两支队伍

建立了以中医药学名词委为核心的专家咨询组(审定层次)和以中医药学名词委办公室/项目组为主的工作组(研究层次)两支队伍密切配合的有效的运行机制。

3.三个工作程序

在办公室/项目组广泛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方案;然后通过小型会议、个别面谈、书信、网络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最后再提交名词委集体审议,集中多数专家的智慧,充分发扬学术民主。

4.四种理念

提出并遵循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四个新理念: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一项复杂性研究,一个朝向目标的过程。

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审定之后的名词应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与最大的约束力,而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这要求我们尊重专家,尊重知识,发扬学术民主,靠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精诚合作,共同完成。我们的经验是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在设计与实施时,把广泛尊重中医界各方面人士的工作做在前面,充分广泛地征求老名医、老专家的意见,在工作中形成有效的协商模式。征询意见可以本着“小—大—小”范围的原则进行。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规范审定的名词应该是最有权威的。

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我们要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要参与国际科技工程,所以我们的名词审定就要朝向国际,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医、利用中医、发展中医。同时,也要注意其本土化,要强调我国是中医的故乡,中医具有原创性。名词的规范审定及其相关的标准,应该由我们来做。我们强调中医药学名词的审定,要“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我为主,我主他随。

一项复杂性研究——中医药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尤其是人文哲学对古代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上,诸如阴阳、五行、气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中医名词多为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等;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概括,如金克木。这些又增加了复杂性。由于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外延宽泛,内涵不清,因此要将具有丰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中医药学名词做恰当的英译,实属不易。中医药学科体系表现为由中医药学名词体系构建的学科概念体系。因此,中医药学名词的规范和审定,虽然不能代替中医药学科概念体系的研究,但也不应仅仅只局限在名词本身,而必须尽可能地考虑学科概念体系的构架。其复杂性,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作中,要自觉地应用复杂性理论来进行指导。

一个朝向目标的过程——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先从3万多条中医药学名词中筛选出重要的常用的基本名词约5000条,进行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二步在完成中医药学基本名词的规范研究之后,再开展基本名词之外的中医基础理论、诊疗基础、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 养生、 医史文献等名词的规范研究和审定。第三步修订已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规范和审定新出现的中医药学名词。本项工作是一个过程,没有一个尽头。先搞出一个规范,然后进一步完善。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做得再好也只能是现阶段的较高水平,总是有待日后的完善。名词需要一稿一稿地修订,没有摊子可收,要一直干下去。每一次修订,都有可能增加,或删减,或修改前一稿所定下来的名词,这就是“过程”的含义。

5.若干规范守则

按术语学要求,结合中医术语历史性、文化性、定性描述、抽象概念用具体物名来表述等特点,制订《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中医药学名词•基本名词选词原则》《中医药学基本名词英译原则及方法》等若干重要的名词规范守则。在工作中,我们首次采用了术语学的新方法,遵循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易性、国际性、约定俗成、协调性等原则,使审定工作本身有章可循。

作者:朱建平

第2篇:十五年来“阅读素养”研究述评

“阅读”是最古老、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在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普及与指向培养“核心素养”的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阅读素养”逐渐成为热门的研究命题之一。自2000年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首次在我国举行,有关“阅读素养”的文献开始在国内出现,近年来更是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通过分析2003~2017年以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阅读素养”的论文,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方法

1.研究范围和取样

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指出,大多数关键文献都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1]这些文章代表该主题的主要研究现况。为了能较为全面地检索本研究的相关文献,笔者以“阅读素养”或“阅读素质”为关键词,文献来源位置为“核心期刊”与“CSSCI”,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2003~2017年间所收录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得到相关文献319篇;经过进一步筛选,排除与主题无关的论文,得到有效文献291篇。

2.分析单位和维度

本研究以检索到的有效文献为样本,以每篇文献为分析单位,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文献量、研究与资料收集方法以及文献内容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阅读素养”相关文献的内容主要包括含义、影响因素、发展策略及测评四个方面。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文献量与发表期刊情况

(1)文獻量逐年的变化情况

通过图1可知,自2003年到2017年的十五年间,以阅读素养为主题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大幅提升。其中,2003年到2007年的增幅较为平缓,而在2008年和2012年出现了两次大幅提升,分别与上一年度同比增长450%和167%。从历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可以看出,2008年到2016年的国民阅读率从69.7%接连攀升至79.9%,该结果与我国国民对阅读关注度的持续上升趋势相吻合。其次,上海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举办了PISA测试,连续两次排名世界第一,引发国内外学者的热议。近年来凸显的社会关注与教育热点话题,也在有关阅读素养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上得到了体现。

(2)文献发表期刊类型

通过对下载文献所发表的核心期刊分类,可以将刊载291篇文献的核心期刊大致分为教育、图书馆与情报、新闻出版和社会研究四类(见表1)。其中刊载“阅读素养”相关研究最多的核心期刊是教育类期刊,十五年来的发文量是其他三类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两倍多。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行业对该领域最为关注,发表的论文数量也最多。除此之外,与阅读关系紧密的图书馆与情报、新闻出版等行业对该领域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社会学行业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最少。

2.文献研究方法

文献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四类: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混合方法和数理模型建构。其中,混合方法指的是论文综合运用了两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数理模型建构主要运用于考试测评,是基于理论或假设,通过数理推断来探讨阅读素养测评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表2列出了291篇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中,使用定性研究的论文所占比重最大,为78%;其次是使用定量研究的论文,所占比重为16.8%;使用混合方法与数理模型建构的论文所占比例均很小。这说明阅读素养研究在量化研究与研究方法多样性方面还有待加强。

3.研究内容

为进一步了解十五年间以“阅读素养”为核心的论文的研究内容,本研究在初步检索的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将搜索到的论文以篇为单位进行归纳,得出现有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阅读素养的内涵、影响因素、发展策略与测评四个方面的结论,并据此展开具体分析。

(1)阅读素养的内涵

“阅读素养”这一概念最早由国际教育成绩评价协会(IEA)于1991年提出。2002年,“阅读素养”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十五年间,关于阅读素养内涵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对阅读素养概念、内涵的解读和界定上。有研究者从阅读行为的角度,总结出阅读素养是指个体运用识、记、读、说、思、写等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和阅读表达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的综合表现。[2]有研究者进一步概括出数字化阅读素养是一种在数字阅读中能通过合法方式快速高效地获取、辨别、分析、利用、开发信息等方面的素养。[3]

一些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阅读素养是读者在阅读文献时获取文献信息知识并创新的能力。[4]另有学者从词源角度解析“素养”一词,将阅读素养理解为“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良好的读写态度、习惯和策略,为当下和未来生活提供帮助和准备”[5]。还有学者从阅读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阅读素养是读者以自己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以成就动机、竞争意识、兴趣和求知欲为主导,对阅读信息进行选择,将阅读素养认定为读者对阅读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6]

综上,虽然诸多研究对阅读素养的理解存在差异,但是目前学界针对阅读内涵的研究仍产生了一些共通之处:

第一,强调阅读素养的实用性,将阅读视为实现个人目标,如学习、社交、修身养性等目标的工具。

第二,将阅读视为个体发展的基础能力,阅读不仅能够提供新的知识和社交能力,还能提高个人素养、陶冶情操。

第三,加强对阅读主体的关注,在阅读技能之外更加重视阅读者的兴趣、阅读行为、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的情境性。

目前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以解读、介绍国外阅读素养测试的阅读素养概念为主,而在我国阅读现状基础上对阅读素养进行思考与创新的研究成果较少。且相对于国外的阅读素养概念,我国对阅读素养的构建缺乏心理学、阅读学等方面的学理基础,阅读素养这一概念还有待进一步本土化。

(2)阅读素养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从各自研究领域的视角对阅读素养进行研究,将影响阅读素养的因素分为两条线索。

线索一:基础教育阶段阅读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解读,研究者总结出以下五方面的影响因素:国家(地区)和社区背景因素、家庭背景因素、学校背景因素、课堂背景因素、学生特征与态度。[7]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对学生阅读成绩影响较大的个人因素有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影响较大的背景因素有阅读量、阅读时间和表达能力。[8]

一些研究者对各影响因素作了进一步研究。如在个人因素方面,研究者通过结构分析,将阅读参与度细化为学生喜爱阅读的程度、阅读材料的多样性、课余阅读时长、在校阅读时长和线上阅读活动等因素;将学生的阅读策略分为记忆策略、理解和记住信息策略、概括信息策略、精致策略和坚控策略。[9]在家庭环境方面,研究者通过分析PISA测试数据,发现了家庭干预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特性。[10]另外有学者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师影响力的提升对学生阅读投入、阅读能力有明显的积极效用。[11]

线索二:大学生及社会弱势群体的阅读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数量相对于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影响因素研究的数量较少,但研究对象与研究视角更为多样,研究方法更偏向实证。通过问卷调查,学者指出影响阅读素养的主要因素中,客观方面有阅读时长与阅读数量、阅读材料,主观方面有读者的阅读态度、习惯以及策略与技巧。[12]另一些研究者通过调查进城务工人员、农民以及留守儿童的阅读素养,发现影响他们阅读素养的主要因素有:文化水平、收入状况、可支配时间、阅读倾向与习惯、可获取的阅读资源等。[13-14]有研究者通过对农村阅读困难人群的调查,提出基本的阅读需求、阅读能力、阅读文化等内在因素是造成阅读困难的重要原因。[15]

从上述文章可知,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部分是建立在国际学生阅读素养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测试或者调查结果进一步研究得出的结论,分析维度比较全面,从内部个人因素到外部环境因素都有。而对大学生与社会弱势群体阅读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多建立在自制问卷调查的实证基础上,更多的是对外部背景因素的分析。

(3)阅读素养的发展策略

关于阅读素养发展策略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分为两条线索。

线索一:中小学阅读素养发展策略的研究。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出发,有学者认为阅读教学首先应服务于语言学习。有学者认为阅读教育需要以实现个人主体、个人语用能力、表达性语用、综合语能为目的。[16]有研究者认为应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感悟语言的针对性,遵循感悟语言的层次性,提高感悟语言的实效性等。[17]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阅读教学应多关注学习者的阅读素养;提倡阅读教学自主评价,提升高阶阅读能力;重视数字阅读,开展多层次阅读;重视多文本,推行群文阅读教学。[18]从教学逻辑出发,研究者提出通过培养群文阅读能力,达到发展学生阅读素养的目标。[19]拓展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实践空间,进行跨学科阅读教学;加大实用类文本的教学力度;重视高级阅读的专项教学等。[20]运用脑成像技术,研究者提出依照儿童脑发育规律进行分级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方式应符合儿童阅读大脑发展与认知规律,联系其发展特点进行差异教学。[21]

从课程角度出发,研究者提出改进阅读课程的策略,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重视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内在动机,创建良好的学校与家庭阅读氛围。[22]还有研究者提出应该建构均衡化阅读课程组织;研制明确而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营造联动的阅读课程环境。[23]也有研究者认为应该系统培育阅读素养,明确阅读素养内涵、提供生活化与实用的阅读内容、建构全面科学的阅读素养测评指标系统、关注各种影响因素等。[24]

线索二:大学生及社会大众阅读素养发展策略研究。

从图书馆服务的角度,基于大学生阅读素养调查,研究者提出顶层设计阅读教育,强化阅读资源建设,深耕阅读推广活动,建立阅读激励机制等对策。[25]有研究者认为,图书馆应向大学生传授信息理论和传播信息资源、组织阅读活动、开展阅读讲座。[26]还有研究者认为图书馆应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与娴熟的检索技能;提供优质阅读资源;建立网上个性化导读引学系统;建立阅读疗法服务小组;积极配合社会阅读活动,引领校园阅读风尚;优化阅读环境。[27]也有研究者提出通过创建优良的人文阅读氛围,组织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与积极的文献推介活动,激发市民阅读兴趣,提升市民的阅读素养。[28-29]

从发展数字阅读素养的角度,有研究者认为数字阅读素养需要专门的教学进行培养,从课程论的视角对数字化阅读课程进行构想。[30]有研究者提出面向社会大众开设的数字化阅读MOOC课程,通过简单清晰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科学的课程结构与及时的线上互动提升大学生与社会大众的数字化阅读素养。[31]有研究者将学生的科学素养与阅读素养结合,提出以“论证—批判”为核心的科学实践综合素养发展策略。[32]

综上,目前学界关于阅读素养发展策略较有共识性的观点有:阅读素养需要专门培养,培养优秀的阅读思维、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是提升阅读素养的关键,阅读素养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而广泛的跨学科阅读等几个方面。

(4)阅读素养的测评

在阅讀素养的测评方面,学者们积极介绍PISA与PIRLS测试,为我国的阅读素养测评提供借鉴与参考。

有研究者通过对几项国际学生水平评价项目对比分析,总结出阅读素养评价框架的核心因素,即阅读情境、阅读文本和阅读认知过程。[33]有学者总结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发展变化,如增加了数字化阅读测试、完善文本和题目类型、丰富评估形式、细化阅读能力框架、更加重视学生阅读的参与度、元认知策略、反思批判能力等。[34-35]

另一些研究者将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与我国中小学阅读测试对比,总结出目前中考阅读试题重视非连续文本、关注热点、设题理性、注重思辨、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品味语言、凸显素养的特点。[36]研究者提出应该围绕知识与能力、生活与阅读、阅读与写作三者关系设计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测试题目。[37]有学者提出建立广泛阅读评价体系,从调查和观察、互动交流、信息运用、成长记录四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状况作出立体的评估。[38]

另有學者积极尝试建立中国的阅读素养测试体系,比如“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语文项目组在借鉴国外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从阅读功能角度建立评估系统,设计出“三情境四能力”的阅读能力测试框架。[39]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以学生阅读表现作为出发点,进一步设计出“四维度六层次”的阅读评估系统。[40]

综上,阅读素养测评方面的研究还是以介绍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研究者从阅读测试的情境、文本形式、阅读能力框架以及阅读测试的试题设计和评分标准等方面对阅读素养测评进行研究,并积极构建本土化的阅读素养测评框架。但这些研究看到的更多是测试形式上的不同,缺乏对我国中小学语文阅读测试与国际学生水平评价项目的深层次区别的思考,尚未构建起符合语文学科特点与现代阅读素养需求的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这是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之一。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分析2003~2017年阅读素养核心期刊文献量及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可以得出如下三点结论:

第一,阅读素养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定性研究占比较大,定量研究相对匮乏。自2003年阅读素养概念随国际学生素养测试引入我国后,阅读素养研究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这十五年里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澄清了阅读素养的概念,分析了阅读素养的影响因素,着重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发展阅读素养的策略和方法,构建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素养能力体系。但通过分析和统计文献,采用除定性研究以外其他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文献比例仅为22%,总体上呈现出以简单叙述解释和经验思辨为主的表层化倾向,研究的可信度不高,实效性有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研究方式的单一性已经制约阅读素养继续研究的深度,这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机会与指引。

第二,大量翻译现象较为严重,研究的多样性与纵深不足。大部分研究都是对国际学生水平评价项目文件、试题的翻译、介绍以及对测试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对阅读素养内涵的理性认识不够深入,对阅读素养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够充分。对阅读素养发展策略与测评方面研究都只着眼于形式上的比较,缺乏对我国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理念和国际学生素质测评中的阅读素养之间的差别及矛盾的深度分析与思考。对我国阅读教育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入全面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提出的启示美则美矣,实则难以落地。在尊重我国阅读教育实际与传统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阅读理念,提高我国阅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让阅读素养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第三,现有研究领域较为集中,剩余研究空间较大。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目前阅读素养的相关研究对小学、初中与大学的青少年关注较多,对高中和学龄前儿童的阅读素养培养研究很少。对普通学校的学生研究较多,对职业学校、特殊学校的学生以及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关注很少。对学生群体研究多,对社会大众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不足,同时也缺乏对教师阅读素养发展的关注,在数字化阅读素养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除此之外,在阅读素养的影响因素方面,现有研究更多关注课程与教学因素对阅读素养的影响,对影响阅读素养的环境因素方面还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斌贤,陈瑶,祝贺,罗小莲.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9(4).

[2]罗士琰,宋乃庆,王雁玲.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3]王健,张立荣.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6).

[4]陈峰烽.大学图书馆读者阅读素质教育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5).

[5]罗德红,龚婧. PISA、NAEP和PIRLS阅读素养概念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6(1).

[6]刘晶晶,郭元祥.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内涵、构成及测量[J].课程·教材·教法,2015(5).

[7]宋乃庆,肖林,程浩.小学生阅读素养的背景因素探析——基于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7(2).

[8]罗丹.“PIRLS”视野下小学生阅读测评研究[J].语文建设,2015(16).

[9]陆璟.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对阅读成绩的影响——基于上海PISA2009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8).

[10]杨启光,程琳. PISA中家长参与对子女阅读素养的影响及其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7(2).

[11]张生,苏梅,王丽丽等.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阅读投入的中介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4(9).

[12]邬智,孙侠.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地区高校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13]李苓,冯剑侠.中国西部农民阅读素养调查[J].中国出版,2007(6).

[14]刘格林.城市边缘人[J].社会科学家,2006(S2).

[15]王虹.农村阅读困难群体的内在贫困——以黑龙江地区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14).

[16]潘涌.阅读教育的革命——论PISA阅读素养观的内涵扩展和升华[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17]周剑波.感悟: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必由之路[J].上海教育科研,2012(4).

[18]俞向军,宋乃庆,王雁玲. PISA2018阅读素养测试内容变化与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7(5).

[19]何立新,王雁玲.阅读素养的教学逻辑与变革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4).

[20]魏小娜.“通过阅读来学习”:中小学阅读教学新视域[J].中国教育学刊,2017(4).

[21]管晶晶,胡鑫,王文静.理解“阅读脑”提高儿童阅读素养——儿童阅读的脑科学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教育学报,2012(4).

[22]左岚. PISA阅读素养评估及其对我国阅读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

[23]郑飞艺,童志斌. PIRLS评价内容及其对小学阅读课程变革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3).

[24]慕君. PIRLS与PISA视域下的阅读课程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3).

[25]韩莉,刘传波,刘君.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12).

[26]秦殿启,张玉玮.基于个人信息世界理论的大学生阅读素养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6).

[27]方胜华.由学生阅读素养危机谈高校图书馆服务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1).

[28]范敏.拓展图书馆服务领域,提升市民阅读素养[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

[29]雷素芳.试议城市图书馆提升市民阅读素养的途径[J].新世纪图书馆,2011,(5).

[30]周立群.网络阅读教学:源于课程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0(6).

[31]刘敏,邓益成.国外“数字时代文学阅读”MOOC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7(6).

[32]黄桦,魏冰.以“论证—批判”为核心的科学素养与阅读素养的发展路径[J].教育探索,2017(2).

[33]杨清.贴近学生的真实阅读:国外阅读评价分析——以PIRLS、PISA和NEAP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5).

[34][40]廖先,祝新华.从国际阅读评估项目的最近发展探讨阅读评估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0(12).

[35]祝新華,廖先. PISA2009阅读评估的最新发展:评价与借鉴[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

[36]刘春文.社会热点·理性思辨·语文素养——2014年中考阅读命题分析[J].语文建设,2014(34).

[37]冯彦.小学高年级阅读测评的现状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0).

[38]廖先.促进学习的评估:有效的广泛阅读评估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2).

[39]周莹.基于国际性评价项目的语文阅读测试框架初探[J].语文建设,2008(5).

【本文系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人民美好生活的课程社会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YBJY105)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生项目“新媒介语境下初中学生数字化阅读策略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WU1809422)研究成果】

作者:范蔚 赵凌澜

第3篇: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

摘 要:文章对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着重分析了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教学模式、师资、教材、适用范围等方面。

关键词:双语教学;研究;综述

搜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1995年到2000年中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论文仅12篇,而从2001年到2005年,同样是五年,对这同一个问题的研究论文却有293篇,是上一个五年的24倍多。说明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愈来愈热,成为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也代表了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在双语教学上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从五年中研究双语教学文章的篇名看,有的是属于综合研究的,也有的是就双语教学的某一个方面重点阐述的。对双语教学进行综合研究的占了全部研究文章的一半。既说明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也说明双语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未取得共识,尚在论证阶段。多数文章是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谈起,但也有文章的标题就是“双语教学应该缓行”,论“双语教学的不可行性”,二者观点均十分鲜明,反映出研究者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性,也表明对中国高等教育是否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如何进行双语教学等问题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此外,大部分的综合研究论文都涉及了双语教学的定义、模式、师资、教材,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293篇文章中,有99篇是就某一专科院校、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发现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具体对策的。这些论文占了五年里所有双语教学研究文章的1/3,说明许多院校、专业都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边教学边研究,摸索着最佳方法。另外,《全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显示,五年来在全国重要报纸上有论述双语教学的文章95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显示,有8篇研究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位论文。它们与期刊293篇研究论文一起成为五年来双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也说明双语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现象已成为硕士、博士研究的方向之一。作为学位论文选题而开展的研究相对报纸、期刊而言更系统、更全面,从而也更有价值。

尽管双语教学以及双语教学研究都只是近五年内的事,但也有文章对双语教学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存在明显的“三重三轻”的简单化倾向。即:重双语国家的研究,轻单语国家的研究;重经验介绍,轻理论研究;重争论,轻实证研究。还有文章认为,“一般研究只关心具体的双语教学所涉及的教师、学生、教材等因素,把讨论的空间局限在高校范围内,缺乏对双语教学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宏观把握,致使一些针对高校双语教学问题的对策只能‘治标而不治本’。”这些文章反映出研究者的期望。

有的文章介绍了双语教学的来源:20世纪60年代,北美一些移民国家或多元文化国家为了使外来移民更快融入当地社会而采取的用两种语言作为课堂媒介的办法。本意是确保以非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有同等工作的机会。中国早期的双语教学可以追溯到清代的洋务运动时期。成立于清末的京师同文馆,以及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了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兴办的一批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都曾使用外文讲授课程。后者还专门聘请了英、法、德等国的专家传授军事和科学技术知识。另外,解放前南京、上海等地的教会学校以及由庚子赔款办起的清华学堂也是如此。这些介绍增加了我们对双语教学的了解。

韩兆柱、高凌风的《双语教学的价值历史现状与对策》一文,从1928年国际教育局(IBM)于卢森堡召开的第一次双语教育会议上双语教学被绝大多数人反对说起,讲到民国时期北京大学领双语教学之先,说明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双语教学开始在许多国家受到重视。文章认为,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两种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吸纳除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可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思维,增加适应不同民族、国家要求的能力。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受教育者形成‘双语、双文、双能’的素养”。

一、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

综观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大多研究者认为双语教学的产生背景是:

1.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处理手段网络化影响了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中国同样如此,教育的内容与手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强化英语教育成为高等教育调整的重要内容。据估计,世界上大约70%左右的网络信息是用英语传播的,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起着独特的媒介作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语,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加强英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重视并强调双语教学也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采用双语教学的学校越多,双语人才越多,接受国际先进科技水平的速度就越快。

2.社会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

语言是交际工具,但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升级,人们逐步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它可以改变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对学生的素质产生深远影响。“基于这种认识,双语教学无论按手段还是按目标来定义都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双语教学的理念,即培养跨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能够培养出专业素质高,熟悉有关国际规则,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进行国际交往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战略要点。”余子新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双语教学研究者的想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最终目的。语言,是交流的基本要素,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是构成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正是社会的需求,双语教学成为高等教育采取的重要手段。

3.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之一是通过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创造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使他们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大多数专家认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英语只是一个语言工具,没有必要强求和母语达到同样的水平。“双语教学”中的英语不仅仅是语言学习,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基础、智能结构、文化素质,在开放的外语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这对现行的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更高的标准。通过学科“双语”这一载体提供给学生一种英语应用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英语视、听、说、思维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要求。一般来说,当教师和学生的英语均达到较高水平时,双语教学的效果会很明显。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由于充分运用了纯熟的英语表达、汉语解释以及对专业前沿的掌握,在双语教学中往往会很好地胜任工作。

双语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不管它是

不是为大多数人所赞成,也不管出现过多少对它的非议和争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正在蓬蓬勃勃地进行。当然,它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国推行双语教学是否可行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讨的内容,结论是不一样的。

二、冷眼看双语教学

有文章认为,双语教学是“凭借行政指令推行”的“双语运动”,“因种种缺陷,在语言学、教育学、法学方面,都留下了足以让人批评的空间”。“原本用汉语教学都不易保证教学质量,现在却平添一只外语拦路虎,想不降低普通学科的教学质量也难。”“它只是强化外语学习的权宜之计,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李慧仙的《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一文认为,“双语教学在开展之初,其成效基本上取得了学生的认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双语教学的效果每况愈下。”并认为“这种情势,大概与实施双语教学深入之后,各种矛盾充分暴露有关。”她认为“双语教学的社会基础正在弱化”。其依据,一是社会对外语的推崇已江河日下;二是有关职称外语考试违反《行政许可法》的讨论已于2004年4月在网上展开,相关省市已不再把外语作为职称评聘的“前置性条件”;三是“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羽梅对记者表示“不应该把双语教学作为各级大学办学水平的指标进行评估”。

还有文章从国外双语教学推行不利情况来说明其在中国发展是否有必要。例如,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上出现了对双语教育质疑,1998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多数双语教育课程停办。主要是因为人们从双语教育的现实和结果意识到使用两种语言来对新移民实行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及早融入主流社会的目的(注意:这里用的是“双语教育”而非“双语教学”)。

有人认为双语教学并不是在课堂上两种语言混杂使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双语教育或双语教学,一般都是在不同的普通学科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并不采取两种语言混杂而可能使语言与学科两败俱伤的方式。”并以1997年香港教育署制定的《中学教学语言指引》明文要求“摒弃使用中英混杂语教学”为例佐证,以说明现在在中国提倡双语教学是不适宜的。

有研究者认为,国外对于“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研究和和实践都已经很成熟,而国内对于“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则出现了过热的势头,有的甚至有不小的偏废。因而,“在大学开展双语教学也应持谨慎态度,不可一味求大求全”。

上述文章并非一味反对在中国开展双语教学,一部分是“怀疑”,一部分是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在中国开展双语教学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困难:

(1)法律障碍。有研究者认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应为基本的教学用语和用字。但双语教学的教材是外文而非规范汉字,授课语言主要是外语而非普通话,“这种行为明显有触犯《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嫌”。特别是2002年以后的本科教学评估方案增加了对双语教学的要求,提出了比《高等教育法》更高、更严格的标准,从而也有可能有违《教育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缺乏师资。有人认为在中国难以实施双语教学,因为双语教学师资学历不达标。文章指出:全国现有约5万大学英语教师,具有学士或学士以下学历者占73.2%。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巨大压力已经远远超出了现有教师的承受能力,“现有教师很少有在职进修的机会,更缺少定期出国提高自己语言能力、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可能。”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双语培训,他们从事双语教学还大多出于自愿性质”。这多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充当双语教学师资的状况。

(3)国内外教材要求不统一。双语教学需要换用国外的原版教材,而国外原版教材难以与国内相应学科的教学要求相符。“甚至永远不可能相符”。李慧仙的文章举例说,国内外法律迥异,国内的法律专业岂有采用国外法律教材的必要?国内外教材的确有深浅程度不一、理论与案例各自偏向不同的特点。雷涯邻等人的《大学本科生实施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一文中认为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中国教材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但缺乏实证性:国外教材则是根据当地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编写的,书中观点切合西方国家的实际需要,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国内可用的英文原版教材不多,有些学科课程名称看似相同,但内容与国内的教材相比体系完全不同。比如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专业课,能给教师和学生的选择十分有限。中国师生缺乏理解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制度运作的常识,理解教材中的内容与案例还有困难。

(4)课堂信息量明显不足。有研究者认为,原来用母语教学10分钟就能完成的知识点,用“双语”后需要40分钟,甚至更多。因而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减少。

(5)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大为增加。由于授课教师英语应用能力高低不同,备课时间长短也会不同。有的教师认为一节双语课的备课量是原来的3倍以上。

(6)教学双方的注意力都有所偏移。对教师而言,备课时难以顾及甚至无暇顾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学科重点等,上课时着重通过英文单词传递专业信息。而学生则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对专业术语、单词的理解上,易忽略专业学科知识点。

(7)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原本能够旁征博引精彩纷呈的课程,变得平淡无味,甚至成了学习专业词汇的课程”,“教学互动成为一种奢望,个别课程甚至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备课时几乎把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在课堂上如果英语不自信,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8)双语教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外语水平没提高,专业知识也由此荒废,并且语言应当为整个教学体系服务,把其它学科变成语言教学,损失太大。”“如果我们用外语给学生上语言课,那么对青少年的母语水平及逻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要产生消极影响。”研究者担心双语教学会影响学生的母语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9)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功利性过强。双语教学课程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承前启后关系。但单为开设一门双语课程会有意无意忽视课程间的联系性。

持“双语教学应该缓行”观点的理由是在中国混淆了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以为只要在课堂上说了外语就是双语教学了;将学科课上成了外语课,把非语言课上成了外语课的辅助课。学生虽然可以掌握标准的发音和正确的表达方式,但学科知识的分量却大大削弱。还有一些学校的专业教师在上双语课时不能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而真正的双语教学是运用外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以中文为辅助手段来传授学科知识的。获取学科知识是双语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如果偏离了这一点,将会造成“学科损失”。陆效用在《质疑双语教学》一文中指出,双语教学“以降低或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

因为以上原因,有的研究者开始思考: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相比,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孰优孰劣?双语教学要付出不菲的经济代价,投入是否值得?投入和回报是否成正比?

因而,有人提出“双语教学需要冷处理”,“不可急功近利”。“在现阶段……对广大师生来说,使用国外先进教材的中文译本更易教学,没有必要用外语‘隔靴挠痒’”。“外语并不是我国的主流语言,不值得为了培养一种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应用外语能力而牺牲学科的教学质量”。“在不久的将来,官方很可能降低对与外语相关的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依靠行政指令推行的双语教学,并不符合高校注重学科教学质量的要求,亦将趋于淡化”,“双语教学可能在2008年退出本科教学评估方案:而又因有少量外语合格的师生存在而将在部分高校小范围内长期存在,并随着中小学双语教学的进展逐渐回升,2020年左右,基础教育已能大规模接受双语教学的生源,故可能出现一个双语教学的高峰。”

于是得出结论:双语教学并非适用于所有学科。建议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具体国情、校情进行双语教学,而不是在师资、教材、教学规律等系列问题均达不到共识的情况下盲从“双语”教学风。

三、什么是双语教学

1.定义

关于双语教学的定义,归纳起来有这样一些观点:

(1)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

“双语教学是用外语(主要是指英语)来讲授非语言的知识,如物理、数学、化学及其他专业知识,它不是语言教学,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content-based)的教学,它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此定义认为双语教学既不是语言教学,也不是专业英语教学,是用外语来讲授非语言的知识。有较强的概括性,也通俗易懂。

(2)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学科知识获取同步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本华认为“双语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它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这一定义用了排除法来说明双语教学是一种语言运用于学科的教学。虽然表述不是很直接,但意思很明显。故而认同者较多,被多次引用。

(3)双语教学是外语授课的一种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也就是“非外语课程采用外语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是以专业知识的讲授为重点,以外语为表达形式来展开的,其主要目标是“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外语水平”的提高只能作为其副产品,不能把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更不能是外语课。

(4)双语教学是应用外语教学

有人认为双语教学是应用外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种。双语教学存在“语义偏差”。本应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但我国“却并不具有如此涵义”。所谓的双语教学实质上是有别于传统外语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的应用外语教学,但仍是外语教学的一种。这一说法反映了对当前双语教学现状的一种情绪。

(5)外语授课占课堂时间的50%以上

有的文章采用了量化的方法来确定双语教学的含义。《大学本科生实施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一文认为双语教学应该是“采用外文(主要是英文)教材,课堂上用外语板书,教师每节课至少50%以上时间使用外语进行讲授,学生作业采用外语完成,考试采用外语试卷的非语言性的学科课程教学”。在某些场合,定量比定性更易说明问题。有人就用定量的办法来认定双语教学。对外语授课占课堂时间的比例进行了规定,较有操作性,但遗憾的是缺少质的内涵与要求。

以上各家定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有文章认为,“学者们关于双语教学的定义较为混乱,远未达成共识。”这种现象是一事物刚出现研究时的自然状态,有利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利于探索“真理”。

简言之,双语教学是指用外语进行的非语言教学。在中国,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它提示了两个关键性特征:第一,强调在非语言类的专业学科中用外语教学,强调通过非语言类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达到外国语言学习的双重目的:第二,强调运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双语教学是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巨大冲击,对学生和教师都是新事物。如何认识双语教学的性质成为专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2.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专业外语教学的区别

双语教学与普通外语教学及专业外语教学在性质上完全不同。它虽然必然要涉及到外语,但又与普通外语和专业外语教学有区别。前者是一种“教学语言”;后者是一种“语言教学”。前者是以外语为手段,以讲授某一门公共课或专业课为目的:后者是以相关知识为手段,以讲授语言(某一外国语)为目的,培养学生对该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双语教学作为教学目的的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在普通外语及专业外语那里恰恰表现为一种教学手段。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手段处理的外语,在普通外语和专业外语那里又恰恰表现为教学目的。

“现实中的专业外语教学,从性质上讲主要还是用专业知识来解决语言问题,教学双方都无须特别在意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双语教学是使学生用外语系统地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对教学双方的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都有比专业英语高得多的要求。”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双语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能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技能。双语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性,它不等于外语教学和学科知识教学的简单叠加,它是使学生有机会用外语的思维构建起一种学科性的知识体系和用外语进行思维的学习方式。

我们应该坚持的准则是: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更不能认为在课堂上说了一定比例的外语就算是双语教学了。用教学语言来促使外语语言能力发展,这是双语教学的优点之一,但是双语教学绝不能将非语言学课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各个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不能以降低课程或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一门孤立的全英文及双语教学。在国外,家长有权选择和决定子女是否接受双语教学。同样,我国双语教学也该避免出于功利、赢利、争夺生源或其他目的,强迫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现象。“如果将母语弃之不用,代之以半生不熟的外语作为媒介开展课堂教学,在条件不成熟时,其结果必然是教得吃力,学得费劲,甚至还可能教不清楚,学不明白,以降低或‘损伤’学科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与英语‘亲密接触’的做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双语教学发展到现在,大多数的研究者都不再认同“全面地用英语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这才是双语教学的标志”的说法。而认为“至少在大学不应该是这样”。“目前,在双语教学师资条件和学生素质不算上乘的一般性地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最好采用英语原版教

材(不提供汉语对照本),30%左右用英文讲授(主要是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其它用中文讲授。课外加强本课程专业英语辅导,用英语做作业,用中文答疑(大多数疑难用英文解释不易理解),用中文考试的形式”。

《武汉大学关于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在工作量计算部分分别对外语授课占课堂的比例的几种情况作了划分,最低的是30%。也就是说作为双语教学,至少要有30%的外语授课量。

四、双语教学的模式

不少文章都提到国外双语教学有不同的模式,主要包括:

(1)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education)。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中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强调完全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2)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education)。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我国不像加拿大、新加坡那样是双语国家,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只能是“保持型双语教学”。

(3)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education)。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古广灵和黄建伟等分别在研究中总结了国内双语教学的实施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1)混合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汉语讲授为主,板书中的标题或主要结论用外文。(2)半外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外文讲授为主,并用外文板书。(3)全外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全部用外文讲授。

成晓毅的《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一文综合介绍了沉浸式、导入型、双轨式、过渡型、双联型和三向分流等6种在国内外实行的模式。

(1)浸入式:加拿大的蓝伯特小学根据学生的母语分别教学,对法语的学生实行英语教学计划,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实行法语教学计划,通过“教学语言”达到“语言教育”的目标。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后来被很多双语制及三语制国家借鉴,并成为当今世界双语教学的主流。所以许多研究双语教学的文章也都介绍了这种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

(2)导入型:是美国的模式。因为移民多,母语复杂,对这些背景的学生采取先上正规语言课程,再在教学中增加这种语言的专业课程。以此吸纳众多的移民学生进入美国。

(3)双轨式:是对讲英语的学生教法语课,讲法语的学生教英语课。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两种模式同时使用。

(4)过渡型:就是目前在中国实行的双语教学模式。学生的母语相同,但系统地讲授一门外语,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外语基础后,尝试用外语开设一定量的专业课,以强化外语听、说的实用能力。

(5)双联型:多出在双联学校。如文科和理工科分别用不同的语言开设,采用双语对照教材,并用双语试卷评定学生成绩。

(6)三向分流:实质上还是双语,只是在小学、中学教育阶段按学生成绩分到不同的班级以因材施教。

实行双语教学必须考虑到各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中国高校学生中英语应试能力较强,但听、说较弱,只能循序渐进。究其模式,成晓毅提出了以下几种:(1)逐步渗透型:即逐步加大英语在专业课堂上的使用比例,最终达到全英语授课的目标。(2)穿插型:中英文两种语言可有所侧重地交插进行。(3)开设选修课型:学生自己选择,因材施教。(4)渐进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推广,应用英语的课时逐步加大,直到可以全英文授课。

钱春丽、赵五一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提出可以采取逐步渗透的方式,将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三个层次推进,即:导入阶段的简单渗透层次、发展阶段的整合层次和成熟阶段的双语外语思维层次,也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英语讲授学科术语和关键词等,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外语。这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第二阶段教师讲授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中文内容,课下让学生预习,课堂上教师阐述相关要点,锻炼学生用英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让学生学会用汉语和外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课下自学,课上师生讨论,教师检查自学效果、解决疑难问题并介绍相关前沿知识。

有文章提出了“双语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理论的结合。介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间,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既是专业教育、知识的传授,也是语言的表达。达到多种教学目的。

五、双语教学的师资

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例如,芬兰的双语教师一般出身于芬兰语+瑞典语的家庭,他们对两种语言都能运用自如,可以根据需要在双语之间自由切换。而且芬兰特别注重双语教师的对外交流和培训,因此其双语教师素质极高。在中国,目前各高校的双语师资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外国语语言教学背景的教师和懂外语的专业教师。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各高校能胜任双语教学的老师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师资问题。

李春华、严明在《专业外语向双语教学过渡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明确提出专业外语向双语教学过渡,首先要解决双语师资问题,选好适用教材,创造英语语言环境。针对学生开口难的现象,花大力气帮助学生摆脱心理束缚,消除情绪障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语言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最终达到促进双语教学的目的。

许多高校都形成了一套双语师资的选拔原则和方法。总结起来有三方面:一是志愿;二是在中青年教师中选拔;三是严格考核。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了双语教学基金,组织申请双语教学的教师答辩、考核。对没有在国外学习一年以上经验者,送出国进修三个月,被选上的资助出国进修。

双语教学师资培训途径可有以下几种:

(1)在职培训:校内培训;国内培训;出国研修;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

(2)学历培训:选派英语骨干教师获取相关专业学位;鼓励英语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报考跨学科跨专业学位。

(3)加强骨干教师的外语培训、进修。强调加大投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语培训和进修。对于积极投身于双语教学的教师应予以优先安排外出培训进修,做到学以致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有公正、客观、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的态度和精神。通过教学过程感染学生,“使他们在面对中西方文化交融时,能够保持宽广、公正的胸怀,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盲目排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和英语功底,还要求肯付出,下大功夫。只有切实从教学的角度理性地认识东西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之差异,主动吸收西方教学理念的有益成分,弥补其不足,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实现其真正意义和目标。建议实行双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即教师通过一定的培训,通过考核才有资格进行双语授课。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建议在原有的基础上乘上一定的系数。同时,在评定职称时,在相同条件下,对采用双语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成绩的教师优先晋升。在评定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时,也应该考虑双语教学的学时和成绩,将其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

如何计算双语教学的工作量是一件关系到双语教师积极性、双语教学质量的大事。《武汉大学关于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提出的办法是:“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时占该门课程课时30%~50%,教学工作量按1.2倍计算。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50%以上,教学工作量按1.5倍计算。 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全外语授课,教学工作量按2倍计算。”

六、双语教学的教材

选用什么教材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在双语教材上争论的焦点一是用什么教材,二是教材费用是否学生可以承受。目前教材价格与学生承受能力偏差太大,“价格问题一定程度成为实施双语教学的掣肘”。有文章分析双语教学教材上的误区有三点:(1)遵循“拿来主义”,不注重传授内容的本土化。(2)单一性比较明显。引进时忽视了课程在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前导和后续课程的教育和衔接往往出现脱钩的现象。(3)中西方教材编写方式的差异。

有观点认为,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但也有教师认为直接使用国外教材存在很多弊端:起点低;内容体系和结构与国内教学体系偏差较大,特别是对于机械类和建筑类等行业特点突出的专业,不仅存在上述结构、体系问题,而且标准不同。因此,许多教师不得不要求学生再配一本中文教材。“教学本身有点变味”,“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滕小瑛在多次上物理双语课后体会到中国的教材“系统性强,叙述严谨,知识体系清晰,重视对学生基本概念和理论推导的训练,整个编写思路及难度也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国外教材“注重物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及物理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尤其是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且“国外教材向读者展示物理世界的方法……也值得称道”。但她也指出国外教材“系统性不如国内教材好,有些内容较浅,所选例题需用高等数学求解的也不多”,“书中相当多的内容与我国中学物理课的内容重复”。

这些都要求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吃透教材,重新调整、组合教学内容,发挥、兼容中西方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利用中国教材系统清晰、简明的优势,节省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实现双重目标,适当补充深广内容,特别是补充难度适当、具有典型意义、结合实际的例题、习题、案例,以培养、维护学生的求知欲。

在众多的课程理论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Bruner)提出的“结构课程原理”可以作为双语教学中的教材选择和编制原则。这是一种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它以学科的基本结构组成教学的基本内容,并且按照科学的体系加以编排,使教材具有由浅入深的螺旋上升的结构。其主要特征是:学问化、专业化和结构化。以这一理论作为指导,结合上述各因素,就能够较好地选择、改编或编写好双语教学的教材。

双语教材建设可以走教材引进、自编和合作出版相结合的道路:

(1)购买原版教材或互换教材。可与国外大学建立友好关系,互换教材或引进原版教材。

(2)自编教材。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自编适合中国学生双语教学用的英文讲义或教材。

(3)双语版(英文+中文注释)。一些出版社选择了“英文加中文注释”的教材。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双语教学丛书”,书页左边是原文,右边留出一部分空间对难懂的文句和背景知识用中文做出注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不完全依赖译文,又能很好地理解课文。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推开美国法律之门》(2004年版)也采取了这种形式。既突出了国外教材实用性的特点,又兼顾到我国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4)改编版。2003年底,北京交通大学滕小瑛接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邀请,改编Pearson教育出版集团出版、D.C.Giancoli编写的Physics,for Scientistsand Engineers with Modern Physics一书,书中精美的图片、丰富的素材、平实流畅的语言尽可能地保留了下来,并删掉中学已学过的部分,还编制了与改编版配套的电子教案。成为一本适合于高校物理学双语教学的优秀教材,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本土化。

教材再利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购买一定数量的原版教材租给一届学生,课程结束后再给下一届学生用。

教材补贴。哈尔滨工业大学,对使用原版教材的学生给予了50%的教材补贴款,即将订购的教材五折售给学生。

七、双语教学的评价

杨劲松、雷光和的《关于构建双语课程“学·教”评价体系的思考》一文,针对当前双语教学所面临的课程难度、师生互动等瓶颈问题,建议采取“以学定教”的策略,建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教”评价体系。以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强调学生自评与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以评价体系的本质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来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作者认为目前一些教学评价体系,以“管理者”为评价主体,以“被管理者”为评价对象,不仅形成了强势管理方式下的被动教学观,而且有失公正。不应该用一般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衡量双语教学。文章特意将标题定为“学·教”评价体系而不是“教学”评价体系,旨在突出学生在双语学与教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该研究试图改变测评主体仅为教师的局面,想建立一个师评、学生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测评体系。同时设想建立一个全程监控的测评体系,以改变重结果、轻过程测评的状况。作者用统计学相关知识进行定量分析,重在改变以往定性分析较多,测评指标难以测量的缺陷,以可测的测评指标来保证测评的精确性、科学性。关于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论文不多,这篇文章研究价值凸显。

武汉大学设计了一套双语教学课堂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

双语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质量评价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有文章建议建立多指标评估内容,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教师教学能力、态度以及有关部门在双语教学实施中的作用、效果等。建议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团的作用,定期召开双语教学研讨会,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八、双语教学的适用范围

当前一些高校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多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开课能力上考虑,而忽略了学生的外语基础和课程难易程度等特点,从而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站在全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的角度,有必要考虑双语教学的适用范围。

1.学校

是不是所有高校都适合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这要视具体学校的状况而定。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先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师资条件较好、学生外语素质较高的学校进行试点。不是搞运动,一轰而上,也不是等待观望,而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可试行或推广。短时间内硬性在全国高校推广不现实。

2.课程

哪些学科、哪些课程适合双语教学?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要求的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四大类的课程。宋哨兵等在《双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一文中认为课程的选择原则应该以奥苏伯尔的学习迁移理论为指导,根据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可利用性、可分辨度和巩固程度为原则,尽可能选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为阶梯的课程,选择与学生过去的认知结构相接近、相衔接、相融合的课程,就能比较容易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双语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数学物理等理科教学中的一些英文公式、国际单位或者专业术语用英文讲授可以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有助于学生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但在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教学中,“用英语讲授就本末倒置了”。

全外型的双语教学一般在本科部分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开设,在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和课程中试点,待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推广。采用混合型和半外型的授课方式。在名牌专业中建议有3门以上的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建议在专业选修课中用双语教学。“因为专业选修课学生人数少,加之自由选课,从而避免了基础差距大,小语种等问题造成的教学障碍。又因为教学内容灵活,结构相对松散,学生可以选择国际上本专业领域最新的资料组织教学,可以要求学生使用原版教材或阅读英文资料,并用英文完成各环节任务。”

对于那些源于国外、体现国外先进文化与理念,与国际惯例紧密接轨的课程应该使用双语教学,如国际商务、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此类课程对于外向型专业学生,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可以逐步由双语向全英文授课过渡。

自教育部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双语教学已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展起来,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其双语教学的开课门数多在150~200门之间。与此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2004年8月正式成立了全国高校双语教学协作组,有成员学校35所,浙江大学为组长单位,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6所高校为副组长单位。计划设立数万美元的双语教学奖教金、制定双语教学课程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双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也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召开了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研讨会。2005年投资100余万资助了50余个双语教学项目。至今,大家基本认可双语教学对教学双方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对学生,它可在人文素质培养上、思维方式训练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师也是一种思想文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过程。

“双语教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参与者,应该坚持走学习、借鉴、研究、提高的路子,进一步深入双语教学实践加强实证研究。有意识地侧重介绍和探讨与我国可比性较大的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单语国家双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积极从理论上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双语教育发展规律和途径。”“只有在教材编写和选用、师资培训、学科选择等方面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做过细的基础工作,同时不断加强对实践探索的总结,才能真正形成适合我国高校实情、体系比较完善的中国式双语教育支持体系。”

韩兆柱等认为要从培养“三个面向”人才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定位双语教学,认真学习和领会4号文件的精神。该文建议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一是思想上重视;二是组织上重视;三是制订计划;四是经费保障;五是政策导向。

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是观念。福建医科大学陈淑霞认为,当前高校双语教学要做到既能适应形式发展需要,又能符合高等教育实际,必须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语言教学与教学语言的关系,弄清双语教学的目标与手段;二是工作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关系,认识双语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三是师资水平与学生素质的关系,明确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与学的可接受性;四是原版教材与教学方法的关系,解决双语教学的工作成效与质量。

有过双语教学实践的教师深切感受到“对中西方各自的教学特点和理念掌握得越清晰,教学方法的处理的改进上就越自如,双语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也就能发挥得越充分”。

其实,无论双语教学要不要开展还是如何开展,都应该以学生为本来研究。如果对学生有利,也就是对人才培养有利,就应积极行动。许多文章最后的研究结论,都是双语教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到最新的前沿性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有利于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夏洁武.对双语教学热的冷思考[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

[2]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走向[J].中国地质教育,2005(3).

[3]刘映红.双语教学应该缓行[J].商场现代化,2005(9).

[4]韩兆柱,高凌风.双语教学的价值历史现状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4(9).

[5]余子新.高校双语教学基本问题初探[J].教学研究,2004(1).

[6]王蒙,方传余.关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3).

[7]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多学科批评[J].高等农业教育,2005(9).

[8]蔡明山,姚春梅.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学双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当代教育论坛,2005(5).

[9]康立新.从中加两国比较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不可行性[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3).

[10]齐晶瑶,王文利.关于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11]雷涯邻,孙鹏等.大学本科生实施双语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4(3).

[12]古广灵.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5(2).

[13]陈向阳.浅析高校双语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14]孙超平,赵玮.高校双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

[15]黄建伟,王飞等.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9).

[16]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9).

[17]钱春丽,赵五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3).

[18]王海燕,刘迎春.高校双语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19]李春华,严明.专业外语向双语教学过渡的影响因素分析[J].石油教育,2004(4).

[20]滕小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5(7).

[21]齐晶瑶,王文利.关于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3).

[22]向阳.浅析高校双语教学[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3]裴文英,陈骏.高校双语教学的误区、困惑与对策[J].教学研究,2005(5).

[24]宋哨兵,来娜.双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3).

[25]陈淑霞.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应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责任编辑:陈立民]

作者:吴 平

第4篇:近五年来工作总结

工 作 总 结

莱芜市第二实验小学

近五年来,总体感觉充实忙碌,无愧于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但也有不足之处,为了今后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并能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现将五年来的工作做一个客观的总结,主要从以下三点来进行总结:

一、 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坚持“以人为本”的方向,作风正派,工作态度端正,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团结同事,业务上进,工作勤恳、扎实,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及师德培训,学习中及时整理笔记并写出了个人心得体会,提高了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思想上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亲和力强,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和带动学生,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小树立拼搏意识、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自己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在2010年11月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工作方面;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国家重视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同时也就给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自然而然地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去探索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一线的体育教学,为此我一直在教育教学方面大胆尝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并躬身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教学工作中,我按照《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来教学和测试。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了协调发展,使学生通过思维和练习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课堂上我还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组织纪律性、进取精神、拼搏精神上采取有效措施,重视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

其次,在教学中根据各水平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课前备好课,课中遵循运动负荷,课后有反思,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课堂上做到寓教于乐,乐在其中,学生“玩中学,乐中练,动中创”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差异,重视学生认知规律的培养,采用不同层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除了上好学校正常教学外,我还和学校本学科的同事搞好学校的两操一活动,组织学校内外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如今学校自编的文明礼仪操已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再次,在担任专职体育教师同时,我还胜任了学校的体育器材管理工作,在各级各类检查中,领导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对于应激性的工作,总是做到不推诿不懈怠,扎扎实实、勤勤恳恳以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做好份外工作,能够做到: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出来。

三、教科研方面;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新教改的理论培训,教学中贯彻课程改革实施的意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自己的努力,五年来取得了点滴成绩。在2006年5月先后取得区、市优质课一等奖,同年参加了山东省体育优质课评选获三等奖;2006年7月获莱芜市“优秀教练员”称号; 2007年5月评为莱城区教学能手;2008年9月、2010年11月两次获得莱城区第三届、第四届体育“学科带头人”称号;2010年7月评为莱芜市教学能手;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的课件《立定跳远》在2007年11月获国家级一等奖,2010年3月《立定跳远》获山东省第三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件评选中获小学组一等奖;从教以来积极订阅教育报刊、专业杂志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及时总结课堂得失并写出个人教学反思,闲暇之余整理成论文后,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或发表。近五年来撰写的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勿丢掉传统体育课的精髓》在2006年5月省“百佳”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2006年11月《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关心青春期女生的身心健康》一文获省三等奖;2007年4月《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获市二等奖;《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方法探析》发表在《中国科技教育》2009第四期杂志上;2011年6月参与设计制作的专利《多功能计算器》获国家级专利。

回首五年以来,在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过程中多少还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事业要求我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为教书育人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今后我应该继续钻研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将不断进取,为学生奉献一切,永不满足,永不停留!

第5篇:五年来扶贫支援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相关文件,学院分别为“市科委扶贫集团”和“市大渡口区对口支援集团”成员单位。市科委扶贫集团定点帮扶¥¥,集团内部分工我校帮扶%%镇,整村脱贫帮扶%%村;区对口支援集团定点对口支援移民县━━%%县。

2006年以来,在市科委扶贫集团领导小组、&&&区对口支援集团领导小组、科校分管领导的指导下,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二届九次会议及以后相关会议精神,树立库区建设全市“一盘棋”思想,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支持三峡库区的发展,支持移民相关工作,支持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2008)149号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市级扶贫集团参加实施“千村脱贫”计划的通知》(渝扶组发[2009]1号)文件要求,在市里确定市科委扶贫集团定点帮扶万州以来,我校作为成员单位,按照“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总体部署,积极参与科委扶贫集团继续抓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的同时,努力参与推进实施“千村脱贫”计划。根据“每个帮扶单位要帮扶一个村”的要求及集团内部分工,我校对口***井村。

为了较好的完成相关任务,经分管领导同意,学校成立了由校内相关部门组成的扶贫工作小组。全校教职员工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为帮扶对象做了大量实事、好事,推动了**镇扶贫工作纵深发展,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为**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学校办公室、校工会、资产处、科技处、图书馆等职能部门,以及校各院系的共同努力下,捐赠衣物、图书;赠定《中国教育报》;

1“一帮一”帮扶忠县贫困生;组织捐款;捐赠学生课桌椅,教师办公桌椅,文件资料柜子,黑板、讲台、阅览桌、实验桌、电扇、乒乓球台、书架等。

各年度扶贫、对口支援项目如下:

第6篇:近五年来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五年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态度严谨,思想品德端正;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组织分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尽职尽责,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日常工作中能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在法规和合同授权的范围内,身正形严,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本人能够注重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生活中,团结同志,帮助有困难的同志,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难题。本人不断追求技术业务水平提高与加强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在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坚持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学习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理论和使我充分理解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深刻内涵。深刻认识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精神实质。也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和用“三个代表”指导工作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和进步,对党的依赖感、信任感更足,对小康社会的前景充满信心。严格遵守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按时出勤,遵纪守法,注重团结。在工作上,虚心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使自己受益良多。 关心国家大事,经常读报纸、看新闻,及时掌握了党和国家方针及政策,建筑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新规范、新标准;经常参加行业和协会组织的技术培训和学习;不断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向结合,并获得新的理论知识。

“勤奋工作,严谨科学,一丝不苟,公平公正”是本人自我要求。接受每项监理任务后,认真审阅图纸和设计文件,对图纸和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明之处及时通过建设单位同设计人员沟通以利于进行图纸会审和交底;认真参于编写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并主动协助业主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图纸会审和交底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审查意见得到各方认可。特别是在合肥市庐阳区环卫综合基地项目上,工艺复杂,控制“点多、线长、面广”,尤其是轴线(中心线)、标高控制线多,预留预埋多,设计较粗。认真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对其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措施、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组织的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的审查意见并及时同建设单位沟通,向部领导和主管部门汇报。

在监理过程中,对于“质量、进度和投资”和安全方面的控制,主要强调事前控制,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结合事中控制的巡视和旁站、事后控制的检查和验收。质量控制:主要监督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及安全技术措施,督促施工单位完善质量、安全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有效实施。要求各级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检查施工单位所使用图纸、图集、规范、标准的有效性,检查所使用计量器具和测量器具的准确性(是否在鉴定周期内);对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审查其合格证明材料。定期组织现场质量检查。对于安全控制,每天进行安全巡查和定期组织专项检查,以及分部验收前的安全验收,把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和控制,为工程的有序、高效的进行,打好基础。

第7篇:农业农村局五年来扶贫工作总结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以*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作要求,巩固产业脱贫成效,提升贫困村造血能力,完善产业扶贫带贫机制和产业奖补措施,切实提高贫困户参与度、收益度。

一、总体进展情况。

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规模化养殖厂*个,打造产业扶贫示范村*个、扶贫龙头企业*个、扶贫产业合作社*个,培育致富带头人*名。

二、责任落实。

*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精准帮扶工作,先后制定了《*市农牧局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市农业系统开展产业扶贫技术帮扶工作》,把扶贫工作列入局党W的重要议事日程,视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成立以局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切实把工作抓在手中,把责任落在实处,为“精准帮扶”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三、政策落实

围绕着*市“1+2+4”特色产业,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发展指导,相继出台了《*市产业扶贫技术帮扶方案》《2019年*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方案》《2020年*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方案》及《*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扶持政策》,要求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各级干部深入贫困村,帮助贫困地区转变发展理念、明确重点任务。

在政策扶持方面,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通过担保贷款、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政策,强化经营主体技术创新主导地位。累计安排资金*余万元,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壮大村集体经济,按照“脱贫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发展扶贫村特色产业、培育扶贫型龙头企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四、工作落实

(一)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把学习贯彻*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强贯彻精准方略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打造一支懂政策、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二)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行动。

围绕“1+2+4”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发展原则,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累计安排*余万元用于壮大扶贫村特色产业、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扶贫型龙头企业,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区、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1+1”、“N+1”结对帮扶贫困村发展产业,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完善减贫脱贫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企业盈利。积极培育辣椒、番茄、食用菌、红树莓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快扶贫产业由增产向提质增效转变。

(三)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定点贫困村。

我局先后安排*名优秀干部、精兵强将赴*等村W会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每年,扶持政策都会把产业扶贫工作重心、产业项目资金、政策支持重心进一步向集中连片低收入贫困村聚焦倾斜,确保贫困村稳定退出。

针对*村土壤为纯沙盐碱土壤,传统种植模式产量不高,收益较低,没有市场竞争力等问题,我局安排种植业科、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对*村老旧设施拱棚农业园区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改良沙盐碱土壤,打造绿色有机示范基地,推动扶贫产业深度可持续发展;针对**种植枸杞芽菜遇到的用水问题,我局多次调研,协调相关部门改良水质,邀请本部门退休干部为企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扶持企业充分发挥扶贫示范带动效应,助推全村脱贫致富。

(四)产业扶贫发展形式多样,模式日趋完善。

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思路,科学谋划扶贫产业,精准分类施策。一是各地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托管、资金入股、金融扶贫模式,建立“龙头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连接机制,带动全市移民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发展。

二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目前,全市已逐步形成了辣椒、番茄、红树莓、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肉牛、肉羊殖等特色养殖业。各地通过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互动,有效提高了农民经营性收入。如近年来,*县通过务实创新举措,积极在辣椒深加工和主题公园打造、延长和闭合产业链、补齐发展短板方面创新突破;逐步形成了以辣椒为代表的茄果类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局面。

(五)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推进水林田系统治理和村庄建设,分类确定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目标,重点推进贫困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和“厕所革命”。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及时召开了全市农村乡镇垃圾分类推进会,组建市级“美丽乡村·爱卫同行”宣讲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宣讲活动,全市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以上。

(六)强化科技支撑,拓宽致富渠道。

根据我局出台《*市产业扶贫技术帮扶方案》,各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团队实行队长负责制,主动与各县(市)区对接,农业科技人员对*个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使全市贫困村农业技术服务覆盖率达*%,通过建立“田间学校”和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等形式,共同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全市*名农业科技人员累计进村*次,走访贫困户*多人次,开展技术培训*场次,培训*人次,发放资料*份,为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七)畜禽养殖出户入园项目稳步推进。

畜禽养殖出户入园项目*%分布在贫困村,是产业脱贫的重点项目。根据上半年统计局数据,我市奶牛*万头、肉牛*万头、肉羊*万只、生猪*万头,其中规模场*家,存栏分别为:奶牛*万头、占比*%,肉牛*万头、占比*%,肉羊*万只、占比*%,生猪*万头、占比*%。

(八)农村改革助农增收。

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全面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鉴定、股权量化及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工作,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资产“明白账”,共计量化农村集体资产*亿元;明确农民“新身份”,*万人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实现农民到股东的身份转变;构建管理“新结构”,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个;启动增收“新引擎”,改革后*个村给“股东”分红*万元。

二是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累计发放贷款*笔*亿元,农地抵押“点土成金”,农村发展活力不断积蓄,改革工作全面迈入新阶段。

(九)

充分发挥订单销售带动能力。我市通过发展外向型蔬菜和优质粮食品牌打造,在*等高端消费市场设立优质大米外销窗口,有机米、蟹田米、富硒米每公斤售价一般在*元左右,赢得了高端消费者的认可。充分发挥宣传效应,积极争取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活动在*市举办。今年7月,第五届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活动,创新推介方式,采用云推介官方发布会全媒体多维度宣传*特色产品。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企业扶贫后劲不足和贫困户内生动力需要持续加强。

二是产业市场链条短,深加工业不配套。当前我市农业产业都是原料市场,除个别零星农产品原材料实现初加工外,深加工业几乎空白。比如说,产业都是靠出售原材料,产业发展与工业配套矛盾突出。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组织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

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为重点,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带农户、拓市场的思路,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休闲农业发展新高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共同分享产业分级的红利,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分享机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小农户提升工程,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力,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

第8篇:市委组织部五年来组织工作总结

市委组织部五年来组织工作成果展示

五年来,组织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切实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和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

建设矿泉旅游文化名城”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创业型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开展了“三讲”、“促农”、“双学”和“三个代表”思想教育活动,采取封闭学习、办班培训、集中辅导、开办学习园地等方式深入学习,提高了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开展了“市域经济大讨论”,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市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五大经济”,实施“特色绿色好范文版权所有农业和矿泉旅游兴市”战略等经济发展思路;市委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干部作风有了较大转变。三是加强了民主集中制建设,认真贯彻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并研究和探索《条例》向基层党委延伸的作法,进一步完善了决策程序、议事规则和有关制度,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适应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切实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考核、监督、选拔和管理工作力度。以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战斗力为出发点,平职交流干部名,提拔正科级干部名、副科级干部名,批准名科级干部离岗退养。加大了干部监督工作力度,以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机关联系为基础,建立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映灵敏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系统,重点建立健全了《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和《领导干部工作交接制度》,出台了《市直党政群机关和乡镇“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年以来,对名离任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对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加大了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在新提拔的科级干部中,女干部占,岁以下占。坚持“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严把入口关、考核关和培养使用关,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建立了处级、科级、女少非等支人的后备干部队伍。对名后备干部进行了定人、定向培养锻炼,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素质。

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重点,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以服务“三农”为主线,市委组织部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在五大连池建立了全省农村首家远程教育中心。中心充分利用东北农业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远程教育优势,招收了名学员,进行专升本和高升专在职学历教育,举办了全市经济管理干部培训班、局级干部期货知识培训等各类培训班期,培训各类干部人次;××年月,来自全省个市县的名东北农业大学“村村大学生计划”的学生在远程教育中心进行全日制学习教育。与此同时,以各乡镇为单位,充分发挥乡镇党校和党员电教播放站点作用,举办农业和农村干部短期培训班期,研讨班期,培训干部群众人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高质量地完成了上级调训任务,共计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人次。

——突出重点,加大了干部制度改革力度。五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健全和完善了干部能上能下相关制度,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大力拓展了干部选拔任用渠道,年在乡镇中层干部中实行竞争上岗,全市个乡镇名中层以下干部和工作人员岗位全部实行公开竞争,共有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通过竞争走上领导岗位,有名原中层干部在竞争中被淘汰下来。认真开展了轮岗交流工作,对那些在一地工作时间过长、工作不力和难以打开工作局面的干部进行了交流或轮岗。此外,作为实施聘任制试点单位对我市畜牧局班子副职岗位组织实施了聘任制试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的经验在黑河市属各县(市)区进行了推广。积极推行新提职干部试用期制和任前公示制,执行试用期制度以来,共对名同志实行了试用期制,自年末执行公示制以来,共对名新提职干部进行了公示,并把公示制延伸到基层党委股级干部任免中,扩大了公示范围,强化了监督。并在××年全面推行了领导干部任期制。

——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了知识分子工作。几年来,全市共有名农业科技人员参加“指导百户、联系十户”活动,共确定重点联系户多名,指导农户万余人次,指导科技项目7大类余项;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7多期,培训农民万人次。“九五”期间,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1名;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人次,为服务“三农”奠定了坚

实基础。全面启动“人才工程”,建立了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才、乡土人才四个人才库,共入库各类人才名。

——以“强市富民”为目标,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实行了“五单三查”、现场推进、量化考评位次管理三项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了以“三个代表旗帜工程”为统领的载体工程,全面推进了基

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肃认真,全市共评议出不合格党员名。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得到加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市入党积极分子总数已达人,岁以下的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人,生产一线的人,妇女人,分别比年增长、、、、。全市共发展新党员人,其中工作生产一线的占,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占。

以“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为出发点,强化了农村党建工作。几年来开展了“五个百服务日志”、“四位一体”服务区、“四三二一”、好范文版权所有“三比四帮”等项活动。按照黑河市委组织部要求,我们把“四位一体”服务区规范提升为“四位一体”三个代表责任区。以整顿后进村为重点加强了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培养壮大了致富带头人群体队伍。积极鼓励基层干部参与民营经济发展,形成了民营经济大发展的热潮。对乡镇民营经济和畜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制定了《关于鼓励乡镇干部参与发展民营经济的试行办法》和《关于大力发展牛羊经济的意见》,并层层召开了动员会。不完全统计,先后有名干部参与民营经济,创办了朝阳乡蒙阳冷冻厂、蒙古大屯风情园、二人转剧场、老年公寓等有一定规模的项目个,总投资多万元,创造收入余万元,纳税近万元。全市先后共建成省级“六个好”乡镇党委个,黑河市级“六个好”乡镇党委个,奔小康红旗村标兵个。建设粮食批发大市场,解决制约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组织部经多次考察论证联系洽谈,促成龙镇粮库与哈铁分局组建了资产近万元的新型现代物流企业—龙镇粮食批发交易大市场。运营三个多月来,已发运农产品多车皮,价值多万元,企业毛利润万多元,税费近万元,全都征收到位。正常年份的利税可达万元。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投资多万元,建立了全省首家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依托乡村党员电教点和三个代表责任区,形成了市、乡、村、区四级教育培训网络。召开了全市“万名农民素质升级工程”动员大会,统一制定了年培训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培训农民余人次,乡村干部多人次。我市培养乡村大学生的做法在黑河市“村村大学生计划”启动会上唯一做经验介绍。全省教育局长会议上指出,“运用远程教育培养乡村大学生的做法全省各地都要认真学习”。

以解决三无问题为突破口提升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年底全市个居民委都建立党支部,并建立个社区活动中心,成立支社区文娱队;××年末全市社区重新进行区划调整,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党支部,针对社区党建工作底子薄、基础弱等问题,名县处级领导分别确定联系点分类包扶,基本解决“三无”问题,使我市社区党建由排名靠后一跃提升到首位。一是硬件建设再上新水平。在彻底解决“三无”问题的基础上,经过积极努力,投资万元为所有社区都配备了电脑、激光打印机、电视、影碟机、电话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建成了社区网络体系,基本做到了无纸化办公。并投资万元对四社区、六社区等个社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二是班子配备进一步增强。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聘、派、考、兼”选任模式,注重选拔高学历、高素质人员进入社区干部队伍,先后下派两批名后备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利用远程教育中心举办了期社区干部培训班,培训人次。目前全市社区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已达三分之二以上,确保了社区干部素质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三是社区工作机制更为完善。主要强化了三项工作机制。继续完善市级领导包社区机制。实行了长任制,及时为社区解决重大实际问题,协调驻区单位支持社区工作,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创新发展社区工作运行机制。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评先晋优都要征求所在社区的意见;对在职党员实行了双重管理,必须做到岗上服务社会,岗下服务社区。深入开展了以“三带三比八到家”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党员成为社区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探索建立长效筹资机制。将社区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民政、社保、劳动就业等部门投入专项资金扶持社区工作。六社区冠名为建林社区,驻区单位建设局、林业局投资支持。尝试通过有偿服务、创办实体等方式开辟增收渠道。保证社区工作的正常运转;四是社区服务功能空前扩大。树立“大社区”服务理念,社区既服务群众,又服务驻区单位,协助各单位做好各项社会事业,开展了“安全社区”、“文明社区”、“卫生社区”、“环保社区”创建活动。组织部组织了“评议社区”活动,所有社区都达到了群众满意、驻区单位满意“双重满意”的效果。

第9篇:五年来街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及思路

街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任务的落实,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理论学习联系实际,指导实践,提高水平。

党工委始终坚持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班子成员政治素质,以理论指导实践,带动机关干部学习。同时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积极组织开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区委全会精神和“创先争优”主题宣讲、组织开展学习身边典型、专题辅导培训、大讨论等活动,形成了较强的宣传教育舆论声势,在基层掀起一股学习热潮。几年来,中心组学习共93次,组织开展机关社区干部集体学习活动105次,其中主题教育50次,领导授课28次,电化教育15次,自学110次,确保学习常态化、规范化。街道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无物业小区整治、平安街道创建、文明城区创建、全国模范绿化城市等多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宣传教育围绕重点,扩大阵地,不断创新。

1、坚持阵地建设,加强正面教育。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市民学校等教育阵地和街、居宣传窗、阅报栏、黑板报、社区报等宣传工具扩大教育面,加大教育力度。

2、抓好社区市民教育。街道、社区市民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利用各种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有时政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谐社会等,使街道、社区的工作氛围得到浓厚,爱岗敬业精神得到加强,居民的公德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几年来,街道、社区市民接受教育的人数近3万人次。

3、把握导向,加强社会典论宣传。新闻宣传唱响主旋律,及时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几年来市级以上媒体刊登各类新闻报道

篇,积极做好信息工作,几年来,已上报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各类信息

余条,其中被《台江舆情信息》、《台江宣传》采用

条。同时认真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告及新闻记者采访报道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增强舆论引导的调控能力,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应对,积极主动与新闻媒体沟通,释疑解惑,做好舆论引导。

三、立足打牢基础,文明创建和人文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任务中,我街道按照市区有关创建要求,本着“为群众解难,让群众方便,使群众得益”的创建原则,以

饱满高涨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精心准备,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做好了省级检查组和全国测评组的检查考核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党工委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各社区调查研究,成立了组织机构,专题召开工作推进会,明确了重点任务和责任部门,落实责任分工狠抓宣传动员。为确保创建工作资金保障,街道加大了投入,对文明创建和环境建设的全年财政预算投入 元。二是层层发动,全民参与。为增强辖区内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商铺、居民群众和学生对创建活动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街道召开动员大会、墙报、标语、挂图、LED宣传、致居民群众的一封信、在楼道张贴温馨告示牌1400面、文艺演出、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同时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不断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组织开展“创建奉献日”卫生大清扫活动、“文明创建党员先行”美化家园行动等净化环境、绿化家园、文明宣传活动,着力提升区域文明程度。街道还以注册志愿者行动为载体,发挥“创三优”志愿者作用,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开展创建“文明交通路口”活动,组织机关及企事业工作人员、社区居干到辖区主要交通路口上岗值勤,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宣传交通规则等,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三是思想道德建设有效推进。以春节、拗九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为重点,组织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引导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传统节日习俗,不断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四是为激发全民的读书热情,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努力在全民中形成 “人人读书、人人学习”的浓厚氛围。街道组织社区开展“读书月” ”、“读红色经典、看红色影片、谈心得体会、增强党性修养”为主题的“文明和谐 书香上海”等读书活动,进一步推动学习型机关、企业、社区、家庭的创建。五是先进典型宣传落实到位。街道积极组织参与全市、全省、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和有关部门组织的社区先进工作者评选等多项先进典型挖掘、培育和评选活动,在评选中,通过宣传栏、座谈会等广泛宣传,充分发动社区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与投票,社会正气得到进一步弘扬,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也为我街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注重品位,力求档次。 今后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中心组学习、机关干部学习和党员干部理论培训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安排好形势任务教育,积极探索学习新载体、新形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推进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二)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络,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提高宣传质量,增强社会效果。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准确反映社会热点、群众思想动态。

(三)继续推荐文明创建工程。认真做好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创建指导工作,挖掘先进亮点,着力培育各类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风尚。依托街道文化站、社区未成年人图书室、电子公益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主阵地,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好志愿者实践活动。

(四)继续繁荣活跃先进文化

紧扣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举办邻里节、读书月等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市民参与度。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举办街道、社区文化骨干培训班,提高文艺爱好者的业务素质;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基层文化活力。切实发挥义务监督员作用,加强文化经营场所以及校园周边领域的日常巡查频率,确保文化市场健康平稳有序。

上一篇:一堂的课400字作文下一篇:一年级写字课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