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趣味教学法应用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级英语护理本科学生120名,其中60名为观察组,运用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60名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法教学。采用调查问卷和理论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对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普遍认可,成绩测试优于对照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生理学趣味教学法应用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生理学趣味教学法应用论文 篇1:

趣味教学法在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基于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现状和笔者的教学体会,本文分析了趣味教学法对提高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性,探讨了趣味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趣味教学法

在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的生物学专业中,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学习生理学、免疫学、神经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的基础课,一般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授课。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是组织学和解剖学两门课程的合并,主要讲述内容是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和十个系统,虽然该课程知识体系已比较成熟,但由于名词概念繁多且彼此关联性强、教学内容抽象等,往往被学生列为难学难记的学科之列。

一、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现状

通过与兄弟院校同行老师的交流,对高等师范院校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状况进行总结,笔者发现高师生物学专业中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对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效果有着不利影响。其一,学生就业时不愿当生物教师。在高考中,生物占的分值比例相对较小,这给学生一个感觉,将来当生物教师没有其他课教师受重视,因此,高考时师范类生物学专业属于冷门,相当多的学生是第一志愿落选后调剂过来的,对生物专业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二,学生考研不考组织解剖学。学生总结发现,组织学或解剖学硕士点主要集中于医学院校,报考这两门学科的研究生往往要同医学院的学生竞争,作为师范类考生,自信心严重不足,因此,考研放弃组织学和解剖学。也就是说,就业和深造的社会形势导致了目前高师生物学专业学生对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颇不重视,别说课余时间学习,部分同学连课堂学习也不能保证。

二、加强趣味教学是提高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从高师生物学专业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不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较差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众所周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诸多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在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研究中发现,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最大[1],但从以上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受社会形势驱动,高师生物学专业学生对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学习动机较弱,这点对某个教师或某个学校来说均很难扭转。另外,在大学本科阶段,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并不是很多,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均难以短期收效。因此,唯有教师可控性较强的学习兴趣培养,才是提高高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效果的最切实有效的途径。

三、趣味教学法在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老一辈解剖学教师李雷等曾介绍了他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运用的趣味教学手段[2],使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受益匪浅。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应用,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教学方法也不断改革和丰富,一些较新的趣味性教学技巧被提出和运用。经过不断探索、积累、创新和总结,笔者形成如下四点深刻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进行趣味教学的必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主流形式,其配套的音响设备可以扩大教师的声音,避免了教师因扩大声音强度精疲力竭。这样,教师可把更多精力放在对语言细节的驾驭上,使语调的起伏性、语言表达的速度、语意的新奇性和幽默性、语言的节奏性等更臻完美。教师通过对语言表达的精心控制完全可以使讲解的枯燥性荡然无存,使课堂的趣味性明显增强,直至达到教学艺术化的巅峰效果,使学生感觉听课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其学习兴趣自然倍增。此外,在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讲解中,会涉及大量的人体结构图,传统教学采用黑板手工绘图或事先准备的挂图,虽然可以表达出相应结构的大体特征,但耗时较多且立体效果较差、涵盖信息量较少。运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应高度重视课件制作,使课件的立体感更好、直观性更强、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也就是说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之大大提高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而知识讲解的涉及面扩大和细节拔高会很容易吸引住更多学生的眼球,把他们的兴趣集中过来。

2.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方法,是增强知识趣味性的重要途径。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讲述我们机体内的形形色色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如果照书本知识纯理论介绍,初学者会感到概念繁多、知识枯燥、十分难记。因此在讲课时,教师必须多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使不容易理解的理论知识跟生动实在的生活实践挂上钩,以此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比如,讲心脏外部形态的三条沟时可以联系上最具震撼力的现代都市心血管病——冠心病;讲免疫系统时与风湿病、艾滋病发病机理和治疗,以及疫苗的开发和应用等联系起来;讲骨的化学成分时提到为什么青少年发育时养成不良姿势习惯会导致肢体畸形,而老年人不小心跌倒时骨头易发生折断;讲正中静脉时询问学生是否记得体检抽血的位置;讲眼球构造时让学生思考俗语中“白眼珠”和“黑眼珠”对应的学名以及近视、远视的原理;有些不易理解的结构还可借助于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说明,如软骨细胞、软骨陷窝可借西瓜籽、西瓜瓤来理解,结肠带就好像衣服上的松紧带等。或者三言两语,或者三分钟五分钟,时不时在课堂讲授中插入一段,学生会觉得这门课妙趣横生,自然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巧妙设计实验教学,可增强教学氛围的趣味性。实验室里精巧的人体模型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出复杂的人体结构,尤其是内耳迷路、神经网络等。因此,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课堂也是提高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3]。比如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大都希望能有机会动手操作,我们就设计了像“大鼠肝切除手术”这样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当“外科医生”,做麻醉、消毒、剖腹、结扎、切除和缝合等操作,且必须保证手术之后大鼠健康生存,对刚进入大二的高师生物专业学生而言,该实验的挑战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整个实验课上同学们都很兴奋,十分投入。再如,我们开设的一个综合性实验:“食物和水在人体内的吸收、运输与代谢”,让学生讨论食物和水从哪些器官被吸收,经过哪些器官运输,被哪些器官利用后,由哪些器官排出,并结合各个器官的结构理解食物和水的吸收、运输和代谢器官的特殊功能,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在一起进行热烈讨论之后总结出答案,这样做既熟悉了各内脏器官的单独功能,又理解了机体器官的统一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善于运用视频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笔者一直广泛搜集教学视频,有国际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大师的精彩报告,有资深外科专家的示范解剖,有美国一些解剖室制作的教学录像,有运用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理论和先进的电脑制作技术对生命体运动中的最精巧的细节如声波的传导、免疫应答的分子信号作用、分娩、出生到死亡全过程中各系统的渐变等进行动态模拟的解说片。这些视频内容专业色彩强烈、专业技术精湛,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大,插入课件之中或在下课时间播放一段,从更高端的层次展示了课程知识的深度和前沿,受到同学们的极大欢迎,引起他们对生命结构的神奇组装产生了浓厚兴趣,自然也对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课留下深刻印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在2009、2010、2011级学生的授课中,笔者分别对每年级一组(30名)同学进行普通教学授课,另一组(30名)同学进行上述的趣味教学授课,结果连续三年均是趣味教学组同学的成绩明显较好(见图1)。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师生物学专业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深深体会到,趣味教学法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对趣味教学法实践运用的探索可以说是一种无止境的艺术追求,这需要广大同行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尝试、更新、总结和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1]Kourosh A,Shahrzad E M,Hamzeh A Z,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student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1,(15):399-402.

[2]李雷,牛松青,王伟,等.谈人体解剖学的趣味性教学法[J].解剖学研究,2008,30(6):478-479.

[3]张玉英,伍思琪,贾琴,等.组织学实验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解剖学,2011,34(5):730-73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豫教高[2009]452号)

第一作者简介:唐超智(1980-),男,河南潢川人,河南师范大学讲师,从事组织学与解剖学教学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梁刚(1960-),男,陕西岐山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组织学教学科研工作。

作者:唐超智,李莉,贾盼盼,宿俊杰,梁刚

生理学趣味教学法应用论文 篇2:

PBL教学法结合CBS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级英语护理本科学生120名,其中60名为观察组,运用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60名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法教学。采用调查问卷和理论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对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普遍认可,成绩测试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PBL教学法 CBS教学法 生理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小组教学方法。以病例为引导(Cased based study,CBS)的教学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是以小组为单位,以病例中的问题为线索,以自学讨论为主,通过预习、复习课本知识及查阅资料来分析解决问题。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一下在2010级英语护理本科班进行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

一、材料与方法

1.对象

选择2010级英语护理本科班学生120人(五年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人,平均年龄22.3岁;对照组60人,平均年龄22.6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文化基础、在校各门课程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2.教材及课时

所用教材《生理学》第7版,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规划教材,供本科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专业使用。本课程共分十二章,采用该课程中“第五章,呼吸”一章采用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每周2学时教学(90分钟)。

3.方法

(1)提出问题。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即将主要的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提出,如“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原因?”“支气管哮喘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的原因?”“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有哪些?”等等,突出重点,设疑质难,使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所授内容始终。

(2)引导自学。教师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自学,学生可利用1.5周时间由浅而深进行学习,同时查阅文献以及相关资料,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研究问题的实质。

(3)分组讨论。学生讨论之前,教师就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授(20分钟),为学生讨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观察组60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人,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所有组员积极参与,学生利用自学的知识共同进行探讨。每组可推选1~2名组员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性发言,组内其它组员做补充性发言,每组10分钟。讨论发言时,教师就所涉及的问题做好引导和启发,将每组回答的问题合理分配,即考虑到所授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又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4)指导和总结。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进行讲评和指导(10分钟),使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总结和指导的同时,补充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最新进展、前沿动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热情。

(5)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二、结果

考试成绩评价: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同样的试卷,结果观察组成绩为86.65±4.68分,对照组成绩为79.98±3.76分,两组比较t=6.73,p<0.01,两组教学效果存在差异。

三、讨论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生理学,学生普遍反应知识枯燥乏味,而且生理知识大多抽象,在日常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这就导致学生对生理学产生恐惧感,认为学习生理学是一种压力,更不知道生理学知识的价值所在,而给学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例,通过生理知识来解释病例中症状的发生过程及机制,会让学生了解到生理知识的作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给学生以成就感。学生通过自己查阅图书,网络搜索,获取知识并向同学讲解,得到同学的认可,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这会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熟感,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更足,获取知识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也会因此对生理学感兴趣,变枯燥的学习为生动。

3.提高学生的能力。本科生与专科生最大的区别就是本科生的自学能力更强,通过病例,学生利用手中所有的资源学习,这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自己制作PowerPoint并讲解,这些会提高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提高学生多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多组学生病例讲解的观察来看,学生不只学会运用生理知识解决病例中的现象,而且会就病例中的一些现象提出新的问题,以及病情的转归。学生认为只有老师的想法才是最正确的。其他的想法都会被定为不正确或不准确,而采用PBL与CBS结合的教学法正好弥补了学生创新思维不足的缺点。

5.增添了知识的趣味性,保持了知识的完整性。单纯的PBL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知识的完整性被破坏,学生刚一接触,抓不到知识的重点,不适合考试的需要,单纯的CBS教学保持了知识的完整性,同时又很好地架起了生理与临床的桥梁,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把PBL教学法与CBS教学法相结合,二者互相补充,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又适合当前中国医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同时重点突出,而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偏离又不大,学生普遍反应很好。

参考文献:

[1] Botelho MG,Lo EC,Bridges S,McGrath C,Yiu CK. Journal-Based Learning, a new learning experience building on PBL at HKU.Eur J Dent Educ. 2013,17(1):120-5.

[2]李国标,李伯佳,黄建明。以病例为引导问题为基础的内科学教学法方法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4):368-373.

[3]屈微,李康生,杨锦华等.CBS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2):134-7.

[4]汪正清.以病例为引导自学讨论教学法在七年制细菌学各论教学中的实践[J].医学教,2000,(5):28-30.

作者:骆晓峰 金麟毅 李瑶 高俊涛

生理学趣味教学法应用论文 篇3:

美国MCAT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本文以高职护理生理学教学为例,借鉴美国先进教学理念,结合国内实际教学情况创建了MCAT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生理学教学中加以实践和印证,取得了较高的学习效率以及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护理教学 MCAT教学法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资助课题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素质医护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技工院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动力。“MCAT教学法”是源于美国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在2012-2014年江苏高校教师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学培训项目中,笔者学校派出9名教师进行深入学习。回国后,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探索该教学法在医学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它的全称为:Memorization – Comprehension – Application - Teaching 4步教学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围绕“如何帮助学生学好”,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4个依次推进的步骤:记忆、理解、应用和讲述。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从记忆开始,按照设定的理解、应用和讲述等环节,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完全掌握驾驭知识的程度。笔者运用此法在高职护理学生的生理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高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现状及挑战

随着人们对医护质量的看重,临床对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高校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基础知识扎实对护理专业学生培养至关重要。高职护理专业由于学制所限,生理学课时相对较少,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中,几乎所有时间用于单向的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没有学生知识内化甚至升华的过程。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表面上看已将所有知识要点传授给了学生,但学生真正吸收了多少却不乐观。另外,传统教学模式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讲解事实性信息,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锻炼相对不足。因此,传统教学的灌输模式,效率相对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逐渐跟不上新时期护理人才培养的高要求,因此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以应对这些挑战。

二、教学改革的方向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育应该像点一盏灯,而不是灌一桶水。老师的讲解只是一种外在刺激方式,最终要学生吸收内化,教学才算完成。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互动,不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检验教学是否成功,最终要看学生学了多少,而不是老师讲了多少。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教学形式,多方面,多種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改革向 “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侧重,围绕“如何帮助学生学得更好”展开教学设计。老师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更多地去帮助、引导和启发学生。

三、MCAT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MCAT教学法分成记忆、理解、应用和讲述4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其中记忆环节学生根据老师布置任务课前自主完成,后面三个环节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课堂上依次完成。

1.记忆环节

课前老师给学生布置具体任务。根据教学计划学生明确课堂所讲章节内容,老师将教学大纲内容转变为具体问题和学习任务。学生参考教学资料在课前对照完成,对基础知识进行识记。上课前进行小测验,老师检验学生记忆环节完成情况,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学习。

2.理解环节

在学生对知识点已经识记的基础上,开展理解环节。理解环节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帮助学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此环节,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难点,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对于其他相对简单的内容,则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趣味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应用环节

应用的环节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完成的。经过理解环节的训练,学生能够理顺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但是距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还有一段差距。课堂上老师精心挑选一些经典的临床案例,由学生分组讨论,甚至辩论,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适当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使学生对课程学习充满兴趣并且印象深刻。通过应用环节的培训,能够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医学逻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4.讲述环节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步,是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在应用环节中,学生学会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如果不在短期内进行强化,有可能很快被遗忘。因此,在应用环节之后再加一个讲述环节,要求学生在分组讨论后,在理解内在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对材料数据进行总结,然后脱稿讲述给其他同学,使得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留存在脑内。

5.教学评价和考核

为了提高评价考核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考核应该常态化且形式多样化,这样老师才能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微调,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笔者把考核分成三部分的方法:课堂评估、实验评估和理论考核,成绩分别记录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课堂评估可以采用课堂小测验和课堂提问两种形式,主要用于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掌握情况和对老师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平时成绩反映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综合状态,避免了单次考核受各项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大幅波动。实验评估是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课堂表现的一个主观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讨论进行评分,实验成绩主要体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理论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理论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记忆部分、理解部分和应用部分。理论考试成绩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四、教学实践的效果

在教学改革实践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各种考核形式以及调查问卷的调查,发现经过MCAT教学法培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课堂互动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以及理论考试成绩都有大幅提高。MCAT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生理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MCAT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原则,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把生理学知识学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理解环节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方式以及许多趣味性小游戏,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得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应用环节适当引入竞争和奖惩机制,可以使课堂氛围处于紧张和愉悦的状态。不记名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MCAT教学法课堂满意度达到98%,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由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了对事实性信息的识记过程,课堂上可以花大量的时间帮助大家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锻炼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实是对生理学知识在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理解。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应用,是对知识掌握的进一步提升和强化。通过课堂专门训练,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这对学生后期临床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后应对快速变化的复杂临床现状有非常大的帮助。

3.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学生在分组讨论后还要总结归纳并脱稿讲述,这是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的过程。当学生能够将生理学知识完全脱稿讲述时,说明学生已经将生理学知识完全消化吸收,成为了她自己的东西了。记忆金字塔理论认为,当人们能够进行脱稿讲述有些内容时,那么表明这些内容在大脑的留存度超过90%以上,而且不易遗忘。

4.沟通能力提高

通过MCAT教学法训练的学生比较擅长沟通交流,每堂课都要分组讨论甚至辩论,最后脱稿汇报,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她们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一个问题解释清楚。这种专业外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能够减少误解的发生。

五、小结

传统教育模式侧重于传授事实性信息,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对欠缺。MCAT教学法是借鉴美国先进教学理念,结合国内教学实际情况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围绕“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展开,将学习分成记忆、理解、应用、讲述四个递进的教学步骤,符合人体学习记忆规律,有效提高了知识在学生脑内的留存度。它的4个循序渐进的步骤对于培训学生记忆理解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臨床推理、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在护理生理学教学中显示了快速和高效的特性,值得在其他类似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梅,何叶成.MCAT教学法翻转高职护理解剖学课堂[J].解剖学研究,2015(37).

[2]刘晓梅,何叶成,陈尚.美国MCAT教学法在基础医学类课程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

[3]姜艳玲, 徐彤.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0).

(作者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何叶成 姚娟

上一篇:西乡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下一篇: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