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本知识讲座

2022-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传染病基本知识讲座

渔民知识讲座

乌鳢(Ophicephalus argus)属鲈形目、鳢科、乌鳢属,俗称黑鱼、乌鱼、生鱼、财鱼、乌棒、蛇头鱼、黑鱼棒子、斑鱼、草鳢。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据中国民间传说,乌鳢的寿命可达100多年,是淡水鱼中的长寿鱼。

乌鳢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肉质细嫩、骨刺少,味道鲜美,含肉率高,蛋白质含量高,每100g肉含蛋白质 19.8g、脂肪 l.4g;耐受力极强,即便是缺水缺氧,也能存活数小时,出水后不易死亡,死后肌体也不易腐烂变质,便于运输加工;疾病少,易养殖管理等;药用价值高,具有滋补、收肌、活血、加速伤口愈合等多种药用价值,有祛湿利尿、去瘀生新、通气消肿等功效,对急性肾炎、肺炎、咽喉炎等10多种疾病均有疗效,是食疗及滋补佳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经济价值高。

1生物学特征

1.1形态特征

乌鳢体长一般为25~40cm。头较长,前部扁平,后部隆起,头上被有小细鳞,颇似蛇头,口大,吻短宽圆钝。下颌向前突出,略长于上颌,上下颌具尖齿。体被中等大的圆鳞。侧线平直,在臀鳍起点上方断开,两个断头相隔2行鳞片。背鳍、臀鳍均很长,可达尾鳍基部。胸鳍长圆形。腹鳍短小。尾鳍圆形。全身青褐色,头较深暗,腹部较淡。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条,头侧有二纵行黑色条纹。背鳍、臀鳍、尾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胸鳍、腹鳍浅黄色,胸鳍基都有一黑点。

1.2生活习性

乌鳢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全国各水系各类水域常年均有分布,属底栖性鱼类,喜栖居在水草丛生的泥底质浅水区,偏爱静水或微流水水域环境。生存适温是1~36℃,适宜生长的水温是13~30℃,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当低于7℃或高于33℃时,会藏身于深水处的稀泥中,不食不动,进入蛰伏状态。乌鳢能在其它鱼类不能生存的环境里生活,尤其对缺氧水体的耐受性强,即使在无水的潮湿处也能存活较长时间,夏天3~5天不致死亡,冬季可生存两个星期之久。

乌鳢属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贪食,以偷袭式掠食方式捕食。苗种阶段主要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小鱼、小虾为食;成鱼阶段捕食对象很广,包括鲤、鲫、草鱼、赤眼鳟、麦穗鱼、泥鳅、沙鳅及各种杂鱼虾等。有残食习性,能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长2/3以下的同类个体。所以在人工养殖时,必须经常按个体大小分级分池饲养,否则出池率将变低。水温在22~30℃时是乌鳢的摄食高峰期,冬季停食,产卵期间基本不摄食。乌鳢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长江中下游食物条件较好的湖泊中,1龄鱼体重可达200g左右,2龄鱼可达500g左右,3龄鱼可达800g以上。以2~3龄时生长最快。但在食物条件较差的水域中,生长也较缓慢。

其口腔内具辅助呼吸器,常吞吸空气,能适应缺氧环境。成熟的乌鳢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尾重500g以上的成鱼可跃出水面1~1.5m,幼鱼也能跃高0.3~0.5m,人工养殖时应注意防逃。

乌鳢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2龄,体重在500g以上。怀卵量约为1~2万粒。产卵期4~8月,可视各地的水温条件的差异有所不同,在气温较适宜时(6月中旬)产卵可达高峰,往往一次产空。如在水温较低的地区,也可分批产卵。产卵场一般在水底淤泥较多的水草茂盛处。亲鱼有守巢和护仔鱼习性,乌鳢卵为具有较大油球的浮性卵,在流水或静水中均可浮起。

2人工繁殖以及苗种培育

在自然水体中乌鳢的繁殖期为4~8月。在人工养殖中,视不同地区的水温而有不同的催产时间,在长江流域一般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选择的催产亲鱼应是年龄为二冬龄以上,体长30cm左右的成熟亲鱼。目前催产乌鳢主要有鲤脑垂体和促性腺激素。脑垂体每千克雌亲鱼用4个(约8mg),激素每千克体重用800~1200国际单位,一次或两次注射均可,也可将两种催产剂混合使用。

注射催产剂后,在水池内放入1对乌鳢,产卵效果较好。如在产卵池中放入多对亲鱼,则会产生雄鱼为争夺雌鱼而互相咬斗而受伤。如雄鱼被咬伤后则影响其排精,降低卵的受精率。当配对亲鱼放入产卵池后,要立即遮光,以免亲鱼跳跃时碰伤头部。

根据雌鱼的产卵情况决定注射次数。因乌鳢卵是一次成熟分批产出的,若经1~2次注射仍有不产或未产空的亲鱼,可再补注一针,经20小时左右可基本产空,但越往后受精率越低。在一般小规模的生产中,可采用小水泥孵化池,规格为10×5×0.8m。孵化池上搭棚遮荫,避免阳光直射。产卵前24小时用1-2PPM亚甲基蓝或15-20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一次预防,日常换入的新水应在贮水池中先用25PPM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处理,无药害后才可使用,并将池水培育成嫩绿色为好。产卵后至出膜前再投放两次亚甲基蓝,预防水霉病。水温25℃左右时,约40小时可孵出。

对孵化后的乌鳢鱼苗的培育,是人工繁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孵化后要及时将残存的卵膜取出,以免腐败的卵膜污染水质。鱼苗摄食从孵化后第6天卵黄囊消失时开始,这时投喂人工培育的水蚤为好。

3成鱼养殖技术

2.1池塘养殖

3.1.1池塘条件

池塘以500~2000m2为宜,水深为1.5~2m;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且无污染,pH值为7~8;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砂壤粘性土,淤泥厚10cm左右;进、排水口用结实的防逃网固牢,池埂应高于水面60cm,也可用石棉瓦或防逃网拦起,以防止乌鳢跳出池塘。放养前, 用生石灰清塘,7天后注入水。然后在池塘四周浅水区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其生长后的覆盖面积不要超过池塘面积的1/5,以供乌鳢藏身,同时也可改善水质。

3.1.2鱼种放养

选择规格为每尾16~18cm、体表光滑、肌肉丰满、无伤病、游动活泼的乌鳢作鱼种,每亩投放4500尾。投放前,用盐度为30%~40%的食盐水浸洗鱼体8~10min消毒。

3.1.3饲料投喂

在传统养殖方式下,饲料以鲜活野杂鱼为主,成本高且极易污染水质。无公害高密度养殖乌鳢可驯化其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主要由鱼糜和粉状饲料配合加工而成。鱼糜可用低值的小杂鱼、虾制成;粉状饲料可用鱼粉、蚕蛹、黄豆、玉米粉、麦麸及矿物质配合而成。

具体驯化方法为:池内搭建一个用竹子等材料制成的食台,鱼种下池7天内,完全使用鱼糜进行喂养,7天后,逐渐减少鱼糜用量,增加粉状饲料用量,将鱼糜和粉状饲料的比例由7:3逐渐调整至3:7。每天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采用边吃边投的方式,每次投喂时间为20~30min。投喂前,以拍击声为“信号”,将隐藏在水草下的乌鳢集合到食台周围,这样可提高其摄食量,减少饲料的浪费。日投喂量为乌鳢体重的5%~8%,并视乌鳢的摄食、池塘的水温、水质以及天气等情况予以增减。

3.1.4饲养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加强水草管理,防止水草蔓延至整个塘口或腐烂而污染水质;注意勤换水,养殖前期与后期,在7~9月时,每隔3~4天换水1次;其他月份,每隔5~7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cm左右。另外,每隔20~30天用浓度为20ppm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1次,以改善水质。当遇恶劣天气、乌鳢浮头等情况时,开增氧机增氧,始终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35cm之间。一般情况下经过30~40天的培育,可达6~8cm的规格,即可进行成鱼养殖[1]。

3.1.5注意事项

同一池塘中规格相差不能大于1/3;饵料必须充足,否则会出现相互残杀现象,影响成活率。

乌鳢在放养时最好同时搭养其他小规格低值野杂鱼种,数量为乌鳢鱼种的0.5~1倍,作为乌鳢的初期饲料,以后视乌鳢的吃食强度投饲,以免因投饵不足相互残杀。

乌鳢耐低氧,氧气情况不良对它没什么影响,清塘时它可以长时间钻入底泥不动,要注意清除底泥中的乌鳢。

3.2网箱养殖

3.2.1网箱条件

网箱由箱体、框架、浮子等3部分构成。箱体是网箱养鱼的主体,由聚乙烯网片编织而成。框架起支撑箱体的作用,常用毛竹或方块木、木条做框架,用塑料泡沫作浮子,连结于框架四角。常用砖块作为沉子,大小可灵活掌握,结于网箱下纲四角。网箱通过纲绳和锚(或沉石)固定在水面上。网箱网目的大小根据鱼种规格而定,一般1.0~1.5cm,网箱面积25~40m2,网高为3~3.5m,一般网衣高出水面0.5m左右,宜采用封闭浮动式投饵网箱。为了防止乌鳢跳跃逃跑,网箱上边用网盖封闭,网盖上有1个50cm×60cm的活口,平时封闭,投饵时解开活口。网箱底离水底要有一定高度,一般不低于1m。网箱的设置多种多样,一般是间隔设置,在水面上呈“一”或“品”字形排列,箱距2m以上,每列间距20m以上,以保证水流畅通,溶氧充足。

新网箱要在水中浸泡7天以上,让网箱长些青苔,使网箱光滑,以免擦伤鱼体。

3.2.2鱼种的放养

鱼种体长8~10cm或20~30尾/kg,放养密度为45~60尾/m2。经过5~8个月精心饲养,个体重可达0.5kg以上[2]。

鱼种从池塘放入网箱前,要拉网锻炼3次,并暂养1~2天,以适应密集环境,提高成活率。同一箱体中的乌鳢鱼种规格要求基本一致,并一次放足,以免出现乌鳢自残现象,影响产量。在鱼种入箱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左右,杀死鱼体上的病虫害。

3.2.3饲养管理

每周1次,把网箱仔细检查1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乌鳢生长速度较快,放养一段时间后,易出现规格大小不一的情况,造成自残自伤。养殖过程中,应及时将不同规格鱼种分养,一般在1~2个月后需分养2~3次,每次分箱动作要快,以免鱼体受到感染。

网箱下水后很快就会被水绵、双星藻等丝状绿藻及其他藻类着生而堵塞,影响水体的交换,从而影响鱼类生长。水质肥沃的水域3天就要清洗一次或更换网箱。高温季节可在网箱四周用漂白粉和生石灰挂袋。

4病害防治

以防为主,严把饲料关,确保饲料新鲜、干净,食台每隔7天用10g/m3的生石灰消毒1次。腐皮病和细菌性烂鳃病是乌鳢高密度养殖易发生的病害,每月可用1mg/L的漂白粉或每升0.3mg的“强氯精”全池泼洒1次;发病时每100kg的乌鳢用呋喃唑酮3~4g拌饵投喂,一个疗程为3~5天[3]。

乌鳢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很强,只要养殖过程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就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

5市场前景

我国曾盛产乌鳢,近30年来由于人为过度捕捞、农药的毒害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使乌鳢的天然资源大幅度减少,市场供不应求,乌鳢成了水产类中的稀有品种。由于数量有限,售价始终维持在每公斤20~40元以上。近几年,为顺应国内外贸易市场的需要,许多地区开展了人工养殖乌鳢的科研与养殖实践,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尤其是正在进行的苗种繁育技术与人工配合专用饲料的研究,为乌鳢养殖业走向商品化、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高密度精养、集约化养殖在浙江省的北部推广得比较早,比较普遍。萧山市从1988年开始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养殖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突破了每667m2产5000kg大关。近几年,山东、湖北、江苏、江西等省不仅池塘养殖,还采取网箱养殖,效果特别好。目前在四川、湖北、湖南、广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已陆续出现了一批乌鳢养殖专业村、镇。

乌鳢具有生长速度快,当年的早苗可以养成商品鱼,符合“头年鱼种、二年成鱼”的生产要求;产量高、效益高,每亩池塘水深1.5m,可放养鱼种8000~9000尾,产量可达4000~5000kg,甚至达到6000kg,利润在3~5万元[4]左右;疾病少;成活率高;成鱼运输简单,便于远距离销售和加工。

乌鳢适合于一家一户养殖,是一个投入小,见效快,效益高的致富项目。也可以进行规模化、工厂化养殖,是有高回报率的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乌鳢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工养殖技术日渐成熟,使乌鳢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成为可能。再加上其医疗保健作用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乌鳢的养殖前景非常乐观。

参考文献

[1] 李顺,郭玉,张金昌,等.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要点.渔业致富指南.2006(15):37~38

[2] 张言彬,范立新,邓夫军.乌鳢的网箱养殖[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7):103~104

[3] 明晶.乌鳢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学养鱼.2006(10):76

[4] 师玉环.乌鳢的养殖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03(10):10~11

作者:胡梦红 王有基 张收元 周 兵

第2篇:劳动防护用品知识讲座(10)

安全标志管理的基本特点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是确认矿用产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行业安全标准和煤矿安全规定,准许生产单位出售和使用单位使用的凭证。

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要取得安全标志,需要经过以下4个环节:

1.资质审查

鉴于煤矿生产对其所用产品的特殊要求,煤矿矿用产品必须由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有足够的注册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专业生产单位生产。

2.技术审查

包括技术标准、图纸、说明书等技术文件的审查。生产单位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的有关规定,名称和说明书应规范。

3.现场评审

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审查生产单位是否具有必要的生产设施设备、产品检测检验手段和完善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能否持久稳定地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

4.产品抽样检验

按照规则进行产品抽样,委托国家授权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经过审核确认的企业标准进行产品检测检验工作,出具检验报告。

通过上述审查、评审和检验合格的产品,可发放安全标志证书,准许在产品外体明显位置使用“MA”安全标识。安全标志证书有效期依产品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2~4年。安全标志证书有效期截止前必须提交证书延期或换证申请,安全标志证书超过有效期的产品不得销售,使用单位也不得购买和使用。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信息网(www.aqbz.org)实时公布安全标志申办进程及获证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和生产单位信息。同时,接受产品用户查询。

生产单位必须按照经技术审查和现场评审合格的技术文件、生产条件组织生产。如果生产条件或技术文件发生变化,应报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审查确认;如果改变产品结构或受控主要零(元)部件,应报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备案,必要时进行重新检验。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正在加大安全标志证书发放后的监督管理力度,以确保安全标志管理产品持续稳定地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安全标志工作体系,程序化、规范化、体系化的运行机制、议事机制、协作机制、技术研究机制和监督机制,力求安全标志工作的科学、规范、公开、公正、透明。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成立了由近百名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队伍和近300名专家组成的现场评审员队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授权的21家国家安全生产甲级检测检验机构为安全标志管理提供检测检验支持(其中2家主要从事非煤矿用产品的检测检验工作),并注重充分发挥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重要作用。安全标志申办过程中的每一环節均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格式化的文件,并有相应的规范、细则和管理制度作为保证。工作中凡存在不确定性,需要集体研究确定解决方案的均需通过议事,方可开始下一环节的工作。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还建立了技术研究、探讨制度,每年召开10多次技术研讨会,对有关标准、检验方法等进行技术研究,促进了认识的统一和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还建立了监督信息反馈表,明确了举报途径和方式。

安全标志管理的煤矿矿用产品种类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技装字〔2001〕第109号文公布执行安全标志管理的煤矿矿用产品共12类118个小类。

(1)电气设备。包括高低压电器、防爆电机、综合保护装置和其他防爆电器。

(2)照明设备。包括安全帽灯、报警矿灯、防爆灯具、矿灯短路保护装置等。

(3)爆破材料、发爆器。包括煤矿许用炸药、煤矿许用雷管、煤矿许用导爆索、发爆器等。

(4)通讯、信号装置。包括通信、信号装置。

(5)钻孔机具及附件。包括电动、液动、非金属与轻合金气动的钻、凿、锚机具。

(6)提升运输设备。包括带式(刮板)输送机、提运设备。

(7)动力机车。包括防爆蓄电池电机车、架线机车、防爆柴油机动力设备等。

(8)通风、防尘装备。包括地面通风机、局部通风机、通风仪器仪表、除尘与降尘设备等。

(9)阻燃及抗静电产品。包括阻燃输送带、电缆、风筒、隔爆水袋(槽)、非金属制品、难燃介质等。

(10)环境、安全、工况监测监控仪器与装备。包括气体检测仪表、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自救器、呼吸器、苏生器及其他安全装置。

(11)支护设备。包括液压支架、气垛支架、单体液压支柱、切顶支柱、摩擦支柱、金属顶梁、锚杆(索)、乳化液泵、液压支架用胶管等。

(12)采、掘机械及配套设备。包括采煤机、掘进机及其电控装置等。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制度实施成效

通过10多年的发展,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制度已深入人心

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煤矿矿用产品必须申办安全标志,无安全标志的产品不能下井,已成为生产厂家、煤矿用户、安全中介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监管监察机构人人皆知的规定。安全标志已成为鉴别合格产品和使用安全产品的重要依据。

2. 提高了煤矿矿用产品的准入条件,有效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

自1992年以来,煤矿发生的重特大恶性事故中,未发现与已获安全标志产品的安全性能直接相关的致因。

3. 促进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贯彻执行

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煤矿矿用产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煤矿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在国家提出新的要求,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修订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换标工作,否则依法撤销安全标志。通过这种管理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时和全面的贯彻执行。

4. 规范了技术文件及其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了矿用产品的整体水平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贯和安全标志申办,强化了矿用产品生产企业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对矿用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技术审查,有效地规范了生产企业的技术文件;通过现场评审,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监督检查,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据初步统计,安全标志申办中,50%申办企业初审时经过整改,淘汰率约占4%;85%的技术文件经过1次或以上的修改,淘汰率约占8%;88%现场评审经过了整改;产品检验不合格率占申办产品数的3%,涉及企业约占申办企业的6%。

5. 为煤矿企业设备选型、购买、使用具有安全保障的矿用产品提供了依据

安全标志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对遏制假冒伪劣产品进入煤矿井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游离于国家安全监管之外的产品越来越少。

6. 为煤矿安全监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安全标志已成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矿用设备的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对在用矿用设备安全性评估、检测的重要参考。

7. 促进了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整体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在实施安全标志管理过程中,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研究和讨论,统一了对标准的认识,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也弥补了目前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空缺。

编辑 冯瑾

作者:杨大明

第3篇:安全工程专业继续教育知识讲座

本期讲座(上)介绍了我国安全工程的学科地位、学科结构;安全工程对安全监督和管理的指导作用;以及学习和应掌握的重点之一,指导安全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是指在具有人类安全需要的领域,运用各种安全技术及其综合集成,以保障人体、设施、财产等动态安全的技术、方法、手段、措施等。安全工程的应用,是为了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生命和健康免受伤害,设备、财产免遭损失,并为之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安全工程的发展,就是要不断吸纳、丰富、完善、改进安全工程相关理论和技术,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领域不断提高的安全需求。

一、安全工程的学科结构

1.安全工程的学科地位

国家标准GB/T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中,一级学科“安全科学技术”(代码为620)包含8个二级学科,其中二级学科“安全工程技术科学”(代码为62030)包含9个三级学科,即:安全工程概论、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爆炸安全工程、安全设备工程、安全机械工程、安全电气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工程技术科学其他领域。

教育部学科门类分类与国家标准有所不同。目前,在高等教育学科门类分类中,“安全技术及工程”(代码为081903)属于一级学科“矿业工程”(代码为0819)下的二级学科。考虑到安全工程在科学知识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2009年7月,国家安监总局、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指导委员会向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建议,在高等教育学科门类分类中,将“安全科学与工程” 增设为一级学科。2011年初,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通过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为一级学科的审议,待教育部正式批准后发文。

由此可见,安全工程是“安全科学技术”及“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内容。安全工程学科是伴随人类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对更健康、更舒适的环境的追求而不断发展、充实的科学。安全工程学科是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成就,辨识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工程领域学科。

安全工程学在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见图1)。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具有哲学层次(安全哲学)、科学层次(安全科学)、基础科学层次(安全学)、安全技术科学层次(不同工程分支的安全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层次(安全工程)5个层次。安全工程学涵盖其中安全学、安全技术科学和安全工程科学3个层次,安全工程是运用安全学和安全技术科学直接服务于安全工程的技术方法。

2.安全工程的学科结构

任何安全工程都包含外在实体和内在技术2个范畴。

作为外在实体,安全工程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安全工程是完全依托于一般生产系统中的安全工程,是为控制存在于该系统中的某个危险因素而设计、建造、使用的安全工程和技术;广义的安全工程是完全独立于生产系统的安全工程,是保障整个生产系统安全工程和技术。

作为内在技术,任何安全工程都需要2方面的工程技术为支撑:即特有的安全工程技术和行业的安全工程技术。特有的安全工程技术是指仅属于安全工程学科的工程技术。

安全工程的范畴,决定了安全工程的学科结构。一名合格的安全工程师,不但要掌握特有安全工程技术,还必须熟知所在行业的专门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学科应培养具有一定安全技术专才(特有安全技术)的通才(专门安全技术)。

安全工程的学科结构,如图2所示。

二、安全工程对安全监督和管理的指导作用

系统安全思想是现代安全工程的思想基础。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方法体系。

系统安全思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安全是相对的思想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主观认识客观存在的统一。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在主观认识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对照允许的安全限度,判断系统危险性的程度。安全是与随时、空间联系的状态。安全的相对性要求:客观、真实地认识系统;科学、合理地确定安全标准;辩证、唯物地分析系统危险因素以及安全标准的动态变化。

2.安全伴随着系统生命周期的思想

安全工程不能是一项孤立和静止的工作,系统安全需要考虑和解决从系统可行性论证、设计、建造、试运转、运转、维修直至系统报废(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存在的整体的、动态的安全问题。应特别重视的,是系统生命周期中本质化安全问题(使系统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和工程化安全问题(应用工程化的安全保护设备,加强系统在其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性)。

3.系统中的危险源是事故根源的思想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危险因素,任何系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危险源,而这些危险源只有在触发事件的触发下,才会产生事故。为了实现系统安全,不但要重视消除、减少系统危险源,也要研究残留危险源的存在特征和发展规律,探究这些危险源事故的发生和演化机理。

三、学习和应掌握的重点

1.系统安全工程

系统安全工程是指导安全工程的理论基础。

系统安全工程认为,任何具体的安全工作在时间维度上,都包含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控制3项基本工作。这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要通过对这3项基本工作的持续改进,实现系统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见图3)。系统安全工程还认为,任何具体的安全工作在空间维度上,都应该是“人——机器(设备)——环境”系统的有机结合,这3个要素的各种故障是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为了确保系统安全,不仅要认识人、机、环境的特征,还要分析其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不断地努力,使系统处于最佳安全状态和最佳工作状态。*注:作者王凯全,江苏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

编辑 边 安

作者:王凯全

第4篇:传染病知识讲座

一、传染病的概念。啥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二、传染病的危害

传染病有什么危害?他的主要危害就是具有传染性。这些传染病,也都可以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轻者影响学习和生活,重者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三、 传染病的分类

原定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近年来增加2种。现共39种。 1.卫生部2008年5月2日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 2009年4月3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这个大家可以听听,不用记,但一定要有印象。 甲类传染病 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 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 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传染病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病原性、传染性、流行性及病后免疫性。

四、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①空气传播; ②经水传播; ③经食物传播; ④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⑤接触传播.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水传播流行性病毒性胃肠炎、甲型肝炎、咽结膜炎、脊髓灰质炎、肠道腹泻等

第三,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四,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五,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五、管理传染病的好处

说过了传染病的危害,也就知道了管理传染病的好处,把他的危害杜绝了,这就是他的好处。 发现了一例传染病,把他单独隔离了,就他自己得病,这么多人不用得病了,大家都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好不好? 儿童免疫力不如成人,集体生活接触密切,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有个麻疹,手足口病,把他隔离起来,不叫他传染给咱们,好不好

六、为何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学校是一个相封闭的场所,人群聚集,接触面广,一旦有人感染上某种传染病,很容易造成相互传播,特别是容易引发一些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传染源可以是患病的学校教职工或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患流行性感冒后如果继续上课,就可能通过飞沫将病原体传播给周边的同学和老师。

许多传染病如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感人群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因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与青少年,身体免疫力较低,加之缺乏传染病预防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较差,特别是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不能清楚表达身体的不适,因此不能早期识别并配合老师、医生及时诊断治疗,容易造成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如一个学生患有麻疹,只以为是普通感冒,没及时治疗,咳嗽打喷嚏时,病原体就可通过飞沫传染给其他学生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七、怎样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卫生习惯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卫生习惯可使患病的概率增加。对卫生防疫制订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我们一定要按时去接种。因为很多的预防接种,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卫生防疫部门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如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种以后,还是可以起到一定预防的作用的。

一、饮食卫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八、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1、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1)早晚洗脸 。(2)早晚刷牙。 (3)饭前便后要洗手。(4)睡前洗脚 。(5)勤洗头 。(6)勤洗澡夏天洗澡一天一次,其它季节一周一次。 (7)勤剪指甲指甲里最容易隐藏病菌,要经常修剪指甲。(8)生吃瓜果要洗净。 (9)不喝生水。 (10)不躺着看书。(11) 天天换内裤,换下内裤及时洗晒,晒很重要重要。

2、随时随地勤洗手;手脸要随时洗,培养孩子主动洗手的习惯。温热水,一定要用肥皂(1) 饭前便前便后应洗手。 (2)吃东西前应洗手。 (3)劳动(干活)后应洗手 。(4)玩游戏后应洗手。 (5)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 (6)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 (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 (8)拿碗筷前应洗手。

第5篇:预防传染病知识讲座

太北幼儿园中班预防秋季传染病

随着秋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秋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1.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时期。

2.幼儿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当突然受凉、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受到细菌的侵害,引起炎症。

4.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作为家长,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定期用各种空气消毒剂喷酒房间。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的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因此建议家长从春天起用冷水为孩子洗脸,增强孩子的抗寒能力。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

7.孩子被褥、衣物、毛巾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8.家长坚持入园前和回家后给幼儿自查,发现异常例如:口腔有溃疡、皮肤有皮疹或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与幼儿园联系。

9.加强幼儿体格锻炼,坚持上幼儿园,早睡早起,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同时要注意幼儿在家的饮食卫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不吃不洁饮食。

10.加强家园沟通,及时交流幼儿的健康状况。

愿我们太北幼儿园的宝贝们每天健康快乐成长,疾病少少,身体棒棒!!

第6篇:传染病知识讲座总结

秋季来临,为提高村民肠道疾病防治知识水平,预防秋季肠道疾病的发生,7月29日下午,在小庄村开展了秋季肠道疾病防治知识讲座,讲座由防疫股刘股长主讲,小庄村民参加了本次讲座。刘股长从秋季肠道疾病、食物中毒等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为参加讲座的村民作了详细的讲解,他告诉村民,肠道疾病是通过水、食物、苍蝇、日常生活用品等途径传播的一类疾病,以感染性腹泻多见,主要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等,有的还会引起并发症,如脱水、毒血症等,严重的会造成死亡。他还提醒村民,秋为细菌、病毒的繁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要预防肠道疾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生吃或半生吃牡蛎、毛蚶等海产品,不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东西。一旦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肠道疾病症状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通过此次讲座使村民对秋季肠道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村民对常见病的认知能力,此次活动的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2010.7.30

第7篇:秋季传染病知识讲座主持词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秋风劲,秋意浓;秋季匆匆而来,秋天气候变化异常,季节转换较快,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感冒、消化道、肺结核等疾病极易发生,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严重威胁着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预防并将传染源消灭在萌芽状态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预防并将传染源消灭在萌芽状态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让我们能更多的了解到预防秋季疾病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镇卫生院来我校为师生们讲解秋季疾病的预防知识。医生临床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季节性疾病防治知识,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传授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为此,有几点关于讲座的纪律要求先在这里提几点:

1、请所有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自己班学生后排就坐,不要随意走动,不要高声接听手机。

2、请值周组老师注意巡逻,维持好会场纪律。

3、请所有学生务必认真听讲,不得随意走动,不得交头接耳,虚心学习科学的预防疾病知识,且要保持好校园卫生,会后将对各班所坐的区域进行检查。

接下来,我们请为我们讲解秋季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刚才,医生就秋季疾病知识从几个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

讲解,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卫生保健课,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讲座,希望广大师生要进一步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从而以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医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维希望小学

2018年9月29日

第8篇: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一、定义及类别

1、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峰季节,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2、肠道传染病的种类有哪些?

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以及其他通过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脑炎)一类传染病。

二、流行病学特征

3、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什么?传播途径怎样?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粪便和呕吐物中带有的大量致病菌,从体内排出,污染周围环境和水源。肠道传染病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进行传播。

⑴.经水传播:如果生活饮用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污染或在水中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暴发流行。

⑵.经食物传播:食品在加工、储存、制作、运输、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流行。

⑶.接触传播: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病人的衣物、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⑷.昆虫传播: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苍蝇、蟑螂等媒介昆虫体内存活一段时间,并随着昆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4、肠道传染病的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三、分布及其特点

1

(1)地区分布:遍布世界各地。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量多、经济条件差、卫生设施落后、饮水和环境不卫生的地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流行或暴发

(2)季节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月和8月份。

(3)人群分布: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人群分布除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外,主要与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多少有关。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因素如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设施、风俗习惯、战争、饥荒等,自然因素如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水旱灾害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强度。而个人卫生习惯、机体免疫水平及病原体变异或传入新菌型等,对发病强度影响也很大。

五、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一般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六、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认真做好“三管一灭”(即管理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粪便卫生和消灭苍蝇)。作为个人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措施有: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的饭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垃圾和饮用水的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染媒介。

2

(5)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

(6)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七、预防肠道传染病,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

(1)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

(2)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使用河水的地方,应划分饮水段和用水段。

(3)管好粪便: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施鲜肥;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

(4)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另外,发现肠道传染病病人,须立即去医院隔离治疗,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肉食品要妥善保存并烧熟煮透。生食、熟食品的用具、容器要分开,不能混用。凉菜放醋和生大蒜,可抑菌调味。

第9篇:学校相关传染病知识讲座总结

学校如何防控春季传染病

春季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为了使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 3月1日下午,经开区卫生监督所锦绣工作站站长伍浩在锦绣小学大礼堂举行了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参加此次讲座师生约200多人。

伍浩站长结合时节特点,从当前传染病流行形势,重点就、H7N9型禽流感、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等传染病进行案例讲解,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春季传染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鉴别诊断、预防措施,认识到日常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伍浩站长讲到7步洗手法时向参加讲座的师生进行互动现场和大家做洗手的动作,对伍浩站长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的阶级踊跃发言,最后还发放了相关宣传材料。

伍浩站长就预防措施作了强调:要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主动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要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抵抗力下降,确保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最后伍浩站长指出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传染病突发事件控制工作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等制度,把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到学校年度计划中,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传播和流行,此次讲座受到校方老师和学生一致好评。

上一篇:对导游词视频的反思下一篇:巧用细节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