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教育局文件

2023-0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合肥市教育局文件

合肥市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高等教育普及率,提升人口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省合肥市民办高等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初具规模,前景看好,但尚存不足,任务艰巨。因此有必要找出其发展客观规律,提出发展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等教育 教育规律 市场规律

新中国成立后,民办高等教育便从整个中国教育体系结构中消失,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是国家对教育体系从低级到高级的包揽,与此相对应,合肥市的民办高等教育也销声匿迹了。

在近三十年间,由于经济条件、政策法规、文化传统、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合肥市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起步较晚,直到1999年才出现第一所民办高等院校。但通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合肥市民办高校已成为合肥市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截止2010年底,合肥市共有民办高等院校十一所,均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其中具有本科办学资格院校两所,在校生总数约7.92万人,任职教师近2200人。合肥市作为全国教育基地之一,其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将必定离不开民办高校的发展。在合肥市民办高校发展总体思路既定的情况下,有必要将其细化分解,落实成为合肥市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策略,起到具体的指引和指导作用。

一、加大国家立法力度,加强地方配套建设

目前仅有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作为民办教育纲领性法规,法律法规对民办教育的支撑力度明显不足,因此急需加大国家对民办教育立法工作的力度,加快立法进程,地方加强配套政策建设,打造全面、完善的法律环境,以使合肥市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有法可依。

(一)对产权问题的法律界定。

目前合肥市民办高校产权规制最大的难度在于对出资人要求合理回报的“准公益性民办学校”组织性质缺乏明确的定位。一方面,虽然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有的法规规定出资人不能享有投入资源的所有权和获取回报,但事实上其他的法规又规定出资人可以取得合理回报甚至分配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就类似于赋予企业法人或营利组织的“股东”的权利了。但是另一方面,当我们完全按照企业股东的财产权利性质去理解时,又会因为它本身是“非企业单位”而受到种种限制。所以,从理论上看,准公益性民办学校模糊的组织属性对如何界定出资人的产权性质增加了许多困难。

(二)对投资回报和税收优惠的法律限定

其次需要关注的是,我国在民办高校投资合理回報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尚未出台法律法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了提取合理回报之前应当扣除的若干费用类型,但对于每种费用的比例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因此在资本要求合理回报方面,建议制定《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法》规定合理回报比例以及定性标准,并且限制要求取得回报的某些情形。

(三)对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探索。

目前,法律在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上也没有很大的突破。《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只是描述了民办高校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对于学校章程的法定记载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内容、理(董)事的基本任职资格、民办学校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置、政府外部监督的行为规范等都没有作更为详细的规定。因此建议相关立法可以借鉴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私立学校法》的一些做法,并进一步拓展加以规定。

(四)对风险预警和退出机制的法律设定。

目前,《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只是从“事后处理”的角度对相关经费的偿还问题做出了规定,而对如何干预、防止民办高校破产事件的发生等风险预警机制并没有涉及。安徽省和合肥市地方政府应设立风险保证金制度,从而有效防止合肥市民办高校破产后无法偿还相关债务的苦难,并强化完善民办高校退出机制的建设,对民办高校的破产、兼并、转让作出地方政策性安排。

二、拓宽办学资金渠道,搭建合理资金结构

我国《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均明文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因此合肥市民办高校在拓宽资金渠道方面的前提是遵守这一法律规定。

虽然国家对民办高校缺乏直接的教育财政资金支持,但合肥市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达到吸引国家财政资金的目的,如:提高科研水平,申请国家级研究课题以获得研究资金;成立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获得国家对中小型高新企业的鼓励支持贷款;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办学质量以获得国家奖励;成立校友基金以获得社会捐赠;将非赢利性高等教育与赢利性职业教育融于同一办学体系中,以职业教育经费收入给民办高校“输血”;通过发行学校债券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注入,解决办学经费问题等。

三、管理形式与国际接轨,改革内部管理制度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合肥市民办高校都已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但现实中出现的种种治理问题说明合肥市民办高校的治理形式问题重生,需要大力改革。

校董事会作为民办高校内部的最高权力机构,参照国外一流私立大学董事会成员组成,改变现今主要由出资方代表构成的现状,改由资助学校办学的各方代表、政府官员、企业家、社会名流、校友代表、学校教师和学生代表联合组成,代表各利益群体,体现董事会的民主性。其次,建议合肥市民办高校在内部管理体系中设置评议会和教授委员会。其中评议会是由教师代表组成的校内监督机构,代表教师群体参与学校管理。教授委员会以民办高校内学科领军人物为委员组成,以教务长为直接领导人,负责全校的学术建设工作,以充分体现合肥市民办高校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方针,以及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特点。

四、营造学校科研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合肥市民办高校在硬件条件明显改善的同时,学校科研力量、学术氛围也需要下功夫精心营造,同时院系设置、专业划分也需要配合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同步展开,对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也成为重要任务。只有形成了三方的良性互动,合肥市民办高校才能逐渐提升内在价值,往研究型大学和综合型大学的目标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一)提升学校科研技术水平。

首先,建议合肥市民办高校建立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学校的有关的科研管理工作如科研规划、经费筹集、课题申报、成果评定等,并及时向董事会汇报,这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保证。同时建立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全校的科研项目审定、科研成果评比及确定科研考核结果等事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使科研工作从组织上、制度上得到保重,从而引领全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重视科研工作。

(二)合理设置院系,科学划分专业。

建议合肥市民办高校参照200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规定,效仿国内外一流民办高校的院系设置和专业划分,减少随意性和不科学性,以此配合学校自身的科研发展规划和师资配备力量,保持学校整体发展的同步性。

(三)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师资水平。

首先就是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把好教师队伍的“入口”,将选聘标准设置为教学和科研复合型,将有助于优化合肥市民办高校的师资结构。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合肥市民办高校决策者在制定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时,应制定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以制度的形式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第三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机制。落实教师的各项基本待遇是保证合肥市民办高校相对稳定又具有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本前提。第四是要加快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

五、加强学生工作管理,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一)规范民办高校专科层次招生,培养民办高校自律意识。

针对招生市场中的问题,建议安徽省教育厅和合肥市教育局制定相关政策,成立相关招生负责机构,指导合肥市民办高校的招生工作趋于正规化,严厉查办招生工作中的违规操作,净化合肥市民办高校招生市场;同时由教育行政部门组成招生指导工作组,驻点进入每一所合肥市民办高校招生办,监督其招生工作,培养其自律意识。

(二)加大在校学生管理力度,多种管理方式并举。

合肥市民办高校在校生群体人数众多,同时存在总体素质不尽如人意的客观现实,因此建议合肥市各民办高校重视对各自在校生群体的严格统一管理。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学生就业工作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合肥市民办高校学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因此合肥市各民办高校需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利用学校资源,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一是要树立以就业为中心的民办教育发展观。二是要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功能。三是广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四是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

六、改变社会固有看法,引导舆论正确走向

合肥市民办高校的社会形象总体上看还有待提高,古语云:众口铄金,因此合肥市民办高校应当在提高自身办学能力上狠下功夫,同时注重媒体公关,从而改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固有看法,以求得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要走诚信办学的道路。

诚信是民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校的立校之本,可持續发展之基。合肥市民办高校在运作过程中应时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尤其要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招生制度、收费制度和学生就业制度,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制度宣传,增强透明度,让外界和校方信息对称。

(二)要提高自身办学水平。

成绩是最有力的武器,只要合肥市民办高校能在学校的各方面建设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拿出过硬的办学成绩,学校社会口碑的提高也是水到渠成之事。相反,若不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基础性工作,而一味的去争取“评优”、“创建”,对自身形象的提高并无益处。

(三)要加强学校形象宣传。

任何一所合肥市民办高校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同时,还要注意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将学校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学校的了解和理解,改变社会对民办高校的传统看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整体上看,合肥市民办高校的成绩卓著,但也不能无视问题的存在。由于法律、经济、社会、体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合肥市民办高校问题多、种类杂,为了使合肥市的民办高等教育走上正规化、法制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迫在眉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此,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省市有关部门、民办高校三级主体高度统一认识民办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弊端,齐心协力,迈过难关,共创合肥市民办高校的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春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3.

[2]刘鹏照.我国人力资本形成中的民办教育投资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贾少华.民办大学的战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阎光才,黄藤.民办教育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李维民.中国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趋同化研究.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6,(1).

[6]黄明光.中美民办高校异同点比较研究.理工高教研究,2005,(5).

[7]蒋洪池. 21世纪美国大学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6,(1).

[8]谭曙光.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9]鲍健强.中国民办高校立法研究的几点思考.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5).

[10]杨一.美国私立大学管理模式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启示.民办教育研究,2007,(6).

[11]阎凤娇.中国民办高校内部治理形式及国际比较.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5).

[12]吴海升.安徽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思路探讨.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2).

[13]朱建华.影响民办高校与独立学院招生因素分析.独立学院研究,2008,(4).

[14]朱建芳.民办教育的盈利精神与组织生存的机理分析.民办教育财会,2008,(5).

作者:胡峰松 张春光

第2篇:合肥市司法局文件

合肥市司法局文件 合司发„2011‟20号

★ 关于印发开展“发扬传统 坚定信念 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司法局,市义城监狱、市劳教所,局属各事业单位,局机关各处室,市律师协会、市司法鉴定人协会、市公证协会:

根据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和市委政法委关于开展 “发扬传统 坚定信念 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合肥市司法局决定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内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将《关于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合肥市司法局关于开展“发扬传统 坚定信念 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计划安排表

二○一一年四月七日

抄送:安徽省司法厅、合肥市委政法委

关于开展“发扬传统 坚定信念 执法为民”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捍卫者,根据省政法委、省司法厅和市政法委关于开展“发扬传统 坚定信念 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紧密结合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以及合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扬传统、坚定信念、践行执法执业为民和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为主要内容,着力解决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执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为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二、主要目标

一是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自觉坚持

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行政制度。

二是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解决对群众的感情问题,进一步打牢执法、执业为民的思想基础,自觉把执法、执业过程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使司法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扩大律师行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成果,党的领导观念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四是精神状态进一步振奋。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刻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业绩,深入理解司法行政工作恢复重建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理解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司法行政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旺盛的干劲、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我市司法行政工作不断发展进步。

五是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司法行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三、基本原则

一是全员参与原则。从领导机关到基层一线,从司法行政干警到法律服务工作者,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受到教育,

人人得到提高。

二是正面教育原则。把正面教育贯穿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调动、激发全体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自觉性。

三是注重实践原则。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统一,通过教育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化教育,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全面履行职能、服务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

四是群众路线原则。坚持开门教育实践,自觉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让群众看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

五是务求实效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少而精地组织活动,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确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主要内容

(一)开展光荣传统教育实践。在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中深入宣讲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深刻阐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引导广大干警和法律工作者从思想深处解决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当司法行政干警、为什么当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为什么奋斗的问题,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自觉把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同履行司法行政工作工作职责结合起来,永葆“四个忠于”的政治本色。

1、组织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收听、收看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省委政法和市政法委举行的光荣传统教育报告会、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报告会以及合肥市“十佳政法干警”事迹报告会。组织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市局组织的党史系列专题讲座。

2、通过组织党员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实地参观革命圣地、历史遗址,瞻仰革命先烈,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通过走访慰问革命前辈、老党员,聆听他们讲述革命史、奋斗史,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通过积极组织、参加各类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歌咏演唱、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掀起开展传统教育的热潮。

3、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通过丰富创先争优内容和载体,通过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的具体任务,激发党员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工作热情。基层党支部要结合光荣传统宣传和走访、纪念活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重读、重看反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经典著作、影片。

(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在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广泛深入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通过开展大讨论、大教育等形式,自觉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在执法执业中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影响,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通

过大讨论、大教育等形式,积极培育司法行政系统核心价值和职业理念,逐步形成实现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良性循环发展常态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1、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梳理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在司法行政系统执法执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坚决克服和有效防止盲目崇拜、片面追求西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法制观念的错误倾向。

2、开展理想信念主题讨论活动。通过剖析苏东剧变和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教训,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和中东、北非国家局势动荡等重大历史和现实事件,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一步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组织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收看中央政法委拍摄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片,学习吴邦国同志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上的讲话,组织开展座谈、研讨。

3、开展理想信念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阅读《政法群英录》、《政法系统先进事迹选编》、《无言之爱》等教育读本,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座谈讨论,引导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对照先进,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法

律服务工作者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基本内涵、本质要求和职责使命,积极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三)开展群众观点教育实践。在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大力宣讲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阐述群众工作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组织开展执法执业为民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一步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意识,认真审视对群众的感情究竟有多深、群众在心中的位置究竟有多重、为群众办的实事究竟有多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究竟在哪里,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自觉地把执法执业过程变成服务群众的过程,进一步密切司法行政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做好中央政法委、司法部、省厅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的组织推荐工作。市局也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综合考评工作,开展局系统“七一”表彰和综合性表彰活动。

2、采取“大接访”、“大走访”、“大下访”等形式,组织开展走访群众工作,征求广大群众和特殊群体对司法行政工作、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各县区司法局针对服务对象开展一次走访活动。义城监狱、市劳教所要继续落实监狱长接待日、所长接待日制度,要开展一次回访刑释解教人员、服刑在教人员亲属活动。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要开展一次回访法律服务当事

人、法律援助受援人活动。各级纪委监察部门要对信访当事人进行一次回访。

3、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行业基层党组织,要以支部为单位与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和普通群众家庭建立“一对一”的群众工作联系点,倾听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各级领导干部,也要以不同形式建立群众工作联系点,增强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加强与普通群众的沟通交流。

4、在全市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开展“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实战大练兵”活动,扎实开展“四千四万”(千员万人大培训、千乡万村大排查、千人万件抓化解、千所万会争表率)专项行动,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按照司法部、省厅统一部署,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

5、开展法律服务进村居、进园区、进市场活动,组织引导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党委政府涉法信访工作,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为下岗职工、农民工、老幼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公民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6、开展法律援助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不断提升法律援助保障能力、提供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监督管理能力和社会影响能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深化法律援助便民工作。

7、全面启动“十二五”依法治市和“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继续加强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社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维护的

意识。

(四)开展公正廉洁执法执业教育实践。在广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中大力宣讲公正廉洁执法执业是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务工作的生命线,引导广大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树立“阳光执法”、“诚信执业”的指导思想,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自觉规范执法执业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执业能力、水平和公信力,始终坚持做到“三个至上”、“四个在心中”。

1、组织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观看中央政法委制作的警示教育专题片和省委政法委制作的暗访评查活动片。对司法行政系统容易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关键岗位、环节,分级组织深入的暗访活动,结合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活动,认真梳理各种违法违纪特别是监狱劳教民警违法违纪、律师违法违规执业等现象,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2、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党委(党组)召开一次以公正廉洁执法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每个党支部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执业问题,按照“四个一律”和从严治警的各项纪律要求,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整改措施。

3、开展监所规范化管理建设年活动,全面规范监狱劳教执法管理、教育改造管理,生活卫生管理,安全警戒设施管理和民警队伍管理,促进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提升监所工作

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水平。

4、推进法律服务诚信建设,加强对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诚信服务教育,完善法律服务诚信体系,全面推行公证行业“诚信服务监督卡”制度,开展司法鉴定诚信建设年活动。

5、加强廉政法制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学习《廉政准则》,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提升年活动,继续创新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的活动载体。

6、认真总结近年来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探索常态化的执法监督体制,深化狱务(所务)公开,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邀请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监狱劳教(戒毒)执法工作开展评议。

7、加大查办案件和专项治理工作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监狱劳教执法、法律服务行业监管等各种违规违纪行为,深入开展严格控制庆典、研讨会、论坛以及“小金库”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3月)。传达贯彻司法部、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关于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市局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对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及时将活动具体任务和要求传达到每一名干警和法律服务

工作者。

(二)教育实践阶段(2011年3月—2012年1月)。认真组织开展光荣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群众观点教育和公正廉洁执法执业教育,结合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切实把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结合教育实践,集中2—3个月的时间组织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问题的根源,认真研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水平的具体整改措施。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表彰活动和警示教育,以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教育广大干警,提高查摆整改的力度。在深入进行查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批机制、形成一批载体,切实强化执法为民的长效机制,把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改进执法执业工作的成效。一是建立定期走访群众的工作机制。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转变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是建立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工作机制,确保能够迅速、及时地把一段时间群众亟需解问题解决好。三是建立群众评议司法工作机制。切实以服务对象、普通群众对工作的评价作为评判司法行政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2月)。各单位对照活动实施方案,认真总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初步成效,并及时查漏补缺,修订完善有关工作制度,改进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把活动中的一些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固化为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做好迎接省

司法厅和市政法委检查验收工作,市局将对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各单位要在2012年2月中旬前向市局报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部署、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具体行动,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服务机构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树立队伍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落实、确保成效。为确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市级法律服务行业协会要认真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各基层单位、法律服务机构也制定活动实施计划。市局成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局政治部设立办公室,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分类指导

要以提高和改进司法行政工作水平为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纪念建党90周年和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党

的建设结合起来,同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全面落实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和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要根据司法行政机关干部、监狱劳教民警、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对基层单位、部门的联系、指导,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分别选择建立一个基层单位或者部门,作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加强对联系点的督查、指导,推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坚持探索创新,加强舆论引导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思路、新办法,力争出特色、出经验。既要按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严格遵循活动的环节步骤,确保活动不出偏差,又要把上级的精神与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实践效果。市局将按照《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计划表》(附后)的要求,牵头逐项组织实施计划表所列内容。各单位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除积极参加市局统一的活动外,要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自行组织落实好实施方案中的其他内容。各单位要积极运用各类宣传平台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简报、

专报等信息载体和网络专栏等宣传载体,宣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要加强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每月要有一次活动开展情况的全面小结和3篇以上高质量、有特色的宣传报道,并于每月30日前报送至市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

第3篇: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汇报文件】

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 景观、装饰、导向标识方案设计

“中原之喉,融徽贯通”

(1)“中原之喉,融徽贯通”是对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描述,形象表达了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安徽最大路上客运交通门户之一的的定位。

(2)“中原之喉,融徽贯通”是对南站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简洁、高效设计理念的诠释,意为该设计将枢纽内各种交通功能高效有序的整合在一起。

(3)“中原之喉,融徽贯通”谐音“融会贯通”(语出宋〃朱熹《朱子全书》:“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是传统徽州文化的现代演绎。以当代简洁明朗的设计风尚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徽州文化,提炼典型文化符号,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变为一种动力,让徽州文化在快速的时代发展中得以延续,向来往过客展现这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展示合肥这座集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为一体,高速发展中的大城市的魅力。 1 位臵和地域背景

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高铁合肥南站为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上的新建客运站,京福、沪汉蓉两条高铁动脉在此交汇。合肥南站主站房总建筑面积9.92万平米,总高37.1米,场站共设22站台面26线,日发送客流8.6万人次,属特大型火车站。南站枢纽建成之后将成为合肥市最大的陆上客运交通门户。其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带动地区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合肥市,安徽省省会,因淝、施二水交汇而得名,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交通中心,中国特大城市之一。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合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称。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城市之一,拥有三所国家实验室和四座重大科学装臵,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首都北京。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文化和软实力建设逐渐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就我国的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强大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项目所在地安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合称徽文化。徽州文化是安徽地域文化中最成熟、最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地域文化。徽州文化主要特点是(1)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具有丰富性、辉煌性、典型性(2)徽州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儒学文化。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和底色,在整个传承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2 设计范围

结合高铁合肥南站建设,总建筑面积26.59万㎡,总投资35.83亿元(根据初设批复文件),共由北广场、南广场、线下场站、运营管理中心、场区内道路等五个分项组成。

根据规划,南站枢纽配套工程总占地面积约54万平米,以铁路站房为核心,依据枢纽的功能和交通条件,规划形成“一轴两核, 两场四片”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以站房中轴为主轴,同时与周边开发地块相融相合的交通综合体。场站布局考虑与高铁、轨道交通(

1、

4、5号线)、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与城市道路系统的无缝衔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零换乘的规划设计理念。

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由铁路站房、南、北广场,东、西线下场站,地铁

1、

4、5号线车站、综合运营管理中心、进出站高架匝道系统,周边市政道路新建、改建工程组成。

其中,北广场面向老城区,占地面积约4.6万平米。北广场共设臵地上一层,地下四层,以换乘大厅为核心,可提供落客即走车位8个、社会车停车位580个,自行车停车位400个,总建筑面积约9.47万平米。

南广场面向滨湖新区,占地面积约7.8万平米。南广场为全地下建筑,共设臵地下三层,共可提供落客即走车位12个,停车位1016个,广场地面层设自行车停车位300个,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米。

为更好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更好地实现客流的“无缝衔接”、“零换乘”,南站特设臵高架站台,利用站台下(线下)空间布臵公交场站、出租车场站与社会车辆停车场。其中东线下公交场站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共设公交车发车位27个,落客位4个,蓄车位117个;西线下出租车和社会停车场站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设出租车发车位24个,蓄车位400个,社会车即停即走及上客位8个,停车位200个,大中型客车停车位25个,东、西线下场站总建筑面积约7.4万平米。

南站枢纽东北地块内规划设臵枢纽综合运营管理中心,以综合监控中心、公安派出所、物业办公、邮局、银行、医疗中心等六大功能为主,总建筑面积约1.12万平米。

3 枢纽特点及总体设计原则

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服务于合肥全市对外道路交通出行需求、高速铁路接驳服务及市内交通转换,是合肥市最主要交通集散节点之一。高铁合肥南站为合肥铁路枢纽南环线上的新建客运站,京福、沪汉蓉两条高铁动脉在此交汇。场站共设22站台面26线,日发送客流8.6万人次,属特大型火车站。南站枢纽建成之后将成为合肥市最大的陆上客运交通门户。总体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1)交通功能性原则:本景观广场属于交通枢纽,首先满足交通枢纽的交通功能要求,保障交通枢纽各部分换乘的高效、便捷。

(2)符合城市规划原则:结合城市的开发要求,尽量发掘土地的价值。广场布局与周围环境协调,与周围枢纽建筑协调。体现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要求,具有新颖、独特的设计理念,塑造高效率、高品质的城市空间。

(3)整体性原则:交通枢纽的的视觉中心是国铁站房,其形象特点是现代、简洁、动感和气势宏大,景观广场的规划加强并突出了国铁站房的视觉中心形象,同时减少各景观要素对国铁站房的遮挡。景观广场在设计上开放、流畅、现代,力求使其与国铁站房一脉相承,相得益彰。

(4)布局合理原则:本枢纽是集交通、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建筑,明确划分功能分区,互不干扰、亦动亦静、动静相宜。通过客流的科学、合理组织和引导,使得:交通换乘区方便、快捷;休

闲区舒适、宜人;商业区繁荣、兴旺。尤其对商业区,合理引导客流以有效提升商业区的商业价值。

(5)现代、简洁原则:该设计总体遵循现代简洁的原则,让空间看上去具有秩序感,简洁大气。作为一个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发展中的区域中心城市,合肥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现代简洁的设计风格符合国际设计潮流,从设计手法上来讲,在设计上更加强调功能,强调结构和形式的完整,更追求材料、技术、空间的表现深度与精确。运用最少的设计语言,删繁就简,去伪存真,以色彩的高度凝练和造型的极度简洁,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将空间、人及物进行合理精致的组合,用最洗练的笔触,描绘出最丰富动人的空间效果。在色彩上,采用含蓄硬朗的色调,以白、灰为主,搭配绿植等景观元素,打造一种明朗宽敞舒适的氛围。材质上大量使用冲孔铝板、矿棉板、钢化玻璃、不锈钢等新型材料,能给人带来前卫、不受拘束的感觉。

(6)体现地域特色原则:安徽省最主要交通集散节点之一的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徽州文化的一个窗口,设计中体现了地域特色:徽州传统风格文化——徽州民居、文房四宝、木板雕刻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并非纯粹的传统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

(7)以人为本原则:处处考虑使用者在广场中行动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可能条件下,适当考虑舒适性。通过空间手法和景观元素的精心设计为使用者创造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另外考虑到老人、儿童及行动不便人士的使用,设计中配备了必要的公共设施、无障碍设施等以满足使用要求,处处体现出对人的关爱。

(8)生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合肥的气候特征,使用乡土植物,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新技术,考虑广场长期使用的低成本维护,实现人与自然、广场与区域的和谐共生。室内材料全部以浅色调为主,这种设计手法可增加光的反射,突出绿色节能的理念。 4 北广场分项设计

北广场主要设计空间为北换乘大厅,北疏散、换乘大厅,北公交落客站台,公交换乘厅,卫生间,停车库,乘客休息室和其他站内配套商业空间。总体遵循现代简洁的原则,让空间看上去具有秩序感,简洁大气。运用最少的设计语言,删繁就简,以色彩的高度凝练和造型的极度简洁,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将空间、人及物进行合理精致的组合,用最洗练的笔触,描绘出最丰富动人的空间效果。在色彩上,采用含蓄硬朗的色调,以白、灰为主,搭配绿植等景观元素,打造一种明朗宽敞舒适的氛围。

其中,换乘空间、乘客休息室和商业空间的墙面、地面采用灰麻石材、瓷砖和烤漆金属板,天花采用烤漆金属板、冲孔铝板,结合透光石、玻璃等防火材料。

地下车库、出租车载客落客区和公交车载客落客区的地面采用水泥自流平与环氧自流平,墙面以内墙涂料为主,天花采用金属网吊顶为主。 4.1 北换乘大厅效果图

北换乘大厅总体设计风格简约、现代,地面、柱面、天花材料色调以浅灰白为主,打造一种大气、明朗的整体氛围,使整个空间协调统一。天花分为东西中三部分分别进行设计,东、西两部分的天花采用V字形灯带和铝方通,在空间中具有很强的导识性,精致又大方。中部天花造型是徽州传统木窗格的符号提炼,

采用烤漆铝板,内嵌白色透光石,丝网印刷水墨效果于石上,徽墨、新安画派、木窗格

4.2 北疏散、换乘大厅

天花木窗格造型,玻璃发光顶,冲孔铝板,筒灯,地面灰麻石材 4.3 北公交落客站台

墙面徽州建筑天际线,墙面灰麻石材,天花金属网,发光灯带,地面灰色水泥自流平,

4.4 公交换乘厅 4.5 卫生间 4.6 停车库

4.7 乘客休息室

4.8 站内配套商业空间 5南广场分项设计

(按功能删减)换乘空间、乘客休息室、商业空间 墙面、地面采用灰麻石材、瓷砖、烤漆金属板,天花采用烤漆金属板、冲孔铝板结合透光石、玻璃等防火材料

地下车库、出租车载客落客区、公交车载客落客区 地面采用水泥自流平与环氧自流平,墙面以内墙涂料为主,天花采用金属网吊顶为主

5.1 南广场落客区 5.2 停车库

6 东线下场站分项装饰

(按功能删减)换乘空间、乘客休息室、商业空间 墙面、地面采用灰麻石材、瓷砖、烤漆金属板,天花采用烤漆金属板、冲孔铝板结合透光石、玻璃等防火材料

地下车库、出租车载客落客区、公交车载客落客区 地面采用水泥自流平与环氧自流平,墙面以内墙涂料为主,天花采用金属网吊顶为主 6.1 东线下换乘大厅

徽州民居天际线

6.2 东线下公交车上落客厅

歙砚兼做休息座椅、陈设,竹子,绿色植物营造温馨舒适的自然环境。 6.3 综合服务台/站

6.4 线下办公室与服务用房 7 西线下场站分项装饰

(按功能删减)换乘空间、乘客休息室、商业空间 墙面、地面采用灰麻石材、瓷砖、烤漆金属板,天花采用烤漆金属板、冲孔铝板结合透光石、玻璃等防火材料

地下车库、出租车载客落客区、公交车载客落客区 地面采用水泥自流平与环氧自流平,墙面以内墙涂料为主,天花采用金属网吊顶为主 7.1 西换乘大厅

木活字印刷

7.2 西线下社会停车场 7.3 出租车上落客效果图 8 综合运营管理中心

办公空间墙面以乳胶漆为主,结合木作、石材、玻璃,天花采用烤漆金属板、矿棉板、石膏板,地面以石材和瓷砖为主。与枢纽内部现代简约的风格相统一。

交通空间墙面乳胶漆为主,辅以烤漆钢板,地面石材和瓷砖,天花石膏板、烤漆金属板

卫生间墙面地面以石材和瓷砖为主,天花采用耐水石膏板, 8.1 首层大厅/办公大堂/接待大厅(一层) 8.2 电梯厅(一层)

8.3 食堂——员工餐厅(二层)

8.4 食堂——员工餐厅包间(二层) 8.5 卫生间(二层)

8.6 领导办公室(三层)

8.7 枢纽开敞办公室(三层) 8.8 小会议室(三层) 8.9 中会议室 8.10 多功能厅 8.11 办公走廊

8.12 监控中心(六层)

地面采用防静电地板,墙面采用穿孔吸声板,吊顶采用烤漆金属板结合玻璃发光天棚

4 交通设计

4.1 枢纽内部交通空间和客流分析 4.2 内部步行系统

4.2.1 步行空间设计原则及换乘系统设计

(1)减少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时间。 (2)减少换乘厅内的视觉障碍。

(3)室内照明设计保证旅客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4)合理区分到达和出发人流。

(5)合理组织垂直方向交通,方便旅客顺利到达。 4.3 内部机动车系统

4.3.1 机动车系统设计原则

(1)提供最为便捷的出入口与周围道路相连接,保证路网使用方便。 (2)提供最为便捷的道路直通地下车库。 (3)提供大量和丰富多样的换乘空间。

(4)提供大量快捷的机动车交通组织以满足人员疏散。 4.3.2 公交车系统 4.3.3 出租车系统

4.3.4 社会机动车系统 4.3.5 地下停车库出入口 4.3.6 非机动车系统 5 室内灯光设计

6 南、北广场分项装饰设计

6.1 南、北换乘大厅(部分为共享空间)

北换乘大厅总体设计风格简约、现代,地面、柱面材料色调以浅灰白为主,天花分为东西中三部分分别进行设计,东、西两部分的天花采用V字形灯带,在空间中具有导识性,富有现代感,简洁又不乏变化。 6.2 上落客站台 6.3 换乘廊道

6.4 地下人行通道 6.5 电扶梯厅

6.6 综合服务台(站) 6.7 乘客休息区(室) 6.8 卫生间 6.9 停车库

6.10 站内配套商业等区域的墙、地、顶、灯光、陈设等设计 7 线下场站分项装饰设计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东、西换乘大厅

东线下公交上落客厅(岛) 西线下出租下穿廊道 出租上客岛(区) 西线下社会停车场 综合服务台(站)

线下办公室与设备用房

卫生间等区域的墙、地、顶、灯光、陈设等设计

8 综合运营管理中心分项装饰设计 8.1 首层大厅 8.2 电梯厅

8.3 食堂 8.4 办公室 8.5 走廊 8.6 卫生间 8.7 停车库 8.8 会议室 8.9 多功能厅 8.10 监控中心

8.11 综合运营管理中心 9 主要室内装饰构造做法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应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

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徽州文化是伴随“徽州”这一地域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的,有1千多年的历史(从春秋之际设臵以来,“徽州”的名称虽有数次变迁,三国时称“新都”,晋时称“新安郡”,至宋宣和年间始称“徽州”,“徽州”的名称一直沿用800多年,直到近几年才改称“黄山市”)。“徽州”是一个古老而生动的名字,是一个有着沉甸甸的文化内涵的名字。历史上“徽州”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浓郁的民俗习惯、典型的宗法制度,有独具一格的民居、牌坊、书院、祠堂……虽然如今“徽州”的名字已被“黄山市”所取代,一个沉甸甸的文化名词在现行行政区划中已经消失,但多少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仍然萦绕着“徽州” 梦。

曾有人比喻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固体的文化。的确是这样,走进徽州,是优美的自然风光下,徽州的建筑。从高空俯瞰,就会发现,在青山绿水花丛中,总有黑白相间的老房子蹲伏在那里,以黑白为底色的古建筑,在青山绿水的背景下,就像是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青山逶迤,绿水蜿蜒,树影婆娑的水口,峥嵘矗立的牌坊,粉墙黛瓦的民居,伟岸宏大的祠宇,桥吐新月,塔摩苍穹。徽州,就像一幅宁静自得的桃花源画卷,也像是一座露天的古代建筑博物馆,徽州的古建筑代表着历史,他饱经沧桑,又平静自得,有时候,他甚至像老人,或者就是历史本身。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房子是有生命的,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着梦想和性格,更有着属于各自的神秘。徽州老房子给人总的印象是封闭的,虽然他在表面看起来是那样明快淡雅。徽州民居的外墙都是砖砌成,表面涂抹白石灰,室内的间壁大都以木板构成,整个房屋是框架结构,很坚硬也很牢固。徽州的老房子从不给人华丽之感,它一概用小青瓦而几乎从不用琉璃,门楼和室内的石砖木也绝少用五色勾画,隔扇、梁洞等也不施髹漆,徽州就是这样的崇尚本色,大气而朴实,不动声色的坚持着自己的审美观念。从整体风格上看,徽民居民居显得殷实而精巧,有点儒雅,更有点莫测高深,除了粉墙黛瓦外,在当地被称作“五岳朝天”的高低错落的五叠墙或马头墙,也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徽州民居的独特韵律,这样的感觉就像由箫或者是古筝奏出的曲子,余韵悠远,老房子屋角上的饰物也很多,总是有一些带点抽象意义的画,代表着吉祥和丰收,体现了农业社会人们的共同愿望,虽然每个村落基本上是同祖宗,但在建房时依然不与邻共墙,这就形成了狭窄的小巷,仅容一人通过的一人巷也到处可见,曲曲弯弯的小巷纵横交错,相互连通,把徽州的村落编织成形形色色的迷宫,民居的内部,与“五岳朝天”并称的是“四水归堂”,这也是徽州民居的主要特征,徽州民居往往在进门之后便是天井,天井居中,组成了整个房屋的结构,天井不仅仅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味,更多的还是一种上古之风,也可能来源于中原一带原始人类的穴居方式。徽民居的特点当然是徽州人意识和思想的体现。从建筑学的一般角度来说,通常把徽州的古民居分为七个部分,庭院、大门、门厅、天井、厅堂、厢房、格门、格窗、屋顶、火巷,这样形式上的分类,可以让人们一目了然。“有堂皆设井,无宅不雕花”这算是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点,“井”指的是天井,而“雕花”则是指的徽州民居无所不在的“三雕艺术”了,跨进居室目之所见,那华板、柱棋、莲花门,天井四周,上方檐条,沿口,下方石裙墙,屏门隔扇等等都是一些精美无比的砖、木、石雕

构件。徽州古建筑中,剔透玲珑的砖、木、石三雕,被称作民居中的精华,甚至可以说是民居中的眼睛。三雕的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和戏文故事等,还有一些几何形图案,有写实具象的,也有写意变形抽象的,可以说是无所不包,这些三雕艺术是当地人生活的写实,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也体现了强烈的艺术创造力,徽州人不爱露富、不张扬,从民居中也可以看出,徽民居从外面看平淡无奇,但却极重视内部建设,那些精美异常的石雕木雕和砖雕都是建在屋内,愿意“锁在深闺人不识”,独自欣赏、独自品玩,这当中,除了具有一种审美意识之外,应该还有一种狭隘的提防心理,值得一提的是,徽州民居的厅堂,庄重而严谨,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曾有人说,中国人的厅堂就是西方人的教堂,这是指它所承载的文化和教育意义,徽州民居简洁的陈设,书卷气十足的布臵,宁静而不是庄严的氛围,包括各种各样的对联,都在传达着徽州人的理想和愿望,表达着人们对于文化以及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4篇: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文件

合银发„2009‟116号

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肥东、肥西、长丰县支行,徽商银行,安徽省农村信用联社,合肥市各小额贷款公司: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决定,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129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转发给你们,并就具体落实文件精神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和各农村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对于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对于维护农村金融稳定、保持农村经济繁荣重大意义的认识,各市中心支行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各农村金融机构应按照《指导意见,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严格执行《指导意见》有关工作要求《指导意见》是人民银行推动各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重要文件。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推动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各农村金融机构等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架构。各市中心支行负责做好综合协调与业务指导,跟踪、督促、反馈各项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并及时向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报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政策建议。请各市中心支行,肥东、肥西、长丰县支行将指导意见转发至辖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

附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九年五月十一日

主题词:征信管理农村信用转发通知

内部发送:陶诚、单凯副行长,办公室、征信管理处、货币信贷处、金融稳定处、支付结算处、金融研究处。

主办处室核签人:李佳 拟稿人:刘锴 联系电话:3691111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室2009年5月12日印发(共印45份)

附件

中国人民银行文件

银发„2009‟129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决定,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做好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农村金融的稳健运行,更关系农村基础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与目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为原则,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以征信服务为切入点,协调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金融稳健的局面。

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与要求

(一)加大农村地区信用宣传力度。联合地方政府、社团组织、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开展适合农村特点、形式多样的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认识,增强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改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

(二)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组织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涵盖农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结构等信息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充分考虑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设施的情况,从信用条件较好的地区、贷款农户或种养植大户入手,按照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现有的客户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财政、农业主管部门等地方政府部门掌握的农户信息,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推进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建设,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三)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以农户信用档案为基础,引导、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开发农户信用评价模型,建立、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方法体系,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和评价结果信息反馈,不断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推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在农户信用评价的基础上,继续规范和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

(四)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特点,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结合农户信用档案信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电子信用档案,组织金融机构、信用中介机构等研究建立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评价机制,推动信用评定工作,将分散的农户信用整合为有组织的集体信用,推进农户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五)加快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针对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力度,引导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档案,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第三方外部信用评级,推动地方政府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指导金融机构延伸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增加对信用好、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建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六)提高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水平。在电子化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信贷业务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依托其所提供的征信服务,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确识别借款人身份、判断借款人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供科学、便捷、有效的参考依据,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放效率,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七)引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征信管理与金融稳定、支付清算、以及支农再贷款等货币信贷政策相结合,以信用为切入点,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引导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发挥信用引导信贷资金配置的正向激励作用。联合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针对农村特殊环境开展动产抵押、权利质押、第三方担保等保证创新方式,积极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八)争取地方政策支持,推广信用信息产品使用。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规划的农村发展项目,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地方政府出台与金融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相配套的资金支持与补助、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措施。推动信用信息产品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将经济主体信用状况与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有机结合,推动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

(九)健全风险分担机制,提升信用管理水平。积极鼓励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推动建立“信用协会”“信用联保”等信用风险分担组织,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引入信用评级、信用调查与咨询等信用中介机构,借鉴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帮助农村经济主体提高信用管理水平与防范信用风险,培育并规范征信业务,促进征信市场发展。

四、组织领导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人民银行负责组织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人民银行总行负责综合协调与业务指导,跟踪、督促、反馈各项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推动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农村金融机构等参与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架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制定与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并及时向总行报告进展情况及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要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协调合作,发展创新,大力推动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将本指导意见转发至辖区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小额贷款公司。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征信管理 农村信用体系 意见

内部发送:办公厅,征信局,条法司,货政司,市场司,稳定局,支付司,研究局。

联系人:张红盛 联系电话:66194358 (共印48份)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2009年4月23日印发

第5篇: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简介

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又名合肥工业学校,是一所工科类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学校位于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长江东路和一环路交叉口处,交通便利。校园占地近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4.2万平方米,环境优美。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70﹪以上。教学设备先进齐备,拥有数控加工中心、模电数电实验室、制冷制热室、多媒体教室、“六合一”家电室、电脑机器人实验室、汽车电教室等20多个专门实训室和校园网络系统,能同时提供1000多个实训工位。2003年我校被国家教育部等六部委批准为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是省教育厅首批重点建设示范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建设示范专业。

学校坚持面向市场办学,强化学生技能培训,推行“模块化”教学改革,积极与企业联合办学,成立了校企合作培训委员会,与信息部38所、合力叉车、合肥日立、安徽佳通、合肥荣事达集团、美菱集团、海尔(合肥)电器、合肥三洋等四十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培训关系。学校以机电、电工电子、数控、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以及汽车维修等专业为骨干专业群,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中等技术人才8000多人,其中7800余人被联办企业和有关用人单位录用,录用率在98﹪以上。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2001年在全省计算机竞赛中我校参赛选手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和八个单项第一,在200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大赛中,我校教师辅导的三名学生分获网页设计类

一、

二、三等奖,在2004年全省计算机大赛中以我校学生为主的合肥市代表队再次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和三个单项一等奖,在2004举办的以高职学生为主的数控技能大赛中,我校选派的选手成绩突出,分获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类第三和第四名,并有选手作为安徽省学生代表参加全国竞赛,获得较好成绩。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参加全省高校统一对口升学考试成绩突出,先后数名同学考取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在全国、省、市各类创新大赛中共有100多项学生作品获奖,其中有1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部分成果已成功转让,开创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利转让先河。

目前,合肥市政府拟投资三亿多元,以我校为主体建合肥工业职教园,打造全国一流的职业学校,为合肥“工业立市”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持。

第6篇:合肥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

合肥市普通高等院校2012—2030年发展规划

合肥高校现状:

合肥是中国科教名城,“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合肥市目前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中医学院、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巢湖学院共十所公办普通本科,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两所军校,另有三联学院、新华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及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四所民办本科。专科院校在此不进行介绍。

合肥未来是要建成区域性大城市的,纵观中国的那些自称或是公认的区域大城市,基本上都是有十五所以上的本科院校,有的甚至有二十所以上,因此,合肥的目标就是建成十五所以上的本科院校(不包括三本、独立学院)!

2015—2030年,利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合肥市有六所左右的学院更名大学,同时期安徽省可能有十二所左右的学院更名大学。同时进行的进行的工作是,某些实力较强的高职,具备升本的能力,争取升格本科院校。

具体目标和规划:

1、合肥大学:合肥大学以合肥学院为主体,合并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系部,多学科协调发展,2015年筹建合肥大学,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再通过5—10年的建设,建成若干博士点,同时努力建设1—2个国家重点学科,在2030年,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其地位达到现在水平的济南大学和沈阳大学。未来的合肥大学以培养本科人才为主,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以服务合肥经济圈为宗旨,为全国闻名的应用型高校。

2、合肥师范大学:未来的合肥师范大学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主体建成,争取在2020年以后建成十个以上的硕士点,在2030年之前建成合肥师范大学,同时建设若干博士点。未来的合肥师范大学主要以培养合肥地区及合肥经济圈地区的教师为主,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在师范大学中,仅次于安徽师范大学。

3、安徽文理大学(巢湖大学):以巢湖学院为主体筹建。2030年之前建设若干硕士点,到2030年左右基本建成安徽文理大学。其名称可进一步商议。

4、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有望在2013年更名成功,2020年左右建成若干博士点,到2030年争取建设1—2个国家重点学科。主要办学定位为:在建筑界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建筑大学!

5、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安徽中医学院更名。到2030年,建成若干博士点,争取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中医药大学!

6、合肥理工大学:合肥理工大学是理工科高校,以三联学院为主体筹建。合肥理工学院被列入2020—2030年安徽省重点建设高校名单。因三联学院是民办本科,政府可以考虑购买。2015年左右三联学院更名合肥理工学院,2025年

左右建成若干硕士点,争取2030年之前建成合肥理工大学。合肥理工大学是安徽省理工科二本批次录取,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安徽工程大学。

7、安徽外国语大学:以目前的民办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主体筹建。2015年左右进入本二批次招生,2020年成为公办本科并建设若干硕士点,2030年之前建成安徽外国语大学。

8、合肥信息工程大学(合肥信息工程学院):以民办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为主体筹建。2015年更名为合肥信息工程学院,2025年建设若干硕士点,争取2030年更名合肥信息工程大学。

9、新华大学(合肥科技大学):我认为新华学院更名为合肥科技大学不现实,合肥科技大学这么好的ID可能就因为科大而不能启用,安徽科技学院为避科大,改成安徽农林科技大学。姑且就认为是新华大学吧,新华学院十八年后还叫新华学院肯定有点不现实了,不管叫什么,我比较认可其升格大学的。什么合肥交通大学、合肥应用科技大学、安徽第二理工大学都行~最好的ID莫过于合肥科技大学了,只是有科大在,可能性为1%。

10、合肥财经学院:由安徽大学相关院系、安徽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及合肥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合并组建,安徽大学和安徽财经大学对口支持,争取在2020年左右建成合肥财经学院,到2030年争取建成若干硕士点。

11、合肥工程学院:由安徽建筑大学相关院系及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由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对口支持,争取在2020年左右建成合肥工程学院,到2030年争取建成若干硕士点。

12、安徽水利水电学院:由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筹建,争取2025年左右升本,到2030年成为国家级硕士点建设单位。

附1:

到2030年,合肥可能拥有的高校有:

1、中国科技大学(98

5、211)

2、安徽大学(211)

3、安徽医科大学(省重点)

4、安徽农业大学(省重点)

5、安徽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建设)

6、安徽建筑大学(省重点)

7、安徽文理大学(硕士点)

8、安徽外国语大学(省重点建设)

9、安徽水利水电学院(硕士点立项)

10、 合肥大学(省重点)

11、 合肥工业大学(

211、985平台)

12、 合肥理工大学(硕士点)

13、 合肥师范大学(省重点建设)

14、 合肥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点)

15、 合肥财经学院(硕士点立项)

16、 合肥工程学院(硕士点立项)

17、 新华大学(硕士点)

附2:到2030年安徽省可能更名、升格的高校

1、安徽建筑大学

2、安徽文理大学

3、安徽中医药大学

4、安徽外国语大学

5、安徽水利水电学院

6、安徽农林科技大学(安徽科技大学)

7、铜陵财经学院

8、芜湖医科大学

9、蚌埠医科大学

10、 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大学)

11、 阜阳师范大学(阜阳大学)

12、 合肥大学

13、 合肥师范大学

14、 合肥理工大学

15、 合肥信息工程大学

16、 合肥财经学院

17、 合肥工程学院

第7篇:合肥市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市级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合肥市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市级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合肥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合肥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等文件精神,市财政设立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为明确市级专项资金奖补原则、类型范围和有关标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奖补原则

鼓励、引导和支持县区政府及社会力量加大投入,有效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推进学前教育公平普惠,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促进全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条 奖补项目类型

(一)建设类。按照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各类独立选址新建的幼儿园(包括农村和社会力量独立选址建设的幼儿园)。

(二)补贴类。接收小区配套园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或公办园);国有企事业单位办的按公办园管理和收费的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市区原无证园通过整改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幼儿园。

(三)资助类。市区幼儿园中低保家庭、孤、残儿童。 第三条 奖补资金分配标准

(一)建设类。

各类独立选址新建幼儿园,秋季竣工投入使用的,办园规模达到6个班的,市财政一次性奖补80万元;办园规模达到9个班的,市财政一次性奖补110万元;办园规模达到12个班的,市财政一次性奖补150万元。

(二)补贴类。

1、各县区接收小区配套园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或公办园),秋季正常开园的,办园规模达6个班的,市财政一次性奖补20万元;办园规模达9个班及以上的,市财政一次性奖补30万元。对市区存在3年以上无证园,举办者通过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等,从而达到办园基本标准取得办学许可证的,参照予以奖补。

2、对按公办园管理和收费的国有企事业办幼儿园,以及经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根据实际在园幼儿数,按照每生每学期500元予以补贴。

(三)资助类。市区低保家庭、孤、残儿童进入公、民办幼儿园就读,凭相关证件给予每生每学期1000元的资助。

第四条 申报时间

各县区应于10月10日前分类向市教育局申报年度市级奖补。市教育局复核后会同市财政局确定奖补资金分配方案。

第五条 奖补分配方案的公示

市级奖补资金的分配方案将在合肥教育信息网等有关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第六条 奖补资金的兑现

根据公示结果,市财政局会同市教育局于11月拨付奖补资金。

第七条 监督管理

(一)纳入奖补范围的幼儿园年度内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奖补资格:

1、提供虚假材料经相关部门查实的;

2、幼儿园疏于管理出现安全事故、幼儿伤害事故等造成社会负面影响的;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行为,经查实的。

(二)市级以奖代补资金必须用于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各县区财政部门在收到市级专项奖补资金后,应会同教育部门将资金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并及时拨付到位。

第八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客户服务求职简历下一篇:领导班子三严三实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