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玉米

2022-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防治玉米

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玉米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往往导致玉米的大幅度减产,给种植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应认真研究防治玉米病虫害的有效方法,降低病虫害给玉米造成的危害,以达到玉米稳产、增产的目的。现将其防治新技术简述如下。

1.生产防治 农业方法是指人们在长期种植玉米过程中,通过分析玉米的生长规律总结出的技术方法。采用农业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玉米病虫害的发生。首先,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种植玉米之前,应根据当地温度、气候条件选择适应强的玉米品种,最重要的是具有较好的抗病虫害特性。同时,种植玉米的田地应进行深翻处理,减少田间菌量;其次,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以及玉米病虫害发病规律。 适当提前种植时间,以错过相关病虫害的高发期。最后,玉米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为防止病虫害的蔓延,应及时将发病叶片打掉等。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利用玉米虫害的天敌,达到防治虫害发生的目的。 该种防治方法比较环保,而且效果显著。首先,认真分析玉米田间虫害发生规律,尤其应准确掌握玉米常见虫害,从而引入其天敌将其杀灭。例如,玉米蚜虫的天敌是蚜茧蜂,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草蛉、食螨瓢虫等。另外,考虑到赤眼蜂可将卵产在玉米螟、粘虫虫卵内,使其幼虫不能正常孵化,从而能有效减少玉米螟、粘虫数量,降低其给玉米造成的危害。一般情况下,当百株玉米出现1~2块玉米螟虫卵时,应放1次蜂。其次,重视生物防治法的一些细节。例如,放赤眼蜂时应在较好的天气状况下进行。

3.物理防治 防治玉米害虫的物理方法较多,如灯光诱杀法、色膜、色板诱杀法、毒饵诱杀法等,接下来逐一对其进行探讨。首先,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高压汞灯以及白炽灯等诱杀玉米螟成虫,以有效降低田间落卵量,从而达到防治玉米螟等害虫的目的。该种玉米虫害防治方法的应用,不仅起到了较好的杀灭害虫效果,而且不会导致人畜中毒,操作方便;其次,使用色膜、色板驱避。该种方法主要利用光色生态规律及害虫的特殊光谱反应原理,使用色膜、色板诱杀、趋避害虫。例如,在田间合适位置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可达到趋避害虫的目的,而悬挂黄色捕虫板可黏住害虫;最后,使用毒饵进行诱杀。傍晚撒施诱饵,以达到诱杀害虫的目的。例如,用90%敌百虫30倍溶液0.15千克与棉籽、豆饼、麦麸、适量水搅拌均匀,按照1.5~2.5千克/667平方米的量撒施。

4.化学防治 仿生物杀虫剂具有选择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其中虫螨腈、吡虫啉以及阿维菌素类等仿生物农药比较常见。阿维菌素类等仿生物农药具有较好的内渗、触杀、胃毒等特点,使用时可采用 2000~4000倍液喷雾预防玉米甜菜夜蛾等害虫,每隔1周左右喷雾1次;其次,植物源杀虫剂在控制玉米虫害种群、抑制害虫生长发育等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容易分解,不会给人畜造成伤害,因此,可利用其防治玉米的病虫害。例如,苦参碱可较好的防治同翅目、鳞翅目类害虫。使用0.38%百草一号800~1200倍液可用于玉米蚜虫的防治,要求每隔一周喷洒1次,连续用药1~2次。

(12316热线专家 刘丽敏)

保护地越夏菠菜种植技术

夏季高温多雨,利用日光温室或大棚夏季闲置时期种植菠菜,40天左右可收获一茬,亩产2000千克以上,收入可观。

1.品种选择 越夏菠菜应选择较耐热、抗病、耐抽薹、生长快、产量高的品种。

2.种植方式 如果保护地为砂壤土,可畦栽。一般行距12厘米、株距2.5厘米,亩用种1.8千克左右。如果保护地为黏土,可用起垄的方式种植。因为夏季菠菜最忌潮湿。一般50厘米起一垄,每垄种2行,穴距5厘米,每穴点2粒,亩用种1千克左右。

3.肥水管理 菠菜喜肥沃,湿润,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根据土质施适量腐熟有机肥,如果是日光温室内,可不施底肥,如果是土质不肥沃的新大棚或新温室,可每亩施腐熟鸡粪2500千克。夏季应适时浇水,浇后划锄,这是防病的关键。特别是刚出苗后的划锄,防止出现严重的死苗和烂叶现象。追肥分2次进行,根据菠菜的生长量追肥要前少后多。每亩平均随水追施尿素10~15千克。

4.收获 当菠菜长到20~30厘米高时及时收获。

(李欣)

巧防西葫芦畸形瓜

西葫芦发生畸形瓜,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肥水不当,坐瓜初期肥水不足易形成尖嘴瓜,中期肥水不足易形成细腰瓜,后期肥水不足易形成细长歪把瓜,中期肥水过猛易形成大肚瓜。

二是授粉不良,花粉分布不匀,授粉不足的部位呈凹陷状。

三是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光合效率,使制造的营养不足,抑制瓜的发育。

针对以上原因,预防西葫芦产生畸形瓜,应抓好以下技术要点。一是施足基肥,生长期配合施用氮、磷、钾肥,每批瓜采后要施肥一次。二是田间水分前期以控干为主,结瓜期要保持湿润管理。三是人工辅助授粉。每天上午8~10时正值雄花开放高峰期,要摘取雄花,去其花冠,将花蕊轻轻投于雌花的柱头上,一朵雄花可授3朵雌花,空气湿度较大时授粉效果较好。四是调控温度。西葫芦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8~25℃,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调节揭盖膜的时间。

(郝瑞)

大樱桃丰产栽培技术

1.肥水管理

土壤要经常疏松,每年春、夏、秋三季各翻耕1次,耕深25厘米左右,以利根系扩展。肥料管理上应施足基肥,追肥应做到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基肥在每年的9月中旬~10月施入,每株施有机肥30~50千克、尿素0.5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生长前期每株施尿素0.75千克,促进新梢生长。6月后每株施过磷酸钙0.5千克、硫酸钾1.2千克。大樱桃既不耐涝又不耐旱,发芽期至初花期可根据土壤墒情浇1次水,使土壤相对湿度在80%左右,以后控制土壤相对湿度在60%~70%。

2.整形修剪

树形培养 大樱桃采用纺锤形有利于早期丰产稳产。这种树形要求栽植1.5米以上的健壮大苗,定干高度在80~90厘米,当年不培养主枝,在冬剪时把主干上萌发的枝条集中短截,第二年开始培养主枝。这样可以加大中干和主枝的级次差别,有利于从属关系的培养。

夏季修剪 夏季修剪主要以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形成为主。拉枝,在夏至前或8~9月对主枝进行拉枝开角,避免树冠郁闭。辅养枝的开角角度要在80°~90°。刻芽,萌发前在芽和叶丛枝的上方横割一刀深达木质部,可促使树体抽发新梢。摘心,对强旺枝要进行连续摘心;对刻芽后萌发的长枝、中枝,在长15厘米时摘心培养成中小型枝组;对生长旺的枝条一年内应摘心2~3次。若为提高坐果率,摘心须在花后10天进行。环剥,大樱桃环剥的时间性很强,一般在开花至花后10天进行。疏枝,疏除过密、过强、紊乱树冠的多年生大枝。对严重影响冠内通大枝可从基部疏除。6月上旬疏枝较好,此时伤口容易愈合。

3.幼树管理

幼树主要是培养牢固的树体骨架,除适当疏除一些过密、交叉的乱生枝外,要尽量多保留一些中枝和小枝,轻短截1年生枝,促发较多的分枝,以利骨干枝的生长。3~4年生的幼树,主枝延长枝的短截程度应根据枝条的生长强弱和着生部位来确定。延长枝宜剪留40~50厘米,一般留外芽,枝条直立性强的品种也可以留里芽,待冬剪时剪除里芽,利用外芽当延长枝,这样可以开张角度,抑制其过旺生长。树冠内的各级枝上小枝,基本不动,使其尽早形成果枝,以利提早结果。

(董玉鑫)

微生物农药使用误区

1.在温度过低条件下使用 使用微生物农药时一般要求应具有较高的环境温度。有些农户在使用微生物活体农药时,忽视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注意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条件下使用,防治效果不佳。试验表明,在25℃~30℃的环境中,喷施后的防治效果要比在10℃~15℃的环境中高出1~2倍液。

2.在干燥天气条件下使用 在干燥的天气下使用,如晴天上午10点钟到下午4点钟前等高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施用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环境湿度不够所致。如真菌杀虫剂中的白僵菌,制剂主要含白僵活孢子,使用后通过直接接触虫体,或被害虫吃入消化道,在相对湿度60%之上的条件下孢子才能萌发,在虫体内繁殖,产生白僵菌素等,导致害虫缓慢死亡。因此,最好选择阴天、雨后或早晨等湿度大时喷施。

3.使用后遭大雨冲刷 微生物芽孢最怕大雨冲刷,因为大雨会将喷施的菌液冲刷掉。但如果喷施5~6小时后下小雨,不但不会降低药效,反而可提高防治效果,因为小雨对芽孢发芽大为有利,害虫一旦食后会加速死亡。所以在使用微生物农药前一定要注意听天气预报。

4.与杀菌剂混用 如块状耳霉菌,作为一种真菌杀虫剂,药效是通过块状耳霉菌的活孢子作用来实现的。施后活孢子侵染蚜虫并致死,可持续传染,引起群体大量死亡。但作为一种活体真菌,如果与杀菌剂混用,它们会被杀菌剂杀死,失去杀虫效果。 (姚志华)

第2篇: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甘桂桢.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南方农业,2021,15(24):-48.

摘 要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容易受所处地理环境及病虫害等影响。采用新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加强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强度,能提升玉米质量,增加玉米产量。通过阅读相关文件和实地考察,提出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治的建议,希望能对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稳定、高速发展状态,农业也在不断发展。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而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其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給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虽然玉米种植领域一直都在进步[1],但通过相关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技术较落后、玉米病虫害发生率高,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均较低,因此探索科学的玉米栽培技术和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种

种植玉米的第一步是选种,优质的玉米种子不仅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产出质量,更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和抗病虫能力。因此在种植玉米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选种。要因地制宜地,优良的玉米种不一定在任何地方都适合种植,一定要根据种植环境,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等,选择最适合的玉米品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玉米的产量和生产质量[2]。在购买种子时,要对种子的出厂地及生产地进行比对,进行玉米种子出芽率试验,选取最优的玉米品种。

1.2 土地翻整

在播种之前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土地翻整,让土壤中物质的分布更均匀,上一播种表面遗留的营养能进入土壤中,给玉米种子营造更稳定的生长环境。在翻整土地过程中,可以将大颗粒的土壤筛除或碾小,确保土壤颗粒大小合适玉米种子发芽。土地翻整让土壤变得更平整,避免坑坑洼洼的土壤造成水分分布不均,低洼处水分过多造成烂根或者高处的玉米植株吸收不到营养[3]。

1.3 播种

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再进行一遍筛选检查,并使用灭菌剂进行消毒、灭菌,提前对玉米种子进行适当的浸泡、拌种等[4];然后结合当地气候环境选择最合适的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播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条件,根据玉米品种,选择最合适的播种时间,以提高玉米种子的萌芽率,提高玉米的整体成活率。对于普通玉米和糯玉米,土层5~10 cm温度稳定在8~10 ℃时,是玉米种植的最佳时间。例如,河南省普通玉米和糯玉米种植的最适合的时间是5月;山东省最合适的种植时间是4月初;东北省最合适的播种时间是谷雨后至5月10日前;湖南春玉米最合适的播种时间4月上中旬,夏玉米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甜玉米对土壤温度要求较高,要求土壤温度在12 ℃左右,因此种植时间要比普通玉米稍晚。高油玉米子粒灌浆速度较慢,后期温度过低不利于其成熟,因此可以适当地提前播种。

1.4 种植密度合理

播种时,需要设置合理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为玉米植株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例如,能够使玉米生长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增加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等。合适的间距也能有效避免作物叶面之间相互影响,避免周围发病植株对健康植株产生影响等[5]。种植密度要根据种植农田产量和玉米类型进行更改,例如667 m2产量400~500 kg的中产田,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每667 m2为3 000株左右;紧凑型杂交种每667 m2为4 000株左右。

1.5 强化田间管理

玉米的田间管理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良高效的玉米田间管理可以保障玉米生长的优良环境,在病虫害出现时可以及时发现。定期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按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并做好查苗、补苗及清除多余的苗株等工作[6],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应及时清除部分发育不良的玉米植株及出现病虫症状的病株。

采用循序渐进的除草、施肥方式。土壤给玉米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要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必须要提高土壤的质量,进行合理施肥。目前,最普遍的施肥方法是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但施肥时不能一次性投入过多,否则不仅不利于玉米生长还会对土壤造成损害。因此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施肥[7];施肥量应由玉米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及对肥料的需求量决定;施肥最合适的时间是玉米长出5~7片叶的时候,施肥以氮肥为主,每667 m2使用尿素15 kg、硫酸锌1~2 kg搅拌均匀后穴施;肥料尽量选用复合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堆肥或者复合肥搭配适量尿素和粪水。

增加土壤肥力同时,为了避免杂草与玉米竞争营养物质,要及时清除杂草,给玉米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玉米除草一般情况是播种后出苗前,或者出苗后早期除草;通过喷洒除草剂除草,最合适的时间是18:00左右;在除草过程中选择科学、高效、对环境无污染的除草剂,结合当地杂草种类,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除草剂[8]。

灌溉对玉米生长也十分重要,不同地区需采取不同的灌水或排水措施来调节,以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玉米灌溉多以拔节期和灌浆期为宜。

2 玉米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2.1 病害的分类与防治措施

2.1.1 黑粉病

黑粉病,又称玉米瘤。种子和土壤中携带病菌是导致玉米发生黑粉病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母本的花期过早、柱头在外界展露的时间过长、扬花期遇见阴雨天等。防治黑粉病首先应从选种入手,选抗黑粉病性能更强的玉米品种,在拌种时加入粉锈宁40%福美双等药剂;此外,应做好亲本种子杀菌处理,合理安排播期和调节扬花期,清理残留的秸秆,减少玉米生长环境中存在的病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科学的喷施药物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2.1.2 大斑病

大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或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防治玉米大斑病要从预选种子入手,选择具备抗大斑病性能的种子;生长过程中要分期多次检查玉米植株的叶片情况[9],一旦出现玉米大斑病的症状,必须立即清除植株病叶,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避免大斑病传染蔓延;轮播也能减少病菌的出现;越早播种越能减缓玉米大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2 虫害的分类与防治措施

2.2.1 蚜蟲

玉米蚜虫分布广泛,尤其是在温带地区。蚜虫是为害玉米产量的主要虫害之一。玉米蚜虫靠玉米叶片和枝干为食,有着破坏性大、繁殖力强等特点,通常集中吞食新叶。蚜虫为害后玉米会出现局部枯斑的现象,蚜虫啃食玉米,轻则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重则直接导致玉米植株死亡或减产。防治蚜虫的第一步是用药物进行防治,通过吡虫啉和噻虫嗪等农药抑制蚜虫的扩散;也可采用麦棵套种玉米栽培法提前10~15 d播种,避开蚜虫繁殖盛期;最推荐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法,其对生态环境无污染,能够在防治虫害的同时保持播种地生态的平衡。

2.2.2 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钻心虫,是玉米生长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虫害。玉米螟出现早,一年可以发生7代。玉米螟啃食玉米茎秆,会造成玉米茎秆上出现孔洞,严重影响玉米品质。生物防治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玉米螟的天敌,如瓢虫、寄生蝇和赤眼蜂等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则是从源头处消除虫害,在越冬之前就将玉米螟虫卵清除干净;化学防治则针对玉米螟出现的早期,将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颗粒剂,在喇叭口内投入药剂。

3 利用机械化技术提高产量

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玉米种植技术也要与时俱进。要增加机械的投入使用,增强自动化程度。机械化种植技术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并提高玉米的种植速度。现代机械化种植能解放农民的时间,并且机械种植在雨天等环境下依然能开展工作,拥有更大的优势。随着土地的合并,机械化种植也更适合大面积的种植,方便整体作业,能给玉米种植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消耗,提高玉米生产总值和农民经济水平。

4 结语

玉米栽培新技术在部分地区的发展、应用水平较低,而传统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玉米种植行业的需求。因此玉米种植行业一定要积极采用创新的、科学的、有效的栽培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来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安延河.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179.

[2] 李宝光.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新农业,2020(11):14-15.

[3] 刘波,胡春梅.新时期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7-89.

[4] 李超.新时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34.

[5] 朱庆杰.新时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7):20.

[6] 冯燕燕.优质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195.

[7] 宋宪.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家参谋,2020(5):52.

[8] 李忠波.浅析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30-33.

[9] 赵建军.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家参谋,2020(4):71.

(责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甘桂桢

第3篇: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我国玉米栽培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病虫害的种类也在不断变化与升级,传统的防治手段已经难以应对当前的病虫害繁殖环境,想要提升玉米种植产量,不仅需要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更要重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展开详细分析,先分析玉米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再探讨不同时期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策略

0 引言

隨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农作物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国玉米种植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这就对玉米生长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提升玉米的产量以及质量,就需要重视玉米种植环境的改善,改进栽培技术以及提高病虫害防治手段,为玉米生长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产量的不断增长,进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品种的选择与处理

种子质量直接影响玉米生长情况,想要保证玉米生产的产量与质量,除了借助相关技术手段加以辅助之外,还需要从玉米种子的选择开始入手,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进行选种时,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栽培地区的土壤成分以及气候条件;种子本身的抗逆性、抗病性以及抗倒伏能力等内容,通过详细的对比与分析,选取出优良的、高产的且抗病虫害强的品种。除此之外,玉米种子的处理也十分关键,首先要掌握更好播种时间,要根据种子的品种情况以及每个地区的实际地理环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来选择最佳节令播种期,同时还需要做好株数选择工作以及拌种工作,以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1.2 合理密植

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合理密植能够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必须要做好密植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在玉米播种前对土地进行集中处理,包括翻耕以及彻底翻整,以提高土地的肥沃性,满足玉米种子的种植需求。其次,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提前晾晒,播种时也要考虑光照性,给种子生长提供足够的光照,这也是提升玉米产量的关键。最后,要对玉米种子播种的间距进行考量,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对玉米苗间的密度进行合理划分,保证植株间的距离在0.3m左右,通常采取的种植方式有行距种植以及宽窄行种植,有效提高玉米产量。

1.3 科学施肥

在玉米栽培技术中,科学施肥也是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施肥也需要讲究时段与用量,不能盲目施肥,要根据玉米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施肥,以及选择合适的肥料。通常情况下,施肥的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配比、增钾补微,在对玉米施肥时也需要遵循这一原则,确保玉米生长过程中既能保证充足的养分,同时又能避免营养过剩而导致病虫害的入侵。

2 不同时期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农业生产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之外,还需要考虑防止措施是否会对玉米本身质量造成损害。因此,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处理时,也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不同时期的病虫害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手段,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保证玉米生产的产量与质量。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处理:

首先是玉米的苗期,由于苗期的玉米正处于生长阶段,其抵抗力以及防病虫害能力都相对较弱,如果不加强这一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会导致苗木受到损害,影响后期的产量。这个时期的病虫害比较多,通常包括粗缩病、地老虎、红蜘蛛以及蓟马等等,这些病虫害对苗木的伤害都比较大,以蓟马为例,其隶属于缨翅目蓟马总科,依靠吸食植物汁液或真菌为生,通常会寄居在玉米新叶内,且都是成群聚集,会导致叶片出现斑纹甚至扭曲变形。对蓟马的防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玉米品种的选择阶段,尽量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子;一种是使用药剂进行预防,采取合适的药物进行喷洒,控制蓟马的产生。

其次是玉米的穗期,这个时期的玉米已经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与抗病虫害能力,但也会受天气影响而导致病虫害的出现,比如遇到多雨雾或者低温的天气,就会导致玉米出现大斑病或者纹枯病,影响其健康成长。以纹枯病为例,如果玉米出现纹枯病,其表现特征就是玉米的叶鞘、果穗或者茎秆处呈现病状,首先是叶片呈现淡褐色斑块,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就会从叶片逐渐蔓延至果穗处,导致玉米穗苞呈现云纹状的病斑。对其的防治手段也可以采取抗病品种加以控制,同时也可以借助药剂进行治疗。

最后是玉米的灌浆成熟期,这个阶段的玉米基本上已经趋于成熟,但也会受到青枯病和早衰的影响,而导致玉米质量下滑,因此这个阶段的防治处理也不容忽视,通常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以及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等措施,来防止病虫害的产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的安全,想要确保玉米产量与质量符合社会要求,就需要加强玉米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因此,本文针对这两方面的深入探索与分析,能够为农民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为相关研究人员研究玉米栽培技术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以便更好地推进我国栽培技术的发展,并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姚秀杰.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33):21-22.

[2] 李永鑫.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种子科技,2020,38(21):39-40.

作者:高淑文

第4篇:玉米苗期病害的防治

1、根腐病(苗枯病)症状:

根系出现变褐、腐烂、胚轴缢缩、干枯,根毛减少,无或少有次生根等症状。防治技术:1.本病以预防为主,播种前采用拌有益+武将悬浮种衣剂或拌有益+满适金种衣剂包衣效果较好。2.发病后加强栽培管理,喷施赛欧亚叶面肥;湿度大的地块中耕散湿,促进根系生长发育。3.严重地块可选用72%代森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代森锰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玉米苗基部或灌施根部。

2、顶腐病症状:

病苗中上部叶片失绿、畸形、皱缩或扭曲;边缘组织呈现黄化条纹和刀削状缺刻或叶尖枯死。防治技术: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菌毒清水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等杀菌药剂对心喷雾,扭曲心叶需用刀纵向剖开。

3、粗缩病症状:

病苗浓绿,节间缩短,叶片僵直,宽短而厚,簇生如君子兰状。心叶细小、叶脉呈断续透明状——“明脉”,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脉突”。

防治技术:预防为主,发病后无有效挽救措施:1.采用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为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2.采用武将、满适金等内吸性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以保障出苗后减轻灰飞虱的为害。3.间苗时拔除病苗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4.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矮花叶病症状:

叶脉间形成长短不

一、颜色深浅不同的褪绿条纹。脉间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保持绿色,形成明显的条纹症状。

防治技术:采用以抗病品种为基础,以治蚜防病和清除毒源等措施为中心的 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适期晚播,避免或减少蚜虫传毒。3.用拌有益+满适金专用种衣剂拌种,防治蚜虫,压低传毒介体数量。4.及时拔除田间病苗,消灭毒源。

第5篇:制种玉米病虫害防治

2012年塔城163团七连制种玉米病虫害防治

1、5月中下旬定苗结束后全田普防第一遍,主要防治玉米地红蜘蛛、玉米螟和棉铃虫。

使用药剂:20%四螨嗪(30ml/亩)+4.5%高效氯氰菊酯(50ml/亩)+植物活力久久(30g/亩)。

2、6月上旬喷打一遍保护带,主要防治玉米红蜘蛛。 使用药剂:焦螨(50g/亩)+增效剂(15g/亩)。

3、6月中旬开沟、揭膜、上头水前全天普防第二遍,主要防治玉米红蜘蛛、玉米螟、棉铃虫及叶蝉、蚜虫。

使用药剂:满早早(20g/亩)+76%炔螨特(40g/亩)或70%炔螨特(50g/亩)+10%阿维*氟酰胺(30g/亩)+增效剂(20g/亩)。

备注:(1)必须使用改装的打药机,亩用水量需达到40公斤。

(2)易感瘤黑粉病的品种,需要加上好力克(20ml/亩)。

4、授粉完毕、砍除父本后,根据虫情动态,实施第三遍全田普防,叶面喷施,主要防治玉米蚜虫、叶蝉及红蜘蛛。

使用药剂:艾美乐(4g/亩)+70%炔螨特(50ml/亩)+增效剂(20g/亩)。

新疆广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5月21日

第6篇:玉米大斑病咋防治

分类:其它实用技术/

发生特点

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病菌侵入后迅速扩展,约经14天左右,即可引起局部萎蔫,组织坏死,进而形成枯死病斑,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田间始见病斑时间:在华北地区,春玉米6月上旬,夏玉米7月中旬。

防治方法

应采取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重点施药保护等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耐)病品种 兼抗大、小斑病的玉米杂交种。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 避免玉米连作,秋季深翻土壤,深埋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秆肥最好不在玉米地施用。

3、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 夏玉米早播可明显减轻发病,适当增施磷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重施喇叭口肥,实行玉米、大豆间作,或与小麦、花生、甘薯等间作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低洼地注意田间排水。

4、喷药防治 由于玉米植株高、密植等客观条件限制,可重点对制种田、间作田各高产试验田等进行药剂防治。一般于病情扩展前防治,即可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左右时,开始喷药。防效较好的药剂种类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或90%代森锰锌,均加水500倍,或40%克瘟散乳油8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50公斤~75公斤,隔7天~10天喷药1次,共防治2次~3次。

作者:

来源:大众网-农村大众

提交日期:2002-7-26

适用范围:不限

第7篇:玉米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1玉米大斑病

a.种植抗病品种。①实现抗源基因区域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种植一套抗病基因品种,在另一地区里种植另一套抗病基因品种,使抗病品种的布局合理,起到隔离作用,限制毒力小品种的定向选择,以防大斑病菌优势小种的形成和扩散。②不同抗病品种的合理搭配种植,防止在一个地区内品种抗病基因(种质资源)单一化,使品种群体的抗病性在遗传上是异质的、多样的。③重视品种的兼抗性,在大、小斑病和丝黑穗病混合发生区,应选用能兼抗几种病害的多抗性品种。

b.彻底消灭菌源。秋收后结合防治玉米螟及时处理玉米秸秆,尤其对严重感病的秸秆要及早处理,以便减少翌年的浸染菌源;亦可通过机械收割时粉碎秸秆进行还田或站秆翻地,以及秋季深翻等,将病残体及病叶深埋地下,加速其腐解,从而也起到加速病菌消亡的目的。

c.药剂防治。在病害发生严重地区可以用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喷雾。

2玉米瘤黑粉病

a.轮作。有计划地进行轮作,可显著减轻发病,一般可与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轮作2~3年。

b.选育抗病品种。配制杂交组合时,应注意父母本的抗病遗传规律、病菌致病性变异产生新生理小种等问题。

c.割除病瘤。及时割除病瘤,减少病菌积累,且可减轻当年的再浸染。割除病瘤时,应在病菌未成熟前(未形成黑粉)进行,割下的病瘤应深埋或烧掉,以减少菌源。

3玉米丝黑穗病

a.实行轮作。尤其病重田块,应与大豆、小麦、谷子等作物进行3~4年轮作。

b.适期早播。过早播种,地温低,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时间拖长,易受病菌侵害,过晚可减轻病害,但成熟过晚,易遭霜害,故应适期早播。

c.种子处理。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25%羟锈宁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3%~0.5%)拌种,或用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4%~0.8%)拌种。

d.除掉病株或病穗。在黑粉子孢子尚未散出前,割除病株或摘除病穗,深埋或烧掉。减少越冬菌源,减轻翌年的病情。

e.秋季深翻。一定要注意翻地质量,不能将病株残体露在土外。

f.拔除病苗。人力充足而且发病重的地区,可进行人工拔除病苗,但需晚定苗,拔除病苗后如出现缺苗进行补苗,以防缺苗影响产量。一般玉米7~8片叶时病苗长相明显,此期进行辨别准确率高。在无经验或病株率低的地区不宜采用。

g.选用抗病品种。玉米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各地应选育和利用本地区较为抗病的品种。

第8篇:玉米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常见病害

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锈病、玉米炭疽病、玉米霉斑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普通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

常见虫害

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蓟马、玉米红蜘蛛、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大垫尖翅蝗、亚洲飞蝗、宽须蚁蝗、小翅雏蝗、狭翅雏蝗、西伯利亚蝗、苜蓿夜蛾、小麦皮蓟马、赤须盲蝽、叶蝉类、粟茎跳甲、粟灰螟、甜菜夜蛾

我县夏玉米病虫害玉米蓟马,玉米螟,高粱条螟,玉米蚜虫,玉米粘虫。玉米黑粉病,大斑病

小斑病,南方锈病

褐斑病

叶斑病,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等。

玉米虫害

主要有玉米蓟马、玉米螟、高粱条螟和玉米蚜虫。

一、玉米螟

1、为害状和部位:①玉米心叶,横列排孔;②雄穗;③雌穗;④茎秆。

2、代次:我县一年发生三代,1代幼虫6月中旬盛发;2代幼虫7月中旬发生,此时夏玉米处于10叶期至抽穗授粉期;3代幼虫8月

中下旬发生,夏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

3.防治方法:掌握在玉米心叶期防治。

①农业防治:处理秸秆等;

②灯光诱杀成虫;

③药剂防治:

a、心叶期施用颗粒剂,每亩5斤左右;

b、喷雾(粗孔茎喷片):玉米打苞露雄时进行,效果好,省工、省时。

c、穗期防治:雌穗上下两叶腋处,玉米雌穗花丝上没药泥。

二、高粱条螟

一年二代:一代在7月中旬,二代在8月下旬,防治玉米二、三代幼虫可兼治。

三、玉米禾蓟马

发生在夏玉米幼苗期,群集为害,吸食玉米心叶汁液,造成玉米幼苗生长停滞,是近几年发生较重的主要害虫。

在玉米3—5片叶时每亩喷施3%啶虫脒30毫升或菊酯类农药40毫升/亩均可。

四、玉米蚜虫

近两年来,后期玉米蚜虫发生较重,特别在玉米抽雄后,发生达到高峰,一般每株有虫200-500头,多的每株到1000头以上,对玉

米产量影响很大。

防治适期:夏玉米抽雄厚立即喷药防治。

防治方法:1.8%阿维菌素1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1500倍液。

玉米病害

玉米病害我县常发的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锈病。

五、地老虎

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切根虫。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以常发生危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1、生活习性: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危害严重,各龄幼虫的生活和危害习性不同。一、二龄幼虫昼夜活动,啃食收叶或嫩叶;三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夜出活动危害,咬断幼苗基部嫩茎,造成缺苗;四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因此,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以前。

2、影响地老虎发生的因素:秋季多雨是两种地老虎大发生和预兆。早春2—3月多雨,4月少雨,此时幼虫刚孵化或处于一、二龄时,对地老虎发生有利,第一代幼虫可能危害严重。相反,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中雨以上的雨日多、雨量大,造成一、二龄幼虫大量死亡,第一代幼虫危害的可能就轻。

3、防治方法

地老虎的防治,必须采取诱蛾、除草、药剂、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①诱杀成虫:诱杀成虫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可大大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方法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

②铲除除草: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并及时移出田外人饲料或沤肥,勿乱丢乱扔。铲除杂草将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

③药剂防治:。出苗后经定点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虫0.5个时为用药适期。

选用包衣种或用药剂拌种: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按玉米种子重量1%拌种。也可用50%辛硫磷乳剂0.5千克加水30—50千克拌种子350—500千克。

施毒土: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备用量1.5千克,或50%甲胺磷乳剂每亩0.5千克,加细土40千克混匀撒施。毒饵诱杀:对4龄以上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较好。将0.5千克90%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清水5千克左右,喷在炒香的油渣上(也可用棉籽皮代替)搅拌均匀即成。每亩用毒饵4—5千克,于傍晚撒施。

六、粘虫

为害状:以幼虫取食为害。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咬食叶组织,形成缺刻,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粘虫喜温暖高湿的条件,在1代粘虫迁入期的5月下旬至6月降雨偏多时,2代粘虫就会大发生。高温、低湿不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粘虫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在我县不能越冬,一代成虫从南部初始虫源基地远距离迁飞至我县产卵,二代粘虫幼虫造成为害。

防治技术:(1)药剂防治。冬小麦收割时,为防止幼虫向秋田迁移为害,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以2.5%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药带进行封锁;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45克/亩,对水50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2)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1—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

1

一、玉米茎腐病

(一)分类:1、青枯型茎腐病

症状: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根系发病,乳熟后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从始见青枯病叶到全株枯萎,一般5~7天。发病快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玉米茎腐病在乳熟后期,常突然成片萎蔫死亡,因枯死植株呈青绿色,故称青枯病。先从根部受害,最初病菌在毛根上产生水渍状淡褐色病变,逐渐扩大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最后粗细根变成空心。根的皮层易剥离,松脱,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易拔出。逐渐向茎基部扩展蔓延,茎基部1~2节处开始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明显。节间变淡褐色,果穗苞叶青干,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子粒干瘪,脱粒困难。

2、细菌型茎腐病

症状:主要危害中部叶茎和叶鞘,玉米10片叶时,叶梢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病菌存于土壤中病残体上,自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害虫为害造成伤口时发病严重。

以上两种病常混合发生,区分关键是看病组织是否有腐臭的菌液,如有,则为细菌型茎腐病;否则,为青枯型茎腐病。

(二)防治依据及方法:

1、近年该病上升与部分育种材料抗病性差,耕作栽培条件改变有很大关系。因此,选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杂交种是首要防治措施。

2、引致茎腐病的病原物都是弱寄生菌,保能侵染生长势较弱的植株。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湿度等措施可以使植株健壮,减少茎腐病。

3、合理轮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残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可以减少田间菌源,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4、发病初期用天达裕丰2000-2500倍+72%农用链霉素3000倍+96%天达恶霉灵3000倍喷施基部2-3次。

5、3%中生霉素600-800倍+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喷施基部。

二、玉米纹枯病:

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

发生特点: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寄生,通过邻株接触进行传染,播种过密,施氮肥过多,湿度大,连阴雨易发病,玉米性器官形成至灌浆充实期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1、清除病源或深翻掩埋菌核及病残体,发病初期清除基部病叶。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井岗霉素0.5公斤兑水200公斤或50%苯菌灵1500溶液喷雾,重点喷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三、玉米大、小斑病

(一)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片

大斑病:长棱形,10-40cm长,叶片枯死。

小斑病:病斑长度不超过1cm,有1-2个同心轮纹。

大小斑病都从基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

(二)发病条件

1.气候:七月份气温高于25℃,小斑病重,小于25℃,大班病重。7月份降水量70mm以上或7-8月份雨量150mm以上,病害将大发生。

2.品种:抗病品种不多。

3.玉米生育期:苗期抗病、抽穗后抗病性降低。

4.离村庄近的病重,夏玉米比春玉米病重。

5.连作、晚播、直播、等行距发病均重。

6.缺肥、缺水、长势弱的病重。

(三)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摘除底部叶片,适期早播、宽窄行、加强田管、合理施肥、重施拔节肥、及时中耕培土、及时灌溉、排水等。

2.药防:玉米抽穗至灌浆期喷药,用50%多菌灵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四、玉米粗缩病

1、症状:叶片叠生、不拔节,脆易折,几乎没有产量。

2、发生时期:多发生在大麦茬、油菜茬等玉米田,是一种病毒病,飞虱传毒。

3、防治:以治虫为目标,防止病毒病的发生。在玉米2-4片叶时施药治虫,一般施药1-2次,间隔5-7天一次,即可防止粗缩病的发生。

五、玉米锈病

1、危害症状

玉米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发病初始时产生黄白色小点,扩大后成椭圆形或短条形、淡黄色小疱斑,后病斑中央的小疱斑呈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周围具有黄色晕环,小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堆是你发出的夏孢子。

发病后期夏孢子堆转化为黑色冬孢子堆,圆形或椭圆形突起,表皮破裂后露出黑褐色冬孢子。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可布满锈褐色病斑,引起叶片枯黄,同时可危害苞叶、果穗和雄花。玉米生长后期发病,叶片布满孢子堆,导致叶片枯死,影响产量,抽穗后喷一遍三唑酮即可。

2、发生规律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15-35℃;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穗到采收中后期。夏孢子侵入时需高湿;叶面结露,适宜于夏孢子形成和侵入。

3、防治措施

①品种选择:选育耐病品种,种植中、晚熟品种。

②茬口轮作:与其他非豆科作物实行2奶奶以上轮作。

③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深翻土壤,减少土表越冬病菌。

④加强田间管理:深沟高畦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时整枝,开好排水沟系,使雨后及时排水。

⑤药剂防治: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剂。

六、褐斑病

(一)症状: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最初为黄褐多功能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

(二)发病规律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地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并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的嫩组织。在7、8月份若温度高、湿度大,阴雨日较多时,有利于发病。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另外,据调查双亲中含有塘四平头成分玉米品种的易感病,如沈单16号,陕单911,豫玉26等。

(三)发病原因

土壤中及病残体组织中有褐斑病病原体菌;首先,高感品种连作时,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其次,施肥方面,用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或带菌的农家肥使病菌随之传入田内,造成菌源数量相应的增加。

玉米5~8片叶期,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是发生褐斑病的主要原因。

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夏玉米区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若阴雨天多,降雨量大易感病。

(四)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

①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千克/667平方米,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②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③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④栽植密度适当,667平方米低于3500株,提高田间通透性。

药剂防治

①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②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玉米田杂草

玉米田杂草单子叶和阔叶杂草都有发生,防除方法有两种:一是苗前土壤处理;二是苗后茎叶喷雾及后期保护性喷雾。

一、杂草种类:马唐、狗尾巴草、牛筋草、马齿苋、田旋花、茼麻等。

二、播后芽前除草:打封闭药:乙草胺(禾耐斯)150-200ml/亩,拉索、西马津、除草通都行。

三、苗后除草

1.克宪踪:玉米50cm高后,保护喷雾,20%水剂每亩100-150ml加水50公斤喷雾。

2.烟嘧磺隆(玉农乐):玉米3-5叶期施用

4%胶悬剂每亩50-100ml加水30公斤茎叶喷雾,但甜玉米和糯玉米敏感,玉米2叶前和10叶后也敏感,避免使用。

3.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每亩50-60ml加水30公斤喷雾于玉米5-7叶期。

4.阿特拉津(莠去津):40%悬浮剂每亩150-300ml加水30-40公斤茎叶喷雾。

玉米化控问题

1.化控意义:防倒伏、增产、随着密度的增加,品种特性(高秆),化控越来越重要。

2.化控时间:玉米抽穗时喷药。

3.化控方法:玉米王、稀世宝。

除草剂使用技术

一、草害的严重性

二、危害特点发生新变化

1.次要杂草上升为主要杂草;2.杂草泽漆无对路除草剂。

三、给防除带来新变化

1.防除策略要改变;

2.生产体制存在问题;

3.除草剂种类太多,不利农民掌握;

4.长残除草剂的普遍使用带来隐患;

5.使用技术不当。

四、化除目标:50株/m2以下不需要除草。

五、化除原则

1.正确使用除草剂;

2.尽早施药,杂草2-3叶期效果最好;

3.科学混配用药;

4.安全用药,控制用量,适期问题,用水大于45㎏/亩;

5.轮换与交替用药,耐药性问题。

六、化除技术

1.50%阿特拉津WP每亩150-300克加水40公斤喷雾(茎叶处理)玉米4-5叶期用。

2.芽前处理剂:①72%EC都尔150ml/亩;②48%EC拉索150-200ml/亩;③50%WP西马津150-200克/亩;④33%除草通

100-250ml/亩。50%乙草胺200-300毫升每亩。

第9篇:玉米制种田病虫草害的防治方案

今年由于气候异常的影响,玉米同期生长与往年相比晚10—15天,为了加强水肥管理,预防秋后的自然灾害,我公司今年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前提下,总结分析了近年来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引进和筛选了正规专业生产厂家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一些含量高、剂型先进的中微量元素肥料在不同时期、不同剂量、不同土壤质地上进行了多点试验示范,并结合厂家在其他地区的试验数据和成功经验提出以下方案,仅供种业参考。不到和不足之处还望提出宝贵意见。

一、制种田虫害的防治

1、玉米田早期害虫的防治

方案一:约在6月初用张掖新大弓生产的规格为300毫升×20瓶40%氧乐果和西安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00×40瓶2%阿维菌素1瓶混配,同时加英国欧麦思农用流体有限公司生产的70%高纯度、具有超微悬浮性能的禾丰锌4袋(2袋,亩)叶面喷雾2亩地(每亩喷30公斤稀释后的药水)。可在有效防治玉米螟、红蜘蛛的卵、幼螨的同时可补充“锌”元素,有效预防玉米幼苗期由于缺锌而导致“花叶条纹”等生理性病害。

即:40%氧乐果(300毫升)+2%阿维菌素(100毫升)+70%禾丰锌(4袋)+仙露(每喷雾器1袋)

方案二:在苗期如果由于低温、除草剂药害、肥害等造成黄苗、僵苗、小苗在防治红蜘蛛:玉米螟等同时加德国阿格福莱生物技术股

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碧护和英国欧麦思农用流体有限公司生产的海绿素,可有效防治苗期生理性病害,同时达到苗期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叶片肥厚、叶色浓绿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增强。

即:40%氧乐果(300毫升)+2%阿维菌素(100毫升)+碧护(1袋)+海绿素(1袋)+仙露(每喷雾器1袋)

注意:在防治时一定要将四周田埂的杂草进行喷药处理,尤其对相邻的麦田、果园要加大剂量进行至少2次处理。以便切断病虫害的传播途径。

2、玉米田中期害虫的防治

约在7月上旬用张掖新大弓生产的规格为300毫升×20瓶40%氧乐果和西安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100×40瓶2%阿维菌素1瓶混配,同时加意大利SCL公司生产的聚合硼酸钠盐≥99%且纯硼含量21%禾丰硼4袋(2袋/亩),并和新加坡润新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含量99%磷钾动力4袋(20克/袋)混配叶面喷雾2亩地;或加德国阿格福莱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碧护和英国欧麦思农用流体有限公司生产的海绿素。在防治红蜘蛛、蚜虫危害的同时加“硼”元素和“天然海藻”除了能满足水肥临界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的高水肥的需求,还能提高花粉质量、有效遏制花粉败育而导致的花米棒和秃顶率高等减产因素,同时还能促早成熟5—7天,从而减轻今年异常气候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失。

即:(1)40%氧乐果(300毫升)+2%阿维菌素(100毫升)+21%禾丰硼(4袋)或99%磷钾动力+仙露(每喷雾器1袋)

a或(2)40%氧乐果(300毫升)+2%阿维菌素(100毫升)+碧护(1袋)或海绿素(1袋)+仙露(每喷雾器1袋)

3、后期:根据田间的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进行防治。一般在抽雄后用40%氧化乐果(300毫升×20瓶)加西安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2%阿维菌素(100×40瓶)一瓶与4袋禾丰硼(2袋/亩)混配叶面喷雾2—3亩地。

二、制种田病害的防治

随着玉米制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品种的繁多,玉米瘤黑粉和丝黑穗病、顶腐病、霜霉病、叶斑病等危害日益严重,给制种公司和农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玉米瘤黑粉、丝黑穗病的防治

该病害属于种传和土传真菌性病害,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在防治时要做到种子处理、苗期预防、后期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第一、种子处理:在播种前用先正达生产的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按1:330的药种比加适量水对玉米亲本进行包衣处理,根据该种衣剂较强的内吸性、传导性、长效性可有效防治玉米黑粉病菌的厚垣孢子在种子和土壤上的侵染途径。

第二、苗期预防:在玉米拔节后用三唑类杀菌剂叶面喷雾处理。

(1)如用西安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40%信彩可湿性粉剂8克加15公斤水(1亩2袋两用喷雾器水约30公斤)和每喷雾器1袋仙露;

(2)如用济南绿德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00毫升×20瓶20%三唑酮乳油加2袋仙露兑水60公斤用2亩地;

(3)河北省石家庄三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袋加1袋仙露兑水30公斤,或用四川川安化工厂生产的45%石硫合剂晶体按3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

第三、后期控制:在玉米大喇叭口器到抽雄造成人为的伤口后用西安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40%信彩可湿性粉剂8克加袋仙露兑15公斤水(每袋8克(1亩2袋两喷雾器水约30公斤)或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每亩60克加1袋仙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

2、顶腐病

该病是有串珠镰孢霉亚黏团变种和细菌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拔节到小喇叭口器用先正达生产的总有效成分62.5克/升亮盾(精甲·咯菌腈)1000~1500倍液加西安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100克装的20%叶枯唑每亩1袋或10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再加1袋仙露进行叶面喷雾处理。

3、茎基腐病

该病是由镰孢霉和腐霉菌侵染,在玉米茎基部节间出现形状不规则的褐色病斑,纵向扩展,且病部发软、组织腐烂的真菌性病害。防治还是要以“预防为主”,主要还是用先正达生产的总有效成分62.5克/升亮盾(精甲·咯菌腈)1000—1500倍液加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克包装的碧护1袋和1袋仙露进行喷雾处理。

4、大、小叶斑病

该病是玉米常见的真菌性病害,防治不及时将会在叶片上形成密

密麻麻的大小斑点,造成叶片早衰而导致减产。防治时用西安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70%上托、58%佳雷或75%百安宁和每亩1 50克每喷雾器加1袋仙露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处理。

5、霜霉病

该病目前在制种田发病较少,在大田中发病较普遍,特别是郑单958杂交种在大田中发病率较高。防治时首先注意在在灌头水时不要太深,尤其是小麦玉米带田和通风不良的低洼地不要将水灌入心叶内。农化防治时用西安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69%法利安每亩100克每喷雾器加1袋仙露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处理。

三、玉米田草害的防治

第一、播前土壤处理用德州祥龙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50%异丙草莠150—200克(1瓶2亩地,兑水60公斤)进行播前土壤处理可有效防治玉米田稗草、狗尾草、牛筋草、藜(灰条)、扁蓄(铁芯草)、蘩枝苋(野鸡冠花)等一年生杂草。

第二、在玉米苗期(4.5叶期)用德州祥龙生化有限公司生产的40%耘杰悬浮剂每亩150—200毫升加1袋仙露,兑水30公斤在杂草上进行叶面喷雾处理。可有效防治玉米田稗草、狗尾草、牛筋草、藜(灰条)、扁蓄(铁芯草)、蘩枝苋(野鸡冠花)等一年生杂草

建议一:在每期防治病虫害时每喷雾器(15公斤药水)加1袋美国DE公司生产的有机硅助剂“展透”、美国菲蓝公司生产的有机硅助剂“仙露”或西安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硅助剂猛硅可增强农药的展拓性、渗透力和附着力,达到正面喷药背面杀病虫的效果并

且喷药后0.5小时内遇雨天不用重喷,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用水量,减轻农户的劳动强度。

建议二:结合灌头水追肥,在追氮、磷、钾肥的基础上每亩各加1—2袋加意大利SCL公司生产的大粒硼和大粒锌(每袋200克),能促进作物生长整齐,缩短生长周期,促进成熟。

酒泉凯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人:马铭薛治军

联系电话:1338943897813369376617

0937—26661282666228(传真)

上一篇:学校应急方案下一篇:家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