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2022-1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常用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药物对生化检验指标的结果影响和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将2013年某院全年的临床生化检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因服用药物而使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发生偏差的2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患者在服用何种药物使结果发生偏差,对以上信息进行总结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部分药物会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影响。结论:确定患者在进行生化检验前,详细询问患者近期用药情况是避免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影响的必要措施。这样可为一线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生化检验报告,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药物;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检验报告

在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临床大夫常常依靠生化检验指标来下医嘱。但是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越来越成为检验人员关注的问题。在临床生化检验上,常常把血液、尿液、脑脊液、胸水、腹水和腔膜腔积液等作为标本进行检测。现将2013年某院全年的生化检验室的常用生化检验指标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药物对常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以下是详细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某院2013年全年进行临床生化检验为16776人次,其中可以确定是因药物而导致结果发生偏差的为213人次。

1.2方法

对确定因药物导致生化检验发生偏差的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病历回顾,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询问,确定出偏差的检验项目和当时患者服用何种药物。把以上的第一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归纳,讨论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预防步昔施。

1.3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全年某院药物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比例

2013年全年在某院共有16776人次进行生化检验。其中213人次发生了药物对生化检验影响结果,所占比例为0.46%详细数据见表1

2.2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具体影响

有统计的信息可以得出,常规检测的项目会受到不同药物的影响,而且影响的趋势也是不同的。详见表2。

2.3药物对尿的10项检查结果的影响

在分析患者的检验结果中,尿中排泄出的药物分子量基木都是300道尔顿。血液中的药物是以游离的状态和蛋白质结合的。药物在尿液中的浓度是药物在血液中的100-1000倍。尿试纸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颜色来定性。这样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出现。所以,在临床上,药物会对尿10项试制试验造成一定的影响。

3、讨论

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概括来说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藥物作用与机体,使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第二部分是药物作用于检测的靶标。药物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其中一种药物可能在影响不同的生化检验结果是不相同的。常常存在一种药物是某些指标上升,而某些指标下降。所以这部分的影响对检验报告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由于药物会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检验过程中结果异常的样木进行及时分析并进行重新检测,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误诊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增强同行业间检验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学术交流。检验人员对药物的药理、药化和毒性要尽可能的多了解。多相互交流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药物,从而避免药物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其次是加强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时和检验人员进行信息交换。医生在检验医嘱前,一定要了解患者近期的服药史,以便选择合适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时间。最后研发新的检验技术或者优化以前的检验技术,从而最大降低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隆剑.临床生化检验前及检验后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0:1372-1373.

[2]黄丽娟.谈患者用药对其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5,06:141+100.

作者:熊晓毅

第2篇: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药物对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在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接收的临床生化检验患者中随机选取6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生化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药物导致结果偏差的因素,并提出对策。结果:在此期间,我院生化检验人次为6400次,检验结果未受到影响的人次为6280次,检验结果受到影响的人次为120次,P<0.05,差异显著。结论:临床生化检验时,药物会影响检验结果,产生偏差,对此,需要明确患者近期药物服用情况,做好预防,尽量降低药物的影响。

【关键词】药物;生化检查指标;影响;对策

生化检验主要检验患者分泌物、血液等指标,根据这些指标了解患者身体情况,以便诊断、治疗疾病,其对应现代医学治疗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临床生化检验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指标结果受到影响,患者在服药后进行生化检验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進而无法客观、全面反映出患者身体情况,也无法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疗效判断等提供正确指导、判断。因此,需要尽量降低服药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在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接收的临床生化检验患者中随机选取6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接收的临床生化检验患者中随机选取6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服药后对生化检验指标结果造成的影响,计算误差率。

本研究患者均自愿接受调查分析,且已经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获取认可,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根据本院医疗系统获取患者基本资料,对患者病历以及临床生化检验指标进行总结,详细询问患者的近期药物史、责任医师和护理人员患者用药情况等,并明确患者近期临床表现,分析患者用药类型,对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进行判断,进而提出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对生化检验时患者的用药进行调查,并通过对患者检验包裹进行研究确定具体影响要素。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2.0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分析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6400人次的生化检验过程中,检验结果未受到影响的人次为6280次,检验结果受到影响的人次为120次,P<0.05,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随着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逐渐发展,疾病临床诊断中,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其检验结果准确性直接关系着病情判断,制定治疗方案。因此,需要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有效。近年来,由于药物导致的生化检验结果偏差影响了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甚进而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本研究中,我院生化检验人次为6400次,检验结果未受到影响的人次为6280次,占比98.12%,检验结果受到影响的人次为120次,占比1.88%(P<0.05)。尽管药物影响占比不高,但是由于生化检验指标是临床常用检验,在大量基数基础上由于药物导致的生化检验指标偏差涉及人数也比较多,也就是说,对于生化检验结果而言,药物对结果的影响幅度仍然比较大,且有一部分受到药物影响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出席偏差。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影响中,涉及影响的药物内容为:药物不饱和基团吸收检验光源;赋形剂、包衣材料、杂质、色素等;靶向药物聚集,例如药物在肝脏聚集导致转氨酶水平上升;药物作用到机体,例如他汀类药物会影响血脂指标、阿司匹林类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指标等;药物联合使用;抗癌药物对患者血细胞指标产生影响,也会对肝功能产生影响,激素药物会导致血糖、胆固醇指标升高。

药物对患者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不利于医生诊断,影响疾病治疗,危及患者生命,为了降低药物的影响,需要采取有序措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医护、检验、患者这三者提出对策。首先,医护人员安排患者采样和检验前需要及时了解患者近期服药史,并将其用药情况及时全面反馈到检验人员手中,事先对用药的检验影响情况进行评估。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期接受培训,了解更多的生化检验知识和药物知识,并积极交流工作姜堰,理解更多的药物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具体表现,以便能够及时判断检验结果是否真实、有效,降低疾病判断误诊率和漏诊率。其次,根据患者病例情况,检验人员要仔细分析判断检验结果,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尽量将药物的影响排除掉,若是仍有异常则需要患者停药之后再进行复检。最后,患者在医生要求接受生化检验时需要及时将近期服药史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够了解药物影响情况,进而为生化检验结果判断提供科学参考,以免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影响患者疾病判断和治疗。

综上所述,临床生化检验时,药物会影响检验结果,产生偏差,对此,需要明确患者近期药物服用情况,做好预防,本研究针对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从医护、检验、患者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患者近期服药情况,并定期接受生化检验和药物知识培训,检验人员要根据患者病例对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并及时告知异常情况,必要时组织复检,而患者则需要主动及时告知服药史,尽量降低药物对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方伍平.真空采血管采血量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影响[J].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2019,08(01):158-159.

[2]刘京辉.标本溶血对部分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J].健康前沿,2019,28(001):136.

[3]陈鹏勋,李婷.常规药物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指标的影响[J].中国执业药师,2019,16(01):98-100.

[4]胡明林,胡梅霞.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健康必读,2019(23):48,50.

[5]董雨剑.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201.

作者:程洁 江云

第3篇:生化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项目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增高: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肝癌、中毒性肝炎、阿米巴性肝病、脂肪肝、细菌性肝脓肿、肝外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管炎、血吸虫病等。严重肝损伤时出现转氨酶与黄疸分离的现象,即黄疸日益加重,而ALT却逐渐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血清(浆) ~34U/L 5

重症肝炎及肝硬变有肝细胞再生者,可有AFP升高,而ALT下降。其他ALT升高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瘀血、脑出血等)、骨胳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重症糖尿病、甲脏腺功能亢进)、服用能致ALT活动性增高的药物或乙醇等。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6-12小时内显著升高,48小时内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期等肝胆疾病。胸膜炎、心肌炎、肾炎、肺炎、皮肌炎、服用肝损害的药物等。

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等。ALP与转氨酶同时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阻塞性黄疸,ALP显著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增加。肝内局限性胆管阻塞(如肝癌)

9.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 (浆)

48.0U/L

碱性磷酸酶(ALP) 血清(浆) ~115U/L ALP明显升高,而胆红素不高。肝细胞性黄疸,31

ALP正常或稍高,转氨酶明显升高。溶血性黄疸ALP正常。骨胳疾病: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骨转移癌、骨折修复期。ALP可作为佝偻病的疗效的指标。

乳酸脱氢酶(LDH-L)

谷氨酸转肽酶(GGT) 血清(浆) ~221U/L 89

增高:见于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溶血可致LDH假性升高。

增高:原发性肝癌、腺癌、乏特氏壶腹癌等,血清Υ-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血清(浆) ~0.0

53.0U/L

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手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嗜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因钠、安替比林等。口服避孕药会使Υ-GT值增高20%。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腺炎等。

增高:急性胰腺炎:血清高于500Iu/L有诊断意义,达到350Iu/L应怀疑此病。流行性腮腺炎、

血:47~淀粉酶(Ams) 血清(浆)200U/L 或尿液 尿:100~

1200U/L

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性穿孔、注射吗啡后血清Ams可升高,但低于500Iu/L。尿淀粉酶下降较血清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尿淀粉酶更有价值。减低:胰腺组织速坏死、肝炎、肝硬变、肝癌、急性胆囊炎,淀粉酶可降低,甲脏腺功能亢进、重度烧伤、妊娠毒血症、急性酒精中毒时,淀粉酶亦可降低。

增高:维生素B缺乏、甲脏腺功能亢进、高血压胆碱脂酶(ChE)

1.6~6.0 血清(浆)

KIU/L

等。降低;有机磷中毒、肝脏疾病(黄疸性肝炎、肝硬变等)。胆碱脂酶是协助有机磷中毒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手段。

增高:主要用于心肌梗塞诊断,但此酶总活性持续时间短,下降速度快,故对心肌梗塞后期价值肌酸激酶(CK)

25.0~血清(浆)

170.0U/L

不大。各种类型进行性肌萎缩、骨胳肌损伤、肌营养不良、急性心肌炎、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剧烈运动、使用氯丙嗪、青霉素等药物。

2.0~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血清(浆)

25.0U/L

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DBIL)

增高:在急性心肌梗塞2-4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恢复正常。CK-MB是诊断及监测AMI病人病情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2.0~血清(浆) 增高: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

20.0μmol/L

血清(浆)0.3~

增高: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6.0μmol/L

间接胆红素(IBIL)

1.5~血清(浆) 增高: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15.0μmol/L

增高:脱水和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降低:肝脏疾病、消耗性疾血清(浆) ~80g/L 病、营养不良、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大量反60

复放胸腹水、溃疡性结肠炎、水潴留使血液稀释等。

增高:脱水和血液浓缩。降低:白蛋白合成障碍:营养不良、肝脏疾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白蛋白血清(浆) ~50g/L 消耗或丢失过多:消耗性疾病、恶病质、肾病综35

合征、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腹水形成等。其他:妊娠晚期、遗传性无白蛋白血症。

增高:主要以Υ-球蛋白增高为主。

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浆) ~40g/L 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多20

发性骨髓瘤。

减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后、先天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总蛋白(TP)

白蛋白(ALB)

球蛋白(GLO)

白蛋白/球蛋白(A/G) 血清(浆) ~2.5:1 1.5

减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类脂质肾病、低蛋白血症等。

减低:原发纤维蛋白原减少极其罕见,常见原因是由于纤溶酶原溶解纤维蛋白增加所致,见于: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严重的肝实质损害:纤维蛋白原(Fb) 血浆(肝素抗凝)

2.0~4.0g/L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

等,常伴有凝血酶原及七因子缺乏。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往往是机体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见于: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局部炎症。无菌炎症:肾病综合征、风

湿热、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其他:外科手术、放射治疗。

病理性增高:各种糖尿病。其他各种内分泌疾病:甲脏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嗜碱性葡萄糖(GLU)

3.9~细胞功能亢进。颅内高压:颅外伤、颅内出血、血清(浆)

6.0mmol/L 脑膜炎等。脱水引起高血糖。病理性减低:胰岛

素分泌过多: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注射或服用

过量胰岛素或降血糖药。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严重肝病:肝调节机能下降.

增高:组织严重缺氧: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酵解作用增加,此高乳酸血症往往是不可逆的,见于

休克的不可逆期、无酮中毒的糖尿病昏迷和各种

0.5~血清(浆) 疾病的终末期。在休克、心失代偿、血液病、肺

2.0mmol/L

功能不全时,常见低氧血症同时有高乳酸血症。

在肝灌流量降低的病例,乳酸由肝移除显著减少,

也会出现乳酸中毒。

血尿素氮减少较为少见,常表示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的肝坏死。

增高:肾前性因素:各种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尿素氮(BUN)

1.78~6.80 碍(肾供血减少)及体内蛋白代谢异常。肾性因血清(浆)

素: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mmol/L

病晚期、肾结核、肾肿瘤、肾孟肾炎等。肾后性

因素:尿道阻塞,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增高:肾病初期肌酐值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性损害,血肌酐值才升高。其值升高3-5倍提示有肌酐(Cr)

44.0~尿毒症的可能,升高10倍,常见于尿毒症。如果血清(浆)

97.0μmol/L 肌酐和尿素氮同时升高,提示肾严重损害,如果

尿素氮升高而肌酐不高常为肾外因素所致。降低:

肾衰晚期、肌萎缩、贫血、白血病、尿崩症等。 乳酸(Lac)

增高:血尿酸测定对痛风诊断最有帮助,痛风患者血清中尿酸常增高。核酸代谢增加: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肾脏疾病:急性或慢性肾炎时,血中尿酸显著增高,其增高尿酸(UA)

90~420 血清(浆)

μmol/L

程度较非蛋白氮、尿素氮、肌酐更显著,出现更早。由于肾外因素对尿酸的影响较大,故血尿酸升高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平行。其他: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饮食中脂肪过多、肥胖、糖尿病等。减少:遗传性黄嘌呤尿症等。

项目 标本

参考值

临床意义

增高:高总胆固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常由遗传因素引起,继

3.1~5.7 血清(浆)

mmol/L

发的见于肾病综合征、甲脏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胆总管阻塞、粘液性水肿、妊娠等。减少:低总胆固醇也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常由遗传因素引起,后者如甲脏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增高:一般认为,高甘油三酯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以高总胆固醇、高LDL-C和低HDL-C等因素才有临床意义。高甘油三酯有甘油三脂(TG)

0.4~2.0 血清(浆)

mmol/L

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者多由遗传因素引起,继发的见于糖尿病、糖元积累病、甲脏腺功能不足、肾病综合征、脂肪肝、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减低:低甘油三酯见于甲脏腺功能亢进、肝功能严重衰竭。

ApoA1(和ApoA2一起)占HDL蛋白的80%-

1.00~1.6 血清(浆)

g/L

90%,因此,血清中ApoA1可以代表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正相关。冠心病患者ApoA1偏低,脑血管患者ApoA1也明显低下,ApoA1缺乏症、家簇性低α脂蛋白血症、鱼眼病等血清中ApoA1和HDL-C极低。家簇性高TG血症总胆固醇(TCH)

载脂蛋白A1(ApoA1)

患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1 不一定低,不增加冠心病的危险。

ApoB是LDL的主要蛋白质,因此,血清中ApoB 主要代表LDL水平,与LDL-C成显著正相关。

在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中已确认,高ApoB是冠

0.55~1.10 血清(浆) 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ApoA1也是各项血脂指标

g/L

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在冠心病高ApoB

血症的药物干预实验中,表明降低ApoB可以减

少冠心病及促进粥样斑块的消退。

测定测定ApoA1/ApoB的比值较测定HDL-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比值(ApoA1/ApoB) 血清(浆) ~2.0:1 1.0

C/LDL-C比值更有意义,已证实该指标有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危险中最有价值。此外该指标也可用于其他引起脂类代谢紊乱疾病的辅助诊断。

LP(a)水平主要决定于遗传,家族性高~与冠心病发病倾向相关。男女之间不同年龄组间 环境饮食与药物对~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吸烟也无影响,脂蛋白(LP(a)) 血清(浆) 但严重肝病可使它下降,急性时相反应可使它上<200 mg/L

升。

现在将高~水平看作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较高时,高~的危险性就更高。

男: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16-1.42 血清(浆) mmol/L

mmol/L

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HDL-C低于0.9是冠心病危险因素,其下降也多见于脑血管病糖尿病 肝炎 肝硬化等。高TG血症往往伴以低HDL-C。载脂蛋白B(ApoB)

女:1.29-1.55 肥胖者HDL-C也多偏低。吸烟可使其下降,饮酒

及长期体力活动会使其升高。

LDL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过去只检测TCH估计LDL-C水平,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代替TCH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指标。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3.36 血清(浆)

mmol/L

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组织挤压伤、重度溶血、口

3.5~5.5 血清(浆)

mmol/L

服或注射含钾的液体、高渗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酸中毒等。减低:严重腹泻、呕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服用利尿剂和胰岛素、钒盐和棉籽油中毒、碱中毒、长期禁食等。长期注射青霉素钠盐时肾小管会大量失钾。

降低:临床上较为多见。胃肠道失钠:腹泻、呕吐、幽门梗阻和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瘘、引流等。尿路失钠:严重肾孟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应用利尿剂治疗等。皮肤失钠: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份、

大面积烧伤或创伤。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

136~血清(浆) 右心衰时有效血容量减少,引起抗利尿激素

146mmol/L

(ADH)分泌过多,血钠被稀释。大量放胸腹水。

升高:临床上较为少见。潴钠性水肿(血清钠浓度

往往正常,而总钠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由于皮质激素的排钾保钠作用,合血钠升高。脑性高血钠: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垂体肿瘤等。中枢性尿崩症时ADH分泌减少。高渗性脱水。

降低:临床上较为多见,常见原因是氯化钠异常丢失或摄入减少,如:腹泻,呕吐,胃液、胰液

90~110 血清(浆)

mmol/L

或胆汁大量丢失,长期限制食盐用量,亚狄森氏病,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糖尿病酸中毒,各种肾病引起的肾小管重吸收氯化物障碍等。升高:临床上较为少见,常见于氯化物排泄减少、氯化物摄入过多、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总钙: 2.0~钙(Ca)

增高:甲脏旁腺功能亢进(包括增生、腺瘤和癌肿)、骨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结节病、维生素钾(K)

钠(Na)

氯化物(Cl)

血清(浆) 2.5mmol/L 过多症等。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手

游离钙:

术后。佝偻病和软骨病。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移

1.12~1.33 植或进行血透析患者。吸收不良性低血钙:严重mmol/L

乳糜泻时,钙与不吸收的脂肪形成钙皂排出。大

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血后、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低血钙症等。

增高: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本病常因手术不慎伤及甲状旁腺或其血管,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增强。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也伴有血清磷增高。维生素D过多症。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肾功能不无机磷(P)

0.96~1.6 血清(浆)

mmol/L

全或衰竭、尿毒症或肾炎晚期磷酸盐排出障碍。多发性骨髓瘤血磷可轻度升高。骨折愈合期。 减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肾小管重吸收磷受抑制。佝偻病或软骨病伴有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注入过多的葡萄糖或胰岛素,或胰腺瘤伴有胰岛素过多症,使糖利用增加,消耗大量的无机磷酸盐。肾小管变性病变,使肾小管重吸收磷障碍。乳糜泻时肠内大量的脂肪存在,抑制磷吸收。

增高: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衷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多发性骨髓瘤、镁(Mg)

0.70~1.20 血清(浆) 严重脱水等。减低:长期丢失消化液者、慢性肾

mmol/L

功能衰竭多尿期、使用利尿剂、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增高(PH>7.45):碱血症。减低(PH<7.35):血液酸碱度(PH) 动脉血 7.35~7.45 酸血症。注:PH正常不能排除酸碱失衡,单凭

PH值不能区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失衡。

指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张力。

4.66~6.38 Kpa

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见于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呼吸代偿后。减低:表示肺通气过度,见于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呼吸代偿后 二氧化碳分压(PCO2) 动脉血

氧分压(PO2) 动脉血

11.04~14.36Kpa

指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氧气所产生的张力。减低:氧分压低于55mmHg说明有呼吸衰竭存在。 二氧化碳总量(TCO2) 动脉血

23.0~ 22.0~

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28.0mmol/L 其意义与二氧化碳结合力相同。

指血浆中碳酸氢根的含量,它基本上代表了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动脉血

32.0mmol/L 中碱储备的情况。

SB是指在体温37℃、PCO2为40mmHg、Hb在100%氧饱和条件下所测HCO3的含量。它主要反映代谢因素。 增高:代谢性碱中毒。 减低:代谢性酸中毒。

AB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取血分离血浆测得的HCO3实际含量。 标准碳酸氢根(HCO3-Std或SB) 动脉血

21.0~27.0 mmol/L

正常人:AB=SB。

实际碳酸氢根(HCO3-act或21.4~动脉血 如果: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

AB) 27.3mmol/L

AB

AB、SB均低于正常,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

AB、SB均高于正常,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

BB是全血中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它有血浆缓冲碱(BBp)、全血缓冲碱(BBb)、细胞外液缓冲碱(BBecf)和正常缓冲碱(NBB)四种形式。正常缓冲碱(BB) 动脉血

45~55 mmol/L

情况下BBp=NBB,如果BBp>NBB,表示代谢性碱中毒,如果BBp

BE是指在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将一升全血或血浆滴定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量。如果用碱剩余(BE) 动脉血

-3~+3 mmol/L

酸滴定,说明碱剩余,用正值表示,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如果用碱滴定,说明碱缺失,用负值表示,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是,由于肾脏的代偿作用,BE也可增加或减少。BE是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

SatO2是指在一定氧分压下,氧合血红蛋白占全氧饱和度(O2SAT) 动脉血

92.0~99.0%

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它是了解血红蛋白氧合程度和血红蛋白系统缓冲能力的指标,受氧分压和PH值的影响。

AG是指血清所测定的阳离子总数与阴离子总数之差。现多采用以下简化公式:阴离子隙(AnGap) 动脉血

8~16 mmol/L

AG(mmol/L)=Na+-(Cl-+HCO3)AG是近年来评价体液酸碱状况一项重要指标,它可鉴别不同类型的酸中毒,并对许多潜在的致命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液

0.024~

分为功能性、体位性、病理性蛋白尿,后者见于

0.133g/24小

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时尿

临床情况含量(mg/L) 脑脊液蛋白

正常150~450 球菌性脑膜炎 1000~30000 结核性脑膜炎 500~3000偶可达10000 浆液性脑膜炎 300~1000 脑炎 500~3000 脑脊液蛋白 脑脊液 见右表

癫痫 500~3000 神经梅毒 500~1500 多发性硬化病 250~800 脊髓肿瘤 1000~20000 脑瘤 150~2000 脑脓肿 300~3000 脑出血 300~1500

脑脊液氯化物

脑脊液葡萄糖 脑脊液

120~132mmol/L

正常:亦可见于病毒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减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炎、脑出血等。

增高:病毒性脑膜炎、脑肿瘤、脑水肿、脑出血、脑脊液 1.5~

4.5mmol/L 糖尿病、尿毒症等。减低:代脓性脑膜炎、结核

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炎、脑脓肿、低血糖等。

第4篇: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 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 1 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尿液的细菌学培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培养阴性并不能否定泌尿道感染,一般应注意病程、采样的时机、方法以及其它原因的影响。

尿道口的消毒是中段尿细菌培养的关键步骤,是引起假阳性的最主要因素,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要注意排除留样污染,如果检出菌的数量大于10万CFU/ml,则基本可认为是病原菌

4、痰液和咽拭子标本的培养

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对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对无法咳痰的患者,用咳嗽后的咽拭子做培养检查,仍是发现致病菌的主要依据。

人体口腔、鼻咽部等上呼吸道内存在有大量的正常菌群,故痰液标本的收集易受到这些部位细菌的污染,尤以慢性呼吸道感染多见,这直接干扰细菌培养的结果。另外患者接受某些药物的治疗,使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这样也可影响阳性检出率。因此在分析结果时,应密切结合临床。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时,最好直接自支气管抽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常采取半定量计数,如果检出菌的量大于正常菌群的量,可基本认为系病原菌。

5、粪便标本的培养

肠道中细菌种类受食物的影响,除人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外,其余的人肠道内均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一般不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TEC、EAEC、EPEC、EIEC、EHEC等)、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假丝酵母菌、艰难梭菌、结核分枝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弯曲菌等是肠道的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可引起婴幼儿腹泻。

6、无菌体液标本的培养

(1)胸水

胸水最常见的污染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草绿色链球菌或类白喉棒状杆菌等。漏出性胸水一般是无菌的,但应注意防止采样污染。肺外伤或肺破裂引起的血胸,常常受到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等细菌侵袭而引起胸膜炎。原发性胸膜炎多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也可引起原发性胸膜炎。继发性胸膜炎常为肺炎、肺结核、肺脓肿或坏疽的合并症。细菌学检查对临床诊断颇有价值。

(2)心包液

正常人的心包液量少而无菌,而渗出性心包液则系感染所致。对于急性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最常继发于风湿热或继发于猩红热、败血症、牙龈的感染病灶、肺炎、脓胸、外伤或结核性胸膜炎、纵隔淋巴结炎、隔下脓疡向心包穿破蔓延。常见的细菌性感染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慢性心包炎最常见者为结核。

2

(3)关节液

关节囊内发生炎性渗出现象可能与淋病奈瑟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感染有关。病原学诊断可由关节囊穿刺液培养获得证实。

其他部分的体液有无细菌存在以及存在何种细菌,应视其发生原因而定,并需通过细菌学检查而确诊。

7、生殖道标本的培养

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查对性病诊断和其它细菌感染颇有价值。正常人的内生殖器是无菌的,而外生殖器和男性尿道口、女性阴道口存在着大量细菌。尿道口常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等,阴道口常见有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类白喉杆菌等。由于生殖器官正常菌群的存在常使细菌学诊断复杂化。因此对阴道、尿道、前列腺和子宫颈分泌物等标本的采集应特别注意生殖道外部情况,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尿道粘膜卡他性炎症,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直接传染,也可被细菌污染物间接传染。该菌主要侵犯粘膜,尤其对前尿道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和后尿道的粘膜移行上皮有很强的亲和力,故常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男性感染者可发展为前列腺炎、附睾炎,女性可引起前庭大腺炎、盆腔炎和阴道感染。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可快速报告,但对于女性病例诊断不能单凭涂片检查,而必须进行培养才可确诊。

8、厌氧菌培养

(1)由厌氧菌引起的人类感染在所有感染性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些部位的感染如脑脓肿、牙周脓肿、盆腔脓肿等80%以上是由厌氧菌引起的,其中一部分是由厌氧菌单独感染,大部分则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2)厌氧菌大多感染密闭无氧的组织,故下列标本无送检价值: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痰和气管抽取物、胃和肠道内容物、肛门拭子、皮肤和黏膜分泌物、阴道或子宫拭子、褥疮溃疡分泌物等。

9、真菌培养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假丝酵母菌在人体的口腔、肠道、阴道及皮肤上均可分离出,住院患者的上述标本中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可达10~20%。真菌感染常发生在基础代谢差的患者,如大量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者,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甚至可致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对痰液、粪便等有正常菌群生长的部位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应看数量多少决定治疗的必要性。

1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测

MRS 是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的简称, 其耐药本质多由mecA基因介导产生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PBP2a , 导致和 β-内酰胺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而呈现耐药。MRS阳性菌株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均无临床疗效。

3

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

ESBLS是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的简称,由质粒编码产生,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可能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类抗生素。目前实验室主要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四种细菌。产ESBLS细菌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药物治疗时无临床疗效。

12、HLAR(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的检测

HLAR是high-level aminoglycoside resistance 的简称,对于肠球菌治疗而言,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克林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无临床疗效,临床应避免使用。但对严重威胁生命的肠球菌感染,如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在采用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或****拉宁)进行治疗时,对于非HLAR的肠球菌加用庆大霉素或链霉素,常可获得协同作用。

13、AmpC酶的推断

AmpC酶属于Ambler C类或BushⅠ型β-内酰胺酶,由染色体介导产生,亦可由质粒介导产生,主要由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摩根摩根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产生。AmpC酶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第

一、

二、三代头胞菌素和头霉素类抗菌素,高水平AmpC酶产生有两种机制:

① 在诱导剂存在时暂时高水平产生,当诱导剂不存在时,酶产量随之下降。三代头胞菌素、棒酸、头胞西丁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该酶的强诱导剂。当使用三代头胞菌素治疗上述细菌引起的感染时,开始几天治疗奏效,而随后发生耐药时,应高度怀疑高产诱导型AmpC酶细菌的感染。

② 染色体上控制酶表达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AmpC酶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

CLSI尚未提供可靠而简便的AmpC酶检测方法,临床可从体外药敏试验耐药表型进行初步推断,如果感染菌对第

一、

二、三代头胞菌素、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和头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四代头胞菌素敏感的可高度提示产AmpC酶,产AmpC酶感染菌的治疗首选四代头胞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第5篇: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项目:三大常规(血、尿、粪),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全套、输血全套、感染性标志物、血糖血脂、血气分析、胸腹肺部引流液生化检查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血尿HCG检测及与移植相关的配型及抗原抗体检测、血药浓度的检测等等。

一、血常规检查正常值与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 4.0×10 12-5.3×10 *12个/L 女: 3.5×10 12-5.0×10* 12个/L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 4-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 15-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

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临床意义]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

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

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

些病毒感染等。

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5、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 100×10*9-300×10*9个/L(10万-30万个/mm3)。 [临床意义] 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二、尿常规及临床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常见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等。所具体的临床意义如下:

1. 尿白细胞(U—LEU)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2.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4、尿胆红素(U-BIL)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5、尿蛋白(R-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

6、葡萄糖(U—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7、尿比重(SG) 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参考值:1.015-1.025 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 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比重增高: 多见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心力衰竭等。 8尿酸碱度(U—pH) 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度)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9隐血(U—BLO)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还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三、粪常规

1.粪便隐血试验(OB):阳性,见于消化道溃疡,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出血。 2. 胆色素检查:有助于阻塞性黄疸等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

四、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 1.谷丙转氨酶(ALT):0-46U/L 2谷草转氨酶(AST):0-46 U/L AST/ALT: 0.2-2.0 3.直接胆红素(Dbil)0-7ummol/L 4.间接胆红素: 1.5-18 ummol/L 5总胆红素:(Tbil) 0-25 ummol/L 6.白蛋白(ALB):35-55g/L 7.球蛋白(GLB):20-30 g/L 8.ALT/AST: 1.5-2.5 9.总蛋白: 60-83 g/L 10.尿素氮: 1.7-7.2mmol/L 11.肌酐: 45-117u mmol/L 为评估肝肾功能及机体免疫力提供有力依据。 五.肝功能

肝脏的功能包括: 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分泌胆汁、造血、肝脏再生功能。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项目 参考范围 ALT() 0~46 AST() 0~46 AST/ALT(谷草/谷丙) 0.2~2.0 GGT(谷氨酰转移酶) 7~32 ALP(碱性磷酸酶) 53~128 TBILI(总胆红素) 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 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 5.0~12.0 TP() 60~80 ALB(白蛋白) 40~55 GLB(球蛋白) 20~30.0 A/G(白球比) (1.5~2.5):1 LDH-L(乳酸脱氢酶) 109~245 临床上检查肝功能的目的在于探测肝脏有无疾病,肝脏损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断预后和鉴别发生黄疸的病因等。

肝功能检查项目通常包括: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总胆红素的检查。肝功能检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及早地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是否患有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肝胆系统疾病等。

六.肾功能

1 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 1.7~7.2m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 46-117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3.血尿酸 参考值:正常情况: 119~417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4.尿肌酐(Cr) 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7~8mmol/d。

临床意义: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5 尿蛋白 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 阴性 定量:<150mg/d 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

七.电解质

1.血清钾:3.5-5.5mmol/L 2.血清钙:2.25-2.75mmol/L 3.血清钠:135-145mmol/L 4.血清镁:0.85-1.15mmol/L 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供依据。 八.凝血功能

包括PT、APTT、TT和血浆纤维蛋白酶原等,根据凝血时间,判断患者凝血功能。

凝血时间延长,见于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血药物或者异常抗凝

血物质。

凝血时间缩短,见于高凝血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生静脉血栓形成。 九.输血全套和感染性标志物

检测患者ABO血型和RH血型,以及甲乙丙戊肝、梅毒、HIV等传染性疾病,为手术备血、术 后用血做好准备,也为查找肝病等病因以及消毒隔离防感染提供依据和做好准备。 十.血糖血脂

1.血糖:参考值:3.9-6.1mmol/L,血糖值低于2.8 mmol/L可诊断为低血糖,须及时补充糖;餐后血

糖不高于10 mmol/L为宜,随机血糖高于11.1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G-HB)可反映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6.5%以下反应血糖控制良好,6.5-7.5%控制一般,大于7.5%血糖控制较差,已成为监测血糖的前沿检查项目。

2 . 血脂

总胆固醇:2.9-6.0mmol/L, 增高:胆固醇>6.2mmol/L见于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饮食,特别是胆总管阻塞,如胆道结石,肝、胆、胰肿瘤时,总胆固醇增高伴黄疸。

降低:见于严重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 ,也可见于营养不良、贫血。 血清甘油三酯:0.56-1.7mmol/L,增高见于原发或者继发高脂血症;降低见于严重肝脏疾病、

肾上腺功能减退,甲亢。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4-2.0mmol/L 降低具有临床意义,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肝脏损害、肾病综合征。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6.4mmol/L为升高,升高具有临床意义,与冠心病成正相关。

十一.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可快速检测血液中的血气、生化、电解质、血球压积甚至尿素氮、肌酐、出血时间,PT等。 正常值:

PH: 7.35-7.45 PCO2: 35-45mmHg PO2: 80-100mmHg Na: 135-145mmol/L K: 3.5-5.5 mmol/L Cl: 96-106mmol/L ICa: 2.25-2.75 mmol/L HCT: 37-52%PCV Hb: 12-16g/dl TCO2: 21-29mmol/L HCO3: 22-27mmol/L BE: (-)3-(+)3 mmol/L sO2: 95-100% BE:-2.3--+2.3mmol/L pH是反映血液的酸碱度。>7.45为失代偿碱中毒,<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PCO2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CO2轻度升高可刺激 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

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PO2是指血液中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氧分压与细胞对氧的利用有密切联系 缺氧PO2降低,<10.6kPa(80mmHg)为轻度缺氧;<7.9kPa(60mmHg)为中度缺氧 <5.3kPa(40mmHg)为重度缺氧。<2.67kPa(2OmmHg)以下,脑细胞不能再从 血液中摄取氧,有氧代谢停止,生命难以维持。

剩余碱(BE),它表示血液碱储备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即达到正常缓冲碱(NBB)水平所需的酸或碱量,BE为正值加大,称碱超,表示代谢性碱中毒,BE为负值加大,称碱缺,表示代谢性酸中毒。

血清二氧化碳总量(TC02),为血清中以所有形式存在的C02总量,增高:常见于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降低:常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氧饱和度(SaO2),SaO2是指血液在一定的PO2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即Sa02=HbO2/(HbO2+Hb)以百分率表示,其大小取决于PO2。正常人动脉血SaO2为93%~98%,静脉血为60%~70%,也可反映机体缺氧情况。

K: 3.5-5.5 mmol/L ,ICa: 2.25-2.75 mmol/L ,反应血液中重要电解质是否平衡,如不平衡,会引起心跳骤停、抽搐等严重症状,应及时纠正。

HCT: 37-52%PCV ,Hb: 12-16g/dl ,反应贫血情况,当HCT<0.3,HB<7g/dl的手术病人,应考虑输血,特别是红细胞。

十二、胸腹肺部引流液生化检查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常见的有T管、胸腹腔引流液、痰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为判断引流液的性质、是否有细菌感染以及对何种抗生素敏感提供依据,以指导外科手术病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十三、心肌标志物和血清淀粉酶

常见的有血清肌红蛋白(smb)、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肌酸激酶(CK)等,常用于心肌梗死,心肌损害、心力衰竭、休克等的性质和程度的判断;血清淀粉酶急剧增高是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常用诊疗依据。心肌标志物和血清淀粉酶检查均为急查或限时检查项目。

十四、肿瘤标志物

我科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以及其他糖类抗原,如CA-19

9、CA-50等,用于肿瘤的普查筛选、查找病因、良恶性质及程度的诊断。

癌胚抗原(CEA):参考值:<10ug/L,升高见于: 1结肠癌,若结肠癌发生转移,CEA升高更明显

2.其他消化道肿瘤也可检测到CEA阳性,如大肠癌、胰腺癌、肺癌以及胃癌 3.非肿瘤疾病,如肠道炎症、肾功不全、结肠息肉、肝硬化、慢性肝炎、闭锁性黄疸等也可导致CEA水平增高

4.妊娠可致CEA水平一过性增高

临床意义: CEA检测对肿瘤术后复发敏感性很高,可达80%以上。往往早于临床、病理检查、X光检查等。 但CEA并非一种癌的特异性抗原,而是癌的一种相关抗原,缺少特异性,主要用于肿瘤患者的监测,疗效的判断。 甲胎蛋白(AFP): 参考值<10ug/L 升高见于:

1.持续高水平见于原发性肝癌和非精原细胞的睾丸肿瘤。

2.胃癌、结肠癌等内胚层衍生的组织发生的癌,即使未发生肝转移AFP也会升高 3.部分卵黄囊肿患者血清AFP上升;

4.肝脏良性病变时,AFP也可增高。病毒性肝炎患者AFP轻度增高,慢性肝炎患者约有20%AFP增高。暴发性肝炎患者AFP明显增高。

5.怀孕可致一过性升高。

血、尿HCG的检测,参考值:血清HCG<5U/L,尿HCG阴性,也有利于 肝、胃、肠、胰腺、肺等肿瘤的诊断。 十

五、与移植相关的抗原抗体检测及配型

主要检查项目有ABO血型相容实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混合淋巴液培养等以及筛选供体质量所需的移植器官功能检查、有无血液病、结核病、恶性肿瘤、严重全身感染及传染性疾病的检查。这些是器官移植必检项目和前提,也是保证移植成功和提高受者存活率的关键。

十六、血药浓度的检测

主要有他克莫司(FK506)、环孢素A的检测,常在清晨服药前10min抽血检查,根据血药浓度值,判断药物吸收率和抗排斥效果,为及时调整抗排斥反应药物的剂量和用法提供参考,是移植病人长期需要监测的项目。

标本留取影响因素与注意事项

(一)为了保证急诊检测项目的及时检测,请不要将平诊检测项目与急诊检测项目混合的开在一个检验申请单上,避免检测不及时或漏查的发生

(二)血液标本

1标本采集说需注意的生理因素的影响 进食、运动、妊娠、情绪波动、体位、吸烟、昼夜变化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进食可显著影响血GLU、TG的结果;运动可增加血中肌酸激酶的含量;醛固酮的立卧位结果完全不同;妊娠可影响血生化、血常规等多个项目;皮质醇的昼夜结果差异也很大。因此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这些干扰,尽可能在清晨病人空腹的条件下采集,保持条件一致。

2造成不合格标本的常见原因

1) 未询问病人姓名,未核对标签,抽错标本。

2) 在输液时抽血,造成血样污染或被稀释:由于前臂静脉存在广泛联系,同一手臂一 侧输液另一侧抽血会污染,输液及输血的针头或滞留管内采血都会造成污染并稀释血样。 3) 抽血时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病人攥拳太紧,部分抽血困难,采血后未卸下针头直 接快速注入试管,甚至注入气泡,造成溶血,这些都将影响检测结果。

4) 抽血量少或量不准,需要加抗凝剂的标本未按血液和抗凝剂比例抽血,甚至没有及 时颠倒混匀,造成标本明显凝固而失效。

5) 错过最佳采血时间:如血药浓度,肌酸激酶,皮质醇(Am8:00、Pm4:00),疟原虫 (发作时采血),微丝蚴(安静状态下晚上9:00-11:00),血培养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或无法停药时下次用药前并在发热时采集,且需多次采集等。

6) 抽动脉血气前未准备好橡胶塞,抽时未推完针筒里的肝素,抽后没有将针头及时插入 橡胶塞,忘了马上来回搓动针筒混匀标本,造成部分血液凝固。

7) 病人同时需做血培养时的采血顺序:先注血培养瓶,再注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 3葡萄糖耐量试验:

(1).试验前三天每日碳水化合物进量不得少于300g, (2).试验前一天晚餐后禁食至试验完毕

(3)试验日抽空腹血2ml,将100g葡萄糖溶于300ml水中,让病人服下,服后0.5h,1h,2h.3h各抽血2ml测血糖即可。及时送检。

(三)、尿标本:

1. 尿常规:核对标签,留早晨第一次尿液10-50ml,不可将粪便混入尿液,经期不宜留常规标本。 2. 24h尿液留法:备一3000ml-5000ml的洁净大容器,嘱病人于清晨7时排空膀胱,弃去尿液,并于病人解第一次尿时加入防腐剂,继续收集尿液至次晨7时排尽最后一 次尿,即24h尿液。

3. 尿培养留法——取中段尿:按导尿法清洁、消毒尿道口,嘱病人自行排尿,弃去前段尿,可由护士用试管夹夹住无菌玻璃试管留取中段尿约5 ml,留尿前后均应将无菌玻璃试管口在酒精灯上消毒,留尿困难时可用导尿法留取或膀胱穿刺法收集尿液。采集后及时送检。若无法及时送检时应4℃保存。(注:严格无菌操作,留早晨第一次尿(细菌阳性率高),且在膀胱充盈下进行,尿内不得混入消毒液)

4. 内生肌酐清除试验:患者进低蛋白饮食三天,检测当天勿饮茶或咖啡,避免激烈运动,清晨饮水300 ml后排空膀胱,此后准确收集5小时的尿液,并抽血2~3 ml送检。

(四)粪便标本的采集

1、粪常规:选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病变成份的粪便于洁净容器中及时送检,查阿米巴滋养体的需保温立即送检,,查蛲虫卵的用透明膜拭子或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在晚12时或清晨便前左右,病人感觉发痒时于病人肛门周围皱襞处拭取并立即送检。

2、隐血试验:试验前三天禁食肉类及含动物血的食物,禁服铁剂、维生素C等

3、粪便培养:选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病变成份的粪便于洁净容器中及时送检,冬天保温并于用药前送检。注意标本不得被尿液、泥土、药物等污染。

(五)痰标本: 由于清晨痰量多。可嘱病人于清晨先用朵贝氏液再用清水漱口,以除去口腔中细菌,深吸气后用力咳出肺内的痰标本于无菌痰杯中。对痰少者可嘱其保持头和肩低于胸部水平的姿势10分钟或雾化吸入15%NaCL溶液诱导痰液咳出。

(六)脑脊液、胸腹水标本: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试管,第一无菌管作培养,第二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脑脊液常规检查。需要做培养的可直接注入无菌玻璃试管或注入血培养瓶,立即送检。注:因脑脊液放置过久,细胞变性、破坏。可导致计数、分类不准,且GLU等也会因细胞分解而降低,故必须立即送检。同理胸腹水等也应及时送检。

(七)生殖系统标本:

1、精液:采集前禁欲3-7天,标本需保温并及时送检

2、前列腺液:可由前列腺按摩后采集,作常规检查时可直接滴于玻片上,及时送检,防止标本蒸发,作培养时需先消毒阴茎头,再用无菌棉拭子取标本。

3、 分泌物:采集前清洁、消毒尿道口及外阴,尿道分泌物可将无菌棉拭子伸入尿道3-4厘米捻转拭子采集。阴

道分泌物采集前24小时应禁止房事、盆浴、阴道检查及灌洗等,采集时可用无菌棉拭子(常规检查一般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取材)自阴道深部或阴道穹后部,宫颈2-3厘米处,转动并停留10-30秒取分泌物。淋球菌培养需保温及时送检,衣原体、支原体等培养无法及时送检时应4℃保存。

(八)耳、鼻、喉拭子标本,胆汁、脓汁、穿刺液等标本:作培养时均需严格消毒后采集,尽可能多部位采集,保存于无菌玻璃试管或无菌棉拭子试管内,及时送检。

检验科 2011 肝胆外科常见一般影像学检查及专科特殊检查的适应症

常见的一般检查项目有:B超、X线、CT、MRI、ECG、胃镜、肠镜等。

专科特殊检查项目有:经皮穿刺弹道造影(PTC)、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肝功能储备检查、肝脏解读等。

① B超 适用于腹腔、盆腔中实质脏器穿孔、出血、积液、阻塞、结石、肿瘤的检查,常见于肝、胰腺、脾、胆囊、肾、膀胱、输尿管、子宫等的检查。

② X线 适用于呼吸系统中肺、支气管炎症、积液、结核、肿瘤;消化系统中的上消化道中食管、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癌症,下消化道中结肠癌、肠梗阻;心脏、大血管的器质性病变;骨、关节疾患;泌尿系结石、肿瘤等。

③ CT 即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一种特殊的X线,可任何平面断层扫描。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颅脑外伤、出血、梗阻、肿瘤及脊柱病变;头颈部的瘤或癌;胸部疾病中平片难以显示的心、大血管重叠病变;腹部肝、胆、胰、腹膜腔,盆腔泌尿生殖系统中占位、炎症、外伤性病变。价格较贵。

④ MRI 核磁共振,对颅骨骨折和颅内急性出血不敏感,但对颅颈交界部肿瘤早期脑梗脊髓空洞先天异常诊断价值高;心脏大血管病变、纵膈肿瘤及转移情况;肝、肾、膀胱、前列腺、子宫的占位病变;骨髓肿瘤,感染等。MRI在骨骼、肺、胃肠道方面显示效果较差。价格昂贵。

⑤ 胃镜 适用于食道、胃、乃至十二指肠疾患的检查,食管癌、胃各部的溃疡、出血、穿孔、肿瘤及十二指肠的溃疡直视检查及病理活检。

⑥ 肠镜 适用于直肠、结肠肿瘤、阻塞等的直视检查及病理活检。 ⑦ ECG 由心电图波形等特点评估心脏有无缺血坏死、梗死、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病变。也是平诊手术病人必查项目。

⑧ PTC 用于肝内胆管肿瘤、阻塞的部位、原因、范围及程度和性质的检查,有利于胆道疾病,特别是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⑨ PTCD 适用于胆道结石、炎症、周围组织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及黄疸后胆汁的引流期待或保守治疗。

⑩ ERCP 用于胰胆管阻塞、炎症肿瘤的诊断及后续胰液、胆汁的引流治疗。

11 肝功能储备检查 了解原发或者继发肝脏疾病后病人残存肝功能,评估肝脏损害程度。 12 肝脏解读 可三维立体直观的显示肝脏的形态、血管走形、肿瘤位置形态大小等,是肝脏手术的立体地图。

第6篇:蒙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所有临床疾病检验项目

蒙山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所有临床疾病检验项目

检验科:

蒙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是一个检验项目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雄厚的医技科室。主要担负着全院的临床检验、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任务。科室主要工作是针对各种疾病从生物化学、血液学、细胞学、免疫学、分子学等给临床诊断疾病、追踪疗效和估计预后提供准确科学的检验依据。本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6人,中专学历3人。是一个组织机构健全、专业设置和人才结构趋于合理的高素质服务团队。

一 临检项目:

1. 血液一般检验:血常规、白细胞形态检查、异常白细胞分类及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C反应蛋白试验(CRP)、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

2. 贫血的检验:地中海贫血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血红蛋白电泳

3. 其他:凝血功能检查、微量元素六项、交叉配血、过敏源试验

二 体液项目:

尿常规、尿沉渣检验、尿HCG、粪常规及隐血试验、胃液隐血试验、脑脊液常规、胸水常规、腹水常规、癌细胞涂片检查、精液检验、前列腺液检验、阴道分泌物检验、

三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

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电解质六项、血气分析、心肌酶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测定、心衰因子(BNP)测定、血脂及脂蛋白测定、血糖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测定、血及尿淀粉酶测定,血尿酸测定、血流变学检验

四 免疫项目:

1. 一般免疫学检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测定、梅毒螺旋体(TP)测定、优生四项、孕中期唐氏筛查、癌胚抗原(CEA)测定、EB病毒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风湿两项(ASO+RF)测定、抗核抗体(ANA)测定、肺炎支原体(MP-IgM)测定、结核抗体(TB-Ab)测定、血HCG测定、乙肝两对半定性试验、甲型肝炎抗体(HAV)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测定、丙型肝炎抗体(HCV-IgG)测定、甲胎蛋白(AFP)测定

2. 化学发光学检验:性激素六项测定、甲功五项测定、乙肝两对半定量试验、C肽(C-P)测定、胰岛素(INS)测定、CA-125测定、CA-153测定、CA-199

测定、血孕酮测定

五 微生物学项目

1. 常见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及骨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尿液标本的细

菌学检验、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查、脓液及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无菌体液细菌学检验、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2. 其他微生物检查:内毒素测定、支原体培养及鉴定

3. 微生物涂片染色检验:革兰染色查细菌及真菌、抗酸染色、荚膜染色

第7篇: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对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方法:抽选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的65例血样标本,每份量为6ml,均分置入两个试管,选择1个试管实施人工溶血操作,再对正常血样和溶血标本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溶血血清的检验项Glu、ALP水平要低于正常血清,TP、ALT、Alb、AST、UA、TBIL及CHOL等指标水平均要高于正常血样,均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的产生对血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为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应有效避免溶血情况发生。 【关键词】溶血现象;生化检验;影响

溶血现象是临床血生化检验中较为多见的影响性因素。如果待测血样的红细胞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则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并且溶血情况下白细胞、血小板等会破坏而释

[1]放出某些成分,对生化检验项带来影响。为进一步掌握溶血现象产生的影响,制定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本文65例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的血样标本生化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65例血液样本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19到37岁,平均(25.1±3.8)岁。本组均在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6ml,在平均置入两个干燥试管内。取其中1管进行溶血处理,置入低温冰箱(-45℃)进行冷冻20min,再取出予以融化,1500r/min离心10min,将溶血血清予以分离;正常血样在常温环境下放置1h之后,通过相同离心处理,予以分离,但不进行溶血,取出1ml为正常血清备用。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选用美产Beckmancx-7型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质控在正常范围之中,质控物为国产。对K+的测定应用国产迅达电解质分析设备及相应试剂,每一份正常血清、溶血血清均行10次测定,选取平均值。

检测指标有血糖(Glu)、丙谷转氨酶(ALT)、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LP)、血尿酸(UA)、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L)等,均按照试剂盒相关规定操作。 1.3统计处理

本组检测资料均应用SPSS18.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再基于t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溶血血清的检验项Glu、ALP水平要低于正常血清,TP、ALT、Alb、AST、UA、TBIL及CHOL等指标水平均要高于正常血样,均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如表1:

表1 溶血血清和正常血清的生化检验结果对比(x±s) 检验指标 正常血清(n=65) 溶血血清(n=65) t P值 GLU(mmol/L)

5.49±1.22

5.74±1.15

5.714

0.001 ALP(U/L)

124.71±7.31

84.25±4.17

10.203

0.001 TP(U/L)

59.31±6.24

62.27±6.23

7.152

0.005 ALT(U/L)

56.14±2.62

64.71±2.43

8.163

0.012 Alb(U/L)

32.24±4.31

36.19±4.25

5.252

0.004 AST(U/L)

57.10±2.57

66.43±2.46

6.187

0.001 UA(mmol/L)

356.25±10.47

362.15±10.23

5.223

0.026 TBIL(mmol/L)

10.28±0.49

13.52±0.81

4.116

0.032 CHOL(mmol/L)

4.92±1.35

7.40±1.73

3.156

0.013 3.讨论

血生化分析是临床检测中重要内容,其检验结果是临床诊疗的重要的指导依据,其准确

[2]性和有效性,和临床实际准确度对体检者有着重要意义。溶血现象是血生化检验中影响最终结果的一个常见因素,该种现象的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主要有这两个方面的因素:(1)体外因素,这是引起溶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物理方面,比如:冰冻、物理破坏;化学方面,比如血样和表面活性剂相接触;代谢方面,比如:遗传疾病导致血细胞脆性提升;(2)体内因素,该方面引起溶血现象的因素主要有生物方面,比如:恶性病症;

[3]治疗方面,比如:人工心脏瓣膜、药物毒副作用等。对血清标本测定是否出现溶血是临床常规检验中最为基本的环节,对某些疾病的检出和诊断有重要意义,而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导致血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且溶血现象的严重度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研究结果显示,溶血血清检验项Glu、ALP等指标要低于正常血清,TP、ALT、Alb、AST、UA、TBIL及CHOL等指标水平均要高于正常血样(P<0.05)。

为预防和减少溶血现象的产生,应不强化样品制备技术标准水平,可有效预防体外溶血发生;严格按血生化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予以血样采集,确保采集器具的干燥及清洁,包括

[4]针头、试管及注射器等,禁用酒精消毒,以免发生溶血;止血带包扎应松紧适宜,进针如有回血的,不应过快将注射器活塞拔出,应沿管壁缓缓注入试管,避免血泡产生过多而导致血细胞的破裂。血液在采样之后不应当即置入冰箱冷冻,避免融化溶血;血样搁置时间不应过长,要避免消毒液进入到标本,通常采血后在常规室温环境下放置0.5h~1h,之后分离血清;如果发现标本出现溶血,应当即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或指导患者再次抽血,以提升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总而言之,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应重视溶血现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加强检测操作控制和管理,确保血生化检测的临床可用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殷留静.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8):216-217. [2]张一瑾.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1:341-342. [3]周文娟.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5,6(4):1099-1101. [4]龚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5(20):625-627.

第8篇:临床检验重点

临床检验试题题型包括:

1、单项选择题(40分,每题1分)

2、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3、名词解释(15分,每个3分)

4、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知识点

1、血常规: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参考范围、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的原理、参考范围与临床意义。概念:

1、网织红细胞、核左移、核右移。

2、尿常规:尿液颜色、气味、比重、尿蛋白、尿糖、酮体、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检测,各种管型、结晶出现的意义。概念:管型、蛋白尿、酮体、血尿等。

3、大便常规:自学,有两分选择题。

4、其他体液检测: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

5、血栓与止血:常用项目检测的原理及临床意义(APTT、PT、Fg、TT)。

6、血液病学检查:

1、骨髓增生度的判断、血细胞化学染色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2、各种贫血的形态学特点。

3、白血病的分类、各种白血病的血液学特征(血象、骨髓象)。概念:

1、贫血的概念、四种常见贫血的概念、溶血性贫血与溶血性疾病的概念。

2、白血病、MDS、MM。

7、生物化学检查(陈少莲老师):

1、血糖、血脂的检测临床意义。

2、电解质检测的意义、血气分析的标本采集部位及检测的临床意义。

3、心肌酶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

4、肝功与肾功检测。概念:糖耐量降低、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肾小球滤过率等。

8、免疫学检查(钟亮尹老师):概念:性传播疾病、肿瘤标志物,前带、后带等。各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意义。梅毒、尖锐湿疣、艾滋病的检测等。ELISA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的结果判读等。

9、病原微生物检查(陈林珍老师):上课时留心听讲。

上一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项目下一篇: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