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激励的九个方法

2022-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自我激励的九个方法

激励人生的九个励志故事

引导语:一字洞悉天下,一语道破天机,一个简单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千万种人生就有千万个故事,不同的经历就有不同的体验。下面的小故事读来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人生哲理,而且短小精练,情节简单,可读性强,你值得收藏!

故事一: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

故事二:爱人之心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困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厮杀和欺诈,有时,只要你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就可以了。

故事三:博士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故事四:给予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故事五:窗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故事六: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故事七: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故事八: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故事九: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顺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每当有人念出,一桌子人便会意地放声笑起来,气氛立刻就轻松了。当然,这是基于人家对该顺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觉准确,描述到位。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这段顺口溜,男人们照例笑得起劲。后来发现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没笑。男人们忙说闹着玩别当真。没想到女人认真地说:最妙的就是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赖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别的手任怎么叫你愉悦兴奋魂飞魄散,过后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开了你就残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称赞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独到,妇人淡淡地说:有什么深刻而独到,不妨回去念给你们各自的老婆听听,看她们说些什么。男人当中有胆子大的果然回去试探老婆,果然老婆们的理解均与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们都是左手,男人们当然要以左手计。而他们都是右手,他们当然作右手想。

编后语:各位朋友怎么样!看完上面的故事,是否受益匪浅呢?小故事里面包含着大智慧,有一句广告语是这样说的:一则故事,改变一生,这么有哲理的故事你值得收藏!

第2篇:克服孩子做事没耐心的九个方法

一、足够的耐心和执著当他们遇到困难、经历失败而情绪不稳定、焦躁、退缩、放弃等现象时,父母要耐心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孩子稳定情绪、建立自信心、克服眼前的障碍。

二、让孩子尝到甜头成就感是孩子在兴趣学习中得以坚持下去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学围棋的孩子总是输棋,积极性就会被挫伤,但是,假如让他有输有赢,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此,父母最初和孩子下棋,索性先让他几步,等他棋艺提高后再公平竞争另外,每走一步,不催孩子,启发或给些积极的暗示,使之获得茅塞顿开的快乐,这点甜头一定要让他品尝到。慢慢地,孩子不仅喜欢下棋,也能平和地对待失败了。

三、伙伴激励和小伙伴共同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妈妈们不妨联合起来给孩子报兴趣班,比如两个孩子一起学画画、下棋或跳舞。因为有固定的伴儿,孩子很容易把上课看成是欢聚的时刻,心向神往。

四、亲子同学学龄前孩子,对老师的话领悟不到位,爸爸或妈妈最好和他一起听课,记下要点,回家后扮演老师的助教,每天陪练,有了父母的参与,孩子更容易。

五、少吃多餐无论是弹钢琴、拉小提琴,还是拉二胡、弹琵琶,都属于慢工出细活儿,辛苦不言而喻。为防止孩子腻烦,父母需要在练习之前和他商量当天的内容:复习一支曲子、一个音阶或一个指法基本练习;把这些内容分两次完成,每次15分钟、20分钟,逐渐延长;也可以每次练40分钟,中间休息几分钟。在决定练什么和怎么练这个问题上,孩子因为有发言权而心情舒畅,接下来的活动自然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六、彰显成绩学画的孩子如果能经常看到自己的画展是一件令他们骄傲的事,而骄傲也会衍变成动力。因此,妈妈最好在家里辟出一面白墙,专门展示孩子的作品,并定期更换,而将其新作与老作品比较,则能更清楚地帮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学习的愿望也更强了。如果孩子学音乐,这个方法也很灵验将他们所弹或拉的曲子录下来,一家人共同欣赏,隔一两个星期再把这首曲子重录一次,让孩子明白只要继续努力,下次会更好。

七、用自己的兴趣感染孩子兴趣培养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的身教更具有精神上的鼓舞作用。如果孩子能在耳濡目染中延续了父母的爱好,兴趣学习就容易转化成孩子自觉的行为。

八、适度压力很必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学习的过程可能有些枯燥,但这恰恰为孩子提供了压力训练,有机会认识到努力的价值,感受到荣誉、骄傲和成长,这是必要的挫折教育。而懂得什么叫执著坚持也是兴趣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他们必备的素质。

九、功夫在诗外将周末的休闲活动与孩子的兴趣学习巧妙结合起来,比如一起听音乐会或在家里欣赏名家们的演奏光盘;看歌舞表演、看画展、或观摩体育赛事,既是放松、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环节。如果父母能把孩子的才艺学习当做自己的爱好,孩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第3篇:会议管理的九个“凡是”

为什么每个团队都需要开会?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我们之所以开会,是因为要想完成某一项工作,单凭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够,需要集合多人的力量。”在信息急剧膨胀、竞争愈加激烈的商业社会,企业尤其需要通过会议互相沟通,分享观点。但是如果管理不当,会议又会成为浪费时间、精力的罪魁。很多人不喜欢开会,因为自己参加的会议大都低效、无重点,过程让人打瞌睡,结果又无法产生具体价值。无效的会议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挫低士气,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进行会议管理,如何全面发挥会议的积极意义。

一、凡是会议,必有主题

做任何事都要目标明确,开会之前也一定要确定会议主题。首先要让参与者都知道,我们聚集到一起为了什么?并且要提前将会议主题下发、通知参会人员,明确指出需要大家思考的问题,让大家提前思考,提前准备。会议如果没有主题,花钱花时间将一群人召集到一起喝茶聊天是没有意义的,等同浪费。

二、凡是会议,必有准备

会议的准备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服务工作要做好,比如场地布置、时间安排、物资筹备等,保证会议不被客观因素影响,能够顺利举行。第二就是参会人员的准备工作。会议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导致很多会议时间冗长、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与会者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会议需要与会者陈述自己的“认识”,讨论达成“共识”。如果与会者开会之前根本没有思考,或者没有充分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开会时才临时琢磨该说什么,“共识”的达成必然受到影响。

三、凡是会议,必有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会议要做到高效有序,就要有明确的纪律条款,人人遵守,人人敬畏。比如现在让很多会议组织者都头疼的时间问题,往往由于少数人迟到,会议

无法按时开始。再比如,会议中随意走动、聊天、打电话等细节。开会前,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公布、强调会议纪律,必要时可制定奖惩规则。最好的办法是,参会的职位最高者带头遵守纪律。某公司每次会议时,都会有人中途接打电话,影响现场秩序。后来老板每次开会前,都当着所有人关掉自己的手机,此举一出,会场秩序果然大有好转。

四、凡是会议,必有议程

做事应该有条有理,步骤清晰,会议的条理则要靠议程安排把控。合理的议程安排,可以精确规划时间,明晰会议节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议程安排要考虑会议实际情况,做好会前沟通,并在会议中随时酌情把控。比如现在很多会议的时间拖延,都是由发言时间控制不当引起的,原本安排10分钟的发言,往往半小时还没结束。如果组织者事先与发言者做好沟通,双方就发言时间达成一致,就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五、凡是会议,必有记录

会议一定要有一个准确、完整的记录,记录要有明确的会议参加人、主持者、时间、主题、发言人、会议决议及结论等内容。会议记录的意义在于:(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会议往往开几小时,信息量很大,如果没有记录,很多内容就容易遗漏,也不便于会后的落实和执行;(2)详尽的会议记录,可以作为资料保存,便于日后查阅使用;(3)记录会议发言可以为追究责任提供依据。

六、凡是会议,必有结果

开会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会议如果没有结果,就是一个失败的会议。每个人都要将思路、发言、对话集中到会议主题上,不要跑题,不要泛泛而谈,不要海阔天空。会议需要的往往不是高谈阔论的口才表现,而是要实质性的决策表现。因此,会议主持者要随时将会议的走向控制在正轨上,提醒、督促会议拿出最后结果,而不是一片七嘴八舌之后,什么事情都没决定。

七、凡是会议,必有跟踪

会后不跟踪,开会一场空。很多会议的通病就是,开会时大家热情高涨,发言踊跃,好的点子一大堆,散会后因为没有人跟踪,没有人执行,几天以后,所有事情恢复常态,所有会议内容成为空谈。因此,要建立会议事后追踪程序,每项决议都要有跟踪、检查,如有问题,随时调整,确保各项会议决议都能执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没跟踪执行,决议就是一纸空文。

八、凡是会议,必有责任

会议结束后,既然要跟踪、要检查,就要指定具体执行人,明确指出完成期限。必要时,要及时安排各种资源支持、人员调度,配合决议的执行。指定了责任人,可以避免事后推诿扯皮,让决议的执行与否追究到个人身上。有个故事说,某单位每年植树节,领导都带着员工去植树,但是年年树都种不活。这一年,领导让每个员工都在自己种的树上挂牌,让员工用自己的名字给树命名,这次所有的树都种活了。由此可见责任分配到位的重要性。

九、凡是责任,必有奖惩

责任分配到个人后,如何能最大程度督促每个人尽到责任,完成任务呢?明晰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发挥作用。一方面鼓励负责任、执行力强的人,一方面警示推卸责任、执行决策不到位者,形成机制。当然奖励和惩罚都要把握适度,要将奖惩的积极作用表现出来。

上一篇:中考近义词辨析训练下一篇:公司财务自查自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