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服装设计元素

2022-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什么是服装设计元素

中职物理微课《什么是机械波》的教学设计

【摘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物理课程,就其中的难点“机械波”,进行微课设计,使学生掌握机械波的概念,形成条件及传播特点,并将能力的培养和生命教育融入其中。

【关键词】物理  微课  机械波  教学设计

一、选题分析

正如任何电视节目都有受众群,微课更是具有针对性,虽然有学者认为微课应是碎片式的,但物理知识有着它内在的逻辑关系。本微课适用于有一定物理基础的中职一年级学生。主要用于课前供学生预习,为新课教学做准备。也可放在开始上課之时,作为新课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或者放在课后供学生反复观看,牢固对知识点的掌握。

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它作为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是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学习的是单个质点的运动,而波动要求学生理解并想象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运动的情况,以及这种运动在空间的传播,这对于学生是有相当难度的。制作微课可以方便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反复观看,牢固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动传播过程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及归纳总结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德育目标: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灾难自救教育和生命教育。

三、教学过程

场景一:内容:“中国蜘蛛侠”——郭成的高空杂技表演,导入新课。

字幕:亚洲高空第一人中国蜘蛛侠郭成,是国内高空表演不携带任何安全措施的第一人,他用生命的演出轰动全国,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不过对于蜘蛛来说,它吐丝织网可不是用来表演高空杂技的,那么蜘蛛网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热点入手,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引起学生思考蜘蛛网的作用。

场景二:内容:蜘蛛捕食过程的视频播放。一边分析一边引导学生观察蜘蛛如何利用机械波进行捕食。

字幕:一只飞蛾翩翩起舞,甚是陶醉,不慎落入蛛网,引起了蛛网的振动,它不停的挣扎,网不停的振动,振动通过蛛网迅速传开,蜘蛛收到振动信息,顺着振动传来的方向扑向猎物,收入囊中。

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

场景三:内容: 根据视频归纳机械波的定义,举例说明。并从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介质”的必要性。

字幕:聪明的蜘蛛织网为猎物掉入蛛网的振动提供了振动传递的介质。像这种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机械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振动在水中的传播形成的水波。再如喇叭的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形成的声波也是机械波。“机械振动”是机械波的源头,又叫波源。那么如果没有了介质机械波还能传递吗?还是让蜘蛛来告诉你吧。

设计意图:从一般现象总结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举例巩固知识点,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采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场景四:内容:播放《动物世界》中寄居蜘蛛用切断蛛网的方式偷取食物的视频。进而分析出“介质”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通过实验视频验证结论,再介绍实际应用。

字幕:聪明的寄居蜘蛛切断了蛛网,苍蝇引起的振动就无法传递到人面蜘蛛。所以“介质”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机械振动即波源和介质。由此,你想想看声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吗?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答对了吗?没有了介质声波是无法传递的。所以登月宇航员虽然近在咫尺也只能靠无需介质传播的无线电波进行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为什么机械波的传递必须要有介质呢?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理念。一段有趣的视频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学到了知识,这便是“快乐学习”的本质。实验验证既体现了物理的严谨,也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实际应用的介绍是“学以致用”的体现。

场景五:内容:一边演示机械波的动画,一边分析“介质”在机械波形成中的作用,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及本质。

字幕:我们把一根蛛丝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机械波。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振动,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里本来相对静止的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这表明这些质点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依次传来的。所以,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振动形式和能量的传播,这种能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设计意图:用动画及理想化的方式来演示波动过程,将抽象的形象化,降低学习难度,学生印象深刻。

场景六:内容:介绍潮汐、地震波和爆炸形成的冲击波的传播特点,以及当遇到灾难时科学的自救方法。

字幕:海洋的潮汐能可以用来发电,这是将维持机械波即水波传播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地震波也是机械波的一种,它的能量有时能摧毁一座城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灾难降临汶川。那一刻,山河破碎,分崩离析,家园被无情摧毁,家人生离死别。灾难给我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记,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加深刻地理解如何应对生活中未知的风险。地震波主要是通过地面进行传播的,地震波主要的危害是对房屋的损坏,房屋倒塌而导致人的伤亡。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尽量选择空旷的地方。“地震”是天灾,“爆炸”就是人祸了。2015年8月12日晚23时30分左右,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发生剧烈爆炸。爆炸后最可怕的就是冲击波,冲击波是物体爆炸时,形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挤压其周围的空气,层层向外推进形成的机械波。冲击波主要是通过空气向外传递,所以当碰到爆炸事故时,不能站在空旷的地方,可以就近躲在结实的物体旁。“8.12”事故中有一位幸存者就是躲到集装箱中逃过一劫。血的教训足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愿逝者安息,悲剧不再。

设计意图:潮汐能的应用介绍将理论联系实践。结合汶川地震和天津爆炸事件,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

场景七:内容:小结主要知识点

字幕: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机械振动”和“介质”是形成机械波的两个必要条件。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振动形式和能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设计意图:理顺思路,巩固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

本微课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始终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生活实例作为切入点,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学到了知识,这便是“快乐学习”的本质。用实验进行严谨的理论验证,体现了物理课程的科学性。联系学生所熟知的“汶川地震”和“天津爆炸”两大灾难,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既学以致用,巩固了物理知识,有又对学生进行了灾难教育和生命教育。各部分依据内容选择了不同的媒体形式,视频录像直观而又真实,动画演示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演示文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照片将历史凝固震撼学生心灵。微课用了短短的8分钟时间深入浅出、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轻松掌握机械波的基本特点。

微课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对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对画面声音处理也不够到位,在观赏性方面还有些欠缺。

作者:季晴

第2篇:什么是语音?什么是字母?

什么是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什么是字母?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字母是音素的符号。

语音学就是根据语音的定义建立的,语音学只研究语音,也就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不研究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语音学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因此,语音学是通过物理学和生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语音并用字母来描述语音系统的构成。上述语音和字母的定义是西方人提出来的,语音学也是由西方人建立起来的。

语音的定义正确吗?字母的定义正确吗?西方人为什么这样研究语音呢?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语音和研究语音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本文讨论五个问题: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吗?西方人为什么孤立地研究语音呢?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吗?分析西方语音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吗?

我认为这样定义语音是不正确的,不能认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因为根据这个定义,语言还有一个精神内核,语言是由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两部分构成的,这样,语音就成了语言的一部分,语音和语言就成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而实际上,语言是人发出和听到的表达意义的声音,人是通过语言的声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也就是说,没有语音就没有语言,二者不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另外,语言的声音是表达意义的声音,如果认为语言是由物质外壳和精神内核构成的,这样,语言的声音和意义就成了可以分开的两部分。而实际上,没有意义的声音不是语音,是语音就一定有意义,也就是说,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是二者共同构成了语言。

因为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是一个不能分开的整体,所以从研究语言的角度来说,就不应孤立地研究语音。研究语言应该从听觉认知的角度研究语音是如何表达语义的,如果孤立地研究语音,也就是说,把语音和语义分开来研究就不是研究语言了。

既然孤立地研究语音就不是研究语言了,那西方人为什么孤立地研究语音呢?

西方人是为了创造文字。西方的字母文字,如最早出现的腓尼基字母以及后来的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是西方人在分析语音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通过分析语音,西方人认为语音是由一些不同的音素构成的,认为音素是独立存在的,于是就创造了一些不同的视觉图形来代表这些音素,这些视觉图形就是字母,如“A”“B”“C”“D”“E”等。但字母不表示意义,所以西方人并不是只孤立地分析语音,还分析语音是如何表示意义的。他们发现由几个音素拼合的语音片段表示一定的意义,于是就把几个代表音素的字母拼写在一起,从而就用字母创造出了表示意义的文字单位——词(英文叫word)。于是西方人就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字母代表音素,字母表示音素,用字母拼合的文字就是语音的符号,文字代表语音,文字表示语音,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把他们的文字称为表音文字的原因。因为西方人认为他们的字母文字是表音文字,用字母拼写的文字单位代表语言单位,表示语言单位,所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语言是心境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而文字是用于书写的,既然字母是记录音素的,用字母拼写的文字单位是记录语言单位的,于是西方人就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是研究语言的材料,应通过书写的文字材料来认识语言。西方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也没有否定西方人对文字的传统看法,而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文字表现语言”。也就是说,字母表现音素,文字表现语音,文字单位表现语言单位。根据索绪尔的“文字表语说”,字母就是音素,文字单位就是语言单位,文字也是语言,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表现口说语言,文法(gramnmr)就是语法。因此,索绪尔主张语言学只研究语言,不研究文字,因为文字只是研究语言的材料,文字不是独立存在的,文字是由语言决定的,是从属于语言的。也就是说,索绪尔把文字当作了语言。

因为西方的字母文字是在分析语音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西方人一直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音素是独立存在的,所以他们认为文字是由语音决定的,根据音素创造的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文字。而中国的文字不是根据音素创造的文字,因此,汉字被西方人认为是原始、落后的文字。于是西方的一些传教士就用根据音素创造字母的方法来学习他们不懂的语言,还用这种方法帮助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来创造自己的文字或者用这种方法把非字母文字改造成像西方一样的字母文字,如现代越南文。

通过分析语音来创造文字的结果使西方人认为研究语音就是研究语言,研究语音就是分析语音的音素并用字母来描写语音的构成,也就是说,最初西方人把研究语音看作是研究语言的一部分。直到近代,西方各国学者才建立了以专门研究语音为对象的普通语音学。普通语音学采用现代研究声学的方法以及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的方法来研究语音。因为语音是一种声音,从研究声音的角度说,各种声音都可以作为声学的研究对象。所以语音也可以作为声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声音的物理属性,如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另外,人发出语音是人体器官运动的结果,因此,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还可以对人体器官的发音机理进行研究。为了便于学术交流,西方研究语音的学者于1886年成立了国际语音协会。为了把各种语言的音素精确地标注出来,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和公布了一个《国际音标》。

中国的普通语音学是从西方引进的,是根据西方人的理论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语音学的,中国的音韵学过去是为学习使用汉字服务的。中国古代是诗、文并重,诗词不仅要抒情达意,而且朗读出来还要合辙押韵,富有音乐美,于是中国历代学者为了写诗填词的方便就根据当时汉字的读音编写了大量的韵书。明清两代,西方人来到了中国,是高本汉等一些西方语言学家将西方人研究语音的原则和方法引进了中国,于是中国的不少学者也就开始把中国传统的文字学看成是语言学,也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就把中国的音韵学改造成了西方的语音学。他们利用中国古代的韵书和字书,开始了“古音重建”,开始用西方的字母来描写中国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根据语音学的理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字母是音素的符号,文字是语音的符号,中国的语音学家自然也认为西方的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好、最先进的文字。因此,中国的语音学家是主张汉字拉丁化的,是在理论上支持中国进行文字改革的,认为“新的拼音文字方案必须在语音学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设计,才会是科学的,完善的文字”,也就是说,汉字是不科学的,不完善的,于是中国的语音学家就根据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创造出了一个西方字母文字方案,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这个文字方案,创造这个文字方案的人是想用它来替代汉字的,目前是暂被用作辅助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工具。

通过上一节的分析,我们知道西方人的“文字是语言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文字是语音的符号”的基础上的,而“文字是语音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基础上的,而“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理论是建立在“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基础上的。因此,研究西方的语言文字理论应从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研究起,一个是音素,一个是字母。音素是什么?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字母是什么?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

西方语音学家认为音素是构成语音的最小元素,也就是说,音素是独立存在的。

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吗?

我认为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因为语音是不可以切分的。语音是人发出和听到的表达意义的语流,人说话时是会出现停顿,也就是说,语流是一段一段连成的,但一段语流是不可以切分的,是不能从语流中切分出音素的。因为语流不是静止的,是流动的。认为语流可以切分,就像是认为水流可以切分一样可笑。另外,人在发出最小的语音片段时口腔的运动也不是几个割裂的动作,而是一个连贯的动作。

语音看不见,没有形象,人们使用电子仪器可以把语流转化成电流的脉冲信号图形。尽管这种图形不是语音的形象,但就是这样的图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也不是由一个一个有明显界限的小图形拼合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图形,由此也可以证明:语音是不可以切分的,语音是一个整体,部分和整体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语流中的音素是分不开的,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实际上,音素是人们从语流中分析出来的,或者说,是人为分离出来的。

因为语流不能切分,但人的口腔却能单独发出最小的声音片段,人也可以听到这最小的声音片段,语音学家把这最小的声音片段称为音节。而音节的声音是有差异的,如/ba/和/m/,于是语音学家就根据这些差异认为音节是由比音节更小的元素构成的并把这最小的元素称为音素。也就是说,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人为分析出来的。

有人会说,既然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那为什么人们可以把一个音节分成两部分,还能把每一部分单独发出来呢?如“ma”这个音节可以分成“m”“a”两个单音,而且人们也可以把这两个单音发出来,这单独发出的音不就是音素吗?

单独发出的音不是音素,或者说,也不是单音。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发出各种声音,如口技演员可以模仿火车和飞机以及各种鸟叫的声音,但发出的声音不都是语音。也就是说,人的发音器官可以把从语流中人为分离出来的声音发出来,但这些孤立的声音已经不是语流中的音素了,因为这些声音已经失去了和其他音素的联系。也就是说,“m”和“a”的发音已经不是语流中的音素了。打个比方说,心脏是人体中的一个器官,但人体的心脏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和人体的其他器官联系在一起而存在的。人体是个整体,人们可以把心脏从人体中切下来,但切下的心脏就不是人体的心脏了,而是一块死肉了,切下的心脏失去了和人体其他器官的联系,已经不具有心脏的功能了。

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吗?

我认为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因为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前提是符号所指的事物应该是独立存在的,而实际上,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符号所指的事物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字母就不能说是音素的符号。其实,西方字母文字中的很多现象可以证明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如英文中拼写“write”和“right”的字母是不同的,如果字母是音素的符号的话,这两个词的发音应该是不同的,但这两个词的发音是相同的。

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字母不代表音素,也不表示音素,那字母是什么呢?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文字也就不是语言的符号了,那文字是什么呢?

我认为字母不是符号,而是符号的构件,字母只是西方人根据语音的差异创造出的一种视觉图形,西方人拼写这些视觉图形才创造出了大量的表示意义的视觉符号——文字单位(word)。也就是说,西方人分析的是语音,但创造出的却是视觉表意符号。字母是“字”之“母”,是文字单位之母,而不是语音之母,A、B、C、D等西方人创造的字母就像是拼图游戏中的不规则的碎片,这些碎片本身什么也不表示,只有把它们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才知道这个图表示的是什么。拿英文的文字单位来说,book这个文字单位是由四个字母拼合成的,单个字母什么也不表示,只有拼合在一起才表示一定的意义。因此,文字不是语言的符号,不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而是用来书写文章的表示意义的视觉符号。因为文字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创造什么样的字形是由人决定的,而不是由语音决定的,所以语言不决定文字,文字不是从属于语言的,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具有本质区别的、相对独立的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语言是听懂的,是听觉符号,是以“音”示“义”,文字是看懂的,是视觉符号,是以“形”示“义”。因为西方文字是根据语音创造的,文字是要学习的,通过学习文字,字形和语音在大脑中建立了联系,所以文字可以读出音来。但是字音不是文字的本质,因为人只要知道字形所表示的意义,就是不读出字音(默读),或者读不出字音(聋哑人),也是可以看懂文章的,但即使能读出字音,却不知道字形表示的意义,也还是看不懂文章,所以文字的本质不是字音,而是字形,没有字形就没有文字。另外,语言可以写成文字,但写成的已经不是语言了,文字也可以读成语言,但读成的已经不是文字了,这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听觉符号系统和视觉符号系统通过人的大脑和器官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区分语言和文字,不应把语言和文字混为一谈。

因为字母不是音素的符号,字母不代表音素,也不表示音素,所以西方的字母文字不是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因为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用独立的字母,就是用国际音标描写的也不是语言的语音系统。

因为字母是有形的,把字母和字母拼写在一起是拼形,不是拼音,所以西方的字母文字不能叫拼音文字,而应叫拼形文字。也就是说,一切文字都是“拼形表意”。文字的本质是一样的,文字的字形都是由人创造的,是由人决定的,而不是由语音决定的。汉字是中国人创造的拼形表意文字,只是中国人创造字形的方式与西方人不同,也就是说,中国人创造的汉字字形不是不科学的,不完善的,而是独特的。中国方言众多,说不同语言的人能使用同一种文字,几千年不衰,这是中国人创造文字的智慧。应该承认西方人通过分析语音创造字母文字也是一种智慧,但这种创造文字的方式使研究语言文字的西方学者犯了一个重大错误,这就是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把书写的文字当成听觉的语言了,而没认识到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

虽然索绪尔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但他没有指出这两种符号系统有什么不同。因为他对符号认识有问题,把符号只看作是

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没有认识到符号的类型是由人的感官决定的,没有认识到符号必须是表示意义的,所以他没有认识到语言是听觉表意符号,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因此,他才提出了“文字表现语言”的错误理论。其实,语言是无形的,是听觉符号,是看不见的;但是由人创造出的文字是有形的,是视觉符号,是看得见的,而有形的文字是不可能表现无形的语言的。实际上,索绪尔根据西方字母文字的现象也发现“文字表现语言”的提法有问题,他也指出“口说的词中没有一个音是用固有的符号表示的,这可连那语言的一点儿影子也没有了。”他也警告人们“文字遮掩了语言的面貌,文字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种假装。”总之,索绪尔始终没有走出“文字表现语言”的思维。其实,文字连语言的假装也不是,文字就是文字本身,文字是用本身的形体来表示意义的,因为人不仅有听觉认知能力,还有视觉认知能力。也就是说,文字不是表现语言的,字母表现的不是音素,字母的拼合表现的也不是音节,文字单位表现的更不是语言单位,文字单位是用于书写文章的单位。因为索绪尔认为“文字表现语言”,把文字当成了语言,所以他就用文字材料来研究语言,于是就把文字单位当成了语言单位,把“文法”当成了“语法”。也就是说,索绪尔并没有真正地研究听觉的语言,他的所谓现代语言学理论也不是建立在真正研究语言的基础上的,还是建立在西方字母文字的基础上的。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所以西方人没有认识到语言是自然产生的,而文字是人为创造的,语言和文字的产生方式和社会功能是不同的,因此,西方人没有认识到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实,语言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要素,而文字的产生才使^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人类创造的能够超越时空的文字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比一发即逝的语言要大得多。试问如果中国没有汉字,中国会是今天的中国吗?如果世界没有文字,世界会是今天的世界吗?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所以西方人不区分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认为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是相同的,认为写文章要“我笔写我口”。其实,语言单位和文字单位是不同的,人听说语言的“语法”和读写文章的“文法”是不一样的,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因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所以也不区分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因此,西方人没有认识到人获得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的方式是不同的。其实,世界各国都有文盲,文盲的现象说明人听说语言的能力自然可以获得,是不用教的,应该教的是读写文字的能力。因为人读写文字的能力必须通过学习才可以获得,也就是说,学校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教儿童读写从古至今的文章,而不是教听说当下现时的语言。

综上所述,认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文字表现语言,西方人对语言和文字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论是“符号说”,还是“表现说”都是错误的,而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基础理论。也就是说,西方的语音学和语言学的基础理论是错误的,而中国的语音学和语言学都是从西方引进的,错误的理论导致错误的实践。中国发生的文字改革运动、中国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中国的教改屡遭诟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出现断裂以及与方言相关的地域文化的式微等诸多文化教育问题,从学术层面分析,都与引进西方语音学和语言学的错误理论密切相关。

语言和文字的教学理念源于语言和文字的基础理论。西方语言学不区分语言和文字,所以源于西方语言学的教学理念也不区分语言教学和文字教学,不仅认为教文字就是教语言;而且还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音素合成音节,音节合成词汇,词汇合成句子,也就是说,语言是合成的,而语言的合成论源于语音的合成论。

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吗?语言是合成的吗?

我认为语音不是由音素合成的。如果是由音素合成的,就是认为音素产生在语音之前,是先有音素,后有语音,有了音素才能合成语音。而实际上,并不是先有音素,音素在语流中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人为分析出来的,我们不能根据人为可以分析出音素就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一棵大树可以分析出树干、树枝和树叶,能说大树是由树干、树枝和树叶合成的吗?显然不行。大树的树干、树枝和树叶是由种子生长成的,而不是合成的;人体也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器官,但人体也不是由器官合成的,而是受精卵在母体中由小到大生长成的。所以不能说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

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证明语音是不能合成的,语言也是不能合成的。

语言的“合成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上的应用就是“合成法”。合成法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音素合成音节,音节合成词,词合成句子,合成法认为是先有砖头,后有房子,盖房子,要先准备好砖头,然后用砖头盖房子。因此,合成法的教学过程是先用字母教音素,然后用字母的拼合教音节和词汇,最后用词汇合成句子,也就是讲解以“词”造“句”的语法规则。合成法的教学效果如何呢?具有教学经历的教师都会发现,学生可以准确地发出字母的读音,也可以准确地发出词的音,但一说话,也就是说一个句子,整个语流就是不像标准的语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语音不能合成,“合成法”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语音的方法。另外,教了词汇,也讲解了以词造句的语法规则,学生可以读懂文字,但是不会说话,成了“哑巴英语”。如果语言是合成的,为什么我们给了词汇和语法规则,学生却听不懂和说不出句子呢?语言是先有的砖头,后有的房子吗?“哑巴英语”的现象证明语言是先有的房子,不是先有的砖头,语言是不能合成的,“合成法”也不是一种正确的教语言的方法。其实,教师并没有教“第二语言”(英语),教的是“第二文字”(英文),所以学生只获得了读写文字的能力,但没有获得听说语言的能力。

儿童自然获得语言的现象证明语言不是合成的,而是生成的。

儿童生活在说句子的语言环境中,儿童学语言是从听人说话开始的,儿童听到的不是音素,而是语流。音素不是独立存在的,儿童听到的也不是孤立的词,而是一个一个表达意义的句子,儿童是先听懂的句子,所以儿童不是先发出音素,而是先发出语流,不是获得了词和语法规则后才把句子造出来的,而是先模仿句子,后仿造句子。儿童的认知是先整体后部分,也就是说,语言不是先有的砖头,后有的房子,而是先有的房子。儿童是在大量听说句子的过程中获得了听说语言的能力。这说明:人的语言能力不是由音素、词汇合成的,而是在语言环境的作用下,由人体的语言器官自然生成的。

因此,我们不仅要区分母语和母文,还要区分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字,应该根据母语自然习得的规律来指导第二语言教学,根据母文的学习规律来指导第二文字教学。

母语和第二语言都是语言,母语是自然习得的,第二语言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来培养,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教学来获得,但是人工培养应遵循自然生长的规律。因为母语的听说能力不是合成

的,而是生成的,所以教第二语言不应采用合成法,而应采用生成法。语音是人听到和发出的表达意义的声音,所以教语音就是教学生获得听懂和发出表达意义的声音。也就是说,教语言就是教语音,不应把语言教学和语音教学截然分开,应在课堂中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学过程不应从教音素到教词汇,从教词汇到教句子,而应该从听句子人手,以句子为基本单位,从模仿句子到仿造句子,只有在大量的听说句子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第二语言的听说能力。

母文是通过教学获得的,第二文字也要通过教学获得,因此,第二文字教学应遵循母文教学的规律。因为母语是自然习得的,不需要教,而母文需要教,所以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母文教学。语言是当下现时的,人们只能说当下现时的语言,而文字是超时的,人们能学习历史上的经典古文,可以读写从古至今的文章。因此,文字的历史越长,母文的文献积累得越多,教师教授母文的经验就越丰富,教师也就越了解母文教学的规律。

自中国人的祖先创造了汉字,中国人就有了自己的母文教学——汉文教学,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三千多年的长期教学实践中,中国的教育家已经认识了汉文教学的规律,已经找到了使学生能快速获得汉文读写能力的捷径。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西方人对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理论问题之所以产生错误的认识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什么是语音和什么是字母以及语音和字母之间的关系。

本节要讨论的是西方人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呢?为什么会认为语言分为语音和语义两部分呢?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呢?为什么会认为字母是音素的符号呢?为什么会认为语音是合成的呢?也就是说,西方人是用什么样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语音和研究语音的呢?

我认为这与西方的哲学有关,西方的科学源于西方的哲学,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源于哲学的认识论。西方的传统哲学是一种认为整体可分为部分的哲学,为什么西方人一直热衷于讨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呢?因为西方人认为物质和意识是可分的。所谓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也认为整体是可分为部分的,只不过对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看法与形而上学不一样。这与中国传统哲学是不同的。中国传统哲学是认为整体不可分为部分的哲学,是“阴阳观”。中国人认为“阴”与“阳”构成了一个整体,“阴”不能离开“阳”而单独存在,“阳”也不能离开“阴”而单独存在,中国人还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所以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哲学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也就是说,物质世界和人的意识是分不开的,没有物质世界,哪儿来的精神世界呀!因此,用“阴阳观”观察万物的中国人不会提出“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种把语言的声音和意义截然分开的概念,也不会用这种认识论来认识语言和研究语言。

法国思想家笛卡儿被黑格尔称为西方“现代哲学之父”,也被西方科学界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因为他所倡导的科学方法论对西方近代科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笛卡儿哲学是二元对立的认识论,他倡导的科学方法论是还原论(reductionism)和合成论,还原论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分析还原的。也就是说,事物的整体都可分为基础部分,整体是由基础部分构成的,部分代表整体,部分反映了事物的结构和属性,是部分合成了整体。因此,还原论认为不了解部分就不能认识整体,因此,有必要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地、分别地进行专门的研究。根据还原论来认识语言,西方人认为语言也是可以分为语音和语义两部分。根据合成论来研究语音,西方人认为语音是由音素构成的,音素的构成反映语音的结构和属性,是音素合成了语音,所以就认为人为分析出的音素是独立存在的并用人造的视觉图形来代表它。结果,不仅用文字来描写语言,形成了错误的合成论的语言观,而且还把视觉的文字当成听觉的语言,又形成了错误的文字观。也就是说,西方学者提出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这一概念以及关于语言和文字等一系列错误理论是西方的传统哲学和笛卡儿所倡导的还原论和合成论在语言和文字研究上的反映。

近400年来,西方的近代科学是一个以还原论和合成论为主导的世界。其实,还原论和合成论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自然产生的有机物是不能还原和合成的,如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等。而且这种科学方法论导致了诸多全球性问题乃至文明的危机,如环境问题,这一点目前有些西方学者已经认识到了,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哲学,希望从中国哲学中获取智慧,以使全球走出危机。因为中国哲学是整体论哲学,认为整体是不能分割成部分的,整体存在于部分之中,部分是依赖于整体而存在的,部分不反映整体,不能代表整体,整体也不是由部分合成的。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是研究任何事物,首先把所研究的对象看成是一个整体,从整体来认识和分析局部,否则,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盲人摸象”,就是把象的局部摸得再清楚,也不可能得到对大象的整体认识,反而会对大象得出错误认识。中医理论就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不能分成部分的,人体也不是由部分合成的,而是自然生成的’。因此,注重“阴阳”关系的中国人自古就没有像西方人那样用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来认识自然产生的语言,不会把语言的声音和意义分开进行单独的研究,也不会用还原论和合成论的方法来研究语音和语言,认为语音是由音素合成的,语言是由词汇合成的,当然更不会把人为创造的文字当成自然产生的语言,把学习文字当成学习语言。

人的语言和人体一样不是合成的,是自然生成的。这一点,西方人从儿童自然获得母语能力的过程中已经观察到了。但他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并没有转变,还继续相信还原论,而不是整体论,还继续使用合成论,而不是生成论,因此,还认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文字表现语言,还使用西方的字母文字来建立所谓的“普遍语法”,我认为这是西方语言研究不能深入下去的主要原因。其实,儿童自然获得母语的现象已经证明还原论和合成论不是普遍真理。爱因斯坦曾对中国哲学中没有类似西方哲学中的那些概念,但却发展出那么发达的古代文明而感到困惑,觉得这是个迷。今天谜底已经揭开,这就是中国的整体论哲学。自西学东渐以来,我们中国不仅引进了西方的各种学科,而且还引进了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因此,现在不是继续思考我们如何与西方的学术接轨的问题,而是到了对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时候了。也就是说,研究语言,我们不仅要纠正西方人所提出的一系列错误概念,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转向,应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从合成论转向生成论。怎么转向呢?首先要区分语言和文字,区分自然产生的语言和人为创造的文字,不能把人为创造的文字当成自然产生的语

言。也就是说,不能把人造之物当成自然之物,应建立生成论的语言观和合成论的文字观,应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使自然的语言和人造的文字和谐相处,人类是要创造和使用文字,但不应以破坏自然的语言环境为代价,应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样来保护自然的语言环境。另外,区分两种不同的表示意义的符号系统,自然产生的语言是听觉表意符号系统,人为创造的文字是视觉表意符号系统。符号都是由人的感官接收,由大脑认知的。所以我们要改变研究的方法,不应通过文字来研究语言;而应对语言和文字分别进行研究,应通过听觉认知来研究语言,通过视觉认知来研究文字。也就是说,要区分语言的听觉材料和文字的视觉材料,不能把文料当作语料,不能把研究视觉的文字当作研究听觉的语言。其次是区分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应通过听觉认知来研究人的语言能力是如何自然获得的,应通过视觉认知来研究人的文字能力是如何学习获得的。另外,语言的听觉符号和文字的视觉符号都是存储在人脑中并由神经网络连接起来的,所以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通过人脑是可以进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所以我们还要结合人脑的结构和机制来研究人听说语言的能力和读写文字的能力是如何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自中国引进西方的语音学和语言学以来,中国有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就认为“为什么直到大约七八十年前,中国人的语言生活是这样一种畸形现象:嘴里说的是方言,笔底下写的是文言,两不相干?”于是他就主张消灭方言和废除文言文。这显然是用“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文字表现语言”等西方的语言文字理论来观察中国的语言文字现象,是要用西方的错误理论来改造中国。其实正相反,中国人的语言生活和使用文字的现象不是畸形的,而是正常的,中国人“说方言”和“书同文”不是两不相干,而是密切相关,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才能和谐相处。

中国人研究和教授中国的文字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我们不能把中国古人研究和教授用汉字写的古文当作是研究和教授语言,不应废除古文教学,而应继承中国人研究和教授古文的传统,因为这些不是糟粕,而是精华。“文法”不是“语法”,“文法”是人类创造文字、传承文化之法,不是语言自然产生之法。“文法”是字形的构造和组合之法,不是语音的构造和组合之法。“文法”是学习读写文章之法,不是学习听说语言之法。

中国方言众多,方言的存在并不是中国发展的不利条件,而是国家宝贵的语言资源。语言是自然产生的,不同的语言是人类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研究语言的主要目的不是为消灭方言,不是为创造西方的字母文字以利早日实现语言的统一。而是为保护中国人生活的自然语言环境免遭人为的破坏,是为正确认识方言(母语)和通用语(第二语言)的关系,为使方言和通用语和谐共存。因此,我们研究语言应由分析语言的构成元素转向对语言的生成环境和生成过程的研究,为需要学习通用语或第二语言的人给予理论的指导,为如何保护中国多方言的语言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几百年后……如果方言消失了,中国人都说一种语言,那将是中国巨大的智力灾难!

注释

①②⑥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

③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方书春译,商务印书馆,1959

④⑧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2

⑤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

⑦张朋朋《论文字的本质》,见《文字论》,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⑨张朋朋《语言和文字不属于同一类事物》,见《汉字文化》2008年第2期

⑩吕叔湘《奇文共欣赏》,见《文改之声》,1993年5月

作者:张朋朋

第3篇:“生活美学”: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目前,“生活美学”已经成为全球美学发展的“最新路标”,这种最新的美学建构已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基本共识,2005年之后西方学界出版了关于“生活美学”的多本专著。国际上最重要的美学杂志《美学与艺术批评》(JAAC)的主编苏珊·费金(Susan Feagin),在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便前瞻说:“今天美学与艺术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美学与生活的重新结合。在我看来,这个发展趋势似乎更接近于东方传统,因为中国文化里面人们的审美趣味是与人生理解、日常生活结合一体的”。

由此可见,国际美学界不仅视“生活美学”为国际美学的最新主流,而且看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中国美学对“生活美学”已经与正在做出的贡献。然而,目前国内学界对于“生活美学”却多有误解,甚至在不甚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对这个新生长点做出了某些“过度的阐释”。在这些误读纷纷出现的时候,我们正是需要厘清:“生活美学”究竟“是什么”,又到底“不是什么”?

一、“审美观”的变化与“实用美学”

第一种对“生活美学”的误解,就是仅仅把它当做“实用美学”。以某本名为《生活美学》的专著为例,这本书所说的生活化的美学,从分类上就包括人体美学、服装美学、饮食美学、建筑美学和旅游美学。然而,这种以“生活学”为核心的生活美学,其实就是一种“生活实用美学”,这是将传统审美观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的产物。因为,“人的艺术追求并不以产生个别的艺术作品为满足,而是要力图渗透到我们全部的生活(Dasein),我们的住宅,我们的服装,我们的道德,我们的交通,我们的举止,我们的语言,我们都要追求一种美的形式”。有趣的是,这里所用的“生活”之德文“Dasein”就是海德格尔的核心术语“此在”,生活美学即使从实用的根基上说也是“此生”的美学。

这类的实用美学尽管意识到了审美泛化并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是,并没有根本认识到:生活论美学的首要变化就来自于“审美观”之变。这样的实用美学只是将“生活美学”看做是“门类美学”而非“本体论美学”。传统的审美观被认定是“非功利的”与“无目的性”的,然而,这种古典审美观念斩断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只是雅俗分赏的“文化神圣化”时代的产物。上世纪60年代,“审美经验的神话”在世界美学主流中就已得到解构,所谓“非功利”、“审美距离”、“不及物”等一系列的传统审美话语被给予了最后一击。当代文化艺术的彻底转变,却再度聚焦于审美与生活的本然关联首先,“审美非功利性”被“生活实用的审美化”所驱逐了,这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所带来的;其次,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被“有目的的无目的性”所取代了,这是艺术文化的“产业化”所带来的;再次,“审美经验的孤立主义”被“日常生活经验的连续性”所代替了,这是“审美日常生活化”所带来的。所以说,“生活美学”首先就是一种“审美观”得以彻底转变的美学。

二、“生活观”的流变与“日常美学”

在“生活美学”当中得以转变的不仅是“审美观”,而且还有“生活观”。第二种误解就在于将生活美学直接等同于“日常生活美学”。日常生活美学的确是最新兴起的一种思潮,它是直面当代“日常生活审美化”而产生的,将重点放在大众文化转向的“视觉图像”与回归感性愉悦的“本能释放”方面,从而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然而,“生活美学”尽管与生活美化是直接相关的,但“当代审美泛化”的语境转化——当代文化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艺术的“审美日常生活化”——对生活美学而言仅仅是背景而已。

“生活美学”更是一种“作为哲学”的美学新构,而非仅仅是文化研究与社会学意义上的话语构建。这意味着,生活美学尽管是“民生”的美学,却并非只是大众文化的通俗美学。但是,日常生活美学却成为了只为大众生活审美化的“合法性”做论证的美学。在理论上,它往往将美感等同于快感,从而流于粗鄙的“日常经验主义”;在实践上,又常常成为“中产阶层”文化趣味的代理人,从而易被诘问“究竟是谁的生活审美化”:究竟它本质上是“食利者”的美学,还是表征了审美“民主化”的趋向?更何况,“生活美学”具有更广阔的文化历史语境,随着当代中国文化的“三分天下”格局的出场,“政治生活美学”、“精英生活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都应该成为“生活美学”中的应有之义。这三种由历史流变而来的独特的生活美学形态,恰恰也说明了“本土化”的生活美学在中国本土始终占据着主导。

三、“艺术观”的转变与“艺术美学”

第三种误解在于,“生活美学”的兴起就会驱逐“艺术美学”的存在,生活化与艺术论的美学似乎是势不两立的。在欧美的美学界看来,“分析美学”的主流传统曾只聚焦于艺术本身,而超出了“艺术哲学”的研究之外的两个主要对象:就是作为日常美学的“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与“人类生活美学”(the aesthetics of human life)。从这种视角看来,关于艺术与关于生活的美学理应是彼此绝缘的两个领域。然而,“生活美学”却试图更开放性地看待艺术。生活美学之所以包容“艺术美学”,就是因为,它将艺术本身视为一种“生活的形式”。对于艺术的理解与反思,恰恰是应该“在生活之中”而非超出生活之外的。

所以,“生活美学”有个“互看”的原则:一方面,我们是从生活美学来“观照”艺术的;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从艺术来“看待”美学生活的。同时还要看到,“艺术观”只是西学东渐的产物,“美的艺术”也只是欧洲现代性的产物。“艺术自律论”仅仅囿于西方中心主义的视角,西方人用这个视角审视了文艺复兴以前的“前艺术”文化,从而形成了艺术史的基本脉络;而且还将这种视角拉伸到非西方的文化当中,从而将东方艺术纳入其中。这突出表现在,在时间上旧石器时代物品的艺术化,在空间上非洲物品的被艺术化,在19世纪的欧洲就曾有一段将人类学博物馆当中的物品搬到美术馆当中的热潮。当欧洲“艺术观”舶来的时候,如“美术”这个来自日本的新造词ぃじゅつ)(英译为bijutsu),移植到中国本土之时就逐渐缩小了疆界,从原本所指的“大艺术”聚焦于以绘画为主的造型艺术,这也说明了西方艺术观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作用。然而,从中国古典文化的角度来看,“生活美学”的深厚传统却从未中断,“艺”与“术”的传统也是深深地植根于本土生活当中的。其中至少有两个传统至今绵延未绝:一个是以“书法”为代表的“文人生活美学”传统,另一个则是以“民艺”为代表的“民间生活美学”传统,它们都使我们回到艺术与生活的亲和关联,来重新定位艺术与生活。

四、“环境观”的改变与“环境美学”

将生活美学当做“环境美学”的分支,还是把环境美学作为“生活美学”的分支,这也关系到对“生活美学”的误解。当代欧美环境美学家更多地把生活

美学作为是环境美学的当代发展环节。这里面引导出来的问题就是:生活是从环境里面延伸而出的,还是环境是围绕生活而生成的?按照环境主义论者的观点,他们认为,如果认定环境就是围绕着主体生成的,那么,这种思想本身就蕴涵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意味。

但是,环境毕竟还是针对人类而言的,没有人类也许就无所谓环境的存在与否,可以说,环境总是“属人”的环境,无论针对每个个体还是整个人类来说都是如此。尽管环境与每个人的亲疏关系是千差万别甚至相差甚远的(如从家居环境到地球大气层的距离那么遥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类万年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化之后的改造自然活动的全面展开,整个地球很难说还有尚未被“人化”的部分,整个地球的环境都是“人化”的环境。实际上,环境与生活就是密不可分与交互规定的,环境更应该被视为是“生活化”的环境,它具体就包括“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和“文化环境”三个部分。活生生的“人”及其生活的环境的互动关联,恰恰是“环境美学”融入“生活美学”的必然通途。

五、“哲学观”的变动与“美善之学”

关于“生活美学”还有一种误解,觉得“生活美学”既然主旨在于提升生活经验的审美品格,进而达到“以美促善”、“化美为善”、“以善为美”,那么就可以将生活美学视为伦理学的分支,从而成为一种“美善之学”。这是部分正确的,因为从历史渊源上看,“生活美学”恰恰反击的也是自“感性学”建基以来的将审美纯化的趋势,它一方面是对于古希腊“美善”合一观念的某种回应,另一方面亦是回到了本土儒家的“美善相乐”的圆融思想。

然而,生活美学却不仅仅是“伦理美学”,从本体论上说,“生活美学”理应成为真善美的合体之学。这是由于,“生活美学”所正面反思的是现代性所造成的“认知一工具”(cognitive-instrumental)、“道德一实践”(moral-practical)与“审美-表现”(aesthetic-expressive)的割裂,这是启蒙时代的产物,也是启蒙思想的缺失。既然美本身所呈现的是人类基本的经验世界,而真善美在这一世界中也是未经分化的,没有概念化与制度化的分隔,那么也就可以说,真善美恰恰是统一于美的活动的。在美的“本真生活”的状态之中,真善美是本属一体的,它们的差异的绝对化,只是在西方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下发展起来的。超脱西方形而上学藩篱就可以看到,本真生活的意义是不能得以概念化区分的,而是只能是被现象性的直观的,它同时是真,是善,亦是美。所以说,“生活美学”就本体论而言就是“真美善合一”之学,它并不赞同现代性带来的“客观的科学”、“普遍的道德和法律”与“自律性的艺术”的裂变,从而以“美是生活真理的直观显现”与“美学是未来的生活伦理学”两个基本命题来整合真美善。

质言之,我们试图为生活美学的“开放性”进行积极的辩护,而反对对之进行“封闭化”的理解和“过度化”的阐发。通过“审美观”的变化,可以看到,生活美学绝非只是“实用美学”;通过“生活观”的流变,可以看到,生活美学不仅仅就是“日常美学”,通过“艺术观”的转变,可以看到,生活美学兼容而不能驱逐“艺术美学”;通过“环境观”的改变,可以看到,生活美学吸纳与融会了“环境美学”;通过“哲学观”的变动,可以看到,生活美学并非只为“美善之学”。“生活美学”就是一种回到生活世界的“本体论美学”,它所持的是崭新的“审美观”、“生活观”、“艺术观”、“环境观”和“哲学观”。

责任编辑:李雷

作者:刘悦笛

第4篇:什么是服装设计

第一章什么是服装设计

设计一词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比如:工业产品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广告招贴设计、服装设计、舞台美术设计等等,其意思也不一定相同,但就衣服的设计来说,是指为了某一种用途提出的独特创意,进而把脑中的构想具体表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以面料做素材,以人体为对象,塑造出美的作品。

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观者所能看到的色彩与形态,亦指眼睛所不能看到的的作品表现方法、内部工艺等等。那些认为服装设计仅仅是画时装效果图的想法是非常片面和狭隘的。设计者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衣服如外形、领围线、分割线等等作如何处理的构想,而应该像一位电影导演一样,立于创作的中心,统筹规划,使服装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搞服装设计时,一般要考虑以下五个条件:

何人(who)。由于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文化修养、气质特征、社会地位、职业范围以及经济条件不同,对服装的要求就不一样了。

何时(when)。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指穿着的季节,即春夏秋冬;二是指一天中的白天或夜晚,白天有晨礼服、午后礼服,晚上有夜礼服等等。

何地(where)。主要是指场地和环境,场所主要是指车间、办公室、宴会厅、商店等等,环境主要是指地理环境、南方、北方等等。

为何(why)。穿着的目的和用途不同,对服装的要求自然不一样,如宾馆制服、接待外宾、出外旅游等等,在穿着打扮上就要分别对待。

为谁穿(whom)。说到底,大多数公开场合下,服装并不是为自已穿的。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以期满足被认同被爱的心理需要

第二章时装画基础知识-如何画人体

人体绘画是每一位人物画家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艺术家只有在充分了解了人体各个部位在运动中的功能之后,才能画出具有动感的人物。

在时装画这一艺术领域里,你得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学海无涯,总有‘些未知的领域在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在学习过程中,你常常能感到自己取得了一些进步,你笔下的线条也在一点点变得更加流畅,更加富有生气。

本章向你介绍人体绘画的技法,目的在于让学生打好人体绘画的基础。对人体各部位的图解有助于让学生对人体各部位的比例有所了解.

竖线表示模特在纸上的大小,这条线被分为8等分,头部占l/8。

整个竖线由中点—分为二,再将分好的上下两部分再分为2,将这分好的4个部分再从中间等分,便得到8个等长的部分,每—部分长度为模特头部的长度。一般人的身体为7或8个头的长度,而画时装画时的身体与头的比例常常可变为1:9。下页画的模特表示出人体是如何分成8等分的,模特头部呈椭圆形,肩宽为头

部宽度的3倍。

将人体以圆柱体、长方体和椭圆形表示出来

要记住,人体也是一种物体,有它特定的形状。为了让这一点得以充分表现,有必要将人体的各部分用不同的示意图表示出来。

最好一开始用笔轻轻勾出一张草图,并用图示的方法将模特表现出来。这时才能运用这种法将模特的其他动作、你自己在镜子里的动作或者一张好照片里的动作表现出来。勤学多练很要,你得一而再、再而三地练习才行。

一开始,我们在人体上画一个大小适当的椭圆形来表示人体的头部。为在脸部画上相应的眼、鼻等五官,我们还得借助辅助线:如图所示,先作—条竖线,再作一条横线经过竖线的中点。在此基础上再作两条横线。中线是画眼睛的地方,最为重要,如果是侧面像,则将椭圆形倾斜一个角度即可。

正如最后的成作所显示的那样,辅助线可帮你确定眼、眉、耳、鼻、嘴的位置,在画真人时,我们心里总是假想几条线,以便画出头部各种动作和相应各部位的比例。

当我们画头部时,总是先假想出几条辅助线,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描绘出眼睛、鼻子和嘴的所在部位。如图所示,这些假想的辅助线是绕着头部外缘的几根线条,尽管我们实际上看不到它们。

人体各部位的表现

眼:眼睛呈球状,并且嵌在眼眶里,绘画时更要时时记住眼睛是球状的。

鼻:在绘画中鼻的基本形状可以想象为楔形,而时装画上的鼻子只是略略带过。嘴:嘴唇是由肌肉组成的,并且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在模特张嘴时我们虽然能看见她们的牙齿,但我们画嘴时并不将它们‘—一画出,而是一笔带过。

耳:在时装画中,耳部只是略略几笔,但我们应知道怎样将耳部的所有细节画出来。

颈部:为了能够正确地理解颈部的转动和它各个部分的变化情况,并将它们表现出来,我们向您列出三个方向表现颈部肌肉组织状况的示意图。在时装画中,脖子通常画得比正常人的要略长些,这样给人感觉更加优雅。利用脖颈轮廓线之间的相互交错就可将脖于的转动表现出来。

颈部的基本形状是一个圆柱体。如果要在时装画中表现一件衣服的领口,那么必须表现出圆柱体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在画领口时需要一些辅助线。

臂:在画人物四肢时,必须时刻牢记它们都是立体的,具有空间造型。

为了说清楚这一点,我们用曲线、圆等简略的方法将手臂表现出来。这里画的轮廓线与我们—开始向您展示的人体基本形状吻合,在关节处画出骨骼的轮廓。手:人手的长度与人脸从下巴到额发际的长度相等。由于手上有许多关节,手上的动作便十分丰富。

我们从表现手的姿势开始学习。

我们用图解的方式将手的动作分解并表现出来,这个方法也就是我们在画整个人体时用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对手部进行细节描写,画好每一根手指。画人难画手,画好它得多次反复练习才行。练习将你自己手的各种动作画出来,或者画出照片中的手部动作。

腿:画手臂的方法同样适用于画腿。脚和手—样都不好画,也得不断地练习才行,写生是最好的方法。

简单的解剖学:

在你真正开始画人体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人体皮肤下面的肌肉组织和骨骼结构。正是这些肌肉和骨架才给予人体外在的形态,这一点可以在皮肤之下窥见一斑。为了看到皮肤下面的情景,请细细研究一下这两张图。并将它们与你自己的身体结构加以比较,从而帮你了解人体整个内部肌肉组织结构和外在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个肌肉和骨骼的名称并不重要,但是任何人,只要想学习时装画艺术,就得学习—下解剖学。

练习画骨骼的组成、关节的功用和肌肉的结构,这些练习可以使你在学习人体画时轻松一些,也可以让你画中的人物更具活力。

人体绘画

当你对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解剖有所了解之后,你就可以试试画真正的人体画了。

准备—个画板,尽量不要小于A3纸的大小(29cm×42cm),再准备一根软些的铅笔(如HB、B、1B或2B)或者一根炭笔。

你还得准备一块橡皮,但能不用它就尽量不要用。在你的画笔落下之前,要细细地研究一下人体模特,找一找最能表现出她身体动态的线条。只有这样,你才能轻轻几笔在纸上将她表现出来。

做好了这一步,你就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你的画构图是否得当,也许你在一开始时,画幅有些太满,也许你没有地方画脚,也许你画得太靠左或者太靠右,或许你得全部推翻了重画。

这些错误都可以在一开始你轻轻几笔勾出轮廓之后一一加以改正。正如你所学的那样,休从辅助线开始画,再将自己的草图和模特做一个对比,看看什么地方错了。你得不断地将自己的画和模特做对比,直到你觉得画对了,你才能真正开始用一些浓重的笔调开始画。这时你可以将一开始在准备期间画的正确线条保留下来,不必将所有的线条都擦去。

当心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勾画草图。

—开始就画好太多的细节也没必要,这是你在开始时特别要避免的问题。你可以将加上明暗调子这一步放在最后再做,因为这往往是初学者掩盖他们的错误的一种方式。你应当一开始就用清晰、简洁的线条画出模特的轮廓,没有明暗调子,没有光彩变化,只有简单的线描。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认识模特姿势的根本表现方式,了解各部分的比例,并用简单的线条将这些画下来。

并非每个人一开始都能正确地画出模特儿的姿态,不要因此而气馁。你不能指望一次就画出正确的线条。你只不过是需要加以不断练习罢了,相信努力终究会有回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心满意足地发现你已经进步了。

一旦你克服了最初遇到的困难,你就可以开始画速写了。每幅速写只花几分钟时间。在这几分钟里,最重要的是要能表现模特的姿势、身体的扭转和各个部分比例的线条。用一系列的草图来表现一次动作全过程,这可以让你的眼睛更尖,手更快。速写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它能让你进步。进行这样的练习可以让你掌握各种各样的表现技巧。你在用铅笔作画时,还可以试着用用钢笔和签字笔。这种技法只适用于小型绘画。由于用这样的笔画出的线条无法更改,这就迫使你迅速抓住模特的最大特点。这是一种非常棒的练习,它可以让你的观察更加敏锐,画出的线条更流畅。你应当再试试毛笔,用墨汁画画。这时你一笔下去就再不能作任何更改了。如果一次没画好,立即再画一张,如此往复。这个练习十分有用。对于大画你可以用炭笔、粉笔作画,好让你熟悉如何运用这些绘画工具。

不断改变你的画纸的大小也十分重要,画幅小些时可以用钢笔,大些的画幅则用粉笔或炭笔。这样对你赢得自信有好处,也对你掌握各种技法有所帮助。下边几页的人体画将给绘画者提供各种各样练习绘画的方法,并且向你展示如何学以致用。用画笔和水彩作画:

为了将注意力集中在模特的整个形态上,你还要做如下练习:用淡淡的水彩先将模特身体剪影画出。这时,铺上重彩,趁着颜料未干时就用深色线条将轮廓勾出。如果你觉得不对,你不必非得跟着水彩的轮廓线走,你当然也不用将整个身体都勾上轮廓线,这种技法令你能够抓住实质进行表现。

第三章服装设计效果图表现与水彩画技法

服装设计效果图,是对设计思想的表达,目的在于设计师将设计构思化为可视形态,把脑海里所想的用直接明了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使人们能够了解其意图并提出修改意见。服装设计表现贯穿着服装设计的全过程,设计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形式的表现图。由此可见,服装设计与服装设计表现不可分割。设计师在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

效果图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设计师设计意图的表达。因此,这种服装设计效果是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的设计表达能力。而绘画这种效果图的技巧,是服装设计师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水彩画作为一种表现技法是设计师们最常用于设计表现的形式之一。

水彩画之所以受到服装设计师的青睐,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的特性。如它有着不可替代的透明性,而且表现快速、颜色易干,色彩层次丰富、表现范围广的特点,还可与水彩、钢笔、铅笔、麦克等等结合使用,使效果图更具丰富多彩的表现魅力。

画好设计效果图必须要有很好的绘画基本功,而绘画基本功好并不意味着就能画好设计效果图。设计表现与绘画创造是有区别的,比如水彩画的写作创作,在艺术创作上可以不受太多外界条件束缚,可尽情抒发表达。而在服装设计表现上,设计师就不能像画家那样随心所欲,而要受一些条件制约。画服装效果图的目的是将更好的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设计内容放在首位,当然,“艺术化地表现”是会增强效果图的表现力。故此,效果图兼有实用与艺术欣赏的功能。如何掌握一套较好的效果图的表现技法。这对于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掌握人物的比例、动态、服装结构的同时,也要熟悉地掌握绘画技巧,这里,着重谈到的是水彩画技法的训练。

服装设计表现的技法基础是人物造型而后是色彩。在进行水彩画练习时,可先作人物半身或全身像的写生。从实际对象上表现色彩。以掌握的提高用水彩画真实地表现人物的能力和色彩调配的方法。

底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画面,因此在水彩画训练时,首先就要养成打好底稿的习惯。然后再正式上色就比较简单了。

在表现时,要在色彩色调关系、虚实布局,深浅空白、形式美感等方面都应先考虑成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落笔要干净利落,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艺术趣味主要来源于各种绘画技巧。除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外,各种绘画用品材质的充分发挥也能加强画面趣味性。从水彩画技法的表现来讲,它能以干画法层层加叠而充分细腻地表现服饰,并以流畅轻快的笔触加强绘画感。这就在水彩画基础训练时,要能恰当地运用水彩画的水色交融,练习渗化,润合等湿画技巧。以使画面透明、流畅而增强画面的趣味。

在服装设计表现图中,面料质感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一张完整的设计图,对服装面料的质感表现是必不可少的。质感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

产品的效果。因此在水彩画基础训练时,要多画一些皮革、金属、玻璃器皿、织物等一些物品,针对不同的材质,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表现方法。

服装设计表现用的绘画工具发展很快,一些传统的水彩画工具已不能适应这种具有功能的水彩画的需要,在进行水彩画训练时,应多尝试用新的工具,如水融性铅笔、设计专用水彩纸、昵绒头笔等等。这些新绘画工具的使用,可以给表现图新的面貌。

水彩画的一些针对性的基础训练,是为了更熟练的掌握运用水彩画技法。通过水彩画技法的运用能更有效地、更快地、尽可能地体现和表达出设计构思,让水彩画技法给服装设计表现注入新的活力。

下面我想谈谈水彩画使用在服装设计效果图(服装设计作品)中的一些表现技法。

服装设计效果图采用水彩颜料,不同纹理吸水快慢的纸张的及其它工具,对体现各类面料质感都会有非常好的效果。美国著名的服装画大师哈兰.科拉柯维奇的一幅男装设计图。在表现男装的粗麻面料时,就采用了粗纹理水彩纸张。先将纸用大底纹笔刷湿,使纸湿透,然后尽快地将第一遍色铺上去,待颜色干后,用水将画上的颜色冲洗一遍,洗去浮色,然后再正式将所需的服装色彩画上去。由于水彩颜色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所以原第一遍上色冲洗后具有粗纹理的纸还保留在画面上,这样所表现的粗呢面料质感的服装很好体现出来了。又如法国服装画家安东尼.鲁匹兹的一幅作品,是一位正在舞蹈的女郎,穿了一套用纱做的褶裙,为了充分表现面料的飘逸、膨松、透明及流动的感觉,画家采用了吸水较慢且纸张纹理较细的水彩纸。可先用清水将纸刷湿,待水在纸上充分渗透后,便可开始上色,这样纱的质感就能体现出来。如要体现一些带有小花纹的薄纱衣服,可采用在未干的颜色上用喷雾器喷一下水或者先用油画棒画出花的纹后再上水彩色的方法。再如台湾服装画家萧本龙,在画绸缎及皮革面料的服装时,就特别注意不同材料质感的表现。他认为如果表现不好,皮革绸缎面料就变成了一般面料。因此在绘画进技法运用尤为重要。在画深色皮革面料时,可采用吸水少的卡纸和光面纸,绘画上采用一种颜色的明度对比,一般来说表现这类面料时明度对比较大,而深浅之间的水份掌握尺寸要适度,从而在过渡中自然地融合起来,一幅表现绸缎、皮革的服装就体现出来了。

一幅好的服装设计效果图采用水彩画与油画、版画等方法来表现都各有特殊效果。由于水彩画充分运用水份、水色相互融合,虚实省略得当,节奏容易掌握,而且使用不同的纸张,颜色和不同牌名的颜色,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味。

第5篇:什么是企业VI设计什么是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在拥有独特的视觉识别VI设计形象之后,才会让受众产生想法拥有品格化的关系,品牌的形象必须要有强烈的识别力,受众才会在众多的形象中一眼看到你,记住你,只有这样的VI设计才是成功的品牌VI形象,有很多客户都认为济南VI设计只是普通的复制粘贴,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企业定位,企业精神,而设计师必须要通过自己的设计思路将企业的品牌形象得到一个最完整的体现,这是对济南VI设计直白而肤浅的认识,当客户真正的认识到济南VI设计公司,就会完全改变其观念,将个性替换成公共外观的美学规划,这中间的美感不足就代表了给受众的满意度不够。成功的应用将使标识的魅力升华,粗糙而松散的实施可以将标识的力量彻底抹杀。

在企业济南VI设计中的应用,有办公用品、名片、工作服等等,只有企业内部的人员才会直接接触到企业的内部环境,大部分的人还是无法接触的,花园一样的厂区也好,消费者不可能一一接触到,消费者最重视的就是品牌的形象设计和企业济南VI设计所带来的品质保障,耐克阿迪达斯这些著名的运动品牌就是依靠品牌的力量获得消费者的心。

第6篇:什么是VI设计?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Arting365 点击数:333 更新时间:2006-7-28 16:30:56

一、VI的定义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是CIS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层面。

人们所感知的外部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通道到达人们心智的。也就是说,视觉是人们接受外部信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通道。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即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

设计科学、实施有利的视觉识别,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二、VI应用要素系统设计表

1. 待客用项目类

洽谈会、会客厅、会议厅家具、烟灰缸、坐垫、招待餐饮具、客户用文具。

2.商品及包装类

商品包装设计、包装纸、包装箱、包装盒、各种包装用的徽章、封套、封缄、粘贴商标、胶带、标签等。

3. 符号类

公司名称招牌、建筑物外观、招牌、室外照明、霓虹灯、出入口指示、橱窗展示、活动式招牌、路标、纪念性建筑、各种标示牌、经

销商用各类业务招牌、标示。

4. 帐票类

订单、货单、帐单、委托单、各类帐单、申请表、通知书、确认信、契约书、支票、收据等。

5. 文具类

专用信笺、便条、信封、文件纸、文件袋、介绍信等。

6. 服装类

男女职工工作服、制服、工作帽、领带、领结、手帕、领带别针、伞、手提袋等 出版

7.印刷类

股票、报告书、公司一览表、调查报告、自办报刊、公司简历、概况、奖状等。

8. 大众传播类

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邮寄广告等。

9. SP类

产品说明书、广告传播单、展示会布置、公关杂志、促销宣传物、视听资料、季节问候卡、明信片、各种POP类。

10. 交通类

业务用车、宣传广告用车、货车、员工通勤车等外观识别。

11. 证件类

徽章、臂章、名片、识别证、公司旗帜

三、VI设计的基本原则

VI的设计不是机械的符号操作,而是以MI为内涵的生动表述。所以,VI设计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

VI设计不是设计人员的异想天开而是要求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如果在实施性上过于麻烦,或因成本昂贵而影响实施,再优秀的VI也会由于难以落实而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①风格的统一性原则

②强化视觉冲击的原则

③强调人性化的原则

④增强民族个性与尊重民族风俗的原则

⑤可实施性原则

⑥符合审美规律的原则

⑦严格管理的原则

VI系统千头万绪,因此,在积年累月的实施过程中, 要充分注意各实施部门或人员的随意性,严格按照VI手册的规定执行,保证不走样。

四、VI设计的基本程序

VI的设计程序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

成立VI设计小组

理解消化MI,确定贯穿VI的基本形式

搜集相关咨讯,以利比较

VI设计的准备工作要从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开始,这一小组由各具所长的人士组成。人数不在与多,在于精干,重实效。一般说来,应由企业的高层主要负责人担任。因为该人士比一般的管理人士和设计人员对企业自身情况的了解更为透彻,宏观把握能力更强。其他成员主要是各专门行业的人士,以美工人员为主体,以行销人员、市场调研人员为辅。如果条件许可,还邀请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人士参与部分设计工作。

②设计开发阶段

基本要素设计

应用要素设计

VI设计小组成立后,首先要充分地理解、消化企业的经营理念,把MI的精神吃透,并寻找与VI的结合点。这一工作有赖于VI设计人员与企业间的充分沟通。

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VI设计小组即可进入具体的设计阶段。

③反馈修正阶段

调研与修正反馈

修正并定型

在VI设计基本定型后,还要进行教大范围的调研,以便通过一定数量、不同层次的调研对象的信息反馈来检验VI设计的各细部。

④编制VI手册

编制VI手册是VI设计的最后阶段。

五、VI的基本要素设计-标志设计

标志分为企业标志和产品标志两种。

企业标志

企业标志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的标志,产品标志即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标志,又叫商标。

企业标志的特点

独特鲜明的识别性是企业标志的首要特点。

精神内涵的象征性是企业标志的本质特点。

符合审美造型性是企业标志的重要特点。

具有实施上的延展性是企业标志的必具特点

标志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所以,标志设计应考虑到平面,立体以及不同材质上的表达效果。有的标志设计美咋美矣,但制作复杂,成本昂贵,必然限制标志应用上的广泛与便利。

企业标志应具有时代色彩

在标志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时代色彩,并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随机据情修订。

企业标志的设计原则

从造型的角度来看,标志可以分为具象型、抽象型。具象抽象结合型三种。

具象型标志是在具体图象(多为实物图形)的基础上,经过各种修饰,如简化、概括、夸张等设计而成的,其优点在于直观地表达具象特征,使人一目了然。

抽象型标志是有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设计而成的标志,它突破了具象的束缚,在造型效果上有较大的发挥余地,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但在理解上易于产生不确定性。如日本三菱公司的标志 。

具象抽象结合型标志是最为常见的,由于它结合了具象型和抽象型两种标志设计类型的长处,从而使其表达效果尤为突出。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标志设计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标志设计应能集中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突出企业形象。

标志设计应结合企业的行业特征和产品特征。

标志设计应符合时代的审美特征。

六、VI的基本要素设计-标准字设计

标准字设计,即将企业(产品)的名称,通过创意设计,形成风格独特、个性突出的组合整体。

一、标准字的特征

识别性是标准字总的特征

由于标准字代表着特定的企业形象,所以,必须具备独特的整体风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使它所代表的企业从众多的可比较对象中脱颖而出,另人过目不忘。

易识性是标准字的基本特征

造型性是标准字的关键特征

系列性是标准字设计的应用性特征即应有一系列的相同风格的标准字,适用于各种场合。

二、标准字的设计步骤

确定总体风格

一个企业应具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内在风格,不同的字体造型和组合形式也具有其内在的风格特征,找到二者间的有机联系。

构思基本造型

休整视觉误差

常见的错视与修正

汉字是方块形的,但在实际的视觉效果中,略长些的的汉字看起来比规整的方块形更为美观。这是因为汉字的间架结构上下顶格者多,左右只有部分笔画支持,而且横多竖少的笔画也增强了汉字的高度感。因此按照同样大小的方块写出来的字,看起来很可能是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的。

一套完整的VI目录

一、VI基础设计项目

1.企业标志设计

企业标志及标志创意说明

标志墨稿

标志反白效果图

标志标准化制图

标志方格坐标制图

标志预留空间与最小比例限定

标志特定色彩效果展示

2.企业标准字体

企业全称中文字体

企业简称中文字体

企业全称中文字体方格坐标制图

企业简称中文字体方格坐标制图

企业全称英文字体

企业简称英文字体

企业全称英文字体方格坐标制图

企业简称英文字体方格坐标制图

3.企业标准色(色彩计划)

企业标准色(印刷色)

辅助色系列

下属产业色彩识别

背景色使用规定

色彩搭配组合专用表

背景色色度、色相

4.企业造型(吉祥物)

吉祥物彩色稿及造型说明

吉祥物立体效果图

吉祥物基本动态造型

企业吉祥物造型单色印刷规范

吉祥物展开使用规范

5.企业象征图形

象征图形彩色稿(单元图形)

象征图形延展效果稿

象征图形使用规范

象征图形组合规范

6.企业专用印刷字体

企业专用印刷字体

7.基本要素组合规范

标志与标准字组合多种模式

标志与象征图形组合多种模式

标志吉祥物组合多种模式

标志与标准字、象征图形、吉祥物组合多种模式

基本要素禁止组合多种模式

二、VI应用设计项目

1.办公事物用品设计

高级主管名片

中级主管名片

员工名片

信封

国内信封

国际信封

大信封

信纸

国内信纸

国际信纸

特种信纸

便笺

传真纸

票据夹

合同夹

合同书规范格式

档案盒

薪资袋

识别卡(工作证)

临时工作证

出入证

工作记事簿

文件夹

文件袋

档案袋

卷宗纸

公函信纸

备忘录

简报

签呈

文件题头

直式、横式表格规范

电话记录

办公文具

聘书

岗位聘用书

奖状

公告

维修网点名址封面及内页版式

产品说明书封面及内页版式

考勤卡

请假单

名片盒

名片台

办公桌标识牌

及时贴标签

意见箱

稿件箱

企业徽章

纸杯

茶杯、杯垫

办公用笔、笔架

笔记本

记事本

公文包

通讯录

财产编号牌

培训证书

国旗、企业旗、吉祥物旗旗座造型

挂旗

屋顶吊旗

竖旗

桌旗

2.公共关系赠品设计

贺卡

专用请柬

邀请函及信封

手提袋

包装纸

钥匙牌

鼠标垫

挂历版式规范

台历版式规范

日历卡版式规范

明信片版式规范

小型礼品盒

礼赠用品

标识伞

3.员工服装、服饰规范

管理人员男装(西服礼装白领领带领带夹)

管理人员女装(裙装西式礼装领花胸饰)

春秋装衬衣(短袖)

春秋装衬衣(长袖)

员工男装(西装蓝领衬衣马甲)

员工女装(裙装西装领花胸饰)

冬季防寒工作服

运动服外套

运动服、运动帽、T恤(文化衫)

外勤人员服装

安全盔

工作帽

4.企业车体外观设计

公务车

面包车

班车

大型运输货车

小型运输货车

集装箱运输车

特殊车型

5.标志符号指示系统

企业大门外观

企业厂房外观

办公大楼体示意效果图

大楼户外招牌

公司名称标识牌

公司名称大理石坡面处理

活动式招牌

公司机构平面图

大门入口指示

玻璃门

楼层标识牌

方向指引标识牌

公共设施标识

布告栏

生产区楼房标志设置规范

立地式道路导向牌

立地式道路指示牌

立地式标识牌

欢迎标语牌

户外立地式灯箱

停车场区域指示牌

立地式道路导向牌

车间标识牌与地面导向线

车间标识牌与地面导向线

生产车间门牌规范

分公司及工厂竖式门牌

门牌

生产区平面指示图

生产区指示牌

接待台及背景板

室内企业精神口号标牌

玻璃门窗醒示性装饰带

车间室内标识牌

警示标识牌

公共区域指示性功能符号

公司内部参观指示

各部门工作组别指示

内部作业流程指示

各营业处出口/通路规划

6.销售店面标识系统

小型销售店面

大型销售店面

店面横、竖、方招牌

导购流程图版式规范

店内背景板(形象墙)

店内展台

配件柜及货架

店面灯箱

立墙灯箱

资料架

垃圾筒

室内环境

7.企业商品包装识别系统

大件商品运输包装

外包装箱(木质、纸质)

商品系列包装

礼品盒包装

包装纸

配件包装纸箱

合格证

产品标识卡

存放卡

保修卡

质量通知书版式规

说明书版式规范

封箱胶

会议事务用品

8.企业广告宣传规范

电视广告标志定格

报纸广告系列版式规范(整版、半版、通栏)

杂志广告规范

海报版式规范

系列主题海报

大型路牌版式规范

灯箱广告规范

公交车体广告规范

双层车体车身广告规范

T恤衫广告

横竖条幅广告规范

大型氢气球广告规范

霓红灯标志表现效果

直邮DM宣传页版式

广告促销用纸杯

直邮宣传三折页版式规范

企业宣传册封面、版式规范

报告书封面版式规范

宣传折页封面及封底版式规范

产品单页说明书规范

对折式宣传卡规范7

网络主页版式规范

分类网页版式规范

光盘封面规范

擎天拄灯箱广告规范

墙体广告

楼顶灯箱广告规范

户外标识夜间效果

展板陈列规范

柜台立式POP广告规范

立地式POP规范

悬挂式POP规范

产品技术资料说明版式规范

产品说明书

路牌广告版式

9.展览指示系统

标准展台、展板形式

特装展位示意规范

标准展位规范

样品展台

样品展板

产品说明牌

资料架

会议事务用品

10.再生工具

色票样本标准色

色票样本辅助色

标准组合形式

象征图案样本

吉祥物造型样本

第7篇:什么是教学设计

1 、什么是教学设计?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有什么关系?

教学设计是教学科学、教学艺术和教学技术的综合。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在对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教学媒体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运用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规划学习的程序、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及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的过程。

课程实施和教学设计的关系:

1、课程实施的不同取向实际上决定着教学设计的不同目标与策略。在忠实取向的视野中,课程是由专家开发的,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它规定了教学的方向、目的、内容和标准,是具有法定效力的。教学则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境中实现合法化课程的过程、手段。这样看来,课程与教学是一种线性的、分离的关系。专家、行政人员是权威、控制者,教师是服从者、被控制者。

2、教学设计取决于课程实施的取向。事实上,不同的课程方案主张不同的实施取向,而同一课程方案由于实施者所认同的课程实施取向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因而会产生不同的实施效果。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已经不限于“忠实取向”,而倡导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尤其是相互适应取向介于忠实取向和创生取向之间,兼容了另外两种取向的因素,在课程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成熟,特别是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追求更为理想的课程实施效果。这是新课程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重建和课程内容的呈现与调整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期望我们做的。

2 、分析教师教学的特点,并联系生物学科,思考对初中生物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的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师有非常明显的3个教学特点:

一、 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

二、 渗透新课程思想,以启发式教学把握教学重难点,课堂气氛好。

三、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情趣。

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行为,创新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作为教学者必须富有创新意识,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制定,而各班之间、学生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每位教师的设计多多少少都应有创新的成分,

(一)突破原有思维定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头脑每时每刻都会搜集到潮水般涌来的信息,其中有各类教学情景、思想观念、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头脑在处理这些信息包括筛选信息、分析问题、作出决策等的时候,并不需要对每一条信息都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该怎么办,往往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以前的思维习惯、熟悉的思维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另辟路径。这种思维习惯、熟悉的思维方向和路径就是一个人特有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时有利,有时就可能成为障碍,对思维有着一定的束缚。只有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用新方法和新措施应对的时候,创新思维才能派上用场。从断提出新的思想、对策和方法,才能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新问题。

(二)拓展创新思维视角

所谓创新思维视角,就是用不寻常的视角观察事物,使事物显示出不寻常的性质。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尽量多地增加头脑的思维视角,就会增加更多的教学设计创意。

(三)激发创新的潜能

创新要有信心,才能不断开发自己创新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座宝藏,那就是创新的潜能。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先想后做,所以创新又离不开头脑,离不开头脑的思维。头脑能思维,思维能产生创新。在教学设计中,认真挖掘这座宝藏,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新教师来说,善于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没有思维上的变革就不会产生行动上的创新。新教师年轻而富有朝气,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挑战传统观念,突破思维束缚的勇气不可获缺。相信只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善于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总会有收获的。

教学活动既需要预先设计,又需要适时设计,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这样的教学才是富有生机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活的课堂。无论预先设计还是适时设计都需要发挥创新的潜能,这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的勇气、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以及熟练的教学设计功底。作为新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量的积累在反思中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3 、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生物学科课堂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应用理念所采取的课堂教学策略密切相关,结合生命科学的特征选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很多,现举几例如下: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重视生物科学发展史教学 生物史教育可展示生物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生物史教育可显示生物学家的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生物史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良好素材。在生物教学中,通过生物史展示生物学家的探究行为,学生在观察中培养一定的科学能力,在了解生物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中形成有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重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生物教育的传统精髓,这里的“实际”主要是指教材涉及的各项实验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和生活相结合,从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生物学知识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强化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增加探究性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大好时机。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实验现象来探索构成生物的化合物的化学本质和生命现象的本质,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科学的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考虑到实验课题是“探究”还是“验证”。根据实验类型,要考虑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过程的控制,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分析实验现象,与实验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中应尽可能将验证性实验转为探究性实验,改变传统定性实验一统天下的格局,适当增加定量实验的比重。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实事求是记录,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准确表述实验结果,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应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帮助学生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在不具备现实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理论训练,尝试提出探究性问题,设计假设实验的操作过程,进行实验现象的预测、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实验模拟,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开展针对性较强的课外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要把学校内部的和周边的自然环境作为生物学的实践场所,把身边的各种生命系统作为生物学的实践对象,组织学生走向广阔的自然。 2.制作生物模型 教师要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利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材料制作生物模型,这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开展社会调查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应用生物学知识。社会调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成对生物知识用途的正确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如通过对几种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这几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实际调查接触社会,能够提高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或数据的能力。

4 、 比较传统教学过程和新课程教学过程的不同,谈谈如何做到将教学设计的中心向学生转移?

在现代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独立学习的。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注重对教学对象———学生的分析。

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年龄相近,认知结构相似,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也十分接近。因此,对学生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是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传统教育学和教学论中主张的“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以及教师备课中要“备学生”,都是指要对学生进行一般特征分析。

学习风格分析:虽然现代学校教学主要是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和排除学习者个别差异的存在。学习者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如遗传因素导致的智力条件的差异、已有知识基础的差异、成就动机及相应个性特征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等。为使教学活动对每一个学生更加有效,就有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分析。学习风格的分析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学生起点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单元或命题之时,其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等对将来的学习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 、思考如何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传统模式想探究式转变 ? 这种转变的意义是什么?

学习方式通常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行为方式和认知取向。从学生的活动方式来看,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它表现为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被动性、客体性、依赖性基础之上,比较普遍地存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义务教育中,普遍地存在着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育部一项权威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和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学习负担很重。

在生物课教学中,上述特征也比较突出。为数不少的教师仅靠一本课本、一本教参,加上几张挂图,年复一年、照本宣科地教学,使本来应该充满生机的、活生生的生物课变成“死物”课、“无物”课。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不得不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教育价值被大大地削弱了。更为严重的是,使青少年学生失去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我们不妨想一想,儿童对一切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可是,到了中学学习一段生物学课程后,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对生物学失去了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生物课当作“文科”来学,靠背诵书本、背诵笔记来应付考试。不少学生觉得生物学知识比较难学、难背,而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那么,生物学教师就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学生的兴趣是怎样失去的,生物学课程应该怎样教和学的问题。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方式会造成不同的学习结果。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说明,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事实上,在一些学生中间,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不会动脑筋想问题,很少对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创新意识缺乏,已经造成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学生虽然通过了考试,甚至成绩优良,但并没有形成课程目标所期望的素质;表面上教学任务完成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课程要求。从课程目标到教学,再到评价的循环,实质上是在浅层次中完成,并没有涉及素质教育的深层次目标。因此,改变这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迫切的任务。生物新课程中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求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展开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教学活动将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去领悟,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自我发展。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会影响学生,而且将影响到教材的编选和呈现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安排、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等诸多方面发生改变。

6 、 开发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在生物教学中有什么重要性?如何根据需要开发我们身边的多种学习资源?

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来支撑。合理开发和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条件。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识别、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合理安排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技能。这也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 从生物学科课程实施的层面来看,可以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和特点,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直接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而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可分为家庭课程资源和社区课程资源。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是占首位的。学校的课程资源并不只是为教师准备的,其中不少资源应当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校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校园网络、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和各种动物、生物园等,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所需要的,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查阅书籍,做探究性实验,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学校应当为此提供条件。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居住在本社区或附近的与生物有关的专家(有些专家可能就是学生家长)等。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7 、 什么是教学评价?如何转变评价方式,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结束时,利用多种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对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定。它在课堂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善。通过教学评价,获得反馈信息,找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的途径。2.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 学习必须有动机,动机促进兴趣,兴趣激励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才能有进步。通过评价,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对不足之处的分析亦能使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与促进学生学习。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并明确检查目标是否达到的方式。课堂教学设计对帮助教师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改进课堂教学有重要作用,是教师应有的教学技能之一。 教学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教学评价改革的核心。新课程认为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因此,教学评价要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教学评价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指导思想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还是认知水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学生时,不搞一刀切,不排队不排名次,不分优劣等级,应该以学生为本,只要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多方面有提高,这名学生就是取得了成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学段落后,经过努力后又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跳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二、以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动机心理学和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包括个人发展、个人激励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的持久动力。当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被尊重,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起学习与发展的动机。作为课堂学习者,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学生个体最主要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评价,在集体的目标范围之内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挥自己的潜能,掌握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前途,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自我创造和提高。因此,当前的教学评价改革应“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人价值、生存价值和学业发展价值,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自信和不断前进的动力,获得资助,从而提高学业水平,得到适当的发展。教师应以人性化的态度对待学生,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要、选择、人格等,和学生对话、沟通,相互理解和协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发挥主体积极性,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更多的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体验自身价值机会,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最好的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工具,而不只是评等、分类的工具。

三、评价标准、方法和主体多元化,适应学生个性差异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背景,其需要、年龄、经历、家庭背景、学习风格等表现出个性差异,用一把尺子、从一个角度、采用单一的模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因此,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应表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教师应该根据总的课程目标,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承认差异,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确立发展目标,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例如,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中,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同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评价内容和要求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评价过程是持续的,周期性的,应多次评价,给予学生个体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在实践中,教学评价的主体应真正实现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在最大程度上肯定学生的成就。特别地,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直接受益者,在评价过程中具有主体性,具有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学评价应体现个性差异,以促使每个个体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四、科学利用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各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运用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本无可厚非。但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被异化为考试分数,运用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的发展在许多学校和地区表现为运用纯粹的学生期中、期末或升学的考试分数。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有认知领域,也有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单一的考试成绩测评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的能力、态度等却无法靠单一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学是不分家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认知领域,而有更广阔的空间,包括学生在学校中的一切变化。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学习、变化的信息,如学生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学生的进步状况、学生作品集、学生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来评价学生。另外,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其结果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准备情况,与学习习惯、目的、方法、态度、兴趣等个性特征有重要联系,同时也受家庭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对学生的起始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仅凭某次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不仅不科学,而且会误导学生的行为。所以,要科学地利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必须多方面收集学生信息,并做具体的分析。

五、通过评价反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无论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还是采用物质奖励,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和资料的收集、恰当的评价结论,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起来。此外,随着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会对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感到空洞和乏味。

总之,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学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改革我们的教学评价。美国一位课程理论专家说: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教学实践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8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课程的实施有什么帮助?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媒体称为教学媒体,它是指在传播知识、技能和情感的过程中,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和工具。

从本质上看,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是一种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的过程,因此作为储存与传递事物信息的任何媒体,都能作为教学媒体。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新开发的媒体,首先都不是用在教学上,而是在军事、通信、娱乐、工业等部门使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步被引进教学领域。 作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一个尝试,建立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其中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应用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以及声音来处理教学问题。在系统整个中主要包括:计算机、投影仪、屏幕、音响、扫描仪五个部分;在教学内容上采用循序渐进、逐步开展的原则,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讲解、指导,结合系统显示模拟。合理安排时间,留下足够时间给学生讨论。这样,实现了学生从三个方面,即听、看、讲(交流)来达到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

1、 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

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的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是人类获取信息究竟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士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可见信息主要是来自视觉加听觉。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既能听得见又能自得见,集声光形色动等为一体,直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产生作用,这种通过多感官刺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他的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既能听得到,又能看得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能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既听到又看到,且又有足够的讨论。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习知识,而且有利于知识获取后的保持。

2、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与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那必将掀起人类教育事业的一场新革命。

第8篇: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步骤的预期,即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的方案。

通用技术在教学设计上注意课堂活动化、课堂情景化。在教学方法上,要提倡学生参与、提高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过去重视知识的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要转变过去以知识逻辑为线索的设计思路,建立以解决问题的逻辑为线索的设计思路。二是要转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并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分析

1、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是一节的灵魂,教学目标先于教学设计。只有设计好了教学目标,才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才更有效。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笼统的。

要做到具体就必须与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过程相联系。

教学目标应该是准确和简约的。 所谓教学目标准确就是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相符合,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前要深刻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深切地了解学生。所谓简约是指目标的表述要简单明了,忌冗长拖沓,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要落实非学科知识目标

学科知识目标已由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比较明确。但是除了学科知识目标外,还有非学科知识目标。教学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挖掘、落实非学科知识目标的“关节点”,抓住这些关节点,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行引导,才能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制定教学目标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依据一是课标,二是学生。优秀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情出发,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2、怎么理解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用什么方式学习什么内容,有望达成什么目标”,一般说来,“知识与能力”强调的是“学什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一定方法,掌握知识与能力的。是学生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与方法,如何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强调的是“怎样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的亲身体验。最不容易具体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为它是内隐的而不是外显的,要把内隐的内容具体化就必须与外显的行为和知识等相联系。

情感与态度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都属于个性心理。而价值观虽然有个人的,但是也有共性价值观。有句话这样是这样说的:态度会变,情绪多样,唯价值观稳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设计应从学生的人生服务出发,从人性的养成着手,从人类基本价值理念上展开,且要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假大空的现象和过于宽泛并过时的东西,否则会损害教育功能的发挥。

3、教学目标设计的五点要求

(1)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2)教学目标必须要全面,体现“三维目标”。

(3)教学目标要体现统一与因才施教的结合。

(4)教学目标要难易适度。

(5)教学目标要便于检测。

4、通用技术教学目标的制定

(1)认知能力即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可从以下四个级别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即了解——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 (2)操作能力即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创新能力。可按:模仿一学会一熟练一创造四个级别,针对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级别的要求。

(3)过程与方法不存在级别,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按以下四个级别要求。即接受一兴趣一形成观点一自觉表现。

二、教材分析

1、对于教材分析的理解和认识

教材分析就是对本节教材的知识线索、问题框架、加工、重组教材。包括对教材中难点的调整、教学内容的增删、课堂呈现顺序的变动。对教材进行补充、拓展,既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对有益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校外的,显性和隐性的),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利用。

教材分析要对教材内容概要及教材所处地位作用进行分析。

三、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要注意分析学生己有的知识结构,掌握学生的知识缺陷与能力缺陷;

1、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知识和能力预备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总体水平和学生层次差异两个方面。

2、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障碍及可能提出的问题。

3、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原有状况和本节课的发展性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1、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关键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由于学生难学致使教师难教。

要求重点明确,难点恰当。

2、注意教学重点、难点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目标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教学重点、难点的多样性。但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定中几乎都是在认知领域,很少见到有非认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的。当我们把教学目标从认知向非认知扩展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相应扩展,当我们把教学重心从认知向非认知转移的时候,也需要重点和难点的转移。人们在目标扩展和转移的同时,重点和难点的按兵不动也反映了人们观念并没有真正地转变。

五、教学策略的设计

1、什么是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可以理解为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和教学资源与媒体等因素的系统决策,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2、教学模式的选择

通用技术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有:

(1)“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

(2)“自学——发现式”教学模式

(3)“指导——实践式”教学模式

……

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教学流程。

如“指导——实践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为:

“设计——实践——评价——拓展” 要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3、学习方式的选择

(1)认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的交融性。

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均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为学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维产品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适应和发展作准备。这三种价值取向互相并行而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应在高中教学中结合使用。

(2)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策略性、方法性知识。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体验“方法” 与“策略”的重要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运用”,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性、策略性知识,构筑智慧的基石。

4、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也即教学环节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由若干种教学方式组合而成。“方法”更宏观,更带有理论色彩,教学方式主要有讲解、阅读、问答、讨论、练习、演示、操作和评价等。设计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并将它们合理地组合排列起来。

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获得成功后的愉悦。

5、教学资源与媒体的选择

教学资源:

在充分利用教材(课本、练习册、教参)的前提下,所收集、利用的相关图片、表格、文字、影像、书籍等资料。

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设计中要涉及到的物质条件。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媒体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先进。除了传统的挂图、模型、标本及实验设备外,录像、投影、录音等设备也已广泛地进入了课堂,多媒体运用也已不再是新鲜的事。但从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来看,还需要在教学媒体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拓展。

传统教学在媒体使用上往往局限于教科书、黑板、模型教具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投影仪、录像录音这些教学媒体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应该尽可能选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以增大教学信息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现代教学媒体,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内容。

选择教学策略时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

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积极创设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机会,如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

三是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创造更丰富的物质条件。要重视研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是要重视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学校教育要加强学生多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外,还要让学生亲自走进社会,走近生活,从实践中去感受科技、应用科学。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特别是活动课的设计,要把视野指向校外,使学生的实践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六、教学评价

1、要转变过去以知识的掌握为评价标准的办法。建立以能力提高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作业设计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理解、运用能力。

2、教学信息反馈与矫正活动的设计,这主要指设计信息反馈矫正的内容、时机和方法。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才能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获取反馈信息的内容、时机,也要注意获取信息的方法,例如提问,学生板演,讨论等等。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学信息反馈和矫正活动设计在内,尽管这种反馈和矫正更需要灵活的教学机智,但事前必要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

3、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如何认识作业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也成了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首先,有关作业的认识问题。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作业常常被用来巩固知识,或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因此,传统的作业往往是教师(或课本编写者)向学生布置、提问,即被动型作业多、主动型作业少;作业形式单一,答案绝对、封闭;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在新课程中,我们对作业的理解除了起巩固与检验作用外,作业还应是一种拓展学习空间的手段,是一种实践、体验的过程,它同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这种作业不完全是封闭的,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也不是用对、错来衡量的。其次,关于作业的设计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窄的课堂,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作业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同时,教师要认真钻研,勇于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开发作业资源。

4、要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要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5、要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和作业。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难易适中,梯度明显的练习或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学情,有弹性地加以选择和完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学业成就评价方法,以增强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第9篇:什么是工业设计

苏州原点设计原创意总监、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客座教授汪道武

【讲话实录】:

“实际上我的分享,按照现在的话讲就OUT啦!我作为前任的一位原点设计的设计总监,实际上,已经退役三年。本来这个会不应该我来讲,因为现在的设计总监是我儿子,我三年前,把整个公司全都给他了。我今年六十七岁了,说实在话,对设计行业还是很有感情的,某种程度上也有无奈。可能说的很伤感,实际上我把我的职业背景更大家介绍一下。

我从事设计工作近45年的历史,做工业设计也已经有30年,从事工业设计教学16年,设计经理8年,可以说什么都干过。都没跟设计离开过,应该是感情是极其深厚。所以我觉得搞设计的东西,咱们现在要讲正能量,负能量不必去渲染,没什么意思,个人有个人的经历。搞设计,我们的设计公司跟前面介绍的两个公司不一样,我们一开始专门为他人做嫁衣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是接受委托设计,专门接设计单子,为别人设计,拿取一定的设计报酬。说实话,经营的很艰难。我们的公司也11年了,按理说也不容易了。搞纯设计十一年是真的不容易的,很多人觉得你们够能坚持的。我们没有其它资本,只有脑浆。我专门出卖自己的脑浆,你们有设计任务委托我,我肯定竭尽所能为你设计好。但是工业设计一直讲春天要来了,到今天还是春天。是不是真的春天来了,难说的很!谁也说不清楚,也不应该这么下结论。从我这四个行当的转化,我谈谈我的看法。

做设计有多难只有自己知道

仅就设计而言,我搞设计教学也有16年历史了,我也是江南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工艺美院的客座教授。我自己的学校是苏州职业大学,但是苏州职业大学没有一个像样的工业设计专业,很可惜。我调进去是为了组建工业设计专业去的,但是一直没有组建成功,后来有了,但我已经快退休了。真正为自己的学校搞工业设计教学没有几年,倒是退休以后给苏大服务了五年,就是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后来因为老师都走了,这个专业就不做了,其实觉得很可惜!无论是从事设计也好,从事教学也好,从事经营管理也好,在现在的境况下,我非常赞赏总书记的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话讲起来很容易,谁要去做它,那可是要下大工夫的。包括设计,包括平国安主任说如何将教学与设计的链条紧紧抓住,真的好难。从我个人经历讲起来,设计这东西从源头开始,因为工业设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催生了工业设计。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工业设计。就是这个因果关系,过去用不着,因为过去都是计划经济,生产的自行车永久牌,大家还要凭票买的,几万人只有几张票,大家那时都是抓阄的。抓了个自行车票开心死了,抓了个上海手表简直是兴高采烈了。现在的青年无论如何都体会不到我们当时这辈人的感受了。现在市场经济,就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需求成了第一要素,我们的设计本身就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即获得人的需求的满足。既然这样,市场经济有了需求,实际上第一源动力就应是这个。咱们苏州恰恰缺这一块,苏州不乏制造企业,不乏制造能力,不乏产值。那时我们那一代人讲产值的,不讲效益的。所以大家从来都是报产值的,从来不报效益,哪怕亏的精光,产值高还是有社会地位的。现在就不行了,现在是讲效益的,产值是其次的。你说不赚钱,谁来养你。那么从这一个角度出发,工业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运作的工业设计公司,有多艰难只有业内人士才能体会。 那么我想就是说,要兴大型工业设计也好,什么春天也好,实际上那么整个国民素质对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要提高。如果没有这个提高,工业设计的春天永远也不会来到。因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还在走模仿抄袭的道路,充其量稍微改一改就变成自己的了。那么中国的外观专利又是那么的不严谨,那么的不严密。说实在话,很难打赢官司,打赢官司以后法院也不去强制执行。你说这个怎么办,这不白使劲了嘛。所以一个吸尘器,说实话,我们公司是在苏州做得最强的。当时4万块一个造型,4万块一个整体结构全做完,一个吸尘器是8万块钱。可能那些企业觉得你一个吸尘器要8万,我买一个外国机器来抄抄动动,用养好的工业设计人员试试弄弄,一分钱都用不着,所以他不肯花这个钱。好不容易有胆识的企业老板要我们的设计,你想我们一个设计公司十几个人,说实在话从接单开始到完全生产,模具开出来到验模结束。进入小批生产要几个月的时间,我要投多大的人力,我才8万块钱,我一年到底能做多少?我说这话的目的,我希望我们的官员们再也不要衡定一个设计企业有能力没能力仅仅从它的有多少房产,仅仅有多少收入来衡定,让我们太寒心了。它动不动就是你们要有多少平方的房子,要多少的营业额,我们跟它不能比的啊!我们搞的是纯设计,一年做的

300万,那简直是不得了啊!300除8,每人得多少,大家算法都会的。那我的公司简直是凶的不得了啊!一年能做上市的几个吸尘器,那我的本事大透了。

我的创意不可能是无限的,创新点子可能要枯竭的。所以现在我们这边就休整,吸尘器不做了,做别的。因为老实话讲,我没法再做这种吸尘器,一看吸尘器我自己都害怕,从何下手?要做的让人家都认可,让别人都觉得你的设计很棒,太难了。我们设计团队按理说,涉及的服务对象都很高档。我可以不开玩笑的说,国企的单子我根本就不接的。为什么?说你这个人简直不像样,国企的单子怎么不接?因为我耗不起。我专接外企的单子,中外合资的,我可能还能够生存。我接一个飞利浦的设计,吸尘器七万到八万,我接一个飞利浦的遥控器,光结构就八万块。它按小时,每小时189美元结算给我。喊我去开会,飞利浦也是要付钱给我的。这么一来,它体现了一种设计价值!

成堆产品的背后,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做设计的人觉得我是有价值的,我筹划这么个方式养活自己,养活员工。我是有教师背景的,我不可能不给别人买五金,不可能不给别人年终奖,不可能每年不给他涨工资。那我这么个老板太心黑了,对不对?善良的老板就是自己苦自己,年终筹点钱发奖金,自己所剩无几,我一点都不瞎说。人家说你办设计公司十一年了,老早是一个财主了,说心里话现在我还是靠我的退休工资七千来块钱过日子,没有积蓄的。你看我们给谁设计,莱克的第一代吹吸两用机,打草机,莱克的清洗机,全是我们设计的。爱普的吸尘器当家产品,第一个创始产品就是我亲自设计的,后来一直延续做。美的吸尘器我们做的,三洋每年主打的产品我们做的。现在三洋没了,被合并了。飞利浦每年的主打产品,包括今年的一个圆圆的小的全是我们做的。专门为他人做嫁衣,培植了很多的企业,企业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仅仅是拿当中的一点点的设计费。但是每年要评奖评什么东西的话都要报产值,要报我有多少房产。我说我租的,就那么回事!因为我们从事工业设计的年份比较多,应该讲政府对我们还是蛮照顾的,曾经免过我三年的营业税,所得税也免掉了百分之五十。说实话我真是感恩戴德,因为我没有去走上层关系,他们主动给我免的。那是在苏州的创业园吧,他们说这么大的创业园看来你们的公司最辛苦,真正在搞设计。实际上很多公司,什么医药公司,都是在做药生意,根本没有做开发的。所以我觉得所谓的产业链第一环,国家应该扶持真正搞设计的。

放与收,是工业设计教育的最关键环节搞设计我总觉得,第一创意,第二是可行,一个是放,一个是收。所谓制造,那应该就是收。咱们往往喜欢把工业设计看成纯创意产业,觉得你们在熬点子,你们尽量出,好像政府宣传是这样。但是收才是工业设计的真正的存在的可能性的最关键的一环。

没有成功实施的设计就谈不上设计,没有可行性的设计也谈不上设计,没有为制造方带来效益的设计也不是好的设计。因为学校里面讲什么叫好的设计,很难制定标准。我是专门为别人做嫁衣服的设计公司,别人就讲衣服要能穿,穿上要得体。让人把你的整个气质和你的行业特点穿出来,那别人才能认可你的服装。你的设计吹的再好,模具开不出,后来开出来工艺性不好,或者结构不尽合理也不行;本来效率很高,照你这么一做,效率极低。所以我觉得咱们现在的学校不仅要搞创意,还要讲收,制约。没有制约的设计那不叫设计,就跟咱们玩游戏机一样。如果没有规则的话,这游戏谁不会玩啊,谁都可以说我是天下第一的高手!但是有了规则就是两回事,产生第一的高手就不容易了。这样的第一高手,名副其实。往往鉴定这个人是不是高手,他能否介于规则上把它完全调动起来。现在的学校恰恰缺的是收。创意讲的非常多,学生也听的进去,只要脑子一转,我的想法跟别人不一样就是创意。还过分的强调这一点,使得他们根本就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这点是咱们搞设计教学的最最遗憾的。因为我也带过很多学生,每年毕业设计我也带,所以我讲,可能在我的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抹杀。因为创意,我不是说容易,点子毕竟还是容易想的。真正要说实现,那花的力气可就是不得了的。尤其这个平台,应该是共享的平台,不能光你自己知道。你搞机械设计,搞模具设计,搞电子设计的等

等,你要提供一个共享的平台。大家能在一个这样的共享的平台上互相交流,那样才是才叫真正的设计,否则永远只有你自己懂。现在很多工业设计都拔到艺术教学里头了,这些学生确实素描功夫不错,色彩功夫不错,他画速写表达的也蛮帅,蛮爽的。他一画这个线条就认为这个线条天下第一美,这是个要命的事情。那么到了工程设计人员的身上,这个线条就根本实现不了。怎么办?现在往往就是放与收,不能很好的在一个平台上相互交互。所以我说我特别欣赏习近平书记的一席讲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都是空谈家,那就完了。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学来讲,在学校里最重要的哪怕三年也好,四年也好,哪怕再读三年硕士生也好,那怕再读几年博士生也好。我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里要鉴定清楚。如果学了几年连好与坏都分不清楚,那就是白学了。 我记得我评过几个奖,他们在学校都打优,在我手上我照顾他面子给他个及格。别人问我为什么,我说你这个人可能连高中都没读过,什么叫力学不懂,力如何传递你都不懂,你怎么设计自行车?!看着很好看,原图很简单,用最简单的元素来表达自行车,都是圆圈圈,有的还是开口。我说你是能实现还是不能实现,形式上很美,结构上,第一不能实现,第二就是实现了也毫无作用。纯形式主义真的是要不得。我们现在很多就是纯形式主义,领导看也喜欢看花的,咦,这个漂亮!我所谓的漂亮要建立在合理之上,合理的才是漂亮的。不合理的再漂亮也没有用,在我的观点就是这样,所以很多学生说我很固执。我说我老了,这个观点就带进棺材了,合理才有存在的可能。不合理连存在都不让你存在,还谈什么好坏。所以我想就是说,建立这么一个共同的平台,按理说是我们教育部门首当其冲的事情。那么从它的整个对设计的认识也好,对设计课程的设计也好,都要体现在这一点。搞设计不是画画,我现在退休以后,闲云野鹤了三年。我回家画画最舒服,没人管我。我高兴咋画咋画。房子画歪了,这是我的个性。明明要倒的,我觉得很有视觉冲击力,别人看了蛮爽的。但是搞产品设计不是这么回事,产品设计上我就非常理性了,我绝对不让他这么胡来的,但我画画可以这么干。现在很多人就是把设计等同于画画,等同于纯美学的艺术家,我觉得这是最最可悲的。刚才我跟平主任也这么交流,你不能独立完成产品开发和产品设计的老师,根本就没有资格上专业课。我对我下面两个助教就是这么讲的,你干都不会干,一个手枪钻到底有多少功能,手枪钻里面电机转子、定子、开关你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你去做手枪钻设计你开什么玩笑。学生也不懂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张白纸。你老师灌什么,他记什么。等他发现上当了,或者发现你教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今年功夫已经浪费掉了。所以从工业设计这个专业讲起来,到现在为止,很多企业还不理解。也是工业设计没有真正走向产业的主要原因。我记得有个老板,因为我们公司有个员工年限到了以后要走,有的在我这服务五六年了,按理说人往高处走,他们跳了一些很好的企业,像莱克这样的,很多去做了主案设计师,都是我公司出来的,本身还是我的学生。去了以后,他说你们搞工业设计,那么工业设计是干什么的?企业会这么问。工业设计进入中国,已经四十年了。柳冠中、张福昌他们是第一代,实际上我们也是第一代设计师。我82年就开始从事设计,我想就是设计教育我觉得有些课程确实应该改。我也曾经呼吁过,现在学校也采纳了我的意见,你不能光学软件,造型能力很强,但是它跟机械设计不能共享。往往就在对线条的编辑就出现大问题。设计师认为他的线条最美,你到了工程师那他把你的线拨一拨,拨的有一点走样了,完全走样,那做出的东西就是完全两回事。主修ProE,这个多好呢!直接用ProE建模。工程师,他按你的线条拨不出来,或拨出来走样,那你就自己弄吧,对不对。把他的模块塞进去能够摆得下,功能化合理,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修成一个功能很合理的一个东西,那多好。交给工程技术人员他直接用你的ProE包面模,直接就可以。他是做加法,后来的工作就是加法型,该什么地方加精,该什么地方做什么完全可以。这个需要采纳我的意见,现在派两个青年教师去学了两年ProE,开这个课已经两年了,我觉得这个蛮好的。最起码他到人家企业,他问你会什么软件,我会ProE,一般企业它都接受的。你跟我们搞技术的人员完全接口了,至于你艺术方面的修养,你去修养,修养的越高越好。说起来材料结构都应该学,可惜在职业院校只有三年,包括苏大的应用技术学院,它本科算本科教育只有四年,但现在的教育都大缩水,大家都知道。三年的变两年,四年的变三年,后面的一年让他自己找工作。那么这个方面我也不展开了,我就觉得工业设计咱们要实实在在的做起来,还是应该能够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很是第一环,应该来讲它是整个生产链当中的第一环。

东拉西扯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上一篇: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内容下一篇:植树节广播稿